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推拿微调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分析论文

脊柱推拿微调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分析论文
脊柱推拿微调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分析论文

脊柱推拿微调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对脊柱推拿微调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临床分析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86例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运用脊柱推拿微调手法对其进行治疗。结果治疗后,86例患者中63例治愈,治愈率为73.26%,20例显效,3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6.51%。结论运用脊柱推拿微调手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进行治疗,其临床治疗效果明显,操作简便、安全,值得临床工作同仁借鉴。【关键词】脊柱推拿微调;腰椎间盘突出症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6.671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412-02

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临床常见病,是导致腰腿疼痛常见的原因,选择我院86例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运用脊柱推拿微调手法对其进行治疗,临床治疗效果良好,具体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病例86例,其中男48例,女38例,年龄15-74岁,病程2天-14年,有7例腰痛兼有双腿麻木和疼痛症状,40例腰痛兼有有右腿疼痛症状,39例腰痛兼有左腿疼痛症状,所有患者的症状共性是卧床后疼痛症状减弱的,较长时间的站立和行走都会导致患者症状的加重。入选患者的病例资料均通过mri或者ctm进行诊断。

1.2 纳入标准入选患者无骨质增生、骨结核、腰椎管狭窄、腰椎骨折等症状;入选患者在经历初次病发和多次病发后没有其他有

腰椎间盘突出症住院病历模板

2016-02-03-11: 00 首次病程录 患者曹爱玲,女,61岁,因“腰痛伴左下肢疼痛三年余,加重三天”于2016年02月03日上午10 : 00时由门诊拟“腰痹”收住入院。 病例特点如下:1、患者为老年女性,平素体健。2.本次发病前有长期体力负重劳累史。腰部喜按喜揉,酸痛不适,腰膝酸软无力,转侧不利,俯仰受限,卧床休息后痛减,劳累后加重。舌质淡,苔白,脉沉细。3、查体:T36.4 C P80 次/分R19 次/分BP160/70mmHg , 神志清楚,痛苦面容,被动体位,查体合作,发育正常,营养中等,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头颅五官无畸形,双侧甲状腺未及肿大,气管居中,胸廓对称,双肺呼吸运动对称,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界不大,律齐,各听诊区未及杂音。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双侧肾区无叩击痛,NS(—)。 4、专科情况:脊柱腰椎无侧弯,腰部功能活动受限,L4-L5棘间及左 旁压痛(+),叩击痛(+ )并向左下肢放射,直腿抬高试验左40°, 右70。,加强试验左(+),屈颈试验(-),双下肢膝健反射(+),左跟腱腱反射(+),左小腿后侧皮感减退,左足第一足趾跖屈肌力4级。 6、辅助检查:腰椎CT片(2016年02月03日,本院)示:L4-L5 椎间盘突出。 中医诊断:腰痹 肝肾亏虚 辨病辨证依据:患者以腰腿疼痛为主证,故中医诊断为腰痹证;临证伴

有腰部喜按喜揉,酸痛不适,腰膝酸软无力,转侧不利,俯仰受限,卧床休 息后痛减,劳累后加重。舌质淡,苔白,脉沉细。结合舌脉证属肝肾亏虚 型;患者老年,长期体力劳累,致肝肾亏虚,无以濡养经脉筋骨,经脉筋骨 失其所养,故产生诸症。 类证鉴别:此证宜与肾着证相鉴别:肾着证是以腰部沉重冷痛为主症,临证伴有身体沉重,腹部下坠等,故易于鉴别。 西医诊断:1、腰椎间盘突出症 诊断依据:1、患者因“腰痛伴左下肢疼痛三年余,加重三天”入院。2、查体:脊柱腰椎无侧弯,腰部功能活动受限,L4-L5棘间及左旁压痛(+),叩击痛(+),并向左下肢放射,直腿抬高试验左400,右700, 加强试验左(+),屈颈试验(-),双下肢膝健反射(+),左跟腱腱反射(+),左小腿后侧皮感减退,左足第一足趾跖屈肌力4级。3、辅助检查:腰椎CT片示:L4-L5椎间盘突出。 鉴别诊断:此病宜与腰椎管狭窄症相鉴别:后者亦有腰痛病史,无外伤史,有典型的间歇性跛行症状,通常症状重、体征轻,结合CT, 可以鉴别。 诊疗计划: 1、推拿科护理常规; 2、二级护理; 3、卧硬板床休息;

脊柱短杠杆微调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分析

脊柱短杠杆微调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分析 发表时间:2009-07-17T09:40:29.06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09年第14期供稿作者:陆彤言 (沈阳市中医院辽宁沈阳 110004) [导读] 探讨脊柱短杠杆微调手法在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65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09)14-0122-02 【摘要】目的探讨脊柱短杠杆微调手法在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手法基本相同,只有第六步观察组采用脊柱短杠杆微调手法,对照组采用传统颈椎旋转扳法。结果观察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1)。结论脊柱短杠杆微调手法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一种有效方法。【关键词】短杠杆手法治疗颈椎病【Abstract】 Objective:o investigate the short lever to fine-tune the way the spine in the treatment of vertebral artery type of cervical spondylosis results. Methods: To observe the treatment and control groups are basically the same way, only the sixth step-by-step observation of short-lever spinal group to fine-tune the way, the control group using the traditional plate method of cervical rotation. 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P <0.01). Conclusion: The short lever to fine-tune the way the spine is the treatment of vertebral artery type of cervical spondylosis an effective method. 【Key Words】 short lever the way medical treatment cervical disease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上多采用推拿手法治疗。由于受“位置性眩晕” 的影响,传统的推拿手法在应用上受到一定的制约,笔者近年采用脊柱短杠杆微调手法治疗本病,取得较好效果,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60例患者均为门诊患者,按其就诊顺序,随机分成2组,各30例。观察组30例,男17例,占56.7%,女13例占43.3%;年龄31-68岁,平均年龄39.65岁;病程最短2个月,病程最长27年。对照组30例,男14例,占46.7%,女16例,占53.3%;年龄27-60岁,平均年龄36岁;病程最短者15天,最长者29年。两组各项情况基本相同,经统计学处理,均无统计学差异(P >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头痛、位置性眩晕,有猝然发作病史;(2)旋颈试验阳性;(3)X线片示钩椎关节侧后方或后关节部增生;(4)伴有心悸、耳鸣、耳聋、恶心、呕吐等交感神经症状;(5)排除其他眼源性或耳源性眩晕[1]。 2 方法 2.1 观察组 病人取坐位,医者立于其侧后方,①拿揉风池穴1分钟,②按揉或拿捏颈椎两旁的软组织,自上而下,反复多次;③滚或配合按揉颈项部,以放松颈部软组织;④于颈项部压痛点施拨筋手法;⑤最后施脊柱短杠杆微调手法:患者仰卧于治疗床上,颈部肌肉放松,医者站于其头端,以与患者同侧之拇指顶住患者患椎之横突外侧,手掌则托住患者枕部,以对侧手掌托住患者下颌,前臂则置于患者对侧面部和颞部。先将患者头颈纵向拔伸片刻并慢慢侧屈至15°左右,觉患者颈部肌肉充分放松,再突然扩大头颈侧屈运动,幅度约3-5°,同时拇指向内侧顶推患椎横突,即可复位[2]。⑥头痛甚者可按揉头部穴位:太阳、百会、风府、率谷等。上述手法每次治疗15分钟,10次为一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2.2 对照组 对照组治疗手法与观察组基本相同,只有第六步采用传统颈椎旋转扳法:患者坐位,略低头,医者站于其侧后方,以右侧为例,医者用左手托住患者枕部,用右肘臂托住其下颌部,两手协同使其头部向右侧缓慢旋转,当转至最大限度时,右臂顺旋转方向突然向上做一提拉,这时多能听到“咯、咯”响声。以同样的方式向左侧旋转一次。要求用力稳、准、轻柔[3]。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头痛、眩晕及交感神经受刺激等症状消失,颈部活动自如,棘突无压痛,能参加正常劳动和工作;显效: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不影响正常劳动和工作;好转:症状减轻,体征有所改善;未愈:症状、体征无改善[3]。 3.2 治疗结果 4 讨论 目前,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发病原因,诊断以及治疗方法等存在着较大的争议。椎动脉型颈椎病是由于颈椎的多种因素引起椎动脉病变从而导致坠地动脉供血不足而发病的,其中最主要原因是由于颈椎的椎体失稳或钩椎关节的增生刺激椎动脉或其表面的交感神经丛[3]。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其关键在于解除椎动脉的痉挛、压迫,改善脑部循环。一般认为,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可调节小关节紊乱与锥体的滑移并使之恢复正常,是椎动脉骨性通道畅通,从而改善椎基底动脉的血液供应,使眩晕及其相关症状消失。调节小关节紊乱及椎体滑移最常用的、最有效的手法就是“冯氏”颈椎旋转扳法。但是“冯氏”颈椎旋转扳法属于长杠杆手法,操作时脊柱旋转幅度大,多数椎动脉型颈椎病病人由于“位置性眩晕”的影响,无法接受颈部旋转扳法,从而影响了推拿治疗的效果。脊柱短杠杆微调手法操作时力量直接作用于病变节段,通常以组成该节段的上下两椎的棘突或横突为骨杠杆,颈部无需过渡旋转,不受“位置性眩晕”的影响。此外,与长杠杆手法相比,脊柱微调手法还有下列优点:首先,在手法的可控性方面,由于短杠杆脊柱微调手法无需向长杠杆手法那样将手法力通过多个链节的应力传递才能作用于目标节段,所以短杠杆脊柱微调手法避免了手法应力的多链节传递,力量更加稳妥、准确,使得非病变节段不需承受额外的负荷,不会伤及无辜组织;其次,短杠杆脊柱微调手法使脊柱的总体被动运动一般控制在5-15o之间,而这一运动幅度范围在正常生理范围之内,基本可以避免脊柱内外神经、血管组织的应力性损伤[2]。脊柱短杠杆微调手法重在“微调”的基础之上的,与传统的 “复位”理论不尽相同。操作是主要是以脊柱微调代替解剖整复,使脊柱或节段的被动运动幅度降至最小,以手法前后临床症状及体征作为手法成功的客观依据,而不以手法操作过程中是否发出弹响声及棘突偏歪是否消失作为评判手法的依据。

脊柱推拿的理论与实践1

脊柱推拿的理论与实践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 上海市针灸推拿临床医学中心 沈国权 前言 脊柱推拿(Spinal Manipulative Therapy, SMT)是当前推拿领域中最为活跃的一个分支。随着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快速改变,脊柱源性疾病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一类重要病种,且出现了发病率不断上升和发病低龄化的倾向。 当前脊柱推拿的发展,已经开始摆脱了单纯根据经验采用手法的阶段,亟需以脊柱生物力学原理融入手法的应用、改进和创新。而脊柱生物力学原理融入推拿,也不仅局限于开展脊柱及脊柱手法生物力学的测定,而是以此工作为基础,对脊柱推拿的理论体系、脊柱疾病的生物力学失衡机制、手法作用机理、手法操作和应用规律,乃至脊柱及附属结构的力信息反馈调节机制作出深入的研究,以不断提高脊柱推拿临床发展水平,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脊柱推拿以脊柱手法为其主要治疗手段,而脊柱手法的操作方式是否科学、合理、先进及操作质量的高低又是决定推拿治疗临床效果的关键因素,故脊柱手法研究是脊柱推拿的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 自脊柱推拿创立以来,在人类治疗脊柱损伤和疾病的工作中发挥了重大的贡献,但同时脊柱手法意外则如影相随。 中医传统手法理论自古就十分重视整骨手法的技巧性,反对采用暴力整复,以免加重伤者病痛。自1970年代末期开始,由于脊柱手法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及手法意外的频频发生,脊柱手法的安全性问题,一再引起临床医学工作者的重视,并在研究识脊柱手法作用机制的基础上,对一些传统脊柱手法的操作方式进行了改革和创新。然而,由于未对脊柱手法安全性及方法学进行深入的分析,我国脊柱手法总体状况变化不大。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作者与严隽陶教授为重建推拿理论体系的需要,在对国内外手法理论和方法进行了深入的剖析,认真地探索了中医传统脊柱手法的安全性和方法学问题,形成了对这些问题的新认识,并根据现代脊柱生物力学研究的成果,综合国内外各种脊柱手法的优点,改进其不合理的操作成分,独创性地应用和发展短杠杆微调手法系列治疗各种脊柱疾病,取得了十分满意的临床疗效。现将作者的方法公开发表,为推拿临床提供更多的可选择性。 实践以微调手法为特色的脊柱推拿,需要临床工作者完成以下观念转变: ①脊柱推拿疗效高低并不手法力的大小和操作时间的长短,而取决于手法能否去除关键病理环节,或用行话表述为“手法是否到位”; ②倡导以最轻的手法力量,最短的推拿操作时间来取得最佳的临床疗效,不仅有利于手法安全性和保障病人利益,有利于推拿专业工作者自身的健康,同时也有利于推动推拿学科的不断发展; ③从单节段、局部最优的脊柱调整观念转化为多节段、整体最优的脊柱调整观念; ④从经验性采用手法处理转变为在深入分析病情及脊柱影像检查资料的基础上,从生物力学角度出发决定手法的应用; ⑤摈弃整脊手法与松解手法作用机理的人为割裂,合理的整脊手法消除了引起肌紧张反射的病理环节,因而是最有效的松解手法;恰当的松解手法解决了造成脊柱运动轴牵拉张力

脊柱推拿治疗腰背痛疗效的研究进展

脊柱推拿治疗腰背痛疗效的研究进展 发表时间:2018-12-03T10:05:55.380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30期作者:张凯军 [导读] 在全世界281种可导致伤残、影响健康、缩短寿命的疾病中,腰背痛排名第1位。我国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约30%的人会收到腰背痛的困扰。 天津市武清区中医医院天津武清 301700 摘要:腰背痛属于骨科常见病,其发病因素有很多,可导致病患丧失劳动力,进而使其生活质量下降。脊柱推拿治疗腰背痛的效果显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疼痛,减轻病患痛苦。本文就近些年关乎脊柱推拿治疗腰背痛疗效的研究情况作以下综述。 关键词:脊柱;推拿治疗;腰背痛;疗效;研究进展 1 腰背痛 腰背痛属于骨科多发病,西方国家,约70%的中老年人出现腰背痛。2013年,WHO一项针对全世界疾病流行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2010年腰背痛的患病率高达9.2%,尤其对于工业国家而言,其患病率达到了80%以上[1]。2010年的一项统计数据也指出,在全世界281种可导致伤残、影响健康、缩短寿命的疾病中,腰背痛排名第1位。我国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约30%的人会收到腰背痛的困扰。 腰背痛的发病因素有很多,临床上针对其病理因素的差异常将其分为椎间盘源性疼痛、关节突关节疼痛、肌肉韧带源性疼痛、牵涉痛、非器质性疼痛五大类,当中以椎间盘源性疼痛的患病率最高,因此也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根据疾病的缓急,临床上又将该病分为急性与慢性两个类别。 由于腰背痛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与复发率,会对病患的生活与工作构成不利影响,因此及早对该病进行诊断与治疗非常重要也极有必要。然而,临床实践经验表明,该病目前仍缺乏治愈的疗法。常用的治疗措施主要有:卧床休息、运动锻炼、物理治疗、脊柱推拿、按摩等等。 2 脊柱推拿 尽管腰背痛的病因极为复杂,但大多数研究学者认为,下腰椎及其邻近组织的生物力学变化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所以,治疗该病始终应着眼于下腰椎及其邻近组织生物力学的纠正上。脊柱推拿具备了这一治疗特点。 脊柱推拿作为推拿治疗的主要内容之一,系指操作者于和脊柱有关的组织、经络实施手法操作,以达到治疗脊椎骨关节病变或脏器病变的目的。该疗法在国内外均获得了广泛运用,其适应证为:和脊柱有关的结构病变,如颈椎病、椎间盘病变、腰扭伤等等。 从20世纪90年代脊柱推拿疗法被运用于临床治疗开始,至今仍未形成一个具有权威性的规范化操作标准,导致手法操作方法较多、发展缓慢,特别是在缺乏统一标准的情况下,临床治疗期间可能会引发诸多不良情况。另外,医师在进行脊柱推拿治疗时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与主观性,导致治疗效果的差异性较大。因此,有必要对该疗法制定一套权威的、统一的技术规范。 近年来,中西方国家针对脊柱推拿规范操作的研究逐渐深入,相关政策也先后推出。2010年,我国中华中医药学会明确规定了各类脊柱推拿的操作步骤、适应证与禁忌证。然而,随着临床研究以及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脊柱推拿疗法的操作规范仍然需要不断审视与修正。 3 脊柱推拿治疗腰背痛的疗效 3.1 急性腰背痛 急性腰背痛通常是指发作时间在90天之内。急性腰背痛具有极高的复发率。初次发作的病患中,出现轻微疼痛症状的复发约占65%,1年之后,依然会有35%左右的人会出现中度疼痛症状的复发以及15%左右的人会出现重度疼痛症状的复发。虽然如此,大多数研究学者还是认为急性腰背痛属于一类自限性病症。 根据病变部位的差异性,急性腰背痛中的机械性脊柱病症占据了所有病例的97%以上,其中包括腰肌劳损、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等。张艇锋[2]探讨推拿、联合针灸、腰部功能训练治疗方案对慢性腰肌劳损的治疗效果,选取120例病患,依照治疗方案的差异性纳入推拿组、针灸组、综合治疗组,皆为40例,对比三组的临床效果及复发率,结果显示,推拿组、针灸组、综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与复发率依次为82.5%、80.0%、97.5%与27.5%、32.5%、7.5%,由此说明,推拿治疗慢性腰肌劳损性腰背痛的临床疗效显著,结合针灸及腰部功能锻炼,可进一步巩固疗效,促进病患尽快康复,且复发率大大降低。郑衍庆等[3]探析推拿联合功能锻炼对恢复期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按照治疗方案的差异性将70例病患纳入功能锻炼干预组与功能锻炼+推拿手法治疗组,12周后对比其VAS得分、下腰痛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前屈最大肌力以及步行能力,结果显示,功能锻炼+推拿手法治疗组的各指标均优于功能锻炼干预组,两组的总有效率依次是97.14%、74.29%,由此可知,在功能锻炼的基础上实施推拿手法治疗,可有效缓解腰痛,改善病患的症状体征,增强其前屈肌群功能及下肢运动功能。吴志君等[4]探析脊柱推拿联合汤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效果,按照治疗方案的差异性将60例病患均列入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应用独活寄生汤+脊柱推拿治疗和单纯独活寄生汤治疗,对比其疗效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66.67%),不良反应发生率(10.0%)低于对照组(33.33%),由此可知,在汤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脊柱推拿治疗该病,可进一步提升临床疗效,减少不良反应,促使病患病情快速得以缓解与康复。 3.2 慢性腰背痛 慢性腰背痛通常指发作时间在90天以上,或由急性腰背痛进展为慢性腰背痛。慢性腰背痛病患的疼痛症状通常可在2周内好转,但部分病患仍然会因此影响日常生活与工作,且持续时间有可能会超过1年。 根据腰背痛的具体病症,研究学者们较为关注的疾病类型是腰肌劳损、椎间盘源性腰背痛等。昝韬[5]探析穴位敷贴+推拿对慢性腰肌劳损的疗效,将120例病患均列入对照组(穴位敷贴法治疗)与治疗组(穴位敷贴联合推拿治疗),比较两组的一般临床症状缓解情况、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及有效率,治疗组皆优于对照组,由此可知,穴位敷贴+推拿,可使慢性腰肌劳损病患获得良好疗效,能快速缓解临床症状与疼痛。吴月[6]探析椎间盘源性腰痛中联合应用推拿与针灸的临床价值,对照组30例给予针灸治疗,实验组26例给予针灸与推拿治疗,治疗后实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提示在针灸治疗的基础上运用推拿治疗,可使病患的疼痛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腰椎间盘突出症自我按摩图解

腰椎间盘突出症自我按摩图解 腰椎间盘突出这种疾病满载后期的恢复中,我们的患者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按摩手法,来进行一些辅助的治疗,帮助疾病加快恢复。 腰椎间盘突出按摩手法: 1、弹筋法。弹拨腰肌,以兴奋肌肉。恢复肌纤维组织弹性。 2、揉法。沿腰背部顺行向下到小腿部进行揉摩,以放松身体,舒通经络使气血得以畅通。 3、点穴法。自腰部开始依次点按肾俞、环跳、承扶、殷门、风市、委中、阳陵泉、承山、昆仑、涌泉穴,以通经活络。改善神经传导,促进神经组织恢复。 4、点按法。点按双侧腰肌,以改变腰肌紧张状态。 5、拍打法。是结束调整手法,用手掌掌部自腰脊部开始向下到小腿进行拍打,以宣通经络,舒筋活血,兴奋松解肌肉,使腰腿肌肉得到放松舒展。 6、摇法。仰卧位屈膝屈髋后进行旋转摇运,以松解通利腰骶关节与椎间关节,调整关节内在平衡。 7、推法。用双手的手掌根沿着脊拄两侧自后背部开始推至臀部,以调达气血、疏通经络,使腰背肌肉得以调整。 8、翻身仰卧,采用捏拿法。捏拿股四头肌,改善肌肉弹性,恢复肌张力。 9、推理法。沿着大腿的后侧顺行向下到跟腱进行推理,使下肢整体气血流通,肌肉舒展。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自我推拿方法: 1.摩肾益精:双手用力摩擦搓热,双手置身体后侧,双手掌顺时针方向搓摩双侧腰部肾腧、大肠腧30~50次。 2.按揉腰及下肢:双手置身体后侧,食、中、无名三指并拢,自上而下用力按揉患侧腰骶部、臀部及下肢后外侧肌肉3~5遍。 3.拳叩腰臀部:双手握拳置身体后侧,以拳背叩击双侧肾腧、大肠腧、环跳、秩边等处,先轻后重,轻重交替,各叩击30次。 4.擦腰及下肢:单手置身体后侧,用大鱼际或掌根擦患侧腰骶部、臀部及下肢后外侧,以局部发热为度。 5.仰卧摆腰:取仰卧位,双手握住床的两侧,左右摆动腰部,幅度由小到大,左右摆动30

探讨脊柱微调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

探讨脊柱微调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脊柱微调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84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进行分析研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2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脊柱微调手法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牵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2.86%,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69.05%,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治疗后颈曲度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颈曲差值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脊柱微调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痛苦,改善患者脊柱功能,临床治疗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标签:脊柱微调手法;神經根型颈椎病;牵引;临床疗效 为进一步探讨脊柱微调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效果,本文选取84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进行分析研究,具体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自2010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84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2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脊柱微调手法进行治疗,男16例,女26例,年龄在21~78岁,病程在8个月~28年;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牵引治疗,男15例,女27例,年龄在22~79岁,病程在9个月~29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症、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可以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 1.2方法 1.2.1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物理牵引。患者取坐位,用枕颌布兜进行牵引,同时患者头部向前倾15°,牵引力度要由小到大,从3kg开始,增加0.5kg/次,最大牵引重量不超过6kg,牵引30min/次。隔1d牵引1次,共牵引2w。 1.2.2观察组患者采用脊柱微调手法进行治疗。①首先在微调前要进行患者组织放松。患者取侧卧位,颈肩自然放松,然后由医师利用弹拨法、揉法、推拿法等使患者的颈肩部位软组织得到放松。②然后使患者取侧卧位,推拿医师一手拇指按压于患者病变突出部位,掌根托住患者下颌,另一只手掌拇指按在病变部位的下一节关节突上,掌根托住患者后颈部。准备完成后,先将患者头颈纵向拔伸,待患者颈椎间隙拉开后,再利用两手拇指的力度前后推移病变关节,纠正病变关节的位移。③纠正结束后,医师采用双手托颈的方式轻轻放松患者颈部,然后利用弹拨法、揉法等缓解患者治疗过程中的酸痛、无力等症状。每2d进行1次脊柱微调,共治疗2w。 1.3观察指标①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推拿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推拿治疗 1 潜伏期 1.1 临床特点:腰部酸痛,活动受限,类似腰肌劳损或腰扭伤,但有间歇性坐骨神经刺激症状,久坐、久立、弯腰过久后出现,程度较轻以臀部酸痛较明显,卧床休息后可消失。一般无明显特征,直腿抬高多呈阴性,腰部触诊,仅局限性压痛。此期提示腰椎间盘尚未突出,但纤维环已有一定程度的损伤,髓核有自纤维环薄弱处膨出的倾向,其程度可随椎间压力的增减而改变。 1.2 治疗原则:以疏经活络、行气活血、解痉止痛、减轻椎间压力为主。 1.3 手法配伍: 1.3.1 推揉腰臀活血法:掌推腰臀部数遍,再用掌或肘部揉两侧腰臀部肌肉,以患侧为主,术后局部应有温热感。 1.3.2 揉拨痛点舒筋法:用双拇指揉拨患侧腰臀部痛点,腰部以腰4一S,段为主,可触及条索、结节或僵硬感;臀部以环跳穴及臀中肌投影区为主。 1.3.3 重理腰骸解痉法:用双拇指同时重力推理巧一S,段两侧的骸棘肌5一10遍,得气感强的部位可重点刺激,以解除腰肌紧张。 1.3.4 动法:可采用俯卧位腰椎后扳法;胸胯垫枕按压法。注意要慎用侧扳法、旋腰法、屈膝屈髓法等,以免因扭转力或牵拉力过大而造成纤维环于薄弱处撕裂,髓核真正突出。 1.4 其它:可配合轻量级长时间的持续牵引;卧硬板床休息以及局部热疗等。潜伏期的腰突症很容易与腰肌劳损或腰扭伤相混淆,一旦误诊往往会丧失治疗良机,甚至导致急性发作。 2 发作期 2.1 临床特点:处于这一期的患者具有典型的腰突症的症状与体征,诊断不难,其特点是发病急症状重,尤其是腰伴下肢的疼痛较为剧烈,呈强迫体位,拒绝他人搬动,并伴有精神紧张、失眠、心慌等症状,严重者还可出现短时间休克或虚脱。此期提示髓核已突破纤维环、突人椎管,压迫神经根导致神经根血供障碍,反射性地引起局部炎症的暴发,形成神经根水肿,从而使神经根周围的压力急剧增大,这种压力进一步影响神经根的血供而形成恶性循环。 2.2 治疗原则:以消炎止痛、镇静、安神消除神经根水肿为主。

脊椎的快速定位方法

脊椎的快速定位方法 [转] 脊椎的快速定位方法 脊椎的快速定位方法 1、颈椎: (1)方法:采坐姿实施,并令患者正坐。 (2)颈椎椎体位置判定:颈椎椎体判定以C2及C7较易判定,其余各颈椎椎体则以此两椎体来推定。 a.C2:由头骨以下,首先摸到的棘突: b.C7:靠近双肩,较突出的棘突为C7及T1,但当头部摇动时,会跟着活动的是C7。 c.C1:此椎体由棘突无法摸到,但其横突位于枕骨下方、耳朵正后方位置。2、胸椎: (1)方法:采俯卧姿势实施,并令患者双手掌心朝上平放于身体两侧。 (2)胸椎椎体位置判定:胸椎椎体判定以T4、T7及T1较易判定,其余各胸椎体则以此三椎体来推定。 a.T1:如上所述,靠近双肩,较突出且不会随著头部转动的椎动即是T1 b.T4:在肩胛骨靠人体内侧较突出的正中点联机之椎体即是

T4。 c.T7:在肩胛骨最下端的平行联机之椎体即是T7。 d.T10:以T4-T7之等倍距离,由T7向下延伸点的椎体即是T10。 e.T2,T3:由T1往下一、二椎体是(或由T4往上一、二椎体即为T3,T2)。 f.T5,T6:由T4往下一、二椎体(或由T7往上一、二椎体即为T6,T5)。 g.T8,T9:由T7往下一、二椎体即是。 h.T11,T12:由T10往下一、二椎体即是。3、腰椎:(1)方法如胸椎。 (2)腰椎椎体位,置判定:腰椎椎体判定发L4较易判定,其余各腰椎椎体则以此推定。 a.L4:与骨盆顶点的联机即为L4。 b.L3,L5:由L4往上及往下各一椎体,即为L3及L5。 C.L1,L2:由L3往上一、二椎体即是(或由T12往下一,二椎体即是)。 颈椎微调手法枕寰枢复合关节应用解剖 从解剖上看,寰枕关节和寰枢关节是分属于不同节段的两个运动单元,而从运动生理的角度分析,这两节段更象是同一生理性关节的不同组成。两者之间,既有分工又有协同,共同参与头颈的功能活动。

脊柱推拿

脊柱推拿 脊柱推拿治疗疼痛性疾病在我国历史悠久疗效显著广为流传,但是由于对疾病的诊断有误,病情变化把握不准,处理不当,或者采用不适当的暴力致使脊柱和软组织损伤,甚至血管神经损伤,造成严重的并发症。所以,一定要由训练有素的专科医师进行治疗。 适应症 (1)适合慢性颈腰痛病患者。 (2)椎间盘突出症。 (3)急性腰扭伤。 禁忌症 (1)有严重的心脑血管病。 (2)有脊柱器质性病变(结核、肿瘤、畸形等)。 (3)有严重椎管狭窄、马尾神经损害、巨大型椎间盘突出。 (4)体质虚弱、骨质疏松症、老年患者慎用。 注意事项 (1)要熟悉推拿部位的解剖结构和手法作用的生物力学原理,保证操作的准确安全。 (2)切忌盲目或反复使用暴力(扭转、剪切应力),以免发生脊柱骨折脱位、椎间盘破裂,脑血管意外。脊柱推拿医师必须做到操作熟练、运用自如,配合默契、恰到好处。 操作方法: 1.颈椎定点伸引手法分坐姿和卧姿两种体位,以下介绍卧姿法。患者仰卧位,头颈项部 垫入适宜的厚枕,使颈椎前倾,治疗上颈段时约前倾10°,中颈段(C 3~5)前倾20°,下颈段(C 5~7 ) 前倾30°为宜。医师站于患者头侧,左手掌心向上从其颈项部伸入,如需松解的颈椎节段在右侧,用中指定点按压此处,余4指辅佐;如需松解的节段在左侧,则用拇指定点按压病变节段侧后方的小关节处。左手虎口与掌心呈半握拳状托住病人颈项头部。右手腕部屈曲连同掌根及大小鱼际肌呈弧形按住病人下颌处,嘱其全身放松。助手站在病人足侧,双手紧握其左足踝上部,同医师上下作反向伸引,待医师指下感觉关节跳动或闻及弹响,手法即告成功。本法治疗视病变节段部位多少而定,通常每周治疗1次,3或4次完成一疗程。 2.腰椎旋转复位法病人坐位,腰部放松。助手站在病人侧方,用一手扶住病人肩部,另一手按压其膝上方以稳住下肢。医者坐于病人后侧方,用一手拇指顶推偏歪的棘突,另一手从

压力整、牵法配合推拿手法治疗腰突症156例疗效观察

压力整、牵法配合推拿手法治疗腰突症156例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8-03-20T14:26:37.477Z 来源:《医药前沿》2018年3月第9期作者:齐笑千[导读] 通过该三法的临床应用,疗程短,疗效稳定,安全可靠,效果明显。 (河南省推拿职业学院附属医院河南洛阳 471003) 【摘要】目的:通过整脊法、人工牵引法、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方法:采用整脊法;人工牵引法配合推拿手法进行治疗。结果:156例患者,治愈65例,好转41例,有效35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90.3%。20~25天治愈18例,25~35天治愈35例,35~45天治愈12例,52例患者半年后随访症状无复发。结论:通过该三法的临床应用,疗程短,疗效稳定,安全可靠,效果明显。【关键词】压力整牵法;推拿法;腰椎间盘突出症 【中图分类号】R274.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09-0348-01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较为常见的腰疼疾患之一,主要是因为腰椎间盘各部分(髓核、纤维环及软骨板),尤其是髓核,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后,在外力因素的作用下,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之处突出(或脱出)于后方或椎管内,导致相邻脊神经根遭受刺激或压迫,从而产生腰部疼痛,一侧下肢或双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腰椎间盘突出症以腰4~5、腰5~骶1发病率最高,约占95%。在治疗上方法很多,本人于1995年至今通过156例观察,采用整脊法、人工牵引法并配合手法推拿,疗效明显、疗程短、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56例中,男91例,女65例,年龄13~75岁,平均年龄为44岁,一般35~55岁,病程最短一个月,最长十余年。 2.诊断标准 (1)有腰椎间盘突出病史、劳损病史或外伤病史;(2)有腰痛伴下肢麻木、疼痛、大小便功能障碍等症状;(3)出现局部畸形、侧弯,或放射痛、功能障碍、下肢皮肤感觉障碍、肌力下降、腱反射、直腿抬高实验、拇指背伸折曲实验等阳性体征;(4)通过影像学、肌电图等辅助检查来进行诊断。 3.治疗方法 3.1 整脊法 患者端坐位,双臂交叉抱于胸前,以左侧为例,医者立其左后方,左手从患者胸前搂住右侧肩部,右手拇指顶住偏歪棘突,嘱患者依次前屈头、颈、胸、腰,当力达到患处停止前屈,双手协调相对用力,听到腰部有咔哒声拇指下有错动感,即为复位成功。一周一次,两次为一个疗程。 3.2 人工牵引法 患者俯卧位,以左侧为例,医者立于患者左侧用护胸带固定于床头,护踝带固定双踝,嘱助手缓慢牵引双下肢,当牵引力达到一定量时,在不放松牵引力的基础上做顿拉动作,同时医者双拇指顿挫按压椎间隙旁痛点,此时可听到患处有咔哒声,即为牵引成功。10天一次,两次为一个疗程。 3.3 推拿手法 第一步先大面积放松腰、臀部及患侧下肢肌肉,然后用拇指在腰部、臀部寻找痛点及阳性物做按压、拨理动作,手法轻重交替使用,手法种类推、摩、滾、揉、点、按、拨、理,第二步随体位辩证取穴:肾俞、大肠俞、腰俞、环跳、秩边、承扶、殷门、委中、委阳、承山、昆仑、太溪、阿是穴、居髎、风市、梁丘、阳陵泉、足三里、气冲、太溪、百会,手法操作每次25分钟,一天一次,15~20天为一个疗程。 4.结果 4.1 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症状完全消失或接近消失,直腿抬高试验可达到85°左右,能恢复工作。好转:症状大部分消失,直腿抬高试验超过70°,可基本恢复原工作。有效:症状没有消失,直腿抬高较治疗前改善,可担任较轻工作。无效:症状无改善,不能参加工作[1]。 4.2 疗效评定结果 156例中,治愈65例,占39%;好转41例,占26.2%;有效35例,占22.4%;无效15例,占0.96%;总有效率为90.3%。 5.讨论 腰间盘相当于一个微动关节,是由透明软骨板、纤维环和髓核组成,分布在腰椎间隙,腰椎间盘退行性改变或外伤所致纤维环破裂,髓核从破裂处脱出,压迫腰椎神经,而出现腰腿放射性疼痛,医学界认为腰间盘突出属“腰腿痛,痹症”范畴。需及时治疗。 故笔者采用整脊法、人工牵引法、推拿手法综合治疗腰间盘突出症总结了点滴体会。整脊法和人工牵引法可使损伤的筋肉消除疼痛,软化僵硬的软组织,消除肌肉痉挛,可使椎间盘内某种程度上的髓核突出回纳,矫正脊柱小关节紊乱,使脊柱平衡,达到身体正常生理平衡。整脊法需注意上半身前屈的角度和扭转作用力是否达到病灶部位,起到定点复位的目的。人工牵引法在牵引过程中,需注意下肢抬高的幅度和左右摆动的角度,来矫正反弓的腰椎和侧弯的脊柱。推拿手法可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消肿止痛、理筋整复、有利于椎间盘和周围组织的修复。笔者采用上述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0~25天治愈18例、25~35天治愈35例、35-45天治愈12例,52例患者半年后随访症状无复发,故该三法疗效好、疗程短、疗效稳定、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01-202. [2]曹丹庆.《全身CT诊断学》[M].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617-618.

针灸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针灸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2-10-24T14:47:23.903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17期供稿作者:方雄平[导读] 综上所述,针灸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方雄平 (湖北省通城县中医医院湖北通城 437400) 【摘要】目的:观察针灸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3月~2011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行针灸推拿治疗,对照组患者行单纯推拿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疗效。结果:经过3个疗程的治疗,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6%,而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只达到72%,对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针灸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针灸推拿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 【中图分类号】R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17-0395-02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中常见病症之一,也是腰腿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1]。它主要是由于腰椎间盘出现退化或受外力作用,导致纤维环部位破裂,髓核从纤维环的缺损处出来,压迫到了脊神经根,导致腰及下肢出现放射性疼痛,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疼痛,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2]。据资料显示,针灸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显著,所以本文选择2009年3月~2011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行针灸推拿治疗,对照组患者行单纯推拿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疗效,现将详细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3月~2011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0例,其中男54例,女46例,年龄18~67岁,平均年龄(4 2.3±2.6)岁,病程3d~6年,平均病程(2.3±0.2)年,发病部位:L5~S1突出42例,L3~4突出26例,L3~4、L4~5突出12例,L4~5、L5~S1突出20例。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以及发病部位等方面对比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3] (1)有腰部慢性损伤史;(2)腰椎侧凸畸形,生理前凸消失,腰骶部疼痛并放射到下肢;(3)腹压增加如咳嗽或喷嚏时会加重疼痛;(4)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弧度消失;(5)X线平片可见锥间隙变窄、锥缘增生,腰柱侧弯,前凸消失。脊髓造影见硬模前方有压迹缺损;(6)CT扫描可见椎间盘突出。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推拿治疗,将患者取俯卧位,在患侧的腰臀腿部进行推拿,以滚法为主,配合按、柔进行推拿治疗,先将腰部和患侧下肢放松,然后用肘压法刺激患侧部和环跳、承付穴;然后将患者取仰卧,按拿患者解溪、太溪、昆仑、承山以及委中等穴位,重复摇动屈伸患侧髋、膝关节,最后配合斜扳或旋转复位及抖法而结束治疗。推拿1次/d,20min/次,10次为一个疗程,推拿3个疗程。孕妇、严重高血压和心脏病患者禁用。 1.3.2 观察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针灸治疗。针灸穴位选取:根据中医理论,腰腿痛主要治疗足太阳膀胱经穴,所以选取一组治疗效果较好的穴位:腰阳关、患侧大肠俞、次髂、秩边、环跳、殷门、委中、承山、昆仑。然后根据腰椎间盘突出的节段取穴,选取突出节段的督脉穴和夹脊穴。然后采用电针治疗仪,设置密波,刺激量为中等,电针20min,1次/d,10次为一个疗程,针灸3个疗程。 1.4 疗效判定痊愈:症状、体征完全消失,可恢复原工作;显效:症状、体征基本消失,腰部稍有不适感,可恢复原工作;好转:症状、体征部分消失,需做一些辅助性的治疗,生活能自理,但会影响到正常工作;无效:症状、体征无好转,不能参加工作。 1.5 统计学处理检测数据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经过3个疗程的治疗,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6%,而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只达到72%,对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例(%)] 组别例数治愈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观察组 50 20(40) 16(32) 12(24) 2(4) 48(96)对照组 50 8(16) 12(24) 16(32) 14(28) 36(72) X2值 10.7143 P值 P<0.05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在中医范畴属“腰痛”、“痹症”范畴[4],多为外伤或正气亏虚、风寒湿邪阻塞经络,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引起疼痛。西医认为,它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纤维环变薄、劈裂、髓核突出压迫到了脊神经根,从而引起血运障碍,代谢产物积累,增加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引起血浆外渗,形成神经根周围组织粘连,刺激导致疼痛。临床多表现为腰骶部疼痛、水肿、功能障碍以及神经受压引起的下肢麻木等。目前最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式为针灸和推拿,针灸可以调和气血、疏通经络、化瘀止痛,消除组织间隙的水肿,加强组织代谢,松解周围组织的粘连,消除患侧部位的炎症,从而达到治愈的效果。推拿可以使腰部肌肉松弛,缓解韧带紧张,从而解除突出的腰椎间盘对神经根的压迫,达到消除神经根周围的炎症和水肿,改善损伤部位周围的血液循环。本次研究数据表明,经过3个疗程的治疗,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6%,而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只达到72%,对比具有显著差异,说明了针灸联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显著,与相关文献报道一致[5]。 综上所述,针灸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参考文献

中医疑难病例讨论审批稿

中医疑难病例讨论 YK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YKK5AB- YKK08- YKK2C- YKK18】

疑难病例讨论记录 时间:2016-01-28 地点:医生办公室 参加人员:许红梅主治医师、尤建勇、倪云贤医师、吴陈、庞巍威、代冉冉、王裙助理医师 主持人:许红梅主治医师 病例报告人:尤建勇医师 病例简要:患者袁杰,女,63岁,因“腰痛伴左下肢疼痛三年余,加重十天”入住我科。入院检查:脊柱腰椎无侧弯,腰部功能活动受限,L4-L5棘间及左旁压痛(+),叩击痛(+),并向左下肢放射,直腿抬高试验左40°,右70°,加强试验左(+),屈颈试验(-),双下肢膝健反射(+),左跟腱腱反射(+),左小腿后侧皮感减退,左足第一足趾跖屈肌力4级。6、辅助检查:腰椎CT片示:L4-L5椎间盘突出。治疗上分别予内服中药汤剂以滋补肝肾、通经止痛,配合手指点穴、推拿、针刺等治疗以理筋整脊,治疗一疗程后,患者症状缓解不明显。 发言人: 倪云贤医师:本病因患者老年女性,长期体力劳累,致肝肾亏虚,无以濡养经脉筋骨,经脉筋骨失其所养,故产生诸症。现对脊柱病的认识有:冯天有的“脊柱内外平衡学说”,龙层花的“脊柱病因治疗学说”,宣蜇人的“软组织外科学”等理论。治疗上有冯天有“脊柱定点

旋转复位法”,龙层花“治脊疗法”,宣蜇人“痛点强刺激推拿法”,沈国权“脊柱短杠杆微调手法”等 尤建勇医师:综合患者病史、病程、用药情况及目前临床表现,诊断并无异议。但根据患者体质、情绪、精神、睡眠情况,均能影响目前疗效。中医方面考虑患者素体本虚,加之人到老年,机体由盛转衰,肝肾渐虚,故中医证型还是考虑为肝肾亏虚,治疗上同意原方案治疗。 总结意见: 诊断目前考虑:中医诊断:腰痹(肝肾亏虚) 西医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 处理: 1、维持原方案不变。 2、疏导患者焦虑情绪,并嘱患者注意防寒保暖、正确用腰等健 康宣教。 医师:尤建勇

脊柱短杠杆微调手法

脊柱短杠杆微调手法脊柱短杠杆微调手法 脊柱短杠杆微调手法的由来 1.脊柱长杠杆手法的方法学缺陷 从力学的角度分析手法从力学的角度分析手法, ,可把正骨手法操作时将手法力从力点传递到目 标关节的骨标关节的骨、 、韧带连接视作最简单的机械机械——杠杆杠杆。。早在古希腊时早在古希腊时, ,医圣希波克拉底(波克拉底(Hippocratic Hippocratic Hippocratic)就以《以 )就以《以杠杆力整复关节杠杆力整复关节》》为书名为书名, ,介绍了脊柱手法柱手法。。因而在手法分类方面因而在手法分类方面,,可根据正骨手法施力点与目标作用关节

的距离远近而划分为长杠杆手法和 短杠杆手法两大类。。根据这一分类标短杠杆手法两大类 准,目前国内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的脊柱手法如颈椎旋转扳法、、腰椎斜扳法柱手法如颈椎旋转扳法 为长杠杆手法,,而脊柱按压复位法则为长杠杆手法 归属于短杠杆手法。 脊柱长杠杆手法由于施力位置与手 法目标作用节段之间有着较长的力距,可通过杠杆的机械力放大作用,,距,可通过杠杆的机械力放大作用在较省力的条件下完成手法的操作在较省力的条件下完成手法的操作。。 有一利则有一弊,,长杠杆手法然而 然而,,有一利则有一弊 操作时,,手法力要通过多个链节的应操作时 力传递才能作用于目标节段 力传递才能作用于目标节段,,从而完 成复位移动。。如应用颈椎旋转扳法来成复位移动 整复颈椎错位时,,来自颅骨的旋转扭整复颈椎错位时

力,首先使寰枕关节克服摩擦阻力转 动,引起寰枕韧带紧张引起寰枕韧带紧张; ;紧张的寰枕韧带进一步带动寰枢关节克服摩擦阻力而旋转,使得寰枢关节的关节囊、韧带依次紧张;带动颈2、3节段发生旋转段发生旋转………………这样这样这样, ,扭力通过骨关节—韧带链节的逐次传递韧带链节的逐次传递, ,到达下颈椎的目标作用节段椎的目标作用节段。 。由于长杠杆脊柱手法需要多应力传递链节实现关节整复整复, ,这些应力传递链节又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解剖和病理上的差异地存在着解剖和病理上的差异, ,对于传递链节的调整和控制带来一定的 困难困难, ,因而临床上常有难以准确定位于目标作用节段的事例发生于目标作用节段的事例发生。 。特别是在患者肌肉痉挛难以解除在患者肌肉痉挛难以解除, ,错位节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