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

谈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
谈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

谈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直观性”

马克思以前的唯物主义即旧唯物主义,它坚持了唯物主义的基本哲学路线,即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原则,坚持客观决定主观,主观反映客观,这是值得肯定的一面。但是,旧唯物主义又存在诸多的缺点,如直观性、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唯心史观等等。那么,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什么呢?对于这一问题,人们在理解上存在着分歧。

甚至包括马克思最亲密的战友恩格斯,在这一问题上的理解也同马克思的理解存在着差别。恩格斯主要是根据唯物主义同辩证法的关系来区别新旧唯物主义的,在他看来,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其机械性、形而上学性。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中指出,18世纪的唯物主义的两个主要缺点是:第一,“上一世纪的唯物主义主要是机械唯物主义”;“这种唯物主义的第二个特有的局限性在于:它不能把世界理解为一种过程,理解为一种处在不断的历史发展中的物质”,“这种非历史观点也表现在历史领域中”。恩格斯对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旧唯物主义主要缺点的理解,深深地影响了后人,包括前苏联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科书。我国由于受前苏联教科书的影响,绝大多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基本上都采用前苏联教科书的理解,认为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形而上学性”。

然而,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究竟是不是如恩格斯所认为的“形而上学性”呢?我们还是从马克思的原着中去寻找答案吧。

在被恩格斯誉为“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文中,马克思作了深刻地分析与批判。《提纲》的第1条中,马克思就指出:“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在这里,马克思所说的“对象、现实、感性”都是借用费尔巴哈的用语,在费尔巴哈的文章中,这三个词的基本含义是相同的,都是用来指客观存在的事物(包括自然界和人)。例如,费尔巴哈说过,自然界和人是哲学研究的对象,“观察自然,观察人吧!在这里你们可以看到哲学的秘密。”而马克思在这里所说的“客体”和费尔巴哈所理解的客体是相同的,都是指和人类的实践活动无关的单纯的客观存在物。马克思所说的“人的感性活动”指的是主体人所从事的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活动,即实践。正因为实践活动是现实的人利用一定的物质手段,作用于一定的物质对象的活动,这一活动过程是可以为人们的感官所感知的客观物质活动,所以,马克思把实践称为感性活动。

从马克思的这一表述中,我们可以看出,马克思是根据对唯物主义原则本身的理解方式来区别新旧唯物主义的。马克思指出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直观性”,即旧唯物主义只是把客观事物作为外在于主体人,并且同主体人的实践活动没有关系的直观对象,只是把主体人看成是直观者,忽略了主体人的主体能动性,没有从主体人的实践方面去理解客观世界、理解人、理解人与外部客观世界的关系。旧唯物主义没有理解:作为主体的人,不仅仅是一个直观者,更重要的是改造者;客观世界不仅仅是人们直观的对象,更重要的还是人们改造的对象;人与外部客观世界的关系不仅仅是直观与被直观的关系(或称认识与被认识的关系),更重要的是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因而不可能认识到主体人与外部客观世界的关系,应当首先是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然后才有直观与被直观的关系(或称认识与被认识的关系)。概括起来说,旧唯物主义由于不懂得主体人的实践活动在改造客观世界和认识客观世界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只是从直观的角度去理解客观世界、理解人、理解人与外部客观世界的关系,因而“直观性”就是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

接下来在《提纲》的第9条中,马克思说:“直观的唯物主义,即不是把感性理解为实践活动的唯物主义,至多也只能做到对‘市民社会’的单个人的直观。”在这里,马克思又一次明确地指出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直观性”,并根据旧唯物主义的这一主要缺点,直截了当地把旧唯物主义命名为“直观的唯物主义”。也就是说,旧唯物主义对感性(即自然界和人)的理解,不是从实践活动去理解,只是从直观的角度去理解。如此一来,人只是被看成是直观者同时又是直观的对象,而不是积极从事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的主体;自然界也只是直观的对象,而不是实践改造的对象。总之,旧唯物主义就是一种不懂得实践在认识和改造自然、人以及人类社会中的决定作用和意义的唯物主义。

从马克思的这一原着中,我们可以得出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直观性”,而且正因为“直观性”这一主

要缺点必然导致旧唯物主义的其他缺点,如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唯心史观等。在新的历史时期,正确认识和把握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对于我们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性质以及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谈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学习

马克思以前的唯物主义即旧唯物主义,它坚持了唯物主义的基本哲学路线,即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原则,坚持客观决定主观,主观反映客观,这是值得肯定的一面。但是,旧唯物主义又存在诸多的缺点,如直观性、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唯心史观等等。那么,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什么呢对于这一问题,人们在理解上存在着分歧。甚至包括马克思最亲密的战友恩格斯,在这一问题上的理解也同马克思的理解存在着差别。恩格斯主要是根据唯物主义同辩证法的关系来区别新旧唯物主义的,在他看来,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其机械性、形而上学性。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中指出,18 世纪的唯物主义的两个主要缺点是:第一,上一世纪的唯物主义主要是机械唯物主义;这种唯物主义的第二个特有的局限性在于:它不能把世界理解为一种过程,理解为一种处在不断的历史发展中的物质,这种非历史观点也表现在历史领域中。恩格斯对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旧唯物主义主要缺点的理解,深深地影响了后人,包括前苏联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科书。我国由于受前苏联教科书的影响,绝大多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基本上都采用前苏联教科书的理解,认为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形而上学性。 然而,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究竟是不是如恩格斯所认为的形而上学性呢我们还是从马克思的原著中去寻找答案吧。 在被恩格斯誉为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文中,马克思作了深刻地分析与批判。《提纲》的第 1 条中,马克思就指出: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在这里,马克思所说的对象、现实、感性都是借用费尔巴哈的用语,在费尔巴哈的文章中,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材料分析题(全)

材料1 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观方面去理解。所以,结果竟是这样,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却发展了能动的方面,但只是抽象地发展了,因为唯心主义当然是不知道真正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 材料2 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关于离开实践的思维是否具有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 摘自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⑴根据材料1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以往一切唯物主义有哪些区别? ⑵根据材料1、2说明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首要的、第一的观点。 1.⑴材料1中马克思第一次明确地阐述了新唯物主义与旧唯物主义的两个根本区别。首先,旧唯物主义不懂得实践的观点是我们认识和理解一切事物的基础和出发点。旧唯物主义虽然坚持了物质的第一性和本原性,但他们仅仅停留在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层面去理解世界,因此,看不到人的活动的能动性。其次,旧唯物主义不懂得认识的辩证法。由于他们只是在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上来理解物质的第一性和决定作用,看不到人对世界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作用,亦即不懂得主观与客观、物质与意识相互作用的辩证法。 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这两个根本缺陷。一、强调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的观点。二、正确阐述了认识的辩证法,强调了人的活动的能动性。 ⑵材料1、2表明马克思把实践的观点作为自己哲学的首要的、根本的观点。在认识和实践的关系上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 对认识起决定作用。即: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第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第三,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第四,实践是 认识的目的。 总之,认识的产生、发展、检验和归宿,认识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依赖于实践。所以,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 基本的观点。 2.分析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1 恩格斯指出:?就一切可能来看,我们还差不多处在人类历史的开端,而将来会纠正我们的错误的后代,大概比我们有可能经常以极 为轻视的态度纠正其认识错误的前代要多得多。??科学史就是把这种谬误逐渐消除或是更换为新的、但终归是比较不荒诞谬误的历史。?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4卷 材料2 卡尔〃波普认为:?衡量一种理论的科学地位是它的可证伪性或可反驳性或要检验性。? ?我所想到的科学知识增长并不是指观察的积累,而是指不断推翻一种科学理论,由另一种更好的或者更合乎要求的理论取而代之。??科学史也象人类思想史一样,只不过是一些靠不住的梦幻史、顽固不化史、错误史。但科学却是这样一种少有的——也许是唯一的——人类活动,有了错误可以系统加以批判,并且还往往可以及时改正。? 摘自卡尔·波普《科学知识进化论》 ⑴材料1、2在科学理论发展问题上的共同观点是什么? ⑵比较材料1、2,指出恩格斯和波普对科学发展的不同认识。 2.⑴二则材料各从不同角度揭示了科学发展过程中真理与谬误的矛盾,指出科学是一个不断发现真理、检验真理、修正错误、发展真理的过程。 ⑵卡尔·波普把科学可能错误、可以被否证作为科学的最本质的特征,把科学史简单地归结为一种理论推翻另一种理论的历史。恩格斯在承认任何今天看来是正确的东西都包含着明天可能发现错误的同时,强调科学史是在真理与谬误的斗争中,不断证实真理、克服谬误、发展真理的历程,而不是一个简单的否定和不断证伪的过程。 3.下面是实用主义哲学思想的一些材料 詹姆士说:?对于实用主义者,真理成为经验中各种各样确定的、有作用价值的类名。??要是真观念对人生没有好处,或者真观念的认识是肯定无益的,而假观念却是唯一有用的,那么……我们的责任就会是回避真理。? 胡适说:?真理原来是人造的,是人造出来供人用的,是因为他们大有用处,所以才给他们‘真理’的美名的。我们所谓真理,原不过是人的一种工具,真理和我们手里这张纸,这条粉笔,这块黑板,这把茶壶是一样的东西:都是我们的工具。??我们人类所要的知识并不是那绝对存在的‘道’哪、‘理’哪,乃是这个时间、这个境地、这个我的这个真理。那绝对的真理是悬空的、是抽象的,是笼统的,是没有凭据的,是不能证实的。? 罗蒂说:?对于实用主义者来说,真理的首要标准是其与一个人的其他信念的一致。? ?是我们的信念和愿望形成了我们的真理标准?。?‘真理’将被看作不过是一个表示满意的形容词的名词化,而不是被看作一个表示与超越的东西,不是人类的东西的接触。? 根据上述材料,请回答 ⑴实用主义真理观在真理的含义、真理的标准、真理与价值的关系、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等问题上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⑵用马克思主义真理观对上述材料进行评析。 3.⑴实用主义是唯心主义主观真理观的典型代表。他们否认真理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和客观的衡量标准,把真理与人的主观信念相联系,真理的标准在于由信念所引起的结果是否令人满意,主张“人造真理”论,以真理的有用性和价值性作为真理的本质规定。这样在真理和价值的关系上,他们就消解了真理所要求遵循的客观性的“物的尺度”,完全代之以主观的“人的尺度”,把真理变成纯粹主观的东西。而由于人的意志和需要的主观差异性,这就决定了实用主义必然是否认真理的普遍性和绝对性,夸大真理的相对性,走向相对主义真理观。 ⑵马克思主义坚持真理观上的唯物论和辩证法。强调真理作为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和 客观的衡量标准。实用主义否认这一点,以“有用”或“满意”来规定真理,这就混淆了真理的客观性与真理的有用性、价值性的关系, 把作为必要条件的有用性当作认识成为真理的充分条件,将真理主观化,导致“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真理因人而异的混乱局面。 马克思主义认为,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统一。真理是一个不断深化、不断完善的过程,是不断从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过程。实用主义夸大真理的相对性,就必然抹煞真理同谬误的原则界限,导致是非不分,真伪不辨的后果。 在马克思主义看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为社会实践具有普遍性和直接现实性的双重品格,就决定了实践检验是一个客观标准,这与实用主义是根本不同的。实用主义虽然也主张以人的活动结果来衡量认识的真理性,但这种衡量是以这个结果是否令人在主观上“满意”为转移的,这样判别真理的标准还是在人的主观意志。而且“有用”和“满意”的真假判断又有待于新的“有用”或“满意”来验证,依此推论,就将陷入逻辑上无穷倒退的尴尬境地。

谈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1

谈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 马克思以前的唯物主义即旧唯物主义,它坚持了唯物主义的基本哲学路线,即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原则,坚持客观决定主观,主观反映客观,这是值得肯定的一面。但是,旧唯物主义又存在诸多的缺点,如直观性、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唯心史观等等。那么,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什么呢?对于这一问题,人们在理解上存在着分歧。甚至包括马克思最亲密的战友恩格斯,在这一问题上的理解也同马克思的理解存在着差别。恩格斯主要是根据唯物主义同辩证法的关系来区别新旧唯物主义的,在他看来,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其机械性、形而上学性。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中指出,18 世纪的唯物主义的两个主要缺点是:第一,上一世纪的唯物主义主要是机械唯物主义;这种唯物主义的第二个特有的局限性在于:它不能把世界理解为一种过程,理解为一种处在不断的历史发展中的物质,这种非历史观点也表现在历史领域中。恩格斯对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旧唯物主义主要缺点的理解,深深地影响了后人,包括前苏联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科书。我国由于受前苏联教科书的影响,绝大多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基本上都采用前苏联教科书的理解,认为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形而上学性。 然而,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究竟是不是如恩格斯所认为的形而上学性呢?我们还是从马克思的原著中去寻找答案吧。

在被恩格斯誉为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文中,马克思作了深刻地分析与批判。《提纲》的第 1 条中,马克思就指出: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在这里,马克思所说的对象、现实、感性都是借用费尔巴哈的用语,在费尔巴哈的文章中,这三个词的基本含义是相同的,都是用来指客观存在的事物(包括自然界和人)。例如,费尔巴哈说过,自然界和人是哲学研究的对象,观察自然,观察人吧!在这里你们可以看到哲学的秘密。而马克思在这里所说的客体和费尔巴哈所理解的客体是相同的,都是指和人类的实践活动无关的单纯的客观存在物。马克思所说的人的感性活动指的是主体人所从事的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活动,即实践。正因为实践活动是现实的人利用一定的物质手段,作用于一定的物质对象的活动,这一活动过程是可以为人们的感官所感知的客观物质活动,所以,马克思把实践称为感性活动。 从马克思的这一表述中,我们可以看出,马克思是根据对唯物主义原则本身的理解方式来区别新旧唯物主义的。马克思指出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直观性,即旧唯物主义只是把客观事物作为外在于主体人,并且同主体人的实践活动没有关系的直观对象,只是把主体人看成是直观者,忽略了主体人的主体能动性,没有从主体人的实践方面去理解客观世界、理解人、理解人与外部客观世界的关系。旧唯物主义没有理解:作为主体的人,不仅仅是一个直观者,更重

谈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

谈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直观性” 马克思以前的唯物主义即旧唯物主义,它坚持了唯物主义的基本哲学路线,即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原则,坚持客观决定主观,主观反映客观,这是值得肯定的一面。但是,旧唯物主义又存在诸多的缺点,如直观性、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唯心史观等等。那么,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什么呢?对于这一问题,人们在理解上存在着分歧。 甚至包括马克思最亲密的战友恩格斯,在这一问题上的理解也同马克思的理解存在着差别。恩格斯主要是根据唯物主义同辩证法的关系来区别新旧唯物主义的,在他看来,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其机械性、形而上学性。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中指出,18世纪的唯物主义的两个主要缺点是:第一,“上一世纪的唯物主义主要是机械唯物主义”;“这种唯物主义的第二个特有的局限性在于:它不能把世界理解为一种过程,理解为一种处在不断的历史发展中的物质”,“这种非历史观点也表现在历史领域中”。恩格斯对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旧唯物主义主要缺点的理解,深深地影响了后人,包括前苏联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科书。我国由于受前苏联教科书的影响,绝大多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基本上都采用前苏联教科书的理解,认为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形而上学性”。 然而,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究竟是不是如恩格斯所认为的“形而上学性”呢?我们还是从马克思的原着中去寻找答案吧。 在被恩格斯誉为“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文中,马克思作了深刻地分析与批判。《提纲》的第1条中,马克思就指出:“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在这里,马克思所说的“对象、现实、感性”都是借用费尔巴哈的用语,在费尔巴哈的文章中,这三个词的基本含义是相同的,都是用来指客观存在的事物(包括自然界和人)。例如,费尔巴哈说过,自然界和人是哲学研究的对象,“观察自然,观察人吧!在这里你们可以看到哲学的秘密。”而马克思在这里所说的“客体”和费尔巴哈所理解的客体是相同的,都是指和人类的实践活动无关的单纯的客观存在物。马克思所说的“人的感性活动”指的是主体人所从事的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活动,即实践。正因为实践活动是现实的人利用一定的物质手段,作用于一定的物质对象的活动,这一活动过程是可以为人们的感官所感知的客观物质活动,所以,马克思把实践称为感性活动。 从马克思的这一表述中,我们可以看出,马克思是根据对唯物主义原则本身的理解方式来区别新旧唯物主义的。马克思指出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直观性”,即旧唯物主义只是把客观事物作为外在于主体人,并且同主体人的实践活动没有关系的直观对象,只是把主体人看成是直观者,忽略了主体人的主体能动性,没有从主体人的实践方面去理解客观世界、理解人、理解人与外部客观世界的关系。旧唯物主义没有理解:作为主体的人,不仅仅是一个直观者,更重要的是改造者;客观世界不仅仅是人们直观的对象,更重要的还是人们改造的对象;人与外部客观世界的关系不仅仅是直观与被直观的关系(或称认识与被认识的关系),更重要的是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因而不可能认识到主体人与外部客观世界的关系,应当首先是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然后才有直观与被直观的关系(或称认识与被认识的关系)。概括起来说,旧唯物主义由于不懂得主体人的实践活动在改造客观世界和认识客观世界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只是从直观的角度去理解客观世界、理解人、理解人与外部客观世界的关系,因而“直观性”就是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 接下来在《提纲》的第9条中,马克思说:“直观的唯物主义,即不是把感性理解为实践活动的唯物主义,至多也只能做到对‘市民社会’的单个人的直观。”在这里,马克思又一次明确地指出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直观性”,并根据旧唯物主义的这一主要缺点,直截了当地把旧唯物主义命名为“直观的唯物主义”。也就是说,旧唯物主义对感性(即自然界和人)的理解,不是从实践活动去理解,只是从直观的角度去理解。如此一来,人只是被看成是直观者同时又是直观的对象,而不是积极从事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的主体;自然界也只是直观的对象,而不是实践改造的对象。总之,旧唯物主义就是一种不懂得实践在认识和改造自然、人以及人类社会中的决定作用和意义的唯物主义。 从马克思的这一原着中,我们可以得出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直观性”,而且正因为“直观性”这一主

论马克思主义对旧唯物主义的超越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904799093.html, 论马克思主义对旧唯物主义的超越 作者:孙红兰 来源:《商情》2014年第41期 【摘要】马克思主义同旧唯物主义关注的论点不同,各有千秋,旧唯物主义在产生的时代也曾对哲学的发展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但随着时代的变迁,旧唯物主义的观点也逐渐显露出其缺陷,必然要被后来的新的哲学观点所扬弃和超越。马克思主义正是凭借自身的优势对旧唯物主义进行了超越,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旧唯物主义和马克思主义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以期更好地阐释马克思主义对旧唯物主义的超越。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旧唯物主义超越 自从西方哲学诞生后,各哲学家们各抒己见,纷纷发表自己对事物的哲学见解,出现了各种“主义”,如旧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实践唯物主义等,使哲学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新的哲学观点的产生总是基于对旧哲学观点的继承和扬弃,从而达到对旧哲学观点的超越。 一、马克思对旧唯物主义的批判 (一)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直观性 要想了解马克思主义对旧唯物主义的超越,就必须先了解旧唯物主义的缺点,马克思在科学实践观的基础上,提出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其直观性的思维方式。马克思主义认为旧唯物主义将客观存在的感性的事物作为其理解对象,这个出发点是没错的,但旧唯物主义用直观的方式去理解现实事物,这种思维方式是错误的。马克思主义对旧唯物主义的这种思维方式进行了批判,他认为旧唯物主义将客观事物看成是自然存在物,是外在于作为活动主体的人,这种思维方式完全忽略了客观事物与人的实践活动所应具有的关联性。旧唯物主义仅仅将客观事物作为其直观的研究对象,人只是客观地、被动地、直观地反映客观世界,将人与客观世界的反映直观地看成了是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这是一种直观的反映过程,中间没有任何中介力量。马克思主义认为在这个过程中,旧唯物主义完全忽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人与客观世界的关系不是单纯的反映与被反映的过程,人作为客观世界的主体,充分利用人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地去改造客观世界,这个过程是主动的、积极的,人与客观世界的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也明显地显现出来。马克思主义认为在主体人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人的实践活动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是人与客观世界的中介力量,主体人只有通过实践活动才能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改造,才能正确地认识客观事物。因此,马克思主义认为旧唯物主义无法科学地阐释人的本质、实践活动及意识活动,是不科学的。此外,旧唯物主义这种将人看作是直观的对象,忽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实践的重大作用的思维方式很容易使其走向唯心主义史观,对社会问题和社会现象的解释只能达到对市民社会单个人的直观反映,无法正确地解释社会历史问题。为此,马克思主义对旧唯物主义的这种直观性进行了严重地批判。

高中政治 哲学常识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教案 旧人教版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教案 教学目标:知识方面,识记哲学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基本含义以及二者的根本分歧所在;联系前言,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能有进一步了解。能力方面,通过本课时教学,提高学生的鉴别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辨证思维能力以及在实际生活中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的能力。觉悟方面,通过教学,提高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信念,进一步消除有神论的影响。 教学重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以及青少年要自觉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教学难点: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及旧唯物主义的缺陷。 教学设想: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各种具体材料,化抽象为具体,教学思路上讲究深入浅出,引导学生区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通过设计恰当的问题,启发学生去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其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教学手段上,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融学、声、像等信息于一体等,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意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教学方法:提问法;对比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方法一,老师提问: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这世界上究竟先有物质还是先有意识?为什么?(学生回答略)方法二,通过对歌曲《跟着感觉走》的批判引出课题。 (新课教学)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板书) 1、什么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板书) (多媒体展示)唯物主义观点:①“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②“人病则忧惧,忧惧则鬼出。”③“水是万物的始基。”④“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⑤“气者,理之依也。”唯心主义观点:①“心外无物。”②“物是观念的集合。”③“存在即被感知。” ④“宇宙是吾心,吾心是宇宙。”⑤“人的命天注定,胡思乱想没有用。”⑥“上帝造人” 老师对不同观点解释后提问: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有什么区别? (学生回答后老师归纳)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是,承认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是,认为世界上的本质是意识,世界上先有意识后有物质;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巩固:下列观点哪些是唯物主义观点,哪些是唯心主义观点? ①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唯物)②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唯物)③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唯心)④“元气”才是唯一的存在(唯物)⑤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唯心)2、哲学的基本问题和哲学的基本派别(板书)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这是因为:这一关系问题不仅是所有哲学派别必然遇到的问题,而且是所有哲学派别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物质和意识谁是世界的本原?谁决定谁?谁为第一性?是哲学基本问题的最重要方面,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2)哲学的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巩固提问:追求物质利益就是唯物主义,强调精神文明就是唯心主义(辨析)(①这个观点是错误的。②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因此,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对物质和意识谁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而不是是否追求物质利益,或者是否强调精神文明。③追求物质利益不一定就是唯物主义,如果违背社会发展规律,不顾客观条件,盲目地追求物质利益,就是唯心主义;强调精神文明不一定就是唯心主义,如果在承认物质的决定作用的前提下,重视意识的作用,情调

马哲问题答案

3.怎样理解"推动哲学家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日益迅猛的进步? 答:恩格斯认为,哲学作为人类的一种认识成果,从总体上说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不断进步的。哲学作为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总结和概括,它与自然科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它的发展往往植根于自然科学的长足进步,如果不吸取自然科学的成果,哲学这一门最抽象、最概括的学问就会成为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恩格斯还十分重视自然科学的成就对哲学的推动作用,认为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总之,恩格斯的这段话阐明了哲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指出哲学以自然科学为基础,自然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4.如何理解旧唯物主义的局限? 答案一: ——旧唯物主义的三个缺陷: 机械性:用力学的观点解释一切自然现象和人类生活现象,看不到不同自然现象之间,以及人类生活同自然现象之间运动规律的重要区别。 形而上学性(非历史观念):不能把自然现象理解为一个过程,把自然运动看作是周而复始的运动;没有把历史理解为普遍联系的运动过程,而把历史理解为单个事件的汇集。 历史唯心主义:旧唯物主义只是在自然领域坚持唯物主义思想,在社会领域中,他们仍然是以精神作为理论解释的逻辑出发点。 答案二: 唯物主义的发展经历了古代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近代机械的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和现代唯

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的新唯物主义。 旧唯物主义同“新唯物主义”相对。泛指马克思主义 哲学以前的唯物主义。它既包括古代的朴素唯物主 义,也包括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机械的唯物主义和庸俗唯 物主义等。在通常情况下,主要是指16—18世纪英法等国 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机械的唯物主义以及19世纪德 国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狭义上的旧唯物主义就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又叫机械唯物主义。它承认物质第一性,这是唯物主义的.但认为事物都是孤立的静止的不变的,这又是机械的或形而上学的.时间和空间不是事物的储藏所,而是运动着的事物的存在形式.时间和空间同事物是不可分割的,不是储藏与被储藏的关系,不是大与小的关系.把它们分割开来,就是把它们当作彼此孤立存在的东西,所以说这是一种机械唯物主义的时空观。 旧唯物主义缺点: 1形而上学性:用孤立,静止,片面的思想对待一切问题。 2机械性:用机械性原理解释一切现象,包括人的活动 3不彻底性:旧唯物主义在自然观上坚持唯物论,在社会历史关上坚持唯心主义 4用个别代替一般,用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代替了哲学的物质范畴,不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为什么说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一切就唯物主义是直观的唯物主义 恩格斯指出:“费尔巴哈的发展进程是一个黑格尔主义者(诚然,他从来不是完全正统的黑格尔主义者)走向唯物主义的发展进程。”在费尔巴哈看来,“我们自己所属的物质的、可以感知的世界,是唯一现实的;而我们的意识和思维,不管它看起来是多么超感觉的,总是物质的、肉体的器官即人脑的产物。物质不是精神的产物,而精神本身只是物质的最高产物。”恩格斯说:“这自然是纯粹的唯物主义。”这就是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在自然观方面,他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坚持意识是物质高度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对存在的反映的唯物主义观点。但是,由于费尔巴哈对唯物主义这个名词的偏见,到这里就突然停止不前了。恩格斯批评了费尔巴哈哲学的不彻底性和形而上学性,指出:“甚至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 以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为代表的旧唯物主义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恩格斯指出,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的局限性也就是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局限性。

2011年7月浙江自考真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2011年7月浙江自考真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一章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 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 (一)世界是统一的物质世界 (单选)世界观,就是人们对包括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在内的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 (单选)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多选)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方面是物质和意识哪个是本原、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这在哲学上属于本体论的问题,是最重要的方面。如何回答这个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第二方面是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主是指思维能否认识存在的问题,即世界可不可以认识的问题,这在哲学上属于认识论问题。 (单选)与哲学基本问题相一致,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如何回答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标准。凡是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是历史唯物主义;凡是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是历史唯心主义。 (单选)世界的本质问题,实质上是世界的统一性问题。 (单选)否认世界的统一性,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物质和精神这两个相互平行,各自独立的本原,这种哲学就是二元论。

(单选)笛卡尔是二元论的著名代表。他认为,物质实体是有广延性的、被动的、不能思想的。心灵是没有广延性的、能动的、能思想的。物质和心灵是各自独立的。 (单选)在世界的统一性问题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共同之处在于二者分别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一个共同的本质或本原。 (单选)贝克莱提出的“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感觉的集合”,我国宋代哲学家陆九渊提出的“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明代哲学家王守仁提出的“心外无物”,“天地万物皆在吾心中”等,都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多选)唯物主义哲学随着社会实践和科学的发展,经历了三种基本形态: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单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质或本原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多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最高成就,是古希腊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和中国的“元气说” (单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以当时在自然科学中占主导地位的原子论为依据,把原子看成是世界的本原,认为原子是构成世界万物的最小物质单位。 (多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四个明显的局限性:一是机械性,它把一切运动都归结为机械运动,企图用力学原理解释一切现象,甚至把人和动物都看成受力学规律支配的机器,因为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也称机械唯物主义;二是形而上学性,它把一切事物都看作是彼此孤立的、在本质上是不发展变化的,三是直观性,它对待世界、认识,都缺乏实践的观点;四是不彻底性,它只在自然观上坚持唯物主义,在历史观上则陷入唯心主义,把精神看成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单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唯物主义哲学的第三个历史形态,是唯物主义哲学的最高形态。

新旧唯物主义

马克思指出旧唯物主义者在人口、环境、教育相互关系上的错误,进一步指出了实践的意义。 1、旧唯物主义只承认环境教育对人的作用,没有看到人的实践活 动对环境和教育的作用。 2、这种错误唯物主义必然导致旧唯物主义这样就把社会分成两部 分,一是天生的统治者,另一部分是被统治者。 3、马克思指出人在世间中既改变了环境又改变了自己改造客观世 界和改造主观世界是一个统一的过程,这些统一的基础就是革命的实践。离开了革命实践就谈不上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改变。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一样只是客体的或直观的形式去理解。旧唯物主义承认物质第一性和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但否定了意识的能动作用,否定了两者的辩证关系 唯心主义承认意识的能动作用,而否认物质决定意识。 费尔巴哈的研究认为不是研究绝对精神,而是研究自然界和人,但他没有把人的活动理解为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黑格尔绝对精神 马克思第一次把实践作为唯物之一认识论的基础,阐述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人的认识能否正确反映客观问题,这不是一个理论范围内能够 解决的,只有时间才能检验 2、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思维的真理性就是证明自己的意识能否正 确的反应客观事物和自己的认识具有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动作用。 3、旧唯物主义不了解时间的意义必然导致历史唯心主义 新旧唯物主义的区别 阶级基础旧唯物主义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基础上的,是资产阶级的世界,新唯物主义是立足于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 对于新旧

新旧唯物主义的区别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历史上互相对立的两大基本派别。唯心主义为人思维或者精神是第一性,存在第二性。物质是由精神派生的。而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精神是物质的产物和反映。 唯心主义上在其发展历史上经历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三个基本形态。 对于唯物主义有新旧之分,旧唯物主义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为代表,新唯物主义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二者的共同点都承认物质决定意识。物质的第一性。但是他们也有很多区别。概括的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于实践的作用的认识 旧唯物主义只承认环境教育对人的作用,就唯物主义认为一切主观都是由客观环境决定的,没有看到人的实践活动对环境和教育的作用。这种错误唯物主义必然导致旧唯物主义这样就把社会分成两部分,一是天生的统治者,另一部分是被统治者。那它唯心主义一样只是客体的或直观的形式去理解。旧唯物主义承认物质第一性和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但否定了意识的能动作用,否定了两者有辩证关系。 新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而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这就跟旧唯物主义的观点相冲突。马克思指出人在世间中既改变了环境又改变了自己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是一个统一的过程,这些统一的基础就是革命的实践。离开了革命实践就谈不上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改变。马克思第一次把实践作为唯物之一认识论的基础,阐述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范畴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获得了新的意义。它真正地超越了旧的实践观。马克思这一哲学所说的实践,是人们为着满足一定的需要而进行的能动的改造和探索物质世界的活动。 2、阶级基础 唯物主义都承认了物质决定意识。所有一个思想的诞生跟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有很大关系。哲学源于生活就是这个道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诞生于封建社会,所以带有封建主义的思想残留。旧唯物主义中的形而上学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基础上的,是资产阶级的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