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外敷对化疗性静脉炎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中药外敷对化疗性静脉炎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中药外敷对化疗性静脉炎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中药外敷对化疗性静脉炎的疗效观察及护理作者单位:467300 河南省鲁山县人民医院

通讯作者:任娟

目的研究中药外敷治疗化疗性静脉炎的效果。方法选择137例化疗性静脉炎的患者用中药外敷治疗并观察效果。结果对红肿型静脉炎治愈率达80.02%,对较严重的坏死型、闭锁型、硬结型静脉炎也均有不同程度的治疗效果。结论中药外敷对化疗药物引发的静脉炎治疗效果明显,且易操作、毒副作用少。

标签:中药外敷;静脉炎;护理

静脉输注化疗药物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目前,输注化疗局部静脉炎的发生率时可达57.6%[1]。静脉炎的发生不仅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延长了住院时间,给患者的身心造成极大痛苦,并且影响对疾病的进一步治疗。笔者采用自制的中药外敷,治疗化疗性静脉炎,临床效果明显,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8年6月~2011年1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外科住院化疗的患者,由化疗药物引发的静脉炎共137例,年龄22~76岁,女62例,男75例。病种包括:食道癌、胃癌、结肠癌、直肠癌、肝癌、乳腺癌、甲状腺癌及期他转移癌等。静脉输注的化疗药物包括:阿霉素、氟尿嘧啶、环磷酰胺、顺铂、卡铂、长春新碱、丝裂霉素、紫杉醇等。

1.2 方法

1.2.1 静脉炎分型标准根据临床表现分为4型:红肿型:沿静脉走行皮肤红肿、疼痛、触痛;硬结型:给药静脉局部疼痛、触痛、静脉变硬,触之有条索感;坏死型:沿血管周围有较大范围肿胀疼痛,形成皮肤层淤斑;闭锁型:静脉不通逐步形成机化[2]。

1.2.2 中药外敷方法把生地、大黄、乳香、没药、丹皮、冰片,用香油调制成膏涂于患处,厚度1 mm,然后用透明贴膜覆盖,保持24 h,次日用清水洗净,重复上述操作。外敷期间患肢勿过度活动和负重,并注意适当抬高患肢,以利于患肢血液循环。根据静脉炎的分型标准观察3 d并记录,最后评价治疗效果。

1.2.3 疗效评价标准治愈:疼痛症状缓解,局部红肿及静脉条索状红线或硬结消失,血管弹性恢复正常;显效:局部红肿消失,痛减,有轻微压痛,条索状红线或硬结缩小2/3以上,血管弹性未完全恢复;有效:局部红肿消失,痛减,有压痛,条索状红线或硬结缩小1/3以上,血管弹性未完全恢复;无效:症状无改善或有进展。

化疗药物性静脉炎的预防与护理

化疗药物性静脉炎的预防与护理 静脉炎是临床常见的护理并发症,有很多相关因素可引起静脉炎,本文重点综述静脉炎的分类、分级、发生原因、预防和护理进展。 标签:中药湿敷;相关因素;静脉炎预防护理 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由于化疗药物大多对血管有毒性刺激,加之反复多次静脉穿刺造成机械刺激,容易造成机化、阻塞,严重影响患者以后的静脉给药治疗给药静脉和临近组织的发红、肿胀、疼痛、血管变硬。 1概述 1.1定义静脉炎是由于血管内壁受到不同因素的刺激,使血管壁发炎,静脉局部疼痛、红肿、水肿,重者局部静脉条索状、甚至出现硬结的炎性改变。 1.2化学性因素与药物直接毒性作用有关化疗药物属细胞毒类药物.化疗药物多为生物碱制剂,作用于细胞代谢周期的各个阶段,影响脱氧核糖核酸(DNA)和蛋白质的合成,使血管内皮细胞坏死。 1.3物理性因素穿刺技术不熟练长期化疗患者的血管条件不好,而操作者又没能一次穿刺成功,可发生一次给药多次穿刺,而造成血管损伤。在同一静脉反复穿刺可使血管壁受损,导致或促使静脉炎发生。 1.4分级根据美国输液护理学会(INS)所规定的指标,将静脉炎分为3度。Ⅰ度:局部疼痛、红肿或水肿,静脉无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Ⅱ度:局部疼痛、红肿或水肿,局部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Ⅲ度:局部疼痛、红肿或水肿,静脉条索状改变,可触及硬结。我们根据静脉炎的分度不同进行不同的护理治疗。 2方法 2.1选择血管不当操作者为了穿刺方便而选用粗大血管,该血管受到药物的损伤后,可造成其分支末梢血管灌流不畅,待用该末梢血管给药时,就会出现输注缓慢或不滴。如选择的血管已有多个结节、瘢痕、脆性强、弹性差,并与周围组织粘连,虽然穿刺成功,却很容易渗出。 2.2针头位置固定不当针头脱出或穿出血管,使药物外溢,针头接触到血管壁,使局部受针尖刺激和针眼涌出的高浓度药物长时间刺激,引起血管痉挛、充血、水肿、渗出。甚至发生静脉炎。 2.3拔针后按压手法不正确压迫的时间少于3~5min,容易出现淤血、肿胀,即使能缓慢吸收,也易使血管与周围组织发生粘连,而不利于以后对该血管的利用。

血栓性静脉炎都分为几种类型

专业的血管病医疗服务平台 https://www.360docs.net/doc/fe13452090.html,/ 血栓性静脉炎都分为几种类型 主要分为血栓性浅静脉炎和血栓性深静脉炎两种,前者又分为肢体血栓性浅静脉炎、胸腹壁静脉的浅表性血栓性静脉炎和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等。后者又分为小腿肌肉静脉丛血栓性静脉炎和髂股静脉与腘静脉血栓性静脉炎。临床当根据不同特点仔细诊断。 中医对血栓性静脉炎有哪些认识? 血栓性静脉炎属于中医脉痹、血痹、肿胀、血瘀等范畴,并为涉及心、脉、肝、脾、肾等。其病因病机可分为虚实两大类:虚者为脾、肾、气、血、阴虚;实者为湿热、气滞、血瘀等。 怎样确诊血栓性静脉炎 一般根据临床表现及实验室和相关检查,确诊不难,为确定血栓的存在及其部位,可选择深部静脉造影;如怀疑有胫后静脉、腘静脉和股浅静脉阻塞,可行多普勒超声检查;女性行阴道检查,可在阔韧带基底部或病变静脉处触及硬而有触痛的索状物,检查后24 小时内体温升高,此为急性化脓性髂股静脉血栓静脉炎的特征之一。 目前最好的治疗方法是静脉康搭档。 静脉康搭档是由静迈舒胶囊和静迈舒大豆纤维复合型医用循序减压袜组成的搭档产品。 该疗法自投入临床以来,成功的攻克了因脉管炎、静脉炎、静脉曲张而截肢的难题,并以不手术,见效快,治愈后不复发,无任何毒副作用等优点深受医学界专家的好评和众患者的信赖。一般患者服药一周之内即可产生疗效,一个疗程(30天)之内都会有明显效果,远期疗效也很可靠。 在治疗手段上,运用改善局部组织血液循环、活血化瘀,溶栓通络等方法,采用纯中药方剂治疗周围血管病,具有消肿止痛、清热解毒、补气养血、活血化瘀的作用;达到全面调理脏腑气血功能、溶栓通络、标本兼治的目的。取得了确切效果。临床结果表明,该疗法能有效抗凝、溶栓,增加肢体的血流量,改善动脉弹性,而且毒副作用较小。 经过治疗,下肢静脉炎并发的难治性溃疡愈合了,需截肢的腿保住了,怕冷变色的手足温暖正常了,肢端摸不到的脉有搏动了,被认为不可治的老烂腿也能自如地走路了。

静脉炎药方

血栓性静脉炎偏方-股肿汤 药物组成当归12g 泽泻12g 丹参15g 白茅根15g 牛膝15g 血竭5g 川芎l0g 黄柏l0g 苍术10g 丹皮l0g 制剂用法水煎服,每日2剂。 加减变化:病程后期加生黄芪、党参、茯苓、三棱、莪术、泽兰、地龙,去黄柏、苍术、木通;神疲少气懒言,舌苔薄白,脉沉缓者,加桑寄生、菟丝子、续断;肢体麻木怯冷者,加干姜、附子、桂枝、全蝎、蜈蚣。还可配合①外涂酊剂:红花、赤芍、乳香、没药、忍冬藤、丹参等份,加入15%酒精溶液浸泡后涂擦患肢,每日涂2次。②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加入5%葡萄糖溶液50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治疗2周为一个观察疗程。③燥湿止痒洗方:用于患肢出现营养障碍或发生瘀滞性皮炎或继发感染,药用苦参、白鲜皮、马齿苋各30g,黄柏、苍术、乌梢蛇各15g,徐长卿、土槿皮各12g,红花10g,水煎熏洗患肢,每日2~3次。适应病证下肢血栓性深静脉炎。 病案举隅章某,男,50岁。因高处坠落致右胫腓骨开放性粉碎性骨折,耻骨联合分离1小时人院。即行急诊清创内固定,同时作左股骨踝上骨牵行术。2周后拔除牵行钢针,翌日出现左小腿及膝上方肿胀,皮温增高,逐渐加重并向上蔓延,伴发热。体检时左腹股沟处触及条索状物并有压痛,考虑为左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予静脉造影后证实。先予20%甘露醇250 ml和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静滴,每日2次,治疗1周后肿痛未见减退。诊见舌苔黄腻,脉濡数。改用上述中药内服、外洗,并以丹参注射液静滴,2天后肿胀开始减退,至第10天肿胀基本退尽,皮温趋正常,无压痛。经多普勒超声检查示血栓消失。 评按血栓性深静脉炎中医谓之“股肿”,系因久卧、外伤、手术等因致气血不畅,脉络痹阻,水津四溢,聚而为湿;流注下肢,蕴而化热,早期宜清热化湿、散瘀通络。方中当归、月参、血竭、川芎活血祛瘀止痛;黄柏、苍术、白茅根、泽泻清热利湿解毒;丹皮凉血活血;牛膝通达气血,引药下行。若瘀滞日久,久病必虚,故病程后期加用益气通阳之品以扶正祛邪,增强活血利水之力。外用中药有活血散结止痛之功,可促进侧肢循环的建立,达到改善症状、消退肿胀的目的。丹参注射液静滴,可改善血流高凝状态,有祛瘀溶栓之效。 血栓性静脉炎偏方-化瘀利湿汤

【疾病名】血栓性浅静脉炎

【疾病名】血栓性浅静脉炎 【英文名】superficial thrombophlebitis 【缩写】 【别名】 【ICD号】I80.9 【概述】 血栓性浅静脉炎(superficial thrombophlebitis)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并且可以引起显著的不适和功能受限,虽然这是一个良性、自限性疾病,但能复发并持续存在。文献报道,血栓性浅静脉炎的病例中,约11%血栓蔓延而导致深静脉血栓形成。且可以迁徙性地在人体各处交替发病。 【流行病学】 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 【病因】 浅静脉血栓最常见的病因与浅静脉置管、刺激性药物、感染等造成的静脉内膜损伤有关;也可因血液淤滞常发生在曲张的浅静脉;部分病例存在抗凝血酶Ⅲ、蛋白C和蛋白S的异常;口服避孕药和妊娠也可能与血栓性浅静脉炎发病有关,但尚无确切证据。此外,某些恶性肿瘤如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和胆管癌等,已证明能够释放一些促凝物质,可并发血栓性浅静脉炎。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 【发病机制】 1.损伤后血栓性浅静脉炎 损伤后血栓性浅静脉炎通常发生在肢体遭受直接外伤后,沿着静脉走行的相应区域出现触痛性条索状物,因静脉损伤后皮下出血,常可见到皮下瘀斑。损伤后血栓性浅静脉炎也常发生在静脉穿刺注射的部位,多数因注射刺激性或细胞毒性药物而引起,这是目前血栓性浅静脉炎最常见的类型。经静脉腔穿刺置管本身发生血栓性浅静脉炎者较少见。临床上表现为穿刺注射部位出现红肿和疼痛,通常持续数天或数星期,有时需要数月才能完全缓解。 2.静脉曲张后血栓性浅静脉炎 血栓性浅静脉炎常发生在下肢曲张浅静脉腔内,血栓可以沿大隐静脉向上或向下蔓延,或者发生在非大隐静脉主干的曲张静脉分叉部位。除部分继发于损伤外,相当一部分常没有任何诱因。血栓性

化疗药物引起的静脉炎的预防与护理体会(一)

化疗药物引起的静脉炎的预防与护理体会(一) 化学药物治疗(简称化疗)是用化学合成药物治疗病原微生物、寄生虫、恶性肿瘤所致疾病的方法。化疗是目前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主要通过腔内、静脉、肌肉和口服等方法将化疗药物引入人体内,而绝大多数化疗药物的给药途径是静脉给药。但由于治疗恶性肿瘤疗程长,局部静脉反复穿刺造成机械性损伤,且化疗药物渗透性强、刺激性和毒性大,极易引起静脉发红或发黄,病变血管硬化成条索状,伴局部疼痛,严重者可导致血栓性静脉炎,发生血流受阻,影响静脉通道的建立,阻碍化疗计划的进行从而影响疾病治疗的效果〔1〕。静脉炎的预防已成为医患双方共同关注的问题。近几年我们科总结经验教训,制定了一系列预防措施,大大降低了静脉炎的发生。 1静脉炎发生机制 1.1机械性损伤 静脉经反复穿刺或静脉留置针保留时间过长,对血管壁的刺激性过大,血管内皮受损,造成局部感染、抵抗力下降引起细菌性静脉炎,同时血小板在受伤部位及针、管尖端聚集形成血栓,发生血栓性静脉炎。 1.2化疗药物的刺激性损伤 许多化疗药物可对组织产生化学性刺激,引起化学性炎症,常见为卡莫司汀、依托泊甙、替尼泊甙、达卡巴嗪及丙脒腙等;有的药物还可使组织形成水疱,常见药物为长春花碱类如NVB,蒽环类如阿霉素及吡南阿霉素、丝裂霉素、放线菌素D、氮芥等药物。由于化疗药物刺激

性大,且多为高渗性溶液,可使血浆渗透压升高,血管内皮细胞脱水,使静脉通透性增强,白细胞浸润产生炎症改变,引起化学性静脉炎,同时释放组胺,使静脉收缩、痉挛变硬,易并发血栓形成〔2〕,形成血栓性静脉炎。 1.3恶性肿瘤患者的高凝状态 90%肿瘤患者凝血机制异常〔3〕,同时化疗药物又可引起组织因子释放,纤溶活性受抑制,药物的毒性作用加重了肿瘤患者静脉血栓性静脉炎形成。 2预防措施 2.1医患双方应做好心理准备 在治疗前应向患者说明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争取患者理解合作,放松心情,增强对心理紧张的承受能力。 2.2正确选择静脉穿刺部位 静脉炎的发生与穿刺部位有关〔4〕,一般情况下应首选弹性好、管腔大、回流顺畅的血管。注射部位一般由远端及近端,左右静脉交替使用。下肢静脉易于栓塞,除上腔静脉压迫外一般不宜下肢静脉用药,还应避免手背及关节附近部位给药。 2.3稀释化疗药物 静脉炎的发生率与药物浓度成正比,所以要尽可能将药物充分稀释。但应根据每种化疗药物药理性能及毒副作用,选用适宜的药物溶媒,不同的溶媒溶解对保护化疗药物的稳定性、酸碱度、和降低化疗药物

中药外敷治疗静脉炎的疗效观察与护理方法

中药外敷治疗静脉炎的疗效观察与护理方法 发表时间:2018-10-09T14:16:45.027Z 来源:《心理医生》2018年9月26期作者:杨瑞曦 [导读] 中药外敷治疗静脉炎的疗效显著,在此基础上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能够进一步提高疗效。 (济宁市泗水县济河街道卫生院山东济宁 273200) 【摘要】目的:分析中药外敷治疗静脉炎的疗效与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6月发生的30例静脉炎患者,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患者硫酸镁湿敷,给予观察组患者中药湿敷,对两组患者进行相同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结论:中药外敷治疗静脉炎的疗效显著,在此基础上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能够进一步提高疗效。 【关键词】中药外敷;静脉炎;疗效;护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R2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6-0174-02 以往临床上通常会采用50%硫酸镁湿敷、理疗与热敷等方式对静脉炎患者进行治疗,但是其治疗效果还有待提高[1]。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在中药外敷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能够提高临床疗效。本研究对此也进行了探究,总结如下。 1.资料、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8月—2017年6月发生的30例静脉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15例,平均年龄(42.21±10.26)岁,包括9例男患者,6例女患者。对照组15例,平均年龄(42.52±10.39)岁,包括10例男患者,5例女患者。对比两组基本资料,差异不明显,P> 0.05。 1.2 方法 对照组(硫酸镁湿敷):采用10~20ml25%的硫酸镁将2~3层无菌纱布浸湿,将其敷贴在静脉炎处,敷贴面积以超过静脉炎范围最合适,并且在纱布外采用保鲜膜包裹,采用纱布将其固定好,4~6小时之后对其进行撤换,每天对其进行1~2次治疗。观察组(中药外敷):中药基础药方为:附片30g,葛根30g,红花20g,透骨草30g,伸筋草30g,牛膝40g,黄芪40g,忍冬花40g,丹参40g。将以上所有药物加水煎煮20~30分钟,取药汁将敷布浸湿,在局部进行湿敷,将温度控制在38~40摄氏度之间,每隔3~5分钟对纱布进行一次更换,将每次湿敷的时间控制在30分钟,每天对其进行4次治疗。 两组患者均连续接受2天治疗,然后再对其临床疗效进行研究分析。 两组患者均要接受相同的护理干预:(1)静脉输液时,不合理处理药物外渗,便很容易引发局部疼痛、肿胀现象出现,如果没有及时将其发现,还会容易引发周围组织坏死,严重的情况下需要对患者进行清创、植皮操作,将患者的痛苦显著增加,促使各种医疗纠纷纷至沓来。为了,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认真、细致,最大程度上将护理操作的技术水平提高,将药物外渗发生率显著降低。除此之外,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主诉进行认真倾听,对病室加强巡视,做好交接班工作,一旦发现有异常现象出现,便要及时对其进行妥善处理,最大程度上将患者的痛苦减轻。(2)对静脉炎进行处理时,医护人员要想患者及其家属讲解湿敷的方法与有效性,并且要告知其预期效果,最大程度上获取其配合;在敷贴过程中,医护人员要对患者局部皮肤的变化情况进行密切观察,4~6小时将敷料撤除之后,要采用生理盐水对其进行冲洗,了解局部是否有水疱、皮疹等异常现象出现,如果发现有异常现象出现,便要及时与医生进行联系,对其进行合理处理;对管道进行妥善固定,观察穿刺部位是否有痛、热、红、肿、渗血以及渗液等现象出现,一旦发现敷贴破损或者潮湿,便要及时对其进行更换。 1.3 观察指标 (1)疗效评定:静脉炎相关症状没有得到改善,甚至更加严重为无效;红、肿、痛等症状在很大程度上消退,血管变软,有轻微压痛感出现为有效;红、肿、痛等症状完全消退,血管变软,弹性恢复,没有压痛感出现为显效。显效、有效率之和为临床总有效率。(2)生活质量:采用SF-36(健康调查简表)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调查,包括心理健康、情感职能、社会功能、活力、总体健康、躯体疼痛、生理职能以及生理功能八个维度。采用李克累加法对八个维度的转换分数进行计算,患者生活质量水平的高低和分数高低成正比。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软件包分析和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例数表示;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F检验;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护理效果 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显著(P<0.05)。具体见表1。

输液性静脉炎发生的原因及护理措施

符合《中医常见病证诊疗常规》[1] 。 1.3 治疗方法 治疗组与对照组均肌内注射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产品名: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浙江万马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3*******)1mL ,隔日1次。治疗组自拟中药祛疣汤处方: 板蓝根30g 、生薏苡仁30g 、大青叶15g 、紫草 12 g ,红花12g ,杭菊6g ,每天1剂 ,水煎服。药渣煎水外洗患处 ,每天2次,7d 为1个疗程 ,连续治疗2~4个疗程。对照组0. 1 %迪维霜适量外搽患处,每天2次,7 d 为 1 个疗程 ,连续治疗2~4个疗程观察疗效。两组治疗期间均不使用其他相关药物 ,局部应避免挠抓 ,饮食宜清淡 ,忌煎炸、香燥、海鲜、酒类、辛辣等刺激性饮食,并禁用化妆品。1.4 疗效标准 痊愈:皮疹全部消失,随访期间无复发,有少数色素沉着斑。显效:皮疹消退70%以上,但未达到痊愈标准。有效:皮疹消退30%~69%。无效:皮疹消退不足30% ,或治疗后皮疹无变化。凡治愈后3月内再次出现皮损者计为复发。2 结 果 两组痊愈率比较有显著差异性 (χ2=5.34 P <0.05 ) 。两组有效率比较亦有著性差异 (χ2=8.08 P <0.05)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随诊半年治疗组复发 3例 (6.82%) ,对照组复发 5例(14.71%),见表1。 3 讨 论 疣(verruca ,wart )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 ,HPV )感染皮肤黏膜所引起的良性赘生物,临床上常见有寻常疣、扁平疣、跖疣和尖锐湿疣等,疣状表皮发育不良也被认为与HPV 感染密切相关。HPV 属乳头瘤病毒科,呈球形,无包膜,直径45~55nm ,具有72个病毒壳微粒组成的对称性20面立体衣壳。基因 组为7200~8000bp 的双链环状DNA ,分为早期区、晚期区和非编码区,早期区编码的蛋白与病毒持续感染和致癌作用有关。HPV 有100余种,其中近80种与人类疾病相关。本病传染源为患者和健康带病毒者,主要经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HPV 通过皮肤黏膜微小破损进入细胞内并复制、增殖,致上皮细胞异常分化和增生,引起上皮良性赘生物。人群普遍易感,发病高峰为16~30岁,免疫功能低下及外伤者易患此病。 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BCG-PSN ),商品名迪苏,是卡介菌用加热 65℃的酸除去蛋白质后提取的有效成分,属多糖核酸类物质。为特异性细胞免疫增强剂,有效地激活巨噬细胞和 T 淋巴细胞,增强其吞噬功能及捕获抗原物质的能力,促进 T 细胞增殖和提高分化速度,释放出大量淋巴细胞因子,从而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2-4]。主要表现在:(1)使巨噬细胞在感染区聚集;(2)增强巨噬细胞杀伤所吞噬的病毒能力;(3)产生新的巨噬细胞,杀伤衰老的和被感染的巨噬细胞。方中大青叶、板蓝根性苦味寒,具有清热解毒、利湿之功,有促进非特异性与特异性免疫功能的作用,其促进免疫功能作用亦是其抗感染、抗病毒的重要机制[5]。红花活血祛瘀通滞;生苡仁微寒清热,利水渗湿健脾;紫草凉血活血, 解毒透疹, 杭菊散风清热,平肝明目。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除湿化瘀之功效,达到治疗目的。自拟中药祛疣汤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肌内注射治疗扁平疣,其痊愈率及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借鉴。参考文献 [1] 韩新峰,田元生,何英等.中医常见病证诊疗常规[M].郑州:河南 医科大学出版社,1998:340-341. [2] 杨国亮,王侠生.现代皮肤病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 1998:304-305. [3] 芮耀城.实用药物手册[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845.[4] 沈映君.中药药理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55.[5] 杨明贵.自拟消疣汤加减治疗扁平疣尖锐湿疣各90例[J].皮肤病 与性病,2005,27(1):28.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例 组别例数痊愈显效好转无效痊愈率(%)有效率(%) 治疗组443283172.7390.91对照组 34 16 6 9 347.0664.70 文献综述 输液性静脉炎发生的原因及护理措施 张丽华 【摘要】本文综述分析了静脉输液引起静脉炎的原因,认为输入药物的PH 值、渗透压、留置针留置时间的长短、患者自身的机体因素、操作技术等是主要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以便提高护理质量,避免医患纠纷。【关键词】静脉炎;留置针;药物;护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194(2010)30-0158-03 北京朝阳医院急诊科(100020) 静脉输液目前是急救护理中的抢救措施之一,但是易引起静脉炎。一旦发生静脉炎,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影响治疗的顺利进行,同时易造成医患纠纷。本文根据国内有关文献对输液静脉炎发生的原因及护理进行文献综述。1 输液性静脉炎的评判标准[1] 静脉炎的判断标准采用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静脉炎程度的判断标准:Ⅰ级:穿刺点疼痛,红或肿,静脉无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Ⅱ级:穿刺点疼痛,红或肿,静脉有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 Ⅲ级:穿刺点疼痛,红或肿,静脉有条索状改变,可触及硬结。疼痛程度按WHO 数字分级法:0分为无疼痛;1~3分为轻度疼痛;4~6分为中度疼痛;7~9分为重度疼痛;10分为剧痛。2 输液性静脉炎发生的原因2.1 物理因素 各种机械原因均可损伤静脉壁,而出现炎性反应。机械原因是指

PICC置管后血栓性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对策

PICC置管后血栓性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对策 发表时间:2017-06-09T13:35:17.537Z 来源:《医师在线》2017年4月上第7期作者:春宁娟 [导读] 尽快发现,急速处理,还要提升护理人员的技术能力和知识水平,最大化的减轻患者病痛,减少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生。 宝鸡市岐山县医院胸外肿瘤外科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722400 摘要:目的:研究PICC置管后机械刺激导致血栓性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医院PICC置管病患100例分成两组进行观察,实验组和常规组,一组采取相关预防和护理对策,另一组正常治疗。结果:实验组患者血栓性静脉炎患病概率降低,已病者因处理及时,病情得到有效控制。结论:科学的预防及护理措施,不仅能减少PICC置管后血栓性静脉炎发生的概率,还可以抑制患者由于血栓性静脉炎带来的病痛。 关键词:PICC置管;血栓性静脉炎;预防及护理 引言: PICC技术是新引进的一种静脉输液技术,是静脉输液技术的总称,其主要是将管由外部的静脉穿刺进内部,然后留置在上腔静脉中,对于肿瘤病人的化疗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且此技术操作工艺并不复杂,危险系数很低,操作一次就可以留置很长时间,对保护静脉血管、减轻患者痛苦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凡事都有两面性,PICC技术有很多优点,但是却伴随着很多并发症的发生,其中血栓性静脉炎就是最常见的病症之一,也是目前护理过程中的难点,科学合理的PICC置管后血栓性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是非常有必要的[1]。 一、静脉炎发生的主要原因 PICC置管后引发的静脉炎有很多种,主要有机械性静脉炎、血栓性静脉炎、过敏性静脉炎,以及感染或受到药物刺激产生的静脉炎等。 1、机械性静脉炎:此种症状发病前的空窗期比较短,一般在PICC置管后三天 以内就会表现出明显的症状,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就是导管直径及材料的选择不合适,一般如果穿刺部位在活动的关节处,如果导管的材质过硬,且管径不合适,加之病患每次活动都会给血管造成压力和摩擦力,反复作用后,血管的内膜就会被磨损,有炎症,最后促使了机械性静脉炎的产生。 2、血栓性静脉炎:此症状发病的时间比较晚,一般都发生在PICC置管后期的 时候,此病的发生与病人的自身体质和化学刺激有关系,一般在PICC置管之前要将导管在相关的化学溶液里浸泡防治血栓的形成。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就是PICC置管后降低了周围血液的流速,加之导管对血管内膜的摩擦而造成的,化学药品的刺激也会造成局部的炎症。因此病人在进行PICC置管后要适量的活动,切不可过量活动,那样会加速机械摩擦造成血管损伤严重,致使血栓静脉炎发生。另外如果导管穿刺不到位,也会造成静脉炎的发生。 3、过敏性静脉炎:此种症状相对来说,发生的情况比较特殊,且频率较低,一 般是由于患者对于PICC置管技术的导管产生过敏反应,而发生静脉炎。PICC导管是用高级的硅胶制成的,一般情况下人体对于其的适应能力是很强的,但仍会有特殊的病患体质,对此种材料过敏,排斥经内部淋巴等细胞引起表皮产生反应,被我们称之为过敏性静脉炎。 4、在对患者进行PICC导管操作的过程中,如果没有严格的遵守流程做无菌处 理,就会造成血管受到细菌刺激,而造成感染,发生炎症。此外,由于患者体质较弱,抵抗力降低,PICC导管过程中,血管受大量化学药品的刺激,再加上每种药物的渗透压的差异,给血管造成很大损伤,导致静脉炎。 二、试验资料与试验方法 1、资料:以国家相关法律以及技术文献作为理论基础“国家护理学研究”“护理杂志”等比较有参考价值的文献,找出相关知识“PICC置管技术”、“ PICC置管后并发症的预防”“ PICC置管后静脉炎的预防与护理”等。 2、试验方法 本文主要研究PICC置管后血栓静脉炎的防治及护理策略,将选取的100例应用PICC置管技术的病患分成两组,实验组和常规组进行试验,对实验组的病患实施PICC置管后血管性静脉炎预防和护理措施。首先要组织专门的PICC置管静脉炎预防小组和护理小组,选一个小组总组长,然后在选择两个小组小组长。其次总组长组织组员学习PICC置管后静脉炎的主要特征、产生原因、预防措施、日常护理等相关的知识,提高小组人员的自身水平。最后,要经常组织小组成员开会,讨论PICC置管后病患的具体情况及实验成效。常规组正常治疗。 三、PICC置管后血栓静脉炎的预防与护理实验的结果 实验组PICC置管病患,在置管后,经过专业小组人员的科学护理及预防措施的实施大大降低了,血栓性静脉炎发生的概率,即使发生此类病症,也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减少了病患的痛苦。且护理人员的技术能力和知识水平都得到了显著的提高[2]。 四、对PICC置管后血栓静脉炎的预防与护理实验结果的讨论 科学的预防及护理措施,不仅能减少PICC置管后血栓性静脉炎发生的概率,还可以抑制患者由于血栓性静脉炎带来的病痛,提高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护理质量。充分了解了血栓性静脉炎的临床特征,常表现为,导管周边的血液流速减慢,肢体会出现浮肿现象,且伴有疼痛感,皮肤表层温度升高发红,尤其是穿刺的部位疼痛更是剧烈,在对导管进行消毒清洗时,受到阻挠。然后采取相关的预防护理促使,对PICC置管技术的应用有很大的积极作用。 1、PICC置管前期的预防护理措施 首先在PICC置管前要充分了解患者的自身实际情况,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血管的承受力等,要仔细检查身体状况和调查以往病历,然后选择适合患者情况的导管,对导管的直径、柔韧度、和下管前浸泡药品的选择都要合理。导管的合理性对于PICC置管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对于导管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根据目前PICC置管技术的实际的研究,证明了导管直径的大小,对静脉损伤有关系,直径越大,静脉所受到的压力就会越大,造成的损伤就会越大,从而使血管产生炎症,还会伴有血栓的形成,随着PICC置管时间的加长,血管炎症就会越来越严重,最后造成静脉炎的发生。一般来说女性患者和老年患者,患有静脉炎的机率比较大,因为,女性的血管比较窄,容易受导管的影响,而老年患者,静脉通常比较细,还有通常都有血管硬化的情况,所以是患静脉炎的高危人群。因此一定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导管的直径进行选择,在材质上也要符合病人的具体情况,一般都选择弹性和亲水性比较好的导管,会较少其对血管壁的损伤。

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常识

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常识 *导读:游走性血栓浅静脉炎是指反复地在身体各处此起彼伏地发作的浅静脉炎。…… 游走性血栓浅静脉炎是指反复地在身体各处此起彼伏地发作的 浅静脉炎。 (一)病因病理 关于本病的病因,有不少学说,但尚无一个学说被普遍接受。有人提出感染是本病的原因,但病变静脉壁或血栓中很少能培养出细菌,也有提出与血液的凝固性增高,特别是纤维蛋白原增高有关。目前从临床上看与两种疾病有密切关系,第一,它往往是内脏癌肿的体表再现。且许多学者都认识到了本病是潜在内脏癌肿的早期表现。原发癌的部位涉及胃、胰、胆囊、前列腺等器官,特别和胰体尾部的癌变有最密切的关系。第二,它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关系密切,从目前临床报道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早期出现游走性浅静脉炎者占30%~50%,且鉴于本病大多是青壮年男性,开始时呈现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的患者,随后常发生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因而认为本病是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其整个病程中病变活动阶段的一种临床表现,可能与自身免疫有关。 其发病机制和病理:本病主要侵袭中小浅静脉,具有血栓形成、静脉壁炎症反应的组织学形态,血管内膜下有成纤维细胞浸润,伴继发血栓形成,血栓阻塞的管腔,可因机化而再通,静脉壁可

有结缔组织增生和炎性浸润,偶有巨细胞,病变血管附近组织很少有炎症反应,也无脂膜炎。 (二)中医病因病机 湿热之邪外侵,或寒湿凝滞,郁久化热,致使气血运行不畅,湿热淤血留滞于脉络所致。或因七情所伤情志不舒,气滞血淤,脉道阻塞,积滞不散,脉络淤阻而致。 (三)临床表现 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以小腿和足部浅静脉炎为多见,发生于大腿和上肢者较少见。其发作时的表现和一般血栓性浅静 脉炎也无明显的不同。由于受病变累及的都是中小浅静脉,管腔内虽有血栓形成和堵塞,但也不会引起静脉血液障碍,整个肢体肿胀较少见。临床上表现往往是在肢体或躯干浅静脉附近的一个区域内,骤然出现多数散在红色结节,有疼痛和触痛并与周围有炎症的皮肤粘在一起,病变外形呈线状,一般较短,偶尔有病变的静脉段可长达30cm左右,病变静脉触之是一条坚硬索状物,可分批出现,因此有些部位病变刚出现而其他部位则已消退,本病的特征是:结节很快消退,大多数仅持续7~18d后,索状物逐渐不明显,最终消失,留下局部棕色色素沉着,结节不化脓,不坏死,受累肢体亦无水肿形成。全身可出现低热,白细胞增高,血沉加快等反应,每次结节消退后间歇数周或数年,身体其他部位的浅静脉又可同样反应,屡次反复发作,长期患病后,遗留的色素沉着和索状物可布满全身。

静脉炎的治疗方法——中医中药治疗静脉炎

静脉炎的分析: 血栓性静脉炎简称静脉炎是指静脉血管发炎,根据病变部位不同,静脉炎可分为浅静脉炎和深静脉炎。其病理变理化血管内膜增生,管腔变窄,血流缓慢。周围皮肤可呈现充血性红斑,有时伴有水肿。以后逐渐消退,充血被色素沉着代替,红斑转变成棕褐色。少数病人可引起反应,如发冷、发热、白细胞增高等,患者常常陈诉疼痛肿胀。引起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很多,如创伤、手术、妊娠、分娩、心脏病、恶性肿瘤、口服避孕药及长期站立、下蹲、久坐、久卧受潮湿等,较常见是各种外科手术后引发。 临床表现: 浅静脉炎: 浅静脉炎患者,患肢局部红肿,疼痛,行走时加重,可触及痛性索状硬条或串珠样结节。深部静脉炎患静脉炎 者,发病突然,患肢呈凹陷性肿胀,皮肤呈暗红色,有广泛的静脉努张或曲张以及毛细血管扩张;后期出现营养障碍性改变,伴有瘀积性皮炎、色素沉着或浅表性溃疡,股、胫周径较健肢粗1cm以上,行走时肿痛加重,静卧后减轻,静脉造影可见患肢深静脉血管狭窄或堵塞。 游走性血栓浅静脉炎: 游走性血栓浅静脉炎,是指浅静脉炎症发生部位不定,此起彼伏,反复发作而言,是人体浅静脉炎中的一种特殊类型。 胸腹壁血栓性浅静脉炎: 胸腹壁血栓性浅静脉炎,是指胸壁、乳房,两肋缘及上腹部出现静脉血栓形成,并同时有炎性病理改变的一种常见疾病,亦称Monder病。 治病原因: 静脉输入各种抗生素或高渗葡萄糖溶液或因机械直接损伤静脉壁,还有长期静脉曲张引起的血淤滞等,而导致静脉血管内膜损害,形成血栓,迅速导致整条浅静脉壁的炎症反应,甚至累及静脉周围组织,并有渗出液,局部表现有疼痛,肿胀和压痛的索条柱,往往伴有全身反应,但多不严重。 病理变化: 其病理变化特点为静脉壁的损伤,血流状态的改变及血液高凝状态等导致深部静脉血栓形成。 造成静脉炎的危险因子包括 1.导管针的材质、长度与管径大小静脉炎小腿血管 2 、操作技术不良3.、不适当的穿刺部位4.导管针留置的时间太长5.固定方法不当6.输液的浓度的酸、硷性太强,或不兼容造成沉淀。7.病患本身的病理生理状况,如年龄或疾病造成血管壁脆弱,发炎。8.,渗透压9,输液快慢静脉炎检查化验 深静脉血栓形成各种诊断诊断复发一般较差不困难继续,可利用以下的诊断技术方法:静脉压测定 患肢静脉压升高,提示侧压处近心端静脉有阻塞 超声 二维超声显像可直接好转见到结论大静脉内的血栓,配合Doppler测算静脉内血流速度经验,并观察得呼静脉炎 吸和压迫动作的正常领导反应是否存在,此种检查对近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下个月诊断阳性率可达95%;对远端者服务诊断敏感性仅为50%-70%,但特异性可达95%

输液性静脉炎的护理

输液性静脉炎的护理 摘要】静脉炎是静脉输液治疗中最常见的并发症,它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 同时也给医护工作者的处置治疗带来难度。我们通过对产生静脉炎因素的研究, 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早护理,大大减少了静脉炎的发生。 【关键词】静脉炎护理 静脉炎是由于输入刺激性溶液,溶液浓度较高或静脉内放置刺激性较强的静脉 导管时间过长,引起的局部静脉壁化学性或机械性伤害反应。它的出现不仅给患者 带来很大的痛苦,也增加了护理人员静脉穿刺的难度,甚至影响药液的输入而延误 治疗。几年来,我们注意对静脉炎的预防和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我科住院患者出现静脉炎35例,按美国静脉输 液护理学会所规定的静脉炎分级指标共分Ⅲ度,其中 I 度19例,Ⅱ度11例,Ⅲ 度5例,男18例,女17例,年龄21~88岁。35例患者经过精心的护理,33例 治愈,2例死于原发病。 2 静脉炎产生的相关因素 2.1化学因素静脉内输入各种刺激性溶液及非生理性pH液体的输入均可能 导致静脉炎的发生。 2.2物理因素各种机械原因均可损伤静脉壁,而出现炎症反应。 2.3液体输入量及速度静脉输液量日大于1500ml时或输液速度大于血流速度,则静脉炎发生率会明显增高。 2.4 污染因素污染主要是指局部消毒不严、消毒液浓度不足、输液器污染、 针头污染、加药针管污染、配药后时间过长污染,而输液微粒污染最不容忽视。 2.5 机体因素机体抵抗力低下是输液性静脉炎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3静脉炎的预防 3.1 加强输注液体质量控制 (1)药物现配现用,稀释时应使其充分溶解。(2)在安 瓿开封时微粒极易混入药液,因此在锯安瓿前后均严格执行无菌操作。(3)减少针头穿刺胶塞次数,尽量一次性使用针头。(5)必要时,可选用精密过滤输液器及可来福 接头。 3.2 静脉的选择血管应选择弹性好、回流通畅、外横径较粗、便于穿刺和观 察的部位,尽量选用上肢静脉输液,如特殊情况或病情需要在下肢静脉穿刺,输 液时可抬高下肢20~30°,减轻药物对下肢静脉的刺激。 3.3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严格掌握消毒液的有效期和使用浓度以及正确的 使用方法,一次性输液消毒以穿刺点为中心向外,范围直径在5cm以上。留置针使 用前皮肤消毒范围一般大于8cm,并以透明贴膜固定,便于观察穿刺点的皮肤以及 早发现静脉炎。 3.4 输入高浓度及刺激性较强药物的护理可在穿刺时先将输液器与生理盐水 相连,待穿刺成功后再接入高浓度或刺激性较强的药物;静脉快速滴注20%甘露 醇时,尽量减少同一静脉连续性注射的次数;在穿刺前5min用湿毛巾热敷或用 硝酸甘油注射液外擦穿刺部位及穿刺部位近心端,也可将甘露醇加热至28℃左右;输入高渗液或刺激性药物再静脉滴注生理盐水20 ml左右后,再行拔针或肝素盐水2~5ml封管。 3.5 控制液体输入量对长期计划执行静脉输液的患者,尽量限制液体入量在每

化疗性静脉炎的预防性护理

化疗性静脉炎的预防性护理 (青岛开发区第一人民医院266520 宋兰兰陈鹤) 摘要:静脉滴入化疗药物是恶性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但输注后易导致静脉炎,静脉炎不仅增加了病人的痛苦,还增加了护理人员静脉穿刺的难度,同时也影响治疗的顺利进行。本文通过分析引起化疗性静脉炎的相关因素,总结了静脉炎预防性护理措施,从而降低静脉炎的发生概率。 关键词:静脉炎预防性护理化疗 静脉滴入化疗药物是恶性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为有效地控制肿瘤,反复、多次化疗已成为临床抗肿瘤的常规治疗方法,但绝大多数化疗药物为生物碱制剂,对局部组织有刺激作用,输注后易导致静脉炎。静脉炎不仅增加了病人的痛苦,还增加了护理人员静脉穿刺的难度,同时也影响治疗的顺利进行。本文通过分析引起化疗性静脉炎的相关因素,总结了化疗性静脉炎预防性护理措施,从而降低静脉炎的发生概率。 一、引起化疗性静脉炎的相关因素 1、药物因素 化疗药物无选择性,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对正常组织细胞具有一定损伤,影响细胞代谢及其功能。其损伤程度与药物的浓度、酸碱度、渗透压及药物本身的毒性作用有关。 2、物理因素 包括环境温度,溶液中不溶性微粒的危害,液体输入量、速度、时间、压力,针头对血管的刺激以及旧法拔针对血管壁的损害。

3、解剖因素 由于肘窝、手腕等关节处感觉迟钝,早期渗漏不易及时发现,导致血管、神经出现肌腱挛缩。指间等处细小血管壁薄,耐受性差,易渗出。下肢静脉输液易栓塞,除上腔静脉受损外,一般不宜化疗输液。 4 、技术因素 反复穿刺对血管的机械性损伤,拔针对血管壁的损害,可使血管内膜受刺激发生炎性反应。固定针头位置不当,可加重机械性损伤,使化疗药物外渗,局部血管缺血缺氧,通透性增加。无菌操作不严格,也可引起局部静脉感染。 5 、个体因素 与病人自身情况有关,若为特异性体质,输入博莱霉素、丝裂霉素、顺铂等化疗药后表现出局部过敏反应。最近有报道认为,静脉药物的化学刺激仅仅是静脉炎的诱因,主要原因与神经传导有关,其机制有待探讨。 二、化疗性静脉炎的产生机制 化疗性静脉炎是由于长期大剂量输入化疗性药物或反复静脉穿刺等机械、物理、化学等因素造成的静脉血管壁纤维组织增生、内皮细胞破坏、血管壁不同程度的炎性改变。化疗药多为化学及生物碱制剂,刺激性强,一般刺激性化疗药输液后刺激局部血管发生痉挛致血管壁缺血缺氧,通透性增加;细胞毒性药物发生渗漏则引起静脉炎。 三、化疗性静脉炎的预防性护理措施 针对引起化疗性静脉炎的相关因素,护理人员应做好以下预防护

土豆片外敷在静脉炎治疗中疗效显著

土豆片外敷在静脉炎治疗中疗效显著 刘同云 【关键词】土豆片外敷静脉炎 我科自2013年1月份以来,先后碰到过共10例不同程度静脉炎患者,有部分患者因留置静脉针时间过长而局部形成硬结。我科采用土豆片外敷治疗取得了显著疗效,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1月份以来10例不同程度静脉炎的患者,其中已形成硬结者4例,静脉药物外渗致局部肿胀1例,提前应用外敷预防或减少硬结发生者5例。 1.2 方法:选新鲜土豆,用清水洗净,去皮,然后将土豆切片,每片约0.5~1cm厚,根据硬结大小贴在硬结上,贴敷面积略大于硬结,静脉外渗者将土豆片贴在大于局部渗出部位,敷上保鲜膜并妥善固定,当土豆片没有水份已变色时应再重新更换。贴敷在静脉外渗致肿胀部位,贴敷面积大于局部渗出部位,敷上保鲜膜并妥善固定,一般两个小时左右即可减轻肿胀,并有效去除疼痛。如果土豆切不均匀或者不好附着于皮肤,还可以将土豆捣碎,制成土豆泥,在肿胀的部位均匀地涂抹一层,也能发挥土豆消肿的作用。这种办法不仅适合输液后发生水肿的病人,还适合骨折后肢体肿胀的病人。当土豆片没有水份已变色时应再重新更换。对注射部位未形成硬结的患者,提前采用外敷土豆片后减少硬结发生。 1.3 治疗效果:对4例局部形成硬结的患者,采用土豆片外敷,

全部患者局部硬结变软缩小直至消失,一般1~3d见效。1例静脉外渗致肿胀者,外敷土豆片4~12h,水肿消退直至消失,效果非常明显。对5例预防硬结发生者均未形成硬结。患者普遍反应感觉清凉、疼痛感逐渐消失,效果显著。 2 护理 2.1 外敷期间密切观察皮肤有无变化,询问病人感觉,查看土豆片有无脱落、是否需要更换,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2 避免外敷于刚刚注射的针孔处,以免与注射药物渗出发生化学反应,对于皮肤产生不良刺激。 3 讨论 土豆属于薯类食物,含有大量淀粉,各种盐类及龙葵素,有解痛、减少渗出作用,局部外敷可消肿止痛。由于土豆有胆甾烷衍生物茄碱及龙葵碱,具有兴奋平滑肌和加强血液流通的作用,并有渗压及抗真菌的作用,可在短时间内使水肿消退或消失;另外由于土豆内含丰富的维生素B2,参与糖、蛋白质、脂肪的代谢,可保护皮肤免受炎症的侵害,用切薄的土豆片外敷有消炎、消肿、止痛的作用。土豆外敷无任何不良反应,而且经济实用,简便易行,安全有效,无任何痛苦,可在家庭及临床广泛利用。

化疗性静脉炎的预防和护理

化疗性静脉炎的预防和护理 发表时间:2016-11-02T14:50:17.687Z 来源:《系统医学》2016年13期作者:杨静芳[导读] 静脉输液广泛应用于恶性肿瘤的治疗临床实际当中。 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肿瘤科 650021 【摘要】静脉输液广泛应用于恶性肿瘤的治疗临床实际当中。很多时候,在这个过程中患者会有刺激和损伤导致的化疗性静脉炎,究其原因,就是在这些药物当中有很多生物碱和化学药剂,而且治疗又不是一次性的,而是多次性的,这就导致了这样的恶性结果。本文将会讲述可能患上静脉炎的患者如何预防以及患病之后如何护理。 【关键词】化疗性静脉炎;预防;护理【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867(2016)13-182-01 1前言为了治疗恶性肿瘤而化疗的化疗过程,采用最多的方式还是静脉注射,采用的较少的是口服类化疗。这是有原因的,在静脉注射药物可以迅速起到作用,减少患者痛苦。这样一来,今天所讨论的静脉炎就会或多或少的出现在大多数患者治疗过程中,药物进入静脉的时候,会发生渗透作用,渗透的药物对人身有害,但大多数的人对皮肤没有做一些及时有效措施,因此会产生皮肤疾病,还有可能会发生更严重的事情,那就是局部感染和败血症,这暂时无法避免。如此一来静脉炎的预防和护理在化疗过程中或者化疗之后将会起到重要作用。 2如何对化疗性静脉炎进行预防化疗护士在接触病人的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影响,因此预防主要从化疗护士为主体发出操作,操作如下: 2.1化疗护士需要具备高素质以及做好相关宣教 化疗是一份相当考验人专业知识和责任心的工作。因为化疗的过程持久,专职化疗的护士也比较固定,所以知道患者的血管脉络和特点是该名专职护士的重要内容,专职护士还需要掌握关于化疗的专业知识,化疗过程中应注意事项、化疗之后预防,包括所采用的化疗方式会导致什么样的并发症,以及在化疗前和化疗中如何预防。静脉注射是当前化疗选用较多的方式,化疗前应当注意到静脉炎的并发症,从24小时内不在同一条静脉中穿刺、穿刺活动要准确到位一次性不给病人二次伤害的化疗频次活动,还要注意尽量不要进行下肢静脉注射。专职护士有责任去告诉患者相关的宣教工作,比如输液过程中的输液有时快有时慢,都会对化疗效果有相关的影响,还有输液渗漏会引发的症状,让患者也有心理准备,肯定也会第一个发现自己所出现的症状。还要让患者学会自我观察,引起患者的注意力,发现自己身上一旦出现专职护士所描述的那些症状,可以在短时间内就反应过来,这样并发症就能够早点发现并进行治疗。 2.2合理使用静脉并在穿刺前后进行相应护理 静脉渗漏的状况如果发生在手背和手腕中将会很难处理,尤其其中的有很多细小的韧带和肌腱,一旦不及时处理,很可能会让患者出现残疾,另外下肢也是同样需要注意。因此,穿刺活动中要避开化疗者的一些关键处血管,相对来说,从远端开始、两侧下肢交替穿刺的穿刺活动对患者的局部刺激最少。而静脉插管的使用在患者出现外周静脉压选取困难过程中。PICC留置管的也是对患者进行治疗方式之一,比之前的方式取得更好的效果。另外,一次性穿刺完成、24小时内不在同一处进行穿刺、出现不适及时治疗等在平常的护理当中也极为重要。 3如何对化疗性静脉炎患者进行护理停止给药、抽回针头、穿刺残液等在静脉炎发生过程中护理极为重要,一旦发现了患者在化疗过程中出现了上述的静脉炎症状就要立马停止输液的动作,然后专业护士把针头抽回来,对里面已经存在输入的药液进行穿刺等操作,做完这些操作才能够将伤害降到最低,对化疗静脉炎护理大致是这样的步骤,下面将要分步骤讲解。 第一步拔针,需要注意冰敷或者冷敷以及按压患者可以有效预防更多并发症。 第二步外敷,硫酸镁、肝素钠、中药、红景天加芦荟、维生素B12以及高渗糖等外敷方式都是有很多患者接受并使用的,其中维生素和高渗糖这两种方式是最近见诸媒体的临床经验总结得出的治疗方式,并不是通过实验室研究得出的。 第三步局部封闭,这与第二步同时进行,采用普鲁卡因、酚妥拉明以及透明质酸酶药物方式进行局部封闭活动较为普遍,局部封闭的意义在于可以阻止残液四处流动,防止残液流动导致其他部分也发生静脉炎,使得并发症扩散。 说完护理,接下来是治疗,有效的治疗方式有局部超短波治疗以及红外线局部照射法,这些治疗方式都是物理治疗方式,因为在之前一直采用注射或者药物外敷,适当采用物理治疗方式可以缓解患者对注射或是药物的依赖。 4小结这些静脉炎等疾病重在预防,因为采用化疗治疗的人随着肿瘤病人的增多而增多,这就意味着扩大了常见并发症的基数,静脉炎概率增加。国外对于化疗性静脉炎的研究少、发表的论文也少、国内研究提出方法达不到小姑是国内外研究静脉炎研究现状,国外的研究现状与国外采用深静脉直达方式进行注射化疗有关,因为采用深静脉直达方式化疗的话,所引起的并发症较少,在化疗过程中也更为安全高效,省去了日后的化疗护理等的麻烦。经过一番论证,可以看见,一是深静脉直达方式在强刺激性的化疗过程中可以有效预防静脉炎,深静脉直达方式深入经脉深处进行注射化疗,这种方式在美国广泛接受化疗的方式,但是其高昂的价格和不成熟的技术导致的高风险系数的作用让很多中国人在选择的时候都会故意忽略掉;二是专职护士工作要做好,专业知识、责任心和对患者相关教育十分重要,专业知识包括穿插知识、血管走势、基础的静脉炎病征,还有发生相关并发症的处理能力,还有一些其他的相关知识也需要掌握;三是组合式治疗方式,这就意味着需要掌握物理、中西药结合等方式,多组这方式意味着将各种方式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又不会让其中一种治疗方式的并发症积累到爆发的状态,这样采用的相对平衡有效减缓静脉炎的发生。从这些方式来看,更加根本的是采用深静脉直达方式,新型先进注射方式,改进我国现有注射方式才是关键,也是对化疗患者最大的保护。现在我国积累的经验不断增加,病人的乐于接受、药物价格、药物安全等问题都关系到化疗的效果,以及会影响化疗过程中是否产生并发症。处理好这些,对减轻病人痛苦、帮助病人顺利化疗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