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性的话题

讨论性的话题
讨论性的话题

讨论性的话题

篇一:敏感的性话题——心理健康课

北京市经济管理学校

《心理健康》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任课教师:教研组长___________

1

2

3

篇二:20XX年即兴评述热点话题

20XX年即兴评述热点话题

1、你赞同拐卖儿童一律判死刑吗?

参考观点:我不赞同拐卖儿童一律判死刑这种说法。我国刑法对于拐卖儿童的犯罪打击也是很严厉的,拐卖儿童也是有死刑的。但是,如果说拐卖儿童一律判处死刑,那就有些矫枉过正。原因如下:(1)它与人们的朴素正义,与法理都是相违背的;(2)它并不能有效遏制拐卖儿童犯罪;(3)它有可能造咸死刑泛滥成灾;(4)刑罚没有弹性,就可能让有的人更加变本加厉地犯罪。法律是严谨和理性的,人贩子可恨,网民和父母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需要理性看待和解决。2、高考作弊现象缘何“春风吹又生”?

参考观点: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1)现有处罚措施不到位难以起

到震慑作用。江西替考事件不过是冰山一角,水面下未被发现的黑色替考产业链令人担忧。面对黑色替考产业链,现有的处罚措施却并不十分有效。时至今日,我国仍没有出台专门规范考试行为的法律法规。现有的法规对行政管理人员、考务工作人员、监考人员以及考生的处理大都为短期的行政处分,处罚力度普遍偏低,难以对作弊者起到震慑作用。

(2)“一考定终身”导致成绩崇拜有增无减。虽说现在的高考已经不再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局面,但是,在“一考定终身”的高考制度面前,高考的重要性不容小视。高考成绩不仅是学生,也是教师身上一道难以摆脱的压力。高考成绩还是政府对教育部门,教育部门对学校,学校对教师,家长对学校进行评价不可或缺的硬指标。

3、你认为网络提速降费会产生哪些影响?

参考观点:(1)“提速降费”这枚“石子”,将激起一连串“涟漪”。“提网速、降网费”将是重塑一个更加成熟电信市场的开端。市场竞争更激烈、市场发育更完整时,自会形成更真实、有竞争力的电信资费。

(2)提速降费有益于基于互联网的创业创新,从投资、技术、场地等方面而言,无疑能降低创业创新的成本门褴,令普通公众,甚至偏远地区的网民,都能参与其中。提速降费并不是单纯对网民让利,它事关互联网建设发展,进而对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包含经济转型升级的深层次考虑。

4、如何应对微信朋友圈中传播的谣言?

参考观点:

(1)微信是“双刃剑”,它在满足人们信息需求的同时,也混杂着各类虚假信息和谣言,让人真假难辨,甚至影响社会安定。这些谣言触动着公众敏感的神经,在社会上引起极大恐慌。(2)微信由于便捷高效、普遍参与等多方面的特性,能在短时间内聚集起大量用户。让每个人能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看法,促进社会信息的互动交流。然而,微信毕竟是一个虚拟空间,大部分用户在面对如此海量的信息时都不具备逐一进行查证的条件,这为网络谣言留下了巨大的生存空间。(3)信息传播最基本的要求就是真实性,微信谣言的传播最终会给个人和社会带来双重损失。尤其是当政府和社会信任度下降后,一个极大的负面后果就是“造谣的成本会很低,而辟谣的成本则很高”。(4)对于每位微信用户来说,

都应有自己独立的判断和思考,不要盲目听信网络传闻,避免谣言更大范围的传播。惟有如此,网络民意才能够得到更有效的表达,进而为政府部门科学决策提供有效的参考,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双赢。

5、你如何看待高校“更名潮”?

参考观点:(1)虽然“专科学校”、“学院”、“大学”都属于高等院校,但听上去,“专科学校”似乎不虹“学院”高端大气,“学院”似乎不如“大学”上档次一一这正是高校“更名潮”的最大推动力,好面子的中国高校总是在学校名称上大做文章,并且乐此不疲。(2)很多高校改名字只是“换汤不换药”的面子工程,除了一大堆听上去“高大上”的校名,没有带来任何实质性的好处。相反,人们眼见的事实是,高校的科研竞争力没有上去,而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却在不断下滑。

高校“更名潮”是高等教育浮躁的一个突出表征,在急功近利和好大喜功思维的指引下,注定无法建成一流高校、培养一流人才。(3)高校办学不能总在名字上做文章。高等教育要追求的不是校名的“高大上”,而是教育质量和科研实力的“高大上”。这需要每所高校明确自身定位,摒弃急功近利、华而不实,积极修炼内功、发展内涵。这既是对学生负责任,也是对社会、对国家负责任。

6、说说你对旅游客船“东方之星”沉没事件的看法?

参考观点:(1)目前有很多旅游团打着低价的名号吸引老年人参团,表面看为旅行团,实则为购物团。这样的旅游团不仅保证不了老年人的利益,还有可能存在安全隐患。(2)没有安全,就没有旅游。安全是旅游的前提和基础,是旅游的血液和命脉。(3)对消费者而言,一个纷乱的市场是难以博得信任和支持的,无论是传统旅行社还是旅游景点,都有责任和义务为客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和周到的服务。从长远看,只有稳定、健康的市场环境才能为旅游企业提供更良好的发展空间。

7、你认可电视剧《虎妈猫爸》中以“虎妈”为代表的“魔鬼式”教育方法吗?参考观点:我不认可虎妈的教育观念,原因如下:

(1)一直以来,孩子的教育方式和方法都被认为是没有绝对性的,一百个家庭会出现一百种不同的教育模式。每一个孩子的性格和环境不同,所需要的教育方式也应该有所差别。(2)现在的母亲对“虎妈”式的教育方法抱有极其微妙的心态,一方面对其怀有抵触心理,另一方面又趋之若鹜。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就是日渐残酷的社会竞争。

当父母的,随着孩子的成长,遭遇着各种孩子间的比较,她们恐慌甚至无所适从,于是就为自己和孩子敲响警钟,为了孩子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拼尽全力。望子成龙、望女成风是每一个家长的期望,但是在教育方式上不可以用一刀切的做法。(3)家长都想把子女培养为社会需要的人才,但是不管孩子的意愿和天性,这样做容易让孩子走向极端。其实父母最重要的是应该在尊重的基础上,培养孩子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人格。

8、你认为在故宫拍裸照算不算艺术?

参考观点:我认为故宫拍裸照不算艺术。因为:(1)所谓人体艺术就是将人体的美以艺术形式表现出来。比如:雕像《断臂的维纳斯》、《大卫》。人体艺术自文艺复兴时期开始兴起,时至今日依旧是很多艺术家所钟爱的描绘题材。随

着社会的进步,人们观念越来越开放,城市雕像里都有类似的人体艺术雕像,这些雕像不仅没有遭到人们的唾弃,反而逐渐被更多的人所接受。摄影师让女模特赤身裸体在故宫拍照,其目的也是想创作出更好的作品。摄影师追求艺术创作并没有错,错在追求艺术的方法不恰当。(2)追求艺术创作的方法不恰当,艺术家的艺术作品也就得不到人们的认可,反而会违背社会的道德规范。摄影师应该明白自己首先是人,就要遵守作为人的道德和行为规范,而不是只关心自己的艺术创作而忽视自己的责任、不顾他人感受。(3)真正的艺术作品不仅体现的是艺术家高超的艺术手法,而且留给人们的应该是美的享受。这种以牺牲文物为代价进行艺术创作的方法不可取,更算不得是真正的

艺术创作了。

9、如何看待20XX年复旦大学110周年校庆形象片抄袭事件?

参考观点:我认为复旦大学这种抄袭的行为不可取。(1)复旦校庆宣传片涉嫌抄袭,是一个偶然事件,但它所体现的内地高校创新乏力,则具备相当的普遍性。换言之,抄袭事件只是导火索,点燃的是此前普遍存在的不满和焦虑。(2)创新乏力不仅体现在大学,也是现下内地企业乃至中国参与国际竞争的短板。在更大的背景下看抄袭事件,就具备了寓言色彩,该反思的不仅是一所大学,而是要思考如何提升国家创新力的寓意。百年前中国落后挨打,国人反思要立足世界之林,首要学习西方的船坚炮利,但后来发现那只是表面,寻求制度变革才是治本之策。现在要打破创新的瓶颈,也不能停留于一个宣传片、一个产品、一个技术的学习,而要追寻创新受阻的制度原因。

10、你认为青春片为什么依然这么火?

参考观点:青春片依然这么火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从赵薇的导演处女作《致青春》开始,国产青春片逐渐形成一整套成熟的营销模式:前期预热、中期引爆、后期升华。电影发行方用各种方式来对影片进行宣传,尤其是微博大号的转发,可以让电影迅速成为热门话题,并带动票房的飙升。(2)从《致青春》开始,将知名青春小说改编成电影己成为热潮。20XX年上映的《万物生长》、《左耳》、《何以笙箫默》都是如此。影片从立项开始便已具备天然的粉丝群和话题炒作的条件。(3)导演的名人效应让电影更有号召力。明星名人纷纷转行成导演已经成了一种流行趋势。在目前票房过亿的国产青春片前十位名

单中,由“跨界导演”执导筒的就好几部。其中包括作家郭敬明的《小时代》系列,此外还有同为作家的韩寒的《后会无期》、苏有朋的《左耳》以及何炅导演的《栀子花开》,青春片都是他们首次当导演的不二选择。

11、评论高三学生在高考前夕集体撕书这种现象。

参考观点:我认为学校制止和处理学生集体撕书行为,十分必要。(1)学生集体撕书行为,从小处讲,既是一种浪费,又污染了校园环境;从大处讲,书是人类知识延续的载体,是人类思想的航标,可见,撕书是一种文化暴力,与当今的文明社会格格不入。因此,学生集体撕书,首先该反思的是学生。高考不是人生的终点,而是人生新的开始。考生应该以更理性的方式来调节考前或考后情绪。(2)学生集体撕书,更值得学校和老师反思。虽然学生撕书不理性,但同时也折射出了中国毕业仪式意识的欠缺7。国外高中生的毕业都相当严肃、隆重,毕业时,所有的家长会到学校为孩子庆祝。但是,目前中国缺乏这样一种仪式。因此,我们国家应该有这样一个有组织的仪式,让所有的高中生知道自己毕业了,成年了。特别是,应借鉴国外的做法,学生将教科书一届一届流传下去,

这既是一种节约方式,也是对学习精神的一种传承。

12、留守儿童自杀,究竟责任在谁?

参考观点:我认为,最近几年,中国内地大量劳动力从农村向城市迁移,是造成上述悲剧的直接原因。留守的儿童,一年甚至多年都见不到父母,因为得不到照顾,留守儿童遭遇意外伤害的比率比非留奇儿

有争议性的话题

有争议性的话题 1.外来子弟工就学问题 2.伊朗朝鲜核问题 3.伊拉克战争的正确与否 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都是古老的专制制度与西方民-主制度的冲突,是美国在全 球推行民-主的产物。小布什总统在国会中的演讲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 袭击我们的敌人蔑视自由,充满怨恨,轻信美国和西方国家压榨了他们的人民。他为 统治整个地区而战。随着时间的推移,他转向自杀性袭击策略。通过制造更多的屠杀,迫 使美国人厌倦暴-力,放弃战斗。 亚洲发展的教训是,对自由的精神渴望将不会遭到否定。一旦人们尝试自由之滋味, 哪怕是一点点,他们就会一直战斗不息,直至自由。今天带给我们无数利益的亚洲,活力 四射,充满希望,没有美国的存在和坚持,将不可能出现。没有今天在座的老兵们,将不 可能出现。感谢你们的效力。 亚洲走在更加自由和充满希望道路是和很多人的怀疑相伴随的。二战之后几十年里, 美国在亚洲的政策多次被认为没有希望和天真而应该受到抛弃。当今天我们听到对我们这 一代在中东艰难工作的批评时,我们可以听到多年以前对远东相同论点的回声。 日本投降后,很多人认为帮助日本改造成民-主国家太天真。今天的情形一样,批评 者认为,有些人根本不适合自由。 有人说,日本文化本质上和民-主不相容。前美国驻日本大使Joseph Grew担任过杜 鲁门总统的国务次卿,曾断然告诉总统----允许我引用:"在日本实行民-主永远行不通"。不仅仅是他一个人这样相信。很多美国人都相信,日本人也是如此----很多日本人相信同 样的事情:民-主根本不会起作用。 其他人批评说,美国人是把他们的思想强加给日本人。比如,日本副首相曾宣称,允 许日本妇女参加选举,将"阻碍日本政治的进展"。 4.地震和刮风下雨一样,都是一种自然现象,在它来临之前是有前兆的,特别是强烈 地震,在孕育过程中总会引起地下和地上各种物理及化学变化,给人们提供信息,只要人 们认真观测并掌握地震前兆的规律,地震预报总有一天会实现。 在地震预报方面,我国地震工作者已经取得可喜的成绩。1975年2月4日海城7.3级地震时,我国做出了成功的预报,这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成功的地震预报。在其后又成 功地预报了1976年5月29日云南龙陵7.3级地震和1976年8月16日、8月29日在四川松潘、平武之间发生的两次7.2级地震。最近十几年又有几次较好的地震预报。成功的地

受众心理笔记

受众心理笔记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受众心理 第一章受众分析 一、受众:简而言之就是指信息传播的接受者,包括报刊和书籍的读者、广播的 听众、电影电视的观众。特点:1.规模的巨大性,在人数上超过大部分社会群体; 2.分散性,广泛分布于社会各个阶层; 3.异质性,即具有不同的社会属性。 受传行为:对大众媒介传播的信息所采取阅读、收听或观看的行为。受传行为的产生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物质条件、身体条件、时间条件、文化条件、心理条件。 根据受传行为的状况和受传行为的条件分类: ⒈潜在受众:即目前尚无受传行为而在一定时间内可能创造受传条件成为受众的人; ⒉实在受众:即对大众传播媒介已经有受传行为的受众。 根据受传自觉程度分类: ⒈有意受众:即自觉或比较自觉地把自己的受传需要与传媒联系起来,有意识参与传 播过程的受众。这一部分是比较稳定的。 ⒉无意受众:虽有受传行为,但参与传播的自觉性较差,对传媒的视听往往是无意识 的,是非稳定的受众。 讨论:目前各类媒介是如何使无意受众变为有意受众?中间又有哪些问题? 根据受传的动机分类: ⒈主智受众:以满足认识上的需要为主导动机的受众;其目的是为了获取信息,了解 舆论,以认识客观世界。(延迟能耗报偿) ⒉主情受众:是以满足情感上的需要为主导动机的受众。其目的是为了调节生活,消 遣娱乐。(即时报偿) 二、受众的自主性:是指受众在视听传播的过程中,对自身的心理、行为的主动控 制的心理特征,是受众自我意识的重要表现。

受众受传过程中的主动性活动主要表现为: (一)选择 ⒈选择性接触⒉选择性理解⒊选择性记忆 理智、经验导致选择性行为并非总是发生,它产生于需要及情感、意志共鸣 (二)审辨 受众对传播的审辨包括两方面:一是对传播本身的审辨;一是对传播所涉及的客体的审辨。前者包括对传播者的审辨、对信息来源的审辨、对传播内容的审辨、对传播价值的审辨。后者的审辨包括对传播所涉及的人物事件、现象的是非、曲直、美丑、善恶等的判断和评价。 网络媒体时代中的受众审辨能力增强:华南虎事件中网友的表现;死亡博客事件中的网友表现 (三)加工 ⒈扩展与简化⒉具象和抽象⒊分解与合成 (四)投射(情感联想) 投射:是指个体在接受外在刺激时,把自身的经验、情感投射到对象上去的一种心理现象。 (五)探究(好奇心理) 受众的探究有几个特点:一是选择性;二是主动性;三是短暂性。 第二章受众的需要与期望 一、需要:是人类追求自身心理平衡的一种状态。是个体和社会所必要的事物在人的 头脑中的反映,是个体有所缺乏时所产生的一种内在状态,是主体积极性的源泉。人的行为就是满足需要的活动。

生活中最有争议的话题

生活中最有争议的话题 4月底的某天,报端突然发布一条消息,宣布各家银行“五一”长假期间除少数网点外,不开门营业,银行敦促客户在4月30日之前到银行办理存取款和交费手续。据说,这是学习国际惯例,节假日银行暂停营业。又据说30日那天,一些银行网点一度人满为患。后来还有报道说,有人拿着5月7日以前必须缴费的收费通知单向媒体抱怨,因银行网点关门而无法缴纳……中国老百姓的生活正在为“国际惯例”所改变。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已经四、五个月,关税降低的影响还没有在进口上反映出来,倒是外资银行离中国老百姓的日常生活越来越近了。最近,国内媒体上见得最多的消息是,某某外资银行在某城的分支机构取得对企业和个人全面开办外汇业务的资格,或者是某某外资银行在某城的分支机构取得对企业办理人民币业务的资格。接着又是,某外资银行在中国推行服务收费,某外资企业还掉中资银行人民币贷款转而向外资银行贷款的消息等。 随着我国履行对世贸组织的承诺,逐渐放宽外资银行业务范围和服务对象的限制,中资银行的经营开始面临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中资银行的生存也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但另一方面,外资银行的进入也带来了新的经营方式和经营理念,为中国金融业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水平创造了新的机遇。 然而,有好事者,言必称与国际接轨,言必称国际惯例。于是,洋人的任何办事方式都被视为金科玉律,进而被视为中资银行经营的参照标准。据说,某外资银行对小额外汇存款储户收费是其在全球实行的一种经营方式,目前它正作为一种“国际惯例”被中资银行学习和研究。又据说,中国同行已有意引进这种收费制度,打破中国老百姓享受免费服务的传统。当然,上述想法还只是在酝酿中。但鉴于中资银行的员工已经学习国外同行开始享受长假了,或许收费服务离中国老百姓也不会很遥远了。不过,有业内人士提醒中资银行,在学习国际经验时,切莫忘记国情。 当人民银行宣布根据对世贸组织的承诺,将外资银行的外汇业务服务对象从外商投资企业扩大到所有企业和居民个人的时候,业内曾有人担心,外资银行良好的金融服务,有可能把中国老百姓的外汇存款都吸引过去。一旦发生这种情况,中资银行就将出现存款搬家。而由于中资银行吸收的外汇存款大都贷出去了,如果出现大量提款,中资银行的外汇流动性就有可能出现问题。可事实上,这种情况并没有发生,中资金融机构的外汇存款余额仍然在正常增长。个中有种种原因,其中外资银行在中国“水土不服”,不能不说是一条重要原因。据媒体报道,由于外资银行实行存款收费制度,在储户中引起相当反感,甚至有人将当事银行告上了法庭。看来,外来的和尚也不好念经呀!? 其实,很多事情还讲个入乡随俗。如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已明确表示,中国坚持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监管”,外资银行在中国境内也只能从事银行业务,而不能搞“混业经营”。而且,老外的行事方式也不一定都是国际惯例。比如,香港和新加坡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当地银行对个人客户存款就不另行收费。再如,在西方,很多国家的商场是你上班它也上班,你下班它也关门,给上班族购物造成了极大的不便。相信,如果香港也这么做

拒绝敏感性的研究历程及其展望

Advances in Psychology 心理学进展, 2016, 6(4), 437-444 Published Online April 2016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914360830.html,/journal/ap https://www.360docs.net/doc/914360830.html,/10.12677/ap.2016.64058 The Research Process and Prospect of Rejection Sensitivity Rui Guo, Jinglin Wu School of Educational Science, 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 Guiyang Guizhou Received: Mar. 27th, 2016; accepted: Apr. 12th, 2016; published: Apr. 21st, 2016 Copyright ? 2016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s://www.360docs.net/doc/914360830.html,/licenses/by/4.0/ Abstract A growing number of people pay more attention to an important issue of human’s spiritual life and psychological health against the current background of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politics and culture of our country. The rejection sensitivity is one of the variables that influence human’s mental health and quality of life. A systematic study for rejection sensitivity is an important means for the researchers to fully understand and control human’s mental health and the key point to provide corresponding therapy strategies. Based on the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the research courses of rejection sensitivity in this field, this article concludes and organizes the definition, de-velopment of measuring tools, theoretical support and separately discusses the antecedent and functions of the rejection sensitivity. Besides, the hot topics and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endency of rejection sensitivity research and suggestions are expected in this paper. Keywords Mental Health, Rejection Sensitivity, Variable, Course, Expectation 拒绝敏感性的研究历程及其展望 郭瑞,吴晶琳 贵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贵州贵阳 收稿日期:2016年3月27日;录用日期:2016年4月12日;发布日期:2016年4月21日

敏感话题-精品文案范文

敏感话题 敏感话题 敏感话题 人物子墨(简称男)淑宁(简称女) 时间四月 第一幕 地点咖啡厅 话外音:在此之前我引用一段话。“在人们的印象中,大学生向来是骄傲的一群,他们意气风发、青春飞扬。然而阳光所能照射到的只能是一个侧面。” 男这几天你状态很差,发生什么事情了么? 女子墨,你告诉我什么是道德? 男为什么这么问? 女你说一个女生只是和男朋友发生了某些关系,只是怀了孕就要被开除吗? 男哼,有这样的事? 女什么“道德败坏”,什么“品行不端”,全是一些借口和幌子,多么清高,多么自负! 男不可能是你吧? 女(不自然的)我能发生什么呢?一个以前的好朋友。那学校还居然不厌其烦的询问发生关系的地点和时间,看看这都成什么样子了,不成体统,恶心,变态! 男当然,发生了这样的事情,这样的批评再所难免了。 女(直直地看着他)什么? 男人们总爱拿女大学生说事,认为女大学生清高,能保持处女本色,更好的抵抗诱惑。中国两千年来的传统对她们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而且大部分的女性都处在迷茫的阶段。 女(苦笑了,站起)看不出你还有这么独到的见解。(拍着子墨的肩膀,指着远处)可是,你到处问问,有多少女生没有接过吻,有多少女生没有体验过异性的温存。时代变了,早不可想象了。这个社会,恐惧和可怕。

男恩,对女性的诋毁和否定是这个社会最悲哀的特点。 女你的说法我比较中意。来,为了咱们的志同道合碰杯。cheers。那你说,什么才是道德? 男它的底线是法律所允许的范围。合法的就是道德的。以人的常规理解的道德只是一种狭隘的解释。 女那你说如果一个年轻的小伙子和一个按年龄来说可以做他妈妈的 女人结婚,那算不算是道德上的问题? 男呵呵,你可真会难为人! 女想听听你广义的解释。 男(站起)可是那确实在法律允许的范围里。只是他们的结合不合人们平常的逻辑思维,人们才会惊讶,指责或否定。 女那………… 男我很欣赏这样的人,一个打破常规的人需要多大的勇气来承受事后舆论的压力。当这个天空还是这么灰蒙蒙的一片,他还能够平静的对待,多么骄傲。多么值得自豪。 女你让我想起一个词,你真是个年轻的兽类。(子墨转过身,不解的看着她)有这么一句话:他在我面前散发着男子汉的魅力,我当他是个年轻的兽类,活跃地跳动。 男这种说法倒是很吸引。 女知道毛毛虫是怎么变成蝴蝶的吗? 男蜕变。 女是啊,可你你知不知道蜕变又是多么的脆弱而不堪一击。 男你想说什么? 女要是环境没有人呵护,管理,其后果也将是很严重的。让一个人变的消极有那几种方式的? 男比如仇恨,愤怒,嫉妒,恐惧,报复,虚荣,逃避等等诸如此类。女但当一个人认为生命的终结是一种幸福的时候,总会做些愚蠢的事情。 男自杀? 女自杀太普通了,在我们慰以自豪的中国自2000年来,平均每两分钟就有一个人自杀,8个人自杀未遂。

受众心理笔记(整理)

受众心理 第一章受众分析 一、受众:简而言之就是指信息传播的接受者,包括报刊和书籍的读者、广播的听众、电影电视的观众。 特点:1.规模的巨大性,在人数上超过大部分社会群体;2.分散性,广泛分布于社会各个阶层;3. 异质性,即具有不同的社会属性。 受传行为:对大众媒介传播的信息所采取阅读、收听或观看的行为。受传行为的产生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物质条件、身体条件、时间条件、文化条件、心理条件。 根据受传行为的状况和受传行为的条件分类: ⒈潜在受众:即目前尚无受传行为而在一定时间内可能创造受传条件成为受众的人; ⒉实在受众:即对大众传播媒介已经有受传行为的受众。 根据受传自觉程度分类: ⒈有意受众:即自觉或比较自觉地把自己的受传需要与传媒联系起来,有意识参与传播过程的受众。这一 部分是比较稳定的。 ⒉无意受众:虽有受传行为,但参与传播的自觉性较差,对传媒的视听往往是无意识的,是非稳定的受众。 讨论:目前各类媒介是如何使无意受众变为有意受众?中间又有哪些问题? 根据受传的动机分类: ⒈主智受众:以满足认识上的需要为主导动机的受众;其目的是为了获取信息,了解舆论,以认识客观世 界。(延迟能耗报偿) ⒉主情受众:是以满足情感上的需要为主导动机的受众。其目的是为了调节生活,消遣娱乐。(即时报偿) 二、受众的自主性:是指受众在视听传播的过程中,对自身的心理、行为的主动控制的心理特征,是受众自我 意识的重要表现。 受众受传过程中的主动性活动主要表现为: (一)选择 ⒈选择性接触⒉选择性理解⒊选择性记忆 理智、经验导致选择性行为并非总是发生,它产生于需要及情感、意志共鸣 (二)审辨 受众对传播的审辨包括两方面:一是对传播本身的审辨;一是对传播所涉及的客体的审辨。前者包括对传播者的审辨、对信息来源的审辨、对传播内容的审辨、对传播价值的审辨。后者的审辨包括对传播所涉及的人物事件、现象的是非、曲直、美丑、善恶等的判断和评价。 网络媒体时代中的受众审辨能力增强:华南虎事件中网友的表现;死亡博客事件中的网友表现 (三)加工 ⒈扩展与简化⒉具象和抽象⒊分解与合成 (四)投射(情感联想) 投射:是指个体在接受外在刺激时,把自身的经验、情感投射到对象上去的一种心理现象。 (五)探究(好奇心理) 受众的探究有几个特点:一是选择性;二是主动性;三是短暂性。 第二章受众的需要与期望 一、需要:是人类追求自身心理平衡的一种状态。是个体和社会所必要的事物在人的头脑中的反映,是个 体有所缺乏时所产生的一种内在状态,是主体积极性的源泉。人的行为就是满足需要的活动。 需要的分类:⒈按起源分可分为自然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⒉按对象分可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⒊按社会意义分可分为合理需要和不合理需要;⒋按意识程度分可分为自觉性需要、模糊性需要和潜在需 要;⒌按时间分可分为稳定性需要、阶段性需要和情境性需要。 二、作为受众而言,有哪三个最重要的需求? (一)受众的信息需要 (1)人对信息需要的自觉性是在社会实践中逐渐发展起来的。 催化人类信息需求的因素主要有:⒈开放性因素:独善其身的局面不再;⒉流动性因素:流动产生变 化,变化产生不确定性;⒊短暂性因素:生活变动加快,日新月异。以上几种因素带来的是人对环境

英语四级作文话题分类篇:辩论性话题

英语四级作文话题分类篇:辩论性话题 笔者英语资源频道为网友整理英语四级写作,供大家参考学习。 再来看一下历年13个辩论话题 Is Failure a Bad Thing? Positive and Negative Aspects of Sport. Can Money Buy Happiness? Advantage of a Job Interview. Practice Makes Perfect. Do “Lucky Numbers” Reall y Bring Good Luck? Is a Test of Spoken English Necessary? Students’ Use of Computers. Should the University Campus Be Open to Tourists? CCTV Spring Festival Recreational Activities Free Admission to museums Nothing Succeeds Without a Strong Will. 这类话题都是很容易引起大家关注的话题,并且是跟随着时代的潮流而来的话题。如果给你一个话题,你会怎样

展开呢?既然给你这样一个话题,那就证明在人们心中,这个话题有很大的争议性,你必然会有一个关于这个话题的态度,支持或反对。对这种作文,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 Describe the current situation about the topic.综述大家对此话题的不同态度。 2. Tell us the disadvantage and advantage or active and negative aspects about the topic. 对此话题的利弊进行深入的分析。 3. Make a conclusion. 总结。 Don’t forget to express your attitude about the topic.别忘记把自己对于这个话题的态度表达出来,反对或赞成,你总会有一个态度吧! 童鞋们千万不能做出一些不同于常人的言论,这是考试,是要本着积极向上的态度来发表自己的意见的。下面给出大家一些话题,有空的话可以自己练习一下哦。 话题 个人的命运是由个人掌握 网络经济是泡沫经济 高校产业化利大于弊 人和自然可以和谐相处 企业用人才为先 在校大学生创业利大于弊发掘人才需要考试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0课《老王》精品教案

《老王》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单元课文都是叙事性作品,写的都是普通人,以“爱”为主题,几篇课文都在诉说对普通人,尤其是对弱者的关爱本单元阅读教学,要求感受课文所表现的形形色色的“爱”,从而陶冶自己的情操,去关注身边的人杨绛的《老王》,写自己与车夫的交往,写车夫艰难困苦的生活和善良厚道的品格,含蓄地提出了关怀不幸者的社会问题因而处理教材时我将“爱的教育”作为目的培养学生的人生观、道德观,从而引导学生关注身边普通人的命运,培养他们对真善美的追求。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在快速阅读课文过程中,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在听与说双方互动过程中,增强知识点的删选能力,使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得到锻练,思想认识得到提高。 【过程与方法目标】 全面把握课文,领会作者与主人公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关爱生活中的不幸者,陶冶美的情操。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能在快速阅读课文过程中,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在听与说双方互动过程中,增强知识点的删选能力,使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得到锻练,

思想认识得到提高。 【教学难点】 领会作者与人物的思想感情,联系身边的人,关注、关爱他人。 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查找作者张中行的资料,有关叶圣陶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车夫?你知道什么是黄包车夫吗? 1、车夫:指以推车、拉车、赶车等为职业的人。 2、黄包车:一种用人力拖拉的双轮客运工具,又称人力车,约1870年创制。1873年,法国人米拉看到黄包车便利,拟从日本购进,并向法租界公董局呈报一份计划,要求“在两租界设立手拉小车客运服务机构”,并申请十年专利经营。后经法租界公董局与公共租界工部局协商,同意由两局发放人力车执照,并批准路程价格。次年1月,黄包车从日本输入上海。因从日本输入,故当时沪人又称之为东洋车。 二、汇报自学,展示自我 说说你自学会了哪些知识,查找了哪些知识,向同学们展示你搜集的作者简介及其他资料。 1、介绍作者 作者生平 杨绛(1911年7月17日—2016年5月25日),原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中国女作家、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 2、主要作品

有趣的新闻故事

有趣的新闻故事 篇一:把新闻故事写得精彩些 把新闻故事写得精彩些 仇学平 提起新闻故事,我们不能不想到我国军事新闻史上的两个名篇:和。前者写解放战争时期淮阳县李楼村有以种西瓜为生的李姓兄弟,瓜熟季节,国民党的军队路过李老大的瓜地,把地里的西瓜风卷残云般抢光了;20天后,一支解放军的部队路过李老二的瓜地,地里的西瓜一个也没少。本来担心自己的瓜地也要像老大那样遭殃的老二,见此情景后,热情地把西瓜送到解放军战士手中,可就是没人肯接。记者通过西瓜兄弟对比的特殊感受,鲜明地刻画了人民军队秋毫无犯的崇高形象。后者描述的是我军攻占天津时一个敞开大门的居民家里桌上放着一块当时看来很稀奇的表,解放军部队进进出出多少天了,但这块表仍在桌子上滴答滴答地走着??由此凸现了我军纪律严明的高大形象。可以说,新中国的青年,大多是读着这两个短小而又极为动人的故事长大的。战争年代我军新闻史上的新闻名作何止千百篇,惟有这两篇被国家教育行政部门选入中国新公民的启蒙教材,成为影响人们终生的经典范文。可见,新闻故事作为一种新闻体裁,忽视不得、敷衍不得、边缘不得。 一种日益受宠的新闻体裁 由于一般的新闻写作教科书对“新闻故事”这种体裁讲得比较少,

即使讲也是“语焉不详”,或者只在“通讯写作”讲义中简单提一下“小故事的写作”,有些学员就误以为“新闻故事”这种体裁不重要,在新闻写作中是“小儿科”,在报纸上只能算是“花絮”、“配角”,是可有可无的“补白之作”,因此不愿意下功夫学写新闻故事。这是一种认识上的误区,也不符合实际情况。事实上,新闻故事是以新近发生的单一事实为记述对象、完整表现行为动态演变环节的事实报道。它具有明显的事态起因、中间变动环节和结果,并且由这三要素组成(参见新华社出版社一书第80页)。它不仅是一种独特的新闻文体,而且是一种日益被现代化平面媒体青睐的新闻体裁。大家翻开报纸的新闻版面,经常可以看到一种被加框、配上照片、漫画和编者感言的短小文体,如“部队新闻”版上的专栏,一般发表的多是新闻故事;一版的专栏、报上的专栏,都是发表新闻故事的园地。有些新闻故事不仅被报纸加框“优待”,而且被特意安排到一版甚至是一版头条位置发表,比如2007年10月4日的,就把两篇新闻故事———、,并列放到头版头条位置发表。由此可见,现代平面媒体有日益宠爱新闻故事的趋势。这是为什么呢?细究起来可以发现其奥秘在于: 1、新闻的故事化和新闻故事的可视性决定了新闻故事将成为现代平面媒体挑战电视新闻的必要手段。电视新闻的普及,逼着平面媒体越来越讲究把某一重要事实写得尽量形象、具体而有立体感和故事性,就是把生活中最精彩、最富有时代特色的、最本质的形象摄取出来,这一点是一般大而化之的电视新闻做不到的。写得好的新闻故事,都带有强烈的视觉因素。视觉因素,无非就是“形象化、立体化、有

大学生敏感话题

大学生敏感话题 1.研究目的与调查问卷的设计 1.1 研究目的如今,在高校中,考试作弊现象日益严重,这不仅影响着学校培养人才的质量还影响社会的诚信化建设。因此,我们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并给予了预防作弊的建议。 1.2 调查问卷的设计及注意事项作弊是大学生比较敏感的话题,属于隐私行为,现对该问题设计调查方案,关键是要使被调查者愿意做出真实回答,一旦调查方案不恰当,所得调查数据将失去真实性和可靠性。为了消除被调查者的顾虑,使被调查者确信他(她)参加调查不会泄露个人秘密,在操作上注意以下几点:(1)被调查者从纸箱中随机抽取一只球,看过颜色后放回,若抽到白球,则回答问题A;若 抽到红球,贝V回答问题B。(纸箱中只有白球和红球);(2)被调查者无论回答问题A还是回答问题B,只需在问卷中的方框内打钩,然后把答卷放入一个密封的投票箱内。 2.数据处理及分析 本次研究调查中,分发问卷1000份,收回有效问卷992份,回收率99.2.% 。 2.1 样本数据统计 对问卷一统计得:992张问卷中回答“是”的问卷共219份; 对问卷二进行统计得到选A,B,C,D,E,F,G,H,I 选项的人数

分别是928 536 488 474 376 500 208 304 376 。 注:A:在学习上投入不够,临考试准备不足; B:很在乎成绩,想因好的成绩,得到奖学金,评上荣誉称 号; C:认为考试作弊可以取得好成绩,对作弊抱有一定的侥幸 心理; D:学习的主动性不高,导致学习困难; E:学习态度不端正,成绩逐渐下降,迫于退学压力; F:高校重修制度的压力; G对教材内容不感兴趣,丧失进取的动力; H:不喜欢老师的授课方式,学习兴趣减弱; I :作弊群体化,导致一些学生认为作弊并不是什么大事; J :其它 2.2 数据处理对问卷一的数据进行处理得到:学生考试做弊的 概率。 数据处理:首先,发放1000 张问卷,收回有效问卷n (n=992), 其中有k(k=219)张问卷回答“是”,而我们无法知道这n张中有多少张问卷是回答问题B,同样我们无法知道k张回答 “是”的问卷中有多少张是回答问题B。但有两个信息我们是预先知道的,即:(1)在参加调查人数较多的情况下,任选一人 生日在7月1日之前的概率为0.5。(2)纸箱中红球的比率n

高中生物争议性问题集锦

高中生物争议性问题集锦 普兰店二中宋发玺 在高中教学过程中,经常遇到一些自觉颇具争议性的问题,或者是因为自己学识短浅,或者是很多权威资料也存在不同观点的问题,今拣其中典型的几个列出来,向大家请教。 第一,在物质跨膜运输一节中,涉及到两个问题,一是主动运输可不可以从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的问题,现有两种观点,一是认为可以,即从下坡往上坡都上得去,从上坡往下坡当然可以下得来。但另一种观点认为不然,即从上坡往下坡就不需要能量了,应该属于协助扩散。人教社的教参中对必修一教材第四章的自我检测题的思维拓展题的答案是: 在顺浓度梯度的情况下,葡萄糖、氨基酸等分子可以通过协助扩散进入细胞。当细胞外葡萄糖或氨基酸的浓度低于细胞内时,如果此时细胞的生命活动需要这些营养物质,细胞还能吸收这些营养物质,是通过主动运输。 而我所听到的关于协助扩散的例子只有葡萄糖分子可以通过协助扩散进入红细胞,再就是神经细胞受到刺激后的离子内流及静息状态时钾离子的外流,至今对教参中的上述观点不敢理直气壮的推广。另外,北京大学音像出版社出版的《同步精讲精练新课标名师辅导光盘高中生物必修一》中的李晓辉老师只提到离子如果是主动运输就始终是主动运输而不论膜内外浓度的高低如何,但没有提到葡萄糖、氨基酸等分子是什么情况。2010年全国Ⅱ卷32题(2)中又有“小肠上皮细胞中的葡萄糖浓度比血液中的高,葡萄糖由上皮细胞进入血液,驱动该转运过程的动力来自______③(葡萄糖浓度差、ATP的分解)”,此处答案给的是“葡萄糖浓度差”。也就是说似乎葡萄糖的跨膜运输取决于膜两侧的浓度梯度和运输方向是否一致,顺浓度梯度则是协助扩散,逆浓度梯度则是主动运输,不知这种理解是否正确。 二是教参中说“内吞作用与外排作用属于主动运输,因为它们与其他主动运输一样,也需要能量供应。”但一般却把胞吞胞吐和主动运输划成并列关系而不是从属关系。北京四中的观点是“内吞和外排均消耗能量,和主动运输的差别是,内吞和外排运输的是大分子物质,例如抗体,酶等物质,依靠的原理是细胞膜的流动性,而主动运输的是细胞需要的是小分子物质。大分子物质必须依靠内吞或外排出入细胞。”并将之称之为膜泡运输。更有观点说胞吞胞吐不属于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那么,是教参错了,还是两种观点都对,该怎样给学生阐明呢? 第二,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到底能不能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呢?有的说能,因为子代噬菌体的性状是由亲代的DNA复制后传给子代决定的,又有的说不能,因为蛋白质没有进到细胞内,不知道如果进入会不会导致子代噬菌体产生。观点都出自权威资料,那么到底那一种才更合理呢?我个人认为应该可以证明,理由是实验室模拟的是自然状态下的侵染过程,既然在这种情况下蛋白质没有进入细菌体内,就意味着自然状态下决定噬菌体性状的物质就是DNA而不是蛋白质,否则,赫尔希和蔡斯也应该不会就此罢手的。但人微言轻,还有待大家共同努力来确认一个统一的合理的答案。 第三,脂肪是生物大分子么?如果按照典型的单体脱水缩合成多聚体的方式,则脂肪好像不太符合,而一般资料又习惯于将其归纳为和蛋白质核酸一样的大分子,那么,到底该怎样给它定位呢? 第四,关于动物细胞培养的知识。原全一册教材上有这样一段话: 将组织取出来后,先用胰蛋白酶等使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然后配制成一定浓度的细胞

新闻标题中的创新

新闻标题中的创新 【摘要】标题是新闻的“眼睛”,是新闻作品和读者之间的桥梁,是文章最简明、最有力、最好的体现,在新闻传播中起到灵魂的作用。俗话说得好:“好的题目是文章成功的一半”。一篇好的新闻报道,配上一个鲜明、生动的标题,不仅可以使新闻得到提升,而且可以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使读者在最短的时间里对新闻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阅读。可以这么说,标题能否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勾起读者的好奇心,将决定着整个新闻文本的成功与否,其重要程度甚至超过了新闻内容的本身。 【关键词】新闻标题创新 汤姆森编著的《新闻写作基础知识》一书中写道:“你可以把马牵到水边,但你无法强迫它饮水。当你把你的报纸送到读者手中的时候,你会遇到类似的问题,无法强迫他阅读,不过有一个办法可以使他阅读你的报道,那就是运用精采的标题。”那么,新闻标题如何才能拟的精彩,吸引读者的目光呢?这就涉及到了新闻标题创新的问题。 一、活用同音异形字 同音异形字,顾名思义。就是指汉字的读音相同,字形却不同。适当的运用相同读音的字来代替原有的字,不但可以很好的表达出新闻的主要内容,而且能更加容易的抓住读者的眼球。例如,2008年10月15日的《申江时尚》中有这么一个标题——《美白不用“妆”出来》。显而易见,该标题中原有的“装”被“妆”代替。如此一来,不仅吸引了读者的眼光,而且使读者更加容易的了解该广告的主要内容——介绍不用化妆,也同样可以美白的产品。如果这则广告的标题更改为《XX能使肌肤美白》,其吸引力和意味就淡的多了。无独有偶,在2009年12月30日的体坛周报中出现了名为《我们根本不讲“李”》的评论。该标题虽然只改了一个字,却充分的勾起了读者的求知欲。而且,从标题可以明确的看出,该文章必定与姓“李”的人有关。除此之外,《意口同声:恶签》(《体坛周报》2009年12月21日 A2版)、《贤内助闲不住》(《体育天地MVP》2007年11月30日第157期)、《护齿有一套》(体坛周报2009年12月21日扣篮特刊PAGE16)、《甩麦!不甩卖!》(《体坛周报》2009年12月30日总第2116期)等等,都通过活用同音异形字的方式,达到吸引读者眼光的目的。

有趣的新闻

有两个有趣的新闻。 一则是央视黄金资源广告招标,互联网公司还是占了不少,但百度今年没有投央视广告。另外一个则是百度Moments营销大会,唐·舒尔茨第二次亮相,同时还发布了新书《SIVA范式-搜索引擎触发的营销革命》。 第一则信息,很大一个背景是,百度其实已经超越CCTV,成为事实上的国内第一大的媒体公司了。百度成为国内最大的传媒公司,不仅只因为搜索,而是在2012年开始它做了一件事情:为品牌主提供系统的品牌建设方案。互联网大势在这,并且,与其他媒体相比较,互联网有着传统媒体无法超越的优势:边际成本曲线一直下滑,大数据。百度是典型代表。 百度的转型征战,一切来源于,数字时代数据信息的大爆炸,以及不可避免的市场营销路径变化。 上世纪80年代,唐·舒尔茨提出并发展了整合营销传播(IMC)这一营销概念,并在后来的几十年里成为中国营销界最受瞩目的理论。面对汹涌而来的互联网浪潮,唐·舒尔茨在2012年提出了SIVA营销理论。SIVA营销方法论,主要研究消费者寻求问题解决方案的行为轨迹,即寻求解决问题方案“S”、寻找信息“I”、评估价值“V”、寻找入口“A”。它强调须以消费者为中心,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与消费者深度对话和沟通。而在今年,他则是将SIVA上升到了品牌主整体品牌建设的层面上了。 与新闻门户比较,百度已经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入口”优势,而与传统媒体相比较,它也不止是用户量级大,边际成本低,那么简单。能够将Google、百度分别推向两个市场最大的媒体公司,更本质的原因,其实是搜索引擎本身产品特性:搜索即答案,答案即营销。这其中,百度也有些更本土的特点产品体系:搜索引擎以及如百度贴吧、知心等商业产品大平台基础上,能够实现“百度即品牌”。 百度已经不再只是简单的出售关键词,而是希望,在搜索引擎大数据的基础之上,洞察消费者行为,进而使用百度推出的一系列商业产品,呈现更丰富的品牌形象。所以,百度之前的Slogen叫,“百度一下,你就知道了”、“有问题,百度一下”。而现在,用户在百度上看到的不只是答案,还有随着答案而来的更多品牌信息和关联提示。对于广告主和品牌主而言,这则是一个全面的品牌包装和建设平台,试想,当一个用户只是在百度贴吧键入了“保水护肤”关键词,跳跃出来的,不仅是大众的口碑评价,还有与她需求最为贴近的商品展示广告,这样就直接缩短了用户从决策到购买的路径。

汶川地震引发的争议话题

汶川地震引发的争议话题 未 2008-07-10 0824 四川汶川地震爆发到现在,社会各界、网民们对地震中发生的事情空前关注,这种关注不仅体现为捐款捐物、献计献策,也表现在对一些热点话题的讨论,例如“专家预测地震”、“王石捐款”、“范跑跑”事件等,都成为人们关注争议的焦点。媒体与公众关注的争议话题有哪些?其中表达了公众怎样的心态? 话题一地震预报 5月12日汶川地震发生后,公众从震撼中清醒过来的第一反应是,这么剧烈的地震为什么没被预测?随之而起的是网民揭露出的各类关于地震的传言,如5月10日,四川某报曾以“数十万只蟾蜍跳上岸寻找新的‘家’”为题,进行了报道。事后很多网友说,这是地震的先兆;更有网友揭露某学术论文曾预测出地震发生地将在2008年发生大的地震。随之而起的是各种猜测和不满,地震专家成为众矢之的,地震能否预测成一大争议话题。这一话题有代表性的观点有: 地震的先兆没有得到重视。地震之后网上开始炒作所谓的“蟾蜍搬家”事件还有什么地震前天空出现神秘光圈等说法。很难说这次蟾蜍迁移到底和地震有没有关系,因为有多种因素可以导致动物异常。认为动物比人更能准确地预报地震是没有根据的。 动物反应不能用来预测。“动物异常预报法”无论从机理上还是从实际应用上都有很大局限性,很难付诸实践。如果我们从这次地震中吸取的经验就是用动物来预测,恐怕以后还会吃地震的亏。 地震预报到目前仍是世界难题。专家指出,地震孕育、发生、发展的过程十分复杂,在不同的地理构造环境、不同的时间阶段,不同震级的地震都显示出相当复杂的孕律过程。全球每年都有地震发生,有些还是比较大的地震。但是对于一个地区来说,地震发生的重复性时间是很长的,几十年、几百年、上千年,而进行科学研究的话,都有统计样本。而这个样本的获取,在有生之年都非常困难。 短评:地震预测是未解难题,只有让公众了解了真相,人们才能理性对待。国家地震局应该更讲科学民主 话题二王石捐款 汶川大地震三天后,5月15日,万科董事长王石代表万科捐款200万元,并抛出了“捐款不应成为企业的负担,万科员工的捐款以10元为限”的言论,立即在社会各界掀起轩然大波。公众质疑王石为富不仁,其捐款数目跟其收入不成正比,不符合他作为行业领跑者的身份,而其关于捐款的言论更是被批得体无完肤。后来万科公司面对舆论等各方压力,宣布投入1亿元进行灾后重建工作,网友仍对其不依不挠,一时使王石处于风口浪尖。这一话题有代表性的观点有:

当代大学生的性心理

青春期性教育期末论文 班级:06级生科A班 学号:064120202 姓名:苏狄

当代大学生的性心理 06级生科A班苏狄(064120202)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开放的西方文化对当代大学生产生了越来越深刻的影响,“性”这个敏感话题,也悄然走进了大学校园。大学阶段是学生心理生理趋向成熟的重要阶段,拥有正确的性观念、性道德和自我保护意识对其一生的身心理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长期以来,由于家庭、社会和学校对性教育采取一种保守的态度,使他们的性心理成熟期明显推迟,两者的矛盾造成了大学生对性知识和性健康缺乏全面、客观而科学的认识,从而使其性观念和性行为带有很大的盲目性与冲动性。因此,对当代大学生的性心理和性伦理道德进行正确的引导,使他们克服因好奇心和神秘感而造成的种种失误与差错,以促进大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就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一项不可忽视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大学生、性心理、性知识、性教育 一、大学生性心理发展的特点 (一) 成熟的性生理与不成熟的性心理之间存在矛盾 目前,我国在校大学生的年龄绝大多数在18—23岁之间,在这一阶段,大学生的性生理发育已经成熟,但是性心理的发展尚未达到成熟。性生理的成熟与健全的性心理尚未确立之间存在着矛盾,常常使大学生不能正确地去评价社会和同学,以及自身的种种性现象和性行为,不能很好地适应和主动调节由于性成熟所带来的一系列生理、心理上的变化,保持身心的和谐统一。 (二) 性的生物性需求和社会性要求之间存在矛盾 大学生随着性机能的成熟,在青春期就出现的性欲望和性冲动此时表现得更加强烈,这是身体发育中的正常生理和心理现象。社会道德和法律的要求,学校纪律的约束,使得大学生无法以社会认可的合法婚姻形式获得性的满足。性的生物性需求与性的社会性要求之间的矛盾,使得与性成熟相关的性爱行为,往往只能表现得比较曲折或者压抑,这一矛盾也是造成大学生心理冲突的重要原因。 (三) 性的社会性、道德性要求与性的压抑性、放荡性之间存在矛盾 大学生性机能的成熟使性的生物性需求更加强烈、迫切,而大学生健全的性心理结构尚未确立,对各种性现象、性行为的认知评价体系还不完善,再加上性的社会性要求的约束,这些都使大学生性心理的发展处于多种矛盾的相互作用之中,并出现分化。不少大学生无法处理好这些矛盾,从而使性心理的发展出现了偏差。近些年来,我国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不断增加,西方的“性自由”“性解放”思想的侵蚀,使部分大学生性意识受到错误强化而沉湎于谈情说爱之中甚至发生性过失、性犯罪。 (四) 男女性心理的差异性 大学生的性心理因不同性别而有差异,一般来说,男女青年对异性的追求的情感特点有所不同。男青年对爱情往往表现得外露、热烈,显得英姿勃勃,但有时过于粗犷。女青年对异性的爱慕情感往往表现得含蓄、娇媚,而略显得羞涩、被动。在表达方式上,一般是男生较主动,女生往往采取暗示的方式。此外,男生的性冲动易被视觉刺激唤起,而女生则易在视觉、触觉刺激下引起兴奋。 二、大学生的性观念和性心理的现状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1、大学生的恋爱态度和恋爱动机 大学生谈恋爱在高校中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绝大多数对大学生谈恋爱基本持认可的态度,只有极少数人持否定态度。关于恋爱动机,一部分人认为是“为了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

2019最具争议的话题

2019最具争议的话题 20xx年发生的有争议的话题,比如“清华被冠名真维斯楼”事件,比如去年360和 qq打架事件。诸如此类的。 第十名:鲁迅值得推崇吗?8分——纠结度:&& 影响面:@@ 纠结意义:## 持续周期:%% 鲁迅先生的一些名篇被请出了中学语文教材,这本不足为奇。一个人的作品再伟大,也不宜占据教材过大比重。但网络上有人开始全面否定鲁迅这个人、他的思想和精神,这种思潮很快也进入杂谈,自然引起较大争议。参与者包括北岛、带刀客、夜雨船等板油。但由于纠结意义有限,影响面小,纠结度较低,持续周期短,勉强进入十大争议话题。 第九名:边际反腐有现实可行性吗?9分——纠结度:&& 影响面:@@@ 纠结意义:## 持续周期:%% 除了过于专门化导致的受众面狭窄,该理论的荒谬性也过于明显。这个看似热闹的话题,失去大部分讨论意义。尽管有好几位板油发主帖讨论,更多人是以娱乐心态待之。如果不是涉及反腐这个热点,这个话题很难进入十大。唯一值得强调的一点是,与其它争论基本各说各话有很大不同,在理性论辩方面有进步,本话题双方达成两点共识:1)反腐广义的社会损益应取代狭义的经济损益;2)边际反腐论缺乏现实应用意义。主要参与者包括 苏子、云舒、尤美、公理、蹓跶、老贾、木石、非档等。 第八名:孔子雕像应该矗立于何处?10分——纠结度:&& 影响面:@@ 纠结意义: #### 持续周期:%% 喜欢也好,厌恶也罢,无论-功过是非,孔子客观上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第一人!是唯一有资格代表华夏文化的圭臬!他的思想和精神已经深入每个中国人的骨髓,流淌于我们 的血液之中。他就是我们这个民族在世界民族之林的标识符、条形码和名片。从这个意义上讲,他不需要任何有形的雕像,那无形的丰碑无处不在,无时无刻不在,永恒存在于时空之中。两千年尊孔与百年来反孔代表了国人思想保守与变革的大轨迹。此话题缘起于年初孔子巨型铜雕像矗立于国家博物馆北门引发的大规模争论。杂谈参与讨论者包括岭南明月、公理、傲雪红梅等。 第七名:版主新老交替是成功的吗?11分——纠结度:&& 影响面:@@@ 纠结意义:#### 持续周期:%% 纠结源于小妖的离去和勇敢代行首版职责,特别是版面管理上的不同风格和特点带来的认知差异。从尤美尖锐批评勇敢接手后没干成一件事开始,不时有各种批评声音出现。顶区的“十大批判”就是典型一例。另有狗毛毛、木石等人发批评主帖。 第六名:雷锋本质上是自私的吗?12分——纠结度:&&& 影响面:@@@ 纠结意义: #### 持续周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