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堤工程设计规范(SL435-2008)

海堤工程设计规范(SL435-2008)
海堤工程设计规范(SL435-2008)

附录C 波浪要素计算

C.0.1 不规则波对应平均波周期的波长L 可按式(C.0.1)计算。

2

2th

2g T d L L

ππ

=

(C.0.1)

式中 L ——波长,m ; T ——平均周期,s ;

g ——重力加速度,g=9.81m/s 2; d ——水深,m 。

波长L 可通过试算确定,也可根据0/d L 值查附录D 中0/L L 之比值求得。 C.0.2 …… C.0.3 ……

2

cos cos i i

e i

F F αα

=

∑ (C.0.3—1)

式中 i F ——在设计主风向两侧各45 o范围内,每隔α?角由计算点

引到对岸的射线长度,m ;

i α——射线0F 与设计风向上射线i F 之间的夹角,(o),

0i i αα=?计算时可取()7.50,1,2,,6

i α=?=±±± ,

初步计算时也可取()150,1,2,3i α?=?=±±±,如图C.0.3所示。

C.0.4 风浪要素可按莆田海堤试验站公式计算确定, 其计算应按式

(C.0.4—1)和式(C.0.4—2)进行。

()()0.452

0.7

2

20.7

2

0.0018/0.13th 0.7th 0.13th 0.7/gF g H

gd gd υυ

υυ????????

=???? ?

????????

?

??????

? (C.0.4—1)

0.5

213.9g T

g H υυ??

= ???

(C.0.4—2)

式中 g ——重力加速度,g =9.81m/s 2;

H ——平均波高,m ;

T ——平均波周期,s ;

F ——风区长度,m ; υ——设计风速,m /s ;

d ——风区的平均水深,m 。

附录E 波浪爬高计算

E.0.1 单一坡度的斜坡式海堤在正向规则波作用下的爬高可按下列规定确定。

1 本条所列公式适用于下列条件: 1)波浪正向作用。

2)斜坡坡度1:m ,m 为1~5。 3)堤脚前水深()1.5 5.0d H =~。

4)堤前底坡1/50i ≤。

2 正向规则波在斜坡式海堤上的波浪爬高如图E.0.1所示,可按式(E.0.1—1)~(E.0.1—5)计算

1R K R H

?= (E.0.1—1)

()()()111.24th 0.432 1.029R M R R M

=+-???? (E.0.1—2)

1/2

1/2

12th L d M m H L π-??

??= ?

?

??

??

(E.0.1—3)

()1422.49th 14sh m

d d L R d L

L

πππ?

?

?

=+ ? ???

(E.0.1—4) ()()3.321.09exp 1.25R M

M M =- (E.0.1—5)

式中 R ——波浪爬高,m ,从静水位算起,向上为正; H ——波高,m ; L ——波长,m ;

1R ——1K ?=、1H =时的波浪爬高,m ; ()1m R ——相应于某一/d L 时的波浪爬高最大值,m ; M ——与斜坡的m 值有关的函数; ()R M ——爬高函数;

K ?——与斜坡护面结构型式有关的糙渗系数,可按表E.0.1

确定。

表E.0.1 糙渗系数K ?

E.0.2 在风直接作用下,单一坡度的斜坡式海堤正向不规则波的爬高可按下列规定确定:

1 适用条件与E.0.1条相同。

2 正向不规则波的爬高可按式(E.0.2)计算。

1%11%V K K R H R ?= (E.0.2)

式中 1%R ——累积频率为1%的爬高,m ;

K ?——与斜坡护面结构型式有关的糙渗系数,可按表E.0.1

确定;

V K ——与风速υ有关的系数,可按表(E.0.2—1)确定 1R ——1K ?=、1H =时的波浪爬高,m ;由式(E.0.2—2)

确定,计算时波坦取为1%

/L H ,L 为平均波周期对

应的波长。

表E.0.2—1 系数V K

3 对于其他累积频率的爬高R ,可用累积频率为1%的爬高R ,%乘以表E.0.2—2中的换算系数K 确定。

表E.0.2—2 系数F K

E.0.2 ……

E.0.3 海堤为单坡结构型式且01m <<时,波浪的爬高计算可按式(E.0.3)估算。

01%F V F R K K R H K ?= (E.0.3)

式中 F ——下角,波浪爬高累积频率,%;

F R ——波浪爬高累积率为F 的波浪爬高值,m ;

K ?——与斜坡护面结构型式有关的糙渗系数,可按表E.0.1确

定;

V K ——与风速u 及堤前水深d 有关的经验系数,可按表(E.0.3

—1)确定;

0R ——不透水光滑墙上相对爬高,即当1K ?=、1H =时的

爬高值,可由斜坡m 及深水波坦()00/1%L H 查表E.0.2—2确定;

1%H ——波高累积率为1%F =的波高值,当1%b H H ≥时,则

1%H 取用b H 值;

F K ——爬高累积频率换算系数,可按表E.0.3—3确定,若所求

F R 相应累积率的堤前波高H 已经破碎,则1F K =

E.0.4 对带有平台的复合式斜坡堤的波浪爬高计算(见图E.0.4),可先确定该断面的折算坡度系数,再按坡度系数为e m 的单坡断面确

定其爬高值。折算坡度系数e m 可按式(E.0.4—1)~式(E.0.4—3)计算。

1 当0m m m ?=-=下上,即上、下坡度一致时:

1 4.0W e b d K L m m ??

=- ??

?上 (E.0.4—1)

2 当0m ?>,即下坡缓于上坡时:

()2

0.30.11 4.5W e b d m m m K L m ?

?=+?-?- ??

?上

(E.0.4—2)

3 当0m ?<,即下坡陡与上坡时:

()2

0.50.081 3.0W e b d m m m K L m ?

?=+?+?+ ??

?上

(E.0.4—3)

4 系数可按式(E.0.4—4)计算。

13

b B K L

=+ (E.0.4—4)

式中 m 上、m 下——平台以上、以下的斜坡坡率;

W d ——平台上的水深(见图E.0.4,当平台在静水位以

下时取正值;平台在静水位以上时取负值;

W d 表示取绝对值),m ;

B ——平台宽度,m ; L ——波长,m 。

5 折算坡度法适用于 1.0 4.0m =~上, 1.5 3.0m =~下, /L=m0.025+0.025W d ,0.05

E.0.5 …… E.0.6 ……

2

2

1(0.470.023

)

b L m H

m

d H +=+ (E.0.6)

式中 H 、L ——堤前的波高及波长(计算1%R 时,H 取1%H ),m ;

m ——计算破碎水深中所用坡度系数,一般取用m 下。

附录F 越浪量计算

F.0.1 ……

2 当斜坡式海堤堤顶无防浪墙时,如图F.0.1—1所示,堤顶越浪量可按式(F.0.1—1)计算。

1.72

2

1/3

1/31/3

1.5

th 2.8ln

C

A

P

H H d

q AK

T H H

-??

????

?

=+-

? ?

?

?????

(F.0.1—1)式中q——越浪量,即单位时间单位堤宽的越浪水体体积,m3/(s.m);

C

H——堤顶在静水面以上的高度,m;

A——经验系数,可按表F.0.1—1确定;

A

K——护面结构影响系数,可按表F.0.1—2确定;

P

T——谱峰周期, 1.33

P

T

T=;

3 斜坡堤顶有防浪墙时,如图F.0.1—2所示,堤顶的越浪量可按式(F.0.1—2)计算。

'

1/3

2

/1/3

1

1/3

exp(0.5)

2

0.07C H H

A

P

H

b

BK

H T

Q-

=

2

1/3

3

th 2.8ln

d

H

??

??

?

?

?

???

+-(F.0.1—2)式中B——经验系数,可按表F.0.1—1确定。

附录G 波浪作用力计算

G.1 直立式护面

G.0.1 当1/2/3d d >,且8T

<,2d H <,1/10i ≤或

8T

≥, 1.8d H <,1/10i ≤时,直立式海堤护面上波浪作用

力可按下列规定确定:

1 本条中的波高H 均是指F H 频率F 的取值应按表6.1.3确定。

2 如图G.l.1—1所示波峰作用下的波浪力可按以下规定计算:

图G.1.1—1 波压力分布图

1)静水面以上高度H ,处的波浪压力强度为零。

2)静水面处的波浪压力强度应按式(G.1.1—1)计算。

12s p K K H

γ=

(G.1.1—1)

式中 1K ——水底坡度的函数,应按表G.1.1—1确定;

2K ——波坦的函数,应按表G.1.1—2确定。

表G.1.1—1 系数1K 表G.1.1—2 系数2K

3)静水面以上的波浪压力强度应按直线变化。

4)静水面以下深度/2Z H =处的波浪压力强度应按式(G.1.1—2)计算。

0.7z s p p = (G.1.1—2)

5)水底处波浪压力强度应按式(G.1.1—3)和式(G.1.1—4)计算。

0.6(/ 1.7)d s p p d H =≤ (G.1.1—3) 0.5(/ 1.7)d s p p d H => (G.1.1—4)

3 如图G.1.1—2所示,波谷作用下的波浪力可按以下方法计算: 1)静水面处波浪压力强度为零。

2)在静水面以下,从深度/2Z H =至水底处的波浪压力强度应按式(G.1.1—5)计算。

0.5p H γ= (G.1.1—5)

G.1.2 对于堤前水深2F d H ≥的直立式海堤,波浪力可按JTJ 213的有关规定计算。

G.2 斜坡式护面

G.2.1 对于斜坡式海堤,当护面层采用混凝土板时,护面板的稳定应取决于上、下两面波浪力与浮力的作用。

G.2.2 在1.5 5.0m ≤≤的条件下,作用在整体或装配式平板护面上的波压力应按图G.2.2分布,最大波压力2p (kPa )应按式(G.2.2—1)计算。

212p k k p H γ= (G.2.2—1)

10.85 4.8

0.028 1.15H

H k m L L ?

?=++- ??

? (G.2.2—2) 式中 γ——水的容重,kN /m3;

2k ——系数,可按表G.2.2—1确定;

p ——斜坡上点2的最大相对波压力,如图G.2.2所示,可按

表G.2.2—2确定;

H ——波高,本条中均指1%H 。

表G.2.2—1 系数2k

表G.2.2—2 斜坡上最大相对波压力p

最大波压力2p 作用点2的垂直坐标2Z (m )应按式(G.2.2—3)确定。

(

()

22

11Z A A B m

=+

-+

(G.2.2—3)

式中 B ——沿坡方向(垂直于水边线)的护面板长度。

系数A 和护面板长度B (m )应分别按式(G.2.2—4)和式(G.2.2—5)计算。

2

2

10.470.023L m A H H m

+?

?=+ ???

(G.2.2—4)

()0.950.840.25H B H m L ?

?=+-???

? (G.2.2—5)

图 G.2.2 中3Z (m )即为波浪在斜坡上的爬高,是压力零点。斜坡上点 2上、下各压力转折点离点 2的距离以及各点的波压力p ,可由下述规定确定:

10.0125a l l =与30.0265a l l =处,20.4p p =; 20.0325a l l =与40.0675a l l =处,20.1p p =。

其中a l 可由式(G.2.2—6)确定。

a m L

l =

(G.2.2—6)

G.2.3 作用于如图G.2.3—1所示的斜坡式海堤顶部防浪墙上的波浪力,当无因次参数b ξξ≤时,可按下列规定计算:

1 本条中的波高H 均是指F H ,频率F 的取值应按表6.1.3确

定。

2 波峰作用时防浪墙上平均压力强度应按式(G.2.3—1)计算。

0.24P p H K γ= (G.2.3—1)

式中 p ——平均压力强度,kPa ;

P K ——与无因次参数ξ和波坦/L H 有关的平均压强系数,

可按图G.2.3—2确定。

3 无因次参数ξ应按式(G.2.3—2)计算。

2/1H L

d d d H πξ????

= ?

??

??? (G.2.3—2)

式中 1d ──防浪墙前水深,m ,当静水面在墙底面以下时1d 为负值。

4 无因次参数b ξ 应按式(G.2.3—3)计算。

3.290.043b H L ξ??=+ ???

(G.2.3—3)

5 当b ξξ=时,平均波浪压力强度 p 达到最大值。

6 防浪墙上的波压力分布高度应按式(G.2.3—4)计算。

12th z d d Z H K L π??

+= ???

(G.2.3—4)

式中 z K ——与无因次参数ξ和波坦/F L H 有关的波压力作用高度

系数,可按图G.2.3—2确定。

7 单位长度防浪墙上的总波浪力应按式(G.2.3—5)计算。

1()p p d Z =+ (G.2.3—5)

式中 p ——单位长度防浪墙上的总波浪力,kN /m 。

8 防浪墙底面上的波浪浮托力应按式(G.2.3—6)计算。

2

u b p P μ

= (G.2.3—6)

式中 u P ——防浪墙底面上的波浪浮托力,kN /m ;

μ——波浪浮托力分布图的折减系数,取 0.7。

注:本条不适用于防浪墙前有掩护棱体的情况。

附录J 护坡护脚计算

J.0.1 在波浪作用下,斜坡堤干砌块石护坡的护面厚度t (m ),当斜坡坡率 1.5 5.0m =~时,可按式(J.0.1)计算。

1

t K =

(J.0.1)

cot m α=

式中 1K ──系数,对一般干砌石可取 0.266,对砌方石、条石取

0.225;

b γ──块石的重度,kN /m 3; γ──水的容重,kN /m 3;

H ──计算波高,m ,当/0.125d L ≥时取4%H ,当

/0.125d L <时取13%H ;

d ──堤前水深;

L ──波长,m ;

m ──斜坡坡率;

α──斜坡坡角,(°)。

J.0.2 设置排水孔的浆砌石的护面层厚度可按式(J.0.1)计算。 J.0.3 当/ 1.7D H =~3.3和/12L H =~25时,干砌条石护面层厚度可按式(J.0.3)计算:

0.744

0.4760.157b d t H

m A H γγγ

??

=+ ?-+??

(J.0.3)

式中 t ──干砌条石护面层厚度,即条石长度,m ;

b γ──块石的重度,kN /m 3;

A ──系数,斜缝干砌可取 1.2,平缝干砌可取 0.85;

m ──坡度系数,取 0.8~1.5。

注:当m 为2~3时的加糙干砌条石护面的厚度也可按式(J.0.1)计算,但应乘以折减系数α。当平面加糙度为25%时,即沿海堤轴线方向每隔3行凸起1行,条石凸起高度等于截面宽度尺寸a 时,即凸起条石护面厚度为h a +,a 通常为/3h 左右,α可取为0.85,此时加糙干砌条石护面的波浪爬高值也应乘以0.7的折减系数。 J.0.4 …… J.0.5 ……

J.0.6 采用预制混凝土异型块体或经过分选的块石作为斜坡堤护坡面层的计算应按下列规定进行。

1 波浪作用下单个预制混凝土异型块体、块石的稳定质量可按式(J.0.6—1)计算。

()3

3

0.1

/1b D b H

Q K m

γγγ=-

(J.0.6—1)

式中 Q ——主要护面层的护面块体、块石个体质量,当护面由两层

块石组成,则块石质量可在()0.75 1.25Q ~范围内,但应有 50%以上的块石质量大于Q ;

b γ——预制混凝土异型块体或块石的重度,kN /m 3;

γ——水的重度,kN /m 3;

H ——设计波高,m ,当平均波高与水深的比值/0.3H d <时

宜采用5%H ,当/0.3H d ≥时宜采用13%H ;

D K ——稳定系数,可按表 J.0.6—1确定。

2 预制混凝土异型块体、块石护面层厚度可按式(J.0.6—2)计算。

1/3

0.1b Q t nC γ??

= ?

??

(J.0.6—2)

式中 t ——块体或块石护面层厚度,m ;

n ——护面块体或块石的层数;

C ——系数,可按表 J.0.6—2确定。

3 预制混凝土异型块体个数可按式(J.0.6—3)计算。

()2/3

'

0.11b N AnC P Q γ??

=- ?

??

(J.0.6—3)

式中 N ——预制混凝土异型混凝土块体个数;

A ——垂直于厚度的护面层平均面积;

'

P ——护面层的空隙率,%,可按表 J.0.6—2确定。

4 预制混凝土异型块体混凝土量可按式(J.o.6—4)计算。

0.1b

Q V N

γ=

(J.0.6—4)

式中 V ——预制混凝土异型块体混凝土量,m 3。

5 四脚空心方块形状尺寸可参照图J.0.6—1。

6 扭工块形状尺寸可参照图J.0.6—2。

7 扭王块形状尺寸可参照图J.0.6—3。

J.0.7 护底块石的稳定重量,可根据堤前最大波浪底流速按表J.0.7确定。

1斜坡堤前最大波浪底流速可按式(J.0.7—1)计算。

m ax

H πυ

=

(J.0.7—1)

附录K 边坡内部稳定计算

K.0.1 当坡式护岸自身结构不紧密或埋置较深不易发生整体滑动时,应考虑经护坡内部的稳定计算。一般情况下,不稳定破坏发生在枯水期。护坡体和岸坡是两种不同抗剪强度的材料,水位较低时,往往沿抗剪强度较低的接触面向下滑动,滑动计算简图见图K.0.1。假定滑动面经过坡前水位和坡岸滑裂面的交点,全滑动面为abc 折线。折点 b 以上护坡体产生滑动力。依靠下部护坡体的内部摩阻力平衡。 K.0.2 维持极限平衡所需的护坡体内部摩擦系数f2 值可按式(K.0.2—1)~式(K.0.2—5)计算。

2

220Af Bf c -+= (K.0.2—1)

nm m m A -=

(K.0.2—

2)

()

2

1211

n m m m m m B +-=

+

+

(K.0.2—

3)

1

1m m C +=

+

(K.0.2—4)

12

f n f =

(K.0.2—5)

式中 1m ——折点 b 以上护坡内坡的坡率;

2m ——折点b 以下滑动面的坡率; 1f ——护坡和基土之间的摩擦系数;

2f ——护坡材料的内摩擦系数。

K.0.3 块石护坡稳定安全系数可按式(K.0.3)计算。

2

tan k f ?=

(K.0.3)

式中 ?──护坡体内摩擦角。

附录M 抗滑稳定计算

M.0.1 土堤边坡抗滑稳定计算方法可采用瑞典圆弧滑动法,见图M.0.1,分为总应力法和有效应力法。

1总应力法应按式(M.0.1—1)计算。

()()''123'

123cos tan sec sin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W W W C b K W

W W

α?αα

??+++??

=

++∑

(M.0.1—1)

2有效应力法应按式(M.0.1—2)计算。

()(){

}

()'''123'

123cos sec tan sec sin i i i i i W i i i i i i i i i i i

W W W u Z b C b K W W W αγα?αα??++--+??=

++∑∑

(M.0.1—2)

式中 K ——抗滑稳定安全系数;

1i W 、2i W 、'

2i W 、'

3i W ——第i 个土条浸润线以上的土体的天然重量、

浸润线与外坡水位线之间的土体的饱和重量、浸润线与外坡水位线之间的土体的浮重量、外坡水位线以下的土体浮重量,kN ;

i α——第 i 个土条底面中点的径向与竖直方向的

夹角,(°);

i ?、i C ——第 i 个土条底部土体的总抗剪强度指标,

(°)、kPa ;

'

i ?、'

i C ——第 i 个土条底部土体的有效抗剪强度指标,

给水工程设计(审图)标准

给水工程设计(审图)标准()月第一次修订2018年9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给水工程设计(审图)以确保安全供水为前提,以先进技术为保障, 以提高工程质量为标准。 第二条新建、改建和扩建给水工程设计(审图)以大连金普新区给水管网总体规划为依据。 第三条给水工程包括市政管道工程、住宅配套工程、公共设施配套工程、工商企业配套工程等。 第二章设计(审图)依据及标准规范 第四条给水工程设计(审图)标准应符合现行国家、行业相关规范、标准要求。 第五条设计(审图)相关依据。 (一)、《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2009年版)GB50015-2003;(二)、《室外给水设计规范》 GB50013-2006; (三)、《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 (四)、《泵站设计规范》GB 50265-2010; (五)、《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 (六)、《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 50282-98; ;GB50268-2008《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七).

(八)、《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42-2002;(九)、《节水型卫生洁具》GBT31436-2015; (十)、《大连市供水用水管理条例》 2012版; (十一)、《大连市节约用水条例》 2013版; (十二)、《大连开发区住宅类建筑给水管道施工技术标准》; (十三)、《大连开发区城市居民二次供水加压泵站(设计)建设标准》;等相关的设计、施工、验收规范及技术标准。 第三章室内给水工程 第一节管道设置 第六条室内生活给水管道宜布置成枝状,单向供水。 第七条管道应设置在单元管道井内,管道井的净尺寸应符合规范要求,且管 道井开门尺寸不小于800×600mm。住宅项目室内给水平面图中应设 计水暖管道井管线(含智能水表穿线套管)平面布置详图。 第八条管道应固定在管道井内,管道支架采用50x50mm镀锌角钢制作。 第九条管道采用橡塑棉保温。 第十条室内出户管埋深以室外地坪下1.2米为标准。 第二节管材选用 第十一条公建及住宅分户水表前管材宜选用S4级(PN16)PPR给水塑料管。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00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 GB 50318-20001 总则 1.0.1 为在城市排水工程规划中贯彻执行国家的有关法规和技术经济政策,提高城市排水工程规划的编制质量,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城市总体规划的排水工程规划。 1.0.3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期限应与城市总体规划期限一致。在城市排水程规划中应重视近期建设规划,且应考虑城市远景发展的需要。 1.0.4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划定城市排水范围、预测城市排水量、确定排水体制、进行排水系统布局;原则确定处理后污水污泥出路和处理程度;确定排水枢纽工程的位置、建设规模和用地。 1.0.5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应贯彻“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保护环境、造福人民”的方针。 1.0.6 城市排水工程设施用地应按规划期规模控制,节约用地,保护耕地。 1.0.7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应与给水工程、环境保护、道路交通、竖向、水系、防洪以及其他专业规划相协调。 1.0.8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2 排水范围和排水体制 2.1 排水范围 2.1.1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范围应与城市总体规划范围一致。 2.1.2 当城市污水处理厂或污水排出口设在城市规划区范围以外时,应将污水处理厂或污水排出口及其连接的排水管渠纳入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范围。涉及邻近城市时,应进行协调,统一规划。 2.1.3 位于城市规划区范围以外的城镇,其污水需要接人规划城市污水系统时,应进行统一规划。 2.2 排水体制 2.2.1 城市排水体制应分为分流制与合流制两种基本类型。 城市排水体制应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要求,当地自然条件(地理位置、地形及气候)2.2.2

海堤、围垦-主要分项工程施工工艺

第五章主要分项工程施工工艺 第一节测量工程 1测量总体规划 本工程平面坐标采用北京54坐标系,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砂被、排水板、充填袋、水下抛石等分项工程属于海上作业,采用GPS测量定位控制,在开阔处建立基站,根据选定的三个国家控制点和自设的参考站及水准点进行联测,形成GPS控制网,铺设船、排水板插设船、驳船配备GPS接收器和控制电脑等。 图5-1-1 GPS测量控制原理示意图 2平面控制测量体系的建立 以业主给定的控制点为基点,采用双频GPS、全站仪,在本工程施工区域选择地势较高、根基牢固并至少有一个方向通视的地方进行选点,增设附加基点,建立三角网或闭合导线网,同一时段四台GPS接收机进行同步观测,与相邻时段进行边连接观测(即相邻时段观测移动两台GPS接收机),最后把野外测量数据直接下载到软件里,经过快速处理得到基线解,再按网平差得到毫米级的定位结果,建立本工程首级平面测量控制体系。 3高程控制测量体系的建立 以业主给定的高等级水准点为基点,采用双频GPS、全站仪施测,在本工程施工区域选择地基稳固、便于观测和埋设标石的地点增设附加高程控制基点,高程控制基点应尽

可能设在二级平面控制点上,建立高程导线网,并采用软件处理得到毫米级的高程控制结果,建立本工程的高程测量控制体系。 4GPS基准站的设立 在施工区域附近地势较高的地方设置GPS基准站,并与平面及高程系统进行联测,确定基准站的坐标和坐标转换参数,为各流动站提供差分信息。 5施工测量控制和测量检验 工程施工测量包括塑料排水板定位测量控制、充填砂被位置测量检验、水下抛理护底块石、水下块石坡面抛理及验收、护面扭王块体安装、水面以上轴线工程控制等,步骤和方法如下: 5.1施工网格系统的建立 水下抛石、排水板、砂被等施工前,根据施工图纸,建立以促淤堤堤轴线为竖轴,垂直方向为横轴的GPS自定义坐标系,并分别绘制砂被、排水板、抛石范围内的纵、横排列定位网格,在施工船或定位船适当位置安装两台双频GPS接收机,并测出GPS接收机的平面位置与平面船型的相对关系,通过软件的支持,将船体与定位网格位置关系形象地显示在电脑屏幕上。 5.2水深测量 原始地形水下断面测量,采用交通艇作测量船,由GPS与数字化自动回声测深系统相结合进行测量,并采用软件实现高精度的数据同步,即用GPS确定平面坐标、验测潮位,水深由测深仪测量,利用GPS及软件可实时测得测量船平面位置及航行方向,测深断面航迹线与设计航迹线的偏离应不大于规范规定值。测深线间距及水深点采样间距按规范要求确定,平面精度为10mm+1ppm,测深精度为<10cm。测量数据通过专用软件进行处理,绘制平面图。 5.3测量精度保证措施 本工程的工程量大,工期较紧,常规测量方法施工难度很大,施工精度难以保证,因此必须采用先进的测量设备及手段。在平面测量控制体系中,采用GPS接收机与测量软件相结合,其精度(静态,快速静态):平面5mm+0.5ppm, 高程5mm+1ppm。 在铺设砂被、抛石筑堤、排水板打插、石渣垫层测量控制中,每条船安装双频GP S接收机,并通过软件对数据分析处理。

《海堤工程设计规范》

《海堤工程设计规范》 (SL***-2007) 编制工作大纲 《海堤工程设计规范》编制组 二○○六年二月

目录 一、编制的目的及必要性 (1) 二、编制依据与原则 (3) (一)编制依据 (3) (二)编制原则 (3) (三)适用范围 (4) (四)技术路线 (4) (五)法律法规及相关规范标准 (4) 三、主要章节内容及专题研究 (5) (一)主要章节内容 (5) (二)拟开展的专题研究 (11) 四、进度计划 (13) (一)总体计划 (13) (二)分年度计划 (13) 五、经费预算 (14) (一)《规范》编制预算费用 (14) (二)专题研究预算费用 (14) (三)总预算费用 (15) 六、编制组人员组成及工作分工 (15) (一)编制单位及编制组人员组成 (15) (二)工作分工 (16)

一、编制的目的及必要性 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拥有漫长的海岸线、众多的岛屿和辽阔的海域,海岸线总长达3.2万km,其中陆地海岸线北起中朝边境的鸭绿江口,包含沿海10个省、市、自治区,全长约1.8万km,岛屿海岸线1.4万km。几万公里的海岸堤防保卫着我国沿海省份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也保卫着沿海经济发展的累累硕果。 改革开放以来,沿海经济飞速发展,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到上世纪末,沿海地区仅重要城市的GDP就占全国城市GDP的1/3以上,其社会经济发展整体水平明显高于全国总水平。可是,随着沿海社会经济总量的不断增加,台风暴潮造成的损失却越来越大,已建海堤已越来越难以适应当前防潮、防洪形势的要求,表现在海堤标准普遍偏低,且缺乏统一的海堤设计建设标准,以致各地在进行海堤设计建设时水平参差不齐,其设计、施工和管理难以做到安全适用、经济合理,严重制约了海堤的安全和规范化建设。为保卫沿海社会经济发展成果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规范我国海堤工程建设,不断提高海堤设计质量和水平,很有必要立即开展《海堤工程设计规范》的制定工作。 国家标准《堤防工程设计规范》和水利行业有关的施工和管理标准,为全国的堤防工程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在现行的有关堤防工程技术标准中,其技术内容更多的是针对江堤和河堤,对与海堤有关的技术条款和规定大多只是原则性的和粗线条的,缺乏具体明确的技术要求。 特别是有关海堤设计的关键性技术内容,如波浪要素的计算、波浪的爬高、海堤的护面和结构型式、堤顶高程的确定、软土地基的处理等方面,《堤防工程设计规范》中只有指导性的意见,没有明确具体的规定和条款。在进行海堤设计时,设计人员主要靠自己的经验,不同的设计人员设计结果差异很大。海堤的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新版)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 Code for design of outdoor water supply engineering 送审稿

1 总则 1.0.1为使城镇给水工程设计符合国家方针、政策、法令,统一工程建设标准,提高工程设计质量,满足城镇对水量、水质、水压的要求,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管理方便,特制订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或改建的城镇及工业区永久性给水工程设计。 1.0.3 给水工程设计应以批准的城镇总体规划和给水工程专业规划为主要依据,水源选择、净水厂位置、输配水管线路等的确定应符合规划的要求。 1.0.4给水工程设计应从全局出发考虑水资源的节约、水生态环境保护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正确处理城镇用水和其他用水的关系。 1.0.5 给水工程设计应贯彻节约用地原则和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1.0.6城镇给水工程设计应按远期规划,近远期结合,以近期为主。近期设计年限宜采用5~10年,远期规划设计年限宜采用10~20a。 1.0.7给水工程中构筑物的合理设计使用年限一般为50a,管道及专用设备的合理设计使用年限宜按材质和产品更新周期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1.0.8给水工程设计应在不断总结生产实践经验和科学试验的基础上,积极采用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提高供水水质,保证供水安全,优化运行管理,降低工程造价和运行成本。 1.0.9设计给水工程时,除应按本规范执行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在地震、湿陷性黄土、多年冻土以及其它地质特殊地区设计给水工程时,尚应按现行的有关规范或规定执行。

2 术语 2.0.1 给水系统water supply system 由取水、输水、水质处理和配水等设施所组成的总体。 2.0.2 居民生活用水demand in households 居民日常生活所需用的水,包括饮用、洗涤、冲厕、洗澡等。 2.0.3 综合生活用水demand for domastic and public use 居民日常生活用水以及公共建筑和设施用水的总称。 2.0.4 工业企业用水demand for industrial use 工业企业生产过程和职工生活所需用的水。 2.0.5浇洒道路用水street flushing demand, road watering 对城镇道路进行保养、清洗、降温和消尘等所需用的水。 2.0.6绿地用水green beit sprinkling, green plot sprinkling 对市政绿地等所需用的水。 2.0.7未预见用水量unforeseen demand 给水系统设计中,对难于预测的各项因素而准备的水量。 2.0.8自用水量water consumption in water works 水厂内部生产工艺过程和其它用途所需用的水量。 2.0.9消防用水fire demand 扑灭火灾所需用水。 2.0.10管网漏损水量Leakage 水在输配过程中漏失的水量。 2.0.11日变化系数daily variation coefficient 最高日供水量与平均日供水量的比值。 2.0.12时变化系数hourly variation coefficient 最高日最高时供水量与该日平均时供水量的比值。 2.0.13 最小服务水头minimum service head 配水管网在用户接管点处应维持的最小水头。 2.0.14取水构筑物intake structure 取集原水而设置的各种构筑物的总称

城市污水处理设计要求规范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使我国的排水工程设计,符合国家的方针,政策、法令,达到防止水污染,改善和保护环境,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要求,特制订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城镇、工业企业及居住区的永久性的室外排水工程设计。 第1.0.3条排水工程设计应以批准的当地城镇(地区)总体规划和排水工程总体规划为主要依据,从全局出发,根据规划年限、工程规模、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正确处埋城镇、工业与农业之间,集中与分散、处理与利用、近期与远期的关系。通过全面论证,做到确能保护环境,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 第1.0.4条排水制度(分流制或合流制)的选择,应根据城镇和工业企业规划、当地降雨情况和排放标准,原有排水设施,污水处理和利用情况、地形和水体等条件,综合考虑确定。同一城镇的不同地区可采用不同的排水制度,新建地区的排水系统宜采用分流制。 第1.0.5条排水系统设计应综合考虑下列因素: 一、与邻近区域内的污水与污泥处理和处置协调。 二、综合利用或合理处置污水和污泥。 三、与邻近区域及区域内给水系统、洪水和雨水的排除系统协调。

四、接纳工业废水并进行集中处理和处置的可能性。 五、适当改造原有排水工程设施,充分发挥其工程效能。 第1.0.6条工业废水接入城镇排水系统的水质,不应影响城镇排水管渠和污水厂等的正常运行;不应对养护管理人员造成危害;不应影响处理后出水和污泥的排放和利用,且其水质应按有关标准执行。第1.0.7条工业废水管道接入城镇排水系统时,必须按废水水质接入相应的城镇排水管道,污水管道宜尽量减少出口,在接入城镇排水管道前宜设置检测设施。 第1.0.8条排水工程设计应在不断总结科研和生产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积极采用经过鉴定的、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 第1.0.9条排水工程设备的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应根据管理的需要,设备器材的质量和供应情况,结合当地具体条件通过全面的技术经济比较确定,对操作繁重、影响安全、危害健康的主要工艺,应首先采用机械化和自动化设备。 第1.0.10条排水工程的设计,除应按本规范执行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和规定。 第1.0.11条在地震、湿陷性黄土、膨胀土、多年冻土以及其它特殊地区设计排水工程时,尚应符合现行的有关专门规范的规定。

海堤砌石工程施工方案(新)

浙江浙能宁波LNG电厂“四通一平” 海堤堆砌石工程施工方案 1、概况 1.1、编制依据 1、浙江浙能宁波LNG电厂厂区围堤施工图及设计施工运行总说明。 2、堆石体、抛理块石工程施工有关的规范和标准。 3、本公司的企业标准及行业标准。 1.2、工程概况 浙江浙能宁波LNG电厂为新建工程,厂址位于宁波穿山半岛东侧,地处宁波北仑区白峰镇沙湾村北侧海湾,厂址西距白峰镇约12公里,距离北仑技术经济开发区约47公里,西南距郭巨镇约9公里。厂址东、南面为海湾及丘陵山地,北面为当地建设的标准海塘以光明堤为界,北、西面为峙头洋,白峰镇有简易公路通至厂区,交通较为方便。厂址区域受到潮汐、台风影响严重,因此发电厂按I级防洪进行设计,类型为海滨发电厂,防洪标准为200年一遇,厂区防洪围堤顶(防浪填顶)标高按200年一遇高潮位加重现期为50年累积频率1%的浪爬高和0.5m的安全超高确定,围堤允许部分越浪。 目前设计的围堤分为厂区北侧围堤和厂区东侧围堤,厂区北侧施工长度为460.83m,施工桩号为K0+000~K0+460.83,其中K0+000~K0+342.84为老海堤加固,长度为342.84m;K0+342.84~K0+460.83为新建围堤,长度为117.99m;东侧海堤桩号为K0+000~K0+97.7,长度为97.7m,为新建围堤,本次仅施工厂区北侧围堤的堆石体、防渗体、抛石块石等工程。 1.3、气象参数 本工程厂址所在区域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湿润,气温年际变化小,湿度大,风向风速季节变化明显。因厂址处无气象观测资料,其气象要素特征主要参考舟山沈家门气象站资料,该站位于普陀区沈家门镇龙眼山顶,濒临大海,北纬29O57′,东径122O18′,观测场高度为海拔85.20m,与厂址属同一海区。根据沈家门气象站历年气象观测资料统计,各气象要素特征值如下: 累年平均大气压:1006.9hpa

海岸工程海堤设计——计算说明书

《海岸工程》课程设计 计算说明书 学院: 港口海岸与近海工程 专业: 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 班级: 大禹港航班 姓名: 学号: 1420190

第1章设计资料分析 1.1工程背景介绍 1.1.1主要依据 乐清湾港区的开发建设需要对港区前沿的滩地进行大面积疏浚开挖,从而产生大量的疏浚土方。从环境保护、减少工程投 资的角度,采用就近吹泥上岸的疏浚土处理方式替代传统的外抛 方式,既实现了宝贵疏浚土资源的综合利用,又缓解了土地供求 的矛盾和压力,大大提高了疏浚弃土的综合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为了尽早形成拟建港区港池、航道疏浚工程的纳泥区,同时为临 港产业经济用地的开发建设创造条件,拟通过围垦提供约1500 亩的后备土地资源。 1.1.2主要规范、规程 1.《海堤工程设计规范》(SL 435—2008) 2.《浙江省海塘工程技术规定》(上、下) 1.1.3工程项目内容和规模 本工程尽可能实现筑堤与吹泥工程的同步实施,二者相互依托、互为条件,因此,作为工程项目必需内容的一部分,需在本 研究阶段提出吹泥上岸工程的实施方案。因此,本项目工程建设 的主要内容包括围堤、吹泥上岸和临时排水工程。

工程规模如下: (1)围(海)涂面积约99.2万m2,合1487.7亩;围堤总长度 3.200km; (2)围堤建设符合国家规范及地方规程要求,顺堤按照50年 一遇标准建设,防洪高程+7.8m(85高程,下均同);南侧堤按照50年一遇标准建设,防洪高程+7.8~7.6m。 (3)围区内允许纳泥标高按+3.0m控制,纳泥容量约为660.53 万m3。 1.1.4工程平面布置 本工程位于乐清湾中部西侧打水湾山附近,因打水湾与连屿矶头的控制,该段区域为乐清湾最窄处,宽约4.5km,涨落潮流在此汇合、分流,水动力特性复杂、敏感。根据项目前期研究工作成果和结论意见,结合土地开发需要,围涂工程顺堤位置推荐布置在-6m等高线处,走向为18°~198°,堤长约577.5m。 南侧堤布置时考虑东干河出口顺直,沿老海塘延长线向东以132°~312°走向延伸,后以110°~290°向东延伸500m后与顺堤垂直相交,南侧堤长度约2622.7m。 1.2设计内容 乐清湾海堤工程设计:确定海堤设计条件、断面尺寸,并进行波浪爬高计算、护坡计算、防浪胸墙稳定设计、海堤抗滑稳定

《供水工程规划设计建设与水处理技术标准规范》.pdf

《供水工程规划设计建设与水处理技术标准规范》 《供水工程规划设计建设与水处理技术标准规范全集》详细目录第一篇现行国家基本法律法规水利工程建设监理规定水利工程建设项目验收管理规 定关干加强城市水利工作的若干意见全国重点镇供水设施改造和建设规 划关于饮用水及供水单位法律适用的批复节水型城市考核标准饮2517 2571《供水工程规划设计建设与水处理技术标准规范全集》 《供水工程规划设计建设与水处理技术标准规范全集》 详细目录 第一篇现行国家基本法律法规 水利工程建设监理规定 水利工程建设项目验收管理规定 关干加强城市水利工作的若干意见 全国重点镇供水设施改造和建设规划 关于饮用水及供水单位法律适用的批复 节水型城市考核标准 饮用水源保护专项执法检查工作方案 卫生部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卫生行政许可申报受理规定 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 …… 第二篇国家现行水质标准 城市供水水质标准 饮用净水水质标准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地下水回灌水质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业用水水质 …… 第三篇水源卫生标准 第四篇水质检测与化验 第五篇供水工程规划设计标准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 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 给水排水工程埋地钢管管道结构设计规程 给水排水工程钢筋混凝土水池结构设计规程 水力控制阀应用设计规程 …… 第六篇供水工程技术与质量验收规范 给水内衬不锈钢复合钢管管道工程技术规程 建筑给水聚丙烯管道工程技术规范 给水钢丝网骨架塑料(聚乙烯)复合管管道工程技术规程 城镇供水长距离输水管(渠)道工程技术规程 给水排水仪表自动化控制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 城市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及评定标准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实施方案GB50318_2000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 GB 50318-2000 1 总则 1.0.1 为在城市排水工程规划中贯彻执行国家的有关法规和技术经济政策,提高城市排水工程规划的编制质量,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城市总体规划的排水工程规划。 1.0.3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期限应与城市总体规划期限一致。在城市排水程规划中应重视近期建设规划,且应考虑城市远景发展的需要。 1.0.4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划定城市排水范围、预测城市排水量、确定排水体制、进行排水系统布局;原则确定处理后污水污泥出路和处理程度;确定排水枢纽工程的位置、建设规模和用地。 1.0.5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应贯彻“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保护环境、造福人民”的方针。 1.0.6 城市排水工程设施用地应按规划期规模控制,节约用地,保护耕地。 1.0.7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应与给水工程、环境保护、道路交通、竖向、水系、防洪以及其他专业规划相协调。 1.0.8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2 排水范围和排水体制 2.1 排水范围 2.1.1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范围应与城市总体规划范围一致。

2.1.2 当城市污水处理厂或污水排出口设在城市规划区范围以外时,应将污水处理厂或污水排出口及其连接的排水管渠纳入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范围。涉及邻近城市时,应进行协调,统一规划。 2.1.3 位于城市规划区范围以外的城镇,其污水需要接人规划城市污水系统时,应进行统一规划。 2.2 排水体制 2.2.1 城市排水体制应分为分流制与合流制两种基本类型。 2.2.2 城市排水体制应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要求,当地自然条件(地理位置、地形及气候)和废水受纳体条件,结合城市污水的水质、水量及城市原有排水设施情况,经综合分析比较确定。同一个城市的不同地区可采用不同的排水体制。 2.2.3 新建城市、扩建新区、新开发区或旧城改造地区的排水系统应采用分流制。在有条件的城市可采用截流初期雨水的分流制排水系统。 2.2.4 合流制排水体制应适用于条件特殊的城市,且应采用截流式合流制。 3 排水量和规模 3.1 城市污水量 3.1.1 城市污水量应由城市给水工程统一供水的用户和自备水源供水的用户排出的城市综合生活污水量和工业废水量组成。 3.1.2 城市污水量宜根据城市综合用水量(平均日)乘以城市污水排放系数确定。 3.1.3 城市综合生活污水量宜根据城市综合生活用水量(平均日)乘以城市综合生活污水排放系数确定。

海堤吹填施工技术方案

一、主要施工工艺、方法 1.1.1 海堤、河堤部分 1.1.1.1 砌体工程实施方案(样板) 1)砌体工程概况 根据招标文件,本工程砌体材料类型分布如下表所示。 表1-1 砌体材料类型分布 2)砌筑工程施工准备(如有) 砌筑施工准备见下表: 表1-2 砌筑工程施工准备一览表

3)砌筑工程施工工艺及施工方法 (1)砌筑工程施工工艺流程 砌筑施工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测量放线立皮数杆基层表面清理、湿润排砖预留洞 质量验收 砌筑 砂浆拌制 拉线 图1-1 砌筑施工工艺流程 (2)砌筑工程施工工艺要点 施工工艺要点见下表: 表1-3 砌筑工程施工工艺要点一览表

1-2 墙中设置圈梁图1-3 构造柱支模 图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砌筑要点见下表: 表1-4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砌筑要点

过梁、水平系梁预埋插筋构造图 (3)当墙长度大于5m时,墙顶与梁宜有拉结,墙顶与梁、板拉接做法见下图;墙长超过8m或层高2倍时,应于墙中部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设置位置见建筑平面图)柱断面为墙厚X180,中置412竖筋,箍筋Ф6@200,与构造柱连接的钢筋混凝土梁、板,应配合建筑施工图在构造柱位置,事先预埋插筋,上下端入梁、板内≥La,楼层同位置应连通。 墙顶与梁、板拉接做法图 (4)当墙高度超过4m时,应在墙高中部设置与两端柱连接的通长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梁断面为墙厚x120,中置410钢筋及箍筋Ф8@200,梁纵向钢筋应锚入两端的钢筋混凝土柱内。当水平系梁被门、窗洞切断时,应在洞顶设置一道附加水平系梁,其断面和配筋除满足水平系梁要求外还应满足过梁的要求,其搭接长度应≥1000mm。当两水平系梁高差小于等于500mm时,水平系梁也可沿洞口垂直拐弯与过梁连成整体.做法见下图。

允许部分越浪海堤的断面设计

水利技术监督 2005年第3期 ·34·允许部分越浪海堤的断面设计 程永东 江 洧 (广东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广东广州 510610) 摘 要:本文介绍了允许部分越浪海堤断面设计的基本方法,对堤身断面设计过程中越浪量、堤顶高程、堤身强度、排水及恢复自然型海岸等设计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并给出了设计方法和过程。 关键词:海堤;越浪量;断面设计;护面强度;排水;自然型海岸 中图分类号:TV2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305(2005)03-0034-03 1概述 我国有总长3.2万公里的海岸线,其中大陆海岸线1.8万公里,岛屿海岸线1.4万公里,随着沿海地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台风暴潮造成的损失越来越大,已建海堤大部分已很难适应当前防潮、防洪的要求。由于缺乏反映海堤自身特点和要求的国家标准,海堤工程设计、施工和管理难以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管理规范的要求。笔者近年为配合广东省“十项民心工程”的实施,在编撰广东省地方标准《广东省海堤工程设计导则(试行)》DB44/T182-2004期间,对现有海堤作了一些调研,并根据已有的设计工作经验,针对允许部分越浪海堤,对堤身断面设计过程中越浪量、堤顶高程、堤身强度、排水及恢复自然型海岸等设计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并给出了设计方法和过程,供设计人员参考。 目前,海堤的设计以是否允许越浪划分为两大类,即不允许越浪和允许部分越浪。大部分的海堤建在软土地基上,若都按不允许越浪标准设计,则对堤顶高程和断面尺寸的要求较高,投资大,往往不经济合理,允许部分越浪的海堤的合理设计就成了设计者要认真考虑的问题。越浪海堤的断面设计主要解决越浪量、堤顶高程、堤身断面、护面强度及排水、恢复自然型海岸等方面的问题。 2 设计步骤 2.1 堤顶高程 堤顶高程是确定堤身断面规模的关键设计参数。堤顶高程的确定要考虑海堤沉降量,可按下式计算: A R h Z F P P + + =(1) 式中:Z p——对应设计频率水位的堤顶高程(m); h p——与设计频率相应的高潮位(m); R F——按设计波浪计算的累积频率为F%的波浪爬高值(m);由于按允许部分越浪设计,取F=13%; A——安全超高值(m),按表1规定值选取。 表1 堤顶安全加高值 海堤工程等级 1 2 3 4 5允许部分越浪A(m) 0.5 0.4 0.4 0.30.3 堤顶高程Z p有两层含义,一是指防浪墙顶面,二是指堤身断面顶面,当堤顶临海侧设有防浪墙、且防浪墙稳定、坚固时,堤顶高程可算至防浪墙顶面。但堤身断面顶面的高程仍应高出设计高潮(水)位0.5H1% 以上,且不得低于设计高潮(水)位0.5m。 如何处理好堤顶高程与允许部分越浪的关系,设计时应以堤顶高程的要求初步确定某一高程,越浪量大于允许越浪量要求时,堤顶高程应重新确定,一般是加高堤顶或通过对堤顶、背海侧坡面加强防冲保护来提高海堤允许越浪量等方法。当海堤堤前波浪较大,通过前两种方法均难以满足要求时,也可采用人工消浪措施减小海堤堤前波浪,控制越浪量。沿海城市的沿海(江)堤防一般都有景观要求,为满足城市的总体规划要求,对堤路结合海堤堤顶高程的要求予以适当放宽,但须计算越浪 作者简介:程永东(1957—),女,高级工程师.

给排水设计规范(修订版的)

《给排水管道工程施工》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给排水管道工程施工》课程是道路桥梁施工与管理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课。本课程的主要任务通过学习,使学生系统地了解城市管道工程的基本知识,掌握城市给水、排水、热力、燃气管道工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以及各种管道工程及其附属构筑物的施工、维护和管理。使学生初步具备城市管道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的素质与能力,具有处理、解决城市管道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要求 本课程要求学生在掌握城市给水、排水、热力、燃气管道系统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根据管道工程的施工特点,掌握城市各种管道工程的施工工艺、施工要点及日常维护、质量管理,通过学习,具备一定施工和施工组织管理的能力,能解决城市管道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产生的实际问题。 三、课程教学要求的层次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要求由低到高分为“了解、熟悉、掌握”三个层次。例如,对于排水工程的任务要求达到了解;对于常见附属构筑物结构、种类等达到熟悉;对于管道的土石方工程以及管道开槽法施工达到掌握。 四、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有《高等数学基础》、《建筑力学》、《建筑制图基础》、《建筑测量》、《建筑材料》、《地基基础》和《水力水文基础》等。在学习本课程时要求能综合运用先修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与《道路工程技术》同时开设,使学生全面掌握市政公用工程的施工管理方法。 五、学习方法和建议 根据课程的性质和特点,本课程的教学特点是课内教学和课外实践相结合。 1.以课堂教学为主,根据不同章节,布置课外作业方式完成教学内容。根据本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组织学生去工地参观实习,加深消化和理解。 2.教学过程中,采用少而精,讲授与自学相结合,讲重点和难点、讲概念和方法、讲学生自学中难以理解的内容。 第二部分多种媒体教材一体化总体设计方案 一、学时分配 本课程3学分,课内学时为48学时,开设一学期。 二、媒体使用 文字教材为主要教学媒体,包括教材、复习参考资料和作业;另外还有配套的音像教材和IP课件。IP课程是本课程的主要重要媒体之一,针对本课程特点,IP课程以课程的知识点为线索,采用系统讲授、重点精讲与交互式辅导相结合的方式制作,与文字教材相配合。录像教材是本课程学习的强化媒体,是文字教材、IP课程的重要补充。 三、教学管理 本课程采用集中辅导、个别化学习、形成性考核和考试相结合的方式,以学生自学为主,学习中首先阅读各章节的学习指导,了解其中的重点、难点及学习方法,按照教学要求完成各章的作业,并计入平时成绩。集中面授,则解决学习中的疑难问题。 四、考核 本课程考试以期末理论考核成绩与形成性考核成绩为考查学生获得学分与否的依据。期末考试内容侧重于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形成性考核侧重于考察学生对综合性的内容掌握情况。 第三部分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一)绪论 教学内容: 1.管道工程施工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 2.管道工程施工发展概况。

堤坝应急抢险工程设计报告书

********堤应急抢险工程 设计报告书 *****水利水电勘测设计室 二〇〇七年四月

***堤应急抢险工程设计报告书

目录 一、综合说明 (1) 二、海堤加固设计 (6) 三、施工组织设计 (18) 四、工程概算 (21) 五、工程现状图片 (23)

一、综合说明 (一)、工程概况 ***海堤位于湛江市东海岛最西南端,南起民安镇龙舍村沿海,经西湾村东至国营红旗盐场沿海,全长9.2Km,海堤捍卫着西湾、龙舍等四条革命老区村庄共1.6万人,耕地1.3万亩,鱼虾塘0.8万亩以及国营红旗盐场800公顷的盐田,同时也是西湾岛联系东海岛和大陆的唯一陆上通道。 龙西海堤始建于七十年代。1960年,政府为解决东海岛的交通问题而堵海建设了东北大堤,也是目前湛江市区通往东海岛的唯一通道。由于堵海人为的阻断了潮水的自然流向,东海岛沿海地带的地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过去由于潮水推淤泥砂,陆地逐年向海域扩大,堵海后潮水拖拉泥砂,陆地面积逐年减小(当地俗称“海吃坡”),尤其以民安镇的西湾岛的地貌变化最明显,据当地群众反映,五十年代西湾村面积2.5万平方公里,目前只剩下1.86万平方公里,过去西湾岛南北最窄地方有1公里多,现在最窄的地方只有四、五百米。为了捍卫村庄、农田和开发沿海鱼塘,上世纪70年代,当地群众自发人工挑砂筑泥垒堤形成龙西海堤。由于建设标准低,该堤多次遭遇台风暴潮的破坏,特别是在1980年和1986年台风中,龙西海堤两次被全面冲毁,堤内群众的生命和财产遭受了巨大的损失。 1998年和1999年,东海岛试验区抓住广东省建设“千里金堤”和中央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机遇,将龙西海堤列入利用中央国债资金建设地方水利基础设施的加固计划。该项目1998年由广东省水利厅批准初步设计(粤水管[1998]68号),工程按20年一遇高潮水位加10级台风标准设计。龙西海堤达标加固工程于1998年12月开工建设,1999年10月因地方配套资金缺口大而

排水工程专项规划编制纲要精选版

排水工程专项规划编制 纲要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内容包括: 第一部分规划文本 第二部分规划图纸 第三部分规划说明 第四部分基础资料汇编 第一部分规划文本 第一章总则 1.1 规划目的。说明规划编制背景及目的。 1.2 规划依据。法律法规、相关规划、有关政策和其他相关资料。 1.3 规划范围。 1.4 规划原则。 1.5规划期限。规划期限应与城市总体规划相一致,明确规划基准年和近、中、远期的划分。 第二章规划目标 以城市总体规划、城市环保规划、城市防洪规划及其他相关规划为依据,明确城市排水工程专项规划近期、中期、远期的目标。建设排水体制适当、系统布局合理、处理规模适度的城市污水集中收集处理系统。实现控制水污染,保护城市集中饮用水水源,维护水生态系统良性循环,配置适宜的雨水收集排除系统,消除水涝灾害等目标。 第三章排水体制与分区 3.1排水体制。根据城市发展水平、环保要求等综合因素,明确城市排水体制。 3.2排水分区。划分城市排水分区。

第四章 污水管网工程规划 4.1污水受纳水体。 4.2 污水管网布置。根据污水排水分区,明确污水主干管的走向、管径、管材等。 4.3 污水处理厂、站。污水泵站和污水处理厂、站的建设规模、选址、用地控制,以及周围防护距离控制、污泥处理处置等。对污水收集处理系统的安全运行提出要求。 4.4 污水资源化回用。明确污水资源化回用的途径或提出建议。 第五章 雨水管网工程规划 5.1 雨水受纳水体。确定雨水受纳体及排放口的位置、数量。 5.2 雨水管网系统。根据雨水排水分区,明确雨水主干管的走向、管径、管材等。 5.3 雨水泵站。雨水泵站的建设规模、选址、用地控制,以及周围防护距离控制等。提出雨水工程系统的安全运行要求、城市内涝应急措施等。 5.4 雨洪调蓄及资源化利用提出雨、洪调蓄利用及雨水资源化途径。第六章近期建设规划明确各类排水设施及排水管道近期建设内容,并对近期建设项目进行投资估算与效益分析等。第七章规划实施措施规划实施的具体措施,提出政策措施、政策措施、经济措施、技术措施,明确政府及有关部门在城市排水规划实施过程中的职责。第八章附则规定本规划的调整修改、审查批准、解释权归属等程序性内容。对规划中涉及的专业术语进行规范性解释。 第二部分 规划图纸

海堤加固建设工程施工设计方案

编制说明 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根据工程需要,依据招标文件及附件、工程量清单、设计图纸等资料,结合本工程建筑特征和场地条件,参照现行施工验收规及工程建筑法规及规程认真编制而成,我司将组派经验丰富的项目管理班子来组织本工程施工,工程开工前编制各分项工程施工方案,对本施工组织设计做进一步的完善细化,使之更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能真正指导施工建设全过程。 我司将按施工合同及投标文件所承诺的条件,参照施工规及标准和我司制定的质量体系、质量方针、质量目标、质量承诺进行质量管理,确保工程质量达到施工招标文件要求,按业主要求准时将工程建成验收通过并交付使用。

1、工程概况 1.1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惠安县净峰镇。其简要概况如下: 1、工程名称:县道309线(中化大管廊净峰后海段)海堤工程。 2、建设单位:惠安县交通投资经营。 3、建设地点:惠安县净峰镇。 4、建设规模:根据《海堤工程设计规》规定,海堤保护对象属一般城镇,其防潮(洪)标准为20年一遇,工程级别为4级,相应的设计高潮位为4.78m,设计堤顶高程为5.4m,防浪墙顶高程为6.4m。 5、施工工程质量:合格。 6、施工工程工期:90日历天。 7、现场施工条件:现场自然条件良好,具备施工条件。 1.2施工围 1、本工程主要任务是新建堤防,主要包括施工项目:土方开挖、土方回填、砌体工程及砼工程等。海堤总长606m。

2、施工准备工作 2.1施工技术准备 根据该工程工期特点,我司在开工之前短时间全部做好施工前的准备,解决临时设施搭建,组织施工机械进场,在一周初步形成生产加工能力,组织劳力进场,编制好材料报表,组织好货源,确保材料按工程进度需要供应。 容:组织管理人员做好图纸的会审工作,认真熟悉设计图纸,了解设计意图、有关图意、标准图,认真完善施工组织总设计,具体深化施工方案。 本工程施工技术准备工作安排及分工:

农村给水设计规范

农村给水设计规范 主编单位:北京市市政设计研究院研究所 批准单位: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 批准日期:1996年5月30日 农村给水设计规范 CECS82∶96 目录 1 总则 2 用水量、水质和水压

2.1 用水量 2.2 水质 2.3 水压 3 给水系统 3.1 给水系统的分类与选择 3.2 常用工艺流程 4 水源 4.1 水源选择原则 4.2 水源选择的一般顺序 4.3 水源的卫生防护 5 取水构筑物 5.1 地下水取水构筑物 5.2 地表水取水构筑物 6 设计规模 6.1 一般规定 6.2 设计流量 7 水泵与泵房 7.1 水泵选择 7.2 泵房布置 8 输配水 9 调节构筑物 10 水厂总体设计 11 水的净化 11.1 一般规定 11.2 自然沉淀 11.3 粗滤和慢滤 11.4 凝聚剂和助凝剂的选择和投配 11.5 混合 11.6 絮凝 11.7 澄清和沉淀 11.8 过滤 11.9 一体化净水器 11.10 小型净水塔 11.11 消毒 12 地下水特殊净化和深度净化 12.1 除铁和除锰 12.2 除氟 12.3 深度净化 13 分散式给水 附录A 本规范用词说明 附加说明 前言 现批准《农村给水设计规范》CECS82∶96为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推荐给各有关单位使用。在使用过程中,请将意见及有关资料寄交北京市平安里大帽胡同26号,北京市

市政设计研究院研究所(邮政编码:100035),以便修订时参考。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 1996年5月30日 1 总则 1.0.1 为指导我国农村给水工程建设,使农村给水工程设计科学化、规范化,确保供水的水质、水量,提高人民身体健康水平和促进农村的社会和经济发展,特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集镇、中心村、基层村的新建、扩建和改建的永久性室外给水工程设计和独立的乡镇企业永久性室外给水工程设计,包括集中式给水工程与分散式给水工程。 1.0.3 农村给水工程设计必须从农村的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根据农村的经济水平的管理水平,选择适宜技术,力求简单可靠,经济合理、操作维修简便。 1.0.4 农村给水工程规划应服从当地乡镇的总体规划。以近期为主,近、远期结合。合理利用水资源,优先保证优质水源供生活饮用。设计年限,以15a至20a为宜,并应依据本地区发展规划、经济状况和水量需求,统一规划设计,可分期实施建设。 1.0.5 农村给水工程设计中优先采用符合本规范的标准设计、标准设备。若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必须经过工程实践和技术鉴定。 1.0.6 在地震、湿陷性黄土、多年冻土以及其它特殊地质构造地区进行农村给水工程设计,尚应按现行的有关规范的规定执行。 1.0.7 农村给水工程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标准和规范的规定。

排水工程专项规划编制纲要讲解学习

内容包括: 第一部分规划文本 第二部分规划图纸 第三部分规划说明 第四部分基础资料汇编 第一部分规划文本 第一章总则 1.1 规划目的。说明规划编制背景及目的。 1.2 规划依据。法律法规、相关规划、有关政策和其他相关资料。 1.3 规划范围。 1.4 规划原则。 1.5规划期限。规划期限应与城市总体规划相一致,明确规划基准年和近、中、远期的划分。 第二章规划目标 以城市总体规划、城市环保规划、城市防洪规划及其他相关规划为依据,明确城市排水工程专项规划近期、中期、远期的目标。建设排水体制适当、系统布局合理、处理规模适度的城市污水集中收集处理系统。实现控制水污染,保护城市集中饮用水水源,维护水生态系统良性循环,配置适宜的雨水收集排除系统,消除水涝灾害等目标。 第三章排水体制与分区 3.1排水体制。根据城市发展水平、环保要求等综合因素,明确城市排水体制。 3.2排水分区。划分城市排水分区。 第四章污水管网工程规划 4.1污水受纳水体。 4.2 污水管网布置。根据污水排水分区,明确污水主干管的走向、管径、管材等。 4.3 污水处理厂、站。污水泵站和污水处理厂、站的建设规模、选址、用地控制,以及周围防护距离控制、污泥处理处置等。对污水收集处理系统的安全运行提出要求。 4.4 污水资源化回用。明确污水资源化回用的途径或提出建议。 第五章雨水管网工程规划

5.1 雨水受纳水体。确定雨水受纳体及排放口的位置、数量。 5.2 雨水管网系统。根据雨水排水分区,明确雨水主干管的走向、管径、管材等。 5.3 雨水泵站。雨水泵站的建设规模、选址、用地控制,以及周围防护距离控制等。提出雨水工程系统的安全运行要求、城市内涝应急措施等。 5.4 雨洪调蓄及资源化利用 提出雨、洪调蓄利用及雨水资源化途径。 第六章近期建设规划 明确各类排水设施及排水管道近期建设内容,并对近期建设项目进行投资估算与效益分析等。 第七章规划实施措施 规划实施的具体措施,提出政策措施、政策措施、经济措施、技术措施,明确政府及有关部门在城市排水规划实施过程中的职责。 第八章附则 规定本规划的调整修改、审查批准、解释权归属等程序性内容。对规划中涉及的专业术语进行规范性解释。 第二部分规划图纸 1、城市区位图 2、城市总体规划总图。图纸中要明确标注规划居住用地、公共建筑用地、工业用地、绿地用地,河流、铁路等要与其他用地明确区分。 3、城市污水设施及污水管渠现状分布图。标明现状设施的位置、占地界线、服务范围,现状管渠的分布、管径、控制点的埋深等。 4、城市污水排水分区图。标明各个分区的界线、分区面积。 5、城市污水管道水力计算简图。以简图的形式标明污水管网各管段的流量、坡度、管径、管长、排水方向等。 6、城市污水工程规划图。以城市规划总图为底图,标明污水管网的实际敷设路径、管径、管长、排水方向等,标明污水厂站的位置,用地界线、防护距离等。 7、城市雨水设施及雨水管渠现状分布图。标明现状设施的位置、占地界线、服务范围,现状管渠的分布、管径、控制点的埋深等。 8、城市雨水工程排水分区图。标明各个分区的界线、分区面积。 9、城市雨水管道水力计算简图。以简图的形式标明雨水管网各管段的流量、坡度、管径、管长、排水方向等。 10、城市雨水工程规划图。以城市规划总图为底图,标明雨水管网的实际敷设路径、管径、管长、排水方向等,标明污水厂站的位置,用地界线、防护距离等。 11、城市污水工程近期建设规划图。以城市规划总图为底图,标明城市近期建设管道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