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实验室sop

微生物实验室sop
微生物实验室sop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sop)

确保高压效果的可靠性。

【适用范围】

蒸气式高压锅。

【该SOP变动程序】

本标准操作程序的改动,可由任一使用本SOP的工作人员提出,并报经下述人员批准签字:专业主管、科主任。

【操作方法】

1.将水加到高压锅内至其刻度线,将欲灭菌物品放入锅内,关闭锅门,拧紧螺丝并确认已经封闭。

2.打开排气阀。

3.打开蒸汽开关,向锅内输入蒸汽或接通电源,使产生蒸汽。

4.观察排气阀的排气情况,待排出的气体由冷气变为蒸汽,压力表达到0.05mPa 时,关闭排气阀。

5.观察压力表,当压力升至0.15mPa时,开始计时。

6.压力达0.15mPa后,可调节进气阀,减少进气量,维持压力并使其稳定在

0.15mPa。电加热时,可切断电源,维持压力持续15分钟,至多不超过30分

钟,否则营养物质破坏。

7.关闭进气阀门或切断电源,让锅内物品自然冷却,不可马上打开排气阀,以免发生意外。

8.待锅内压力降为零时,可打开锅盖,取出物品。

操作人员部门主管质量负责人姓名 ****** ****** ****** 日期 **年**月**日

确保培养箱温度恒定。

【适用范围】

各种类型隔水式、温度设定为27℃、35℃、42℃、56℃培养箱。

【该SOP变动程序】

本标准操作程序的改动,可由任一使用本SOP的工作人员提出,并报经下述人员批准签字:专业主管、科主任。

【操作方法】

1.培养箱应放置于水平地面(或坚固的水平台),电源电压须匹配。

2.从注水口先将隔水箱内的水注满到浮标要求的位置。

3.将温度调节旋扭调至所需温度,然后将电源开关拨至“开”处。

4.每次使用时应在培养箱顶部插入标准温度计,监测实际温度。

5.培养箱工作温度波动范围应控制在±10C以内。

6.培养箱正面贴有温度记录表,记录每天上班和下班时温度,如温度超出正常范围,指示该温度的刻度应划上红圈,并把修正温度记录下来。

7.培养箱内外应保持清洁。

操作人员部门主管质量负责人

姓名 ****** ****** ******

日期 **年**月**日

保证培养基的质量。

【适用范围】

使用成品培养基干粉制备各种分离培养基。

【该SOP变动程序】

本标准操作程序的改动,可由任一使用本SOP的工作人员提出,并报经下述人员批准签字:专业主管、科主任。

【步骤】

1.在玻璃容器中加入所需蒸馏水的二分之一量,然后放入一定量培养基干粉,补足水量,轻轻搅拌以促进溶解。

2.校正pH:高压灭菌前可用pH计或精密pH试纸校正培养基的pH。

3.分装:液体培养基一般在灭菌前分装,分装时应注意每管的分装量不应高于试管的2/3。琼脂平板是在培养基高压灭菌后冷至50-600C时再倾注平板。

4.质量检查

[1] 无菌试验:将制好的培养基在350C孵育过夜,判定是否灭菌合格。

[2] 效果检验:按不同的培养要求,接种相应的菌种,观察细菌的发育、菌落形态、色素、溶血等特征,判断培养基是否符合要求。

5.保存:液体培养基及琼脂平板须在40C保存,一般不超过7天,如用塑料袋密封至多保存2周。

操作人员部门主管质量负责人

姓名 ****** ****** ******

日期 **年**月**日

确保染色结果清晰可靠。

【该SOP变动程序】

本标准操作程序的改动,可由任一使用本SOP的工作人员提出,并报经下述人员批准签字:专业主管、科主任。

【试剂】

1.结晶紫溶液

A液:结晶紫 2g

95%乙醇 20ml

Β液:草酸铵 0.8g

蒸馏水 80ml

使用前24小时将A液Β液混合后,过虑后装入试剂瓶内备用。

2.碘液

碘 1g

碘化钾 2g

蒸馏水 300ml

3.脱色液:95%乙醇

4.复染液

储存液:沙黄 2.5g

95%乙醇 100ml

应用液:储存液 10ml

蒸馏水 90ml

【方法】

1.待检标本用无菌生理盐水涂片,经自然干燥或火焰固定。

2.加结晶紫液染1分钟,清水冲去染液。

3.加碘液染1分钟,清水冲去染液。

4.加95%乙醇脱色液,不时摇动约10-30分钟,至紫色已脱落为至,水冲洗。

5.加复染液(伊红),染30分钟,水冲洗。

6.待涂片自然干燥后,油镜镜检。

操作人员部门主管质量负责人

姓名 ****** ****** ******

日期 **年**月**日

确保染色结果清晰可靠。

【方法】

(一)碱性复红染色法

【试剂】

1、萋纳石炭酸复红溶液

碱性复红乙醇饱和溶液 10ml

5%石炭酸溶液 90ml

2、脱色剂

浓盐酸 3ml

95%乙醇 97ml

3、复染液(吕弗勒美蓝液)

美蓝乙醇饱和溶液 30ml

10%氢氧化钾 0.1ml

蒸馏水 100ml

【染色步骤】

1、涂片经自然干燥或火焰固定后,加石炭酸复红溶液,徐徐加热至有蒸汽出现,切不可沸腾。染5分钟(若染色奴卡菌需要加长时间),水洗。

2、加脱色剂,不时摇动坡片至无红色脱落为至,水洗。

3、加复染液,染0.5-1分钟。

4、干后镜检。分枝杆菌呈红色,背景为蓝色。

注:奴卡菌、放线菌标本染色时,脱色剂改用2%硫酸水溶液。

(二)金胺O-罗丹明Β染色法

【染剂】

1、罗丹明Β液:罗丹明Β 0.1g加蒸馏水100ml;

2、0.1%金胺O液:金胺O 0.1g加蒸馏水95ml,再加入纯石炭酸5ml,混匀。

3、3%盐酸酒精。

4、稀释美蓝液:吕弗勒美蓝液10ml,加蒸馏水90ml,混匀。

【方法】

1、涂片固定后加第1液30-90分钟。

2、弃去第1液后加第2液染15分钟。

3、用第3液脱色1-2分钟,水洗。

4、滴加第4液染30分钟,水洗,待干,荧光镜检。

【结果】

抗酸菌在暗背景中呈现金黄色荧光。

操作人员部门主管质量负责人姓名 ****** ****** ****** 日期 **年**月**日

指导血液标本的正确采集。

【该SOP变动程序】

本标准操作程序的改动,可由任一使用本SOP的工作人员提出,并报经下述人员批准签字:专业主管、科主任。

【步骤】

1.选择一适当的静脉穿刺处,先以70%酒精擦拭。

2.再用棉签沾取2%碘酊涂于欲作静脉穿刺处,让其干后再用70%酒精擦拭。

3.全部手续再作一此(如必要)

4.用一支无菌的21号针头与10ml针筒抽空(成人约抽取10ml血液,小孩约抽取1-5ml)。

5.血液抽出后,立即注入血液培养瓶,马上充分混匀后,再送入检验。

操作人员部门主管质量负责人

姓名 ****** ****** ******

日期 **年**月**日

保证血(骨髓)培养结果的正确性。

【该SOP变动程序】

本标准操作程序的改动,可由任一使用本SOP的工作人员提出,并报经下述人员批准签字:专业主管、科主任。

【实验条件】

培养箱或厌氧培养箱(或厌氧罐)或全自动血培养仪。

【操作程序】

(一)标本采集

严格无菌技术取血液10ml(儿童血液1-5ml)、骨髓0.5-1 ml注入血培养瓶后立即送实验室,注入厌氧瓶时要注意勿将注射器内的空气注入瓶内,培养瓶在送试验室前,不可放冰箱暂存。

(二)培养

1.实验室接到血培养瓶后,放350C孵育。

2.经过12-18小时,350C孵育后,在血平板或巧克力平板上盲传一次。

3.盲传后继续孵育,每日早晨观察有无细菌生长,直至第7天。

4.无细菌生长表现的培养瓶,在观察的7天中,最少应做2次盲目传种。

5.全自动血培养仪培养时,待其仪器报警,涂片、接种;若仪器未报警,5天后盲种,仍为阴性,才能报告。

(三)分离鉴定

1.盲传阳性或肉眼可见生长现象,直接涂片做革兰染色,所见结果应及时报告临床医师。

2.根据涂片结果,如为一种细菌生长,则直接以增菌液做鉴定实验;如有两种或多种细菌同时生长,则必须经过分离培养,以获得纯菌种后做鉴定。

3.细菌鉴定要做到种的鉴定。

(四)药敏实验

1.根据涂片结果,直接以培养瓶内的增菌液做直接药物敏感性测试,争取在较短时间内得出初步结果,供临床医师作为治疗的参考。

2.标本经平板分离纯培养后,做标准化药敏实验正式报告给临床。

【结果的判断】

1.疑有细菌生长者,经涂片、革兰染色镜检后,电话通知主管医师。

2.任何时候平板上长出单个菌落,应立即完成鉴定就及标准化药敏实验,并发出报告,报告形式为“XXX细菌生长”,药敏实验报告形式为“XXX敏感”等。

3.培养3天为阴性的标本,应电话通知临床医师,培养7天仍为阴性者,应报告“经7日培养无细菌生长”。

操作人员部门主管质量负责人

姓名 ****** ****** ******

日期 ***年**月**日

保证质量评价的准确可靠。

【目的】

保证纸片扩散法药敏结果的可靠性。

【材料】

(一)培养基

Mueller-Hinton琼脂平板,只适合肠杆菌科、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葡萄球菌、肠球菌、霍乱弧菌;HTM琼脂,只适合嗜血杆菌;GC琼脂+1%特定的生长因子,只适合淋病奈瑟菌;Mueller-Hinton琼脂+5%羊血,只适合链球菌。(二)药敏纸片

抗菌药物纸片直径约为6.0-6.35mm,每片的吸水量约20ml。

(三)质控菌株

K-Β法质量控制用菌株常规用: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大肠埃希菌ATCC25922、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

(四)菌液比浊管

接种菌液浓度为1.5x108/ml,相当于0.5的麦氏比浊管。

【方法】

1.制备接种菌液:挑选琼脂平板上,形态相同的菌落移种于M-H液体培养基中,

置350C温箱中孵育4小时,校正浊度,或用接中环挑取菌落,置浮于生理盐水中振荡混匀后与标准化浊管比浊,调整浊度与比浊管相同。

2.接种平板:用无菌棉签蘸取已制备好的接种好的菌液,在管壁上旋转挤压九次,

去掉过多的菌液,涂布整个M-H培养基表面,并将平板旋转60℃,反复几次,最后沿平皿周边绕两圈,保证涂布均匀。

3.贴纸片:待平板上的水分被琼脂完全吸收后(约15分钟),用无菌镊子取纸片贴在琼脂平板表面,并用镊尖轻压一下,使其贴平。每张纸片间距不少于24mm,纸片中心距平皿边缘不少于15mm。

4.孵育:把贴好药敏纸片的平皿放进350C孵平板,最好单独摆放,不超过2个叠在一起,孵育18-24小时后,读取结果。

5.判定结果:培养后取出平板,用游标卡尺测量抑菌环的直径,抑菌环的边缘以肉眼见不到细菌明显生长为限,然后根据抑菌环直径大小、NCCLS判断细菌的敏感性,并加以记录。

二、稀释试验

【目的】

1.为了决定抗生素的最低抑菌浓度(MIC)。

2.为了决定抗生素杀菌能力,或实验两种以上抗生素对细菌的协同作用或对抗作用。

【方法】

(一)肉汤稀释试验

1.适用情况:

[1] 血液培养。

[2] 病人对适当治疗方法无效。

[3] 免疫机能障碍病人

[4] 病人经治疗后复发者。

2.培养基的选择:

一般细菌用调节好阳离子的M-H肉汤(CAMHB),如肠杆菌科、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葡萄球菌、肠球菌、霍乱弧菌;某些挑剔性细菌则根据其生长的营养需要,向M-H肉汤中加入适当的营养物进行实验,如HTM肉汤,只适合嗜血杆菌;CAMHB+2-5%冻融马血,适合肺炎链球菌以及以外的链球菌。

3. 肉汤的连续稀释:

[1] 将各种抗微生物药物库存液稀释成200ug/ml或200u/ml。

[2] 取10支无菌试管,写上编号1-10,为一组每种抗生素需一种。

[3] 自第2管至10管各加入无菌肉汤1。0

[4] 将各实验药分别加1.0ml至第1管及第2管,将第2管混匀后移取0.1ml至第3管,同样操作,倍比稀释至第9管,第10管不加抗生素作为阳性生长对照。

[5] 另外准备仅含肉汤的试管,作为阴性对照。

4.细菌的接种

[1] 每支试管接种1.0ml菌液(约105-106个细菌/ml),也可将细菌调至0.5个麦氏浊度再用肉汤稀1:200然后接种1.0ml至每支试管内。

[2] 接种后每支试管含混合液,抗生素浓度为512ug(u)-O.125ug(u)。

[3] 若细菌对某种抗生素特别敏感,可把操作液先稀释10倍,再予连续2倍稀释,最后的浓度为10;5;2.5;0.6;0.3;0.15;0.08;及0.04ug/ml。

5.培养和结果的判断

在350C温箱中培养16-20小时后,肉眼观察生长情况,阳性对照管可见浑浊生长,阴性对照管则应清澈。

以抗生素能抑制细菌生长管的最低浓度为其MIC值。

6.测量最低杀菌浓度(MBC)

把无菌生长的每一试管吸0.1ml加到500C的胰蛋白胨肉汤(Tryptic soy broth,TSA)20ml混合均匀后分别倒平板,培养48-72小时后计算菌落数,和1:200稀释原菌液作倾注获得的细菌数相比,减少99.9%,其最小抑菌浓度为可得到抗生素的MBC值。一般在实际运用中,采用定量接种环(0.001毫升)涂化平板,孵育后,平板菌落计数小于5个,其抑菌浓度为最小杀菌浓度。

7.质控:利用NCCLS建议的标准菌株进行质控。

(二)微量肉汤稀释敏感实验

手工法:原理与试管稀释方法相同。具体操作是在含有96小孔的小塑料培养盘进行,每一孔可装0.1ml量,每一盘可同时作数种抗生素的数种不同浓度,另2孔作为阳性与阴性对照。

仪器法:配制仪器Minidiluter或MIC-2000(美国)Dynatech labortories,Alexandria,VA)自配或购买现成的实验培养基。

(三)琼脂稀释法

1此法与肉汤稀释实验原理相同,但又有其优点:①可同时实验许多菌株,利用多点接种仪可同时接种多个菌株到一系列含有各种不同抗生素浓度的平板。②可检测是否污染:由细菌在平板上生长的特性判断。③可对肉汤稀释实验结果不佳

的挑剔性细菌进行实验。

2.琼脂培养基的选择:一般使用M-H琼脂,它适合肠杆菌科、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葡萄球菌、肠球菌、霍乱弧菌;对挑剔的细菌可加入相应的营养物,如巧克力、动物血、5%脱纤维血或冷冻动物血等,如HTM琼脂,只适合嗜血杆菌;GC琼脂+1%特定的生长因子,只适合淋病奈瑟菌;Mueller-Hinton琼脂+5%羊血,只适合肺炎链球菌以外的链球菌。

3.抗生素稀释与平板的配制。

4.平板的接种:

[1] 每一试验菌株需调整浓度至0.5麦氏浊度。

[2] 平板点接种可用定量接种杯(0.001ml)、毛细吸管或自动接种仪器进行。

同时作5个对照菌株作为质控:大肠埃希菌ATCC25922、大肠埃希菌ATCC35218、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9213、粪肠球菌ATCC29212。

5.待接种菌液被完全吸收后,倒置培养在350C温箱内。

6.结果的判断:16-20小时后,首先看不含抗生素的对照平板,必须有一株生长,然后看各实验平板,凡能完全抑制细菌生长的抗生素最低浓度即为MIC值。

操作人员部门主管质量负责人

姓名 ****** ****** ******

日期 **年**月**日

保证药敏报告的准确性,可靠性及重现性。

【该SOP变动程序】

本标准操作程序的改动,可由任一使用本SOP的工作人员提出,并报经下述人员批准签字:专业主管、科主任。

【适用范围】

琼脂纸片扩散法。

【方法】

一、培养基

纸片扩散实验必须使用M-H琼脂培养基,因为它不含抑制磺胺药物,而其他种类培养基可能含有与磺胺药拮抗的物质,使其抑菌环变小。

1.培养基的制作过程必须统一,无论是培养基或添加物的剂量、PH值、高温灭

菌的时间或温度都需遵照规定,

2.新的粉状脱水培养基打开时,要附厂商、编号、日期、及打开者的姓名。

3.无菌实验:每一批配好的培养基其中抽取5%的量在 350C或其他适合的温度下隔夜培养,观察有无菌落生长。

4.若是新购的培养基必须观察其颜色与透明度,若有沉淀、浑浊或脱水的现象都必须丢弃,新配好的M-H培养基,用塑料袋包好,储藏于40C的水箱内,防水蒸发。

5.平板所含培养基的量太多或太少均不宜,如Mueller—Hinton agar的高度不可超过4mm,否则会影响抑菌环的直径(变小)。

6.定期检测培养基的有效性,并对结果加以记录,以便能随时发现问题。

7.培养基要在有效期内使用。

二、试剂

鉴定细菌实验所用的纸条或纸片,储藏于冰箱时,须附干燥剂,且须注意所标明的有效期限。纸片购入时须作阳性与阴性对照以检查其是否有效,以后可每周做一次。

三、抗生素粉末与抗生素纸片

检查室诊断过程中所用抗生素粉末必须保持干燥,置冰箱储藏,若其制成高浓度的库存溶液,应该采取少量分装于各小瓶,贮存于-140C或-140C以下,一旦取出解冻,未用完的就应丢弃。若抗生素粉末用于稀释试验时,须限已知MIC的微生物作对照。

作药敏用的抗生素纸片应放干燥剂并贮存于-140C或-140C以下,若情况不允许,除了penicillins、cephalosporins及oxacillin纸片仍必须冰冻外,其余可置冰箱贮存。从冰箱取出装抗生素纸片的容器,须待其复温至室温后才能打开使用。

每天在作药敏试验时,最好同时取已知敏感的微生物质控菌株作对照,来测验纸片的功效。

四、装备

1.培养箱、冰箱等装备于每天早上上班时须记录温度并校正,使用过程中应注

意温度有无变化。

2.CO

2培养箱,要确保其所含的CO

2

量。

3.厌氧缸在使用时,催化剂要先在1600C干燥箱中加热1-2小时,使其恢复功能,且同时于缸中放入生物指示剂可确定是否绝对无氧。

五、操作人员素质

操作者应熟悉药敏试验的规范步骤,尤其要注意其影响因素,如:接种菌的浓度不能太高或太低,应标准化;接种要用无菌棉拭子,不可用接种针或接种环,且要使接种菌在平板上分布均匀;纸片间距要合适等。

六、结果判读

纸片扩散敏感性试验只适用于快速生长菌,不可用于缓慢生长菌,一般培养16-18小时后读取结果。并根据NCCLS抑菌环的判读标准判断药物的敏感与否,但要注意NCCLS的标准常因菌种而异。

操作人员部门主管质量负责人

姓名 ****** ****** ******

日期 **年**月**日

1.综合判断实验室的工作水平。

2.作为实验室外部的一个公众质量控制标准。

【该SOP变动程序】

本标准操作程序的改动,可由任一使用本SOP的工作人员提出,并报经下述人员批准签字:专业主管、科主任

【方法】用模拟临床标本做质量评价

将细菌接种在培养基或制成冻干菌种,并把它当作某种临床标本,发给各个实验室。各个实验室根据该标本的性质及有关模拟的临床指征,按照日常的操作方法进行相应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回报给组织机构,经过统计分析后再反馈到实验室。根据反馈的资料,实验室可以做自我评价。组织机构在反馈的资料中,可以根据各个实验室的检验结果给出所计算的得分,作为评价时的一项比较直观的指标。

(一)用日常临床标本的检验结果做质量评价

用于日常临床标本的检验结果做质量评价的指标有两方面:

1.细菌分离率:各类感染的病原菌特点相对稳定。比如急性呼吸道感染,常见的病原菌是肺炎链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分析一个实验室对呼吸道标本该类细菌的分离率,可判断其对呼吸道细菌感染的诊断能力。实验室很少或分离不到此类细菌,说明有漏检和误诊。

2.细菌耐药率:细菌的耐药性也相对稳定,社会上有公认的耐药率。比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的耐药率达90%,对万古霉素无耐药或耐药率很低。一个实验室的检验结果如果与其他实验室的结果不同,应做质量分析。

操作人员部门主管质量负责人

姓名 ****** ****** ******

日期 **年**月**日

微生物实验室管理sop

1.0目的 确保微生物室有一个良好的环境,以便准确完成常规微生物分析实验,以对生产环境、设备的清洗消毒和人员卫生进行有效的监控。 2.0范围 适合微生物实验室人员,环境卫生,设备,试剂、培养基及常规操作的各项要求及管理 3.0职责 3.1微生物品控员负责具体工作的执行。 3.2 QA主任负责监督本文件的有效执行。 4.0程序 4.1人员 4.1.1微生物操作人员需有相关 的工作经验,并具备微生物操作的基本技能,如铺平板、菌落计数、无菌操作。 4.1.2应确保微生物操作人员接受足够的微生物专业培训,以保证其能独立地进 行操作 、准确地完成测试,并保存好记录。 4.2环境 4.2.1微生物操作室配备超净工作台。 4.2.2微生物操作室的墙壁、地板、天花板光滑平整、易于清洁消毒。 4.2.3工作区域里有方便使用电源、抽滤系统,便于取用培养基和实验用品。 4.2.4有适当的通风条件,在空调处安装空气过滤器,确保空气质 量达到10,000级、平时关闭门窗,尽量减少空气对流引起的扬尘。 4.2.5微生物操作 辅助区域有足够的空间处理样品,存放培养基、玻璃器皿和小型 仪器设备;有空间安装固定的仪器设备(如培养箱,水浴锅,冰箱)等。

工作区域要有充足的灯光,光强不小于300lux。实验室应保持整洁。 4.2.6在进行实验前无菌室和超净工作台必须打开紫外灯消毒30分钟。实验完成后 及时整理和清洁台面。 4.2.7实验室必须考虑实验室内外环境污染的可能性,并对之进行有效的监控。 监控的方法如下:1.每天实验前需做空气的微生物测试,测试方法可参见 SOP-QA-MB-015空气的微生物测试。2.每月度用尘埃粒子测定仪测定微生 物 室空气的尘埃粒子数,应达到?>0.5um的粒子<353粒/L,超过标准时则须更 换过滤器。3.每半年更换紫外灯管,以确保紫外灯的杀菌效果。 4.3卫生 4.3.1配备实验室专用服装(包括鞋,帽),实验室工作服避免在实验室以外区域穿 着, 要定期更换、清洗。 4.3.2实验室人员要注意个人卫生,应形成经常洗手的习惯,手指甲要剪短。实验前 用70%酒精消毒双手。 4.3.3不得在微生物测试区域吸烟,吃、喝食物。不得在微生物室做与微生物实验无 关的事情和实验。 4.3.4每天打扫实验室,避免积灰。每周用50ppm的氯水消毒地板。(用含有氯水的拖 把 拖地面) 4.3.5尽量避免过多的人在微生物室走动,无关人员不能进入。 4.4 设备维护、校证和验证

DL-ET32微生物动态检测系统SOP文件(1)

DL-ET32微生物动态检测系统标准操作规程 文件编号:XXJYCZXJXXX 版本: 生效日期: 共6页 1.目的 规范DL-ET32微生物动态检测系统的操作程序,保证检验质量。 2.授权操作人 经培训并通过考核的微生物实验室工作人员。 3.原理 3.1细菌内毒素动态检测原理:细菌内毒素能特异性激活反应主剂中的敏感因子(C因子),从而激活一系列酶促反应,使凝固蛋白原转变为凝固蛋白,根据细菌内毒素浓度和凝固蛋白形成时间为负相关的原理,建立细菌内毒素标准品的浓度-临界时间(C- T0.02)关系曲线,采用最小二乘法拟合,求解出a0、b0的值,建立回归方程。利用内插法原理将样本T0.02检测值代入回归方程,实现对样本中细菌内毒素进行定量分析。 3.2真菌(1-3)-β-D葡聚糖动态检测原理:真菌(1-3)-β-D葡聚糖能特异性激活反应主剂中的敏感因子(G因子),从而激活一系列酶促反应,使凝固蛋白原转变为凝固蛋白,根据真菌(1-3)-β-D葡聚糖浓度和凝固蛋白形成时间为负相关的原理,建立(1-3)-β-D葡聚糖的浓度-临界时间(C- T0.02)关系曲线,采用最小二乘法拟合,求解出a0、b0的值,建立回归方程。用内插法原理将样本T0.02检测值代入回归方程,实现对样本中真菌(1-3)-β-D葡聚糖进行定量分析。 4.工作条件 环境温度: 10℃~30℃;相对湿度: ≤80%;大气压力: 76 kPa~106 kPa; 电源电压: AC220V+22V, 50Hz+1Hz;光照度: 应避免强光直射。 5.操作程序 5.1开启微生物动态检测系统及试管恒温仪电源,预热10-30min。 5.2仪器设置: 5.2.1打开微生物动态检测系统检测软件;

sop微生物检查操作规程

sop微生物检查操作规程 1目的 建立微生物限度检查的标准操作规程,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2 范畴 适用于本厂质监科化验室对本厂生产的固体制剂及物料进行微生物限度的检查。 3 责任 化验员有责任按照本操作规程进行检验、判定,并对检验结果负责。 4 定义 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系指非规定灭菌制剂及其原、辅料受到微生物污染程度的一种检查方法,包括染菌量及操纵菌的检查。 5 内容 5.1 总则: 5.1.1供试品应随机抽样。一样抽样量为检验用量(2个以上最小包装单位)的 3倍量。 5.1.2 供试品在检查前不得开启,检查全过程均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严防 再污染。 5.1.3 操纵菌的污染检查应做相应的已知菌对比试验,对比菌株为大肠杆菌 [CMCC(B)44102],每批试验已知菌加入量为50-100个。 5.1.4 染菌量的检查或操纵菌的检查均应做空白对比试验。 5.1.5 供试品稀释成稀释液后应在平均状态下取样,凡有抑菌成份或防腐剂的供 试品应做专门处理后进行检验。 5.1.6 供试品稀释后应在1小时内操作完毕。

第2页/共6页 5.1.7 除另有规定外,细菌培养温度为30-35℃,霉菌、酵母菌培养温度为 25-28℃,操纵菌培养温度为36℃±1℃。 5.1.8细菌、霉菌检验结果的报告以1g、1ml或10cm2为单位;操纵菌检验报告 以每1g、每1ml或每10cm2为单位报告“检出”或“未检出”。 5.2仪器、用具 恒温培养箱、隔水式生化培养箱、电子天平,移液管(1ml、10ml)、试管、离心管、双碟、镊子、剪刀、不锈钢吸管筒、酒精灯、取样勺、称量纸、研钵一个、不锈钢双碟筒。 5.2.1用具的包扎 移液管:用纱布包住移液管,然后放入不锈钢灭菌筒内。 试管、双碟:试管在管口塞上纱布棉塞、双碟放入不锈钢双碟筒内。 无菌衣、裤、帽、口罩:用布口袋将洗净的衣裤、帽子、口罩配套后装入,扎紧袋口,再用牛皮纸包好。 5.2.2用具的灭菌 将包扎好的用具,在121±0.5 ℃蒸汽灭菌柜中灭菌30 分钟,物品取出时切勿赶忙置冷处,以免急速冷却灭菌物品内蒸汽凝造成负压,易致染菌,应置烘箱烘干。 5.3培养基、试剂 5.3.1营养琼脂培养基 称取本品36克,加1升蒸馏水,加热溶解后,按需要进行分装,经121℃15分钟灭菌备用。 5.3.2虎红培养基 称本品30克,加1升蒸馏水,加热溶解,分装,高压灭菌116℃20分钟。 5.3.3胆盐乳糖培养菌(BL) 称本品36克,加1升蒸馏水,加热溶解,分装,高压灭菌116℃20分钟。 5.3.4曙红亚甲蓝琼脂培养基(EMB) 称本品42克,加1升蒸馏水,加热溶解,分装,高压灭菌116℃20分钟。 5.3.5生理盐水 称取9 g 氯化钠,加水1000 ml 溶解,分装后于121℃±0.5℃湿热灭菌30分钟,供作稀释剂用。 5.3.6 75%酒精棉 量取无水乙醇75ml,加水稀释至100ml,摇匀,将脱脂棉与75%酒精混合即得。

细菌室sop文件

细菌室工作守则 1.每日工作前用紫外线照射实验室半小时以上。 2.入室前应穿工作服,并做好实验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3.实验室内应保持肃静,不准吸烟、吃东西及用手触摸面部。尽量减少室内活动,以免引起风动,无关人员禁入。 4.非必要物品禁止带入实验室,必要资料和书籍带入后,应远离操作台。 5.做好标本的登记、编号及试验记录。未发出报告前,请勿丢弃标本。 6.标本处理及各项试验应在操作间进行,接种环用完后应立即火焰灭菌,沾菌吸管、玻片等用后应浸泡在消毒液内。 7.实验时手部污染,应立即用过氧乙酸消毒或浸于3%来苏儿溶液中5-10分,再用肥皂洗手并冲洗干净;如误入口内,应立即吐出,并用1:1000高锰酸钾溶液或3%双氧水漱口,根据实际情况服用有关药物。 、 8.实验过程中,如污染了实验台或地面,应用3%来苏儿覆盖其上半小时,然后清洗;如污染工作服,应立即脱下,高压灭菌。 9.若出现着火情况,应沉着处理,切勿慌张,立即关闭电闸,积极灭火。易燃物品(如酒精、二甲苯、乙醚和丙酮等)必须远离火源,妥善保存。 10.工作结束时检查电器、酒精灯等是否关闭,观察记录培养箱、冰箱温度及工作情况,用浸有消毒液的抹布将操作台擦拭干净,并将试剂、用具等放回原处,清理台面,未污染的废弃物扔进污物桶,有菌废弃物应送高压灭菌后处理。

11.离室前工作人员应将双手用消毒液消毒,并用肥皂和清水洗净。 12.爱护仪器设备,经常清洁,注意防尘和防潮。 细菌室消毒隔离措施 1.每天工作前用消毒液消毒工作台,上班前、下班后开紫外灯(最少半小时)进行空气消毒。 2.非必要品禁止带入实验室,必要资料和书籍带入后,应远离操作台。 3.使用后的载玻片、盖片、平皿、试管等用消毒液浸泡,经煮沸后清洗或丢弃。 4.试验后的血液标本用消毒液浸泡后煮沸消毒,所有用于试验的反应板、吸头等用消毒液浸泡(至少24小时以上)后清洗或丢弃。 5.所有微生物培养物(细菌、支原体、真菌等培养物),不管标本阳性或阴性均 - 1 - 用消毒液浸泡后,经煮沸消毒,才能清洗或丢弃。 6.取材、最好采用一次性工具,不能采用一次性工具者,每次取材前均应彻底消毒。 7.用于浸泡各种器械如刮菌刀、持物钳、镊子等的消毒液要定期更换。 8.不慎发生临床标本或培养物污染工作台,不要立即用水冲洗,应先用纸巾、布等敷料加上消毒液(如5%石炭酸、3%来苏儿等)消毒30分钟以上,然后再清洗。如污染工作服,应立即脱下,高压灭菌。

微生物SOP

东莞市高埗医院作业指导书第1页共1页 第1版第0次修改 主题:危象值三级报告制度颁布日期:2011年11月 危象值三级报告制度 1 目的 规范危象值三级报告制度。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血液、CSF、胆汁和胸腹水等无菌部位标本出现有细菌生长时的报告制度。 3 职责 检验科微生物组技术人员负责危象值三级报告的及时性与记录。 4 危重病人的三级报告程序 第一级:告知标本已出现阳性并报告直接细菌涂片结果,同时做初步药敏试验; 第二级:报告初步药敏结果,同时做正式鉴定和药敏试验; 第三级:报告正式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

东莞市高埗医院作业指导书第1页共3页 第1版第0次修改 主题:标本的采集、运送、颁布日期:2011年11月保存和处理 标本的采集、运送、保存和处理 1 目的 正确采集和处理标本是实验室取得正确结果的前提,必须予以重视。但对标本采集的方法和时间,标本的来源,实验室常不能加以控制,实验室人员有责任通过各种方式,指导医师和护士正确采集标本。特制定以下原则,以便统一标准执行。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检验科人员对临床送检标本的合格判断与指导。 3 职责 检验科微生物组技术人员负责核对标本是否合格及标本处理与接种。 4 注意事项 4.1 标本管理的安全警示 4.1.1 所有标本的采集、运送和处理应在无菌操作,防止污染原则下认真进行。4.1.2 已采集原始标本都应置于防漏、密封的容器中运送,含有明显区分各部门文字标志。 4.1.3 带针头的注射器运送标本到实验室,用无菌试管或防护装置套住注射针,再置于防漏塑料袋中运送。 4.2 标本的选择和采集 4.2.1 避免来自寄生菌的污染,应当保证每份标本代表感染过程。健康宿主在感染的许多部位也可出现的正常菌丛,主要来自皮肤、黏膜和呼吸道,它若过早、过度生长,掩蔽了真正的病原菌,干扰培养结果解释。 4.2.2 选择正确的解剖部位、合适时间、合乎规程技术,采集标本。 4.2.3 活组织或针筒抽取是厌氧菌培养首选采集标本方法,但绝不可冷冻,宁可在室温中保存。 4.2.4 采集足够量标本,材料不足可能产生假阴性结果。 4.2.5 每份标本都应标记患者姓名、送检号码、材料来源、具体部位、日期、时间以及相关临床信息。 4.2.6 标本应置于有特殊标记、有助疑似病原菌生存、不易泄漏及防止潜在性生物危险的容器中。 4.3标本运送

临床微生物SOP-室内质量控制管理程序1教学教材

临床微生物SOP-室内质量控制管理程序 1.目的: 规范微生物实验室管理程序,确保临床报告的质量。 2.适用范围: 微生物实验室的所有检验项目。 3.职责: 实验室检验人员均必须熟知并遵守本程序。 4.程序: 4.1 分析前质量管理 4.1.1 检验申请单临床医生应按照《微生物检测项目申请程序》申请临床微生物检测。口头申请追加样本检验项目,必须在样本有效期内申请,并补正式的检验申请单。 4.1.2 生成微生物检验标本标签护士应在核对医嘱、病人信息和检验申请信息后,按照《微生物标本检验标签程序》生成申请单和微生物检验项目标签,并将微生物检验项目标签正确贴于容器上。 4.1.3 标本的采集手册实验室应制定样本采集手册,指导正确采集和处理样本。 4.1.4 样本采集和运输样本采集人员应按照《采样前病人识别程序》确认病人,按照《标本采集、运输程序》采集样本,并在规定的时间和温度范围内,使用指定的运输培养基,安全运送到微生物室。 4.1.5 样本的接收样本接收人员应严格按照《标本接收、识别程序》《标本拒收程序》对标本接收或拒收,并记录。 4.1.6 微生物检验标本信息输入微生物实验室接种实验室岗位检验人员严格按照《微生物标本信息输入程序》录入、核对病人信息和标本信息等质料。 4.1.7 样本储存微生物实验室接种岗位检验人员按照《微生物标本检验前储存程序》正确储存未能及时处理的标本。已经检验的样本应在保证性质稳定的条件下,将样本以适当的方式保留到规定时间内,以便能在出具结果报告后可以复查,

或做补充检验。 4.2 分析中质量管理 4.2.1 试剂的质量控制 4.2.1.1 所有试剂用于检测标本前,必须做质控以评估质量并记录质控结果,只 有质控合格才可以使用。下列试剂每进一批新批号或货号要求用阴、阳性标准菌 株或质控菌株评估其质量(表2-1)。 触酶、氧化酶、凝固酶、β-内酰胺酶、Optochin、X、V 和XV 纸片; 细菌鉴定系统使用的每一种鉴定卡及相关试剂; 表2-1 常用实验试剂质量控制 试剂阳性对照阴性对照监测频率 氧化酶铜绿假单胞菌A TCC27853 大肠埃希菌A TCC25922 每次新配制时及使用中每个工作日 触酶金黄色葡萄球菌A TCC25923 A群链球菌A TCC19615 每次新配制时及使用中每个工作日 靛基质大肠埃希菌A TCC25922 肺炎克雷伯菌A TCC13883 1%蛋白胨水及靛基质试剂:每次新配制 时及使用中每个月1次直接用于检测病人标本有内标准的抗原试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乳胶凝集试 剂(每天或每次做质控); 抗血清(至少每半年用阴、阳性质控菌株做质控); 革兰染液(每周一次用阴、阳性质控片做质控); 抗酸染液(每次使用要求用阴、阳性质控片做质控); 自制试剂(每配制一批新试剂做质控)。 4.2.1.2 平行试验新批号试剂使用前必须用老试剂或参考材料平行试验。 4.2.1.3 无厂家商特别说明时,不同批号的试剂不可混用。 4.2.1.4 缺陷或失控试剂只能用于培训员工业务能力,否则报废处理。培训试剂 应明显标记“仅培训使用”,并与检验试剂分开放置。 4.2.2 培养基的质量控制 4.2.2.1 购买的有质量保证标准的培养基实验室应保存制造商所遵循的质量保 证标准,以及每批号产品完成无菌试验、生长试验、生化试验及质量控制性能的 合格证明等文件;无质量保证标准的培养基,每批号和(或)每次购买的产品应 检测相应的性能,包括生长试验或与旧批号平行试验、生长抑制试验(适用时)、 生化反应(适用时)等。

实验室的设置及管理sop

XX医院微生物实验室 工作程序文件 质量手册 实验操作者:XXXXXXXXXXXXXXXXX 执行日期:2003年4月6日

程序文件目录 01 实验室的设置及管理 02 实验室内务管理制度 03 实验室人员配置及管理 04 实验室工作人员职责 05 生物防护措施 06 废弃物的处理程序 07 实验室清洁程序 08 仪器设备的管理程序 09 仪器设备的操作程序 10 仪器设备维护和保养程序 11 仪器设备的校准程序 12 实验室临床检测项目操作程序 13 实验室试剂、耗材购买和管理程序 14 临床标本的管理程序 15 实验记录管理程序 16 检测结果报告程序 17 室内质量控制程序 18 室间质评管理程序 19 抱怨的处理程序 20 应急处理程序 21 实验室保密制度 22 实验室工作制度

实验室的设置及管理 1.目的:建立实验室的合理设置和科学管理,最大限度防止实验误差,保证检验结果的可靠 性。 2.本程序的改动程序: 3.本程序的改动,可由任一使用本程序的工作人员提出,经论证其合理性后,报经科主任 批准签字后实施。 4.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微生物检验实验室的设置、工作流程和日常管理等。 5.程序: 4 .1 微生物检验实验室为检验科下设的专业实验室,从事临床标本的微生物检验、感染控制及相关实验工作。 4.2 本实验室采用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作为临床微生物检验的主要手段,实验室分为配剂室、鉴定室、标本处理室和无菌室,每一工作区各配备专用的设备、仪器、辅助设施、耗材、清洁用品、办公用品。 4.3 各工作区有专用的仪器设备、办公用品、实验耗材和清洁用具等,不可混用。 4.4 各工作区配置、功能和内务管理见各区工作制度和相关SOP文件。 4.5 严格遵守微生物实验室的隔离制度,见相关SOP文件。 4.6 非本实验室工作人员,未经许可不得入内;进修、实习或其他科室人员因科 研活动需要,进入实验区域需首先熟悉本程序的各项规定并严格遵守执行,在本实验室人员监督指导下进行。 4.7 实验完毕后做好清洁消毒工作。 4.8污染的处理:实验中若在操作台面上发生标本或液体外泄,应立即用浸有10%次氯酸钠溶液的卫生纸覆盖发生污染处,半小时后再用软布浸水擦拭干净。 6.引用的文件及图表 5.1 实验室布局图:Lab_view 5.2 微生物检验实验室工作制度:proc_lab_12 5.3试剂配制区工作制度:Sop_regu_regnt; 5.4样本处理区工作制度:sop_regu_prep; 6.5鉴定区工作制度:sop_regu_measu; 5.6 实验室内务管理制度:proc_lab_2

检验科[全套]SOP文件

检验科全套SOP文件 124.236.7.* 质量手册目录 01质量手册说明 02质量手册版本控制 03科室简介 04授权书 05批准令 06公正性申明 07修改记录 08质量方针与质量目标 09组织和管理 10投诉地解决 11不符合项地识别和控制 12纠正措施 13预防措施 14内部审核 15管理评审 16人员 17设施和环境 18检验前程序 19检验程序 程序文件目录 001 程序文件目录 002 批准令 003修改爷 01 文件控制程序 02计算机管理程序 03 合同评审程序 04 医疗咨询控制程序

05 客户投诉控制程序 06 不合格项控制程序 07 纠正措施控制程序 08 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09 内部质量审核控制程序 10 人员任用资质评定程序 11 仪器管理程序 12 仪器校准程序 13 样本管理程序 14 生物参考范围建立程序 15 实验不确定度评定程序 16、检测结果溯源程序 17、内部质量审核控制程序 18、室间质量评价程序 19、生物安全管理程序 20、需求地确定及实验室能力评审控制程序 21 新检测项目建立程序 22、满意度监测程序 23、标识控制程序 24、仪器标识控制程序 25、质量保证程序 26、检测申请单格式确定程序 27、检测结果报告控制程序 28、检测结果修改与变更程序 29、试剂管理程序 30、结果报告程序 作业指导书 临床检验作业指导书 01静脉血常规样品采集手册 02末梢血常规样品采集手册 03静脉血血沉样品采集手册 04血型鉴定血液标本的采集 05尿液常规标本采集手册 06一般尿液标本的采集手册 07特殊尿液标本的采集手册

检验科微生物室sop文件检验科微生物实验室

检验科微生物室sop文件检验科微生物实验室检验科微生物室SOP文件检验科微生物实验室 作业指导书细菌室工作守则文件编号:LAB,SOP,JX001 细菌室工作守则 1.每日工作前用紫外线照射实验室半小时以上。 2.入室前应穿工作服,并做好实验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3.实验室内应保持肃静,不准吸烟、吃东西及用手触摸面部。尽量减少室内活动,以免引起风动,无关人员禁入。 4.非必要物品禁止带入实验室,必要资料和书籍带入后,应远离操作台。 5.做好标本的登记、编号及试验记录。未发出报告前,请勿丢弃标本。 6.标本处理及各项试验应在操作间进行,接种环用完后应立即火焰灭菌,沾菌吸管、玻片等用后应浸泡在消毒液内。 7.实验时手部污染,应立即用过氧乙酸消毒或浸于3%来苏儿溶液中5-10分,再用肥皂洗手并冲洗干净;如误入口内,应立即吐出,并用1:1000高锰酸钾溶液或3%双氧水漱口,根据实际情况服用有关药物。 8.实验过程中,如污染了实验台或地面,应用3%来苏儿覆盖其上半小时,然后清洗;如污染工作服,应立即脱下,高压灭菌。 9.若出现着火情况,应沉着处理,切勿慌张,立即关闭电闸,积极灭火。易燃物品(如酒精、二甲苯、乙醚和丙酮等)必须远离火源,妥善保存。 10.工作结束时检查电器、酒精灯等是否关闭,观察记录培养箱、冰箱温度及工作情况,用浸有消毒液的抹布将操作台擦拭干净,并将试剂、用具等放回原处,清理台面,未污染的废弃物扔进污物桶,有菌废弃物应送高压灭菌后处理。 11.离室前工作人员应将双手用消毒液消毒,并用肥皂和清水洗净。

12.爱护仪器设备,经常清洁,注意防尘和防潮。 作业指导书细菌室消毒隔离措施文件编号:LAB,SOP,JX002 细菌室消毒隔离措施 1.每天工作前用消毒液消毒工作台,上班前、下班后开紫外灯(最少半小时)进行空气消毒。 2.非必要品禁止带入实验室,必要资料和书籍带入后,应远离操作台。 3.使用后的载玻片、盖片、平皿、试管等用消毒液浸泡,经煮沸后清洗或丢弃。 4.试验后的血液标本用消毒液浸泡后煮沸消毒,所有用于试验的反应板、吸头等用消毒液浸泡(至少24小时以上)后清洗或丢弃。 5.所有微生物培养物(细菌、支原体、真菌等培养物),不管标本阳性或阴性均用消毒液浸泡后,经煮沸消毒,才能清洗或丢弃。 6.取材、最好采用一次性工具,不能采用一次性工具者,每次取材前均应彻底消毒。 7.用于浸泡各种器械如刮菌刀、持物钳、镊子等的消毒液要定期更换。 8.不慎发生临床标本或培养物污染工作台,不要立即用水冲洗,应先用纸巾、布等敷料加上消毒液(如5%石炭酸、3%来苏儿等)消毒30分钟以上,然后再清洗。如污染工作服,应立即脱下,高压灭菌。 9.实验时手部污染,应立即用肥皂洗手并冲洗干净,再外用消毒药水,如误入口内,应立即吐出,并用1:1000高锰酸钾溶液或3%双氧水漱口,必要时根据实际情况服用有关药物。作业指导书微生物实验室安全与防护文件编 号:LAB,SOP,JX003 在工作区内禁止饮食,吸烟和存放食物及使用化妆品。 实验室里应保持整洁,不存放与工作无关的杂物。 工作台每天至少用消毒剂清洁一次,在溢渗传染物后要立即消毒、清洗; 进入无菌室必须穿工作服,戴口罩、帽子。 在各种操作进程中均应尽量避免或减少气溶胶产生。

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SOP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医院感染管理科 文件名称: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SOP 文件编号:ZS-IC-SOP-swaq 持有部门: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医院感染管理科 制订者:周昭彦审核者:胡必杰核准者:胡必杰 制订日期:2007年5月28日审核日期:2007年5月29日核准日期:2007年5月29日执行日期:2007年6月1日版次:Ver 01 文件页数:共7页 文件性质:普通限制(仅限本院范围,未经授权,不得复制) √ 目录 1.前言 2.实验室生物安全规程 2.1.进入规定 2.2.个人防护 2.3.实验室工作区 3.实验室安全操作 3.1.标本的安全操作 3.2.实验室的基本安全操作 3.3.实验室的其他安全操作 4.实验室设备和仪器 4.1.生物安全柜 4.2.离心机 4.3.组织研磨器 4.4.冰箱与冰柜的维护和使用 5.实验室意外事件或事故处理 5.1.生物危害物溢出的处理 5.2.刺伤、切割伤或擦伤 5.3.经胃肠道摄入潜在感染性物质 6.实验室废弃物处理 6.1.培养基、组织、体液等废弃物处理 6.2.锐器盒处理 7.参考文献 8.负责人及联系电话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医院感染管理科1

1.前言 由于新的感染性病原体的不断涌现,抗生素的耐药性问题日益严重,新的诊断和治疗技术的应用,以及生物恐怖的潜在危险,提高实验室的生物安全再一次成为人们的关注点。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工作人员面临着职业暴露于感染性病原体的危险。其中,最危险的操作是标本的处理和接种。由于人员感染后处于亚临床表现或实验室管理层没有上报,实验室获得性感染的实际发生率可能比已知的多得多。 采用适当的生物安全防护可以将感染的危险性降至最低。生物安全防护包括安全设备、个体防护装置和措施,实验室的特殊设计和建筑要求,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标准化的操作程序及规程。其中,规范的微生物学操作技术是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基础,专门的实验设备仅仅是一种补充,绝不能替代正确的操作规范。 根据有关规定,中山医院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属于二级生物安全水平实验室。 2.实验室生物安全规程 2.1.进入规定 2.1.1.在实验室入口处贴生物危害警告标志,见上图。注明临床微生物、Ⅱ级生物安全水平、负责人高 晓东,电话630663; 2.1.2.未经许可,非工作人员不得进入实验室。外来合作者、进修和学习人员在进入实验室之前必须经 过部门负责人(胡必杰)的批准; 2.1. 3.实验室总门应保持关闭状态; 2.1.4.与实验室工作无关的动物不得带入实验室。 2.2.个人防护 2.2.1.工作服:在实验室工作时,必须穿着工作服; 2.2.2.手套:在进行可能直接或意外接触到血液、体液以及其他具有潜在感染性的材料的操作时,应戴 上合适的手套。脱手套后必须洗手。用过的一次性手套应丢入感染性废物袋内(贴有生物危险Ⅱ 级标志的黄色垃圾袋); 2.2. 3.洗手:在处理完感染性材料后,以及在离开实验室前,都必须洗手。手要完全抹上皂液,搓洗至 少10 秒钟,纸巾擦干; 2.2.4.其他防护:当有可能受到喷溅物污染、碰撞或人工紫外线辐射的伤害时,必须戴合适的安全眼镜; 2.2.5.不得穿着实验室工作服离开实验室; 2.2.6.不得在实验室内穿露脚趾的鞋子; 2.2.7.禁止在实验室工作区域进食、饮水、吸烟、化妆和处理隐形眼镜; 2.2.8.禁止在实验室工作区域内储存食品和饮料; 2.2.9.在实验室内用过的工作服不得和日常服装放在同一柜子内。 2.3.实验室工作区 2.3.1.实验室应保持清洁整齐,严禁摆放和实验无关的物品; 2.3.2.每天工作结束之后,必须用爱尔施牌消毒片(成分:三氯异氰尿酸,每片含有效氯500mg,按每片 1000ml水比例进行溶解)消毒工作台面。用75%酒精消毒生物安全柜台面。活性物质溅出后要随时 消毒,消毒剂为爱尔施(1片/1000ml),严重污染时(血液等标本的污染),将6片爱尔施溶于1000ml 水(3000ppm)用以消毒; 2.3.3.所有受到污染的材料、标本和培养物应废弃于感染性废物袋内,而生活垃圾应弃于黑色垃圾袋, 不能混淆。需要清洁再利用的材料,必须先经高压灭菌处理; 2.3.4.需要带出实验室的手写文件必须保证在实验室内没有受到污染。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医院感染管理科2

微生物实验室SOPword版本

实验室生物安全标准操作规程(SOP) BSL-2实验室使用标准操作规程 1 目的 制定BSL-2实验室人员进出的标准操作程序,保障实验室生物安全。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BSL-2实验室人员进出程序。 3 职责 实验室工作人员执行本程序的规定。各科室负责人负责监督执行。 4 规程要求 4.1进入程序 4.1.1 实验室人员需将外衣挂入缓冲区内,避免将外衣与工作服混放。 4.1.2 实验室人员进入实验室前在人员位置示意图上做好标记,将自己的名字磁扣贴在欲达到的位置。 4.1.3 实验室工作人员进入BSL-2更衣室,脱掉自已所穿鞋,放入外侧鞋柜内,转向内侧,从内侧鞋柜取出工作鞋换上,穿上医用白大褂或连体工作服。 4.1.4 按要求戴手套,口罩等防护用品。 4.2 退出程序 4.2.1 试验结束后,实验室工作人员在实验室脱掉一次性口罩和一次性乳胶手套和一次性防护服,装入高压灭菌袋中。 4.2.2实验室工作人员先用0.5%新洁尔灭对手进行消毒,再用消毒肥皂洗手。实验室工作人员在更衣室脱下医用白大褂或连体工作服,打开更衣室的紫外灯进行紫外消毒。

4.2.3 实验室工作人员在更衣室脱掉工作鞋,放入内侧鞋柜,转向外侧,从外侧鞋柜中取出自己所穿鞋。 4.2.4 实验室工作人员退出实验室后,将BSL-2实验室入口门关好,将人员示意图上标记复位,离开实验室。 实验室生物安全标准操作规程(SOP) 无菌间使用标准操作规程 1 目的 确保无菌室环境的无菌状态,特指定本规程。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无菌间空气微生物监测。 3 职责 3.1实验室工作人员负责实验室空气微生物监测。 3.2 实验室主任监督实验室工作人员实施。 4 过程要求 4.1实验室工作人员在进无菌间之前,应先用2%石碳酸或来苏尔对手进行浸泡消毒。 4.2 缓冲间在每次使用前,应先打开紫外灯,紫外照射30 min;工作人员在进入无菌室前,必须于缓冲间内更换消毒过的工作服、工作帽及工作鞋。检验用的有关器材(待检品除外),

临床微生物SOP_室内质量控制管理程序文件

临床微生物SOP-室质量控制管理程序 1.目的’ 规范微主物玄验空许理程宇.隣玄临氐报告的质才丄 2?适用£ts: t?ri沏实验室的所?检验顶1匚 3.职贵才 实验宅报验人灿均昼彼駅知并迺疔用押羊. 4-程序才 4.1分祈前庚量骨理 1. 1. 1檢验屮惰单临床医生应按照电微生物检测壇目申请程序》申情临味微生物检湫口头申请追加样木检龜頊目.必須在样本有地期内申濡井补正式的检验申请单, 4.1. 2生成探生物检鳖标爪标签护土应在找对医剤、病人需息和拎验巾请信息府,按鷹<微生物标本檢验标签程序》生成申谓单和微生物檢验项H标签,井将微生物检验项目标签正确站于料器「 1-1.3 手册实验室应制定样木采集手册.拼吕止覘采集和处理栉 木。 I L 1样木软集和运输样本采廉人员应按照£采样酊弼人识别酣冷确认爲人丫按廉€标本采集、运输程序}采集样本.井在规定的时甸和温度范III内,使用抬立的运输建养星.龙仝运送刘微d物室. t L 5样木的接枚样本接收人员俺严格按照从标本接收.识别柑序筑I标本拒收程序》刘标木接收或拒牧勺持记录. I. 1,6微生物椅验标本信息输入微生物实验空接种实坯宅岗位檢验人员产楼按照m:物标术们息输入程序》录入和建对病人爲息和标朋恰息篇质料二 I 1. 7样本储存微生物实骑窃接种尚位松验人员核脱哎池牡物标本楼験师储存程序》正确餓存未能及时处理的标本。己经检脸的样本应在保证性质诡定的条件匚将样本以适当的方式保雷到规定时何内也便能在出具結黑报告启可以复查. 或敝补充检验’ 12分折中质咼许理 L2H试別的质皈拧制

4?2?1. I所有试弼于检測标本It必须他质控以评估咸量并记录■控结果.只有质控介格才可以创lh F列试剂所进一批新批号或货号姿求川阴、阳性标笊蘭株或质控曲株评估其质眾(农2-1)° 傩組氧化馭凝固瓠0-内他胺的.Optochiiu X、Y和XV纸片; 细宿幣定系统使用的毎一种整定卡及相关试剂) % 2-1常用实噬试剂頂逼控制 试刑阳性对职脚性对照曲測顋率 就化胡刪绿假单施歯ATCX??7H53犬肠欢牟苗ATCU!刊史每次霸配別时从性用中毎个工作日金曲色曲曹球曲仃CC25923Z祎t球曲VTCCI96I5tsj ;^rffM制吋反便用中毎个工作11 岐基质人肠改希常ArCC25922胁炎克需们曲ATOCI38831%蚩白1陈水及脸早咸茯祉毎次新配41时及便用中毎小月1次 总接用于检测病人标本有内标准的抗陳试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乳胶凝集试 剂⑵天或每次做质控), 抗血清(至少每半年用阴、阳性质控菌株做质控); 革兰染液(每周一次用阴.阳性质控片做质控八 抗酸染液(侮次使用要求用口]?阳性质控片做质控): 自制试剂(埒配制一批新试剂做质挖儿 -1. 2.1.2平行试验新批号试剂便川前必须川老试剂或参号材料呼行试验, 4. 2.1.3无厂豪商轄别说明时,不同批号的试剂不可混用。 4?2?1?4缺陷或失控试剂只能用于培训员工业务施力,否刚报废处理.培训试剂 应明応杯记“仅培训使川”.并与检验试剂分开放虫’ 丄2.2培养基的质址挣制 4. 2. 2. I购买的?仆质量保证标准的培养垄实验空应保存制造曲所边循的质量保证标卅.以及每批号产品完成无苗试验、生长试验、生化试验及质赧控制性能的合格址明等文件;无頂星保址杯祗的培养基?毎批巧和(或)毎次购买的产品向检沟和应的性能?包新牛长试验或与II」枇号平行试验、牛长抑制试验(适用时)、生化反应(适用时)簣,

微生物实验室SOP

BSL-2实验室使用标准操作规程 1 目的 制定BSL-2实验室人员进出的标准操作程序,保障实验室生物安全。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BSL-2实验室人员进出程序。 3 职责 实验室工作人员执行本程序的规定。各科室负责人负责监督执行。 4 规程要求 4.1进入程序 4.1.1 实验室人员需将外衣挂入缓冲区内,避免将外衣与工作服混放。 4.1.2 实验室人员进入实验室前在人员位置示意图上做好标记,将自己的名字磁扣贴在欲达到的位置。 4.1.3 实验室工作人员进入BSL-2更衣室,脱掉自已所穿鞋,放入外侧鞋柜内,转向内侧,从内侧鞋柜取出工作鞋换上,穿上医用白大褂或连体工作服。 4.1.4 按要求戴手套,口罩等防护用品。 4.2 退出程序 4.2.1 试验结束后,实验室工作人员在实验室脱掉一次性口罩和一次性乳胶手套和一次性防护服,装入高压灭菌袋中。 4.2.2实验室工作人员先用0.5%新洁尔灭对手进行消毒,再用消毒肥皂洗手。实验室工作人员在更衣室脱下医用白大褂或连体工作服,打开更衣室的紫外灯进行紫外消毒。 4.2.3 实验室工作人员在更衣室脱掉工作鞋,放入内侧鞋柜,转向外侧,从外侧鞋柜中取出自己所穿鞋。 4.2.4 实验室工作人员退出实验室后,将BSL-2实验室入口门关好,将人员示意图上标记复位,离开实验室。

无菌间使用标准操作规程 1 目的 确保无菌室环境的无菌状态,特指定本规程。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无菌间空气微生物监测。 3 职责 3.1实验室工作人员负责实验室空气微生物监测。 3.2 实验室主任监督实验室工作人员实施。 4 过程要求 4.1实验室工作人员在进无菌间之前,应先用2%石碳酸或来苏尔对手进行浸泡消毒。 4.2 缓冲间在每次使用前,应先打开紫外灯,紫外照射30 min;工作人员在进入无菌室前,必须于缓冲间内更换消毒过的工作服、工作帽及工作鞋。检验用的有关器材(待检品除外),搬入无菌室前必须分别进行灭菌消毒。 4.3 将无菌间和超净台的紫外灯打开照射30min后,才能进行工作。 4.4 实验完毕后,用0.2%新洁尔灭消毒液擦拭台面,打开超净台内紫外灯,照射30min。同时无菌间和缓冲间的紫外灯一并打开,照射30min。 4.5 工作人员在缓冲间脱下工作服、工作帽及工作鞋。 4.6 每月应对无菌间进行一次熏蒸消毒。每月用新洁尔灭消毒液擦拭地面和墙壁一次的方式进行消毒。 4.7 每月应对无菌间进行一次无菌检查记录

微生物室微镜检查法 sop文件

细菌室SOP文件—显微镜检查法 显微镜检查是细菌鉴定工作中的一重要手段,有助于细菌的初步鉴别,同时对下一步鉴定工作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有时通过形态学检查可得到初步诊断,如痰中的抗酸杆菌和泌尿生殖道分泌物中的淋病奈瑟菌等。显微镜检查有不染色标本检查法和染色标本检查法两种。 1. 不染色标本的检查:不染色标本主要用于检查细菌的动力及运动状况。 1.1压滴法:用接种环取细菌悬液2环,置于清洁载玻片中央,覆上盖玻片,于高倍镜下观察。制片时菌液要适量,不可有气泡,不可外溢。 1.2 悬滴法:取洁净的凹窝载玻片及盖玻片各1块,将凹孔四周的平面上涂上一层凡士林,取一环菌液置盖玻片中央,将凹窝载玻片的凹面向下,对准于盖玻片的液滴上,然后迅速翻转玻片,用小镊子轻压盖玻片使之与凹孔边缘粘紧。镜下观察时先低倍后高倍,不可压碎盖玻片。有动力的细菌可见细菌从一处移到另一处,无动力的细菌呈布朗运动而无位置的改变。螺旋体由于菌体纤细、透明,需用暗视野显微镜观察其形态、活动。 2. 染色标本检查法:通过对标本的制片及染色,能观察细菌的形态、大小、排列、染色特性以及荚膜、芽胞、异染颗粒等结构,有助于细菌的初步鉴定。 2.1快速革兰染色法 2.1.1操作见试剂说明书 2.1.2结果:革兰氏阳性菌呈紫色,革兰氏阴性菌呈红色。 2.1.3 注意事项:染色关健在于涂片和脱色,涂片不宜过厚,固定不宜过热,脱色不宜过度,菌龄为18~24小时为佳。 2.2抗酸染色法

2.2.1操作见试剂说明书 2.2.2结果:抗酸杆菌呈红色。 2.2.3注意事项:每一张玻片只能涂一份标本且不能在染色缸中染色,以免造成不同标本间的交互污染从而导致阴阳性结果混淆,脱色时间宁长勿短,至无红色液体流下为止。 2.3阿尔培异染颗粒染色法: 2.3.1初染:涂片上滴加第一液染剂(甲苯胺蓝和孔雀绿的乙醇溶液),染3-5分钟,水洗。 2.3.2复染:第二液染剂(碘化钾溶液)染1分钟,水洗。自然干燥后镜检。 2.3.3结果:菌体呈绿色,异染颗粒呈蓝黑色。 2.3.4注意事项:玻片要清洁,染料需新鲜配制,无沉淀物。注意与标本中的其他杂质相区别。 3.压片镜检,主要观察细菌在组织中的分布。 4.墨汁负染镜检:背景着色而菌体不着色的染色法,用以观察新型隐球菌的宽厚荚膜等。 5.鞭毛染色镜检,观察细菌有否鞭毛、鞭毛的位置、鞭毛的数量,在非发酵菌的鉴定中是一项重要的指标。 6.暗视野镜检:观察一些较微小且有一定结构的微生物,如钩端螺旋体的钩状及螺旋的形态等。 7.制动试验的直接镜检,在标本加入抗血清,观察动力是否被抑制,如霍乱弧菌的制动试验等。 8.荧光镜检,用标有荧光素的物质与检材中的微生物特异结合产生荧光的特点而对微生物作出鉴定。

微生物室sop文件

细菌室操作规程鹤壁市中医院检验科

目录 第一篇细菌室操作程序文件 1.细菌室人员岗位职责 (1) 2.标本采集及保存要求 (3) 3.显微镜检查法操作规程 (5) 4.细菌室标本操作流程 (6) 5.细菌的形态检查操作规程 (8) 6.细菌生化反应鉴定及其它实验操作规程 (11) 7.细菌的接种与培养方法操作规程 (17) 8.支原体培养、鉴定及药敏操作规程 (19) 9.血液感染病原体检验操作规程 (20) 10.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病原体检验操作规程 (22) 11.下呼吸道感染病原体检验操作规程 (24) 12.尿路感染病原体检验操作规程 (26) 13.消化道感染病原体检验操作规程 (29) 14.脓汁及病灶分泌物细菌学检验操作规程 (31) 15.生殖系统标本的处理 (33) 16.抗菌药物敏感试验 (34) 第二篇医院微生物感染控制检测 17.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37) 18.环境卫生学监测 (38) 19.采样及检查原则 (39) 20.各部位的消毒 (43)

细菌室人员岗位职责 1、上班后先搞好室内卫生、核查各个培养箱、冰箱的工作温度是否在设定的范围内,并做好记录。检查各种仪器工作是否正常,做好记录。 2、接收样本:核对各样本号与申请单联号是否一致,如不一致马上与病房联系以便作出相应的处理,如退单或重送样本等,并做好联系情况的记录。核查各送检样本是否符合要求。 ①痰液样本:先看外观、再直接涂片镜检,以白细胞≥25个/低倍镜视野,而上皮细胞≤10个/低倍镜视野,为合格痰液。 ②无菌体液样本:检查各种无菌体液样本的盛放器皿是否符合要求。 ③容易干燥的样本:对一些容易干燥的样本如大便、咽拭子、脓液拭子、泌尿生殖道拭子等是否已经干燥。 对不符合要求的样本必需与临床联系,以便作出相应处理,方法如联号不符的样本,做好记录。对符合的样本进行原始单的登记。 3、样本编号:对符合的样本作出编号,普通细菌培养:痰液、咽拭子、血液增菌培养、尿液、胸、腹水、脑脊液、胆汁、脓液、泌尿生殖道拭子、大便致病菌培养。在各种培养基上及申请单上编号的同时均需明确标明接种日期。 4、样本接种: ①血液、骨髓、腹水、关节液等:增菌培养瓶; ②痰液、咽拭子:血平板、麦康凯平板; ③尿液:血平板、麦康凯平板; ④大便致病菌:SS平板; ⑤脑脊液:血平板、巧克力平板; ⑥分泌物的淋球菌培养接种:淋球菌专用平板; ⑦支原体培养+药敏:按说明书接种支原体专用培养基。 对以上接种样本的当前编号应记录于登记本上。此外对痰、脓液、脑脊液等在接种的同时应对其沉渣进行革兰染色,如有细菌和或何种细菌为主立刻通知临床,并做好记录。 5、查对昨天移种平板申请单及原始登记本,确定标本移种是否正确。观察

微生物室sop文件资料

细菌室操作规程 ABC四医院检验科

目录 第一篇细菌室操作程序文件 1.细菌室人员岗位职责 (1) 2.标本采集及保存要求 (3) 3.显微镜检查法操作规程 (5) 4.细菌室标本操作流程 (6) 5.细菌的形态检查操作规程 (8) 6.细菌生化反应鉴定及其它实验操作规程 (11) 7.细菌的接种与培养方法操作规程 (17) 8.支原体培养、鉴定及药敏操作规程 (19) 9.血液感染病原体检验操作规程 (20) 10.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病原体检验操作规程 (22) 11.下呼吸道感染病原体检验操作规程 (24) 12.尿路感染病原体检验操作规程 (26) 13.消化道感染病原体检验操作规程 (29) 14.脓汁及病灶分泌物细菌学检验操作规程 (31) 15.生殖系统标本的处理 (33) 16.抗菌药物敏感试验 (34) 第二篇医院微生物感染控制检测 17.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37) 18.环境卫生学监测 (38) 19.采样及检查原则 (39) 20.各部位的消毒 (43)

细菌室人员岗位职责 1、上班后先搞好室卫生、核查各个培养箱、冰箱的工作温度是否在设定的围,并做好记录。检查各种仪器工作是否正常,做好记录。 2、接收样本:核对各样本号与申请单联号是否一致,如不一致马上与病房联系以便作出相应的处理,如退单或重送样本等,并做好联系情况的记录。核查各送检样本是否符合要求。 ①痰液样本:先看外观、再直接涂片镜检,以白细胞≥25个/低倍镜视野,而上皮细胞≤10个/低倍镜视野,为合格痰液。 ②无菌体液样本:检查各种无菌体液样本的盛放器皿是否符合要求。 ③容易干燥的样本:对一些容易干燥的样本如大便、咽拭子、脓液拭子、泌尿生殖道拭子等是否已经干燥。 对不符合要求的样本必需与临床联系,以便作出相应处理,方法如联号不符的样本,做好记录。对符合的样本进行原始单的登记。 3、样本编号:对符合的样本作出编号,普通细菌培养:痰液、咽拭子、血液增菌培养、尿液、胸、腹水、脑脊液、胆汁、脓液、泌尿生殖道拭子、大便致病菌培养。在各种培养基上及申请单上编号的同时均需明确标明接种日期。 4、样本接种: ①血液、骨髓、腹水、关节液等:增菌培养瓶; ②痰液、咽拭子:血平板、麦康凯平板; ③尿液:血平板、麦康凯平板; ④大便致病菌:SS平板; ⑤脑脊液:血平板、巧克力平板; ⑥分泌物的淋球菌培养接种:淋球菌专用平板; ⑦支原体培养+药敏:按说明书接种支原体专用培养基。 对以上接种样本的当前编号应记录于登记本上。此外对痰、脓液、脑脊液等在接种的同时应对其沉渣进行革兰染色,如有细菌和或何种细菌为主立刻通知临床,并做好记录。 5、查对昨天移种平板申请单及原始登记本,确定标本移种是否正确。观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