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诗经的简介

诗经中与森林有关的诗篇

诗经中与森林有关的诗篇 摘要: 一、引言 二、诗经简介 三、与森林有关的诗篇概述 1.描写森林景色的诗篇 2.描述森林与人类活动的诗篇 3.寓意森林的诗歌意象 四、诗篇分析 1.《周南·关雎》 2.《邶风·谷风》 3.《鄘风·蓼莪》 五、结论 正文: 一、引言 在我国古代文化宝库中,诗经是一部脍炙人口的经典之作。它包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地理等各方面的信息,其中也不乏对森林的描绘和赞美。本文将对诗经中与森林有关的诗篇进行探讨,以期对这部古老的文学作品有更深入的了解。 二、诗经简介 诗经,又称《诗三百》,是西周初年至春秋末期大约五百年间的一部诗歌总

集。它共有诗歌305 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包括十五国风,共一百六十篇;雅分为大雅和小雅,共一百零五篇;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共四十篇。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具有很高的文学和历史价值。 三、与森林有关的诗篇概述 诗经中与森林有关的诗篇众多,它们从不同角度描绘了森林的景色和特点,以及森林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1.描写森林景色的诗篇 这些诗篇通过对森林中植物、动物、自然现象的描绘,展示了森林的生机勃勃、丰富多彩的景象。如《周南·关雎》中描述了雎鸠在河洲上相互呼应的情景,展现了森林中和谐的自然生态。 2.描述森林与人类活动的诗篇 这些诗篇反映了古代人们依赖森林进行狩猎、采集、建筑等活动,与森林息息相关。如《邶风·谷风》中描述了人们砍伐树木制作箭矢的情景,体现了森林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3.寓意森林的诗歌意象 有些诗篇通过借用森林的意象,表达了对道德、情感、生活等方面的寓意。如《鄘风·蓼莪》中以蓼莪的生长比喻孝子对父母的敬爱之情。 四、诗篇分析 1.《周南·关雎》 《周南·关雎》是一首描绘森林中雎鸠相互呼应、求偶的诗篇。诗中通过描述雎鸠在河洲上觅食、相互呼唤的情景,展现了森林生态的和谐美。同时,也

《诗经》三首

《诗经》三首 《卫风氓》 教学目标 1、《诗经》有关常识。 2、《诗经》赋、比、兴艺术手法以及对比写法的运用。 3、《氓》的情节和主题。 4、准确地诵读本诗,并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5、理清诗歌的叙事情节。 教学过程 一、简介《诗经》有关常识 《诗经》,我国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年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中期的500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原本只称《诗》,是儒家的经典之一(儒家奉有"四书""五经","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共305篇,所以又称"诗三百"。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诗”最初都是乐歌,只是由于古乐失传,后人已经无法了解风、雅、颂各自在音乐上的特色。风土之音曰风,朝廷之音曰雅(夏),宗庙之音曰颂。 "风""雅""颂"最初只是一种音乐分类,在流传中也有了内容上的分别。 "风"有15国风,国,地区,方域。诸侯国名;地方土乐。风,多出于里巷歌谣之作,所谓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者。 它和屈原的《离骚》后人经常把它们并称为"风骚",本用来指两大文学流派,后人多用来指文人如"迁客骚人"。但是再后来的许多文学作品中出现的"风骚"其意却大相径庭,如"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身量苗条,体格风骚""卖弄风骚"等。

"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兴废也。政有大小,故有小、大雅。雅一种正统音乐。(苏轼:三光日月星,四诗风雅颂) "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分周颂、鲁颂、商颂。 《诗经》表现手法来分可分为赋、比、兴三类。 赋,直陈其事。(平铺直叙) 比,即比喻,是《诗经》开创的修辞方法。 兴,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如《信天游》中的"羊群要有领头的羊,共产党是我们的领路人。"兴也是《诗经》首创的修辞形式。 关于诗经的思想内容,我们可以先引用汉代人何休的两句话来概括,叫做“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大体正确,而后我们再给加上一句,叫做“爱者歌其情”。因为《诗经》中有大量的吟咏爱情的诗篇。过去研究,往往过于强调它反映社会矛盾的那一面,而对其中很多歌颂爱情的篇章重视不够,其实这是不公正的,因为既然视作上古民歌的集大成者,就不可能回避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在我国乃至世界各国从古到今的民歌系统中,爱情从来就是吟唱不衰的主题,诗经也不例外,过去不公正。教材较好。选的第一首就是反映爱情婚姻的。 总的来看,即使是写爱情,内容也相当丰富: 既有单相思,又有幽期密约; 既有两情欢悦,也有相思的烦恼; 既有戏谑、俏骂,又有失恋时的果决; 时而真率、泼辣,时而缠绵悱恻。 关于郑风和卫风,历代儒生都颇有微词,《礼记》:“郑卫之音,乱世之音也。” 宋代朱熹:“卫风,男惑女;郑风,女惑男。”更厉害,所以后世儒生还有一个说法叫“郑声淫”,“雅郑”。为什么会这样,就在于这个“女惑男”。没有父母之命,没有媒妁之言,大胆表露,且为女性第一人称口吻。 二、边读边理解边背诵。——养成诵读的习惯 注意一些重点字词的注音和解释。

有关诗经的简介

诗经的简介 有关诗经的简介 《诗经》是中国韵文的源头,是中国诗史的光辉起点。它形式多样:史诗、讽刺诗、叙事诗、恋歌、战歌、颂歌、节令歌以及劳动歌谣样样都有。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提供到的有关诗经的简介,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阅读参考学习! 诗经的简介篇1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也就是前1100年到前600年,约五百多年间的诗歌305篇。 〈诗经〉在先秦叫做〈诗〉,或者取诗的数目整数叫《诗三百》,本来只是一本诗集。但是,从汉代起,儒家学者把《诗》当作经典,尊称为《诗经》,列入“五经”之首。 《诗经》中的诗当初都是配乐的歌词,按当初所配乐曲的性质,分成风、雅、颂三类。 “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也就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谣。“风”包括了十五个诸候国的民歌,即“十五国风”,共160篇。占了诗经的一半以上。与《雅》、《颂》相比,《风》显得活泼,生活气息更浓,如开篇《关雎》写初涉爱河的青年。《氓》写被丈夫抛弃的女子的哀怨。《静女》写恋爱时的微妙心理。 “雅”是正声雅乐,是正统的宫廷乐歌。“雅”分为“大雅”和“小雅”,一共有105篇。“大雅”是用于隆重盛大宴会的典礼;“小雅”则是用于一般宴会的典礼。 “颂”是祭祀乐歌,用于宫廷宗庙祭祀祖先,祈祷赞颂神明,现存共四十篇。 《诗经》是中国韵文的源头,是中国诗史的光辉起点。它形式多样:史诗、讽刺诗、叙事诗、恋歌、战歌、颂歌、节令歌以及劳动歌谣样样都有。 它内容丰富,对周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等各个方面都有所反映。被誉为古

代社会的人生百科全书。 《诗经》早在春秋时期,就已广泛流传。是中国几千年来贵族教育中普遍使用的文化教材。孔子在《论语》里也有“不学《诗》,无以言”的.说法,并常用《诗》来教育自己的弟子。此后,它与《书》、《礼》、《易》、《春秋》并称“五经”。孔子以后的儒家学派人物,都把《诗》当作教本,传授不绝。虽经秦始皇焚书,但《诗》由于学者的口头传诵,得以流传下来。 《诗经》在中国以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后代文学影响很大。 《诗经》的表现手法: 一、大量运用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二、四言为主,章节复沓,反复咏叹。 诗经的简介篇2 1.《诗经》 (1)内容:收录了西周至春秋中期的诗歌,分风、雅、颂三部分。 (2)文学地位: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 (3)特点:以四言为主,多重章叠句,现实感强。 2.楚辞 (1)形成:战国时由屈原创作。 (2)代表作:《离骚》。 (3)特点:采用楚国方言,句式灵活,易于表达情感。 3.汉赋 (1)形成:以楚辞为基础,创造出半诗半文的综合文体。 (2)特点:词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表现出大一统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 (3)代表作: ①西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 ②东汉张衡的《二京赋》。 4.唐诗

诗经介绍简介

诗经介绍简介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文化的瑰宝之一,其包含了我国古代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精神面貌。它以其优美的乐曲、简洁的语言和深邃的含义,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和推崇。本文将介绍诗经的背景、特点、内容及其影响。 一、诗经的背景 诗经是中国古代齐国和楚国地方贵族的歌谣集,大致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是音乐歌谣,雅是文学作品,颂是宗教歌诗。诗歌的表现形式多采用直观形象或者成语典故,表现出古代中国人的社会风貌、民风民俗等各个方面的内容。 二、诗经的特点 诗经的语言是古代汉语的早期形式,其中大量使用了古音、古意和古法。古韵古风的诗歌语言与现代汉语相比,更加朴实自然、含义深刻。同时,诗经中还对音乐有足够的描述,使诗歌具有一定的唱诵性。此外,诗经中的诗歌结构和韵律也非常优美简练,符合音韵规律,使得诗歌更加优美动人,言犹在耳,留下丰厚的文化遗产。 三、诗经的内容 风是诗经中的首篇,也是最早的部分,包含了多个不同地域的歌谣和古老的传奇故事。雅是后来增加的,包括了祷文、宴会和宫廷礼仪的歌谣。颂以歌颂上帝和祖先的歌曲为特征,这些歌曲也是后来编辑的。总的来说,诗经通过古人的语言和思想,反映了古代中国人民

的生存现实和民族精神,包括婚姻、战争、爱情、乐器和食品等。尤其,其中保存了大量关于周代的历史,成为对研究周代社会的宝贵资料。 四、诗经的影响 诗经作为古代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对于中国文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影响至今。其改变了古代文化语言的发展方向,塑造了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诗经不仅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同时也启迪了中国古代音乐及礼仪的发展和演变,为后世生成文化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基础。 综上所述,诗经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代表之一,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价值,它不仅反映了古代人民的社会生活和民族精神,更为至今传承下来的中华文化注入了诗意和灵魂,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里的重要文献,也是中华文明得以繁荣发展的重要见证。

诗经采薇相关介绍

诗经采薇相关介绍 诗经采薇相关介绍 《小雅·采薇》是中国古代现实主义诗集《诗经》中的一篇。这是一首戎卒返乡诗,唱出从军将士的艰辛生活和思归的情怀。全诗六章,每章八句。诗歌以一个戍卒的口吻,以采薇起兴,前五节着重描写戍边征战生活的艰苦、强烈的思乡情绪以及久久未能回家的原因,从中透露出士兵既有御敌胜利的喜悦,也深感征战之苦,流露出期望和平的心绪;末章以痛定思痛的抒情结束全诗,感人至深。以下是诗经采薇相关介绍,欢迎阅读。 小雅·采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2。曰归曰归3,岁亦莫止4。靡室靡家5,猃狁之故6。不遑启居7,猃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8。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9,载饥载渴10。我戍未定11,靡使归聘12。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13。曰归曰归,岁亦阳止14。王事靡盬15,不遑启处16。忧心孔疚17,我行不来18!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19。彼路斯何20?君子之车21。戎车既驾22,四牡业业23。岂敢定居24?一月三捷25。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26。君子所依,小人所腓27。四牡翼翼28,象弭鱼服29。岂不日戒30?猃狁孔棘31! 昔我往矣32,杨柳依依33。今我来思34,雨雪霏霏35。行道迟迟36,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词句注释 薇:豆科野豌豆属的一种,学名叫荒野豌豆,又叫大巢菜,种子、茎、叶均可食用。《史记·伯夷列传》记载:“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说的是伯夷、叔齐隐居山野,义不仕周的故事。《史记·周本纪第四》记载:懿王之时,王室遂衰,诗人作刺。刺就是表示《采薇》。《汉书·匈奴传》记载:至穆王之孙懿王时,王室遂衰,戎狄交侵,暴虐中

八下语文《诗经》知识点

八下语文《诗经》知识点 一、相关资料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孔子认为“不学诗,无以言”,将其作为道德教育的教材。自西汉以后被儒家学派尊崇为经典,奉为“六经”之一。《关雎》是《风》之始也,也是《诗经》的第一篇。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诗经》的作品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表现手法有赋、比、兴三种。风:是各地的民歌,分15国风,共160篇,是《诗经》中的精华,有不少篇章揭露贵族统治集团对人民的压迫和剥削,也反映了人们的劳动生产情况和爱情生活。常用复沓手法,体现民歌特色。雅:多是祭祀、宴会的乐歌和史诗,分“大雅”和“小雅”,共105篇。颂:多是宗庙、颂神的乐歌,有“周颂”“鲁颂”和“商颂”,共40篇。赋:即陈述铺叙。比:即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兴:即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 二、课文翻译 原文: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关关:拟声词。 雎鸠:一种水鸟,一般认为就是鱼鹰。 洲:水中的陆地。 窈窕:文静美好的样子。 淑:漂亮,美好。 逑:配偶。

雎鸠鸟不停地鸣叫,在河心小洲上。文静美好的女子,是男子的好配偶。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参差:长短、高低不齐的样子。 寤寐:指日日夜夜。 钟鼓:钟和鼓。都是名词用作动词,敲钟,击鼓。 乐:使……快乐。 长短不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两边捞。文静美好的女子,日日夜夜追求她。追求她却得不到,白天黑夜总是思念她。思念啊思念,竟翻来覆去难成眠。长短不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两边采。文静美好的女子,弹琴鼓瑟亲近她。长短不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两边挑。文静美好的女子,敲击钟鼓使她快乐。 1、原文: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芦苇。 溯洄:逆流而上。 溯游:顺流而下。 宛:好像、仿佛。 一片芦苇很茂盛,露水珠儿结成霜。心上人儿,正在水的那一边。逆流而上去寻她,道路艰难又漫长。顺流而下去寻她,恍若站在水中央。 2、原文: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

关于诗经的文学常识详解

诗经的文学常识详解 关于诗经的文学常识详解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诗经的文学常识详解,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诗经的文学常识详解1 一、名词解释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自西周初年(前11世纪)至春秋中叶(前6世纪)大约五百多年间的诗歌305篇。《诗经》中的诗歌在春秋时已流传于世,当时称为“诗”或“诗三百”。到了汉代,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因孔子与诗三百的关系密切,才有“诗经”之称。 二、六艺 《诗经》中的作品,按照音乐的不同,分编为“风”、“雅”、“颂”三类。 “风”是带有地方色彩的音乐,也称“国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bīn)风,共十五国风,160篇。是诗的精华。 “雅”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即“王畿”之乐。雅诗共105篇,又按音乐的不同,分为“大雅”和“小雅”。“大雅”31篇,用于诸侯朝会;“小雅”74篇,用于贵族宴享。 “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颂”即古代的“容”字,表演的意思。《颂》包括《周颂》(31篇),《鲁颂》(4篇),和《商颂》(5篇),共40篇,皆出自社会上层人物之手,都是些歌功颂德之作。 “赋”是直接描绘、抒情和铺叙的意思,即直叙其情事,白描其物象。 “比”是比方、譬喻,“或喻于声,或方于貌,或拟于心,或譬于事”(《文心雕龙*比兴》),使形象更鲜明。

兴与比的区别在于,比是以另一物打比方来说明此物,二者之间必须有类似点;兴只是以他物做引子,以引出所咏之物,二者之间不求性质的相类,只是有若隐若现、若有若无的关联。 三、类型 《诗经》按照内容划分为祭祀诗、颂赞诗、怨刺诗、婚恋诗、征役诗。 《国风》中也有相当一部分政治批评和道德批评的诗。这些诗有些是针对特定的人物事件的,有的则带有普遍意义。总体上说,这些诗较多反映了社会中下层民众对上层统治者的不满。如著名的《伐檀》: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悬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这首诗,以前很多人都解释为劳动者对剥削者不劳而获、坐享其成的责问,这恐怕不太确切。应该指出,在《诗经》的时代,所谓“君子劳心,小人劳力”(《左传》),“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孟子》),在社会的一般认识中,原是名正言顺,天经地义。在物质上、精神上都受到严重奴役的奴隶们,能否清醒地否定当时社会所公认的这一种原则,本身是个问题;即使有人认识到并表现出来了,这样的诗也不可能被诸侯和周王朝的乐宫照样容纳,成为贵族子弟日常诵咏学习的对象。《毛诗序》解此诗,谓“刺贪也。在位贪鄙,无功而食禄”,应该是正确的。也就是说,诗人还是从社会公认的原则出发,认为“君子”居其位当谋其事,“无功而食禄”就成了无耻的“素餐”——白吃饭。末句“彼君子兮,不素餐兮”,是讽刺的笔法。事实上,“君子”们尸位素餐,倒是普遍的现象。以他们声称的原则讽刺他们的行为,这首诗已经很深刻,不必再加以拔高,以至脱离了原意。 “礼仪”是统治者自身制订的行为规范,而统治阶层的成员,沉湎于荒淫作乐的生活,又往往破坏了这种规范,于是诗人对他们发出尖锐的诅咒。但同时也要看到,这首诗之所以写得如此尖锐而激烈,乃是因为作者不管是真心还是假意,首先站在维护“礼仪”的立场,

关于《诗经》的三大部分

关于《诗经》的三大部分 关于《诗经》的三大部分 《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诗经》的三大部分,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诗经》就整体而言,是周王朝由盛而衰五百年间中国社会生活面貌的形象反映,其中有先祖创业的颂歌,祭祀神鬼的乐章;也有贵族之间的宴饮交往,劳逸不均的怨愤;更有反映劳动、打猎、以及大量恋爱、婚姻、社会习俗方面的动人篇章。 《诗经》现存305篇(此外有目无诗的6篇,共311篇),分《风》、《雅》、《颂》三部分。 《风》出自各地的民歌,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有对爱情、劳动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怀故土、思征人及反压迫、反欺凌的怨叹与愤怒。常用复沓的手法来反复咏叹,一首诗中的各章往往只有几个字不同,表现了民歌的特色。 《雅》分《大雅》、《小雅》,多为贵族祭祀之诗歌,祈丰年、颂祖德。《大雅》的作者是贵族文人,但对现实政治有所不满,除了宴会乐歌、祭祀乐歌和史诗而外,也写出了一些反映人民愿望的讽刺诗。《小雅》中也有部分民歌。 《颂》则为宗庙祭祀之诗歌。《雅》、《颂》中的诗歌,对于考察早期历史、宗教与社会有很大价值。 以上三部分,《颂》有40篇,《雅》有105篇(《小雅》中有6篇有目无诗,不计算在内),《风》的数量最多,共160篇,合起来是305篇。古人取其整数,常说“诗三百”。 风篇 《风》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包括今天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等地,大部分是黄河流域的民间乐歌。多半经过润色后的民间歌谣叫“十五国风”,有160篇,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

十五国风分别是:周南11篇、召南十四篇、邶(bèi)风19篇、鄘(yōng)风10篇、卫风10篇、王风10篇、郑风2篇、齐风11篇、魏风7篇、唐风10篇、秦风10篇、陈风10篇、桧风4篇(桧即“郐”kuài)、曹风四篇、豳(bīn)风7篇。周南中的《关雎》、《桃夭》,魏风中的《伐檀》、《硕鼠》,秦风中的《蒹葭》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雅篇 《雅》是周王朝国都附近的乐歌,共105篇。包括大雅小雅,共31篇。 《雅》为周王畿内乐调。《大雅》主要歌颂周王室祖先乃至武王、宣王等之功绩,有些诗篇也反映了厉王、幽王的暴虐昏乱及其统治危机。 《大雅》的作品大部分作于西周前期,作者大都是贵族,谓高尚雅正等。旧训雅为正,谓诗歌之正声。《诗大序》:“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废兴也。政有小大,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 《小雅》共有74篇,创作于西周初年至末年,以西周末年厉、宣、幽王时期为多。《小雅》中一部分诗歌与《国风》类似,其中最突出的,是关于战争和劳役的作品。 大雅的作品主要有《文王》、《卷阿》、《民劳》,小雅有《鹿鸣》、《采薇》、《斯干》等。 颂篇 《颂》共有40篇。 对于《颂》的释义,最早见于《诗·大序》:“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孔颖达《毛诗正义》说:“颂者”之下省略了“容也”二字。朱熹《诗集传》说:“颂”与“容”古字通用。 据阮元《□经室集·释颂》的解释,“容”的意思是舞容,“美盛德之形容”,就是赞美“盛德”的舞蹈动作。如《周颂·维清》是祭祀文王的乐歌,《小序》说:“奏象舞也。” 郑玄《毛诗传笺》说:“象舞,象用兵时刺伐之舞。”就是把周

诗经 关于诗经全文及译文

诗经关于诗经全文及译文 《诗经》在先秦时期被称为《诗经》,或称《诗三百首》,是一 部完全的诗集。它最初只是一本诗集。然而,自汉代以来,儒家学者将《诗经》视为经典,尊称《诗经》,并将其列入前五经。本文是关于诗 经全文及译文,仅供大家参考。 《诗经》全文 (带注释和译文) 年龄孔丘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先秦时期称为诗或诗三百,孔子加以了整理。汉武帝采取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尊 诗为经典,定名为《诗经》。 《诗经》现存诗歌 305 篇,包括西周初年到年龄中叶共 500 余 年的民歌和朝庙乐章,分为风、雅、颂三章。 风包括周南、召南、邶、墉、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十五国风,大部分为东周时期的作品,小部分作于西周 后期,以民歌为主。(邶: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墉:后来并入卫国,故城在今河南省汲县东北。卫: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北部、河北 省南部一带。王:周平王东迁后的国都地区,在今河南洛阳一带。郑:在 今河南省新郑县一带。齐:今山东省大部分地区。魏:古魏国在今山西省 芮城县东北。唐:晋的前身,在今山西省。秦:在今陕西省境内。陈:在 今河南省淮阳、柘城以及安徽省毫县一带。桧:桧国后为郑国所灭,二 国领土相当于今河南省郑州、新镇、荥阳、密县一带。曹:在今山东省 曹县、荷泽、定陶一带。豳:也作邠,在今陕西郴县、旬邑县一带。) 雅包括大雅和小雅,共 105 篇,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地--王畿地 区的作品,均为周代朝廷乐歌,多歌颂朝廷官吏。 颂包括周颂、鲁颂和商颂,共 40 篇。其中周颂为西周王朝前 期的作品,均为西周统治者用于祭奠的乐歌,内容多歌颂周代贵族统治 者及先公先王,共 31 篇;鲁颂为公元前 7 世纪鲁国的作品,歌颂鲁国

诗经的相关知识点详细总结

诗经的相关知识点详细总结 《诗经》是我国古代文化宝库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它是先秦时期古诗歌文化的结晶,可以让我们了解到许多有关古代社会的文化、政治和道德观念等方面的知识。本文将为大家详细介绍《诗经》的相关知识点。 一、《诗经》的概述 《诗经》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部经典,也是我国古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先秦时期古诗歌的集大成者。《诗经》分为三部分:风、雅、颂。其中风是古代小调、民歌,雅是宗庙音乐,颂是宗庙乐歌。每一篇歌词都是由词调和歌词组成的。词调是音乐的基础,歌词则是诗意的体现。 《诗经》的创作时间大致可追溯到周朝早期,距今已经有3,000多年的历史。这部文学经典不仅反映了古代社会的风貌、道德观念,也是古代文化遗产的精华之一。 二、《诗经》中的分类 《诗经》分为三部分:风、雅、颂。它们各自的特点和作用都有所不同。 风:是一种民歌,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风俗习惯,其中的《关雎》、《悯农》、《伐檀》等都是具有很高文学价值和艺术价值的篇章。

雅:雅是一种宗庙音乐,主要反映了周朝的道德观念和社会伦理,歌词中表现出对祖先的敬仰和对君王的忠诚。 颂:颂是一种宗庙乐歌,主要形式是组歌和大合唱。歌词通常都是赞颂名将或歌颂帝王,叙述国家典型事迹的。 三、《诗经》中的器物 《诗经》中经常出现的器物有铜器、乐器和玉器。它们的使用不仅说明了当时的生产生活水平,也反映了当时的文化审美。 铜器:铜器在当时是非常重要的农具、兵器和日常用品,同时也是重要的礼器和宗庙祭器。例如《大雅·生民》中出现的“伐柯伐柯,其则不远,献于天子,以作右方。”就是指一种铜质礼器,它是向天子献贡的一种仪式性物品。 乐器:《诗经》中描述的乐器有钟、磬、笙、瑟等,它们在当时都属于重要的宗庙祭器。乐器在文化交流、政治团结、民众欣赏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地位。 玉器:玉器在当时是高尚的贵族文化的象征,它是一种使人感到神秘、高贵和神圣的材料。《大雅·荡》中有“以瑶洁齐衡”,在描述铜和玉材料的大可差异,一定程度上表现了玉器的珍贵和重要性。 四、《诗经》中的文化内涵 《诗经》作为经典文学之一,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其中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道德观念

诗经有关知识点

诗经有关知识点 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史上的一颗珍珠。诗经包含了许多美丽而有意义的故事,表达了人类对于生命、爱情、家庭等各种主题的深刻认识。下面,我们将从不同角度来介绍诗经的相关知识点。 一、诗经的历史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大约成书于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当时的中国处于一个分裂的时期,不同部落之间经常发生战争。诗经记录了当时的风俗、习惯和观念,它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特点。 二、诗经的创作方式 诗经的创作方式主要是口头传承,许多诗歌是由吟唱者当场即兴创作。在当时没有文字记载的情况下,诗经的传承难度很大,需要有专门的人来背诵、传唱和口耳相传。因此,诗经成为了当时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诗经的文学价值 诗经采用了汉字作为表现手段,它不仅具有音韵美感,还以描绘人类生活为主要内容。诗歌中表达的情感非常深刻,经常反映人们的内心世界和社会历史背景。此外,诗经还是中国文学的重要骨干,影响了中国文学的整个发展历程。 四、诗经的主要主题 诗经的主要主题是家庭生活、社会风俗和婚姻爱情等方面。在家庭生活方面,诗经反映了父子、兄弟等家庭关系的重要性,同时也强调了妻子和母亲在家庭中的地位。在社会风俗方面,诗经常常描述了各种习俗和风土民情,比如举行婚礼、丧葬、祭祀等活动。在婚姻爱情方面,诗经探讨了爱情的真谛,强调了男女之间关系的重要性。 五、诗经的艺术手法 诗经采用了各种艺术手法来表达诗歌中的情感和主题。比如,它采用了象征和隐喻手法来表达思想,运用了音韵、韵律等文学

技巧来加强诗歌的美感。此外,诗经还大量使用对仗和排比等修 辞手法,使诗歌更富有节奏感和浪漫气息。 六、诗经的文化价值 诗经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了丰富的文化价值。 比如,它反映了古代人们的道德观念和审美标准,使我们能够更 好地了解古代文化。此外,诗经还反映了古代汉字的演变轨迹和 语言文化的联系,对于理解汉字文化的发展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七、诗经的现代意义 诗经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遗产,同时也具有现代意义。 它可以启迪人们的情感和思想,加深人们对于生命和爱情的理解,进而促进人类伦理和文化的进一步发展。此外,诗经还可以帮助 人们更好地了解历史和文化,增加自己的文化认同感。

关于诗经的文学常识详解

关于诗经的文学常识详解 一、名词解释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自西周初年(前11世纪)至春秋中叶(前6世纪)大约五百多年间的诗歌305篇。《诗经》中的诗歌在春秋时已流传于世,当时称为“诗”或“诗三百”。到了汉代,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因孔子与诗三百的关系密切,才有“诗经”之称。 二、六艺 《诗经》中的作品,按照音乐的不同,分编为“风”、“雅”、“颂”三类。 “风”是带有地方色彩的音乐,也称“国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bīn)风,共十五国风,160篇。是诗的精华。 “雅”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即“王畿”之乐。雅诗共105篇,又按音乐的不同,分为“大雅”和“小雅”。“大雅”31篇,用于诸侯朝会;“小雅”74篇,用于贵族宴享。 “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颂”即古代的“容”字,表演的意思。《颂》包括《周颂》(31篇),《鲁颂》(4篇),和《商颂》(5篇),共40篇,皆出自社会上层人物之手,都是些歌功颂德之作。 “赋”是直接描绘、抒情和铺叙的意思,即直叙其情事,白描其物象。 “比”是比方、譬喻,“或喻于声,或方于貌,或拟于心,或譬于事”(《文心雕龙*比兴》),使形象更鲜明。 兴与比的区别在于,比是以另一物打比方来说明此物,二者之间必须有类似点;兴只是以他物做引子,以引出所咏之物,二者之间不求性质的相类,只是有若隐若现、若有若无的关联。 三、类型 《诗经》按照内容划分为祭祀诗、颂赞诗、怨刺诗、婚恋诗、征役诗。

《国风》中也有相当一部分政治批评和道德批评的诗。这些诗有些是针对特定的人物事件的,有的则带有普遍意义。总体上说,这些诗较多反映了社会中下层民众对上层统治者的不满。如著名的《伐檀》: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悬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这首诗,以前很多人都解释为劳动者对剥削者不劳而获、坐享其成的责问,这恐怕不太确切。应该指出,在《诗经》的时代,所谓“君子劳心,小人劳力”(《左传》),“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孟子》),在社会的一般认识中,原是名正言顺,天经地义。在物质上、精神上都受到严重奴役的奴隶们,能否清醒地否定当时社会所公认的这一种原则,本身是个问题;即使有人认识到并表现出来了,这样的诗也不可能被诸侯和周王朝的乐宫照样容纳,成为贵族子弟日常诵咏学习的对象。《毛诗序》解此诗,谓“刺贪也。在位贪鄙,无功而食禄”,应该是正确的。也就是说,诗人还是从社会公认的原则出发,认为“君子”居其位当谋其事,“无功而食禄”就成了无耻的“素餐”——白吃饭。末句“彼君子兮,不素餐兮”,是讽刺的笔法。事实上,“君子”们尸位素餐,倒是普遍的现象。以他们声称的原则讽刺他们的行为,这首诗已经很深刻,不必再加以拔高,以至脱离了原意。 “礼仪”是统治者自身制订的行为规范,而统治阶层的成员,沉湎于荒淫作乐的生活,又往往破坏了这种规范,于是诗人对他们发出尖锐的诅咒。但同时也要看到,这首诗之所以写得如此尖锐而激烈,乃是因为作者不管是真心还是假意,首先站在维护“礼仪”的立场,这也是社会所承认的“正确”的出发点。再如《硕鼠》,也是相当深刻的政治讽刺诗。诗中把统治者比作贪得无厌的大老鼠,感到忍受不了这帮家伙的沉重压榨,想要逃到一块“乐土”中去。从诗中“无食我黍”等句来看,作者是拥有自己的土地财产的,其身份可能是下层贵族或其他自由民吧。这种反对过度剥削的意见,也是明智的统治者所愿意认可,并认为值得警戒的。

关于诗经简介

诗经简介 关于诗经简介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些《诗经》相关的知识,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诗经》简介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诗经》共有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风包括十五“国风”,有诗160篇;雅分“大雅”、“小雅”,有诗105篇;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有诗40篇。 “国风”是《诗经》中的精华,是我国古代文艺宝库中璀璨的明珠。“国风”中的周代民歌以绚丽多彩的画面,反映了劳动人民真实的生活,表达了他们对受剥削、受压迫的处境的不平和争取美好生活的信念,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在《七月》中,我们看到了奴隶们血泪斑斑的生活,在《伐檀》中更感悟了被剥削者阶级意识的觉醒,愤懑的奴隶已经向不劳而获的寄生虫、吸血鬼大胆地提出了正义的指问:“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守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獾兮?”有的'诗中还描写劳动者对统治阶级直接展开斗争,以便取得生存的权利。在这方面,《硕鼠》具有震颤人心的力量。“国风”中有一些反映兵役、徭役给人民造成极大痛苦的思妇的诗,如《殷其雷》、《伯兮》、《君子于役》等就是这一类诗篇的代表作。“国风”中还有数量不少的爱情诗。反映不合理的婚姻给妇女造成极大的痛苦,表达青年男女对美满婚姻的向往和追求,是这类爱情诗的重要主题。《氓》、《谷风》等篇为我们展示的正是这种生活画面。而《柏舟》还具有鲜明而强烈的反抗意识。基调健康、乐观的恋歌(如《静女》、《木瓜》等),更给爱情诗增添了一种和谐、喜悦的情愫。所有这些都是劳动人民思想情感的真实表达。 “国风”中还有不少民歌对统治阶级的荒淫无耻,予以有力的讽刺和鞭笞,如《新台》、《南山》、《株林》等都是这方面的名篇。

关于诗经的有关资料

关于诗经的有关资料 关于诗经的有关资料 一《诗经》的编排分类 前人有“六诗”“六义”“四始”的说法。《周礼·春官·大(太)师》中说:“大师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在《毛诗序》里,把“六诗”叫做“六义”。对这两个名词历来有各种不同的解释。其中,以孔颖达在《毛诗正义》中的解释较有代表性。他说:“风、雅、颂者,诗篇之异体;赋、比、兴者,诗文之异辞耳。大小不同,而得并为六义者,赋、比、兴是诗之所用,风、雅、颂是诗之成形,用彼三事,成此三事,是故同称为义。”他认为风、雅、颂是诗的不同体制,赋、比、兴是诗的不同表现手法,这看法被长期沿用下来。至于《毛诗序》中又把风、小雅、大雅和颂说成是王道兴衰之所由始的“四始”,则是出于封建礼教的观点对《诗经》所作的曲解。 《诗经》中的“风”是各诸侯国的土风歌谣,大多数是民歌,最富于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风”又分为周南、召南、邶、、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15国风,共160篇。“雅”是西周王畿地区的正声雅乐,共105篇,又分“大雅”和“小雅”。“大雅”31篇,用于诸侯朝会;“小雅”74篇,用于贵族宴享。“颂”是统治阶级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又分“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诗经》各部分的产生时间,一般认为“周颂”和“大雅”的大部分产生于西周前期,“小雅”的大部分和“大雅”的一部分产生于西周后期和周室东迁之初,“国风”中除有一些西周时期的作品外,多数篇章以及“鲁颂”“商颂”的全部都产生于春秋时期。就具体篇章说,产生年代最早的是《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等,它们是周民族的早期史诗,其原始形态在武王伐纣之前可能就已存在。产生年代最晚的是《陈风·株林》,内容是讽刺陈灵公的,当作于鲁宣公十年(前599年)之前。 二《诗经》的表现手法 《诗经》的表现手法,前人概括为赋、比、兴。朱熹在《诗集传》中解释

关于诗经的来源

关于诗经的来源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那么它的来源是什么呢?下面店铺给大家整理了关于诗经的来源相关资料,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关于诗经的来源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里面的诗篇都是民间流传记录的。《诗经》共分风(160篇)、雅(105篇)、颂(40篇)三大部分。它们都得名于音乐。“风”的意义就是声调。古人所谓《秦风》、《魏风》、《郑风》,就如现在我们说陕西调、山西调、河南调、“雅”是正的意思。周代人把正声叫做雅乐,犹如清代人把昆腔叫做雅部,带有一种尊崇的意味。大雅小雅可能是根据年代先后而分的。“颂”是用于宗庙祭的乐歌。孔子编订《诗经》,一共305篇,所以也叫诗三百。诗的作者已经无法考证,其题目、排序也都没有特殊的含义。 关于《诗经》中诗的分类,有“四始六义”之说。“四始”指《风》、《大雅》、《小雅》、《颂》的四篇列首位的诗。“六义”则指“风、雅、颂,赋、比、兴”。“风、雅、颂”是按音乐的不同对《诗经》的分类,“赋、比、兴”是《诗经》的表现手法。 风、雅、颂 《风》又称《国风》,一共有15组,“风”本是乐曲的统称。15组国风并不是15个国家的乐曲,而是十几个地区的乐曲。国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桧、齐、魏、唐、秦、豳、陈、曹的乐歌,共160篇。国风是当时当地流行的歌曲,带有地方色彩。从内容上说,大多数是民歌。作者大多是民间歌手,但是也有个别贵族。 对于《雅》的认识有各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是指周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雅”有“正”的意思,把这种音乐看作“正声”,意在表明和其他地方音乐的区别。也有人说“雅”与“夏”相通,夏是周朝直接统治地区的称呼。还有观点认为,《雅》是指人人能懂的典雅音乐。《雅》共105篇,分为《大雅》31篇和《小雅》

诗经内容分为哪三类

诗经内容分为哪三类 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它包含了大量关于生活、风俗、风景、感情等方面的诗歌,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在诗经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内容和形式,而这些内容又可以按照不同的方 式进行分类。那么,诗经的内容可以分为哪三类呢?接下来,我们 将一一进行介绍。 首先,诗经的内容可以分为描述自然景物的诗篇。在诗经中, 有很多关于自然景物的描写,比如《采薇》中写到“采薇采薇,薇 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这首诗描绘了采薇的情景,以及 岁月的流逝。还有《小雅·沔水》中写到“沔水东流,淇水东流, 流水之东,舂舂其淙。”这首诗则描绘了沔水和淇水的流动情景。 这些诗篇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古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 活的感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其次,诗经的内容可以分为歌颂美好生活的诗篇。在诗经中, 有很多关于生活的赞美和歌颂,比如《国风·邶风·柏舟》中写到“汎汎兮若飞,沿泝水中栖。岂不尔思,畏子不敢止。”这首诗歌 歌颂了柏舟的勇敢和坚毅,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有《国 风·周南·关雎》中写到“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

好逑。”这首诗歌则歌颂了美丽的姑娘和君子之间的美好爱情。这些诗篇通过对美好生活的歌颂,展现了古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幸福的向往,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 最后,诗经的内容可以分为抒发个人情感的诗篇。在诗经中,有很多关于个人情感的抒发,比如《国风·周南·蒹葭》中写到“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首诗歌抒发了诗人对伊人的思念和对生活的感慨。还有《国风·邶风·采蘩》中写到“采蘩采蘩,首阳之巅。维叶萋萋,黄鸟于飞。”这首诗歌则抒发了对黄鸟飞翔的情感。这些诗篇通过对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古人对爱情、友情、亲情等方面的感悟和体验,具有很高的情感价值。 综上所述,诗经的内容可以分为描述自然景物的诗篇、歌颂美好生活的诗篇和抒发个人情感的诗篇三类。这些不同类型的诗篇,展现了古人对自然、生活和情感的深刻理解和感悟,具有很高的艺术、思想和情感价值。诗经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人有着深远的影响和启示。

诗经 关于诗经全文及译文(最新)

《诗经》在先秦时期被称为《诗经》,或称《诗三百首》,是一部完整的诗集。它最初只是一本诗集。然而,自汉代以来,儒家学者将《诗经》视为经典,尊称《诗经》,并将其列入前五经。本文是关于诗经全文及译文,仅供大家参考。 《诗经》全文 (带注释和译文) 春秋·孔丘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先秦时代称为“诗”或“诗三百”,孔子加以了整理。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尊“诗”为经典,定名为《诗经》。 《诗经》现存诗歌 305 篇,包括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共 500 余年的民歌和朝庙乐章,分为风、雅、颂三章。 “风”包括周南、召南、邶、墉、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十五国风,大部分为东周时期的作品,小部分作于西周后期,以民歌为主。(邶: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墉:后来并入卫国,故城在今河南省汲县东北。卫: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北部、河北省南部一带。王:周平王东迁后的国都地区,在今河南洛阳一带。郑:在今河南省新郑县一带。齐:今山东省大部分地区。魏:古魏国在今山西省芮城县东北。唐:晋的前身,在今山西省。秦:在今陕西省境内。陈:在今河南省淮阳、柘城以及安徽省毫县一带。桧:桧国后为郑国所灭,二国领土相当于今河南省郑州、新镇、荥阳、密县一带。曹:在今山东省曹县、荷泽、定陶一带。豳:也作邠,在今陕西郴县、旬邑县一带。) “雅”包括大雅和小雅,共 105 篇,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地--王畿地区的作品,均为周代朝廷乐歌,多歌颂朝廷官吏。 “颂”包括周颂、鲁颂和商颂,共 40 篇。其中周颂为西周王朝前期的作品,均为西周统治者用于祭祀的乐歌,内容多歌颂周代贵族统治者及先公先王,共 31 篇;鲁颂为公元前 7 世纪鲁国的作品,歌颂鲁国国君鲁僖公,共 4 篇;商颂是公元前 8 世纪到公元前 7 世纪宋国的作品,共 5 篇。 《诗经》作为一部经典著作,对我国历史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极其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 由于《诗经》的年代离我们太过久远了,很多当时的用字措词,我们今天未必能准确理解。因此所有诗歌均有详细注解(个别还配有译文),这些注解除了参照一些比较流行的版本以外,也加入了一些个人观点,希望对各位阅读带来一些帮助。 本典籍分共 4 章,收录 305 篇作品。

诗经相关文学常识

诗经相关文学常识 诗经相关文学常识 分風,雅,頌三部分風:指各地的民歌 雅:多數是朝廷官吏及公卿大夫的作品,有一小部分是民歌。其內容幾乎都是關于政治方面的,有贊頌好人好政的,有諷刺弊政的。只有幾首表達個人感情的詩。但是沒有情詩。頌:指各國祭祀用的歌曲诗经》的主要内容: 1、农事诗,反映了周代的农业生产活动,有较高的认识价值。 2、征役诗,即大量反映徭役和兵役问题的诗歌。 3、婚恋诗,即篇幅众多的爱情、婚姻、家庭生活和妇女命运的作品。风诗里这类作品尤其多,约占风诗的三分之一。 《诗经》中的爱情诗,从不同的角度生动地反映了恋爱关系中的各种情景和具体矛盾,揭示了人们在爱情生活中的各种微妙复杂的心理。 4、燕飨诗,又称燕饮诗或宴饮诗。以君臣、亲朋欢聚宴享为主要内容,是周人重礼乐、尚亲情、笃友谊的'体现,是中华民族礼乐文明的产物。 5、怨刺诗,其中民歌里的怨刺诗,以辛辣的笔调嘲讽了统治阶级的行径, 6、周族史诗,主要指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等反映周部族祖先形象和周部族迁徙、发展、壮大等内容的诗歌。是《诗经》中描写一个部落早期发祥历史的作品。这些史诗,形象地反映了周人从野蛮向文明(即阶级社会)过渡的历史。反映了周建国前和建国初期的历史,合在一起,是一部很完整的叙述早周历史的史诗,对早周历史转折事件的记载尤为详细,不仅有文学价值,而且弥补了史料的不足,具有文献价值。 诗经六义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所谓《诗经》中的“六义”,即是指“风、雅、颂”

三种诗歌形式与“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风即国风,是各地的民歌,诗经中共有十五国风。 比较常见的篇目如《关雎》、《蒹葭》、《氓》、《七月》等。 雅包括大雅和小雅,多数为公卿贵族所做,一般看作“正声”。 常见的篇目如《采薇》、《鹿鸣》、《江汉》、《思齐》(前两篇属小雅,后两篇属大雅)等。 颂即祭祀和颂圣的乐曲,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常见的篇目如《我将》、《有客》、《玄鸟》等。 赋赋是直接铺陈叙述。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朱熹《诗集传》:“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比以彼物比此物也”,即比喻,明喻和暗喻均属此类。 如《魏风·硕鼠》、《邶风·新台》都是通篇用比的。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即起兴,用其他东西引出要说的内容。 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即是用雎鸠鸟在河中叫起兴。《魏风·伐檀》也是用兴这种表现手法的突出例子。 诗经的文学常识2016-07-17 14:29 | #2楼 第二章《诗经》 一文学常识 1 采诗说 采诗是《诗经》的来源之一。汉代人认为周代设采诗之官到民间采诗,献于朝廷以了解民情。 2 献诗说 《诗经》作品编选与收录的主要来源就是诸侯献诗。公卿列士通过献诗的方式进行讽谏或颂扬,这种说法在《国语》和《左传》中也有记载。 3 删诗说 汉人认为《诗经》经过孔子的删定,现代人则认为这是说法是不可信的。同时删诗也是《诗经》的来源之一。 4 风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