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测量最新版习题答案题库完整版共10单元

建筑工程测量最新版习题答案题库完整版共10单元
建筑工程测量最新版习题答案题库完整版共10单元

单元1 绪论

作业参考题解

1-1 测定与测设有什么区别?

答:测定是使用测量仪器,通过测量与计算将地面的地物地貌缩绘成图,供工程建设和行政管理之用;测设是将图上设计建(构)筑物的图形和位置在实地的标定出来,作为施工或定界的依据,又称放样。两者的方向相反。

1-2 测量工作的基准面和基准线是什么?它们的关系是什么?

答:大地水准面是测量工作的基准面。实际工作中也把水准面作为测量的基准面;测量工作的基准线是铅垂线。它们的关系是铅垂线处处与水准面垂直。

1-3 大地水准面和参考椭球面的用途是什么?

答:大地水准面的用途是测量工作的基准面,是高程系统的起算面;参考椭球面的用途是测量计算的基准面,是坐标系统的投影面。

1-4 测量中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和数学上的平面直角坐标系有哪些不同?

答:一是坐标轴注记不同,测量学中的纵轴为X,横轴为Y,而数学中的纵轴为Y,横轴为X;二是象限注记的方向不同,在测量学中是顺时针方向为I、II、III、IV四个象限,而在数学中是逆时针方向注为I、II、III、IV四个象限。

1-5 设某地面点的经度为东经130°25′请问该点位于6度投影带的第几带? 其中央子午线的经度为多少?

答:该点位于6度投影带的22带,中央子午线的经度为129°

1-6 若我国某处地面点A的高斯平面直角坐标值为x=2520179.89m,y=18432109.47m,则A点位于第几带? 该带中央子午线的经度是多少?A点在该带中央子午线的哪一侧? 距离中央子午线和赤道各为多少米?

答:A点带号为18带,中央子午线经度为105°。A点在中央子午线的西侧,距离中央子午线500000-432109.47=67890.53m,距离赤道为2520179.89m。

1-7 某地面点的相对高程为-34.58米,其对应的假定水准面的绝对高程为168.98米,则该点的绝对高程是多少?绘出示意图。

解:168.98 - 34.58=134.40米。

1-8 已知A、B、C三点的高程分别为156.328m、45.986m和451.215m,则A至B、B至C、C至A的高差分别是多少?

解:h AB= 45.986 -156.328 = - 110.342m

h BC= 451.215 - 45.986 = 405.229m

h CA= 156.328-451.215 = - 294.887m

1-9 已知A点的高程为78.654m,B点到A点的高差为-12.325m,问B点高程为多少?

解:H B= H A -h BA =78.654m -(-12.325 m)= 90.979m。

1-10 如何理解确定地面点位的基本测量工作?

答:测量工作就是先测出决定点位几何关系的三个要素,水平角、水平距离和高差,再通过一定的计算得到点在坐标系的X、Y和高程系的H。因此确定地面点位的基本测量工作是角度测量、距离测量和高差测量。

1-11如何理解测量工作的基本程序和原则?

答:测量工作的基本程序是“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从整体到局部”和“由高级到低级”,这样可以保证成果精度,统一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测量工作的原则是“边工作边检核”,这样可以及时发现错误和防止错误。

单元2 水准测量

作业参考题解

2-1 设A为后视点,B为前视点,A点的高程为56.428m,若后视读数为1.204m,前视读数为1.515m,问A、B两点的高差是多少?B点比A点高还是低?B点高程是多少?请绘出示意图。

解:h AB=1.204 - 1.515= - 0.311m,B点比A点低,B点高程是56.428 - 0.311= 56.117m。

2-2 产生视差的原因是什么?怎样消除视差?

答:产生视差的原因是目标的影像与十字丝分划板不重合。视差对读数的精度有较大影响,应认真调焦目镜使十字丝清晰,再调焦物镜使水准尺影像清晰,即可消除视差。

2-3 水准仪上的圆水准器和管水准器作用有何不同?调气泡居中时各使用什么螺旋?调节螺旋时有什么规律?

答:圆水准器的作用:用来粗略整平仪器,通过旋转脚螺旋调圆水准器的气泡居中,调节螺旋时的规律一是“气泡的移动方向与左手大拇指移动方向一致”,二是“右手旋转的方向与左手相反”。

管水准器的作用是用来精确整平望远镜视线,通过旋转微倾螺旋调管水准器的气泡居中。调节螺旋时的规律是:“微倾螺旋的转动方向与符合水准器气泡左边影像移动的方向一致”。

2-4 水准测量时,前后视距相等可消除或减弱哪些误差的影响?

答:可消除或减弱水准管轴与视准轴不平行(i 角误差)所引起的高差误差,以及地球曲率和大气折光对高差的影响。

2-5 测站检核的目的是什么?有哪些检核方法?

答:测站检核的目的,是检核一个测站观测是否存在错误或误差是否超限。检核方法有双仪高法(也称变动仪器高法),以及双面水准尺法。

2-6 将图2-27中水准测量观测数据按表2-1格式填入记录手簿中,计算各测站的高差和B点的高程,并进行计算检核。

图2-27 水准测量观测示意图

2-7 表2-4为等外附合水准路线观测成果,请进行闭合差检核和分配后,求出各待定点的高程。 解:高差闭合差=6.674 -(218.998 - 212.267)= - 0.057m ;高差闭合差允许值为12√46=±81mm ,高差闭合差小于允许值,成果合格,后续计算见表2-4。

测段编号 点 名 测 站

实测高差

( m ) 改正数( m )

改正后高差 ( m ) 高 程

( m ) 备 注 1 BM A 8 3.135 +0.010 +3.145 212.267 已知点 已知点

1 215.41

2 2 10 2.096 +0.012 +2.108 2 217.510

3 16 -4.381 +0.020 -4.361 3 213.159 12 5.82

4 +0.01

5 +5.839 4 BM B 218.998

46

+6.674

+0.057

+6.731

2-8 图2-28为一条等外水准路线,已知数据及观测数据如图所示,请列表进行成果计算。

图2-28 闭合水准路线略图 图2-29 支水准路线略图

测 站 点 号 后视读数(m) 前视读数(m)

高 差(m) 高 程(m) 备 注 BMA 1.546 166.396 水准点 1 0.184

T1 1.775 1.362 166.580 转点 2 0.373 T2 1.581 1.402 166.953 转点 3 -0.233 T3 1.396 1.814 166.720 转点 4 -0.877 T4 2.417

2.273 165.843 转点 1.212 5 B

1.205 167.055 待定点

计算检核

∑=8.715 8.715-8.056 =0.659

∑=8.056

∑=0.659 167.055-166.396=0.659

2-9 图2-29为一条等外支水准路线,已知数据及观测数据如图所示,往返测路线总长度为2.6km,试进行闭合差检核并计算1点的高程。

解:f h= h往+ h返= - 0.044m

f h限差=40√2.6=±64mm,成果合格

h A1=(2.314+2.358)/2=2.336m

H1=121.362+2.336=123.698m

2-10 水准仪有哪些轴线?它们之间应满足哪些条件?

答:水准仪有四条轴线即视准轴(CC),水准管轴(LL),圆水准器轴(L’L’)和仪器的竖轴(VV)。它们之间应满足的条件是:水准管轴LL应平行于视准轴CC(LL//CC);圆水准器轴L’L’应平行于仪器竖轴VV(L’L’//VV);十字丝的横丝应垂直于仪器的竖轴。

2-11 安置水准仪在A、B两点之间,并使水准仪至A、B两点的距离相等,各为40m,测得A、B两点的高差h AB=0.224m.再把仪器搬至B点近处,B尺读数b2=1.446m,A尺读数a2=1.695,试问水准管轴是否平行于视准轴?如果不平行于视准轴,视线是向上倾斜还是向下倾斜?如何进行校正?

解:

正确高差h1 = h AB=0.224

把仪器安置在靠近B端时,则水平视线在A点尺上的读数a2应为

a2′= b2+h1 =1.446 + 0.224=1.670

A点水准尺上实际读数a2为1.695m,水准管轴不平行于视准轴,视线向上倾斜25mm。

校正方法如下:打开望远镜目镜护盖,露出十字丝分划板调节螺丝,调节上下两个螺丝,使十字丝中心往上或者往下移动。观测十字丝横丝在水准尺上的读数的变化。当读数等于应有读数(1.670m),旋紧上下调节螺丝。

2-12 数字水准仪的主要特点是什么,由哪些部分构成?

答:数字水准仪采用光电感应技术读取水准尺上的条型码,将信号交由微处理器处理和识别,观测值用数字形式在显示屏上显示出来,减少了观测员的判读错误,读数也可同时记录在电子手簿内,可自动计算出高差和高程。数字水准仪具有自动安平和自动读数功能,进一步提高了水准测量的工作效率。若与电子手簿连接,还可实现观测和数据记录的自动化。

数字水准仪由基座、圆水准器、望远镜、自动安平补偿器、光电探测器、数据处理系统以及操作面板等部件组成。

单元3 角度测量

作业参考题解

3-1 什么是水平角?若某测站与两个不同高度的目标点位于同一竖直面内,那么测站与这两个目标构成的水平角是多少?

答:空间相交的两条直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所构成的夹角称为水平角;若某测站与两个不同高度的目标点位于同一竖直面内,那么测站与这两个目标构成的水平角是0度。

3-2 经纬仪由哪几大部分组成?各有何作用?

答:经纬仪由基座、照准部、水准器、度盘及电子读数装置、键盘及显示屏五部分组成组成。基座用来支承仪器,并通过连接螺旋将基座与脚架相连。照准部用来照准目标。水准器用于仪器的粗略整平和精确整平。度盘及电子读数装置用于自动读取度盘读数,键盘及显示屏用于进行各种测量操作和显示角度测量结果。

3-3 电子经纬仪的读数方式有哪两种,各有什么特点?

答:根据度盘取得电信号的方式不同,电子经纬仪的读数方式主要有编码度盘和光栅度盘两种。编码度盘方式制作工艺要求更高,由于有绝对读数,能随时保存读数,仪器观测过程中需要关机更换电池时,能在更换电池后继续观测,而使用光栅度盘的经纬仪只能重新开始观测。

3-4 观测水平角时,对中整平的目的是什么?试述经纬仪对中整平的步骤与方法。

答:观测水平角时,对中目的是使仪器度水平度盘中心与角顶点(地面标志)在同一条铅垂线上;整平的目的是使仪器竖直,水平度盘处在水平位置上。

经纬仪对中整平的步骤与方法如下:

1)粗略对中手持两个架腿,前后左右移动经纬仪,当对中器中心与地面标志接近时,慢慢放下脚架,踩稳三个脚架,然后转动基座脚螺旋使对中器中心对准地面标志中心。

2)粗略整平通过伸缩三脚架,使圆水准器气泡居中。检查对中器中心是否还与地面标志点对准,若偏离较大,转动基座脚螺旋使对中器中心重新对准地面标志,然后伸缩三脚架使圆水准器气泡居中;若偏离不大,进行下一步操作。

3)精确对中松开基座与脚架之间的中心螺旋,在脚架头上平移仪器,使对中器中心精确对准地面标志点,然后旋紧中心螺旋。

4)精确整平通过转动基座脚螺旋精确整平,使照准部水准管气泡在各个方向均居中。

3-5 观测水平角时,若测四个测回,各测回起始方向读数应是多少?

答:各测回起始方向读数应等于或略大于0°、45°、90°、135°。

3-6 什么是垂直角?如何推断经纬仪的垂直角计算公式?

答:垂直角是指在同一个竖直角内倾斜视线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

推断经纬仪的垂直角计算公式的方法是,先将望远镜大致放水平,观察并确定水平整读数是90°还是或270°,然后将望远镜上仰,若读数增大,则竖直角等于目标读数减水平整读数;若读数减小,则竖直角等于水平整读数减目标读数。

3-7 什么是竖盘指标差?观测垂直角时如何消除竖盘指标差的影响?

答:电子经纬仪的双轴液体补偿器由于制造误差,以及仪器搬运和使用的振动等原因,读数在补偿后仍会有残留误差,相当于指标线没有处于正确的位置。这样,当望远镜视线水平时,竖盘指标不是正好指在整读数上,而是与整读数相差一个小角度x,该角值称为竖盘指标差,简称指标差。盘左、盘右的竖直角取平均值,可抵消指标差对竖直角的影响。

3-8 整理表3-3所示的用测回法观测水平角的记录,并在备注栏内绘出测角示意图。

解:计算结果见表3-3

3-9 整理表3-4所示的垂直角观测记录。

解:计算结果见表3-4

3-10 经纬仪上有哪些主要轴线?它们之间应满足什么条件?

答:望远镜的视准轴(CC);望远镜的旋转轴(横轴HH),照准部水准管轴(LL),仪器的竖轴(VV)。它们之间应满足的条件是:照准部水准管轴垂直于仪器的竖轴(LL⊥VV);望远镜视准轴垂直于横轴(CC⊥HH);望远镜横轴垂直于竖轴(HH⊥VV);望远镜十字丝竖丝垂直于横轴。

3-11 观测水平角时,为什么要用盘左、盘右观测?盘左、盘右观测是否能消除因竖轴倾斜引起的水平角测量误差?

答:采用盘左、盘右观测取平均值的方法可消除或减弱视准轴不完全垂直于横轴,横轴不完全垂直于竖轴、度盘偏心误差等误差。盘左、盘右观测不能消除因竖轴倾斜引起的水平角测量误差。

3-12 水平角观测时,应注意哪些事项?

答:用盘左、盘右观测取平均值的方法来消除或减弱误差;仪器对中误差不应超出相应规范的规定;在观测过程中,若发现水准管气泡偏离零点在一格以上,通常应在下一测回开始之前重新整平仪器;应使观测目标中心和地面标志中心在一条铅垂线上,当用标杆作为观测目标时,应尽量瞄准标杆的底部;尽量选择适宜的标志,有利的气候条件和合适的观测时间,在瞄准目标时必须仔细对光并消除视差;选择有利的观测时间和条件,安置仪器时要踩实三脚架腿;晴天观测时要撑伞,不让阳光直照仪器;观测视线应避免从建筑物旁、冒烟的烟囱上面和靠近水面的空间通过等。

单元4 距离测量与坐标测量

作业参考题解

4-1用钢尺丈量两段距离,A 段往测为126.78m ,返测为126. 73m ,B 段往测为357.38m ,返测为357.28m ,问这两段距离丈量的精度是否相同?哪段精度高?

解:A 段:2535

176.12605.076.12673.12678.126≈=-=K

B 段:3573

133.3571.033

.35728

.35738.357≈

=

-=

K

相对误差分母愈大,则K 值愈小,精度愈高;反之,精度愈低。B 段精度高。

4-2.某钢尺名义长度为30m ,膨胀系数为0.000015,在100N 拉力、20℃温度时的长度为 29.986m ,现用该尺在16℃温度时量得A 、B 两点的倾斜距离为29.987m ,A 、B 两点高差为0.66m ,求AB 的水平距离。

解:该尺的尺长方程式为: l = 30-0.014+0.000015×30(t -20℃)m 尺长改正: 014.0987.2930

014.0-=?-=?d

l m

温度改正: Δl t = 0.000015×29.987×(16—20)=-0.002 m

倾斜改正: 007.0987

.292)66.0(2

-=?-=?h

l m

AB 改正后的水平距离为:D A-B = 29.987— 0.014— 0.002 — 0.007 = 29.964 m

4-3 将一根30m 的钢尺与标准钢尺比较,发现此钢尺比标准钢尺长14mm ,已知标准钢尺的尺长方程式为l t =30m +0.0032m +1.25×10-5×30×(t -20℃)m ,钢尺比较时的温度为11℃,求此钢尺的尺长方程式。

解: Δl = 0.0032+0.014 = 0.0172m

该尺的尺长方程式为 l t =30m +0.0172m +1.25×10-5×30×(t -20℃)m

4-4用尺长方程为l t =30m -0.0028m +1.25×10-5

×30×(t -20℃)m 的钢尺沿平坦地面丈量直线AB 时,用了4个整尺段和1个不足整尺段的余长,余长值为8.362m ,丈量时的温度为16.5℃,求AB 的实际长度。

解:AB 总长为4×30+8.362=126.362m

尺长改正:012.0362.12830

0028.0-=?-=?d

l m

温度改正:Δl t = 0.0000125×(16.5—20)×128.362 =-0.006 m

AB 的实际长度:D A-B = 128.362-0.012-0.006=128.346 m

4-5 影响钢尺量距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如何提高量距精度?

答:影响钢尺量距的主要因素有:①尺长误差;②温度误差;③钢尺倾斜和垂曲误差;④定线误差;⑤拉力误差;⑥丈量误差。

想提高量距精度应注意:①钢尺须检定后才能使用,精度要求高时进行尺长改正和温度改正。②量距时拉钢尺要既平又稳,拉力要符合要求,采用斜拉法时要进行倾斜改正。③注意钢尺零刻划线位置,以免量错。④读数应准确,记录要清晰。

4-6 试述普通视距测量的基本原理,其主要优缺点有哪些?

答:经纬仪、水准仪等测量仪器的十字丝分划板上,都有与横丝平行等距对称的两根短丝,称为视距丝。利用视距丝配合标尺就可以进行视距测量。

AB为待测距离,在A点上安置经纬仪,B点处竖立标尺,置望远镜视线水平,瞄准B点标尺,此时视线垂直于标尺。尺上M、N点成像在视距丝上的m、n处,MN的长度可由上、下视距丝读数之差求得。上、下视距丝读数之差称为尺间隔。

水平距离公式为: D = K l = 100l

当地面起伏较大时,必须使视线倾斜才能读取尺间隔。这时视距尺仍是竖直的,但视线与尺面不垂直,需根据竖直角a和三角函数进行换算。

水平距离计算公式: D = Kl cos2a

高差计算公式h = D·tga + i -v

主要优点:不用丈量即可读算出距离高差,在高差比较大的地方效率相对较高。

主要缺点:所得距离高差精度较低,仅为0.1m级。

4-7 表4-5为视距测量记录表,计算各点所测水平距离和高差。

解:计算结果见表4-5

表4-5 视距测量记录表

点号上丝读数

下丝读数

中丝读数

竖盘读数

(盘左)

垂直角

水平距离

(m)

高差

(m)

高程

(m)

备注

1 1.845

0.960

1.40 84°36′5°24′87.7 +8.45 58.45

2 2.165

0.635

1.40 85°18′4°42′15

2.0 +12.66 62.66

3 1.880

1.242

1.56 93°15′-3°15′63.6 -3.61 46.39

4

2.875

1.120

2.00 92°41′-2°41′175.1 -8.65 41.35

4-8光电测距有什么特点?全站仪测距的基本过程是什么?

答:光电测距是用光波作为载波,传输测距信号,测量两点间距离的一种方法。与传统的钢尺量距和

视距测量相比,具有测程长、精度高、作业快、工作强度低、几乎不受地形限制等优点,是目前精密量距的主要方法。

全站仪测距的基本过程是:(1)安置仪器;(2)开机初始化;(3)设置温度、气压和棱镜常数;(4)照准棱镜中心,按距离测量键进行测量。

4-9标准方向有哪几种?表示直线的方向的方位角有哪几种?

答:测量工作中常用真子午线方向、磁子午线方向或坐标纵轴(坐标X轴)方向作为直线定向的标准方向。对应的方位角分别称为真方位角、磁方位角和坐标方位角。

4-10 如图4-30所示,αAB=76°,β1 =96°,β2 =79°,β3 = 82°,求αB 1 ,αB 2,求αB 3 。

解:αB 1=76°+180°+96°=352°

αB 2=352°-360°+79°=71°

αB 3=71°+82°=153°

图4-30 图4-31

4-11 如图4 -31所示,α12 = 236°,五边形各内角分别为 β1 = 76°,β2 =129°,β3 = 80°,

β4 =135°,β5 = 120°,求其他各边的坐标方位角。

解:α2-3=236°+180°-129°=287°

α3-4=287°-180°-80°=27° α4-5=27°+180°-135°=72° α5-1=72°+180°-120°=132°

4-12 已知:A 点坐标X A =334.763m 、Y A =313.021m 、D AB =150.384 m 、αAB =159°30′43″,求B 点的坐标。

解:计算坐标增量为:??

?="'??=?-="'??=?m

y m x AB AB 636.523403591sin 384.150871.1403403159cos 384.150

计算B 点坐标为:??

?=+==-=m

y m x B B 657.365636.52021.313892.193871.140763.334

4-13 已知A 点的坐标为(123.589m ,457.243m ),B 点的坐标为(108.245m ,355.621m ),求A 至B 点的边长D AB 和坐标方位角αAB 。

解:计算坐标增量为:??

?-=-=?-=-=?m

y m x AB AB 622.101243.457621.355344.15589.123245.108

计算边长D AB 为:m D AB 774.102)622.101()344.15(22=-+-= 由于Δx 负,Δy 负,为第三象限,计算方位角αAB 为:

"'?="'?-?=+?=4924261492481180344

.15622

.101arctan

180AB α

4-14 全站仪测量坐标的基本过程是什么? 答:全站仪测量坐标的基本过程:

(1)安置仪器 在测站点安置全站仪,对中整平,开机自检并初始化,输入当时的温度和气压,同时确认棱镜常数正确。将测量模式切换到“坐标测量”模式。

(2)设置测站 选择“测站坐标”功能项,输入A 点的已知坐标和高程,用小钢尺量出A 点至仪器望远镜旋转中心的高度,输入为“仪器高”项。

(3)后视定向后视照准另一个已知控制点B,输入B点的已知坐标作为后视点坐标,或者直接输入后视方向的方位角。按确定或测量键定向。

(4)坐标测量在待测点上立棱镜,全站仪输入“棱镜高”,照准棱镜中心,按“测量”键,全站仪即可在屏幕上显示出待测点的坐标和高程。

单元5 控制测量

作业参考题解

5-1 什么叫控制点?什么叫控制测量?

答:在测区中选定若干个具有控制意义的点,用较高的精度测量出它们的三维坐标,这些具有控制整体和全局意义的点称为控制点。通过外业测量,并根据外业测量数据进行计算,来获得控制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的工作,称为控制测量。其中,测定控制点平面位置的工作,称为平面控制测量,测定控制点高程的工作,称为高程控制测量。

5-2 导线测量外业有哪些工作?选择导线点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导线外业测量主要包括踏勘选点、角度观测和边长观测。选点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点位应选在质地坚硬、稳固可靠、便于保存的地方,视野应相对开阔,便于加密、扩展和寻找,便于施测碎部;

(2)相邻点之间应通视良好,其视线距障碍物的距离,三、四等不宜小于1.5m ;四等以下宜保证便于观测,以不受旁折光的影响为原则;

(3)当采用光电测距时,相邻点之间视线应避开烟囱、散热塔、散热池等发热体及强电磁场; (4)导线点应有足够密度,分布应尽量均匀,便于控制整个测区;

(5)导线边长应大致相等,避免过长、过短,相邻边长之比不应超过三倍。除特别情形外,对于二、三级导线,其边长应不大于350m ,也不宜小于50m 。

5-3 如图5-34所示为一闭合导线,M 、N 为已知点,其坐标已知,各转折角、连接角和边长的观测数据如图所示,试计算此导线中其它各点的坐标。

图5-34 解:

(1)反算M-N 的坐标方位角αMN

M-N

的坐标增量为

??

?-=-=?=-=?m y m

x AB

MN 757.45000.800243.754622.65000.500622.565 其中Δx 为正Δy 为负,为第四象限,计算方位角αMN 为:

"'?="'?-?=--?=4606325145334360622

.65757

.45arctan

360MN α

(2)计算M-1的坐标方位角αM1 根据导线示意图可知,已知边MN 与导线边M1的水平夹角为顺

时针旋转163°11′22″,所以有:

αM1 = 325°06′46″+ 163°11′22″ = 488°18′08″(-360°) =128°18′08″

(3)起算方位角、观测角和距离列表计算,结果见下表

5-4 图5-35所示为一条附合导线,A 、B 、C 、D 点为已知坐标点,其坐标已知,各转折角、连接角和边长的观测数据如图所示,试计算此导线中其它各点的坐标。

图5-35

解:计算结果见下表

5-5.用三角高程测量方法测定平距D =375.11m 的A 、B 两点之间的高差,在A 点设站观测B 点时,i = 1.50m ,v = 1.80m ,α = 4°30′;在B 点设站观测A 点时,i = 1.40m ,v = 1.70m ,α = -4°24′,求直反觇平均高差h AB 。

解:h AB =375.11*tan4°30′+1.5-1.8 =+29.22

h BA =375.11*tan-4°24′+1.4-1.7 =-29.16

平均高差h AB =(29.22+29.16)/2 =+29.19m

5-6 已知A 点高程H A =182.232m ,在A 点观测B 点得竖直角为18°36′48″,量得A 点仪器高为1.452m ,B 点棱镜高1.673m 。在B 点观测A 点得竖直角为-18°34′42″,B 点仪器高为1.466m ,A 点棱镜高为1.615m 。已知D AB =486.751m ,试求h AB 和H B 。

解:h AB =486.751*tan 18°36′48″+1.452-1.673=+163.715

h BA =486.751*tan-18°34′42″+1.466-1.651=-163.790

平均高差h AB =(163.715+163.790)/2=+163.752m H B =182.232+163.715=345.947

5-7导线坐标计算时应满足哪些几何条件?闭合导线与附合导线在计算中有哪些异同点? 答:(1)导线坐标计算时应满足的几何条件:

图根导线角度闭合差的容许值为:n f ?"±=40容β

导线计算以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K 来衡量导线测量的精度。对图根导线测量来说,K 容 = 1/2000, (2)闭合导线与附合导线在计算中只在两个地方所用公式不同: 一是方位角闭合差的计算,闭合导线使用:∑?--= 180)2n f (测ββ

符合导线使用:??????--+=?-+-=∑∑)180)180b n f a n f (为左角)((为右角)(终点边方位角起始边方位角测终点边方位角起始边方位角测

βααββααβββ

二是纵、横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计算:)(()(b y y y f x x x f a y

y y f x x x f y x y x 附合导线)()

闭合导线始终理始终理理理????

?Y -Y -

?=?-?=X -X -?=?-?=????

??=?-?=?=?-?=∑∑∑∑∑∑∑∑∑∑∑∑

5-8 在导线计算中,角度闭合差的调整原则是什么?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调整原则是什么?

答:角度闭合差的调整:经检核确认角度测量成果合格后,可将角度闭合差反号,按“平均原则,短边优先”对各观测角进行改正。

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调整:确认边长成果合格后,将改正数f x 、f y 反符号,按“比例原则,长边优先”分别对纵横坐标增量进行改正。

5-9 四等水准在一个测站上的观测程序是什么?有哪些限差要求? 答:四等水准在一个测站上的观测程序是:

(1)后视水准尺黑面,读取上、下视距丝和中丝读数,记入记录表中; (2)后视水准尺红面,读取中丝读数,记入记录表中

(3)前视水准尺黑面,读取上、下视距丝和中丝读数,记入记录表中; (4)前视水准尺红面,读取中丝读数,记入记录表中; 四等水准在一个测站上的限差要求包括:

答:(1)前、后视距均不超过100m ;前、后视距差不超过5m ;前、后视距累积差不超过10m ; (2)红黑面读数差不超过3mm ;红黑面高差之差不超过5mm 。 5-10 GNSS 指什么?由哪些部分组成?各部分的功能和作用是什么?

答:用于卫星定位测量的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简称GNSS (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它是世界上几大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的总称,主要包括美国的GPS ,俄罗斯的GLONASS ,欧盟的Galileo 和中国的北斗。

GNSS 由三大部分组成,即空间部分、地面控制部分和用户部分所组成。

以GPS 为例,空间部分是由若干颗工作卫星所组成,组成卫星星座,用于导航。地面控制部分由分布在全球的由若干个跟踪站所组成的监控系统所构成,根据其作用的不同,这些跟踪站又被分为主控站、监控站和注入站。用户设备部分,包括GPS 接收机硬件、数据处理软件和微处理机及其终端设备等。它的作用是接收GPS 卫星所发出的信号,利用这些信号进行导航定位等工作

5-11 简要叙述GNSS 的定位原理,单基站RTK 测量外业的工作程序。 答:(1)GNSS 的定位原理

用一台接收机安置在基准站上固定不动,另一台接收机手持移动,或者安置在移动载体上,基准站实时地将基准站坐标和接收到的卫星信号等信息,通过无线电数据链发送出来,移动站通过无线电接收设备,接收到基准站所发射的信息,并将自己接收到的卫星信号实时地进行差分处理,得到基准站和移动站之间的基线向量,然后与基准站坐标相加得到每个移动站点的地心坐标系三维坐标值,再通过坐标转换实时求解出每个移动站点的平面坐标和高程。

(2)单基站RTK 测量外业的工作程序:准备工作,建立工程项目,基准站设置,移动站设置,利用已有控制点进行检核,进行RTK 观测。

单元6 地形图测绘与应用

作业参考题解

6-1 什么叫地形图?

答:地形图是将一定区域内的地物和地貌,经过综合取舍,用正投影的方法按一定比例尺缩小并用规

定的符号及方法表达出来的图形。

6-2 什么是比例尺精度?它在测绘工作中有何作用?

答:在测量工作中,将相当于图上长度0.1mm的实际地面水平距离称为地形图的比例尺精度。

比例尺精度对测图非常重要,可以根据比例尺精度来确定实地量距的最小尺寸,也可以根据比例尺精度来选用合适的测图比例尺。

6-3 试求1:500、1:1000比例尺地形图在采用正方形分幅时,其图幅大小和所包含的实地面积。

答:1:500、1:1000比例尺地形图在采用正方形分幅时,其图幅大小50cm×50cm。

1:500地形图正方形分幅图幅实地大小为50cm×500=25000cm=250m,所包含的实地面积为250m×250m=62500m2。

1:1000地形图正方形分幅图幅实地大小为50cm×1000=5000cm=500m,所包含的实地面积为500m×500m=250000m2。

6-4 什么是等高线、等高距和等高线平距?在同一幅图上,等高线平距与地面坡度有何关系?

答:地面上高程相同的相邻点依次首尾相连而形成的闭合曲线称为等高线。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差称为等高距,相邻等高线之间的水平距离称为等高线平距,在同一幅图上,等高线平距的大小反映了地面起伏的状况,等高线平距小,相应等高线密,则对应地面坡度大,即该地较陡;等高线平距大,相应等高线

稀,则对应地面坡度小,即该地较缓;如果一系列等高线平距相等,则该地的坡度相等。

6-5 等高线有哪些特性?等高线有哪几种?

答:等高线的特性有:

(1)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高程都相等;

(2)等高线是一条封闭的曲线,不能中断,如不能在同一图幅内闭合,也必然在跨越一个或多个图幅后闭合;

(3)不同高程的等高线不得相交。在特殊地貌,如悬崖等是用特殊符号代替等高线进行表示;

(4)等高线与山脊线、山谷线正交;

(5)同一地形图中的等高距相等,等高线越稀表示该地区坡度越缓,反之,等高线越密表示该地区坡度越陡。

等高线有首曲线、计曲线、间曲线和助曲线四种。

6-6 试述用对角线法绘坐标方格网的方法,所绘方格网应达到什么精度?

答:用对角线法绘坐标方格网的方法:首先在图纸上用直尺绘制两条对角线,相交于O点,从O点起以适当长度沿对角线分别量取四个等长线段,得A、B、C、D四点,连接四点成一个矩形。然后从A、D两点起各沿AB、DC向右每10cm截取一个点;从A、B两点起各沿AD、BC向上每10cm截取一个点,用0.15mm 粗的线条连接各对边的相应点,即得直角坐标方格网。

所绘方格网应达到如下精度:(1)检查各方格网的边长为10cm,其差值不得超过图上0.1mm;方格网四条外边误差不得超过图上0.2mm;方格网的总对角线长度与理论值相差不得超过图上0.3mm;各方格网的交点应在同一直线上,其偏差不得超过图上0.2mm。

6-7 如何检查图根控制点的展绘是否正确?

答:在图上用直尺检查相邻两控制点之间的边长与实测边长的图上长度是否一致,其差值不得超过图上的0. 3mm;用量角器检查各已知边的方位角,也不应有明显的误差。

6-8 举例说明什么是地物和地貌的特征点?

答:地物的特征点是指房屋的角点,道路的转折点、交叉点,烟囱、水塔的中心点,气象站的风向标点,以及河流岸边线上的曲线点等;植被是一种特殊的地物,其特征点是指各类植物边界线上的拐点,如水稻田、旱地、菜地、竹林、苗圃、经济林以及水生经济作物地等的边界拐点。

地貌的特征点是指山顶、山脊、山谷、谷口、鞍部以及方向变化点和坡度变化点。还有陡崖、悬崖、冲沟、坑穴、石堆、石灰岩溶洞等。

6-9 试述测绘地形图的工作步骤。

答:用全站仪测绘地形图的工作步骤如下:

(1)在测站安置全站仪,对中整平,量仪器高,(2)设置测站,输入当时的温度和气压,输入测站坐标和高程,输入仪器高,(3)照准另一个控制点,输入该点坐标,定向,(4)在地形特征点上立棱镜,输入其棱镜高,(5)照准棱镜,观测该点坐标,(6)记录测点坐标和高程,(7)展绘测点到图上,(8)连线和绘图。

6-10 全站仪数字测图和RTK数字测图的特点分别是什么?

答:全站仪数字测图的特点是测量绘图效率高、图形数字化、使用方便、点位精度高、便于成果更新、避免因图纸伸缩带来的各种误差、能以各种形式输出成果、方便成果的深加工利用、可作为地理信息系统的信息源等。

RTK测图直接采集碎部点的坐标和高程,不需要瞄准等观测步骤,并且可以单人完成外业测量,因此工作效率更高,是常规数字测图的首选方法。但在比较隐蔽的地方,RTK因卫星信号不好而无法完成测量,这些地方一般用全站仪进行测量。

6-11地形图应用的基本内容有哪些?其中在地形图上进行面积量测的方法有哪些?

答:地形图应用的基本内容有:在地形图求点的坐标、两点间的水平距离和直线间的夹角;求直线的方位角;求点的高程及两点间的坡度;量测图形面积等。

在地形图上进行面积量测的方法有:几何图形法;透明方格网法,解析坐标计算法。

6-12根据图6-38(比例尺为1:1000),在图上量测求下列数据:

(1)求A、B两点的坐标。

(2)求AB、AC两段直线的水平距离。

(3)求AB、AC两段直线的坐标方位角及水平夹角∠BAC。

(4)求D、E两点的高程,及D点到E点的坡度。

(5)求建筑物F的面积。

解:不考虑图纸变形,比例尺取1:1000,以最靠近的坐标线为准量测距离计算坐标。量测结果如下:

(1)A点的坐标X A =26031.5m Y A=81641.5m;B点的坐标X B = 26103.3m Y B =81662.0m。

(2)AB的水平距离74.0m;AC的水平距离43.8 m。

(3)AB的坐标方位角16°05′26″;AC的坐标方位角338°37′26″;两段直线的水平夹角

∠BAC=37°28′01″。

(4)D点的高程906.7m,E点的高程917.3m,D点到E点的距离44.5m,则D点到E点的坡度为

(917.3-906.7)/44.5=23.8%

(5)建筑物F的面积11.0×16.0+15.0×4.0=236.0m2。

1:1000

图6-38 图上量测作业

6-13 练习在AutoCAD2010图上量测坐标、距离、方位角,查询面积等。

答:方法是:右击AutoCAD工具条,在弹出的菜单中勾选【查询】,调出图6-33所示的查询工具条,工具条上有五个常用的图上量测工具,自左至右分别为:“距离”、“面积”、“面域”、“列表”和“定位点”。其中“定位点”是查询指定点坐标的工具。运用以上工具条可以完成坐标、距离、方位角、面积的量测和查询。

图6-34 图形查询工具

单元7 施工测量的基本工作

作业参考题解

7-1 施工测量有哪些主要工作内容?

答:施工测量主要工作内容有:施工控制测量、测设、检查验收与竣工测量、变形观测。 7-2 测设的基本工作有哪些?

答:测设的基本工作有水平距离测设﹑水平角测设和高程测设。

7-3 在地面上要测设一段长为46.500m 的水平距离AB ,所使用钢尺的尺长方程式为l =30+0.009+0.000012×30(t -20℃)。测设时钢尺温度为12℃,拉力与检定时的拉力相同,A 、B 两点桩顶间的高差为0.70m ,试计算在地面上需要测设的长度。

解:用该钢尺量距46.500m 时尺长改正数为:

m l l l l d 014.05.4630009.00=?=??=?

温度改正

Δl t =α( t - t 0)l=0.000012×(12-20)×46.5=-0.004m

倾斜改正数Δl h 为

m l h l h 005.05

.4627.022

2-=?-=-=?

则在地面上需要测设的长度

D=46.5-(0.014-0.004-0.005)=46.495m

7-4 在地面上要设置一段长为48.642m 的水平距离CD ,先沿CD 方向按一般方法测设48.642m ,定出D'点,再用名义长度为30m 的钢尺精确量得CD'的水平距离为48.658m ,问应如何对D'点进行改正?请绘出示意图。

解:距离差为:ΔD=D'-D=48.658-48.642=0.016m 。D 点应从D'往回改正0.016m 。 7-5 如图7-41,OA 为角度基准线,测设出直角∠AOB 后,精确测定其角值为90°01′12″,又知OB 的长度为48m ,问B 点应在OB 的垂线上移动多少距离才能得到90°角?应往内侧移还是外侧移?

解:角度的差为

Δβ=β′-β=72″

B 点应在OB 的垂线上移动距离为:

m AB d 017.0206265

72

48=?=''??=ρβ

因为Δβ为正,所以应往内侧移。

7-6 水平角测设时,采用盘左盘右测设有什么好处?

答:水平角测设时,采用盘左盘右测设的好处是可以校核所测设的角度是否有误,同时可以消除由于经纬仪视准轴与横轴不垂直,以及横轴与竖轴不垂直等仪器误差所引起的水平角测设误差,提高测设精度。

图7-41

7-7 某水准点A 的高程为126.546米,水准仪在该点上的标尺读数为1.658米,现欲测设出高程为127.248m 的B 点,问B 点上标尺读数为多少时,其尺底高程为欲测设的高程?请绘出示意图。

解:B 点上标尺读数为: b =H A + a -H B

=126.546+1.658-127.248 =0.956m.

高程测设示意图如右图所示。

7-8 设有高程为86.458m 的水准点A ,欲测设高程为86.900m 的室内地坪±0的标高。若尺子立于A 点上时.按水准仪的视线在尺上画一条线,问在同一根尺上应在什么地方再画一条线,才能使视线对准此线时,尺子底部就是±0高程的位置?

解:设在A 点时尺子上画线读数为h 1,在测设室内地坪±0的标高时尺子上画线读数为h 2,则有 H A +h 1=H D +h 2

H 2= H A +h 1- H D =h 1-0.442

所以在在A 点时尺子上画线往下0.442m 画线,才能使视线对准此线时,尺子底部就是±0高程的位置。

7-9 如图7-42所示,欲利用龙门板A 的±0.000标高线,测设标高为-5.2m 的基坑水平桩B ,设T 为基坑边的转点水平桩,将水准仪安置在A 、T 两点之间,后视A 的读数为1.128m ,前视T 的读数为 2.967m ;再将水准仪搬进坑内设站,把水准尺零端与T 转点水平桩的上边对齐,倒立,后视其读数为2.628m ,在坑内B 处直立水准尺,请问其前视读数为多少,尺底才是欲测设的标高线? 解:H A =0,H B =-5.20,当仪器安置在A 、T 两

点之间时视线高程为H A +1.128,两条视线的高差为2.967+2.628,则有:

b= H A +1.128 - (2.967+2.628)- H B = 0.733m 。 前视读数为0.733m ,尺底就是欲测设的标高线。 7-10 测设直线的方法有哪些,各适用什么场合? 答:

1.在两点间测设直线的方法:(1)一般测设法:两点之间能通视,并且在其中一个点上能安置经纬仪;(2)正倒镜投点法:如果两点之间不通视,或者两个端点均不能安置经纬仪,可采用正倒镜投点法测设直线。

2.延长已知直线的方法:(1)顺延法延长线:使用于长度一般不要超过已知直线的长度;(2)倒延法:当起点无法安置经纬仪,或者当延长距离较远;(3)平行线法:当延长直线上不通视时,可用测设平行线的方法,绕过障碍物。

7-11 测设坡度线的方法有哪些,各适用什么场合?

图7-42

高程测设

工程测量学试题库160题(附答案)..

工程测量学试题库(附答案) 1. ( D )处处与铅垂线垂直。 A.水平面 B.参考椭球面 C.铅垂面 D.大地水准面 2. 地球的长半径约为( A )千米。 A.6371 B.6400 C.6378 D.6356 3. 在测量直角坐标系中,纵轴为( C )。 A.x轴,向东为正 B.y轴,向东为正 C.x轴,向北为正 D.y轴,向北为正 4. 对高程测量,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的限度是( D )。 A. 在以10km为半径的范围内可以代替 B. 在以20km为半径的范围内可以代替 C. 不论多大距离都可代替 D. 不能代替 5. 在以( B )km为半径的范围内,可以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进行距离测量。 A.5 B.10 C.15 D.20 6. 在测量平面直角坐标系中,x轴表示什么方向?(C)。 A.东西 B.左右 C.南北 D.前后 7. 测定点的坐标的主要工作是( C )。 A.测量水平距离B.测量水平角 C.测量水平距离和水平角D.测量竖直角 8. 确定地面点的空间位置,就是确定该点的平面坐标和( A )。 A.高程B.方位角 C.已知坐标D.未知点坐标 9. 高斯投影属于( C )。 A.等面积投影B.等距离投影 C.等角投影D.等长度投影 10. 在测量直角坐标系中,横轴为( C )。 A. x轴,向东为正 B. x轴,向北为正 C. y轴,向东为正 D. y轴,向北为正 11. 在测量坐标系中,Y轴向(D)为正。 A、北 B、南 C、西 D、东 12. 假设的平均的静止海平面称为(D)。 A、基准面 B、水准面 C、水平面 D、大地水准面

13. ( B )的基准面是大地水准面。 A. 竖直角 B. 高程 C. 水平距离 D. 水平角 14. 建筑工程施工测量的基本工作是(B)。 A.测图 B.测设 C.用图 D.识图 15. 大地水准面处处与铅垂线(A)交。 A、正 B、平行 C、重合 D、斜 16. A、B两点,HA为115.032m,HB为114.729m,则hAB为(A)。 A、-0.303 B、0.303 C、29.761 D、-29.761 17. 建筑施工图中标注的某部位标高,一般都是指(B)。 A、绝对高程 B、相对高程 C、高差 18. 水在静止时的表面叫( B )。 A. 静水面 B. 水准面 C. 大地水准面 D. 水平面 19. ( B )的投影是大地水准面。 A. 竖直角 B. 高斯平面坐标 C. 水平距离 D. 水平角 20. 我国目前采用的高程基准是(D)。 A.高斯平面直角坐标 B.1980年国家大地坐标系 C.黄海高程系统 D.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 21. 地面上有一点A,任意取一个水准面,则点A到该水准面的铅垂距离为(D)。 A.绝对高程 B.海拔 C.高差 D.相对高程 22. 地面某点的经度为85°32′,该点应在三度带的第几带?( B ) 。 A.28 B.29 C.27 D.30 23. 在水准测量中,若后视点A读数小,前视点B读数大,则( D )。 A.A点比B点低 B.A、B可能同高 C.A、B的高程取决于仪器高度 D.A点比B点高 24. 水准测量中,设A为后视点,B为前视点,A尺读数为2.713m,B尺读数为1.401,已知A点高程为15.000m,则视线高程为( D )m。 A.13.688 B.16.312 C.16.401 D.17.713 25. 在水准测量中,若后视点A的读数大,前视点B的读数小,则有( A )。 A.A点比B点低 B.A点比B点高 C.A点与B点可能同高 D.A、B点的高低取决于仪器高度 26. 水准仪的分划值越大,说明( B )。 A. 圆弧半径大 B. 其灵敏度低 C. 气泡整平困难 D. 整平精度高 27. DS1水准仪的观测精度( A )DS3水准仪。

【建筑测量】作业2、4参考答案解析

建筑测量作业1 Array说明:本次作业对应于教材第1章和第2章。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1 .测量工序的基本原则是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 2. 方位角是指标准方向朝北端顺时针转到待定直线所形成的水平夹角,轴北顺时针转到待定直线所形成的水平夹角称为坐标方位角。坐标方位角的围是0°~360°,而象限角的围是0°~90°,为了说明象限角所在的象限,其角值前应加象限的编号。 3.地面点到水准面的铅垂距离为绝对高程,地面点到任意水准面的铅垂距离为相对高程。两个地面点之间的高程之差称为高差。无论采用绝对高程还是相对高程,两点之间的高差不变。如果h AB>0,说明A点低于B点。 4.水准测量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水准仪提供一条水平视线,测定地面两点之间的高差,推算未知点高程。 5.水准仪的粗略整平是指转动脚螺旋使圆水准器气泡居中;水准仪的精确整平是指转动微倾螺旋使水准管气泡居中。 6.水准测量的水准路线分为闭合路线、附合路线、支路线。 7.使用微倾式水准仪的操作步骤是安置仪器、粗平、照准、精平与读数。

二、名词解释和简答题(每小题1分,共45分) 1.地面点的平面位置如何确定?测量上的直角坐标系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定义的? 答:地面点的平面位置是地面点垂直投影在水平面上,用平面直角坐标(x、y)来表示;测量上的直角坐标系有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和独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利用高斯投影法建立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称为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当测区围较小时,可以用测区中心点的水平面来代替水准面,在这个平面上建立的测区平面直角坐标系,称为独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2.何谓水准面?何谓水准面?地面点的第三维坐标是什么? 答:所谓水准面是假想处于静止状态的海水面延伸穿过陆地和岛屿,将地球包围起来的封闭曲面。所谓水准面是通过平均海水面的水准面。(水准面具有唯一性,水准面和水准面具有共同的特性,即处处与铅垂线方向相垂直。)地面点的第三维坐标是高程。

建筑测量实训报告

建筑测量实训报告

建筑测量实训报告 姓名韩似锋 学号 75 省级电大江西 专业建筑施工与管理指导教师李立群

经过实习测量实训结束了,风风雨雨中我们小组圆满的完成了本次实训。 这次实习的内容是对工程测量知识的实践化,实习的要求是让每个同学都对工程测量的实际操作能够达到基本掌握的程度。这次实习与以前的课堂实习相比,时间更加集中、内容更加广泛、程序更加系统,完全从控制测量生产实际出发,加深对书本知识的进一步理解、掌握与综合应用,是培养我们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工作能力、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方面素质。也是一次具体的、生动的、全面的技术实践活动 经过这次为期一周的测量实训,我学会了更熟练的使用水准仪、经纬仪。很好的巩固理论教学知识,提高了实际操作技能,实训是我们教学中一个与理论相结合的桥梁,使得我们与所学专业相联系,增强我们对本专业的感性认识,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到工作岗位上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次的实训目的主要是: 1.巩固课堂教学知识,加深对控制测量学的基本理论的理解,能够用有关理论指导作业实践,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对控制测量学的基本内容得到一次实际应用,使所学知识进一步巩固、深化。 2.经过实习,熟悉并掌握三、四等控制测量的作业程序及施测方法。

3.掌握用测量平差理论处理控制测量成果的基本技能。 4.经过完成控制测量实际任务的锻炼,提高独立从事测绘工作的计划、组织与管理能力,培养良好的咱也品质和职业道德。 5.熟悉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的工作原理。 在这个过程中我感受最深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其一、实训是对每个人综合能力的检验。要想做好任何事,除了自己平时要有一定的功底外,我们还需要一定的实践动手能力,操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 其二、此次实训,我深深体会到了积累知识的重要性。俗话说:“要想为事业多添一把火,自己就得多添一捆材”。我对此话深有感触。因此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会更加注意知识的积累,还有要学着去灵活的再实践中应用知识。 其三、经过本次实训,我明白一个人和整个团队的关系,那些因为个人原因造成的不良因素,我应该努力去克服,团队协作时要保持自己强烈的责任感,尊重她人的不同意见,经过沟通,说明把意见消除。还有就是个人要服从领导的统一安排。律己律人 再次,“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短暂的实习过程中,让我深深的感觉到自己在实训运用中的专业知识的匮乏,刚开始的一段时间里,对一些工作感到无从下手,茫然不知所措,这让我感到非常的难过。一旦接触到实际,才发现自己知道的是多么少,这时才真正领悟到“学无止境”的含义。这可能是我一个人的感觉。不过有一点是明确的,理论需要在实践中获得,学习的目的就是把知识用到实践中

建筑工程测量试题库答案(197题)

《工程测量》试题库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测量工作的基准线是铅垂线。 2、测量工作的基准面是水准面。 3、测量计算的基准面是参考椭球面。 4、真误差为观测值减真值。 5、水准仪的操作步骤为粗平、照准标尺、精平、读数。 6、相邻等高线之间的水平距离称为等高线平距。 7、标准北方向的种类有真北方向、磁北方向、坐标北方向。 8、用测回法对某一角度观测4测回,第3测回零方向的水平度盘读数应配置为90°左右。 9、三等水准测量中丝读数法的观测顺序为后、前、前、后、。 10、四等水准测量中丝读数法的观测顺序为后、后、前、前、。 11、设在测站点的东南西北分别有A、B、C、D四个标志,用方向观测法观测水平角,以B为零方向,则盘左的观测顺序为B—C—D—A—B。 12、在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中央子午线的投影为坐标x轴。 13、权等于1的观测量称单位权观测。 14、已知A点高程为14.305m,欲测设高程为15.000m的B点,水准仪安置在A,B两点中间,在A尺读数为2.314m,则在B尺读数应为1.619m,才能使B尺零点的高程为设计值。 15、水准仪主要由基座、水准器、望远镜组成。 16、经纬仪主要由基座、水平度盘、照准部组成。 17、用测回法对某一角度观测6测回,则第4测回零方向的水平度盘应配置为90°左右。 18、等高线的种类有首曲线、计曲线、间曲线、助曲线。 19、设观测一个角度的中误差为±8″,则三角形内角和的中误差应为±13.856″。 20、用钢尺丈量某段距离,往测为112.314m,返测为112.329m,则相对误差为1/7488。 21、水准仪上圆水准器的作用是使竖轴铅垂,管水准器的作用是使望远镜视准轴水平。 22、望远镜产生视差的原因是物像没有准确成在十字丝分划板上。 23、通过平均海水面的水准面称为大地水准面。 24、地球的平均曲率半径为6371 km。 25、水准仪、经纬仪或全站仪的圆水准器轴与管水准器轴的几何关系为相互垂直。 26、直线定向的标准北方向有真北方向、磁北方向和坐标北方向。 27、经纬仪十字丝分划板上丝和下丝的作用是测量视距。 28、水准路线按布设形式分为闭合水准路线、附合水准路线、支水准路线。 29、某站水准测量时,由A点向B点进行测量,测得AB两点之间的高差为0.506m,且B点水准尺的读数为2.376m,则A点水准尺的读数为 2.882 m。 30、三等水准测量采用“后—前—前—后”的观测顺序可以削弱仪器下沉的影响。

《测量学》试题库含详细答案

《测量学》试题库 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任抽14小题,计28分) 1、测量学是研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及确定地面点位置的科学,它的主要内容包括测定和测设两部分。 2、地形测量学是研究测绘地形图的科学,它的研究对象是地球表面。 3、目前测绘界习惯上将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等新技术简称为“3S”技术。 4、铅垂线是测量工作的基准线,大地水准面是测量工作的基准面。 5、人们习惯上将地球椭球体的长半径a和短半径 b ,或由一个半径a 和扁率α称为旋转椭球体元素。 6、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的子午线,称为首子午线(或起始子午线),垂直于地轴的各平面与地球表面的交线,称为纬线。 7、我国目前采用的平面坐标系为“1980年国家大地坐标系”,高程系统是“1985年国家高程基” 。 8、根据钢尺的零分划位置不同将钢尺分成端点尺和刻线尺。 9、地球表面某点的磁子午线方向和真子午线方向之间的夹角称为磁偏角,某点的真子午线北方向与该点坐标纵线北方向之间的夹角,称为子午线收敛角。 10、由标准方向的北端顺时针方向量到某直线的夹角,称为该直线的方位角,直线与标准方向线所夹的锐角称为象限角。

11、方位角的变化范围是0°~360°,而象限角的取值范围为0°~90°。 12、两点间的高程差称为高差,水准测量时高差等于后视读数减去前视读数。 13、水准仪上的水准器是用来指示视准轴是 竖轴是否竖直的装置。通过水准管零点作水准管圆弧的切线,称为水准管轴。 14、在水准仪粗略整平中,左手拇指旋转脚螺旋的运动方向就是气泡移动的方向。 15变更仪器高法或双面尺法。 16、水准测量的实测高差与其理论值往往不相符,其差值称为水准路线的闭合差。 17、6"级光学经纬仪的读数装置常见的有两种,一种是单平板玻璃测微器,另一种是测微尺。 18、水准测量时前后视距大致相等主要是消除端点尺与刻线尺不平行而引起的误差。 19、经纬仪的安置主要包括对中和敕平两方面。 20、三角高程测量中所讲的“两差”改正指球差和气差两项改正。 21、通常把外界环境、测量仪器和观测者的技术水平三方面综合起来称为观测条件。 22、测量误差按其对测量结果影响的性质,可分为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 23、系统误差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和累积性,对测量结果影响很大。

建筑工程测量实训报告

建筑工程测量实训报告 系别:安全技术与环境管理 班级:建筑装饰2班 姓名:彭波波 学号:133105227 地点:汽车系篮球场 小组成员:彭波波、许榅槟、黄绪标、骆 嘉楠、林锦荣、曾德水、陈怀智 目录 一、前言 二、测量实训的目的 三、测量实训的准备工作 四、四等水准测量 五、平面的控制测量 六、地形测量 七、测量实训总结

前言 工程测量实习,作为建筑工程专业一门基本的必修专业实践课,对我们学建筑装饰工程专业学生来说,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学测量时培养我们的动手操作能力与对课本理论知识的深入理解总结。这次实习的内容就是对工程测量知识的实践化,实习的要求就是让每个同学都对工程测量的实际操作能够达到基本掌握的程度。本次实训主要使用全站仪进行四等水准测量并进行后期的计算与画图,让我们学习了测量工作的基本过程。

二、测量实训的目的 巩固课堂教学知识,加深对控制测量学的基本理论的理解,能够 用有关理论指导作业实践,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对控制测量学的基本内容得到一次实际应用,使 所学知识进一步巩固、深化。通过这次实训更加熟练了全站仪的使用与四等水准测量方法。完成控制测量实际任务的锻炼,提高独立从事测绘工作的计划、组织与管理能力,培养良好的咱也品质与职业道德。 三、测量实训的准备工作 这次实训所需的仪器有:全站仪、脚架、棱镜、棱镜脚架、标杆、卷尺、量角器、画图板。由于天气比较炎热应提醒组员做好防暑准备,实行了早上测量,中午计算的策略方针。测量之前应做好测量规划, 明确分工,并仔细阅读教材及实习指导书的有关内容,查阅相关的测 量技术规范。 四、四等水准测量 学会用双面水准尺进行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记录、计算方法。需要用到的仪器有DS3水准仪1台、双面水准尺2根,记录板1块、尺垫2个,还需自备:计算器、铅笔、小刀、计算用纸。 实训的方法与步奏 1.选定篮球场四个点为闭合水准路线 2.在起点与第一个立尺之间设站,将水准仪安置好 3.后视黑面尺,读数下、上丝读数;精平,读取中丝读数 4.前视黑面尺,读数下、上丝读数;精平,读取中丝读数

建筑工程测量试题精选刷题含答案bkb

建筑工程测量考试试题(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四等水准测量采用单面水准尺时,可用变动仪器高法进行检核,变动仪高所测得的两次高差三差不得超过( )。 A. -5mm B.5mm C.1mm D.25mm 答案:B 2.( )是建筑物按设计标高施工的依据。 A.平面控制网 B.临时水准点 C.高控制网 答案:C 3.望远镜视准轴不垂直仪器横轴所引起的误差称视准轴误差,也称二倍照准差,简称 (C)。 A.2A B.2B C.2C D.2D 4.一般将水准路线的观测高差与已知高差之间的差值,称为(B)。 A.高差 B.高差闭合差 C.误差 D.观测误差 5.A、B两点的高差为,如果测量两点间斜距为,则倾斜改正数应为(D)。 A. B. C. D. 6.测定控制点平面坐标所进行的测量工作,称为(D)。 A.控制测量 B.高程控制测量 C.导线测量 D.平面控制测量 7.在下图中,直线AC边的象限角R AC=85°34′44″,水平角65 8 2 360 1'' ' = β,水平角 12 74 880 2'' ' = β。则直线AD的坐标方位角是(B)。 A.42°06′51″ B.130°54′12″ C.94°25′16″ D.274°25′16″ 8.进行水准测量时,若发现本测站某项限差超限,应(D)。 A.修改错误数据B.修改某记录数据 C.重测前视或后视D.立即返工重测本测站 9.下面各项中,(D)是导线外业踏勘选点时一般可以不考虑的。 A.相邻导线点间通视良好,便于角度和距离测量 B.点位应选择在土质坚实并便于保存标志和安放仪器的地方 C.相邻边长应大致相等,最长边不超过平均边长的2倍 D.避风条件良好,观测时不受风的影响 10.全站仪是一种多功能测量仪器,在施工测量中,除能自动测距、测角和测高差三个基本操作外,(A)。 A.还能直接测量坐标 B.不能测量面积 C.不能测量对边距离 D.不能测量悬高 11.配合全站仪进行测量时,持反光镜者(B) A.应凭自己的经验移动反光镜 B.应听从观测者的指挥移动反光镜 C.左右移动听指挥 D.前后移动听指挥 12.测定(A)所进行的测量工作,称为高程控制测量。 A.控制点高程 B.控制点平面坐标 C.控制点之间距离 D.城市控制点坐标

测量学_计算题库及参考答案

计算题库及参考答案 1、设A 点高程为15.023m ,欲测设设计高程为16.000m 的B 点,水准仪安置在A 、B 两点之间,读得A 尺读数a=2.340m ,B 尺读数b 为多少时,才能使尺底高程为B 点高程。 【解】水准仪的仪器高为=i H +=17.363m ,则B 尺的后视读数应为 b==1.363m ,此时,B 尺零点的高程为16m 。 2、在1∶2000地形图上,量得一段距离d =23.2cm ,其测量中误差=d m ±0.1cm ,求该段距离的实地长度 D 及中误差D m 。 【解】==dM D ×2000=464m ,==d D Mm m 2000×=200cm=2m 。 3、已知图中AB 的坐标方位角,观测了图中四个水平角,试计算边长B →1,1→2,2→3, 3→4的坐标方位角。 【解】=1B α197°15′27″+90°29′25″-180°=107°44′52″ =12α107°44′52″+106°16′32″-180°=34°01′24″ =23α34°01′24″+270°52′48″-180°=124°54′12″ =34α124°54′12″+299°35′46″ -180°=244°29′58″ 4、在同一观测条件下,对某水平角观测了五测回,观测值分别为:39°40′30″,39°40′48″,39°40′54″,39°40′42″,39°40′36″,试计算: ① 该角的算术平均值——39°40′42″; ② 一测回水平角观测中误差——±″; ③ 五测回算术平均值的中误差——±″。 6、已知=AB α89°12′01″,=B x 3065.347m ,=B y 2135.265m ,坐标推算路线为B →1→2,测得坐标推算路线的右角分别为=B β32°30′12″,=1β261°06′16″,水平距离分别为=1B D 123.704m , =12D 98.506m ,试计算1,2点的平面坐标。 【解】 1) 推算坐标方位角 =1B α89°12′01″-32°30′12″+180°=236°41′49″ =12α236°41′49″-261°06′16″+180°=155°35′33″ 2) 计算坐标增量 =?1B x ×cos236°41′49″=-67.922m , =?1B y ×sin236°41′49″=-103.389m 。 =?12x ×cos155°35′33″=-89.702m , =?12y ×sin155°35′33″=40.705m 。 3) 计算1,2点的平面坐标 =1x 2997.425m =1y 2031.876m =2x 2907.723m =2y 2072.581m 、试完成下列测回法水平角观测手簿的计算。 测站 目标 竖盘位置 水平度盘读数 (°′″) 半测回角值 (°′″) 一测回平均角值 (°′″) 一测回 B A 左 0 06 24 111 39 54 111 39 51 C 111 46 18 A 右 180 06 48 111 39 48 C 291 46 36 8、完成下列竖直角观测手簿的计算,不需要写公式,全部计算均在表格中完成。 测站 目标 竖盘 位置 竖盘读 (° ′ ″) 半测回竖直角 (° ′ ″) 指标差 (″) 一测回竖直角 (° ′ ″ ) A B 左 81 18 42 8 41 18 6 8 41 24 图 推算支导线的坐标方位角

建筑测量作业答案

建筑测量作业答案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建筑测量作业1 一、填空题 1、测量工作的基本原则是由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由高级到低级。 2、方位角是自某标准方向起始,顺时针至一条直线的水平角,方位角为坐标方位角。坐标方位角的范围取值范围为00~3600,而象限角的范围是00~900,为了说明象限角所在的象限,其角值前应加直线所在象限的名称 3、以大地水准面作基准面的高程为绝对高程,以其他任意水准面作基准面的高程为相对高程。两个地面点之间的高程之差称为高差。无论采用绝对高程还是相对高程, <0,说明A点高于B点。 两点之间的高差总是不变。如果h ab 4、水准测量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水准仪提供水平视线,测定地面两点之间的高差。推算未知点高程。 5、水准仪的粗略整平是指转动脚螺旋使圆水准器气泡居中;水准仪的精确整平是指转动微倾使水准管气泡居中。 6、水准测量的水准路线分为附合水准路线、闭合水准路线支水准路线。 7、使用微倾式水准仪的操作步骤是粗略整平、瞄准标尺、精确整平、标尺读数 二、名词解释 1地面点的平面位置如何确定测量上的直角坐标系有哪些它们式如何定义的呢 地面点在大地水准面上的投影位置,用地理坐标:天文经度合纬度表示确定。 直角坐标系有:大地坐标系统、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独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大地坐标系:以参考椭球面及其法线为依据建立的坐标系,地面点在椭球面上的坐标用大地经度合大地纬度表示。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设想用以个椭圆柱套住地球椭球体,使椭圆柱的中轴横向通过椭球体的中心,将椭球面上的点位和图形投影到椭圆柱的面上,然后将椭圆柱沿通过南、北极的母线展开成平面,就是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独立平面直角坐标:当地形图测绘或施工测量的面积较小时,可将测取范围内的椭球面或水准面用水平面来代替,在此水平面上设一坐标原点,以过原点的南北方向为纵轴,东西方向为横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测区内所有点均沿铅捶线投影到这一水平面上,任一点的平面位置即可以其坐标表示。 2何谓水准面何谓大地水准面地面点的第三维坐标是什么 水准面,是假想处于静止状态的海水面延伸穿过陆地和岛屿,将地球包围起来的封闭曲面。所谓大地水准面是通过平均海水面的水准面,因而大地水准面具有唯一性。地面点空间位置的第三维坐标是高程。 3在距离测量及高程测量中,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的限度分别是什么 距离测量时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的限度:△d=t-d=Ttana-Ra,距离为10km时,产生的相对误差约为1/1200000,小于目前最精密距离测量的容许误差1/1000000,因此可以认为,在半径为10km的区域,地球曲率对水平距离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因而可将 10km长的区域作为距离测量时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的限度。 高程测量时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的限度:在一般的高程测量中,也只能以距离100m为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的限度。 4何谓水准点,何谓转点尺垫起何作用,什么点上才用尺垫水准点上要用尺垫吗 用水准测量方法测定的高程控制点称为水准点,常以BM表示。转点是临时设置,用于传递高程的点,其上应放置尺垫。尺垫一般由铸铁制成,呈三角型,其中央有一突出圆顶,测量时用于支承标尺。水准点上不放尺垫。

工程测量实训总结【三篇】

工程测量实训总结【三篇】 【导语】工程测量实训是工程类专业主要的基础课程,提升实训课程的教育水平对提升该专业学生专业技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是为大家整理的工程测量实训总结,仅供参考。 工程测量实训总结篇一 紧张而有难忘的两周测量实习生活在一片胜利的欢呼声中结束了。通过本次实习,巩固、扩大和加深了我们从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掌握了DJ-6经纬仪的基本操作,并达到了一定的熟练程度,而且还有机会学会了地形图的绘制方法。在锻炼大家画草图、运用CAD绘图的能力同时也积累自己的绘图经验和提高自己的绘图速度。不仅从此次专业实习中获得了测量实际工作的初步经验和基本技能,还着重培养了我们的独立工作能力,培养我们在施测现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进一步熟练了测量仪器的使用

技能,提高了数据计算能力和对数据的敏感程度,并对测绘小区域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全过程有了一个全面和系统的认识,这些知识往往是我在学校很少接触、注意的,但又是十分重要、十分基础的知识,有了一定雄厚的基础才可以决定上层建筑。因而此次实习不仅让我积累了许多经验,也让我学到了很多实践知识,因为我们大家都明白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一马克思辨证唯物主义真理! 本次实习也让我真正体会到测绘专业是一个团队的工种!我们组有六名组员,每个人的工作任务和各自的长处是不一样的,我们配合起来才能发挥出较高的效率。我的主要任务是使用仪器测出数据。同时这次实习也拓展了我们与老师与同学的交际,合作的能力。因为以前人家说工程测量特别需要团队合作精神,我都没有能够完全了解。的确,一次测量实习要完整的做完,单靠一个人的力量和构思是远远不够的,也是不可能将要做的工作做好。只有小组全体成员的合作和团结才能让实习快速而高效的完成。正所谓“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另外这次测量实习培养了我们小组的分工协作的能力,增进了同学之间的感情,深化了友谊。在实习过程中难免会碰到一些疙疙瘩瘩的事情,闹得大家都不愉快,但是我们能够及时地进行交

建筑工程测量试题含答案

建筑工程测量 一、填空题 1、水准仪使用操作的基本程序为安置水准仪、进行粗平、照准水准尺、(精确整平)、读数。 2、经纬仪对中的目的是(使仪器中心通过过测站点的铅垂线)。 3、水准测量时要求前后视距相等,是为了消除或减弱(视准轴)与(水准管轴)不平行的误差4.水准仪是由望远镜、水准器和基座三部分组成的,附有(微倾螺旋)可以精确调平望远镜的视准轴。 5、水准仪望远镜的(物镜光心)与(十字丝分划板交点)的连线,称为视准轴。6.水准器是用来整平仪器的装置,有(圆水准器)和(管水准器)两种。 7.钢尺有(端点尺)和刻线尺两种,注意使用时的不同。 8.经纬仪的水平度盘是(顺)时针刻划的,所以当仪器顺时针旋转时,读数总是增加。9.测量竖直角时,用盘左盘右观测取平均值是为了(竖盘指标差)。 10、用钢尺丈量A、B 两点距离,其结果往测为53. 285 米,返测为53. 278 米,则AB 的平均距离为D=(53.2515 )米,相对误差K= (1/7612)。 11、水准路线的基本布设形式有符合水准路线、(闭和水准路线)、支水准路线。 12、A点高程为34.315m,其与B点高差为0.211m,贝U B点高程为(34.526m )。 13、测设点位的四种方法是(直角坐标法)、极坐标法、角度交汇法和距离交汇法。 14、地面点到(大地水准)面的铅垂距离称为该点的绝对高程。 15.水准仪整平时注意气泡移动的方向始终与(左手大拇指运动)的方向一致。 16.水准器圆弧半径愈大,分划值越小,灵敏度(越高),用其整平仪器的精度也(越高)。17.在垫层打好后,将龙门板上轴线位置投到垫层上,并用墨线弹出中线,俗称(撂底),作为基础施工的依据。 18.采用变换度盘位置观测取平均值的方法可消除或减弱(度盘刻划不均匀)误差的影响。19.在视线倾斜过大的地区观测水平角,要特别注意仪器的(对中)。 20.在公式h AB =a-b 中,h AB 为(AB 两点间的高差)。 21、光学经纬仪主要由基座部分、度盘部分、(照准部)三部分组成。 22、直线定线有目估直线定向和(经纬仪定向)两种方法。 23、地面点到假定水准面的(铅垂距离)称为该点的相对高程。24.地面点间的高差、水平角和(水平距离)是确定地面点位关系的三个基本要素。25.对工程建设而言,测量按其性质可分为测定和(测设)。 26.水准仪整平时注意气泡移动的方向始终与(左手大拇指运动)的方向一致。27.一个水平角观

测量学_选择题库及参考答案

选择题库及参考答案 第1章 绪论 1-1、我国使用高程系的标准名称是(BD 。 A.1956黄海高程系 B.1956年黄海高程系 C.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 D.1985国家高程基准 1-2、我国使用平面坐标系的标准名称是(AC 。 A.1954北京坐标系 B. 1954年北京坐标系 C.1980西安坐标系 D. 1980年西安坐标系 1-2、在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纵轴为( C )。 A.x 轴,向东为正 B.y 轴,向东为正 C.x 轴,向北为正 D.y 轴,向北为正 1-3、A 点的高斯坐标为=A x 112240m ,=A y 19343800m ,则A 点所在6°带的带号及中央子午线的经度分别为( D ) A 11带,66 B 11带,63 C 19带,117 D 19带,111 1-4、在( D )为半径的圆面积之内进行平面坐标测量时,可以用过测区中心点的切平面代替大地水准面,而不必考虑地球曲率对距离的投影。 A 100km B 50km C 25km D 10km 1-5、对高程测量,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的限度是( D )。 A 在以10km 为半径的范围内可以代替 B 在以20km 为半径的范围内可以代替 C 不论多大距离都可代替 D 不能代替 1-6、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的坐标方位角是按以下哪种方式量取的?( C ) A 纵坐标北端起逆时针 B 横坐标东端起逆时针 C 纵坐标北端起顺时针 D 横坐标东端起顺时针 1-7、地理坐标分为( A )。 A 天文坐标和大地坐标 B 天文坐标和参考坐标 C 参考坐标和大地坐标 D 三维坐标和二维坐标 1-8、地面某点的经度为东经85°32′,该点应在三度带的第几带?( B ) A 28 B 29 C 27 D 30 1-9、高斯投影属于( C )。 A 等面积投影 B 等距离投影 C 等角投影 D 等长度投影 1-10、测量使用的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与数学使用的笛卡尔坐标系的区别是( B )。 A x 与y 轴互换,第一象限相同,象限逆时针编号 B x 与y 轴互换,第一象限相同,象限顺时针编号 C x 与y 轴不变,第一象限相同,象限顺时针编号 D x 与y 轴互换,第一象限不同,象限顺时针编号 第2章 水准测量 2-1、水准仪的( B )应平行于仪器竖轴。 A 视准轴 B 圆水准器轴 C 十字丝横丝 D 管水准器轴 2-2、水准器的分划值越大,说明( B )。 A 内圆弧的半径大 B 其灵敏度低 C 气泡整平困难 D 整平精度高 2-3、在普通水准测量中,应在水准尺上读取( D )位数。 A 5 B 3 C 2 D 4 2-4、水准测量中,设后尺A 的读数a=2.713m ,前尺B 的读数为b=1.401m ,已知A 点高程为15.000m ,则视线高程为( B )m 。 A.13.688 B.16.312 C.16.401 D.17.713 2-5、在水准测量中,若后视点A 的读数大,前视点B 的读数小,则有( A )。 A.A 点比B 点低 B.A 点比B 点高 C.A 点与B 点可能同高 D.A 、B 点的高低取决于仪器高度 2-6、自动安平水准仪,( D )。 A.既没有圆水准器也没有管水准器 B.没有圆水准器 C. 既有圆水准器也有管水准器 D.没有管水准器

建筑工程测量实训报告

建筑工程测量实训报告 建筑工程测量实训报告 进入大学的第一次测量实训终于在大家的期盼中来了,因为大家都想抓紧实训的时间好好休息一下,可是,现实是如此的残酷~开始老师让我们先从理论下手,介绍了水准仪和经纬仪的构成以及它的使用方法,我们都很认真的记载着老师所讲的重点,在学习中,我知道了测量人员是工程建设的开路先锋,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千里眼”,我为能成为测量人而感到自豪~老师还说了,让我们好好保护仪器~我们知道了:人在仪器在,人亡仪器也不能亡~可是让人疑惑的是老师总让我们做好“军训”的打算,有那么辛苦吗, 很快我就见到了传说中的水准仪,它长得真的很不咋的,可是在老师的介绍下,我知道了它是一个很有内涵的仪器~千万不能小看它~但是还好的就是它的螺栓比较少,所以我还能接受~可是调节经纬仪的过程就比较复杂了,螺旋比较多,测量时仪器不停的转动,脑袋就晕了,对准后就不知螺旋在哪了,只能瞎摸。但有句话叫“熟能生巧”,这句话一点不假,在实训中,这个成语就得到验证,尽管开始是有点生疏,但经过一圈测量,想不熟也挺难的,而且速度也不断的提高。下面就来谈谈具体的~我是第一批在校内测量经纬仪的~它的螺栓比水准仪多多了~弄得我头晕眼花的~没办法~我必须要坚持下去~第一个下午,我们全组组员就遇到大麻烦了~因为经纬仪的调整要三个地方全部调好,可是我们老是没办法让它们全都统一,老是这儿调好了,那儿的气泡又跑了~我们组是第八组,组员有6个,而别的组是5个人,所以我们要比别的组要更抓紧时间,可是当第九组已经测六个点时,我们组还压根没挪窝,可是越急越不知道该怎么办~后来在别的组来了一个同学,我们连忙请教他~ 1.先要让三脚架的中心大约和地面的点进行对齐。 2.调节气泡让它处于圆水准器的中间部分。

测量学考试题库(附附答案解析)

第一章绪论 试题 名词解释题 (1)水准面(2)大地水准面 (3)参考椭球面 (4)绝对高程(5)相对高程 填空题 (1)地形图测绘工作程序,首先应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才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做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确定地面点的空间位置必须有三个参量:(a)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 (3)小区域独立测区坐标系可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坐标系; 大 区域测量坐标系应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坐标系。 (4)测量工作的组织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普通工程测绘工作中,大比例尺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比例尺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比例尺是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测量工作内容的三要素是指:____________测量,____________测量以及 ___________测量。 (7)测量工作中使用的坐标系,其X、Y坐标轴位置与数学上正相反,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测量的任务包括测绘与放样两方面,测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建筑测量》作业参考答案海尔

建筑测量 1 说明:本次作业对应于教材第1章和第2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1 .测量工序的基本原则是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 2. 方位角是指标准方向朝北端顺时针转到待定直线所形成的水平夹角,轴北顺时针转到待定直线所形成的水平夹角称为坐标方位角。坐标方位角的范围是0°~360°,而象限角的范围是0°~90°,为了说明象限角所在的象限,其角值前应加象限的编号。 3.地面点到大地水准面的铅垂距离为绝对高程,地面点到任意水准面的铅垂距离为相对高程。两个地面点之间的高程之差称为高差。无论采用绝对高程还是 相对高程,两点之间的高差不变。如果h AB >0,说明A点低于B点。 4.水准测量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水准仪提供一条水平视线,测定地面两点之间的高差,推算未知点高程。 5.水准仪的粗略整平是指转动脚螺旋使圆水准器气泡居中;水准仪的精确整平是指转动微倾螺旋使水准管气泡居中。 6.水准测量的水准路线分为闭合路线、附合路线、支路线。 7.使用微倾式水准仪的操作步骤是安置仪器、粗平、照准、精平与读数。 二、名词解释和简答题(每小题1分,共45分) 1.地面点的平面位置如何确定?测量上的直角坐标系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定义的? 答:地面点的平面位置是地面点垂直投影在水平面上,用平面直角坐标(x、y)

来表示;测量上的直角坐标系有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和独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利用高斯投影法建立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称为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当测区范围较小时,可以用测区中心点的水平面来代替大地水准面,在这个平面上建立的测区平面直角坐标系,称为独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2.何谓水准面?何谓大地水准面?地面点的第三维坐标是什么? 答:所谓水准面是假想处于静止状态的海水面延伸穿过陆地和岛屿,将地球包围起来的封闭曲面。所谓大地水准面是通过平均海水面的水准面。(大地水准面具有唯一性,水准面和大地水准面具有共同的特性,即处处与铅垂线方向相垂直。)地面点的第三维坐标是高程。 3.在距离测量及高程测量中,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的限度分别是什么? 答:当地形图测绘或施工测量的面积较小时,可将测区范围内的椭球面或水准面用水平面来代替,这将使测量的计算和绘图大为简便,但必须有一定的限度。距离测量时,以半径为10km的区域作为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的限度;高程测量中,以距离100m为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的限度。 4.何谓水准点,何谓转点?尺垫起何作用,什么点上采用尺垫?水准点上要用尺垫吗? 答:用水准测量方法测定的高程控制点称为水准点,常以BM表示。所谓转点是临时设置,用于传递高程的点,其上应放置尺垫。转点的作用就是传递高程。水准点上不能用尺垫。 5.水准仪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各有何作用?何为望远镜的放大率?何为水准管分划值?

建筑工程测量试卷(A)附答案

《建筑工程测量》试卷(A) 一、判断题(每题1分 共10分) ( × )1.测量工作必须遵循“先局部后整体,先控制后碎步”的原则。 ( × )2. 水准测量时,A 点读数是1.842,B 点读数是1.706,则A 点比B 点高。 ( √ )3.水准测量时,前后视距离相等可以消除仪器的i 角误差。 ( × )4.水平角观测时,照准误差属系统误差。 ( × )5.用同一根钢尺分别丈量100m 和150m 的两段距离,其往返不符值均为 6cm ,则它们的相对误差是相同的。 ( √ )6.测设的基本工作是测设已知的水平距离,水平角和高程。 ( × )7.地形图上等高线密集表明其地面坡度小。 ( √ )8.两点之间的绝对高程之差与相对高程之差是相同的。 ( × )9. 比例尺愈大,表示地形变化状况愈详细,精度也愈高。 ( √ )10.高层建筑施工测量的主要任务是将建筑物基础轴线准确地向高层引测,并保证各 层相应的轴线位于同一竖直面内。 二、填空题(每格1.5分 共30分) 1.填写测回法观测手簿: 2.用竖盘为天顶式顺时注记的经纬仪观测某竖直角时,竖盘读数是94°20′,则其竖直角为 -4°20′。 3.经纬仪导线的布设形式可分为 附合导线 、 闭合导线 和 支导线 。 4.水准仪十字丝交叉点与物镜光心的连线称为望远镜的 视准轴 。 5.直线AB 的方位角α AB =82°40′,则其反方位角α B A = 262°40 ′。 6. 地形图的基本应用有求点的坐标, 求两点间的水平距离 , 求直线的方位角、求点的高程 和求两点间的坡度。 7.常用的建筑基线的形式有 一字形 、 L 形 和十字形。 8.建筑物的变形包括建筑物的沉降 倾 斜 、 裂 缝 和位移。

测量学深刻复习试题和答案解析

测量学试题库 一、填空题 1.地面点到铅垂距离称为该点的相对高程。 答案:假定水准面 2.通过海水面的称为大地水准面。 答案:平均水准面 3.测量工作的基本内容是、、。 答案:高程测量角度测量距离测量 4.测量使用的平面直角坐标是以为坐标原点,为x轴,以为y轴。答案:两条互相垂直线的交点南北方向的纵轴东西方向的横轴 5.地面点位若用地理坐标表示,应为、和绝对高程。 答案:经度纬度 6.地面两点间高程之差,称为该两点间的。 答案:高差 7.在测量中,将地表面当平面对待,指的是在范围内时,距离测量数据不至于影响测量成果的精度。 答案:100平方千米 8.测量学的分类,大致可分为,,,。 答案:大地测量学普通测量学摄影测量学工程测量学 9.地球是一个旋转的椭球体,如果把它看作圆球,其半径的概值为km。 答案:6371 10.地面点的经度为该点的子午面与所夹的角。 答案:首子午面二面

11.地面点的纬度为该点的铅垂线与所组成的角度。 答案:赤道平面 12.测量工作的程序是、。 答案: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 13.测量学的任务是。 答案:测绘和测设 14.直线定向的标准方向有、、。 答案:真子午线方向磁子午线方向坐标纵轴方向 15.由方向顺时针转到测线的水平夹角为直线的坐标方位角。 答案:坐标纵轴线北端 16.坐标方位角的取值范围是。 答案:0°到360° 17.确定直线方向的工作称为,用目估法或经纬仪法把许多点标定在某一已知直线上的工作为。 答案:直线定向直线定线 18.距离丈量是用误差来衡量其精度的,该误差是用分子为的 形式来表示。 答案:相对 1 分数 19.用钢尺平量法丈量距离的三个基本要求是、、。答案:尺子要拉平标杆要立直且定线要直对点投点和读数要准确 20.直线的象限角是指直线与标准方向的北端或南端所夹的角,并要标注所在象限。 答案:锐 21.某点磁偏角为该点的方向与该点的方向的夹角。 答案:磁北真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