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体的生长模式

晶体的生长模式
晶体的生长模式

晶体的生长模式

晶体的生长过程一般认为有三个阶段:首先是溶液或气体达到过饱和状态或过冷却状态,然后整个体系中出现瞬时的微细结晶粒子,这就是形成了晶核,最后这些粒子按照一定的规律进一步生长,成为晶体。科学家已经发现了晶体生长的多种模式,其中较为重要的是层生长模式和螺旋生长理论。

晶体生长理论简介

自从1669年丹麦学者斯蒂诺(N.Steno)开始研究晶体生长理论以来,晶体生长理论经历了晶体平衡形态理论、界面生长理论、PBC理论和负离子配位多面体生长基元模型4个阶段,目前又出现了界面相理论模型等新的理论模型。现代晶体生长技术、晶体生长理论以及晶体生长实践相互影响,使人们越来越接近于揭开晶体生长的神秘面纱。

下面简单介绍几种重要的晶体生长理论和模型。

.晶体平衡形态理论:主要包括布拉维法则(Law of Bravais)、Gibbs—Wulff 生长定律、BFDH法则(或称为Donnay-Harker原理)以及Frank运动学理论等。晶体平衡形态理论从晶体内部结构、应用结晶学和热力学的基本原理来探讨晶体的生长,注重于晶体的宏观和热力学条件,没有考虑晶体的微观条件和环境相对于晶体生长的影响,是晶体的宏观生长理论。

.界面生长理论:主要有完整光滑界面模型、非完整光滑界面模型、粗糙界面模型、弥散界面模型、粗糙化相变理论等理论或模型。界面生长理论重点讨论晶体与环境的界面形态在晶体生长过程中的作用,没有考虑晶体的微观结构,也没有考虑环境相对于晶体生长的影响。

.PBC(周期键链)理论:1952年,P.Hartman、W.G.Perdok提出,把晶体划分为三种界面:F面、K面和S面。BC理论主要考虑了晶体的内部结构——周期性键链,而没有考虑环境相对于晶体生长的影响。

.负离子配位多面体模型:1994年由仲维卓、华素坤提出,将晶体的生长形态、晶体内部结构和晶体生长条件及缺陷作为统一体加以研究,考虑的晶体生长影响因素全面,能很好地解释极性晶体的生长习性。

.界面相理论模型:2001年,高大伟、李国华认为,晶体在生长过程中,位于晶体相和环境相之间的界面相可划分:界面层、吸附层和过渡层;界面相对晶体生长起着重要作用。

从晶体平衡形态理论到负离子配位多面体生长基元模型,晶体生长理论在不断地发展并趋于完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从宏观到微观,从经验统计分析到定性预测,从考虑晶体相到考虑环境相,从考虑单一的晶体相到考虑晶体相和环境相。晶体生长的定量化,并综合考虑晶体和环境相,以及微观与宏观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今后晶体生长理论的发展方向

层生长理论

层生长理论是论述在晶核的光滑表面上生长一层原子面时,质点在界面上进入晶格座位的最佳位置是具有三面凹入角的位置。质点在此位置上与晶核结合成键放出的能量最大。因为每一个来自环境相的新质点在环境相与新相界面的晶格上就位时,最可能结合的位置是能量上最有力的位置,即结合成键时应该是成键数目最多,是放出能量最大的位置。所以晶体在理想情况下生长时,先长一条行列,然后长相邻的行列。在长满一层面网后,再开始长第二层面网。

层生长理论认为:晶体的生长是质点面网一层接一层地不断向外平行移动的

结果

螺旋生长理论

螺旋生长理论认为:在晶体生长界面上螺旋位错露头点所出现的凹角及其延伸所形成的二面凹角可作为晶体生长的台阶源,促进光滑界面上的生长。这样就解释了层生长理论所不能解释的现象,即晶体在很低温的过饱和度下能够生长的实际现象。位错的出现,在晶体的界面上提供了一个永不消失的台阶源。晶体将围绕螺旋位错露头点旋转生长。螺旋式的台阶并不随着原子面网一层层生长而消失,从而使螺旋式生长持续下去。螺旋状生长与层状生长不同的是台阶并不直线式地等速前进扫过晶面,而是围绕着螺旋位错的轴线螺旋状前进。随着晶体的不断长大,最终表现在晶面上形成能提供生长条件信息的各种各样的螺旋纹。

周期键链(PBC)理论

该理论从晶体结构的几何特点和质点能量两方面来探讨界面的生长发育。哈特曼和柏多克等认为在晶体结构中存在一系列周期性重复的强键链,其重复特征与晶体中质点的周期性重复相一致,这样的强键链称为周期键链(periodic bond chain,简写为PBC),晶体均平行键链生长,键力最强的方向生长最快,基于这种考虑,可将晶体生长过程中所能出现的晶面划分为三种类型,分别为F,S和K。

F面,或称平坦面,有两个以上的PBC与之平行,网面密度最大。质点结合到F面上去时,只形成一个强键,晶面生长速度慢,易于形成晶体的主要晶面。 S面,或称阶梯面只有一个PBC与之平行,网面密度中等。质点结合到S 面上去时,形成的强键至少比F面多一个,晶面生长速度属于中等。

 K面,或称扭折面,不平行任何PBC,网面密度最小,扭折处的发现方向与PBC一致,质点极其容易从扭折处进入晶格,晶面生长速率快,时易消失的晶面。因此,晶体上F面为最常见且发育较大的面,K面经常缺失或罕见。

尽管PBC理论从晶体结构,质点能量出发,对晶面生长发育作出了许多解释,也解释了一些实际现象,但在其它晶体中晶面发育仍存在一些与上述结论不尽一致的实例。这表明晶体生长的过程是很复杂的。

晶体晶格三种类型晶面

晶向格点位置

枝晶生长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看见树枝一样蔓延生长出来的晶体,称之为枝晶。其中,最常见的雪花就是枝晶生长的例子。

实际上,虽然雪花是大家习以为常,熟视无睹的现象,但是,对于它的形成机理,人们却并不是很了解。我们都知道雪花六出,但是,雪花的形态也并非人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它有许许多多不同的形状变化。在放大镜下进行观察,其形态可以用Koch曲线描述。除了雪花,很多金属或者合金也会出现枝晶的形态,比如古代的刀剑剑身那些美丽的花纹,有很多都是由枝晶在点缀。另外,关于枝晶我们常见的还有松花蛋中的美丽图样以及霜花、火山岩等

雪花分形图形

就像准晶、海岸线等非平衡系统一样,枝晶也有着分维的特点,属于十分复杂的晶体生长类型。这些图案漂亮的枝晶,是非平衡晶体生长的产物。一般来说,枝蔓晶体的产生和杂质有关。杂质对晶体的生长影响很大,不仅会影响晶体的物理性能,而且会使晶体在生长过程中改变形态形成枝晶。远离平衡条件下的晶体生长也很容易形成枝晶。

晶体生长的机理

第五章 一、什么是成核相变、基本条件 成核相变:在亚稳相中形成小体积新相的相变过程。 条件:1、热力学条件:ΔG=G S-G L<0;ΔT>0。2、结构条件:能量起伏、结构起伏、浓度起伏、扩散→短程规则排列(大小不等,存在时间短,时聚时散,与固相有相似结构,之间有共享原子)→晶坯→晶胞。 相变驱动力:f=-Δg/ΩS;Δg每个原子由流体相转变成晶体相所引起的自由能降低;ΩS单个原子的体积。 气相生长体系:(T0 P0)→(T0 P1),Δg=-kT0σ,σ=α-1= P1/ P0;溶液生长体系:(C0 T0 P0)→(C1 T0 P0),Δg=-kT0σ,σ=α-1= C1/ C0;熔体生长体系:Δg=-l mΔT/T m,l m单个原子的相变潜热。 二、均匀成核、非均匀成核 不含结晶物质时的成核为一次成核,包括均匀成核(自发产生,不是靠外来的质点或基底诱发)和非均匀成核。 三、均匀成核的临界晶核半径与临界晶核型成功 临界晶核:成核过程中,能稳定存在并继续长大的最小尺寸晶核。 ΔG=ΔG V+ΔG S,球形核ΔG=-4πr3Δg/ΩS+4πr2γSL→r C=2γSLΩS/Δg,r0,且随着r的增加,ΔG不断增大,r>r C时,ΔG<0,且随着r的增加,ΔG减小,r=r C时,往两边都有ΔG<0,称r C为临界半径。 临界晶核型成功:ΔG C(r C)=A CγSL/3由能量起伏提供。 熔体生长体系:r C=2γSLΩS T m/l m ΔT;ΔG C(r C)=16πγ3SLΩ2S T2m/3l2m(ΔT)2 四、非均匀成核(体系中各处成核几率不相等的成核过程) 表面张力与接触角的关系:σLB = σSB + σLS cosθ ΔG*(r)= (-4πr3Δg/ΩS+4πr2σSL)·f(θ);r*C=2γSLΩS/Δg;ΔG*C(r*C)=ΔG C(r C) ·f(θ)

晶体生长方法

晶体生长方法 一、提拉法 晶体提拉法的创始人是J. Czochralski,他的论文发表于1918年。提拉法是熔体生长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许多重要的实用晶体就是用这种方法制备的。近年来,这种方法又得到了几项重大改进,如采用液封的方式(液封提拉法,LEC),能够顺利地生长某些易挥发的化合物(GaP等);采用导模的方式(导模提拉法)生长特定形状的晶体(如管状宝石和带状硅单晶等)。所谓提拉法,是指在合理的温场下,将装在籽晶杆上的籽晶下端,下到熔体的原料中,籽晶杆在旋转马达及提升机构的作用下,一边旋转一边缓慢地向上提拉,经过缩颈、扩肩、转肩、等径、收尾、拉脱等几个工艺阶段,生长出几何形状及内在质量都合格单晶的过程。这种方法的主要优点是:(a)在生长过程中,可以方便地观察晶体的生长情况;(b)晶体在熔体的自由表面处生长,而不与坩埚相接触,这样能显著减小晶体的应力并防止坩埚壁上的寄生成核;(c)可以方便地使用定向籽晶与“缩颈”工艺,得到完整的籽晶和所需取向的晶体。提拉法的最大优点在于能够以较快的速率生长较高质量的晶体。提拉法中通常采用高温难熔氧化物,如氧化锆、氧化铝等作保温材料,使炉体内呈弱氧化气氛,对坩埚有氧化作用,并容易对熔体造成污杂,在晶体中形成包裹物等缺陷;对于那些反应性较强或熔点极高的材料,难以找到合适的坩埚来盛装它们,就不得不改用其它生长方法。 二、热交换法

热交换法是由D. Viechnicki和F. Schmid于1974年发明的一种长晶方法。其原理是:定向凝固结晶法,晶体生长驱动力来自固液界面上的温度梯度。特点:(1) 热交换法晶体生长中,采用钼坩埚,石墨加热体,氩气为保护气体,熔体中的温度梯度和晶体中的温度梯度分别由发热体和热交换器(靠He作为热交换介质)来控制,因此可独立地控制固体和熔体中的温度梯度;(2) 固液界面浸没于熔体表面,整个晶体生长过程中,坩埚、晶体、热交换器都处于静止状态,处于稳定温度场中,而且熔体中的温度梯度与重力场方向相反,熔体既不产生自然对流也没有强迫对流;(3) HEM法最大优点是在晶体生长结束后,通过调节氦气流量与炉子加热功率,实现原位退火,避免了因冷却速度而产生的热应力;(4) HEM可用于生长具有特定形状要求的晶体。由于这种方法在生长晶体过程中需要不停的通以流动氦气进行热交换,所以氦气的消耗量相当大,如Φ30 mm的圆柱状坩埚就需要每分钟38升的氦气流量,而且晶体生长周期长,He气体价格昂贵,所以长晶成本很高。 三、坩埚下降法 坩埚下降法又称为布里奇曼-斯托克巴格法,是从熔体中生长晶体的一种方法。通常坩埚在结晶炉中下降,通过温度梯度较大的区域时,熔体在坩埚中,自下而上结晶为整块晶体。这个过程也可用结晶炉沿着坩埚上升方式完成。与提拉法比较该方法可采用全封闭或半封闭的坩埚,成分容易控制;由于该法生长的晶体留在坩埚中,因而适于生长大块晶体,也可以一炉同时生长几块晶体。另外由于工艺条件

FEMAG晶体生长专业模拟软件

FEMAG 晶体生长专业模拟软件 F 产品与服务 FEMAG Soft 擅长所有类型晶体材料生长方面的工艺模拟专业技术,比如: ? 直拉法(Czochralski ) ? 区熔法(Floating Zone ) ? 适用于铸锭定向凝固过程工艺(DS ),Bridgman 法 ? 物理气相传输法(PVT ) 产品模块 1. FEMAG/CZ-Czochralski (CZ) Process 适用于Czochralski 直拉法生长工艺和Kyropoulos 生长工艺 2. FEMAG/DS-Directional Solidification (DS) Process 适用于铸锭定向凝固过程工艺 3. FEMAG/FZ-Float Zone Process (FZ) 适用于区熔法生长工艺 FEMAG 软件是由比利时鲁汶大学研 发的晶体生长数值仿真软件。20世纪80 年代中期,鲁汶大学Fran?ois Dupret 教 授带领其团队,开始晶体生长的研究,经 过10多年的行业研发及应用,Fran?ois Dupret 教授于2003年成立了FEMAG S.A.(总部设在比利时Louvain-la-Neuve 市),正式推出晶体生长数值仿真软件 FEMAG 。如今,FEMAG 软件已成为全球 行业用户高度认可的数值仿真工具,在晶 体生长数值模拟领域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主要功能 1. 全局热传递分析 “全局性”即包涵所有拉晶要素在内,并考虑传热模式的耦合。全局热传递模拟分析,主要考虑:炉内的辐射和传导、熔体对流和炉内气体流量分析。 2. 热应力分析 按照经验,一般情况下,晶体位错的产生与晶体生长过程中热应力的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该软件可以进行三维的非轴对称和非各向同性温度场热应力分析计算,可以提出对晶体总的剪切力预估。 “位错”的产生是由于在晶体生长过程中,热剪应力超越临界水平,被称为CRSS(临界分剪应力),而导致的塑性变形。 3. 点缺陷预报 该软件可以预知在晶体生长过程中的点缺陷(自裂缝和空缺),该仿真可以很好的预测在晶体生长过程中点缺陷的分布。 4. 动态仿真 动态仿真提供了对复杂几何形状对于时间演变的预测。该预测把发生在晶体生长和冷却过程中所有瞬时的影响因素都考虑在内。为了准确地预报晶体点缺陷和氧分,布动态仿真尤其是不可或缺的。 5. 固液界面跟踪 在拉晶的过程中准确预测固液界面同样是一个关键问题。对于不同的柑祸旋转速度和不同的提拉高度,其固液界面是不同的。 6. 加热器功率预测 利用软件动态仿真反算加热功率对于生长合格晶体也是非常必要的。 7. 绘制温度梯度 通过仿真,固液交界面的温度梯度可以很方便的计算出来。这一结果对于理论缺陷的预报是非常有用的。 技术特色 1. 全局建模(Global modeling)——将熔炉分为宏观单元(macro

晶体的生长机理及条件对晶型的影响

1.晶体生长机理 理根据经典的晶体生长理论,液相反应体系中晶体生长包括以下步骤:①营养料在水溶液介质里溶解,以离子、分子团的形式进入溶液(溶 解阶段):②由于体系中存在十分有效的热对流以及溶解区和生长区 之间的浓度差,这些离子、分子或离子团被输运到生长区(输运阶段); ③离子、分子或离子团在生长界面上的吸附、分解与脱附;④吸附物质在界面上的运动;⑤结晶(③、④、⑤统称为结晶阶段)。液相条件下生长的晶体晶面发育完整,晶体的结晶形貌与生长条件密切相关,同种晶体在不同的生长条件下可能有不同的结晶形貌。简单套用经典晶体生长理论不能很好解释许多实验现象,因此在大量实验的基础 上产生了“生长基元”理论模型。。“生长基元"理论模型认为在上述输运阶段②,溶解进入溶液的离子、分子或离子团之间发生反应,形成具有一定几何构型的聚合体一生长基元,生长基元的大小和结构与溶液中的反应条件有关。在一个水溶液反应体系里,同时存在多种形式的生长基元,它们之间建立起动态平衡。某种生长基元越稳定(可从能量和几何构型两方面加以考察),其在体系里出现的几率就越大。在界面上叠合的生长基元必须满足晶面结晶取向的要求,而生长基元在界面上叠合的难易程度决定了该面族的生长速率。从结晶学观点看:生长基元中的正离子与满足一定配位要求的负离子相联结,因此又进一步被称为“负离子配位多面体生长基元"。生长基元模型将晶体的结晶形貌、晶体的结构和生长条件有机地统一起来,很好地解释了许多实验现象。

2晶体生长的影响条件 对于水热合成,晶粒的形成经历了“溶解一结晶"两个阶段。水热法制备常采用固体粉末或新配制的凝胶作为前驱物,所谓“溶解”是指在水热反应初期,前驱物微粒之间的团聚和联结遭到破坏,以使微粒自身在水热介质中溶解,以离子或离子团的形式进入溶液,进而成核、结晶而形成晶粒。在水热条件下,晶体自由生长,晶体各个面族的生长习性可以得到充分显露,由于水热条件下晶体生长是在非受迫的情况下进行,所以生长温度压力、溶液、溶液流向和温度梯度对晶体各个面族的生长速率影响很明显,表现在晶体的结晶形态变化。总的来说,在水热合成中影响材料形貌、大小、结构的因素主要有温度、原材料的种类、浓度、比例、pH值、反应时间、有机物添加剂等 (1)反应温度 反应温度提供合成材料的原动力,因此反应制备过程需要高于一定的温度,不同的材料,不同的体系差别很大。一般温度越高,产物的直径越大,而结晶性会更好,并且容易形成其稳定相。 (2)原料 原料的种类对产物的形貌、大小有很大的影响。在液相反应体系中,不同的原料直接决定了溶液中生成先驱体的浓度,先驱体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产物达到一定的过饱和度时,结晶析出生长晶体。因此原料的不同得到先驱体的反应特性也不同,如水解速率、浓度等,从而影响产物的形态。 (3)其它条件

晶体生长机理与晶体形貌的控制

晶体生长机理与晶体形貌的控制 张凯1003011020 摘要:本文综述了晶体生长与晶体形貌的基本理论和研究进展,介绍了层生长理论,分析了研究晶体宏观形貌与内部结构关系的3种主要理论,即布拉维法则、周期键链理论和负离子配位多面体生长基元理论。 关键词:晶体生长机理晶体结构晶体形貌晶体 1.引言 固态物质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从宏观上看,晶体都有自己独特的、呈对称性的形状。晶体在不同的方向上有不同的物理性质,如机械强度、导热性、热膨胀、导电性等,称为各向异性。晶体形态的变化,受内部结构和外部生长环境的控制。晶体形态是其成份和内部结构的外在反映,一定成份和内部结构的晶体具有一定的形态特征,因而晶体外形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内部结构特征。今天,晶体学与晶体生长学都发展到了非常高的理论水平,虽然也不断地有一些晶体形貌方面的研究成果,但都停留在观察、测量、描述、推测生长机理的水平上。然而,在高新技术与前沿理论突飞猛进的今天,晶体形貌学必然也会受到冲击与挑战,积极地迎接挑战,与前沿科学理论技术接轨,晶体形貌学就会有新的突破,并且与历史上 一样也会对其它科学的发展做出贡献。 2.层生长理论 科塞尔(Kossel,1927)首先提出,后经斯特兰斯基(Stranski)加以发展的晶体的层生长理论亦称为科塞尔—斯特兰斯基理论。 它是论述在晶核的光滑表面上生长一层原子面时,质点在界面上进入晶格"座位"的最佳位置是具有三面凹入角的位置。质点在此位置上与晶核结合成键放出的能量最大。因为每一个来自环境相的新质点在环境相与新相界面的晶格上就位时,最可能结合的位置是能量上最有利的位置,即结合成键时应该是成键数目最多,释放出能量最大的位置。质点在生长中的晶体表面上所可能有的各种生长位置:k为曲折面,具有三面凹人角,是最有利的生长位置;其次是S阶梯面,具有二面凹入角的位置;最不利的生长位置是A。由此可以得出如下的结论即晶体在理想情况下生长时,先长一条行列,然后长相邻的行列。在长满一层面网后,再开始长第二层面网。晶面(最外的面网)是平行向外推移而生长的。这就是晶体的层生长理论,用它可以解释如下的一些生长现象。 1)晶体常生长成为面平、棱直的多面体形态。 2)在晶体生长的过程中,环境可能有所变化,不同时刻生成的晶体在物性(如颜色)和成分等方面可能有细微的变化,因而在晶体的断面上常常可以看到带状

晶体生长计算与模拟软件之FEMAG

晶体生长计算软件FEMAG 20世纪80年代中期,鲁汶大学Fran?ois Dupret教授带领其团队,开始晶体生长的研究,经过10多年的行业研发及应用,Fran?ois Dupret教授于2003年成立了FEMAGSoft公司(总部设在比利时Louvain-la-Neuve市),正式推出晶体生长数值仿真软件FEMAG。如今,FEMAG软件已成为全球行业用户高度认可的数值仿真工具,在晶体生长数值模拟领域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FEMAG Soft擅长所有类型晶体材料生长方面的工艺模拟专业技术,比如:?直拉法(Czochralski) ?区熔法(Floating Zone) ?适用于铸锭定向凝固过程工艺(DS),Bridgman法 ?物理气相传输法(PVT) 产品模块 1.FEMAG/CZ-Czochralski (CZ) Process 适用于Czochralski直拉法生长工艺和Kyropoulos生长工艺 2.FEMAG/DS-Directional Solidification (DS) Process 适用于铸锭定向凝固过程工艺 3.FEMAG/FZ-Float Zone Process (FZ) 适用于区熔法生长工艺

主要功能 1.全局热传递分析 “全局性”即包涵所有拉晶要素在内,并考虑传热模式的耦合。全局热传递模拟分析,主要考虑:炉内的辐射和传导、熔体对流和炉内气体流量分析。 2.热应力分析 按照经验,一般情况下,晶体位错的产生与晶体生长过程中热应力的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该软件可以进行三维的非轴对称和非各向同性温度场热应力分析计算,可以提出对晶体总的剪切力预估。 “位错”的产生是由于在晶体生长过程中,热剪应力超越临界水平,被称为CRSS(临界分剪应力),而导致的塑性变形。 3.点缺陷预报 该软件可以预知在晶体生长过程中的点缺陷(自裂缝和空缺),该仿真可以很好的预测在晶体生长过程中点缺陷的分布。 4.动态仿真 动态仿真提供了对复杂几何形状对于时间演变的预测。该预测把发生在晶体生长和冷却过程中所有瞬时的影响因素都考虑在内。为了准确地预报晶体点缺陷和氧分,布动态仿真尤其是不可或缺的。 5.固液界面跟踪 在拉晶的过程中准确预测固液界面同样是一个关键问题。对于不同的柑祸旋转速度和不同的提拉高度,其固液界面是不同的。 6.加热器功率预测 利用软件动态仿真反算加热功率对于生长合格晶体也是非常必要的。

晶体生长机理研究综述

晶体生长机理研究综述 摘要 晶体生长机理是研究金属材料的基础,它本质上就是理解晶体内部结构、缺陷、生长条件和晶体形态之间的关系。通过改变生长条件来控制晶体内部缺陷的形成从而改善和提高晶体的质量和性能使材料的强度大大增强开发材料的使用潜能。本文主要介绍了晶体生长的基本过程和生长机理,晶体生长理论研究的技术和手段,控制晶体生长的途径以及控制晶体生长的途径。 关键词:晶体结构晶界晶须扩散成核 一、晶体生长基本过程 从宏观角度看,晶体生长过程是晶体-环境相、蒸气、溶液、熔体、界面向环境相中不断推移的过程,也就是由包含组成晶体单元的母相从低秩序相向高度有序晶相的转变从微观角度来看,晶体生长过程可以看作一个基元过程,所谓基元是指结晶过程中最基本的结构单元,从广义上说,基元可以是原子、分子,也可以是具有一定几何构型的原子分子聚集体所谓的基元过程包括以下主要步骤:(1)基元的形成:在一定的生长条件下,环境相中物质相互作用,动态地形成不同结构形式的基元,这些基元不停地运动并相互转化,随时产生或消失(2)基元在生长界面的吸附:由于对流~热力学无规则的运动或原子间的吸引力,基元运动到界面上并被吸附 (3)基元在界面的运动:基元由于热力学的驱动,在界面上迁移运动 (4)基元在界面上结晶或脱附:在界面上依附的基元,经过一定的运动,可能在界面某一适当的位置结晶并长入固相,或者脱附而重新回到环境相中。 晶体内部结构、环境相状态及生长条件都将直接影响晶体生长的基元过程。环境相及生长条件的影响集中体现于基元的形成过程之中;而不同结构的生长基元在不同晶面族上的吸附、运动、结晶或脱附过程主要与晶体内部结构相关联。不同结构的晶体具有不同的生长形态。对于同一晶体,不同的生长条件可能产生不同结构的生长基元,最终形成不同形态的晶体。同种晶体可能有多种结构的物相,即同质异相体,这也是由于生长条件不同基元过程不同而导致的结果,生长机理如下: 1.1扩散控制机理从溶液相中生长出晶体,首要的问题是溶质必须从过饱和溶液中运送到晶体表面,并按照晶体结构重排。若这种运送受速率控制,则扩散和对流将会起重要作用。当晶体粒度不大于1Oum时,在正常重力场或搅拌速率很低的情况下,晶体的生长机理为扩散控制机理。 1.2 成核控制机理在晶体生长过程中,成核控制远不如扩散控制那么常见但对于很小的晶体,可能不存在位错或其它缺陷。生长是由分子或离子一层一层

晶体生长规律

1.如何知道晶体沿哪个晶面生长?一个晶体有多个晶面,怎么知道它沿哪个晶面生长?是不是沿XRD测出来的峰最强的那个晶面生长?扫描电镜可以观察晶体有多个面,如何知道每个面所对应的晶面?答:一般是晶体的密排面,因为此晶面的自由能最低。这个和温度有关,温度高就是热力学生长,能克服较大势垒,一般沿111面长成球或者四方。温度低的话,就是动力学生长,沿着100面,成为柱状了。对于完美无缺陷的晶体来说,原子间距最小的面最容易生长,如111面,长成球或者四方。改变外界条件,如温度、PH值、表面活性剂等,都会影响晶体的生长。对于缺陷晶体来说,除以上因素外,杂质缺陷、螺旋位错等也会影响晶体的生长。如果按照正常生长的话,都是密排面生长,但是熔体的条件改变后生长方式发生改变,例如铝硅合金的变质,加入变质剂后就不是密排面生长,而是频繁的分枝,各个面可能都有。完美条件下是沿吴立夫面生长,但总会有外界条件影响晶面的表面能,导致吴立夫面不是表面能最低的面,所以晶体露在外边的面就不一定是吴立夫面了,但应该是该生长条件下表面能最低的面。 HRTEM 和SAED可以表征生长方向~晶面能量越高,原子堆积速度越快,垂直该晶面方向的生长速度就快。而这样的后果有两个: 1.晶体沿垂直该晶面的方向快速生长; 2.该晶面在生长过程中消失。 引晶是拉晶里面的一个步骤,一般拉晶是指单晶生长的整个过程,其中包括清炉、装料、抽空、化料、引晶、放肩、转肩、等径、收尾、

停炉。拉晶有些人是叫长晶,引晶一般是指将籽晶(又称晶种)放入溶液硅中,然后沿着籽晶引出一段细晶,这过程主要是为了排除位错和缺陷,使后面的晶体能够较好的生长。

晶体生长理论1

晶体生长理论 特征 表面的光滑与否是和晶体结构、材料特征、晶面取向以及温度等因素有关。P.哈特曼提出的周期键理论在于根据晶面中周期性键链数来确定其光滑的程度。更属物理的理论则是建立在晶面的统计力学基础上。K.A.杰克孙的理论阐明相变熵与表面光滑性的关系;伯顿与卡布雷拉的理论指出在一定的临界温度,表面可能发生光滑-粗糙转变。近年来对这些问题有更加深入的理论探讨,而且,晶面的计算机模拟直观地再现了过去的理论设想,并且推广到非平衡的状态。晶体生长的输运理论及形态稳定性晶体生长在空间上是不连续的过程,结晶只发生在固体-流体界面上。在流体和固体内部都存在热量和质量输运过程。这一类型的输运问题通常可以采用宏观物理学的方法来处理,即化为边界条件下偏微分方程的求解。当然这种边值问题是有其特殊性的,即随着晶体的长大,边界在移动。早在1891年J.斯忒藩首先处理了极区冰层长厚的问题,所以这类问题被称为斯忒藩问题。斯忒藩问题的外部边界条件应模拟生长系统的实际情况。能求出解析解的仅限于少数简单的几何形状的情况。在流体相中传热和传质可以通过对流来实现,因而流体中的热传导与溶质扩散往往局限于固液界面处的边界层中。这样,就可以将流体力学的边界层理论引用到相应的斯忒藩问题之中。但晶体生长的流体效应亦有其复杂的一面,特别是牵涉到流动的失稳和非稳态流动等问题。要进行确切的理论计算极其困难,因而往往求助于模拟性的实验或晶体生长层的剖析。 重要问题 在晶体生长形态学中还有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形态的稳定性:具体来说,就是生长界面是否能够持续地保持下去。有些界面虽然能够满足斯忒藩问题的解,但实际上却并不出现,因为这种界面对于干扰是不稳定的。设想某一平界面在某瞬时受到干扰,使界面局部突出。它随时间的演变将有两种可能性:一是干扰的振幅逐渐衰减,最终界面恢复原状,表明原界面是稳定的;另一种情况是干扰振幅逐渐增大,则表明原来的平界面是不稳定的,可能转化为凹凸不平的胞状界面,或甚至于发展为枝晶(den-drites)。对于纯的材料,正的温度梯度(熔体温度高于凝固点)使界面稳定,而负的温度梯度(熔体温度低于凝固点)则导致界面失稳。通常生长晶体总是在正的温度梯度条件下进行的,但也经常观测到平界面的失稳。50年代中B.查尔默斯提出溶质引起的组分过冷的效应来解释。到60年代初W.W.马林斯与R.F.塞克卡用自洽的动力学方法来处理界面稳定性问题,导出更正确的稳定性判据,并可以追踪界面失稳和初期的演变过程。界面稳定性理论也被推广应用于共晶合金的凝固、枝晶生长以及光滑界面失稳等问题,目前还在继续发展之中。

晶体相场模拟微观组织生长的讲义

Growing Microstructures using Phase-Field Crystal Stefan Bringuier?1 1University of Arizona,Department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December16,2013 1Overview The phase-?eld(PF)and phase-?eld-crystal(PFC)methods are relatively new approaches to modelling materials based on the variational principles of minimizing the free energy of a given system.More speci?cally,PFC is concerned with minimizing the free-energy functional by considering density ?elds that have periodic spatial variation1.Thus for crystalline solids this inherently captures the periodic description.Furthermore such model nat-urally incorporates elastic/plastic deformations and captures varying grain boundary orientations. Computational investigation of microstructure evolution using PF to date has been well studied2–4.The PF method makes use of?eld vari-ables such as impurity concentration and temperature to evolve the system microstructure.This has been extensively used to study dendritic growth in metals and alloys as well as spinodal decomposition.The dynamics of the system are driven by the dissipative minimization of a phenomenological determined free-energy functional.One of the limitations concerning phase ?eld modelling is that the formulation requires uniform?elds that are in equilibrium.As a result of this properties such as elasticity,anisotropy,and grain orientations are not inherent in the physical description.Although this has been addressed via di?erent methods,PF has yet been unable to handle di?usive phase transformations and anisotropic surface energy to name a few1,5. More recently the PFC method has shown promise in addressing the short-comings of PF.The primary di?erence between PFC and PF is that the order parameter is refashioned as a temporally coarse but spatially de-scribed by an atomic probability density(APD)5.This is done by choosing ?stefanb@https://www.360docs.net/doc/905977097.html, 1

晶体生长方法(新)

晶体生长方法 1) 提拉法(Czochralski,Cz ) 晶体提拉法的创始人是J. Czochralski ,他的 论文发表于1918年。提拉法是熔体生长中最常 用的一种方法,许多重要的实用晶体就是用这 种方法制备的。近年来,这种方法又得到了几 项重大改进,如采用液封的方式(液封提拉法, LEC ),如图1,能够顺利地生长某些易挥发的化 合物(GaP 等);采用导模的方式(导模提拉法) 生长特定形状的晶体(如管状宝石和带状硅单 晶等)。 所谓提拉法,是指在合理的温场下,将装 在籽晶杆上的籽晶下端,下到熔体的原料中, 籽晶杆在旋转马达及提升机构的作用下,一边 旋转一边缓慢地向上提拉,经过缩颈、扩肩、 转肩、等径、收尾、拉脱等几个工艺阶段,生长出几何形状及内在质量都合格单晶的过程。这种方法的主要优点是:(a) 在生长过程中,可以方便地观察晶体的生长情况;(b) 晶体在熔体的自由表面处生长,而不与坩埚相接触,这样能显著减小晶体的应力并防止坩埚壁上的寄生成核;(c) 可以方便地使用定向籽晶与“缩颈”工艺,得到完整的籽晶和所需取向的晶体。提拉法的最大优点在于能够以较快的速率生长较高质量的晶体。 提拉法中通常采用高温难熔氧化物,如氧化锆、氧化铝等作保温材料,使炉体内呈弱氧化气氛,对坩埚有氧化作用,并容易对熔体造成污杂,在晶体中形成包裹物等缺陷;对于那些反应性较强或熔点极高的材料,难以找到合适的坩埚来盛装它们,就不得不改用其它生长方法。 图1 提拉法晶体生长装置结构示意图

2)热交换法(Heat Exchange Method, HEM) 热交换法是由D. Viechnicki和 F. Schmid于1974年发明的一种长晶方法。 其原理是:定向凝固结晶法,晶体生长 驱动力来自固液界面上的温度梯度。特 点:(1) 热交换法晶体生长中,采用钼 坩埚,石墨加热体,氩气为保护气体, 熔体中的温度梯度和晶体中的温度梯 度分别由发热体和热交换器(靠He作 为热交换介质)来控制,因此可独立地 控制固体和熔体中的温度梯度;(2) 固 液界面浸没于熔体表面,整个晶体生长 过程中,坩埚、晶体、热交换器都处于 静止状态,处于稳定温度场中,而且熔 体中的温度梯度与重力场方向相反,熔 体既不产生自然对流也没有强迫对流; (3) HEM法最大优点是在晶体生长结束 后,通过调节氦气流量与炉子加热功率, 实现原位退火,避免了因冷却速度而产 生的热应力;(4) HEM可用于生长具有 图2HEM晶体生长装置结构示意图 特定形状要求的晶体。 由于这种方法在生长晶体过程中需要不停的通以流动氦气进行热交换,所以氦气的消耗量相当大,如Φ30mm的圆柱状坩埚就需要每分钟38升的氦气流量,而且晶体生长周期长,He气体价格昂贵,所以长晶成本很高。

晶体的生长模式

晶体的生长模式 晶体的生长过程一般认为有三个阶段:首先是溶液或气体达到过饱和状态或过冷却状态,然后整个体系中出现瞬时的微细结晶粒子,这就是形成了晶核,最后这些粒子按照一定的规律进一步生长,成为晶体。科学家已经发现了晶体生长的多种模式,其中较为重要的是层生长模式和螺旋生长理论。 晶体生长理论简介 自从1669年丹麦学者斯蒂诺(N.Steno)开始研究晶体生长理论以来,晶体生长理论经历了晶体平衡形态理论、界面生长理论、PBC理论和负离子配位多面体生长基元模型4个阶段,目前又出现了界面相理论模型等新的理论模型。现代晶体生长技术、晶体生长理论以及晶体生长实践相互影响,使人们越来越接近于揭开晶体生长的神秘面纱。 下面简单介绍几种重要的晶体生长理论和模型。 .晶体平衡形态理论:主要包括布拉维法则(Law of Bravais)、Gibbs—Wulff 生长定律、BFDH法则(或称为Donnay-Harker原理)以及Frank运动学理论等。晶体平衡形态理论从晶体内部结构、应用结晶学和热力学的基本原理来探讨晶体的生长,注重于晶体的宏观和热力学条件,没有考虑晶体的微观条件和环境相对于晶体生长的影响,是晶体的宏观生长理论。 .界面生长理论:主要有完整光滑界面模型、非完整光滑界面模型、粗糙界面模型、弥散界面模型、粗糙化相变理论等理论或模型。界面生长理论重点讨论晶体与环境的界面形态在晶体生长过程中的作用,没有考虑晶体的微观结构,也没有考虑环境相对于晶体生长的影响。 .PBC(周期键链)理论:1952年,P.Hartman、W.G.Perdok提出,把晶体划分为三种界面:F面、K面和S面。BC理论主要考虑了晶体的内部结构——周期性键链,而没有考虑环境相对于晶体生长的影响。

针状晶体生长机理

Journal of Crystal Growth 310(2008)110–115 Crystallization mechanisms of acicular crystals Franc -ois Puel a ,Elodie Verdurand a ,Pascal Taulelle b ,Christine Bebon a ,Didier Colson a , Jean-Paul Klein a ,Ste phane Veesler b,?a LAGEP,UMR CNRS 5007,Universite ′Lyon 1,CPE Lyon,Ba ?t.308G,43Bd du 11novembre 1918,F-69622Villeurbanne Cedex,France b Centre de Recherche en Matie `re Condense ′e et Nanosciences (CRMCN)1—CNRS,Campus de Luminy,Case 913,F-13288Marseille Cedex 09,France Received 10September 2007;accepted 3October 2007 Communicated by K.Sato Available online 9October 2007 Abstract In this contribution,we present an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the growth of four different organic molecules produced at industrial scale with a view to understand the crystallization mechanism of acicular or needle-like crystals.For all organic crystals studied in this article,layer-by-layer growth of the lateral faces is very slow and clear,as soon as the supersaturation is high enough,there is competition between growth and surface-activated secondary nucleation.This gives rise to pseudo-twinned crystals composed of several needle individuals aligned along a crystallographic axis;this is explained by regular over-and inter-growths as in the case of twinning.And when supersaturation is even higher,nucleation is fast and random. In an industrial continuous crystallization,the rapid growth of needle-like crystals is to be avoided as it leads to fragile crystals or needles,which can be partly broken or totally detached from the parent crystals especially along structural anisotropic axis corresponding to weaker chemical bonds,thus leading to slower growing faces.When an activated mechanism is involved such as a secondary surface nucleation,it is no longer possible to obtain a steady state.Therefore,the crystal number,size and habit vary signi?cantly with time,leading to troubles in the downstream processing operations and to modi?cations of the ?nal solid-speci?c properties. These results provide valuable information on the unique crystallization mechanisms of acicular crystals,and show that it is important to know these threshold and critical values when running a crystallizer in order to obtain easy-to-handle crystals.r 2007Elsevier B.V.All rights reserved. PACS:81.10.Aj;81.10.Dn;78.30.Jw Keywords:A1.Crystal morphology;A2.Growth from solutions;https://www.360docs.net/doc/905977097.html,anic compounds 1.Introduction Many organic molecules exhibit anisotropic structural properties in their crystalline form,which gives rise to acicular or needle-like crystals.In the chemical and pharmaceutical industry,crystallization from solution is used as a separation technique,and this crystal habit is usually not desirable,especially when the internal length-to-width ratio is high,as it will lead to problems in downstream processes (?ltration,drying,storage,handling,etc.).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mechanisms of nucleation and growth of these needle-like crystals will therefore lead to better control of crystallization processes.In the literature,papers on molecular modeling of these needle-like crystals [1–3]suggest that in the case of needle-like crystals,there is no slow-growing face in the needle direction.Practical aspects have been also studied for a few years now in our different research teams [4–6]. In this contribution,we present an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the growth of four different organic molecules produced at industrial scale with a view to understand the crystallization mechanism of acicular https://www.360docs.net/doc/905977097.html,/locate/jcrysgro 0022-0248/$-see front matter r 2007Elsevier B.V.All rights reserved.doi:10.1016/j.jcrysgro.2007.10.006 ?Corresponding author.Tel.:+33662922866;fax:+33491418916. E-mail address:veesler@crmcn.univ-mrs.fr (S.Veesler). 1 Laboratory associated to the Universities Aix-Marseille II and III.

晶体生长模拟软件FEMAG-CZ之_Czochralski (CZ) Process (FEMAG-CZ)

晶体生长模拟软件FEMAG-CZ Czochralski (CZ) Process(FEMAG-CZ)FEMAG直拉法模拟软件(FEMAG-CZ)用于模拟直拉法工艺(包括Cz, MCz, VCz,泡生法)。 FEMAG-CZ直拉法模拟软件用于新的热场设计,并研发新的方法以满足新的商业需求点,比如: ?大直径晶锭生长 ?无缺陷硅晶锭生长 ?提高成品率 ?氧含量控制 ?降低碳含量 ?晶锭半径和沿轴向的电阻率差异减小 ?CCZ工艺仿真 ?磁场设计 ?蓝宝石生长工艺设计 FEMAG-CZ模拟软件通过降低试验成本而节省了R&D消耗。

大直径晶锭生长 以期不进行大量昂贵的可行性试验生长大尺寸晶体看起来是不太现实的。FEMAG-CZ软件提供这种可能性。 为了生产450 mm及以上的大尺寸无缺陷硅晶体,晶体生长工程师通过使用FEMAG-CZ来定义关键的工艺参数,而无需任何材料和能源的消耗。 FEMAG-CZ能够设计新的热场并研发新的工艺技术,在FEMAG直拉法模拟软件的帮助下,晶体生长工程师能够在一个有效的虚拟环境中优化每一个关键参数,比如旋转速率,提拉速度,气体流速,压强和功率消耗等。FEMAG直拉法模拟还能进一步为晶体生长工程师给出在某一工艺配置下产出的最终成品的质量和成本信息,比如晶体中的温度梯度,氧/碳/掺杂物/微缺陷分布等。 通过软件能够获得硅/锗/蓝宝石晶体质量和产品成本信息,这一模拟过程无需任何材料和能量的消耗。 FEMAG 3D 熔体流动模拟结果FEMAG动态模拟 无缺陷硅晶锭生长

无缺陷晶体硅生长是世界上最大的难点之一。FEMAG模拟软件能够帮助工程师运用自己创新的技术生长出无缺陷晶体。 运用FEMAG软件缺陷工程模块可以预测晶体炉或者其他指定直拉法工艺环境中生长的晶体成品质量。 缺陷工程模块能够洞悉硅、锗生长过程中填隙原子,空位和微孔演变过程。 FEMAG-CZ能够成为你的测试平台,试验在不同的操作条件下对晶体生长质量的影响,如 ?热场设计 ?加热器功率 ?晶体和坩埚的旋转速率 ?晶体提拉速度,坩埚的位置 ?气体流率和压强 一旦掌握了晶体生长工艺中的动态规律,就可以找到最优的配置以增加成品率和投资回报。 直拉法晶体生长中的填隙原子和空位的动态预测

晶体生长仿真软件FEMAG

晶体生长仿真软件FEMAG F 产品与服务 FEMAG Soft 擅长所有类型晶体材料生长方面的工艺模拟专业技术,比如: ? 直拉法(Czochralski ) ? 区熔法(Floating Zone ) ? 适用于铸锭定向凝固过程工艺(DS ),Bridgman 法 ? 物理气相传输法(PVT ) 产品模块 1. FEMAG/CZ-Czochralski (CZ) Process 适用于Czochralski 直拉法生长工艺和Kyropoulos 生长工艺 2. FEMAG/DS-Directional Solidification (DS) Process 适用于铸锭定向凝固过程工艺 3. FEMAG/FZ-Float Zone Process (FZ) 适用于区熔法生长工艺 FEMAG 软件是由比利时鲁汶大学研 发的晶体生长数值仿真软件。20世纪80 年代中期,鲁汶大学Fran?ois Dupret 教 授带领其团队,开始晶体生长的研究,经 过10多年的行业研发及应用,Fran?ois Dupret 教授于2003年成立了FEMAG S.A.(总部设在比利时Louvain-la-Neuve 市),正式推出晶体生长数值仿真软件 FEMAG 。如今,FEMAG 软件已成为全球 行业用户高度认可的数值仿真工具,在晶 体生长数值模拟领域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主要功能 1. 全局热传递分析 “全局性”即包涵所有拉晶要素在内,并考虑传热模式的耦合。全局热传递模拟分析,主要考虑:炉内的辐射和传导、熔体对流和炉内气体流量分析。 2. 热应力分析 按照经验,一般情况下,晶体位错的产生与晶体生长过程中热应力的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该软件可以进行三维的非轴对称和非各向同性温度场热应力分析计算,可以提出对晶体总的剪切力预估。 “位错”的产生是由于在晶体生长过程中,热剪应力超越临界水平,被称为CRSS(临界分剪应力),而导致的塑性变形。 3. 点缺陷预报 该软件可以预知在晶体生长过程中的点缺陷(自裂缝和空缺),该仿真可以很好的预测在晶体生长过程中点缺陷的分布。 4. 动态仿真 动态仿真提供了对复杂几何形状对于时间演变的预测。该预测把发生在晶体生长和冷却过程中所有瞬时的影响因素都考虑在内。为了准确地预报晶体点缺陷和氧分,布动态仿真尤其是不可或缺的。 5. 固液界面跟踪 在拉晶的过程中准确预测固液界面同样是一个关键问题。对于不同的柑祸旋转速度和不同的提拉高度,其固液界面是不同的。 6. 加热器功率预测 利用软件动态仿真反算加热功率对于生长合格晶体也是非常必要的。 7. 绘制温度梯度 通过仿真,固液交界面的温度梯度可以很方便的计算出来。这一结果对于理论缺陷的预报是非常有用的。 技术特色 1. 全局建模(Global modeling)——将熔炉分为宏观单元(macro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