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简论热力学熵、信息熵及熵的泛化-魏环-河北理工学院

6.简论热力学熵、信息熵及熵的泛化-魏环-河北理工学院
6.简论热力学熵、信息熵及熵的泛化-魏环-河北理工学院

3。简论热力学熵、信息熵及熵的泛化

热力学熵熵是克劳修斯1865年定义并命名的一个热力学系统的状态函数,它严格应用于系统的热运动,故又称“热力学熵”。熵的英文为“entropy ”,是克劳修斯用两个希腊字拼合而成,“en ”是能量的词冠,“tropy ”意为转移和变化,因此,熵是一个与热力学过程中的能量变 化有关的量。根据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有dA ≤?(dU ?TdS) (1)

式中U 、S 、T 分别为系统的内能、熵和温度,dA 为系统对外做的功。式(1)表明:在热力学过程中,系统被消耗的内能分为两部分,能用来 对外做功的能量为(dU ?TdS),而另一部分能量TdS 则不可利用,它失去了做功的潜力,是退化了的能量。并且,这部分不可利用能在量值上与该过程中系统的熵增成正比。因此,是熵将能量再分为两类;熵从反面量度系统的运动转化潜力,熵是系统能量品位的量度。系统的熵越高,其能量的品位越低、对外做功的潜力越小、可用性越小。在自然界中,一切真实的过程都是不可逆的过程,也是熵增加的过程,因此,一切真实过程的进行都会导致能量的退化、贬值。熵的这种性质,也使其为一切热力学过程 发生的条件、进行的方向及进行的限度提供了普遍的判据。

从分子运动的观点看,熵是系统内分子运动紊乱程度的测度,即S=klnW (2) 式中W 为系统的微观态数,又称为热力学概率。式(2)表明:分子运动越是无序,系统的熵就越髙。玻尔兹曼对熵做出的这一统计解释,为熵的泛化奠定了理论基础。

信息熵从通讯的角度看,由于随机性的干扰(即噪音)是无法避免的,因此,通讯系统具有统计的特征,信号源可视为一组隨机事件的集合。该集合所具有的随机性不确定度,与热 力学系统中因大量粒子无规则热运动所造成的微观状态的混乱度或无序度是类同的,所以,信息论的创始人申农(C.E.Shannon)采用了同样的思维方法——利用概率统计理论来定义具有一定概率分布的信号源的平均不确定性测度,即H =?k 1 P i n i lnP i (3)

式中n 为信号源的信号种数,P i 为第i 种信号出现的概率。利用等概率原理可以证明,H 与S 的统计表述在形式上可以相互转换,所以,H 被称为信息熵。同时,信息量I 作为信息熵的对立面,被定义为信息熵增量的负值,即 I =??H (4) 式(4)又称为信息的负熵原理。一个开放系统,获取信息就等同于吸取了负熵,可使系统的不确定度、紊乱度减少并趋于有序;丢失信息时,其熵增加,无序度随之增加。因此,信息与熵彼此是互补的,信息就是负熵,而熵就是系统丢失了的信息的量度。

熵的泛化 信息熵的出现,可视为熵泛化的标志。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中,存在着大量的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隨机事件的集合;每一种随机事件的集合都具有相应的不确定性或无序度(在这里,无序度系指客观事件或系统组成要素之间无规则的联系和转化的程度),而所有这些不确定性或无序度都可以用信息熵这个统一的概念来描述,这正是熵概念能够广泛使用的客观基础。因此,H 又被称为泛熵或广义熵,并用于描述或量度任何一种物质运动方式的不确定度或无序度。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至少有70—80种熵,应用于自然、生命、思维及社会等各个领域中。如模糊熵,量度由于系统运动状态方式的模糊性而引起的不确定性;拓扑熵,量度拓扑维的不确定性;基因熵,描述由于生物群体融合导致的遗传基因的混杂度;各种气象熵,描述大气这一多体系统中各个层次的无序度。此外,如条件熵、社会熵、经济熵等概念,也已在社会及经济学领域中被采用。对无序、不确定性的研究已成为现代思维方式的重要内容。

熵概念的泛化,不仅引发了许多新的概念,同时也引发了许多新的交叉学科。

将熵理论引入生命科学领域,产生了生物热力学和生物信息论两个新的分支学科;在经济学领域,由于熵增原理为经济增长的自然限界奠定了理论基础,导致了熵经济学、环境经济学和资源物理学的形成。耗散结构理论作为熵概念深化的产物,在热力学和达尔文进化论之间建立起了一座桥梁,它不仅把物理规律和生物发展的规律初步统一起来,同时也为用物理学和化学的方法研究生物学开辟了道路。目前的生物学研究正是沿着这条道路前进的。

熵原理已在许多学科中得到运用,尤其令人关注的是由此而导致的以现代物理学为根基的新的世界观的出现。薜定谔提出的“生命依赖负熵为生”的名言是对生命做出的最为生动、深刻的诠释,至今脍炙人口。熵原理在生态学中的运用,使人类意识到:自然界有其自身的限界,它不能为人类提供取之不尽的资源和无限大的生存空间;而另一方面,人类社会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又导致了熵的快速增长。熵原理告诫人类,应建立一个对于人类和自然界都合理、合适的最佳生存模式,即建立一个“负熵社会”,要以尽可能少的能耗,求得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以抑制、降低熵增长。天体与大气物理学家埃姆登早在1938年就对熵与能的关系做出了精辟的比喻:“在自然过程的庞大工厂里,熵原理起着经理的作用,因为它规定着整个企业的经营方式和方法;而能原理仅仅充当薄记,平衡贷方和借方。”因此,熵比能更重要。熵原理代表着新的世界观。

在今天,熵被公认为是当代物理学前沿中的五大重要概念之一。认识和掌握熵原理,对于我们能够用科学的思想及世界观去指导和调整人类的生产及生活行为,是十分必要的。

读热力学第二定律与熵变的宏观解释有感

读《热力学第二定律与熵变的宏观解释》有感 水文二班张树磊 0914210212 通过对达瑞先生《热力学第二定律与熵变的宏观解释》的学习,我对热力学第二定律以及熵这个概念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 热力学第二定律最常见的两种表述是克劳修斯表述和开尔文表述. 克氏表述指出:热传导过程是不可逆的. 开氏表述指出:功变热的过程是不可逆的. 两种表述其实就是分别挑选了一种典型的不可逆过程,指出它所产生的效果不论用什么方法也不可能使系统完全恢复原状,而不引起其他变化. 但不论具体的表达方式如何,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实质在于:一切与热现象有关的实际宏观过程都是不可逆的, 并指出了这些过程自发进行的方向. 从统计物理学的角度来看,熵是系统中微观粒子无规运动的混乱程度的量度,或者说是微观粒子热运动所引起的无序性的定量量度,混乱度越大熵就越大.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统计意义是:一个不受外界影响的“孤立系统”,其内部发生的过程,总是由几率小的状态向几率大的状态进行,由包含微观状态数目少的宏观状态向包含微观状态数目多的宏观状态进行,由“有序”状态向“无序”状态进行. 一个宏观状态可以包含多个微观状态. 对于孤立系统(总能量、总分子数一定) ,所有微观状态是等几率的. 这就是统计物理学的一个基本假设———玻尔兹曼等几率原理. 哪一个宏观状态包含的微观状态数目多,这个宏观状态出现的机会就大. 为此,提出了热力学几率的概念:与任一给定的宏观状态相对应的微观状态数, 叫做该宏观状态的热力学几率,用Ω表示. 统计物理学证明,熵与热力学几率存在着“玻尔兹曼关系”,即S = klnΩ ,式中k 为一常量,叫做玻尔兹曼常数, k = R/ NA = 1. 381 ×10 - 23J / K(R 为摩尔气体常数,NA 为阿佛伽德罗常数) .此关系说明:熵是混乱度的量度,某宏观状态对应的微观状态数越多,它的混乱度就越大,熵也越大. 可见,熵增加原理的微观实质是:孤立系统内部发生的过程总是从热力学几率小的状态向热力学几率大的状态过渡. 可以认为,熵增加原理是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述. 因此,克劳修斯说,自然界中的一个普遍规律是:能量密度的差异倾向于变成均等。换句话说,“熵将随着时间而增大”。熵恒增意味着能贬值。孤立系统中发生的任何实际过程,其能量的总值保持不变,而其熵值恒增。熵增加导致能量贬值,熵是能量转化为无效部分的度量,这就是热力学第二定律深刻提示的要点。热力学第一定律告诉我们,能量的总值是守恒的。它不可能被创造出来,它也不可能被消灭;热力学第二定律则进一步告诉我们,能量不可能是用之不竭的,在一个孤立系统中越来越多的能量成为无效的。虽然对于一个局部系

热力学第二定律 概念及公式总结

热力学第二定律 一、 自发反应-不可逆性(自发反应乃是热力学的不可逆过程) 一个自发反应发生之后,不可能使系统和环境都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而不留下任何影响,也就是说自发反应是有方向性的,是不可逆的。 二、 热力学第二定律 1. 热力学的两种说法: Clausius:不可能把热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它变化 Kelvin :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取出热使之完全变为功,而不发生其他的变化 2. 文字表述: 第二类永动机是不可能造成的(单一热源吸热,并将所吸收的热完全转化为功) 功 热 【功完全转化为热,热不完全转化为功】 (无条件,无痕迹,不引起环境的改变) 可逆性:系统和环境同时复原 3. 自发过程:(无需依靠消耗环境的作用就能自动进行的过程) 特征:(1)自发过程单方面趋于平衡;(2)均不可逆性;(3)对环境做功,可从自发过程获得可用功 三、 卡诺定理(在相同高温热源和低温热源之间工作的热机) ηη≤ηη (不可逆热机的效率小于可逆热机) 所有工作于同温热源与同温冷源之间的可逆机,其热机效率都相同,且与工作物质无关 四、 熵的概念 1. 在卡诺循环中,得到热效应与温度的商值加和等于零:ηηηη+η ηηη=η 任意可逆过程的热温商的值决定于始终状态,而与可逆途径无关 热温商具有状态函数的性质 :周而复始 数值还原 从物理学概念,对任意一个循环过程,若一个物理量的改变值的总和为0,则该物理量为状态函数 2. 热温商:热量与温度的商 3. 熵:热力学状态函数 熵的变化值可用可逆过程的热温商值来衡量 ηη :起始的商 ηη :终态的熵 ηη=(ηηη)η (数值上相等) 4. 熵的性质: (1)熵是状态函数,是体系自身的性质 是系统的状态函数,是容量性质 (2)熵是一个广度性质的函数,总的熵的变化量等于各部分熵的变化量之和 (3)只有可逆过程的热温商之和等于熵变 (4)可逆过程热温商不是熵,只是过程中熵函数变化值的度量 (5)可用克劳修斯不等式来判别过程的可逆性 (6)在绝热过程中,若过程是可逆的,则系统的熵不变 (7)在任何一个隔离系统中,若进行了不可逆过程,系统的熵就要增大,所以在隔离系统中,一切能自动进行的过程都引起熵的增大。若系统已处于平衡状态,则其中的任何过程一定是可逆的。 五、克劳修斯不等式与熵增加原理 不可逆过程中,熵的变化量大于热温商 ηηη→η?(∑ηηηηηηη)η>0 1. 某一过程发生后,体系的热温商小于过程的熵变,过程有可能进行不可逆过程 2. 某一过程发生后,热温商等于熵变,则该过程是可逆过程

热力学熵及其应用的理解

内蒙古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 学年论文 姓名:邢阿木古冷 学号:20082116014 年级:08级物理蒙班 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 指导老师:松林

热力学熵及其应用的理解 邢阿木古冷(20082116014) (内蒙古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22) 摘要:热力学熵是表征系统无序度混乱度的态函数。熵函数最初是由克劳修斯提出来的。他认为系统的熵总是自发的朝着系统无序度混乱度增加的方向进行的,这个思是很重要的。因此熵的概念在我们生活中有很高的参考价值。本论文中我想从我了解的方面对熵及其应用价值进行简单的介绍。 关键词:熵;应用;熵增加原理 1.引言 熵的引出是人们在生活实践,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的经验总结,它们既不涉及物质的微观结构,也不能用数学加以推导和证明。但它的正确性已被无数次的实验结果所证实。而且从热力学严格地导出的结论都是非常精确和可靠的。有关该定律的发现和演变历程是本文讨论的重点。熵是有关热和功等能量形式相互转化的方向与限度的规律,进而推广到有关物质变化过程的方向与限度的普遍规律。由于在生活实践中,自发过程的种类极多,熵的应用非常广泛,诸如社会熵概念的引出,熵与生命代谢的关系,熵与肿瘤的关系等。本文做简单介绍。 2.正文 2.1熵概念的引入 在19世纪60年代,有人曾十分戏剧性地描绘了“世界末日”的情景:“宇宙越是接近于其熵为一最大值的极限状态,它继续发生变化的可能就越小;当它完全达到这个状态时,就不会再出现进一步的变化了,宇宙将永远处于一种惰性的死寂状态。”这就是轰动一时的“宇宙热寂论”。然而不久,“宇宙热寂论”就被科学证明是错误的。这个错误观点的提出者就是德国科学家克劳修斯,但是由他提出的“熵”的概念和热力学第二定律却是正确的。 为了进一步推动热的动力学说,克劳修斯把理论和实验结合起来,进行深入的研究。在研究卡诺热机操作循环过程中,他发现热量在减少的同时,却可以看出有一个量在整个循环的过程中自始至终保持不变。如果是在理想过程中的话,那么这个比值是个常数,而且从不会减少。这也就是说,在密闭系统中,系统的热量和系统的绝对温度的比值在任何过程中都是增长的。这个不小的发现使克劳修斯惊喜不已,他隐约感觉到自己的研究又将出现新的突破。于是,他不断地实验,反复地论证,把所有的精力都倾注在这个“恒量”的研究之中。1854年,克劳修斯把研究的结果以论文的形式予以发表,在文中,他提出了著名的“克劳修斯不等式”,得出了卡诺热机效率的公式,并推广到任何一个可逆的循环之中。1865年,克劳修斯发表了《力学的热理论的主要方程之便于应用的形式》一文,在文中明确表达了“熵”的概念。熵是物质的状态函数,即状态一定时,物质的

第五章热力学第二定律与熵

第五章热力学第二定律与熵 教学目的与要求: 理解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两种表述及其实质,知道如何判断可逆与不可逆过程;理解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实质及其与第一定律、第零定律的区别;理解卡诺定理与热力学温标;理解熵的概念与熵增加原理;了解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了解熵的微观意义及玻耳兹曼关系。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引导学生深刻理解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实质。通过介绍宏观状态与微观状态的关系来阐述熵的微观意义与玻耳兹曼关系,加深对熵概念的认识。 教学重点: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两种表述及其实质,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实质,与第一定律、第零定律的区别,熵的概念与熵增加原理 教学时数:12学时 主要教学内容: §5.1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表述及其实质 一、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表述 在制造第一类永动机的一切尝试失败之后,一些人又梦想着制造另一种永动机,希望它不违反热力学第一定律,而且既经济又方便。 比如,这种热机可直接从海洋或大气中吸取热量使之完全变为机械功(无需向低温热源放热)。由于海洋和大气的能量是取之不尽的,因而这种热机可永不停息地运转做功,也是一种永动机。 1、开尔文(Kelvin) 表述: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使之完全变为有用功而不产生其它影响。 说明: 单一热源:指温度均匀的恒温热源。 其它影响:指除了“由单一热源吸收热量全部转化为功” 以外的任何其它变化。 功转化为热的过程是不可逆的。 思考1:判断正误: 功可以转换为热,而热不能转换为功。 ---错,如:热机:把热转变成了功,但有其它变化:热量从高温热源传给了低温热源。 思考2: 理想气体等温膨胀过程中,从单一热源吸热且全部转化为功。这与热二律有矛盾吗? ---不矛盾。理气等温膨胀:把热全部变成了功,但系统伴随了其它变化:气体的体积膨胀。 2、克劳修斯(Clausius)表述:不可能把热量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它影响。 “热量由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的过程是不可逆的”

热力学第二定律与熵

Chapter X:热力学第二定律(The Second Law of Thermodynamics) ·一切热力学过程都应该满足能量守恒。 问题满足能量守恒的过程都能进行吗?·热力学第二定律告诉我们,过程的进行还有个方向性的问题, 满足能量守恒的过程不一定都能进行。§1 自然过程的方向性 一、自然过程的实例 1.功热转换的方向性 功→热可自动进行 焦耳实验 (如摩擦生热、 焦耳实验) 热→功不可自动进行(焦耳实验中,不可

能水温自动降低推动叶片而使重物升高)“热自动地转换为功的过程不可能发生”“通过摩擦而使功变热的过程是不可逆的”, “其惟一效果(指不引起其它变化)是 一定量的内能(热) 全部转变为 机械能(功)的过程是不可能发生的”。·热机:把热转变成了功, 但有其它变化(热量从高温热源传 给了低温热源)。·理气等温膨胀:把热全部变成了功, 但伴随了其它变化(体积 膨胀)。

2.热传导的方向性 热量可以自动地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 体,但相反的过程却不能发生。 “热量不可能自动地 从低温物体传向高温物体”。 “其惟一效果是热量 从低温物体传向高温物体的过程 是不可能发生的”。 3. ·在绝热容器中的隔板 被抽去的瞬间,分子 都聚在左半部 (这是 一种非平衡态,因为 容器内各处压强或密度不尽相同),此后 分子将自动膨胀充满整个容器,最后达到 平衡态。 气体绝热自由膨胀的方向性 初态

(注意:这是一种非准静态过程) “气体向真空中绝热自由膨胀的过 程是不可逆的” 实例:生命过程是不可逆的: 出生→童年→少年→青年→ 中年→老年→八宝山不可逆!流行歌曲: “今天的你我怎能重复 昨天的故事!” 二、各种实际宏观过程的方向性都是相互沟通的(不可逆性相互依存) ·相互沟通(相互依存):

热力学中熵的计算

热力学中熵的计算 摘要:本论文主要目的是对热力学中熵的计算做一详细的说明,同时附带对熵的产生、物理意义、优缺点、以及熵的推广做一简要说明。 Abstract: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a detailed description of the calculation of thermodynamic entropy, while accompanying the generation of entropy, the promotion of the physical meaning of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and entropy are briefly discussed. 关键字:孤立系,封闭系,开放系,定容摩尔热容量,定压摩尔热容量,广延量,强度量。 Keywords: isolated system, closed system, open system, constant volume molar heat capacity at constant pressure molar heat capacity, extensive quantity, intensity volume 名词解释:孤立系:和外界既没物质交换也没能量交换的系统。 封闭系:和外界没有物质交换但有能量交换的系统。 开放系:和外界既有物质交换也有能量交换的系统。 定容摩尔热容量:一摩尔物质在体积固定的容器中升高(或降低)一 开尔文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符号Cvm。 定压摩尔热容量:一摩尔物质在压强不变的容器中升高(或降低)一开 尔文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符号Cpm。 广延量:一类与物质质量或物质的量有关的量。 强度量: 一类与物质质量或物质的量无关的量。 一、熵的提出 熵是由德国物理学家克劳修斯于1850年提出的,最早熵的提出是建立在卡诺热机循环理论基础上,卡诺给出了热机工作效率的计算公式,并且还给出了卡诺定理,即工作在两个确定温度之间的所有热机,可逆热机的效率最高。克劳修斯由这一点出发,并在遵从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推理,最终得到Q1/T1≤Q2/T2,为了确切的描述系统所处状态与Q、T的关系,克劳修斯提出了用新的物理量熵,并且他还给出了熵的微分表达式dS=dQ/T,熵的概念由此得以推广。 二、熵的计算 由克劳修斯所给出的熵的积分式可知

浅谈工程热力学里的熵

工程热力学论文 题目:浅谈工程热力学里的熵 姓名:杨枫 学号:1122610312 专业: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 导师:谭羽非 学院:市政环境工程学院 2013年12月24日

浅谈工程热力学中的熵 摘要:熵是工程热力学中重要的概念,它是对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深化和补充,同时熵定律又是对基于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熵的深化和扩展。熵也可以作为节能的标准,熵的理论在环境中的应用很广泛, 对于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熵的概念热力学第二定律熵增原理 正文:熵是物理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最早由德国物理学家克劳修斯提出,后来玻尔兹曼又用统计的方法给出了熵的定义。我国据此译成热温之商,为了反映与热有关,加上火字旁,创造了新汉字熵。从1865 年提出熵到现今已经有150 多年的历史了,现在的熵已不局限于物理学中,在其它学科都有着广泛的应用,熵的概念有泛化的趋势。另一方面,就物理学中的熵仍有诸多争论的问题,可以说,没有哪一个物理概念像熵一样难以理解,应用广泛,同时又伴随着诸多未解之迷从。物理学角度来说,熵是物质分子紊乱程度的描述,紊乱程度越大,熵也 越大;从能量及其利用角度来说,熵是不可逆耗散程度的量度,不可逆能量耗散越多,熵变化越大。熵增加意味着有效作功能量的减少。在工程热力学中,熵是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一个重要概念及参数。从热力学的角度,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熵这个概念。 一.熵概念的提出 熵的概念由卡诺循环引出的。卡诺循环由两个可逆等温过程和两个可逆绝热过程组成。工质在两个恒温热源间循环,没有耗散损失。对微卡诺循环,以微元可逆热机为例,设有高温热源温度T1,低温热源温度T2,工质从高温热源吸热为DQ1,向低温热源放热为DQ2, 由G=1-DQ2/DQ1=1-T2/T1得 DQ2/ T2=DQ1/ T1 由于DQ2与DQ1符号相反,代入符号,有 DQ2/ T2+DQ1/ T1=0 对任意可逆循环,都可分割成无限多个微元卡诺循环, 则有RDQ/T=0 (1) 式(1)即克劳修斯积分式。式(1)表明任意工质经任意一个可逆循环后,微量DQ/T 沿整个循环的积分为零。状态参数的充要条件为该参数的微分一定是全微分,且全微分的循环积分为零。式(1)说明,DQ/T一定是某个参数的全微分。克劳修斯将这一参数定名为熵,以符号S表示, 于是dS=DQ/T (2) 熵是状态参数,工质经一微元过程,熵的变化等于初、终态任意一个可逆过程中与热源交换的热量和热源温度的比值。熵的变化只由初、终态参数确定,与中间所经历的途径无关。式(1)和(2)前提条件是可逆的,既在没有任何耗散的条件下,工质的温度和热源的温度才处处相等。 二.熵与热力学第二定律 实际工质的热力过程都是不可逆的,可逆过程只是将过程视为极端缓慢的情况下,工质内部及工质与周围环境能时刻处于平衡状态,这是一种理想化过程。现在来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演变历程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演变历程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张俊地信一班1009010125 摘要:热力学第二定律是热力学的基本定律之一,是指热永远都只是由热处转到冷处(自然状态下)。它是关于在有限空间和时间内,一切和热运动有关的物理化学过程具有不可逆性的经验总结。 关键词:热力学第二定律,演变历程,生活应用 引言:热力学第二定律是人们在生活实践,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的经验总结,他们既不涉及物质的微观结构,也不能用数学家易推倒和证明,但它的正确性已被无数次的实验结果所证实。而且,从热力学严格的推导出的结论都是非常精确和可靠的。有关该定律额发现和演变历程是本文讨论的重点。热力学第二定律是有关热和功等能量形式相互转化的方向和限度的规律,进而推广到有关物质变化过程的方向与限度的普遍规律。 1.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建立 19 世纪初,巴本、纽可门等发明的蒸汽机经过许多人特别是瓦特的重大改进,已广泛应用于工厂、矿山、交通运输,但当时人们对蒸汽机的理论研究还是非常缺乏的。热力学第二定律就是在研究如何提高热机效率问题的推动下,逐步被发现的,并用于解决与热现象有关的过程进行方向的问题。1824 年,法国陆军工程师卡诺在他发表的论文“论火的动力”中提出了著名的“卡诺定理”,找到了提高热机效率的根本途径。但卡诺在当时是采用“热质说”的错误观点来研究问题的。从1840 年到1847 年间,在迈尔、焦耳、亥姆霍兹等人的努力下,热力学第一定律以及更普遍的能量守恒定律建立起来了。“热动说”的正确观点也普遍为人们所接受。1848 年,开尔文爵士(威廉·汤姆生) 根据卡诺定理,建立了热力学温标(绝对温标)。它完全不依赖于任何特殊物质的物理特性,从理论上解决了各种经验温标不相一致的缺点。这些为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建立准备了条件。 1850 年,克劳修斯从“热动说”出发重新审查了卡诺的工作,考虑到热传导总是自发地将热量从高温物体传给低温物体这一事实,得出了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初次表述。后来历经多次简练和修改,逐渐演变为现行物理教科书中公认的“克劳修斯表述”。与此同时,开尔文也独立地从卡诺的工作中得出了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另一种表述,后来演变为更精炼的现行物理教科书中公认的“开尔文表述” 。上述对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两种表述是等价的,由一种表述的正确性完全可以推导出另一种表述的正确性。他们都是指明了自然界宏观过程的方向性,或不可逆性。克劳修斯的说法是从热传递方向上说的,即热量只能自发地从

热力学统计物理课程论文熵在生活中的应用

热力学统计物理课程论 文熵在生活中的应用 Document number【980KGB-6898YT-769T8CB-246UT-18GG08】

熵在生活中的应用 摘要:热力学第二定律作为判定与热现象有关的物理过程进行方向的定律,是物理热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本文分析了热力学第二定律所定义的熵的含义,并阐述了它在当今社会的一些应用,分析了熵与生活的一些联系。 关键词:热力学第二定律;熵;联系;负熵 ; 生命 引言: 热力学第二定律决定了能量转移的方向问题,对信息技术,生命科学以及人文科学的发展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应用极其广泛。熵增加原理对新世纪的科学技术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都产生重要影响。 1 热力学第二定律、熵 热力学第二定律指出了不可逆过程的单向性, 从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这些表述发, 能够找到一个表征不可逆过程单向性物理量,利用它能够把热力学第二定律用为普遍的形式表示出来。克劳修斯定义一个态函数,认为自发过程的不可逆性决定于过程进行的过程或路径, 而是决定系统的初始状态和最终状态,称之为“熵“。用 S 表示从一个状态 A 到一个状态 B 。 S 的变化定义为: A B S S -=?A B T dQ / (1) 对无限小过程ds = dq/T 。这样热力学第二律表示为: ds ≥ dq/T 在孤立系统中,任何变化不可能导致熵的问题减小,即ds ≥0。 如果变化过程是可逆的则 ds=0 ,总之熵是有增无减。 2、热力学第二定律与生活的一些联系 2.1通过熵增原理,理解能源危机 按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对于与外界既无能量交换又无物质交换的孤立系统,必有ds >0,这就是熵增原理。在孤立系统或绝热系统中进行的一切不可逆过程向熵增加的方向演化, 直到熵函数达到最大为止。在孤立或绝热条件下,系统自发地由非平衡态趋向平衡态的过程,正是一种熵增的过程。平衡态对应最大熵, 一定的外部条件确立系统的平衡态,最大熵也是指在一定外部条件下的最大。当人们燃烧煤、石油原子核,能量的问题并无变化,从热力学第一定律来看这一切,能量不会消失,也就不可能有能源危机。但是如果从热力学第二定律来看这一切, 就会使人们担心。燃烧资源,其结果是世界的熵无情地增加,它所贮存的能量的“质”随之衰退,并向空间弥散,于是我们把自己带进了能源危机之中。我们要做的不是保住能的数量,而是要珍惜它的“质”,应该合理使用能量,降低熵的产生,提高能量的利用效率,并不断开发新能源。 熵与生命过程

【精品】工程热力学熵与热力学第二定律

工程热力学熵与热力学第二定律

第四章熵与热力学第二定律 热力学第一定律普遍适用于自然界中的任何过程。其所给出的知识虽然是严格、正确的,但远非完全的。有一些问题很普通,它却不能回答。例如,它虽然告诉我们在每一过程中能量是守恒的,但却不能向我们指出任何特定的过程实际上能否发生。事实上,许多并不违反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过程,如热的物体和冷的物体接触时,热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向高温物体,从而使热的更热,冷的更冷;将一定数量的热完全转变成功而不发生其它变化;等等,从未发生过。涉及自然界中符合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过程,哪些会发生?哪些不会发生?如何才能发生?进行到何种程度为止?即过程进行的方向、条件和限度的

问题,需要另有一个完全不同的普遍法则去解决,这就是热力学第二定律。 如果说,热力学第一定律论述的是能量的“量”,那么,热力学第二定律则要涉及能量的“质”。 4.1自然发生过程的方向性 通过观察周围实际发生的过程,人们发现大量的自然过程具有方向性。 (1)功热转化 经验表明:一定数量的功可无条件地完全转变成热。最简单的方法是摩擦生热。如通过重物下降带动搅拌器旋转,由于粘性 阻力,与叶轮表面的摩擦使得容器中的流体温度上升等;除摩擦外, 诸如电流通过具有电阻的器件或线路,以及磁滞和固体非弹性碰撞 等,都发生了称为耗散的仅将功变为等量热的效应。而它们的反向过 程,如将叶轮与流体摩擦生成的热量,重新转化为功,使下降的重物回到原位等,却不能自动进行,即热不能无条件地完全转变成功。 (2)温差传热 温度不同的两个物体接触,热一定自发地从高温物体传向

低温物体;而反向过程,如热从低温物体传回高温物体,系统恢复原状,却不会自动进行。 (3)自由膨胀 一隔板将某一刚性绝热容器分为两部分,一侧充有气体,另一侧为真空。若抽去隔板,气体必定自动向真空一侧膨胀,直至占据整个容器。过程中气体由于未遇阻力,不对外做功,故又称无阻膨胀。因其也不与外界换热,所以由式(3-18),其内能不变,但体积增大、压力下降。而反向变化的情形,即气体自动从整个容器回到原先一侧,体积缩小,压力升高,却不会发生。 (4)流体混合 容器内两侧分别装有不同种类的流体,隔板抽开后两种流体必定自动相互扩散混合;另外,几股不同种流体合流时同样也会自动混合。但其反向过程,即混合物中各组分自动分离的现象却不会出现。 类似于上述的“单向”过程还有许多。如太阳向外辐射出能量就不能将其从太空中收回去;汽车关闭油门滑行一段停止后,不会自动将其与路面摩擦生成的热量收集起来又恢复行驶;钟摆运行一段时间停摆后,也不会自动恢复摆动;还有物质因在半透膜两边液体中的非均匀溶解而发生从高浓度向低浓度的渗透也不会自动反向进行,等等。 上述这些过程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热力学熵的统计

七、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本质及熵的统计意义 (一)热二律的本质 热力学第二定律指出了功转变为热为一不可逆过程。由热力学第二定律出发可以推导出状态函数熵 ( S ) 以作为隔离体系或绝热过程可逆性的判据。对于这些规律,应如何解释?宏观方法本身无法解释。只有从微观假设入手并应用一定的统计方法,才能对这些宏观现象作出确切的回答。 功和热两种能量传递形式有何本质上的区别? " 功是分子或质点作有序运动,而热则是分子或质点作无序运动的结果。 " 气体膨胀推动活塞抵抗外压做功,体系中的分子必然需要 " 齐心合力 " ,即在沿着推动活塞的方向上共同有一定的速度分量,才能沿着这个方向作有序的运动,以达到做功的目的。要做电功,则要求在电场影响下电荷沿着电位降落的方向作有序的运 动。……。至于热则是另外一回事,众所周知,体系的热运动与其温度密切相关。提高温度,则体系中分子的热运动加剧,无序状态增加。 由有序状态变为无序状态容易,由无序状态变为有序状态难,这是自然界的一个客观规律,热力学第二定律则从某一方面反映了这一规律。这个自然规律,可以用概率的形式描述,而状态函数熵则与概率密切相关,因而可以利用它来作为判据。 (二)热力学概率与第二定律 统计学上常用 " 概率 " 这一概念以描述体系中各种可能状态出现机会的多少。以理想气体自由膨胀为例。要使理想气体自由膨胀成为可逆过程,相当于要求气体分子全部地自动集中到容器中原来的一边去。以下分析出现这种可能性机会多少与体系中气体分子数目的关系。 表 3-2 分子在等分容器中的分布状态

如表 3-2 所示,设容积为 V 的容器等分为 A 和 B 两边 ( ) 。 1、若容器中只有一个分子 " a " 。则 a 处于 A 边或 B 边的机会均等,实现自由膨胀成为可逆(a 处于 A 的一边)的数学概率: 。 2、若容器中有两个分子 " a " 和 " b " 。从表中可以看出,可能出现四种分子分配方式,而 a 和 b 两个分子都集中在 A 的一边的数学概率: 。 3、若容器中有四个分子 " a " 、 " b " 、 " c " 和 " d " 。则从表中可以看出,可能出现的分子分配方式数为 16 ,而 abcd 四个分子同时集中在 A 一边的分配方式数为 1 ,其数学概率: 。 依次类推,若气体数量为一摩尔,分子数 L =6.022x10 23 ,出现自由膨胀成为可逆的概率 可见分子数愈多,要实现自由膨胀成为可逆的机会愈小,但并非绝对不可能。任一宏观体系所含分子数目均甚众多,故欲观察到自发过程成为可逆的机会绝少。 对于由四个分子所组成的体系作进一步分析:若 a 、 b 、 c 、 d 为同一种分子(等同分子体系),则它们不可区别,十六种分配方式实际上只组成

热力学统计物理课程论文熵在生活中的应用

熵在生活中的应用 摘要:热力学第二定律作为判定与热现象有关的物理过程进行方向的定律,是物理热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本文分析了热力学第二定律所定义的熵的含义,并阐述了它在当今社会的一些应用,分析了熵与生活的一些联系。 关键词:热力学第二定律;熵;联系;负熵 ; 生命 引言: 热力学第二定律决定了能量转移的方向问题,对信息技术,生命科学以及人文科学的发展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应用极其广泛。熵增加原理对新世纪的科学技术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都产生重要影响。 1 热力学第二定律、熵 热力学第二定律指出了不可逆过程的单向性, 从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这些表述发, 能够找到一个表征不可逆过程单向性物理量,利用它能够把热力学第二定律用为普遍的形式表示出来。克劳修斯定义一个态函数,认为自发过程的不可逆性决定于过程进行的过程或路径, 而是决定系统的初始状态和最终状态,称之为“熵“。用 S 表示从一个状态 A 到一个状态 B 。 S 的变化定义为: A B S S -=?A B T dQ / (1) 对无限小过程ds = dq/T 。这样热力学第二律表示为: ds ≥ dq/T 在孤立系统中,任何变化不可能导致熵的问题减小,即ds ≥0。 如果变化过程是可逆的则 ds=0 ,总之熵是有增无减。 2、热力学第二定律与生活的一些联系

2.1通过熵增原理,理解能源危机 按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对于与外界既无能量交换又无物质交换的孤立系统,必有ds >0,这就是熵增原理。在孤立系统或绝热系统中进行的一切不可逆过程向熵增加的方向演化,直到熵函数达到最大为止。在孤立或绝热条件下,系统自发地由非平衡态趋向平衡态的过程,正是一种熵增的过程。平衡态对应最大熵,一定的外部条件确立系统的平衡态,最大熵也是指在一定外部条件下的最大。当人们燃烧煤、石油原子核,能量的问题并无变化,从热力学第一定律来看这一切,能量不会消失,也就不可能有能源危机。但是如果从热力学第二定律来看这一切,就会使人们担心。燃烧资源,其结果是世界的熵无情地增加,它所贮存的能量的“质”随之衰退,并向空间弥散,于是我们把自己带进了能源危机之中。我们要做的不是保住能的数量,而是要珍惜它的“质”,应该合理使用能量,降低熵的产生,提高能量的利用效率,并不断开发新能源。2.2 熵与生命过程 从物质能量流动的角度讲,生命过程是一个物质能量的传输和集中过程,物质能量的集中就是生物的生长。当生物不再生长时,生物的生存过程就是纯粹的物质能量传输过程。从热力学的角度讲,生命过程可以认为是一个符合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区域性的自发的熵减过程,在包括生命体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系统中,熵是增加的。熵减过程就是生物的生长过程。当熵减过程结束后,维持已有的负熵值的过程就是生物的生存过程。为了生产负熵,更为了维持已有的负熵值,系统必须始终存在一个熵增的物质能量传输过程。新陈代谢过程中,除了包含有一个熵减的物质能量集中过程外,还包含了一个使生物生长不违反第二定律的熵增的物质能量的传输过程。显然,只有当生命系统是一个与外界有物质和能量交换的开放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应用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文字表述及相关应用 化工制药类一班,电话: ,邮箱: 摘要:热力学第二定律是用来判断过程的方向和限度的,在教学中主要介绍Clausius不等式的应用.对第二定律文字表述的应用涉及很少。文章主要介绍了热力学第二定律文字表述的应用和引出墒函数概念的必要性。 关键字:热力学第二定律;文字表述;应用;讨论 引言:热力学第二定律是用来判断过程的方向和限度的。在现行的物理化学教材中,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应用主要局限于墒判据的应用,很少有介绍热力学第二定律文字表述的应用方面的问题,本文力图从热力学第二定律文字表述的应用加以讨论,进而说明引人嫡函数的必要性。 1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文字表述 1. 1 Clausius表述:不可能把热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它任何变化; 1. 2 Kdvin表述: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取出热使之完全变为功而不发生任何其它变化; Kelvin表述也可表述为:第二类永动机是不可能造成的. 1.3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其它表述 (l)功可自发地全部变为热,但热不可能全部转变为功而不引起任何其它变化; (2)一切自发过程都是热力学不可逆的; (3)一切实际过程都是热力学不可逆的; (4)孤立体系发生的实际过程一定是自发的; (5)孤立体系所发生的任意过程总是向着体系嫡值增加的方向进行一嫡增加原理。 2 热力学第二定律文字表述的应用 2.1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各种表述都是等效的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各种表述都是等效的,一旦违背了其中一种表述,也必然同时违背另外几种表述。 假设违背了Clausius表述:热可以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而不引起任何其它变化.即Q,的热能从低热源自动地传到高温热源几(图1).

热力学中的熵

重庆师范大学师范大学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学年论文 姓名:郑丹丹 学号:20110515656 年级:2011级物理一班 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指导老师:曾召益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一.引言 (1) 二.正文 (2) (一)熵概念的引入 (2) (二)热力学中对熵的理解 (3) (三)统计物理中对熵的理解 (4) (四)熵的优点 (5) (五)熵的计算 (5) 1.热力学中熵计算相关名词解释 (5) 2.熵的计算 (6) (六)熵的应用 (7) 三.结论 (8) 参考文献 (10)

热力学中的熵 年级:2011级物理一班学号:2011051565 姓名:郑丹丹 摘要:热力学熵是表征系统无序度混乱度的态函数。熵函数最初是由克劳修斯提出来的。他认为系统的熵总是自发的朝着系统无序度混乱度增加的方向进行的,这个思是很重要的。因此熵的概念在我们生活中有很高的参考价值。本论文中我想从我了解的方面对熵、熵的计算以及熵的应用价值进行简单的介绍。 关键词:熵;应用;计算;熵增加原理 一.引言 熵的引出是人们在生活实践,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的经验总结,它们既不涉及物质的微观结构,也不能用数学加以推导和证明。但它的正确性已被无数次的实验结果所证实。而且从热力学严格地导出的结论都是非常精确和可靠的。有关该定律的发现和演变历程、热力学熵的计算是本文讨论的重点,同时附带对熵的产生、物理意义、优缺点做一简单说明。熵是有关热和功等能量形式相互转化的方向与限度的规律,进而推广到有关物质变化过程的方向与限度的普遍规律。由于在生活实践中,自发过程的种类极多,熵的应用非常广泛,诸如社会熵概念的

热力学定律和熵的本质

热力学定律和熵的本质 一、热力学定律 热力学定律和达尔文的进化论同属于19世纪科学上的伟大发现,然而二者相互抵触。热力学定律是宏观统计定律,不是微观实质定律。那么热力学定律的实质是什么,是什么微观机理支持热力学定律,这是现代化物理学遇到的难题之一。本文作者在《空间、能量与物质》一文中给出了空间和能量的性质,以此可以对热力学定律的本质给予揭示。 1、热力学第零定律的本质:在同一状态下,A系统的能量密度,B系统的能量密度,分别与能量密度相等,则A系统的能量密度和B系统的能量密度就相等。 2、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本质:在任一过程中,系统吸收的能量其DNK就膨胀,并对外界DNK或物体作功。令A是系统存在的能量,B是从外界吸收后的能量,令a1是系统吸收外界能量前的能量密度,a2是系统吸收外界能量后的能量密度。V是吸收外界能量前系统NK的体积,V+△V是系统吸收外界能量膨胀后,NK的体积,则有 A=a1v B=a2(v+△v) (1) 则内能的增量 △U=(a2-a1)v+a2△v (2) 式中第一项是外界对系统所做的功,第二项是外界传给系统的能量(热量)。 3、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本质:在一定状态下,高能量密度的DNK要向低能量密度的DNK膨胀,传播,使系统DNK的能量密度达到均匀为止,即,使系统DNK的能量密度趋于一个恒定值。 4、热力学第三定律的本质:由于GHK具有物质不可屏蔽性,在一个封闭的冷却系统中,组成系统的物质不断吸收GNK的能量,同时它又不断将GNK转化为正能量释放到系统中,因此,我们无法做到一个完全没有正能量的系统,只要系统中存在正能量,它就存在一定的温度,这就是绝对零度不可以达到的原因。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简单论述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简单论述 【摘要】热力学第二定律是热力学的基本定律之一,是指热永远都只能由热处转到冷处(在自然状态下)。它是关于在有限空间和时间内,一切和热运动有关的物理、化学过程具有不可逆性的经验总结。本文综述了该定律的发现、演变历程、并介绍了它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关键词】热力学第二定律演变历程生活应用 【引言】热力学第二定律是人们在生活实践,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的经验总结,它们既不涉及物质的微观结构,也不能用数学加以推导和证明。但它的正确性已被无数次的实验结果所证实。而且从热力学严格地导出的结论都是非常精确和可靠的。有关该定律的发现和演变历程是本文讨论的重点。热力学第二定律是有关热和功等能量形式相互转化的方向与限度的规律,进而推广到有关物质变化过程的方向与限度的普遍规律。由于在生活实践中,自发过程的种类极多,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应用非常广泛,诸如热能与机械能的传递和转换、流体扩散与混合、化学反应、燃烧、辐射、溶解、分离、生态等问题,本文将做相关介绍。 1.热力学第二定律及发展 1.1、热力学第二定律建立的历史过程 19世纪初,巴本、纽可门等发明的蒸汽机经过许多人特别是瓦特的重大改进,已广泛应用于工厂、矿山、交通运输,但当时人们对蒸汽机的理论研究还是非常缺乏的。热力学第二定律就是在研究如何提高热机效率问题的推动下,逐步被发现的,并用于解决与热现象有关的过程进行方向的问题。 1824年,法国陆军工程师卡诺在他发表的论文“论火的动力”中提出了著名的“卡诺定理”,找到了提高热机效率的根本途径。但卡诺在当时是采用“热质说”的错误观点来研究问题的。从1840年到1847年间,在迈尔、焦耳、亥姆霍兹等人的努力下,热力学第一定律以及更普遍的能量守恒定律建立起来了。“热动说”的正确观点也普遍为人们所接受。1848年,开尔文爵士(威廉〃汤姆生)根据卡诺定理,建立了热力学温标(绝对温标)。它完全不依赖于任何特殊物质的物理特性,从理论上解决了各种经验温标不相一致的缺点。这些为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建立准备了条件。 1850年,克劳修斯从“热动说”出发重新审查了卡诺的工作,考虑到热传导总是自发地将热量从高温物体传给低温物体这一事实,得出了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初次表述。后来历经多次简练和修改,逐渐演变为现行物理教科书中公认的“克劳修斯表述”。与此同时,开尔文也独立地从卡诺的工作中得出了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另一种表述,后来演变为更精炼的现行物理教科书中公认的“开尔文表述”。上述对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两种表述是等价的,由一种表述的正确性完全可以推导出另一种表述的正确性。他们都是指明了自然界宏观过程的方向性,或不可逆性。克劳修斯的说法是从热传递方向上说的,即热量只能自发地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而不可能从低温物体传向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他变化。这里“不引起其他变化”是很重要的。利用致冷机就可以把热量从低温物体传向高温物体,但是外

对热力学中熵的一些体会

对热力学中熵的一些体会 叶超 河海大学0910210316 关键词:熵热力学能 摘要:本文阐述能和熵的问题时,将侧重于阐明熵概念的建立、深化、拓宽及其意义。 概念提出 1850年,德国物理学家鲁道夫·克劳修斯首次提出熵的概念,用来表示任何一种能量在空间中分布 的均匀程度,能量分布得越均匀,熵就越 大。一个体系的能量完全均匀分布时,这 个系统的熵就达到最大值。在克劳修斯看 来,在一个系统中,如果听任它自然发展, 那么,能量差总是倾向于消除的。让一个 热物体同一个冷物体相接触,热就会以下面所说的方式流动:热物体将冷却,冷物体将变热,直到两个物体达到相同的温度为止。克劳修斯在研究卡诺热机时,根据卡诺定理得出了对任意循环过程都都适用的一个公式:dS=(dQ/T)。 证明 对于绝热过程Q=0,故S≥0,即系统的熵在可逆绝热过程中不变,在不可逆绝热过程中单调增大。这就是熵增加原理。由于孤立系统内部的一切变化与外界无关,必然是绝热过程,所以熵

增加原理也可表为:一个孤立系统的熵永远不会减少。它表明随着孤立系统由非平衡态趋于平衡态,其熵单调增大,当系统达到平衡态时,熵达到最大值。熵的变化和最大值确定了孤立系统过程进行的方向和限度,熵增加原理就是热力学第二定律。 1948年,香农在Bell System Technical Journal上发表了《通信的数学原理》一文,将熵的概念引入信息论中。 基本概念 ·熵均大于等于零,即,H_s \ge 0。 ·设N是系统S内的事件总数,则熵H_s \le log_2N。当且仅当p1=p2=...=pn时,等号成立,此时熵最大。 ·联合熵:H(X,Y) \le H(X) + H(Y),当且仅当X,Y在统计学上相互独立时等号成立。 ·条件熵:H(X|Y) = H(X,Y) - H(Y) \le H(X),当且仅当X,Y 在统计学上相互独立时等号成立。 ·社会学意义:从宏观上表示世界和社会在进化过程中混乱程度。 按照一些后现代的西方社会学家观点,熵的概念被其移植到社会学中。表示随着人类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文明程度的提高,社会“熵”——即社会生存状态及社会价值观的混乱程度将不断增加。按其学术观点,现代社会中恐怖主义肆虐,疾病疫病流行,社会革命,经济危机爆发周期缩短,人性物化都是社会“熵”增加的表征。

热力学第二定律及熵

热力学第二定律 编制:孙强审核:潘涛日期: 寄语: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爱因斯坦 学习目标: 1.了解自然过程的方向性,了解可逆过程和不可逆过程. 2.理解热力学第二定律,知道什么是第二类永动机. 知识点: 1.自然过程的方向性 (1)可逆过程和不可逆过程 a.可逆过程:一个系统从某一状态,经过某一________到达另一状态,如果存在另一过程,它能使系统和外界完全复原,即系统回到原来的状态,同时消除_ _______对外界的一切影响,则______________称为可逆过程. b.不可逆过程:如果用任何方法都不能使_______和_______完全复原,则原来的过程称为______过程. (2)热传递过程的方向性 热量可以自发的由________物体传给________物体,或者由物体的________部分传给________部分,但不能自发的由________物体传给________物体,或者由物体的________部分传给________部分.热传递是________________,具有_______________. (3)功转变为热的方向性 在焦耳的叶轮搅水的实验中,重物可以自动下落,使叶片在水中转动,与水相互摩擦使水温上升,这是________转化为________的过程;与此相反的过程,即水温自动降低,产生水流,推动叶片转动,带动重物上升的过程是________发生的.可见,功转变为热这一热现象是不可逆的,具有方向性. (4)热转变为功的方向性 a.热机:消耗________对外做功的机器. b.热机工作原理:热机必工作在两个________的热源之间,通过工作物质,将从高温热源吸收的热量,一部分用来________,另一部分传给了低温热源,向低温热源放出的热量完全损耗掉了. c.热机的工作效率不会是百分之百,损耗的热量不可能再自动收集起来,所以热转变为功这一现象也是________的,具有方向性. (5)结论:无论是热传递还是功变热或热变功的过程都是________的,尽管都不违反热力学第一定律.因此,凡是与________有关的宏观过程都具有方向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