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文

因果文
因果文

一、佛教三世因果文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

欲知后世果今生作者是

善男信女至诚听,听念三世因果文。

三世因果非小可,佛言真语实非轻。

今世做官为何因,前世黄金装佛身。

前世修来今世受,紫袍玉带佛前求。

莫说做官皆容易,前世不修何处来。

骑马坐轿为何因,前世修桥补路人。

穿绸穿缎为何因,前世施衣济穷人。

有食有穿为何因,前世茶饭施贫人。

无衣无穿为何因,前世不舍半分文。

高楼大厦为何因,前世造庵起凉亭。

福禄俱足为何因,前世施米寺庵门。

相貌端严为何因,前世花果供佛神。

聪明智慧为何因,前世诵经念佛人。

贤妻美妇为何因,前世佛门多结缘。

夫妻长寿为何因,前世长幡供佛神。

父母双全为何因,前世敬重孤独人。

无父无母为何因,前世都是打鸟人。

多子多孙为何因,前世开笼放鸟人。

养子不成为何因,前世皆因溺婴人。

今生无子为何因,前世填穴覆巢人。

今生长寿为何因,前世买物放生灵。

今生短命为何因,前世宰杀众生命。

今生无妻为何因,前世偷奸谋人妻。

今生守寡为何因,前世轻贱丈夫身。

今生奴婢为何因,前世忘恩负义人。

今生眼明为何因,前世舍油点佛灯。

今生瞎眼为何因,前世指路不分明。

今生缺口为何因,前世吹灭佛前灯。

今生聋哑为何因,前世恶口骂双亲。

今生驼背为何因,前世造业害旁人。

今生跛脚为何因,前世拦路打劫人。

今生牛马为何因,前世欠债不还人。

今生猪狗为何因,前世皆因骗害人。

今生无病为何因,前世施药救病人。

今生囚牢为何因,前世作恶害别人。

今生饿死为何因,前世糟蹋五谷人。

毒药死者为何因,前世药物毒众生。

孤苦伶仃为何因,前世恶心侵算人。

眷属欢笑为何因,前世扶助孤独人。

今生疯癫为何因,前世酒肉逼僧人。

今生吊死为何因,前世劫索在山林。

鳏寡孤独为何因,前世狠心嫉妒人。

雷打火烧为何因,大称小斗不公平。

蛇咬虎伤为何因,前世冤家对头人。

万般自作还自受,地狱受苦怨何人。

莫道因果无人见,远在儿身近在身。

不信吃斋多修积,但看眼前受福人。

前世修善今享福,今生作恶后沉沦。

有人毁谤因果文,后世堕落失人身。

有人受持因果文,世代儿孙家道兴。

有人顶带因果文,凶灾横祸不临身。

有人讲说因果文,生生世世得聪明。

有人高唱因果文,来生为人有福人。

有人印送因果文,富贵荣华扳来生。

有人顶礼因果文,事事件件皆称心。

有人深信因果文,同生西方极乐行。

三世因果说不尽,老天不亏善心人。

大众发心广劝化,印送此经吉星临。

一人传十十传百,明因识果做善人。人人向善家家乐,移风易俗永太平。

《第一哲学沉思集》读后感

《第一哲学沉思集》读后感 机械131 陈明俊学号:1307200016 在本学期的选修课程中,西方哲学经典赏析的老师推荐我们阅读笛卡尔的《第一哲学沉思录》。利用平时的课余时间我认真研读了这本书,通过《第一哲学沉思集》的阅读和学习,我体会到了哲学离我们并不遥远,它是在实践中不断被追问而产生的,又在思维中不断反思和总结加以完善并再次运用于实践中的。笛卡尔是一名“理性的”唯心主义者,他在本书中通过六个沉思确立了“我思故我在”的哲学命题。 在第一个沉思叫做“论可以引起怀疑的事物”,笛卡尔认为有许多见解都是很可疑的。要寻求真理,就必须抛弃掉已经获得的对事物的认知,重新确认对心灵及事物的认识。“我不能不假思索就接受它们,而要先假定它们都是虚假的,克服习惯和成见对自己的影响,对其加以反复考察,找到我可以确定为真的东西。”我觉得在这个沉思里,两点是值得学习的:一为敢于否定的观念,就是提醒我们要敢于向老旧的思想和传统提出挑战;二为打破前人所指定的思维定势或教条,产生新的,也许是更好的思想。 在第二个沉思中,笛卡尔论证了人的精神的本性以及精神为何比物体更容易被认识的问题,在他看来,躯体只是被灵魂依附的一个物体,如果自己没有任何思维的话,那么个体就没有存在性,进一步突出了“我思故我在”这一留传千年的经典论断。恰恰在这一点上,笛卡尔越陷越深无法自拔,最终他把自己的哲学性质引入唯心主义的殿堂。但他又并不否认外在物体客观存在的事实。另外,他认为精神比物体更容易被认识,存在一定的合理性,这里的精神指的是“自我”,在复杂的物质世界中,的确只有自己才能更好地认识和把握自己。但现实生活又并非如此,比如许多大学生不能客观地认识自我,从而导致毕业即失业,就算找到工作也很快便觉得不适合自己而辞职。在现实生活当中,许多人都没能做到真正深入地认识自己,从而走向失败。 第三个沉思里,笛卡尔用尽各种办法论证上帝的存在,而且以一个无神论者的角度论证,通过各种反方向的逆推导给出了上帝存在的理由。“上帝或者神、妖等是否存在”的话题由古到今一直被世人所讨论,虽然各种科学的研究结果表明并不存在上帝这个人,但是笛卡尔认为上帝并不是一个特定的人,而是一

哲学基础——自觉投身社会实践测试题

自觉投身社会实践 第I卷(选择题,共75分) 一、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48分。 1.千里铁道线上有2万多名青年志愿者燃起了“冬天里的一团火”,开展学雷锋综合包户活动。“中国青年志愿者‘一助一’长期服务计划”就是一支青年志愿者服务队或一名青年志愿者为一个人或一个家庭提供定时定内容的经常性服务。服务内容包括医疗保健生活服务、家教服务、科技服务科研成果整理等。在活动中,青年志愿者坚定了群众观念,增长了知识和才干。在这个过程中,青年志愿者的活动是 A.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B.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 C.改造自然界和社会的活动 D.改造主观世界的活动 2.在古希腊的神话里,有一个英雄名叫安泰,是海神与地神的儿子。据说,安泰对他的生身母亲——大地,有一种特殊的依恋之情,当他与敌人搏斗时,只要往母亲身上一靠,就可以获得新的力量,谁也不能战胜他。斯大林用安泰和大地的关系,比喻个人和群众的关系。他认为,任何英雄豪杰都是从群众中产生的,离开了群众,他就一事无成。这说明 A. 任何杰出个人的力量都来自于人民群众并服务于人民群众 B. 人民群众主要的部分是劳动群众 C. 任何杰出人物都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 D. 人民群众推动了社会的变革和历史的发展 3.2003年10月ll日至14日举行的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强调,实践证明,现行宪法是一部符合我国国情的好宪法,在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保障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实践之所以能够证明宪法是一部符合我国国情的好宪法,是因为 A.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B.实践是主观能动活动 C.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D.实践的主体是人民群众 4.胡锦涛总书记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指出:“我们党向来高度重视理论工作,目的就是要通过强有力的理论指导,使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这一论断体现的哲理是 A. 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B.认识是在变革对象的实践中发生的 C.人类的实践活动具有社会性 D. 感性认识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 5.十多年来,在党中央、中央军委的领导下,经过广大科技人员和解放军指战员的不懈奋斗,我们突破了载人航天技术,这充分证明党中央关于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重大决策是完全正确的。这说明

第一哲学沉思集

《第一哲学沉思集》读书笔记 在饱受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的头脑风暴折磨后,读到笛卡尔的《第一哲学沉思集》觉得十分欣慰,最起码证明自己的脑子还是有理解能力的,并不是看到每个字都认识,但就是不知道它在表达什么意思。 告别《形而上学》,来到笛卡尔的哲学世界。我觉得历史上的凡是大家,都十分不屑于屈居于前人的理论,前人的体系对他们来说既是禁锢又是诱惑,“禁锢”是指前人定下来得研究方向可能会抹杀掉自己的独特新颖的想法,“诱惑”是指看着前人已有的理论成果,很想就这样顺着走下去,不用另辟蹊径。但大思想家就是这样,他们愿做“辟道者”,更用实力来“除旧迎新”,建立自己的思想王国。 老师给出的节选讲的是第一沉思、第二沉思和第三沉思,内容大致可梳理为:笛卡尔通过“普遍怀疑”的方法,力图通过纯粹理智来获得确定的知识。其次,按照几何学的推理方法推出一个哲学上的著名命题——我思故我在。接着,笛卡尔以“我思故我在”作为第一原则,推出人类心灵和肉体之间的真实区别,以及心灵比物体更容易被认识。最后,笛卡尔根据我们心中至上完满的存在体的观念,推导出上帝的存在,即“我在,故上帝在”。 也就是说,笛卡尔先怀疑一切、摧毁一切,然后经过一步一步的推理,又重新建立起心灵、上帝以及物体的确定观

念,这就是普遍怀疑。“普遍怀疑”的方法是对以前存在于心中的所有观念进行全面而又彻底的怀疑,以此来区分哪些是值得怀疑的甚至是错误的观念,哪些是确定无疑的、正确的观念。想起老师在课上问我们如何证明现在上课额我们不是在做梦,简直把我们问傻了!如果我们在睡梦中,这一切不会发生得如此分明。但是实际上,自己在睡觉的时候也被完全相同的假象欺骗。所以,我们才无法回答老师的问题。当更加仔细地思考这一点时,就很明白地看到不会有任何确定的标志把醒着和处于睡梦中这两种状态区分开。结果就是我们都被搞晕了,活了这么久,竟然不能证实自己到底在现实还是梦中。当然书中写道笛卡尔也感到茫然,甚至觉得自己现在也许正在睡着。思想家也有无奈的时候······ 当笛卡尔提出“我思故我在”的真正含义,我才知道自己以前对这句话的看法多么的肤浅。笛卡尔的“我思”的意思是“我在怀疑”,我怀疑因而我存在,但我不能怀疑“我在怀疑”。让我想起了逻辑学的二难推理,假设有一个命题,“有人怀疑‘我在怀疑’”,如果命题正确,表示有人在怀疑;如果命题错误,表示我在怀疑。进而证明了只要存在的人就是在怀疑,也就是“我思故我在”。这是逻辑学上的二难推理,没想到也可以在哲学上有所运用。 最后不得不感叹笛卡尔的思想王国的宏伟,人人都需要沉思!

哲学生活一二单元知识点归纳

哲学生活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 1、生活处处有哲学 1)、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2)、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3)、哲学总是自觉或不自觉的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2、什么是哲学?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3、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区别: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联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4、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区别: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则对其进行新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联系:1).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2).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4、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它有两个方面内容: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5、为什么说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①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②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③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他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6、什么是唯物主义?什么是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本原,意识是派生的,现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他有三种基本形态,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他包括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7、什么是辩证法?什么是形而上学? 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主张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8、哲学与时代的关系是什么? (1)哲学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1)哲学属于思想文化范畴,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精神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2)真正的哲学之所以是自己时

因果实例

赵老师讲邪淫因果实例:给年轻人说法(不断添加中……) 赵老师讲邪淫因果实例:给年轻人说法 1、读书期间可以处对象吗? 十八九岁,真是学习的黄金时期,我们在校的学子要好好学习,不能搞对象。 如果谈恋爱,背不背因果呢?背。 这些孩子不知道哇,当给你果报的时候,就来不及了。上次有一个大学生邪淫得了绝症,来道场闻法,请师父观因果后,痛心忏悔,愿意现身说法,利益更多的年轻人,他现在离苦了。下次请他来给大家讲讲。 我们要珍惜身边的每一个因缘,好好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来到我们身边的人,都是跟我们有很大因缘的,只是我们没有天眼通,看不到这种缘分罢了。师父能看到,这样跟我们说,我们要记住师父的话。做什么事情都要遵守五戒十善。这 是保护你,不是限制你。 2、在岳父母家行淫的果报实例 有一个28岁的男子,得了不能弯腰的毛病,上医院检查,说是腰间盘突出,腰椎增生,西医中医都看了,花了不少钱,不好,动了手术更加不好了,本来还可以微微弯一下腰的,发展到后来稍微弯一下也不行了。找到师父观因果,师父找来这个人的善恶簿子,看到这个人前世修行也不好,没有一点点功德,今生又造了业。什么业呢?和女朋友在岳父母家双双邪淫,坏了女方娘家的风水。 现在很多人都是这样啊,还没有结婚,就在一起邪淫,还说是时尚,真是这些 无知造下了后来的苦报,都不自知啊。 师父调善恶簿子的时候,跟阴官沟通,阴官说,在别人家里邪淫,将来的果报就是堕入粪尿地狱,《地藏经》上说的真实不虚。粪尿地狱是啥样的,可以百度搜索一下《地狱因果图鉴》看看,这个被他们邪淫过的人家就像个大粪池,你说 这家人家会好吗?现在这个现象特别多。 师父用神通清净了那房子,现在,那个青年就好了。我们的房子不能让别的男女行淫,如果那样了,就坏风水,这家人家就不会兴旺发达。夫妻除了在自己家可以行淫,双双住宿娘家行淫,也是背因果的,坏娘家风水的。所以,古

怀特海自然哲学中的整体论思想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8f974962.html, 怀特海自然哲学中的整体论思想 作者:王振嵩 来源:《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年第03期 [摘要]怀特海的自然哲学中有着明显的整体论思想,这与其所处的时代的科学与哲学背景是分不开的。怀特海的自然哲学理论形成之前,正是自然科学范式大转换的时期。因此,他向哲学领域的转向受到新科学成果的很大影响。他从对科学唯物论的批判开始,反对看待自然的分析的还原的哲学观点,这必然导致其整体论思想的萌生。其自然哲学继承了古典经验主义的传统,但又有所不同;其强调对关系的把握,体现了整体论思想。这便是怀特海自然哲学中的整体经验论特征。 [关键词]怀特海;自然哲学;整体论;科学唯物论;事件 [中图分类号]B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292(2014)03-0004-04 [收稿日期]2014-04-15 [作者简介]王振嵩,华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哲学所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过程哲学与系统科学哲学。 整体论思想由来已久,最早可追溯到亚里士多德的“整体大于部分之和”。而在希腊哲学之后分析还原的思想一直处于主导地位,在科学领域更是支配性的。而在近代分析还原的方法大行其道的年代,首先在心理学与生物学领域遇到困难,从而导致整体论在科学领域又被重新提及。而在20世纪初,新旧科学范式转换的洪流中,在欧美分析哲学作为主流哲学思想的背景下,随着整体论思想在哲学领域的逐渐复兴,怀特海首先以深刻的具有远见的哲思反对分析哲学把哲学科学化的激进观点,同时吸收柏格森、亚历山大等人的观点,主张有机整体的自然观。而之后发展起来的系统科学哲学,是以复杂性为研究对象新兴学派,强调自然的整体性与不可还原性特征。由此看来,过程哲学与系统科学哲学在形成之初是站在同一立场之上的,都是强调有机整体性而批判分析还原性。这就必然导致系统科学哲学与过程哲学在精神上的相似性。 如今,整体论思想作为一个基本的系统思想,已经在科学哲学的认识论与方法论的讨论中被广泛接受。由于过程哲学最终走向形而上学与神学,本体论又早已不是当今哲学界的主流话题,其整体论思想便少有问津。而怀特海被认同的主要哲学成就在于其后期的过程形而上学体系,其前期的思想多被看作其后期思想的雏形而很少被专门地论及。在国内,学者对过程哲学研究也主要集中在形而上学与神学的领域。在怀特海的过程哲学前期,其自然哲学时期的思想还并没触及形而上学领域,且具有反分析认识论的整体认识论特征。因此,本文分三部分就怀特海过程哲学早期自然哲学中的整体论思想做一浅析:首先,追溯怀特海的整体论思想的来源;其次,介绍其如何批判科学唯物论;最后,笔者对其自然哲学是新经验主义的整体论的断

关于笛卡尔《第一哲学沉思集》的沉思

关于笛卡尔《第一哲学沉思集》的沉思 笛卡尔的第一个沉思---论可以引起怀疑的事物。 笛卡尔为了论证上帝的存在及灵魂不灭的神学思想,采用了彻底否定一切、怀疑一切的策略,借以从否定中逐步建立他所需要的肯定。他先让自已怀疑自然的存在、自身的存在,继而怀疑上帝的存在。对于感官所获得的一切认识,他统统进行了否定。即使是他正在挥动着的手,他也怀疑是不真实的幻觉。于是一切事物仿佛都是值得怀疑的虚假的幻影,没有一件东西是真实存在的。 [法]笛卡尔《第一哲学沉思集》[在线读书] 笛卡尔的第二个沉思---论人的精神的本性以及精神比物体更容易认识。 在笛卡尔抛出了怀疑一切的烟雾弹之后,他得出了一个结论:既然一切都是可疑的,那么怀疑本身便是不可怀疑的。即,我在怀疑,这是确切可信的。 我的存在虽然值得怀疑,而怀疑“我”存在的那个“我”是什么呢?它肯定不是想象,更非感官,但它应该是一种东西,具体来说,“是一个在思维的东西。”,

此即精神。并且,精神较之于飘忽的物质更易于把握。笛卡尔的精神就这样被笛卡尔怀疑出来了。 笛卡尔推导过程的最后,以蜡为喻,略显粗糙,缺乏庄周寓言式譬喻的生动和深刻。当然,笛卡尔同时是个科学家,他在有意识地去用精确的几何学方法,去推导精神问题。而庄周是个优秀的散文家,与科学无涉。科学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的产物,从欧洲中世纪宗教神学的樊笼里逃出来的一只小鸟,这只小鸟与古希腊纯粹的数理理论有着质的差异,现成为猛禽,大有睥睨一切、唯我独尊的气势。 笛卡尔的第三个沉思---论上帝及其存在 上帝存在,还是不存在,这是一个非常形而上的问题(如果有人把上帝的存在与否问题斥之为迷信,那可要贻笑大方了),它涉及到世界的本原。康德的物自体,牛顿的第一推动力,以及印度教中的婆罗门,均可视为上帝一词的另外表达方式。笛卡尔相信第一因-上帝的存在,并进行了一番逻辑论证。 既然作为思维而存在的我是已被论证了的存在,但这个“我”又是因何而存在的呢?用笛卡尔的话说“我是从谁那里得到我的存在呢?”“我”当然不是来

从文化自觉到哲学自觉阅读答案

从文化自觉到哲学自觉阅读答案 完成第12—14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从文化自觉到哲学自觉 当前,文化自觉的树立正在极大推进着我们的社会 发展,其结果将改变当今中国的文化形象。这里的文化 自觉首先指对自身文化的强烈认同,是自身文化意识的 提升,也是社会大众对文化发展的迫切要求。思想上的 认同并不等同于行动上的一致。只有当充分认识到文化 认同的重要性,并努力从行动上体现文化认同,才能达 到真正的文化自觉。文化自觉更是指思想上的自觉,是 我们在思想上真正形成对自身文化性质的理解,特别是 对当今世界文化发展转型过程中的不同文化形态的认识,最后构建我们自身文化的特殊性和普遍性。 这里的特殊性是指,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已经 体现为当今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因此,如何 在当今世界文化格局中体现中国文化的特殊性,决定了 中国文化的时代效应。这里的普遍性是指,中国文化的 特殊性必须得到世界各国不同文化的理解,因此,这样 的特殊性就必须以具有普遍意义的表达形式加以体现。 只有在能够为世界各国文化理解和交流的基础上,我们 的文化才能真正进入“自在自为”的阶段。然而,要做 到文化的这种自觉,我们必须抓住文化的核心和精髓,

这就是时代的哲学思想。确立文化自觉的关键,应当做到整个民族在哲学上的自觉。 中华民族富有哲学思维的传统,中华文化蕴涵深邃的哲学思想。无论是《论语》、《道德经》还是《中庸》、《大学》,这些代表着中华民族智慧的论著都充分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哲学思维特征,这种特征表现为思想行动以个人认识为前提,观念形成以经验活动为前提。虽然中国哲学学科的自觉意识产生于西方哲学传入之后,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却始终是哲学式的。中国人的思维特征和智慧特点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对应:个人认识活动是以在身边所发生的事情为根据和出发点的,因此,中国人的思维具有经验归纳的特征;而经验活动本身又是为了更好地认识整体和全局,所以,中国人的思维又具有抽象普遍的意义。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中国人的这种思维方式并非出自自觉意识,而是对前人长期生活实践的经验总结,是对中国传统思想表达的提炼升华。虽然我们一再强调中国人思维方式的特殊性和普遍性,但这种强调却是建立在我们理解了不同于我们思维方式的西方哲学的基础之上,是我们通过不同哲学之间比较的结果。哲学思维方式的差异给我们带来了对自身哲学的重新认识,甚至对自身哲学思维方式的重新定位。正是在这种思想背景

哲学与人生课程整体教学设计

《哲学与人生》课程整体教学设计 一、基本信息 学分: 2 课程类型:公共基础课 学时:34—38 授课对象:2014级学生 班数: 9 授课教师: 二、课程设计的主要依据: 1.理论依据: 《哲学与人生》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本课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和方法及如何做人的教育。其任务是帮助学生学习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正确看待自然、社会的发展,正确认识和处理人生发展中的基本问题,树立和追求崇高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现实依据: 中职学生知识水平、思维能力不高,对德育课学习热情不高,这给上课带来一定难度。他们有的是非不分,有时也很叛逆。这就要求正确引导他们学会如何做人。 三、课程目标设计 1、知识目标 (1)了解一切从实际出发、正确发挥自觉能动性、物质运动的规律性等辩证唯物论的基本观点;理解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自觉能动性进行人生选择、走好人生路的前提和基础。

(2)了解事物是普遍联系和发展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等基本观点;理解营造和谐人际关系、正确对待人生矛盾、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对人生发展的哪个要作用。 (3)了解实践和认识、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理解明辨是非、理性思维、不断创新对提高人生发展能力的作用。 (4)了解社会发展规律、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以及理想信念与意志、责任之间的辩证关系,理解人生目标、人生理想和个人的社会责任等人生问题。 (5)了解人的本质的社会历史性、人的价值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以及社会进步对人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理解利己与利他的辩证关系,在劳动奉献和自身发展中实现人生价值。 2、能力目标 (1)把握客观规律,明确人生发展方向,做一个自强不息、用于行动、干预行动、善于行动的人。 (2)处理好自己与家长、老师、同学、朋友等的人际关系,正确对待自身成长中的困难和挫折,解决好现阶段人生发展中遇到的矛盾。 (3)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及时总结人生发展过程中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教训;学会分析判断现实生活中的是与非,透过现象看本质;掌握科学思维方法,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创新。 (4)自觉地把个人成长纳入社会发展之中,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人生理想。(5)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奉献与索取、个性自由与全面发展的关系,自觉地在社会中发展自我、创造人生价值。 3、素质目标

第一哲学沉思集——笛卡尔的上帝观

笛卡尔的上帝观 “上帝究竟是否存在? 疑问?谜团? 不从得知! “大爆炸宇宙论”表明了宇宙开始于一个“奇点”,所有的科学规律对其都不适用,就这样一个特殊的点之后,宇宙就遵循现有的模式开始运转了。当然也只有这样的运转的模式,才能最终演化出人类,那么,为什么是这样的模式,而不是其它的模式呢?是谁在导演这一切呢?并且,是谁预定了,或者主宰了这个模式呢?再次,我想问上帝到底存在不存在呢? 自古至今,这个问题不知被争议过多少回,这期间,无数人希望通过自己的哲学思维去论证上帝的存在,虽开创了好多新的哲学思维,但终究有其不足的地方,被后世一一驳倒。不过,这极大地促进了哲学的发展,并将延续下去。 所谓上帝,就我自己来看,他不是物化了的具体形象,而是一种超自然的力量,它在空间上无边无际,在时间上无始无终,如果他存在的话,那么他就是永恒的。就这点而言,有点类似老子所提倡的“道”,万物生于“道”,又皆消亡与“道”,可见“道”掌控着世间的一切,安排着世间的一切,而上帝也一样,妥善地安排着世间的一切,一切规律都在其掌握之中,但你看不见“道”的存在,只能感受到,或者说心灵深处领会到。如果他存在,对我而言,他就是一个类似“道”的超自然力量。 古今,既然有人信仰上帝的存在,说明其存在本身就有一种价值,当某些问题解决不了时,就可以把它归到上帝的安排。比如,牛顿的第一力学定律。当牛顿提出第一定律时,很困惑,既然物体在不受外力时,靠惯性运动,那么,当初那个让物体开始运动的第一个力,又是哪来的呢?牛顿对此苦苦思索,无解,然后他说是上帝踹了一脚,也就是说,第一个力来自于上帝。就这样诡异地糊弄过去了,因为把一切都归于上帝的话,一切都显得那么妥帖。当然,对一个唯物主义者来说,这显然是不合理的。从上面得出,上帝不仅为人们的信仰而存在,也为人们解决问题时,提供一个回避的手段而存在。 就上帝存在问题,自我感觉就是信不信的问题,它牵扯到宗教信仰,对于一个没有宗教信仰的人或者无神论者,总是试图去反驳他的存在。然而,著名哲学家笛卡尔,将用自己的智慧证明上帝的存在,以及自己的上帝观。首先,我得声明,笛卡尔是位虔诚的宗教徒,所以,他在这里极力维护上帝的存在。从现在开始,我们开始笛卡尔的论证体系,即论上帝的存在性。文中关于上帝的存在有两处论证,一处是从上帝观念上论证,另一处是从本体上论证其存在性,对于笛卡尔的论证方法,我会在以下详细说明,为了方便论述,大多数是第一人称。 首先,从观念上论证上帝及其存在性。 任何论证都有其论证的基础,笛卡尔也不例外,“我思故我在”便是他的论证基础。笛卡尔对一切已有的知识完成了清除,从根本上重新开始,一心寻找确定无疑的东西,就这样他否定了基本所有的东西,最后剩下怀疑本身,也就是思维,思维是无法怀疑的,它是可靠的,真实的,进而由“我思维”推出“我在”,又循环推出思“我在”的“我”,是一个思的东西,所以得出了只有“我正在思考,那么我存在”的理论基石。而“我知道我是一个在思维的东西”是由“我认识”这个清楚明白的知觉推出来的。无论如何假设上帝给了我怎样的本性,“只要我想我是什么东西,他就决不能是我什么都不是。”于是,观念若因其本身不

以哲学自觉支撑生命自觉

以哲学自觉支撑生命自觉 摘要:哲学是一种自觉的文化形态,它以超越的方式追问世界的存在意义,具有求真向善审美的本质。但是,传统西方理论哲学由于受逻辑的表象论证性思维的束缚,其超越追问体现为对现实生活世界的脱离。现代哲学由于遭受了普遍的文化危机开始自觉回归生活世界,自觉地克服传统哲学的实体性思维,将超越追问转换为对本真生活自由的建构。海德格尔早期哲学的现象学方法具有明确反对理论化的目标,强调生命应该作为哲学研究的目标。本文将考察海德格尔早期形式显示的现象学思想,以揭示它独特的哲学直觉性。 关键词:自觉性;生命;形式显示 一、一般意义上的哲学自觉性 人们可以依据不同的方式来谈论哲学的自觉性,可以按照哲学史发展的历程来谈论,也可以根据哲学的论域和追问方式的转换来谈论。一般讲来,如果像黑格尔那样把哲学史理解为进步发展的历史,则哲学的自觉性自然就体现为哲学自身发展的进步特性,故此黑格尔才会认为每个时代最新出的哲学乃是最具真理性的。但是,也有和黑格尔持不同看法的,海德格尔就认为康德的哲学并不比柏拉图的哲学更先进,而黑格尔的哲学同样不比康德的哲学更具真理性,而是它们在自己的时代里各有各的必然性。按照海德格尔的这种观点,则我们就无法在哲学史历程上来谈论一种哲学相对于另一种哲学的自觉性。不过,我们可以换别的方式来谈论。哲学研究论题和论域的转换往往被人们当作哲学自觉的体现,从抽象的神到具体有生命的人、从实体到主体、从超验的理念到生活世界和文化等等,都曾被认为是哲学研究不断自觉的体现。另外,也可以根据哲学研究方式的转换来谈论哲学的自觉性。同样在康德批判唯理论的独断论的过程中,也可以看出先验逻辑的自觉性;更不用说,黑格尔对康德的批判也显示出辩证逻辑的自觉性。从大的历史跨度来看,现代分析哲学又体现出现代数理逻辑相对于传统形式逻辑的自觉性来。从横向跨度来看,人们出于对生命的关照,往往会认为人本主义哲学比科学主义哲学要更自觉。另外,人们也可以从一种哲学工作中发现交叉式的自觉性;比如新康德主义哲学家卡西尔的哲学工作就是这种类型,一方面在于他继承和推进康德的哲学工作而言,另一方又在于他自己所开创的文化哲学而言。 二、形式显示的现象学中独特的哲学自觉性 下面,我们将就海德格尔早期形式显示的现象学来讨论一种别具一格的哲学自觉性。要理解和阐发海德格尔现象学的独特内涵,必須先了解海德格尔是如何看待自古以来的哲学理论的基本特征的。可以明确见识到的是,自古以来哲学研究都要有一定的课题对象,而在哲学课题范围中占据核心地位的则是普遍性的东西。古希腊哲学对存在者整体领域的研究使哲学自身表现为科学之总体。近现代以来,随着科学从哲学中分离出来并获得独立性,哲学则转向认识论以研究客体的普遍性。用海德格尔的话说:“在哲学中,几百年以来,普遍性都是根据对象方面而被视为哲学客体的特性。”[1](P.66)

因果文

一、佛教三世因果文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 欲知后世果今生作者是 善男信女至诚听,听念三世因果文。 三世因果非小可,佛言真语实非轻。 今世做官为何因,前世黄金装佛身。 前世修来今世受,紫袍玉带佛前求。 莫说做官皆容易,前世不修何处来。 骑马坐轿为何因,前世修桥补路人。 穿绸穿缎为何因,前世施衣济穷人。 有食有穿为何因,前世茶饭施贫人。 无衣无穿为何因,前世不舍半分文。 高楼大厦为何因,前世造庵起凉亭。 福禄俱足为何因,前世施米寺庵门。 相貌端严为何因,前世花果供佛神。 聪明智慧为何因,前世诵经念佛人。 贤妻美妇为何因,前世佛门多结缘。 夫妻长寿为何因,前世长幡供佛神。 父母双全为何因,前世敬重孤独人。 无父无母为何因,前世都是打鸟人。 多子多孙为何因,前世开笼放鸟人。 养子不成为何因,前世皆因溺婴人。 今生无子为何因,前世填穴覆巢人。 今生长寿为何因,前世买物放生灵。 今生短命为何因,前世宰杀众生命。 今生无妻为何因,前世偷奸谋人妻。 今生守寡为何因,前世轻贱丈夫身。 今生奴婢为何因,前世忘恩负义人。 今生眼明为何因,前世舍油点佛灯。 今生瞎眼为何因,前世指路不分明。 今生缺口为何因,前世吹灭佛前灯。 今生聋哑为何因,前世恶口骂双亲。 今生驼背为何因,前世造业害旁人。 今生跛脚为何因,前世拦路打劫人。 今生牛马为何因,前世欠债不还人。 今生猪狗为何因,前世皆因骗害人。 今生无病为何因,前世施药救病人。

今生囚牢为何因,前世作恶害别人。 今生饿死为何因,前世糟蹋五谷人。 毒药死者为何因,前世药物毒众生。 孤苦伶仃为何因,前世恶心侵算人。 眷属欢笑为何因,前世扶助孤独人。 今生疯癫为何因,前世酒肉逼僧人。 今生吊死为何因,前世劫索在山林。 鳏寡孤独为何因,前世狠心嫉妒人。 雷打火烧为何因,大称小斗不公平。 蛇咬虎伤为何因,前世冤家对头人。 万般自作还自受,地狱受苦怨何人。 莫道因果无人见,远在儿身近在身。 不信吃斋多修积,但看眼前受福人。 前世修善今享福,今生作恶后沉沦。 有人毁谤因果文,后世堕落失人身。 有人受持因果文,世代儿孙家道兴。 有人顶带因果文,凶灾横祸不临身。 有人讲说因果文,生生世世得聪明。 有人高唱因果文,来生为人有福人。 有人印送因果文,富贵荣华扳来生。 有人顶礼因果文,事事件件皆称心。 有人深信因果文,同生西方极乐行。 三世因果说不尽,老天不亏善心人。 大众发心广劝化,印送此经吉星临。 一人传十十传百,明因识果做善人。人人向善家家乐,移风易俗永太平。

哲学思维的三大特点

摘要:哲学思维具有抽象性、批判性和反思性。哲学的抽象性是一种“形而上”的,将人类的抽象能力发挥到最高限度,力求把握“无限”的抽象;批判性是哲学思维对命题和对象进行带有否定性的考察和分析;哲学的反思性是指它的批判矛头不仅仅是“对外”的,即针对一切外部对象和已有的概念及思想成果,同时也是“对内”的,即针对批判着的思想自身。 关键词:哲学思维;哲学的抽象性;哲学的批判性;哲学的反思性 一、哲学思维的抽象性 哲学的抽象性首先通过哲学概念的高度抽象性表现出来。人们谈到哲学,首先想到的是抽象概念。哲学往往因为抽象而显得脱离实际、晦涩难懂。但在实际上,思维的抽象性不仅是哲学的特色之一,也是它的优势所在。因为正是有了抽象,人的思维才能够超越现象走向本质,超越个别走向一般。 抽象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思维能力。一般而言,抽象是相对于具体而言的。抽象是从一些具体的事物中将一些共性的东西分离出来,加以理性的分析、概括和提炼,从而得到一个超越了个体形象的认识或结论。这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会经常用到。比如,“水果”是从苹果、梨、草莓、桃子等中抽象出来的;“蔬菜”是从黄瓜、西红柿、茄子等中抽象出来的;,这种抽象的意义,在于人们依次超越对象的个别属性和表面现象,越来越深入地把握某一类事物的共性和个性。抽象是人类必不可少的思维形式。

以“物质”、“存在”等概念为例,我们可以看到哲学的抽象具有以下两个主要特性: 1.哲学的抽象是一种“形而上”的,将人类的抽象能力发挥到最高限度,力求把握“无限”的抽象。而哲学作为追根究底之学,其意义正在于它要摆脱感觉经验的束缚,进入一个超越经验的层次,提供对普遍性的整体把握。正因为如此,哲学在经验抽象的基础上进行了更进一步的抽象,力求在对象的总和意义上把握其本质。这种更高度的抽象所达到的,就是用“物质”来概括世界上已有的和可能的、有限的和无限的、一切可以通过人的感觉来体验的事物;用“存在(有)”来概括包括物质和非物质在内的一切可言说对象的状态。而“物质”、“存在”这样的概念,因为它们本身已经超出了经验的范围,所以才能代表在“无限”意义上的抽象。同样的抽象也表现在哲学其他概念,如运动、时间空间、质和量、可能和现实、必然和偶然等等之中。 在哲学的理论叙述中,基本的概念、范畴总是“成双成对”地出现,典型的如“运动和静止”、“现象和本质”、“历史和逻辑”等;这种通过概念之间的横向关系来自我限定的理论特征表明,哲学的抽象始终是一种力求在最大限度上把握事物最普遍特征的理性创造,并不是一种无所节制、随心所欲、脱离现实的想象和臆造。 二、哲学思维的批判性 在高度理论抽象层次上的批判性,是哲学思维的主要特性之一。 通常所谓的批判,大致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对对象的揭示、

第一哲学沉思录笛卡尔

第一哲学沉思集 ---笛卡尔 前言 ①关于上帝和人的灵魂这两个问题,我已经在《谈正确引导理性和在科学中探求真 理的方法》②一书中谈过。该书是于1637年用法文出版的。在这两个问题上,那时我不 过是顺便一谈,并无意深论,为的是看一看大家对这两个问题如何判断,我好从中摸索 出一个方法来,以便我以后用这个方法谈论这两个问题。我一向认为这两个问题非常重 要,最好是多谈几次;而在解释这两个问题上,我采取的方式又很生僻,和人们通常用 的方法大不相同,因此我认为在大家都能看得懂的法文书《谈方法》里把这两个问题提 出来,不会有什么好处,我怕一般知识浅薄的人会以为我许可他们也来试探一下往这条 路上走。 ①法文第一版里没有《前言》,拉丁文版里和法文第二版里都有。本文是根据1865 年法文西门(Simon)版译的。 ②简称《谈方法》。 在《谈方法》里,我曾请凡是在我的书里看出什么值得指责的地方的人,费心把这 些地方告诉我;可是在我谈到的这两个问题上,除了提出来两点反驳以外,他们没有指 出什么别的重要意见。对于这两点反驳,我想在我比较确切地解释以前,先简短地在这 里回答一下。 第一个反驳是:不能从人的精神对它本身进行反思时只看出它自己、看不出别的什 么东西来这一事实就得出结论说,人的精神的本性或本质仅仅是思维;因为那样一来, “仅仅”这一词就把其他凡是有可能说得上也是属于灵魂的东西都排除掉了。 我对这个反驳的答辩是:我在那地方并不是有意按照事物的实在情况的次序(因为 那时我还没有谈到事物的实在情况),而仅仅是按照我的思路的次序,把它们排除了。 我的意思是:我那时还不知道我是属于我的本质的,我只知道我是一个在思维的东西。 不过以后我将指出我是怎么从我不知道别的东西属于我的本质这件事引申出来事实上并 没有别的东西是属于我的本质的。 第二个反驳是:从我心里有一个比我完满的东西的观念这件事不能得出结论说这个 观念比我完满,更不能说这个观念所代表的东西存在。 我的答辩是:观念这个词在这里是有不同含义的。它或者本身是我的理智的一种活 动,在这个意义上,不能说观念比我完满;它或者可以客观地被当作这种活动所代表的 东西,这个东西,虽然不能假定它存在于我的理智之外,可是由于它的本质的原故,它 却可以比我完满。在本书里我也将用更大的篇幅说明我怎么仅仅从我心里有比我完满的 一个东西的观念这件事会引申出这个东西真实存在来。 除了这两个反驳以外,我还看到两个篇幅相当长的文章。 不过,这两篇文章与其说是攻击我所提出来的理由,还不如说是攻击我得出来的结 论,因为这两篇文章所用的论据都是从无神论者们的共同论点那里搬过来的。由于这一 类论据不可能在以后能够正确理解我的理由的人们心中产生什么印象,同时也由于很多

文化上的高度自觉 政治上的远见卓识

文化上的高度自觉政治上的远见卓识 国家行政学院副院长周文彰接受中国共产党新闻网记者专访时说,《决定》在总结历史经验、科学分析形势的基础上,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提出了新形势下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重要方针、目标任务、政策举措,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在文化上的高度自觉和政治上的远见卓识,是推进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周文彰认为,全会必将对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召开为标志,我国文化改革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专家简介:周文彰(进入专栏),男,汉族,1953年8月生,江苏宝应人,研究生学历,哲学博士,研究员。现任国家行政学院副院长、党委委员,曾任中共海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兼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博士生导师、绍兴兰亭书法艺术学院客座教授。获“海南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提高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认识 ——没有文化的发展就不是科学的发展 记者:六中全会深入总结了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实践与经验,鲜明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任务。如何提高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认识? 周文彰: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振奋党心、振奋军心、振奋民心。全会的这一号召,迫切需要我们提高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认识。 首先,科学发展需要建设文化强国。科学发展必然要求文化的发展。科学发展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的全面发展。毫无疑问,没有文化的发展就不是科学的发展。科学发展观空前地突出了文化建设的重要地位。没有文化的发展繁荣,就不是科学发展。《决定》指出: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 其次,人民幸福需要建设文化强国。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既要让人民过上殷实富足的物质生活,又要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文化直接关系民生幸福。如果没有精神文化上的充实和丰盈,就不能说有真正幸福的生活和美好的人生。我们讲改善民生,文化应该是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讲公平公正,文化应该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体现;我们讲幸福指数,文化应该是一个很重要的衡量尺度;我们讲生活质量,文化应该是一个显著的标志。 再次,国家强盛需要建设文化强国。全会指出,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国家文化软实力把文化建设

0101哲学 一、学科概况 哲学是从整体上把握世界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

0101哲学 一、学科概况 哲学是从整体上把握世界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探索人与世界的关系以及人自身的发展规律的学科。人类哲学思想源远流长,已有近三千年的历史。古代哲学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总汇和概括。随着近现代科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科从哲学领域分离出去,哲学的形态和主题随着时代的变化也不断发生转换。在现代教育和学科体系中,哲学是一门基础理论学科,作为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19世纪中叶诞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重大的哲学变革,对现代哲学思想乃至社会的政治、文化和经济产生重大影响。 我国在革命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充分发挥和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作用,同时重新整理和解释中国古代哲学文献和思想,积极学习外国哲学思想,创立并正在发展凝聚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的当代中国哲学形态。 哲学对人们的文化素质、思维方式、认知能力和价值取向起着导向作用,哲学关注和研究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哲学学科与其他学科有着广泛而密切的关系。当代中国的哲学与世界各国哲学的交流日益频繁和深入,成为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增进相互理解的重要媒介和桥梁。 二、学科内涵 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哲学学科内部逐渐形成了两大主要研究领域:一是包括本体论、认识论、社会历史观、价值论、语言哲学和方法论等在内的基本理论,二是关于哲学产生、发展过程和人类认识规律的哲学史。 随着社会、文化和科学的发展,哲学在不同时代所关注的问题、理论形态和研究方法都经历着不同的变。现代哲学的重要特征是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学科和新兴学科日益广泛的渗透和贯通,由此形成了一系列新的哲学分支学科和交叉学科,它们不但影响着相关学科的理论范式和方法论基础,而且也影响着哲学自身的理论形态和知识结构。这些分支学科相互影响和渗透,包含着复杂的内容,出现了进一步分析和综合的趋势。

10. 第一哲学沉思集

我们上次提到根据黑格尔对笛卡尔的这个理解,笛卡尔标志着现代哲学的真正开端,这个开端通常会被理解为在第二沉思中确定的“我在”,这个做法不仅被认为是现代哲学的开端,还是整个现代文化的一个根本特征,因为现代文化通常会被理解为以“我在”为核心特征的现代主体意义上的哲学。 主体这个词本身不过是一个在什么东西底下呆着的东西,即经历所有变化中可能会不变的某种东西,从哲学的角度来说,我们把他作为句子里的主词,慢慢赋予它哲学上非常重要的含义,这个含义与“我在”和“我思”背后重要的那个“我”联系到一起,这个我是什么东西就是现代哲学非常关心的问题,如果这个我是现代主体哲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的话,2.3所说的我在和我思就构成了主体性的原初的表达。 斐多中的“我”是一个灵魂和身体的共同体,描述一个人在不在场,作为一种感受体去看到当时对道理的一个理解,和目睹苏格拉底这个道理的化身在最后的这个时刻的场景,构成了整个斐多对话两个层次,苏格拉底说,道理这个东西每个时代总会有人去理解,每一代的理解道理的这个人,都得用他自己这个身心的结合体重新把这个道理讲出来,这是苏格拉底或者是希腊人理解自我的一个重要的意涵。 而斐多式的自我、这个现场出现的自我,实际也是笛卡尔所说的那个出于感官、但其实不应该值得怀疑的东西,就是此时此刻的我的状态,而笛卡尔通过进一步的怀疑,就是要否定这个东西,斐多式的在场并不能提供给我们确定的知识,那当然提出一个非常大的问题,斐多的讲述真的能够代表最后时刻苏格拉底所发生的一切?笛卡尔的这个梦的论证是表明我和这些身心联合体联系在一起的那些感官的世界并不能提供可靠确定的知识。只有当灵魂和身体分离的时候,人才能完全在某种意义上得到一个确定的知识。 笛卡尔的工作为什么会得出一个新的自我概念?在某种意义恰恰是要把这个工作放到你活着时候做,笛卡尔说的是一生只有一次是指活着的时候去找到最确定意义上的知识,这

《第一哲学沉思集》

《第一哲学沉思集》 上帝和人类心灵这两个主题,我已经在我的《谈正确引导理性和在科学中探究真理的方法》一书中简要地谈到,这本书于1637年用法文发表。当时我的目的不是提供一个详尽的讨论,而仅是简单的探讨,并从读者的意见中了解到我今后应该如何处理这些主题。这些主题对我来说是如此的重要,以至于我认为应该不止一次地加以探讨;我在解释它们时所遵循的路线是如此的独特和冷僻,使得我认为没有必要用法文写一本构思来供各色人等阅读的详加阐述的书,以免智力较弱的人会相信他们应该沿着相同的道路前进。 前,笛卡尔曾托人把六个沉思的校样交给一些当时有名的神学家和哲学家阅读,请他们提意见,以便根据他们的意见再做进一步的阐述,以期能够更容易地得到巴黎大学神学院的出版许可。笛卡尔先后共收到六组《反驳》,他都针对这些《反驳》做了《答辩》。这样,《沉思集》的拉丁文第一版就包括六个《沉思》、六组《反驳》和六个《答辩》。(第七组《反驳》是后来收到的,和《答辩》一起以及笛卡尔给狄奈〔Dinet〕神父的一封信收在拉丁文第二版里。)笛卡尔的《答辩》是六个《沉思》的重要注解和补充,是笛卡尔哲学思想的非常宝贵的阐明,其中不少内容是六个《沉思》里没有谈到或一提而过

的。这些《答辩》和六个《沉思》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至于各组《反驳》的作者们,有些是著名的哲学家,例如霍布斯、阿尔诺和伽森狄,他们都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问题,而且从他们的《反驳》里也可以看出他们的哲学态度,特别是第五组《反驳》(共约七万字)本身就是唯物主义者伽森狄给后人留下的主要哲学著作之一。 本书中文版就是根据亚当和塔纳里按法文第一版编辑重印的1956年版翻译的,在翻译过程中也对照了西蒙(Jules Simon)编辑的《笛卡尔著作》(Oeuvresde Descartes,Paris,Charpentier,1865)中的《沉思集》,这部分是根据1661年第二版重印的,特别是在六个《沉思》部分里,文字和第一版比较有很大的出入,除只牵涉到修辞的问题而外,在意义不同的地方,我都做了注解。在《反驳》和《答辩》部分,遇有文字晦涩难懂的地方,我也参考了哈耳登(E.S.Haldane)和罗斯(G.R.T.Ross)直接从拉丁文版翻译过来的英译本《笛卡尔哲学著作》(The Philosophical Works ofDescartes,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