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衣芽孢杆菌发酵过程的优化

地衣芽孢杆菌发酵过程的优化
地衣芽孢杆菌发酵过程的优化

地衣芽孢杆菌发酵过程的优化

吴俊罡阎英凯刘吉华王梅雪

(大连开发区松岚街11号,大连翔大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本文通过对培养基配方的调整和发酵培养过程中对发酵工艺的调整,从而节约生产中成本,提高了产量,通过实验所得的工艺条件不但大大降低了成本而且使产量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极大的提高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关键词:地衣芽孢杆菌发酵

抗生素作为饲料添加剂,在畜禽防疫方面虽起到积极的作用,但近10多年来由于科学水平的提高,国外饲料业和饲养业中很多人反对用抗菌素做饲料添加,这是因为抗菌素在预防性应用时,其化学残留污染肉、蛋、奶;另外,抗菌素会抑制和杀死肠道内的有益菌群,造成肠道正常菌群生态失调,导致疫病的发生,出现二重感染,有害于人畜健康。鉴于此,国内外专家学者对研究开发微生态制剂用于畜禽养殖日趋关注,从而也促进了这一产业的迅猛发展,国内用于制作微生态添加剂的主要是一些芽孢菌类和乳酸菌类,但长期以来生产成本一直居高不下,对企业的发展造成了障碍,本文阐述了如何通过对地衣芽孢菌发酵过程进行优化,来提高产量,降低生产成本。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1.1.1菌种

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niformis),大连翔大生物技术研究中心保存。

1.1.2主要试剂:淀粉、豆汁、硫酸锰、磷酸氢二钾、磷酸二氢钾等。

1.1.3主要设备:控温摇床、蒸汽消毒器、托盘式扭力天平、显微镜、发酵罐等。

1.2方法

1.2.1检测方法

活菌计数采用平皿活菌计数法,芽孢率采用芽孢染色后显微镜下计算。

1.2.2 摇瓶正交实验

1.2.2.1 以一适合生产的经验培养基为基础进行正交试验

经验培养基为:淀粉1.0%尿素0.2%磷酸氢二钾0.6%磷酸二氢钾0.3%酵母膏0.04%硫酸镁0.1%硫酸锰0.02%豆汁1.0%

1 0.5 0.5 0.01 0.02

2 0.5 1.0 0.02 0.04

3 0.5 1.5 0.03 0.06

4 1.0 0.

5 0.03 0.06

5 1.0 1.0 0.02 0.04

6 1.0 1.5 0.01 0.02

7 1.5 0.5 0.03 0.04

8 1.5 1.0 0.01 0.06

9 1.5 1.5 0.02 0.02

注:每种配方中再加:尿素0.2%磷酸氢二钾0.6%磷酸二氢钾0.3%硫酸镁0.1%

1.2.3发酵罐培养实验

1.2.3.1以常用细菌培养基作为对照培养基(牛肉膏0.3%蛋白胨1.0%氯化钠0.5%PH7.0~7.5)操作如下:

用蒸汽对培养基进行灭菌,121℃灭菌20分钟,然后换空气保压,同时进行冷却,当温度达到最适培养温度(37℃)时将通气比调至1:0.5,接入种子,开动搅拌为200rpm,开始进行发酵培养(培养期间罐压要保持在0.04~0.06Mpa),随着菌体的不断生长溶氧值也逐渐发生变化,因此需调通气比和搅拌转数使溶氧值相对值不低于20%以下(由于设备限制一般调通气比不超过1:1)。取样检测,当空形芽孢率达到80%以上时,发酵结束。

1.2.3.2按正交实验得出的培养基作为发酵罐培养基进行发酵培养,操作方法同3.2.3.1。1.2.3.3发酵培养基同3.2.3.2,但发酵过程中控制PH,防止PH低于6.5,使地衣芽孢杆菌始终生长在相对较适宜的PH范围之内,其他培养条件同3.2.3.1。

2结果

1 0.5 0.5 0.01 0.0

2 11.

3 45

2 0.5 1.0 0.02 0.04 15.9 80

3 0.5 1.5 0.03 0.06 14.7 31

4 1.0 0.

5 0.03 0.0

6 14.1 0

5 1.0 1.0 0.02 0.04 13.2 5

6 1.0 1.5 0.01 0.02 12.9 0

7 1.5 0.5 0.03 0.04 12.6 0

8 1.5 1.0 0.01 0.06 12.4 0

9 1.5 1.5 0.02 0.02 14.3 0

Ij 41.9 38.0 36.6 38.5

IIj 40.2 41.5 43.4 41.7

IIIj 39.3 41.9 41.4 41.2

Kj 3 3 3 3

Ij/Kj 13.97 12.67 12.2 12.83

IIj/Kj 13.4 13.83 14.47 13.9

IIIj/Kj 13.1 13.97 13.8 13.73

Dj 0.3 1.3 2.27 1.07

影响因素:硫酸锰>豆汁>酵母膏>淀粉

最适培养基为:

淀粉0.5%尿素0.2%磷酸氢二钾0.6%磷酸二氢钾0.3%酵母膏0.04%硫酸镁0.1%硫酸锰0.02%豆汁1.0%

2.2发酵罐实验结果

2.2.1以常用细菌培养基作为对照培养基配方上罐发酵结果

发酵周期:48小时 芽孢形成率为:80% 活菌数为:15.4亿/毫升 2.2.2用摇瓶实验得出的培养基配方上罐发酵结果

发酵周期:36小时 芽孢形成率为: 85% 活菌数为:24亿/毫升 2.2.3发酵过程中控制PH 的培养结果

发酵周期:32小时 芽孢形成率为:95 % 活菌数为:30亿/毫升 3讨论

因为我们所生产的产品为活菌制剂,所以最重要的控制指标是含活菌数,而只有形成芽孢才能利于活菌保存,因而我们的实验主要围绕活菌数和芽孢率这两项展开,又根据生产实际,我们又着重将发酵周期列为一个很重要的实验指标,

因为缩短发酵周期就意味着降低能

204060801002

6

10

14

18

22263034

38

42

48

相对值

时间(h )

表1 肉汤培养基发酵曲线

1020304050607080901002

6

10

14

182226

30

34

相对值

时间(h )

表二正交实验所得配方发酵曲线

204060801002

4

6

8101214161820222426283032

相对值

时间(h )

表3 正交实验所得配方控制pH 所得发酵曲线

耗,节约生产成本,月生产批次的增加,即月产量的提高。

3.1正交实验结果讨论

我们做正交实验所采用的基本培养基原材料成本低、普遍易得,且从相关资料中我们查到添加淀粉和硫酸锰有促进芽孢菌形成芽孢的作用,我们根据这些设计了正交实验,并以活菌数为研究对象,并将芽孢形成情况作为参照,对正交实验结果进行了方差分析,通过分析我们得出影响因素:影响因素:硫酸锰>豆汁>酵母膏>淀粉最适培养基为:淀粉0.5%尿素0.2%磷酸氢二钾0.6%磷酸二氢钾0.3%酵母膏0.04%硫酸镁0.1%硫酸锰0.02%豆汁1.0%PH7.0~7.5。

由于摇瓶的培养条件远不如发酵罐的培养条件,所以发酵周期等指标不如发酵罐的指标。3.2发酵实验结果讨论

发酵罐培养我们做了对比实验,采用了三种方案,方案一是用以常用细菌培养基作为发酵培养基培养;方案二是用摇瓶实验得出的培养基配方作为发酵培养基培养;方案三是发酵培养基与第二种方案相同,但在发酵过程中控制PH, 防止PH低于6.5,使地衣芽孢杆菌始终

通过方案三与方案一对比可以看出: 方案三比方案一活菌数提高了94.8%;芽孢形成情况提高了15个百分点;发酵周期缩短了33.3%;培养基成本节约了82.1%;在各个指标上都远远优于方案一。方案三与方案二对比,虽然方案二的培养基成本节约了2.38%(方案三由于发酵过程中为了控制PH而补加碱液发生的成本计入培养基成本中),但活菌数方面方案二却比方案三减少了25%,并且由于方案二比方案三发酵周期增加了11.1%,考虑到动力等方面成本,方案三要远远优于方案二发酵条件。

4结论

通过发酵过程优化后,我们实验所得到的培养条件要远高于普遍用的培养条件,我们此次实验得到比较好的生产发酵条件是:

培养基为:淀粉0.5%尿素0.2%磷酸氢二钾0.6%磷酸二氢钾0.3%酵母膏0.04%硫酸镁0.1%硫酸锰0.02%豆汁1.0%PH7.0~7.5。

通气比起始为:1:0.5

培养温度:37℃

搅拌转数:200rpm

发酵过程中控制溶氧相对值不低于20%

发酵过程中控制PH不低于6.5

发酵培养过程中保持罐压为: 0.04~0.06Mpa

参考文献

1.《动物微生态进展》中国农业大学出版2000年3月主编:何明清甘孟侯王永坤蔡

辉益

2.《微生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1996年4月第一次印刷周德庆著

3.《微生物学》轻工业出版社1990年4月主编:张惠康

4.《微生态学杂志》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三期主编:康白

5.《微生物培养基的制造与应用》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1995年6月北京第一次印刷主编:陈天寿

6.《发酵过程优化原理与实践》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年3月第一版主编:陈坚、李寅7.《动物微生态学》中国农业出版社1994年8月第一版主编:何明清《现代工业发酵调控学》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年1月第一版主编:储炬、李友荣

8.《饲料广角》2003年11期《一株枯草芽孢杆菌发酵培养基的优化》作者:吴俊罡等9.《化工基础实验》化学工业出版社主编:冯亚云

枯草芽孢杆菌-MBS发酵工艺设计

课程设计 姓名: 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系别:生物工程 班级: 学号: 指导教师: 日期:2011年4 月 19日~5月31日

在畜禽养殖中使用益生菌不仅可避免长期使用抗生素所引起的肠道微生态平衡被破坏、产生耐药性及药物残留等问题 ,还能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和免疫力。枯草芽孢杆菌能改善肠道微生态环境 ,促进动物生长和提高抗病力 ,而且分泌各种消化酶类 (如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和纤维素酶等 ) ,促进养分的消化、吸收 ,更重要的是枯草芽孢杆菌在不利环境条件下能形成芽孢 ,在饲料制粒、贮存及胃酸环境中仍能保持较高活性。因此 ,枯草芽孢杆菌比其他有益微生物有着更多的优点而得到广泛的研究和应用。试验选择在实际畜禽饲养生产中效果较好的 1株枯草芽孢杆菌 - MBS为研究对象 ,对其成长条件及培养基成分进行优化 ,为标准化生产提供依据。 利用实验获得的最优条件依次在摇瓶中及一级种子罐中扩大培养,发酵罐中扩大培养以获得所需菌体。所得菌体经过进一步的加工处理得到菌剂等产物,以获得经济效益。 本设计为单批次液体发酵1吨枯草芽孢杆菌-MBS的发酵工艺设计,通过设计得出实际生产所需的设备及其规格要求,各理论的配比系数等参数,旨在应用到实际生产当中去。

设计任务书 (3) 1 设计题目:单批次液体发酵1吨枯草芽孢杆菌-MBS的发酵工艺设计 (3) 2 基本工艺流程: (3) 3 设计依据: (3) 4 设计结果: (3) 设计正文 (3) 1枯草芽孢杆菌简介 (3) 1.1生理特性 (3) 1.2作用机理 (3) 1.3应用范围 (3) 2设计依据 (4) 2.1基本发酵工艺流程 (4) 2.2总体发酵规模 (4) 2.3发酵工艺设计理论参数与及工艺环节参数的选择原则 (4) 3 发酵工艺流程与设备流程设计 (5) 3.1工艺环节参数推算过程 (5) 3.1.1接种量及装液系数 (5) 3.2工艺流程简图 (5) 3.3设备选型推算过程 (5) 3.3.1种子罐及发酵罐 (5) 3.3.2蒸汽发生器 (6) 3.3.3空气压缩机 (6) 3.3.4冷冻干燥机 (6) 3.4实际设计的发酵工艺参数汇总表1 (6) 3.5实际确定的发酵设备选型推算结果参数汇总表2 (6) 3.6设备流程简图 (6) 4 发酵最优条件简述 (7) 5 设备汇总图表 (8) 5.1 (8) 5.2 (8) 6 参考文献 (9)

微生物发酵培养基的优化方法

工业发酵进展

微生物发酵培养基的优化方法 对于微生物的生长及发酵,其培养基成份非常复杂,特别是有关微生物发酵的培养基,各营养物质和生长因子之间的配比,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非常微妙的。面对特定的微生物,人们希望找到一种最适合其生长及发酵的培养基,在原来的基础上提高发酵产物的产量,以期达到生产最大发酵产物的目的。发酵培养基的优化在微生物产业化生产中举足轻重,是从实验室到工业生产的必要环节。能否设计出一个好的发酵培养基,是一个发酵产品工业化成功中非常重要的一步。以工业微生物为例,选育或构建一株优良菌株仅仅是一个开始,要使优良菌株的潜力充分发挥出来,还必须优化其发酵过程,以获得较高的产物浓度(便于下游处理),较高的底物转化率(降低原料成本)和较高的生产强度(缩短发酵周期)。设计发酵培养基时还应时刻把工 实验室最常用的优化方法是单次单因子法,这种方法是在假设因素间不存在交互作用的前提下,通过一次改变一个因素的水平而其他因素保持恒定水平,然后逐个因素进行考察的优化方法。但是由于考察的因素间经常存在交互作用,使得该方法并非总能获得最佳的优化条件。另外,当考察的因素较多时,需要太多的实验次数和较长的实验周期[3]。所以现在的培养基优化实验中一般不采用或不单独采用这种方法,而采用多因子试验。 2.多因子试验 多因子试验需要解决的两个问题: (1)哪些因子对响应具有最大(或最小)的效应,哪些因子间具有交互作用。 (2)感兴趣区域的因子组合情况,并对独立变量进行优化。

3.正交实验设计 正交实验设计是安排多因子的一种常用方法,通过合理的实验设计,可用少量的具有代表性的试验来代替全面试验,较快地取得实验结果。正交实验的实质就是选择适当的正交表,合理安排实验的分析实验结果的一种实验方法。具体可以分为下面四步: (1)根据问题的要求和客观的条件确定因子和水平,列出因子水平表; (2)根据因子和水平数选用合适的正交表,设计正交表头,并安排实验; (3)根据正交表给出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 (4)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选出较优的“试验”条件以及对结果有显著影响的因子。 正交试验设计注重如何科学合理地安排试验,可同时考虑几种因素,寻找最佳因 次 报道。CastroPML报道用此法设计20种培养基,做24次试验,把gamma干扰素的产量提高了45%。 6.部分因子设计法 部分因子设计法与P1ackett-Burman设计法一样是一种两水平的实验优化方法,能够用比全因子实验次数少得多的实验,从大量影响因子中筛选出重要的因子。根据实验数据拟合出一次多项式,并以此利用最陡爬坡法确定最大响应区域,以便利用响应面法进一步优化。部分因子设计法与Plaekett-Burman设计法相比实验次数稍多,如6因子的26-2部分因子设法需要进行20次实验,而Plackett-Burman设计法只需要7次实验。 7.响应面分析法

地衣芽孢杆菌应用的研究进展-中国饲料

地衣芽孢杆菌应用的研究进展-中国饲料

地衣芽孢杆菌的研究进展 山东宝来利来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张菊*李 金敏张志焱李伟谷巍 摘要:地衣芽孢杆菌是芽孢杆菌中较具应用潜力的菌种之一。近年来,国内外对于地农芽孢杆菌各方面应用的研究日益增多,主要对地衣芽孢杆菌的作用机理、饲料生产和环境防治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关键词:地衣芽孢杆菌;作用机制;饲料;环境防治 Research Advances of Bacillus licheniformis Abstract: Bacillus licheniformis is one of more application potential in Bacillus strains. In recent years, all aspects of application to Bacillus are increasing. It was reviewed about main mechanism of action, feed production and environmental control applications of Bacillus licheniformis. Keywords: Bacillus licheniformis; mechanism; feed; environmental prevention 抗生素滥用引起的畜禽耐药性问题和食品安全问题日益严重,寻找安全可靠的抗生素替代

品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微生态制剂因其安全、无毒副作用及不污染环境等优点受到人们的关注,其中的有益菌能刺激肠道免疫器官生长发育,提高抗体水平,促进动物的生长,增加养殖效益。地衣芽孢杆菌是目前具有应用潜力的菌种之一,本文就地衣芽孢杆菌的作用机理、畜牧生产和环境防治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1. 地衣芽孢杆菌的生物学特性 地衣芽孢杆菌为中生芽孢的革兰氏阳性需氧菌,它的最适生长温度大约为50℃,但也能在更高的温度下存活。酶分泌的最适温度为37℃。它可能以孢子形式存在,从而抵抗恶劣的环境;在良好环境下,则可以生长态存在。地衣芽孢杆菌是我国农业部2003年3l8号公告批准使用的饲料级菌株之一。与传统的益生菌、双歧杆菌和乳酸菌相比,地衣芽孢杆菌的活菌成份是芽孢休眠体,并具有耐高温、耐干燥、耐酸性、耐胆盐和人工胃液等特点(刘燕等,2002;全艳玲,2002)。 2. 地衣芽孢杆菌作用机制研究 地衣芽孢杆菌在医药和畜牧养殖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具有调节动物微生态平衡,促

枯草芽孢杆菌的发酵

枯草芽孢杆菌的发酵学院:化工学院 专业:生物工程 班级:生物10-2 姓名:姜霞

摘要 枯草芽孢杆菌是我国农业部允许作为饲料添加剂的15种菌种之一,其已被越来越多地制成饲用微生态制剂。因其制剂是无毒、无残留、无污染的“绿色”添加剂,故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并已在畜牧业、饲料业广泛应用,显示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通过摇床培养筛选出较适宜于枯草芽孢杆菌发酵的培养基配方,发酵培养基配方确定后,在摇床条件下,通过对温度、初始pH值、初始接种量、装液量、摇床转速等发酵条件的摸索,确定最佳发酵条件。在摇瓶条件下优化发酵培养基和发酵工艺后,采用发酵罐进行发酵培养,对枯草芽孢杆菌在液体发酵过程中的菌体数量、pH值、总糖含量和总氮含量四个因素随时间的变化进行了观察。 枯草芽孢杆菌,是芽孢杆菌属的一种。单个细胞0.7~0.8×2~3微米,着色均匀。无荚膜,周生鞭毛,能运动。革兰氏阳性菌,芽孢0.6~0.9×1.0~1.5微米,椭圆到柱状,位于菌体中央或稍偏,芽孢形成后菌体不膨大。菌落表面粗糙不透明,污白色或微黄色。枯草芽孢杆菌菌体生长过程中产生的枯草菌素、多粘菌素、制霉菌素、短杆菌肽等活性物质,这些物质对致病菌或内源性感染的条件致病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枯草芽孢杆菌迅速消耗环境中的游离氧,造成肠道低氧,促进有益厌氧菌生长,并产生乳酸等有机酸类,降低肠道pH值,间接抑制其它致病菌生长。枯草芽孢杆菌菌体自身合成α-淀粉酶、蛋白酶、脂肪酶、纤维素酶等酶类,在消化道中与动物体内的消化酶类一同发挥作用,能合成维生素B1、B2、B6、烟酸等多种B族维生素,提高动物体内干扰素和巨噬细胞的活性,在饲料中应用广泛。它还可以用来改善水质,应用在污水处理和环境保护中。和其它微生物混合使用,还可以用于生物肥料和土地改良等 关键词:枯草芽孢杆菌生长发酵活菌数

发酵过程优化原理复习

发酵过程优化原理复习 1、 发酵过程优化的目标 答:①建立生物反应过程的数量化处理和动力学模型。 ②实现发酵过程优化,以更好地控制发酵过程; ③规避生物技术产业化过程的技术风险,追求其经济效益; 2、发酵过程优化主要涉及的研究内容 答:①细胞生长过程研究,了解微生物从非生物培养基中摄取营养物质的情况和营养物质通过代谢途径转化后的去向,确定不同环境条件下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分布; ②根据微生物代谢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对微生物反应的化学计量进行研究,简化对发酵过程的质量衡算; ③研究生物反应速率及其影响因素,建立生物反应动力学,这也是是发酵过程优化研究的核心内容。 ④生物反应器工程,包括生物反应器及参数的检测与控制,它们是发酵过程优化最基本的手段。 3、Hasting (1954年)指出生化工程要解决的十大问题是哪些? 答:深层培养、通气、空气除菌、搅拌、结构材料、容器、冷却方式、设备及培养基除菌、过滤、公害。其中通气搅拌与放大是生化工程学科的核心,其中放大是生化工程的焦点。 4、Cooney 指出,要实现发酵过程的优化与控制,必须解决好哪些问题? 答:必须解决好5个问题:①生物模型;②传感器技术;③适用于生物过程的最优化技术;④系统动力学;⑤计算机-监测系统-发酵罐之间的接口技术 5、流加发酵、分批发酵、连续发酵方式的优缺点比较 答:①与传统的分批发酵相比,流加发酵可以解除底物抑制、葡萄糖效应和代谢阻遏等;与连续发酵相比,流加发酵则具有染菌可能性更小,菌种不易老化变异等优点。 ②与流加发酵和连续发酵相比,分批发酵工艺操作简单, 比较容易解决杂菌污染和菌种退化等问题, 对营养物的利用效率较高,产物浓度也比连续发酵要高。但其 人力、物力、动力消耗较大,生产周期较长,生产效率低。 ③连续发酵最大的优点是,微生物细胞的生长速度、代谢活性处于恒定状态,可达到稳定高速培养微生物或产生大量代谢产物的目的,且便于进行微生物代谢、生理生化和遗传特性的研究,在工业上可减少分批培养中每次清洗、装料、消毒、接种、放罐等操作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自动化程度。 6、重组生物药物生产过程的优化包括哪6个方面 答:①适宜宿主的选择;②重组蛋白积累位点(如可溶的胞内积累、胞内聚合积累、周质积累或胞外积累)的确定;③重组基因最大表达的分子策略;④细胞生长和生产环境的优化;⑤发酵条件的优化;⑥后处理过程的优化。 7、操作细胞循环生物反应器时必须考虑哪两个因素?为什么? 答:①稀释率(流速/体积),因为稀释率的大小影响细胞的生长速率,不同的实验目的对稀释率的要求也不同; ②循环速率(指通过过滤系统的培养基速率),因为高的循环速率可使组分混合均匀,但循环速率过高会使作用在细胞上的剪切力过高,也会导致过滤单元膜的迅速损坏。 因此,很难同时确定合适的稀释率与循环速率,这也是限制细胞循环技术应用的一个重要因素。 8、细胞生长过程可以分为哪3个步骤,运输过程包括其中的两个步骤,在细胞膜上的运输过程是研究者普遍关心的内容,在细胞膜上可能存在哪些运输机制?各有何特点? 答:(1)细胞生长过程的3个步骤:①底物传递进入细胞;②通过胞内反应,将底物转变为细胞质和代谢产物;③代谢产物排泄进入非生物相; (2)研究表明在膜上存在3种不同的运输机制:①自由扩散;②协助扩散;③主动运输。 特点:①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只有存在浓度梯度时,由高浓度向低浓度的运输才可能发生,统称被动运输,在运输过程中不需要提供外部能量; 自由扩散分子扩散的质量通量遵守Fick 第一定律,通过自由扩散进行运输的化学物质主要有氧气、二氧化碳、水、有机酸和乙醇等;协助扩散是通过膜上的转运蛋白来进行物质运输的,具有选择性,其运输速率比自由扩散又快又多,运输速率遵循典型的饱和型动力学。 ③主动运输是逆着浓度梯度进行运输,需要输入一定的吉布斯自由能,以特定的膜内蛋白作为运输过程的媒介,可以逆着浓度梯度的方向进行运输,因此是一个耗能的过程,根据运输动力来源可以分为一级主动运输和次级主动运输两大类,还有一种特别的主动运输过程为基团转移。 9、发酵过程数量化处理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常规的参数一般包括哪些?通常如何测量这些参数? 发酵过程的数量化处理包括:①发酵过程的速度;②化学计量学和热力学;③生产率、转化率和产率; 10、比速率和速率有什么区别? 答:比速率是一个相对速度,表示细胞的个体行为,反应了细胞的生长和代谢能力,它与生物量(以细胞干重表示)或有催化活性物质的量(如酶量)有密切的关系,各种比速率的单位均为h -1,定义类似于化学反应动力学中比速率r i *的定义 速率:是绝对速率,所表示的是细胞的整体行为,不能代表系统的特征。 11、生物反应过程中有关的宏观产率系数及定义 答:宏观产率系数(或称得率系数)Y i/j (i 表示菌体或产物,j 表示底物)是常用于对C 源等底物形成菌体或产物的潜力进行评价,将消耗的量同 形成的量关联起来,定量表示细胞或产物甚至热量的产率,也能用于定量的表示不同消耗量之间或形成量之间的相互关系,最初是由Monod 以质量单位和商的形式定义的: 12、Y A TP 与其它产率系数相比有何特点? 答: ,是Bauchop 以异化代谢中ATP 的生长量作为菌体产率的基准而定义的。Y ATP 与微生物及底物种类无关,基本为一常数。 在复合培养基的厌氧培养中,不管微生物和环境的性质如何,Y ATP 总是约为10.5g/mol 。但该值对微生物生长具有普遍性。在基本培养基中无论是厌氧还是需氧培养,单一碳源中一部分作为能源通过异化代谢分解,其余部分用于同化构成菌体。假设用于同化的这部分碳源与ATP 生成无关,则对于异化代谢的碳源亦服从Y ATP ≈10g/mol 。 13、复合培养基厌氧培养过程中细胞的生物合成步骤及ATP 的生成和利用途径 P26 14、代谢产物理论产率系数和实际过程产率系数有何区别?影响实际过程产率系数的因素有哪些? 答:假设发酵过程中完全没有菌体生成,则Y P/S 可以达到最高值,即为理论代谢产物产率,可以根据化学计量关系、生物化学计量关系计算。 而在实际发酵过程中的实际产率是变化的,所以需对产率系数的概念进行修正。实际产率值取决于各种生物和物理参数。 ,式中μ为比生长速率;m 为混合度;s 为底物浓度;t 为平均停留时间;t m 为混合时间; OTR 为氧传递速度 15、微生物反应动力学模型的类型及着眼点。Monod 模型属于什么模型?其使用的条件包括哪些? 底物消耗的质量细胞形成的质量==-=≈--=??-=ds dx dt ds dt d Y r r //x s s x x s x s x t 00t s /x Y M Y A x ATP/s s x/s ?=??=TP Y ATP

地衣芽孢杆菌文献综述

地衣芽孢杆菌的研究进展 应用生物科学一班,卜亚平,01142102 摘要:地衣芽孢杆菌在作用机理,饲料中应用,医药研究,环境污染防治研究,病虫害防治研究方面做一综述。 关键词:地衣芽孢杆菌,作用机理,饲料,医药,环境污染,病虫害防治。 地衣芽孢杆菌为中生芽孢的革兰氏阳性需氧菌,是芽孢杆菌中目前较具有应用潜力的菌种之一,具有调节动物微生态平衡,促进肠道有益菌生长,降低病原菌的数量,增加动物机体的抗病力,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在自然界分布非常广泛, 生理特性丰富多样 , 是土壤和植物微生态优势种群之一。它可产生多种抗生素, 包括脂肽类、肽类、磷脂类、多烯类、氨基酸类、核酸类物质, 对多种动、植物及人类病原菌起到很好的抑制作用。而且芽孢杆菌还具有很强的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活性[ 1] 。因此, 芽孢杆菌被广泛应用于医药、农药、食品、饲料加工、环境污染治理等各个行业。本文就地衣芽孢杆菌在作用机理,饲料中应用,医药研究,环境污染防治研究,病虫害防治研究方面做一综述。 地衣芽孢杆菌( Bacillus licheniformis) 是芽孢杆菌中较具应用潜力的菌种之一。近年来, 国内外对于地衣芽孢杆菌各方面应用的报道日益增多。在医药、饲料加工、农药等行业 , 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成果。根据文献显示, 关于地衣芽孢杆菌的专利有: 用地衣芽孢杆菌生产生物农药的方法; 地衣芽孢杆菌新菌株及其微生态制剂; 地衣芽孢杆菌 T1 菌株的术, 改变地衣芽孢杆菌 NCIB8061 a- 淀粉酶的耐温性和耐酸性酶的性质等。 1地衣芽孢杆菌的生物学特性 地衣芽孢杆菌是兼性厌氧菌,属于益生菌。细胞形态排列呈杆状,单生,细胞内无聚PHB颗粒芽孢形态,产生近中生的椭圆形芽孢,孢囊稍膨大;在肉质培养基上菌落为扁平,边缘不整齐,白色,表面皱褶,24小时后菌落直径3mm,适生长温度大约为 50℃但也能在更高的温度下存活。酶分泌的最适温度为37℃。可能以孢子形式存在,从而抵抗恶劣的环境;在良好环境下,则可以生长态存

枯草芽孢杆菌发酵培养基的优化

枯草芽孢杆菌发酵培养基优化 作者姓名 专业 指导教师姓名 专业技术职务

目录 摘要 (1) ABSTRACT (2) 第一章绪论 (3) 1.1枯草芽孢杆菌简介 (3) 1.2枯草芽孢杆菌的应用 (3) 1.2.1枯草芽孢杆菌在工业酶生产中的应用 (3) 1.2.2枯草芽孢杆菌在生物防治领域中的应用 (3) 1.2.3枯草芽孢杆菌在微生物添加剂领域中的应用 (4) 1.2.4 枯草芽孢杆菌在医药方面的应用 (4) 1.2.5 枯草芽孢杆菌在水产中的应用 (4) 1.2.6枯草芽孢杆菌是微生物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良好试验材 料 (5) 1.2.7枯草芽孢杆菌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应用 (5) 1.3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6) 1.4研究的思路、目的及意义 (7) 第二章材料与方法 (7) 2.1实验材料 (7) 2.1.1 菌株鉴定 (7) 2.1.2 培养基 (7)

2.1.3 主要设备 (8) 2.2 培养基的优化 (9) 2.2.1 培养方法 (9) 2.2.2实验流程 (9) 2.2.3实验方法 (10) 2.2.4正交试验 (11) 第三章结果和分析 (11) 3.1 鉴定结果如下 (11) 3.2 枯草芽孢杆菌最优化培养基正交实验结果 (16) 3.3 pH变化曲线(以G18为例) (19) 3.4 实验总结 (25) 致谢 (27)

摘要 枯草芽孢杆菌是主要的饲用益生菌菌株,本论文以两株枯草芽孢杆菌G18和G21培养的延滞期和倍增时间为评价指标,通过三角瓶摇床培养,进行了两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对发酵培养基主要组分进行了优化,豆粕处理的蛋白酶加量2u/g 豆粕、5u/g豆粕、10u/g豆粕和玉米浆添加量0.5%、1.0% 、1.5% 做两个因素三水平的正交实验,研究表明:G18最佳培养基是:葡萄糖0.5%,淀粉3%,豆粕3%,玉米浆1.0%,破壁酵母0.5%,磷酸氢二钠0.2%,硫酸镁0.1%,硫酸锰0.01%,普通a淀粉酶2u/g淀粉,蛋白酶添加量10u/g豆粕。G21的最佳培养基是:葡萄糖0.5%,淀粉3%,豆粕3%,玉米浆1.5%,破壁酵母0.5%,磷酸氢二钠0.2%,硫酸镁0.1%,硫酸锰0.01%,普通a淀粉酶2u/g淀粉,蛋白酶添加量5u/g豆粕。[关键词] 枯草芽孢杆菌培养基优化正交试验

地衣芽孢杆菌发酵豆粕的工艺优化及其应用

地衣芽孢杆菌发酵豆粕的工艺优化及其应用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病毒性疾病频发,严重影响了对虾养殖业在世界各地的发展。水产养殖业如今正遭受着水生动物病害带来的巨大损失,在一系列养殖水生动物病害的防治方法中,益生菌已取得广泛的应用。 基于本实验室的前期菌种筛选工作,得到了一株分离自凡纳滨对虾消化道的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编号LV005,该菌株添加到对虾饲料中能有效提高对虾抗WSSV感染能力。豆粕经微生物发酵后其营养价值得到提高,可作为饲料当中鱼粉的替代物。 益生菌发酵豆粕可作为一种经济、实用、高效的新型益生菌饲料添加技术。本文对该株地衣芽孢杆菌发酵豆粕的工艺进行了优化,并考察了发酵豆粕在对虾养殖中的应用前景,主要包括以下研究内容:1豆粕实验室小试发酵工艺优化对 地衣芽孢杆菌LV005的豆粕固态发酵实验室小试工艺中豆粕的粒度和容器内堆料条件进行初步优化。 比较不同混匀方式对发酵豆粕中菌量计数的影响;比较不同发酵容器,豆粕粒径,堆料厚度对发酵豆粕菌浓度的影响。得到最佳条件:发酵后豆粕在PBS震荡1min能最大程度地释放其中的细菌以便后续计数;以4层报纸封口的50 ml离心管为发酵容器,采用经80目筛孔的豆粕颗粒和1.5 cm堆料厚度能获得最优的实验室小试发酵效果,豆粕菌浓度可达1.65×1010—1.76× 1010 cfu/g。 本研究为发酵豆粕实验室小试方法提供了技术支持。2地衣芽孢杆菌发酵豆粕条件的优化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实验对地衣芽孢杆菌LV005的固态发酵豆粕条件进行优化,得到最佳发酵条件:料水比1:0.8、浸泡水盐度0、发酵温度

发酵过程及优化实验

发酵过程及优化实验 ——产淀粉酶细菌的优化实验 淀粉酶是一类能催化淀粉糖苷键水解的酶类,作用于淀粉分子产生糊精、低聚糖及葡萄糖等多种产物。而淀粉酶是应用最广的酶制剂之一,占全球酶工业市场份额的25%-33%。淀粉酶广泛分布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有机体中。 目前,已报道的能够产生淀粉酶的微生物种属包括不动杆菌属、微球菌属、黄隐球酵母、盐单胞菌属、青霉菌属、类芽孢杆菌属、链霉素属、假单胞菌属和杆菌菌属等。 实验一培养基的配置、灭菌 一、实验目的 1. 温故配制微生物培养基的原理及配制的一般方法、操作步骤。 2. 了解鉴别性培养基的原理,并掌握配制鉴别性培养基的放到和步骤。 二、实验原理 鉴别性培养基是一类在成分中加有能与目的菌的无色代谢产物发生显色反应的指示剂,从而达到只需用肉眼辨别颜色就能方便地从近似菌落中找出目的菌菌落的培养基。如对于淀粉酶产生菌的筛选,选用的是在含有淀粉的培养基中培养微生物,滴加碘液进行染色,若出现透明圈,则表明该菌能产生胞外淀粉酶。 三、材料和器材 (1)培养基: 普通培养基:牛肉膏3g,蛋白胨10g,NaCl 5g,自来水1000mL,pH7.2~7.4。鉴别型培养基:牛肉膏3g,蛋白胨10g,可溶性淀粉10g,NaCl 5g,琼脂20g,自来水1000mL,pH7.2~7.4。另一个鉴别性培养基加可溶性淀粉15g每1000ml。(2)器皿:电子天平,烧杯,锥形瓶,量筒,培养皿,玻棒,涂布棒,移液管等。 (3)其他:药匙,记号笔,报纸等。 (4)碘原液:称取碘化钾22g,加少量蒸馏水溶解,加入碘11g,溶解后定容至500mL,贮于棕色瓶中。 稀碘液:取碘原液2mL,加碘化钾20g,用蒸馏水定容至500mL,贮于棕色瓶中。 四、方法和步骤 1.配制基本培养基,分装50mL至250mL锥形瓶,供实验菌株扩增。 2.配制鉴别培养基,检测实验菌株是否能产胞外淀粉酶。

发酵工艺优化

发酵工艺优化 从摇瓶试验到中试发酵罐试验的不同之处 1、消毒方式不同,摇瓶是外流蒸汽静态加热(大部分是这样的),发酵罐是直接蒸汽动态加热,部分的是直接和蒸汽混合,会因此影响发酵培养基的质量,体积,PH,透光率等指标。扩大时摇考虑 2、接种方式不同,摇瓶是吸管加入,发酵罐是火焰直接接种(当然有其他的接种方式),要考虑接种时的菌株损失和菌种的适应性等。 3、空气的通气方式不同,摇瓶是表面直接接触。发酵罐是和空气混合接触,考虑二氧化碳的浓度和氧气的融解情况。 4、蒸发量不同,摇瓶的蒸发量不好控制,湿度控制好的话,蒸发量会少。发酵罐蒸发量大,但是可以通过补料解决的。 5、搅拌方式不同,摇瓶是摇转方式进行混合搅拌,对菌株的剪切力较小。发酵罐是直接机械搅拌,注意剪切力的影响和无菌的影响。 6、PH的控制,摇瓶一般通过碳酸钙和间断补料控制PH,发酵可以直接流加控制PH,比较方便。 7、温度控制,摇瓶是空气直接接触或者传热控制温度,但是发酵罐是蛇罐或者夹套水降温控制,注意降温和加热的影响。 8、注意染菌的控制方法不一样,发酵罐根据染菌的周期和染菌的类型等可以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减少损失。 9、发酵罐可以取样或者仪表时时检测,但是摇瓶因为量小不能方便的进行控制和检测。 10、原材料不一样,发酵所用原材料比较廉价而且粗旷,工艺控制和摇瓶区别很大等等 发酵工艺中补料的作用 补料分批培养(fed—batch culture简称FBC)是指在分批培养过程中、间歇或连续地补加一种或多种成分的新鲜培养基的培养方法、与传统的分批集中补料培养相比、它有以下优点: (1)可以避免在分批发酵中因—次投料过多造成发酵液环境突变,造成菌丝大量生长等问题,改善发酵液流变等性质,使得发酵过程泡沫得以控制,节省消泡剂,并提高了装罐系数。 (2)可以控制细胞质量,以提高芽抱的比例,并使pH得以稳定。 (3)可以解除底物抑制,产物反馈抑制和分解阻遏。 (4)可以使“放料和补料”方法得以实施。该方法在发酵后期、产生了一定数量代谢产物后,在发酵液体积测量监控下,放出一部分发酵液,同时连续补充——部分新鲜营养液,实现连续带放、既有利于提高产物产量.又可降低成本,使得发酵指数得以大幅度提高。 (5)利用FBC技术、可以使菌种保持最大的生产力状态.随着传感技术以及对发酵过程动力学理沦深入研究、用模拟复杂的数学模型使在线方式实最优控制成为可能。 连续补料控制目前采用有反馈控制和无反馈控制两种方式。有反馈控制:选择与过程直接关系的可检测参数作为控制指标,例如可以测量、控制发酵液PH、采用定量控制葡萄糖流加。稳定PH在次级代谢最旺盛水平。而无反馈控制FBC是指无固定的反馈参数,以经验和数学模型相结合的办法来操作最优化控制、从而使抗生素发酵产量得以大幅度提高。例如发酵过程中前体的补加。由此可见,要实现对发酵过程的有效控制,就先要解决补科的连续控制问题。 目前国外发酵生产过程连续补料采用:流量计(电磁流量计、液体质量流量计)、小型电动、气动隔膜调节阀和控制器来实现连续补料控制。菜发酵工厂在中试试验中还成功地运用了电子称加三阀控制的自动补科系统 至于装液量的问题,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保持在你所需要的转速培养情况下(尤其是在后期,菌丝很多时,转速很高时),不能让发酵液把你的塞子湿掉,容易造成染菌。 2、装液量的体积在消毒过程中,不能因为沸腾把塞子湿掉,或者跑出三角瓶,装液量太多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很容易染菌。 3、根据你的菌种的情况和发酵液的粘度,需要的混匀程度等等方面也要考虑。 4、建议你做一个梯度试验(40-50-60-70-80等)就可以找到你所需要的装液量。 关于剩余空气的排除在灭菌完毕后(100度左右),立刻用盖子或者其他的用品把你的培养摇瓶盖好,有时候这么点空气根本对兼性厌氧发酵没有什么影响,如果你的菌种要求很严的话,最好用干冰加入已经灭菌的空摇瓶后,立刻用其他的样品培养基分装即可。当然也可以用氮气。最好是二氧化碳。 你可以再查查看是否有其他的方法,我说的也不完全。!!

地衣芽孢杆菌变异株发酵工艺研究[设计+开题+综述]

开题报告 生物工程 地衣芽孢杆菌变异株发酵工艺研究 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属硬壁菌门(Firmicutes)、杆菌纲(Bacilli)、芽孢杆菌科(Bacillaceae)、芽孢杆菌属(Bacillus)。由于地衣芽孢杆菌安全性高、生长快速、抗逆性强、有高效的产酶能力、在较高温度下仍可存活等特点而被人们所广泛应用。近年来, 国内外对于地衣芽孢杆菌各方面应用的报道日益增多。在发酵产酶、医药、饲料加工、农药等行业, 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成果。根据文献显示, 关于地衣芽孢杆菌的专利有: 用地衣芽孢杆菌生产生物农药的方法; 地衣芽孢杆菌新菌株及其微生态制剂; 地衣芽孢杆菌T1菌株的构建及其粗酶提取物的发酵生产; 利用基因突变技术, 改变地衣芽孢杆菌NCIB8061 a-淀粉酶的耐温性和耐酸性酶的性质等。 本实验室在经60Co照射后的东海香参中分离得到一株能高效分解东海香参的菌株A,对该菌进行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指标、16S rDNA和MIDI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等发现其为地衣芽孢杆菌。该菌株为突变株,因此对其在医药和产酶等功能方面的研究具有重大的意义。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基本内容: 1.碳源种类对地衣芽孢杆菌产蛋白酶发酵的影响 2.碳源量对地衣芽孢杆菌产蛋白酶发酵的影响 3.氮源种类对地衣芽孢杆菌产蛋白酶发酵的影响 4.氮源量对地衣芽孢杆菌产蛋白酶发酵的影响 5.金属离子对地衣芽孢杆菌产蛋白酶发酵的影响 6.初始PH值对地衣芽孢杆菌产蛋白酶发酵的影响 7.接种量对地衣芽孢杆菌产蛋白酶发酵的影响 (二)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浒苔水解最佳条件摸索,检测指标的选择将成为主要问题 三、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 (一)实验安排 以碳源种类、碳源量、氮源种类、氮源量、金属离子、初始Ph值、接种量为变量进行单

枯草芽孢杆菌发酵过程控制及最优碳源筛选

枯草芽孢杆菌发酵过程控制及最优碳源筛选 ========= (+++++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 111111) 摘要:本实验通过福林试剂法检测枯草芽孢杆菌中碱性蛋白酶的活性,旨在筛选出培养枯草芽孢杆菌时的最优碳源和掌握培养枯草芽孢杆菌基本的发酵过程控制,为今后进一步提高枯草芽孢杆菌产碱性蛋白酶提供可靠地参考数据。 关键词:酶活、最优碳源、碱性蛋白酶。 引言:碱性蛋白酶是指在pH值为碱性的条件下水解蛋白质肽键的酶类,其最适pH值一般为9~11,属内肽酶中的丝氨酸蛋白水解酶类,除可催化蛋白质水解为氨基酸外,在有机溶剂中还可催化多肽的合成[1]。它在商业中的巨大应用前景及在基础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吸引着国际国内的许多公司及研究单位竞相对其进行多方面的研究[2]。微生物蛋白酶均为胞外酶,与动、植物源蛋白酶相比具有下游技术处理相对简单、价格低廉、来源广、菌体易于培养、产量高、高产菌株选育简单、快速、具有动植物蛋白酶所具有的全部特性,同时易于实现工业化生产[3]。而且碱性蛋白酶比中性蛋白酶具有更强的水解能力和耐碱能力,有较大耐热性且有一定的酯酶活力[4]。枯草芽孢杆菌是生产碱性蛋白酶的传统菌株,具有产蛋白酶量大,耐高温、高碱等特点,因此对枯草芽孢杆菌碱性蛋白酶的研究成为蛋白酶研究的热点[5]。我国研究和生产的碱性蛋白酶的活力水平虽然不断提高,但大多数采用进口的碱性蛋白酶制剂,并且大规模工业生产中用的碱性蛋白酶还是主要依赖进口

[6]。本实验通过碳源优化枯草芽孢杆菌发酵培养基和探究培养枯草芽孢杆菌基本的发酵过程控制,以期进一步提高枯草芽孢杆菌所产碱性蛋白酶粗酶的活力。 1.材料与方法 1.1菌株:枯草芽孢杆菌 1.2材料与试剂 酪氨酸、福林试剂、三氯乙酸、无水碳酸钠、干酪素、氯化钙、酵母浸粉、柠檬酸钠、磷酸氢二钾、蛋白胨 1.3仪器与设备 恒温水浴锅、分光光度计、高速离心机、摇床、超净工作台、15L 发酵罐、PHS-25型酸度计、振荡培养箱、压力灭菌锅。 1.4 培养基 种子培养基(g/L):胰蛋白栋5g/L、葡萄糖10g/L、酵母浸粉5g/L、K2HPO4 18g/L ,pH 值自然,121℃蒸气灭菌20min; 发酵培养基(g/L):酵母浸粉10 g/L、糊精100 g/L、柠檬酸钠3 g/L、蔗糖20 g/L 、K2HPO4 18g/L 、CaCl2 3 g/L, pH 值自然,115℃与发酵罐一起进行实消,20min。 1.5方法 1.5.1 不同碳源对枯草芽孢杆菌的影响 1.5.1.1配制培养基(20mL/150mL) 准确秤取0.2g酵母浸粉、0.06g柠檬酸钠、0.2g磷酸氢二钾、0.06g 氯化钙5份分别加入0.6g蔗糖、0.6g麦芽糖、0.6g葡萄糖、1.1g乳

发酵工艺优化

发酵工艺优化---现代发酵工业调控策略 发布日期:2010-04-10 来源:[标签:来源] 作者:[标签:作者] 浏览次数:716 发酵是细胞大规模培养技术中最早被人们认识和利用的。发酵技术在医药、轻工、食品、农业、环保等领域的广泛应用,使这一技术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了提高发酵生产水平,人们首先考虑的是菌种的选育或基因工程的构建。而实际上,发酵工艺的优化,包括生物反应器中的工程问题,也同样非常重要。发酵环境条件的优化发酵环境条件的优化是发酵过程中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最重要、最难掌握的技术指标。温度、pH值、溶氧、搅拌转速、氨离子、金属离子、营养物浓度等的优化控制,依据不同的发酵而有所不同。同时,微生物在 发酵是细胞大规模培养技术中最早被人们认识和利用的。发酵技术在医药、轻工、食品、农业、环保等领域的广泛应用,使这一技术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了提高发酵生产水平,人们首先考虑的是菌种的选育或基因工程的构建。而实际上,发酵工艺的优化,包括生物反应器中的工程问题,也同样非常重要。发酵环境条件的优化发酵环境条件的优化是发酵过程中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最重要、最难掌握的技术指标。温度、pH 值、溶氧、搅拌转速、氨离子、金属离子、营养物浓度等的优化控制,依据不同的发酵而有所不同。同时,微生物在生长的不同阶段、生产目的代谢产物的不同时期,对环境条件可能会有不同的要求。因此,应该在生物反应器内,使温度、pH值、溶氧、搅拌转速等不断变换,始终为其提供最佳的环境条件,以提高目的产物的得率。在发酵放大实验中,一般都很注重寻找最佳的培养基配方和最佳的温度、pH值、溶氧等参数,但往往忽视了细胞代谢流的变化。例如:在溶解氧浓度的测量与控制时,关心的是最佳氧浓度或其临界值,而不注意细胞代谢时的摄氧率;用氨水调节pH值时,关心的是最佳pH值,却不注意添加氨水时的动态变化及其与其他发酵过程的参数的关系,而这些变化对细胞的生长代谢却非常重要。基于此,华东理工大学的张嗣良提出了“以细胞代谢流分析与控制为核心的发酵工程学”的观点。他认为,必须高度重视细胞代谢流分布变化的有关现象,研究细胞代谢物质流与生物

枯草芽孢杆菌发酵工艺2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510320760.5(22)申请日 2015.06.11 C12N 1/20(2006.01)C12R 1/125(2006.01) (71)申请人山东西王糖业有限公司 地址256209 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县韩店镇驻 地西王工业园电厂路南侧(72)发明人王棣 王居亮 李伟 杨荣玉 唐海静 夏颖颖(74)专利代理机构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 司 37205 代理人宋玉霞(54)发明名称 一种用玉米粗蛋白粉生产枯草芽孢杆菌微生态制剂的方法(57)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以玉米淀粉生产过程中的副产品玉米粗蛋白粉为原料生产枯草芽孢杆菌微生态制剂的生产方法,采用本方法在不添加其它碳源和氮源的条件下,单纯以玉米粗蛋白粉为营养源经过固态培养可以生产出活菌数为3000亿-5000亿/g 的枯草芽孢杆菌微生态制剂。生产过程不需要通压缩空气,不产生任何废水废气。减少了枯草芽孢杆菌微生态制剂的生产成本。且所得产品以玉米纤维低聚糖为载体具有益生元的功能提高了产品质量。 (51)Int.Cl.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10)申请公布号CN 104988088 A (43)申请公布日2015.10.21 C N 104988088 A

1.一种用玉米粗蛋白粉生产枯草芽孢杆菌微生态制剂的方法,步骤如下: (1)取玉米粗蛋白粉移入固体发酵罐中,加水调到料水比为1:0.7-0.9,加氧化钙调pH 到6.0-7.0; (2)打开循环水使固体发酵罐温度上升到80-90℃后,通入蒸汽消毒30分钟; (3)待原料冷却到40℃-44℃后,加入物料干基重量1/9-1/10培养15h以后的种子液,固含量为5%; (4)维持30-40℃培养50-60h,24h后每隔6h搅拌一次物料; (5)培养到50-60h后,物料明显粘湿,有较浓的枯草芽孢杆菌特有气味,升温到44-56℃继续培养12-22h; (6)共计培养72h后移出物料,65-80℃烘干物料; (7)烘干物料水份到小于6%后,粉碎物料; (8)将粉碎的物料进行包装,取样检测产品质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玉米粗蛋白粉生产枯草芽孢杆菌微生态制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1)中,料水比是指:物料干基质量即无水的物料质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玉米粗蛋白粉生产枯草芽孢杆菌微生态制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种子液为将枯草芽孢杆菌菌种在液体培养基中通气搅拌培养15小时以后的液体培养基和菌种的混合物,所述的液体培养基为:葡萄糖5%w/w,玉米浆10%w/w,硫酸镁0.03%w/w,碳酸钙调pH到7.0,其余为黄河水,所述的玉米浆干基含量为2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玉米粗蛋白粉生产枯草芽孢杆菌微生态制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4)中,维持温度为33-38℃。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玉米粗蛋白粉生产枯草芽孢杆菌微生态制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5)中,升温到45-5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玉米粗蛋白粉生产枯草芽孢杆菌微生态制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4)(5)中,发酵过程罐体与空气相通,有空气过滤器装置过滤掉空气中的杂菌。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玉米粗蛋白粉生产枯草芽孢杆菌微生态制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得到的枯草芽孢杆菌微生态制剂,活菌数3000-5000亿/g。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玉米粗蛋白粉生产枯草芽孢杆菌微生态制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的玉米粗蛋白粉的情况见表1, 表1 玉米粗蛋白粉指标 蛋白质%脂肪%纤维质%淀粉%灰分%木质素%水份%玉米皮1125412 2.612 粗蛋白10 2.41250 4.6—10 胚芽粕1825314 2.3— 。

发酵过程中的优化

发酵过程中的优化 高望 (兰州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摘要:发酵过程优化控制技术是发酵工程的重要技术。综述了近年来微生物发酵过程优化控制技术的研究现状,综合运用微生物反应计量学、生化反应和传递动力学、生物反应器工程及代谢工程理论,(1) 基于微生物反应计量学的培养环境优化技术;(2) 基于微生物代谢特性的分阶段培养技术;(3) 基于反应动力学模型的优化技术;(4) 基于代谢通量分析的优化技术;(5) 基于系统观点的生物反应系统优化技术;(6)基于环境胁迫的优化技术;(7)基于辅因子调控的优化技术 关键词:发酵过程优化 1 发酵过程优化技术 1.1基于微生物反应计量学的培养环境优化技术 研究微生物从培养基中摄取营养物质的情况和营养物质通过代谢途径转化后的去向,确定不同环境条件对微生物生长和代谢产物分布的影响,进而优化微生物生长的物理和化学环境,保证微生物生长处于最适的环境条件下,为进一步的发酵过程优化奠定基础。:(1) 培养基组成的优化技术。 (2) 发酵环境条件的优化技术。研究表明,培养基中的氮含量与葡

萄糖消耗及丙酮酸积累密切相关。氮源缺乏时, 葡萄糖消耗和丙酮酸生产均受到抑制。在小型反应器流加发酵中采用氨水控制pH 值( 相当于同时提供氮源) , 细胞能够持续、快速地积累丙酮酸。[1]李寅;陈坚;梁大芳营养条件对光滑球拟酵母发酵生产丙酮酸的影响[J]生物工程学报2000,16(2):225-227 1.2 基于微生物代谢特性的分阶段培养技术 对分批发酵过程的研究发现,适合微生物生长的温度、pH 值、剪切和溶解氧浓度往往并不一定适合目标产物的形成,提出分阶段溶解氧和搅拌转速控制策略、分阶段温度控制策略及分阶段pH 值控制策略,将环境条件控制在最适合细胞生长或最适合产物合成的水平。研究表明,郑美英等以Streptoverticilliummobaraense为出菌株,研究了培养中温度控制策略,并在小型发酵罐上进行了验证。得出TG发酵过程中温度控制策略为:O~18h,控制温度为32℃,18h后将温度切换到28℃。采用此温度控制策略在2.5L小罐上进行TG发酵,酶活比未控制温度时的最好水平提高了14%,发酵时间也缩短了6h。由此可见,采用合理的温度控制策略确实能够显著提高TG的发酵过程中的各项指标。郑美英堵国成陈坚分批发酵生产谷氨酰胺转氨酶的温度控制策略[J]生物工程学报,200,16(6):759-761 刘延岭,邓林,周昌豹,陈丽微生物发酵生产谷氨酰胺转胺酶的研究进展四川食品与发酵 2004,4:1-4 1.3 基于反应动力学模型的发酵过程优化和控制技术 研究不同目标代谢产物发酵过程的反应动力学,应用统计热力学理论和功能单元扩展理论,建立目标代谢产物分批发酵过程的动力学模型,用龙格库特法求取模型方程数值解,然后用单纯形搜索法或最速下降法寻出动力学模型方程中的最优参数,并对动力学模型的适用性进行评价。基于分批发酵动力学模型,在下列3 个方面已取得一定成果:①采用奇异优化理论,优化透明质酸的流加培养过程,并通过重复操作和优化补料组合发酵模式,显著提高透明质酸的生产强度[23];②应用最小值原理,分别建立真氧产碱杆菌细胞生长期和聚羟基丁酸合成期底物流加的准优化控制策略,确定以指数速率流加和变速流加相结合的流加操作方式,得到以聚羟基丁酸最大生产强度和最高转化率为目标的准优化控制策略并成功应用[24-25];③在无反馈控制的情况下,比较了不同流加培养模式对重组大肠杆菌生产谷胱甘肽的影响,发现采用简单的指数速率流加方式即可实现重组大肠杆菌的高密度培养[26]。 1.4 基于代谢通量分析(MFA)的发酵过程优化技术 参考已知的生化反应计量关系和特定微生物的代谢途径和生理代谢特征,构建生物合成特定目标代谢产物的代谢网络。利用代谢通量分析方法,对代谢中间产物进行拟稳态假设,然后通过测定细胞和代谢产物浓度的变化速率,计算得出胞内各条代 谢途径的通量变化。根据代谢通量分析的计算数据,分析特定目标代谢产物,如丙酮酸、透明质酸和生物絮凝剂生物合成途径中主要代谢节点的性质(刚性、弱刚性或弹性),结合发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