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也 导学案

大道之行也   导学案
大道之行也   导学案

大道之行也导学案

24、大道之行也导学案

课型:新授课新授主备:刘花芬审核:于振巧时间:2014、9、25

课时:2课时

【学习目标】

1.掌握相关文言词,翻译并背诵课文。

2.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脉络,尽快形成背诵思路,提高诵读能

力。

第一课时

【课前预习】

1、《礼记》,儒家经典之一,亦称《小戴礼》或《小戴礼记》,相传为西汉戴圣编纂。有别于戴德的《大戴礼》,故称《小戴礼》。全书包括《曲礼》《檀弓》《王制》《月令》《礼运》《学记》《乐记》《中庸》《大学》等四十九篇,除有关我国古代社会情况和各种礼节制度的记述外,还包括了孔子及其门人言行的一些小故事,有一定的思想意义,如流传很广的“苛政猛于虎”,就出自《礼记·檀弓》篇。《礼记》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儒家学说和当时文物制度的参考书。《礼记》的语言也简洁生动,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

2、解释“大道”、“大同”、“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3、你知道名人对社会理想有何论述?

——孔子:大同

——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陶渊明:世外桃源

——孙中山:民族、民生、民权三民主义

——16世纪英国的莫尔,在《乌托邦》描绘了一个公社式的社会

【展示交流】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自主学习、合作研讨中的问题。

【检测延伸】

1.给加粗的字注音并对其做解释。

老而无子的人。()老而无夫的人。()

老而无妻的人。()幼而无父的人。()

2.根据所给的意思用文中的词语回答

①选贤与能()________________。②男有分,女有归()________________。

③货恶其弃于地也()________________。④陶后鲜有闻()

_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语句: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给上题语句划分节奏。

4.(一)语段点将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________,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1.用课文原话填空。

2.翻译划横线的语句。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用了________、________等修辞手法。

4.本文选自《________》,是________家经典之一,大约是________末年或________之际儒家学者托名答问的著作。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大道之行也》导学案新人教版

大道之行也 【学习目标】 1.掌握相关文言词,翻译并背诵课文。 2.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脉络,尽快形成背诵思路,提高诵读能力。 3.了解古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理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学习重点】 1、掌握相关文言词,翻译并背诵课文。 2、了解古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理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学习难点】 1.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2.在反复的朗读中,读出韵味,读出文意,最好当堂成诵。 【知识链接】 1、题目解读 《大道之行也》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学习古人敢于冲破现实羁绊,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 2、相关资料 《礼记》,儒家经典之一,亦称《小戴礼》或《小戴礼记》,相传为西汉戴圣编纂。为别于戴德的《大戴礼》,故称《小戴礼》。全书包括《曲礼》《檀弓》《王制》《月令》《礼运》《学记》《乐记》《中庸》《大学》等四十九篇,除有关我国古代社会情况和各种礼节制度的记述外,还包括了孔子及其门人言行的一些小故事,有一定的思想意义,如流传很广的“苛政猛于虎”,就出自《礼记·檀弓》篇。《礼记》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儒家学说和当时文物制度的参考书。《礼记》的语言也简洁生动,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 【自主学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选贤与能()矜寡孤独()男有分() 2.通假字。 选贤与能:“与”通“举”,推举。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矜”通“鳏”,老而无妻的人。 3、词类活用 不独亲其亲:①亲:以……为亲,意动用法;②亲:亲人。 不独子其子:①子:以……为子,意动用法;②子:孩子,儿女; 4、理解重点句子: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大道之行也》导学案(含答案)

24 大道之行也 【学习目标】 1、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2、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脉络,尽快形成背诵思路,提高诵读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世界上任何一个人都盼望自己生活在一个安定、和平的大同社会,没有权、利的纷争,没有名誉的搏斗,没有人与人之间的尔虞我诈,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和睦相处、各尽其责,在这样的社会里生活是快乐的。陶渊明《桃花源记》描写了一个人人幸福快乐,个个相处融洽的理想社会。在秦汉以前我国的先哲们就已经对这样的时代进行了论述,先哲们把这样理想社会命名为——大同。今天我们就走进《礼记》中的大同社会。 二、预习 1、解释加横线的词语 不独亲其亲()()男有分() 货恶其弃于地也()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 外户而不闭() 选贤与能()矜、寡、孤、独() 不独子其子()() 2、翻译句子 ⑴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⑵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⑶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4)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5)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三、整体感知: 1、把课文分为三个层次,并概括层意。 2、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理想的? 四、合作交流 1、总领全文的语句是什么?照应此句的哪句话?

2、怎样实施“大道”,实现“大同”(“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请找出相关语句,并作说明。 3、作者所描绘的大同社会的景象是什么? 五、课堂小结 “大道之行也”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宏伟瑰丽的社会蓝图。在那里,人们生活着并快乐着。尽管这个理想社会在小生产的基础上不可能成为现实,但二千多年来它一直是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心中永不磨灭的梦。就是这个梦,牵系着古圣先贤,牵系着时人,让我们齐心协力,为这个美好的梦的实现而加倍努力吧! 六、拓展延伸 1、孔子的“大同”社会的理想实现了吗?21世纪的中国社会,是“大同”社会吗? 2、请说一段话描绘你心目中的理想社会。 3、读课文,完成下列各题。 (5)解释词语。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睦:)不独子其子(子:)(子:)矜、寡、孤、独(孤:)盗窃乱贼而不作(贼:)

《大道之行也》导学案及答案

13.《大道之行也》导学案 编写龙的故乡 【学习目标】 1、掌握相关文言词语。 2、培养朗读能力。 3、了解“大同”社会的特征。 【学习重点】 1、培养朗读能力。 2、了解“大同”社会的特征。 【学习难点】 理解文章所蕴涵的为国家、集体、他人谋利益的奉献精神。 【自主预习案】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选贤与能修睦矜寡孤独男有分编纂 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字。 ⑴故人不独亲其亲⑵废疾者 ⑶女有归⑷谋闭而不兴 ⑸盗窃乱贼而不作⑹大同 ⑺故外户而不闭 3.写出下列句子中通假字的及其意义。 ⑴选贤与能。 ⑵矜、寡、孤、独、废话者皆有所养。 4.《大道之行也》选自,这是的经典著作之一。是西汉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的。 5.研读课文填写:大道的内涵是: 6.《大道之行也》是一篇名文,有两个成语出自其中,它们分别是: 和。 7.所谓“大同”,用现代汉语回答即是: 8.译句。 ⑴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⑵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⑶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课内探究案】 一、情景导入,明确目标。 孔子因为生活在变乱纷呈的春秋末期,迫切希望出现一个太平盛世。尽管这个理想在当时不可能成为现实,但两千多年来它一直是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所向往的目标,洪秀全、康有为、谭嗣同、孙中山等都曾受过它的启发。它是我国社会思想时尚的一份宝贵财富。下面我们一起欣赏本文。 二、自主探究,释疑解惑。 听读 1、听老师范读课文,整体感知。 首先请同学们听老师朗读课文,在听的时候圈点勾画生字词。

1、这篇课文描写了什么?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愿望? 2、课文在修辞手法上有什么特点? 品读 4、再次走进文章,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边读,边找出你认为精彩的排偶句,品味它的表达效果。先独立思考,然后与你的组员交流,分享发现的快乐。用句式说话:我喜欢文中“ ”这句话,因为。 悟读 5、“大道”指什么?“大同”指什么? 6、课文阐述的“大同”社会有哪些基本特征? 7、“大同”社会与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有无相似之处? 8、怎样评价“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 诵读 9、朗读指导:第一层“大道之行也”用提顿语气读,表明以下三句即“大道”的内涵;“天下”三句用分列语气读。第二层全为排偶句式,共有四组,每组一顿,要读出层次感,“不必为己”稍长停顿,收住这一层文意。第三层,“是故”用承上作结的语气读;末句是全文总结,要读得一字一顿,字字分明,语气肯定。 10、诵读竞赛。 三、结合目标,有效训练。 【拓展检测案】 ●课内语段阅读。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有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释词。 ⑴选贤与能,讲信修睦⑵不独子其子 ⑶矜、寡、孤、独⑷盗窃乱贼而不作 2.文中“大道”“大同”分别指什么? 大道: 大同: 3.把文章划为三个层次,概括层意。 ⑴ ⑵ ⑶ 4.文中哪些句子说明大同社会的特征? 5.你认为“大同”社会会实现吗?我们现在生活的社会是大同社会吗? 13.《大道之行也》答案: 【自主预习案】 1.略2.⑴所以⑵残废人⑶女子出嫁⑷发生⑸兴起⑹用门闩插门⑺有和平的意思3.略4.《礼记》、儒家、戴圣5.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6.鳏寡孤独、夜不闭户7.没有阶级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8.⑴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扶育自己的子女。⑵憎恶那种在共同劳动中不肯尽力的行为,要不为私利的劳动。⑶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

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24 大道之行也导学案 新人教版-4.doc

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24 大道之行也导学案新人教版-4 课题课时 2 主备审核 班级八年姓名授课时间授课类型单一课授课节次 1 【学习目标】1.(1)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2)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脉络。 2. 自主、合作、探究 3. 领悟古人追求的理想社会的实质,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重点】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难点】了解孔子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 【学习过程】一、复习导入:(2分钟)学法指导

美好的生活谁都想过,早在两千多年以前,我国就有关于人类美好社会的构想,并给它定名为“大同”。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大道之行也》,就给我们呈现了一个理想社会,不妨让我们一同去感受感受。 二、自主学习内容、指导、检测:(10分钟) 1、给加点字注音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矜.寡孤独男有分.货恶.其弃于地也 2、熟读课文: 3、了解作品及背景: 《礼记》儒家经典之一,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 孔子生活在春秋末期,诸侯争霸给人们带来了灾难和痛苦。他迫切希望出现一个太平盛世,所以有了此番言论。 三、释疑点拨:(13分钟) 1、总领全文的语句是什么?照应此句的哪句话? 2、怎样实施“大道”,实现“大同”(“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请找出相关语句 3、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理想的? 4、作者所描绘的大同社会的景象是什么? 5、文中“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 6、孔子的“大同”社会的理想实现了吗?21世纪的中国社会,是“大同”社会吗? 四、训练提升:(15分钟) (一)重点字词: A.大.道.之行. 查字典完成 生字注音 自主学习,了解作品及背景 小组讨论完成课文的翻译后,师加以指导。 小组合作探究明确问题答案

《大道之行也》详细教案

《大道之行也》 ——《礼记》 一、导入 同学们,在上课前老师想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说在唐朝的时候,有一位商人途经武阳,不小心把他的一件很心爱的衣服弄丢了,走了几十里路后才发觉,心里十分着急和沮丧。他把这件事和一个当地的人说了,那个当地人告诉他说:“哎,老兄,你不要着急和沮丧,你在我们武阳境内丢的东西一定可以找得到。”那位商人对对他的话将信将疑,于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沿着原路返回武阳,果真在路上找到了他丢失的衣服,而且没有被动过的痕迹。后来,人们根据这个故事为我们归纳了一个成语,大家知道是什么成语吗?(请同学回答,得出“路不拾遗”)那“路不拾遗”这个成语形容社会怎么样?社会风气怎么样?(好)另外,还有一个成语和这个成语意思接近(说晚上不用关大门也不用担心小偷会偷你家的东西)是什么?(学生回答“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可以说是我们中国人几千年来的梦想。假如那天真正到来的话,我们就可以高枕无忧啦。但是,在两千多年前,我们的孔圣人也对我们提出了一种社会模式,他称之为大同社会。大同社会就完全可以做到路不拾遗、夜不闭户。那么大同社会是怎样一种社会呢?它又具有怎样的特征呢?今天我们就走进选自《礼记》的《大道之行也》。同学们打开课本177页(板书课题) 二、《礼记》简介 这篇文章选自《礼记?礼运》。《礼记》,儒家经典之一,大家看注释①,把它画一下。 三、译读课文 师:好。同学们看课文,老师先给同学们朗读一遍,在老师读的过程中同学们注意一下字音和停顿,用笔在文中勾画一下。(教师范读) 师:好。我们注意一下,同学们看小黑板,我们一起来说啊。第一个字读什么?什么意思呢?看注释。选贤与能(jǔ;通“举”,选拔)讲信修睦(mù;和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用作动词,以……为亲,以……为子,分别译为“奉养”“抚养”) 幼有所长(zhǎng;成长)矜、寡、孤、独(guān;通“鳏”,指老而无妻的人)男有分(fèn;职分,文中指职业、职守)货恶其弃于地也(wù;憎zēng恨) 师:好。字音我们过了啊。同学们读一遍课文,然后呢,同桌前后桌监督一下,看有没有同学读错。“大道之行也……”预备起。 生:朗读课文。 师:嗯,同学们读得还是比较流畅的。不过还有问题,最后一个字“恶”读什么?我们再来看一遍,是wù,还有同学读成è,记住了啊。同学们看课文,有个别同学停顿有问题。看第二行,“故”它是表示提顿的,这里面有个小停顿,“人”呢,是施动者,也有个小停顿,应该这样读。“废疾者”也是表提顿的,所以有一个小停顿。下面的“男”“女”“货”“力”是引领后面四个小句的,所以也要有一个小停顿。下面“是故”表示承上总结的,所以有一个小停顿,下一行的“故”也一样。 师:好。同学们根据老师刚才强调的停顿和刚才我们注意的字音把全文再读一遍。这回同学们还是互相监督一下,看有没有同学读错的。 师:嗯,非常生疏的一篇文言文,我们刚拿在手才读了两遍,就读得这样流畅已经很不容易了。这说明我们的同学很聪明。那么按照我们学文言文的经验,下一步我们该做什么了啊?翻译,是不是?好,大家就翻译。同学们呢就结合书下的注释,把全文从头到尾翻译一遍,同桌可以讨论一下。开始,等下请同学起来翻译。 师:看哪个同学翻译得又快又准啊。……有的同学翻译好了啊。(给三分钟,教师巡看)师:好,我们就到这啊。下面请同学起来翻译一下。Xxx,你来翻译一下,你翻译到“……女

大道之行也导学案

大道之行也(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相关文言词,翻译并背诵课文。 2、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脉络,尽快形成背诵思路,提高诵读能力。 【教学重点】 抓住“天下为公”这个关键词理清课文的层次。 【教学难点】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自主助学案】 1、解题并了解作者: 《礼记》,家经典之一,亦称《小戴礼》或《小戴礼记》,相传为西 汉编纂,故称 《小戴礼》。全书包括《曲礼》《檀弓》《王制》《月令》《礼运》《学记》《乐记》《中庸》 《大学》等四十九篇,除有关我国古代社会情况和各种礼节制度的记述外,还包括了孔子及其门 人言行的一些小故事,有一定的思想意义,如流传很广的“苛政猛于虎”,就出自《礼记·檀弓》篇。 2、“四书”包 括、、和 , “五经”包 括、、、 和《礼记》。 3、朗读课文,读准节奏和字音。 4、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选贤与.能()矜.寡孤独 () 谋闭而不兴.()讲信修睦.()男有分.()货恶.其弃于地 () 5、通假字: 选贤与能: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课堂探究案】 1、解释加粗字: 不独亲其亲:①亲:②亲: 不独子其子:①子:②子: 2.古今异义词: ⑴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⑵女有归: .. ⑶盗窃乱.作而不作:(4)是.谓大同: 2、翻译下列语句。 ⑴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⑵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⑶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⑷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3、找出文中出现的成 语:、。 4、把文章划为三个层次,在文中标出并概括层意。 第一层: 第二层: 第三层: 5、什么是“大道”、“大同”? 6、文章中从那几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呢? 四、探究性思维训练 1.思考文中“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 2。如何评价孔子所描绘的“大同”社会? 拓展延伸 3.请说一段话描绘你心目中的理想社会。 【课堂检测案】 1、本文选自《》,是______家经典之一,大约是________末年或________ 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 2、给加粗的字注音并对其做解释。 ①选贤与能()________________

《大道之行也》导学案及答案

《大道之行也》导学案 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积累一些重要的字词和语法; 2、正确翻译全文,背诵并默写全文; 3、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握“大同” 社会的基本特征,并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为人类造福,做一个真正的社会人。 【学习重难点】 重点:1、要求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能同时领会文意。 2 、引导学生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难点:1、如何理解“大道”、“大同”的含义; 2 、联系,引导学生思考《桃花源记》中的理想社会与《大道之行也》中“大同”有无相似之处。 【预习导学】 1、查阅资料,了解作家作品及相关内容。 (1)《大道之行也》选自《 ___________ 》,《礼记》是家 经典之一。大约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之际,儒家学者托 名 ___________ 的答问的著作。 (2)儒家经典著作是“四书”“五经”。 “四书” 是《______ 》,《________ 》,《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 》。 “五经”是《 ____ 》,《_____ 》,《____ 》,《 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 》。 2、熟读课文,给加点字注音。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矜( ? ?) 寡男有分()货恶()其弃盗窃()乱贼()陶后鲜有闻() 3、阅读注解,掌握文言词语。 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大道之行也()(2)讲信修睦() )(7)(3)不独亲()其亲(4)不独子其子()(5)男有分()(6)女有归( ? ? 货恶其弃于地() (8)力恶不出于身()(9)外户而不闭( )(10)? ? ? 是谓大同() ? ? 5、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作解释。 (1 )选贤与能_____ 通_______ : ___________ (2)矜寡孤独______ 通_______ : ___________ 6、整体感知(将文章翻译在下面。) 【合作探究】 1、本文阐述的大同社会主要特征是什么? 2、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特征的? 3、如何理解孔子关于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

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

大道之行也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理解文意,积累文言词语。 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理解“大同社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正确的社会理想。 教学重点: 1、理解文意,积累文言词语。 2、通过诵读,理解“大同社会”。 教学难点: 形成正确的社会理想。 教学方法 1.朗读法。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3.探究创新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桃花源记》中那个美、乐、奇、的世界大家还记得吧?世界上任何一个人都盼望自己生活在一个安定、和平的美好社会中,没有战乱,没有纷争,没有人与人之间的压榨欺骗,社会中人人都和睦相处,各尽其责。在这样的社会里生活是快乐的,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就是这样一个人人幸福快乐,个个相处融洽的理想社会。在秦汉以前,我国的先哲们就已经对这样的社会进行了论述,先哲们把这样的理想社会命名为—大同。今天我们一起走近《礼记》中的大同社会去看看(板书课题) 二、简介作者及背景 戴圣西汉经学家编纂的《礼记》,《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儒家经典之一,是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三、读熟课文,疏通文意 1.课件展示本课的生字词,学生自读课文扫除生字障碍, 2.教师播放朗读,学生听读,感受朗读语气和节奏。 3.教师具体指导朗读 4.全班齐读课文。

5.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词句,粗知文意。教师提示需重点掌握的词语: (一)①行:施行。②为:是,表判断。③与:与,同“举”,推举,选举。④修:培养。⑤故: 因此。⑥亲:以……为亲 ⑦子:以……为女。⑧矜:矜,同“鳏”,老而无妻的人。 ⑨孤:独,老而无子的人。⑩分:分,职分,指职业、职守。⑾归:指女子出嫁。⑿恶:憎恶。⒀是故:即“故是”,可译为“因此”“所以”“这样一来”。⒁作:兴起。⒂是:这 (二)通假字:①选贤与jǔ能。“与”通“举”,推举,选举。②矜guān、寡、孤、独、废疾者。“矜”通“鳏”,矜,老而无妻的人。 (三)词类活用:①人不独亲其亲:第一个“亲”,名词用作动词,赡养。 ②不独子其子:第一个“子”,名词用作动词,抚养。 ③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老、壮、幼, 形容词用作名词,老年人、中年人、孩童。 ④选贤与能:贤,形容词用作名词,品德高尚的人; 能,形容词用作名词,能干的人。 四、理解课文把握主旨 1、合作探究、讨论下列问题。 (1)我们该如何理解大道、大同、大道之行也? 文中"大道"就是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大同”是指理想社会,是因为施行了政治上的最高理想才会有理想社会,也就是大道之行造就大同。 (2)本文阐述的大同社会有哪些基本特征? 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人人都能安居乐业。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五、拓展课文。

大道之行也导学案

《大道之行也》导学 学习目标: 1.借助工具书,积累文言文常见的字词,翻译几个较难的句子。 2.抓住关键词,理清文章结构。 3.反复读课文,理解文章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和具体特征。 4.转换角色,谈谈做法。 学习重点:积累文言知识。 学习难点:理解文章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和具体特征。 一、积累文化常识 (一)《礼记》据传为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共二十卷四十九篇,主要记载了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如天道观、宇宙观、人生观)、教育思想(如个人修身、教育制度、教学方法、学校管理)、政治思想(如以教化政、大同社会、礼制与刑律)、美学思想(如物动心感说、礼乐中和说),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二)《大道之行也》本文选自《礼记.礼运》。 《礼记》,儒家经典之一,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相传由西汉戴圣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 《礼运》,《礼记》的篇名,大约是()末年或()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其人认为在大道施行的时候,一定能形成一个“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的“()”社会。尽管在当时的战乱时期下那个愿望是不可能实现的,但那是儒家学者在乱世中一个美好愿景。 (三)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生于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中国东周春秋时期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易》《乐》《春》。相传他有弟子三千,其中七十二贤人。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 二、夯实基础 1.字词注音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幼有所长.() 矜.鳏寡孤独()男有分.()货恶.()其弃于地也 2.关键字词含义 (1)通假字 〔选贤与能〕与,通“举”,。 〔矜、寡、孤、独、废疾者〕矜,通“鳏”,。 (2)古今异义 大道 ..之行也古义:。今义:宽阔的路。 男有分,女有归.古义:。今义:返回,回归 矜、寡、孤、独 ...古义:为两个字。 “孤”指;“独”指。 今义:为一个词,单一,只有一个,指独自一个人。

《大道之行也》导学案及答案

编制:赵军审核:八年级备课组 2013年7月14日星期日兰溪市城南初中 《大道之行也》导学案、答案 班级姓名小组评价 【学习目标】 1、背诵课文,掌握相关文言词语。 2、通过合作探究,了解孔子“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 3、激情展示,阳光参与。领悟古人所追求的理想社会的实质,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学习重难点】新课标第一网 1、背诵课文,掌握相关文言词语。 2、了解孔子“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 【使用说明】 1、在充分预习,熟读文本的基础上,认真研究学案。 2、认真限时完成,规范书写;小组合作讨论,答疑解惑。 【自学导航】 一、预习点兵 1、查阅资料,了解作家作品及相关内容。 (1)《大道之行也》选自《》,《礼记》是之一。大约是之际,儒家学者托名的答问的著作。 (2)儒家经典著作是“四书”“五经”。“四书”是《》,《》,《》,《》。“五经”是《》,《》,《》,《》,《》。 2、给加点字注音。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矜.()寡男有分.()货恶.()其弃盗窃.()乱贼.()陶后鲜.有闻() 3、阅读注解,掌握文言词语。 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https://www.360docs.net/doc/901262308.html, (1)大道之行.也()(2)讲信修睦.()(3)不独子其子.()(4)男有分.()(5)女有归.()(6)货恶其弃.于地()(7)力恶.不出于身()(8)外户 ..() ..而不闭()(9)是谓大同 5、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作解释。 (1)选贤与能通:。 (2) 矜寡孤独通:。 二、整体感知(将文章翻译在下面。)

三、研读与赏析。 1、本文阐述的大同社会主要特征是什么? 2、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特征的? 3、如何理解孔子关于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 四、拓展学习https://www.360docs.net/doc/901262308.html, 1、“大同社会”与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有无相似之处? 3、说一说,你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是个什么样的社会? 【自主练习】 阅读并回答问题。 管宁、华歆(均三国时人)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无异,华捉(拾)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有蓬的华丽车子)过门者,宁读书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华歆.()掷.()去轩冕 ..() (2)解释下列词语: 锄菜()片金()同席()废书()(3)翻译句子: ①宁读如故。 ②子非吾友也。 【当堂检测】背诵课文 【学习反思和总结】(提示:读完本文,你有什么收获或体会,把它写下来。

《礼记》二则 导学案

《礼记》二则导学案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掌握文言实词“旨”、“困”、“反”、“强”、“长”、“学”的含义,理解“虽有……”、“其……乎?”的句式; 2、通过合作探究的方法探究教和学的关系,理解教学相长的道理;(重点) 3、培养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难点)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读准下面加点字的读音。 嘉肴( ) 自强( ) 兑命( ) 学学半( ) 2.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注意朗读节奏。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4、小组合作翻译全文,学会利用注释和工具书解决不懂的词句。 5、合作探究 (1)说说这篇短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进行论述的? (2)从学习的角度来谈,“教学相长”给了我们哪些启示?(请结合学习经验,谈谈你的看法。) 三、课堂检测 1.积累下面的文言字词。 (1)虽:(2)旨:(3)至道:(4)自反:(5)是故:(6)教学相长:(7)学学半: 2.古今异义 (1)不知其旨也(古义:;今义:) (2)教然后知困(古义:;今义:) 3.翻译下列句子。 (1)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4)《说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4、读了这篇短文,结合学习实际,谈谈你的学习体会。 5、背诵课文。以小组为单位相互检查背诵情况并熟记重点词句的意思。 《虽有嘉肴》翻译 虽然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其味道的甘美;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思;知道了自己困惑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所以说,“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尚书. 兑命》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这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大道之行也 学案含答案

24、大道之行也 ——《礼记》学习目标: 1、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2、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脉络,尽快形成背诵思路,提高诵读能力。 3、背诵并默写全文。 学习过程: 一、朗读课文,粗知文意 1.文学常识 (1)选自《礼记》,儒家经典之一。 (2)“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3)“五书”:《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2.字音字形 选贤与.能(jǔ)讲信修睦.(mù)矜.(guān)男有分.(fèn)货恶.其弃于地(wù)1.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词句,粗知文意。 不独亲其亲(以……为亲) 男有分(职业、职守) 货恶其弃于地也(厌恶、憎恨) 是故谋闭而不兴(谋:奸邪之心。闭:杜绝) 盗窃乱贼而不作:(乱:造反。贼:害人。作:兴起。) 外户而不闭(户:门。) 2.通假字 选贤与能(“与”通“举”,选拔。) 矜、寡、孤、独、废疾者(“矜”通“鳏【guān】”,指老而无妻的人。) 二、翻译课文 在政治上的最高理想施行的时候,天下就是人们所共有的,(人们)把品德高尚的人、德才兼备的人选举出来,(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的气氛。所以人们不单单赡养自己的父母,也不只抚养自己的儿女,让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成长,让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社会的供养,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再兴起,所以(家家户户的)大门都不用关闭,这所说的就是理想社会。 三、整体感知 1、总领全文的语句是什么照应此句的哪句话

(完整版)《大道之行也》教案

大道之行也 渠县第三中学向超 ●教学目标 1.积累一些重要的词语。 2.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3.背诵并默写全文。 4.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脉络,尽快形成背诵思路,提高诵读能力。 ●教学重点 1.要求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读出韵味,读出文意,最好当堂成诵。 2.引导学生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 1.联系《桃花源记》,引导学生思考,《桃花源记》中所描绘的社会生活与文中“大同”社会相比,有无相似之处? 2.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思考“孔子的社会理想实现了吗?我们现在的社会是不是大同社会”这个问题。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探究创新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CAI课件、已选好的一张科幻VCD、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理清文章整体思路,指导学生诵读;探究性思维训练,促进学生内化课文内容,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导语:(学生背《桃花源记》)对美好社会的不懈追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其实由陶渊明再上溯千年,我国就有了名字为“大同”(板书)的美好社会构想。那么,大同社会到底是一个怎样的社会?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是不是大同社会?21世纪的中国社会,是不是“大同”社会?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学习《大道之行也》。先请学生们自由读课文,要求读音正确、停顿正确。好,读起来——(板书:大道之行也《礼记》) 2、关于《礼记》 《礼记》,儒家经典之一,亦称《小戴礼》或《小戴礼记》,相传为西汉戴圣编纂。为别于戴德的《大戴礼》,故称《小戴礼》。全书包括《曲礼》《檀弓》《王制》《月令》《礼运》《学记》《乐记》《中庸》《大学》等四十九篇,除有关我国古代社会情况和各种礼节制度的记述外,还包括了孔子及其门人言行的一些小故事,有一定的思想意义,如流传很广的“苛政猛于虎”,就出自《礼记·檀弓》篇。《礼记》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儒家学说和当时文物制度的参考书。《礼记》的语言也简洁生动,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 二、朗读课文,粗知文意 1.教师播放朗读磁带或教师范读,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意。 2. 指名读课文。师生点评。 (1)关注下列字词:

大道之行也导学案及答案

初二语文导学案编制时间:2010年11月4日编制:陈文熠审核: 《大道之行也》导学案 班级姓名小组评价 【学习目标】 1、背诵课文,掌握相关文言词语。 2、通过合作探究,了解孔子“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 3、激情展示,阳光参与。领悟古人所追求的理想社会的实质,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学习重难点】 1、背诵课文,掌握相关文言词语。 2、了解孔子“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 【使用说明】 1、在充分预习,熟读文本的基础上,认真研究学案。 2、认真限时完成,规范书写;小组合作讨论,答疑解惑。 【自学导航】 一、预习点兵 1、查阅资料,了解作家作品及相关内容。 (1)《大道之行也》选自《》,《礼记》是之一。大约是之际,儒家学者托名的答问的著作。 (2)儒家经典著作是“四书”“五经”。“四书”是《》,《》,《》, 《》。“五经”是《》,《》,《》,《》,《》。 2、给加点字注音。

选贤与.( )能 讲信修睦.( ) 矜.( )寡 男有分. ( ) 货恶.( )其弃 盗窃.( ) 乱贼.( )陶后鲜. 有闻( ) 3、阅读注解,掌握文言词语。 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大道之行.也( ) (2)讲信修睦.( )(3)不独子其子. ( )(4)男有分.( ) (5)女有归.( ) (6)货恶其弃.于地( ) (7)力恶.不出于身( ) (8)外户..而不闭( )(9)是谓大同..( ) 5、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作解释。 (1)选贤与能通: 。 (2) 矜寡孤独通: 。 二、整体感知(将文章翻译在下面。) 三、研读与赏析。 1、本文阐述的大同社会主要特征是什么?

《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虽有嘉肴导学案设计(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虽有嘉肴导学案设计(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编写者:陈顺英 第一课时虽有佳肴 【学习目标】 1、了解《礼记》相关知识,体会文言体裁—“记”的特点。 2、用“意义”法划分句子节奏,熟读并背诵课文。 3、积累重点文言字词,准确翻译文句,理解文中所蕴含的道理。 4、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重视实践,付诸行动,教学相长。 【相关链接】 1、走近作者 戴圣,西汉官员、学者,汉代今文经学的开创者。字次君,世称小戴,西汉梁国睢阳(今河南省商丘市)人。今本《礼记》,即《小戴礼记》传为圣编。 2、了解背景

《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 本文节选自《学记》,《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写作于战国晚期,不仅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 3、文体常识 汉代把孔子定的典籍称为“经”,他的弟子对“经”的解说是“传”或“记”,《礼记》即对“礼”的解释。 【自主学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不知其旨()嘉()肴() 自强() 教学相长()学()学半 兑()命 2、借助工具书及课下注释解释下列字词句。 虽()至道()自反 ()善() 困()是故()自强 ()旨()

教学相长 ( )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 3、仿照示例,为课文划分朗读节奏,然后反复朗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体会古汉语特有的韵律美。 【导航】借助语法知识,分析句子结构,以读对停顿:如主谓间需稍停顿;动宾短语中,动宾间应稍停顿;介宾后置时,其前应稍停顿;宾语前置时,其后于主语间应稍停顿;转折连词前稍停顿;承接指示代词后要停顿;根据语气助词确定停顿节奏。 示例: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4、你能否试着翻译课文?把翻译不清楚的句子写下来,全班讨论。 【导航】文言词语与现代词语最大区别在于,文言词语以单音节构成。文言词的意思,有的可用加字的办法解释,如“弗食,不知(知道)其旨也”;有的用换字的办法解释,如“弗(不)学,不知其善(好处)也”。 【合作探究】

大道之行也学案含答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2、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脉络,尽快形成背诵思路,提高诵读能力。 3、背诵并默写全文。 学习过程: 一、朗读课文,粗知文意 1. 文学常识 ( 1)选自《 礼记 》,儒家经典之一。 (2)“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3)“五书”:《诗经》、《尚书 》、《礼记 》、《周易》、《春秋》 2. 字音字形 选贤与能(j 0讲信修睦(m u )矜(gu a n 男有分(f e )货恶其弃于地(w u ) 1.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词句,粗知文意。 不独亲其亲(以……为亲) 男有分(职业、职守 ) 货恶其弃于地也(厌恶、憎恨) 是故 谋 闭而不兴(谋: 奸邪之心。 闭:杜绝 ) 盗窃乱贼而不作:(乱:造反。 贼: 害人。作: 兴起。) 外户 而不闭(户: 门。) 2.通假字 选贤与能( “与”通“举”,选拔。 ) 矜、寡、孤、独、废疾者(“矜”通“鳏【gu a 】,指老而无妻的人。) 二、翻译课文 在政治上的最高理想施行的时候,天下就是人们所共有的, (人们)把品德高尚的人、德 才兼备的人选举出来, (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的气氛。所以人们不单单赡养自己的 父母,也不只抚养自己的儿女,让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 利成长,让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 得到社会的供养,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 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因此 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再兴起,所以(家家户户的)大门都不 用关闭,这所说的就是理想社会。 三、整体感知 1、总领全文的语句是什么照应此句的哪句话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2、怎样实施“大道”,实现“大同”(“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请找出相关语句, 24、大道之行也 礼记》

新人教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六单元 阅读 22 《礼记》二则 大道之行也》赛课导学案_0

24、《大道之行也》 积累 “四书”:《论语》《孟子》《中庸》《大学》 “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二)关于“仁政”的诗歌积累 视人当如子,爱人亦如伤——李隆基《赐诸州刺史以题座右》 莫取金汤固,长令宇宙新。不过行俭德,盗贼本王臣。——杜甫《有感五首》 圣人不利己,忧济在元元。——陈子昂《感遇》 时清政事少,日永直官闲。——徐铉《早春左省寓直》 学习目标 1. 掌握相关文言词语。 2. 理清文章脉络,品味本文气势强盛的语言特点。 3. 领悟古人追求的理想社会的实质,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学习重点难点 1. 朗读并背诵文章。 2. 了解孔子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 一、预习·导学 1. 积累文言词汇 (1)给加点字注音 选贤与能(jǔ)讲信修睦(mù)矜寡孤独(guān) 男有分(fèn)货恶其弃于地也(wù) (2)找出文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与:通“举”,选拔。矜:通“鳏”,老而无妻的人。 (3)解释下列句中的一词多义 修:讲信修睦(培养)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长) 亲:故人不独亲其亲(以……为亲) 故人不独亲其亲(父母) 独:故人不独亲其亲(单单)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老而无子的人) (4)解释下列古今异义词的古义与今义 贼:古:害人。大道:古: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今:偷东西的人。今:大路。 归:古:女子出嫁 今:回归,回来。 2.文本感知 (1)《大道之行也》是一篇名文,有四个成语出自其中,它们分别是鳏寡孤独,夜不闭户,天下为公,老有所终。 (2)文中与“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意思相近的语句是: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故外户而不闭。 3. 翻译下列句子。 (1)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2)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3)是谓大同。 4. 了解作品及背景 《礼记》儒家经典之一,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 孔子生活在春秋末期,诸侯争霸给人们带来了灾难和痛苦。他迫切希望出现一个太平盛世,所以有了此番言论。 二、学习·研讨 (一)导入 (二)检查预习 (三)整体感知 1. 题目解说。

2021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2大道之行也导学案 (全国通用版)

学习 内容 第六单元22课:大道之行也(1课时)课型:新授课 学习目标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积累文言词汇,并能有节奏地背诵课文。 3.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握“大 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4.学习古人敢于冲破现实羁绊,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 智慧,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为人类造福,做一个真正 的社会人。 重难点:积累文言词汇,理解 文章基本内容,把握“大同”社会 的基本特征。 时间预计:导课分、自学分、交流分、展示分、小结__分、巩固分钟 学习流程 学习流程 学案导案(学法指导)一、自学新知 1.朗读课文,圈点课文生字词。 天下为.公(wéi)选贤与.能(jǔ)讲信修睦.(mù) 矜.(guān)男有分.(fèn)货恶.其弃于地也(wù) 2.听老师范读,用“”划出课文的朗读停顿。 3.大声读课文,理解课文重点词语。 (1)找出通假字,写出本字并作简要解释。 ①选贤与能(“与”同“举”,推举,选拔) ②矜、寡、孤、独(“矜”同“鳏”,老而无妻) (2)古今异义 ①讲信修.睦(古义:培养;今义:修改。) ②女有归.(古义:女子出嫁;今义:归来,归属。) ③外户.而不闭(古义:门;今义:户口,门户等。) ④盗窃乱贼.而不作(古义:害人;今义:偷东西的人) (3)一词多义 ①为天下为公(动词,是) 不必为己(介词,为了) ②亲故人不独亲.其亲.(前一个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以……为亲; 后一个是名词,指父母。) ③子不独子.其子.(前一个是名词的使动用法,以……为子;后一 个是名词,指子女。) (4)词类活用 选贤与能.(动词用作名词,有才干出众的人。) 一、情景导入 “大道之行也”为我 们描绘了一幅宏伟瑰丽的 社会蓝图。在那里,人们 快乐地生活着。尽管这个 理想社会在小生产的基 础上不可能成为现实,但 两千多年来,它一直是许 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 家心中永不磨灭的梦。就 是这个梦,牵系着古圣先 贤,牵系着时人,让我们 齐心协力,为这个美好的 梦的实现而加倍努力吧! 二、检查预习情况 这一环节组织学生课 前预习课文,扫清字词障 碍,了解作者,做好预习。

大道之行也教案

《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脉络,尽快形成背诵思路,提高诵读能力。 2、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3、与《桃花源记》进行比较阅读,试比较“世外桃源”与“大同”都有哪些相似之处? 4、了解孔子“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学习古人敢于冲破现实羁绊,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做一个真正的社会人。 学情分析: 《大道之行也》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四课。是《礼记、礼运》开头的一段话,主旨是阐明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孔子生活在变乱纷呈的春秋末期迫切希望出现一个太平盛世。尽管这个理想社会在当时小生产的基础上不可能成为现实,但两千多年来以它一直是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所向往的目标,如孟子、陶渊明、孙中山等都曾受到它的启发。它是我国社会思想史上的一份宝贵的财富。学生在学习古文言文方面,句读是关键,读通课文后,就能很快地分析文章的内容。 教学重点: 1.要求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读出韵味,读出文意,最好当堂成诵。 2.引导学生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 了解孔子“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思考“孔子的社会理想实现了吗,我们现在的社会是不是大同社会”这个问题。 教学方法 1.朗读法。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3.探究创新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给我们描绘了一个没有剥削、没有战争纷扰的安定祥和的理想社会。其实,早在战国末年《礼记》中也有相类似的理想社会的画卷。今天,我们来学习其中的一篇《大道之行也》。(板书文题) 二、简介《礼记》 知识链接:“四书五经”具体指什么。 三、朗读课文,粗知文意 1.教师播放朗读磁带,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意。(课件呈现应该注意的重点字音) 2.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词句,粗知文意。教师提示需重点掌握的词语: 选贤与能(“与”通“举”,选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