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教学法(全部)分解

C1教学法(全部)分解
C1教学法(全部)分解

机动车驾驶操作教练员教学法考试题库

一、公共题

(一)驾驶操作要领

1.1、请讲述汽车起步前的准备:

(1)调整座椅:到最适合自己的位置。小型汽车系好安全带。(2)调整后视镜:外后视镜调整至能看到的车体占镜子横向的1/4,车外物体点3/4。

(3)检查离合器踏板、制动踏板和加速踏板的行程应符合标准,无阻滞现象。检查变速器操纵杆,应在空档位置,驻车制动器操纵杆应拉紧。

(4)点火开关转至I位置:检查各仪表和指示灯是否正常

(5)踏下离合器踏板,适量踏下加速踏板,将钥匙转至II位置起动发动机。

1.2、请讲述机动车起步的操作要领:

(1)踏下离合器踏板,将变速器操纵杆挂入低速档(一档或二档)。(2)观察车前方、车左侧、车左、右两侧后视镜内的情况,确认没有影响起步的障碍和动态。

(3)观察情况确认安全后,打开左转向灯,鸣喇叭,同时通过后视镜察看车辆两侧有无机动车、行人和其他非机动车靠近或超越。(4)抬离合器踏板至半联动,右脚适量踏下加速踏板(重车应适当加大),迅速放松驻车制动器操纵杆:同时,逐渐松抬离合器踏板和踏下加速踏板使车辆平稳起步。

1.3、请讲述坡度起动的操作步骤

(1)在车辆停稳后挂入一档。

(2)确认进行有效的驻车制动。

(3)稍用力踩加速踏板,离合器在半联动状态停顿(发动机声音变沉,车身振动)。

(4)确认周围环境安全(特别是后方)。

(5)在离合器半联动状态下,慢慢松开驻车制动器操纵杆。

(6)继续踩加速踏板,使车辆起动,再慢慢将离合器全部松开。1.4、机动车停车的操作要领有哪些?

(1)确定停车位置,开启右转向灯;

(2)观察右侧车道是否有车辆通行,确认右侧无车辆、非机动车、行人时,车辆靠向右侧;

(3)踩下离合器踏板,再踩下制动踏板,停在停车位置;

(4)彻底拉起驻车制动器手柄;将变速杆推至空档位置;

(5)关闭发动机;斜坡停车,处于上坡位置时挂一档,处于下坡位置时挂倒档。

1.5、通过有交通信号灯控制的交叉路口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1)离路口50-150米减速

(2)在划有导向车道的路口,按所需行进方向驶入导向车道;(3)向左转弯时,靠路口中心点左侧转弯。转弯时开启转向灯,夜间行驶开启近光灯;

(4)遇放行信号时,依次通行。

(5)遇停止信号时,依次停在停止线以外。没有停止线的,停在路口以外;向右转弯遇有同车道前车正在等候放行信号时,依次停车等候;

1.6、在三种常见路面(没有中心线的道路、单向一个车道的道路、同向有两条以上车道的道路)上怎样行驶?

(1)在没有中心线的道路上,机动车在道路中央偏右侧行驶,但不能过于靠近右侧路边。

(2)单向一条车道的道路上,车辆在中心线的右侧行驶,但要注意对向来车可能会越线行驶。在有中心虚线的道路上,车辆原则上在右侧车道上行驶。在确保安全的条件下,超车、躲避障碍物和向左转时,可以越线行驶。

(3)在同方向有两条车道以上的,左侧为快速车道,右侧为慢速车道。在快速车道行驶的机动车应按规定的速度行驶。未达到车速的应在慢速车道行驶。摩托车在最右侧行驶。慢速车道的机动车可以借快速车道超车。同方向有两条车道以上的,机动车在变更车道时不得影响相关车道的机动车正常行驶。

1.7、会车时应怎样驾驶?

(1)根据具体的交通情况,调整好车速,选择合理的地点进行会车。注意保持安全的横向距离。

(2)当前方有障碍物时,障碍物一侧道路的汽车应当减速或停车,让对面汽车先行通过。

(3)在狭窄坡道上会车时,下坡车应让上坡车先行。如果下坡车已

经行至中途而上坡车还未上坡时,下坡车先行。

(4)狭窄的山路上会车,不靠山体一方的车辆先行。

(5)夜间会车应当在距离对方来车150米以外改用近光灯,在窄路、窄桥与非机动车会车时,应当使用近光灯。

1.8、简述汽车方向盘的作用和正确的操作方法。

(1)作用:方向盘是操纵汽车行驶方向的装置,通过它控制转向轮,使汽车直行或转向。

(2)操作方法;

①.在平面道路上行驶时,操作方向盘应两手动作平衡,稍作修正,少打少回,避免不必要的转动和习惯性晃动。当路面凸凹不平时,双手则应紧握方向盘。

②.转向时,须根据应转角度转动方向盘,可一手拉动,一手辅助推送,转动的速度与行驶速度相适应,如需连续快速转向时,可以两手交替操作。

③.操作方向盘时应注意不能双手交叉握盘、倒把、左右摆动蛇行行车,更不能双手离盘等。在驾驶过程中转动不能用力过猛,当汽车停止后,也不得原地转动方向盘。

1.9、简述离合器踏板的作用和正确的操作方法。

(1)离合器踏板:是离合器的操纵装置,用以控制发动机与传动系动力的连接与脱开。

(2)操作离合器时,以膝和脚关节的伸屈动作踏下或放松,总的原则是“快踩慢松”,即踩下离合器踏板时应迅速,并一次踩到底;汽

车起动放松离合器踏板时,应缓慢抬脚,以防止起步过猛。

(3)离合器完全接合后,应立即将脚从离合器踏板上移开,放在踏板左下方。

1.10、制动(刹车)踏板的作用和正确的操作方法。

(1)制动(刹车)踏板:是行车制动器的操纵装置,用以控制车辆减速和停车。

(2)使用制动踏板时,两手应握稳方向盘,用右脚踩踏。液压制动用脚掌踏制动踏板,以膝关节的伸屈动作作踏下或放松。操纵气压制动踏板时,脚跟应靠住驾驶室底板,以踝关节的伸屈动作踏下或放松踏板。

(3)踏下制动踏板的行程和速度,应视不同的制动装置和制动效能的不同要求,可分别采用急刹(迅速完全踏下脚制动)、缓刹(先轻踏再逐渐重踏)或点刹(随踏随放),也可以互相结合使用,以达到平稳减速或停车的目的。

1.11、汽车加速踏板的作用和正确的操作方法?

(1)加速踏板:用以控制节气门开度(或柴油喷油泵柱塞的有效行程),改变发动机的转速和输出功率。

(2)加速踏板的操作,应以右脚跟放在驾驶室底板上作为支点,脚掌轻踩踏板。踏下时,供油量增加,发动机转速加快,放松时则相反。(10分)

(3)操作踏板时,应注意用力要柔和,做到“轻踏缓抬”,不得连续猛踏猛放。

1.12、简述汽车变速杆的作用和正确的操作方法。

(1)变速杆的作用:通过操纵变速杆,改变不同比例的档位变速器齿轮的合分,从而改变传递的扭距和转速,使汽车加速、减速或者倒车。

(2)操纵变速杆时以掌心贴住球头,五指握向手心,将球头自然地握在掌心,主要用手腕和手臂关节力量进行控制。同时两眼应注视前方,左手握稳方向盘,在右脚松抬加速踏板的同时,左脚迅速踏下离合器板,右手用适当力量退出某一挡,挂档时要准确地换入某一选定的挡位。

(3)在变速时,无论换入哪一个挡位,均要求先换入空挡位置,然后才能换入预定挡位。变速杆在移入空挡位置时不要来回晃动。(4)在换挡过程中,要正确掌握换挡时机,切忌低头观察、强拉硬推变速杆,以免方向跑偏和齿轮发响,损坏机件。

(二)交通安全心理和安全意识

2.1、驾驶员有哪些不良行为习惯和心理因素对安全行车造成影响?(1)情绪、精神压力。

(2)交通冲突中的自我控制和礼让。

(3)疲劳驾驶。

(4)注意力不集中。

(5)饮酒和药物的影响。

2.2、疲劳对驾驶的影响主要表现有哪些?如何预防?

疲劳对驾驶的影响主要表现:判断力下降,反应迟钝和操作失误增加,严重时驾驶员会失去对车辆的驾驭能力。

预防的方法:

(1)保证车前有足够的睡眠。

(2)科学安排行车时间。

(3)适当增加中途休息次数和缩小休息的间隔。

(4)改善驾驶工作环境,必要时根据自身状况安排休息。

(5)避免带病工作,合理调配饮食。

2.3、在行车时如何保持必要的安全距离?

(1)有纵向距离和横向间距。

(2)纵向距离(停车距离)=驾驶员反应距离+制动器反应距离+制动距离。驾驶车辆紧急制动的停车距离,随着路面条件的变化,停车距离也将改变。

(3)横向间距:行驶过程中,车辆之间要保持1米以上的横向间距。随着速度的加快,横向安全间距也应增加。

2.4、行车速度与视觉之间、制动距离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1)人的视野会随着速度的提高而变窄,当车速为40km/h时,视野范围可达90°~100°;车速90km/h时,视野范围只有40°。也就是说,速度越快,驾驶员越看不到近处周围的情况。而且单位时间内遇到的情况也越多,行驶的危险性也越大。

(2)行车速度加快,制动距离增长。当车速是原来的两倍时,制动

距离就会达到原来的4倍。也就是说,速度越快,制动的非安全也越大,发生事故的几率就越大。

2.5、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应采取什么措施?

(1)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停车,保护现场;造成人身伤亡的,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抢救受伤人员,并迅速报告执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因抢救受伤人员变动现场的,应当标明位置。乘车人、过往车辆驾驶人、过往人应当予以协助。(2)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未造成人身伤亡,当事人对事实及成因无争议的,可以即行撤离现场,恢复交通,自行协商处理损害赔偿事宜;有争议的,不即行撤离现场的,应当迅速报告执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机关管理部门。

(3)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仅造成轻微财产损失,并且基本事实清楚的,当事人应当先撤离现场再进行协商处理。

(三)夜间、复杂环境驾驶的应急驾驶

3.1、请阐述夜间安全行车方法

(1)控制车速,保持安全车距。

(2)合理使用灯光,避免开车内照明灯和注视来车灯光。

(3)正确判断路况。

(4)避免疲劳,去除睡意。

(5)出车前加强车辆的检查和维护。

3.2、夜间行驶在什么情况下,要将远光灯变换成近光灯?

(1)夜间在照明条件较好的道路上行车。

(2)与对面车会车,距离150米。

(3)跟随前车行驶,间距较少时。

(4)发现近前方有行人或自行车。

(5)在窄路、窄桥与非机动车会车时。

3.3、请讲述夜间驾驶控制车速的重要性?

(1)由于视线仅限于前照灯的照射范围,很可能不能及时发现交通目标,因此要减速行驶。

(2)由于对面来车的灯光会造成眩目,而看不清前方的路况,所以,应将视线右移,并减速行驶。

(3)由于在对面来车和本车之间看不清的地方(如道路中央附近)可能有行人,因此要减速行驶。

3.4、雨天行车的交通特点有哪些?安全行车的方法是什么?

雨天行车的交通特点:

(1)视线模糊。

(2)路面湿滑。

雨天安全行车方法:

(1)加强日常维护。

(2)改善驾驶视线。

(3)仔细观察路况。

(4)适当加大行车间距。

(5)避免太靠近路侧行驶。

3.5、雾天行车的交通特点有哪些?安全行车的方法是什么?

雾天行车的交通的特点:

行车过程中,驾驶员不能及时发现前方的障碍物,速度过快时,容易发生追尾事故。

雾天安全行车方法:

(1)低速慢行,保持安全间距。

(2)正确使用车灯和喇叭。

(3)各行其道。

3.6、应急驾驶基本原则是什么?

(1)冷静判断,果断处理。驾驶中发现紧急情况,驾驶员应保持清醒的头脑,冷静分析,迅速判断原因,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

(2)避重就轻,先人后物。如果事故不可避免,驾驶员要设法降低事故损失,本着优先考虑人,再顾物,宁让物受损,也要保住生命的原则,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3)先方向,后制动。在紧急情况下,先转动转向盘,往往可以使车辆避开事故的中心位置,如果先踩制动踏板,则有可能使车辆失去避险的最佳时机。

3.7、车辆发生突发故障后应如何正确处置?

(1)在一般道路上发生突发故障,应当立即开启危险报警闪光灯,将车辆移至不妨碍交通的地方停放。难以移动时,应当持续开启危险报警闪光灯,夜间同时开启示廓灯和尾灯,并在来车方向50~100m处

设置警告标志。必要时迅速报警。

(2)在高速公路上发生突发故障,必须提前开启右转向灯驶离行车道,停在应急车道内或右侧路肩,同时在来车方向150m以外设置警告标志,并开启危险报警闪光灯。使用紧急电话救援。

3.8、转向失控的原因和预防措施有哪些?

原因:

(1)转向系故障。

(2)路面过于光滑并且车速过快。

(3)制动时前轮抱死。

预防措施:

(1)驾驶员应当定期对车辆的转向系统进行维护,出车前进行安全检查,确保转向系各部件的安全可靠。

(2)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注意路况,合理调控车速。

3.9、轮胎爆炸的正确处理措施有哪些?

(1)驾驶员在行车中遇到轮胎突然爆裂时,应握稳方向盘,立即平稳停车,不能急刹车。如果在高速公路上,应尽量控制住车辆,驶入安全地带后停车。

(2)前轮胎爆裂时,要轻踩制动踏板,用手稳握方向盘及时矫正方向。

(3)后轮胎爆裂时,可反复踩踏制动踏板,双手紧握方向盘。

3.10、车辆着火的应急处理措施有哪些?

(1)车辆着火时,驾驶员应立即切断油源(关闭油箱开关,搬走车

上的燃油),关闭点火开关,避免产生车辆爆炸。

(2)迅速撤离乘客,尽早逃离危险环境。

(3)当车辆油路着火时,要用消防器材补救,也可以采用棉衣、棉被、篷布、衣物等覆盖使其窒熄。扑救汽车火灾时,还应注意保护好外露的皮肤。若事故现场有浓烟和毒气弥漫,不要张嘴呼吸或高声呐喊,以免烟火灼伤呼吸道或导致窒息。

(4)如果是在停车场发生火灾,应迅速将其他车辆疏散,或将着火车辆驶离危险区及人口稠密的地方,再设法灭火。

(5)火势较大难以扑灭的要及时报警、报消防(电话:122、119、110)。

(四)高速公路驾驶

4.1、请讲述驶入、驶出高速公路的安全行车方法

驶入高速公路时:

(1)注意观察路标选择正确的入口。

(2)提前打左转向灯。

(3)迅速提高车速,驶入行车道。

驶离高速公路时:

(1)驶离高速公路前,注意路边的出口标志。

(2)提前变更车道。

(3)打开右转向灯示意。

(4)减速驶入匝道。

4.2、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和超车的安全方法?

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时:

(1)遵照规定车速。

(2)保持安全间距。

超车和变更车道时:

(1)提前打开左转向灯。

(2)注意观察所进车道后方车辆的情况。

(3)超车后安全驶回行车道。

(五)教练员的教学规范

5.1、机动车驾驶教练员应遵守哪些职业行为规范?

(1)珍爱生命,培养学员的安全意识;

(2)遵章守法,培养学员安全驾驶的习惯;

(3)诚实守信,服务学员;

(4)文明教学,保证教学效果和质量;

(5)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

5.2、学员技能形成有几个阶段?

(1)掌握基础操作要领;培养规范操作的安全意识阶段。

(2)基础驾驶技能的形成和提高阶段;逐步提高在一般道路交通情况下观察、判断和正确操作等综合的运用能力。

(3)技能的熟练和完善阶段;提高学员场地综合驾驶的准确性和通过率,强化学员的安全驾驶意识和安全驾驶习惯。

(4)综合训练和巩固技能阶段:使学员掌握夜间、雨天、山区道路及恶劣条件下的驾驶方法,进一步强化安全意识。

5.3、教练员的职责有哪些?

(1)增强驾驶员的社会责任感,提高驾驶员整体素质,把好新驾驶员培训的质量关,让每每一位学员都成为安全的驾驶员,是教练员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

(2)教练员要培养学员的安全意识,引导学员树立安全第一、珍爱生命的行车理念,使学员养成良好的驾驶习惯。

(3)教练员要向学员传授驾驶技能和驾驶知识,使学员全面掌握驾驶本领,并能根据学员各自情况的不同而调整教学方法。

5.4、改善学员驾驶态度的基本方法

(1)帮助学员找到问题所在:教练员可以通过观察,帮助学员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找到不足之处。

(2)激发学习兴趣:教练员要通过耐心诱导和适时指导,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

(3)给予激励和指导;并为学员指引达到目的的途径与方法。(4)培养学员养成良好的习惯:使学员将正确的驾驶态度记在心中并成为习惯动作。

(六)汽车构造与日常维护

6.1、常用评价汽车性能的指标有哪些?

车辆性能包括动力性、燃油经济性、制动性、操纵稳定性、平顺性和通过性。

(各项指标的评价如下表)

6.2、汽车主要由几部分组成?发动机的动力是怎样驱动汽车行驶的?

(1)汽车由发动机、底盘、电气设备和车身四个基本部分组成。(2)汽车发动机所产生的动力经传动系传给驱动车轮,当车轮给地面一个作用力时,地面也给车轮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这个反作用力称为牵引力。当牵引力足以克服汽车的行驶阴力,以及地面有足够的附着力时,汽车便能行驶。

6.3发动机由哪些机构、系统组成?什么是四行程发动机?

(1)发动机由曲轴连杆机构、配气机构、冷却系、润滑系、燃料供给系、点火系(汽油机)和启动系组成。

(2)发动机的工作循环由进气、压缩、作功、排气四个过程组成。活塞往复四个过程完成一个工作循环的发动机称为四行程发动机。6.4、汽车日常维护的目的和作业内容有哪些?

目标任务型教学模式

目标任务型教学模式 -“网页制作技术”教学模式初探 The Task- And- Objective Mode Of Teaching Prof Yulaihu 一、引言 网上教育对各种类型和各种层次的教育所使用,对于教师,正在要求他们适应网上教学,而学生则被允许采用多种灵活的方式进行学习。于是学生和教师都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他们通过网上教学可以获得那些好处呢?这篇文章的目地是探索在远程教育中如何建立适应学生学习的教学模式,在借鉴传统教学方式的基础上,倡导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以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关注学生是用什么样的手段和方法、通过什么样的途径获得知识。要求我们改变以往的灌输式学习,构建一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目标任务型教学模式,以促进学生主动协调地发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和创新意识。 二、理论基础 在构建教学模式时,许多人只注重模式的形式,将各种媒体或活动的种类都放到教学环节中,认为这就是新的教学模式了,而从根本上忽略了如何在教学中选择媒体、或在学习内容中搭配学习的策略。

诺贝尔物理奖得主霍曼(R.P. Feynman,1985)曾说过一个生动的例子:二次大战期间,美军曾使用南太平洋中的某个小岛,做为飞机运送后勤物资的转运点,为了表示友好,美国政府送了一些物资给当地土箸人。大战结束后美军撤走,这些土箸人希望还会有天上的铁鸟飞来送东西给他们,因此,他们在原跑道上点上火把(模仿指示灯),盖了茅屋(模仿塔台)派人守在里面,耳朵上绑了两块木片(模仿耳罩),头上再插根树枝(模仿天线),就痴痴的等在那儿,结果当然是什么也没有发生。 这些南太平洋的土箸人,千方百计的模仿形式,学足了外表,但由于不懂事件发生的原因,落得什么也没得到。我们在构建新的教学模式时,千万不要模仿了外表,忘了实质,因此在提出新的教学模式前,我们要先来看看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 (一)行为主义心理学 行为主义心理学反对抽象空洞的精神或意识的探讨,只研究具体、可观察的行为。它将学习定义为行为的长久改变,也就是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联结的关系。经过长期的实验与观察,行为主义心理学者以制约理论建立了一套有效、容易操作的行为改变程序。华森(J.B.Watson)曾很自豪的说:给我一百个孩子,我可以教他们成为医师、警察、小偷或流氓等任何职业;华森的信心来自于行为主义对教学内容的精密分析,要建立一个复杂的目的行为,他们的首要步骤就是将目的行为分析成为一个个连续而且容易完成的渐进目标,每个渐进目标再往下分析成为更细的目标,直到最小的目标对应到一个很

赫尔巴特四段教学法

谈赫尔巴特“四段教学法” 学前教育08级黄彦彦2008210828 摘要:科学教育学奠基人赫尔巴特提出的四段教学法,是在心理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系统教学论。这一理论曾对各国的教学活动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反观我们现在的教育,依然能够随处看到这一理论的缩影。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下,传统的四段教学法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但它产生的积极影响和巨大作用却是我们不容忽视的。 关键词:赫尔巴特心理学理论基础四段教学法现代教育 赫尔巴特,近代德国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在教育史上,他是第一个明确提出将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理论基础的人,被誉为“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他通过分析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状态,提出了著名的四段教学法。 一、心理学理论基础——统觉论和兴趣说 1、统觉论 赫尔巴特认为,任何观念的存在都不是孤立的,人的观念是相互作用的。统觉,就是意识观念由无意识中选择那些能通过融合或复合而与自身合为一体的观念的同化过程。一个观念的统觉不仅使这个观念成为意识的,而且使他为意识观念所同化。该整体就被称为统觉团。统觉团越丰富、越系统化,就越能吸收新知识。依据统觉学说,教学上应把新的知识与学生原有的知识结合起来,通过统觉过程把新知识纳入学生原有的知识体系中,从而为学生所理解。赫尔巴特认为,学习和教学过程就是一个统觉过程,是一个统觉团的形成过程。 我认为,赫尔巴特的统觉论思想,与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中的同化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处。强调了新知识被原有图式所同化,但原有图式只是在量上发生了变化,并没有改变本质,是人对环境的作用。很显然,同化理论只是描述了人一方面的发展情况,不能完全代表人的整体发展过程。这一点上,皮亚杰的认知理论相对赫尔巴特的统觉论就要全面一些。 2、兴趣说 在人的观念活动的过程中,兴趣既是统觉的基本条件,又是智力活动的前提。根据教育心理学动机理论,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一个强大的动机因素。赫

体育新课程教学中的分解教学法

中学教师招聘体育考点命题:体育新课程教学中的“教”法(2.4.4)|分解教学法 第四节体育新课程教学方法 (四)分解教学法 分解教学法是指把完整的动作合理地分成几个部分或几个段落,然后按部分逐次地练习,直至最后比较完整地掌握动作的方法。其特点是可以简化动作掌握过程,缩短掌握动作的时间,有利于加强动作困难部分的学习,提高学习的信心。 分解法通常在动作较复杂并可分段,而用完整法教学又不易掌握的情况下,或动作的某部分需要较细致地学习时而采用的教学方法。分解法可分为纵向分解和横向分解两种。 1.纵向分解是按动作技术结构把教学内容分成若干部分,包括较复杂的单个动作和成套动作的分解。 纵向分解通常有以下二种形式: ①单纯分解法。即把所教内容分成若干部分,先将各部分学习和掌握后,再综合各部分进行全部的合成学习。如在单个动作教学中,先学手臂动作,再学腿部动作,最后将手臂和腿结合起来完成动作。这种单纯分解法适用于动作结构不紧密而各部分又较分明的教学内容。 ②递进分解法。即先教学第一部分,再教第二部分,然后第一、二两部分联合起来教学,学生学会后再教第三部分,三部分都学会了,再联合第一、二、三部分进行学习,直至完整地掌握动作。基本掌握后再进行复习;并与前面部分联合起来练习。递进分解法适用于一些动作结构较严密的教材。其中还包括顺进分解法,即按照动作出现的先后顺序先学第一部分,再学第二部分,第一、二部分都学会后,再加教第三部分,如此直接前进,直至完全学会为止。还包括逆进分解法。这种方法与顺进分解法相反,先学最后一部分,逐次增加学到最前一部分。 2.横向分解法。这种方法是将动作按身体部位,分为上肢的动作、下肢的动作、躯干的动作等若干部分,分别或有重点地进行教学,最后完整地掌握动作。在体育新课程等教学中常采用这种方法。纵向分解与横向分解在教复杂动作时往往结合起来运用。 3.体育新课程教学中运用分解法应注意以下要求: ①动作的划分要根据教材结构的特点,准确地分成几个部分,以不影响动作的结构特点和不破坏动作各个部分的有机联系为前提,而且应考虑学生的水平和接受能力。

阶段性目标教学法在耳鼻喉咽科的应用

阶段性目标教学法在耳鼻喉咽科的应用 目的对阶段性教学法在耳鼻喉咽科的应用的探讨。方法将在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在该院耳鼻喉咽科实习的100名临床专业学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人数为50人,对照组临床学生在实习期间采用传统方法教学,观察组临床学生在实习期间采用阶段目标教学法。观察采用阶段目标教学法后学生的实习结果和成绩的评定。结果观察组在沟通能力、操作能力、学习能力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对观察组总满意率(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5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1.00%)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阶段性目标教学法可避免传统教学一些缺点,学生在实习期间轻松学习技术和理论知识,学习更加具有积极性,具有获得感,提高实习水平,使实习更加科学、人性化。 标签:阶段性;目标教学法;耳鼻喉咽科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tage Goal Teaching Method in Otolaryngology Department YU Wen Sichuan Provincial Bureau of Geology and mineral resources of four Zero five hospital,Dujiangyan,Sichuan Province,61183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application of time-phased teaching method in E.N.T department. Methods 100 clinical students of making the internship from January 2015 to January 2016 in our E.N.T department were selected. The stud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50 cases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adopted the traditonal teaching method;the observation group adopted the time-phased objective-based teaching method. The achievement and performance was observed. Results The evaluation score of communication skill,operation ability and learning ability for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P<0.05);the overal satisfaction for observation group (90.00%)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56.00%)(P<0.05). Conclusion The time-phased objective-based teaching can avoid the disavantages of traditonal teaching. During the internship process,the more scientific teaching promotes the students to become more active and easier to learn the technique and theory knowledge,improve the sense of achievement and personal working ability. [Key words] Time-phased;Objective-based teaching method; E.N.T department 据以往耳鼻喉咽科实习,具有很多弊端,临床学生普遍反映,实习任务无非

四段式课堂教学模式

南韩村小学“四步“课堂教学模式 一、研究背景: 课堂教学面临着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学习方式转变的诸多挑战,试图寻找挑战的策略与方法,走优质、高效、轻负的课堂教学之路,变“讲堂”为“学堂”。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强化目标意识:目标是一节的“灵魂”。 确立教学目标,是美国著名教育家布卢姆在他的《为掌握而学习》一书中提出来的。确立目标就是为了克服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发展学生能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基础教育要打好两个基础:一是要为受教育者今后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二是为他能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打下基础,而要打基础,培养能力是核心。 3、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学生是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人,他不是学习的工具,更不是知识的容器,是学校教育的主体,因此必须处理好两个关系: 4、及时反馈,矫正。 教学过程是由教师、学生、教材、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因素构成的一个信息交流系统,只有依据目标,不断进行反馈、矫正,才能有效控制和改善教学过程及时消除教学过程中的失误,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成功和不足,及时调整。 三、课题研究目标 本课题总目标: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构建高效的“四步”课堂教学模式,营造主体或创新型课堂学习环境,发展学生能力,全面提高学生课堂学习质量。 基本目标: (1)教师目标:实现教师角色的转换,真正落实新课程理念的教师定位,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导人。 (2)学生目标:落实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关注差异,发展潜能生,让优秀者更优,使后进的成优。

四、四步课堂教学模式具体做法: 第一阶段:预习阶段(2—3分钟) 预习是四步模式的关键环节,学生预习到位,可就成功了一半。预习可在课上,也可在课下或家庭,但必须要有充足的时间。 1、教师上课前两周完成教学案设计,集体讨论,形成共案。 2、学案设计要把教材的编写意图(知识体系),三维目标,老师推荐的学习方法等设计细致,立足学生,便于学生理解,操作。学案设计提前交给学生,是学生有目的的进行课前预习。 3、每位学生每个学科建立一个预习笔记,通过预习培养了学生能够自主学习精神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带着问题走进教室。 4、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为学生的预习做适当的指导。 5、上课前老师检查学生的预习笔记(也可小组检查),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并根据预习情况组织教学。 第二阶段:目标导学(5—10分钟) 现代心理学认为,“一切思维都是从问题开始的”,教材的编写也是在引起学生产生“问题”。“目标导学”即是在老师研究、分析、处理教材的基础上,设计出导学“问题”和自学任务,通过诱导质疑自学,唤起求知欲望,鼓励学生在自学中发现和提出问题,以“问题”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在自主学习中去研究和生成问题、解决问题。 1、按照新课程标准,提出“三维”(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设计。 2、出示导学提纲:明确自学的时间、内容、方法和要求。力求做到设计出依纲据本,能挈领教材内容重点、难点,能激发学生自学兴趣的“问题”,为学生自学提供“路标”。 3、学生自学:①依据导学提纲要求学生自读课文,看注释、看例题,做试验,做到基本理解教材内容。②找出疑难问题,标记后作为下段合作探究内容。个别问题老师可点拨解决,倡导学生在分析解决问题的同时生成新的问题。③试做导学提纲中提出的练习。 (提示:老师在进行“目标导学”阶段的教学设计时,主要应考虑“如何引导学

分层目标教学法的运用

分层目标教学法的运用 分层目标教学法就是针对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非智力因素和学习成绩等差异,因人而异分层制定出不同的教学目标,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施以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以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促进学生智能发展的一种教学法。这种教学法,能较好地突破班级授课制难以照顾学生个别差异的局限性,使因人施教能落到实处。在数学课教学中,如何运用好这一教学法,并使其取得最佳整体效应,笔者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认为应以系统的教学思想和全方位的教学视野,将其全程贯穿于“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课外活动与辅导——考试与质量分析”等五个基本教学环节之中。 一、“备课”,要认真考虑分层目标教学法备课,是运用分层目标教学法的起始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重点考虑做好两件事: 1.要针对学生的差异,对学生实行动态分层。由于各种原因,学生在学习数学上的差异一般会呈现出好、中、差三个层次,这种客观存在的层次差异,不仅教师心中有数,往往大多数学生也各自心领神会,师生间这种“心照不宣”的共识,常常由于教师怕伤害一些中、下层次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而难以启齿,不好明确。要实施分层目标教学法,教师就不能回避这一问题,但不回避不等于可以不考虑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当众宣布学生的分层情况,而应十分注意讲究方法。比如,可分别找学生谈心,引导他们冷静地面对差异,明确自己的定位层次(当然这种分层,最好只让学生本人知道,教师也要注意为他们保密);同时,要让学生懂得这种分层是相对的、动态的、暂时的,只要自己努力,就可进入更高层次;还要让学生真正理解教师进行分层的目的,不是置自己于“死地”,不是给自己难堪,而是帮自己选准“起跑线”,放下思想包袱,配合教师实施好分层目标教学法。 2.要结合学生的分层情况,对教材进行分层处理。教师应在吃透教学大纲、教材和抓好学期备课,单元备课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进行课时备课,要把每一个课时的教学要求,相对划分出高、中、低三个层次,也就是为学习较好的学生制定出一个较高层次的学习目标,为学习中等的学生制定出一个中层学习目标,为学习较差的学生制定出一个较低层次的学习目标。在为各个层次学生分别设计好适度教学目标的同时,教师还要仔细考虑好课堂上如何对学生提问和板演等具体问题。 二、“上课”,要自觉运用分层目标教学法上课,是运用分层目标教学法的关键环节,教师主要应做好两项工作: 1.适时明确分层教学目标,鼓励学生个个努力达标。每个学生虽然在相对保密的情况下,知道了自己目前所处的层次,但具体到每节课时,又常常不知如何找到自己的学习位置,因此,教师一般应在每节课的开头,向学生展示各个层次(为了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教师最好不要将学生直接分为好、中、差层,而应称作为A、B、C 层)的教学目标,如在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一课时,教师应明确告诉A层学生的学习目标是:能灵活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解决一些比较复杂的实际问题;B 层学生的学习目标是:能运用

四阶段教学法

四阶段教学法是我国上个世纪90年代从德国引进的三种新教学法之一,它以示范——模仿为核心,由准备、示范、模仿、归纳四个阶段组成。四阶段教学法的恰当运用,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确保学生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为学生今后的继续学习和从事会计实务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阶段教学法要求在课前,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课堂教学用具要齐全、对演示内容要熟练以及如何解决学生练习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等等,都要做到精心准备,心中有数。在教学过程中,要明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设计很重要,要体现真实性,要考虑内容的多少,难易程度,学生是否感兴趣等。学生在模仿时,先要分析、理解模仿内容,并在模仿过程中对发现的问题,通过自己的思考和老师的引导及时解决问题。 四阶段教学方法的实施具体过程通常包括: 1.准备阶段 这一阶段是为课程的教学所做的一切准备,主要是以教师行为为主。其中,应包括教师在课程知识内容上的准备,对教学对象情况的掌握及相关教学用具的准备等。教师在准备阶段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尽可能以企业真实发生的业务,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了解学习任务的必要性和与学习任务相关的学习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在“想学”和“乐学”的基础上掌握有关会计的理论知识与技能知识,并获得与将来职业相关的综合职业能力。做好这一部分的准备,将很有利于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掌握主动权,处于有利的地位,“知已知彼”才能有效地在教学中实行因材施教、因人施教。 2.教师示范阶段 教师先完整的操作一遍后,再进行分步骤的操作示范。这一阶段关键是要求教师对操作要熟练和准确。教师操作的熟练、准确程度不仅是保证了学生在稍后模仿的正确性,而且从教师本身树立形象,建立威信这一角度来说,这也是很有帮助的。四阶段教学法特别强调,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自己的经历获得的。 另外,在这一阶段中,教师要在示范操作的同时,附以生动的讲授说明,让学生明确这是在做什么?怎样做?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

7完整教学法和分解教学法在体育课中的运用

7完整教学法和分解教学法在体育课中的运用 官高波 完整教学法和分解教学法是体育教学中根据教材的任务、特点和学生接受能力,处理教材的两种教学方法。 一、完整法 是从动作开始到结束,不分部分、段落,完整地进行教学的方法。完整法的优点是一般不会破坏动作结构,不会割裂动作与动作之间的内在联系,便于学生完整地掌握教材;缺点是不易使学生较快地掌握教材中比较关键和较难的要素和环节即重点、难点。完整法多用于动作比较简单,学生容易掌握的教材。有些动作虽然比较复杂,但是用分解法会明显地破坏动作结构,这样的动作一般也用完整法进行教学。 (一)运用完整法教学,一般要求:在进行简单、学生容易掌握的动作时,教师在讲解、示范之后,就可以立即组织学生练习,在练习中教师发现错误,应及时指导纠正。 (二)在进行复杂的动作时,可以着重突破动作的重点。先解决技术基础(动作的基本环节),然后再去解决技术细节(每一环节中的细节技术)。例如教原地推铅球时,可先教学生掌握蹬地、转体和推手这三个基本环节,再要求学生蹬地有力、“最后用力”快速推手。对动作素的处理,一般是先解决关系到动作成败的方向、路线等要素,再对动作的幅度节奏等要素提出要求。 (三)对有一定难度的动作使用完整法教学时,可先简化动作的要求,再按照动作的技术规格进行教学。例如短跑的技术,可以先缩短跑的距离;教支撑跳可以先降低器材(山羊或跳箱)的高度;投掷项目,可以先减轻器械的重量等。 (四)在教技术复杂、难度高的项目时,还可以先原地或慢速做些徒手练习(即诱导性练习),让学生体会动作的要求,然后再按动作技术规格进行练习。如进行空中动作时,可先让学生在垫子上体会在空中一刹那身体的姿势,然后再完整地练习。 二、分解法 把完整的动作合理地分成几个部分,逐次地进行教学,最后使学生掌握完整动作的一种教学方法。分解法的优点是便于集中精力和时间突破教材中的重点或难点,从而有利于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动作要领。但是如果运用得不合理,动作的几个部分分解得不科学,将会破坏教材的结构,割裂动作与动作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影响学生掌握完整动作的效果。分解法多用于那些动作复杂、动作较多(如成套套路练习)、或者用完整法教学学生不易掌握的动作,如跨栏跑、体操中的成套练习、武术等。运用分解法教学,一般要求: (一)分解动作时要考虑到各部分或段落之间的有机联系,不要破坏动作本身的结构。例如教跳远时,一般都把助跑和起跳两个环节连在一起进行。 (二)在进行分解后的各个部分的教学时,教师要向学生讲清楚每个部分、段落在完整动作当中的位置,让学生明确该部分与上、下部分,特别是与下部分的关系。 (三)分解法要与完整法结合运用,最后达到掌握完整动作的目的。分解法是达到掌握完整教材的手段,使用的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影响学生对完整动作的掌握;一般在学生对重点部分基本掌握时,就应该立即转入完整法教学。 (山东省华侨中学)

什么是目标教学法、、、、、、

什么是目标教学法、、、、、、目标教学法-差不多特点教学活动过程中确立以理论为实践服务的指导思想,注重知识的有用性,有的放矢地培养学生的期待心理,倡导教学过程中师生间的互动性,并以此来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这种教学法认同教学过程的实质是教学目标的实现过程。作为教师应该努力去寻求实现目标的最短路径。 目标教学法要求授课教师在授课前,应按照有关课程的教学目标,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理清该课程的知识体系,并明确各知识点及其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在进行各知识点或单元教学前,需预先告知同学们该知识点或单元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形成一种学习心理预备,从而做到有备而来。而在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则要持续地设法引导学生向既定的教学目标接近,并在实现教学目标后与学生一起进行课堂总结,指出知识关键,以便学生巩固提升。 目标教学法-差不多方法1、情形设置。创设学生当前所学习的内容与现实情形差不多相接近的情形环境,也确实是讲把学生引入到需要通过某知识点来解决现实咨询题的情形。 2.操作示范。围绕当前学习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知识迁移”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小目标,并示范完成目标的过程。 3.独立探究。让学生独立摸索,对知识点进行明白得,消化示范目标的解决要点,为解决练习目标打下基础。 4.确定目标。小组通过社会调查,研究讨论,并在教师的指导下确定具体的目标。 5.协作学习。开展小组交流、讨论,组员分工协作,共同完成工程目标。 6.学习评判。学生学习的成效直截了当由完成工程目标的情形来衡量,包括教师评判、学习小组评判和自评三部分。 目标教学法-作用目标教学法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教学方法,它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解决学生周围的一些现实际咨询题来实现学生对知识

高中子目标教学法的实施方案

高中子目标教学法的实施方案 在我县高中兄弟校越来越少的并校转型期,我们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机遇与挑战并存,与兄弟校狭路相逢,智者和勇者必胜。为了帮助我校教师“亮剑”求生存,为了我校转型谋发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子目标教学法的含义和类型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如果把一个完整学年比作行千里路的话,那么子目标教学就是我们向千里之外迈出的每一步路。其实质就是支解学年总目标,将其转化为周目标。周目标分为两周目标和四周目标;两次周目标或一个四周目标就是一个月目标,两个月目标合起来就是一次期中或期末检测。这些目标是互为依托,彼此促进的关系。教师通过层层推进,步步落实每一个子目标,达到“周检月总学年提高”的目的;教师通过步步为营,稳扎稳打的教学过程,来克服教学上急于求成、盲目浮躁的弊端;教师通过拿自己现在的成绩和过去的成绩较劲儿,练就一手“自搏术”,来促进自己教学成绩的提高。 二、子目标教学法的原则 感知、认识、理解和运用是我们无法逾越的认知规律。学生课前预习、教师当堂授课、学生紧跟练习和及时复习巩固,也是教学上颠扑不破的真理。基于此,我校的文科教学必须重视学生

基础能力的培养。文科教师要从一条语法、一个单词等方面开始抓起,累积学生的基础知识,梳理学生的知识系统,才能让学生厚积薄发,游刃有余。理科教师要反复用典型练习题导引学生,让他们在具体学习实践中来验证定理,运用公式,他们才能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因此,不抓基础的文科教师是盲目的;不重视练习的理科教师是教条的。一言以蔽之,“文科抓基础,理科重练习”就是子目标教学法的原则。 三、子目标教学法的操作过程 子目标的操作过程,总体来说就是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自测、反思、总结和提高的过程。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任课教师自己掌握试题的难度系数,自行完成组卷、阅卷、登统等环节。学校对教师的实施效果给以监督,即:注重教学过程的管理,注重教学结果的奖惩。学校最终将在各年级期末统考这一环节上“靶子上看箭”。 近期,子目标的确立以期中考试成绩为依据;子目标的检测周期以两周为一个阶段,逐步推进: 时间 任科教师的工作 ****-5-18

三段七步教学法

三段七步教学法 一、“三段七步”教学模式的提出背景由于笔者所在的城市教育发展环境发生变化,使笔者所在学校面临着学生基础知识差的学情,即学生缺乏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学习过程中自信心严重不足。同时,在学校教学发展中,大多数教师囿于传统的束缚,忽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存在着教学模式陈旧、课堂效率不高、教学效果不明显的诸多问题,制约着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三段七步”教学模式的基本内涵“三段七步”教学模式,是指“教学三段”,即“课前,编制学案、自主学习;课中,师生互动、合作探究;课后,跟踪辅导、夯实巩固。”“课堂七步”,即“创设情境、目标引领、展示交流、师生质疑、精讲点拨、拓展训练和总结提升”。“教学三段”的具体内容包括:“课前,编制学案、自主学习”是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知识经验,为帮助学生进行主动知识建构而精心设计的学习方案。教师及时检查“两批”学案:课前预批、课后复批,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课中,师生互动、合作探究”是指课堂由师生互动完成,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是学生思维的启发者、引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分工合作、主动参与、乐于探究、深度交流。“课后,跟踪辅导、夯实巩固”是指教师及时进行解题指导和学法交流,加大训练力度,充分挖掘学优生的学习潜能,帮助学困生及时消除学习障碍,关注全体学生的进步,切实提高学习成绩。 “课堂七步”的具体内容包括:“创设情境”是通过生动有趣的情境架设起现实生活与学科学习之间的桥梁。在开放性、探究性的问题情境中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目标引领”是根据课程标准的内容设计学习目标,新课开始呈现学习目标,结尾总结、回味目标。“展示交流”是学生主动参与,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打破了教师压抑学生学习天性的课堂霸权,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师生质疑”是指当学生展示不到位或者发现错误时,或学生对重点规律未总结出时,教师要及时追问质疑。当学生展示完毕时,教师可以及时拓展,教师还要及时把握课堂的生成资源。“精讲点拨”是指教师认真研究教材和课标,熟练把握教材和高考考点,讲解精炼,精心设计课堂活动,巧妙安排当堂训练。“拓展训练”是指训练题目的设计要重点突出,要分层次和梯度,确保当堂训练有足够的时间。“总结提升”是指夯实重点,适时延伸,及时汇总提升,并布置适量的迁移作业。 三、“三段七步”教学模式在物理课堂上的应用教学模式改革已经在我校开展了四年了,期间进行了几次讨论和调整,使每个学科都有了自己的风格特点。物理学科在学生心目中一直是比较难懂的学科,这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课堂,带领学生越过障碍。物理学科的“教学三段”的课前编制学案部分与其它学科相比有很大的不同,因为物理学科学生很难通过课前预习就达到会做题的程度,所以教师在编制学案时,课前预习部分尽量不要放习题,因为如果学生做不出来,就会增加心理负担。所以学案课课前预习部分以知识点填空为主,并配以有启发性的概念判断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即可。课中部分教师教学时间也比较长,一般要达到20~25分钟。 物理课堂中“创设情境”意义重大,物理学科的每个知识点在生活中都有原型,教师用生活中的有趣实例引出新课,再让学生用本节课学到的知识解释现象,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同时加深了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比如:在“力的分解”一课中,笔者设计了一个拔河比赛,体态娇小的女生在中间拉两个魁梧的男生,体现出分力大于合力的思想,教学效果非常理想。讲“超重失重”一课时,用扎了孔的瓶子做自由落体运动,瓶子不喷水,与学生的生活经验产生了冲突,为讲完全失重埋下伏笔,令学生记忆深刻。物理课中对于“目标引领”的设计要符合学生实际,每节课重点内容不要超过三个,展示目标时语言要精炼易懂,新课结尾时要回顾目标,看本节的学生学习目标的落实情况,使目标展示起到应有的作用。 对于“展示交流”环节,物理学科的新课概念讲解部分,让学生讲解困难很大,效果不好,

小学语文各阶段教学目标、教学重点、课文教学步骤及课文分析方法(精)

第一阶段(1-2年级 一、教学目标 1. 热爱学习,掌握汉字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感受汉字形体美,养成良好写字习惯。 2. 学会汉语拼音,学习独立认字,借助拼音认读汉字,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 3. 喜欢阅读,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阅读课文。 4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 积累词语, 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5阅读浅近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关心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并乐于与人交流。 6. 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7. 认识常用的标点符号,体会句号、问号和感叹号的不同语气。 8. 积累成语和格言警句。 二、教学重点 1. 拼音 2. 识字与写字,积累词语 3.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三、课文教学步骤 1. 导入(音乐导入、复习导入、故事导入、谜语导入、谈话导入等

2. 释课题,初读课文。 3. 生字词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地识记生字词。 4. 采取多种方式读通读顺课文(分组读,角色表演等 ,根据上下文或生活实际理解词句。 5. 指导书写生字 6. 课后延伸 四、课文分析和理解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课文的写作顺序 2. 课文的结构 3. 课文的思想情感 4. 词句的妙用 第二阶段 (3-4年级一、教学目标 1. 具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会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 2. 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 3. 初步学会默读,不指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4.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5. 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 对文章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行动导向教学法

行动导向的教学法 “完整的行动”、综合职业能力必须依靠每一次教学来培养,围绕选定的训练学生能力的任务,设计“能力的实训过程”,整个实训过程要以学生为主体,选择行动导向的教学法,主要有任务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基于项目的引导文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实验法、现代四阶段教学法等,做好教学过程设计,以实现技能、知识一体化,教、学、做一体化,将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个人能力集成于学生“能力的实训过程”中。 一、任务教学法 任务教学法是以工作任务为核心来训练专业技能和并构建专业理论知识的教学法。“基于工作任务”是这种教学法的核心思想。 这种教学法是针对把知识与任务剥离开来的传统教学法的弊端提出的。在传统教学法中,知识被看成是从实践中抽象出来的独立于工作任务的符号体系,因而其教授也是在教室中,在纯粹符号层面上采取与工作任务相剥离的方式进行,这些知识的实践价值要通过学习者把它们应用到实践中来实现。 建构主义和情境理论对这种知识观提出了挑战,前者认为,只有当个体已有知识不能解决目前的问题时,真正的学习才会发生;情境理论则认为,知识只有在与实践情景的联系中才有意义。这是任务教学法的知识论基础。 从职业教育的角度看,要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就要做到:(1)课程内容必须与工作任务密切联系,从课程中应能找到这些知识与工作任务的清晰联系;(2)必须形成学生的任务意识,在学生头脑中建立以工作任务为核心的知识结构,把知识和任务整合起来。前者是课程内容开发中需要完成的,后者虽然也需要相应的教材模式的支持,但最终需要运用任务教学法来实现。 任务教学法包括五个步骤:(1)提示工作任务,即教师首先给学生讲清楚要完成的工作任务的内容、条件和目标,并通过对工作任务的提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2)尝试完成工作任务,教师在简单演示后,即让学生尝试完成任务,教师适当指导,如果学生由于缺乏必要的知识准备而难以完成任务,那么就应当尽快转入第三个阶段;(3)提出问题,如果学生通过模仿教师能够基本完成任务,那么所提的问题就应当是针对如何理解操作过程的,如果学生无法完成任务,那么所提出的问题就应当是针对问题解决的;(4)查阅并理解和记住理论知识,引

三段式教学法

三段式教学法 尝试法+演示法+任务驱动法 重点介绍三段式教学,因为这是最常用的上的一种教学方法。和孩子在一起的每一刻,我们都可以应用这种方法给孩子传授知识。 三段式教学,严格说起来并不是蒙特梭利的原创。我们以前说过,玛利亚·蒙特梭利博士是一位非常善于活学活用的人。她花了七年的时间专心学习哲学和教育。这七年的时间正是她厚积薄发的基础。这个三段式教学便是她从特殊教育专家爱德华·塞金那儿学到的,被广泛用在教室里,以至于后人都以为三段式教学是蒙特梭利的首创。 究竟什么是三段式教学呢?简单的说就是“输入,巩固,和输出”三个阶段。 输入阶段:指着一件实物告诉孩子,这是xx; 巩固阶段:问孩子,xx在哪里? 输出阶段:最后问孩子,这个东西叫做什么? 就是这么简单。这个三阶段教学法看起来有点儿笨,但是却符合孩子的学习规律。而且我们在实际生活中其实已经是在广泛应用了。小婴儿开始学说话的时候,我们抱着她,在房间里走来走去,给他指认:这是爸爸,这是妈妈。小宝宝刚开始说话的时候一般是大舌头,咬不准音,可能说出来会变成“吧~”“马~”没有一位家长会放弃,对不对?家长总会继续重复,“爸爸,妈妈。”“这是爸爸,这是妈妈。”(第一阶段)“小宝宝,哪一个是爸爸?哪一个是妈妈呢?”(第二阶段)“这是谁呢?我是谁呢?”(第三阶段)这个过程可以很长也可以很短,视孩子而定。但是最后孩子们都会非常熟练的叫出爸爸妈妈。 在婴儿阶段,家长往往格外有耐心。可是等到孩子慢慢大了,耐心反而下降了。尤其是看到别人家的孩子咋就那么聪明伶俐呢?心就难免起波浪。偶尔就会说,“我说了三次了,你咋还不会?!”然后孩子就会产生抵触心理,我不学了!或者会产生自卑心理,我咋那么笨呢?孩子的学习往往和父母的耐心成反比。

目标教学法基本操作模式简介

目标教学法教学模式解读 2014年秋季,我校提出推行“目标教学法”的教学模式。经过广泛论证和实践后,逐步形成了“出示目标→自学尝试→讨论交流→精讲互动→训练反馈”的教学模式。为了保证课堂教学能取得实效,学校又及时地提出了集体备课制,要求教师在备课时首先要做到“一清二透三忌”,即一要弄清学生实际;二要吃透新课标,吃透教材内容;三要忌教学目标一刀切,忌教学方法一刀切,忌习题、作业一刀切。同年级同学科教师根据本班学生情况就授课内容进行讨论,交流看法,最后确定有层次性的教学目标和有层次的习题与作业,并形成书面的导学案供大家使用。在教学时,各科任教师还可以适时的对导学案的内容进行修改,加注自己的意见,课后写出教学反思,在下次备课时再次交换看法,总结得失,逐步完善导学案。下面就我校实施的“目标教学法”教学模式做一简单的介绍。 目标教学法是一种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学目标为主线的教学方法。教师以教学目标为导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围绕教学目标展开一系列教学活动,并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激励学生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努力学习。教学过程一般分为制定目标→展示目标→实施目标→检测目标→达成目标等几个阶段,也就是学生通过主动学习活动,教师进行导标、导学、导评、导练、导结,从而达成

教学目标。 目标教学法要求授课教师在授课前,应根据有关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理清该课程的知识体系,并明确各知识点及其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在教学前或课中,在黑板右端板书本课的教学目标(或出示提前写好的小黑板,或用投影仪打出学习目标),使学生形成一种对学习目标的心理准备,从而做到有备而来。而在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则要不断地设法引导学生向既定的教学目标接近,并在实现教学目标后与学生一起进行课堂总结,以便学生巩固提高。 “目标教学法”课堂教学结构模式是:出示目标→自学尝试→讨论交流→精讲互动→训练反馈。其优点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教师容易掌握和运用,它可以克服课堂教学的“随意性”和“满堂灌”,并能做到有的放矢,引导学生生动活泼的学习,积极主动地构建知识体系。具体的从程序上可分为以下五个环节: 1、引导创设问题情境,出示教学目标(导入、导标)布鲁姆说:有效的教学始于准确的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教师可运用富有启发性的语言,演示实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创设情境,确定和出示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了解重点、难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进入学习角色。 准确定位课堂教学目标,要求做到“五性”

浅谈分解教学法讲课教案

浅谈分解教学法 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及注意事项 分解教学法是体育教学中最常用的重要教学方法之一。分解教学法主要是用于复杂、难度大的关键的动作技术,以及预防和纠正错误动作。分解教学法是简化动作掌握过程,缩短掌握动作的时间,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兴趣,有利于加快掌握正确的动作技术。但分解教学法也有其不足之处,在体育教学中如果运用不当,很容易破坏其动作技术的完整性和连贯性,以致影响教学效果。因此,体育教学中合理运用分解教学法时应注意如下事项。 一、划分技术要科学、合理、艺术。 技术的划分是否正确,是运用分解教学成败的关键。每一项完整复杂的动作技术,都是有许多技术环节、细节组成。而各技术动作之间不是机械的组合,它们是有机联系的,前一个动作能引起后一个动作的特性。因此,划分技术要科学,要根据技术的结构特点,用力形式、顺序,结合生物力学原理及人体解剖、生理结构特点进行划分。划分的各部分要符合力的系统传递,动作加速,支撑及时有力等原理也要符合人体重心的运动轨迹,运动幅度和速率,做功距离,身体协调和平衡,保持动作的连续性和节奏感等特点。防止技术划分出现科学性错误。同时还要做到划分技术合理。应根据技术特定的顺序、节奏,从中划分出各个环节,即主要环节和次要环节。在运用分解教学法时应考虑到各环节在完整教学中的位置,注意各环节之间的内在联系与互相配合。在主要环节划分中,应根据用力特点、顺序、技术细

节、难点等进行。防止不合理、机械、无重点的划分技术,使教学少走弯路。再者,划分技术还要有一定的艺术性。教师如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艺术手段,把划分出的技术细节、难点,穿插上许多诱导、辅助和专门性练习内容,既能使学生快速掌握技术,又能丰富练习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和练习兴趣。 二、教学顺序要确切,重点、难点要突出。 在体育教学中运用分解教学法,一般不是根据动作技术组成部分的先后进行的,而是先从技术的主要环节开始,然后再进行次要环节的教学。例如:短跑技术的分解教学顺序是先教主要环节途中跑技术,之后再教次要环节起跑、加速跑、终点冲刺跑等技术。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应先教最后用力,之后再教预摆、滑步技术。学习青年拳中的“腾空飞脚”动作,先做原地拍脚、再做腾空拍脚、上一步的腾空飞脚、上二步、三步的腾空飞脚、击步的腾空飞脚,待每个动作基本掌握后,将套路完整、连贯的按照武术的“格调”进行练习。体操教学中的跳跃式训练,先做高难、复杂动作的分解练习,取得一定技能后,再进行完整的动作教学练习。在教蹲踞式跳远时,可把动作分为助跑、踏跳、腾空、落地四个部分,让学生先练习8—10步助跑,有力的踏在规定区域内,之后借助踏板要求学生用加速跑练踏跳。再在沙坑上用立定跳远体会大腿并拢、上抬、贴胸、落地前两腿前伸、重心前移。队形队列教材中的向后转走, 向右(左)转走,运用分解教学帮助学生掌握难点。先教向后转走,难点是向后转走时臂和腿的协调动作和节奏感。而后教向右(左)转走,难点是在转的同时伸出右(左)

M20—什么是蒙氏三段式教学法

什么是蒙特梭利“三阶段教学法” 所谓三阶段教学法是幼儿学习实物及其名称的方法,即通过成人与儿童之间对物体的命名、辨别、发音三个阶段,使用幼儿能记住物体的名称(概念)。通常是在有两种以上的物品才可进行。幼儿在三阶段教学法中获益良多,且能够简单明白地将词语和已有的观念联结在一起。尤其是透过感官教学,将对幼儿语言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蒙特梭利的“三阶段教学法”源于塞根的“三阶段的指导法”。蒙特梭利认为“孩子们很难从这些让他困惑的词语里简单明白地分辨出哪个才是(大人要告诉他)的主要内容。”“对他们来说,要具有这种选择和分辨能力,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蒙氏说:“话说得愈少,教学效果愈好。”因为说得少,孩子更能专注在老师所说的教具上。所以老师在教学的时候所用的语言要有下面三个原则: 1、简单。例如教三角形摸一下说出形状就好。不必说角,边的概念。 2、客观。教学前不要加入太多个人经验、感觉。以免孩子用我们的方式来看事情。 3、正确。指的是发音要正确,名称要正确。以免因不正确的发音影响孩子正确的学习。 学习三阶段的次序和具体做法,是按以下的次序进行: 第一阶段——命名:本体的认识──其目的是在建立实物和名称之间的关系(先由物体──名称)。一次给予孩子最多三样有共同感觉特性的物品,例如:三枝不同颜色的色笔,告诉孩子:“这是红色的笔。”帮助孩子将物品的感官特性和语文做联结。再如将粉红塔最大与最小的两个立方体放置幼儿面前,告诉他:“这是大的。”“这是小的。” 第二阶段——辨别(指认):对照物的认识(由名称到实物)。成人要确知前一阶段的效果如何,让孩子分辨红色的笔在哪里?或是请孩子将蓝色的笔传递给你,这个阶段是帮助孩子加强记忆物品和名称之间的关系。另如上述粉红塔例中,询问幼儿:“大的在哪里?”“小的在哪里?” 第三阶段——发音(确认):类似物间的辨别(事务的确认和辨异)──用手指着物品,请孩子说出物品的感官特性,例如:指着红色的笔问孩子:“这是什么颜色的笔?”由孩子说出名称。再如老师指着最大的粉红色立方块问幼儿:“这是什么?”指着最小的方块问:“这是什么?” 经过上述三个阶段,每一样物品的特性和名称,已经让孩子经由感觉,深深的建立在感官认知系统中了。每一次,当我们有机会让孩子做感官发展时,都可以使用以上的“三阶段教学法”,但是要避免成人把这种方法演变成为一套考试的系统,太过于严肃或形式化的使用三阶段教学法,很可能会让孩子觉得厌烦、恐惧,而丧失它的效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