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的施肥技术马铃薯-史丹利

马铃薯的施肥技术马铃薯-史丹利

马铃薯的施肥技术

马铃薯,又名土豆;它既是粮又是菜,它耐旱、喜冷凉,早春采用大棚双膜栽培技术,能提早上市调节补充蔬菜淡季。

一、营养特性

马铃薯是一种耐肥、喜钾作物,施用钾肥显著增产。在整个生长过程中对氮、磷、钾养分的需求中以钾最多,氮次之,磷较少。据测验,每生产100公斤马铃薯块茎,大约需吸收氮5公斤,磷2公斤,钾10公斤。需钾是氮的二倍,是磷的五倍,合理施肥是马铃薯高产稳产的前提条件。氮素能促进茎、叶生长及块茎淀粉、蛋白质的积累。磷素促进植株生育健壮,提高块茎品质和耐贮性,增加淀粉含量和产量。钾素促进马铃薯生长后期的块茎淀粉积累,增进植株抗病和耐寒能力。另外,马铃薯对硼、锌比较敏感,硼有利于薯块膨大,防止龟裂,对提高植株净光合生产率有特殊作用。

马铃薯是对氯较敏感的作物,若氯元素超标,影响淀粉的形成和积累,影响块茎的质量。种马铃薯最好选用硫酸钾型的肥料。

二、施肥技术

①基肥:马铃薯喜欢气候凉爽,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砂性土壤。基肥用量一般占总施肥量的2/3以上,在施用农家肥的基础上,每亩施用史丹利硫酸钾复合肥(17-17-17)或马铃薯专用肥(17-6-22)40-60公斤,结合耕地深施或起垄包施。种、肥同播要隔离8-10厘米,避免种薯与化肥直接接触,引起烧种。

②追肥:马铃薯追肥要早。幼苗期追史丹利高氮复合肥(25-15-5、30-5-5),可结合中耕培土每亩用尿素10-15公斤兑水浇施,有利于保苗。播后50天左右,亩追史丹利高氮高钾复合肥(17-6-22、20-5-20)25-30公斤,以促进早结薯,多结薯。

③叶面肥:马铃薯开花后,一般不再进行根际追肥。特别是不能追施氮肥,如有缺肥症状可进行叶面追肥。若缺氮,叶面亩喷施0.2-0.3%尿素50公斤;若缺磷、钾,叶面亩喷0.3-0.5%的磷酸二氢钾溶液50公斤;如缺硼或缺锌,叶面亩喷0.1-0.3%的硼砂或硫酸锌50公斤;叶面肥一般每隔10-15天喷一次,连喷两次。

马铃薯施肥技术

马铃薯平衡施肥技术 一、马铃薯平衡施肥的基本原理 1、马铃薯的需肥特点:研究资料表明,马铃薯对氮、磷、钾的需求比例为2:1:4。可见,马铃薯对钾的需要量最大,对磷的需要量最小。其实,对氮、钾的需要量大,对磷的需要量少是绝大多数农作物的共同特点。 2、土壤的供肥特征:①广东属南方酸性土壤,其酸碱度(PH值)多在5.0-6.5之间,磷的有效性本来就较高。②根据广东省农科院土肥所的调查资料表明,广东的土壤主要特征是有效磷含量“相当丰富”而钙、镁则“普遍缺乏”。 3 、肥料的理化特性:①氮肥、钾肥易挥发、流失,而施入土壤中的磷会很快被土壤吸附固定,移动性差。②磷肥的当年利用率一般只有15%左右,其余的磷多数被土壤吸附后,存留在土壤中,供下季或次年作物吸收利用。 二、习惯施肥方法及弊端 1、大量施用三个15(氮15磷15钾15)的复合肥 根据广东土壤的现状,不需要施用太多的磷肥,就可以满足马铃薯的正常生长对磷的需求。施用三个15的复合肥,不仅会增加农户在肥料上的不必要投入,而且对马铃薯的品质也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因为磷素主要功能是增强作物的呼吸作用,呼吸作用太旺盛,物质积累相应减少,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也就会随之降低。 2、中、微量元素施用量不足 有些地方往往只注重氮磷钾而忽视了作物生长所必需的钙、镁、硼等中、微量元素的施用,导致缺素症的发生.有的还把缺素症误当作病害防治.不仅增加生产成本,而且会降低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 3、用未经处理的畜禽粪便做基肥 一些农户在为马铃薯施肥时,用未经处理的畜禽粪便做基肥。其实这些未经处理的畜禽粪便对马铃薯的生长是极为不利的。一是这些畜禽粪便施入土壤后,发酵所产生的高温易引起烧根烧芽,二是容易滋生蛆类等地下害虫,三是畜禽粪便内含有大量有害病菌,长期施用会导致病菌在土壤中大量积累,一旦条件成熟就会引起病害大爆发。 三、建议施肥方案 方案结合马铃薯的需肥特点、南方土壤的供肥特性以及肥料的理化性质,以既可以满足马铃薯生长所必需的各种营养元素,又不致造成肥料中有效养分的浪费为基本原则,力争用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1、基肥:

马铃薯施肥技术

马铃薯施肥技术(科技推广站 一、生长条件 马铃薯的无性繁殖过程,从发芽开始顺序经过发芽期、幼苗期和发棵期三个生长期,继而进入结薯期和休眠期,而完成一个生育周期。收获的块茎经过一段休眠之后,在4℃下即可发芽,13℃时芽生长最快。茎叶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1℃;块茎形成期的最适温度,白天为14~24℃,夜间为12~17℃。短日照和强光照有利于块茎的膨大,温度过高形成的块茎小。马铃薯宜选用排水好、耕层深、有机质含量高、肥沃而疏松的砂壤或壤土中种植。土壤酸碱度以pH5.0~6.5较适宜。 二、需肥特点 氮使茎、叶生长繁茂,叶色浓绿,光合作用旺盛,增加有机物质积累,蛋白质含量提高。若氮肥过多,特别是在生长后期过多,促进植株徒长,组织柔嫩,推迟块茎成熟,产量降低。磷促进植株生育健壮,提高块茎品质和耐贮性,增加淀粉含量和产量。若磷不足则植株和叶片矮小,光合作用减弱,产量降低,薯块易发生空心、锈斑、硬化、不易煮烂,影响食用品质。钾能增进植株抗病和耐寒能力,加速养分转运,使块茎中淀粉和维生素含量增多。钾若不足则生长受抑制,地上部分矮化,节间变短,株丛密集,叶小呈暗绿色渐转变为古铜色,叶缘变褐枯死,薯块多呈长形或纺锤形,食用部分呈灰黑色。 硼有利于薯块肥大,也能防止龟裂。对提高植株净光合生产率有特殊作用。铜能提高蛋白质含量,增加植株呼吸作用。增加叶绿素含量,延缓叶片衰老和增强抗旱能力都有良好作用。同时也有提高植株净光合生产率的作用。 马铃薯在生育期吸收钾肥最多,氮肥次之,磷肥最少。氮素是从萌芽后到花蕾着生期前后含量最多。磷的含量随着植株生长期的延长而降低。钾的含量在萌芽时低,萌芽后迅速增加,在开花期后反而下降。镁和钙都有随生长期延长而增高的趋势。茎叶中的养分在块茎开始膨大时向其中运转。块茎中无机成分氮和钾占其全吸收量的70%,磷占90%,钙占10%,镁占50%左右。 三、施肥技术 基肥 以有机肥为主,一般用量为每公顷22.5~45吨。施用方法依有机肥的用量及质量而定,量少(每公顷15吨)质优的有机肥可顺播种沟条施或穴施在种薯块上,然后覆土。粗肥量多时应撒施,随即耕翻入土。磷、钾化肥也应作基肥施用。 种肥 在播种薯块时施用,用过磷酸钙或配施少量氮肥作种肥。但要注意,氮、磷肥不能直接接触种薯。许多地区有用种薯蘸草木灰播种的习惯,草木灰除起防病作用外,兼起种肥作用。 追肥 多半是用氮素化肥,其用量因土壤肥力、前茬作物、灌溉、密度及磷肥施用水平而有所不同。在不施有机肥条件下旱作时,氮肥作追肥效果较差,以作基肥为宜,施氮量一般为每公顷60kg氮。如果现蕾期能浇一次水,则提高到90kg氮,浇水前开穴深施。对甜菜、高粱之后种植的马铃薯应适当增加氮肥用量到每公顷105kg氮;密度增大或配施磷肥时,氮肥用

马铃薯需肥特性及其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马铃薯需肥特性及其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蒋福祯 (青海省农林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青海西宁810016) 摘要 根据马铃薯的需肥规律和吸肥特性,介绍了马铃薯测土配方施肥量的计算及其测土配方施肥方法。关键词 马铃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3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4-8421(2008)03-028-02 作者简介 蒋福祯(1969-),男,青海互助人,副研究员,从事马铃薯 研究与开发工作。 收稿日期 2007 12 26 马铃薯是高产喜肥作物,对肥料的反应极为敏感,产量形成与土壤营养条件关系密切。因此,合理施用肥料,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是实现马铃薯高产、优质和高效的关键措施之一。笔者根据马铃薯的需肥规律和吸肥特性,介绍了马铃薯测土配方施肥量的计算方法,为提高马铃薯产量及品质提供技术参考。1 马铃薯需肥特性 1.1 马铃薯不同生长时期对养分的需求特点 马铃薯整个生育期间,因生育阶段不同,其所需营养物质的种类和数量也不同。幼苗期吸肥量很少,发棵期吸肥量迅速增加,到结薯初期达到最高峰,而后吸肥量急剧下降。各生育期吸收氮(N)、磷(P 2O 5)、钾(K 2O)三要素,按占总吸肥量的百分数计算,发芽到出苗期分别为6%、8%和9%,发棵期分别为38%、34%和36%,结薯期为56%、58%和55%。三要素中马铃薯对钾的吸收量最多,其次是氮,磷最少。试验表明,每生产1000kg 块茎,需吸收氮(N )5~6kg 、磷(P 2O 5)1~3kg 、钾(K 2O)12~13kg ,氮、磷、钾比例为 2.5 1 5.3[1] 。马铃薯对氮、磷、钾肥的需要量随茎叶和块茎的不断增长而增加。在块茎形成盛期需肥量约占总需肥量的60%,生长初期与末期 约各需总需肥量的20%[2] 。1.2 营养元素在马铃薯生长中的作用 1.2.1 氮素。作物产量来源于光合作用,施用氮素能促进植株生长,增大叶面积,从而提高叶绿素含量,增强光合作用强度,从而提高马铃薯产量。氮素过多,则茎叶徒长,熟期延长,只长秧苗不结薯;氮素缺乏,植株矮小,叶面积减少,严重影响产量。 1.2.2 磷素。磷可加强块茎中干物质和淀粉积累,提高块茎中淀粉含量和耐贮性。增施磷肥,可增强氮的增产效应,促进根系生长,提高抗寒抗旱能力。磷素缺乏,则植株矮小,叶面发皱,碳素同化作用降低,淀粉积累减少。 1.2.3 钾素。钾可加强植株体内的代谢过程,增强光合作用强度,延缓叶片衰老。增施钾肥,可促进植株体内蛋白质、淀粉、纤维素及糖类的合成,使茎秆增粗、抗倒,并能增强植株抗寒性。缺钾植株节间缩短,叶面积缩小,叶片失绿、枯死。1.2.4 微量元素。锰、硼、锌、钼等微量元素具有加速马铃薯植株发育、延迟病害出现、改进块茎品质和提高耐贮性的作用。 2 马铃薯施肥量测定与计算 2.1 确定目标产量 目标产量即当年种植马铃薯的预定产量,它由耕地的土壤肥力高低情况而确定。另外,也可根据地块前3年马铃薯的平均产量,再提高10%~15%作为马铃薯的目标产量。如,某地块为较高肥力土壤,当年计划马铃薯产量达到3万kg /h m 2 ,则马铃薯整个生育期所需要的氮、磷、钾养分量分别为150、60、318kg /h m 2 。2.2 计算土壤养分供应量 测定土壤中速效养分含量,然后计算出1h m 2 地块的养分。1h m 2 地表土按深20c m 计算,共有225万kg 土,如果土壤碱解氮的测定值为83m g/kg ,有效磷含量测定值为24.6m g/kg ,速效钾含量测定值为150 m g/kg ,则1hm 2地块土壤有效碱解氮的总量为:225 104 kg 83m g/kg 10-6=186.75kg ,有效磷总量为55.35kg ,速效 钾总量为337.5kg 。由于土壤多种因素影响土壤养分的有效性,土壤中所有的有效养分并不能全部被马铃薯吸收利用,需要乘上一个土壤养分校正系数。我国各省配方施肥参数研究表明,碱解氮的校正系数在0.3~0.7(O lsen 法),有效磷校正系数在0.4~0.5,速效钾的校正系数在0.5~0.85。氮磷钾化肥利用率为:氮30%~35%、磷10%~20%、钾40%~50%。 2.3 确定马铃薯施肥量 根据马铃薯全生育期所需要的养分量、土壤养分供应量及肥料利用率即可直接计算马铃薯的施肥量。再把纯养分量转换成肥料的实物量,即可用于指导施肥。 根据以上数据,单产马铃薯3万kg/h m 2 ,所需纯氮量为(150-186.75 0.6)!0.30=126.5kg/hm 2;磷肥用量为(60 -55.35 0.5)!0.2=161.625kg/h m 2 ,考虑到磷肥后效明显,所以磷肥可以按60%施用,即施96.975kg /h m 2 。钾肥用量为(318-337.5 0.6)!0.50=231kg /h m 2 。若施用磷酸二铵、尿素和硫酸钾,则应施磷酸二铵195~225kg /h m 2 、尿 素300~345kg/hm 2、硫酸钾240kg /h m 2 。2.4 微肥的施用 马铃薯对微量元素硼、锌较敏感,如果土壤中有效锌含量低于0.5m g/kg ,则需要施用锌肥。土壤中锌的有效性在酸性条件下比碱性条件要高,所以碱性和石灰性土壤易缺锌。长期施磷肥的地区,由于磷与锌的拮抗作用,易诱发缺锌,应给予补充。常用锌肥有硫酸锌和氯化锌,基肥用量7.5~37.5kg /h m 2 ,每千克肥料拌种4.0~5.0g ,浸种浓度0.02%~0.05%。如果复合肥中含有一定量的锌即不必单独施锌肥。3 马铃薯施肥方法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貌地形及农业气候复杂,各地在马铃薯的栽培制度、品种类型也存在差异,现就北方一季作 责任编辑 胡先祥 责任校对 时倩倩 农技服务,2008,25(3):28-29

马铃薯施肥

一、马铃薯的施肥原则 马铃薯栽培的生育期一般为120—130天。据观察播种后30天出苗,60天现蕾开花。马铃薯一生对三要素要求以钾最多,氮次之,磷较少。现蕾开花期为吸肥高峰。每生产500千克块茎需吸收氮2.5—3.0千克、磷1千克、钾4—5千克。根据马铃薯的生长规律,我们提出了:前促、中控、后保的施肥原则。前期应尽可能地使马铃薯早生快发,多分枝,形成一定的丰产苗架,施肥上以氮磷为主。出苗后60天内将90%的肥料施下;中期控制茎叶生长,不让其疯长,促使其转入地下块茎形成与膨大,后期不能使叶色过早落黄,以保持叶片光合作用效率;多制造养分供地下块茎膨大。施肥上以钾肥为主,适当补施氮肥。距收获期30天应将肥料全部施完。 施肥用量中国南、北地区都有种植马铃薯,土壤肥力很不一致。在南方土壤缺钾多,应增施钾肥,在北方土壤缺磷多,应增施磷肥,但马铃薯对钾素需求大,也应该重视。试验表明,马铃薯在生产中氮、磷、钾化肥的适宜比例:北方地区 500千克,一般需要亩施氮肥(N)8~12千克,则北方地区N-P2O5-K2O的平均施肥量为10-5-5千克南方地区为10-3-9千克。氮肥的用量:瘦地或农家肥少,应偏上限,肥地或

农家肥多,应偏下限。 二.、马铃薯的营养与需肥特点 氮使茎、叶生长繁茂,叶色浓绿,光合作用旺盛,增加有机物质积累,蛋白质含量提高。若氮肥过多,特别是在生产后期过多,促使植株徒长,组织柔嫩,推迟块茎成熟,产量降低。磷促植株生育健壮,提高块茎品质和耐贮性,增加淀粉含量和产量。若磷不足则植株和叶片矮小,光合作用减弱,产量降低,薯块易发生空心、锈斑、硬化、不易煮烂,影响食用品质。 钾能增进植株抗病和耐寒能力,加速养分转运,使块茎中淀粉和维生素含量增多。钾若不足则生长受抑制,地上部分矮化,节间变短,株丛密集,叶小呈暗绿色渐淡转变为古铜色,叶缘变褐枯死,薯块多呈长形或纺锤形,食用部分呈灰黑色。 硼有利于薯块肥大,也能防止龟裂。对提高植株净光合生产率有持殊作用。 铜能提高蛋白质含量,对增加植株呼吸作用。增加叶绿素含量,延缓叶片衰老和增强抗旱能力都有良好作用。同时也有提高植株净光合生产率的作用。 马铃薯在生育期中吸收钾肥最多,氮肥次之,磷肥最少。各种成分在马铃薯的不同生育期中含量不同。氮素是从萌芽后到花蕾着生期前后含量最多。磷的含量随着植株生长期的延长而降低。钾的含量在萌芽时低,萌芽后迅速增加,在开花期后反而下降。镁和钙都有随生长期延长而增高的趋势。

马铃薯控氮减磷施肥同田对比试验

马铃薯控氮减磷施肥同田对比试验 作者:李红艳 来源:《云南农业》 2020年第4期 李红艳 (易门县农业技术推广站,云南易门 651100) 摘要:通过马铃薯专用肥同田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施专用肥投入化肥少,产量高,效益明显。 关键词:马铃薯;专用肥;五点取样;对比分析 为探索马铃薯的增产方法,根据马铃薯的生长习性和需肥特性,利用低热河谷的独特气候 优势,在小街乡普厂村委会大石洞李春云家进行专用肥同田对比试验。利用控氮减磷施肥技术 来减少肥料用量、降低成本、提高产量,以推动马铃薯种植产业发展。 1材料及方法 1.1 供试材料 马铃薯品种为丽薯6号,由云南广汇种植有限公司生产提供。 1.2 试验概况 试验地点选在易门县小街乡普厂村委会大石洞小组李春云农户承包田,面积847.09 m2, 其中控氮减磷施肥技术(处理)面积373.52 m2,常规施肥技术(对照)面积473.57 m2。试验田土壤为砂壤土,前作水稻,地势平整,肥力中等,抽水灌溉。播种前试验田取一个基础土样,收获后处理和对照各取1个土样(五点取样)和植株样(10株)。 1.3 试验设计 为同田对比,设控氮减磷施肥技术为处理1,农民常规施肥技术为处理2(对照)。 处理1每亩施马铃薯有机无机专用基肥(22-5-11)120 kg和2 kg硫酸镁,加腐熟农家肥1500 kg作基肥。在苗高20 cm时,每亩追马铃薯专用配方(30-4-0)10 kg对水浇施,叶面喷施有机钾1~2次。 处理2每亩施三元复混肥(10-10-10)62.9 kg(楚雄龙润丰化肥有限公司生产),加三元复混肥(13-7-5)62.9 kg(昆明福尔威化肥有限公司生产),加16%的禄丰普钙156.9 kg和46%云天化尿素20.5 kg,单独施于小行内。 1.4 试验过程 于2018年11月18日用微耕机耕耙2次,11月19日取混合土样(五点取样)1个,11月20日拉绳打塘播种,大行70 cm,小行20 cm,塘距22 cm,按90%土地利用率计,每亩6060塘。播种后亩施腐熟农家肥1500 kg,然后亩用3%的辛硫磷颗粒剂2.5 kg加硫酸镁2 kg施于 农家肥上面防治地下害虫。处理和对照按试验设计要求施肥,施完肥料后起垄盖膜。2018年12月25日开始出苗,出苗后及时破膜引苗,2019年1月4-5日为出苗期。2019年2月11日追施

马铃薯中后期管理技术指导意见

马铃薯中后期管理技术指导意见 目前马铃薯生长进入块茎形成期、块茎膨大期和淀粉积累期,也是需水、需肥的关键时期,做好这一时期的田间管理工作,对于确保马铃薯稳产高产十分重要。根据当前我省马铃薯生长情况和气候条件,田间管理工作应注意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及时中耕除草 随着马铃薯的生长,田间杂草也迅速生长,与马铃薯争夺田间营养,特别是没有覆膜的田块,这一现象表现的尤为突出。我省马铃薯的田间杂草主要有田旋花、灰条、苦苣、刺儿菜及禾本科杂草,可采用人工拔除。必要时可用杜邦宝成25%干悬浮剂进行防治,每亩用25%的杜邦宝成干悬浮剂5~7.5 克兑水30~40公斤,同时加入0.2%的中性洗衣粉或洗洁精,进行田间茎叶喷雾施药,对防除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及阔叶杂草十分有效。 二、追肥松土 马铃薯是一种需肥较多的作物,特别是需钾较多,氮:磷:钾的比例为4:8:12,要通过测土进行配方施肥。在旱作区,要结合松土,培土起垄,免耕栽培的要及时松土,增加土壤通透性;灌溉马铃薯在膜上及时覆土,防止烧苗,在苗高20厘米左右,进行二次覆土,防止薯块露出见光变绿。松土时要注意不要把地膜破坏。在松土时可以同时亩施优质农家肥1000 公斤或亩施复合肥20公斤、钾肥10公斤或草木灰150公斤。现蕾开花期视其生长情况再进行第二次追肥。生

长后期亩用0.3%磷酸二氢钾溶液60-75公斤,进行根外追肥。 三、合理灌水、抗旱 有灌溉条件的地区,要在马铃薯开花期、块茎膨大期灌水3-4次,注意顺垄灌水,防止大水漫灌,做到灌水不漫垄,在整个生长期土壤含水量应保持在60%~80%,块茎形成期及时适量浇水,块茎膨大期是需水关键期不能缺水。在雨水较多的地区或季节,及时排水,田间不能有积水。 在旱作区,有的地方旱情持续,为了保证马铃薯稳产高产,要对干旱导致萎蔫的地块,采用人工挑水灌苗,或用积雨窖水浇灌,以缓和旱情。 四、叶面喷肥,化学调控 适时观察,花前有无徒长现象,如有徒长,可喷施多效唑500mg/L 等进行调控,在块茎膨大期叶面喷土豆膨大素,有利于块茎的膨大,增加产量。 五、做好病虫害防治 我省各地病害发生的时期、种类有一定差异,但主要病害基本一致。不外乎早疫病、晚疫病、环腐病、黑胫病、花叶病毒病、卷叶病,青枯病、立枯丝核菌引起的黑痣病等,要及时进行防治。 1、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马铃薯晚疫病一般在6月中下旬发生,如气候干旱还会推迟。这时要注意观察,发现中心病株连根和薯块全部挖出,带出田外深埋,病穴撒石灰消毒,对病株周围50米范围内喷施甲霜灵锰锌或克露等药剂进行封锁控制,隔10天再喷1次。7月下旬

马铃薯怎么种

马铃薯怎么种 1.营养特性 马铃薯又称土豆,是粮食作物之一,可作蔬菜食用和加工各种食品。春薯和夏薯吸收的NPK比例很相近,总趋势是钾最多,氮次之,磷最少。农户种植马铃薯,习惯施用较多农家肥,但要优质高产,还要合理增施化肥。在南方土壤缺钾多,应增施钾肥;在北方土壤缺磷多,应增施磷肥,但马铃薯对钾素需求大,也应该重视。试验表明,马铃薯在生产中氮、磷、钾化肥的适宜比例:北方地区N:P2O5:K2O平均为1:0.5:0.5;南方地区平均为1:0.3:0.9。高浓度复合肥用量为60-90千克/亩.薯类对氯较敏感,施用过多的含氯化肥,会影响作物品质。 2.施肥建议 基肥:施总养分≥40%(16-8-16)40-55千克/亩或总养分≥45% (15-10-20)40-55千克/亩。施肥时应有较多的农家肥配合作基肥.在种植时沟施或穴施,深15厘米左右。 追肥:分两次,保苗肥,在齐苗后进行,苗期吸收氮>钾>磷,可选用肥料品种及用量:总养分≥40%(16-8-16)20-30千克/亩;促薯肥,在植株发棵期和结薯期进行,马铃薯需氮的比例减少,而磷、钾的比例逐步提高,接近于氮,肥料可选用总养分≥45%(15-15-15)5-10千克/

亩。追肥施肥方法,第一次宜兑水施于株旁,第二次用条施或穴施,在行间挖深7-10厘米,施肥后即培土,以防肥料流失。 马铃薯俗称土豆,为茄科茄属的草本植物,是一种营养全面的粮菜兼用作物。马铃薯生育期短,但需肥量大,每生产1000kg块茎,大约需要从土壤中吸收氮(N)5-6kg,磷(P2O5)1-3kg,钾(K2O)12-13kg,在肥料三要素中,需钾最高,氮次之,磷最少,氮磷钾三要素之比为2.2:1:4.6。为保障马铃薯的优质高产,按照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要求,针对马铃薯生长特性及其需肥规律,提出如下施肥技术: 1、施肥原则:以有机肥为主,施好马铃薯专用肥,以基肥为主,早施提苗肥。 2、施足基肥。基肥应以有机肥为主,施好施足马铃薯专用肥,即在每亩施用优质腐熟有机肥2500-3000kg的基础上,亩施马铃薯专用肥 45-50kg。 3、酌情施用种肥。基肥不足或耕地前来不及施肥时,常于播种时,按每亩施马铃薯专用肥15-20kg,做为种肥。种肥施用主要以沟施或穴施的方式进行,注意肥料不要与种薯直接接触,以免酌伤种薯。 4、看苗巧施追肥。追肥要早要巧,一般分2次进行,第一次在齐苗时,结合中耕培土,用腐熟人粪尿500-700kg加水浇施;第二次在现蕾期,此时马铃薯块茎开始膨大,需肥量增多,是需肥最多的时期,可亩施马铃薯专用肥5-15kg。一般在封垄后可不再追肥。

马铃薯的施肥技术马铃薯-史丹利

马铃薯的施肥技术 马铃薯,又名土豆;它既是粮又是菜,它耐旱、喜冷凉,早春采用大棚双膜栽培技术,能提早上市调节补充蔬菜淡季。 一、营养特性 马铃薯是一种耐肥、喜钾作物,施用钾肥显著增产。在整个生长过程中对氮、磷、钾养分的需求中以钾最多,氮次之,磷较少。据测验,每生产100公斤马铃薯块茎,大约需吸收氮5公斤,磷2公斤,钾10公斤。需钾是氮的二倍,是磷的五倍,合理施肥是马铃薯高产稳产的前提条件。氮素能促进茎、叶生长及块茎淀粉、蛋白质的积累。磷素促进植株生育健壮,提高块茎品质和耐贮性,增加淀粉含量和产量。钾素促进马铃薯生长后期的块茎淀粉积累,增进植株抗病和耐寒能力。另外,马铃薯对硼、锌比较敏感,硼有利于薯块膨大,防止龟裂,对提高植株净光合生产率有特殊作用。 马铃薯是对氯较敏感的作物,若氯元素超标,影响淀粉的形成和积累,影响块茎的质量。种马铃薯最好选用硫酸钾型的肥料。 二、施肥技术 ①基肥:马铃薯喜欢气候凉爽,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砂性土壤。基肥用量一般占总施肥量的2/3以上,在施用农家肥的基础上,每亩施用史丹利硫酸钾复合肥(17-17-17)或马铃薯专用肥(17-6-22)40-60公斤,结合耕地深施或起垄包施。种、肥同播要隔离8-10厘米,避免种薯与化肥直接接触,引起烧种。 ②追肥:马铃薯追肥要早。幼苗期追史丹利高氮复合肥(25-15-5、30-5-5),可结合中耕培土每亩用尿素10-15公斤兑水浇施,有利于保苗。播后50天左右,亩追史丹利高氮高钾复合肥(17-6-22、20-5-20)25-30公斤,以促进早结薯,多结薯。 ③叶面肥:马铃薯开花后,一般不再进行根际追肥。特别是不能追施氮肥,如有缺肥症状可进行叶面追肥。若缺氮,叶面亩喷施0.2-0.3%尿素50公斤;若缺磷、钾,叶面亩喷0.3-0.5%的磷酸二氢钾溶液50公斤;如缺硼或缺锌,叶面亩喷0.1-0.3%的硼砂或硫酸锌50公斤;叶面肥一般每隔10-15天喷一次,连喷两次。

土豆施肥方案

建议马铃薯施肥方案 现将北方马铃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介绍如下。 1、马铃薯需肥规律: 马铃薯对钾最多,氮次之,磷较少。此外,马铃薯对硼素需求较高。在氮、磷、钾中,缺钾对马铃薯产量影响最大,其次为氮肥,磷肥对马铃薯产量影响最小。偏施氮肥或偏施钾肥对马铃薯产量影响均较大,尤其偏施氮肥往往造成大幅度减产。 因此,在马铃薯生产上应注重氮、磷、钾合理施用,体现中氮、低磷、高钾的配比。马铃薯种植土壤以含有机质1.2%~1.6%、碱解氮100~150mg/kg、速效磷40~70mg/kg、速效钾120~160mg/kg、有效硼0.6~1.2mg/kg为宜。 2、施肥标准: 马铃薯属高产薯钾作物,每生产1000kg马铃薯,施氮4.4~5.5kg、五氧化二磷1.8~2.2kg、氧化钾7.9~10.2kg,三者比例为1∶0.4∶2。除氮、磷、钾外,钙、硼、铜、镁等微量元素也是马铃薯生长发育所必需,尤其是对钙元素的需要相当于钾的1/4。 3、配方施肥指导原则: 根据我地马铃薯产区土壤营养状况,我地马铃薯施肥须注重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培肥地力,采取有机肥与化肥配合使用、补施微肥的策略。在化肥施用上要注意氮、磷、钾合理配比,适当减少单位面积化肥施用总量。 在有条件的地方,积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通过取样及土样

分析,针对性地提出合理的氮、磷、钾配比,同时配施适量的中微量元素,生产或配制成马铃薯专用配方肥,直接用于马铃薯生产,促进马铃薯增产增收。必须注意的是,马铃薯属忌氯作物,不能施用含氯的肥料如氯化钾、氯化铵及含氯离子的复合肥、复混肥等。 4、施肥方法 马铃薯的各个生育时期,所需营养物质的种类和数量不同。从发芽到幼苗期,由于块茎中含有丰富的营养,所以吸收养分较少,约占全生育期的25%左右。块茎形成期到块茎膨大期,由于茎叶大量生长和块茎的迅速形成和膨大,所以吸收养分最多,约占全生育期的50%以上。淀粉积累期吸收养分减少,约占全生育期的25%左右。各生育期吸收氮、磷、钾的情况是苗期需氮较多,中期需钾较多,整个生长期需磷较少。结合马铃薯地上部、地下部生长特点和需肥特性,马铃薯施肥技术应遵循以施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基肥为主、适当追肥的原则。 4.1重施基肥 马铃薯是以地下块茎结薯为主要产品器官的作物,田间进行追肥很不方便。因此,必须注重基肥和种肥的使用。要求土杂肥全部耕前撒施,商品有机肥、速效化肥、微量元素肥于播种期作为种肥穴施或在种子旁条施。 如底肥不足,在发棵期补施叶面喷施肥。 基肥用量一般占总施肥量的2/3以上,基肥以佳禾阳光土豆专用肥为主,增施一定量钾肥。具体施肥量为:在产量3-4吨的地块,施有佳禾阳光土豆专用肥80-150公斤,将土豆专用肥

春季马铃薯种植与管理技术

春季马铃薯种植与管理技术 一、选用良种:适合我县种植的脱毒马铃薯品种主要有:荷兰七号、荷兰十五号、早大白等,既适合露地种植又可保护地栽培,是当前较好的早熟品种,结薯集中,薯块大,产量高,商品性好。 二、切块催芽:催芽播种是一项有效的增产措施,可使马铃薯苗齐、苗全、苗壮,提高产量。催芽在播种前15—20天进行,一般每公斤种薯可切40块,每个切块至少有1个芽眼,块重25克左右;切块时充分利用顶端优势,尽量带顶芽,以保证出苗整齐,特别要注意剔除杂种或病薯。切块刀口凉干愈合后,堆于15—20℃条件下催芽或放在背风向阳的阳畦内催芽,一般每平方米可层积50公斤左右,盖塑料薄膜以利增温保湿,白天增加光照,夜间加盖草苫。 三、适时播种:气温稳定通过7℃时(一般在3月上旬)即可播种。我县的适播期是:地膜+单层拱棚覆盖为“雨水”前后;双层拱棚可提前在“雨水”前后播种。墒情不足者,播前要造墒。一般种植密度为4700-4900株/亩(70×20cm)。播种方法是按行距平地开沟,结合施种肥,播种后覆土起垅,播种深度8cm左右,切块距离垅顶12—17cm,覆土过浅,结薯会外露变青,影响品质;覆土过深会延迟出苗,影响产量。 四、合理施肥:马铃薯是高产喜肥作物,对肥料反映非常敏感。氮、磷、钾三者比例为1: 0.5:1.5,钾能增强植株抗病力,促进薯块膨大。施肥应以有机肥料(土杂粪肥)作基肥,既能改良土壤,又可源源不断地供马铃薯吸收利用。一般每亩施4000斤以上优质有机肥,若有机肥少时,可于播种时施于播种沟内,同时施入100斤以上优质复合肥,施化学肥料时要忌施氯化钾。早熟品种不宜追肥,应在播种时一次性施足。 五、田间管理:1、出苗前:重点是增加光照,防止风、雪、雨天气损坏拱棚。2、出苗期:覆盖地膜者,要及时人工辅助破膜;露地栽培者,雨后或浇水后要及时划锄,打破硬壳,使幼苗顺利出土,促进苗齐、苗全、苗壮。3、发棵期:马铃薯出齐苗后,主攻目标是促进秧棵生长健壮,搭好丰产架子。管理要点是不旱不浇水,浇水时勿漫过垄顶,并进行中耕、培土,最后在团棵封垅前培成方肩大垅,创造一个良好的结薯条件。大、中、小拱棚要逐渐加大通风换气时间,到“谷雨”后,视天气情况可撤除保护设施。4、结薯期:马铃薯团棵现蕾后,即开始结薯,到开花期,薯快迅速膨大,此时应增加浇水量,浇水原则是既要保持土壤湿润,又不能造成田间积水。此期还应注意防治病虫害,特别是马铃薯疫病,应立足提前预防,以防为主,一旦发病,难以防治。在此期间如果植株有徒长现象,要进行人工化控,可喷施1—2次多效唑(PP33),换算浓度为100PPm。5、收获期:马铃薯在收获前7—10天应停止浇水。①大、中、小拱棚提前上市,可卖好价钱。适宜收获时间是“五一”节前后。 ②露地栽培的,应让其充分长足,形成较高的产量和较好规格的薯块取得较好的效益,适宜收获时间是六月上旬。

马铃薯施肥技术

2.施肥技术 (1)重施基肥:底肥施用量约占总施肥量的60%~70%,底肥应以有机肥为主或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每667 m2产块茎1 500kg左右的地块,需施有机肥1 500~3000kz、过磷酸钙15~25kg、草木灰100~150kS。底肥施于l0cm以下的土层中,这样,既有利于植株吸收,又有利于疏松结薯层。肥料用量较少时,应集中作种肥施用,在下种时,将有机肥(或有机肥配施化肥)顺下种沟条施或施于薯块穴上,然后覆土,当幼芽向上生长时,幼根可直接吸收营养,有利于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2)早施追肥:在齐苗前应施一次或两次苗肥,促进幼苗生长,一般每667 m2施粪水1000ks 左右,可配施氮(N)5—8kg,现薯开花期,马铃薯茎叶生长迅速,地下块茎形成和膨大期,养分需要多,应重施一次追肥,此时施肥以钾、氮为主,每667 m2可施粪肥1000kg左右、钾肥15~20kg,施后培土。 (一)基肥 马铃薯吸收的肥料.80%以上来自基肥,在栽培上要特别重视基肥的施用。基肥用量一般每亩施厩肥2 500~3000千克,多者达5000千克。基肥不足或耕地前来不及施肥时,常于播种时,以优质堆肥每亩100 0千克,并配合尿素3千克,过磷酸钙15~20千克,草木灰30~50千克,做为种肥进行沟施或穴施,厩肥要充分腐熟。 (二)追肥 马铃薯的幼苗期短,却是扎根、发棵的奠基时期。出齐苗后要抓紧早追肥,每亩施用速效氮肥15~20千克,可撒于行间,然后中耕、浇水。当马铃薯进入发棵期,并见到花蕾时,每亩可施草木灰l00千克,或硫酸钾20千克,这样可防止薯秧早衰。在开花后进入结薯盛期,可视植株情况,决定是否追肥,如茎叶

马铃薯需肥特性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马铃薯需肥特性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南华县农建站关林祖高建萍 摘要:根据马铃薯的需肥规律和吸肥特性阐述马铃薯测土配方施肥量的计算及 施肥方法。 关键词:马铃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马铃薯栽培是南华县五街、天申堂地区的优势,近年来通过种植业结构的调整,马铃薯栽培已成为该地区致富的措施之一,马铃薯是高产需肥量大的作物,产量的形成与土壤营养条件关糸密切,因此合理施用肥料,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是实现马铃薯高产、稳产、优质的关键。 一、马铃薯的需肥特性 1、马铃薯在不同生育时期对养份的需求特点 马铃薯在整个生育时期,因生育阶段不同所需营养物质的种类、比例和数量也不同,在幼苗期吸肥量很少,到发棵期吸肥量迅速增加,到结薯初期达到最大量而后吸肥量急剧下降,各生育期吸收的N、p2o5、k2o三要素按占总吸收量计算,发芽到出苗分别为6%、8%、9%,发棵期为38%、34%、36%,结薯期为56%、58%、55%,三要素中对钾的吸收量最多,其次是氮,磷最少,试验表明,生产1000Kg 块茎需吸收N5_6Kg、p2o51-3Kg、k2o12-13Kg ,吸收比例为1:0.27:2.27,马铃薯对氮、磷、钾肥的吸收量随茎叶和块茎的不断增长而

增加,在块茎形成盛期吸肥量占总需肥量的60%,生长初期和后期各占20%。 1、各种营养元素在马铃薯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 (1)氮素:施用氮能促进植株生长,增大叶面积,提高叶绿素含量,增强光合作用,从而提高马铃薯产量,氮素 过多会造成茎叶徒长,成熟期延迟,只长茎叶不长薯, 氮素不足则植株矮小,叶面积减少,影响产量的形成。(2)磷素:磷可增强块茎中淀粉和干物质的积累,提高块茎中淀粉干物质的含量和耐贮性,缺磷,叶片发皱, 光合作用下降,减少淀粉的积累。 (3)钾素:钾可提高体内代谢,增强光合作用,延缓叶片衰老,增施钾肥,可促进植株体内蛋白质、淀粉、纤 维素及糖类的合成,提高抗倒伏性,并能增强植株的 抗寒性,缺钾时节间缩短,叶面积缩小,叶片失绿枯 死。 (4)微量元素:锰、硼、锌、钼等微量元素,具有加速马铃薯植株发育,延迟病害发生,改进品质和提高耐贮 存的作用。 二、马铃薯施肥量的计算 1、目标产量的确定 根据土壤的供肥量和前三年的平均产量提高10—15%作为目标产量,如田块为中等肥力田,前三年的马铃薯亩平均产量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