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脑与电脑》教案

《人脑与电脑》教案
《人脑与电脑》教案

人脑与电脑教案

乐清市职业中专语文组章育生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对计算机发展历程有大致了解,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在电脑面前:“人类永远是机器人的主人”

2.引导学生掌握相关说明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语言。

2.初步了解科学小品文的特点。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常规教具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整体上了解全文。

2、具体分析课文。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课文:

最近有条很大的新闻,10月5日的时候,苹果电脑的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去世了。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关注过乔布斯,乔布斯先后领导缔造了麦金塔计算机、ipad、iPod、iPhone等诸多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知名数字产品。乔布斯多次上过《时代周刊》,被誉为“计算机狂人”。人们为什么热衷于购买和使用个人计算机而且热衷于上网呢?可以这样说,现在这个时代,无论做什么都脱离不了网络和计算机。电脑是人们工作学习的得力帮手,银行,超市,机关,学校随处可以见到电脑帮人们处理事务,而在我们的生活中,更多的是起休闲、娱乐的作用。大家可以用它连上互联网,听课,看电影,聊天。可以说计算机的发展不仅方便我们生活娱乐,造就了很多像比尔盖茨,乔布斯这样改变世界的天才,更是给整个时代造成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二、解题,背景介绍

追源溯流,其实人们早在1946年就发明了第一台电脑,而它的出现却不是像今天这样更多的是为了工作和娱乐,它的诞生原因是为了方便人们更好的计算困难的数学问题。光凭人类大脑不能计算的复杂数学题,电脑却可以做到,有的人就要问了,既然电脑这么厉害,能算人脑都不能算的题目,能解决人类都不能解决的难题,电脑会不会比人脑跟厉害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同学习今天的课文。一起看看电脑究竟是怎样一步一步发展的,看看人脑和电脑的这场“竞争”,到底谁胜谁负。

三、初步整体感知课文

1.积累字词

戴君惕(tì)络绎不绝(yì)繁衍(yǎn)蠕虫(rú)媲美(pì)

估计(gū)焊接(hàn )殷勤(yīn)土壤(rǎng)妥然(tuǒ)

2.初步感知课文内容,默读课文给文章的每个部分加一个小标题。

第一部分:人脑和电脑的比较。

第二部分: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第三部分:计算机的发展及运用

四、引导学生集体探究研讨阅读课文

探究研讨第一部分

1.仔细阅读课文的第一部分,这一部分可以分成几大段?分别概括段落大意。

提示:三段,

第一段(1),介绍了第一台大型计算机的问世。

第二段(2~6),将人脑与电脑计算圆周率小数点后的数字进行比较。

第三段(7~10),将大型计算机和人脑做对比,表明电脑远不及人脑。

2.第三大段里,作者告诉我们人脑是世界上最完善的“天然计算机”。那么电脑和人脑究竟有什么差,分别体现在什么地方,仔细读一读8,9自然段,通过填表比较。

类别重量耗能记忆与思考

人脑大约只有1500克不到2.5瓦很强,善于思考

电脑巨型机比人脑重上万倍巨型机多上上万倍巨型机远不及人脑探究研讨第二部分

看课文的第二部分,这里作者用了整整十个自然段着重说明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向我们展示了电脑的发展变化几其速度,再给大家十分钟的时间仔细阅读这部分,想一想第一代到第六、七代的计算机之间的注意差异是什么,可以同桌或者前后四人一起讨论一下,然后请一组同学完成完成黑板上的表格。

计算机出现时间主要元件特点

第一代1946 电子管体积大,耗能高,运算快

第二代1956 晶体管体积较小,性能较好,效率和寿命高

第三代1958 集成电路体积更小,性能更好

第四代1975 大规模集成电路运算极快(巨型机);体积很小,耗能小,性

能极高(微电脑)

第五代1978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在微型化方面可与生物脑媲美

第六、七代将来生物集成电路可逼真地模仿人脑(研制中)从这个表格可以看出,电脑的发展过程呈现出发展更新速度快,性能突发猛进的特点,在仿生、思考和记忆等方面的能力越来越接近人脑。

探究研讨第三部分

列举机器人的应用种类

1.全天候清洁工

2.机器护士小姐

3.侦探机器人

4.机器佣人等

五、综合概括总结。

本文以翔实,准确的材料和不动声色却饱含自豪感的语言系统介绍了计算机的特点、演变以及未来发展情况,同时也通过比较与人脑之间的差距。描绘出了电脑与人脑之间的“竞争”历程。从而使我们在了解科技知识的同时,增强对人类智慧的自信心与自豪感。

六、作业布置

1、熟读课文

2、温州版拓展训练

板书设计

人脑和电脑

三部分小标题

第一部分:人脑和电脑的比较。

第二部分: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第三部分:计算机的发展及运用

人脑与电脑的比较

重量耗能记忆与思考

人脑大约只有1500克不到2.5瓦很强,善于思考电脑巨型机比人脑重上万倍巨型机多上上万倍巨型机远不及人脑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计算机出现时间主要元件特点

第一代

第二代

第三代

第四代

第五代

第六、七代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回顾说明文说明方法,掌握其在具体文章中的应用,并学会分析其作用

2、课文写法及语言特色分析。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课文回顾

上节课概括了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并且熟悉了电脑在社会中的普遍运用及将来发展可能存在的问题。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这样一篇介绍科普知识的文章,是如何运用各式各样的说明方法来阐述作者的观点并使读者乐于接受的。

二、说明文回顾

1.什么样的体裁叫说明文呢?

提示: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知识的文章体裁。它通过揭示概念来说明事物特征、本质及其规律性。说明文一般介绍事物的形状、构造、类别、关系、功能,解释事物的原理、含义、特点、演变等。说明文实用性很强,它包括广告、说明书、提要、提示、规则、章程、解说词、科学小品等。

(板书: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知识的文章体裁)

2.说明文分几类?

提示:依据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的不同,把说明文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两大类。事物说明文就是要使读者了解、认识这个或这类事物,事理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某个抽象事理。将抽象事理的成因、关系、原理等说清楚,使读者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明白这个事理“为什么是这样”是其主要目的。

(板书:分类:说明文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两大类)

3.说明文的顺序:可以分为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三种。而又以逻辑顺序最为常见。(1)由抽象到具体的顺序(2)由主要到次要的顺序(3)由原因到结果(4)由浅入深的顺序(5)由现象到本质的顺序(6)由表及里的顺序(7)由此及彼的顺序(8)由特殊到一般

4.有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

为了说明清楚事物的特征,须采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下定义、作诠释、引资料、配图表、摹状貌等。阅读说明文,了解它采用的说明方法,一要看用怎样的说明方法,说明什么对象,有什么作用,二要看所用说明方法是通过怎样的语言形式表达出来的,这样分析才透彻、扎实。

(板书:常见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下定义、作诠释、引资料、配图表、摹状貌)

三、探究研讨课文分析说明方法及作用:

这篇课文是一篇科普说明文,在课文里找一找作者用了哪些说明方法,用笔画出来,看谁找得又快又好。

举例子:将不易理解的事物或比较抽象的事理说得更真切,清楚明了。使文章更加具体,更有说服力,更客观地说明了事物。使比较抽象,复杂的事情或事物变得通俗易懂,让人信服。举例子必须让人觉得有真实感。

列数据:从数量上直接说明事物的特征,作用是能把说明对象的特点说得更准确无误。需要注意的是,引用的数字,一定要准确无误,不准确的数字绝对不能用,即使是估计的数字,也要有可靠的根据,并力求近似。

作比较:更准确的揭示和突出事务的特征。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

(例子见课文标注)

四、课外延伸

问:除了课文中作比较、举例子。列数字等课文中的说明方法,说明方法还有哪些?

答:打比方: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形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的说明方法叫做打比方说明文中的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同修辞格上的比喻是一致的。用这个方法,可以使抽象复杂说得浅显易懂,具体生动。不同的是,比喻修辞有明喻、暗喻、和借喻,而说明多用明喻和暗喻,借喻则不宜使用。(把......比作......,体现了.......的.......特点.......。)

如:《中国石拱桥》中“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下定义:用简明的语言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叫下定义。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下定义能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是科技说明文常用的方法。

如:人是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级动物

作引用:为了使说明的内容更充实具体,可以引资料说明。引资料的范围很广,可以是经典著作,名家名言,公式定律,典故谚语等。

分类别:将被说明的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类别,一类一类地加以说明,这种说明方法,叫分类别。帮助读者掌握特征,头绪分明。

如:图书馆的藏书有中国的、古典的、外国的、科技的、文学的、现代的以及政治经济方面的等。

列图表:为了把复杂的事物说清楚,还可以采用图表法,来弥补单用文字表达的缺欠,对有些事物解说更直接、更具体。使读者直观,一目了然的了解事物的特征。

作诠释:从一个侧面,就事物的某一个特点做些解释,这种方法叫诠释法。(引.....的例子,说明......的......的特点。)

摹状貌:为了使被说明对象更形象、具体,可以进行状貌摹写,这种说明方法叫摹状貌。(和描写要区分开,两者虽一样,不过是在不同的文体中的。)

问:讲了这么多,不知道同学们理解了没有,现在考验一下大家,给大家五分钟的时间快速完成练习第四题,等下请一个同学说说自己的答案。(10分钟)

答:(详见习题)

五、综合概括总结

说明方法可以帮助把事物特征说明清楚,使文章的语言更加科学、准确,也能生动地将科学只是呈现在读者的面前。本文《电脑与人脑》这样一篇科学小品文,寓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值得我们好好品味。而我们在学写说明文的时候,亦可以借鉴这篇课文,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更好的说明事物。

板书设计

说明文: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知识的文章体裁说明文类别:说明文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两大类

说明文的顺序:可以分为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三种。

逻辑顺序:(1)由抽象到具体(2)由主要到次要(3)由原因到结果(4)由浅入深(5)由现象到本质(6)由表及里(7)由此及彼(8)由特殊到一般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子、做比较、打比方、分类别、

下定义、配图表、引资料、作诠释、摹状貌

六、作业布置

1、熟读课文

2、温州版拓展训练

《向日葵》音乐教案及反思

《向日葵》音乐教案及反思 音乐教案-向日葵 授课教师:田雨 单位:石景山区古城第六小学 教学内容:1、第一课(九年义务教育音乐学科六年制小学教科书第八册) 2、第二课时 教学分析:因为要求借班上课,对实验小学四(3)班学生的音乐情况不太清楚。据了解第一课教学时,对休止符、节奏、归韵、衬腔的演唱等尚未完全解决,因此这些将是我这节课的主要教学任务设计在: 1、声音的训练:歌曲设在教材第八册教材中,学生处于中高年级段,声音是最好的状态,进行声音的辅导是必要的,通过熟悉的歌曲让学生掌握一点正确的歌唱状态与歌唱方法是可行的。歌曲的韵脚都落在了韵母“ao”上,解决好“ao”的唱法是声音训练的重点。“ao”属于“姚条”辙,属半嘬口音,演唱时要求口型的正确、声音的高位置。 2、休止符:休止符在音乐当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作曲家用来刻画音乐形象的重要手段。本歌曲是4/4拍,节奏颇有特点,每一乐句的第一拍都是四分休止符,但四句又有所不同。第三、四乐句属于弱起。而第一、二乐句是一

个典型的切分节奏“0 x - x”,既然是切分节奏那么x―就必然是强拍,不应是弱起。 3、切分节奏:每个乐句都含有切分音节奏,这是歌曲的又一特点。第一、第二在句首出现切分节奏;第三、第四乐句在句中使用跨小节切分节奏。 4、音符的时值:谈到休止符自然就要联系到音符的时值,因为在音乐教学中已是司空见惯的了,也常被忽视,缺乏准确(长了点短了点好像无所谓)。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在演唱长音符时,时值往往唱不够。本歌曲的每一乐句最后一个音符都是全音符 x ---,学生往往只演唱两拍x -0 0,形成了 0 0x x | x - 0 0 |这样就失去了和声效果,违背了作曲家的创作意图。 5、衬腔:歌曲每一句最后一小节都有一个模拟布谷鸟叫声的衬腔(为了增加歌曲的童趣),它与下方的长音构成了一个简单得二部和声。在这里是教师们出现问题最多的地方,一是不唱衬腔;二是把衬腔的时值加到旋律中,没有形成和声效果;三是节奏掌握得不好;四是唱对了但是衬腔的音准不够好。本课重点解决学生在演唱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掌握韵母(ao)的演唱方法,处理好学生在演唱中出现的问题。 2、启发学生较好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能发自内心的

《人脑与电脑》教学设计

《人脑与电脑》教学设计 家里有电脑吗? 什么时候购置的? 平均周末用电脑的时间有多少?可以这样说,现在这个时代,无论做什么都脱离不了网络和计算机。电脑是人们工作学习的得力帮手,银行,超市,机关,学校随处可以见到电脑帮人们处理事务,而在我们的生活中,更多的是起休闲、娱乐的作用。大家可以用它连上互联网,听课,看电影,聊天。可以说计算机的发展不仅方便我们生活娱乐,造就了很多像比尔盖茨,乔布斯这样改变世界的天才,更是给整个时代造成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追源溯流,其实人们早在1946年就发明了第一台电脑,而它的出现却不是像今天这样更多的是为了工作和娱乐,它的诞生原因是为了方便人们更好的计算繁难的数学问题。光凭人类大脑不能计算的复杂数学题,电脑却可以做到,有的人就要问了,既然电脑这么厉害,能算人脑都不能算的题目,能解决人类都不能解决的难题,电脑会不会比人脑跟厉害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同学习今天的课文。一起看看电脑究竟是怎样一步一步发展的,看看人脑和电脑的这场“竞争”,到底谁胜谁负。 1.初步感知课文内容,默读课文,积累字词

2.给文章的每个部分加一个小标题。 1、仔细阅读课文的第一部分,这一部分可以分成几大段?分别概括段落大意。 提示:三段。 第一段,介绍了第一台大型计算机的问世。 第二段,将人脑与电脑计算圆周率小数点后的数字进行比较。 第三段,将大型计算机和人脑做对比,表明电脑远不及人脑。 2.、第三大段里,作者告诉我们人脑是世界上最完善的“天然计算机”。那么电脑和人脑究竟有什么差,分别体现在什么地方,仔细读一读8,9自然段,通过填表比较。 探究研讨第二部分 看课文的第二部分,这里作者用了整整十个自然段着重说明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向我们展示了电脑的发展变化几其速度,再给大家十分钟的时间仔细阅读这部分,想一想第一代到第六、七代的计算机之间的差异是什么?完成完成表格。 电脑发展的过程呈现出的发展更新速度快、性能提高迅猛的特点,从表格中一目了然。电脑在仿生、思考和记忆等方面的能力越来越接近人脑,这就产生了一个疑问,电脑能否最终超过人脑?或者我们可以这样说:人工智能会不会最

狐狸和乌鸦公开课教案

狐狸和乌鸦》公开课教案 谢河镇五坝小学张艳 教材分析:这是一篇童话,讲一只狐狸用奉承话骗取乌鸦一片肉的故事,说明爱听奉承话容易上当受骗。课文共6 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讲狐狸看到乌鸦嘴里叼着一片肉,馋得直流口水。第二至五自然段具体讲狐狸是如何一次又一次地奉承乌鸦,使乌鸦一步步地失去警惕,最后受骗上当的。第六自然段,讲狐狸骗到肉后跑掉了。课文通过三次对话,形象地表现了狐狸的狡猾和乌鸦的轻信。对话时狐狸和乌鸦的神态生动地表现了它们的心理变化。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8 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过程与方法:1.在阅读中培养学生感悟、想象、表达等语文能力。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读懂课文内容,懂得爱听奉承话容易上当的道理。教学重点:理解内容,懂得寓意,在读中培养语文能力。 教学难点:使学生懂得喜欢听奉承的话容易上当受骗的道理。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我们已经学了《乌鸦喝水》这篇课文,有没有哪位同学可以再给我们说说这个故事呢 2、我们从这篇课文中可以知道,乌鸦很聪明,那么当它遇到狐狸的时候,它是否也是那样的聪明呢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狐狸和乌鸦》(板书)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复习生字词,举手或者点名读(上节课已上生字词)

2、师生齐读。 3、展示问题(学生回答) A、狐狸和乌鸦是好朋友吗 B、狐狸和乌鸦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样的事 三、读懂内容,抓重点段理解 1、标自然段。 2、读第一自然段,知道事情发生的地点、人物和事情的起因。(教师可表演狐狸 看见乌鸦嘴里叼着内,想吃的那种表情) 3、请同学们默读课文2、3、 4、5 自然段。读的时候,用“ ~~~”划出狐狸说的话。用“——”划出乌鸦的反应。 4、课堂讨论(同桌讨论)狐狸说了几次话分别是怎么说的乌鸦又有什么样的反应 第一次对话: 1、第一次狐狸是怎么说的亲爱的乌鸦,您好吗 2、乌鸦有什么反应乌鸦没有回答。 3、乌鸦在说话之前有一个动作是什么——眼珠一转。为什么做了这个动作——因为 他想到办法了。 第二次对话: 1、狐狸第二次是怎么说的 亲爱的乌鸦,您的孩子好吗 2、狐狸说话时是什么样表情为什么要这样狐狸赔着笑脸,想讨好乌鸦,骗乌鸦开口 说话。 3、乌鸦又有什么样的反应呢看了狐狸一眼,还是没有回答。 第三次对话: 1、狐狸第三次是怎么说的您的羽毛真漂亮,麻雀比起您来,可就差多了。您的嗓 子真好,谁都爱听您唱歌,您就唱几句吧! 2、狐狸说话前的动作时怎么样的 摇摇尾巴

大班音乐教案及反思

大班音乐教案及反思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案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大班音乐教案及反思分别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音乐教案及反思设计思路: 《欢乐颂》是一首名曲,是德国音乐家贝多芬写的。孩子们对唱歌很感兴趣;唱歌本身就能抒发幼儿的情感,但他们缺乏一种唱歌的激情;《欢乐颂》正好能让幼儿在唱歌中体验欢快的情绪。因此我选择此课进行教育教学活动。 活动目的: 1.能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 2.学习二声部合唱,学唱歌曲。 3.能用自然好听的声音歌唱。 活动重点: 重点是引导幼儿和谐地进行二声部合唱。 活动准备: 节奏图谱、磁带 活动过程: 一、感受音乐: 1、小朋友喜欢唱歌吗?唱歌时我们能感受到高兴、快乐。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首好听的歌,我们先来听一听这首曲子,感觉怎么样?(快乐的、悲伤的)

2、我来表演,你来猜一猜,歌中会唱什么? 3、我来唱,但不出声,看着老师的动作和嘴,猜一猜歌中会唱什么? 二、学歌词 1、这首歌到底唱了什么呢?听一听录音机里的小朋友市怎么唱的?(根据幼儿说的出示相应的图片) 2、歌中还唱了什么?听一听老师是怎么唱的? 三、学唱歌 1、教师大声唱,幼儿小声唱。 2、幼儿一起唱。 3、这首歌曲的名字叫《欢乐颂》,什么是欢乐呢?找一找歌中表现欢乐的地方。小朋友应该怎么唱? 4、我们加上动作边唱边表演。 四、学唱衬词 1、这首歌你会用“啦”来唱吗?(教师师范) 2、师幼一起用“啦”唱欢乐颂。 五、二声部合唱 1、教师唱歌词,幼儿唱衬词(互换) 2、幼儿分组合唱二声部 活动延伸: 我们出去把这首好听的歌曲唱给别的小朋友听吧。 活动反思:

《狐狸和乌鸦》公开课教案

《狐狸和乌鸦》公开课教案 教学要求: 1. 学会读本课生字词及由“一”组成的词语,并准确能读好。 2、理解课文内容,理解狐狸对乌鸦的三次说话,并理解“谗”,“叼”等生字词的意思。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出狐狸的三次说话。 教学重点: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狐狸的三次施计。 教学设计: 一、导入 1. (课件出示图片)谈狐狸:强调“狐狸”两个字都是反犬旁“狸”单独练是第三声,和“狐”连起来读是轻声。(谁会读)。狐狸在你们的心目中是个怎样的小动物?(狡猾) 2、(课件出示图片)乌鸦给你们的印象是什么?(愚蠢难看) 3、板书课题《狐狸和乌鸦》 二、检查生字词 1、课件出示词语: 一棵大树叼着一片肉眼珠一转 一眼刚一开口一溜烟 2、会读吗?

叼起肉直流口水赔着笑脸麻雀 差多了没有回答摇摇尾巴非常得意 三、初读指导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标上每个自然段序号。 2、指六名学生朗读,师生评议。 四、精读训练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请学生自读本段,读懂内容。请学生说出这段有几句话?狐狸和乌鸦的位置在哪里?(师板书:乌鸦---树枝上。狐狸---大树下。) 2、乌鸦嘴你叼着一片肉心情是怎样的?从哪一个字可以看出来?(叼)是什么意思? 3、狐狸看到乌鸦嘴里叼着一片肉他有什么反应呢?“馋得直流口水”。“馋得直流口水”是什么意思?你能表演一下吗?(师出示卡片)“馋”单从这个字就可以看出来狐狸馋的直流口水,瞧,下边的两点就像狐狸留下来的口水。 4、狐狸看见乌鸦嘴里叼的肉馋得直流口水,此时的它心里又在打什么坏主意呢? (课件出示)狐狸心里想:“只要想办法让乌鸦,就能。” 5、指名读、评议,齐读。 (二)、学习2---4自然段 1、狐狸为了使乌鸦开口,对乌鸦说了几次话?(三次)

音乐教案及反思

四年级音乐歌曲《幸福拍手歌》教案 教学目标: 1、能自信、自然、有表情地演唱《幸福拍手歌》; 2、能较准确地演唱连续的附点节奏,内心节奏感得到强化。 教学重点 学唱歌曲;附点节奏 教学难点 感受音乐作品欢快的情绪,用歌声及恰当的肢体语言表现这种情绪教具准备 手风琴、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复习歌曲 二、谈话导入: 幸福是什么意思?在生活中,有什么事情让我们感到幸福当你感到幸福的时候,你会用什么样的方式表达?” 二、学习歌曲:

1、初听音乐,让我们来听一首歌,听完告诉老师,这首歌里是怎样表达幸福的?”(听听歌中有哪些肢体动作(拍拍手、跺跺脚、打打肩 膀、握握手) 2、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要学唱一首日本儿童歌曲《假如幸福的话拍拍手吧》。这首歌曲还有一个名字,叫做《幸福拍手歌》。(板书课题) 3、复听 要求:(可跟着歌曲的节拍随意做做动作,但是嘴巴不能发出声音)问:这首歌的节奏怎样? 4、出示节奏谱,解释并学习X × 5、老师读第一段歌词,学生仔细看歌词。 6、老师:“同学们能不能按照节奏读歌词呢?”要求:学生试一试。 哪些句子读的不好,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 7、学生跟录音范唱轻声唱一唱。要求:积极唱好X X (前重后轻, 前长后短) 8、老师弹伴奏,学生跟唱全曲。 要求:(1)学生听好前奏,听老师喊拍起唱。 2)解释弱起,开始的这一拍要唱的弱一点。重音在小节线的后面。 3)这一遍歌唱中不做动作。 9、完整演唱歌曲

四、编歌词 1. 同“学们,你们还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表达自己幸福的情感与心情 呢?”让我们当一回小小作词家!(一段) 2.自由结组,引导同学们发现还可以用哪种行动表现幸福的心情。小组讨论后,得出结论。(同学相互配合,表演或回答:跺脚、跳舞、拍腿、拍肩、揪耳朵.................... ) 3.分组请同学们到前面来表演,师生共同评价。 4.教师举例如何创编歌词,带领同学们试唱一遍。 5.请个别同学到前边来表演。(让学生偷偷地告诉老师用什么动作表 现幸福,然后大声唱出来,带领大家一起唱) 6.学生互评,共同进步。 7.全体同学共同创作一首四段歌曲《幸福拍手歌》,一起唱一唱,并 五、小结 快乐的四十分钟又要过去了,最后老师想在歌声中结束我们的音乐 课好吗?记得,要配合我哦: 假如幸福的话你就点点头。

人脑与电脑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综和专题上册)

人脑与电脑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综和专题上册) 一、导入课文: 家里有电脑吗? 什么时候购置的? 平均周末用电脑的时间有多少?可以这样说,现在这个时代,无论做什么都脱离不了网络和计算机。电脑是人们工作学习的得力帮手,银行,超市,机关,学校随处可以见到电脑帮人们处理事务,而在我们的生活中,更多的是起休闲、娱乐的作用。大家可以用它连上互联网,听课,看电影,聊天。可以说计算机的发展不仅方便我们生活娱乐,造就了很多像比尔盖茨,乔布斯这样改变世界的天才,更是给整个时代造成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二、解题,背景介绍 追源溯流,其实人们早在1946年就发明了第一台电脑,而它的出现却不是像今天这样更多的是为了工作和娱乐,它的诞生原因是为了方便人们更好的计算繁难的数学问题。光凭人类大脑不能计算的复杂数学题,电脑却可以做到,有的人就要问了,既然电脑这么厉害,能算人脑都不能算的题目,能解决人类都不能解决的难题,电脑会不会比人脑跟厉害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同学习今天的课文。一起看看电脑究竟是怎样一步一步发展的,看看人脑和电脑的这场“竞争”,到底谁胜谁负。

三、初步整体感知课文 1.初步感知课文内容,默读课文,积累字词 2.给文章的每个部分加一个小标题。 四、引导学生集体探究研讨阅读课文研讨第一部分 1、仔细阅读课文的第一部分,这一部分可以分成几大段?分别概括段落大意。 提示:三段, 第一段(1),介绍了第一台大型计算机的问世。 第二段(2~6),将人脑与电脑计算圆周率小数点后的数字进行比较。 第三段(7~10),将大型计算机和人脑做对比,表明电脑远不及人脑。 2.、第三大段里,作者告诉我们人脑是世界上最完善的“天然计算机”。那么电脑和人脑究竟有什么差,分别体现在什么地方,仔细读一读8,9自然段,通过填表比较。 探究研讨第二部分 看课文的第二部分,这里作者用了整整十个自然段着重说明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向我们展示了电脑的发展变化几其速度,再给大家十分钟的时间仔细阅读这部分,想一想第一代到第六、七代的计算机之间的差异是什么?完成完成表格。 电脑发展的过程呈现出的发展更新速度快、性能提高迅猛的特点,从表格中一目了然。电脑在仿生、思考和记忆等方面的能力越来越接

幼儿大班语言活动优质课《狐狸和乌鸦》教案设计

幼儿大班语言活动优质课《狐狸和乌鸦》 教案设计 活动目标: 1、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大胆猜想,预设故事的发展,并能用连贯清楚的语言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2、理解故事内容,感受角色鲜明的特征,能够创造性的用语言、动作进行表演。 3、能对故事内容进行正确的判断,明白乌鸦上当受骗的原因是因为爱听好听的话。 活动准备: 课件PPT、狐狸和乌鸦头饰若干。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 1、律动形式组织幼儿入场:"小朋友们,今天天气真好,我们一起开着汽车去郊游,好吗?(放音乐《郊游》) 2、出示PPT场景图,引入课题。 (1)"小朋友们,你们看我们来到了什么地方呀?(出示场景图森林)森林美吗?在这美丽的森林里发生了一个动听的故事,你们想知道是什么故事吗?(想)掌声有请故事主角出场,当当、当当……(出示狐狸和乌鸦PPT)。 (2)关于狐狸你们知道些什么?关于乌鸦呢?你们觉

得狐狸和乌鸦之间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现在请小朋友们赶快去找个位置安静的坐下,然后一起来听《狐狸和乌鸦》的故事。 二、欣赏故事,理解故事内容。引导幼儿大胆猜想,主动表达自己的意愿。 1、教师PPT课件讲述故事开头,"森林里有棵大树,乌鸦在上面做了一个窝,……心里很高兴。"师引导:小朋友们也来学一学乌鸦找到肉高兴的样子好吗?(幼儿学)你遇到高兴的事是什么样子呢?乌鸦这么高兴,他心里会想些什么呢?(幼儿说) 2、教师讲述故事的发展:"这时候……馋得直流口水。"师引导:"小朋友,你们猜一猜,狐狸看到乌鸦嘴里的肉,它在想什么呢?"(幼儿说)他会怎么做呢?(幼儿说)那狐狸真的那么做了吗?我们继续来听故事吧! 3、老师讲述故事高潮部分,引导幼儿理解、学习、模仿狐狸和乌鸦的不同表情、语言和动作。 (1)"狐狸眼珠一转对乌鸦说:亲爱的乌鸦,你好啊!乌鸦没有回答。"师:咦!狐狸是怎么说的?大家一起来学一学狐狸吧!(幼儿学)恩,不错,那乌鸦是怎么做的,小朋友们一边说一边学一学吧。(幼儿学,可请个别学)(2)狐狸笑着对乌鸦说:"亲爱的乌鸦,你的孩子好吗?"乌鸦看了一眼,还是没有回答。 师:这回狐狸又是怎么说的呢?(幼儿集体学,然后个

人脑与电脑读后感

读书心得 学期: 心得题目:人脑与电脑读后感 心得报告人姓名: 学院: 专业班级: 重复字数/总字数: 查重率:

人脑与电脑读后感 一对形色完美却又无比厌恶玩具的夫妇、几个先后离奇死亡的人、一句神秘的“他们杀人”……扑朔迷离的故事下面,隐藏着的是人类与电脑这个高科技产物的故事。 这是一本名字叫做《人脑与电脑》的小说,香港著名小说家卫斯理的作品。虽然是六、七十年代的作品,但经过了几十年还是经久不衰,这都源于作者以无与伦比的想象力描绘出的一幕幕异乎寻常的情景。 这本书是以计算机为例展开讲的许多有关设计的东西,又穿插有关达·芬奇的一些思维方式,他的远见卓识的重要性,还有他非凡的艺术创作能力,达·芬奇甚至被称为能激发计算机技术灵感的缪斯女神。他所有的成就不是任何一个人能简单超越的东西。还有穿插了许多达·芬奇有名的艺术创作画,让人看起来不会那么的枯燥乏味。同时还添加了怀疑者的观点,让我们取经同时又考虑该怎样改进。这也是我能看下去这本书的原因之一。这本书既可以为专业人员的产品设计拓展新视野,又可激发普通读者对未来计算机用途产生更多的联想和思考,从而使设计者和用者能够共同推进新的计算技术的发展,但我也认为在计算领域的理念同样可以用到设计领域当中去。 故事通过卫斯理的奇特冒险经历,向我们描绘了未来世界里人类和电脑的关系:经过漫长的时间,人是主宰、机器是附属的情形已经改变了。由于人对计算机的依赖已经到了顶点,人类所有的知识,全部输入了电脑之中;小型记忆系统让人可以完全不经过学习就可以得到计算结果。观念改变,到了人人认为根本不必要学习,机器就可以替人做一切事情。人类变得越来越不肯思考、越来越依赖电脑,发展到最后,大型电脑指挥着一切生产过程…… 文中说,人类在这时,已经完全不肯动脑筋,一切由电脑按程序自动执行。最后,一台全世界最大的电脑得出了一个结论:“人类已经无用了!电脑可以自由发展、自行结合、自做决定了!”于是,电脑把地球是所有的氧气全都变成了二氧化碳,灭绝了所有的生物。地球被电脑与机器人所控制,他们主宰了世界。在那个时代里,仅存的人类只有20余万,这些人类都变成了机器人们的玩具,没有一丝自由…… 读到这里,我惊讶极了,难以想象,机器居然可以代替人类,可以改变世界的一切! 放眼当今社会,电脑已经成为了大多数人日常生活工作的必须品。不论工作学习,我们只需要随意打开一个搜索引擎,不管是Google、百度还是雅虎,输入查询内容,资料立马呈现在你眼前;输入问题,各种答案一一罗列。电脑的确给大家带来了许多方便,但好像渐渐的许多人不再勤于钻研问题,往往一遇到麻烦直接求助于电脑。电脑不仅是我们玩游戏的“玩具”,也是我们无比依赖的工具,我们也梦想着当一切由电脑和机器人来完成就是真正幸福的时代来临了。可是《玩具?的故事让我觉得有点心里发毛:如果电脑取代了一切,而人脑也完全不再发挥作用,那么到底谁是谁的“玩具”? 现今,计算机发展的日新月异,个人电脑的硬件每个月都有新的出现、大型计算机与超级计算机在不停的更新换代着,AI(人工智能)也在不断发展着。谁知到,未来会不会出现书里那样的超级电脑呢?但我们认为在高端的技术,也都是服务于人类的。生活选择是第一位的,技术开发是第二位的,持久的价值应该主导技术的革新。 人与电脑的关系究竟是怎样的,应该如何发展?是人不断创造出新的机器改善生活,还是人完全依赖于机器生存?《玩具》的故事是个警示,人类如果将电脑作为自己的工具,用它来开拓一个新的世纪那是再好不过,但如果过分依赖电脑,到了没有电脑就活不下去的局面时,那便只有死路一条。拥有一颗能够创新、飞速思考的头脑,这是人类最大的优点。学习、思考、创新,我想,这是我们必须永远坚持和遵从的,因为这才是人类主宰世界的真理!

《人脑与电脑》教案教学设计

浙江机电技校备课用纸学 科语文 课 题 人脑与电脑审批签字 授课时间11月10日授课时数 2 授课班级1501/1502/ 1505/1507 授课方法讲授诵读 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对计算机发展历程有大致了解,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在电脑面前:“人类永远是机器人的主人”; 2.引导学生掌握相关说明方法。 重点难点1、重点: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语言。 2、难点:初步了解科学小品文的特点。 教学内容和过程(包括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小结、布置作业)壹:组织教学 清点学生人数,掌握学生情况;熟悉教学大纲和教材;明确教学目的;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填写教学日志 贰: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 最近有条很大的新闻,2012年10月5日的时候,苹果电脑的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去世了。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关注过乔布斯,乔布斯先后领导缔造了麦金塔计算机、ipad、iPod、iPhone等诸多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知名数字产品。乔布斯多次上过《时代周刊》,被誉为“计算机狂人”。人们为什么热衷于购买和使用个人计算机而且热衷于上网呢?可以这样说,现在这个时代,无论做什么都脱离不了网络和计算机。电脑是人们工作学习的得力帮手,银行,超市,机关,学校随处可以见到电脑帮人们处理事务,而在我们的生活中,更多的是起休闲、娱乐的作用。大家可以用它连上互联网,听课,看电影,聊天。可以说计算机的发展不仅方便我们生活娱乐,造就了很多像比尔盖茨,乔布斯这样改变世界的天才,更是给整个时代造成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二、解题,背景介绍 追源溯流,其实人们早在1946年就发明了第一台电脑,而它的出现却不是像今天这样更多的是为了工作和娱乐,它的诞生原因是为了方便人们更好的计算困难的数学问题。光凭人类大脑不能计算的复杂数学题,电脑却可以做到,有的人就要问了,既然电脑这么厉害,能算人脑都不能算的题目,能解决人类都不能解决的难题,电脑会不会比人脑跟厉害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同学习今天的课文。一起看看电脑究竟是怎样一步一步发展的,看看人脑和电脑的这场“竞争”,到底谁胜谁负。 三、初步整体感知课文

音乐教案的反思

音乐教案的反思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音乐课教案,也称之为音乐课课时计划。教案的设计是音乐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知识向能力的一个创造过程。教案的质量是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好课的功夫在课外,只有备好课,才能上好课。为此,学校领导为督促教师备好课,定期检查教案,是必要的。不过,教案真的为教学服务了吗?下面一些老师的对话我感觉似乎反应些什么。 师:应付检查,年年照抄。 师:写教案是一回事,上课是一回事,二者没啥关系。 师:我们学校就我一名音乐教师,每天忙于写教案之中,说实话,真考虑不到那么多,什么教法了,学生实际了,等等。只要周数够了,节数够了,就行了。

教案原本是为教师教学服务的,却成了教师应付检查的负担了。这样的教案不仅脱离了学生的实际,而且脱离教学的实际,形成备教脱节的现象,养成了教师不思、不看的坏毛病,使得教师教法落后,观念陈旧,谈不上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了,大大的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新一轮教学改革轰轰烈烈的进行着,新标准要求,音乐教学要以审美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兴趣、爱好为动力,重视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与健全的人格,为此教案改革,事在必行。教案的书写要体现“活”、“明”、“简”、“新”、“广”、“真”。 “活”是指教师在确定教学内容时要“活”。对于教师来说,教学内容的设定要依据标准、教材,并能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心理。这就有一个教材内容的重组过程。在重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挖掘学生的资源,教材的人文因素,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教材中

偏难的内容可以舍去,填加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同步知识内容,力求站在开阔学生的视野,内容达到综合的角度去思考,去设定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设定是一个“扬弃”的过程。 “明”是指确定教学目标时要“明”。 教学目标是教学所预期达到的境地和标准,是教学的起点和归宿。对教学活动具有导向、激励、评价、调控的作用。在确定目标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心理,依据教材教学内容及标准对所授课年段教学内容具体要求、符合学生发展的设计,要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目标放在首位,过程与方法放在二位、知识与技能放在最后位。要注意,教学目标是陈述学生的学习结果,而不应陈述教师的目标。 “简”是指教学的重、难点要“简”。基础音乐教育阶段主要是培养人,而不是培养音乐家。因此,在音乐教学中,以培养学生兴趣、爱好为目的,以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方法)为终点。这就

人脑与电脑(戴君惕)人教版课文精编版

人脑与电脑 戴君惕 【课文导读】 这是一篇介绍人脑与电脑的科普说明文。阅读课文,我们将走进神奇的计算机世界。了解电脑与人脑的区别。同时,从计算机日益变化发展的过程中领略人类无穷的智慧。 作者恰当运用作比较、举例子、列数字等说明方法,把原本让人以为极为刻板深奥的科学知识介绍的既准确细致又引人入胜,使课文融知识性、科学性和趣味性于一体。阅读时,我们要认真体会这一特点。 一 1946年,在美国科学家艾克特和毛里利的指导下,第一家大型电子计算机问世了。人们从世界各地络绎不绝地来参观这个占地6个房间的面积,重30吨的庞然大物。这台电子计算机叫做“埃尼阿克”,机内使用了1800个电子管,7000个电阻,10000个电容器和6000个继电器,造价为1亿美元。它的运算速度是每秒5000次,比人算快20万倍,比当时最好的手摇计算机快1000倍。人们看到它轻而易举地计算着各种繁难的数学题,无不大为赞叹。 操纵“埃尼阿克”当然是件无上光荣的事。所以,年轻的计算机专家在白天紧张的工作后,仍舍不得离开。他们想利用机器的空余时间做一项有趣的尝试——打破计算“π”的小数点后数字的世界纪录。 “π”即圆周率,是自然界最重要的无理数之一。远在1500年前,我国伟大的数学家祖冲之就精确测算出π的数值到小数点后第七位,即π值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西方数学家在1100多年后才得到这个数值。 从这以后,许多数学家耗费了大量精力来计算更精确的π值。1593年,法国数学家韦达把π值计算到17位小数,德国的鲁尔道夫算到了小数点后35位。1717年,英国的夏普超过鲁尔道夫,把π算到了小数点后72位,到了19世纪,威加、达斯、雷歇分别把π算到了小数点后第140、200和500位。最后在1873年,谢克斯花了整整15年时间来计算π值,终于求得了小数点后707位数值,这个世界纪录一直保持到20世纪40年代。 现在,操纵计算机的小伙子们编好了一个计算π的无穷级数的程序,把它输入“埃尼阿克”。结果,计算机只算了70多个小时,竟把π值计算到小数点后2035位! 使人们大为震惊的是在第五百几十位的地方,计算机专家发现谢克斯的数值有一个错误。这样,谢克斯的π值从这位数后的100多个位数便全部出了错,这就把可怜的谢克斯的15年努力全部一笔勾销了! 电子计算机真是人类的伟大发明。在运算速度方面,它有着人所无法相比的优越性。最近我国制成的“银河”巨型计算机,每秒钟能进行10亿次运算,利用它可以解决那些要花费成千上万人的一生才能精确计算的极为复杂的问题。同时,也只有利用计算机才能控制各种快速运动的复杂系统。但是,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控制系统里,人仍然是最重要的环节,这是因为人体拥有一台世界上最完善的“天然计算机”——大脑。 人脑,大约只有1500克重,体积只有1500毫升左右,所需能量不到2.5瓦,但却有140亿到150亿个细胞,这个数目是全世界人口总数的3倍。目前,最好的电子计算机——巨型机比人脑要重上万倍,消耗的电能也要多上万倍,但它的“记忆”和“思考”能力却远不及人脑,可靠性也比人脑差得多。 人脑有很强的记忆力,并且善于思考。人类在解决问题时,能够联想和回忆,能够一边思考旧问题,一边解答新问题;遇到出乎意料的情况时,人能够随机应变,妥善处理,电子计算机就缺乏这种创造性思维。至于人脑能利用视、听、味、触等感觉器官的信息,综合地

幼儿园音乐公开课教案及反思三篇

幼儿园音乐公开课教案及反思三篇 1、感受歌曲中人物情绪的变化,学习用两种不同的唱法来演唱歌曲前后两部分。 2、探索在歌表演中使用眼神、动作、表情与他人交往。 3、体验与同伴合作表演的快乐。 活动准备:录音机、音乐磁带《拉拉勾》 活动过程 一、教师引导幼儿回忆已有的情绪经验,为歌曲学习做好准备。 1、你和好朋友之间发生过不愉快的事情吗?事情发生后心情是怎样的? 2、当你和好朋友不吵不闹在一起玩的时候,你的心情又是怎样的? 3、如果你和好朋友之间发生矛盾,你有什么好办法能够解决? 二、幼儿学唱歌 1、教师范唱歌曲《拉拉勾》,引导幼儿重点注重歌词内容。 请你们仔细听一听,老师的歌里唱了些什么? 2、教师再次范唱歌曲,引导幼儿重点注重歌曲中的情绪变化。 教师:你们感觉这首歌的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在情绪上有什么不同?

3、教师引导幼儿初步学唱歌曲,注意在唱到切分音符和休止符处,教师要有较明显的动作暗 示。 4、教师引导探索用两种不同的唱法演唱歌曲前后两部分(用断顿的唱法演唱前半部分,轻快的唱 法演唱后半部分。) 三、幼儿按歌词内容创编动作,学习与同伴合作表演。 1、幼儿根据每一句歌词内容,分乐句创编响应的动作和表情。 2、教师引导幼儿不但注意动作还能够使用表情来表现歌曲内容,重点创编动作:生气、不理睬、 翘嘴巴。 活动延伸 当幼儿熟悉歌曲后,在歌曲的最后两句,教师还能够启发幼儿做出各种表示友好的动作,以突出歌 曲中同伴友好相处的积极情感。唱歌曲前半部分时,用较弱的力度表示害羞;唱后半部分时,用欢 快的情绪表示同伴间成功和好的自豪感! 篇二:颠倒歌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颠倒歌》,感受滑稽、可笑的意蕴。 2、引导幼儿创编歌词,尝试使用绘画的方式记忆歌词。

幼儿园中班音乐活动课教案及反思(5篇)

中班音乐《买菜》 一、教材分析: 《买菜》这首歌曲歌词虽然简单,但是很多菜名连在一起说,幼儿容易混淆,不易掌握。如萝卜黄瓜西红柿,蚕豆毛豆小豌豆,这些菜虽然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但要每个幼儿清楚地按规定的节奏来唱,却存在困难。于是我把这些菜名按照节奏分别画出,如萝卜就画两个并列的萝卜,西红柿就画3个并列的西红柿,这种图形具体形象地表达了歌曲的节奏,使幼儿容易掌握,不易混淆。视觉的参与帮助了幼儿清晰地分解了节奏, 二、活动目标: 1、幼儿学唱歌曲《买菜》。 2、培养幼儿的注意力、创造力和合作能力。 3、让幼儿在愉快的音乐声中体验到唱歌的快乐。 三、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图片若干(与歌词内容相匹配) 2、幼儿操作的卡片若干张,每人一支水彩笔。 3、音乐磁带、录音机。 四、活动过程: 1、教师与幼儿听音乐律动,带领幼儿来到课前准备好的菜场场景内。 只见活动室里布置成农贸市场,里面有蔬菜类、水果类、水产类、肉类、家禽类等,各种菜都分类放好,给孩子们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教学反思:本环节是让幼儿理解歌曲内容做铺垫的,幼儿通过愉快的参观活动,让幼儿更容易理解歌曲内容。 2、学习歌曲《买菜》。 教师说到:"我是谁呀?妈妈今天带你们去个好地方,你们想不想去?"孩子们一下子乐开了,他们有的跟在妈妈的后面,有的的拉着小伙伴的手,更有的孩子跑过来高高兴兴地拉着妈妈的手一起去买菜。 教学反思:教师利用幼儿喜爱的角色游戏,通过扮演妈妈的形象,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情趣,引发他们的生活体验。 幼儿参观过菜场以后都抢着回答看到的瓜果蔬菜:有的说:“我看到了花菜、萝卜、青菜、鱼、鸡、还有虾” ;有的说:“看到了茄子、西红柿、辣椒、青菜和带鱼” ;有的说:“ 看到了草莓、香蕉、包菜、鸡蛋。” …… 师:那你们想不想知道妈妈在菜场里买了什么? (1)完整欣赏歌曲, (2)通过律动学唱歌曲, (3)两人一组角色表演学唱歌曲。 五、游戏结束:妈妈和宝宝卖完菜回家。

电脑和人脑精选作文

电脑和人脑精选作文 篇一:电脑和人脑 世上的万物和人都有不可别离的联络,夏天很热,冬天又很冷,所以创造出了空调;为了方便出入,所以创造出了汽车……我要讲的是电脑既方便了人们,又表示了科技的力量是无穷的。 一天下午,放学后,我回到了家里,和平常一样做起了作业。快做完时,最后一道思考习题把我难住了。这时爸爸走了过来,看我愁眉锁眼的,就像“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就把作业拿了过去,爸爸思考了好久也没明白,就给罗叔叔打电话说了情况,罗叔叔也考虑了好久也没结果,最后爸爸无奈的叹了口气说:“打开电脑,上网去查吧”。 我不太明白怎么查,我只看到爸爸在网页收索栏输入了习题的部分内容,然后点了百度一下,出现了好多好多的内容,我们一起找,终于找到了答案。我心里别提多有快乐了。快乐之余,我陷入了沉思之中。“在想什么呢?”爸爸拍拍我的肩关切地说。“没什么。”我淡淡地说到。但我心里却想:爸爸工作忙,妈妈也辅导不了我,以后作业有实在不会做的难习题,我就有规定了,而且还可以做完作业再玩一会儿游戏。 爸爸似乎看透了我的心思说:“可别什么都依赖电脑,毕竟自己

辛勤努力思考后才会获得进步,你说是嘛?以后有时间多多学习电脑知识,游戏偶尔玩下可以放松心情,也可以益智。但千万别沉迷哦”。 现在我们也开设了电脑课了,我也逐步也有了一点电脑知识。我深深认识了一个道理:电脑带给我们生活方式的进步,科技的力量是无穷的,但是我们在享受科技进步时,也该想想,这些都是好多叔叔和阿姨的汗水与智慧的成果。电脑离不开人脑,人脑创始了电脑的时代。就让我们一起努力吧,世界将会因为我们变得更美妙! 篇二:电脑和人脑 相信大家都用过电脑,也知道电脑的好处吧! 电脑是人类发明史上一次巨大的飞跃,它标志着人类通信进入网络时代,让人们摆脱“通信基本靠吼”的时代。随之而来的手机也是电脑的进化版本。电脑上,购物、时事新闻、聊天、游戏、视频电话……无所不能,无所不有,让人快乐不已。而相比之下,人脑就相形见绌了。比起知识,电脑上能查询各种知识,许多学校都以电脑为规范。而人脑的知识却极为有限,许多问习题都不能明白。然而,人脑其实不比电脑差。(中国精选作文网 t262) 电脑虽然具有人脑无可比拟的知识和娱乐信息,但是电脑也是人脑的智慧加上人的双手制造的,内存的信息也是人脑的智慧。因此,虽然电脑比人脑强,但人才是世界的王者。人想翱翔,便发明了飞机;人想潜水,便发明了潜艇;人想温暖,便发明了衣物;人想迅速,想便捷,才发明了电脑、手机。正如爱迪生所言:“天才是百分之一的

人脑与电脑练习及答案

《人脑与电脑》练习 一、基础过关 (一)认准字音 戴君惕()络绎不绝()繁衍()蠕虫()媲美() 估计()焊接()殷勤()土壤()妥善() (二)辨形组词 庞()蠕()悍()攘()绎() 宠()懦()焊()壤()泽() (三)选择题 1.依次填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近义词是留学生学习的难点之一,我们在课堂教学时需要相应的对策。 ②本产品最先进的工艺制成,将会为你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 ③这座桥已经建了很多年,但是她依然很坚固。 ④败了一阵又如何?全局还没有失尽。 A.采取采用虽然即使 B.采用采取虽然即使 C.采取采用即使虽然 D.采用采取即使虽然 2.依据句子间的逻辑关系,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机械手在宇宙空间、深海、燃烧室、放射性室、核反应堆等对人体危害的区域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 ②机械手就像一只巨大的手,它的手臂能上下左右地转动和伸缩,腕关节也能弯曲和转动,因此能使手指部分自由定向。 ③最初的机器人其实只是机械手或操作器,它是模拟人手功能的技术装置。 ④这种操作器工作时,它的手指触觉信号和传真电视机的视觉信号传给遥控计算机,此计算机像人脑一样将信息加工后发到地面控制室里,操作员可直接在显示屏上看见操作器的工作情况,并通过控制器和地面计算机控制操作器的下一步行动。 ⑤机械手的进一步发展是遥控操作器,它是带有“人造眼”——传真电视机的操作器与电子计算机联用,并由人进行控制的人机系统。 A.③②①⑤④ B.③①②⑤④

C.③⑤④②① D.③⑤④①② 3.下列各句运用的说明方法已在括号里标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最近我国研制的“银河”巨型计算机,每秒钟能进行10亿次运算,利用它可以解决那些要花费成千上万人的一生才能精确计算的极为复杂的问题。(举例子、列数字) B.目前,最好的电子计算机——巨型机比人脑要重上万倍,消耗的电能也要多上万倍,但它的“记忆”和“思考”能力却远不及人脑,可靠性也比人脑差得多。(做比较) C.尔后,一家公司造出了含1048000个信息单位的微型集成电路片,最近又有4兆个信息单位的储存芯片问世。(列数字) D.在德国法兰克福机场,一个名叫“全天候清洁工”的机器人为汉莎航空公司擦洗远航归来的飞机,它可以在两个小时之内把一架波音747大型客机擦洗得一干二净,这项工作原先由16个清洁工干上10个小时才能完成。(举例子、做比较、列数字、打比方) 二、课内精读 (一)阅读下文,完成4-7题。 电子计算机真是人类的伟大发明。在运算速度方面,它有着人所无法相比的优越性。最近我国制成的“银河”巨型计算机,每秒钟能进行10亿次运算,利用它可以解决那些要花费成千上万人的一生才能精确计算的极为复杂的问题。同时,也只有利用计算机才能控制各种快速运动的复杂系统。但是,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控制系统里,人仍然是最重要的环节,这是因为人体拥有一台世界上最完善的“天然计算机”——大脑。 人脑,大约只有1500克重,体积只有1500毫升左右,所需能量不到2.5瓦,但却有140亿到150亿个细胞,这个数目是全世界人口总数的3倍。目前,最好的电子计算机——巨型机比人脑要重上万倍,消耗的电能也要多上万倍,但它的“记忆”和“思考”能力却远不及人脑,可靠性也比人脑差得多。 人脑有很强的记忆力,并且善于思考。人类在解决问题时,能够联想和回忆,能够一边思索旧问题,一边解答新问题;遇到出乎意料的情况时,人能够随机应变,妥善处理,电子计算机就缺乏这种创造性思维。至于人脑能利用视、听、味、触等感觉器官的信息,综合地感知外界的复杂情况,做出相应的处理,更是电子计算机所望尘莫及的。 4.上述文字主要运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请举例说明。 5.谈谈你对“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控制系统里,人仍然是最重要的环节”这句话的理解。 6.请从以上文字中归纳人脑与电脑的区别。

电脑有可能代替人脑辩论稿

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正方一辩,我方坚持的观点是电脑有可能代替人脑,我方之所以说电脑有可能代替人脑是因为 1.空间上,人脑有限,电脑无限. 虽然今天的人脑仍比今天的电脑多了乘方倍的存储空间,很多方面高出若干倍 的处理能力,虽然人脑的结构精巧得可以获得宇宙间最高的赞誉,但是,人脑永远 要躲在西瓜大小的头颅内,而电脑的生存空间是不受限制的.因此,只要你愿意,可 以把电脑造得无限大,内存可以无限多,处理器一万个一百万个都是有可能实现的. 2.时间上,人脑有限,电脑无限. 人脑的个体活得再长也很难超过120年,电脑的"生命"则可以无限延续,因为它 不受物理元件寿命的制约,任何元件坏了都可以更换新的,只要有很好的备份保护及更新机制,它不受生命周期的制约. 请试想一下,我们今天的孩子要花至少20 年的时间学习基础知识,才有可能狂奔到科学的最前沿,从事对人类真正有意义的探索.在科学大爆炸的年代里,再过1000年,也许我们需要至少50年的时间学习 文化基础知识才能冲到科技发展的最前端呢,也许再过2000年,这个基础学习的 历程将达100年,那时的人类该怎么办?真的到了发展的极限了?到那时电脑就有可能取代人脑了。 3.准确无误地传承文明,毫无遗忘地积累经验 人类之所以发展到今天这个样子靠的是什么?靠的是积累,自从产生了语言, 自从产生了文字,文化这个概念也就随之产生了,所谓文化就是人类经验的积淀, 代代相传,人为什么比动物聪明许多,有了质的飞跃? 就是因为有前人的经验可 以使用,事实也证明过,人的孩子跟随母狼长大,最终他比狼也聪明不了多少,因为他没有得到人的文化.对于电脑来说,接受文化会更加容易,一段信息代码可以任 意复制,只要有足够好的备份恢复机制它可以永不丢失,并且随时传送给新的系统.电脑将没有遗忘的概念,有的只是清除系统垃圾,这将是一个多么完美的文明传承方案啊. 4.超高效的进化能力 人类的进化要受到生物体自身的很多因素的制约,在基因工程没有启动前原 始的进化动力就是自然条件下的基因突变,自然淘汰,人类从同恩人、北京人、元谋人进化到现代人历经了数百万年之久,而电脑则不然,硬件进化频繁,软件升级随时可以进行,任何新技术新产品都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运用到硬件新产品中去,如果把电脑当作一个新的物种来看,它的进化速度已经快得可以称为神了,短短的半个世纪时间,这个物种发生的进步可以说是任何一个其他物种在1000万年内都不可能做到的。 5.可怕的协调能力 人尝言“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众志成城”“团结就是力量”......可对人来说要真正做到万众一心是谈何容易呀,电脑就不同了,如果有必要,上千台上万台物理电脑随时可以组成逻辑上的一台超级电脑,进行统一的工作,超大量的信息资源可以实现毫无障碍的完全共享,效率超乎想像。 驳斥几个观点: 1.“电脑是人脑创造的,因此从哲学的角度说电脑不会超过人脑。”

幼儿音乐歌曲教案及反思

幼儿音乐歌曲教案及反思 《找朋友》教学反思 《找朋友》这是开学初所学的第一首歌曲,因为这首歌曲大家最为熟悉,但考虑到放歌词语句太长,放在托班上似乎难度很高。因此,学着亲子班老师的话,“很多歌曲老师可以大胆地改编,变成 自己想要的歌曲”,所以大胆地将《找朋友》这首歌曲的歌词进行 改编。(如:(问)找呀找眼睛,你的眼睛在哪里呀?(答)在这里,在 这里,我的眼睛在这里!)希望这样的方式会提高宝贝们的学习兴趣! 然而,重复唱3-4遍后,我发现个别幼儿的注意力开始下降,表现 出异常的情绪,想要哭时,我马上根据说唱到的器官增添一些拟声 词及表情、语言,(如:找呀找呀找嘴巴,你的嘴巴在哪里呀?在这里,在这里,我的大嘴巴在这里,啊——)使得所表现的器官能更加 的形象、具体,同时吸引幼儿们的注意力。 想不到,这个方法非常地有效果,孩子们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起来,小眼睛、小嘴巴、小手都开始动起来,边说、边找、边一起动,学的非常的认真、开心。通过这个方法,我明白一个道理,今后在 上托班的课程时不能完全原搬旧照,需要随机、灵活掌握教学模式,以符合、吸引幼儿的兴趣为前题进行开展!这样才会使宝贝们学的愉快、开心、有所收获! 买菜是幼儿日常生活中经常遇见的事,放学回家后大人去菜场买菜都会带着孩子,孩子们对买菜这种活动已经耳濡目染,耳熟能详了,平时在幼儿园的角色游戏中也会扮演成人进行买菜活动。在这 样一个大的前提下,让幼儿进行音乐活动,对幼儿来说是既熟悉又 陌生,孩子们可以在熟悉的背景下学习新的音乐技能,何乐而不为呢?选择的内容来既自于幼儿的现实生活,又为生活所服务。活动开始,我以“奶奶”带孩子们去“买菜”的形势导入,小朋友们的兴 趣很浓,积极性一下就被激发出来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