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建筑史

中外建筑史

一。木构建筑的结构体系:抬梁式、穿斗式、井干式三种.

抬梁式:柱上置梁,梁头上搁置檩条,梁上再用较短的梁,如此层叠而上.

穿斗式:用穿枋将柱子串联起来,形成房架,檩条直接搁置在柱头上。区别:穿斗式和抬梁式的使用上的区别:穿斗式木构架用料小,整体性强,但柱子排列密,只有当室内空间尺度不大时(如居室、杂屋)才能使用;而抬梁式木构架可采用跨度加大的梁以减少柱子的数量,取得室内较大的空间,所以适用于宫殿、庙宇等建筑。

2.木构架建筑的优缺点:

优点:

(1)取材方便

(2)适应性强:墙不承重,室内可自由分割;门窗可任意开设,以适应不同环境。

(3)抗震性好:榫卯连接有一定的活动性,可有效抗震。

(4)施工速度快:木材比石材更易于加工。

(5)便于修缮搬迁。

缺点:

(1)木材资源缺乏、且易遭受火灾;

(2)难以满足大而复杂的空间需求.

二.

三。1。单体建筑的外部组成:由屋顶、屋身、台基三部分组成

2。单体平面构成要素:间

3.单体建筑的整体特征:

①简明:平面以间为单位,由间构成单体建筑,平面轮廓和结构简明;

②真实:建筑结构一目了然;

③有机:梁柱承重,墙体只起分割空间的作用,有“墙倒屋不塌”之说;平面、结构、造型三者不可分割。

12。为下列屋顶形式赋予恰当的名称

庑殿顶歇山顶卷棚顶重檐庑殿顶盔顶悬山顶穹窿顶盝顶八角攒尖北京圆明园蔚林亭

四:佛教建筑

石窟寺:新疆克孜尔-—最早的石窟如甘肃麦积山、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岗、龙门石窟、太原天龙山等。

佛塔:河南登封嵩岳寺塔-—遗存最早的佛塔(密檐式砖塔)。这个时期最突出的建筑类型是佛寺、佛塔和石窟

北魏时所建造的河南登封嵩岳寺砖塔,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佛塔中国有记载的最早的佛寺—洛阳白马寺,汉明帝创建

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历史价值:我国现存最大的唐代木建筑。(金厢斗底槽)

隆兴寺:摩尼殿(副阶周匝、金厢斗底槽)殿基为方形,面阔进深均为七开间,平面为金厢斗底槽与副阶周匝,重檐歇山顶。四周正中出抱厦,檐柱有侧脚和生起。

独乐寺:观音阁(金厢斗底槽)山门(分心槽)

善华寺:三圣殿(减柱、移柱)

应县木塔:现存唯一全木构的塔(楼阁式,副阶周匝),塔高63。7米,塔直径30.27米.

报恩寺:砖木混合结构(副阶周匝)

塔:塔身、塔刹、塔基。

天宁寺:密檐式

妙应寺:喇嘛塔

晋祠圣母殿:副阶周匝(盘龙柱);献殿(供奉祭品)

五.长江流域代表性遗址: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干阑式建筑-巢居(榫卯)

黄河流域代表:西安半坡遗址-木骨泥墙建筑—穴居

仰韶文化:陕西临潼姜寨、西安半坡遗址(前堂后室)

龙山文化:山西襄汾陶氏村的白灰墙上有图案(最早的装饰)

红山文化:辽宁建平县内

(2)封建时期

夏:河南偃师二里头宫殿遗址是夏末都城(茅茨土阶:)

我国最早的规模较大的木架夯土建筑和庭院实例。

西周:陕西岐山凤雏村西周遗址——中国目前发现最早的四合院我国已知最早最验证的四合院实例(瓦的使用)湖北圻春干阑式建筑

春秋:建筑上的重要发展是瓦、砖的普遍使用

作为诸侯公式用过的高台建筑或称台榭的出现

2、盛行高台宫室阶段(西周)

秦:(1)秦咸阳的布局:摒弃传统城郭制度,在渭水南北范围广阔地区大造离宫别馆.

(2)秦始皇陵: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人工坟丘。汉:建筑技术的成熟(P28~31)

三国时的曹魏都城——邺开创了一种布局规则严整,功能分区明确的里坊制

三国晋南北朝:建筑状况

园林-—自然山水式风景园林得到重大发展我国自然山水式风景园林在秦汉时开始兴起,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有重大封建社会中期

隋唐五代;建筑成就:

•城市建设:规模宏大,规划严整开朗;

隋大兴城—-我国古代规模最大的城市,严整的方格网道路系统;

长安--规划严整,实行夜禁和“里坊”制,影响了日本的城市规划.改造郭城,北建大明宫,东建兴庆宫,东南修曲江风景区。

乾陵布局:

以梁山为主,四周建方形陵墙,朱雀门内的内城象征皇帝的宫城,明德门—朱雀大街—承天门大街—太极宫主轴,总长度将近就9km,世界上最长的一条轴线。

1、在形制上,继承了秦汉时陵区四面有墙,墙中辟门之制;

2、因山为陵,凿山为穴。献殿:祭祀。朱雀门:内(宫)外城分界线.这组气势磅薄的陵园规划,渗透着强烈的皇权意识,充分展现善于利用自然、融合环境的设计意识。

李春:赵州桥(安济桥)

宋--李诫《营造法式》--宋代设计与施工技术标准,特点:①制定了严密的模数制;②注重设计的灵活性;③广泛吸收工匠经验;④注重结构与装饰的统一;⑤建筑生产管理的严密性.仁宗时期拆除坊墙,由里坊制走向了街巷制。

明清:计成《园冶》;《工程做法》

明:十三陵.

长陵:明成祖朱棣

清:故宫中的前三殿和后三宫分别是指:太和殿:面阔11重檐庑殿顶(祾恩殿:面阔9间、进深5间)、中和殿(交泰殿)、保和殿,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

庭院:①在主房与院门之间用墙围合;②主房与院门之间用廊围合;

③主房前两侧东西各建厢房一座。

四合院:将前方的院墙改为门屋。

天坛:主殿:皇穹宇(单檐攢尖顶)内供“昊天上帝”

圜丘坛(皇穹宇、神库、宰牲亭)与祈谷坛组群(祈年门、祈谷坛、祈年殿(三重檐攒尖顶)、皇乾殿)通过丹陛桥连接.

①以超大规模的占地,突出天坛环境的恢宏壮阔;②以翠柏渲染坛区的肃穆宁静;③以圜丘坛、祈谷坛两组有限的建筑体量,通过丹陛桥连接形成主轴线,控制超大的坛区空间;④天圆地方,充分显示崇天的意识。

明清皇、私家园林异同

内容:皇家(朝政、生活、游乐);私家:(待客、生活、读书、游乐) 风格:皇家(追求宏伟的气魄,讲究金碧辉煌);私家(追求平和、宁静的氛围,清淡雅致)。

私家园林造园法

①布局灵活②善于仿造自然山水③讲求细部处理

建筑色彩和彩画

和玺彩画(宫殿、陵寝、坛庙)旋子彩画(宫殿、陵寝、坛庙)苏式彩画(园林、亭榭)

吕彦直:中山陵

六.《周礼考工记》匠人营国篇,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

古文翻译:匠人营建都城,九里见方,每边三门,都城中有九条南北大

道、九条东西大道,每条大道可容九辆车并行.左边是宗庙,右边是社稷坛,前面是朝后面是市。每市和每朝各百步见方。

七名词解释

1。分心槽:屋身用檐柱一周,内部纵向中线上列中柱一排,将平面划分为前后两个相等空间的柱网布局形式。

2。副阶周匝:建筑主体从外到内另外加一圈回廊的.

3.生起:宋,辽建筑的檐柱由当心间向两端升高,因此檐口呈一条缓和的曲线.

4。侧脚(宋代):目的是借助于屋顶重量产生助推力,增加木构架的内聚力,以防散架或倾斜。

5方上:陵墓。

6.明堂辟雍:唐明堂是古代帝王颁布政令,接受朝觐和祭祀天地诸神以及祖先的场所.辟雍即明堂外面环绕的圆形水沟.

9.金厢斗底槽:宋代殿阁内部四种空间划分方法之一。其特点是殿身内有一圈柱列与斗拱,将殿身空间划分为内外两层空间,外层环包内层。茅茨土阶:以茅草为屋顶,以夯土为台基。

斗拱:中国建筑特有的一种结构.在立柱和横梁交接处,从柱顶上加的一层层探出成弓形的承重结构叫拱,拱与拱之间垫的方形木块叫斗.合称斗拱.

(1)主要构件:栱、斗,昂。

(2)四个作用:结构作用、度量单位、装饰作用、建筑物等级的象征。

叠柱式:一个券洞和套在它外面的一对柱子、檐部、基座。

巨柱式:一个柱式贯穿两层或三层.

希腊十字:教堂的平面在巴西利卡的基础上发展的十字形平面,中央的穹顶和四面的筒形拱成等臂的十字。

拉丁十字:教堂的平面在巴西利卡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十字,长轴为东西走向,由较高的中厅和两边的侧廊组成,西部为主要入口,东部为圣坛,短轴为横厅.

帆拱:使建筑方圆过渡自然,又扩大穹顶下空间(拜占庭)

拉帝奥母题:在两柱子中间按适当比例发一个券,券脚落在两个独立的小柱子上,上面架着额枋,小额枋之上开一个圆洞,每开间里有3个小间。它的适应性强.

外国建筑史

雅典卫城:雅典卫城现存的主要建筑有:卫城山门、胜利神庙、雅典娜铜像、帕提农神庙、伊瑞克提翁神庙等.

巴西利卡:

希腊三柱式:多立克、爱奥尼、科林斯(混合、塔司干)。

西罗马:天主教,拉丁十字,圣母玛利亚,哥特式

东罗马:东正教,希腊十字(等长),耶稣,拜占庭式

佛罗伦萨主教堂的穹顶(由伯鲁内列斯基主持建造)标志着文艺复兴的开始;

圣彼得堡大教堂:伯拉孟特(希腊十字)~拉斐尔~米开朗基罗~马

丹纳(内部空间和外部形体的完整性受到破坏;文艺复兴的结束。),伯尼尼,广场.

工业革命时期建筑。

坦比哀多式穹顶(伯拉孟特)(穹顶塔式露天):它是圆形平面的集中式布局,以古典围柱式神殿为蓝本,上盖半球形圆形。平面是柱廊和圣坛两个同心圆组成;立面由两个精细不同的圆筒形构成。柱廊的宽度等于圣坛的高度。

建筑创作中的思潮——巴洛克风格、古典复兴、浪漫主义、折衷主义、粗野主义

特征:巴洛克建筑:装饰奢华,色彩鲜艳;追求新奇,标新立异;追求自然,庄严而活泼.

古典复兴:(1)借助于古希腊和古罗马建筑语汇来表现资产阶级理想;(2)注重理性、简洁、和谐法国-—罗马复兴;英国、德国——希腊复兴;

美国--希腊复兴、罗马复兴.

代表作:巴黎凯旋门、巴黎万神庙、柏林勃兰登堡门、

英国不列颠博物馆、美国国会等。

浪漫主义

特征: 1、强调回到自然、继承中世纪传统(即哥特复兴)并尽量拉开与现实的距离. 2、建筑方式:前期追求中世纪的田园情调和异国情调,模仿东方的建筑做法;后期则是哥特复兴。

代表作:布赖顿英国皇家别墅、英国丘园中国塔、英国国会大厦等折中主义特点:任意模仿历史上的各种建筑风格,或者自由组合各种建筑形式,不讲求固定的法式,只讲究比例均衡,注重纯形式美,又称“集仿主义”代表作:巴黎歌剧院、巴黎圣心教堂、罗马祖国祭坛等。

艺术与工艺运动(工艺美术运动)

A:英国的艺术与工艺运动:主要作品:红屋(韦布)-红砖建造,表现质感. B:美国草原式住宅代表作:赖特的草原式住宅

建筑特征:以功能为中心。

使用地方建筑材料和当地的建筑方法.

英国强调中世纪的哥特风格,美国则受日本传统建筑影响较大。尽量减少装饰、追求装饰与建筑及环境的协调统一。

评价:提出了“功能与美观相结合"的原则,强调设计要忠实于材料,适应使用目的

局限:否定工业化和机械化大生产,违背历史发展潮流。

新艺术运动

高迪:米拉公寓、巴特公寓

建筑大师:格罗皮乌斯、密斯。凡.德罗、勒。柯布西埃、阿尔瓦。阿尔托、弗兰克.劳德。赖特、贝伦斯(前三人都曾在此人所办的事务所工作)

建筑名作:包豪斯校舍、萨伏伊别墅、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帕米欧疗养院、流水别墅等。

现代建筑派:欧洲现代建筑派、有机建筑派(赖特)。组织:1928年,CIAM(国际现代建筑协会)成立. 纲领:1933年,提出“雅典宪章”(城市规划大纲). 理论:《走向新建筑》(柯布西埃),《论现代工业建筑的发展》(格罗皮厄斯);特点:①重视使用功能②利用新材料、结构、技术③重视经济问题④创造新形势,摆脱束缚⑤提倡建筑从结构、空间、体量着手⑥去除繁重的装饰;

教育:“包豪斯"学校的建立——将课堂教学和工厂实践相结合。

格罗皮乌斯:

法古斯工厂、包豪斯新校舍是现代建筑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研究新型住宅建筑德国柏林西门子住宅

理念:①从实际功能为出发点②灵活布局③充分利用现代材料与结构的特点

柯布西耶

其事:1923年,出版了他的名作《走向新建筑》,提出“住宅是居住的机器”。现代主义建筑和现代城市规划的主要奠基人之一,“机器美学”的奠基人。1928年与格罗皮厄斯、密斯组织了“国际现代建筑协会”(CIAM);

新建筑5个特点(新建筑五点):(1)底层独立支柱(2)屋顶花园(3)自由平面(空间(4)横向长窗(5)自由立面

代表作品:萨伏伊别墅、巴黎瑞士学生宿舍对现代城市和居住问题的设想:

提出“居住单元”模式-—马赛公寓. 建筑设计风格的转变:

20~30年代--功能主义、理性主义,简单的几何构图,如萨伏伊别墅;50年代以后--粗野主义、表现主义,如昌迪加尔法院、朗香教堂。密斯·范.德。罗

作品特点:纯净空间:整洁的骨架、透明的外观,灵活多变的流动空间、简练而精致的细部(建筑=骨头+皮肤”).

流动空间(Flowing space )

1928年提出“少就是多"(最经济的原则,最简洁的构造,最简单的结构体系,最简约的空间形式),终生追求简练、纯净、精确、典雅的风格特色。

(4)代表作品: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主厅部分由八根十字形断面的钢柱和一块轻薄、简单的屋顶组成,长25米,宽十四米平面非常简单,空间处理却比较复杂.隔墙有玻璃和大理石,墙的位置灵活,纵横交错,有的延伸出去成为外墙,由此形成了一些既分割又联通的半封闭半开敞的空间,室内各部分,室内外互相穿插,没有明确的分界)弗兰克。劳埃德。赖特

“赖特是他那个时代或许也是任何时代的最有创造力的建筑师之一”

主要作品:流水别墅、约翰逊蜡烛公司总部、西塔里埃森、古根海姆美术馆、东京帝国饭店、普赖斯大厦、唯一教堂等.

有机建筑:①建筑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环境);②从工程和美术角度对待合理运用各种材料的特性(材料);③力求简洁(装饰)④以史为鉴了解时代背景,不能照搬(建筑形式)

风格转变:、草原式住宅时期

作品特征:平面常做成十字型,以壁炉为中心.

代表作:罗宾住宅、罗伯茨住宅、威利茨住宅

阿尔瓦。阿尔托(钢筋混泥土、玻璃、木材):芬兰帕米欧结核病疗养院、维堡市立图书馆

有机建思想:①主张建筑与大自然和谐②从工程和艺术角度理解材料的不同③装饰力求简洁④代表作:赖特的流水别墅(整个建筑各部分水平线条相统一,形成纵横相交的构图,石墙的色调和明亮的钢筋水泥土形成对比,内外空间穿插,融为一体)

粗野主义(斯密森夫妇1954提出):强调现代材料与结构的表现,采用简单、粗壮的几何形式表达工业化的技术美(路易斯.康:印度管理学院大楼)

典雅主义(运用传统的美学法则使现代的材料与结构产生规整、端庄与典雅的庄严感)爱德华。斯通(美国驻印度大使馆、布鲁塞尔世界博览会美国馆)山崎实(纽约世界贸易中心)

有机功能主义:爱罗。沙里宁(肯尼迪国际机场候机大楼)新现代主义:理查德。迈耶(史密斯住宅、道格拉斯住宅、千禧教堂)、贝聿铭(卢浮宫玻璃金字塔)、安藤忠雄(水、光、天)

解构主义(散乱、残缺、突变、动势):弗兰克.盖里(尼德兰大厦、古根汉姆博物馆)

后现代主义:文丘里(少就是厌烦、母亲住宅)

最全中外建筑史名词解释

外国建筑史 12.柱式建筑中的檐部、往子与基座等构件的定型组合即为柱式。 13.帆拱沿方形平面的四边发券,在四个券之间砌筑以对角线为直径的穹顶,又在四个券的顶点之上作水平切口,水平切口所余下的四个角上的球面三角形部分,称为帆拱。这是拜占庭建筑的主要特征之一。 6.空中花园是古代西亚的杰出建筑,建于公元前7~前6世纪,位于新巴比伦内城。尼布甲尼撒二世为取悦其王妃所建。是一座阶梯式的花园,被描述成披着花木盛装的小山。 8.孟莎式屋顶孟莎式屋顶是方底两折式屋顶,这种屋顶的特点是,下部很陡,而上部坡度突然转折,变得很平缓,甚至做成小平顶,使内部空间好用。它是法国17世纪的独特屋顶形式。 9.穆达迦西班牙八世纪被阿拉伯占领。十世纪后,大量伊斯兰建筑手法掺入到哥特建筑中去,形成了特殊风格,叫做穆达迦风格。它的特点是用马蹄形券、镂空的石窗棂,大面积的几何图案或其它花纹。 10.支提窟支提窟是印度石窟中有窣堵坡的佛殿。 11.数寄屋草庵风茶室盛行之后,出现了一种田舍风的住宅,模仿茶室,称为数寄屋。数寄屋的传统形式在日本现代建筑中仍可见到。 14.飞扶壁飞扶壁是哥持建风所特有的,它是一种飞券,在中厅两侧凌空越过侧廊上方,在中厅每间十字拱四角的起脚住侧推力。它实际上起撑子作用,解决了水平分力问题。 15.希腊十字中央穹顶和它四面的筒形拱成等臂十字,得名为希腊十字式。威尼斯圣马可教堂的平面即是希腊十字。 16.洛可可洛可可是一种室内装饰风格,追求柔媚细腻的情调,常用各种曲线和涡卷、爱用娇艳的颜色。 17.透视门基督教时期的教堂墙垣很厚,以致门窗洞很深,为了减轻建筑的沉重感,将门旁的墙壁作成一排排锯齿形装饰,得名透视门。 18.叠涩叠涩是一种结构方式,层层出挑,只有垂直支承而无横推力。 19.光塔光塔是伊斯兰建筑特有的标志,是阿訇传呼信徒祈祷的地方,常放在寺院的四角,有二、四甚至五、六个。 1. 昭塞尔金字塔现存最早的金字塔,多层阶梯金字塔的代表。 2. 玛斯塔吧埃及古王国时期长方形平台式陵墓形式,仿照住宅略有收分的长方形台子。 3. 古埃及常见的柱子形式莲花束茎式、纸草束茎式、纸草盛放式。 4. 吉萨金字塔群三大金字塔:胡夫、哈夫拉、孟卡乌拉。方锥形金字塔的代表。哈夫拉金字塔前有著名的狮身人面像大斯芬克司。 5.阿蒙神庙(太阳神庙)古埃及王新国时期以太阳神庙代替陵墓成为主要建筑类型,沿轴线依次排列高大的牌门楼、柱廊院、多柱厅等神殿、密室和僧侣用房。 6. 古埃及新王国时期庙宇的两个艺术特点:1)牌楼门及其门前的神道及广场,是群众性宗教仪式处,力求富丽堂皇而隆重以适应戏剧性的宗教仪式;2)多柱厅神殿内少数人膜拜皇帝之所,力求幽暗而威严以适应仪典的神秘性。太阳神庙代替陵墓成为主要建筑类型。神庙的艺术重点已从外部形象转到了内部空间,从雄伟阔大而概括的纪念性转到内部空间的神秘性与压抑感。 7. 山岳台古代西亚,用于崇拜天体、崇拜山岳、观测星相。 8. 撒艮王宫波斯时期的亚述帝国。房间围成院落,四座碉堡夹着三个拱门,门洞处人头翼牛雕刻。 9. 伊什达城门波斯时期的后巴比伦王国的新巴比伦城。用彩色琉璃饰面。 10. 帕塞玻里斯王宫波斯帝国时期,两个仪典大厅、后宫、财库以“三门厅”为联系 11. 公元前3世纪爱琴海岛屿、希腊半岛和小亚细亚西海岸地区,以克里特岛和希腊半岛的迈西尼为中心,又称克里特——迈西尼文化。 12. 克里特岛的建筑全是世俗性的、著名的克诺索斯的米诺王宫。空间高低错落。依山而建,规模很大;建筑风格精巧纤丽、房屋开敞、色彩丰富。迈西尼文化略晚于克里特,主要是城市中心的卫城。迈西尼卫城及泰仑卫城。风格粗犷,防御性强。

中外建筑史复习资料

1.现存最古老地木塔是造于辽地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 2.古罗马万神庙曾是现代结构出现之前世界上跨度最大地建筑,其圆形正殿直径和高度都是4 3.3米. 3.悉尼歌剧院属于象征主义风格建筑. 4.德国乌尔姆大教堂地尖塔高达161米,这项高度地世界纪录直到19世纪末才被巴黎地埃菲尔铁塔打破. 5.由伯拉孟特设计地坦比哀多小教堂,高14.7米.其集中式地形体.饱满地穹顶.圆柱形地鼓座,外加一圈廊柱,体积感很强,它遵循古典主义原则,有多种几何形体地变化,比例极和谐. 6.由放射形排开地楔形拱石之间相互产生地张力撑开地拱面称为拱券. 7.吕卡弟府邸属于文艺复兴建筑风格. 8.留存至今最早地佛教建筑是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 9.中国古建筑地立面三段式由下至上依次为台基.屋身和屋顶. 10. 琉璃是两河流域极富特色地饰面材料,它色泽美丽,防水性能好. 11.希腊柱式将柱子分为三部分:柱头. 柱身和柱础. 佛罗伦萨地圣玛利亚大教堂主穹顶被喻为文艺复兴建筑第 一支“报春花”. 12.美弟奇家族地吕卡弟府邸地设计者是米开罗佐. 13.哥特式建筑第一个成熟地作品是位于法国地巴黎圣母院. 14.古埃及第一座石头金字塔是位于萨卡拉地昭赛尔金字塔. 15.希腊典型三大柱式是科林斯柱式.爱奥尼柱式和多力克柱式. 16.建筑师维特鲁威地著作《建筑十书》是迄今最早地建筑学理论著作,书中提出了实用.坚固.美观地建筑三要素. 17.悉尼歌剧院地设计师是伍重. 18.被誉为文艺复兴开路人地建筑师是伯鲁乃列斯基. 19.两个筒形拱呈直角相交地结构称为交叉拱 20.中国古建筑最常用地材料是木材.

21.迈锡尼狮子门虽属梁柱结构,但门楣上地三角形叠涩券流露出拱券地空间意识. 都是43.43 米. 22.维特鲁威提出地建筑三要素是实用. 坚固和美观. 23.比萨建筑群包括教堂.洗礼堂和钟塔. 24.第一座在中国建造地佛寺是东汉洛阳地白马寺. 25.古埃及神庙建筑地形制是在一条纵轴线上依次排列高大地门. 围柱式院落.大殿和密室. 26.雅典卫城中规模最大地主体建筑是帕提农神庙 27.屈米设计地巴黎拉维莱特公园属于解构主义建筑风格. 28.美弟奇家族地吕卡弟府邸地设计者是米开罗佐. 29.悉尼歌剧院属于象征主义风格建筑. 30.由放射形排开地楔形拱石之间相互产生地张力撑开地拱面称为拱券.3.希腊柱式将柱子分为三部分:柱头.柱身和柱础. 31.巴黎圣母院西立面为典型地哥特式双塔(式)构图. 32.文艺复兴风格追求稳定感,常用半圆形券.厚实墙.圆形穹窿.水平向厚檐来与哥特风格地尖券.束柱.小尖塔等垂直符号相抗衡. 33.由放射形排开地楔形拱石之间相互产生地张力撑开地拱面称为拱券. 34.巴黎罗浮宫东廊采用横三段.纵三段地构图手法,属于古典主义 风格. 35.中国木结构建筑“三段式”是台基.屋身和屋顶. 36.比萨建筑群包括钟塔.洗礼堂和教堂. 37.文艺复兴著名建筑理论家维特鲁威地著作《建筑四书》中落.大殿和密室. 38.被雨果誉为“石头地史书”地建筑是巴黎圣母院. 39.古罗马万神庙曾是现代结构出现之前世界上跨度最大地建筑,其圆形正殿直径和高度 40.河南登封嵩岳寺塔是我国现存最早地密檐式砖塔.密檐15 层,高40米. 41.主张有机建筑论理地建筑师是赖特,其代表作之一是流水别

中外建筑史

一、名词解释 1、关厢城:随着商业与经济的发展,城乡物资交流日趋密切,在宋代以后于出城干道的附近形成的关厢地区,由于是自发形成,通常较为凌乱,有的发展为商业中心,又加修关城,另开城门,称为城市的一体。 2、马面:加强城市防御能力的一种措施,中国古代外城墙每隔一定距离设置的突出部分,便于组织防守侧射火力。 3、瓮城:中国古代为了加强防御,防止火药攻城,而于宋代前后设计出来的构筑物。在城门外又加一小套小城,前后城门均不对称,便于围歼入城的敌军。 4、蕃坊:官府集中建造房屋供外国人居住,并设判官一职,蕃长专门负责外侨管理和接待工作,蕃坊无明显界限,无任何防御设施,期间也有中国人居住,皆受中国行政当局的管理。 5、《平江图》:宋代平江府(苏州)的城市平面图,是南绍定二年(1229年)刻成的石碑,是我国最早的、最详细准确的城市平面图。这张宋代城市现状的实录,正确反映了当时中国城市的面貌,是研究古城市建设和建筑历史方面的珍贵资料。 6、金墉城:汉魏洛阳城北三座小城,各有墙垣,边界为一整组建筑,城垣宽厚坚实,地势险要,起防御作用,是洛阳城的军事要塞。 7、瓦子:是一种娱乐场所及各种杂技,游艺、茶楼、酒馆,附近还有妓院,位置一般多接近于闹市或城门处。 8、租界城市:所谓租界是帝国主义国家强迫中国在某些城市划出的供外侨“居住”和“经商”的一定区域,中国政府不得干预。它是帝国主义国家对我国进行各种侵略和罪恶活动的据点。 9、月城: 10、鼓楼:古代城市中设有报时钟鼓的楼阁,是当时城市管理的一项制度,一般在城市中心附近。 11、环涂、野涂:《考工记·匠人》记述的围绕王城城墙的道路,宽度为七轨。野涂是王城通向郊外的道路,宽度为五轨。 12、外廓:又称外城。城的外围加筑的一道城墙。为城外围的防护设施。外廓内有工商业及其居住区等。 13、国都:又称都城。一国之首都。国家最高统治者及国家最高政权机构所在的城市。如北京为明、清两代和现代中国的都城。 14、草市:草市,就是民间集市。“草市”是六朝时代,在离城镇稍远,交通便利的一些地点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 它的出现,说明商业得到了发展。 形式特征:六朝时期,政府对草市实行行政管理 唐代草市逐渐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 宋代草市已经具有比较完备的饮食和服务设施中国古代商业发展,主要集中在市的发展。 三、填空: 1、洛阳——东周时(前8-7世纪)曾为都城。由于其在政治、经济上地位重要,此后还有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后梁、后唐等朝代定都于此,史称九朝古都。 2、开封城内河道较多,有汴河、蔡河、金水河、五丈河,通过三套护城河相互沟通,号称“四水贯都” 3、北魏洛阳的规划师李冲、隋唐长安和洛阳城的设计者是宇文恺、金中都的规划师是、明北京的规划师徐达、。 4、九边重镇是明代北方长城沿线军事设防的总称,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有辽东镇、蓟镇、宣府镇、大同、山西、延安、宁夏、固原、甘肃镇 5、陪都:国都之外另设的都城。如东汉的国都在洛阳,定长安为西都。唐代国都在长安,定洛阳为东都。近代中华民国首都南京,抗战时定重庆为陪都。 6、罗马的历史大致分为伊达拉里亚、罗马共和时期、罗马帝国时期三个时期 7、《周礼·考工记》中有关周代王城规划制度的记载是:“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 8、在中国古代城市中有“八大古都”之称的是商丘、安阳、西安、洛阳、北京、南京、郑州、杭州。其中有“六朝古都”之称的是南京。八大古都洛阳(从夏朝始)、郑州、安阳、西安、开封、南京、杭州和北京。 9、唐代国内最大的商业城市有三个,即广州(番禺)、扬州(江都、广陵)、汴州(开封)。 10、西汉时对外贸易有所发展,在“丝绸之路”沿途出现了一系列的国际性贸易城市,有“河西四郡”之称的城市是酒泉、武威、张掖、敦煌。 11、宋以后,中国城市中商市的分布突破了集中市肆的方式,而是沿一些街道分布,形成繁华的商业街。 12、中国古代奴隶社会及早期的封建社会的城市大都分布在经济发达的黄河下游一带;隋唐至北宋,形成军政中心与经济中心分离的局面,军政中心在关中或中原地区,而经济中心在江淮地区。 13、下列古代书籍是记述哪些城市历史的,南宋临安志:杭州,平江城坊考:苏州。 选择题: 1、北魏是 B __建立的王朝。 A.蒙古人 B.鲜卑人 C.辽人 D.西夏人 2、在我国古代大城市中为典型的不规则形平面的都市是 C、E __;在曹魏邺城之后,第一个平地新建的,也是我国典型的严整布局的都城是 B __。 A.北魏洛阳 B.隋唐长安 C.宋开封 D.元大都 E.明南京 3、唐代国内最大的商业城市有三个,即广州、扬州、 A __。 A.汴州 B.徐州 C.杭州 D.益州 4、在中国古代城镇中,号称四大镇的朱仙、汉口、佛山、 B __,实际上已是规模很大的城市。 A.自贡 B.景德 C.宜兴 D.博山 5、为几个帝国主义共同占据下由“租界”发展起来的大城市有 A__等。 A.上海、天津、汉口 B.上海、青岛、大连 C.天津、青岛、哈尔滨 D.青岛、大连、汉口 6、由某个帝国主义或先后在一个帝国独占下发展起来的新城市有 B __等。 A.上海、天津、汉口 B.青岛、大连、哈尔滨 C.上海、青岛、大连 D.青岛、大连、汉口 7、唐代最大的通商口岸和贸易城市是 A__等。 A.广州、泉州、扬州 B.广州、汴州、扬州 C.广州、泉州、宁波 D.广州、扬州、宁波 四、简答题 1、分别从城市形制、平面布局、功能分区及用地比例等方面分析东汉洛阳与西汉长安的不同之处 东汉洛阳西汉长安 形制规划“九六城”不规则斗形 布局择中立宫,有中轴线,宫城集中放弃择中,选择分散 分区分区明确,市场分散分工不明确,市场较集中 用地用地比例适度(宫殿区占1/3)宫殿区占2/3,居住分散在周围3、画出隋唐长安城的平面简图,并说出其规划要点和规划思想 总体布局:1.中轴对称2.宫城居中偏北,前朝后寝,三重城墙3.功能分区明确,并设夹层,“宫民不相参”4.道路系统为严整的方格网,道路过于宽敞,没有完全按实际交通需要出发。5.城内有两处集中的市:东市、西市6.设有水系、园林

中外建筑史

中外建筑史 第一章中国古代木构架建筑的特征与细部演变 古代中国建筑与古代埃及建筑、古代西亚建筑、古代印度建筑、古代爱琴海建筑、古代美洲建筑共为世界六支原生的古老建筑体系。 地理位置独特2.人口众多3.没有遭到古代中国建筑一脉相承,发展缓慢的重要因素是:1. 外族人毁灭性的入侵,异己或被同化或被驱逐。外来影响和冲击减弱。中国古代建筑的主体——木构架建筑体系。(在汉代已经基本形成,到唐代已经到达成熟阶段。如:古代中国最古老的木构架建筑是——唐晚期的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简介我国现存历史最早的木构架建筑是山西五台山南禅寺大殿) 第二节中国古代木构架的优势与缺陷 中国古代木构架的优势 1. 材料来源广泛:(古代森林茂密;树木可再生) 2. 木构架的抗震性能优异、适应性强:(由于木构架采用榫卯结构,地震力的作用下允许有 一定的变形。木材本身具有柔韧性,能够最大程度的消减地震力的破环程度,@木构建筑 中分隔空间的墙体是自承重墙体,可以进行自由的分割,灵活性大,适应性强。)3. 高度定型化、便于施工:(从唐代时期进入成熟期,民间建筑和管式建筑呈现高度程式化, 尤其是官方建筑的程式化达到及其严密的程度,使用建筑模数制的方法。) 4. 便于加工和运输(青铜,铁器)

5. 利于迁移和维修(木构架采用构件组合的形式进行装配式施工,节点采用榫卯构造连接 方式,拆卸性非常强。维修替换很容易。) 中国古代木构架的缺陷 1. 大型材料逐渐减少:(木材生长需要时间,特殊材质的大型木材越来越少,《营造法式》 用法规的形式规定一系列节约木材的措施) 2. 容易遭受自然和人为的侵袭:(虫蛀,水灾腐朽的损害,火灾的毁坏性) 3. 受材料和结构所限难以建造大型建筑:(木材的承受荷载的能力有限,所以木构建筑的体 量和高度与石材建筑相比受到的限制比较大) 4. 建筑的维护成本较高:(免受风雨的剥蚀,需要经常对结构构件和装饰构件表面的油漆. 彩绘进行护理甚至重新修缮,日积月累,成本很高) 5. 大量木材的使用对环境带来很多影响(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水土流失,河流断水等) 第三节中国古代木构架的结构特色 两种基本形式:抬梁式和穿斗式。其他还有井干式 一( 抬梁式木构架的特色 又称叠梁式。屋顶的荷载是通过层层叠叠的梁柱下传到两端的木柱上,可以提供比较开敞的室内空间。多用于宫殿、庙宇等规模较大的建筑物。北方地区小型建筑也多采用这种结构形式。但结构受力不尽合理,梁柱材料断面较大,最下层横梁尺寸硕大,浪费材料。 二( 穿斗式木构架特色

中外建筑史

中外建筑史 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 篇一:中外建筑史中外建筑史的区别正文:古代世界建筑笼统得可分为七个体系,分别为欧洲建筑、中国建筑、古埃及建筑、伊斯兰建筑、古代西亚建筑、古代印度建筑、古代美洲建筑等。其中有的早已中断,或流传不广,成就和影响也就相对有限,如果埃及、古代西亚、古代印度、古代美洲建筑等。而其余的三个体系,数中国建筑和欧洲建筑相对影响较大。世界文明古国中国,屹立于东亚大陆,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占世界五分之一以上的人口,创造了独具特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建筑就是中华文明之树中非常美丽的一支。一、建筑材料的不同1、中国传统建筑在材料上以木材为主中国古代建筑很早就采用了木架结构的方式。

现在保存下来的古建筑绝大部分也是木质结构,即使一些砖筑的佛塔和地下墓室,虽然用的是砖石结构,但他们的外表仍然模仿着木结构的形式,可见木结构在中国古建筑所占的统治地位。木架结构,即采用木柱与木梁构成房屋的骨架,屋顶的重量通过梁架传到立柱,再通过立柱传到地面。墙在房屋的架构中不承担主要重量,只是隔断作用。所以汉语中有“墙倒屋不塌”、“拆东墙补西墙”之说。从大量的木架构的古建筑中,可以看到他们的木构架具有三种基本方式,即抬梁式、穿斗式和井干式。(1)、抬梁式结构中国古代建筑木构架的主要形式。这种构架的特点是在柱顶或柱网上的水平铺作层上,沿房屋进深方向架数层叠架的梁,梁逐层缩短,层间垫短柱或木块,最上层梁中间立小柱或三角撑,形成三角形屋架。相邻屋架间,在各层梁的两端和最上层梁中间小柱上架檩,檩间架椽,构成双坡顶房屋的空间骨架。房屋的屋面重量通过椽、檩、

中外建筑史试题及答案

中外建筑史试题及答案 【篇一:中外建筑史试题及答案1.0】 出我国民居的三种具体实际类型:(北京四合院、福建土楼、窑洞) 2、清代屋顶色彩等级最高的是(黄红)色,最低的是(黑灰)色,清代皇家建筑彩画主要为(和玺)彩画和(旋子)彩画。 3、我国的古代佛塔一般可分为(单层塔)、(楼阁式塔)、(密檐塔)、藏塔()、金刚宝座塔等五种基本类型。 4、河南开封佑国寺塔,在我国现存最早的()塔;福建()寺两 座石塔是我国规模最大的石塔。 5、明清北京紫禁城的正门是(午门),屋顶属于(琉璃顶)。 6、说出河南两处商代遗址:(郑州商城遗址)、(安阳殷墟)。 8、西欧的哥特式建筑内部空间狭长高耸有(导向祭坛)的升腾之势,外部以(西)立面为主入口。 9、伯拉孟特设计的(坦比哀多)是文艺复兴时期第一个成熟的集 中式纪念建筑,第一个成熟的穹顶外形,它的诞生标志着文艺复兴 的盛期到来。维尼奥拉在1568~1584年完成的(耶稣教堂),被 公认为是由样式主义转向巴洛克的代表作。 10、卢浮宫东立面的设计,标志着法国古典主义建筑的成熟。全长172米,高28米,上下分为三段,按一个完整的柱式构图,底层做 成(基座)模式,顶上是(檐部和女儿墙)。二三层是主段,设 通高的巨柱式双柱。 11、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下半叶欧美建筑,三种建筑复古思潮,即( 浪漫主义 )、( 古典主义 )、折衷主义。 12、(工艺美术)出现在19世纪50年代的英国,赞扬手工艺的效 果和自然材料的美,强调古趣,反对机器制造的产品,提倡艺术化 的手工制品,主张艺术家与工匠结合;()开始于19世纪80年代 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随后在欧洲迅速传播,甚至影响到了美洲, 极力反对历史式样,主张创造一种前所未有的,能适应工业时代精 神的简化装饰,目的在于革新建筑和工艺品的艺术风格;1907年由 企业家、艺术家、设计师、技术人员等组成的(德意志制造联盟) 宣告成立。其目的在于共同推动设计改革,提高工业产品的质量。 13、原始社会建筑较具代表性的主要有两种:长江流域由(巢居) 发展而来的干阑式建筑;黄河流域由(穴居)发展而来的木骨泥墙 房屋。

中外建筑史

中外建筑史复习整理 中国建筑史 一、中国建筑的主要特征 1.木结构、大屋顶、四合院是中国建筑的主要特征; 2.木架建筑作为主流建筑的优势:①取材方便②适应性强③有较强的抗震功能④施工速度快⑤便与修缮和搬迁;缺陷有:①木材越来与稀少②木架建筑容易遭火灾③无论是穿斗式还是抬梁式结构,都难以满足更大更复杂的空间需求; 3.木架结构体系中国古代木架结构有叠梁式、穿斗式、井干式3种不同的结构形式;①叠梁式是在立柱上架梁,梁上又抬梁,也称抬梁式;是适用范围最广的一种形式,也是中国古代建筑木构架的主要形式; 特点:柱子上搁置梁头,梁头上搁置檩条,檩条上再用矮柱支起较短的梁;如此层叠而上,量的总数可达3-5根,当柱上采用斗拱时,则梁头搁置于斗拱上;这种木构架多用于北方地区及宫殿、庙宇等规模较大的建筑物;②穿斗式多用于南方地区民居和较小的建筑物; 特点:沿房屋的进深方向按檩条竖立一排柱,每柱上架一檩,檩上布椽,屋面荷载直接由檩传至柱,不用梁;每排柱子靠穿透柱身的穿枋横向贯穿起来,并以挑枋承托出檐;每两榀构架之间使用斗枋链接;其优点是用料较少,山墙面抗风性能好;缺点是室内空间不够开阔,柱子较密;③井干式井干式结构中不用立柱和大梁,而以圆木或矩形、六角形木料平行向上层层叠置,在转角处木料端部交叉咬合,形成房屋四壁,形如古代井上的木围栏,再在左右两侧壁上立矮柱承脊檩构成房屋; 特点:耗用木材多,绝对尺度和门窗开设都受限制,因此仅用于少数森林地区; 4.在木构架体系中,木构架建筑的主要结构部分被称作“大木作”,是木建筑形体和比例尺度的决定因素;其由柱子、梁、枋、檩、椽、斗拱等组成; 5.斗拱时中国传统木构架建筑中特有的部件,它由方形的斗、升,矩形的拱,斜的昂组成,既有承重作用又有装饰作用;常以斗拱作为鉴定建筑年代的主要依据; 斗拱的分类:柱头辅作;补间辅作;转角辅作; 6.中国古代单体建筑的特点:简明、真实、有机; 外形上的特征-三段式构图,外观轮廓均由台基、屋身、屋顶3部分组成; 7.屋顶有庑殿、歇山、硬山、悬山、攒尖、平顶等形式,特点图片p31 8.庭院的围合方式:①主房与院门之间用墙围合②主房与院门之间用廊围合,通常称为廊院③主房前两侧东西各建厢房一座,前设院墙与院门,通常称之三合院,如将前面的院墙改为门屋或倒座则称之为四合院; 9.彩画 3种p39 10.原始社会较具代表性的两种建筑:一种是长江流域多水地区由巢居发展而来的干阑式建筑;另一种是黄河流域由穴居发展而来的木骨泥墙房屋; 代表建筑p3 p4 11.夏代表建筑p6页特别提示 商p6 西周最具代表性的建筑遗址有陕西岐山凤雏村的早周遗址和湖北蕲春的干阑式木架建筑;+p10特别提示;瓦的发明是西周在建筑上的突出成就; 春秋建筑技术发展:p11

中外建筑史》复习资料完整版

一、名词解释 1.抬梁式:梁柱结构体系,靠自重来稳定建筑,多用于官式建筑和北方民间建筑,用材较大,可以取得较大的空间跨度,空间相对灵活,但是对材料要求比较高,耗材较多。 2.斗拱:我国木构架建筑特有的结构构件。由斗、拱、昂、枋4类分件组成。在结构上挑出以承重,并将屋面的大面积荷载经斗拱传到柱上,其具有一定的装饰作用,是建筑屋顶和屋身立面的过渡,同时,还作为封建社会森严等级制度和重要建筑的尺度衡量标准。 3.侧脚:宋代建筑规定外檐柱在前后檐向内倾斜住高的千分之十,在两山向内倾斜柱高的千分之八,而角柱在两个方向都倾斜。把建筑物的一圈檐柱柱脚向外抛出,柱头向内收进,其目的是借助于屋顶重量产生水平推力,增加木构架的内聚力,以防散架或倾侧。由于此法给施工带来许多麻烦,所以明代以后逐渐减弱最后废弃不用,代之以增加穿枋和改进榫峁等办法来保持木构架的稳定性。 4.举架(举折):举,是屋架的高度,常按建筑的进深与屋面材料而定。折,是计算屋架举高时,由于各檩升高的幅度不一致,求得的屋面横断面的坡度不是一根直线,而是若干折线组成。 5.草栿:在平闇、平棊(音其qi)上看不见的栿,由于看不见,所以制造粗略,未经任何艺术加工,制作潦草,故称之为草栿 6.巴西利卡:古罗马的巴西利卡是用做法庭,商业贸易所或会议厅的大厅。平面是长方形,两段或一端有半圆形龛。主体大厅被两排柱子分成三个空间或被四排柱子分成五个空间,中央比较宽的是中厅,侧廊窄,中厅比两侧高入口通常在长边。这种建筑容量大,结构简单,后来成为基督教堂的基本形式,古罗马的巴西利卡主要采用混凝土结构建成,主要承重结构为墙面和粗大的柱子 7.帕拉第奥母题:帕拉第奥创造的一种券柱式构图方式;实际上是一种券柱式,具体做法:在两柱子中央按适当比例发一个券,而把券脚落在两个独立的小柱子上,上面架着额枋,小额枋之上开一个圆洞,每个大开间里有三个小开间。它影响到后来许多的大型建筑设计。 8..斗拱:我国木构架建筑特有的结构构件。由斗、拱、昂、枋4类分件组成。在结构上挑出以承重,并将屋面的大面积荷载经斗拱传到柱上,其具有一定的装饰作用,是建筑屋顶和屋身立面的过渡,同时,还作为封建社会森严等级制度和重要建筑的尺度衡量标准。 9.大木作:木构建筑骨干结构部分的加工制作,由竖向支重部分的柱子和横向支承部分的梁.枋.懔 .椽等构件组成。同时它又是木建筑比例尺度和形体的重要决定因素有大式(有斗拱)和小式(无斗拱)之分。 10..侧脚:宋代建筑规定外檐柱在前后檐向内倾斜住高的千分之十,在两山向内倾斜柱高的千分之八,而角柱在两个方向都倾斜。把建筑物的一圈檐柱柱脚向外抛出,柱头向内收进,其目的是借助于屋顶重量产生水平推力,增加木构架的内聚力,以防散架或倾侧。由于此法给施工带来许多麻烦,所以明代以后逐渐减弱最后废弃不用,代之以增加穿枋和改进榫峁等办法来保持木构架的稳定性。 11..昂:是斗拱中斜置的构件,起杠杆作用。有上昂、下昂之分,下昂使用为多,用于外檐,因昂尖向下得名;上昂仅用于室内平坐斗拱或斗拱里跳之上,因昂首向上而得名。例:佛光寺大殿柱头铺作是现知最早的实例。 12.副阶:宋代也称副阶周匝,清代称廊子,主体建筑周围环绕一圈回廊。一般应用于较隆的建筑,如殿、阁、塔等个体建筑上,如应县佛宫寺木塔的副阶。副阶约在早商时便出现后一直盛行。 13.帆拱:沿方形平面的四边发券,在四券之间砌筑以对角线为直径的穹顶,又在四个券的顶点之上做水平切口,水平切口所余下的四个角上的球面三角部分,称“帆拱”。这是拜占庭建筑主要特征之一。14.坦比埃多:由伯拉孟特在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设计,是由穹顶统帅整体的集中形制,纪念性风格的典型代表,集中式的圆形建筑物,神堂外墙面直径6.10米,周围一圈多立克式的柱廊,16棵柱子,高3.6米,穹顶饱满,体积感强;体量不大,但层次清晰,圆厅内直径4.5米;有几何体的变化,虚实映衬,构图丰富,形体端庄,手法娴熟,雄健刚劲。

中外建筑史复习资料

中外建筑史复习资料 中外建筑史复习资料(一) 一、中国建筑史部分 〈一〉中国古代建筑基本概念部分 1、穿斗式汉时成熟,南方各省多用。沿进深方向布柱,柱比较密,而柱径略小,不用梁,用“穿”贯于柱间,上可立短柱,柱顶直接承檩。优点是用料较小,山面抗风性能好;缺点是室内柱密而空间不够开阔。 2、抬梁式春秋时成熟,北方各省多用。沿进深方向布置石础,础上立柱,柱上架梁,梁上立瓜柱,架短梁,最上是脊瓜柱,构成一屋架;在屋架之间用横向的枋联系柱顶,梁头与瓜柱顶做横向的檩,檩上承受椽子和屋面,使屋架完全连成一个整体。优点是室内少柱或无柱,可获得较大的空间;缺点是梁柱等用材较大,消耗木材较多。 3、井干式将圆木或半圆木两端开凹榫,组合成矩形的木框,层层相叠作为墙壁——实际是木承重结构墙。它耗材量大,建筑面阔和进深受木材长度限制,外观厚重,应用不广。 4、间中国建筑的“间”是两榀屋架所围合的空间。以“间”为基本单元,不同的间组成一栋建筑,直到一座城市;这就是由“间—栋—院—群—组群—街坊—城市”的形式。各间具体名称是:尽间-又梢间-梢间-又次间-次间-明间-次间-又次间-梢间-又梢间-尽间 5、工官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和建筑营造的具体掌管者和实施者,对古代建筑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6、司空自周至汉,国家最高工官称作“司空” 7、将作汉代以后,“掌握作宗庙、路陵、宫室、陵园土木之工”称做“将作” 8、将作少府秦至西汉,将作的称谓。 9、将作大匠东汉以后,将作的称谓。大匠的副手称为“少匠”。 10、将作监唐宋时期,将作的称谓。监的副手称为“少监”。

11、工部隋朝开始设置的,用以掌管全国的土木建筑工程和屯田、水利等各项工务的机构,其职务范围比将作大很多。 12、营缮司(营造司) 明清时期,在工部下设营缮司,负责朝廷的各项工程的营建。清康熙以后,改为在内务府设营造司,负责宫殿和园囿的营造。 13、都料唐朝掌握设计与施工的技术人员称“都料”,专业技术熟练,专门从事房屋的设计与现场施工指挥,并以次为生。 14、宇文恺隋代著名的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大师。长期担任隋朝主管建造方面的官员,主持建造许多大型建筑,尤其是主持建造隋朝新都大兴城和东都洛阳城,为以后各代都城建设树立了样板,展示了他高超的建筑技艺和卓越的设计才华。宇文恺著有《东都图记》2O卷、《释疑》1卷和《明堂图议》2卷。 15、李诫宋代建筑师,字明仲,编纂了《营造法式》一书,是中国古代完整的建筑专著之一,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16、蒯祥、徐杲(gǎo) 明代初期建筑名家、北京宫城设计者。蒯祥主要负责了总体规划和布局,徐杲负责了明代故宫三大殿的重建。 17、样式雷明末清初“大木”匠师。清初主持设计故宫的改建,参与故宫太和殿的重建工程,后在工部样房主持营建和设计。后代子孙共七代都承续其业,举凡清代重要宫殿建筑的营建设计,都出自雷氏之手,被誉称为“样式雷”。 18、梁九明末清初,著名建筑师,故宫太和殿的设计者。 〈二〉中国古代建筑断代发展概况 ◆ 原始社会的建筑(旧石器时代晚期-龙山文化时期) 1、巢居与穴居大约在一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出现了人为的生活空间。由于我国南北方气候、地理环境差异较大,南方为躲避潮湿与虫蛇而构木为巢,谓之“巢居”;北方为防严冬的风雪却掘土为穴,谓之“穴居”。 2、仰韶文化在黄河中游,河南渑池仰韶村发现了一处新石器时代中期的原始村落遗址,发掘出了许多石器、骨器和陶器,其中有一种

中外建筑史资料

中国建筑史名词说明: 1斗拱、我国建筑特有的一种结构。在立柱和横梁交接处,从柱顶上加的一层层探出成弓形的繁重结构叫拱,拱与拱之间垫的方形木块叫斗。合称斗拱。也作枓拱、枓栱。 2大木作我国木构架的要紧结构部份,由柱、梁、枋、檩等组成。同时又是木建筑比例尺度和形体外观的重要决定因素,大木是指木构架建筑的繁重部份。 3小木作中国古代建筑中非繁重木构件的制作和安装专业,可分为外檐装修和内檐装修。前者在室外,如走廊的栏杆,屋檐下的挂落和对外的门窗等,后者装在室内,如各类隔间,罩,天花,藻井等。 4.营造法式:编于熙宁年间(1068-1077),成书于元符三年(1100)刊行于宋崇宁二年(1103),是李诫在两浙工匠喻皓的《木经》的基础上编成的。是北宋官方公布的一部建筑设计、施工的标准书,是我国古代最完整的建筑技术书籍,包括释名、名作制度、功限、料例、图样五部份。 5.园林:在必然的地段范围内,利用、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人为地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栽培、建筑布置,辅以禽鸟养畜,从而组成一个以追求视觉景观之美为主的赏心悦目、畅情畅意的游憩、居住的环境。 中国古代城市进展的四个时期。 统治机构(宫庭.官署).手工业和商业区,居民区。各时期的城市形态也随着这三者的进展不断转变, ①城市初生期:相当于夏、商、周三代。目前我国境内已发觉的初期社会城址有30余座。这些城垣都同夯土筑成,技术比较原始。最大面积平方千米,最小约1公顷左右。闻名的有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和商朝的几座城市遗址:郑州商城、偃师商城、湖北盘龙商城、安阳废墟等。 ②里坊制确立期:相当于春秋至汉。铁器时期的到来、封建制的确立、地址势力的崛起,增进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城市进展高潮。饿城市规模的扩大、手工业商业的繁荣、人口的迅速增加和日趋复杂的城市生活,必然要求采取有效的方法来保证全城的有序运作和统治集团的平安,于是新的城市治理和布置模式——里坊制度产生。闻名的有曲阜鲁故郡、苏州吴王阖闾古城、易县燕下都故城、西汉的长安、东汉的洛阳。 ③里坊制极盛期:相当于三国至唐。三国时曹魏都城——邺开辟了一种布局规那么严整、功能分区明确的立坊制城市格局。这是在前一时期较自由的里坊制城市布局基础上进一步优化的结果。里坊制强盛时期的闻名城市如唐朝的长安城。为这种城市建筑的典范。但到后期,管制已有所放松。 ④开放式街市区:即宋朝以后的城市模式。在唐末一些城市开始冲破里坊制的基础上,北宋都城汴梁也取消了夜禁和里坊制。于是在中国历史上沿用了1500连年的这种城市模式正式宣告消亡,代之而起的是开放式的城市格局。 营造中古典园林经常使用的几种方式? 1.园林布局(主体多样,隔而不塞,欲扬先抑,曲折萦回,尺度的当,余意不尽,远借邻借)多种表达方式。2水面处置,园无水那么不活。3叠山置石。挖池堆山,改造地形,平稳土方,再栽上竹树花木,形成郁郁葱葱的山林易趣。4建筑营构。建筑物在园林中既是居止区,观景点,又是景观的重要成份。 中国古代木结构的优缺点? 1.取材方便 2.适应性强,繁重结构与围护结构分工明确,“墙倒屋不塌” 3.有较强的抗震性能 4.施工速度快 5.便于修缮搬迁。 缺点是:1.木材愈来愈稀少,致使生态环境日趋恶化2.不耐久、火、潮湿、侵蚀、虫蛀3.采纳简支梁体系,难以知足更大更复杂的空间需求。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以木材作为要紧建筑材料西方建筑多以石材作为建筑材料,而中国古代建筑多以木材作为建筑材料,这两种建筑方式各有利弊,很难说清孰优孰劣。 木材的优势是重量轻,有必然的弹性和张力,加工方便,缺点是惧怕水火,易腐朽、易燃烧。反映到建筑上,由于木材的特点给予了木制建筑必然的弹性和张力,可经得起地震等强力破坏,而且木制建筑施工周期短,但容易受到水、火、虫害的侵蚀,不易存世长久;中国幅员辽阔,古代盛产木材,因此,木制建筑的优势使之在中国一直备受青睐,并将中国建筑的优势发挥到了极致。 外国建筑史(近现代)名词说明: 少确实是多:即最经济原那么,最简练的构造,最简单的结构体系,最简约的空间形式。 住房是居住的机械:是将住宅比喻成机械,像机械般的和谐、统一、有机……住宅与人的关系就像是机械与人的关系说明人对住宅的主宰性、自主性和操纵力度。机械是一种工具,住宅也是一种工具,住宅就像是机械一样好使。 新建筑五点:独立基础的柱子架空底层;平屋顶花园;自由平面,墙无需支撑上层楼板;横向的长窗于两柱之间展开;自由立面,能够独立于主结构。 流动空间:流动空间地主旨是不把空间作为一种消极静止地存在,而是把它看做一种生动的力量。在空间设计中,幸免孤立静止地体量组合,而追求持续的运动空间。空间在水平和垂直方向都采纳象征性地分隔,而维持最大限度的融合和持续,实现通透、交通无阻隔性或极小阻隔性。为了增强流动感,往往借助流畅的极富动态的、极富动态的、有方向引导性的线型。 有机建筑论:的形式、它的组成,和与之有关的各类问题的解决,都要依据各自的内在因素来试探,力求合情合理。依照大自然所启发的道理行事,而不是仿照自然。 高技派:突出今世工业技术成绩,并在建筑形体和室内环境设计中加以夸耀,崇尚“机械美”,在室内暴露梁板、网架等结构构件和风管、线缆等各类设备和管道,强调工艺技术与时期感。 粗野主义:1表现建筑自身为主,讲究建筑的形式美,二、把表现与混凝土的性能及质感有关的繁重、毛糙、粗鲁作为建筑美的标准。粗野主义在建筑材料上维持了自然本色;3、以大刀阔斧的手法使建筑外形造

中外建筑史资料

中外建筑史资料 1、四大文明发源地是什么? 古代埃及——尼罗河文化古代中东——两河文化古代中国——黄河文化 古代印度——印度河文化 2、原始人的建筑类型分哪两类?为什么?(居住、祭祀) 以氏族为单位的居住建筑——为自己和族人提供居住之所 有着巨大尺度的巨石建筑——为所信仰的神秘力量和先人提供膜拜祭祀的场所 3、引起建筑变化的三要素是什么? 生产方式的变化、阶级关系的变化、国家形态的变化 4、主流建筑的三个特征是什么?独特性、统一性、稳定性 5、埃及的主要技术能力以及建筑成就? 技术能力——精巧的石工艺技术;雕塑艺术日臻完善;精确的几何学、测量学;发明了起重、运输机械;具有了组织、协作能力;学会了绘制建筑图纸(三维彩色轴 侧图) 建筑成就——开创了人类从无到有的建筑史;产生了最早的住宅、府邸(阿玛纳)、宫殿(阿玛纳)、城市(卡宏城)、陵墓、庙宇等类型的建筑;建成了大批有代表性的陵 墓建筑;创造了高艺术水平的庙宇建筑群;提高了巨石建筑的水平 6、金字塔的艺术构思是什么? 埃及人迷信人死后灵魂不灭,只要保住尸体,三千年后可以重生 7、两河流域的文明指哪两河?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 8、两河流域的地理特点对建筑的影响?两河流域建筑的代表作是什么? 影响——建材:土——日晒砖,牢固耐久,怕水,雨水入墙,倒塌,成土堆;常年多下暴雨;须防水,牢固措施;盛产石油:多用沥

青保护墙面;木材和石材较少 代表作——乌尔山岳台 9、爱琴文化的建筑分哪两个部分?各自的风格是什么? 迈锡尼的建筑——粗犷雄健、防御性强; 克里特的建筑——纤秀华丽、毫不设防 10、古代希腊柱式的三种形态以及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多立克柱式-比例粗壮、刚劲雄健、浑厚有力 爱奥尼柱式-比例修长、精巧清秀、柔美典雅 科林思柱式-比例细长、纤巧精致、高贵华丽 11、雅典卫城的建造目的以及组成部分、空间特点是什么? 目的——赞美雅典、纪念胜利、炫耀地位‘繁荣宗教和文化、给自由民提供就业机会 组成部分——卫城山门、胜利神庙、雅典娜铜像、帕提农神庙、伊瑞克提翁神庙 空间特点——相继出现、前后呼应、主次分明、条理井然,构图变化起伏大,建筑和雕塑交替成为构图的中心,建筑群的空间布局体现了对立统一的原则。 12、古代罗马对世界建筑的伟大贡献是什么?(七大贡献) 发明了混凝土;光辉的券拱技术;柱式的发展与定型;创建了多种建筑形制;建立了科学的建筑理论;创造了城市供水方式(自来水);解决了大型公共建筑的空间和功能问题13、古罗马创造了哪几种建筑类型? 帝国城市广场与纪念性建筑,公共建筑与设施,皇家宫殿与别墅,神庙建筑 14、古罗马柱式的五种形态以及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塔司干柱式、多立克柱式、爱奥尼柱式、科林斯柱式、复合柱式 15、《建筑十书》的作者是谁?主要论述了哪些内容? 作者——维特鲁威 内容——包括建筑教育、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原理、建筑材料、建筑构造作法、施工工艺、施工机械和设备等。书中记载了大量建筑

中外建筑史总结知识点

古代希腊建筑 一、古代爱琴海地区建筑: 公元前3世纪出现于爱琴海岛屿、希腊半岛和小亚细亚西海岸地区,以克里特岛和希腊半岛的迈西尼为中心,又称克里特——迈西尼文化。 克里特、克里特岛的建筑全是世俗性的、著名的克诺索斯的米诺王宫。空间高低错落。依山而建,规模很大;建筑风格精巧纤丽、房屋开敞、色彩丰富。宫殿西北有世界上最早的露天剧场。 迈西尼。其文化略晚于克里特,主要是城市中心的卫城。迈西尼卫城及泰仑卫城。风格粗犷,防御性强。迈西尼卫城的城门因其雕刻得名为“狮子门”。 二、古代希腊建筑: 古希腊是欧洲文化的发源地,古希腊建筑是欧洲建筑的先河,范围包括巴尔干半岛南部、爱琴海诸岛屿、小亚细亚西海岸,以及东至黑海,西至西西里的广大地区。 历史分期 古风时期:世纪,希腊文化传播到西亚、北非,并同当地传统相结合。 石梁柱结构体系的演进及神庙制型 早期的建筑是木构架结构,以后用石材代替柱子、檐部,从木构过渡到石梁柱结构。型制脱胎于贵族宫殿的正厅以狭面为正面并形成三角形山墙。为保护墙面而形成柱廊。 庙宇只有一间圣厅、平面为长方形,以其窄端为正面。布局制型有端墙列柱式、端柱式、围柱式(包括双重围柱式、假围柱式)等。 古希腊柱式 古希腊的庙宇除屋架外全部用石材建造。柱子、额枋、檐部的艺术处理基本上确定了庙宇的外貌。希腊建筑在长期的推敲改进中稳定了一整套做法后即形成了不同的柱式(Order) 盛期的两大柱式,各有自己强烈的特色。 爱奥尼(Ionic)柱式 产生于小亚细亚地区,特点是比例较细长,开间较宽,柱头有精巧如圆形涡卷、柱身带有小圆面的凹槽,柱础为复杂组合而有弹性,柱身收分不明显,檐部较薄,使用多种复合线脚。总体上风格秀美、华丽,具有女性的体态与性格。 晚期成熟的科林斯(Corinthian)柱式 柱头由毛茛叶组成,宛如一个花篮,其柱身、柱础与整体比例与爱奥尼柱式相似。 美学思想与风格特征 反应出贫民的人文主义世界观。认为“美是由度量和秩序所组成的”,而人体的美也是由和谐的数的原则统辖着,故人体是最美的。当客体的和谐同人体的和谐相契合时,客体就是美的。 建筑风格特征为庄重、典雅、精致、有性格、有活力。“表现明朗和愉快的情绪……如灿烂的、阳光照耀的白昼,……”。 古典实例 广场普遍设敞廊。 古代罗马建筑 一、建筑成就: 古罗马建筑直接继承并大大推进了古希腊建筑成就,开拓了新的建筑领域,丰富了建筑艺术手法,在建筑型制、艺术和技术方面的广泛成就,达到了奴隶制时代建筑的最高峰。 二、建筑技术: 建筑材料除砖、木、石外使用了火山灰制的天然混凝土,并发明了相应的支模、混凝土浇灌及大理石饰面技术。 结构方面在伊特鲁里亚和希腊的基础上发展了梁柱与拱券结构技术。拱券结构是罗马最大成就之一。种类

中外建筑史

877- 中外建筑史 一、考试性质 《中外建筑史》是建筑学硕士学位研究生(建筑学二级学科:建筑历史与理论、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入学统一考试的科目之一。《中外建筑史》考试要力求反映建筑学硕士学位的特点, 科学、公平、准确、规范地测评考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以利用选拔具有发展潜 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国家城乡建设事业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开阔的学术视野、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建筑学专业人才。 二、考试要求 本科目要求考生全面了解中外建筑历史发展演变的历程,掌握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背景,不同技术条件下的各种建筑特点,能够分析历史上经典建筑的 创作思想、实践经验及其历史价值。考生应在了解基本史实的基础上,具有良好的阅读理解、叙述、绘图与综合分析能力。 通过本科目试题解答,考核考生对中外建筑发展历史基本知识掌握情况;对中外建筑发展进程中的典型历史现象进行分析、解释的综合能力;对建筑学经典著作的了解与评析能力。 三、考试内容 考试内容包括中国建筑史和外国建筑史两部分,各占约50%。 —、中国建筑史: 内容涵盖中国古代建筑、近代建筑、现当代建筑,以古代建筑和近代建筑为主。要求考生了解中国建筑的基本类型、它们的形成过程、典型特征和现存著名建筑实例,能对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作品的发展演变、空间组合、结构装饰等作出叙述与评论;了解中国古代建筑 思想及其社会文化意义;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材料构造技术与建筑造型的关联;了解中国近代及现当代建筑发展的主要现象。主要内容包括: 1.中国古代建筑特征、类型与发展概况 1)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 2)中国古代建筑的类型 3)古代建筑发展概况 2.中国古代城市建设 1)中国古代城市的基本要素 2)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阶段 3)中国古代城市建设的经验 4)中国古代城市实例分析

中外建筑史教案

中外建筑史教案 中外建筑史教案是一份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外建筑史的教学计划。本教案将通过详细介绍中外建筑史的重要内容和发展历程,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建筑的起源、演变和影响。本教案将涵盖不同历史时期和地区的建筑风格、材料和技术,并通过案例研究和实地考察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创造力。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中外建筑史的重要内容和发展历程。 2. 掌握不同历史时期和地区的建筑风格、材料和技术。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 1. 中外建筑史的起源和演变。 2. 不同历史时期和地区的建筑风格、材料和技术。 3. 中外建筑史的影响和意义。 三、教学步骤 第一课:中外建筑史的起源和演变 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不同历史时期和地区的建筑,激发学生对建筑的兴趣。 2. 讲解:介绍中外建筑史的起源和演变,包括古代建筑、中世纪建筑、现代建筑等。 3. 案例分析:选择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建筑案例,分析其特点和历史背景。

4. 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并总结不同历史时期和地区的建筑特点。 第二课:不同历史时期和地区的建筑风格、材料和技术 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不同历史时期和地区的建筑风格,引发学生对建筑风格的兴趣。 2. 讲解:介绍不同历史时期和地区的建筑风格、材料和技术,包括古代建筑、中世纪建筑、现代建筑等。 3. 案例分析:选择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建筑案例,分析其建筑风格、材料和技术的特点。 4.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并记录当地的建筑风格、材料和技术。 第三课:中外建筑史的影响和意义 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中外建筑史对当代建筑的影响,引发学生对建筑的思考。 2. 讲解:介绍中外建筑史对当代建筑的影响和意义,包括建筑的功能、美学和文化价值等。 3. 案例分析:选择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当代建筑案例,分析其受到中外建筑史的影响。 4. 创作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创作活动,设计一个符合中外建筑史特点的建筑作品。 四、教学评估 1. 课堂讨论:通过课堂讨论,检查学生对中外建筑史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作业评估:布置相关作业,检查学生对中外建筑史的独立思考和创作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