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之路管理之道

责任之路管理之道
责任之路管理之道

责任之路管理之道

——无锡供电公司全面社会责任管理探索与实践

2012年10月10日上午10:00,在灿烂的礼花和热烈的掌声中,无锡“茂业?长江1号”城市综合体正式竣工送电,同时也标志着无锡供电公司“企业社会责任月”正式启动。

近年来,无锡供电公司作为国家电网公司首个地市供电企业全面社会责任管理试点单位,始终坚持“发展公司服务社会”的企业社会责任观,创新实践全面社会责任管理,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着力创造综合价值最大化。责任之路,管理之道。启动“企业社会责任月”是无锡供电公司漫长责任之路的一处驿站,也是无锡供电公司探索管理之道的一种实践。

【无锡供电公司“企业社会责任月”活动以贯彻落实无锡市委市政府加快打造“四个无锡”新要求、深入践行国家电网公司全面社会责任管理理念、认真实施江苏省电力公司社会责任工程纲要为重点,创新开展“魅力无锡,电力先行;创新无锡,电力驱动;创业无锡,电力引领;幸福无锡,电力保障”主题活动,紧紧围绕助力建设“四个无锡”挖掘公司以及各利益相关方的价值创造潜能,深刻把握电力行业属性,充分发挥供电企业核心功能,为无锡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升级和人民生活品质提升做出积极贡献。】

【无锡“茂业·长江1号”是无锡市政府明确的重点项目,无锡供电公司从服务地方发展和满足客户需求出发积极服务现代服务业提速,开辟绿色通道,实施业扩“订单式”服务,提前为其送电,为该项目的承建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帮助。】

一、根植责任,开辟管理新视野

多年来,国家电网公司认真研究世界企业社会责任发展潮流,率先在国内发布首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率先启动并完成公司社会责任管理构架的顶层设计,编制和发布国内第一个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指南(《国家电网公司履行社会责任指南》),开起了央企开展全面社会责任管理的先河。

国家电网公司从客观实际出发,在公司系统确定了“试点先行、务求实效、根植基层、创造经验”的全面社会责任管理推进路径。2008年开始,国家电网公司分别选择天津市电力公司、江苏无锡供电公司和浙江嘉兴嘉善县供电局开展试点,形成了公司总部、网省公司、地市公司和区县公司的全面社会责任管理四级试点,总结提出了全面社会责任管理的目标模式和推进模式,积极探索公司推进全面社会责任管理模式的有效路径,有力指导了基层供电企业的管理实践。

2009年7月,国家电网公司在江苏无锡供电公司正式启动全面社会责任管理试点,标志着无锡供电公司正式导入了全面社会责任管理理念,并开始了全面社会责任管理的探索和实践。

根植社会责任理念,践行企业社会责任,无锡供电公司深刻认识到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公司需要寻找新目标、创造新高度、再上新台阶,实现新跨越。全面社会责任管理为无锡供电公司用不同的视角审视现状、用有效的工具改进管理、用前沿的理念推进发展提供了新的平台和载体,也为公司提升管理水平开辟了新的视野。

二、践行责任,创造管理新价值

无锡供电公司坚持理念根植,注重联系实际,突出创新融合,积极探索国家电网公司全面社会责任管理理念在基层供电企业的创新实践,扎实推进全面社会责任管理的“落地生根”,努力创造综合价值最大化。

(一)坚持理念先导,形成管理共识

全面社会责任管理理念的导入使无锡公司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有了全新的理解和认识,公司充分考虑无锡地方发展实际,结合自身特点提出了责任宣言——“点亮品质生活”,全面认清企业的社会功能,树立强烈的履责意愿,坚持与利益相关方、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追求经济、社会和环境的综合价值最大化。

(二)坚持创新实践,探索管理方法

制定试点工作规划。公司精心编制《全面社会责任管理工作规划》,明确了开展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基本原则和工作思路,详述了推进模式、工作准则、工作阶段、工作机制和重点工作,勾勒了无锡公司开展全面社会责任管理试点工作的路线图。

创造管理推进模式。公司创造性地提出“领导表率、专业融合、班组建设”的全面社会责任管理推进模式,使责任管理从上至下覆盖各管理层级,责任内容全面融入专业工作,责任意识传递至每一个基层员工,有效实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全面社会责任管理。

融合责任管理理念。公司从履行社会责任的视角重新审视和认识工作,创造性地提出“Σ(业务+改进)Re=工作∪价值”的责任工作观,并编制发布《全面社会责任管理手册》(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坚持将履行社会责任融入实际工作、融入标准流程、融入日常管理,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视角新增、修订和完善管理标准和工作流程,切实将社会责任理念融入到每项业务、每个流程和每个岗位,引导员工在工作中履责、在履责中工作。

【“∑”:指全部,即每一项业务和每一项改进;“Re”:社会责任(Responsibility)和重新思考(Rethink)的缩写;“U”:逻辑运算符号,表示“并”的意思。责任工作观是指用社会责任理念重新审视公司的每一项业务,通过识别、理解和回应利益相关方的期望和要求,用社会责任方法改进每一项业务,实现“内部工作外部化、外部期望内部化”;以内部视角审视公司日常运营是员工的“工作”,从满足社会需求视角审视公司日常运营是为社会创造“价值”。】

(三)注重责任实践,彰显管理变化

推进“两个转变”不断深化,公司主动策应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建设,积极促成物联网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并带动智能化产业纵深发展。公司顺利推进“五大”体系构建及完善提升工作,深化全员绩效管理、标准化建设、同业对标等管理工程,全面提升公司运营效率和发展能力,努力实现电网发展上台阶、公司发展上水平。公司同业对标综合排名连续7年名列江苏省电力公司首位。

利益相关方沟通不断加强,公司创新组建新闻发言人团队,培养“现场新闻发言人”,使基层一线员工第一时间与现场新闻媒体互动,赢得社会各界对公司工作的支持和信任。地方资深媒体人评价:“供电公司是部委办局和各行业中最重视媒体关系的单位”。

公司专业管理不断改进,公司创新开展电力设施保护属地化管理,把电力设施保护主要依靠公司力量拓展为社会各界共同参与,有力提升安全供电能力;坚持“你用电,我用心”的服务理念,及时根据利益相关方的合理愿望和诉求改善内部管理流程,不断提升营销服务品质;坚持员工“三能”(智能、体能、技能)建设,将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目标延伸为“为企业培养一流人才,为社会创造优秀公民”,不断丰富人才培养内涵。

企业品牌形象不断提升,公司认真服务政府工作大局,编印报送《电参谋》,为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和支撑,当好市长办公室的“电参谋”;研究实施稳增长电力服务十项举措,开展重大项目、重点企业“三挂钩,三服务”活动,努力成为电力客户的“电保姆”;圆满完成各类重大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保电任务,积极策应政府节能减排工作,助力新农村建设,热心公益事业,争当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电先锋”。

三、共担责任,迈入管理新境界

2012年5月,国家电网公司在江苏无锡召开《国家电网公司全面社会责任管理试点工作座谈会》,推动全面社会责任管理工作从个别试点迈向全面试点。会议印发了《国家电网公司2012年全面社会责任管理推进工作方案》,部署了开展“15333”工程等深化全面社会责任管理的具体工作,并且确定了包括无锡供电公司在内的27家地市级试点单位。国家电网公司创造了全面融合、全面试点的社会责任管理工作崭新局面,无锡供电公司的全面社会责任管理试点工作也站在

了新的起点。作为国家电网公司系统第一家全面社会责任管理地市级试点单位,无锡供电公司深刻认识到有责任、有义务与兄弟单位共同创造全面社会责任管理的新境界。

为此,无锡供电公司一方面积极加强与各兄弟试点单位的沟通交流,学习兄弟单位的先进做法和典型经验,另一方面加强自我总结,全面回顾公司开展试点工作三年来取得的成绩、存在的不足,并在此基础上重新审视新形势下国家电网公司对全面社会责任管理试点工作的新要求,系统思考无锡公司全面社会责任管理试点深化工作。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全面总结、认真调研的基础上,无锡公司制定了深化全面社会责任管理试点的工作方案,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电网公司推进“两个转变”的战略部署,全面融入省公司争当创建“两个一流”排头兵的目标愿景,主动对接无锡市委市政府建设“四个无锡”的工作需要,持续创新实践“点亮品质生活”的责任宣言、“Σ(业务+改进)Re=工作∪价值”的责任工作观和“领导表率、专业融合、班组建设”的推进模式,按照“溯源头、谋长远、固根本、求共赢、重实践、创实效”的工作思路续写公司全面社会责任管理试点工作的宏图新篇。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深化“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完善提升工作中,无锡公司把全面社会责任管理有机融入“三集五大”体系建设深化完善提升中,将全面社会责任管理的综合价值创造最大化理论与构建“三集五大”体系解放发展生产力的目的紧密联系起来,用社会责任管理的理念为公司深化变革创新、加快科学发展激发潜力、增添动力、注入活力,有力促进了公司“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完善提升,为建设世界一流电网、国际一流企业,更好的践行企业社会责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责任之路重在探索,管理之道贵在实践。无锡供电公司将在国家电网公司、省公司的坚强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创

新、持续实践,在践行责任管理、履行社会责任的道路上以“开放、进取、诚信、负责”的中央企业形象,带给社会、公众更多的新鲜气息。

企业管理案例揭秘三星的成功之道

三星之所以可以取代诺基亚成为第一手机公司,而且日益威胁到苹果的地位,关键就在于他们将硬件和软件有机整合,从而创造出优质产品。 据国外媒体报道,作为韩国企业在全球市场上的一面旗帜,三星近年来取得飞速发展,年营收超过微软或苹果。三星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就,原因是其产品线覆盖了消费者家中从厨房到起居室的每一个角落,形成了强大的品牌影响力。 企业走上成功道路的原因各不相同。例如,苹果之所以能铸就今日之辉煌,是因为它将硬件和软件有机整合,创造出优质产品;微软则是致力于不断发展企业业务,最终确立了行业主导地位;谷歌之所以能在搜索市场傲视群雄,是因为它让数据来引导自己的产品开发。三星却走向了另一条发展道路:产品线无所不包。 报道称,三星的产品几乎覆盖了消费者家中从厨房到起居室的每一个角落。在2012年消费电子产品展上,三星因为展示了门类繁多的产品而捧回了30项创新大奖。在2012年的iF设计大奖上,该公司又收获了44项大奖。在《财富》杂志最受尊敬企业榜单中,三星的排名高于英特尔、通用磨坊食品公司(General Mills)和联合利华。 三星年营收超过微软或苹果并不令人感到吃惊。截至2011年底,三星是全球第一大电视机制造商,市场份额达到22.5%;在显示器市场,三星以15.1%的份额引领群雄。此外,三星还拥有全球电冰箱市场13.5%的份额,而在全球洗衣机市场,它的份额也从2009年的7%增至去年的9.2%。即便在惠普和戴尔主导的笔记本电脑市场,三星也在短短几年内将市场份额扩大近一倍,达到6.3%。 三星销售额增长同样并不令人意外。2012年第二季度,三星营收达到422亿美元(47.6万亿韩元),同比增长21%;当季利润为46亿美元,同比增长48%。三星几乎所有业务部门的业绩都出现了增长,例如IT和移动通信业务增长60%,数字媒体和通信业务的运营利润增长124%。 三星在移动市场的地位尤其独特,远远领先于竞争对手。根据市场研究机构Canaccord Genuity分析师迈克尔?沃克利(Michael Walkley)发布的最新数据,今年第二季度,苹果和三星在移动领域的运营利润合计超过108%。两家公司的占比之所以能超过100%,是因为竞争对手损失惨重。 三星移动产品的火爆程度在上个月进一步得到印证:该公司宣布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其旗舰智能手机GalaxySIII的销量已经突破1000万部。尽管与苹果iPhone的销量相比,这一数字相形见绌,但却领先于其他竞争对手。 当然,三星在高速发展道路上还面临着诸多挑战。毋庸置疑,诺基亚和RIM的快速陨落让三星获益匪浅。首先,谷歌即将推出的一款“绝对惊艳的产品”恐怕会颠覆Android设备市场,进而给三星带来威胁。此外,三星与苹果在全球多个国家爆发了专利纷争,令其未

屈臣氏成功经营管理之道

屈臣氏成功经营管理之道 发布日期:2009-02-27发布者:hcseo共阅421次 屈臣氏个人护理商店是屈臣氏集团旗下零售品牌,在亚洲8个国家和地区拥有近700间个人护理连锁零售店,成为区內最大的保健及美容产品零售连锁集团,其业务范围覆盖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台湾、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及菲律宾。2002年屈臣氏集团以13亿欧元成功收购欧洲最大的保健及美容产品连锁集团Kruidvat,将其下属的1900余家店铺招至麾下。至今为止,屈臣氏集团在欧洲经营六个保健及美容的零售品牌 (Kruidvat,Superdrug,Savers,Trekpleister,IciParisandRossmannCentralEurope),成为美国以外最大的保健及美容产品连锁集团,全球业界排名第三,百佳超市及香港丰泽电器均为屈臣氏集团下属零售企业。 屈臣氏个人护理商店前身是广东大药房,1828年为英国人Watsons创立于广东。1841年迁往香港,1981年成为李嘉诚旗下和记黄埔有限公司全资拥有子公司。目前,在中国大陆有超过250家分店分布于全国各大城市,现于平均每3天一家屈臣氏新店产生在高速拓展。 当然,就其规模及影响在目前高速发展的零售业界,也许并不出奇。但是作为面积仅为200平方米左右的商店年零售额可达2500多万元,以超市的运作模式,毛利率达到40%以上,在零售界中,这些业绩绝对令人羡慕与刺激。 成功的根源--准确的市场定位 屈臣氏的准确市场定位,为其成功奠定基础,屈臣氏个人护理商店以“健康、美态、欢乐”经营理念,目标顾客定位18-45岁的时尚都市白领一族,商品从化妆品、个人护理用品,时款饰物到药品、保健品,糖果及礼品等四大部门,细分47个分类,汇集20多个国家共2万多个单品。 各部门比例:药品占15%,化妆品占52%,饰物占15%,糖果占18%。随季节变化略有调整,如在圣诞节会加大饰物部门的比例,在春节来临之际,糖果会明显增加,主要表现在其促销商品。 根据日前屈臣氏对近600名女性顾客有关个人生活理念的调查显示:有超过85%的被访者认为屈臣氏产品品种的丰富和精致是吸引她们来屈臣氏购物的首要因素,而她们对屈臣氏店内所售商品品质的信赖更使她们成为屈臣氏的忠实顾客。 在屈臣氏的总部写字楼办公室,在屈臣氏的各分店员工休息室,总贴有如下字样: 屈臣氏远景--- 在每一个有我们业务的市场,都会被公认为是世界性及具领导地位的个人护理(健康,美态,欢乐)店铺概念。

知识管理的10项原则

知识管理的10项原则 在过去两年间,我与知识管理领域的机构共事。其中一些机构致力于这个主题已有多年,但只是最近才认识到,它们是在管理知识。更常见的是,知识管理这个主题只是最近才出现在这些机构中。但是,经验和教训已足够多,因而我们能够开始阐述和讨论某些原则和经验法测。 一、知识管理的代价高昂 知识是一种资产,但其有效管理需要投入其他资产。许多特定的知识管理活动需要投入金钱或劳动力,这些活动包括: 知识获得,即创建文件并把文件输入电脑系统; 通过编选、组合和整理,给知识增添价值; 开发知识分类方法,并标示对知识的新贡献的特点; 发展信息技术基础,实行知识分配; 就知识的创造、分离和利用对雇员进行教育。 虽然很少有公司计算知识管理的成本,但仍有一些定量估计。巴克曼实验室公司的巴克曼 (R.Buckman)估计,他的公司将其收入的7%用于知识管理。麦金西公司长期以来具有将其收入的10%用于发展和管理智力资本的目标。 但是,虽然知识管理是代价高昂的,显而易见的反驳是,不进行知识管理的代价甚至更高昂。无知和迟钝的代价是什么?忘记关键的雇员知道什么,不能迅速回答或者根本不能回答客户的问题,或者根据错误的知识作出糟糕的决定,这会使一个组织付出多大的代价?一个组织在确定质量的价值

时,必定会确定质量低劣的产品和服务的代价,同样,如果我们希望评估知识的价值,我们会尝试衡量无知的代价。当然,这种评估可能导致政治问题,但这是知识管理的另一个原则。 二、有效的知识管理需要人员和技术的结合 《商业周刊》在最近一篇有关人工智能的文章的标题中宣布,“能思考的电脑几乎已出现……能象人类一样进行推理的人工智能的最终目标已近在咫尺。”对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来说,阅读1995年的这条大标题可能产生一种似曾相识的体会,自1950年代以来,他们就听说了基于机器的知识。但事实是,希望有效地管理知识的公司今天需要大量人力。人非常善于某种类型的活动,而电脑非常善于其他类型的活动。 人或许是索价高昂和心地不良的,但他们十分擅长某些知识技能。如果我们致力于了解知识,在更广泛的背景下解释知识,将知识与其他类型的信息结合起来,或者将知识的各种无组织形式综合起来,人是受欢迎的工具。这些都是我们所擅长的知识任务的类型,我们应该被用于这些目的。 另一方面,电脑和电信系统擅长不同类型的事情。就获得、改变和分配结构十分严谨但变化迅速的知识来说,电脑比人更能干。对根据结构不那么严谨的文字和视觉知识履行这些相同的任务来说,电脑越来越有用????虽然仍有点笨拙。但事实上,大多数人在需要有关在某个特定知识领域内正在发生什么的丰富描述时,仍不去求助于电脑。 三、知识管理的高度政治性 “知识即权力”并非秘密,因此,不应使任何人感到惊讶的是,知识管理是一项高度政治性的任务。既然知识与权力、金钱和成功有关,那么,知识也与游说、阴谋和密室交易有关。如果围绕知识管理的倡议没有政治活动,这清楚地表明,该组织已认识到,没有什么有价值的东西正在发生。 四、知识管理需要知识管理者

从企业文化看世界500强的成功之道

从企业文化看世界500强的成功之道 IBM咨询公司对世界500强企业的调查表明,这些企业出类拔萃的关键是具 有优秀的企业文化,它们令人注目的技术创新、体制创新和管理创新根植于其优秀而独特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它们位列500强而闻名于世的根本原因。 文化是经济发展的核心因素。 经济发展的过程可以说是一个文化发展过程。就像不同的自然资源会形成不同的市场一样,不同的文化资源也会形成不同的市场。如在美国、日本等海外华人圈,资本的积累方式有很大的差别,原因在于它们的文化差异很大。产权明晰和自由贸易很重要,但不能保证经济的发展。文化必须是那种总的来说支持商业和企业家精神的文化,而鼓励企业家精神的方式会因文化背景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了解文化在经济中的作用对于了解不同文化走向经济繁荣的道路至关重要。西方培养孩子的方式是培养他们成年以后的冒险精神,这是企业家必备的素质;儒家思想注重长远规划,这可能是一些亚洲社会储蓄率较高的原因之一;非洲部落的血缘关系提供了一张关系网,商人可以通过它获得培训和启动资金。一些经济政策在某个社会能够取得成功,却不一定适应于其他文化背景的社会。只有认识不同文化背景为市场参与者提供新机会的方法,才能理解文化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有利于经济增长的文化模式在吸收不同方面的文化因素中形成。 美国历史学家戴维·兰德斯在《国家的穷与富》一书中断言:―如果经济发展给了我们什么启示,那就是文化乃举足轻重的因素。‖同样,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也 离不开企业文化的哺育。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诺思说过:―自由市场经济制度本 身并不能保证效率,一个有效率的自由市场制度,除了需要有效的产权和法律制度相配合之外,还需要在诚实、正直、公正、正义等方面有良好道德的人去操作这个市场。‖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必须建立信用文化。 以人为本、服务社会是世界500强企业文化的共识。 优秀的企业文化,应该以人为本,以顾客为中心,努力服务社会,同时,平等对待员工,平衡相关者的利益,提倡团队精神,并鼓励创新。世界500强企业 管理演变的历史也证明,那些能够持续成长的公司,尽管它们的经营战略和实践活动总是不断地适应着变化的外部世界,却始终保持着稳定不变的核心价值观和基本目标。这种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又能保持其核心价值观不变,正是世界500强企业成功的深层原因。能否建立起适应知识经济的企业文化是今后500强的 关键 哈佛商学院通过对世界各国企业的长期分析研究得出结论:―一个企业本身特 定的管理文化,即企业文化,是当代社会影响企业本身业绩的深层重要原因‖。 这个观点对传统的经济学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和深刻的影响。文化是经济发展的深

曾仕强《中国式管理》

第一讲究竟有没有中国式管理 一、到底有没有中国式管理有三种说法 1、有人认为没有--管理就是管理,没有中国式、美国式、日本式的区别,只有有效和无效的区别。所以说没有中国式管理。 2、有人认为有--管理离不开文化,各国的文化背景不同,管理当然就不同。所以说有中国式管理。 3、有人认为:有也对,没有也对--管理的工具是一样的,只因使用的人不一样,所以有的有效,有的无效罢了。 二、不必过分强调中国式管理 1、如果为了面子,这没有什么必要。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跟随面子没有多大关系。 2、如果为了爱国,这也不是办法。因为爱国之心人人都应该有。但是,也不可心盲目强调,说人家有的,我们也一定要有。 3、如果为了信心,也不该如此。因为,如果真有中国式管理的话,也要行之有效才行,才能使我们更有信心。 4、谈中国式管理,不是为了标新立异。因为标新立异是为了表示不一样,这没有什么价值。谈中国式管理,对人来讲应该是最高的智慧,这样才有收获。 三、认为有中国式管理和没有中国式管理,都有相应的道理 1、原因之一:人都是大同小异的。 2、原因之二:全世界的管理目标都一样,都是要把工作做好,赚取利润,达到目标。但是各国的气氛又是不一样的。 3、原因之三:管理的工具是通用的。例如:电脑和报表,全世纪都在用,而且学就会,但是成效却大不相同。 4、站在使用起来巧妙各有不同的观点来看,我们认为--管理是各有一套,特别是中国人。中国人善于创新,对于一种原则,会因为各自的实际环境而有不同的变化。 四、从硬件看,没有中国式管理 1、硬件是指管理科学。管理科学看得见、摸得着、具体明确。管理科学全世界都一样。 2、从管理的层面来看,没有中国式、美国式、日本式的区别。 五、从软件看,事实不容怀疑中国式管理的存在 1、软件是指管理哲学,它是指人的思想。管理哲学看不见、摸不首。各国人的想法不一样,民族性不一样,管理哲学就不同,因此表现的的管理行为也就不同。 2、全世界对物的管理都是一样的,因为都是运用科学的方法去管理。而对人的管理都有很大区别。所以用管理美国人和日本人的方法来管理中国人多半行不能。 3、管理工具是中性的,无所谓好与不好。用的有效就好,用的无效就不好。 4、从管理的层面来看,就有中国式、美国式、日本式。同时在一个国家内部,因企业环境的不同,也有不同的管理模式。 六、结论 由此看来,说有中国式管理对,这没有中国式管理也对。只不过没有学问的人讲这句话,证明他脑筋糊涂,搞不清楚;真正了解的人讲这句话,证明他已经知道这是立场

管理学案例分析(戴尔公司成功之道)教学提纲

管理学案例分析报告 直接面对客户—戴尔公司的直销模式 案例陈述 1998年末,美国《商业周刊》评出了本年度100名叱咤全球的巨人企业,戴尔公司(DELL)被评为第一名。它不仅战胜了IBM、康柏、惠普等巨型企业,就连号称软件之王的微软公司也屈居其后。一个创立于1984年的公司,何以能够取得如此大的成就?答案在于,戴尔的直销模式发挥了威力。 与IBM竞争 19岁的时候,迈克尔·戴尔决定从德克萨斯大学退学,这位年轻的一年级大学生不想去做医生、律师或是工程师,而是要成为一名企业家,创办一家计算机公司,用他自己的话说是要“与IBM公司竞争”。 戴尔出售计算机的方式有些特别,他没有在大街上租赁铺面,而是通过电话直接将计算机卖给客户。有人戏称,戴尔是在家里从事销售工作,他身穿睡衣就可以将计算机卖出去。事实上,戴尔开创了直接面对消费者的商业模式,这就是直销。过去,顾客购买计算机主要是通过电脑经销商。而戴尔则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即“消费者可以通过电话购买计算机”。 戴尔在上大学时就在宿舍里用零部件给同学组装计算机,他由此体会到用户渴盼低成本计算机的心理。他想,为什么不能开辟一条直接的供货渠道呢?即客户打电话过来,销售者将计算机用邮包寄出去。当时还没有哪一家厂商用这种方式推销产品。但戴尔却认为,直接

销售对厂商来说可以减少管理费用,获得更多的利润,对客户来说可以提供更便捷更实惠的选择。戴尔直言:“远离顾客无异于自取灭亡。还有许多这样的人——他们以为他们的顾客就是经销商!我现在还对此大惑不解。”结果证明,直接销售使戴尔公司声名大噪,戴尔的营业额以火箭般的速度上升。1984年,戴尔公司的营业额为600万美元,3年后增加到6900万美元,而到了1991年,这一数字已达到了5.46亿美元。1995年,戴尔占据了全球3%的市场份额,1996年上升到4%。虽然戴尔的利润赶不上占据市场头把交椅的康柏公司,但据国际数据公司统计,戴尔的增长率几乎是康柏的两倍。1996年,戴尔的股票价格翻了5倍,营业额达到53亿美元,1997年更是创下了120亿美元的纪录。戴尔现有20 800名职工,在全球33个国家设有办事处,其产品和服务范围覆盖170个国家和地区。 1996年,32岁的迈克尔·戴尔被《商业周刊》评为全球25位最佳企业家之一。在1999年7月5日出版的《福布斯》杂志中,戴尔以165亿美元的净资产名列全球第7大富翁(第一名是比尔·盖茨,其净资产达到900亿美元)。目前,戴尔的资产以平均每天1000万美元的速度增长。 网上直销 通过开拓性的“直线订购模式”,戴尔公司和大型跨国公司、政府部门、教育机构、中小型企业以及个人消费者建立了直接联系,戴尔公司不仅通过免费直拨电话向他们销售计算机,还为他们提供技术咨询,并于次日到现场服务。目前戴尔公司每天能够接到50 000个这样的电话。 1993年的时候,戴尔曾试图恢复传统的销售方式,但很快就发现自己“撞到了墙上”,消

工作方法之借力与给力

工作方法之借力与给力 管理其实就是借力 有一个故事,说的是父子俩在沙滩上玩,父亲让儿子搬一块石头,儿子太小,怎么也搬不动。 “你用尽全力了吗?”父亲问。 “用尽了。”儿子回答说。 “你没有用尽,还有一种力量你没有用,这个力量就是你为什么不请我帮忙呢?” 这个简单的故事,包含了深刻的道理。它告诉你:你的力量中,包含外力的借用! 外力是无限的,善于借用外力的人,能创造无限的奇迹。《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每临大战必能借:草船“借”箭,不费一兵一卒,不到三天向曹操借来十万支雕翎箭,充实了友军东吴的军械;“借”东风火烧赤壁,十万曹兵被烧得丢盔弃甲,成就了以少胜多的千古佳话;就连刘备的第一块地盘——荆州,也是由他出谋划策“借”来的,并且是一借不还,为刘备后来的蜀国江山奠定了基础。 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人要成就一番事业,光靠自己孤军奋战是行不通的,还必须懂得借助别人的力量。(讲解三国中桃园三结义之刘关张的故事) 很多人做事都恪守着这样一种原则——“竭尽自己全力。”这无疑是对的,也是必须的,但是我们不能狭隘地理解这里的“力”,千万不要以为就是自己具备的力量,如果这样,他只能做有限的事情。相反,另 有人说:“管理是通过别人完成任务的艺术。”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管理其实就是借力。 企业管理中的互动借力 管理的过程,可以理解为各种力的作用过程;其中既有人力、机械力,也有物质力和精神力。企业管理成效的实现,就是及时对企业内、外各种力的利用与整合;如:市场需求的牵引力或拉动力,品牌的作用力,目标的驱动力,宣传广告的辐射力,员工的智慧力和执行力,资金和技术的推动力,政府的调控力等等。有人说:"管理之道在于借力(上级对下属的借力)",我认为:这只是相对于企业内部的领导行为而言。实际上,企业管理中的互动借力涉及到企业内部和外部,既有纵向的也有横向的借力;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和一线业务部门相对于企业资源部门来说,其在日常工作中涉及的外部借力较为突出,主要的借力面对供应商、客户、合作伙伴、竞争者及政府和其他社会公众等,外部借力同样具有双向的互动性。 尤其在企业内部,提倡互动借力,增强借力的行为意识;这能促进企业团队的协作活动,提高经营管理行为的执行力度与效果,有力地保证企业经营管理目标的实现和员工个人素质与能力的提升。企业团队中的借力,既是全体员工的权利,也是每个成员都必须承担的义务;所以,企业组织的性质决定了企业内

学习世界500强经营管理之道心得

我参加学校安排的课程学习————世界500强经营管理之道。这一学期的学习,让我受益匪浅,接收到系统全方位的企业管理知识的学习和辅导,初步了解一个企业要想成功的立足在市场中并长久不衰的以下因素。同时也了解一个合格的企业管理者应该需要有哪些条件,从而促进企业健康稳定快速发展。 从我个人角度出发谈谈对这门课学到的知识的一些理解,在我看来企业要想成功,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培养和加强。 一、人才对企业的重要性 我们需要引进能者居之,而不是论资排辈式的人才培养方式。做的时间长就首先考虑升职,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这样考虑问题对于整体的成长是有害的。 人才是关系企业生死存亡的事情。比尔盖茨曾经说过,如果可以让我带走微软的研究团队,我可以重新创造另外一个微软。 人才,是企业和社会发展最核心的要素。特别是企业,人才更加重要,企业的职能是“整合资源,创新价值,创造财富”。唯有人才,才能创造。人才工作的环节就是四个字:选、育、用、留。 (一)人才是第一资源,爱人才,就是爱企业。 为了体现对人才的重视,提出了“人才是第一资源,爱人才,就是爱企业”。这条理念,给整个企业明确了人才工作的重要性,形成了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热爱学习”的氛围。特别是领管教人才(领导者、管理者、人才教练),更要高度热爱人才,爱人才是爱企业必备的特征。企业有多种资源,而人才为企业的第一资源。第一资源的意思,就是其他资源都是人才创造的,人才是起始资源,是起源,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是企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爱护人才,就是爱护企业。 (二)人才为本,文化为根。 把公司看作树木,人才就是树干,也就是树的本,文化是树根。这棵树是否枝繁叶茂、硕果累累,完全取决于树根的发达和树干的壮大,所以,云清企业,一直坚持实践“人才为本,文化为根”的理念,积极造就人才,建设文化。本,就是根本、根源、本源。把人作为根本,就是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相信人、依靠人,把人才作为发展企业的根本和基础。 (三)人才的要素:三性一感。三性:主动性、创造性、独立性,一感:责任感。 三性就是:主动性、创造性、独立性。一感就是“责任感”。这条理念,明确规定了人才的特征。主动性,是人才的第一特征。人才,都是在行动上非常主动的人,不满足现状,总想改善,总想做事,不等不靠。创造性,就是不循规蹈矩,不抱守残缺,不顽固不化,善于发现新事物,善于创造“新理念、新思路、新制度、新模式、新方法、新工具、新商品、新领域、新客户”。独立性:不依赖领导,不依赖他人,自己想办法,自己研究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责任感的体现就

观看《中国式管理》的学习心得

观看《中国式管理》的学习心得 公司组织全体行政管理人员进行了曾仕强教授的《中 国式管理》课程学习。通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我对管理这个词有了新的了解和认识,曾仕强教授的讲授让人耳目一新。让我感受到了什么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将中国的传统文化结合到西方的管理学中,这种巧妙而有效的结合,中西合璧形成了独特的中国式管理,这与我们原来所学的管理方法在字面,在方式上似乎都有许多不同,中庸之道,中国的传统文化融入其中,是其独特之处。通过学习觉得中国式管理是对原来学习的理论一种创新,与以往那种制度化的管理完全不一样。 中国式管理是对西方现代管理科学的本土化运用,同时也充分考虑中国人的文化传统以及心理行为特性,以达成更为良好的管理效果。中国式管理强调管理就是修己安人的历程,以易经为理论基础,以“安人”为最终目的,合理地因应“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人事现象,主张从个人的修身做起,然后才有资格来从事管理,而事业只是修身、齐家、治国的实际演练。所谓的“修身”指管理者与被管理者都要加强自身修养,只有通过“修身”才能达到相同的人生观、价值观,双方达到了共同的价值取向,沟通起来才会顺畅,毕竟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以最低的成本达到最大的效益,精简了“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的流程,提高了部门的运作

效率,这样才是管理的最优状态。 曾仕强教授在课程中所讲到:由开心后交心再关心到同心,这一节让我印象最深刻。人与人之间,首先要建立在开心的基础上,工作才会更有效率,心情好工作就做得好,自然才会把心交出来,交心后我们再加上关心,把他的心关上,建立良好的关系,最后他便死心踏地跟着你走。虽然,这里很直白地道明了人与人之间在工作中的相互关系,但确确实实反映了现实管理中我们要明白的基本道理。中国式管理更多的采用了儒家思想的人际礼仪交往观念。管理,管的是人,不是事。西方思维则讲究以事为中心,中国是以人为中心的;西方讲究法治,一切遵循制度办事——即使制度是不合理的,在中国只要是合理的,可以突破制度,即使没有制度也没关系,凡事讲究合理然后才合法。中国数千年文化的积淀,形成了特有的、不可颠覆的理念,我们讲求“情理”,先情,然后才是理,合情之后我们才来探讨是否合理。因此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一方面要不断检讨现有制度的缺陷,制度也要适时调整,一方面不要全盘寄托于制度,更要懂得“动之以情”然后才“晓之以理”的艺术。 在观看《中国式管理》之后,我终于知道,世界上任何地区根据当地的地理人文的差异会产生不同的管理方式。虽然管理学上有很多的非常有价值的理论,但是应用到实践中,还要考虑到实际原因、实际情况、现有条件等。这就体现出

(完整版)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

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 ()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 ()是物质系统运动的本质特征,是物质系统运动的方式、运动的状态和运动的有序性信息按信息的加工和集约程度分()N次信息源 不是阻碍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因素主要包括()市场需求薄弱 不属于 E.M.Trauth博士在20世纪70年代首次提出信息管理的概念,他将信息管理分内容为()网络信息管理 不属于W.Jones将个人信息分为三类()个人思考的 不属于信息的经济价值的特点()永久性 不属于信息的社会价值特征的实()广泛性 不属于信息资源管理的形成与发展需具备三个条件()信息内容 存储介质看,磁介质和光介质出现之后,信息的记录和传播越来越()方便快捷 国外信息管理诞生的源头主要有()个1个 即信息是否帮助个人获得更好的发展,指的是()个人发展 社会的信息化和社会化信息网络的发展从几方面影响着各类用户的信息需求。()2个 社会价值的来源不包括()社会观念 图书馆层面的障碍因素不去包括:()书籍复杂无法分类 下列不属于信息收集的过程的()不提供信息收集的成果 下列不属于信息收集的特点()不定性

下列不属于用户在信息获取过程中的模糊性主要表现()用户无法准确表达需求 下列哪种方式不能做出信息商品()口口相传 下列现象不是五官感知信息为()电波 下列属于个人价值的来源()个人需求 信息information”一词来源于哪里()拉丁 信息管理的核心技术是()信息的存储与处理 技术信息管理观念是专业技术人员的(基本要素 信息认知能力是专业技术人员的(基本素质) 信息是通信的内容。控制论的创始人之一维纳认为,信息是人们在适应(外部) 世界并且使之反作用于世界的过程中信息收集的对象是(信息源)由于()是一种主体形式的经济成分,它们发展必将会导致社会运行的信息化。(信息经济) 在网络环境下,用户信息需求的存在形式有()4种 判断题 “效益”一词在经济领域内出现,效益递增或效益递减也是经济学领域的常用词。(对) “知识经济”是一个“直接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是相对于“以物质为基础的经济”而言的一种新型的富有生命力的经济形态。(对) 百度知道模块是统计百度知道中标题包含该关键词的问题,然后由问

质量管理企业成功之道

质量管理 ——企业成功之道 质量管理——是为了能够在最经济的水平上并考虑到充分满足顾客要求的条件下进行市场研究、设计、制造和售后服务,把企业内各部门的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的活动构成为一体的一种有效的体系。 随着科技的发展、竞争的日益激烈,各个企业对于质量系统开始更加注重了,这一点可以从各个方面了解到,比如从人才时常来看,相对于质量管理和测试等质量体系的岗位明显增多,可以看出各个企业对于质量管理体系的人才是非常紧缺的。所以已经开始有越来越多的公司在质量体系上面投入了巨大的资金,从一开始的优秀人员的引进,到大量的测试仪器的投入,以及加大各个地方的监督管理等等。那么为什么这么多的企业都要在质量上花这么多的人力和物资资源呢? 首先来看一下对于质量管理的一个发展的历程,按照所依据的手段和方式,一般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质量检验阶段;第二阶段为统计质量控制阶段;第三阶段是全面质量管理阶段。从这里可以看出质量管理已经慢慢渗入到了各个层面中了,包括平时的管理体系等等。质量管理之所以发展这么快,是因为大家都认识到了其对企业的重要性,因为质量管理是企业竞争力的一股不可忽视的强大的力量。 质量是以用户满意为标准的。无论对于个人还是集体或者企业,他们在购买或者采购某件物品时无疑会考虑物品的价格和质量;另外据统计,质量的平均成本占营业额的5-25%,包括检验员的工资、废料的成本、返工的工资、加送货物的费用以及浪费的时间。也就是说如果能少出次品,质量成本就能降低,而成本的降低就意味着利润的增加。相反,如果质量差,成本就会增加,而利润也就少了;更严重的是,生产质次的产品会使你失去顾客。据调查,在买到质量差的产品之后,只有5%的顾客会向厂方投诉,在这样的情况下,你还有改正的机会;而70%的顾客则不采取任何行动,只是再不打算买这种牌子了,于是你就在不知不觉中失去了他们。还有,如果一个顾客不满意,他会把这种不满意会告诉其他很多,这样影响面就越来越大,你的客源就越来越少了。因而企业往往要比以前多支出数倍甚至几十倍的资金开辟新的客户。所以说,质量差的代价就是公司的灭亡。所以从成本角度来看,质量管理对于企业来说也是一个不错的减少成本的措施。 从客户角度来看,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使顾客更加注重自己的安全、健康,希望日常生活置于“质量大堤的保护之下”。企业为了避免因产品质量问题而巨额赔款,也需要建立质量保证体系来提高信誉和市场竞争力。 接下来,我们看以下几个公司在对质量管理进行大力改善和提高的具体过程中,所取得的骄人成绩。 HP公司是一个国际性的跨国大企业,其品牌价值在计算机业界是非常有名的,其中质量也是其品牌提供了一大保障。他们在对待质量管理的一个原则是,质量要设计进每个产品。因此,质量保证首先从研制设计阶段开始执行,然后贯彻到生产和销售全过程,并反馈回研制设计。 在研制设计阶段,设计人员用先进的仪器对所选用的器件、集成电路和插件板进行百分之百的测试。他们对失效的器件进行详尽分析,精确地指出器件供应商在工艺和测试方面所存在的问题,以帮助他们提高器件质量。 在试验阶段,有关人员把极限温度、极限湿度、极限振动和其他参数极限加在产品上,有意地使产品发生故障。通过分析随时间和应力而变化的失效机理,就可以获得重要的线索来了解问题的相对严重性以及最经济的解决途径。这些应力试验再加上随

企业经营管理之道

精心整理 惠普的员工岗位考评制度 员工的业绩评估是管理者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在惠普,无论是老员工,还是新招进来的员工,都会有一份非常清晰的岗位责任书。 岗位责任书是参照岗位描述制定的。在惠普,岗位描述是一份框架性文件,是针对某一类工作设计的,而岗位责任书的内容则要具体到特定的人和这个人下一年在特定部门要做的工作。比如说,所有的市场工程师都有同样的岗位描述,但是具体到某一个工程师而言,他们的岗位责任就不同了,要看他在哪个部门从事什么具体的工作,部门经理希望他下一年重点做什么。这就是岗位责任书。总的说来,前者是通用的,后者是专用的。 考评人的组成决定了员工对什么人负责。如果员工的考评人只是他的直接上司,他只要把 这个上司搞定就可以了。但在惠普不是这样,考评人是由上级、下级、同级的相关部门人 员共同组成。比如说员工满意度的评分,就是由下级评估上级,在员工满意度评估中,大 约有10条与上级领导有关的问题,比如你的上司是否公平、公正地对待部下,你的上司是 否与你保持良好的沟通…… 有了这样一份岗位责任书,员工马上就明白了:我不能仅对上司负责,还要对很多人负 责。在这样的制度约束下,每个人都会逐渐明白:帮别人其实就是帮自己,因为你不知道 哪块云彩会下雨。这样团队合作就成了员工自觉的行为,大家都会好好地配合,把每一件 事情做好了。惠普员工只有如此,才能得到别人的认同,评估时才能得高分,员工的心思 就不会用在歪门邪道、投机钻营上了。 可以说,综合业绩评估不仅仅是工作业绩的考评。新进公司并转正的员工,其考评每6个 月做一次,对照岗位责任书进行评估。一年之后每年做一次评估,具体的评估过程就是把 员工的岗位责任书拿出来,由具体的考评人对其中每一条的表现打分。分值最高5分,最 低1分,最后得出一个总的加权平均分,总分5分就是超群。得过这个分数的人在整家公 司里所占的比例不能超过5%。

曾仕强——管理者必修课程

1、干部合理,老板才敢用情办事 2、情理法 3、法:基层理:中层情:高层 4、办事:先情理后法 5、心里:先关注法法在心中 6、敬酒不吃吃罚酒 7、合情合理合理合法 8、法是最后的通牒 9、情——良心 基层人员的砖块精神 1、规规矩矩 2、管理就是配合配合一下 3、高层(头部)中层(手脚)基层(身体各部分) 4、基层:务实(实实在在规规矩矩)约法三章: 5、(1)一切照规定所为何事?如何去做?怎么做到 更好? 6、(2)遇到异常状况立刻向上报告 7、(3)提建议 8、角度不一样立场不一样不是学识问题 9、 1.先做好部署才有机会当好主管 10、2.人生是间断性的调整

11、3.尊重上级的改变 12、基层:不要因为你一个人而害了大家 13、制度的弹性运用 14、努力工作不如用心做事 15、上司接受了意见不要功劳、不要奖赏,要继续提意见 16、虚心学习谦虚待人没有成见 17、任何话都要听但不一定接受增加见识 18、不要去改变上司要让上司自己改变 19、要尊重上司 20、提建议就是尽责任 21、坦白承认 22、不要轻诺寡信 23、我是来做事情学习吸取经验来自我成长的不是来 做贡献的。虚心不要自满用心 24、成果成效的概念 25、不可乱变谨慎负责 26、清清楚楚 + 含含糊糊清清楚楚的含含糊糊(高 层) 27、含含糊糊的清清楚楚(基层)

高阶主管的八卦精神: 1、高阶主管的全方位的思考 2、高阶主管的中心思想:中庸不是平均不是极端是恰 到好处 3、怎么变都对 4、决策错误比贪污还可怕 5、约法三章:(1)把握变化的方向(2)尽量让干部去 发挥(3)让干部去合理的解决寻求合理 6、前瞻力预测力 7、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越变越槽 8、不可不变不可乱变 9、中流砥柱 10、抓住正确的方向而不是潮流 11、引导消费者而不是迎合消费者 12、高阶干部:不急下层干部才会急 13、不说下层干部才肯说 14、不做下层干部才敢做 15、高阶层要做好人 16、千万不要和高阶抢着做好人 17、因为高阶层要负全部的责任所以他不负任何的责任 18、高阶层就要大小事情都知道但是都不要管 19、知人用人

(KM知识管理)普华永道-如何在实践中运用知识管理--知识总监林日峰

普华永道PwC 台湾公司的知识总监林日峰与您分析如何在实践中运用知识管理 知识总监的“软技能” 普华永道(PwC)台湾公司的知识总监林日峰与您分析如何在实践中运用知识管理。 知识总监(CKO)当然不是一个传统的管理职位。然而,这个职位却在越来越多的企业里日益瞩目起来。原因很简单:企业都开始意识到知识是一项重要资源,他们必须设法最大程度地实现其价值。可是如何在实践中运用知识,却不那么简单。这便是知识总监的作用所在。 《世界经理人文摘》的网上用户数月前参加了一项调查,他们都认为知识管理以及知识总监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同时,他们也表示想了解这一职位,以及如何在实践中运用知识管理。为满足他们的需求,《世界经理人文摘》顾问Jet Magsaysay采访了普华永道(PwC)台湾公司的知识总监林日峰。 林日峰认为他的主要管理责任是“共享知识、整合知识和创造知识”。在本次采访过程中,他对此进行了具体描述。 知识管理具体指的是什么? IBM的高级主管J. Bruce Harreld曾经将知识管理描绘为“信息的价值创造过程”,并认为知识管理将成为网络经济环境下的全球趋势。高效的知识管理系统将促进整个企业的经验共享与知识传播。 他说,在这种情况下,一种新型的企业主管正在出现,这就是知识总监。这一职位的设立是为了发起和推动知识管理项目,创造一个鼓励知识交流的环境。 这是否意味着知识总监与信息总监的职责相近,会显得多余? 不会。信息总监与知识总监完全不同。信息总监主要负责信息技术架构的配置和维护,以支持企业的战略与组织变革。而知识总监则具体协调知识管理项目、管理文化的培育与变革。一名称职的知识总监,必须在技术、人力资源和企业发展领域都能挥洒自如。

从管理学看NBA的成功之道 黄泽鹏

从管理学看NBA的成功之道 黄泽鹏 摘要:今年暑假NBA发生了“停摆”风波,新赛季陷入僵局。一时间,围绕着NBA劳资谈判、“停摆与复摆”的各类新闻成为了各大媒体的焦点,也同时牢牢牵动着全球无数球迷的心。12月份,停摆终于结束。在长舒了一口气之余,我突然很好奇,为什么一个单项的体育比赛却能拥有如此巨大的影响力?我想不妨就从这学期在您的课上所学出发,用管理学的原理小小地发掘一下NBA的成功之道。 关键词:NBA 管理学全球化战略人力资源管理 从管理学看NBA的成功之道 NBA(National Basketball Association),全球第一大职业篮球赛事,创立于1946年。在它60余年的发展历史中,诞生了洛杉矶湖人、波士顿凯尔特人、芝加哥公牛等称霸一时的王朝球队,也打造了飞人乔丹、小飞侠科比、魔术师约翰逊、小巨人姚明姚学弟等超级巨星。NBA年收入超过80亿美元,每年用50多种语言向全球212个国家直播赛事,近十亿个家庭在观看NBA比赛。作为世界上最全球化、影响力最大的职业体育组织之一,现在已经逐渐呈现全球第一赛事之势。那么,NBA的成功之道又在于哪里呢?我想,这与它全球化的发展战略、卓越的人力资源管理是密不可分的。 一、全球化的发展战略 我们的管理学教材上对战略是这样定义的:战略是实现组织目标的全面规划。有效的战略是在组织和环境与组织战略目标之间实现卓越协调的战略。(P175)而全球战略的目标则是创造出能够满足全球顾客需要的标准商品与服务。(P197) 1984年,NBA现任总裁大卫斯特恩上台,就任伊始,他就旗帜鲜明地提出,NBA要实行以全球化为核心的发展战略。NBA20几年来对这一战略的贯彻执行和巨大收效证明了这一决策的正确性。 (一)、全球范围内发掘商机、创造利润 经过数十年的“开源”发展,NBA现在的收入来源已经广泛。除了门票销售这一基本收入外,NBA又陆续开发出了与全球知名商业合作伙伴、大规模电视转播合作、“NBA”特许品牌商品销售等多种收入来源。 全球知名商业合作伙伴:运动鞋、运动服装方面有阿迪达斯、耐克、锐步和中国的匹克等;球馆内食品饮料有麦当劳、佳得乐,红牛;网络、娱乐有AOL(美国在线)、迪斯尼、时代华纳;甚至连儿童玩具也有乐高公司赞助。截止2011年,NBA的全球市场合作伙伴已经达到了27个,几乎都是响当当的国际品牌。

曾仕强中国式管理经典

曾仕强中国式管理经典 作者:曾仕强 出版社:京大学出版 出版日期:2010年9月 开本:16开精装 册数:12册 光盘数:0 定价:980元 优惠价:490元 详细介绍: “中国式管理之父”曾仕强教授 大陆讲学二十年首度推出珍藏版精装礼盒 全球限量发行赠送精彩光盘 作者介绍 曾仕强教授:中国式管理之父,全球华人中国式管理第一人,当今中国极具影响力的管理大师与培训大师。英国莱斯特大学管理哲学博士,美国杜鲁门州立大学行政管理硕士。研究中国管理哲学近三十年,首倡中国式管理,名动政、商、学界,享誉海内外。 主要内容 壹:《中道管理》 贰:《中国式团队》 叁:《圆通的人际关系》

肆:《管理思维》 伍:《情绪管理》 陆:《在中国如何当领导》 柒:《从管人到安人》 捌:《易经管理的奥秘》 玖:《现代化中国式管理》 拾:《中国式管理使用手册》 拾壹:《领导的方与圆》 拾贰:《从三国看管理的奥秘》 媒体评价 曾先生的很多观点,跟我们平时看到的一些管理方面的观点是大相径庭的,但这也许正是我们组织这次对话的价值所在。在我们创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企业的今天,曾先生的思考至少给了我们一些特别的启示。—中央电视台《对话》栏目 在曾教授的中国式管理思维中,有一个基础条件:那就是以人为本。之所以有中国式管理,就是因为中国人和美国人、日本人是不一样的。—《中华工商时报》 曾仕强中国式管理经典 曾仕强中国式管理经典 曾仕强中国式管理经典 “中国式管理之父”曾仕强教授 大陆讲学二十年首度推出珍藏版精装礼盒 全球限量发行赠送精彩光盘 作者介绍 曾仕强教授:中国式管理之父,全球华人中国式管理第一人,当今中国极具影响力的管理大师与培训大师。英国莱斯特大学管理哲学博士,美国杜鲁门州立大学行政管理硕士。研究中国管理哲学近三十年,首倡中国式管理,名动政、商、学界,享誉海内外。 主要内容 壹:《中道管理》 贰:《中国式团队》 叁:《圆通的人际关系》 肆:《管理思维》 伍:《情绪管理》 陆:《在中国如何当领导》 柒:《从管人到安人》 捌:《易经管理的奥秘》 玖:《现代化中国式管理》 拾:《中国式管理使用手册》 拾壹:《领导的方与圆》 拾贰:《从三国看管理的奥秘》 媒体评价 曾先生的很多观点,跟我们平时看到的一些管理方面的观点是大相径庭的,但这也许正是我们组织这次对话的价值所在。在我们创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企业的今天,曾先生的思考至少给了我们一些特别的启示。—中央电视台《对话》栏目

管理者必读的5本经典管理书籍

管理者必读的5本经典管理书籍 管理者必读的5本经典管理书籍经典管理书籍:《重来》[美]弗里德 这本书呈现的是一种更好、更简单的经商成功之道。读完这本书,你就会明白为什么计划实际上百害而无一益,为什么你不需要外界投资人,为什么将竞争视而不见反倒会发展得更好。事实是你所需要的比你想象的少得多。你不必成为工作狂,你不必大量招兵买马,你不必把时间浪费在案头工作和会议上,你甚至不必拥有一间办公室。所有这些都仅仅是借口! 经典管理书籍:《创新者的窘境》 克里斯坦森 在这本书中,作者向我们展示了多个成功运用新技术,取得竞争优势的公司。这些新技术都在他们各自的领域重新定义了竞争的含义。作者指出就算经营得再好的公司,尽管他们十分注意顾客需求和不断地投资开发新技术,都可能被某一新产业所影响而导致失败。本书涉及各个产业,目的在于告诉经营者对应该对他们的顾客和产品有一个全新的认识,这是一本发人深省的书。 经典管理书籍:《罗伯特议事规则》 罗伯特 罗伯特议事规则的内容非常详细,包罗万象,有专门讲主持会议的主席的规则,有针对会议秘书的规则,当然大量是有关普

通与会者的规则,有针对不同意见的提出和表达的规则,有关辩论的规则,还有非常重要的、不同情况下的表决规则。 经典管理书籍:《金字塔原理》 [美]巴巴拉 《金字塔原理》是一本讲解写作逻辑与思维逻辑的读物,全书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篇主要对金字塔原理的概念进行了解释,介绍了如何利用这一原理构建基本的金字塔结构。 第二篇介绍了如何深入细致地把握思维的环节,以保证使用的语句能够真实地反映希望表达的思想要点。 第三篇介绍了如何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不同阶段使用多种框架来组织分析过程 第四篇介绍了一些演示技巧,能够写作者在以幻灯片等书面形式演示具有金字塔结构的思想时,能让读者或观众感受到金字塔结构的存在。 经典管理书籍:《卓有成效管理者》 [美]德鲁克 书中,德鲁克集中论述了一个管理者如何做到卓有成效。这本书是德鲁克最著名的管理学著作之一,倾注了德鲁克极大的心血。一位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般具有以下6个特征: 1、重视目标和绩效;只做正确的事情。 2、一次只做一件事情,并只做最重要的事情。 3、为了达成整体目标,我如何激励他人做出自己的贡献? 4、在选用高层管理者时,他注重的是出色的绩效和正直的品

管理之道在于借力

管理之道在于借力 10 管理人员的基本使命,在于借部属的力量,完成组织的盈利目标及员工个人的福利目标,所以管理之道在于借力,高层主管借中层主管的脑力,中层主管借基层主管的脑力及体力,基层主管则借现场人员的体力,现场员工则借本身体及可用的机械力。 换言之,管理系统为人力使用的系统,再由人力系统使用机械力系统,所以管理工作若失去“人”的基本要素,则成真空。主管人员借用部属力量的方法可简分为二,第一为“计划”,第二为“控制”。 所谓“计划”是泛指所有决定未来要求部属完成的“目标”及采用“办法”(亦称“手段”的用脑思考过程,这一过程必须充分利用“大脑”的创新功能。 所谓“控制”是泛指确保达成计划目标的措施。控制措施可分两大类,第一为“组织结构”,第二为“人员督导”。除非组织结构简明,除非人人了解职权及责任所在,否则组织本身就是失败的根源,无法达成原定目标。 组织结构应该代表一体三面的作用,第一它应把各个的职位层次表达清楚,第二它应把各人上下沟通的管道明白指出,第三它应确定员工间协调及合作的中心,使人人的努力朝向同一目地,而非互作争斗。所以一个组织层次混乱,意见无法沟通,及不能自动协调合作的机构,必是一个乌合之众,人虽多却只消耗资源,不能创造成果。 人们常常说某某机构组织散漫,大而不当,就是指最高主管人员对其属下人员失去“控制”,毫无效果可言。 除了组织结构应严密有秩序而且有效率外,尚应有“督导”的功夫。督导是指紧接上司(主管)日常纠正及指导下属行为,以期达成目标的活动。假使每一位下属人员皆能自动自发,依照上级指示的政策目标而努力,则可以不要“督导”活动。事实上,基层人员常常无法自动自发。实施目标管理及自我控制,所以其上司对其行为的日常督导工作不能废弃。 一、“人力发展”而非“事务指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