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灾害的概念

气象灾害的概念

一、引言

气象灾害是指由于天气变化或自然环境因素引起的对人类、动物和植物生命、财产和社会经济活动造成严重危害的自然灾害。

二、气象灾害的分类

1. 暴雨洪涝灾害:指由于暴雨导致的河流泛滥、山洪暴发、城市内涝等现象,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 台风灾害:台风是一种热带气旋,其强度有时可达到十级以上。台风过程中可能会引发强风暴潮、大雨等现象,给沿海地区带来巨大的损失。

3. 霜冻冰雹灾害:霜冻是指低温天气下地面或植物表面结露而形成的一层薄冰;冰雹则是指空中降落下来的固态降水。这两种现象都可能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影响。

4. 干旱灾害:干旱是指长时间缺乏降水,导致土地干燥,影响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

5. 风暴潮灾害:风暴潮是指台风等气象灾害引发的海水暴涨现象,可能给沿海地区带来巨大的损失。

三、气象灾害的影响

气象灾害对人类、动物和植物生命、财产和社会经济活动造成严重危

害。具体表现如下:

1. 人员伤亡:气象灾害常常导致人员伤亡,特别是洪涝、台风等灾害。

2. 财产损失:气象灾害对房屋、交通设施、农作物等造成巨大的破坏,给社会经济带来严重影响。

3. 生态环境破坏:气象灾害可能导致土壤侵蚀、水土流失等现象,对

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4. 社会稳定受到威胁:气象灾害可能导致社会秩序混乱,影响社会稳定。

四、预防和减轻气象灾害

1. 建立健全的监测预警系统:加强气象灾害监测和预警,及时发布预

警信息,提高公众的防范意识。

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如加固房屋、改善排水系

统等措施,减轻气象灾害对财产的破坏。

3. 提高应对能力: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提高应对气象灾害的能力。

4. 发展科技手段:利用科技手段,如卫星遥感、数值模拟等方法,提

高气象灾害监测和预报的精度。

五、结论

气象灾害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类型。预防和减轻气象灾害需要加强

监测预警、基础设施建设、应对能力提升和科技手段发展等方面的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人类生命财产安全和生态环境。

天气现象知识:气象灾害的严重性,你总需要知道

天气现象知识:气象灾害的严重性,你总需 要知道 气象灾害是指自然气象因素如风、雨、雪、雷电等对人类和社会 造成的危害和破坏,是人类面临的一个重要的环境问题。气象灾害的 严重性在于它不仅能对人类和社会造成直接的危害和破坏,更是影响 到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本文将以气象灾害严重性为主题,探讨气 象灾害给人类和社会带来的危害和损失。 气象灾害是人类面临的一个严重的自然灾害问题,它已经成为了 威胁人类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的主要因素,特别是在经济和科技积累 不充分的落后地区,更是愈加明显和严重。气象灾害是一种突发事件,它往往在短时间内给人类和社会造成极大的危害和破坏。在遭受气象 灾害的时刻,人们往往身不由己,只能任其摧残。气象灾害已经成为 人类所面临的最重要、最具破坏性和最复杂的自然灾害之一,也是造 成人类和社会重大伤亡和财产损失的重要原因。

气象灾害的严重性表现在:首先,气象灾害对人们的健康和生命造成严重威胁。暴雨、洪水、雷电、冰雪等气象灾害,容易导致人员伤亡,特别是一些山区、河口、低洼地区和海上等地,因为其地势和气象环境特征,容易受到气象灾害的袭击,风险更高。其次,气象灾害给人类和社会带来的经济损失巨大。在遭受气象灾害的地区,由于灾情较为严重,给当地产业和商业带来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特别是一些以农业为主的地区,因为气象灾害的影响,往往导致当地农作物和渔业资源受到很大破坏,造成的经济损失就更大。最后,气象灾害给人类和社会带来的社会影响也是十分严重的。在遭受气象灾害的地区,由于灾情严重,导致社会对灾区的关注度增大,但又会让一些商家和不法分子趁机生财,对灾区的社会秩序造成影响。 事实上,在一个地区发生气象灾害的时候,如何应对这一事件,对于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减少气象灾害对社会经济造成的损失,必须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建立健全的风险评估体系、气象监测和预测系统以及灾后救援和救助体系,从源头上遏制气象灾害的蔓延。

气象灾害练习题(1)

气象灾害练习题 一、基础梳理 1.气象灾害的概念:气象灾害是指因而导致的灾害。一般来说,气象灾害主要包括、洪涝和。 2.干旱 ①概念:指长期或无降水。②危害:干旱可导致干枯死亡,使河 流、湖泊干涸,造成人畜用水和困难,局部地区的。③分布:全球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以及区。 3.洪涝: ①洪水灾害:指由于、以及水利工程失事等原因引起江河湖泊水位急 涨、水量猛增,水流冲出天然水道或人工堤坝所造成的灾害;它会危害农业生产、破坏房屋和建筑、水利工程设施、交通设施、电力设施等。 ②雨涝灾害:指由大雨、暴雨或等使低洼地区、渍水的现象。 雨涝主要危害、造成农作物的减产甚至,破坏农业生产和其他产业的正常发展。其主要分布在沿河、、地区。 4.热带气旋 ①概念:指发生在热带洋面的。②危害:强烈的热带气旋,会形 成、、,引起洪涝,冲毁农田,毁坏房屋和其他建筑物,中断交通、通信、输电线路,造成和。③分布:我国东南沿海、和东南亚国家;湾北部及沿海地区;海地区和东部海岸。 5.其他气象灾害:大风、冰雹、、雪灾、、龙卷风、雷暴、、 连阴雨、冻雨、雨雾等。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 下列属于自然灾害的气象灾害的是( ) A.地震 B.风暴潮 C.干旱 D.泥石流 2.形成我国长江流域伏旱天气成因的是 ( ) A.副极地低压B.反气旋 C.气旋 D.赤道低压 风暴潮是指由于强烈大风扰动,引起海岸水面异常升高,海水漫溢上陆的现象。据此完成3~4题。 3.可引发风暴潮的天气系统有( ) ①热带气旋②副热带高压③温带气旋④极地大陆气团⑤冷暖空气交互影响形成 的锋面⑥极地高气压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③ D.④⑤⑥ 4.热带和温带风暴潮危害都比较严重的区域有( ) A.欧洲北海沿岸 B.美国东海岸 C.我国南方海区沿岸 D.南亚印度洋沿岸 下图是“北半球易形成台风海区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5~7题。5.日界线附近,易形成台风海区的北界可达北纬 A.35° B.25° C.20° D.15° 6.影响美国的飓风(台风)多形成于 A.① B.② C.③ D.④ 7.图示四个区域中 A.①主要受风海流影响 B.②主要受寒流影响 C.③是世界著名大渔场 D.④主要受密度流影响 材料一2000年8月,在我国东南沿海刮起了强热带风暴,称为“玛莉亚”,尽管她姗姗来迟,却从正南袭击了我国福建和广东一带,并带来了大暴雨和10级以上的强风,使当地出现了洪涝灾害,仅韶关市的损失就超过了3亿元,难怪人们称这位美国小姐为“温柔杀手”。 材料二2000年入夏以来,因受下沉气流的影响,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广大地区,出现了“热浪”,造成大范围的高温天气,日最高气温超过35℃,有的地方高温持续天数达45天,这是近半个世纪以来少有的炎热夏季。完成8~9题。 8.表示“玛莉亚”登陆时的气流运动形式是( B ) 9.这次“热浪”来自()

气象灾害

什么是气象灾害,它有什么特点? 大气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国民经济建设及国防建设等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的损害,称为气象灾害。它是自然灾害中的原生灾害之一。气象灾害的特点是:①种类多。主要有暴雨洪涝、干旱、热带气旋、霜冻低温等冷冻害、风雹、连阴雨和浓雾及沙尘暴等其他灾害共7大类20余种,如果细分;可达数十种甚至上百种。②范围广,一年四季都可出现气象灾害;无论在高山、平原、高原、海岛,还是在江、河、湖、海以及空中,处处都有气象灾害。③频率高。我国从 1950-1988年的38年内每年都出现旱、涝和台风等多种灾害,平均每年出现旱灾7.5次,涝灾5.8次,登陆我国的热带气旋6.9个。④持续时间长。"同一种灾害常常连季、连年出现。例如, 1951一1980年华北地区出现春夏连旱或伏秋连旱的年份有14年。⑤群发性突出。某些灾害往往在同一时段内发生在许多地区如雷雨、冰雹、大风、龙卷风等强对流性天气在每年3-5月常有群发现象。 1972年4月1522 日,从辽宁到广东共有16个省、自治区的350多县、市先后出现冰雹,部分地区出现10级以上大风以及龙卷风等灾害天气。③连锁反应显著。天气气候条件往往能形成或引发、加重洪水、泥石流和植物病虫害等自然灾害,产生连锁反应,①灾情重。联合国公布的1947一1980年全球因自然灾害造成人员死亡达121.3万人,其中61%是由气象灾害造成的。 2. 气象灾害是怎样监测的? 监测气象灾害目前主要是通过气象观测网、天气雷达网及气象卫星等多种手段进行监测,并将监测得到的信息迅速传递到气象中心,及时处理和综合分析而实现的。气象观测网中的各个气象站,观测的项目和时间都是统一的,一般每隔6一8小时观测一次,将观测得到的各种信息按照统一的格式编报,发往指定的气象通报台,再通过各地中心气象台到国家气象中心集中起来。然后由中心再把全国性的或地区性的各种信息转发给各地气象台站和用户。他们按照统一的格式把各种气象要素和天气现象填在专用的地图上或进行专门的处理,气象人员根据多种时刻的气象囱和实况分析,就能清楚地了解各种天气的分布情况及发生、发展的演变情况,同时,为判断气象灾害出现的区域、强度、影响的时间、移动的方向和速度等提供了依据:天气雷达网则根据需要采取定时或不定时的跟踪观测,能够及时监测暴雨等天气的演变和移动情况。气象卫星则是从宇宙空间,用遥感的方式监测气象灾害,将遥感到的信息传递给地面接收站,由接收站将信息转换为人们所直观的卫星云图或其他资料,气象人员对这些资料或云图进行分析处理,可以及时了解大范围的暴雨洪涝、森林火灾等的分布和变化情况。实际应用时,人们常将三种不同方式监测到的信息进行综合考虑,全面分析,然后再得出结论。 3. 目前我国有多少个气象台站,任务是什么? 我国气象系统目前有各类气象台站2610余个,其中气象站约2300个,气象台310个,遍及全国各县、市。另外,军事、民航、农垦、林业、盐业等部门还各自拥有相当数量的气象台站,各类气象台站的共同任务是,为我国的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服务。气象站是气象业务的基层单位,其任务主要是进行气象观测、整理、积累各种气象资料。在我国,根据当地需要和条件的可能,还要开展本地补充天气预报。气象台是进行天气预报业务的专业机构,其任务是分析、研究气象资料,发布天气预报和警报,对气象站进行技术指导。我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地、市都设有气象台,所承担的具体工作任务因气象台的

我国的主要气象灾害及防御对策

我国的主要气象灾害及防御对策 我国的主要气象灾害及防御对策 气象灾害是指自然界的气候现象和过程引发的灾害事件,它对人类的生产生活都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和威胁。我国是一个地域广阔、气候多样的国家,因此也面临着多种气象灾害的威胁。为了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我国采取了一系列的防御对策。本文将重点介绍我国的主要气象灾害及相应的防御对策。 首先,我们来谈一谈台风。台风是我国夏秋季常见的灾害性天气,它给我国沿海地区造成了严重影响。台风的形成主要是因为热带海域水温高,蒸发量大,从而形成了大量的水蒸气。当这些水蒸气上升时,遇到冷空气形成云系,再受到地球自转和大气环流的影响,形成了台风。台风一旦登陆,会带来强风、暴雨等恶劣天气,造成农作物受灾、房屋倒塌、交通中断等问题。 为了应对台风带来的威胁,我国采取了多种防御对策。首先是建立健全的监测预警系统,及时发布台风预警信息,提醒民众提前做好防御准备。其次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房屋、堤坝等建筑物的抗风能力。此外,还要加强灾后救援体系建设,保证灾区人民的安全和生活需求。同时,政府还加大对台风灾害的防治宣传,普及防台风知识,提高民众的防御意识。 另一个主要的气象灾害是暴雨洪涝。由于我国地势复杂,山多地少,加上气候变化的影响,暴雨常常引发洪涝灾害。暴雨洪涝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严重困扰,造成了大面积农田被淹、房屋被毁等问题。 为了应对暴雨洪涝,我国采取了一系列的防御对策。首先是加强水利设施建设,包括修建抗洪堤坝、排水系统等,提高

排涝能力。其次是完善预警体系,及时发布洪涝预警信息,引导民众采取紧急疏散和应急措施。同时,政府还加大对灾后重建的力度,帮助灾区人民尽快恢复正常生活。 除了台风和暴雨洪涝,我国还常常受到干旱和冰雪灾害的威胁。干旱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都带来了巨大的危害,而冰雪灾害则对交通运输、电力供应等产生了严重影响。为了应对这些灾害,我国也制定了相应的防御对策。包括加强气象监测,及时发布干旱和冰雪等预警信息;加强抗旱和防雪工程建设,提高农田的蓄水和排水能力,增加冰雪灾害的抵御能力。 综上所述,我国面临着多样化的气象灾害威胁,但通过科学的防御对策,我们可以减少灾害带来的破坏和损失。加强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提高预警和监测技术水平,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救援体系,都是预防和应对气象灾害的有效手段。只有不断加强防御对策,才能更好地应对气象灾害的挑战,确保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综上所述,我国面临着多种气象灾害的威胁,如暴雨洪涝、干旱和冰雪灾害等。为了应对这些灾害,我国采取了一系列的防御对策,包括加强水利设施建设、完善预警体系以及加强抗旱和防雪工程建设等。通过科学的防御对策,我们能够减少灾害带来的破坏和损失,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然而,仍需进一步加强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提高预警和监测技术水平,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完善救援体系,以应对气象灾害的挑战。只有不断加强防御对策,我们才能更好地保护人民的生活和财产

气象灾害的概念

气象灾害的概念 一、引言 气象灾害是指由于天气变化或自然环境因素引起的对人类、动物和植物生命、财产和社会经济活动造成严重危害的自然灾害。 二、气象灾害的分类 1. 暴雨洪涝灾害:指由于暴雨导致的河流泛滥、山洪暴发、城市内涝等现象,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 台风灾害:台风是一种热带气旋,其强度有时可达到十级以上。台风过程中可能会引发强风暴潮、大雨等现象,给沿海地区带来巨大的损失。 3. 霜冻冰雹灾害:霜冻是指低温天气下地面或植物表面结露而形成的一层薄冰;冰雹则是指空中降落下来的固态降水。这两种现象都可能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影响。 4. 干旱灾害:干旱是指长时间缺乏降水,导致土地干燥,影响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 5. 风暴潮灾害:风暴潮是指台风等气象灾害引发的海水暴涨现象,可能给沿海地区带来巨大的损失。 三、气象灾害的影响 气象灾害对人类、动物和植物生命、财产和社会经济活动造成严重危

害。具体表现如下: 1. 人员伤亡:气象灾害常常导致人员伤亡,特别是洪涝、台风等灾害。 2. 财产损失:气象灾害对房屋、交通设施、农作物等造成巨大的破坏,给社会经济带来严重影响。 3. 生态环境破坏:气象灾害可能导致土壤侵蚀、水土流失等现象,对 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4. 社会稳定受到威胁:气象灾害可能导致社会秩序混乱,影响社会稳定。 四、预防和减轻气象灾害 1. 建立健全的监测预警系统:加强气象灾害监测和预警,及时发布预 警信息,提高公众的防范意识。 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如加固房屋、改善排水系 统等措施,减轻气象灾害对财产的破坏。 3. 提高应对能力: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提高应对气象灾害的能力。 4. 发展科技手段:利用科技手段,如卫星遥感、数值模拟等方法,提 高气象灾害监测和预报的精度。 五、结论 气象灾害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类型。预防和减轻气象灾害需要加强 监测预警、基础设施建设、应对能力提升和科技手段发展等方面的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人类生命财产安全和生态环境。

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

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 一、基本概述 地质灾害一般是指在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地质作用对人类生命财产、环境造成的损害,如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地震、火山等。 气象灾害一般是指大气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国民经济建设及国防建设等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的损害,主要有台风、暴雨洪涝、冰雹、霜冻、寒潮、干旱等灾害。 二、分类 (一)我国主要的地质灾害 我国主要的地质灾害有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等。 1.地震 按其成因一般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塌陷地震。其中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 地震波发源的地方叫震源。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距离震源最近的一点叫震中。震中到震源的深度叫震源深度。地震强弱的量度叫震级,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地震的破坏程度叫地震烈度,我国制定的地震烈度为1度至12度。 地震常常造成严重人员伤亡,能引起火灾、有毒气体泄漏及放射性物质扩散,还可能造成海啸、滑坡、崩塌、地裂缝等次生灾害。 2.火山 火山分为“活火山”、“死火山”和“休眠火山”。火山爆发时的火山灰在凝固之后形成火山泥,火山泥在冶金、化工、医疗、壁材领域应用广泛。但火山的危害主要有:火山泥石流、熔岩流等。 3.滑坡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雨水浸泡、地震及人为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 滑坡最主要的危害会摧毁农田、房舍建筑物、伤害人畜、毁坏田地、道路以及农业机械设施和水利水电设施等,有时甚至给乡村造成毁灭性灾害。 4.泥石流

泥石流是指在山区,因为暴雨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泥石流往往爆发突然、来势凶猛,可携带巨大的石块,所以破坏性极大。泥石流的主要危害有破坏房屋及其他设施,破坏农林耕地,有时也会淤塞河道。 (二)我国主要的气象灾害 干旱、暴雨洪涝、寒潮、台风是我国最为常见、危害程度较为严重的气象灾害。 1.台风在时间上主要发生于夏秋季节,在地域上主要影响在东部沿海地区,内陆也受影响; 2.暴雨洪涝主要发生于夏秋季节,除西部沙漠地区外均有暴雨,南方和东部地区有大暴雨和特大暴雨; 3.干旱在我国出现次数多,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春夏季节分布普遍,以西北、华北及东北地区为主; 4.寒潮主要发生在冬半年,影响范围大,西北、华北及东北地区较为严重。

我国的气象灾害

我国的气象灾害 气象灾害是指由气象条件导致的财产损失、人员伤亡或者社会活动受到影响所致的不良影响。气象灾害是国家安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威胁,同时也是人类灾难的重要成因,是全球社会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 我国的气象灾害形势十分严峻,影响社会和经济发展,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威胁极大,对农业生产、经济发展也产生了负面影响。而且,近年来我国的气象灾害数量显著增加,受灾面积扩大,受灾人口和损失也在不断攀升。 众所周知,我国气象灾害主要是由于气象条件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是由温室效应、全球变暖和森林砍伐等引起的。温室效应和全球变暖导致气温上升,使全国部分地区发生持续的高温天气,而森林砍伐则导致水土流失,使地质和环境状况发生改变,从而促使了洪涝、龙卷风等灾害的发生。 此外,人类活动也在加剧气象灾害的发生,如改变了地形,影响到气候发展模式;造成大量污染,造成健康危害;改变水系状况,增大洪灾风险;破坏森林,导致水土流失;破坏自然封闭,导致大气污染等等。 要抑制气象灾害,必须加强气象研究、加强气象监测,准确预测气象灾害的发生时间和范围。同时,要加强防灾减灾小幅预报,通过实施有效的防灾减灾措施,降低气象灾害的发生概率或者减轻气象灾害的影响程度。此外,还要加强社会建设、改善自然环境,减少气象

灾害发生的可能性,从根本上提高民众的气象安全意识,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气象灾害。 综上所述,气象灾害对我国的发展构成了一定的威胁,必须加强防御措施,加强灾害研究,提高人民群众应急调控能力,为贯彻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提供支持。 气象灾害是人类的共同挑战,需要国际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以维护人类的共同家园。

气象灾害防范安全知识

气象灾害防范安全知识 气象灾害是指由自然气象条件引发的危害性事件,如台风、暴雨、洪涝、雪灾等,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为了有效防范气象灾害,保障公众的安全,我们需要了解一些气象灾害防范的安全知识。 一、台风防范安全知识 1. 及时关注台风预警信息,保持与气象部门的沟通,了解台风的最新动态。 2. 在台风来临前,及时做好防护准备工作,如加固房屋、清理排水系统、备足食物和饮用水等。 3. 避免外出,尽量待在安全的室内,关闭门窗,确保室内的通风口等设施紧闭。 4. 不要靠近海岸、河流等危险区域,以免遭受海啸、洪水等灾害。 5. 避免接触电线、杆塔等易受台风破坏的设施,以免发生触电事故。 二、暴雨防范安全知识 1. 注意及时关注气象部门发布的暴雨预警信息,做好防范准备。 2. 避免在暴雨天气下外出,尤其是避免涉水行走,以免被强大的水流冲走。 3. 注意及时清理排水沟、下水道等排水设施,以确保雨水能够迅速排除,减少内涝风险。 4. 不要停留在危险区域,如山区、河边、沟渠等易发生滑坡、泥石

流的地方。 5. 如遇避难所需要,及时前往指定的安全避难点,遵守相关指示,确保自身安全。 三、洪涝防范安全知识 1. 建立洪涝预警系统,及时发布洪水预警信息,提前做好防范准备。 2. 保持与气象部门的联系,及时了解洪涝灾害的最新情况,做好避难准备。 3. 在洪涝来临前,及时转移至安全地带,避免被洪水困住或冲走。 4. 避免进入深水区域,尤其是避免涉水行车,以免发生车辆被冲走的危险。 5. 洪涝来临后,要注意排水设施的畅通情况,及时疏通,减少内涝的风险。 四、雪灾防范安全知识 1. 及时关注气象部门发布的雪灾预警信息,做好防范准备。 2. 雪天外出时要注意防滑,穿着防滑鞋或橡胶底鞋,避免滑倒造成伤害。 3. 避免在雪天行车,如必须行车,要减速慢行,保持安全距离,注意车辆的制动距离。 4. 室外活动时要注意保暖,穿戴合适的冬季衣物,避免感冒和低温病。 5. 清理屋顶、屋檐等易积雪的地方,以免积雪堆积过多导致坍塌或

气象灾害的成因

气象灾害是指大气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国民经济建设及国防建设等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的损害,自然灾害会造成几百万元到几百亿元的损失,同时也会造成灾害区内不计其数的伤亡人数。 气象灾害是自然灾害之一。主要包括亚洲热带风暴,中国沿海城市区域出现的台风、南方地区的干旱、高温、山洪、雷暴、中国北方的沙尘暴等。北美地区常见的飓风、龙卷风、冰雹、暴雨(雪)。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十分频繁、灾害种类甚多,造成损失十分严重的少数国家之一。 气象灾害发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有 ①水热条件不稳定,导致降水的季节分布不均,春旱严重; ②冬季风的通道; ③接近沙源地; ④蒸发强烈,植被覆盖率低。 2、人为原因有 ①是主要农业商品生产基地,灌溉用水增加; ②人口、城市密集,人均水资源乏; ③过量抽取地下水,导致地面沉降、海水倒灌,水资源缺乏、位于东部季风气候区,受温带季风影响,降水集中在夏季,多暴雨,降水季节变化大,降水变率大,容易发生洪涝灾害。 各种气象灾害发生的原因成因:台风发源于热带海面,那里温度高,大量的海水被蒸发到了空中,形成一个低气压中心。随着气压的变化

和地球自身的运动,流入的空气也旋转起来,形成一个逆时针旋转的空气漩涡,这就是热带气旋。 只要气温不下降,这个热带气旋就会越来越强大,最后形成了台风。危害:大风,暴雨,风暴潮。台风过境时常常带来狂风暴雨天气,引起海面巨浪,严重威肋航海安全。 台风登陆后带来的风暴增水可能摧毁庄稼、各种建筑设施等,造成人民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分布:经常发生在南、北纬度5-25度左右的热带洋面上。成因:雨涝是由于降水偏多,形成洪涝的气象灾害。 危害:造成洪涝灾害和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工程失事、堤防溃决和农作物被淹等重大的经济损失。特别是对于一些地势低洼、地形闭塞的地区,雨水不能迅速宣泄造成农田积水和土壤水分过度饱和,会造成更多的灾害。 分布:中低纬地区,中下游地区气象灾害干旱成因:干旱与人类活动所造成的植物系统分布,温度平衡分布,大气循环状态改变,化学元素分布改变等等与人类活动相关的系统改变有直接的关系,温室效应。 危害: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危害农牧业生产,促使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气候暖干化引发其他自然灾害发生。 分布:副热带地区寒潮成因:在北极地区由于太阳光照弱,地面和大气获得热量少,常年冰天雪地。到了冬天,太阳光的直射位置越过赤道,到达南半球,北极地区的寒冷程度更加增强,范围扩大,气温一般都在零下40℃-50℃以下。

气象灾害的成因、危害及防治

气象灾害的成因、危害及防治 1. 成因 气象灾害是由天气系统的不稳定性和气象变化引起的自然灾害。其主要成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 气候变化 全球气候变化导致了气象系统的紊乱,增加了气象灾害的频率 和强度。温室气体的排放导致地球温度升高,进而影响气候系统, 如极端气温、降水异常等。 1.2 气象系统的异常 气象系统的异常现象,如台风、龙卷风、暴雨等,都可能导致 气象灾害的发生。这些异常的气象系统具有较高的能量和破坏力。 1.3 人类活动

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如过度开发和破坏自然资源、高污染排放等,会削弱自然界的稳定性,引发气象灾害的概率增加。 2. 危害 气象灾害对人类和环境都会造成严重的危害。以下是常见的气象灾害及其危害: 2.1 暴雨和洪灾 暴雨和洪灾会导致河流泛滥、山体滑坡、城市内涝等现象,对城市和农田造成损失,威胁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2.2 干旱 干旱会导致土地退化、农作物减产等问题,给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带来严重影响。 2.3 风暴和台风

风暴和台风引发的风灾和风暴潮会造成房屋倒塌、电力中断、 海岸线侵蚀等问题,对生活和经济造成严重破坏。 2.4 雪灾和冰雹 雪灾和冰雹会导致交通中断、农作物冻害等问题,对农村和城 市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很大困扰。 3. 防治 为了减少气象灾害带来的损失,人们需要采取相应的预防和防 治措施: 3.1 加强气象监测和预警系统 完善气象监测和预警系统,提高对气象灾害的监测和预测能力,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减少损失。 3.2 建设防灾设施

加强防洪工程建设、抗风设施建设等,提高城市和农村的抗灾 能力。 3.3 提高公众的防灾意识 加强灾害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的防灾意识和应急能力。 3.4 推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加大对气候变化的治理力度,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降低气象 灾害的发生概率。 结论 气象灾害带来的危害不容忽视,只有加强预防和防治措施,提 高应对能力,才能减少气象灾害对人类和环境的损害。我们每个人 都应该积极参与到防治工作中,共同应对气象灾害的挑战。

常见的气象灾害及其原因

常见的气象灾害及其原因 气象灾害是指由大气环境变化引发的自然灾害,如暴雨、洪涝、旱灾、台风、龙卷风、风暴潮、冰雪灾害、沙尘暴等。其发生的原因各不相同,但无论何种原因,都与大气环境因素有关。 首先,暴雨、洪涝和旱灾是三种常见的气象灾害。暴雨是由于在局地大气水分过量,而形成的强降水现象。暴雨常常造成城市交通拥堵、积水、农田灌溉不足等问题。洪涝是由河流、水库、水道等水体的承载能力不足,降雨量超过水体排水能力而引发的灾害。而旱灾则源于特殊的大气环流,导致地表水分量极度不足,往往会造成干旱气候,严重危及农业、生态等领域的生存与发展。 其次,在中国,台风也是一种常见的气象灾害。台风是由海洋热量和地球自转力量相互作用形成的热带气旋,其引起的风速可达七级以上。台风在中国常常造成山洪、泥石流、航海危险等灾害,严重影响到社会、经济和人民的生产和生活。 再次,风暴潮和龙卷风也是常见的气象灾害。风暴潮是由飓风、台风等强风引起海平面异常上涨,并伴随着更高的波浪,可能在低洼海岸和三角洲地区形成洪水。龙卷风是由一种特殊的风暴气旋形成的,一般在暴风雨之后产生,且具有短距离移动、瞬间产生的特点。龙卷风常常造成房屋倒塌、财产损失等重大灾害。 最后,冰雪灾害和沙尘暴也是常见的气象灾害。冰雪灾害是在寒冷天气下,降水温度低于0时形成的灾害。它严重影响到道路、机场、铁路等交通行业,同时也

造成了电网瘫痪、农业损失等问题。沙尘暴是由风力将陆地上的尘土撬起形成的大规模沙尘扬起,通常与干燥天气和无人类活动区域有关。沙尘暴严重妨碍能见度,影响交通和健康。 综上所述,以上几种气象灾害都与大气环境因素有关。只有对大气环境因素进行准确的预报和有效的防范,才能够预防并减缓其对人类和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

气象灾害的概念

气象灾害的概念 1. 定义 气象灾害是指由大气环境中的各种天气现象引起的、对人类生产、生活和社会经济造成严重破坏或威胁的自然灾害。气象灾害包括但不限于台风、暴雨、洪水、干旱、冰雹、雷电等。 2. 重要性 气象灾害对人类社会具有重要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生命安全 气象灾害常常伴随着强烈的风力、降水和温度变化,对人们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例如,台风带来的强风和暴雨可能引发山洪、泥石流等灾害,导致人员伤亡;高温天气可能导致中暑甚至死亡;雷电可能引发火灾和人员触电等事故。 2.2 经济损失 气象灾害对农业、工业和交通等领域造成严重破坏,导致巨大经济损失。例如,洪涝灾害会淹没农田、破坏农作物,导致粮食减产和农业损失;暴雨可能引发城市内涝,破坏基础设施、房屋和交通工具,造成巨额财产损失。 2.3 社会稳定 气象灾害对社会秩序和稳定产生负面影响。大规模的灾害可能导致人员紧急转移、社会恐慌等后果,给政府管理和社会治安带来巨大压力。此外,灾害还可能导致资源短缺、物价上涨等问题,进一步加剧社会不稳定。 3. 应用 气象灾害的概念在各个领域都有重要应用: 3.1 预警与防护 了解气象灾害的概念有助于提前预警和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通过监测和分析气象数据,可以预测台风路径、暴雨强度等信息,并及时向公众发布预警信息,以便人们采取避难、撤离或加固措施,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2 灾害管理与救援 了解气象灾害的概念有助于制定科学合理的灾害管理和救援方案。政府和相关部门可以根据不同类型的气象灾害特点,制定相应的预案和应急措施,提前准备好物资、

设备和人力资源,以便在灾害发生时能够迅速响应、组织救援,并最大程度地减少灾害对人民生活和社会经济的影响。 3.3 气候变化研究 气象灾害的概念对于研究气候变化也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气象灾害发生的频率、强度、时空分布等特征,可以揭示气候系统变化规律,为预测未来气候变化趋势提供科学依据。同时,还可以评估气候变化对气象灾害风险的影响,并制定适应性措施,减轻其对人类社会造成的不利影响。 4. 总结 综上所述,了解气象灾害的概念对于保障人类生命安全、减少经济损失和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在预警与防护、灾害管理与救援以及气候变化研究等方面都需要运用气象灾害的概念。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气象灾害的研究和监测,提高人们的灾害防范意识,并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

气象灾害的危害与防控

气象灾害的危害与防控 一、气象灾害的定义与常见类型 气象灾害是由大气物理过程引起的导致重大损失和危害的自然灾害。常见类型包括暴雨、洪水、龙卷风、雷电、冰冻、冰雹、台风、雾霾等。 二、气象灾害的危害 气象灾害会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很大威胁。首先,暴雨、洪水、冰雹等极端天气会危及人们的人身安全;其次,这些灾害也对人们的生产、交通和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再次,特别是在农业生产中,不同类型的灾害可能会对农作物产量和品质带来不同的影响,严重威胁国家的粮食安全。 三、气象灾害的防控 1. 建立气象预警系统 气象预警可提前告知公众即将发生的极端天气,以便他们做好准备,创造条件减轻灾害损失。与此同时,政府和各有关部门也应及时采取有力措施应对天气变化。 2. 建立风险评估和监测机制

建立较为完善的气象监测和预警机制,可以预测未来的天气变化,及时向公众发布相关警告并建立适当的预警指示,强化人们 自我保护意识,减少灾害损失。 3. 进行有效的灾后应对 当灾害发生之后,应根据情况迅速展开救援和应急处理,以确 保公众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同时大力投资建设防灾减灾设施,加强抗灾能力的建设,把社会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4. 保持合理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采用科技全面发展,推广自然科学普及工作的同时,切实推行 生产和生活方式转型。保持合理的农业种植、养殖等生产模式, 加强城市化管理,推广绿色生活方式,缓解气候环境压力。 总之,气象灾害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都带来了很大的威胁。为了减少气象灾害对人类的影响,我们需要加强防控,建立 完善的气象预警和灾后救援机制,同时不断完善气象监测、评估 和预测技术,提高全球气候环境管理和应对灾害的能力。只有这 样我们才能应对日益复杂多变的气象灾害,避免人们遭受损失, 保障社会的和谐稳定。

气象灾害知识点

1概念: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的深厚的低气压涡旋 2、条件:A.高温广阔的暖洋面,海水温度在26 ° C以上•(纬度小于20 ° ) B.下热上冷的不稳定大气层结。 C.适宜的地转偏向力(一般在纬度大于5°的地区) 3. 分类标准: 4. 台风⑴ 含义:中心附近平均最大风力在12级以上的热带气旋 (2)时间:一年四季都有发生,尤以7—11月最为频繁(我国夏秋季节) (3)形成源地、影响地区:孟加拉湾北部及沿海地区,中国东南沿海、日本和东南亚国家(即西北太平洋是世界最多的地区),加勒比海和美国东部沿海 ⑷台风结构天气:漩涡风雨区降水最多,风力最大;向外围大风区降水减少,风力减弱;台风眼天气为无风、干暖、少云 (5)台风灾害:由狂风、特大暴雨和风暴潮等造成。 ①人伤亡和失踪,②破坏房屋、车辆、船舶、树木、农作物,③通讯和电力等基础设施④洪水泛滥、淹没农田、村镇、城市 ⑹台风防御: ①加强监测、预报,制定灾害应急预案②搞好宣传、提高防台风意识③海上船只要回港④登陆地区尽量减少户外活动 ⑤加固房屋、广告牌等设施⑥建防护林 ⑸台风有利影响:台风登陆能够给陆地带来大量降水,可以缓解此时长江中下游地区伏旱旱情;有利于水力发电正常进行; 可以缓解夏季酷暑。 我国台风: 1、路径:西移路径:台风自菲律宾以东一直向西移动,经过南海最后在中国海南岛或越南北部地区登陆 西北路径:台风向西北方向移动,穿过台湾海峡,在中国广东、福建、浙江沿海登陆 转向路径:台风先向西北方向移动,当接近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时,不登陆而转向东北,向日本附近转去。 2、灾情:我国台风的灾情表现为沿海重、南方重,而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灾情有加重趋势 二、寒潮 1、定义:由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并伴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甚至带来暴风雪、沙暴等恶劣天气(我国定义:24小时降10度以上,最低温5度以下) 2、多发季节、地区:北半球中高纬地区深秋到初春季节,我国春秋两季有两个寒潮高峰期 3、影响强度的因素:冷空气强度和将要影响地区的温度 4、危害:①强烈降温造成冻害,造成农作物减产绝产③沙尘暴:污染大气,引发呼吸道疾病,影响交通 ②雨雪、暴风雪:阻塞交通、危害通讯、输电、输水等设施,导致牧区牲畜大量死亡 5、防御: ①加强监测预报,②做好防寒保暖和牲畜饲料准备,③加固基础设施,④制定好救灾紧急预案 6、寒潮带来的好处:①强烈低温可以冻死一些害虫。②雨雪春暖融化又可减轻农田春旱 我国的寒潮 1、路径:偏西路径(新疆蒙古到北部海域),偏北路径(蒙古到我国南方),东北路径(日本海我国东北到我国南部沿海) 2、地形对寒潮的影响:东西走向的山脉北侧冷空气堆积,灾害加剧;南侧相对温暖,灾害减弱 南北走向的山脉形成冷空气通道使寒潮影响纬度更低,范围更广 3、地区差异:寒潮影响地区,东北最多,华北次之,影响小的地区为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几乎不影响),四川盆地,和回归线以南,原因是地形(地势高或阻挡)和纬度低使冷空气的减弱 三、干旱 1、干旱和旱灾的区别:干旱为致灾因子,旱灾为自然灾害 2、旱灾的特点: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渐发性的特点。 3•旱灾的分布:旱灾常常发生在降水不稳定的干旱、半干旱地区。非洲、亚洲和大洋洲的内陆地区是世界发生旱灾频率较 高的地区,其中非洲是旱灾最严重的地区。 4、旱灾的危害: ①导致农业减产或绝收②影响工业正常生产,水力发电不能进行 ③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④引起次生灾害,如森林大火,咸潮,沙尘暴,蝗灾等

气象灾害常识

气象灾害常识 气象灾害是发生频率高、影响大、危害严重的自然灾害。当灾害性天气发生时,如果能及时采取预防措施,可以将损失降到最低,减少危害。 (一)龙卷风 1. 什么是龙卷风 龙卷风是从对流积雨云延伸到地面的小规模强烈气旋。它的上端连着一片积雨云,下端悬浮在半空中,有的直接延伸到地面或水面,一边旋转一边前进。 龙卷风出现时,往往有一个或数个如同“象鼻子”样的漏斗状云柱从云底向下伸展,同时伴有狂风暴雨、雷电或冰雹。龙卷风经过水面,能吸水上升,形成水柱,同云相接,俗称“龙吸水”;龙卷风经过陆地,常会卷倒房屋,吹折电杆,甚至把人、畜和杂物吸卷到空中,带往它处。 2. 龙卷风的特点 1龙卷风常在夏季的雷雨天气时发生,尤以下午至傍晚最为多见。 龙卷风的攻击范围很小,直径一般在十几米到几百米之间。 3龙卷风的持续时间短。龙卷风的持续时间往往只有几分钟到几十分钟,最多不超过一小时。 4龙卷风出现的随机性大,仅仅靠常规的气象监测手段很难预报。

5龙卷风的风力特别大,破坏力极强。在龙卷风中心附近的风速可达100~200米/秒。龙卷风经过的地方,常会发生拔起大树、掀翻车辆、摧毁建筑物等现象,有时会把人吸走。 3. 遇到龙卷风怎么办 1在家时,一定要远离门、窗和房屋外墙,躲在龙卷风对面的墙壁或小房间里,用头蹲下。 2躲避龙卷风最安全的地方是地下室或半地下室。 3在电杆倒、房屋塌的紧急情况下,应及时切断电源,以防止电击人体或引起火灾。 4在野外遇到龙卷风时,应迅速向龙卷风的反方向或垂直方向逃离,并趴在低洼地上,但要远离树木和电线杆,以免被砸、被压或触电。 5当汽车在龙卷风中外出时,不要开车或躲在车里。因为汽车对龙卷风的防御能力很小,所以应该立即离开汽车,到低洼地区躲避。 (二)雷电 1. 雷电是怎么回事 雷电是大气中的一种放电现象。雷雨云在形成过程中,部分积聚起正电荷,另一部分积聚起负电荷,当这些电荷积聚到一定程度时,就产生放电现象。这种现象有的是在云层与云层之间进行,有的是在云层与大地之间进行。这两种放电现象俗称打雷,它会破坏建筑物、电气设备、伤害人畜。这种放电时间短促,一般约50~100微秒,但电流异常强大,能达到数万安培到数十万安培。

气象灾害的常识和应对措施

气象灾害的常识和应对措施 一、认识灾害 1、什么是灾害 气象灾害是指大气运动和演变对人类生命财产和国民经济以及国防建设等造成的直接或间接损失。如暴雨、暴雪、冰雹、大风、雷电、高温、干旱等。 在各类自然灾害中,气象灾害占70%以上。我国每年重大气象灾害影响的人口约达4亿人次,造成的经济损失约占国内生产总价值的1%—3%。 2、常见的气象灾害有哪些 一般来说,春节以倒春寒、大风等居多,夏季以暴雨、冰雹、雷暴、高温、干旱等居多,秋季以霜冻、低温冷害等居多,冬季与以寒潮、雪灾等居多。其中也有跨季节的,至于干旱一年四季都可发生。 二、灾害对策 3、面对气象灾害,应该做些什么 我国劳动人民在与气象灾害的长期斗争中,积累了不少经验,可概括为“九字原则”。 一是学。要学习各种气象灾害及避险知识。 二是备。做好个人、家庭物资准备。建议家庭准备十项防灾物品:清洁水、食品、常用药物、雨伞、手电筒、御寒用品和生活必需品、收音机、手机、绳索、适量现金。如有婴儿,还需准备奶粉、奶瓶、尿布等婴儿用品;有老人,还要为老人准备拐杖、特需药品等。 三是听。通过正规渠道,如电视、广播、报纸、“12121”电话、手机短信等,及时收听(收看)各级气象部门发布的灾情信息,不可听信谣传。 四是察。密切注意观察周围环境的变化情况,一旦发现某种异常现象,要尽快向有关部门报告,请专业部门判断,提供对策。还有,灾前要选好避灾安全场所。 五是断。在救灾行动中,首先要切断可能导致次生灾害的电、煤气、水等灾源。 六是抗。灾害一旦发生,要有良好的心态,坦然面对,乡村干部要带领大家积极避险抗灾。 七是救。利用自己学过的一些救助知识,组织大家自救和互救,比如在大水、大火中逃生的自救和互救;利用准备的药品,对受伤生病者进行及时抢救;特别要注意卫生防疫工作。 八是保。除了个人保护外,积极参加防灾保险,比如,人身意外保险、农作物保险等,以减少经济损失。 九是演。乡村党支部、村委会根据本地区气象灾害特点,与相关部门配合制定气象灾害应急避险预案,在气象灾害频发季节到来之前,检查措施落实情况,并组织进行防灾演习。 三、预警和报警 4、气象部门规定了哪些气象灾害预警信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2007年6月12日中国气象局发布第16号令《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与传播办法》,规定发布预警信号的气象灾害分为台风、暴雨、暴雪、寒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