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财务知识)计量经济学读书笔记

2020年(财务知识)计量经济学读书笔记
2020年(财务知识)计量经济学读书笔记

(财务知识)计量经济学读书笔记

计量经济学读书笔记

第壹部分基础内容

一、计量经济学和关联学科的关系

二、古典假设下计量经济学的建模过程

1.依据经济理论建立模型

2.抽样数据收集

3.参数估计

4.模型检验

(1)经济意义检验(包括参数符号、参数大小等)

(2)统计意义检验(拟合优度检验、模型显著性检验、参数显著性检验)

(3)计量经济学检验(异方差检验、自关联检验、多重共线性检验)

(4)模型预测性检验(超样本特性检验)

5.模型的应用(结构分析、经济预测、政策评价、检验和发展经济理论)

三、几个重要的“变量”

1.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

2.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

3.滞后变量和前定变量

4.控制变量

四、回归中的四个重要概念

1.总体回归模型(PopulationRegressionModel,PRM)

--代表了总体变量间的真实关系。

2.总体回归函数(PopulationRegressionFunction,PRF)

--代表了总体变量间的依存规律。

3.样本回归函数(SampleRegressionFunction,SRF)

--代表了样本显示的变量关系。

4.样本回归模型(SampleRegressionModel,SRM)

---代表了样本显示的变量依存规律。

总体回归模型和样本回归模型的主要区别是:①描述的对象不同。总体回归模型描述总体中变量y和x的相互关系,而样本回归模型描述所关的样本中变量y和x的相互关系。②建立模型的依据不同。总体回归模型是依据总体全部观测资料建立的,样本回归模型是依据样本观测资料建立的。③模型性质不同。总体回归模型不是随机模型,而样本回归模型是壹个随机模型,它随样本的改变而改变。

总体回归模型和样本回归模型的联系是:样本回归模型是总体回归模型的壹个估计式,之所以建立样本回归模型,目的是用来估计总体回归模型。

五、随机误差项的内容

1.模型中被忽略的影响因素的影响

2.模型关系设定不准确的影响

3.变量的测量误差影响

4.随机因素影响

六、壹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基本假定(古典假定)

①零均值

②同方差

③无自关联性

④解释变量和随机扰动项不关联

⑤随机扰动项服从正态分布

⑥解释变量之间不关联(多重共线性)(属于多元线性回归假定)

七、OLS估计式特性(BestLinearUnbiasedEstimators)

?线性性(Linear,指参数估计量和分别为观测值和随机误差项的线性函数或线性组合)

?无偏性(Unbiased,指参数估计量和的均值分别等于总体参数值和)

?最小方差性(Best,有效性,指于所有的线性、无偏估计量中,最小二乘估计量和的方差最小)

第二部分计量经济检验

于古典线性回归模型中,应用最小二乘法估计的估计量具有BLUE的特性,可是当模型不是线性模型和不满足古典假设的时候,最小二乘法估计的估计量不再有BLUE的特性。本部分主要解决非、线性回归模型和违反古典假设下的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问题。

一、非线性回归模型

1.可线性化模型

(1)双对数模型(不变弹性模型)

——

(2)半对数模型(不变增长模型)

(3)倒数模型(双曲线模型)

(4)多项式模型

(5)成长模型

A.Logistics成长曲线

简化式——

B.Gompertz成长曲线

——

2.不可线性化模型

对于非线性化模型,壹般采用高斯-牛顿迭代估计法进行估计,即将其展成泰勒级数之后,再利用迭代估计法进行估计。

迭代估计法基本思想:通过泰勒级数展开先使非线性方程于某壹组初始参数估计值附近线性化,然后对这壹线性方程应用OLS 法,得出壹组新的参数估计值。重复直至参数估计值收敛为止。

二、违反古典假设的回归模型

1.异方差性(针对古典假定②)

A概念:随机误差项的方差不等于壹个常数,即

B产生原因(遗漏了重要的解释变量、模型形式有误、统计误差、偶然随机因素)

C后果(增大、无法计算估计误差和估计区间、解释变量显著性检验失效t检验失效、预测精度降低)

D检验(图示法、解析法Spearman等级关联系数检验、戈德菲尔德—匡特Goldfeld-Quandt检验、帕克Park检验、格里

瑟Glejser检验、怀特White检验)--重点理解,要求

解释检验过程

E措施(加权最小二乘法WLS)

2.自关联性(针对古典假定③)

A概念:于任何具体时期中,u值均和它自己以前的值(或几个数值)关联。

B产生原因(经济惯性、模型设定有误、数据处理过程中产生、蛛网现象、随机现象本身原因)

C后果(参数估计量不再有效但仍无偏、估计误差和估计区间变大、t 检验失效、预测精度降低)

D检验(图示法、D-W检验)

(偏关联系数检验、BG检验)

E措施(广义差分法)

3.多重共线性(针对古典假定⑥)

A概念:解释变量之间存于精确的或近似的线性关联关系。

B产生原因(经济变量的内于联系、变量间有相同的变化趋势、引入滞后模型、数据资料的局限性)

C后果(参数是可估计的,但方差变大、估计误差和估计区间变大、t 检验失效、回归模型不稳定)

D检验(关联系数、辅助回归模型、方差膨胀因子、特征值)

E措施(利用“事前信息”)(待续)

计量经济学读书笔记

计量经济学读书笔记 第一章:统计基础 (2) 第二章:计量经济学总论 (7) 第三章:双变量回归分析 (9) 第3.1回归方法 (9) 第3.2结果检验 (10) 第3.3回归参数的分布 (11) 第四章:多变量回归分析 (13) 第五章:OLS的基本假设 (14) 第六章:多重共线性 (16) 第七章:异方差性 (17) 第八章:自相关 (18) 第九章:时间序列分析 (20) 第十章:面板数据分析 (30) 第十一章:其他重要的分析方法 (49) ******加权最小二乘法 (50) ******二阶段最小二乘法TSLS (51) ******非线性最小二乘法 (51) ******多项分布滞后(PDLS) (51) ******广义矩估计 (52) ******logit和probit模型 (52) ******因子分析 (54) ******Granger因果分析 (55) ****** 广义线性回归(Generalized least squares) (55) ******格兰格因果检验 (57) ******误差修正模型(ECM) (57) 第十二章:EVIEWS (58) 第12.1节EVIEWS基本操作 (58) 第12.3节EVIEWS时间序列分析 (60) 第十三章:SPSS (61) 第13.1SPSS基本操作 (61) 第十四章:数据分析实战经验 (70)

第一章:统计基础 0 常用英文词汇的统计意义 panel data=longitudinal data 是对各个个体进行连续观察的截面数据。回归时的扰动项u=unobserved是影响因变量的其他变量之和,Univariate 单个变量的,如Univariate descriptives 意思是单个变量的统计指标 1 基本概念 统计总体是我们所关心的一些个体组成,如由多个企业构成的集合,统计意义上的总体通常不是一群人或一些物品的集合,而是一组对个体某种特征的观测数据。 参数总体的数值特征描述,如均值、标准差等。 统计量是用样本数据计算出来总体参数的估计值,从一个给定的总体中抽取容量为N的所有可能的样本,对于每一个样本我们可计算出某个统计量的值,不同的样本得到的该统计量的值是不一样的,该统计量的不同的值是不同抽样的结果(根据这些不同抽样计算出的对同一参数进行估计的统计量,可以计算出由各个统计量构成的集体的方差,该方差就是在统计软件中参数后面扩号内的方差),这符合随机变量的定义,因此该统计量也是随机变量,这个统计量的分布称之为抽样分布,它是从同一总体所抽出,同样大小的所有可能样本,其统计量的值的分布,一般情况下是一个正态分布,因为所有的估计值都是对总体参数的近似估计,因而服从以真实值为中心的正态分布,如果总体的分布是已知的则可以根据公式计算统计量 抽样分布的分布参数(均值为总体的均值,标准差为总体的标准差与N的比值)。 4在一个样本之中 包含若干个样本点,各个样本点所对应的个体的某种特征是一个变量,不同个体的该变量的取值相互独立,并且服从某种分布,因此根据样本计算的统计量可以看成是若干个独立变量的函数形式,其分布参数如均值、标准差可用数学公式推导。 时间序列是指同一现象在不同时间的相继观察值排列而成的序列,平稳序列,它的各种统计指标不随着时间而变化,在时间序列的散点图中表现为各点分布在一个以均值为中心的条状带中,同一时间序列的因素分析是指区分时间序列中各种不同因素的影响,确定长期趋势(找一条长期的趋势线)、季节变动(确定季节比率)、循环变动和不规则变动。时间序列分析时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根据过去已有的数据来预测未来的结果,利用时间序列数据进行预测时,通常假定过去的变化趋势会延续到未来,这样就可以根据过去已有的形态或模式进行预测。 统计决策是指根据样本的信息对总体的情况做出判断。 点估计是根据样本用与计算总体参数相同的法则(如求平均数)+估计总体参数的具体值,因而叫点估计如用样本的平均身高作为总体的平均身高。 区间估计就是点估计值 边际误差,边际误差是根据显著性水平及统计量的标准差,如大样本时在0.05的水平下边际误差为1.96*标准差。95%置信区间是用样本数据计算出来的对总体参数一个区间估计,保证根据所有样本计算的置信区间中,有95%会把真正的总体参数包含在区间之中,根据不同样本数据对同一总体参数进行估计的相同概率的置信区间不同,根据一个样本计算的对参数进行估计的置信区间是对总体参数的一个区间估计,是总体参数的若干置信区间中的一个,如果继续不断的抽样下去。每个样本会产生一个新的对总体参数的置信区间,如果我们如此不停的抽样下去,所有区间中有95%会包含真正的参数值。区间的概念提醒我们,因为我们只有样本数据,所以我们对于总体的所有叙述都不是确定的。 变量是说明个体的某种特征的概念,如“受教育程度”、“身高”等,说明事物类别的名称叫做分类变量(categorical variable),如性别就有两个分类变量男、女;说明事物有序类别的一个名称,称为顺序变量(rank variable),如一等品、二等品、小学、初中、大学等;说明事物数字特征并且有米、或者公

城市地理学读书笔记

城市地理学读书笔记 【篇一:城市地理学读书笔记】 《城市地理学思想与方法》(柴彦威著)笔记几点 前言:这本书,是一本很好地了解城市地理学思想史的书。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科学的思想和方法就是科学研究的武器。这本书,让我了解到研究城市地理问题的方法论。在我国,城市地 理学的研究由于历史等各种原因,所以我们了解到的很多关于城市 地理学的思想史是舶来品。我所熟悉的时间地理学,后现代主义以 及芝加哥学派,人本主义的城市地理学方面的研究。我总感觉这样 的思想下提出来的城市模型在我们国家存在吗?理论和我的认识有 一定的出入(也可能是我知道的太少,观察的太少)。 本书,我主要从几个经典的学派整理出笔记,并对一些我感兴趣的 城市地理学方面很出色的大家做了简单的了解。读完此书,还是颇 有感触,“是人创造了城市,还是城市创造了人”,是本可以提高自 身地理素养的书。 关于学派的笔记 (一):经验主义及其在城市地理学中的应用 就经验主义的方法论而言,经验主义方法论是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传 统模式,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重观察,通过调查及实地研究,进行经验判断与评论,进而得出结论。二是强调归纳与综合。 经验主义来源于17世纪英国人洛克的系统性阐述。洛克主张,人的心志本是空白的表格,后来其经验足迹在上面。经验主义否定了人 拥有与生俱来的观点或不用借由经验就可以获得知识。经验主义者 观点,由感受得到的经验,必须经过适当的归纳或是演绎,才能铸 成知识。经验主义的两个学派,温和的经验主义与激进的经验主义,前者部分认为,意识的技能诸如记忆想象和语言的冠能是内在的能力,后者认为,意念的内容和整过过程都是不可能存在的内部能力,而只能习得而来。 经验主义在城市地理学中的应用案例,一是对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的 模式归纳,例如,19世纪20年代开始,美国芝加哥学派以美国大城市为例,对城市社会空间结构做出大量描述性分析,将现实的城市 社会空间结构归纳为抽象的空间结构。二是少数民族聚居区的经验 主义研究,其中约翰斯顿对少数民族聚居区的经验主义研究在城市 地理学中应用为典型案例。三是城市规划与设计中的经验主义,雅

《普通语言学教程》读书笔记

《普通语言学教程》读书笔记 10级汉语3班徐星星100322 本书著者是本世纪最著名、影响最深远的语言学家之一费尔迪南·德·索绪尔,在本书中,他对欧美语言学界所接触到的各种有关原理和方法的问题都作了总结,并且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这本书的影响也遍及世界。 首先在绪论的第三章中,索绪尔向我们阐释了语言的定义: 语言是一种约定俗成的东西,人们同意使用什么符号,这符号的性质是无关轻重的。即一套和不同的观念相当的不同的符号。人们说话的机能只有借住集体创造和提供的工具才能运用,不管是天赋的或非天赋的。所以说,说语言使言语活动成为统一体,那绝不是什么空想。在索绪尔看来。语言是语言共同成员中的语法体系,言语则是人们平时说的那些话,是依赖于语法系统的说话行为。言语是语言的体现。语言学研究实际语言行为中所潜藏的形式系统,因此,在索绪尔看来,语言学的对象是语言而不是言语。 索绪尔认为,把语言和言语分开,我们就把什么是社会的,什么是个人的,什么是主要的,什么是从属的和偶然的区分开来了。照此看来,语言学家主要的研究对象应该是“语言”、确定构成“语言”的单位及其组合规则,而不是去描写言语活动。“语言”是一个符号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只有意义和音响的形象的结合是主要的。 索绪尔为了确立语言学的研究对象,区分出“语言”和“言语”,他的“语言”和“言语”理论不仅对本世纪的语言研究的方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且还影响着文学和符号学研究。 在第一编中,索绪尔指出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语言是符号学的一部分,他强调语言具有一般符号系统的主要特征。语言与其他一切同类的的符号系统有以下几点共同点。一是目的相同,各种符号系统虽然采用的手段不同,复杂程度不同,但目的都是一样的,都是为了传递信息。二是它们的内涵相同,一切符号系统之所以能传递信息是因为它们与意义相联系。意义是符号的内涵,是符号在使用该系统的人在头脑中激发的概念。三是构成元素相同,无论使用

《数学史概论》读书报告

《数学史概论》读书报告 数学源自于人类早期的生产活动,早期古希腊、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及中国古代都对数学有所研究。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模型等概念的一门学科。通过抽象化和逻辑推理的运用,由计数、计算、量度和对物体形状及运动的观察中产生。数学的基本要素是:逻辑和直观、分析和推理、共性和个性。以下对李文林著《数学史概论》作一个读后的总结。 一、《数学史概论》简介及其特点 《数学史概论(第2版)》以重大数学思想的发展为主线,阐述了从远古到现代数学的历史。书中对古代希腊和东方数学有精炼的介绍和恰当的分析;同时充分论述了文艺复兴以来近现代数学的演进与变革,尤其是20世纪数学的概观,内容新颖。《数学史概论(第2版)》中西合炉,将中国数学放在世界数学的背景中述说,更具客观性与启发性。《数学史概论(第2版)》脉络分明,重点突出,并注意引用生动的史实和丰富的图片。 本书共分十五章,其中第一章“数学的起源与早期发展”介绍了人类在蒙昧时期由于生产生活的需要,逐渐形成了数与形的概念,从最早的手指计数到石头计数,再到结绳计数直到距今大约五千多年前,出现了书写计数以及相应的计数系统。在灿烂的“河谷文明”中,重点介绍了埃及数学和美索不达米亚数学。第二章“古代希腊数学”,介绍了雅典时期和亚历山大时期的数学,其中重点对数学家泰勒斯、毕达哥拉斯、欧几里得、阿基米德及阿波罗尼奥斯及其成就作了详尽的介绍。第三章“中世纪的中国数学”,从古代著作《世本》中提到的黄帝使“隶首作算数”,殷商甲骨文中使用的完整的十进制计数,到两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以及宋元时期达到了发展的高潮。介绍的著作主要有《周髀算经》,《九章算术》,《算经十书》,介绍了刘徽的“割圆术”和他在面积、体积公式推证的成就,祖冲之父子推算“圆周率”,在推导几何图形体积公式时提出了“出入相补”及“祖氏原理”;第四章“印度与阿拉伯的数学”;第五章“近代数学的兴起”,讲述了中世纪的欧洲,从代数学、三角学、透视学、射影几何等方面的发展向近代数学的过渡,以至解析几何的诞生;第六章“微积分的创立”,分别介绍了牛顿和莱布尼茨从不同的角度提出的微积分原理;第七章“分析时代”;第八章至第十章,分别以代数、几何、分析这三大领域的变革为主要线索,介绍了19世纪数学的发展;第十一章至十三章是“20世纪数学概观”,分别介绍了纯粹数学的主要趋势、空前发展的应用数学、现代数学成果十例;第十四章“数学与社会”,第十五章“中国现代数学的开拓”。 本书有以下几个特点:1、与同类书相比,有着最大的空间跨度和时间跨度,从上古的巴比伦、希腊、中国、印度、阿拉伯世界,到中世纪的欧洲,以至20世纪的近代数学、当代数学,遍及世界各地对于数学的贡献地位与影响,都有中肯的评论。2、本书不仅对史实有详尽而忠实的介绍,而且兼有史评史论的作用,更有精辟的历史观。例如作者认为古希腊的数学是一种论证数学,而说中国的古代数学,在南北朝三国时期,也进入到论证数学,刘徽即为其杰出代表之一。至于中世纪欧洲数学的崛起,微积分的创立以及近代数学的诞生史,对于它们的历史背景与社会根源,作者都有敏锐的评论。作者对整个数学的发展有着明确的数学史观。3、本书不仅对数学家和他们的学术成就作了概括的介绍,而且对于一些重要成就,不惜花费篇幅,作了较详细的忠实于原始创造的说明。例如阿基米德对于球体积与抛物线弓形面积的计算,刘徽对于 的计算原理和方法,牛顿与莱布尼茨关于微积分的发现过程,以至较近代如康托关于非可数集合的发现等等,都作了较详细的介绍。这让读者不仅可以了解历史的发展,而且还能深入体会数学大师们原始创造的艰苦历程与来龙去脉。4、本书除了数学家们的传统故事外,还介绍了许多有趣的奇闻轶事。 二、对数学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完整word版)计量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1计量经济学研究方法:模型设定,估计参数,模型检验,模型应用 2.计量经济模型检验方式:①经济意义:模型与经济理论是否相符②统计推断:参数估计值是否抽样的偶然结果③计量经济学:是否复合基本假定④预测:模型结果与实际杜比 3.计量经济学中应用的数据类型:①时间序列数据(同空不同时)②截面数据(同时不同空)③混合数据(面板数据)④虚拟变量数据(学历,季节,气候,性别) 第二章:1.相关关系的类型:①变量数量:简单相关/多重相关(复相关)②表现形式:线性相关(散布图接近一条直线)/非线性相关(散布图接近一条直线)③变化的方向:正相关(变量同方向变化,同增同减)/负相关(变量反方向变化,一增一减不相关) 2.引入随机扰动项的原因:①未知影响因素的代表(理论的模糊性)②无法取得数据的已知影响因素的代表(数据欠缺)③众多细小影响因素综合代表(非系统性影响)④模型可能存在设定误差(变量,函数形式设定)⑤模型中变量可能存在观测误差(变量数据不符合实际)⑥变量可能有内在随机性(人类经济行为的内在随机性) 3.OLS回归线数学性质:①剩余项的均值为零②OLS回归线通过样本均值③估计值的均值等于实际观测值的均值④被解释变量估计值与剩余项不相关⑤解释变量与剩余项不相关 4.OLS估计量”尽可能接近”原则:无偏性,有效性,一致性 5.OLS估计式的统计性质/优秀品质:线性特征,无偏性特征,最小方差性特征 第三章:1.偏回归系数:控制其他解释变量不变的条件下,第j个解释变量的单位变动对被解释变量平均值的影响,即对Y平均值直接或净的影响 2.多元线性回归中的基本假定:①零均值②同方差③无自相关④随机扰动项与解释变量不相关⑤无多重共线性⑥正态性…一元中有12346 3. OLS回归线数学性质:同第二章3 4. OLS估计式的统计性质:线性特征,无偏性特征,最小方差性特征 5.为什么用修正可决系数不用可决系数?可决系数只涉及变差没有考虑自由度,如果用自由度去校正所计算的变差,可纠正解释变量个数不同引起的对比困难 第四章:1.多重共线性背景:①经济变量之间具有共同变化趋势②模型中包含滞后变量③利用截面数据建立模型可出现..④样本数据自身原因 2.后果:A完全①参数估计值不确定②csgj值方差无限大B不完全①csgj量方差随贡献程度的增加而增加②对cs区间估计时,置信区间区域变大③假设检验用以出现错误判断④可造成可决系数较高,但对各cs估计的回归系数符号相反,得出错误结论 3.检验:A简单相关系数检验法:COR 解释变量.大于0.8,就严重B方差膨胀因子法:因子越大越严重;≥10,严重C直观判断法:增加或剔除一个解释变量x,估计值y发生较大变化,则存在;定性分析,重要x标准误差较大并没通过显著性检验时,则存在;x回归系数所带正负号与定性分析结果违背,则存在;x相关矩阵中,x之间相关系数较大,则存在D逐步回归检验法:将变量逐个引入模型,每引入一个x,都进行F检验,t检验,当原来引入的x由于后面引入的x不显著是,将其剔除.以确保每次引入新的解释变量之前方程种植包含显著变量. 4.补救措施:①剔除变量法②增大样本容量③变换模型形式:自相关④利用非样本先验信息⑤截面数据与时序数据并用:异方差⑥变量变换 第五章:1.异方差产生原因:①模型中省略了某些重要的解释变量②模型设定误差③数据测量误差④截面数据中总体各单位的差异 2.后果:A参数估计统计特性:参数估计的无偏性仍然成立;参数估计方差不再是最小B参数显著性检验:t统计量进行参数检验失去意义C预测影响:将无效 3检验:A图示①相关图形分析data x y,看散点图,quick→graph→x,y→OK→scatter diagram→

计量经济学读书笔记.doc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 计量经济学读书笔记 第一部分基础内容 一、计量经济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经济统计学经济学数理经济学 计量经 济学 统计学数学 数理统计学 二、古典假设下计量经济学的建模过程 1.依据经济理论建立模型 2.抽样数据收集 3.参数估计 4.模型检验 (1)经济意义检验(包括参数符号、参数大小等) (2)统计意义检验(拟合优度检验、模型显著性检验、参数显 著性检验) (3)计量经济学检验(异方差检验、自相关检验、多重共线性 检验) (4)模型预测性检验(超样本特性检验) 5.模型的应用(结构分析、经济预测、政策评价、检验和发展经济理论)

三、几个重要的“变量” 1.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 2.内生变量与外生变量 3.滞后变量与前定变量 4.控制变量 四、回归中的四个重要概念 1. 总体回归模型( Population Regression Model ,PRM) y t b b 1 x t u t--代表了总体变量间的真实关系。 2. 总体回归函数( Population Regression Function ,PRF )E( y t ) b0 b1 x t--代表了总体变量间的依存规律。 3. 样本回归函数( Sample Regression Function ,SRF ) y t ? ? e t--代表了样本显示的变量关系。b0 b1x t 4. 样本回归模型( Sample Regression Model ,SRM ) ? ? ? b0 b1 x t---代表了样本显示的变量依存规律。 y t 总体回归模型与样本回归模型的主要区别是:①描述的对象不同。总体回归模型描述总体中变量y 与 x 的相互关系,而样本回归模型描述所关的样本中变量y 与 x 的相互关系。②建立模型的依据不同。总体回归模型是依据总体全部观测资料建立的,样本回归 模型是依据样本观测资料建立的。③模型性质不同。总体回归模 型不是随机模型,而样本回归模型是一个随机模型,它随样本的 改变而改变。

《知识考古学》读书笔记

《知识考古学》读书笔记 米歇尔·福柯(1926——1984):法国20世纪著名思想家,法兰西学院思想系统史教授。主要著作还有:《词与物》、《话语的秩序》、《古典时期疯狂史》、《监禁与惩罚》、《性史》等。 本文以考古学的方法梳理人类知识的历史,似乎是在追寻落在时间之外、今天又归于沉寂的印迹。这实际上就是对话语进行描述,但不是描述书籍(与其作者的关系),也不是描述理论(与其结构和一致性),而是研究通过时间表现为医学、政治经济学、生物学的日常而神秘的总体。在这观念历史努力通过辨读文本揭示思想的秘密运动的地方,作者要表现的是“言及之物”的层次:它出现的条件,并和的形式及环节,变化的规律……“言及之物”的领域,就是所谓的“档案”。考古学旨在对之进行分析。 第一章引言 观念史、科学史、哲学史、思想史、还有文学史,它们中大部分已有悖于历史学家的研究和方法。在这些学科中,人们的注意力却已从原来描绘成“时代”或者“世纪”的广阔单位转向断裂现象。 冈奎莱姆对概念的位移和转换的分析可以成为分析的模式,他的分析说明,某种概念的历史并不总是,也不全是这个概念的逐步完善的历史以及它的合理性不断增加、它的抽象化渐进的历史,而是这个概念的多种多样的构成和有效范围的历史,这个概念的逐渐演变成为使用规律的历史。(P3) 今后文学分析不是将某一时代的精神或感觉作为单位,也不是“团体”、“流派”、“世代”或者“运动”,甚至不是在将作者的生活和他的“创作”结合起来的交换手法中作者所塑造的人物为单位,而是将一部作品、一本书、一篇文章的结构作为单位。(P4) (历史分析面临的问题)不再是传统和印迹的问题,而是分割和界限的问题;不再是基础遭到破坏的问题,而是导致基础的创造和更新转换的问题。(P5) ; 对文献资料提出质疑。考证文献的目的在于重建过去。 历史试图通过(文献)重建前人的所做所言,重建过去所发生而如今仅留下印迹的事情;历史力图在文献自身的构成中确定某些单位、某些整体、某些体系和某些关联。……历史是上千年的和集体的记忆的明证,这种记忆依赖于物质的文献以重新获得对自己的过去事情的新鲜感。(P7) 不连续性的概念在历史学科中占据了显要位置。不连续性曾是历史学家负责从历史中删掉

《普通语言学》读书心得

《普通语言学教程》读书会心得 近一个月来,大家都在为这次读书会进行忙碌的准备。下午听完各位同学不同的观点,有受益匪浅的地方,有值得学习的地方,也有可以讨论、不确定的地方,甚至反驳的地方。 值得一提,也是值得思考的是,几乎所有同学对这本书的普遍反映就是——看不懂。有看了整本书三遍以上还是觉得很费解的同学,也有反反复复的看很多遍绪言却还是没懂,卡在绪言部分的同学。大家都非常用心的读了这本著作,却也被其中谈到的哲学、心理学、地理学、甚至物理学的东西的搞得头晕眼花,我也是如此。借用今天读书会上一位同学的话说,“哲学系的同学跟我说想看懂这本书就要先学懂哲学,于是,我就借了一本哲学书看,可是看不懂。心理学的同学跟我说,想要看懂这本书就要先学心理学,我又借了一本心理学的书,还是看不懂。无奈,我又去借了一本微心理学的书,看是看懂了,可是发现跟语言学没什么关系”。这足以说明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这本书涉猎学科之广泛,蕴藏知识之深奥。再借用另外一名同学在读书会上讲到的一个小笑话为例,她说她曾在朋友圈发表一条状态,她的某位学经济的同学是这样评论的,“索绪尔说:‘你的结构有问题’。乔姆斯基说:‘亲爱的,别听他的,结构这玩意儿就是一坨屎。’”。可见,这本书不仅仅是学语言的人需要读的著作,也吸引着其他很多学科的人了解它,认识它,潜心研究。 先以我个人的观点为例谈谈我对这本书的内容的感触。与其他同学一样,《普通语言学教程》之于我也是非常难理解的一部著作,其中涉猎的学科之广,有些是我从未接触和涉及过的领域,以现阶段的学识基础,读起来真的是非常有难度。那么,就我现阶段知识结构来说说关于书中第三章“地理差异的原因”——基本原因:时间的浅显认识吧。索绪尔提出语言有地理差异的原因的基本原因是时间。相信很多同学看到这里都会有疑问,我也是如此,一谈到语言的地理差异,第一反应认为基本原因就是空间差异,因为去了另外一个地方,受到当地人、事、环境、习俗等等的影响,语言才会出现差异。抱着这种疑问并且不服气的心态看了这章内容,不得不说,我被索绪尔的理论说服了,也被自己曾经历过的实践说服了。由于大学时读英语专业,自己有着很深切学习另一门语言的感受,加之对英美文化背景的了解,让我更容易理解和赞同索绪尔提出的——言地理差异的基本

语言学概论读书笔记

语言学概论读书笔记 汉语言文学邝云梅 第一章语言和语言学 第一节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 1.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表现为:口语、书面语。 2.书面语和口语的主要差别:口语是第一性的,书面语是在有了文字之后才产生的。口语发生在一定的社会背景和语言环境中,而且交际双方或各方在进行口头交际的同时常常伴随着各种面部表情、手势和体态,还有各种不同的口气和语调,而书面语一般只记录词语,没有记录这些成分。书面语有可能比口语积累的语汇丰富,语法结构也更精密,表达方式也更多样化。 3.语言和民族的关系:它们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二者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就大多数情况而言,一个民族使用同一种语言,但在世界上也有不少这样的情况,即不同的民族使用同一种语言,同一种民族却又使用不同的语言。 第二节语言的性质 1.句子是最小的交际单位。 2.符号是根据社会的约定俗成使用某种特定的物质实体来表示某种特定的意义而形成的这种实体和意义的结合体。 3.能指是语言符号的物质实体,能够指称某种意义的成分。 4.所指是语言符号所指的意义内容。 5.组合关系是一个语言单位和前一个或后一个语言单位,或和前后两个语言单位之间的关系叫组合关系,也叫“句段关系”。它体现在互相关联的语言单位组成的整体中。 6.聚合关系是在同一位置上可以互相替换出现的各个语言单位之间的关系。 7.语言与言语的区别:语言是使一个人能够理解和被他人理解的全部语言习惯,是社会成员约定俗成共同使用的部分,是均质的,是言语活动的社会部分;言语则具有个人特色,因为每个人说话的嗓音,每个音的具体发音,使用的词语和句子结构都不尽相同。即语言是言语活动中同一社会群体共同掌握的,有规律可循而又成系统的那一部分;而含有个人要素或个人杂质的说话行为和说出来的话(包括写出来的“话”)只能属于言语。 8.语言符号的特征:任意性、强制性与可变性。人们最初创制单个的语言符号时,用什么样的形式——语音与什么样的内容——语义相结合,并没有什么必然性,而带有很大的偶然性或随意性。在同一社会,同一时代,对使用同一种语言的每一个社会成员来说是强制性的。同一社会在不同时代,其语言符号的声音、意义,以及两者间的关系就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变化而变化。 第三节语言学 1.索绪尔创立的语言学被称为结构主义语言学。

计量经济学知识点整理:联立方程

联立方程模型 一、概念: 联立方程模型系统将变量分为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两大类。 由系统决定的,同时也对模型系统产生影响,它会受到随机项的影 响。一般都是经济变量。每一个内生变量的值都要利用模型中的全 部方程才能决定。 外生变量:是不由系统决定的变量,是系统外变量,取值由系统外决定。一般是确定性变量,或者是具有临界概率分布的随机变量,其参数不是 模型系统研究的元素。外生变量影响系统,但本身不受系统的影响。 外生变量一般是经济变量、条件变量、政策变量、虚变量。 先决变量:外生变量和滞后内生变量 注:联立方程模型中有多少个内生变量就必定有多少个方程 :根据经济理论和行为规律建立的描述经济变量之间直接结构关系 的计量经济学方程系统称为结构式模型。 结构方程的正规形式:将一个内生变量表示为其他内生变量、先 决变量和随机干扰项的函数形式 完备的结构式模型:g个内生变量、k个先决变量、g个结构方程 行为方程:描述变量之间经验关系的方程,含有未知的参数和随 机扰动项。例如:凯恩斯收入决定模型中的消费函数 制度方程:由法律、制度、政策等制度性规定的经济变量之间的 函数关系,如税收方程。 恒等式:定义方程式和平衡方程。 简化式模型:用所有先决变量作为每个内生变量的解释变量所形成的模型。 参数关系体系:描述简化式参数与结构式参数之间的关系。

二、识别 方程之间的关系有严格的要求,一个方程模型想要能估计,必须可识别。 ∴进行模型的估计之前需要判断模型是否可以识别(即是否能被估计)。 1、识别的基本定义:是否具有确定的统计形式。 注:识别的定义是针对结构方程而言的。 模型中每个需要估计其参数的随机方程都存在识别问题。 如果一个模型中的所有随机方程都是可以识别的,则认为该联立方程模型 系统是可以识别的。反之不识别。 恒等方程由于不存在参数估计问题,所以也不存在识别问题。但是,在判 断随机方程的识别性问题时,应该将恒等方程考虑在内。 恰好识别:某一个随机方程只有一组参数估计量 过度识别:某一个随机方程具有多组参数估计量 方程的线性组合是否得到的新方程具有与消费方程相同的统计形式,决定了方程也是否是可以识别的。 2、如何修改模型使不可识别的方程变成可以识别 (1)或者在其它方程中增加变量; (2)或者在该不可识别方程中减少变量。 (3)必须保持经济意义的合理性。 3、识 别条件 结构式: B ΓN Y X +=

一分钟看完计量经济学

建模是计量的灵魂,所以就从建模开始。 建模步骤:A,理论模型的设计:a ,选择变量b ,确定变量关系c,拟定参数范围 B,样本数据的收集:a,数据的类型b,数据的质量 C,样本参数的估计:a,模型的识别b,估价方法选择 D,模型的检验 a , 经济意义的检验1 正相关 2反相关等等 b,统计检验:1 检验样本回归函数和样本的拟合优度, R 的平方即其修正检验 2 样本回归函数和总体回归函数的接近程度:单个解释变量显著性即t 检验,函数显著性即F 检验,接近程度的区间检验 c,模型预测检验1 解释变量条件条件均值与个值的预测 2 预测置信空间变化 d,参数的线性约束检验:1 参数线性约束的检验 2 模型增加或减少变量的检验 3参数的稳定性检验:邹氏参数稳定性检验,邹氏预测检验------------ 主要方法是以F 检验受约束前后模型的差异 e,参数的非线性约束检验:1 最大似然比检验 2沃尔德检验 3拉格朗日乘数检验------ 主要方法使用X 平方分布检验统计量分布特征 f , 计量经济学检验 1, 异方差性问题:特征:无偏,一致但标准差偏误。检测方法:图示法, Park 与Gleiser 检验法, Goldfeld-Quandt 检验法, White 检验法----- 用WLS 修正异方差 2, 序列相关性问题:特征:无偏,一致,但检验不可靠,预测无效。检测方法:图示法, 回归检验法, Durbin-Waston 检验法, Lagrange 乘子检验法------ 用GLS 或广义差分法修正序列相关性 3 ,多重共线性问题:特征:无偏,一致但标准差过大,t 减小,正负号混乱。检测方法:先检验多重共线性是否存在,再检验多重共线性的范围 ------------------- 用逐步回归法,差分法或

普通语言学教程读书心得

普通语言学教程读书心得 篇一: 《普通语言学教程》读书笔记 《普通语言学教程》读书笔记在十一长假期间,我结合课上教学笔记和申小龙等编著的《普通语言学教程》精读,对《普通语言学教程》的一些内容做了比较肤浅的了解,虽难窥全貌,却也对某些内容有一些感想。 《普通语言学教程》是索绪尔关于自己在语言学上思想最为系统的阐述。包含了其对语言符号、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语言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等的理解,开创了结构主义,是一部划时代的著作。 由于对语言学了解尚浅,只是谈一下读后对言语与语言关系以及语言符号系统的理解。 对于语言与言语的关系。在尚未学习语言学课程之前,如果问我它们之间的关系,我会这样认为,语言包含言语,它是在大的范围下人们话语的总和,而 言语则是小范围的、偏个体的。而通过阅读《教程》,我们可以一言以蔽之,语言和言语最主要的区分在于社会性。在《教程》绪论的第三章,“在任何人的脑子里,语言都是不完备的,它只有在集体中才能完全存在”。还是在第三章,“语言... 它既是语言机能的社会产物,又是社会集团为了使个人有可能行使这机能所采取的一整套必不可少的规约”。即语言是在社会条件下人们约定俗成的一种规则,是在整个社会集体中起作用的,即“自然的秩序”。而相对于语言,言语则具有一种个人性,即“个人永远是它的主人”。一方面你必须遵守社会语言习惯,另一方面你说话则是有个人自由的,不过是在语言规则下的自由。举个例子,在汉语中,你可以说“我喝茶”,也可以说“我吃茶”,符合汉语语言习惯,你的说话是自由的。但你不能说“我茶喝”,这就违反了约定俗成的语言习惯,别人就很难理解了。当然,这只是从汉语角度举的例子,不排除其他语言中有这样的表达。“只有借助于集体所创造和提供的工具才能运用”,索绪尔在此表述的工具毫无疑问就是语言,比如说你有“我、

计量经济学知识点(超全版)

1 .经济变量:经济变量是用来描述经济因素数量水平的指标。(3分) 2. 解释变量:是用来解释作为研究对象的变量(即因变量)为什么变动、如何变动的变量。(2分)它对因变量的变动做出解释,表现为方程所描述的因果关系中的因”。1 分) 3. 被解释变量:是作为研究对象的变量。(1分)它的变动是由解释变量做出解释的,表现为方程所描述的因果关系的果。(2分) 4. 内生变量:是由模型系统内部因素所决定的变量,(2分)表现为具有一定概率分布的随机变量,是模型求解的结果。(1分) 5. 外生变量:是由模型系统之外的因素决定的变量,表现为非随机变量。(2分)它影响模型中的内生变量,其数值在模型求解之前就已经确定。(1分) 6?滞后变量:是滞后内生变量和滞后外生变量的合称,(1分)前期的内生变量称为滞后 内生变量;(1分)前期的外生变量称为滞后外生变量。(1分) 7.前定变量:通常将外生变量和滞后变量合称为前定变量,(1分)即是在模型求解以前 已经确定或需要确定的变量。(2分) &控制变量:在计量经济模型中人为设置的反映政策要求、决策者意愿、经济系统运行条 件和状态等方面的变量,(2分)它一般属于外生变量。(1分) 9?计量经济模型:为了研究分析某个系统中经济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而采用的随机代数模 型,(2分)是以数学形式对客观经济现象所作的描述和概括。(1分) 10 .函数关系:如果一个变量y的取值可以通过另一个变量或另一组变量以某种形式惟一

地、精确地确定,则y与这个变量或这组变量之间的关系就是函数关系。(3分) 11 .相关关系:如果一个变量y的取值受另一个变量或另一组变量的影响,但并不由它们 惟一确定,则y与这个变量或这组变量之间的关系就是相关关系。(3分) 12 .最小二乘法:用使估计的剩余平方和最小的原则确定样本回归函数的方法,称为最小 二乘法。(3分) 13 .高斯-马尔可夫定理:在古典假定条件下,OLS估计量是模型参数的最佳线性无偏估计量,这一结论即是高斯—马尔可夫定理。(3分) 14 ?总变差(总离差平方和):在回归模型中,被解释变量的观测值与其均值的离差平方 和。(3分) 15 ?回归变差(回归平方和):在回归模型中,因变量的估计值与其均值的离差平方和,(2分)也就是由解释变量解释的变差。(1分) 16 ?剩余变差(残差平方和):在回归模型中,因变量的观测值与估计值之差的平方和,(2分)是不能由解释变量所解释的部分变差。(1分) 17 ?估计标准误差:在回归模型中,随机误差项方差的估计量的平方根。(3分) 18 .样本决定系数:回归平方和在总变差中所占的比重。(3分) 19 ?点预测:给定自变量的某一个值时,利用样本回归方程求出相应的样本拟合值,以此 作为因变量实际值和其均值的估计值。(3分) 20 ?拟合优度:样本回归直线与样本观测数据之间的拟合程度。(3分) 21 ?残差:样本回归方程的拟合值与观测值的误差称为回归残差。(3分) 22 ?显著性检验:利用样本结果,来证实一个虚拟假设的真伪的一种检验程序。(3分) 23 ?回归变差:简称ESS表示由回归直线(即解释变量)所解释的部分(2分),表示x 对y的线

杨小凯

杨小凯(1948年10月6日-2004年7月7日),原名杨曦光,澳大利亚经济学家,华人。杨小凯原籍中国湖南省湘潭县,出生于吉林省,在湖南长沙长大。他最突出的贡献是提出新兴古典经济学与超边际分析方法和理论。他已出版的中英文专著包括:《专业化与经济组织》、《经济学:新兴古典与新古典框架》、《发展经济学:超边际与边际分析》,使他获得了世界级的成就和同行的推崇。他曾两次被提名诺贝尔经济学奖(2002年和2003年)2004年于澳洲墨尔本的家中去世,享年55岁。 主要成就:提出新兴古典经济学方法和理论提出超边际分析方法和理论 代表作品:《专业化与经济组织》;《经济学:新兴古典与新古典框架》等重要事件:被两次提名诺贝尔经济学奖 杨小凯,1988年获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曾任哈佛大学国际发展中心(CID)研究员、澳洲莫纳什大学经济学讲座教授、澳洲社会科学院院士。 他的论文见于“美国经济评论”,“政治经济期刊”、“发展经济学期刊”、“经济学期刊”、“城市经济学期刊”等匿名审稿杂志。他和黄有光合著的《专业化和经济组织》一书被权威杂志书评称为“盖世杰作”。财务理论奇才布莱克称此书为“天才著作”。 他的《经济学:新兴古典与新古典框架》被匿名书评人称为“对经济学根基 进行重新梳理,为经济学教学提供了崭新的方法。”该书评人认为“杨正在建立起一个全新的领域。是的,我敢预见,人们对新兴古典经济学的兴趣将迅速兴起,我认为它很可能成为未来的潮流。” 诺贝尔奖得主布坎南认为杨的工作比卢卡斯(Lucas)、罗默(Romer)、克鲁格曼(Krugman)的要好得多。另一位诺贝尔奖得主阿罗称赞杨的研究使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论与科斯的交易费用理论浑为一体。 由于其在经济学上的巨大成就,杨小凯被誉为“离诺贝尔奖最近的华人”。 研究领域:

《疯癫与文明》读书笔记

《疯癫与文明》读书笔记 本书的作者是一位名叫海伦·凯勒的美国女作家。她于1880年6月27日降生在美国 南部亚拉巴马州的塔斯甘比亚镇,她刚满周岁时便会走路了,她在生病之前住的房子面积 不大只有一个打正方形的住屋和一个供仆人们住的小正方形物子再加上在竹屋胖加盖的一 间小屋,以备应急之用,她家长满了植物,邻居们称她家为“绿色家园”. 《疯癫与文明》作为米歇尔·福柯的成名之作,在学界也产生了巨大的反响。读罢该书,我也获益匪浅,在此略微论述一二心得。 关于疯癫的论述,古往今来不在少数。帕斯卡预言:“人类必然会疯癫到这种地步, 即不疯癫也只是另一种形式的疯癫。”陀思妥耶夫斯基呼吁:“人们不能用禁闭自己的 邻人来确认自己神智健全。”而福柯则直截了当地说道:“疯癫不是一种自然现象,而是 一种文明产物。没有把这种现象说成疯癫并加以迫害的各种文化的历史,就不会有疯癫的 历史。”与福柯同时代的思想家巴尔特评价:“它把‘自然’的一个片断交还给历史,改 造了疯癫,即把我们当作医学现象的东西变成一种文明现象。……实际上,福柯从未界定 疯癫;疯癫并不是认识对象,其历史需要重新揭示;可以说,它不过是这种认识本身;疯癫 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一种随时间而变的异己感;福柯从未把疯癫当作一种功能实现,在他 看来,它纯粹是理性与非理p观看者与被观看者相结合所产生的效应。”并且这一“疯癫”话语只有且仅是在西方现代工业文明的历史下所产生的“名词”。虽然明代才子唐寅的 《桃花庵诗》中“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也有“疯癫”一词,不过这种“疯癫”不是人类理性时代的精神术语,只是中国传 统社会中怀才不遇的隐逸文人的自我嘲解安慰而已。 也许读者会疑问:为什么福柯会对“疯癫”现象如此感兴趣?这里便不得不提及福柯 的童年经历了。复旦大学哲学教授张汝伦先生在其《现代西方哲学十五讲》一书中曾经介 绍到:“福柯虽然出生在富贵之家,但他的青少年时代却始终感到压抑威胁和恐怖。他父 亲为了锻炼他的勇气,把他带到医院手术室看截肢手术,血腥的场面给一个孩子的惊骇是 不言而喻的。他家乡当地有一富人的女儿因未婚先孕,孩子出生后被溺死,她本人被宣布 精神失常,先后被送进医院和修道院,最后被关在一间黑屋子里。这些可怕的事情对福柯 的一生的思想都有潜在的影响,他一生的思想和行动都是要反抗这种渗透在我们生活中的 压迫和恐怖。他的第一部著作《精神病和心理学》和他的博士论文《疯癫史》就是这方面 最初的努力。”结合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我们不难知道福柯之所以关注“疯癫”的 缘由了。 通过对人类历史文化的考察,福柯揭示出了:疯癫与文明的对立不是天然的,而是人 为的;不是在蒙昧的远古,而是在理性的近代。在古世纪,麻风病曾被视为对社会的最大 威胁。但到了文艺复兴时期,随着麻风病被逐步控制,疯癫代替了原来麻风病的角色。但 最初人们对疯癫的态度还是暧昧的,疯癫既是威胁,但也是达到某些真理的通道。“疯癫 在人世中是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符号,它是现实和幻想之间的标志错位,使最大的悲剧性 威胁仅成记忆。……它是理性的流动。”但是到了古典时代,疯癫变成了一种需要用禁闭

社会语言学读书笔记

《社会语言学导论》(英彼得.特拉吉尔) 读书笔记 姓名:王瑞 学号:0909224096 院系:文学院对外汉语

《社会语言学导论》读书笔记 语言不仅是交流信息的手段,也是和别人建立关系并维持关系的手段,而且语言在传递关于说话人的信息方面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有着不同社会背景和地理背景的人使用的语言各异,说话方式也不同,这就形成方言,方言有地里方言和地理方言两种。社会影响语言,社会所处的自然环境、社会结构和社会价值观念影响语言。从社会角度研究语言就形成了社会语言学。英国的彼得.特拉吉尔编著的《社会语言学导论》这本书从七个方面介绍并解释了社会中各种语言现象。 开头,作者解释了有关方言和语言的概念。首先,他认为方言或语言没有明确的界线,使用两种语言或方言的国家或地区能互相听懂,之所以要将它分成两种语言或方言,是有地理、政治、文化因素形成的。作者指出,“方言一词指的是一个语言的不同类词之间的差别、语法差别和发音差别,“方言”一词能适用于所有变体,并不仅仅只非标准变体。由此我们可以推知,汉语在不同的地方,词类、语法、语音上有不同的变化,可见,普通话有很多地方方言。普通话可以看做一种标准汉语,可以说是在书刊上使用、学校里讲授、外族人学习的一种汉语变体。下面,介绍一下书中语言现象的七个方面: 一、语言与社会阶级 在研究语言时,我们不仅要考虑地理因素还要考虑社会因素,有一个很大的因素是社会阶级。在这里,社会阶级是指具有相似经济文化背景的人群,我们可以认为是社会阶层。不同的社会阶层使用的同一语言的变体不同,这里我就用书上的例子来说明这一现象。农村中的广大农民一般是没有受很高教育的人,使用的语言是纯正地道的地方方言,语言中经常出现一些粗话、脏话。而受过教育的村官说的话一般是方言和普通话的混合体,用词也比较文雅,更不会有粗话或脏话。城市中社会地位比较高的官员、白领阶层使用的一般是普通话。由此可知,在于某人交流时可以通过他的语言来判断他所属于的社会阶层。 上下级或上下辈使用的语言也有不同。比如上级对下级或上辈对下辈可以直呼其名,反之不可以。 总之,受教育程度、上下级、辈分等不同的社会阶层的人使用不同的语言变体。 二、语言与种族群体

【 读书笔记】语言学概论(崔希亮)

引言 语言学的“体”和“用” 【语言学的“体”主要是指关于语言学本身的研究,语言的本质,语言是怎么产生的,如何传递信息的(编码-信号传输-解码),语言的习得机制,心理机制,生理机制等等,同时如何研究语言(演绎法:不能直接观察的研究对象我们就用合理的推论来证明某些假设,归纳法:能够直接观察的研究对象我们用观测数据来证明某些假设) 语言学的“用”主要体现在语言学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语言信息处理,语言教学,语文政策,语言学习(先天论和白板论,成人和儿童二语习得的不同),词典编纂等等】 一、儿童如何习得母语的两种假说: 1.先天论:心灵学派,认为有LAD和普遍语法的存在 2.白板论:认知学派,认为儿童的大脑是白板一块,通过后天的模仿和练习才学会了语言。 二、成人二语习得和儿童学习语言的不同: 1.学习动机不同。(儿童为了交际,成人的动机不同) 2.学习时间不同。 3.学习环境不同。 4.学习方式不同。(儿童是自然获得,成人是学习) 第一章语言和语言学 【此章节主要探讨了语言和语言学的本质问题,语言的本质问题较为复杂,,包括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心理属性,在探讨语言观上,索绪尔区分了“语言”和“言语”,明确语言学的研究对象是语言本身。自然属性主要包括对索绪尔的符号线性理论的探讨,社会属性探讨了语言的交际效应,语言在社会中的运用,心理属性探讨了语言和思维的关系】 一、索绪尔的符号线性理论 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它的内核是语义,物质外壳是语音。语义和语音之间的联系是任意的、约定俗成的。符号的组合是线性的,符号具有生成性,将非线性的思维通过符号线性表达出来。 具有以下特点: 1.任意性。符号的声音和意义之间的结合是社会约定俗成的、没有理据的。符号的所指和能指 之间具有约定俗成的规则。符号的所指是指概念,能指是指声音形象。 2.线条性。符号在组合是只能一个跟着一个的出现,构成一个线性的序列。 3.系统性。语言符号是一个结构分明的层级装置,语言符号的运转在一个系统内进行。这些符 号的工作原理是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每一个符号既能和别的符号组合又能被别的符号替换。 语言符号的这个特点使得有限的规则和有限的单位可以生成无线的表达单位。 二、语言和思维的关系。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语言离不开思维,思维也离不开语言。 没有语言,人类的理性思维很难进行下去。同理,如果离开理性思维,人类的语言就无所依靠,没有了逻辑。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思维层次一定都有语言的参与。“欲辨已忘言” 三、“语言”和“言语”的区分 索绪尔对这两个概念的区分表明了他的语言观。他认为语言和言语要区分开来,语言学研究的对象是语言本身。他把语言界定为符号系统。这就把语言学研究的对象确定下来了。语言是一种心理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