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中药外敷治疗肿瘤患者药物性静脉炎的效果

探究中药外敷治疗肿瘤患者药物性静脉炎的效果
探究中药外敷治疗肿瘤患者药物性静脉炎的效果

探究中药外敷治疗肿瘤患者药物性静脉炎的效果目的:探讨对中药外敷医治肿瘤患者药物性静脉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

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16年3月-2017年2月采用静脉留置针输注化疗药物而致病的静脉炎患者50例,将其分为试验组、参照组,各25例;前者接受中药外敷治疗,后者给予硫酸镁敷用,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试验组治疗48 h、1个疗程后总有效率、V AS评分均优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外敷治疗肿瘤患者药物性静脉炎的疗效显著,可改善疼痛程度,能在临床大力推行。

标签:中药外治;药物性静脉炎;化疗;肿瘤

在临床中,药物性静脉炎属于静脉注射中患病率较高的不良反应,特别使用刺激性及高渗性的药物极易提高静脉炎发生的可能性。药物性静脉的主要临床症状为受累静脉走向红肿,压痛及灼热等;情况不乐观者则体现在静脉弹性逐渐减退,管腔由粗变细,可变化成条索状类[1]。化疗药物与普通药物不同,前者在于具有特殊的细胞毒性和高渗性、刺激性等特点,故其静脉炎的发生率高于后者,若治疗不及时,则会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故本次特展开对因肿瘤化疗而导致的药物性静脉炎患者实施中药外敷治疗,效果较好,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入组条件

1.1.1 纳入标准(1)所选患者均因肿瘤实施静脉化疗而导致静脉炎病。(2)全部患者于治疗前2周均未接受其他药物治疗。(3)全部患者均签署同意书。(4)全部患者均与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拟定的护理相关标准相吻合,可将静脉炎分级:①患者在穿刺点处出现疼痛情况,发红或者肿痛,静脉没有条索样变化,未碰到硬结部位为Ⅰ级;②穿刺部位较疼痛,发红或发肿,静脉条索发生变化,未触到硬结记为Ⅱ级;③穿刺位置出现疼痛,发红或者肿痛,静脉条索状改变,能感触到硬结记为Ⅲ级[2]。

1.1.2 排除标准(1)因其他疾病而导致静脉炎患者;(2)患有语言障碍者;(3)患有精神病者。

1.2 一般资料

全组50例肿瘤患者均来源于2016年3月-2017年2月前来治疗的患者,其由于静脉留置针输注化疗药物治疗而患静脉炎;此试验分组遵照数字表法,可分试验组和参照组,各25例。试验组患者年龄56~83岁,平均(68.13±7.15)岁;男20例,女5例;其中,静脉炎Ⅰ级患者12例,Ⅱ级患者7例,Ⅲ级患者6例。参照组年龄55~82岁,平均(67.03±9.05)岁;男19例,女6例;静脉炎Ⅰ级患者12例,Ⅱ级患者8例,Ⅲ级患者5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静脉炎

静脉炎药方

血栓性静脉炎偏方-股肿汤 药物组成当归12g 泽泻12g 丹参15g 白茅根15g 牛膝15g 血竭5g 川芎l0g 黄柏l0g 苍术10g 丹皮l0g 制剂用法水煎服,每日2剂。 加减变化:病程后期加生黄芪、党参、茯苓、三棱、莪术、泽兰、地龙,去黄柏、苍术、木通;神疲少气懒言,舌苔薄白,脉沉缓者,加桑寄生、菟丝子、续断;肢体麻木怯冷者,加干姜、附子、桂枝、全蝎、蜈蚣。还可配合①外涂酊剂:红花、赤芍、乳香、没药、忍冬藤、丹参等份,加入15%酒精溶液浸泡后涂擦患肢,每日涂2次。②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加入5%葡萄糖溶液50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治疗2周为一个观察疗程。③燥湿止痒洗方:用于患肢出现营养障碍或发生瘀滞性皮炎或继发感染,药用苦参、白鲜皮、马齿苋各30g,黄柏、苍术、乌梢蛇各15g,徐长卿、土槿皮各12g,红花10g,水煎熏洗患肢,每日2~3次。适应病证下肢血栓性深静脉炎。 病案举隅章某,男,50岁。因高处坠落致右胫腓骨开放性粉碎性骨折,耻骨联合分离1小时人院。即行急诊清创内固定,同时作左股骨踝上骨牵行术。2周后拔除牵行钢针,翌日出现左小腿及膝上方肿胀,皮温增高,逐渐加重并向上蔓延,伴发热。体检时左腹股沟处触及条索状物并有压痛,考虑为左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予静脉造影后证实。先予20%甘露醇250 ml和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静滴,每日2次,治疗1周后肿痛未见减退。诊见舌苔黄腻,脉濡数。改用上述中药内服、外洗,并以丹参注射液静滴,2天后肿胀开始减退,至第10天肿胀基本退尽,皮温趋正常,无压痛。经多普勒超声检查示血栓消失。 评按血栓性深静脉炎中医谓之“股肿”,系因久卧、外伤、手术等因致气血不畅,脉络痹阻,水津四溢,聚而为湿;流注下肢,蕴而化热,早期宜清热化湿、散瘀通络。方中当归、月参、血竭、川芎活血祛瘀止痛;黄柏、苍术、白茅根、泽泻清热利湿解毒;丹皮凉血活血;牛膝通达气血,引药下行。若瘀滞日久,久病必虚,故病程后期加用益气通阳之品以扶正祛邪,增强活血利水之力。外用中药有活血散结止痛之功,可促进侧肢循环的建立,达到改善症状、消退肿胀的目的。丹参注射液静滴,可改善血流高凝状态,有祛瘀溶栓之效。 血栓性静脉炎偏方-化瘀利湿汤

治疗痛风性关节炎配方

治疗痛风性关节炎配方 中药熏蒸组分为: (1)以湿热为主者,处方:苍术30g,薏苡仁30g,红花20g,川乌15g,威灵仙15g,艾叶20g,木瓜20g,牛膝20g,茯苓20g. (2)以痰浊为主者,处方:苍术20g,生半夏20g,制南星20g,艾叶20g,红花)15g,王不留行40g,大黄30g,海桐皮30g,葱须3根 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熏蒸方:肉桂40g,威灵仙40 g,川芎40 g,丁公麟30g,马钱子30 g,羌活、独活各30 g,药酒:追风止痛酒(本院自制),白花蛇1条,制川乌、制草乌各10g川芎10g,防风10 g,麻黄10 g,细辛10 g,制乳、没各10g鲜姜10片,60'白酒50 ml浸2周滤出备用。五虎除痹汤:全虫3 g,地龙15 g,娱松2条,僵蚕10 g,玄驹(黑蚂蚁)10g,桂枝15g,附片l0g.麻黄6 g,熟地20g,酒白芍30 g,当归15g,甘草10g组成。 治疗风湿性关节炎 熏蒸药袋的方剂为川乌、草乌、羌活、独活、防风、透骨草、牛膝、杜仲、乳香、没药、当归、川芍12味药等。 治疗风湿性关节炎 采用中药武当追风胜湿液熏蒸治疗,方剂为制川乌、制草乌、羌活、独活、伸筋草、秦艽、四叶参、丁香各30g,桂枝、木瓜、黄芪、石斛、姜半夏、丹参、姜黄各15g。

关节疼痛--阴虚化热证 临床表现:周身关节疼痛,受累关节红肿热痛,们之灼热,僵直不利,活动受限,或身热而赤,五心烦热、失眠,舌质红,苔黄,脉浮数或洪实有力。治则:育阴清热活络。组方:细生地15g,嫩桑枝30g,京知母12g,忍冬藤20g,伸筋草15g,地骨皮12g,川牛膝10g,土茯苓10g,生杜仲15g,盐黄柏15g,毛苍术15g,黑玄参10g,晚蚕砂10g,夜交藤15g。关节疼痛--痰队络脉证 临床表现:周身关节重着酸困,屈伸不利,局部肿胀,晨僵无力,肢体渐萎,舌淡,脉细涩。治则:姆痹涤痰祛癖。组方:威灵仙15g,清半夏12g,白芥子10g,嫩桑枝30g,伸筋草15g,透骨草15g,细辛10g,苏木15g,红花15g,川牛膝15g,海风藤10g,制乳没各10g。 关节疼痛--气滞血疡证 临床表现:阴雨天疼痛加剧,少气乏力,倦怠,面色无华,关节疼痛,如针锥刺人,痛有定处,伸屈不利,形体消瘦,腰膝酸软无力,舌黯或有痕斑,少苔,脉细弱或细涩。治则:益气活血化滞。组方:全当归20g,赤白芍15g,炒桃仁20g,牡丹皮20g,生姜15g,川军15g,苏木10g,红花10g,紫草10g,乳香15g,没药15g,乌药10g,秦艽20g,汉防己10g,雷公藤20g,狗脊10g。 关节疼痛--寒湿内停证 临床表现:受累关节肿痛,僵硬或畸形,活动受限,挛缩拘急,剧痛难忍,夜间尤甚,皮温降低,口渴喜热饮,喜暖畏寒,遇冷则重,舌质淡,苔薄白,脉象沉紧。治则:宜痹化湿通络。组方:当归20g,黄茋20g,独活25g,川羌活15g,伸筋草10g,透骨草15g,秦艽15g,

治疗肩周炎的中药外敷法

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炎,又称冻结户、冰冻肩等。它是肌肉、肌腱及滑囊和关节囊等软组织的慢性炎症,形成关节内外粘连,阻碍肩的活动。 1、肩周炎发病的症状 肩周炎初发时表现为患者侧肩部一处或几疼痛不适,夜间比白天痛得厉害,劳累后更易加剧。疼痛的程度差异很大,有的钝痛,有的似刀割样痛,也有的为针刺样或牵拉样痛,疼痛范围大部分较广泛,多数疼痛延伸到上臂和肩后。疼痛厉害时,肩关节周围肌肉呈明显痉挛,严重时手不能梳头,甚至不能穿衣服。 2、预防肩周炎的方法 预防肩周炎,最理想又简单的方法是坚持体育锻炼,如打太极拳、做操等,平时注意肩部保暖,夏天睡觉不要露肩吹风扇,不要在潮湿的地方睡卧,以防受风寒湿邪;防止肩部慢性劳损,不可突然做强力劳动或卸过重物体,以防肩部发生扭伤。 一旦出现临床症状应及时治疗,首选为推拿与针灸,肩部痛点用药物封闭能起到明显的消炎镇痛作用。其次可选用洗血化瘀、行气通络的中药煎汁,以木棒蘸取药汁来回击打肩部痛点及穴位,能疏通经络、活血止痛。此低频应重视肩部功能锻炼,如手臂爬墙运动,用健侧上肢帮助患者进行内收、外展、屈伸运动。 3、肩周炎的中药外敷法 现介绍一种经济安全、无副作用的中药外敷疗法:三七1克,红

花、桂枝、川乌、草乌、牛膝各5克,当归、鸡血藤、透骨草、川大活各10克,盐750克,将中药和盐一起炒热后装入布袋,选择肩骨禺、肩贞、肩骨、曲池、外关穴等穴位或部位外敷,温度以能忍受为度,如有烧灼感,可在远见卓识袋与皮肤之间加毛巾垫着。每次敷20-30分钟,每日一次,五次为一疗程。一个疗程后休息两天,再进行第二个疗程。此法具有通经活络、祛风除湿、消肿止痛等作用。 (实习编辑:臧书文) 老中医珍藏几辈的腰腿痛秘方---值得收藏 老中医祖辈留下来的治疗各类风湿病,关节炎、脊椎肩周、腰腿痛、四肢麻木-五莲山药酒秘方方,秘方是经得起考验的经验药方,用起来真的是妙不可言,这些药方的配伍您在网上是搜不到的,在药书上也找不出相同的药方,这是无形资产。相信大家是能够从中受益匪浅的。真心希望朋友们能够把这些药方收藏转载,相互交流,相互学习。 五莲山药酒秘方配方: 五莲山土虫20个、大柴胡根15克、清骨风10克 拉拉秧根15克、李枣根10克、山乌子2个、仙凌花3朵、贫丝网10克、球须草10克、杜仲皮20克、双树枝20克、金狗脊20克、山牛膝15克、五莲山蝎子3只、结骨草10克、五莲山蜈蚣3条、山桃仁10克、山木瓜10克、山旁风10克、毛龙根10克、爬山虎10克、以上用50度以上的白酒5斤,泡7天就可以喝了。每天中午、晚上各喝一次、每次30至50毫升

两大痛风性关节炎中药处方

两大痛风性关节炎中药处 方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两大痛风性关节炎中药处方 痛风病的治疗方式有多种类型,中药治疗、西药治疗、茶疗、食疗等。各种方式,也无所谓哪种比较好,就看你需要哪些功效了,都得有所取舍。像西药,见效会比较快,但是副作用就会很大,食疗比较方便,中药的话居中,不会有什么副作用,效果也会比食疗好。在这里就介绍两种痛风性关节炎中药处方。 1.清热利湿除痹方 配方:忍冬藤50g,薏苡仁、土茯苓、败酱草、车前子各30g,蚕沙、虎杖、延胡索、刘寄奴、苍术、赤芍、黄柏及玄参各15g。 药理: (1)、土茯苓、车前子利湿解毒消肿; (2)、黄柏清下焦湿热; (3)、薏苡仁、忍冬藤、败酱草清热解毒; (4)、刘寄奴、赤芍、虎杖、玄参清热凉血化瘀; (5)、苍术健脾除湿,可减轻局部炎症反应,缓解关节肿痛; (6)、蚕沙怯风和中化湿; (7)、延胡索活血止痛。 功效:清热除湿,利关节消肿止痛之功,使病瘀解除,关节滑利。 2.四妙勇安汤

配方:金银花、玄参、当归、生甘草四味药组成。 药理: (1)、金银花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2)、玄参清热滋阴,软坚散结; (3)、甘草具有泻火解毒之功为佐使,增强清热解毒、养阴生津之功,并能调和诸药; (4)、当归能活血怯瘀,通利血脉,能行血气,散瘀滞,怯瘀生新,濡养四肢肌肉、筋骨。 功效: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止痛的功效。 清热利湿除痹方及四妙勇安汤,都是治疗痛风的中药处方,从中药的角度配药,以调节为主,治标更在治本

静脉炎的治疗方法——中医中药治疗静脉炎

静脉炎的分析: 血栓性静脉炎简称静脉炎是指静脉血管发炎,根据病变部位不同,静脉炎可分为浅静脉炎和深静脉炎。其病理变理化血管内膜增生,管腔变窄,血流缓慢。周围皮肤可呈现充血性红斑,有时伴有水肿。以后逐渐消退,充血被色素沉着代替,红斑转变成棕褐色。少数病人可引起反应,如发冷、发热、白细胞增高等,患者常常陈诉疼痛肿胀。引起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很多,如创伤、手术、妊娠、分娩、心脏病、恶性肿瘤、口服避孕药及长期站立、下蹲、久坐、久卧受潮湿等,较常见是各种外科手术后引发。 临床表现: 浅静脉炎: 浅静脉炎患者,患肢局部红肿,疼痛,行走时加重,可触及痛性索状硬条或串珠样结节。深部静脉炎患静脉炎 者,发病突然,患肢呈凹陷性肿胀,皮肤呈暗红色,有广泛的静脉努张或曲张以及毛细血管扩张;后期出现营养障碍性改变,伴有瘀积性皮炎、色素沉着或浅表性溃疡,股、胫周径较健肢粗1cm以上,行走时肿痛加重,静卧后减轻,静脉造影可见患肢深静脉血管狭窄或堵塞。 游走性血栓浅静脉炎: 游走性血栓浅静脉炎,是指浅静脉炎症发生部位不定,此起彼伏,反复发作而言,是人体浅静脉炎中的一种特殊类型。 胸腹壁血栓性浅静脉炎: 胸腹壁血栓性浅静脉炎,是指胸壁、乳房,两肋缘及上腹部出现静脉血栓形成,并同时有炎性病理改变的一种常见疾病,亦称Monder病。 治病原因: 静脉输入各种抗生素或高渗葡萄糖溶液或因机械直接损伤静脉壁,还有长期静脉曲张引起的血淤滞等,而导致静脉血管内膜损害,形成血栓,迅速导致整条浅静脉壁的炎症反应,甚至累及静脉周围组织,并有渗出液,局部表现有疼痛,肿胀和压痛的索条柱,往往伴有全身反应,但多不严重。 病理变化: 其病理变化特点为静脉壁的损伤,血流状态的改变及血液高凝状态等导致深部静脉血栓形成。 造成静脉炎的危险因子包括 1.导管针的材质、长度与管径大小静脉炎小腿血管 2 、操作技术不良3.、不适当的穿刺部位4.导管针留置的时间太长5.固定方法不当6.输液的浓度的酸、硷性太强,或不兼容造成沉淀。7.病患本身的病理生理状况,如年龄或疾病造成血管壁脆弱,发炎。8.,渗透压9,输液快慢静脉炎检查化验 深静脉血栓形成各种诊断诊断复发一般较差不困难继续,可利用以下的诊断技术方法:静脉压测定 患肢静脉压升高,提示侧压处近心端静脉有阻塞 超声 二维超声显像可直接好转见到结论大静脉内的血栓,配合Doppler测算静脉内血流速度经验,并观察得呼静脉炎 吸和压迫动作的正常领导反应是否存在,此种检查对近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下个月诊断阳性率可达95%;对远端者服务诊断敏感性仅为50%-70%,但特异性可达95%

中药外敷治疗多种疾病敷脐疗法

中药外敷治疗多种疾病敷脐疗法 中药外敷疗法是将中草药切碎、捣烂,或加入一定辅料 调成糊状后,敷于患处或特定穴位(常用的为神阙穴和涌泉 穴),从而起到舒筋活络、祛瘀生新、消肿止痛、清热解毒 等功效的一种外治法。该疗法历史悠久,方简效捷,现重点 此处皮肤是全身表皮角质层最薄,屏障功能最弱的地方,药 物敷于此,易于穿透、弥散而被吸收,可发挥神奇的治疗作 用。药物敷脐后最好热敷半小时,可使局部毛细血管稍微扩 张,促进药物吸收。少数患者在初次用药时,脐周会隐隐作 痛,或肠鸣软便,或呕恶不适,不必过于担心。中药敷脐在 淡豆豉、盐各适量炒热敷脐。 (2)肠胃炎:生白芷末 小麦粉 15 克,食醋调糊敷脐。 ( 3)黄疸:茵陈、栀子、 芒 硝、大黄各 30 克,杏仁、常山、鳖甲、巴豆霜各 12 克,豆 豉 60 克,共煎汁热敷于脐。 ( 4)便秘:生姜 60 克,豆豉 15 克,葱头 3 根,共捣敷脐。 ( 5 )尿闭:葱、姜、蒜共捣 敷脐中;或葱、车前子捣敷脐中;或用海金砂 6 克捣敷;或 用鲜青蒿 200 至 300 克,捣烂敷脐。(6)遗精:五倍子、牡 蛎,盐水调敷脐中。 ( 7)腹胀:厚朴、枳壳等量研末,每次 介绍中药外敷神阙和涌泉。 中药敷神阙】 神阙即肚脐, 临床上应用广泛, 具体如下: ( 1 )感冒:葱、姜、 60 克, 取 0.3 克,食醋调后敷脐。 中药敷涌泉】涌泉穴位

于足心,是人体最重要的养生穴位之一,中药敷涌泉蕴含着 上病下取,引火归原”之意,适应症广,简便验廉,可治疗 感冒、呕吐、发热、火眼等病症,还可用于催产,具体应用 如下。(1 )口腔炎:吴茱萸 5 至 15 克,研末,加适量陈醋 调成糊状敷涌泉穴, 24 小时后取下。也可用吴茱萸 15 克, 6 克,大黄 6 克,生南星 3 克,研末,以醋调后敷涌 艾叶和白酒贴肚脐的特效好方法 用艾叶和白酒捣成一厘米厚,三厘米宽的圆糊饼状,贴在肚 脐上,不过十来分钟, 本来闻不到香气的鼻子就闻到了香味, 读完想想有道理, 鼻窦炎一般都是元气不足, 寒凝鼻窍所致, 而艾叶理气逐寒,通过白酒助力,定能把寒气驱散,恢复元 气,特别是肚脐这个地方,对风湿,脾虚寒等症应该也有特 胡黄连 泉穴, 12 小时后取下。 2)小儿口角流涎:吴茱萸 12 克, 胆南星 4 克,研末,用陈醋糊后敷涌泉穴;或用生南星 9 至 12 克, 研粉,醋调后于临睡前外敷涌泉穴,连用 2 至 4 天。 3 )腮腺炎:吴茱萸 9 克,虎杖 5 克,紫花地丁 6 克,胆 南星 3 克,研末,醋调后敷涌泉穴。 ( 4)小儿哮喘:吴茱萸 10 克,研末, 醋调后敷涌泉穴, 48 小时后取下。(5)鼻衄: 将大蒜捣成泥状,左侧流血敷右侧涌泉穴,右侧出血敷左侧 涌泉穴, 般 1 小时左右流血可止。 ( 6)肺结核咯血:大蒜 10 克,硫磺粉 6 克,肉桂粉 8 克,冰片 8 克,捣匀敷贴双 侧涌泉穴,隔日换药 1 次。 奇效的敷脐疗

中药外敷治疗静脉炎的疗效观察与护理方法

中药外敷治疗静脉炎的疗效观察与护理方法 发表时间:2018-10-09T14:16:45.027Z 来源:《心理医生》2018年9月26期作者:杨瑞曦 [导读] 中药外敷治疗静脉炎的疗效显著,在此基础上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能够进一步提高疗效。 (济宁市泗水县济河街道卫生院山东济宁 273200) 【摘要】目的:分析中药外敷治疗静脉炎的疗效与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6月发生的30例静脉炎患者,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患者硫酸镁湿敷,给予观察组患者中药湿敷,对两组患者进行相同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结论:中药外敷治疗静脉炎的疗效显著,在此基础上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能够进一步提高疗效。 【关键词】中药外敷;静脉炎;疗效;护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R2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6-0174-02 以往临床上通常会采用50%硫酸镁湿敷、理疗与热敷等方式对静脉炎患者进行治疗,但是其治疗效果还有待提高[1]。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在中药外敷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能够提高临床疗效。本研究对此也进行了探究,总结如下。 1.资料、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8月—2017年6月发生的30例静脉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15例,平均年龄(42.21±10.26)岁,包括9例男患者,6例女患者。对照组15例,平均年龄(42.52±10.39)岁,包括10例男患者,5例女患者。对比两组基本资料,差异不明显,P> 0.05。 1.2 方法 对照组(硫酸镁湿敷):采用10~20ml25%的硫酸镁将2~3层无菌纱布浸湿,将其敷贴在静脉炎处,敷贴面积以超过静脉炎范围最合适,并且在纱布外采用保鲜膜包裹,采用纱布将其固定好,4~6小时之后对其进行撤换,每天对其进行1~2次治疗。观察组(中药外敷):中药基础药方为:附片30g,葛根30g,红花20g,透骨草30g,伸筋草30g,牛膝40g,黄芪40g,忍冬花40g,丹参40g。将以上所有药物加水煎煮20~30分钟,取药汁将敷布浸湿,在局部进行湿敷,将温度控制在38~40摄氏度之间,每隔3~5分钟对纱布进行一次更换,将每次湿敷的时间控制在30分钟,每天对其进行4次治疗。 两组患者均连续接受2天治疗,然后再对其临床疗效进行研究分析。 两组患者均要接受相同的护理干预:(1)静脉输液时,不合理处理药物外渗,便很容易引发局部疼痛、肿胀现象出现,如果没有及时将其发现,还会容易引发周围组织坏死,严重的情况下需要对患者进行清创、植皮操作,将患者的痛苦显著增加,促使各种医疗纠纷纷至沓来。为了,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认真、细致,最大程度上将护理操作的技术水平提高,将药物外渗发生率显著降低。除此之外,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主诉进行认真倾听,对病室加强巡视,做好交接班工作,一旦发现有异常现象出现,便要及时对其进行妥善处理,最大程度上将患者的痛苦减轻。(2)对静脉炎进行处理时,医护人员要想患者及其家属讲解湿敷的方法与有效性,并且要告知其预期效果,最大程度上获取其配合;在敷贴过程中,医护人员要对患者局部皮肤的变化情况进行密切观察,4~6小时将敷料撤除之后,要采用生理盐水对其进行冲洗,了解局部是否有水疱、皮疹等异常现象出现,如果发现有异常现象出现,便要及时与医生进行联系,对其进行合理处理;对管道进行妥善固定,观察穿刺部位是否有痛、热、红、肿、渗血以及渗液等现象出现,一旦发现敷贴破损或者潮湿,便要及时对其进行更换。 1.3 观察指标 (1)疗效评定:静脉炎相关症状没有得到改善,甚至更加严重为无效;红、肿、痛等症状在很大程度上消退,血管变软,有轻微压痛感出现为有效;红、肿、痛等症状完全消退,血管变软,弹性恢复,没有压痛感出现为显效。显效、有效率之和为临床总有效率。(2)生活质量:采用SF-36(健康调查简表)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调查,包括心理健康、情感职能、社会功能、活力、总体健康、躯体疼痛、生理职能以及生理功能八个维度。采用李克累加法对八个维度的转换分数进行计算,患者生活质量水平的高低和分数高低成正比。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软件包分析和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例数表示;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F检验;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护理效果 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显著(P<0.05)。具体见表1。

中医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探讨

中医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探讨 痛风性关节炎是嘌呤代谢障碍,因高尿酸血症所致的关节炎。现代医学将痛风归属于新陈代谢病中,同其他因免疫反应所致的关节炎区别开来。我国古代医学文献中并无痛风性关节炎之病名,在元代朱丹溪的著作《格致余论·痛风论》中出现过痛风之名称。本文从中医理论对此病从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及治疗进行了深入探讨,以利今后进一步总结经验和提高。 1.2 临床表现:发病急骤,常在夜间痛醒,轻者数天内可自行缓解,有的仅发1次,有的反复发作。两次发作间歇期可长达数月或十数年之久。急性期关节红肿热痛拒按,活动受限,系因湿痰流注关节所致,重者关节腔可抽出黄色积液,镜检可见结晶。缓解期红肿热痛消退,活动如常,其来急去快的特点与一般痹证不同。反复发作湿痰在关节处不能排改者则间歇期愈来愈短,甚至经久不消,导致关节骨骼破坏,永久残废。皮下痛风结石经久不消,有的愈积愈大愈多,甚至可破溃流出白色浆液是为湿痰积聚之证据。 1.3 治疗1.3.1 饮食控制:一般痹证不需严格控制饮食,本病的发作与饮食不节有密切关系,需控制高嘌呤食物,仅能进食蛋、牛奶补充营养,急性期过后,视排出湿浊的能力进食。1.3.2 急性期:关节红肿热痛,当以清热利湿,化痰泄浊,活血通络为主。处方:三妙丸加减。药物:苍术、黄柏、川牛膝、苡仁、茯苓、泽泻、车前草、秦艽、萆薢、白芷、独活、益母草、赤芍等。加减:热重者加生石膏、知母;有瘀血者加丹参、川仙子芎、延胡索;痛肿剧烈者加入山慈茹10~20 g,加强消炎镇痛,因山慈茹有毒性反应,可引起恶心、呕吐、腹泻、白细胞降低,故中病痛减即止,不能久服。如有高血压头痛眩晕者加钩藤、杜仲、川芎、白芍,心功能差者加玉竹、细辛,肾功能差者加黄芪、淫羊霍、女贞子、川芎或大黄。1.3.3 慢性期:病久,发作频繁,肿痛不消,结节较多,关节破坏,关节周围有瘀斑,长期不能活动体质较差者,以健脾利湿,燥湿化痰,活血化瘀,补肾壮骨为主。处方:薏苡仁汤加减。药物:薏苡仁、姜独活、苍术、萆薢、土茯苓、细辛、泽泻、车前子、益母草、川芎、红花、当归、淮牛膝、骨碎捕、淫羊霍、补骨脂等。加减:皮下结节多者加胆南星、半夏。气虚者加黄芪、党参、白术。其余按急性期法加减。本病用以上治法大多可获缓解。 2 结果 共治疗痛风性关节炎33例,其中,临床治愈6例,显效7例,有效10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70%。 3 讨论 中医学中虽然没有痛风性关节炎的病名,但也有类似痛风性关节炎临床表现的描述。如明朝张景岳《景岳全书·脚气》中记载:“外是阴寒水湿,今湿邪袭人皮肉筋脉;内由平素肥甘过度,湿壅下焦;寒与湿邪相结郁而化热,停留肌肤……病变部位红肿潮热,久则骨蚀。”现代医学所讲的痛风相当于中医的“痹症”、“历节”、“脚气”等症。 中医学认为:痹证是人体肌表、经络遭受外邪侵袭后,气血不能畅通,因而引起肢体、关节、肌肉等处疼痛、酸楚、重着、麻木、屈伸不利等一类疾病,均称痹证。本病主要是由于风、寒、湿三邪侵袭人体流注经络,致气血不和而成。《素问·痹论》指出:“所谓痹者,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之气也”。三邪感受大都合并而来,但常有偏胜,故临床证候应有区别。此外常有一种热痹,多属邪郁化热所致。现代医学的风湿热、痛风、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腰肌劳损等均属痹证范畴。而过多的尿酸则是一种不该有的痰浊、湿浊,是以中医认为原发性痛风的主因在于先天性的脾肾功能失调:脾的运化功能有缺陷,所以痰浊内生;肾分清泌浊的功能失调,则湿浊排泄量少缓慢,以致痰浊内生。此时如果又酗酒暴食、劳倦过度或关节遭受外伤,则会促使痰浊流注于关节、肌肉,造成气血运行不畅而形成痹痛(痛风性关节炎)。痛风虽属痹症,但其疼痛剧烈,反复发作,缠绵不愈,以致关节畸形,且有多种并发症,故又别于一般痹症。本病多由过食高粱厚味、嗜酒而生湿,湿痰流注关节,外感湿热之邪或风寒之邪郁久化热,或内伤肝肾不足或痹证日久,血瘀痰阻而致。《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湿肿满、皆属于脾”。由于先天不足或后天失养,过食肥甘醇酒而使脾失健运,则水湿内聚为患。本组病例发作前均有过食高梁厚味及饮酒史。此二者均可在体内生成水湿痰饮,痰湿随气血流窜,流注关节则关节肿胀发炎,流注皮下组织软骨、筋膜、韧带则形成结节即为痛风结石。湿痰聚久化热,故关节红肿热痛。湿性重浊故发病之初多在足部及下肢,病久才波及上肢,一般不侵犯脊柱。

消炎镇痛膏外敷治疗药物输液性静脉炎的疗效观察

消炎镇痛膏外敷治疗药物输液性静脉炎 的疗效观察 (作者:__________ 单位: ___________ 邮编: ___________ ) 【关键词】消炎镇痛膏;静脉炎 药物输液性静脉炎是指由于静脉输液引起的浅表静脉局部炎症,是静脉输液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我科对200605?2009_05在我科住院并发生静脉炎的66例患者,采用消炎镇痛膏外贴患处,效果满意,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66例患者中男37例,女29例,年龄45?81岁, 平均69.5岁。均采用Rittenberg判断标准,轻微静脉炎23例冲度静脉炎21例,显著静脉炎15例,严重静脉炎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3例,2组性别、年龄、病种、静脉炎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2组患者均于静脉输液毕进行治疗。对照组常规采用50%硫酸镁溶液浸湿无菌纱布(4?5层)湿敷患处,2 h/次,3次/d,连用2d。观察组采用消炎镇痛膏(广州卫材制药有限公司生产,规格 为4cm X5cm)外贴患处,2 h/次,2次/d ,连用2d。 122评价方法:治疗1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价。局部组织无红肿,疼痛消失为显效;局部组织红肿减退,疼痛减轻为有效;治疗3d, 局部组织红肿、疼痛无好转为无效。显效加有效为总有效。 1.2.3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米用x 2检验。 2结果 2组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2组疗效比较(略) 与对照组比较,*P0.05 3讨论 药物输液性静脉炎是临床常见的药源性疾病之一,其发病率咼,临床防治急需规范方案和有效措施。据国外资料报道,住院病人接受静脉穿刺给药者中,发生输液性血栓性静脉炎者高达25%?42%,其中有1/3可能因此导致新的并发症,增加更多药物治疗,造成病人住院时间延长。近几十年来,对静脉炎的定义有了一系列的描述,但没有形成统一的观点。最早的定义是英国医疗研究协会在1957 年提出

输注时可引起静脉炎的药物

输注时可引起静脉炎得药物 1、注射用哌拉西林钠:可引起局部注射部位疼痛以及血栓性静脉炎等; 2、注射用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注射给药部位发生血栓性静脉炎比较罕见; 3、注射用哌拉西林钠她唑巴坦钠:局部常见不良反应有注射局部刺激反应、疼痛、静脉炎、血栓性静脉炎与水肿等; 4、注射用头孢唑林钠:注射部位出现得静脉炎得案例罕见;肌内注射区疼痛得情况较少,但有出现硬结得可能; 5、注射用头孢呋辛钠:本品耐受情况良好,局部常见不良反应有血栓性静脉炎; 6、注射用头孢曲松钠:局部不良反应有静脉炎,发生率为1、86%; 7、注射用头孢她啶:本品得不良反应少见而轻微,少数病人可出现注射部位轻度静脉炎; 8、注射用头孢噻肟钠: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可引起静脉炎; 9、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局部反应:肌内注射时,本品耐受性良好,偶有一过性得疼痛;与其它头孢菌素类与青霉素一样,用静脉插管输注时,有些患者会有输注部位静脉炎; 10、注射用头孢西丁钠:最常见得局部反应:静脉注射后可出现血栓性静脉炎,肌注后可有局部硬结压痛; 11、注射用美罗培南:可发生血栓性静脉炎(频率不明);使用时应密切观察,如有异常现象发生时,应停药并进行适当处理; 12、注射用氨曲南:静脉给药偶见静脉炎,肌内注射可产生局部不适或肿胀,发生率分别约为1、9%与2、4%; 13、注射用磷霉素钠:注射部位静脉炎;

14、注射用乳糖酸红霉素:静脉滴注时可发生血栓性静脉炎; 15、硫酸依替米星注射液:静脉炎罕见; 16、注射用克林霉素磷酸酯:静脉滴注可能引起静脉炎;肌内注射局部可能出现疼痛、硬结与无菌性脓肿; 17、注射用盐酸去甲万古霉素:可出现静脉炎;故静脉滴注速度不宜过快,每次剂量(0、4~0、8g)应至少用200ml5%葡萄糖注射液或氯化钠注射液溶解后缓慢滴注,滴注时间宜在1小时以上; 18、注射用夫西地酸钠:静脉注射本品可能会导致血栓性静脉炎与静脉痉挛;本品应输入血流良好,直径较大得静脉,或中心静脉插管输入,以减少发生静脉痉挛及血栓性静脉炎得危险; 19、乳酸环丙沙星氯化钠注射液:偶可发生静脉炎或血栓性静脉炎; 20、注射用甲磺酸左氧氟沙星:用药期间可能出现注射部位发红、发痒等症状或静脉炎; 21、注射用氟罗沙星:可引起静脉炎,程度大多轻微; 22、替硝唑注射液:偶见滴注部位轻度静脉炎; 23、注射用阿昔洛韦:常见得不良反应:注射部位得炎症或静脉炎;取本品0、5g加入10ml注射用水中,使浓度为50g/L,充分摇匀成溶液后,再用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至至少100ml,使最后药物浓度不超过7g/L,否则易引起静脉炎;静脉滴注时宜缓慢,并勿使之漏至血管外,以免引起疼痛及静脉炎; 24、注射用更昔洛韦:可引起注射部位疼痛或者静脉炎等; 25、注射用两性霉素B:本品静滴时易发生血栓性静脉炎。

中药外敷肚脐治鼻炎

中药外敷肚脐 药物敷脐:独特而理想的给药途径对危重病人口服药疗效不显著者,敷脐疗法可收奇效。 肚脐没有皮下脂肪,血管非常丰富,所以药物易于渗透、吸收,加上药物不受胃酶的干扰破坏,因此用药量少、见效快。肚脐作为人体一个独特的给药途径,用药物贴敷或施以热熨等方法,有复元回阳、开窍固气之功能。特别适合于有胃肠、肝脏疾病的患者,由于中药敷肚脐不经肝脏代谢,可减少毒副反应,因此是一条理想的给药途径. 1:天麻或天麻片 穴位:神阙穴(肚脐) 方法:从药店买来成块的天麻或中成药天麻片,打粉后填入肚脐内,外面用医用纱布和医用胶布固定。每天晚上贴,早晨取下。 疗小叶增生的外敷方法 小叶增生大概是女性朋友中最常见的疾病了。很多女性朋友都有过这样的经历:经常郁闷,便会发现自己一侧或两侧乳房中出现了肿块,摸上去感觉硬硬的,又很有韧性,有点儿像摸橡皮块的感觉,用手去推还能推动,这就是小叶增生。 其实小叶增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疾病,大多数患上此症的女性朋友会在发病数月或一两年后自行缓解,无需治疗。不过,也有一小部分人是一直有着小叶增生的,虽然不痛不痒,但是乳房中有肿块,终究是一件让人心里不太舒服的事情,有些女性还总担心它会转化成肿瘤什么的,所以,我给大家提供一则可以帮助消除小叶增生的外治方法:把天麻打成粉填入肚脐内。 友情提示: 配合逍遥丸,效果更好 2;胃气不足。方法:取一粒健胃消食片或补中益气丸捣碎,填 入肚脐,用医用纱布和医用胶布固定;每次贴12个小时,然后休息 12个小时。? ?3;肚脐敷药治疗鼻炎 ,处方:党参10g,白术7g,干姜5g,炙甘草3g,扑尔敏2粒。粉碎成细粉,填神阙穴 4 ;自汗,盗汗,遗尿-----用五倍子打成粉贴在肚脐上。 可用五倍子15克(或五倍子30克、朱砂3克),焙干研细,睡前敷于肚脐或涌穴上治疗盗汗。 5;失眠-----桑葚子煮汤。还可用归脾丸,贴在肚脐上。用医用纱布和医用胶布固定,晚上贴上,早上拿下来。 6:十滴水滴肚脐,寒热两邪通吃? 把十滴水滴在肚脐里,外面用医用纱布和医用胶布封盖,12个小时以后取下。?夏天天气炎热,人们都喜欢吃生冷寒凉的瓜果、当时觉得很舒服,但时间久了,肠胃就容易受寒,呕吐或腹泻。很多人都找不到原因在哪儿,往往都是随便吃点什么止泻药就了事,殊不知,大热天过食寒凉之物所导致的肠胃问题可不是这么简单解决就万事大吉了,不注意的话,往往就此埋下了病根。 ?既能祛寒,又能祛火,一滴入脐,正好对付暑天之火和食物之寒,寒热两邪通吃,治疗夏天出现的肠胃问题,效果特别好。?

土豆片外敷在静脉炎治疗中疗效显著

土豆片外敷在静脉炎治疗中疗效显著 刘同云 【关键词】土豆片外敷静脉炎 我科自2013年1月份以来,先后碰到过共10例不同程度静脉炎患者,有部分患者因留置静脉针时间过长而局部形成硬结。我科采用土豆片外敷治疗取得了显著疗效,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1月份以来10例不同程度静脉炎的患者,其中已形成硬结者4例,静脉药物外渗致局部肿胀1例,提前应用外敷预防或减少硬结发生者5例。 1.2 方法:选新鲜土豆,用清水洗净,去皮,然后将土豆切片,每片约0.5~1cm厚,根据硬结大小贴在硬结上,贴敷面积略大于硬结,静脉外渗者将土豆片贴在大于局部渗出部位,敷上保鲜膜并妥善固定,当土豆片没有水份已变色时应再重新更换。贴敷在静脉外渗致肿胀部位,贴敷面积大于局部渗出部位,敷上保鲜膜并妥善固定,一般两个小时左右即可减轻肿胀,并有效去除疼痛。如果土豆切不均匀或者不好附着于皮肤,还可以将土豆捣碎,制成土豆泥,在肿胀的部位均匀地涂抹一层,也能发挥土豆消肿的作用。这种办法不仅适合输液后发生水肿的病人,还适合骨折后肢体肿胀的病人。当土豆片没有水份已变色时应再重新更换。对注射部位未形成硬结的患者,提前采用外敷土豆片后减少硬结发生。 1.3 治疗效果:对4例局部形成硬结的患者,采用土豆片外敷,

全部患者局部硬结变软缩小直至消失,一般1~3d见效。1例静脉外渗致肿胀者,外敷土豆片4~12h,水肿消退直至消失,效果非常明显。对5例预防硬结发生者均未形成硬结。患者普遍反应感觉清凉、疼痛感逐渐消失,效果显著。 2 护理 2.1 外敷期间密切观察皮肤有无变化,询问病人感觉,查看土豆片有无脱落、是否需要更换,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2 避免外敷于刚刚注射的针孔处,以免与注射药物渗出发生化学反应,对于皮肤产生不良刺激。 3 讨论 土豆属于薯类食物,含有大量淀粉,各种盐类及龙葵素,有解痛、减少渗出作用,局部外敷可消肿止痛。由于土豆有胆甾烷衍生物茄碱及龙葵碱,具有兴奋平滑肌和加强血液流通的作用,并有渗压及抗真菌的作用,可在短时间内使水肿消退或消失;另外由于土豆内含丰富的维生素B2,参与糖、蛋白质、脂肪的代谢,可保护皮肤免受炎症的侵害,用切薄的土豆片外敷有消炎、消肿、止痛的作用。土豆外敷无任何不良反应,而且经济实用,简便易行,安全有效,无任何痛苦,可在家庭及临床广泛利用。

中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临床观察

中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自拟痛风萆薢饮联合西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治疗组用秋水仙碱加服痛风萆薢饮汤剂,200ml/次,2次/d。对照组为秋水仙碱或布络芬缓释胶囊口服,2w为一个疗程,共用2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疼痛改善情况,局部肿胀,功能活动,血生化尿酸,血沉、CRP值。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评分呈明显下降趋势,两组治疗后止痛效果相当,对照组总有效率88.0%,治疗组总有效率96.0%,对照组痊愈率40.0%,治疗组痊愈率56.0%,对照组未愈率12.0%,治疗组未愈率4.0%。结论①痛风萆薢饮联合西药与单用西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止痛效果相当;②痛风萆薢饮联合西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效果较好,其在改善症状及降低实验室指标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标签:痛风性关节炎;痰瘀互阻证;痛风萆薢饮 痛风性关节炎是临床常见的代谢和营养性疾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精神压力增大,活动量的减少,近年发病率有明显增多趋势。而本病又与肥胖,高脂血症、2型糖尿病、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等疾病相伴而发,影响人们的工作、生活。目前,把痛风性关节炎列入代谢综合症中的一个表现,我们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本病,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根据1977年美国风湿病协会制定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诊断标准》选取在我院住院及门诊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50例,其中男34例,女16例,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患者25例,男18例,女7例,年龄25~72岁,平均年龄54.56岁,病程3d~25年,患者血尿酸均高于正常值,女性≥350umol/L,男性≥420umol/L。对照组患者25例,男16例,女9例,年龄23~74岁,平均年龄56.32岁,病程4d~28年,患者血尿酸也高于正常值,经统计学检验对照组和治疗组,在性别、年龄、病程及血尿酸值的等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西药常规治疗,秋水仙碱(云南昊邦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53021798)1mg,口服,4次/d,服药至疼痛缓解。若患者出现明显胃肠道反应或疼痛无缓解,可改用布络芬缓解胶囊(中美史克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00089)0.3g,口服,2次/d。2w为1个疗程,共用2个疗程,治疗组患者在服用秋水仙碱同时,加服自拟痛风萆薢饮中药治疗,汤剂组成:萆薢20g 石菖蒲10g 乌药10g苍术15g 黄柏10g 牛膝10g 薏米30g川芎10g 当归12g 赤芍10g 三棱10g 土茯苓15g 泽泻10g 元胡10g 生甘草6g。 随症加减:①肝火旺盛者加夏枯草10g,草决明15g;②脾气虚弱者加党参10g,黄芪15g;③湿热较甚者黄柏15g,土茯苓20g,加苦参15g;④瘀血疼痛较甚者加鸡血藤15g,莪术10g;⑤肝肾阴虚者加生地15g,木瓜15g,枸杞子

穴位贴敷中医治疗

穴位贴敷疗法 1、定义:是指在中医辨证论治理论的指导下,选取一定的穴位贴敷某些药物,通过腧穴刺激疗法和药物外治法的共同作用,起到扶正祛邪、防治疾病的一种疗法,本项技术既可统治外症,也可内病外治,从针灸学角度看它属于灸法的延伸。该疗法属于中医外治法的典型代表,具有方便、效佳、价廉、不良反应小等特点。 2、适用范围及注意事项: ①穴位贴敷疗法具有方便、效佳、价廉、不良反应小等特点。适用于大部分患者。 ②但对于可引起皮肤发疱、溃疡的药物需注意。我科患者多为糖尿病患者,故应尽量选取药性温和、刺激性小的药物进行敷贴治疗,贴敷面积不宜过大,时间不宜过长。贴敷期间注意病情变化和有无不良反应。若有不适立即停止适用。 ③孕妇禁用。 ④眼、口唇、会阴部、小儿脐部等部位禁用。 ⑤过敏体质者或对药物、敷料成分过敏者慎用。 ⑥贴敷部位皮肤有创伤、溃疡者禁用。 ⑦治疗期间禁食生冷、海鲜、辛辣刺激性食物。 ⑧敷药后尽量减少出汗、注意局部防水。 ⑨贴敷时间:根据疾病种类、药物特性及身体状况而确定贴敷时间。一般情况下老年、儿童、病轻、体质偏虚者贴敷时间宜短,约4-8小时取下即可。每隔3天贴治1次。敷脐疗法每次贴敷的时间可以在3-24小时,隔日1次。出现皮肤过敏如瘙痒、疼痛者应即刻取下。 3、适应症: 应用范围广泛,一般我科常见消渴病、眩晕、不寐、便秘、耳鸣、腰膝酸痛、感冒、咳嗽、喘证等患者均可应用。 4、取穴:根据疾病诊断,以脏腑经络学说为基础,通过辨证论治选取相应经络的腧穴或在病灶局部选择适当的阿是穴组方取穴贴敷,组方取穴宜少而精,一般不超过2-4穴,贴药范围勿大。

①消渴病: 取穴:肺俞、脾俞、肾俞、胰俞、三阴交。 ②眩晕: 取穴:肝俞、胆俞、丰隆、三阴交。 ③不寐: 取穴:心俞、肝俞、肾俞、神门。 ④感冒、 取穴:太阳、合谷、肺俞、大椎穴。 ⑤咳喘: 取穴:心俞、肺俞、膈俞、脾俞、肾俞。 5、基本操作方法 ①准备物品:治疗盘、药物、0.9%生理盐水棉球、药匙、无菌纱布、棉纸、胶布。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患者信息及医嘱。 ②协助患者取合适体位,暴露敷药部位,注意保暖。 ③0.9%生理盐水棉球擦洗皮肤上的药迹,观察局部皮肤情况。 ④根据医嘱辨证辨病组方取穴: ⑤贴敷方法:将已制好的散剂、糊剂、泥剂或浸膏剂药物事先置于胶布粘面正中,然后对准腧穴进行粘贴。或直接将药物贴压于穴位然后外覆胶布粘贴亦可。巴布剂、膏药、硬膏剂、丸剂、饼剂、磁片可直接将巴布剂或硬膏中心对准穴位贴牢即可。对胶布过敏者,可选用低过敏胶带或用绷带固定贴敷药物。注意贴敷时间,4-8小时取下即可,老年、儿童、病轻、体质偏虚者贴敷时间宜短。每隔3天贴治1次。敷脐疗法每次贴敷的时间可以在3-24小时,隔日1次。出现皮肤过敏如瘙痒、疼痛者应即刻取下。 ⑥敷药完毕,协助患者衣着,安排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 ⑦清理物品,洗手、做好记录并签字。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

静脉炎的分类与处理

静脉炎的分类与处理 (一)判断标准 依据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制定的静脉炎分级标准: I度:局部组织疼痛或水肿,静脉无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 II度:局部疼痛,红肿或水肿,静脉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 III度:局部疼痛,红肿或水肿,静脉炎条索状改变,可触及硬结。 (二)静脉炎的分类及处理 1.化学性静脉炎 (1)发病原因:由于刺激性及毒性药物、P H值及渗透压超过正常值、稀释不充分、微粒和导管尖端位置所致。细胞毒性药物由皮肤脉管系统渗出扩散至周围组织,导致局部炎症反应称化学性蜂窝组织炎。进一步照成局部组织坏死,称为渗出性坏死。(2)临床表现:发炎的血管变硬,呈条索状,有疼痛感,血流受阻。 (3)预防措施 1)提高专业技术:负责化疗输注的护士须经专业训练,掌握各个化疗药物的特性,有高度的责任心,能够运用系统化循环管理,预防化疗患者静脉炎的发生。化疗前必须详细阅读说明书,为避免操作中发生机械损伤,静脉穿刺尽量确保一次成功。如穿刺失败,不能使用同一静脉的远端。穿刺后要正确固定输液针,避免其滑脱和刺破血管壁。 2)合理选择血管:①输液部位的选择:任何情况下应避开手背侧、肘窝及施行过广泛切除性手术的肢体末端。输液的适当部位为前臂的近端(未手术)及重要结构上覆盖有大量下组织的部位。②正确选择输液器具:若静脉条件不佳。留置针优于标准静脉注射针。 预期可能有联合输液者,应考虑采取皮下贮液器或深静脉留置管,PICC亦能有效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 3)控制微粒输入:护士应严格无菌操作,治疗室尽可能采用空气净化技术以减少空气中的微粒污染。据研究报道,应用精细输液过滤器能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能有效地阻止微粒进入人体。 4)正确的给药方法:正确掌握化疗药物给药的方法、浓度、速度,并做到现配现用。正确的给药方法为:①先注入生理盐水确认针头在血管内、无渗漏后方可注入化学药,不能用带有化疗药液的针头直接穿刺或拔出;②联合用药时,先了解药物刺激性的大小,原则上应先注入非发疱剂,如均为发疱性药物,应先注入低浓度的,两种化疗药物之间用等渗液快速冲洗;③若将止吐药加入茂菲滴壶时应在输注非化疗药时给入;④化疗药物不宜过高,给药速度不宜过快,20ml药液至少需3分钟,或者以5ml/min的速度注入,避免血管在短时间内受到强烈刺激而出现损害。 5)护患配合:化疗前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宣教,特别是初次用药时护理人员应做好解释,消除其恐惧感。将传统的静脉输液方式改为专业化血管评估的程序化输液,既能保护患者的血管,避免给患者增加新的血管疾病又能保证治疗顺利进行。 6)药物预防静脉炎 A.静脉用药:静脉输注25%硫酸镁可使静脉炎发生率明显降低;注射刺激性强的药物前后应用%普鲁卡因5~10ml加入地塞米松静脉推注,输完化疗药物后用生理盐水250ml快速灌注。 B.药物外敷:在输注化疗药物前,将33%硫酸镁纱布沿静脉走行湿敷在注射的静脉上至化疗液体全部滴完,拔针后1~2分钟停止湿敷。 C.贴剂的应用:在化疗前将硝酸甘油贴剂贴于穿刺点,对化疗所致静脉炎起到预防作用。

中医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42例疗效分析

中医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42例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中医药辨证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效果。方法分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治疗。治疗组通过让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内服、外敷中药进行辨证治疗。对照组口服西药秋水仙碱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5.2%,对照组有效率为87.3%,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利用中医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具有明显疗效,值得加以推广应用。 标签:中医药;痛风性关节炎;疗效 痛风性关节炎发病人数的不断提高,这一疾病已经成为严重威胁广大民众身体健康的常见和多发疾病[1]。笔者从2007年9月~2013年9月运用中医辨证内、外用药的方法治疗42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并与采取西药治疗的对照组63例患者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的结论是治疗组的疗效大大优于对照组,使用中医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能够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治疗组病例42例为2007年9月~2013年9月的门诊患者,其中男性27例,女性15例,年龄为29~73岁,平均为49.8岁,病程为5d~18年。诊断标准全部符合美国风湿病协会关于痛风性关节炎所制定的诊断标准。中医辨证分型有以下3类:①风湿郁热患者11例。主要证见:关节红肿与热痛,局部皮肤出现发亮现象,触压后有剧烈疼痛,关节活动往往受限。舌质大多为红色,舌苔呈黄腻色或者白腻色,脉细滑或者细弦:②痰瘀痹阻患者21例。主要证见:关节的疼痛反复多次发作,关节明显肿大,重者出现强直畸形,指、趾或者皮下触及到结节,或者出现液化溃流浊脂,舌淡胖或者有瘀斑、苔腻。脉弦细或者细涩;③久痹正虚患者10例。主要证见:久病不愈和反复发作,大多伴有关节功能的受限或者变形,舌质多淡,且苔白,脉细缓。对照组病例63例,其中男性38例,女性25例,年龄为28~67岁,平均48.6岁,病程为3d~22年。中医辨证分为3类:①是风湿郁热患者20例;②痰瘀痹阻患者25例;③久痹正虚患者18例。 1.2方法治疗组运用口服祛风散与外敷祛风膏的方法进行治疗。祛风散主要是生黄芪、黄精、虎杖以及苍术等10多种中药制作而成的,可以研成末和制成散剂,分3次/d加以服用,每4w为1个疗程。在治疗期间,患者应当多注意休息,忌食用动物内脏、海产品以及骨髓等高嘌呤食物,严禁擅自饮酒。祛风膏主要是由黄柏、土茯苓、丹皮以及赤芍等20多种中药制成的,通过研成细末,再用醋调制成为膏剂,外敷于患处。1次/d,每2w为1个疗程。患者治疗期间忌用凉水。对照组主要是用西药秋水仙碱口服进行治疗,其具体治疗方法是每次使用秋水仙碱l mg,服用1次/2h,1d的服用总量不超过8mg,一直到疼痛显著缓解为止。 2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