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笔记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发展概述

第一章 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下半叶欧洲与美国的建筑(看出与古代建筑思潮的脉络联系)

第二章。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对新建筑的探索(体会到现代建筑是随着社会进步、经济发达、以及政治等各方面因素而发展起来的)

第三章新建筑运动的高潮—现代建筑与代表人物(了解现代建筑各种代表思潮的产生及代表人物)——达到了解现代建筑的发展渊源、开阔知识面、提高素养的目的。

第四章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城市建设与建筑活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给城市造成的各种矛盾;初期城市规划的各种设想,有些对现在都有借鉴价值)

第五章战后40—70年代的建筑思潮—现代建筑派的普及与发展(现代建筑派的成熟与提高;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又显现出其不足的一面,蕴酿着后现代建筑的产生)

第六章现代主义之后的建筑思潮(区分各种思潮与现代建筑派思潮的差异;代表人物;

代表建筑)

第六章现代主义之后的建筑思潮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发展概述

外国建筑史的近现代年限划分(与世界史的划分略有不同)

近代开端: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现代开端: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成功

近现代建筑发展的分期:

1.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下半叶

工业革命前后的近代建筑(复古主义思潮)

2.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

新建筑运动早期(艺术与工艺运动〈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维也纳学派及分离派、芝加哥学派、德意志制造联盟)

3.20世纪初-20世纪中期的两次世界大战之间

新建筑运动的成熟期

现代建筑早期(表现派、未来派、风格派、构成派)

现代建筑成熟期(现代主义建筑、五位大师:格罗皮乌斯、柯布西耶、密斯、赖特、阿尔瓦。阿尔托)

4.20世纪中叶以后:二次世界大战后--由现代建筑向后现代建筑过渡

对理性主义进行充实与提高的倾向

粗野主义倾向

讲求技术精美的倾向

典雅主义倾向

注重高度工业技术的倾向

讲究人情化与地域性的倾向

讲究个性与象征的倾向

5、现代主义之后的建筑思潮

后现代主义、新理性主义、新地域主义、解构主义、新现代、高技派的发展、简约的设计倾向

第一章 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下半叶欧洲与美国的建筑

一、工业革命对城市与建筑的影响:

从1640-1660年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1760—1842年英国工业革,到 1789—1794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是欧洲封建制度瓦解和灭亡的时期,是自由资本主义形成和发展的时期。

特别是在19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已从轻工业(如纺织)扩至重工业,铁产量的大增为建筑的新功能、新技术与新形式准备了条件。

因此,在建筑创作方面产生了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是反映当时社会上层阶级观点的复古思潮;另一种则是探求建筑中的新功能、新技术与新形式。

二、复古主义思潮(古典复兴、浪漫主义与折衷主义)

建筑创作中的复古主义思潮是指从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末流行于欧美的古典复兴、浪漫主义与折衷主义。

在欧美流行的时间如:书p4表1-2—1

(一)古典复兴(Classical Revival)(1760年—1880年)

在建筑史上是指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末在欧美盛行的仿古典的建筑形式.

这种思潮曾受到当时启蒙运动的影响.

古典复兴建筑在各国的发展,有共同之处,但也有所不同

古典复兴建筑的类型,主要是为资产阶级政权服务和为社会生活服务的建筑,如:国会、法院、银行、交易所、博物馆、剧院等公共建筑,还有纪念性建筑.

1.罗马复兴:

(1)法国:

法国是古典复兴运动的中心。在拿破仑帝国时代,在巴黎建造了许多国家级的纪念性建筑,在这类建筑中,它们追求外观上的雄伟和壮丽,内部则常常吸取东方的各种装饰或洛可可的手法,因此形成所谓的“帝国式”风格(Empire Style)

代表作品

星形广场上的凯旋门(1808-1836年)(书p6图1—2—2)它是欧洲100多座凯旋门中最大的一座。

(2)美国

美国独立后,古典复兴建筑盛极一时

代表作品:

!)美国国会大厦(1793-1867年)(书p8图1—2—4)

仿照了巴黎万神庙的造型,极力表现雄伟的纪念性。

2)美国白宫

(3)英国

英国在18世纪下半叶兴起了罗马复兴的潮流

代表作品:

英格兰银行(1788~1835年)

2.希腊复兴

(1)英国:希腊复兴的建筑占有重要的地位

代表作品:

.爱丁堡中学(1825—1829年)

不列颠博物馆(1823-1847年)

(2)德国:德国主要是希腊复兴式

代表作品:

柏林宫廷剧院(1818—1821年,书p7图1—2—3)

柏林勃兰登堡门

(二)浪漫主义(Romanticism)(1760—1880年)

浪漫主义是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上半叶活跃于欧洲文学艺术领域中的另一种主要思潮,它在建筑上也得到一定的反映。

(1)浪漫主义最早出现于18世纪下半叶的英国。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30年代是它的早期,也称为先浪漫主义时期。

先浪漫主义带有旧封建贵族怀念已失去的寨堡与小资产阶级为了逃避工业城市的喧嚣而追求中世纪田园生活的情趣和意识。在建筑上则表现为模仿中世纪的寨堡或哥特风格。

1)模仿寨堡的典型

埃尔郡的克尔辛府邸(1777-1790年)

2) 模仿哥特教堂的典型

威尔特郡的封蒂尔修道院的府邸(1796—1814年)

先浪漫主义在建筑上还表现为追求非凡的趣味和异国情调,有时甚至在园林中出现了东方建筑小品.例如英国布赖顿的皇家别墅(1818—1821年,书p13图1—3-3).

(2)从19世纪30年代到70年代是浪漫主义的第二个阶段,是浪漫主义真正成为一种创作潮流的时期。这时期的浪漫主义建筑以哥特风格为主,故又称为哥特复兴(Gothic Revival)

浪漫主义建筑最著名的作品

英国国会大厦(1836—1868年,书p9图1—2-5)

英国国会大厦是规模最大、最典型的哥特复兴式建筑。

德国新天鹅堡

(三)折衷主义(Eclecticism)(1820—1920年)

折衷主义是19世纪上半叶兴起的另一种创作思潮,这种思潮在19世纪以至20世纪

初在欧美盛极一时。折衷主义越过古典复兴与浪漫主义在建筑样式上的局限,任意选择与模仿历史上的各种风格(不管时期、不管地区),把它们组合成各种式样,所以也称之为“集仿主义”。

折衷主义在欧美的影响非常深刻,持续的时间也比较长。19世纪中叶以法国最为典型;19世纪末与20世纪初又以美国较为突出.

折衷主义的代表作

(1)巴黎歌剧院(1861—1874年,书p10图1-2—6)

是法兰西第二帝国的重要纪念物。它的立面是意大利晚期的巴洛克风格,并掺杂了繁琐的洛可可雕饰。

(2) 巴黎圣心教堂(1875-1877年,书p11图1-2—7)

属于拜占庭和罗马风建筑风格混合的例子.

(3)罗马伊曼纽尔二世纪念碑

法国大革命以后,原来由路易14奠基的古典主义大本营—皇家艺术学院被解散。后被重新恢复,1816年扩充调整后改名为巴黎美术学院,它在19世纪与20世纪初成为整个欧洲和美洲各国艺术和建筑创作的领袖,是传播折衷主义的中心。(我国第一代建筑师均接受过此类思潮的熏陶).

三、建筑的新材料、新技术与新类型

新的建筑材料,新的结构技术,新的设备,新的施工方法不断出现,为近代建筑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途。使建筑的高度和跨度突破了传统的局限,在平面与空间设计上也比过去自由多了,这些突破必然要影响到建筑形式的变化.

(一)新材料、新结构和新设备

1.生铁结构:

(1)最初应用于屋顶

巴黎法兰西剧院(1786年,书p12 图1-3-2)

(2)生铁梁柱和承重墙的混合结构

英国曼彻斯特的索尔福德棉纺厂的7层生产车间(1801年)

(3)民用建筑应用铁构件

英国布赖顿的印度式皇家别墅(1818—1821年,书p13图1-3-3)

重约50吨的铁制大穹顶被支撑在细瘦的铁柱上。

2.铁和玻璃的配合(为了采光的需要)

巴黎植物园的温室(1833年书14,图1-3—5)

第一个完全以铁架和玻璃构成的巨大建筑物

3.向框架结构过渡。

框架結構最初在美國得到發展,因以生鐵框架代替了承重墻,故外墻不再擔負承重的使命,從而使外墻立面得到了解放。

纽约的哈珀兄弟大厦(1854年,书p14图1—3-6)

芝加哥家庭保险公司的十层大厦(1883—1885年,书p15图1-3-8)

第一座依照现代钢框架结构原理建造起来的高层建筑,但它的外形还保持着古典的

比例。

4.升降机与电梯

随着工厂与高层建筑的出现,垂直运输是建筑内部交通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这促使了升降机的发明。

1887年开始发明电梯。

(二)新的建筑类型

1. 图书馆

2. 剧场

3。火车站

4。商场、百货商店:

5. 博览会和展览馆

在那时的国际博览会中,有两次突出的建筑活动:一次是1851年在英国伦敦海德公园举行的第一届世界博览会的“水晶宫"展览馆;另一次是1889年在法国巴黎举行的第届世界博览会中的“埃菲尔铁塔”与“机械馆"。

(1)伦敦“水晶宫”展览馆(书p18图1-3-13、14)开辟了建筑形式及预制装配技术的新纪元。

(2).埃菲尔铁塔(1887-1889年,书p19图1—3-15、图1-3—17)和机械馆(书p19图1-3-16)

埃菲尔铁塔:

设计人:居斯塔夫·埃菲尔(1832-1923)。

机械馆:

设计人:康泰明(1840—1893年)等三人,建筑师都特(1845—1906年)配合,

这是一座当时空前未有的大跨度结构,刷新了当时世界建筑在跨度上的纪录。四、面对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城市的矛盾所提出的探索

背景:工业城市→生产集中→人口膨胀→资源紧张、环境恶化→新城市模式的构想(一)巴黎的改建(对旧城改造有某些可借鉴的内容)

(二)“新协和村”(书p23图1—4-4)

和欧文提出“新协和村“的同时,还有傅立叶(1772—1837年)的“法郎吉”、卡贝的“依卡利亚”共产主义移民区等。但这些理想社会主义城市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是不可能存在的,所以先后均告失败。

(三)“田园城市”(书p24—26图1—4-5、1—4-6)

19世纪末,英国社会活动家霍华德(1850-1925年)关于城市规划的设想提出了“田园城市"的概念,这是一种兼有城市和乡村优点的理想城市,实际上就是城市和乡村的结合体。

霍华德于1903年在距伦敦56 公里的地方建立了第一座田园城市—-莱奇沃思(书p26 图1-4—7)3.5万人。1919年又在距伦敦西北约36公里的韦林开始建设第二座田园城市(书p26 图1—4-8)5万人(但经长期经营未能达到原计划人数,也未能解决大伦敦工业与人口的疏散问题).

但霍华德针对现代社会出现的城市问题,提出了带有先驱性的规划思想;对城市规模、布局结构、人口密度、绿带等城市规划问题,提出一系列独创性的见解,是一个比完整的城市规划思想体系.

霍华德的名著《明天----一条引向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系统表达了他的思想。

20世纪初以来对世界许多国家的城市规划均有很大影响.

田园城市理论对现代城市规划思想起了重要的启蒙作用,对后来出现的一些城市规划理论,如“有机疏散”论、卫星城镇理论都颇有影响。40年代以后,在一些重要的城市规划方案和城市规划法规中也反映了霍华德的思想.

霍华德1898年著述《明天———-一条引向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1902年再版时改名为《明日的田园城市》。。他的设想企图使城市生活和乡村生活象磁体那样相互吸引共同结合。它既可具有高效能与高度活跃的城市生活又可兼有环境清洁,美丽如画的乡村景色。并认为这种城乡结合体能产生人类新的希望、新的生活与新的文化

(四)“工业城市”

1898年,法国青年建筑师加尼埃(1869—1948年)提出“工业城市”规划方案(见书 p27 页)。

(五)“带形城市"(Linear City)

一种主张城市平面布局呈狭长带状发展的规划理论,最早是西班牙工程师索里亚。伊.马塔(1844-1920年)在1882年提出的.

他认为有轨运输系统最为经济、便利和迅速,因此城市应沿着交通线绵延地建设.

“带形城市”的规划原则是以交通干线作为城市布局的主脊骨骼;城市的生活用地和生产用地,平行地沿着交通干线布置;大部分居民日常上下班都横向地来往于相应的居住区和工业区之间。

(六)美国的方格形城市

美国城市的开发和建设,是由地产投机商和律师委托测量工程师,对全国各类不同性质不同地形的城市,作机械的方格形道路划分。

第二章 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对新建筑的探求

一、建筑探新的社会基础

自1871年巴黎公社到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是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内,随着钢筋和钢筋混凝土的应用日益频繁,新功能、新技术与旧形式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尖锐,对古典建筑形式所谓的“永恒性“提出了质疑,从而掀起了一场积极探求适应当时社会需要的新建筑运动。

这个时期对于新建筑的探索在:净化造型、注重功能与经济;强调建筑的工业化生产等方面迈开了新的一步,对当时建筑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二、欧洲探索新建筑的运动

(一)探求新建筑的先驱

1.申克尔(1781-1842年),德国

原是古典复兴(希腊复兴)主义者.后提出建筑艺术中的时代性问题.

代表作品:柏林宫廷剧院,柏林(旧)博物馆。

2.桑珀(1803-1879年),德国

原致力于古典复兴。参加过“水晶宫”建设,后提出建筑的艺术形式应与新的建造手段相结合,即建造手段决定建筑形式,应反映功能与材料、技术的特点。

3、拉布鲁斯特(1801—1875年),法国

暴露新材料和新结构,造型开始净化.

代表作品:

巴黎圣吉纳维夫图书馆(1843—1853年),

巴黎国立图书馆(1853-1855年)。

他们都反对学院派拘泥于古典规范的方法,建议用新结构与新材料来创造新的建筑形式。

(二)艺术与工艺运动(工艺美术运动)

1.代表人物:

罗斯金(1834—1896年)和莫里斯(1834—1895年)。

他们赞扬手工艺产品;建筑上主张到城郊建造“田园式”的住宅,摆脱象征权势的古典建筑形式。

这种艺术主张,积极的方面体现在:

1)反对复古(认为:复古艺术代表了上层资产阶级的艺术,它远离了人民大众).

2)热衷于手工艺效果和自然材料的美。

3)力求功能、材料、艺术造型的完美结合.

消极的方面体现在: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代表人物始终站在工业生产的对立面,将工业生产、机器看成一切文化的敌人。进入20世纪,英国工艺美术运动转向形式主义的美术装潢,仅仅追求表面效果。

3.代表作品:

“红屋"(1859-1860年,书p33 图2-2-1)

大胆摒弃了传统的贴面装饰,表现出材料本身的质感。

这种将功能、材料与艺术造型结合的尝试,对后来的新建筑有一定的启发。

(三)新艺术运动:(比利时、德国、英国、西班牙建筑师高迪)

是在欧洲真正发出改变“建筑形式“信号的运动。始于19世纪80年代的比利时布鲁塞尔,随后向法国、奥地利、德国、荷兰以及意大利等地区扩展。

“新艺术派"在建筑方面的表现:

1)在朴素地运用新材料新结构的同时,处处浸透着艺术的考虑。

2)建筑内外的金属构件有许多曲线,或繁或简,柔化了冷硬的金属材料,结构显出韵律感。

3)努力使工业艺术在房屋建筑上融合起来,但是,这种特征主要表现在室内,外形一般较简洁。

它的进步性在于不把目光局限于石材雕塑上,而是探索了新材料;

局限性在于只限于艺术形式和装饰艺术手法,只是在形式上反对传统形式而已,并没有全面解决建筑形式与内容的关系,以及新技术的结合问题。

1.比利时新艺术派

凡。德.费尔德(1863—1957年)是新艺术运动的创始人之一。

在建筑上他们极力反对历史样式。由于铁便于制作各种曲线,因此在建筑装饰中大量应用铁构件,包括铁梁柱。

新艺术派的建筑特征主要表现在室内,外形保持了砖石建筑的格局,一般比较简洁。有时用了一些曲线或弧形墙面,使之不致单调.

代表作品:

布鲁塞尔都灵路12号住宅(1893年,书p34图2-2-2)

2.德国青年风格派

新艺术运动在德国称之为青年风格派(中国近现代史中提到,我国青岛有不少这种风格的建筑),其主要据点是慕尼黑。

代表人物:贝伦斯(1868—1940年)和恩德尔(1871—1924年)

代表作品:路德维希展览馆(书p34图2-2-3)

3.英国格拉斯哥学派

新艺术派在英国叫“格拉斯哥学派”,是19世纪末,以苏格兰的格拉斯哥为基地,以追求建筑及各种设计中艺术革新的学派,以麦金托什、赫伯特。马可奈、麦当娜姐妹为核心(被称为“格拉斯哥四人”)

格拉斯哥学派的设计构图以直线和直角为基调,配合以细长流畅的曲线,秩序感强,色彩效果紧张而又华丽。

代表人物:麦金托什(1868-1928年)

代表作品:

格拉斯哥艺术学校的图书馆(书p35图2—2—4)

格拉斯哥艺术学院大楼

4.西班牙建筑师高迪(1852—1926年)(后现代派的始祖)

代表作品:

1) 西班牙巴塞罗那的“圣家族”教堂。

该建筑是巴塞罗那的标志性建筑(

2) 西班牙巴塞罗那的巴特罗公寓

这个建筑标志着他的个人风格的形成。

3) 西班牙巴塞罗那的米拉公寓(1906年—1910年,书p35图2-2-5) .

该建筑以造型怪异而闻名于世:

(四)维也纳学派及分离派

1.背景:

在新艺术运动影响下,奥地利形成了以瓦格纳为首的维也纳学派。

1895年他发表了《现代建筑》一书,指出新结构、新材料必然导致新形式的出现,并反对历史样式在建筑上的重演.

1897年,维也纳学派中的一部分人员成立了“分离派”,宣称要和过去的传统决裂.

代表人物:奥尔布里希和霍夫曼,后瓦格纳也参加了该学派.

2.理论

维也纳学派主张去掉多余装饰,保持造型线条简洁,尽可能使用新材料如玻璃、钢材等。反对历史样式在建筑上的重演。

分离派主张与过去的传统决裂,建筑造型简洁,常用大片的光墙和简单的立方体,只有局部集中装饰.和新艺术派不同的是装饰主题常用直线,使建筑造型进一步走向简洁的道路.

3.代表人物及作品

1)瓦格纳(1841—1918年)

代表作品:

维也纳邮政储蓄银行(书p36图2-2—6)

2)奥尔布里希(1867-1908年)

代表作品:

维也纳分离派展览馆(书p37图2—2—7)

3)洛斯(1870—1933年)

代表作品:

维也纳的斯坦纳住宅(书p37图2—2—8)

三、美国的芝加哥学派(Chicago School)与赖特的草原式住宅

(一)高层建筑的发展与芝加哥学派

19世纪7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芝加哥学派,是现代建筑在美国的奠基者。

1。理论

芝加哥学派最兴盛的时期是1883—1893年.

重要贡献:1)工程技术上创造了高层建筑金属框架结构和箱形基础;2)在建筑设计上肯定了功能和形式之间的密切关系;3)在建筑造型上趋向简洁、明快与适用的独特风格.为了增加室内的光线和通风,出现了宽度大于高度的横向窗子,被称为“芝加哥窗"。

高层、铁框架、横向大窗、简单的立面成为“芝加哥学派"的建筑特点。

在谈到芝加哥学派时不能不提到沙利文(1856—1924年)。他是芝加哥学派的得力支柱与理论家,是美国现代建筑的奠基人、建筑革新的代言人、历史折衷主义的反对者、芝加哥学派的中坚人物。他首先突出了建筑的功能,明确提出“形式随从功能”(Form follows function)的口号.他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形式永远随从功能”

2. 芝加哥学派代表作品:

1)C。P。S. 百货公司大厦(卡森.皮尔.斯考特百货公司)(1899—1904年,书p42图2—3—7)

设计人:沙利文

2)芝加哥家庭保险公司(1883-1885年)

3)莫纳德诺科大厦(1891年,书p40图2—3-3)

设计人:伯纳姆、鲁特

(二)赖特的草原式住宅

赖特是世界四大现代建筑大师之一.

草原式住宅最早出现在20世纪初,其特点:

1)造型上力求新颖,彻底摆脱折衷主义的常套;

2)在布局上与大自然结合,多建于森林地区与湖滨;3)平面常作成十字形,并

以壁炉为中心;

4)层高一般较低,出檐大,故室内较暗淡;

5)惯用水平线条;

6)起居室开窗较大,以保持与自然界的接触

7)屋面坡度平缓,外墙多为砖石本色,与自然协调

一致.

代表作品:

1)罗伯茨住宅(书p44-45图2—3—9、2—3—10、2-3-11)建于草地。是赖特

设计的小住宅中最优美的作品之一。

2)罗比住宅(书p46图2—3—12)

建于城市,强调层层的水平阳台和花台,结合周围的树木,也能获得自然之趣。这对后来的城市花园住宅的设计有深远的影响.

四、德意志制造联盟 (侧重工业建筑)

德国在19世纪末工业水平已跃居欧洲第一位,为了使德国的商品在国外市场上能和英国抗衡, 1907年成立了由企业家、艺术家、技术人员等组成的全国性的组织“德意志制造联盟“。同时该联盟也是建筑方面新思潮的支持者.因它里面有许多著名的建筑师。其中最享有威望的是贝伦斯,它以工业建筑为基地来发展真正符合功能与结构特征的建筑。他认为现代结构应当在建筑中表现出来,这样才会产生前所未见的新形式.

代表作品:

1)德国通用电气公司透平机车间(1909年,书p50图2-5—1)

设计人:贝伦斯

该车间造型简洁,摒弃任何附加装饰,成为现代建筑的先行者,被西方称之为第一座真正的“现代建筑".

2)法古斯工厂(1911年,书p51图2—5—2)

建筑造型简洁、轻快、透明、表现了现代建筑的特征。

设计人:格罗皮厄斯(1883—1969年)、A。迈尔(1881—1929年)

第三讲新建筑运动的高潮-—现代建筑派与代表人物

一、战后初期建筑探新运动的持续及其流派

(一)古典主义、浪漫主义、折衷主义仍运行

1,古典主义:

19世纪末新建筑运动越来越引人注目,但古典主义仍相当流行,但已不那么严格,常混杂有古希腊、古罗马的古典,也有17、18世纪的古典主义、甚至还有文艺复兴的特点,故被称为“新古典主义”。

代表建筑:

1)伦敦人寿保险公司(1924年建成)

2)曼彻斯特市立图书馆(1924~1934年)

2,(浪漫的)折衷主义:

把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建筑式样凑合在一座建筑中。代表作品:

斯德哥尔摩市政厅(1923年落成)

(二)坚持探新的表现主义、未来主义、风格派与构成主义

1,表现主义(Expressionism)

表现主义产生于德国、奥地利,首先表现在绘画、音乐、戏剧方面。

表现主义者认为艺术的任务在于表现个人的主观感受和体验。在这种艺术观点的影响下,第一次大战后出现了表现主义的建筑。这一派建筑师常常采用奇特、夸张的建筑体形来表现或象征某些思想情绪或某种时代精神。

代表建筑:

德国波茨坦市爱因斯坦天文台(1919—1920年)(书58,图3-3-1)

设计者:德国的门德尔松(1887-1953)

表现派建筑师主张革新,反对复古,但他们是用一种新的表面的处理手法去代替旧的建筑形式,同建筑技术与功能的发展没有直接的关系。它在战后初期时兴过一阵,不久就消退了.

2、未来主义派(Futurism)

是第一次大战之前,首先在意大利出现的一个文学艺术流派。在很多中层阶级,对资本主义工业化下的社会现实表示不满的时候,未来主义派却对资本主义的物质文明大加赞赏,对未来充满希望。

未来主义者否定文化艺术的规律和任何传统,宣称要创造一种全新的未来的艺术。

1914年,第一次大战前夕,意大利未来主义者圣泰利亚(1888—1916)在他们举办的未来主义展览会中展出了许多未来城市和建筑的设想图,并发表了“未来主义建筑宣言”。圣泰利亚在宣言中说“应该把现代城市建设和改造得像大型造船厂一样,既忙碌又灵敏,到处都是运动,现代房屋应该造得和大型机器一样。”

意大利未来主义者在当时没有实际的建筑作品。但是他们的观点以及对建筑形式的设想,对20世纪20年代,甚至第二次大战以后的先锋派建筑师都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3、风格派与构成主义派(Constructivism)

(1)风格派(De Stijl):

1917年,荷兰一些青年艺术家组成了一个名为“风格”派的造型艺术团体.

风格派有时又被称为“新造型主义派”(Neo Plasticism)或“要素主义派”

(Elementarism)。

风格派认为最好的艺术就是基本几何形象的组合和构图.所以认为线条和色彩是绘画的本质与要素,应该允许独立存在。并认为最简单的几何形和最纯粹的色彩组成的构图才是具有普遍意义的永恒的绘画.风格派雕刻家的作品,则往往是一些大小不等的立方体和板片的组合。

代表作品:

荷兰乌德勒支住宅(书60,图3-3-3,61,图3—3—4,《初步》)

设计者:里特弗尔德

(2)构成主义:

第一次大战前后,俄国有些青年艺术家也把抽象几何形体组成的空间当作绘画和雕刻的内容。他们的作品,特别是雕塑,很像是工程结构物。这一派别被称为构成主义。

代表人物:马列维奇、塔特林、伽勃。

代表作品:第三国际纪念碑(书60图3—3—2)很像是工程结构物。

在建筑造型上,虽然风格派与构成主义派同样地坚持运用建筑的最基本要素—--梁、柱、板、门、窗或各种结构构件来进行造型。但在手法上风格派比较讲究各部分与整体在构图上的平衡;而构成主义派,在构图上往往显得比较唐突、惊险或出其不意.由于风格派比较容易被接受,故又有国际构成主义之称,而构成主义则被称为俄罗斯构成主义。

表现主义派、未来主义派、风格派、和构成主义派等作为独立的流派存在的时间都不长,20世纪20年代后期,它们渐渐消散,但它们对现代建筑及其后的影响,特别是在思想上,还是相当深远的。

三、新建筑运动走向高潮--—-现代建筑派的诞生

1、现代建筑派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以德国的格罗皮乌斯、密斯.凡。德.罗和法国的勒。柯布西耶为代表的欧洲先锋派(European avant—garde),又被称为功能主义(Functionalism)、理性主义(Rationalism)、现代主义派(Modernism)、欧洲现代建筑派与国际现代建筑派(International Modern).他们是现代运动的主力。另一个是以美国赖特为代表的有机建筑派(Organic Architecture).

此外有一些派别人数不多但十分重要,如芬兰的阿尔托(1898-1976)那样的人物。他们在建筑观点上,特别是建筑与社会,和建筑与时代的关系上,赞成欧洲的现代建筑派,也参加了他们发起的CIAM组织,但在设计手法上则倾向于有机性。

2、现代建筑师们设计方法共同点:(设计方法见书63页末段)

(1)重视建筑的使用功能并以此作为建筑设计的出发点,提高建筑设计的科学性,注重建筑使用时的方便和效率;

(2)注意发挥新型建筑材料和建筑结构的性能特点,例如,框架结构中的墙可以不承重,在建筑设计中就充分运用这个特点而决不按传统承重墙的方式对待它;

(3)努力用最少的人力、物力、财力造出适用的房屋,把建筑的经济性提到重要的高度;

(4)主张创造现代建筑新风格,坚决反对套用历史上的建筑样式。强调建筑形式与内容(功能、材料、结构、构筑工艺)的一致性,主张灵活自由地处理建筑造型,突破传统

的建筑构图格式;

(5)认为建筑空间是建筑的主角,建筑空间比建筑平面或立面更重要。强调建筑艺术处理的重点应该从平面和立面构图转到空间和体量的总体构图方面,并且在处理立体构图时考虑到人观察建筑过程中的时间因素;

(6)废弃表面外加的建筑装饰,认为建筑美的基础在于建筑处理的合理性和逻辑性。

3、现代主义建筑的形式特征:

在20~30年代,持有现代建筑思想的建筑师设计出来的建筑作品,有一些相近的形式特征:

(1)平屋顶.

(2)不对称的布局.

(3)光洁的白墙面。

(4)简单的檐部处理.

(5)大小不一的玻璃窗。

(6)很少用或完全不用装饰线脚等等。

这样的建筑形象一时间在许多国家出现,于是有人给它起了一个名称叫“国际式”建筑。50年代以后,更多地被称为“现代主义”,或“现代派”.

4、国际现代建筑协会(CIAM):

1928年,格罗皮乌斯、勒.柯布西耶、建筑历史与评论家S。基甸等,在瑞士拉萨拉兹建立了由8个国家的24位建筑师组成的国际现代建筑协会(CIAM)。

在1933年的雅典会议上,还提出了一个城市规划大纲,即著名的“雅典宪章”.自此,现代建筑派成为当时欧洲占主导地位的建筑潮流。由于他们着重于解决一般公众在生活上的生理与物理要求,采用新技术并着意于建筑空间与建造上的经济性,建筑风格摒弃历史传统与地方特点,以至其形式无论建在哪里都比较近似,因而被建筑评论家希契科克和建筑师飞利浦.约翰逊称为“国际式建筑“.

四、现代派建筑的代表人物

(一)、彼得·贝伦斯(1868~1940)

德国著名建筑师,工业产品设计的先驱,“德国制造联盟”的首席建筑师。他对德国现代建筑的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是现代建筑史上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人物。

由他设计的透平机车间成为德国最有影响的建筑物,被誉为第一座真正的“现代建筑"。贝伦斯后期作品有圣彼得堡的德国大使馆、奥地利烟草公司等。1922~1927年任维也纳美术学院教授。

(二)格罗皮乌斯(1883~1969年)与“包豪斯”学派

1、设计理念

(1)主张革新,反对复古,建筑应随时代向前发展,不能从形式上追求风格。

(2)强调现代工业对建筑的影响,提倡走工业化道路,坚持装配化生产。

(3)具有不断前进的美学观,主张唯心的抽象艺术.

(4)设计思想具有鲜明的民主色彩和社会主义特征,设计原则上把功能和经济放于

最重要的位子。

(5)在建筑教育上从基本技术出发,让学生先掌握技术,在熟练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力。

(6)同时注重建筑的艺术性,认为建筑设计不仅要满足物质上的要求,还要满足精神上的需求。

2、格罗皮乌斯的贡献

(1)积极提倡建筑设计与工艺的统一,艺术与技术的结合,讲究功能、技术和经济效益。

(2)把大量光线引进室内,是当时现代主义建筑学派主张的现代功能观点。在总体布局上,为了保证阳光照明和通风,摒弃了传统的周边式布局,提倡行列式布局,并提出在一定的建筑密度要求下,按房屋高度来决定它们之间的合理间距,以保证有充分的日照和房屋之间的绿化空间。这些观点在格罗皮乌斯1929~1930年和H。沙龙等人共同设计的德国西门子城住宅区,40年代初和M。L.布劳耶合作设计的美国匹兹堡的铝城住宅区中都得到充分体现.

(3)他对建筑功能的重视还表现在按空间的用途、性质、相互关系来合理组织和布局,按人的生理要求、人体尺度来确定空间的最小极限等。这些观点充分体现在下述建筑中:包豪斯校舍,他在英国和E。M。弗莱合作设计的剑桥伊姆品登学院(1936),他和协和建筑师事务所同人设计的哈佛大学研究生中心(1949~1950)以及西柏林汉莎区的高层公寓(1957)。

(4)格罗皮乌斯力主用机械化大量生产建筑构件和预制装配的建筑方法。他还提出一整套关于房屋设计标准化和预制装配的理论和方法.

(5)创立包豪斯学校,参加发起组织现代建筑协会,传播现代主义建筑理论,对现代建筑理论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3、包豪斯

(1)概况:

包豪斯是一战后,由格罗皮乌斯接任"艺术与工艺学校”校长,并将该校与魏玛美术学院合并,成为专门培养工业日用品和建筑设计人才的高等学院, 简称”包豪斯”。以包豪斯为基地,20世纪20年代形成了现代建筑中的一个重要派别—现代主义建筑,主张适应现代大工业生产和生活需要,以讲求建筑功能、技术和经济效益为特征的学派.包豪斯一词又指这个学派。

(2)包豪斯学派提倡:

1)客观地对待现实世界,在创作中强调以认识活动为主,并且猛烈批判复古主义.

2)主张新的教育方针以培养学生全面认识生活,意识到自己所处的时代并具有表现这个时代的能力为原则。

3)强调现代建筑犹如现代生活,包罗万象,应该把各种不同的技艺吸收进来,成为一门综合性艺术。

4)强调建筑师、艺术家、画家必须面向工艺.

5)学生只有通过手眼并用,劳作训练和智力训练并进,才能获得高超的设计才干。

6)在教学方法上包豪斯认为指导如何着手比传授知识更为重要,同时强调设计中

的集体协作。

7)包豪斯在十多年中设计和试制了不少适宜机器生产的家具、灯具、陶器、纺织品、金属餐具、厨房器皿等工业日用品,大多达到“式样美观、高效能与经济的统一”的要求。

8)在建筑方面,师生协作设计了多处讲求功能、采用新技术和形式简洁的建筑。如包豪斯校舍、格罗皮乌斯住宅和学校教师住宅等。他们还试建了预制板材的装配式住宅;研究了住宅区布局中的日照以及建筑工业化、构件标准化和家具通用化的设计和制造工艺等问题.

包豪斯的设计和研究工作对建筑的现代化影响很大.

4、包豪斯校舍(1925年,书68,图3-5—2~3): 是格罗皮乌斯于1925年,为包豪斯从魏玛迁到德绍而建的新校舍. (请参考书68~71)

包豪斯校舍的建筑设计有以下一些特点:(书70)

1)把建筑物的实用功能作为建筑设计的出发点.

2)采用灵活的不规则的构图手法。不规则的建筑构图历来就有,但过去很少用于公共建筑中。格罗皮乌斯在包豪斯校舍中灵活地运用不规则的构图,提高了这种构图手法的地位。

包豪斯校舍是一座不对称的建筑,它的各个部分大小、高低、形式和方向各不相同.它有多条轴线,但没有一条特别突出的中轴线。它有多个入口,最重要的入口不是一个而是两个。它的各个立面都很重要,各有特色。建筑体量也是这样.总之,它是一个多方向、多体量、多轴线、多入口的建筑物。

格罗皮乌斯在包豪斯校舍的建筑构图中充分运用对比的效果.这里有高和低的对比、长与短的对比、纵向与横向的对比等等,特别突出的是发挥玻璃墙面与实墙面的不同视觉效果,造成虚与实、透明与不透明、轻薄与厚重的对比。不规则的布局加上强烈的对比手法造成了生动活泼的建筑想象。

3)按照现代建筑材料和结构的特点,运用建筑本身的要素取得建筑艺术。

5、代表建筑

(1)、早期:

1)1911年,法古斯工厂(书66,图3—5-1)

特点:(书67)

2)1914年,德意志制造联盟科隆展览会的办公楼。

(2)、中期:

1)1923年,包豪斯校舍

2)1928—1934年他设计的一些公寓建筑得到实现.其中有达默斯托克居住区(1927—1928年)和柏林西门子住宅区(1930年)

(3)、后期:

1)1949年哈佛大学研究生中心

2)1957年西德住宅国际展览公寓

(二)勒。柯布西耶(1887—1966年)

是现代建筑运动的激进分子和主将,是一个狂飙式的人物。

现代建筑大师,上世纪最重要的建筑师之一,他与格罗皮乌斯、密斯·凡·德·罗组织了国际现代建筑协会。他是现代主义建筑的主要倡导者。

1、著作

1923年出版《走向新建筑》,这是一本宣言式的小册子,虽然观点比较芜杂,甚至互相矛盾,但观点明确,即激烈否定19世纪以来因循守旧的复古主义、折衷主义的建筑观点和建筑风格,激烈主张创造表现新时代的新建筑.

书中提出了住宅是“居住的机器”,他提出的“新建筑的五个特点"是:(1)底层架空,由独立柱支撑;(2)屋顶花园;(3)自由的平面;(4)横向的长窗;(5)自由的立面.

这些都是由于采用框架结构,墙体不再承重以后产生的建筑特点。勒·柯布西耶充分发挥这些特点,在二十年代设计了一些同传统的建筑完全异趣的住宅建筑.萨伏伊别墅是著名的代表作。

2、设计理念

(1)歌颂现代工业的伟大成就,主张建筑师从保守的学院派教条中解脱出来.

(2)住房是居住的机器,偏爱混凝土,提倡大规模生产房屋来解决社会问题。

(3)主张平面是关键,设计方法由内到外,外部是内部的结果。

(4)建筑形式:赞美简单的几何形体。

(5)了解罗马、希腊艺术,强调建筑是一种造型艺术,提倡简洁的几何关系。

(6)早期希望用理性方法来表现思想,主张寻找新的艺术准则,并接受了机器产品的启示。

(7)主张学习工程师的思维方法:工程师用几何来满足我们的眼睛,用数学来满足我们的理智,他们的工作简直就是美的艺术.

(8)前期偏重于理性主义,后期则转向浪漫主义。

3、代表建筑

(1)萨伏伊别墅(1928~1930年)书76~77,图3-6—1~3

这是采用框架结构的著名代表作。特点见书76。

(2)巴黎瑞士学生宿舍(1930~1932年)书78~79,图3-6-4~6。

(3)日内瓦国际联盟总部设计方案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柯布西耶的建筑风格有了明显的变化,其特征表现在对自由的有机形式的探索和对材料的表现,尤其喜欢表现脱模后不加装修的清水钢筋混凝土,这种风格后被命名为粗野主义。在这个时期,柯布西耶的代表作品有:

(4)朗乡教堂(1950~1954年)

(5)马赛公寓(1947~1953)

**(勒。柯布西耶又是一个城市规划专家,他从事了大量城市规划的研究和设计,代表作品有印度昌迪加尔规划等.

4、关于现代城市和居住问题的设想

柯布西耶根据城市发展的历史和对巴黎市的调查研究,提出一个300万人口的“光明

城市"设想方案。作者的观点在他的《明日的城市》(1922)中作了表达,后来又在《阳光城》(1933)一书中加以发挥:

(1)城市按功能分成工业区、居住区、行政办公区和中心商业区等。

(2)城市中心地区向高空发展,建造摩天楼以降低城市的建筑密度,使建筑物处在开阔绿地的围绕之中。

(3)认为城市道路系统应根据运输功能和车行速度分类设计,以适应各种交通的需要。

(4)主张采用规整的棋盘式道路网,采用高架、地下等多层的交通系统,以获得较高的运输效率,同时各种工程管线布置在多层道路内部。

(5)强调现代城市建设要用直线式的几何体形所体现的秩序和标准来反映工业生产的时代精神。

柯布西耶的城市规划思想影响深远。例如,在城市采用立体式的交通体系,在市区修建高层楼房,扩大城市绿地,创造接近自然的生活环境等原则,已被许多城市的规划全部或部分采用。具有代表性的实例有昌迪加尔规划、巴西利亚规划和巴黎德方斯区规划等。

[他不反对大城市,是一个城市集中主义者,他提出许多设想与措施,如高层建筑和立体交叉等。这些设想后来在世界上一些城市中已经得到实现。说明他的设想是有根据的.

二战后他被公认为4位现代建筑大师之一。是现代建筑最伟大的建筑形式给予者。]

(三)、密斯。凡.德.罗(1886—1969年)德国

密斯.凡.德.罗的贡献在于通过对钢框架结构和玻璃在建筑中应用的探索,发展了一种具有古典式的均衡和极端简洁的风格。其作品特点是整洁和骨架几乎漏明的外观,灵活多变的流动空间以及简练而制作精致的细部.1928年提出的“少就是多”集中反映了他的建筑观点和艺术特色。

1、设计理念

(1)同传统建筑决裂,探求新建筑原则和建筑手法,认为建筑设计必须满足时代现实主义与功能主义的需要。

(2)重视建筑结构和建筑手法的改革,提倡工业化,一切问题包括艺术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3)提倡“少就是多"。是简化结构体系,精简结构构件,以产生很少屏障可做任何用途的建筑空间。二是净化建筑形式,精确施工,以便成为不附有任何多余东西而只有直线、直角组成的规整和纯净的钢和玻璃的方盒子。

(4)净化建筑形式、精确施工。

(5)形式:强调结构的逻辑性,即结构的合理使用与忠实表现。结构体系决定建筑形式,并非功能。

(6)功能:主张功能服从空间,建造一个实用、经济的空间,在里面配置功能。

(7)空间:早期突出“流动空间”,受赖特与风格派的影响,一种向心的流动感;后期走向“全面空间",带来一种古典主义的对称形体。

2、代表建筑

(1)、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1929年,书82-84,图3-7—3,3—7-4,3-7-5)(2)、图根德哈特住宅(1930年)(书85,图3-7—6~7)

(3)、纽约的西格拉姆大厦(1954—1958年)(书183,图4-3-3)

(4)、法恩斯沃斯住宅(1950年)

(四)、赖特(1869—1959)美国,原学土木。

赖特是20世纪美国的一位重要的建筑师,在世界上享有盛誉。他设计的许多建筑受到普遍的赞扬,是现代建筑中有价值的瑰宝。

赖特对现代建筑有很大的影响,但是他的建筑思想和欧洲新建筑运动的代表人物有明显的差别,他走的是一条独特的道路。赖特对现代大城市持批判的态度,他很少设计大城市里的摩天楼。他对于建筑工业化不感兴趣,他一生中设计的最多的建筑类型是别墅和小住宅。这些住宅大都属于中等阶级.座落在郊外,用地宽阔,环境优美。材料是传统的砖、木和石头,有出檐很大的坡屋顶。他在农庄长大,对农村和大自然有深厚的感情。在这类建筑中赖特逐渐形成了一些特色的建筑处理手法:

(1)他设计的住宅有美国民间建筑的传统,突破了封闭性.适合于美国中西部草原地带的气候和地广人稀的特点,被称为“草原住宅"。

(2)他比别人更早地解决了盒子式的建筑。他的建筑空间灵活多样,既有内外空间的交融流通,同时又具备有安静隐蔽的特色.

(3)既运用新材料和新结构,又始终重视和发挥传统建筑材料的优点,并善于把两者结合起来。

(4)同自然环境的紧密配合则是他的建筑作品的最大特色.

赖特的建筑使人觉着亲切而有深度,在赖特的手中,小住宅和别墅这些历史悠久的建筑类型愈加丰富多彩,他把这些建筑类型提到了一个新水平。

赖特是20世纪建筑界的一个浪漫主义者和田园诗人。他的成就不能到处被采用,但却是建筑史上的一笔珍贵财富。

1、有机建筑论

他以提倡“有机建筑论”而闻名于世,属于现代建筑中的一个派别,基本观点是: (1)有机建筑是一种由内而外的建筑,它的目的是整体性。

(2)有机建筑是一种“自然的建筑”,结合自然,使自然成为建筑的一部分。

(3)空间是建筑的本质,空间和形式相互作用,达到一种整体目标。

(4)建筑是用结构表达观点的科学之艺术,建筑的结构、材料以及建筑的方法融为一体,合成一个为人类服务的有机整体。

(5)强调建筑的人性化,更多地考虑人的心理。

(6)对待材料,主张既要从工程的角度,又要从艺术角度理解各种材料不同的天性,发挥每种材料的长处,避开它的短处。

(7)它认为装饰不应该作为外加于建筑的东西,而应该是建筑上生长出来的,要像花从树上生长出来一样自然。它主张力求简洁,但不像某些流派那样,认为装饰是罪恶。

(8)对待传统建筑形式的态度是,认为应当了解在过去时代条件下所有能形成传统的原因,从中明白在当前条件下应该如何去做,才是对待传统的正确态度,而不是照搬

现成的形式。

(9)认为机器是人的工具,建筑形式应表现所用工具的特点,有机建筑接受了浪漫主义建筑的某些积极面,而抛弃了它的某些消极面。

赖特的流水别墅、西塔里埃森冬季营地等是有机建筑的实例。

2、代表建筑

(1)、流水别墅(1936年)(书88,图3—8—3)

(2)、西塔里埃森(1911年)(书90,图3—8-6)

(3)、古根海姆博物馆(1942~1959年)(书90—91,图3—8—7~8)

(4)东京帝国饭店

(五)、阿尔托(1898—1976年)芬兰

阿尔托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是一位年轻和杰出的现代建筑师。他虽然没有像格罗皮乌斯、勒.柯布西耶、密斯.凡.德.罗和赖特那样被命名为现代派大师,但他对现代建筑的贡献,特别是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自成一格的设计风格-—-建筑人情化(humanizing architecture)--—大大地丰富了现代建筑的设计视野,为现代建筑开辟了一条广阔的道路.

代表建筑:

1、图尔库报馆的办公楼与印刷车间(1928—1930年)

是他的第一个现代派作品,也是芬兰第一座现代建筑。

2、帕米欧结合病疗养院(1929—1933,书95,图3—9—1~2)

3、维堡市立图书馆(1935年)(书96—97,图3-9—3~5)

4、1938年世界博览会的芬兰馆(书98,图3—9-6)

5、玛丽亚别墅(书98-100,图3-9-7~9)

第四讲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城市建设与建筑活动

一、战后的建筑概况

(一)西欧

1、英国

(1)在建筑设计上,现代建筑派在战争期间在英国完全站稳了脚。

(2)提前着手城市规划。自1941年起,便已开始着手重建被战争破坏的城市的规划和设计。如伦敦和考文垂。.到50年代中叶,伦敦周围的8个卫星城镇便已拥有原计划人口的一半了。并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进行研究并加以完善。于是从60年代起,不仅注意了设计的多样化和创造地方特色,并把有些新城的人口从原来规划的5万扩大到10万。

(3)20世纪60年代下半期,面对尖锐的城市交通问题,英国开始研究旧城中心的改建。其基本见解之一是:建造架空的“新陆地”。“新陆地"的上面是房屋,下面是机动车交通与服务设施,行人可以不受干扰地自由往来与房屋之间。这样的见解已被应用到一些大型的建筑中,如伦敦的南岸艺术中心(书105,图4—1—2)

(4)从世界范围来看,英国在高技派方面的贡献是最杰出的。自70年代起,一些英国建筑师们(见书105),采用各种尖端的工程技术,来创造端庄与优雅的建筑。

2、法国

(1)战后现代建筑派取代了学院派。

(2)战后住宅建设成为当务之急,因法国的建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受到严重的破坏,解决的办法是:大量采用6。24米模数的预制构件(可加快建设速度)。

到20世纪50年代下半期,图卢兹。勒.米拉居住区(书107,图4—1—3)宣告了法国的大量性居住建筑已由采用预制构件进入到全预制装配的工业体系。

(3)实施巴黎改建计划 1961年巴黎通过了酝酿已久的限制城市中心发展,把工厂和办公楼搬到郊区以及在巴黎周围发展5个新城。

(4)建筑设计方面的成就(见书106及注解)

柯布西耶设计的马赛公寓是一幢从城市规划角度出发而设计的房屋。

其后,柯布西耶设计的朗乡教堂又轰动了整个建筑学坛。

战后也在建筑技术上不断创新。巴黎的国家工业与技术中心的陈列大厅建于1958年,跨度218米,是迄今跨度最大的空间结构,也是跨度最大的薄壳结构。

1977年,国立蓬皮杜艺术文化中心因它表现出了一个完全不同于过去人们所认为的文化建筑应有的典雅面貌而引起人们的广泛议论和注意。

3、前西德

(1)修复重建历史建筑

(2)20世纪50~70年代,西德的建筑开始趋向现代化,出现了不少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现代建筑,如:

柏林的爱乐音乐厅(1959—1963年,书316 图5-9-5)

斯图加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公寓(书109,图4—1-4),

明斯特的新剧院(1955年,书109,图4-1—5),

慕尼黑的巴伐利亚发动机厂(1972年,书109,图4—1-6),外形为气缸形.

前西柏林的国际会议中心(书110,图4-1-7)

4、意大利

在设计思想上,战前占主导地位的是折衷主义的新传统派(第五章讲),但同时又具备尊重新技术的特点。战后,全面走上现代建筑的道路。

当时的建筑风格有两种倾向:

(1)罗马、都灵和巴勒莫等地的新现实主义,反对抽象,主张表达与日常生活戚息相关的风格。如:

罗马蒂布尔蒂诺区(书111,图4-1-8)

(2)倾向于理性的分析和建造技术。如:

罗马火车站(1948—1951年)(书111,图4-1-9)

米兰的贝拉斯加塔楼(1958年)(书112,图4—1-10).

(二)北欧:

1、瑞典、丹麦与芬兰 (远离战争)

瑞典住房的风格具有北欧的”人情化”与”地方性”倾向,很早就宣布全国基本解决了住房问题(丹麦、芬兰与之基本相同)。

2020-2021苏州科技大学建筑学考研考试科目,参考书目,考研经验

2020-2021苏州科技大学建筑学考研考试科目,参考书目,考研经验 本文将由新祥旭考研简老师对苏州科技大学建筑学专业考研进行解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板块:苏州科技大学,院系介绍,研究方向,考研科目介绍,考研参考书目,建筑学备考经验等几大方面。 一、苏州科技大学 苏州科技大学,简称苏科大,地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素有“人间天堂”美誉的古城苏州,毗邻石湖水,坐拥上方山,校园环境优美,风景迤逦。是一所中央与地方共建、江苏省与苏州市共建、以江苏省管理为主的综合类普通高等院校。学校拥有十大学科门类,是一所工、理、文、管、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特色鲜明的综合类大学。 二、院系介绍 苏州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原苏州城建环保学院建筑系)创设于1985年,著名建筑与造园学家、建筑教育家张家骥先生担任首任系主任。建筑学是“十三五”省重点(培育)学科;风景园林学是“十二五”省重点(培育)学科。学院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交流,与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夏洛特分校、英国卡迪夫大学等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广泛开展了硕士双学位、优本项目交换生、短访、联合设计教学、合作科学研究等活动。

三、研究方向及考试科目: 001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081300 建筑学 研究方向: 01(全日制)地域建筑设计与理论 02(全日制)城市设计与理论 03(全日制)绿色建筑设计 04(全日制)建筑遗产保护 初试科目: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611建筑学基础 511建筑设计(6小时作图) 复试科目: 建筑设计(4小时快题) 1.不招收同等学力考生; 2.本科为非建筑学专业考生在录取后需在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补修建筑学专业本科部分主干课程; 3.一年级在读优秀研究生,如果英语雅思成绩达到6.5及以上可交流至英国卡迪夫大学、美国北卡来罗纳大学夏洛特分校,达到双方学

世界近代史复习笔记

世界近代史复习题整理 一、名词解释 教皇子午线 哥伦布交换 马丁·路德 《九十五条论纲》 《奥格斯堡和约》 加尔文教 三十年战争 威斯特伐利亚会议和体系 新君主制 破坏圣像运动 幕藩体制 特辖制 托马斯·潘恩 门罗主义 考迪罗 维也纳会议和体系 宪章运动 巴黎公社 德雷佛斯事件 亚伯拉罕·林肯(1809-1865):美国政治家、思想家。于1860年以共和党人身份当选美国总统,其当选成为南北战争的导火索。起初,其虽反对奴隶制度,但并非废奴主义者,尤其反对暴力革命,希望以限制奴隶制东扩,推广资本主义工资劳动制度以使奴隶制度自然消亡。但后因和解不成且北方在内战中连连失利,转变思想,于1862年颁布《宅地法》、《解放宣言》,领导北方赢得内战胜利。后遇刺身亡。 密苏里妥协案:1819年,密苏里申请以州的身份加入联邦。由于该州奴隶制存废问题事关南北势力在参议院的平衡,故而两方争论不休。1820年3月,国会的南北方代表终达成妥协:确定密苏里为蓄奴州,同时从马萨诸塞州分出一个新州——缅因州作为自由州。但对北方有利的是,它在尚未建州的西部广大地区确

立北纬36°30′以南为奴隶制区域,以北为自由制区域。此案反映了南北矛盾的激化。 堪萨斯内战:1854年国会讨论堪萨斯和内布拉斯加建州时,按《密苏里妥协案》,两州应成为自由州。但奴隶主却据人民主权原则强迫国会授权新州居民自己决定奴隶制的存废,后通过《堪萨斯——内布拉斯加法案》。此法案的通过,导致堪萨斯城内废奴派及自由土地派同奴隶主爆发了争夺堪萨斯领地的流血冲突,称为堪萨斯内战。此战彰明两种制度的矛盾已激化至武装冲突的程度。 文艺复兴:词源为法文renaissance,原意为“再生”。广义上存在三次文艺复兴:加洛林文艺复兴,12世纪文艺复兴,14-15世纪文艺复兴,狭义上即指14-15世纪的文艺复兴。加洛林文艺复兴以恢复拉丁语学习为主要内容,12世纪文艺复兴以建立大学,完善学科为主要内容,14-15世纪文艺复兴形式上是在文学艺术方面对古典文化的复兴与创新,内核中则是对于人文主义的歌颂。文艺复兴运动具有延续性和超越性两种特质。 人文主义:词源为德文humanismus。具体内涵有:①学科:人文学科。②人道主义:关心人类进步。③人本主义:以人为中心,倡世俗主义。而所谓人文主义精神之内涵:①反来世主义和禁欲主义,倡导现世享乐。②文艺上求真心,科学上重实验。③倡导人性解放,反对神性束缚。④乐观主义。⑤终极求知欲。 克伦威尔(1599-1658):英国政治家、军事家、宗教领袖。自1642内战爆发之后,其以独立派身份组织军队,因军纪严明而被称为“铁军”。于1644马斯顿荒野一战中取胜。后于1645通过“克己法”组建“新模范军”,对内战胜利作用突出,后于1648年发动普莱德清洗,次年处死查理一世,同年宣布英国为共和国,镇压异己,出征苏格兰、爱尔兰、挑起英荷战争,1653年出任终身护国公实行军事独裁,于1658年病逝。 李尔本(1614-1657):英国政治家、思想家,平等派领导人。早期反对主教制,于内战中促进“新模范军”建立。于1646年协同另两人发布《万千公民抗议书》,倡导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国家最高主权属于人民,要求取消国王和上议院,标志平等派成为独立政治派别。后于1657年去世。

2020-2021太原理工大学建筑学考研研究方向,考试科目,参考书目,复试分数线,考研经验

2020-2021太原理工大学建筑学考研研究方向,考试科目,参考书目,复试分数线,考 研经验 本文将由新祥旭考研简老师对太原理工大学建筑学专业考研进行解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板块:太原理工大学,研究方向,考试科目,参考书目,考研经验等几大方面。 一、太原理工大学 太原理工大学,简称TYUT,位于山西省会太原,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入选教育部首批61所"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校理工科优势明显,是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实施学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高校,材料科学学科、工程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2015年跻身《QS金砖五国大学排名》400强。 081300建筑学 二、研究方向: 01中外建筑历史与理论 02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03建筑技术科学 04室内外环境设计 05建筑遗产保护理论与方法

三、考试科目: 初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706建筑理论综合 ④501建筑与室内设计(6小时) 注:请考生自带手工绘图工具和 2# 绘图纸 -(建筑学院) 2018年研究生考试建筑学复试笔试内容:建筑节能;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城市规划原理;室内空间设计方法;中国古代建筑装饰。 四、参考书目: 706 建筑理论综合 《中国建筑史》,潘谷西主编,建筑工业出版社; 《外国建筑史(十九世纪以前)》,陈志华主编,建筑工业出版社;《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罗小未主编,建筑工业出版社; 《中国城市建设史》,董鉴泓,建筑工业出版社; 《外国城市建设史》,沈玉麟主编,建筑工业出版社; 《建筑构造》,建筑工业出版社;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建筑工业出版社;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建筑工业出版社; 《现行建筑设计规范大全》,建筑工业出版社。

建筑学考研书目整理

建筑学考研书目整理 建筑设计类书目: 《建筑设计笔记》作者 : A·彼得·福西特,出版社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张文忠,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建筑构造设计基础》刘昭如 《建筑设计资料集》1-10册,编委会,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张文忠,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建筑物理》(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重庆大学、等,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建筑构造》上下册(杨维菊,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建筑构造》上下册(刘建荣,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及本科相关教材的基本内容。《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版; 《建筑构造设计》(上、下)杨维菊,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版。 《建筑构造与设计基础》刘昭如,科学出版社,2000年 《结构选型》,陈保胜,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年 《建筑特种构造》颜红亮,同济大学出版社,2002年 《设计力学》陈保胜,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年 《建筑空间组合论》彭一刚,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建筑:形式、空间和秩序》美国:弗朗西斯 《建筑构造设计(上)》杨维菊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建筑构造设计(下)》刘建荣、翁季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现代建筑理论:建筑结合人文科学自然科学与技术科学的新成就(第2版) 》 刘先觉中国建筑工业 (2008-05出版) 《住宅建筑设计原理(第2版)》朱昌廉中国建筑工业 (2008-05出版) 《建筑模式语言(上下)》亚历山大等、李道增、高亦兰、关肇邺知识产权出版社《中国大百科全书建筑园林城市规划》中国大百科全书编委会,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公共建筑设计原理(第4版)(附盘)》中国建筑工业 《建筑物理(第2版)》 (东南大学)柳孝图编著 《建筑构造原理与设计(第3版)》樊振和天津大学出版社 (2009-07出版) 《建筑:形式空间和秩序(第3版)(附光盘1张)》程大锦天津大学出版社 《建筑空间组合论》彭一刚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建筑设计资料集1》(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 《建筑设计资料集2》(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 《建筑设计资料集3》(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 《建筑设计资料集4》(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 《建筑设计资料集5》(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 《建筑设计资料集6》(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 《建筑设计资料集7》(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 《建筑设计资料集8》(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 《建筑设计资料集9》(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 《建筑设计资料集10》(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 《建筑的永恒之道(精装)亚历山大 (Alexander)》赵冰知识产权出版社

《外国建筑史》笔记

古代: 莲花盛放式不属于古埃及常见石柱式 有看台的露天剧场,最早出现在古克里特岛 原始社会的巨大石环主要是做崇拜太阳 古埃及的‘玛斯塔巴’是长方形平台式陵墓(仿照住宅即略有收分的长方形台子) 昭塞尔金字塔是古埃及最早的金字塔式陵幕(多层阶梯金字塔) 多层阶梯状逐渐演化为的方锥体式 吉萨金字塔群主要是由胡夫金字塔、哈夫拉金字塔、孟卡拉金字塔、哈夫拉前的大斯芬克斯组成(方锥体式) 古埃及人造金字塔的目的是为了作为灵魂永生的宫殿 新国王时期以太阳神庙代替陵墓成为主要建筑类型如阿蒙神庙 沿轴线依次排列高大的牌门楼、柱廊院、多柱厅等神殿、密室和僧侣用房 古代西亚人造的山岳台是用于崇拜天体、崇拜山岳、观测星相 亚述帝国的萨垦王宫房间围成院落,四座碉堡夹着三个拱门,门洞处人头翼牛雕刻 号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空中花园建于新巴比伦 公元前6世纪,巴比伦城的重要建筑主要采用琉璃砖贴面 两河流域缺乏木材和石材,产生了以土为料的夯土、土坯、砖墙建筑体系 波斯帝国的帕塞玻里斯王宫,两个仪典大厅、后宫、财库以“三门厅”为联系 古诺索斯宫(米诺斯宫)是古克里特时代的建筑 迈西尼的迈西尼卫城及泰仑卫城(城门因雕刻而称狮子门),属古代爱琴海地区建筑 古埃及时常见石柱形式有莲花束茎式、纸草束茎式、纸草盛放式 忍冬草叶片所组成的柱头形式是古希腊时期的科林斯柱式的柱头 55. 希腊古典建筑的古典柱式由三种组成: 主要是多立克(男)、爱奥尼(女)二种和晚期还有科林斯式同爱奥尼(柱头由毛茛叶冬叶草)古典柱式 帕提农神庙是古典建筑的代表作品,它是由多立克+爱奥尼古典柱式组成处于卫城的最高处,卫城上唯一的围廊式庙宇,型制最隆重,卫城上最华丽的建筑,涂有强烈色彩,白色大理石砌成,铜门镀金 雅典卫城的主题建筑是祭祀雅典保护神雅典娜的庙宇--帕提农神庙 雅典卫城的中心是雅典娜-帕提农铜像 伊瑞克先神庙是希腊盛期的爱奥尼柱式的代表 雅典卫城中采用了女像柱廊的是伊瑞克先神庙 雅典的奖杯亭是早期科林斯柱式的代表作 古罗马建筑的主要结构体系是拱券结构系统;筒拱、十字交叉拱、穹窿(半圆)建筑材料除砖石木外,使用了火山灰制的天然混凝土 继承古希腊柱式并发展为五种柱式:塔司干柱式、罗马多立克柱式、罗马爱奥尼柱式、科林斯柱式、混合柱式 解决了拱券结构同柱式的矛盾,创造了券柱式 解决了柱式与多层建筑的矛盾,发展了叠柱式,创造了水平立面划分构图形式 适应高大建筑体量构图,创造了巨柱式的垂直构图形式 创造了拱券与柱列结合,将券脚立在柱式檐部上的连续券 解决了柱式线脚与巨大建筑体积的矛盾,用一组线脚或复合线脚代替简单的线脚 空间利用穹窿,筒拱、交叉拱、十字拱和拱券平衡技术,创造出拱券覆盖的单一空间,单向纵深空间,序列式组合空间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技术建筑物理考研经验总结分享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技术科学考研经验分享 招生情况: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技术科学近年硕士研究生招13个左右,这110个是包括保研人数的,保研人数占50%,所以招考的只有7人左右,相对于约40人的报考人数,报录比约17%,竞争压力还是挺大的。 参考书目(政治英语数学公共课自行查看考纲,以下只说专业课的) 355建筑学基础:《中国建筑史》(第五版)东南大学潘古西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中国古代 建筑史》刘敦桢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4;《外国建筑史》(第三版)陈志华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第二版)罗小末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建筑构造设计基础》刘昭如编,科学出版社;《建筑构造》(下册)刘建荣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808建筑物理(含声、光、热):《建筑物理》华南理工大学主编,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 心得:建筑学基础参考书目很多,而且本本都像砖头,这个让人不知道如何下手。其实这些都就是自己本科学的专业教材或者相似教材。很多人就会问,每本都要考,那么多怎么复习啊?有没有重点呀。建筑学基础的参考书目就是中外建筑史加建筑构造,建筑物理还好,就一本书。事实上,看过历年真题就知道,考的多数是很基础的内容,但是想考高分还是得好好复习。 复习经验: 我是本科是普通二本学校,一直想考华南理工,报考方向是建筑技术科学,初试总分392(政治70/英语65/建筑基础122/建筑物理135),排名第2,已录取并得了一等奖学金。虽然过去一段了,回想当时考研复习的时光,仍然记忆犹新。这段时间越来越多师弟师妹问我复习经验和考研资料的问题,便写下这篇心得,仅供各位参考。还有其它问题可以与我交流,互相学习,但是不要骚扰哦。 1、公共课复习 政治、英语几乎是各个专业的必考科目,因为是全国统考,所以复习比较简单。但是华南理工大学对英 语的要求还是比较高的,复试线一般都在50分以上。我当时四级都还没过,压力非常大。自己不自信的话还是可以报一个考研辅导班,但是主动性要在自己手中,绝不能把辅导班当成万能药。英语政治还是主要看历 年真题,红宝书之类的要购买一本好好复习,还有做做习题,加深印象。其他我就不多说了,因为我的英语 政治也考得不高分。 2、专业课复习 看过历年真题就知道,华南理工大学的建筑类复习考试有过几次变动,尤其是题型的变化,让很多人措 手不及。这个跟出题老师变动有关,如果你能知道是哪个老师出题或许会好一点。但这不是重点,因为同一 个老师出题同样也会有变化。最好的复习办法还是乖乖的把参考书好好看几遍,研究真题,近几年的考试面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第二版)笔记 罗小未

一、外国建筑史发展之脉络、框架(古代部分:18世纪下半叶以前) 1、原始社会建筑 2、古代埃及建筑(B.C.32C—B.C.1C)·金字塔·太阳神庙·卡宏城 古代西亚建筑(B.C.30C—B.C.7C)·土坯墙琉璃饰面·新巴比伦·乌尔城观 象台·萨尔贡王宫 古代印度建筑(B.C.3000—B.C.7C)·谟亨约达罗城·石窟 古代希腊建筑(B.C.3000—B.C.146)·阿索斯广场·雅典卫城·梁柱·古希 腊柱式·埃比道鲁斯剧场 3、古代罗马建筑(B.C.750—A.D.345)·《建筑十书》维特鲁威·古罗马五柱式·万 神庙·拱券 4、拜占廷建筑(395—1453)·帆拱·希腊十字·装饰·圣索非亚教堂·圣 马可教堂 5、初期基督教建筑与罗马风建筑(4—12世纪)·比萨大教堂建筑群 6、哥特建筑(Gothic)(12—16世纪)·尖券、飞券·飞扶壁·巴黎圣母院·威 尼斯公爵府 7、文艺复兴建筑(15—18世纪)·坦比衰多·圆厅别墅·帕拉第奥母题·圣 马可广场 巴洛克风格(BAROQUE STYLE)(17世纪以后)·圣卡罗教堂 8、古典主义建筑(17世纪)(法国)·卢佛尔宫东廊·凡尔赛宫·和谐广场 洛可可风格(ROCOCO STYLE) 二、外国建筑史发展脉络框架(近代现当代部分:18世纪下半叶以后) 1、复古主义思潮(18世纪60s—19世纪末) 古典复兴(CLASSICAL REVIV AL)·巴黎万神庙·美国会大厦 浪漫主义(ROMANTICISM)·英国会大厦 折衷主义(ECLECTICISM)·巴黎歌剧院·巴黎圣心教堂 2、工艺美术运动(Arts and Crafts Movement)(19世纪50s)英国·英国肯特“红屋” 新艺术运动(Art Nouveau)(19世纪80s)(比利时布鲁塞尔)·贝伦斯·青年风格 派(德)·凡德费尔德·高迪米拉公寓维也纳学派·瓦格纳《现代建筑》维也纳邮政储蓄银行 ·洛斯“装饰是罪恶”斯坦纳住宅 ·“分离派”(Secession)维也纳分离派展览馆 3、芝加哥学派(Chicago School)(19世纪70s)·詹尼·马凯特大厦·沙利文 4、德意志制造联盟(Deutscher Werkbund)(1907年成立)·彼得贝伦斯 ·透平机车间·法古斯工厂 5、表现派(Expressionism)(一战后德国)·门德尔松·爱因斯坦天文台 未来派(Futurism)(一战前意大利)·圣泰利亚 风格派(De Stijl)又称新造型派、要素派(1917年荷兰)·蒙德里安·线条与色彩 构成派(Constructivism)(一战前后俄国)·马列维奇·形体、空间、色彩构图 ·里特弗尔德荷兰乌德勒支住宅 6、正统现代主义建筑(Modern Architecture)(20s—50s)·CIAM现代建筑师国际会议 ·Bauhaus 格罗皮厄斯·法古斯鞋楦厂·包豪斯校舍

建筑读书笔记大全

建筑读书笔记大全 【篇一:建筑读书笔记】 《建筑:形式、空间和秩序》读书笔记 建筑艺术是指按照美的规律,运用建筑艺术独特的艺术语言,使建 筑形象具有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具有象征性和形式美,体现出名 族性和时代感。以其功能性特点为标准,建筑艺术可分为纪念性建筑、宫殿陵墓建筑、宗教建筑、住宅建筑、园林建筑、生产建筑等 类型。从总体来说,建筑艺术与工艺美术一样,也是一种实用性与 审美性相结合的艺术。建筑的本质是人类建造以供居住和活动的生 活场所,所以,实用性是建筑的首要功能;只是随着人类实践的发展,物质技术的进步,建筑越来越具有审美价值。 造型艺术之一。建筑,它是建筑物和构筑物的统称,工程技术和建 筑艺术的综合创作,各种土木工程、建筑工程的建造活动。从而可知,建筑是人类为自己创造的物质生活环境。即人类生活所必需的 居住和活动的场所,也是为满足人们生活、生产或从事其他活动而 创造的空间环境。建筑艺术,是一种立体艺术形式。是通过建筑群 体组织、建筑物的形体、平面布置、立体形式、内外空间组织、结 构造型,亦即建筑的构图、比例、尺度、色彩、质感、和空间感, 以及建筑的装饰、绘画、雕刻、花纹、庭院、家具陈设等多方面的 考虑和处理所形成的一种综合性艺术。 建筑起源于人类劳动实践和日常生活遮风雨、避群害的实用目的, 是人类抵抗自然力的第一道屏障。作为人类重要的物质文化形式 之一,车尔尼雪夫斯基一针见血地指出:“建筑作为一种艺术,比其 他各种实际活动更专一无二地服从美感要求。”而建筑艺术的审美特征,主要是技术与艺术相结合、实用与审美相统一,建筑空间与实 体的对立统一,静态的、固定的、表现性的、综合性的实用造型艺术,内容表现上的正面性、抽象性和象征性,建筑与环境的协调等。从而可知,建筑艺术与其他造型艺术一样,它主要通过视觉给人以 美的感受。同时,建筑艺术是一种立体艺术形式,故建筑艺术形象 具有特殊的反映社会生活、精神面貌和经济基础的功能。历代建筑 艺术与它所处的历史时代、地理气候、民族文化和生活习俗密切相关,同时受到材料、结构。施工技术的制约,中国建筑体系是以木 结构为特色的独立的建筑,在城市规划、建筑族群、单体建筑一级 材料、结构等方面的艺术处理均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尤其近现代中

天津大学建筑学基础考研真题

天津大学建筑学基础考研真题-考研资料-笔记讲义 在天津大学建筑学基础复习中,资料、真题及讲义是必不可少的;很多同学,特别是跨专业考生,在复习中没办法掌握重点,所以走了很多弯路;而考研资料和讲义就可以让考生们在复习中迅速找到重点范围,掌握复习技巧;另外、真题可以让考生掌握近几年的出题方向,测试自己的复习结果;针对同学的复习情况,天津考研网独家推出了天津大学建筑学基础考研复习资料,以下为资料相关介绍; 适用对象2014年报考天津大学且初试科目为533建筑学基础的专业课基础不扎实、对院系内部信息了解甚少的同学,适合跨校考生使用 推荐理由2013年针对两种硕士类型严格进行考试改革,此资料适用于天津大学建筑学专业型硕士类型使用;由天津考研网签约的天津大学在读本硕博团队搜集整理,将天津大学建筑学基础精心编制成套,严格依照天津大学最新考研大纲及考研参考书目整理,目前为市面上最全面的资料 特别说明建筑学基础于2013年首次出现,考试内容与建筑理论综合有85%的相同内容,但是不同的内容也与仍然可以参照建筑理论综合的复习内容;建筑理论综合的渊源,先后交叉经历建筑历史、城市规划原理、建筑理论与技术等名称的变更,持续卷面保持建筑历史和城市规划原理多年,于2012年开始将城市规划原理部分替换为建筑构造,本专业高分考生根据最新考研情况精心整理此套资料; 包含资料 第一部分考研真题及答案: 1、天津大学建筑学基础考研真题部分: ①建筑历史96-05年试题其他年份在建筑理论综合科目中,其中00-02年含详细参考答案;②建筑构造90-04年考研试题其他年份在建筑理论综合科目中;③建筑理论与技术03、05、06年考研试题,回忆版;④建筑理论综合07-2012年考研试题,均为原版试题,市场独家唯一推出;⑤建筑学基础2013年考研试题,由特约考生考场完整记录; 2、考研答案部分: 由于历史原因天津大学建筑学基础考试科目变化比较大,答案分为各个部分展开,①外国建筑史部分96—2013年含参考答案、②中国建筑史在06年以后换了出题老师故只含06-2013年试题参考答案、③建筑学基础2013年考研试题详细参考答案,全国独家推出; 本套答案为天津考研网签约团队独家主创,保证极高正确率,市面上的答案基本都有错误或模糊不清,请同学认真分辨市面一些低价劣质的资料,以免耽误考研; 第二部分天津大学建筑学基础中国建筑史资料: 1、天津大学中国建筑史丁垚老师上课笔记:丁垚老师讲课一般不按照书本来,所以本笔记是根据老师的上课所讲内容精简记录而成,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纸质版; 2、天津大学中国建筑史本科笔记:天大优秀本科生考研总结的资料,按照课本章节总结整理,重点考点突出,电子版; 3、中国古代建筑史重点知识总结:高分考研学生总结,按照章节融合了部分东南建筑史笔记,手写版,内容全面,纸质版; 4、王其亨教授的探骊折札:王其亨教授是天津大学中国建筑史的元老,他的一些思想与中国

常青课堂笔记

常青中建笔记 考研还是中建书要认真看的 2009-09-16-14:00-15:30南楼101室 第一讲:概论:任务、目标、要求. 先中后外 介绍参考书 ●启蒙——新古典主义(18st-19st,发现希腊罗马的美)——后现代 ●《和平饭店》一书,常青工作室正在写,它建于20st20s,包含有哥特复兴、新古典、Art-Deco 文艺复兴是从文本(text)发展而来的,西方的revival不同于中国的复古 ●《建筑理论史——从维特鲁威到现代》,此书重点讲西方理论的基石,并不在走向现代这一块。 第30章(10来页)一书一定要读且要精读!!!! ●《后现代post-modern建筑语言》C。JENKS(常青讨厌他)也值得看 建筑学核心的三概念: ●形态学(FORMOLOGY)柯布也是,他说机器、飞机,这些都是从生物学来的,注重功用和形 态的关系。意大利评论家Bruno david的《建筑空间论》(彭一刚的建筑空间组合论用的是辩证法、两分法,是在解释空间) ●类型学(TYPEOLOGY)代表作:A.ROSSI的《城市建筑》;《空间、时间、建筑》;及谢克弗里 德,基提翁的一本书,有关现代风格的历史的,是很多书籍关于近现代部分的根源 ●拓朴学(TOPOOLOGY)是有规则的转变 只言词组 ?马清运领先于他的竞争对手的一个极大优势得力于他在国外有两年的理论基础,存在极大 的理论爆发力。他的理论话语忽悠政府官员,像青浦 ?中国馆的解释很差劲,没有逻辑硬编出个啥最是讨厌。它的想法是有些抄袭萨尔维亚的日 本馆,连铺作的方式都是一样的,可偏要说是东方之冠!!!!! ?KOOLHAS有他自己的话语逻辑,OMA里存在几个人,每个方案一下来,就努力想COOL 的点子,不论多怪,老库也可以把它同当今世界的理论热点联系起来。KOOLHAS的作品 其实是依着20世纪30年代构成主义的作品来作的,他是当今创造建筑话语的大源头,要 去研究当代,你不得不去研究他。 ?CORBUSIER的光明城市其实早已实现,上海最中心的600平方公里居住着900万的人, 上海的绿地率极高,也都是往天空发展的结果。 ?国外注重阅读,一周内就要上交读书笔记,当今是不存在理论的,只存在话语, ?在米兰留学的学生带回来的信息——很多理论可能是骗人的。理论不等于历史 ?用某一种理论作设计不好,因为这是不可能的!理论是解释的、三维的,而设计是综合、 多维的。理论其实都是为后来者提供精神食粮,思想往往到后来才实现。一些理论,你要 关注它是在什么语境下提出来的,他是怎么思考的。理论的核心是WORDS,一些概念要 在特定的文章里才能用。 ?成功就是简单的事情重复做 ?大四的学生了有两年的时间思考自己到底要成为哪类建筑师 一类是体制建筑师,他们是主流的、大的、官方的,他们有自己的团体。他们的路子大概 是一毕业进入大型事务所,再慢慢成长。

近代工业建筑发展历史概述

近代工业建筑发展历史概述

[摘要]工业建筑发展历史漫长,近代工业发展迅速。西方工业建筑发展主要从工业革命开始,经历现代主义建筑思潮影响应用新技术发展迅速;我国工业建筑主要从新中国建立时期开始,经历了曲折的过程。面对现在全球环境问题,我国工业建筑应该朝着一个绿色环保、注重历史的角度发展。 [关键词]工业建筑、历史发展、发展趋势 建筑之始,产生于实际需要,受限制于自然物理,无所谓派别,但是有其功能分类。工业建筑自古就有,古时有存于民宅之内的手工业作坊,到明清资本主义萌芽时期开始大量产生工业作坊,还建设了很多大规模的工厂,比如景德镇官窑;西方远溯到古埃及时代在萨加拉地区就出现了为建造帝王陵墓而依存的工人住宅区。工业建筑的大发展则是从欧洲的工业革命开始的。资产阶级的工业革命从轻工业扩张至重工业,钢铁产量的大政家为建筑的新功能、新技术、新形式准备了必要条件。工业的大发展强烈要求满足大规模生产的工业建筑随之发展以满足工业发展的要求。 1.西方工业建筑的发展 1845年,苏格兰的精炼厂首次采用了现代框架结构,在结构上极大改善了传统建筑跨度受限对大型工业发展的不利。1871年,法国兴建起多层工业厂房,更大的适应了工业建筑对综合性的要求。 20世纪初,法国青年建筑师加尼埃(Tony Garnier,1869~1948年)从工业大的发展出发, 开始对“工业城市”规划方案进行探索(如图)。 规划方案与1901年展出,于1904年完成详细 平面图。他对工业大发展所引起的功能分区、城 市交通、住宅组群都作了精辟的分析。城市交通 是先进的,设快速干道和供飞机起飞的实验性场 地。其住宅街坊,配备相应的绿化,组成各种设 有小学和服务设施的邻里单位。加尼埃重视规划 的灵活性,给城市个功能要素留有发展余地。他 运用1900年左右世界上最先进的攻进混凝土结 构来完成市政和交通工程的设计,形式新颖整洁。

中外建筑赏析理论教学大纲

《中外建筑赏析》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中外建筑赏析通过理论讲授与专业练习的教学,使学生对中外建筑发展过程及艺术形态有基本认识了解,为环境艺术设计、城市景观设计等专业学习提供基础,也为学生进一步深造和开拓提供活力,达到培养既具创新思维又有实际能力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目标。它要求通过多媒体教学和理论讲授,以简明扼要的方法,概述中外建筑发展的主要过程,同时结合适当的专业绘制练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各个历史时期、不同地域的建筑艺术风格和形式的基本特征,为以后的专业设计学习和艺术创造打下完整的专业理论基础。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任务及要求 《中外建筑赏析》作为艺术设计类专业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要注重拓展学生的艺术视野及丰富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以提升学生的审美素质为基本任务。 本课程教学要求在于为专业课程奠定理论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和艺术创造力。 1、理论讲授要生动,易懂易记,板书要规范,多媒体运用要恰当,使学生较完整地掌握历史基础知识。 2、科学合理的分配课时,理论讲授与手绘练习结合,在了解中外古典建筑知识的同时又掌握其基本艺术表现形式。 3、注重课堂练习。 三、课程的教学方法及手段 教学方法以理论讲授为主,手工绘制为辅、结合多媒体的运用,加强视觉认知的力度。在手工绘制设计中,选择有代表性的作品范例,使学生通过手绘练习较完整地掌握中外古典建筑的基本型制和艺术特征。在整个理论讲授教学过程中结合每章节的要求,选择有代表性的作品、范例进行分析和讲解,并进行综合性讲评。 因本课程需要讲授与练习同步,以达到直观的视觉效果,需要配备多媒体教室和投影仪。理论讲授要结合实际,加强互动性,辅导答疑要准确,有问必答。教学必须深入浅出,由繁至简,循序渐进,抓住历史发展的主要特征,充分运用案例的分析,达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鼓励学生开阔视野,多看历史资料,广泛地收集素材,为今后的创作积累丰富知识。 四、课程教学课时分配表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笔记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发展概述 第一章 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下半叶欧洲与美国的建筑(看出与古代建筑思潮的脉络联系) 第二章.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对新建筑的探索(体会到现代建筑是随着社会进步、经济发达、以与政治等各方面因素而发展起来的) 第三章新建筑运动的高潮—现代建筑与代表人物(了解现代建筑各种代表思潮的产生与代表人物)——达到了解现代建筑的发展渊源、开阔知识面、提高素养的目的。 第四章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城市建设与建筑活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给城市造成的各种矛盾;初期城市规划的各种设想,有些对现在都有借鉴价值) 第五章战后40-70年代的建筑思潮—现代建筑派的普与与发展(现代建筑派的成熟与提高;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又显现出其不足的一面,蕴酿着后现代建筑的产生) 第六章现代主义之后的建筑思潮(区分各种思潮与现代建筑派思潮的差异;代表人物; 代表建筑) 第六章现代主义之后的建筑思潮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发展概述 外国建筑史的近现代年限划分(与世界史的划分略有不同) 近代开端: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现代开端: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成功 近现代建筑发展的分期: 1.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下半叶 工业革命前后的近代建筑(复古主义思潮) 2.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 新建筑运动早期(艺术与工艺运动<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维也纳学派与分离派、芝加哥学派、德意志制造联盟) 3.20世纪初—20世纪中期的两次世界大战之间 新建筑运动的成熟期 现代建筑早期(表现派、未来派、风格派、构成派) 现代建筑成熟期(现代主义建筑、五位大师:格罗皮乌斯、柯布西耶、密斯、赖特、阿尔瓦。阿尔托) 4.20世纪中叶以后:二次世界大战后——由现代建筑向后现代建筑过渡 对理性主义进行充实与提高的倾向 粗野主义倾向 讲求技术精美的倾向 典雅主义倾向 注重高度工业技术的倾向

第11课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高二历史选择性必修二记诵笔记(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11课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时空坐标】 【思维导图】 【知识梳理】 知识点一城市化的演进 1.含义:从传统的乡村社会到现代的城市社会,工业革命以来,工业生产逐渐向城市集中,越来越多的人从乡村走向城市。 2.乡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影响 (1)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所需的劳动力与消费市场。 (2)对城市的设施与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表现 (1)近代世界 ①背景:工业革命展开。 ②表现:英国的城市化伴随着工业革命展开,到1851年,英国成为当时世界上第一个城市人口超过总人口50%的国家。之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也加快了城市化步伐。 (2)现代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加快。城市化成为衡量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3)近代中国 ①背景: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与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沿海城市上海、天津、广州等成为通商口岸,逐渐发展起资本主义工商业。 ②表现:近代化性质的工商业城市陆续出现、发展、壮大,吸引了大量乡村人口进城,开启了近代中国城市化的进程。 (4)现代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城市化进入新阶段。1978年后,城市化进程加快。21世纪以来,城市化迅猛发展。 知识点二居住条件的改善 1.居住条件的改善 (1)背景 ①城市的发展。 ②建筑技术的革新。 (2)表现 ①19世纪50年代,美国人发明了电梯,并在楼房住宅中普及,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 ②19世纪70年代,比利时首次使用钢筋混凝土技术。 ③20世纪以来,集中供暖和制冷得到推广,私人卫生间等快速普及。 2.城市服务 (1)社区服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城市中的社区蓬勃发展,社区的功能也从最早的慈善救济发展到教育、医疗、服务、娱乐、绿化等各个方面。 (2)生活服务 ①仓储式商场、超市、购物中心等纷纷出现,很多购物中心将商品销售、金融服务、餐饮和娱乐休闲等功能整合到一起。 ②文化娱乐:城市中图书馆、博物馆、影剧院、体育场馆的数量越来越多,居民的文化娱乐生活更加多样。 知识点三基础设施的发展 1.原因:城市经济的发展、规模的扩大以及功能的增加,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 2.发展历程 (1)世界 ①钢铁管道用于水网建设,自来水与排水系统逐渐普及到百姓家中。

建筑概论读书笔记

建筑概论读书笔记 【篇一:建筑概论心得笔记作业】 建筑概论之课程心得 学院: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 专业:建筑学 班级:142班 老师:方绪民 姓名:张建锋 学号:1140540046 日期:2014.01.14 【摘要】建筑既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又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它既是一种技术产品,有时一种艺术创作。建筑受诸多因素有关,与社会关系密切,,同时又影响周围。 【关键词】建筑艺术技术空间目的功能社会 【正文】初识建筑,我根本不是很了解“建筑”到底是一个什么东西东西,好像这是一个十分的高档的名词。我脑海中对建筑的概念仅仅只是建筑——一般的房子住宅。我们每天生活在建筑之中,但是什么建筑呢?我不懂,意识懵懂,至少对于建筑这方面我还是一个傻瓜。但是看了《建筑概论》之后才发现,就仿佛打开了一道门,带给我的是无尽的震撼与惊叹,建筑的世界是如此的浩瀚,建筑的历史是如此悠久,建筑的形式是如此美丽。 我怀着一种憧憬与好奇的心态来到建筑课堂,我慢慢地、慢慢地的了解到所谓建筑不在仅仅局限在那小小的一个方或者一个圆之中,而是一片广阔的天空。近现代建筑理论认为,建筑(指建筑物)就是空间。一座房子,不是实心,从门进去,里面是一间间的房间,是空心的。但如果它不是房子,而是纪念碑,则是实心的。我直到现在才明白,建筑的空间是指空间占有,纪念碑的空间是在碑的周围,纪念碑也属于一种建筑。此外,如果说西方的建筑是石头的史诗,那么东方的的建筑则是木头的诗画,两者都在历史的长河中源远流长,说明了建筑具有强有力的时间性。由此可见,建筑兼具空间性和时间性。建筑作为一个客观的物质存在,一是它的实体和空间的统一性,二是它的空间和时间的统一性,这两个方面的组合为建筑的时空属性。

中外城市建设史往年考题及答案

1.翻译斯干其中的5句,中国古代建筑原则; 见翻译;原则:坚固,实用,美观,环境起兴,生生不息,向天法地;1 以木构架为主的结构方式 2 独特的单体造型 3 中轴对称、方正严整的群体组合与布局 4 变化多样的装修与装饰 5 写意的山水园景 2.说文解字“城”“市”,并解释在现代城市中的发展引申这个记得不是很清楚; 城市包括“城”与“市”双重意义:“城”是一种防御性的构筑物;“市”是交换的场所;因此城市的出现应该具有商品经济以及防御功能的双重特征; 人类的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即商业、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使社会出现了专门从事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阶层,产生了私有制和阶级; 城市是伴随着私有制和阶级而产生的; 3.是常考的考工记那几句的翻译,并画示意图; “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商朝的三个城市;填空 4.给了8个大概的地图,写城市名称;下面给了可供选择的城市名称今天的有,燕下都、淹城、唐朝洛阳、山东临淄、鲁国曲阜、邺南城、平江府、南宋这个不记得了 1、燕下都 2、赵邯郸 内城城 外城廓 燕下都 赵邯郸

3、齐临淄山东淄城 4、曲阜鲁城 5、郑朝故城河南新郑 6、淹城江苏常州 7、楚都郢荆州纪南城 唐朝洛阳 邺南城 平江府/城 5、画出唐长安、宋汴梁的简图,并简单介绍,叙述两者之间的差异; 唐长安 唐长安城的平面布局整齐划一,严格东西对称; ①皇城紧附宫成之南,承天门大街亦称天街把皇城分为东西两半,所有建筑物也以它为中心东西对称布设; ②外郭城是一大长方形,周长千米,面积84平方千米,完全采取棋盘式对称布局;城内东西 14条大街,南北 11条大街,把全城分割成大小不等的里坊,“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正是这种情况的真实描绘 ③唐长安城内经济活动的中心就是东西两市,也完全按照东西对称的格局布设; ④唐长安城的宫殿也有三组,这就是宫城内的太极宫,龙首原上的大明宫和春明门内的兴庆宫; 淄河 系水 曲阜鲁城 齐临淄 楚都郢 郑韩故都

博物馆学笔记:外国的代表性博物馆

博物馆学笔记:外国的代表性博物馆第三章(一) 外国的代表性博物馆一、17世纪以前的博物馆 1.亚历山大博物馆是世界上最早的博物馆。公元前284年,托勒密•索托在埃及的亚历山大里亚城创立。其是当时最大的学术和艺术中心一亚历山大博学园。 博物馆内设有专门的大厅、研究室,陈列有关天文学、医学和文化艺术藏品以及作家和诗人的手稿(公元1世纪时达50万卷)。世界各地的学者、作家多聚会于此,著名的数学家欧几里德、著名的物理力学家阿基米德都曾在这里从事研究工作。 直至公元4世纪,该馆都是当时世界最大的科学和艺术中心,其存在了几个世纪,后来毁于战火。 地平线:1788年以来的澳大利亚人民;永恒:来自澳大利亚的动人故事;缠结的命运:澳大利亚的土地与人民;最早的澳大利亚人:澳大利亚的土著人。 通过基本陈列,展示了澳大利亚自建国以来各个历史时期所发生的曾对澳大利亚国家和人民起着重要作用的人和事。

10.巴黎发现宫法国著名科技博物馆。1937年法国诺贝尔奖金获得者物理学家让•佩林发起创立。法国巴黎发现宫坐落在香榭丽舍大街。发现宫旨在向观众介绍科学历史上的重大发现和创造,以引发公众对科学的兴趣和深 入探索。 其常设展分为物理、化学、地理、生命、数学、计算机和人类历史等展区,有专业展览厅58间,还设有电影场、讲演厅、电视室、图书馆和车间等。为适应科学开展形势,实施技术升级,每年要更新200—300平方米常设展览面积,举办2—3个大型临时展览和10个左右小型临时 发现宫的主要受众是青少年,他们求知欲强、可塑性好、不易受传统思想束缚,因此发现宫在指导思想、布展设计、知识内容等方面都为青少年做了最大优化。其目的有二:首先,作为学校课堂的延伸,将抽象的科学知识形象、生动、零距离地展示给观众,激发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与关注,为科研事业培养后备人才;其次,作为社会科普的中坚力量,将原本高深的当代科技成果去神秘化,介绍给公众特别是青少年,引导他们客观、理性地看待这些富有争议的事物,而非简单地附和舆论,使其能够更积极、更放心地去享受这些先进成果带来的便利。用发现宫工作人员的话来说,这就是一份"科学中间人”的工作,一份在科学与观众间”牵线搭桥〃的工作。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笔记

第一章 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下半叶欧洲与美国的建筑 复习概要: 1.工业革命对城市与建筑的影响 2。建筑创作中的复古思潮 3。建筑的新材料、新技术和新类型 4。面对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城市矛盾而提出的探索 第一节、工业革命对城市与建筑的影响 1.工业革命的背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出现在17世纪,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城市与建筑 的重大变化却是在18世纪的工业革命以后.特别是19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已经从轻工业扩至重工业,铁产量的大增为建筑的新功能、新技术与新形式准备了条件。 2.工业革命的冲击,给城市与建筑所带来的一系列新问题: 首先,是工业城市问题。工业革命导致了生产集中,由此而引起的人口恶性膨胀,以及由于土地私有制和房屋建设的无政府状态而造成的交通堵塞、环境恶化,使城市陷入了混 乱之中. 其次,是住宅问题.虽然资产阶级不断的建造房屋,但他们的目的是为了牟利,广大的民众仍只能住在简陋的贫民窟中,严重的房荒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一大威胁。 最后,是社会生活方式的变化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促成了对新建筑类型的需要,并对建筑形式提出了新的要求。 因此,在建筑创作方面产生了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是反映当时社会上层阶级观点的复古思潮;另一种则是探索建筑中的新功能、新技术与新形式的可能性。 3.为什么工业革命时期的城市人口会迅速增长? 18世纪下半叶,随着机器大生产的发展,原来的一些封建手工业城市已经逐渐发展成为资本主义大机器生产的工业城市(首先在英国,其次是法国、比利时等),旧城不断扩建、新城陆续产生,大工业企业需要很多的工人在同一个建筑物里共同劳动;但这些工人必须住在附近以便于工作,于是他们便会形成一个完整的村镇,由此而产生的人们的各种需要,相应的诸如手工业者、裁缝、鞋匠等等都搬到这里来了,于是小城镇就发展为小城市,继而发展成大城市。城市越大,交通运输越发达,越利于人口集中。这就决定了大工厂城市以惊人速度成长。

世界近代史笔记 吴齐版

本课程涵盖了从1500年到1900 本课程之所以以1500年为起点,以1900年为终点,是基于以下几种理由。第一,世界近代史就是一部资本主义在西方上升、发展、向全世界扩张并由之在全世界产生巨大影响和反响的历史,而导致资本主义在西方上升发展的一系列变化、一系列事件,几乎都与地理大发现息息相关。特别是地理大发现直接诱发了商业革命和西欧诸国的海外殖民扩张,对于西欧资本主义工业化起了最有力的催化作用。没有地理大发现,就没有工业革命,也就没有资本主义的发展,更没有随之而来的世界历史向整体发展的根本转折。地理大发现发生在1500年前后,因此,以1500年作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是合乎历史发展的客观实际的。第二,资本主义在西方上升发展的历史,也就是从地区隔绝向世界形成统一整体过渡的历史。只是随着地理大发现,西方国家的海外殖民扩张,以及世界市场的形成,过去长期存在的各国、各地区、各民族间的相对隔绝状态才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被打破,整个世界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才逐步形成为密切联系的、互相依存又互相矛盾的一体。因此,在这个意义上,以1500年为世界史的起点,也是再适合不过的了。第三,经济是基础,政治是上层建筑,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原则。因此世界历史近代与古代的分期断限,应该以有世界意义的重大经济形态变化为主要依据。1500年前后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如地理大发现、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等等,导致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从而引起了遍及世界各地区的社会经济的重大变化。因此以1500年为世界近代史的上限,是合乎历史唯物主义原则的。马克思说:“资本主义时代是从16世纪才开始的”。恩格斯说:“现代自然科学,和整个近代史一样,是从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算起,这个时代,我们德国人由于当时我们所遭遇的民族不幸而称之为宗教改革,法国人称之为文艺复兴,而意大利人则称之为五百年代”。第四,逐步在全世界取得支配地位的各发达国家资本主义从自由向垄断的过渡,约当19世纪末20世纪初之际。因此1900年可以视为已在支配世界的资本主义经济形态发生巨大变化的标志。以这一年为世界近代史的下限,显然是适宜的。 本课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力图在体系、结构及内容等方面有所创新和改进。本课程立足于全世界全人类,从宏观的角度考察了1500-1900年世界各个地区、各个国家是如何打破隔绝状态,最后形成为一个互相倚伏、互相影响的整体的。本课程把这个过程分为四步。1500年以前,世界各个地区之间互相隔绝,亚欧非三洲的居民根本不知道天地间还有美洲和澳大利亚洲。但是,地理大发现打破了这个隔绝状态,实现了彼此之间的直接的接触,这是加强地区间联系的第一步。此后,葡萄牙、西班牙、荷兰、法国和英国先后向海外扩张,分别在海外建立殖民地,到1760年前后欧洲与这些殖民地之间已经形成密切的经济关系,这是世界地区间联系加强的第二步。18世纪后半期到19世纪初期发生的英国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由此得以利用所产工业品先后渗透、控制和征服世界许多地区和国家。1850-1870年间,以英国为中心形成了世界市场。这意味着世界各地区之间联系加强的第三步。1871年以后,资本主义工业飞跃发展,导致了垄断组织的形成。垄断的形成又推动了列强瓜分世界的狂潮,到19世纪末,世界终于瓜分完毕,资本主义势力伸到世界各个角落。这是世界地区间加强联系的第四步。世界到此时已形成一个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互相影响的整体。可以说,近代世界由分散向整体发展的观点贯穿始终。本课程在线索反系上采取了纵横交错的方式。既叙述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纵向演变,又注重各国、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政治及文化的横向联系,进行跨国家、跨地区的综合性的比较研究,并且探索一些重大历史现象从发源地向外扩散、传播及发生影响等的来龙去脉。比如在讲述明治维新部分对中国和日本作了比较,探讨了在社会变革中中国失败日本成功的原因。在讲述18世纪启蒙运动时,没有把它单纯视为法国一国的现象,而是把它视为一个国际现象,对它的历史背景及特点做了广泛、综合的探讨。本课程重视中国在近代史上所处的地位,在阐述东、西方历史发展的不同特点时,就为什么到近代开端时中国从一个曾经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的、在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方面都是先进的国家,沦为一个落后国家的主客观原因,提出了一些可供参考的历史反思。而且,关于明代后半期和清代前半期的中国政治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本课程重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特别是意识形态之间的辩证关系。世界近代史既然主要是西方资本主义上升、发展并向整个世界扩张的历史,所以本课程把为资本主义经济服务的资产阶级社会政治思想放在重要地位,并且从1500年一直讲到1900年,中间没有断线。而且,其中还把资产阶级社会政治思想分成几个时期,不但把它和同时期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情况有机地联系起来,而且还指明了第一时期的思想主流。本课程第六章在“资本主义社会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标题下,讲述了1500-1900年的400年间欧美诸国在衣食住行、家庭生活、社会风尚、生活习惯等方面的演变过程,使同学于政治经济史之外,还略知资本主义制度下的西方社会史,了解复杂的资本主义社会现象。 “世界历史”的线索近代资本主义的大工业和世界市场,消除了以往历史形成的各民族、各国的孤立闭塞状态,日益在经济上把世界连成一个整体,从而“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人类历史发展为世界历史,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两个方面,即2条线索:纵向发展方面和横向发展方面。(一)纵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