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堤设计波浪计算有关问题探讨

海堤设计波浪计算有关问题探讨
海堤设计波浪计算有关问题探讨

《海堤工程设计规范》

《海堤工程设计规范》 (SL***-2007) 编制工作大纲 《海堤工程设计规范》编制组 二○○六年二月

目录 一、编制的目的及必要性 (1) 二、编制依据与原则 (3) (一)编制依据 (3) (二)编制原则 (3) (三)适用范围 (4) (四)技术路线 (4) (五)法律法规及相关规范标准 (4) 三、主要章节内容及专题研究 (5) (一)主要章节内容 (5) (二)拟开展的专题研究 (11) 四、进度计划 (13) (一)总体计划 (13) (二)分年度计划 (13) 五、经费预算 (14) (一)《规范》编制预算费用 (14) (二)专题研究预算费用 (14) (三)总预算费用 (15) 六、编制组人员组成及工作分工 (15) (一)编制单位及编制组人员组成 (15) (二)工作分工 (16)

一、编制的目的及必要性 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拥有漫长的海岸线、众多的岛屿和辽阔的海域,海岸线总长达3.2万km,其中陆地海岸线北起中朝边境的鸭绿江口,包含沿海10个省、市、自治区,全长约1.8万km,岛屿海岸线1.4万km。几万公里的海岸堤防保卫着我国沿海省份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也保卫着沿海经济发展的累累硕果。 改革开放以来,沿海经济飞速发展,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到上世纪末,沿海地区仅重要城市的GDP就占全国城市GDP的1/3以上,其社会经济发展整体水平明显高于全国总水平。可是,随着沿海社会经济总量的不断增加,台风暴潮造成的损失却越来越大,已建海堤已越来越难以适应当前防潮、防洪形势的要求,表现在海堤标准普遍偏低,且缺乏统一的海堤设计建设标准,以致各地在进行海堤设计建设时水平参差不齐,其设计、施工和管理难以做到安全适用、经济合理,严重制约了海堤的安全和规范化建设。为保卫沿海社会经济发展成果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规范我国海堤工程建设,不断提高海堤设计质量和水平,很有必要立即开展《海堤工程设计规范》的制定工作。 国家标准《堤防工程设计规范》和水利行业有关的施工和管理标准,为全国的堤防工程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在现行的有关堤防工程技术标准中,其技术内容更多的是针对江堤和河堤,对与海堤有关的技术条款和规定大多只是原则性的和粗线条的,缺乏具体明确的技术要求。 特别是有关海堤设计的关键性技术内容,如波浪要素的计算、波浪的爬高、海堤的护面和结构型式、堤顶高程的确定、软土地基的处理等方面,《堤防工程设计规范》中只有指导性的意见,没有明确具体的规定和条款。在进行海堤设计时,设计人员主要靠自己的经验,不同的设计人员设计结果差异很大。海堤的

海岸工程海堤设计——计算说明书

《海岸工程》课程设计 计算说明书 学院: 港口海岸与近海工程 专业: 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 班级: 大禹港航班 姓名: 学号: 1420190

第1章设计资料分析 1.1工程背景介绍 1.1.1主要依据 乐清湾港区的开发建设需要对港区前沿的滩地进行大面积疏浚开挖,从而产生大量的疏浚土方。从环境保护、减少工程投 资的角度,采用就近吹泥上岸的疏浚土处理方式替代传统的外抛 方式,既实现了宝贵疏浚土资源的综合利用,又缓解了土地供求 的矛盾和压力,大大提高了疏浚弃土的综合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为了尽早形成拟建港区港池、航道疏浚工程的纳泥区,同时为临 港产业经济用地的开发建设创造条件,拟通过围垦提供约1500 亩的后备土地资源。 1.1.2主要规范、规程 1.《海堤工程设计规范》(SL 435—2008) 2.《浙江省海塘工程技术规定》(上、下) 1.1.3工程项目内容和规模 本工程尽可能实现筑堤与吹泥工程的同步实施,二者相互依托、互为条件,因此,作为工程项目必需内容的一部分,需在本 研究阶段提出吹泥上岸工程的实施方案。因此,本项目工程建设 的主要内容包括围堤、吹泥上岸和临时排水工程。

工程规模如下: (1)围(海)涂面积约99.2万m2,合1487.7亩;围堤总长度 3.200km; (2)围堤建设符合国家规范及地方规程要求,顺堤按照50年 一遇标准建设,防洪高程+7.8m(85高程,下均同);南侧堤按照50年一遇标准建设,防洪高程+7.8~7.6m。 (3)围区内允许纳泥标高按+3.0m控制,纳泥容量约为660.53 万m3。 1.1.4工程平面布置 本工程位于乐清湾中部西侧打水湾山附近,因打水湾与连屿矶头的控制,该段区域为乐清湾最窄处,宽约4.5km,涨落潮流在此汇合、分流,水动力特性复杂、敏感。根据项目前期研究工作成果和结论意见,结合土地开发需要,围涂工程顺堤位置推荐布置在-6m等高线处,走向为18°~198°,堤长约577.5m。 南侧堤布置时考虑东干河出口顺直,沿老海塘延长线向东以132°~312°走向延伸,后以110°~290°向东延伸500m后与顺堤垂直相交,南侧堤长度约2622.7m。 1.2设计内容 乐清湾海堤工程设计:确定海堤设计条件、断面尺寸,并进行波浪爬高计算、护坡计算、防浪胸墙稳定设计、海堤抗滑稳定

允许部分越浪海堤的断面设计

水利技术监督 2005年第3期 ·34·允许部分越浪海堤的断面设计 程永东 江 洧 (广东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广东广州 510610) 摘 要:本文介绍了允许部分越浪海堤断面设计的基本方法,对堤身断面设计过程中越浪量、堤顶高程、堤身强度、排水及恢复自然型海岸等设计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并给出了设计方法和过程。 关键词:海堤;越浪量;断面设计;护面强度;排水;自然型海岸 中图分类号:TV2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305(2005)03-0034-03 1概述 我国有总长3.2万公里的海岸线,其中大陆海岸线1.8万公里,岛屿海岸线1.4万公里,随着沿海地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台风暴潮造成的损失越来越大,已建海堤大部分已很难适应当前防潮、防洪的要求。由于缺乏反映海堤自身特点和要求的国家标准,海堤工程设计、施工和管理难以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管理规范的要求。笔者近年为配合广东省“十项民心工程”的实施,在编撰广东省地方标准《广东省海堤工程设计导则(试行)》DB44/T182-2004期间,对现有海堤作了一些调研,并根据已有的设计工作经验,针对允许部分越浪海堤,对堤身断面设计过程中越浪量、堤顶高程、堤身强度、排水及恢复自然型海岸等设计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并给出了设计方法和过程,供设计人员参考。 目前,海堤的设计以是否允许越浪划分为两大类,即不允许越浪和允许部分越浪。大部分的海堤建在软土地基上,若都按不允许越浪标准设计,则对堤顶高程和断面尺寸的要求较高,投资大,往往不经济合理,允许部分越浪的海堤的合理设计就成了设计者要认真考虑的问题。越浪海堤的断面设计主要解决越浪量、堤顶高程、堤身断面、护面强度及排水、恢复自然型海岸等方面的问题。 2 设计步骤 2.1 堤顶高程 堤顶高程是确定堤身断面规模的关键设计参数。堤顶高程的确定要考虑海堤沉降量,可按下式计算: A R h Z F P P + + =(1) 式中:Z p——对应设计频率水位的堤顶高程(m); h p——与设计频率相应的高潮位(m); R F——按设计波浪计算的累积频率为F%的波浪爬高值(m);由于按允许部分越浪设计,取F=13%; A——安全超高值(m),按表1规定值选取。 表1 堤顶安全加高值 海堤工程等级 1 2 3 4 5允许部分越浪A(m) 0.5 0.4 0.4 0.30.3 堤顶高程Z p有两层含义,一是指防浪墙顶面,二是指堤身断面顶面,当堤顶临海侧设有防浪墙、且防浪墙稳定、坚固时,堤顶高程可算至防浪墙顶面。但堤身断面顶面的高程仍应高出设计高潮(水)位0.5H1% 以上,且不得低于设计高潮(水)位0.5m。 如何处理好堤顶高程与允许部分越浪的关系,设计时应以堤顶高程的要求初步确定某一高程,越浪量大于允许越浪量要求时,堤顶高程应重新确定,一般是加高堤顶或通过对堤顶、背海侧坡面加强防冲保护来提高海堤允许越浪量等方法。当海堤堤前波浪较大,通过前两种方法均难以满足要求时,也可采用人工消浪措施减小海堤堤前波浪,控制越浪量。沿海城市的沿海(江)堤防一般都有景观要求,为满足城市的总体规划要求,对堤路结合海堤堤顶高程的要求予以适当放宽,但须计算越浪 作者简介:程永东(1957—),女,高级工程师.

堤坝应急抢险工程设计报告书

********堤应急抢险工程 设计报告书 *****水利水电勘测设计室 二〇〇七年四月

***堤应急抢险工程设计报告书

目录 一、综合说明 (1) 二、海堤加固设计 (6) 三、施工组织设计 (18) 四、工程概算 (21) 五、工程现状图片 (23)

一、综合说明 (一)、工程概况 ***海堤位于湛江市东海岛最西南端,南起民安镇龙舍村沿海,经西湾村东至国营红旗盐场沿海,全长9.2Km,海堤捍卫着西湾、龙舍等四条革命老区村庄共1.6万人,耕地1.3万亩,鱼虾塘0.8万亩以及国营红旗盐场800公顷的盐田,同时也是西湾岛联系东海岛和大陆的唯一陆上通道。 龙西海堤始建于七十年代。1960年,政府为解决东海岛的交通问题而堵海建设了东北大堤,也是目前湛江市区通往东海岛的唯一通道。由于堵海人为的阻断了潮水的自然流向,东海岛沿海地带的地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过去由于潮水推淤泥砂,陆地逐年向海域扩大,堵海后潮水拖拉泥砂,陆地面积逐年减小(当地俗称“海吃坡”),尤其以民安镇的西湾岛的地貌变化最明显,据当地群众反映,五十年代西湾村面积2.5万平方公里,目前只剩下1.86万平方公里,过去西湾岛南北最窄地方有1公里多,现在最窄的地方只有四、五百米。为了捍卫村庄、农田和开发沿海鱼塘,上世纪70年代,当地群众自发人工挑砂筑泥垒堤形成龙西海堤。由于建设标准低,该堤多次遭遇台风暴潮的破坏,特别是在1980年和1986年台风中,龙西海堤两次被全面冲毁,堤内群众的生命和财产遭受了巨大的损失。 1998年和1999年,东海岛试验区抓住广东省建设“千里金堤”和中央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机遇,将龙西海堤列入利用中央国债资金建设地方水利基础设施的加固计划。该项目1998年由广东省水利厅批准初步设计(粤水管[1998]68号),工程按20年一遇高潮水位加10级台风标准设计。龙西海堤达标加固工程于1998年12月开工建设,1999年10月因地方配套资金缺口大而

8 海堤设计

8 海堤设计 8.2 海堤断面 8.2.1堤型选择应遵守下列规定: 1 选择堤型时应根据自然条件、施工条件、运用和管理要求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经技术经济比较后选定; 2 斜坡式海堤可用于风浪较大的堤段,可采用土堤堤身临海侧设置护坡的断面形式,当涂面较低时,宜在临海面设置抛石棱体等措施; 3 陡墙式海堤宜用于风浪较小、地基较好的堤段。对低涂、软基上的海堤,陡墙下应设抛石基床并与压载相结合,抛石基床顶高程以略高于小潮低潮位为宜; 4 在涂面较低、风浪较大的堤段,宜采用具有消浪平台的混合式或复坡式海堤。 (宽消浪平台多功能海堤结构已有应用) 1号堤0+000~1+618段上部结构图 8.2.2堤顶高程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要求: 1堤顶高程应按下式计算: Z p=h p+R F+△h (8.2.2)

式中 Z ——堤顶高程(m); p ——设计频率的高潮位(m),按本规范6.1节计算; h p ——累积频率为F%的波浪爬高(m),可按本规范附录A及附录D.1计算; R F △h——安全加高(m),按本规范表3.2.1确定。 2 海堤堤顶设置防浪墙时,堤顶高程系防浪墙顶面高程。防浪墙底面高程? 宜高于设计高潮位以上0.5H1%。(海堤规范“不计防浪墙堤顶高程仍应高 ) 于设计高潮位0.5H 1%) 3 因技术经济条件的制约,堤顶高程受到限制时,可采取工程措施降低堤顶高程。如按允许部分越浪标准设计,堤坡上可设置消浪设施以及建离岸堤等。 4 对于3级及以上或断面形状复杂的复式堤,其波浪爬高宜通过模型试验验证后确定。 5对于按允许部分越浪设计的海堤堤顶高程,应进行越浪量校核。一般情 控制为0.05m3/s.m;堤顶越浪量可按本规况设计频率波浪的最大允许越浪量Q 允 范附录D.2计算。对于3级以上的重要海堤应通过模型试验来验证越浪量。 8.2.3建在软土地基上的海堤,其堤顶高程在经本规范式8.2.2算得的基础上,再加上预计的工后沉降量(以初步验收为准)。 8.2.4 堤顶净宽应依据防浪、地基条件、施工、防汛交通及构造等需要确定;1级海堤堤顶净宽不宜小于7.5m,2级海堤不宜小于5.5m,3级海堤不宜小于4.5m,4、5级不宜小于3.5m,3级及以下海堤如受条件限制,经过论证净宽可适当减小;堤身材料易受风浪水流冲蚀时(如粉砂土堤),堤顶净宽不宜小于6.0m。 各规范堤顶宽度值比较 8.2.6 消浪平台顶高程宜设在设计高潮位附近或略低于设计高潮位,宽度宜采用1倍~2倍设计波高,但不宜小于3m。消浪平台顶面及上下一定范围内的护面结构应加强。 平台宽度加大,虽爬高可减小,但当其宽度大于4倍波高时,爬高继续减小不明显,因此过宽不经济。

围填海工程生态建设技术指南(试行)

围填海工程生态建设技术指南 (试行) 国家海洋局 2017年10月

目录 1适用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3.1海湾海域 (2) 3.2河口海域 (2) 3.3开阔海域 (2) 4总则 (2) 4.1目的 (2) 4.2原则 (2) 4.3主要内容 (4) 5技术要求 (4) 5.1生态化平面设计 (4) 5.2公众亲海空间设计 (5) 5.3生态化海堤建设 (5) 5.4生态化岸滩建设 (6) 5.5污水排放与控制 (7) 5.6长期监测与评估 (7) 6分类技术要求 (8) 6.1位于海湾、河口海域的围填海工程 (8) 6.2位于滩涂海域的围填海工程 (8) 6.3位于开阔海域的围填海工程 (9) 6.4港口码头以及特殊用途等的围填海工程 (9) 附录A (10) 附录B (11)

围填海工程生态建设技术指南(试行)为指导围填海工程设计和海域使用论证报告生态建设方案专章的编制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和《围填海管控办法》等法律法规和生态文明建设有关要求,制订本指南。 1适用范围 本指南规定了围填海工程生态建设的内容和技术要求。 本指南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水和领海范围内涉及围填海工程的生态建设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指南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指南。 海域使用论证技术导则 GB/T18190海洋学术语 GB/T19485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GB/T51015-2014海堤工程设计规范 HY/T123海域使用分类 LY/T1938-2011红树林建设技术规程 建设项目用海面积控制指标海办发〔2017〕22号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海堤防浪墙工程施工设计方案

东海大桥港桥连接段海堤 南侧防浪墙及附属工程施工方案 1 概述 东海大桥港桥连接段包括K27+579~K27+940大乌龟岛开山段,K27+940~K29+160海堤段及K29+160~K29+360颗珠山开山段。 其中,K27+940~K29+160海堤段长1220米,宽(路幅)31.5~53.5139米,其两侧设置钢筋砼防浪墙以阻挡海浪侵入路面;墙后修排水明沟以汇集和排除路面集水; K28+100及K28+800两处建沟管连接井和出水口以汇集和排除排水明沟集水。 海堤防浪墙及附属工程施工项目包括海堤段南北两侧防浪墙、北侧挡土墙、路面排水明沟、出水口、墙后填方及港桥连接段路基等六项。我部承担海堤南侧防浪墙、南侧路面排水明沟、南侧墙后填方及港桥连接段路基基层施工。 2 施工布置 为确保南侧海堤防浪墙及附属工程施工质量和进度,结合工程现场施工条件,主要施工布置如下: 2.1 砼生产系统 砼生产系统就近布置在高低码头附近,毗邻机修车间和发电房,占地面积1600m2,水泥砼地面(C15砼,厚15cm)。置JS1000型(1.0m3)搅拌机一台,与之相匹配的配料机一部,100t水泥罐三个,容量为300 m3的半埋半露式蓄水池一个,储量为650m3的砂仓和小石仓各一个,储量为550m3的中石仓一个。水泥储量满足4天浇筑用量,砂石骨料仓储量满足7天浇筑用量(按每月浇筑4500 m3砼考虑材料储量)。 2.2 钢筋加工场 钢筋加工场主要用于防浪墙和排水沟钢筋加工及金属预埋件制作,布置在机修车间西北面,毗邻拌和系统,占地200m2,石碴地面。置钢筋弯曲机1台、钢筋切割机1台、钢筋调直机一台、交流电焊机两台、气焊气割设备1套。 2.3预制场 预制场主要用于排水明沟预制垫块制作,紧邻钢筋加工场布置,占地面积50m2,

浙江省混合式海堤堤顶高程计算方法初探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09年8月第8期 收稿日期:2009-04-10作者简介:吴连颖(1981-),女,辽宁大连人,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堤防工程设计工作。 浙江省混合式海堤堤顶高程计算方法初探 吴连颖,李卫红 (浙江省钱塘江管理局勘测设计院,浙江杭州310016) 摘 要:该文主要用浙江省海塘技术规定中的方法计算了断面复杂的混合式海堤的波浪爬高以及越浪量,并通过计算波浪 爬高和越浪量来确定海堤的堤顶高程;结合实际工程中遇到的断面比较复杂的海堤,用不同方法进行计算,并对得出的结果进行分析比较;最后通过模型试验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对于复杂的混合式断面,现行规范规定的波浪爬高的计算方法不够完善,计算得到的结果往往偏大,而对越浪量的计算也有很大的局限性,最好通过断面波浪模型试验来分析验证。关键词:混合式海堤;堤顶高程;计算方法;波浪爬高;越浪量;设计准则中图分类号:TV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7716(2009)08-0086-04 0引言 浙江省海堤大部分建筑在软土地基上,根据 整体稳定计算确定的断面往往比较大,而且通常在设计时还要考虑到亲水及景观等要求,诸多因素确定的海堤断面比较复杂,这也就导致确定堤顶高程也比较困难。现有规范的公式跟工程设计的实际断面情况多有出入,只能根据经验进行简化,选择最适合的公式进行计算或者通过试验确定堤顶高程。在海堤工程的各个参数中,堤顶高程的确定十分重要,它直接影响投资,所以堤顶高程的确定至关重要。在对实际工程进行堤顶高程的设计中,对波浪爬高及越浪量计算有了一定的认识,现主要结合文献[1]就工程中遇到的典型的混合式海堤断面进行初步探讨。 1堤顶高程的计算方法 堤顶高程的确定涉及到海堤工程的设防标准、设计潮位、堤前设计波要素、波浪爬高与海堤上的波浪越浪量以及海塘的结构型式。浙江省海堤堤顶高程主要应用的是文献[1]进行计算。1.1波浪爬高计算确定堤顶高程 带有平台的复式斜坡的爬高计算,可先确定该断面的折算坡比me,然后按坡比为me单坡断面确定其爬高值。但折算坡比法只适用于m 上=1.0~4.0,m 下=1.5~3.0的断面。还有一种常见 的断面是下部为斜坡式,上部为陡墙式(m 上≤0.4 ),上下坡之间带平台的复式断面结构,根据文献[1]可采用如下近似方法,作为粗估,供拟定海塘设计断面尺寸时采用。 第一种方法是把最外侧平台作为镇压层考 虑,先计算两极挡墙的爬高值。 (1)当d 前≥2H 1%,d w >1.5H 1%,则波浪爬高值 计算时边坡用m上, 再按(1)式计算:R F %=K ΔK V R 0H 1%K p (1)式(1)中:F%为波浪爬高累积率,不允许越浪取2%,允许部分越浪取13%(允许越浪指塘顶、内坡及坡脚有防冲刷保护及排水措施,大部分工 程按照允许部分越浪计算); K Δ为糙渗系数;K V 为风速的影响因子;K F %为爬高累积率换算系数,若要求的R F %所相应累积率的塘前波高H F %已经破碎,则K F =1;R 0为不透水光滑斜面上的相对爬高,即当K Δ=1.0,H =1.0时的爬高值。 (2)当d 前≤2H ,i ≤110 ,塘前按破碎波考虑, 其爬高按(2)式计算: R=H ′+(0.75c ′+v ′)2 2g (2) 式(2)中, H ′、C ′、V ′为破碎波高、波速及水质点轨迹速度; H ′可取d 前的极限波高H b ;C ′=L ′T ′L ′为波长;V ′=H ′ 2 2πg L ′cosh2πd L ′ 姨 。(3)当d 前≥2H,-1.0≤d w H ≤1.0,时,爬高按 (3)式计算: R=1.36(1.5HK Z th 2πd L -d w )(3) 式(3)中:dw为墙前水深, 平台位于水下时,dw取正值,当平台位于水上时,dw取负值。系数Kz,根据ζ=d w d 姨姨d H 姨姨 2πH L ,按图1确定。H 值对不允许越 浪取累积率2%的波高值,允许部分越浪累积率为13%的波高值,所求得的R不再作爬高累计率 之换算。式 (3)仅适用于m 上≤0.4,m 下=1.5 ̄3.0,B ≤3H 斜坡陡墙均为砌石护面的情况。 防洪排水 86

越浪海堤的断面设计

越浪海堤的断面设计 程永东 江洧 (广东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广州,510610) 摘 要:本文介绍了越浪海堤断面设计的基本方法,提出了解决了堤身断面设计过程中越浪量、堤顶高程、堤身强度、排水及恢复自然型海岸等设计问题的方法。 关健词:海堤 越浪量 断面设计 护面强度 排水 自然型海岸 1 概述 我国有总长3.2万公里的海岸线,其中大陆海岸线1.8万公里,岛屿海岸线1.4万公里,随着沿海地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台风暴潮造成的损失越来越大,已建海堤大部分已很难适应当前防潮、洪的要求。由于缺乏反映海堤自身特点和要求的国家标准,海堤工程设计、施工和管理难以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管理规范的要求。笔者近年为配合广东省“十项民心工程”的实施,编撰广东省地方标准《广东省海堤工程设计导则(试行)》DB44/T182-2004,期间,对现有海堤作了一些调研,并根据已有的设计工作经验,针对越浪海堤的断面设计,在此提出粗浅看法。 目前,海堤的设计以是否允许越浪划分为两大类,即不允许越浪和允许部分越浪。大部分的海堤建在软土地基上,若都按不允许越浪标准设计,则对堤顶高程和断面尺寸的要求较高,投资大,往往不经济合理,允许部分越浪的海堤的合理设计就成了设计者要认真考虑的问题。越浪海堤的断面设计主要解决越浪量、堤顶高程、堤身断面、护面强度及排水及恢复自然型海岸等方面的问题。 2 设计步骤 2.1堤顶高程 堤顶高程是确定堤身断面规模的关键设计参数。堤顶高程的确定要考虑海堤沉降量,可按下式计算: A R h Z F P P ++= (1) 式中 P Z ——对应设计频率水位的堤顶高程(m ); P h ——与设计频率相应的高潮位(m ); F R ——按设计波浪计算的累积频率为F%的波浪爬高值(m );由于按允许部分越浪设 计,取13=F %; A ——安全超高值(m ),按表2规定值选取。 表2 堤顶安全加高值 海堤工程等级 1 2 3 4 5 允许部分越浪A (m ) 0.5 0.4 0.4 0.3 0.3

海堤工程设计规范模板

《海堤工程设计规范》 ( SL***- ) 编制工作大纲 《海堤工程设计规范》编制组二○○六年二月

目录 一、编制的目的及必要性..................................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编制依据与原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 一) 编制依据···································错误!未定义书签。 ( 二) 编制原则···································错误!未定义书签。 ( 三) 适用范围···································错误!未定义书签。 ( 四) 技术路线···································错误!未定义书签。 ( 五) 法律法规及相关规范标准··············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主要章节内容及专题研究.......................... 错误!未定义书签。 ( 一) 主要章节内容·····························错误!未定义书签。 ( 二) 拟开展的专题研究·······················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进度计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 一) 总体计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 二) 分年度计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经费预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 一) 《规范》编制预算费用·················错误!未定义书签。 ( 二) 专题研究预算费用·······················错误!未定义书签。 ( 三) 总预算费用································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编制组人员组成及工作分工...................... 错误!未定义书签。 ( 一) 编制单位及编制组人员组成···········错误!未定义书签。 ( 二) 工作分工···································错误!未定义书签。

海堤工程设计规范(SL435-2008)

附录C 波浪要素计算 C.0.1 不规则波对应平均波周期的波长L 可按式(C.0.1)计算。 2 2th 2gT d L L ππ= (C.0.1) 式中 L ——波长,m ; T ——平均周期,s ; g ——重力加速度,g=9.81m/s 2; d ——水深,m 。 波长L 可通过试算确定,也可根据0/d L 值查附录D 中0/L L 之比值求得。 C.0.2 …… C.0.3 …… 2cos cos i i e i F F αα=∑∑ (C.0.3—1) 式中 i F ——在设计主风向两侧各45 o范围内,每隔α?角由计算点 引到对岸的射线长度,m ; i α——射线0F 与设计风向上射线i F 之间的夹角,(o), 0i i αα=?计算时可取()7.50,1,2,,6i α=?=±±±L , 初步计算时也可取()150,1,2,3i α?=?=±±±,如图 C.0.3所示。 C.0.4 风浪要素可按莆田海堤试验站公式计算确定, 其计算应按式

(C.0.4—1)和式(C.0.4—2)进行。 ()()0.4520.7 220.720.0018/0.13th 0.7th 0.13th 0.7/gF gH gd gd υυυυ????????=???? ????????????????? (C.0.4—1) 0.5 213.9gT gH υυ??= ??? ( C.0.4—2) 式中 g ——重力加速度,g =9.81m/s 2; H ——平均波高,m ; T ——平均波周期,s ; F ——风区长度,m ; υ——设计风速,m /s ; d ——风区的平均水深,m 。

海堤工程设计书

上海海事大学 海岸工程课程设计 某岛 屿海堤 工程设 计 学 院: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 班级:港航63 姓名:罗方 指导教师:李俊花 完成日期:2019年05月20日 目录 一、项目背景 1、1 工程位置选择 1、2 工程主要内容 二、自然条件 2、1 气象与水文条件 2、2 工程地质条件 三、防潮(洪)标准与级别 3、1 海堤工程的防潮(洪)标准 3、2 海堤工程的级别

3、3 确定设计潮位 3、4 确定设计波浪要素 四、堤身设计 4、1 断面选型 4、2 基本尺寸拟定 4、2、1 堤顶高程 4、2、2 堤顶宽度 4、2、3 胸墙设计 4、2、4 越浪量的验算 4、3 护坡 4、3、1 护面单个块体的稳定质量 4、3、2 护面层厚度 4、3、3 护垫 4、3、4 护底块石 4、3、5 护脚设计 五、防浪墙强度与稳定性验算 5、1 波浪力作用计算 5、2防浪墙抗滑抗倾稳定验算 摘要: 拟在某岛屿附近通过围恳工程建造中型规模电厂、工程岸线分为南段与北段,并依据当地地质条件与水文动力要素沿海建造海堤保护沿岸设施。 关键词:海堤、斜坡式、防浪墙、稳定验算 Abstract:

In a near islands by surrounding it with heartfelt construction medium size power plant、The engineering shoreline is divided into the south and the north, the coastal dynamic factors and according to the local geological conditions and hydrological construction of seawall protection facilities along the coast、 Keywords: seawall, slope type, wave wall, stability checking、 正文: 一、工程位置 1、1、工程位置 拟在某岛屿附近通过围恳工程建造中型规模电厂、工程岸线分为南段与北段、该地区地震烈度为6度、 1、2、工程内容 海堤设计内容包括南段堤与北段海堤,南段海堤总长1284m,北段海堤总长778m。 二、自然条件 2、1、1、气象 本地区属热带雨林气候,高温、多雨、风小、湿度大,每年1~3月份为雨季,6~9月份为旱季,其它月份为旱湿转换期。 1)气温 工程点气温特征值表 单位:mm 各月降水量统计表(1996年~2005年)

越浪海堤的断面设计(一)

越浪海堤的断面设计(一) 摘要:本文介绍了越浪海堤断面设计的基本方法,提出了解决了堤身断面设计过程中越浪量、堤顶高程、堤身强度、排水及恢复自然型海岸等设计问题的方法。 关健词:海堤越浪量断面设计护面强度排水自然型海岸 1概述 我国有总长3.2万公里的海岸线,其中大陆海岸线1.8万公里,岛屿海岸线1.4万公里,随着沿海地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台风暴潮造成的损失越来越大,已建海堤大部分已很难适应当前防潮、洪的要求。由于缺乏反映海堤自身特点和要求的国家标准,海堤工程设计、施工和管理难以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管理规范的要求。笔者近年为配合广东省“十项民心工程”的实施,编撰广东省地方标准《广东省海堤工程设计导则(试行)》DB44/T182-2004,期间,对现有海堤作了一些调研,并根据已有的设计工作经验,针对越浪海堤的断面设计,在此提出粗浅看法。 目前,海堤的设计以是否允许越浪划分为两大类,即不允许越浪和允许部分越浪。大部分的海堤建在软土地基上,若都按不允许越浪标准设计,则对堤顶高程和断面尺寸的要求较高,投资大,往往不经济合理,允许部分越浪的海堤的合理设计就成了设计者要认真考虑的问题。越浪海堤的断面设计主要解决越浪量、堤顶高程、堤身断面、护面强度及排水及恢复自然型海岸等方面的问题。 2设计步骤 2.1堤顶高程 堤顶高程是确定堤身断面规模的关键设计参数。堤顶高程的确定要考虑海堤沉降量,可按下式计算: (1) 式中——对应设计频率水位的堤顶高程(m); ——与设计频率相应的高潮位(m); ——按设计波浪计算的累积频率为F%的波浪爬高值(m);由于按允许部分越浪设计,取%;——安全超高值(m),按表2规定值选取。 表2堤顶安全加高值 海堤工程等级 1 2 3 4 5允许部分越浪A(m) 0.5 0.4 0.4 0.3 0.3 堤顶高程有两层含义,一是指防浪墙顶面,二是指堤身断面顶面,当堤顶临海侧设有防浪墙、且防浪墙稳定、坚固时,堤顶高程可算至防浪墙顶面。但堤身断面顶面的高程仍应高出设计高潮(水)位0.5以上,且不得低于设计高潮(水)位0.5m。 如何处理好堤顶高程与允许部分越浪的关系,设计时应以堤顶高程的要求初步确定某一高程,越浪量大于允许越浪量要求时,堤顶高程应重新确定,一般是加高堤顶或通过对堤顶、背海侧坡面加强防冲保护等方法来提高海堤允许越浪量。当海堤堤前波浪较大,通过前两种方法

海堤工程消浪平台的优化设计

海堤工程消浪平台的优化设计 p1.1 工程概况 本海堤工程级别为1级,且不允许越浪。设计标准为200年一遇高潮位(5.99m)加12级风(32.7m/s)组合。堤前滩面高程为1.00m。堤前设计波要素见下表1.1。 该海堤工程外坡上、下坡均采用栅栏板护坡,上坡1:2.5、下坡1:3.0,其结构断面图见图1.1。 1.2 研究方法 为了研究消浪平台高程对波浪爬高的影响,初步设定在设计静水位5.99m以上半个波高至设计静水位以下一倍波高范围内拟定6个平台高程:7.0m(设计静水位以上约半个波高)、6.5m(设计静水位以上0.51m)、6.0m(设计静水位附近)及5.5m(设计静水位以下0.5m)、5.0m(设计静水位以下约半个波高)、3.7m(设计静水位以下一个波高)[1~2]。 同时,设定4个平台宽度:1.2m(约0.5倍平均波高)、2.5m(约一倍平均波高)、4.6m(约2倍平均波高)、6.8m(约3倍平均波高)。 将以上6个平台高程与4个平台宽度分别组合可得到24个不同的平台方案。对于带有平台的复合斜坡堤,应先确定该断面的折算坡度系数,再按坡度系数为的单坡断面确定其爬高,从而确定堤顶高程。 对于本工程,平台以上斜坡坡率、以下斜坡坡率,下坡缓、上坡陡,折算坡度系数按公式计算,式中; 为平台上的水深,当平台在静水位以下时取正值,平台在静水位以上时取负值, 表示取绝对值;L 为波长;B为平台宽度。 波浪爬高的计算公式很多,其计算成果的正确性和海堤设计断面的型式有非常重要的关系,目前在我国应用较为广泛的有GB50286-98中的公式以及大连理工大学李玉成教授等建议的爬高公式等[3~4],而上海地区圈围工程常用的上、下均为斜坡,中间带平台的复式斜坡堤和GB50286-98中公式的适用条件最为吻合,该计算公式为: (C3.1-1) 式中: ── 累计频率为p的波浪爬高(m); ── 斜坡的糙率系数,根据护面类型查表确定; ── 经验系数,可根据风速v(m/s)、堤前水深d(m)、重力加速度g(m/s2)组成的无维量查表确定;

波浪爬高计算公式及附表

附录C 波浪计算 C.1 波浪要素确定 C.1.1 计算风浪的风速、风向、风区长度、风时与水域水深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风速应采用水面以上10m 高度处的自记10min平均风速。 2 风向宜按水域计算点的主风向及左右22.5°、45°的方位角确定。 3 当计算风向两侧较宽广、水域周界比较规则时,风区长度可采用由计算点逆风向量到对岸的距离;当水域周界不规则、水域中有岛屿时,或在河道的转弯、汊道处,风区长度可采用等效风区长度Fe,Fe可按下式计算确定: 式中ri——在主风向两侧各45°范围内,每隔Δα角由计算点引到对岸的射线长度(m); αi——射线ri与主风向上射线r0之间的夹角(度),αi=i×Δα。计算时可取Δα=7.5°(i=0,±1,±2,…,±6),初步计算也可取Δα=15°(i=0,±1,±2,±3),(图C.1.1)。 图C.1.1 等效风区长度计算 4 当风区长度F小于或等于100km 时,可不计入风时的影响。 5 水深可按风区内水域平均深度确定。当风区内水域的水深变化较小时,水域平均深度可按计算风向的水下地形剖面图确定。

C.1.2 风浪要素可按下列公式计算确定: 式中——平均波高(m); ——平均波周期(s); V——计算风速(m/s); F——风区长度(m); d——水域的平均水深(m); g——重力加速度(9.81m/s2); tmin——风浪达到稳定状态的最小风时(s)。 C.1.3 不规则波的不同累积频率波高Hp与平均图C.1.1 等效风区长度计算波高之比值Hp/可按表C.1.3-1确定。 表C.1.3.1 不同累积频率波高换算 不规则波的波周期可采用平均波周期表示,按平均波周期计算的波长L 可按下式计算,也可直接按表C.1.3-2确定。

《围填海工程生态海堤建设标准》编制说明

围填海工程生态海堤建设标准 编制说明 二〇一九年十二月

围填海工程生态海堤建设标准 编制说明 一、制定标准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海堤是沿海地区防御台风风暴潮灾害,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基础设施。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多年持续建设,我国已建成海堤约1.45万公里,在防御台风风暴潮灾害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海域和海岸线也是稀缺的海洋空间资源,是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围填海海堤工程直接占用海域的同时又形成了新的岸线,对其进行生态化建设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决策部署,落实生态用海理念,加强海洋自然生态保护,筑牢生态安全屏障的必要举措。但现有海堤建设的相关设计标准规范中没有具体的海堤生态化设计要求。我国现行的《海堤工程设计规范》(GB/T51015-2014)仅对海堤工程建筑物本身的安全及结构作出要求,没有生态化建设的具体要求,目前也没有其他的技术标准来规范生态化海堤设计和建设。 为了进一步贯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滨海湿地保护严格

管控围填海的通知》(国发〔2018〕24号)中关于围填海的生态保护要求,通过制定本标准,量化围填海工程海堤生态化建设技术指标,规定生态海堤建设的原则、范围、内容、方法和要求,对于加强围填海工程的生态保护,提升生态化建设水平十分必要。 二、起草过程 本标准由自然资源部海域海岛管理司提出,并委托自然资源部海洋咨询中心组织编制。 2019年9月成立起草组。起草组由自然资源部海域海岛管理司、自然资源部海洋咨询中心、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以及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相关企业等单位的20余名专家组成。 起草组成立以来,收集国内外生态海堤建设的文献和数据资料,系统地梳理海堤建设的规范和标准,在北海、东海、南海选择有代表性的省份对生态海堤建设开展广泛的调研,梳理我国生态海堤建设的现实情况以及面临的问题和难题,分析不同省份生态海堤建设的差异性和区别。在此基础上,起草组多次召开会议,经认真研究讨论,起草组形成共识,提出了生态海堤建设量化技术指标,并多次征求有关单位和专家意见。综合各方面意见,于11月中旬形成了《围填海工程生态海堤建设标准》草案。

波浪“爬高”的计算方法

作用于直立堤墙与桩柱的波峰高度 对于波浪作用在建筑物上的高度,目前没有查到全面系统的解释与分类,哪位同仁查到可以分享一下。不妨这样理解:波浪在行进过程中,当遇到水工建筑物之类的障碍物时,波浪能量传播受阻,大部分动能转化为势能,波面升高,达到的最高高度合称为“波浪作用在建筑物上的高度”。当建筑物为斜坡堤,波浪爬升的最高垂直高度一般称为“波浪爬高”或“浪爬高”(比较形象有木有?);当建筑物为直立式堤防或墙体、桩基或墩柱时,一般称为“波峰面高度”或“波峰高度”。波浪作用在建筑物上的高度与波浪要素及形态、相对水深、建筑物机构型式、坡率、渗透性、粗糙率(有时合计以渗糙系数考量)等等因素有关,非常复杂。科研院所大多基于规则波(波形近似于正余弦波,波列中波要素相同的波浪),研制出一定适用范围内适用的半经验半理论计算方法,经实测资料验证后被《港口与航道水文规范》JTS145-2015、《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2013及各自前溯版本采用。关于斜坡堤的波浪爬高计算,上述两本规范及各自前溯版本以附录形式或以明晰的条文集中列出,公式图表的表达相对系统且清晰,容易查算。《电力工程水文技术规程》DL/T5084-2012也在电力勘测规程范围内首次增引《海港水文规范》JTJ213-98给出的斜坡堤浪爬高计算方法(DL/T 5084-2012附录D.2)。然而,关于直立堤墙和桩柱的波峰高度的计算方法,分散于波浪对直墙式建筑物与波浪对桩基和墩柱的力学计算的条文内,许多情形下的计算公式没有以我们习惯采用的以设计波高的比值来给出,亦即公式表达不顾直观,图表也不够清晰,使用者不易查算,甚至误以为JTS145等规范没有这方面的内容。在直立式堤防、码头、电厂直墙式岸边泵房(参见《大中型火力发电厂设计规范》GB50660-2011第17.4.5条文说明)以及近年来兴起的海上风电基础平台、升压站平台等的竖向布置中,常常以设计波高的比值来表示波峰高度,用作堤顶或建筑物±0m层设计标高时的总超高组成(与这类问题相关的电力条文的演化,且容水货另行整理成文,晚些时候奉上)。为计算和衡量方便,水货基于《港口与航道水文规范》JTS145-2015给出的方法,结合规则波无因次周期与相对水深的对应关系等,分类推演后“析出”作用于直立堤墙和桩柱下的波峰高度与波高的关系,给出计算公式并制作图表方便使用与查算,同时评价了各类条件下波峰高度的值域范围,文末对成果予以汇总与讨论。本文分两部分。在第二部分文末针对电力工程可能遇到的问题,展开进一步讨论,希望引起全面和系统的思考,以便在工程实践中准确计算与合理取值。 ?作用于直立堤墙的波峰高度 1.1直立堤墙前的波浪形态判别 波浪遇到直立堤或直墙式建筑物(图1)时,当水深足够,波浪会形成全反射,与入射波叠加形成立波(也称“驻波”)。当水深较浅或直立堤或墙本身有较高的基床时,波浪会产生破碎。当破碎在距离堤墙半个波长以外发生时,称为远破波;当破碎在距离堤墙半个波长以内或在基床及堤墙面发生时,称为近破波。

环境亲水型海堤结构形式和设计方案-完整版

说明书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环境亲水型复合式海堤结构型式及设计方法。本海堤设置在前滩和后滩之间,基床通过吹填隆成坡体,堤身为异形体结构。面对前滩的坡体面为迎水坡面,面对后滩的坡体面为背水坡面,迎水坡面包括扭工字块护堤,上凸式圆弧迎水护坡面,消浪平台,下凹式圆弧网格护坡面。其中扭工字块位于迎水坡面底端与前滩之间,消浪平台有两级,一级消浪平台位于上凸式与下凹式圆弧迎水护坡面之间,二级消浪平台紧接下凹式圆弧网格护坡面。二级消浪平台上设置钢化玻璃材料异形体,内部中空,形成海中廊道,可作旅游观光娱乐之用。异形体上方临海侧设置弧形消音防浪墙。背水坡面包括钢化玻璃斜坡面,背水平台,背水斜坡护面。其中背水平台上设置有戏水池和休闲区。本发明不但具有良好的防潮、防浪、防侵蚀功能,还能很好的固滩、护岸,而且堤身宽度较小,结构型式简单、稳定,地基应力小,有效减小地基沉降。又具有良好的亲水性及与环境和谐性,达到了防洪可安、景美可赏的综合效果。

摘 要 附 图 海堤斜后视图 海堤斜前视图 海堤断面图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环境亲水型复合式海堤,其特征在于该海堤位于在前滩和后滩之间,包括基床、坡体、迎水坡面及背水坡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环境亲水型复合式海堤,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床通过吹填隆成坡体,即坡体主要泥沙为填充材料,坡体表面采用混凝土结构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1及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环境亲水型复合式海堤,其特征在于,所述堤顶临海侧设置防浪墙,防浪墙临海侧采用内凹弧形面,并与堤身连成一个整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环境亲水型复合式海堤,其特征在于所述迎水面包括:上凸式圆弧迎水护坡面,消浪平台,下凹式圆弧网格护坡面,半圆形玻璃钢海中廊道,前滩与上凸式圆弧迎水护坡面的底端之间设置扭工字块护堤,上凸式圆弧迎水护坡面与下凹式圆弧网格护坡面通过一级消浪平台相连接,下凹式圆弧护坡面与半圆形玻璃钢海中廊道通过二级消浪平台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及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环境亲水型复合式海堤,其特征在于:下凹式圆弧网格护坡面上设置网格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环境亲水型复合式海堤,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水面包括:背水斜坡护面、背水平台、钢化玻璃背水斜坡面。背水平台通过背水斜坡面与后滩连接,背水平台上设置水池,戏水池中的水由前滩水和跃浪水直接供给;背水平台与钢化玻璃背水斜坡面和背水斜坡护面相连接。钢化玻璃斜坡背水面有两层钢化玻璃组成的中空结构,上层设置有布置规律的一定数量的透水孔,斜坡下部戏水池方设置弧形挑浪体,将水流挑入戏水池,以防水流对下方堤体冲刷。 7.根据权利要求及权利6所述的一种环境亲水型复合式海堤,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水平台上设置休闲区,游人通过水池上扶梯进入钢化玻璃海中廊道观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