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金纳-程序教学之父

斯金纳-程序教学之父

>斯金纳(Skinner,Burrhus Frederidk 1904-)美国当代心理学家,新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初入汉密尔顿学院,主修英国文学。两年后转入哈佛大学当研究生,193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在学位论文《行为描述中的反射概态》,对反射作出了一种操作的分析。他站在操作主义立场上开始对行为进行科学研究。5年后离开哈佛,执教于明尼苏达大学(1936--1947)。在明尼苏达,与F.凯勒召集了几次行为的实验分析年会,创刊了《行为的实验分析杂志》。1947年重返哈佛大学,建立一个鸽子实验室,与G.B.费尔斯特合作对各种强化时间安排做了大量实验研究,揭示出动物的操作反应与学习的安排之间的许多规律性问题。50年代前后,开始尝试把研究的结论及行为主义的哲学观点应用到人类生活上各个方面。在教学实践方面,他根据操作条件作用的典型环境"斯金纳箱"的原理创造了"教学机",并设计出"程序教学"的完整方案,大大促进了美国机器教学运动的发展,引起许多国家的广泛注意。在行为矫治方面,他发展出一整套行为矫正技术,普遍地应用于各种社会机构,特别是学校、精神病院和弱智儿童教养所的矫治工作。他比任何其他行为主义者走得更远,制订了一个控制行为的计划,试图把在实验室内的发现转用于一般的社会。在小说《沃尔登第二》里,他详细地勾画了这样一种社会机构。为表彰他在心理科学上的成就,1958年美国心理学会授予他卓越贡献奖。1968年美国政府给予他最高的科学奖励--国家科学奖章。1971年美国心理学基金会赠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主要著作有《有机体的行为》、《科学和人类行为》、《言语行为》、《教学技术》、《关于行为主义》。小说《沃尔登第二》及论著《超越自由和尊严》,曾在美国激起巨大反响和争议。

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学习观

1、斯金纳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1)把一切行为分为应答性和操作性两种

(2)操作性行为形成的重要手段是强化

2、斯金纳学习理论在教学上的应用——程序教学

程序学习的过程是将要学习的大问题分解成若干小问题,按一定顺序呈现给学生,要求学生一一回答,然后学生可得到反馈信息。问题相当于条件反射形成过程中的“刺激“,学生的回答相当于“反应“,反馈信息相当于“强化“。

程序学习的关键是编制出好的程序。为此,斯金纳提出了编制程序的五条基本原理(原则):

(1)小步子原则:把学习的整体内容分解成由许多片段知识所构成的教材,把这些片段知识按难度逐渐增加排成序列,使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

(2

)积极反应原则:要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作出积极的反应,否认 “虽然没有表现出反应,但是,的确明白“的观点;

(3)及时强化(反馈)原则:对学生的反应要及时强化,使其获得反馈信息;

(4)自定步调原则: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自己确定学习的进度;

(5)低的错误率:使学生尽可能每次都作出正确的反应,使错误率降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