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实验 蛙心起搏点的分析

生理学实验   蛙心起搏点的分析
生理学实验   蛙心起搏点的分析

(整理)实验六蛙心起搏点分析及心搏动曲线描记084120003陈明辉.

实验六蛙心起搏点分析及心搏动曲线描记 一、实验目的 1、学习暴露蛙类心脏的方法,熟悉心脏的结构; 2、观察心脏各部位节律性活动的时相及频率; 3、学习在体蛙类心脏活动的记录方法。 二、实验原理 两栖类动物的心脏为两心房、一心室,心脏的起搏点是静脉窦。静脉窦的节律最高,心房次之,心室最低。正常情况下,心脏的活动节律服从静脉窦的节律,其活动顺序为:静脉窦、心房、心室。这种有节律的活动可以通过张力传感器在生理信号采集系统中记录下来,称为心搏曲线。 三、实验材料 1、实验动物:牛蛙 2、实验器材:蛙心夹,常用手术器械,生理信号采集系统,张力传感器,支架,双凹夹,培养皿,滴管,任氏液,秒表,棉线。 四、实验流程 实验动物双毁髓暴露动物心脏记录心搏曲线观察心搏曲线 斯氏第一结扎斯氏第二结扎 五、试验方法和步骤 1、暴露动物心脏 取牛蛙一只,用刺蛙针通过枕骨大孔损毁脑和脊髓后,背位固定于蛙板上。左手持有齿镊提起胸骨剑突下端的皮肤,用手术剪剪开一个小口,然后将剪刀由切口处伸入皮下,沿左、右两侧锁骨方向剪开皮肤。将皮肤掀向头端,再用有齿镊提起胸骨剑突下端的腹肌,在腹肌上剪一口,将剪刀伸入胸腔(勿伤及心脏和血管),沿皮肤切口方向剪开胸壁,剪断左右乌喙骨和锁骨,使创口呈一倒三角形。用眼科镊提起心包膜,用眼科剪刀小心地剪开心包膜,暴露心脏。 2、观察心脏的外部结构 从心脏的腹面可看到心房、心室及房室沟。心室右上方动脉根部有一膨大,称动脉圆锥。动脉干由此发出,向上分成左右两支。用玻璃分针将心脏翻向头侧,可见心房下端有节律搏动的静脉窦。在心房与静脉窦之间有一条白色半月形界线,称为窦房沟。 3、观察心搏过程 仔细观察和记录静脉窦、心房及心室收缩的频率、顺序和相互关系。 4、仪器的准备 打开计算机采集系统,接通张力传感器输入通道。 5、心搏曲线记录 用系线的蛙心夹夹住少许心尖部肌肉。蛙心夹的系线与张力传感器的应变梁孔连接,调节系线的拉力,使心脏的收缩活动在显示屏上出现。调整扫描速度,使心搏曲线的幅度与宽度适中。记录心搏曲线。仔细观察曲线各波与心脏各部位活动的关系。 6、蛙心起搏点观察 在主动脉干下方穿一条线,将心脏翻向头端,沿窦房沟作一结扎,称为斯氏第一结扎。观察心肌各部分搏动节律的变化,用秒表计数每分钟的搏动次数。待心房和心室恢复搏动后,计数其搏动频率。然后在房室交界处穿线,准确地结扎房室沟,此称为斯氏第二结扎。待心室恢复搏动后,计数每分钟心脏各部分搏动次数。将记录结果填入下表。

病理生理学病例讨论

酸碱平衡紊乱病例讨论 患者,男,45岁,患糖尿病10余年,昏迷状态入院。体检:血压90/40mmHg,脉搏101次/分,呼吸28次/分。 血常规:MCV 75fL、HCT 0.65L/L,其他未见异常。 生化检验:血糖10.1mmol/l、β-羟丁酸 1.0mmol/L、尿素8.0mmol/L、K+ 5.0mmol/L、Na+ 160mmol/L、Cl- 104mmol/L;pH 7.136、PaCO2 30mmHg、PaO2 75mmHg、BE -18.0mmol/L、HCO3-9.9mmol/L、AG35mmol/L;尿:酮体(+++),糖(+++),酸性;脑脊液常规检查未见异常。 经静脉滴注等渗盐水,以低渗盐水灌胃,静脉滴注胰岛素等抢救措施,6小时后,病人呼吸平稳,神志清醒,重复上述检验项目测定,除血K+为3.4mmol/L偏低外,其它项目均接近正常,临床以慎重地补钾,并适当减用胰岛素继续治疗。数月后,病人病情得到控制。 讨论题: 1、该患者是否发生了酸碱平衡紊乱?原因和机制是什么? 2、该患者的血气变化如何分析? 3、如何解释该患者血K+的变化?

心功能不全病例讨论 既往史:高血压病史30余年,最高血压220/110mmHg,平时间断服用复方降压片、降压O号等药物,血压控制情况不详。 患者男,80岁主诉:反复胸闷,憋气10年,加重伴喘息1周现病史:患者10年前因胸痛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急性前间壁心梗,住院治疗1月后好转出院。2月后因受凉出现咳嗽、咳少量白痰,无发热、胸痛,无喘息,伴轻度胸闷、气短,无心悸,无双下肢水肿,无夜间不能平卧。在当地医院就诊,考虑“心功能不全”,经治疗好转。此后,间断服用地高辛、利尿剂。10年间反复出现胸闷、憋气,多于快走或一般家务劳动时出现,时伴咳嗽、咳白黏痰,偶有双下肢水肿,平卧困难,经休息、口服地高辛、速尿等药物后可逐渐缓解。 半月前,进食后出现右肋下疼痛,为隐痛,无放散,伴恶心,曾呕吐数次,为胃内容物,无发热、皮肤巩膜黄染,食欲差,自觉尿量减少1000ml/日。患者未予诊治。一周前,患者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喘憋、夜间不能平卧,伴双下肢水肿,咳嗽,咳黄色黏痰,痰中少量血丝,无发热。患者自服地高辛、速尿后效果不明显。自发病以来,患者精神弱,食欲差,尿量减少,睡眠欠佳。一天前来医院急诊。 体检:体温:36.3℃呼吸:25次/分脉搏:90次/分 BP:120/90mmHg

生理学实验报告

生理学实验报告 实验题目: 蛙的体循环血压、心肌收缩和心电图(ECG)的同步记录与分析 课程名称:生理学实验 专业:10级生物技术及应用(基地班) 教室:A414 学生姓名:徐棒夏凡女 学号:10350083 10350081 指导老师:龙天澄张碧鱼陈笑霞 日期:2012年5月15日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并掌握蛙的体循环血压、心肌收缩和心电图(ECG)的同步记录 2.记录和分析植物神经系统和重要神经递质对血压、心电(心肌的电生理特性)和心搏(心肌的收缩特性)的影响。 二.动物与器械 青蛙;蛙心插管、常用手术器械、计算机采集系统、蛙心夹、YP100压力换能器、三通管、注射器、保护电极、露丝电极、一维位移微调器、固定针、蜡盘、培养皿、污物缸、棉线、纱布、滴管、小烧杯;任氏液、石蜡油、肾上腺素溶液、乙酰胆碱溶液、肝素溶液;

三.实验原理 神经与体液因素对心血管功能的调节可通过心肌收缩力、心电图和血压的变化反映出来。尤其是血压的指标直接反映了心输出量和外周阻力的变化,可以较好的评价整体的心血管功能。 本实验用青蛙主动脉插管法,直接测量血压,并同步记录心搏和心电图。记录和分析植物神经系统和重要神经递质对血压、心电(心肌的电生理特性)和心搏(心肌的收缩特性)的影响。 四.实验步骤 1. 分离迷走交感混合神经干 按常规方法用探针刺毁蟾蜍的脑和脊髓,将动物背位放在蛙板上。把左侧下颌角与前肢间的皮肤纵向剪开,用镊子紧贴下颌角分离皮下组织。找到体轴走向的提肩胛肌,小心地将提肩胛肌横向剪断,即可见到其下方的血管神经束(皮动脉,颈静脉和迷走-交感混合干)。在迷走—交感混合干下方穿一线,用玻璃分针分离开神经,用湿生理棉球暂将神经覆盖,以避免神经干燥。 2. 暴露心脏 在胸骨柄后方的皮肤上先剪开一小的切口,再自切口处向左右两侧锁骨外侧方向剪开皮肤,切口成V形,把切开的皮肤掀向头端。在胸骨柄后方的腹肌上也剪一小切口,沿身体正中方向剪开剑突和胸骨(剪子尖向上翘以免损伤血管和心脏),剪断左右乌喙骨和锁骨及提臂肌,使胸部创口也呈V形。可见到心包和心脏。用眼科剪剪开心包膜,在心脏舒张时夹上蛙心夹。蛙心夹拴线的另一端与张力换能器相连(换能器的输出端与生理信号采集处理系统的一个输入通道相连)。 3. 主动脉插管 YP100压力换能器的直端和侧端管上加装三通管。从侧管注入液体石蜡,将系统内气泡赶净。用装有50%柠檬酸钠溶液(肝素-任氏液)的注射器连接于侧端管上,直端管上连接心脏插管。 用线结扎动脉的远心端,在左主动脉分叉处穿线备用。用手术剪在结扎处与穿线处剪一V形口,将插管经V形口插入动脉圆锥适当深度。穿线结扎并固定于插管上。

生理学实验报告-蛙心灌流

实验名称: 蛙类离体心脏灌流 课程名称:生理学实验 指导教师:龙天澄张碧鱼陈笑霞 实验人:叶永锋08344031 学院:海洋学院 实验时间:2009年12月09日

一、【目的要求】 1、学习斯氏离体蛙心灌流法。 2、了解心肌的生理特性。 3、观察Na+,K+,Ca2+及肾上腺素(Adr),乙酰胆碱(ACh)等对离体心脏活动的影响。 二、【原理】 将离体蛙心(失去神经支配的蛙心)保持在适宜的环境中,在一定的时间内仍然能够保持节律性收缩,心脏正常的节律性活动需要一个适宜的理化环境,离体心脏也是如此,离体心脏脱离了机体的神经支配和全身体液因素的直接影响,可以通过改变灌流液的某些成分,观察其对心脏活动的作用。心肌细胞的自律性、兴奋性、传导性及收缩性,都与钠、钾及钙等离子有关。血钾浓度过高时(高于7.9mmol/L),心脏兴奋性、自律性、传导性及收缩性都下降,表现为收缩力减弱、心动过缓和传导阻滞,严重时心脏可停搏于舒张期。血钙浓度升高时,心脏收缩力增强,过高可使心室停搏于收缩期。血钙浓度降低,心肌收缩力减弱。血中钠离子浓度的轻微变化,对心肌影响不明显,只有发生明显变化时,才会影响心肌的生理特性。肾上腺素可使心率加快、传导加快及心肌收缩力增强,乙酰胆碱则与肾上腺素的作用相反。 三、【实验仪器】 青蛙、常用手术器械、蛙板(或蜡盘)、蛙心夹、计算机采集系统、张力传感器、支架、双凹夹、双针形露丝刺激电极、滴管、培养皿(或小烧杯)、纱布、棉线、橡皮泥、任氏液。蛙心套管(斯氏套管或八木氏套管)、套管夹、0.65%NaCl、5%NaCI、2%CaCl2、1%KCl、1:5 000肾上腺素、1:10 000乙酰肌碱、300U/mL肝素。 四、【方法与步骤】 1、斯氏蛙心插管法 (1)一只青蛙,双毁髓后背位置于蜡盘中, 按前面的方法暴露心脏。仔细识别心脏周围的大 血管(见右图)。在左主动脉下方穿一线,于动脉 圆锥处结扎(动物个体小时,结扎位置可靠上些)。 再从左右两主动脉下方穿一线,并打一活结备 用。左手提起主动脉上的结扎线,右手用眼科剪 在结扎线下方、沿向心方向将动脉上壁剪一斜 口。选择大小适宜的蛙心套管,然后将盛有少量 (套管内2~3 cm高度)任氏液(内加入一滴肝素溶 液)的斯氏蛙心套管,山开口处插入动脉圆锥(见右图)。当套管尖端到达动脉圆锥基部时,应将套管稍稍后退,使尖端向动脉圆锥的背部后下方及心尖方向推进,经主动脉瓣插入心室腔内(于心室收缩时插入,但不可插得过深,以免心室壁堵住套管下口)。此时可见套管中血液冲人套管,并使液面随心脏搏动而亡下移动,表明操作成功(否则需退回并重新插入)。用滴管吸去套管中的血液,更换新鲜任氏液。稳定住套管后,轻轻提起备用线,将左、右主动脉连同插入的套管用双结扎紧(不得漏液),再将结线固定在套管的小玻璃钩上,然后剪断结扎线上方的血管。轻轻提起套管和心脏,看清静脉窦的位置,于静脉窦下方剪断有牵连的组织,仅保留静脉窦与心脏的联系,使心脏离体(切勿损伤静脉窦)。用任氏液反复冲洗心室内余血,

十二道病理生理学病例分析附答案

十二道《病理生理学》病例分析(附答案) 病理生理学》病案分析试题 一、病例思考(水电) 患者女性,16岁,因心慌、气短1年,咳嗽、咯血、腹胀和尿少2周入院。 入院后经各种检查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心功能Ⅳ级,肺部感染。实验室检查: 血K+4.6mmol/L,Na+144mmol/L,Cl-90mmol/L,HCO- 329mmol/L。住院后给予强心、利尿(氢氯 噻嗪25mg/次,3次/日)、抗感染治疗,并进低盐食物。治疗7天后,腹胀、下肢浮肿基本消失,心衰明显改善。 治疗18天后,心衰基本控制,但一般状况无明显改善,且出现精神萎靡不振、嗜唾、全 身软弱无力、腹胀、恶心、呕吐、不思进食及尿少等,并有脱水现象;血 K+2.9mmol/L,Na+112mmol/L,Cl-50.9mmol/L,HCO- 335.7mmol/L。立即给予静脉补充含氯化钾的 葡萄糖盐水。5天后,一般状况明显好转,食欲增加,肌张力恢复,尿量亦逐渐正常;血 K+4.4mmol/L,Na+135mmol/L,Cl-91mmol/L,HCO- 330mmol/L。 讨论题: 1、引起患者出现低血钾、低血钠的原因有哪些? 2、哪些症状与低血钾有关?说明其理由。为什麽需补钾5天后病情才好转? 3、患者是否合并酸碱平衡紊乱?是何原因引起?为何种类型? 二、病例思考(酸碱)

限于篇幅,不再另加病例。病例一、二、和三分别见A型选择题30、31和32。请分别 分析这些患者体内的酸碱平衡状况。 病例一、某慢性肺气肿患者,血气分析及电解质测定结果如下:pH7.40,PaCO2 8.9kPa(67mmHg),[HCO- 3]40mmol/L,[Na+]140mmol/L,[Cl-]90mmol/L. 病例二:某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因上腹部不适呕吐而急诊入院,血气分析及电解质测 定结果如下:pH7.40,PaCO25.9kPa(44mmHg),[HCO3-]26mmol/L,[Na+]142mmol/L, [Cl-]96mmol/L。 病例三:某重症肺心病伴下肢浮肿患者应用速尿治疗两周后,作血气分析及电解质测定, 结果如下:pH7.34,PaCO28.8kPa(66mmHg),[HCO3-]36mmol/L,[Na+]140mmol/L, [Cl-]75mmol/L. 三、病例思考(缺氧) 患者女性,45岁,菜农。因于当日清晨4时在蔬菜温室为火炉添煤时,昏倒在温室里。2 小时后被其丈夫发现,急诊入院。患者以往身体健康。体检:体温37.5℃,呼吸20次/min,脉搏110次/min,血压13.0/9.33kPa(100/70mmHg).神志不清,口唇呈樱红色。其他无异常发 现。实验室检查:PaO212.6kPa,血氧容量10.8ml%,动脉血氧饱和度95%,HbCO30%。入院后立 即吸O2,不久渐醒。给予纠酸、补液等处理后,病情迅速好转。 请问: 1、致患者神志不清的原因是什么?简述发生机制。 2、缺氧类型是什么?有哪些血氧指标符合? 四、病例思考(发热) 病例一:李××,男,19岁,因“转移性右下腹痛1天”入院,有右下腹压痛,结

生理学实验报告一

生理学实验报告 一、实验题目: 1.实验员:马冰(0941054) 2.时间:2011年10月10日 3.组号:第二组 4.班级:09生科 二、实验目的 1.熟悉并掌握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 2.掌握蛙类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和坐骨神经干标本的制备技术 3.观察不同刺激强度、刺激频率对骨骼肌收缩形式的影响 4.观察电刺激对神经兴奋性、兴奋传导的影响 5.熟悉阈强度、最适刺激强度及单收缩、完全强直收缩之间的关系 三、实验原理 兴奋性:可兴奋组织对外界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细胞受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 兴奋:也就是动作电位,指可兴奋细胞受阈刺激或阈上刺激时,细胞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发生一次迅速的、短暂的并可扩布的电位变化。 阈强度:在刺激持续时间和刺激强度-时间变化率固定时,引起可兴奋细胞产生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强度,也叫阈值或阈刺激。 阈刺激或阈上刺激产生动作电位,其特点:①“全或无”现象;②进行长距离无衰减传递(神经纤维、骨骼肌细胞等)。 阈下刺激引起局部电兴奋,其特点:①幅度在阈下刺激的范围内,随刺激强度的增大而升高;②在细胞膜上可进行电紧张性扩布,即衰减性传播;③可以相互融合(时间总和、空间总和)。 最适刺激强度:引起肌肉产生最大收缩时的最小刺激强度。 单收缩:肌肉受到一次短促的刺激时,会产生一次机械性收缩和舒张的过程。 兴奋性作为三大基本生命现象(新陈代谢、兴奋性、生殖)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那么,什么叫兴奋性呢?它是指可兴奋组织对外界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所有可兴奋组织产生兴奋

(也就是动作电位)都必须有一个条件:刺激。 刺激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刺激强度、刺激时间、刺激强度-时间变化率。其中,刺激强度就是电刺激的脉冲电压,刺激时间就是某个单刺激所持续的时间。 刺激强度对骨骼肌收缩形式的影响(固定刺激的时间和刺激强度-时间变化率):单根神经纤维或肌纤维对刺激的反应是“全或无”式的。但在神经纤维肌肉标本中,则表现为当刺激强度很小时(阈下刺激),不能引起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产生和肌肉的收缩;当刺激强度在一定范围内变动时,肌肉收缩的幅度与之成正比。因为坐骨神经干中含有数千万条粗细不等的神经纤维,其兴奋性各不相同。弱刺激只能使其中少量兴奋性高的神经纤维先兴奋,并引起它所支配的少量肌纤维收缩。随着刺激强度逐渐增大,发生兴奋的神经纤维数目逐渐增多,其所引起收缩的肌纤维数目亦增多,结果肌肉收缩幅度随刺激强度的增加而增强。当刺激达到某一强度时,神经干中全部神经纤维兴奋,它们所支配的全部肌纤维也都发生兴奋和收缩,从而引起肌肉的最大收缩。此后,若再增加刺激强度,肌肉收缩幅度将不再增加。我们把引起肌肉产生最大收缩时的最小刺激强度叫最适刺激强度。 刺激频率对骨骼肌收缩形式的影响(把刺激强度固定在最适刺激强度,把单刺激改为连续单刺激):刺激频率就是单位时间内连续刺激的次数。随着刺激频率的增高,肌肉的反应依次表现为单收缩、不完全强直收缩和完全强直收缩: ⑴如果刺激频率很小时,每相邻两个刺激的间隔时间很大,当其大于肌肉收缩的收缩期和舒张期之和时,肌肉表现为一个个的单收缩。单收缩包括收缩期及舒张期。前者占时较后者为短。 ⑵当逐渐增加刺激频率,使新的刺激引起的肌肉收缩落在前一个刺激引起肌肉收缩的舒张期,这样,肌肉在连续未完全舒张的基础上就开始新的收缩,形成锯齿样的不完全强直收缩张力曲线。 ⑶当刺激频率继续增大时,新的刺激引起肌肉收缩落在前一次刺激引起肌肉收缩的收缩期,这样,肌肉在连续收缩不全的基础上出现新的收缩,形成一个类似方波的完全强直收缩张力曲线。 四、实验方法和步骤 (见生理学实验指导P36,P40,P44) 五、实验对象 蟾蜍

离体蛙心灌流实验

实验五离体蛙心灌流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蟾蜍离体心脏的灌流的方法。 2、观察细胞外液钾离子、钙离子浓度变化对心脏活动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 心脏离体后,如用人工灌流的方法,保持其新陈代谢的顺利进行,则心脏仍能有节律的自动收缩和舒张,并可维持较长的时间。离体心脏所需的条件应与动物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基本相近,因此改变灌流液的理化因素,则可引起心脏活动的变化。 1、任氏液:正常对照 含有NaCl、CaCl2、KCl、NaH2PO4、 Na2HPO4 和蒸馏水,其电解质、晶体渗透压、pH值与蛙的组织液相近。 2、0.65%NaCl灌流: 3、2%CaCl2灌流 4、 1%KCl灌流

5、1:10000 E 灌流 6、1:10000 Ach灌流 7、心得安 β1受体阻断剂,抑制肾上腺素与β1受体结合,使E不能发挥作用。 8.、阿托品 M受体阻断剂,抑制Ach减慢心率,加速房室传导,增加心房收缩力。 三实验器材 微机生物信号处理系统, physiology系统,学校服务器系统,蟾蜍离体蛙心,任氏液,1%KCl,3%CaCl2,65%NaCl,1/10000 E,心得安+1/10000,1/10000 Ach,阿托品+1/10000 Ach。 四实验步骤 1、标本制备(观看视频) 2、仪器及标本的连接 3、具体软件操作: 1)离子试剂:任氏液→0.65%NaCl溶液→任氏液清洗→1%KCl溶液→任氏液清洗→2%CaCl2溶液→任氏液清洗 2)药物试剂:肾上腺素(E)→任氏液清洗→心得安→任氏液清洗→Ach,任氏液清洗→阿托品→任氏液清洗。 五实验结果

图1 离体蛙心灌流

蛙心起搏点

蛙心起搏点 实验报告 1.课程名称: 动物机能学实验 2.实验名称: 蛙心起搏点 3.实验目的、要求 1.学习和掌握蛙类手术的操作过程 2.观察蛙心起搏点及各部分自律性的高低 4.实验原理 哺乳动物的心脏特殊传导系统都具有自动节律性,但各部分节律性高低不同,以节律性最高。蛙类及其它两栖动物的正常起搏点是静脉窦,正常时,蛙静脉窦的起搏细胞发出的冲动通过特殊的传导系统依次传入心房和心室。 5.实验材料 ⑴.实验动物: 蟾蜍 ⑵.实验器械:蛙类手术器械、记时器 ⑶.实验药品:任氏液 6.实验步骤及原始数据记录 实验步骤 1.取蟾蜍一只,用探针捣毁其大脑脊髓,将其仰卧于蛙板上。用镊子提起腹部皮肤, 剪一小口,之后向两侧锁骨剪开并剪去皮肤,使成为一个倒三角形,剪开肌肉、胸骨及心包膜,暴露心脏。 2.识别静脉窦,心室及心房,并观察各自的收缩顺序,并记录各部分搏动频率。 3.在主动脉下穿一线备用,然后将心尖翻向头端,暴露心脏背面,然后将主动脉干下 的线结扎,以阻断静脉窦和心房之间的传导,次为斯丹尼氏第一结扎,观察心房、心室及静脉窦的搏动情况,并记录各自节律。 4.待心房、心室及静脉窦搏动恢复正常后,再取一线在房室沟作第二次结扎,阻断心 房和心室之间的传导,观察心房和心室的搏动情况,分别记录单位时间内静脉窦、心房和心室的搏动情况。 7.实验结果与分析 ⑴.实验结果 ⑵.分析 心脏在没有外来刺激的情况下,能够自动地发生节律性兴奋的特征称为心肌的自动节律性。心肌的自动节律性起源于心肌细胞本身。具有自动节律性的组织和细胞,称为自律组织和自律细胞。 心脏的自律性来源于心脏的特定部位,即起搏点。两栖动物的起搏点位于静脉窦。正常情况下,静脉窦的自动节律性最高,然后依次为心房肌、房室结,即静脉窦的自动节律性

病理生理学病例分析

亚健康状态-病例分析 病例摘要: 某男,33岁,工作勤奋,经常加班,甚至到深夜,久而久之,她逐渐感觉周身疲乏无力,肌肉关节酸痛,食欲不振,到医院做了全面检查之后,未发现阳性体征与检验结果。 分析题: 1、请问她得身体状况处于何种状态? 2、就是否需要治疗? 参考答案: 1、处于亚健康状态。 2、因为她在体检后没有发现疾病得存在,但又有疲劳、食欲不振等表现,并不属于健康状态,所以她就是处于疾病与健康之间得第三种状态即亚健康状态。处于亚健康状态得个体不需要治疗,但需要通过自我调节如适当休息、放松、增加睡眠等逐步消除这些症状,使机体早日恢复健康。 细胞凋亡-病例分析 病史摘要: 患者,王某, 男,47岁,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经连续化疗8周,自觉症状减轻,但食欲减退,轻度脱发,有低热。抽血,分离淋巴细胞作DNA琼脂糖电泳,常规透射电镜检查及核酸内切酶活性测定,发现:DNA电泳谱呈梯状条带;电镜检查发现:细胞皱缩,胞膜及细胞器相对完整,核固缩;核酸内切酶活性显著增强。 分析题: 病人淋巴细胞发生什么病理改变?为什么? 参考答案: 病人淋巴细胞发生凋亡改变,依据就是DNA琼脂糖电泳、电镜检查及核酸内切酶活性测定。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病例分析 王某,男,15个月,因腹泻、呕吐4天入院。发病以来,每天腹泻6~8次,水样便,呕吐4次,不能进食,每日补5%葡萄糖溶液1000ml,尿量减少,腹胀。 体检:精神萎靡,体温37.5℃(肛)(正常36、5-37.7℃),脉搏速弱,150次/分,呼吸浅快,55次/分,血压86/50mmHg(11、5/6、67KPa),皮肤弹性减退,两眼凹陷,前囟下陷,腹胀,肠鸣音减弱,腹壁反射消失,膝反射迟钝,四肢凉。 实验室检查:血清Na+125mmol/L,血清K+3、2mmol/L。 问:该患儿发生了何种水、电解质代谢紊乱?为什么? 参考答案: 患儿发生了低渗性脱水与低钾血症。 一、低渗性脱水: 1、病史:呕吐、腹泻、不能进食,4天后才入院,大量失液、只补水,因此从等渗性脱水转变为低渗性脱水。 2、体检:皮肤弹性减退、两眼凹陷、前囟下陷,为脱水貌得表现。 3、实验室检查:血清Na+125mmol/L(<130mmol/L) 二、低钾血症: 1、病史:呕吐、腹泻、不能进食-----钾摄入不足、消化道丢失钾(小儿失钾得主要途径就是胃肠道);补葡萄糖使细胞外钾转移到细胞内。 2、体检:精神萎靡,腹胀,肠鸣音减弱,腹壁反射消失,膝反射迟钝--神经肌肉兴奋性降低得表现。

神经生理学模拟实验报告材料

实用文档专业:应用心理学 : 学号:日期:地点:汪加诚3110102422 2016.1024 医学楼 C512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实验名称: 神经生理学指导老师:成绩: 同组学生:神经干不应期的测定实验类型:模拟实验 一、实验目的 了解蛙类坐骨神经干产生动作电位后其兴奋性的规律性变化。学习绝对不应期和相对不 应期的测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 神经组织和其他可兴奋组织一样,在接受一次刺激产生兴奋以后,其兴奋性将会发生规 律性的变化,依次经过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和低常期,然后再回到正常的兴奋 水平。 采用双脉冲刺激的方法。将两刺激脉冲间隔由最小逐渐增大时,开始只有第一个刺激脉 冲刺激产生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 AP),第二个刺激脉冲刺激不产生 AP,当两刺激脉 冲间隔达到一定值时,此时第二个刺激脉冲刚好能引起一极小的 AP,这时两刺激脉冲间隔即 为绝对不应期。继续增大刺激脉冲间隔,这时由第二个刺激脉冲刺激产生的 A P逐渐增大,当 两刺激间隔达到某一值时,此时由第二个刺激脉冲刺激产生的 AP,其振幅刚好和由第一个刺 激产生的 A P相同,这时两刺激脉冲间隔即为相对不应期。 三、材料和方法 【材料】:蟾蜍或蛙;标本屏蔽盒、任氏液、微机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 【实验方法】: 1.系统连接和仪器参数设置 (1)RM6240 系统:点击“实验”菜单,选择“肌肉神经”或“生理科学实验项目”菜 单中的“神经干兴奋不应期的测定”或“神经干兴奋不应期的自动测定”项目。系统进入该 实验信号记录状态。仪器参数:1通道时间常数 0.02s、滤波频率 1KHz、灵敏度 4mV,采样频率 80KHz,扫描速度 1ms/p。双刺激激模式,最大刺激强度,刺激波宽 0.1ms,起始波间隔 30 ms,延迟 2ms,同步触发。

离体蛙心灌流及药物对心脏的影响

离体蛙心灌流及药物对心脏的影响 一、实验目的: 1、学习蛙心灌流方法。 2、了解离体心脏的自律性与环境中各因素变化的关系,观察理化因素 对蛙心活动的影响。 二、实验对象:蟾蜍 三、实验方法: 1、标本制备: 取蟾蜍→破坏CNS→固定→剪皮→打开胸腔(暴露胸骨柄,用镊子把胸骨柄捏起来,用粗剪刀剪断,沿胸骨将锁骨剪断,去除多余的骨头,注意勿将心脏剪破)→用眼科剪小心剪开心包膜→暴露心脏→在主动脉叉下方穿一根丝线备用→用蛙心夹在心舒张期夹住心尖部→在左侧主动脉分叉处2-3mm处剪一剪口→将盛有一定量任氏液的蛙心插管插入到主动脉球→将插入到主动脉球的套管稍向后退,再向左下逆时针旋转90°,插入心室→结扎固定→剪断血管和背面静脉窦以下组织,游离标本 2、连接装置: 蛙心管内保持2ml灌流液,用木夹夹住蛙心套管,蛙心夹的线与张力换能器相连,换能器与电脑的相应通道相连。 3、运行电脑: 打开电脑→Medlab→实验/常用生理实验→离体蛙心灌流 四、实验结果: 分别观察正常心脏活动曲线及加入不同溶液后的心脏活动曲线的变化。 曲线规律:心脏节律; 曲线疏密:心率 曲线基线:心室舒张最大程度 顺序观察项目药量心肌(率、力)变化 正常任氏液灌流正常 1 0.65%NaCl 灌流 1~2d 2 2% CaCl 2 3 1%KCl 1~2d 4 1:10000 NA 1~2d 5 1:100000 ACh 1~2d 6 3% LH 1~2d 2.5% NaHCO3 2~4d 7 1:100000 Isop 1ml +任氏液1ml 8 1:1000 prop 0.2ml+任氏液1.8ml 出现效应后,抽出一半液体后 立即加入Isop1ml

生理病案讨论

生理学病案讨论 (供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基础医学等专业使用) 四川大学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生理教研室 2008年9月

第一章细胞生理 Clinical Case 1 A 48-year-old women with insulin 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 reports to her physician that she is experiencing severe muscle weakness. She is being treated for hypertension with propranolo, a β-adrenergic blocking agent. He physician immediately order blood studies, which reveal a serum [K+] of 6.5mEq/L (normal,4.5mEq/L) and elevaled BUN (blood urea nitrogen). The physician tapers off the dosage of propranolol ,with eventual discontinuation of the drug. He adjusts her insulin dosage. Within a few days, the patient’s serum [K+] has decreased to 4.7 5mEq/L, and she reports that her muscle strength has returned to normal. Question: Why does hyperkalemia cause muscle weakness? Clinical Case 2 An 18-year-old college woman comes to the student health service complaining of progressive weakness. She reports that occassionally her eyelids “drop” and that she tires easily, even when completing ordinary daily tasks such as brushing her hair. She has fallen several times while climing a flight of stairs. These symptoms improve with rest. The physician orders blood studies, which reveal elevated of antibodies to ACh receptors. Nerve stimulation studies show decreased responsiveness of skeletal muscle upon repeated stimulations. The women is diagnosed with myasthenia gravis and is treated with drug pyridostigmine. After treatment, she reports a return of muscle strength. Please explain her progressive weakness based on the clinical studies. 第四章循环系统 病案摘要: 张XX,男,56岁 主诉:因反复头昏头痛15年,加重半年伴视物模糊一天入院。 病史:患者15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轻度头昏头痛,尤以午后及情绪激动后为著。休息后可缓解。未加重视。以后,上述症状反复出现并逐年加重。去年体检时发现血压高,约220/110mmHg,服“降压灵”后,症状有所减轻。近半年

蛙类心脏起搏点分析与心搏曲线观察

中国海洋大学实验报告 2011年11月5日姓名:刘玉姣专业年级:2009级生物技术学号:040012009065 同组者:魏惠惠马丽斐题目:蛙类心脏起搏点分析与心搏曲线观察 一、目的要求 观察蟾蜍心脏起搏点、心脏各部分活动顺序及心脏不同部位自律性的高低。 二、基本原理 心脏活动具有自律性,但各部分的自律性高低不同,窦房结的自律性最高。其每次兴奋依次激动心房、心室。引起心脏各部分的顺序活动。正常生理情况下窦房结为心脏的正常起搏点,其他部位的自律细胞称为潜在起搏点,当窦房结的兴奋传导受阻时,潜在起搏点可取代窦房结引发心房或心室活动。两栖类动物的心脏起搏点称静脉窦。 三、动物与器材 蟾蜍或蛙、手术器械一套、蛙板、玻璃板、蛙心夹、滴管、细线、秒表、任氏液。 四、方法与步骤 1.破坏蟾蜍脑和脊髓后,仰卧于蛙板上。用眼科剪刀仔细剪开心包,暴露出心脏。 2.识别蛙心静脉窦、心房、心室,在心房与静脉窦之间有一半月形白线,即窦房沟。 3.观察项目 (1) 静脉窦、心房、心室跳动顺序及频率。 (2)沿窦房沟进行结扎(斯氏第一结扎),观察心房、静脉窦活动情况。 (3)待心房、心室恢复跳动后,在心房、心室的交界处(房室沟)做斯氏第二结扎,观察心房、心室活动变化情况。 五、注意事项 1.复习心脏兴奋的发生与传播等理论知识。 2.手术过程要小心,避免出血。结扎应迅速扎紧。

3.实验中经常滴加任氏液,使心脏保持湿润。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 第一次结扎后,由于静脉窦为正常起搏点,故仍能进行正常搏动;由于窦房沟处被结扎,兴奋传导受抑制,心房心室潜在起搏点的自律性不能立即恢复,而频率降低。须经一定时间才能从被压抑的状态中恢复其本身的自动兴奋频率。 第二次结扎处为房室沟,此时从静脉窦到心房的兴奋传导正常,故心房跳动频率恢复。从心房到心室的传导受阻,心室跳动停止。一段时间后,心室自身的潜在兴奋性使心室开始跳动。 七、思考题 第一斯氏结扎后和第二斯氏结扎后的心室搏动频率是否相同?为什么? 答:不相同。第一斯氏结扎后心室的搏动是受心房激动,搏动频率与心房的搏动频率相同。第二次斯氏结扎后,是心室自身的潜在兴奋性作用,使其开始搏动,不受心房控制。

病理生理学经典案例分析

亚健康状态-病例分析 病例摘要: 某男,33岁,工作勤奋,经常加班,甚至到深夜,久而久之,他逐渐感觉周身疲乏无力,肌肉关节酸痛,食欲不振,到医院做了全面检查之后,未发现阳性体征和检验结果。 分析题: 1、请问他的身体状况处于何种状态? 2、是否需要治疗? 参考答案: 1、处于亚健康状态。 2、因为他在体检后没有发现疾病的存在,但又有疲劳、食欲不振等表现,并不属于健康状态,所以他是处于疾病和健康之间的第三种状态即亚健康状态。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个体不需要治疗,但需要通过自我调节如适当休息、放松、增加睡眠等逐步消除这些症状,使机体早日恢复健康。 细胞凋亡-病例分析 病史摘要: 患者,王某,男,47岁,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经连续化疗8周,自觉症状减轻,但食欲减退,轻度脱发,有低热。抽血,分离淋巴细胞作DNA琼脂糖电泳,常规透射电镜检查及核酸内切酶活性测定,发现:DNA电泳谱呈梯状条带;电镜检查发现:细胞皱缩,胞膜及细胞器相对完整,核固缩;核酸内切酶活性显著增强。 分析题: 病人淋巴细胞发生什么病理改变?为什么? 参考答案: 病人淋巴细胞发生凋亡改变,依据是DNA琼脂糖电泳、电镜检查及核酸内切酶活性测定。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病例分析

王某,男,15个月,因腹泻、呕吐4天入院。发病以来,每天腹泻6~8次,水样便,呕吐4次,不能进食,每日补5%葡萄糖溶液1000ml,尿量减少,腹胀。 体检:精神萎靡,体温37.5℃(肛)(正常36.5-37.7℃),脉搏速弱,150次/分,呼吸浅快,55次/分,血压86/50mmHg(11.5/6.67KPa),皮肤弹性减退,两眼凹陷,前囟下陷,腹胀,肠鸣音减弱,腹壁反射消失,膝反射迟钝,四肢凉。 实验室检查:血清Na+125mmol/L,血清K+3.2mmol/L。 问:该患儿发生了何种水、电解质代谢紊乱?为什么? 参考答案: 患儿发生了低渗性脱水和低钾血症。 一、低渗性脱水: 1、病史:呕吐、腹泻、不能进食,4天后才入院,大量失液、只补水,因此从等渗性脱水转变为低渗性脱水。 2、体检:皮肤弹性减退、两眼凹陷、前囟下陷,为脱水貌的表现。 3、实验室检查:血清Na+125mmol/L(<130mmol/L) 二、低钾血症: 1、病史:呕吐、腹泻、不能进食-----钾摄入不足、消化道丢失钾(小儿失钾的主要途径是胃肠道);补葡萄糖使细胞外钾转移到细胞内。 2、体检:精神萎靡,腹胀,肠鸣音减弱,腹壁反射消失,膝反射迟钝--神经肌肉兴奋性降低的表现。 3、实验室检查:血清K+3.2mmol/L(<3.5mmol/L)

1、蛙心灌流实验报告

蛙心灌流实验 实验目的 1、学习斯氏或八木氏离体蛙心灌流法。 2、了解心肌的生理特性。 3、观察Na+、K+、Ca2+及肾上腺素(Adr)、乙酰胆碱(Ach)等对离体心脏活动的影响。实验原理 动物的离体心脏,用理化特性类似于其血浆的代体液灌流时,在一定的时间内,仍然保持有节律的舒张活动。改变灌流液的理化特性,这种节律的舒缩活动也随之发生改变,说明内环境理化因素的相对恒定是维持心脏正常节律活动的必要条件。 实验材料与用品 1、材料:蟾蜍、斯氏蛙心套管、套管夹、支架、双凹夹、蛙心夹、蛙板(蜡盘)、常用手术器械、滴管、废液缸、棉线 2、药品:任氏液、0.65%NaCl、2%CaCl2 、1%KCl、0.01% 肾上腺素、0.01%乙酰胆碱 3、仪器:计算机采集系统、张力传感器 实验步骤 1、取一只蟾蜍,用探针破坏其脑脊髓后仰卧固定于蛙板上,剪开胸前区皮肤,剪去胸骨,暴露心脏。用眼科镊提起心包膜,再用眼科剪在心脏收缩时将其剪破,使心脏完全暴露出来。 2、识别心脏的各个部分,包括心房、心室、静脉窦等,并观察心跳。 3、插蛙心插管,制备离体蛙心。在左主动脉下穿一线结扎,靠近动脉窦,接着在左右主动脉下方穿一线,并打一松结留作固定插管用。 4、用手提起结扎线,用眼科剪在左侧主动脉距分叉3mm处向心脏剪一斜口,右手将盛有少量任氏液的蛙心插管由此口插入,先进入动脉圆锥,然后在心室收缩时,向前略向左推动蛙心插管,使之经主动脉瓣插入心室腔内(注意:为了使蛙心插管顺利插入心室,应使心室与动脉圆锥成一条直线)。进入心室的标志是随着心室搏动,均有血液喷入插管,插管的液面随着心搏而升降。结扎插管并将结扎线固定于插管侧面的小钩上,以防止标本滑脱。在蛙心插管插入心室后,用吸管及时吸出管内的血液,更换新鲜任氏液。提起插管,剪断主动脉左、右侧分支,轻轻提起插管和心脏,在静脉窦下方绕一线,将左右肺静脉及前后腔静脉一起结扎(切勿损伤静脉窦),在结扎线下方剪去所有牵连的组织,将心脏摘出。用任氏液反复冲洗(10~25滴/min的速度缓慢点滴)任氏液。至插管内任氏液完全澄清无色为止。以后做实验注意每次换液时,插管内液面应保持相同的高度。

蛙心起搏点观察实验报告

蛙心起搏点观察实验报告 篇一:蛙心起搏点 蛙心起搏点 实验报告 20081217 01:15:25 阅读175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实验目的】 1 了解在体内观察器官生理特点的方法,并确定蛙心起搏点及传导途径 2 理解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实验原理】 哺乳动物心脏的特殊传导系统具有自动节律性,但各部分的节律性高低不同。正常情况下,窦房结的自律性最高,它自动产生的兴奋向外扩布,依次激动心房肌、房室交界、房室束、心室内传导组织和心室肌,引起整个心脏兴奋和收缩。由于窦房结是主导整个心脏兴奋和跳动的正常部分,故称之为正常起搏点;其他部位自律组织受窦房结的“抢先占领或超速驱动压抑”控制,并不表现出它们自身的自动节律性,只是起着兴奋传导作用,故称之为潜在起搏点。一旦窦房结的兴奋不能下传时,则潜在起搏点可以自动发 生兴奋,是心房或心室依从节律性最高部位的兴奋节律而跳动。

两栖类动物心脏的正常起搏点是静脉窦,在正常情况下,其 心房和心室在静脉窦冲动作用下依序搏动,只有当正常起搏点的冲动受阻时,“超速压抑”解除,心脏的自律性次之的部位才可能显示其自律性。 本实验利用结扎阻断传导通路的方法来确定蛙心起搏点和传导途径。 【实验对象】蟾蜍或蛙 【实验器材和药物】蛙板、蛙类手术器械、刺蛙针;线、小烧杯、滴管、任氏液 【实验方法和步骤】 1 暴露心脏蟾蜍或蛙一只,用刺蛙针破坏脑和脊髓后,将其仰卧固定在蛙板上。用剪刀剪开胸骨表面皮肤并沿中线剪开胸骨,可见心脏包在心包中,仔细剪开心包,暴露出心脏,在窦房沟、房室沟处各预 置一段手术用的丝线 2 观察正常心跳频率 观察它们的跳动次序并计数它们在单位时间内的跳动次数 3 结扎窦房沟,并观察心跳的变化 找到静脉窦和心房交界的半月行白线(窦房沟)。然后将预先穿入的丝线沿着

十二道病理生理学病例分析附答案

《十二道《病理生理学》病例分析(附答案)》 ?《十二道《病理生理学》病例分析(附答案)》 病理生理学》病案分析试题 一、病例思考(水电) 患者女性,16岁,因心慌、气短1年,咳嗽、咯血、腹胀和尿少2周入院。 入院后经各种检查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心功能Ⅳ级,肺部感染。实验室检查: 血K+4.6mmol/L,Na+144mmol/L,Cl-90mmol/L,HCO- 329mmol/L。住院后给予强心、利尿(氢氯 噻嗪25mg/次,3次/日)、抗感染治疗,并进低盐食物。治疗7天后,腹胀、下肢浮肿基本消 失,心衰明显改善。 治疗18天后,心衰基本控制,但一般状况无明显改善,且出现精神萎靡不振、嗜唾、全 身软弱无力、腹胀、恶心、呕吐、不思进食及尿少等,并有脱水现象;血K+2.9mmol/L,Na+112mmol/L,Cl-50.9mmol/L,HCO- 335.7mmol/L。立即给予静脉补充含氯化钾的 葡萄糖盐水。5天后,一般状况明显好转,食欲增加,肌张力恢复,尿量亦逐渐正常;血 K+4.4mmol/L,Na+135mmol/L,Cl-91mmol/L,HCO- 330mmol/L。 讨论题: 1、引起患者出现低血钾、低血钠的原因有哪些? 2、哪些症状与低血钾有关?说明其理由。为什麽需补钾5天后病情才好转? 3、患者是否合并酸碱平衡紊乱?是何原因引起?为何种类型? 二、病例思考(酸碱) 限于篇幅,不再另加病例。病例一、二、和三分别见A型选择题30、31和32。请分别 分析这些患者体内的酸碱平衡状况。 病例一、某慢性肺气肿患者,血气分析及电解质测定结果如下:pH7.40,PaCO2 8.9kPa(67mmHg),[HCO-

生理学实验报告

生理学实验报告 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学习蛙类动物双毁髓的方法 掌握制备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操作技术,为此后有关的神经肌肉实验打下基础。 二、实验原理 蛙或两栖类动物的一些基本生命活动及生理功能与温血动物近似,而且其离体组织需要的生活条件非常简单,易于控制和掌握。因

此在生理学实验中,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是研究神经肌肉生理最常用的对象,经常用来研究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刺激与反应的规律、肌肉收缩的特点、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等。 三、实验对象 蟾蜍或蛙。 四、实验器材及药品 蛙类手术器械一套(金属探针1根,粗剪刀、眼科剪刀各1把,圆头镊子、眼科镊子各1把,玻璃分针2根),蛙板和玻璃板各1块,培养皿,滴管,废物缸、锌铜弓,丝线,棉花;任氏液。 五、实验方法及步骤 1、双毁髓:左手握蟾蜍,背部向上。用食指按压其头部前端,拇指压住躯干的背部,使头向前俯;右手持毁髓针,由两眼之间中线向后方划触,触及两耳后腺之间的凹陷处即是枕骨大孔的位置。将毁髓针由凹陷处垂直刺入枕骨大孔,然后针尖向前刺入颅腔,在颅腔内搅动,以毁脑组织。再将毁髓针退至枕骨大孔,针尖转向后方,与脊柱平行刺入椎管,以捣毁脊髓。脊髓彻底捣毁时,可看到蟾蜍后肢突然蹬直,然后瘫软,此时的动物为双毁髓动物。 2、剥制后肢标本:左手持手术镊提起两前肢之间背部的皮肤,右手持手术剪横向剪断皮肤,然后往后肢方向撕剥皮肤。剪开腹壁肌肉,用手术镊提起内脏,翻向头部,在看清支配后肢的脊神经发出部位后,于其前方剪断脊柱。 3、分离两后肢:将去皮的后肢腹面向上置于解剖盘上,右手持

金冠剪纵向剪开脊柱,再剪开耻骨联合,使两后肢完全分离。 4、分离坐骨神经:将一侧后肢的脊柱端腹面向上,用玻璃分针沿脊神经向后分离坐骨神经,股部沿腓肠肌正前方的股二头肌和半膜肌之间的裂缝,找出坐骨神经,剪断盖在上方的梨状肌,完全暴露坐骨神经,剪去支配腓肠肌之外的分支,再剪去脊柱及肌肉,只保留坐骨神经发出部位的一小块脊柱骨。 5、分离股骨头:沿膝关节剪去股骨周围的肌肉,保留股骨的后2/3,剪断股骨。 6、游离腓肠肌:在腓肠肌跟腱下穿线并结扎,提起结扎线,剪断肌腱与胫腓骨的联系,游离腓肠肌,剪去膝关节下部的后肢,保留腓肠肌与股骨的联系,制备出完整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标本应包括:坐骨神经、腓肠肌、股骨头和一段脊柱骨四部分。 7、检验标本:用任氏液沾湿的锌铜弓的两极接触神经,如腓肠肌发生收缩,则标本机能正常,把标本固定在肌槽上。 8、连接好装置,调节适宜的灵敏度及刺激强度,开动记录仪,走纸速度为10mm/s,用手控触发开关,以单脉冲刺激神经,记录肌肉的单收缩曲线。 9、分别用1 Hz、2 Hz、3 Hz、4 Hz、6 Hz、12 Hz、24 Hz、30Hz 等频率去刺激坐骨神经,记录肌肉的收缩曲线。 六、分析及讨论 七、思考题 ?1.剥去皮肤的后肢,能用自来水冲洗吗?为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