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设计规定

结构设计规定
结构设计规定

一制图要求

单位符号:

根据国家有关科技标准规定,建筑工程技术文件中的主要单位符号应如下表示:

一般单位均采用小写字母。比如:m、mm、g、t等。

由人名命名的单位首字符采用大写字母。比如:N、Pa等。

除兆帕的“兆”采用大写字母M表示,以便于与毫帕(mPa)区分外,其他单位前缀用小写字母表示。比如:kN、MPa、kg等。

构件代号:

结构施工图中的构件代号统一按下列要求表示:

框架柱:KZ—XX

框支柱:KZZ—XX

构造柱:GZ—XX

剪力墙:Q—XX

斜撑:XC—XX

框架梁:KL—XX

屋面框架梁:WKL—XX

框支梁:KZL—XX

非框架梁:L—XX

悬挑梁:XL—XX

剪力墙间的连系梁(连梁):LL—XX

圈梁:QL—XX

柱下独立基础:ZJ—XX

人工挖孔桩:WZ—XX

基础梁:JL—XX

基础间连系梁(拉梁):JLL—XX

套管:TG—XX

“—”前为构件代号,“—”后为序列号。为避免连续排序麻烦,框架梁的序列号用其所在的轴线编号表示。同一条轴线上有多根框架梁时,可在作为序列号的轴线号后加角标区分。原则上,轴线号为字母时角标采用数字,也可采用小写字母,轴线号为数字时角标采用小写字母。

绘图尺寸:

轴线圆圈直径8mm,圆圈底至第一道尺寸线6mm,尺寸线间距8mm

线钢筋采用1mm宽PL线,点钢筋直径为1mm。外侧钢筋距构件边缘线1mm

钢筋编号圆圈直径5mm

在图中时上述数字均乘以“出图比例”

文字大小:

文字宽高比0.75

图中尺寸、钢筋编号数字2.5mm,其他说明性汉字及其相连数字、构件编号字母及数字3mm 图名标题文字、轴线文字、附注标题文字5mm

附注内容文字4.5mm,附注文字行距9mm

图中文字大小为上述数字乘以“出图比例”

剖视方向:

剖视方向为剖面编号字符或索引编号字符相对剖切粗线的方向,即从剖切粗线向剖面编号字符方向看。除重复使用外,一般情况下剖视方向为:从下往上看,从右向左看。

图面:

图面布置要整洁、漂亮,图面排列要讲究,疏密有度。图中要注意虚实线关系,实线总是能封闭的。

楼层剖面和节点详图要尽量布置在该楼层平面图所在的图内,以方便查阅。

标高:

单独位置的标高应直接给出具体数字,标准层和重复使用的详图、节点可用“H±XXX”的方式表示相对标高,而在本图说明中给出各层H的相应数值。楼梯剖面图中多层标准层压缩为一层时,该层上下均要重复标注标高,以使上下层标高连续相接。水平构件(如标准层楼层)的标高不得使用连续号“XXX~XXX”表示,因标高不是连续变化的。只有剪力墙、框架柱等竖向构件的标高可如此表示。 坡屋面:

坡屋面平面和剖面中应给出控制性标高、屋脊线水平投影位置及倾斜角度,其余位置的标高现场放样确定。

二构件尺寸

梁高:

底框架托梁的截面高度不应小于跨度的1/10,上层墙体在梁端附近开洞时不宜小于跨度的1/8(《砌规》10.5.10)

板厚:

楼板最小厚度对一般住宅取100mm,对公建取120mm。除特殊情况外,在一般荷载作用下,常用双向板的参考厚度可取:

l短<3.9m:δ=100mm

3.9≤l短<

4.2m:δ=110mm

4.2≤l短<4.5m:δ=120mm

楼梯梯板厚:

板式楼梯梯板最小厚度取100mm,板厚模数取10mm。梯板的高跨比一般约:对住宅取1/27,对公建取1/25。梯板参考厚度(括号中跨度适用于公建)可按下列值选用:

l≤2.8m(2.6m):δ=100mm

2.8m(2.6m)

3.1m(2.8m):δ=110mm

3.1m(2.8m)

3.3m(3.1m)

3.6m(3.3m)

3.9m(3.6m)

4.1m(3.8m):δ=150mm

4.1m(3.8m)

三混凝土一般构造

受拉钢筋的锚固长度:

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第9.3.1条的规定,受拉钢筋的最小锚固长度la=af y d/f t,其中,a为钢筋的外形系数,f y为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f t为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由此计算可得普通钢筋的最小锚固长度,取整后如下表:

表1. 普通钢筋的最小锚固长度

HPB235级钢筋受拉时,末端应做180度弯钩,受压时可不做弯钩。表中HRB335和HRB400级钢筋第二排的锚固长度用于直径大于25mm的钢筋。

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率:

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第9.5.1条的规定,受弯构件、偏心受拉和轴心受

拉构件一侧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率为0.2和45f t/f y二者的大值。据此计算可得受弯构件的最小配筋百分率如下表:

表2. 受弯构件的最小配筋百分率

四配筋构造

梁纵筋:

梁平法施工图中,单跨梁和双肢箍可不在图中表示,而在附注中统一说明

同一楼层应尽量选用统一型号的钢筋种类,避免混用。个别梁确有需要改变时应特殊强调说明 梁主筋为三级钢时构造需要的架立钢筋也应采用二级钢

梁纵筋对称布置,可通过调整钢筋直径满足。梁纵筋为多排时,上下排钢筋要对齐

在满足梁纵筋最小净距的前提下,尽量布置在外排。

注意框架梁中支座宽度对梁纵筋直径的限制要求:一、二级矩形柱、圆柱:1/20(《抗规》6.3.4);

二、三级异形柱:1/30(国《异规》6.3.2)(≥C40时,1/25。纵筋直径不宜大于22mm,不应大于25mm(省《异规》7.5.5))。不满足时应采取措施。

注意端支座宽度对梁纵筋直段锚固长度的限制

对底框架托墙梁,由于底层框架柱的断面较小,托梁纵筋间距应适当加大。对300宽托梁,一排内的主筋根数不超过4根,对350宽托梁不超过5根。

对框支梁,由于梁断面往往很高,为保证混凝土浇筑质量,主筋的净距应不小于50。

对连梁、顺墙支撑在墙端的框架梁、异形框架梁,由于纵筋要放在洞口边剪力墙暗柱或异形柱的竖筋内侧,为保证混凝土浇筑质量,在同一排内的主筋最多根数应不同于普通梁。一般情况下,200宽连梁2根,250宽连梁3根,300宽连梁4根,350宽连梁5根。

梁平法施工图中,悬挑梁上部纵筋即使与内跨第一支座的上部纵筋相同,但与该梁集中标注的上部纵筋不同时,都应标注。两大跨框架梁夹一小跨框架梁时,两支座上部纵筋和小跨框架梁跨中上部纵筋即使相同,但与该梁集中标注的上部纵筋不同时也均应标注。

框架梁通长筋:

框架梁上部通长筋并非一定要将两根粗的角筋通长。规范要求一、二级框架梁上部的通长筋不少于214和两端支座最大配筋的1/4,三、四级不少于212,只要满足此要求,通长筋可采用小直径钢筋与角筋搭接,但搭接长度要满足受拉钢筋的要求。

梁箍筋构造:

多肢箍时采用一外大箍套内小箍的做法

梁的面积配箍率为ρsv=A sv/bs,显然,梁的面积配箍率与梁高无关。

梁的最小面积配箍率:

非抗震梁当为计算所须箍筋时,其最小面积配箍率为ρsv,min=0.24f t/f yv(《混规》10.2.10);

抗震梁全跨箍筋均要满足:

一级抗震框架梁为ρsv,min=0.30f t/f yv,

二级抗震框架梁为ρsv,min=0.28f t/f yv,

三、四级抗震框架梁为ρsv,min=0.26f t/f yv(《混规》11.3.9)。

对一般普通梁(h w/b≤4,无预应力,集中荷载产生的剪力不足总剪力的3/4以上,混凝土强度不高于

C50),其最小断面要满足V≤0.25f C bh0,换句话说其最大面积配箍率要满足ρsv,max=0.2(f C-2.8f t)/f yv。据此,要注意梁通长的最小构造箍筋采用HPB235级钢筋时要满足下列间距要求: 规范规定一级框架梁的最小箍筋直径为10mm,在其混凝土强度不超过C40的情况下,10@200(2)的箍筋可满足梁宽≤300的最小配箍率要求。其他抗震等级梁双肢箍能满足的梁宽见下表,四肢箍能满足的梁宽在下表的基础上加倍:

混凝土

二级抗震三、四级抗震非抗震

梁宽

200 250 300 200 250 300 200 250 300

C2

0 8-200 8-200 8-200 8-200 8-200 8-200 8-200 8-200 8-200 C2

5 8-200 8-200 8-175 8-200 8-200 8-200 8-200 8-200 8-200 C3

0 8-200 8-200 8-175 8-200 8-200 8-175 8-200 8-200 8-200 C3

5 8-200 8-175 8-150 8-200 8-200 8-150 8-200 8-200 8-175 C4

0 8-200 8-175 8-125 8-200 8-175 8-150 8-200 8-200 8-150

以上对抗震梁是满足规范构造要求的梁全跨最小箍筋,对非抗震梁是当梁计算需要配箍筋时控制截面处的最小构造箍筋(非计算所需箍筋)。在实际设计中对框架梁,非加密区箍筋间距不宜小于150,可选用150、175和200三种间距。一般情况下,加密区和非加密区箍筋直径应相同。

同时承受弯、剪、扭的梁,其外圈箍筋间距要满足上表二级框架梁的面积配箍率要求(《混规》10.2.12)。

楼板位于梁高下部(荷载作用在梁受拉区)、跨度较大的梁,除确有计算依据外,梁跨中非加密区箍筋间距宜取不大于150

非计算需要,非框架梁箍筋间距满足上表要求后支座附近不应另外再加密箍筋

注意梁高较小时,计算所须箍筋间距应小于梁高(h≤300,s≤150)(《混规》10.2.10)

梁腰筋

梁构造腰筋伸入支座对边即可,计算腰筋要满足锚固长度l a的要求

即使梁主筋采用三级钢,梁的构造腰筋仍采用二级钢

梁计算所需的抗扭腰筋的种类与梁纵筋相同

框支梁、底框架托梁按间距和配筋率要求在梁全高范围布置腰筋,不减板厚(《抗规》7.5.3)、(《砌规》7.3.12、10.5.10)

悬挑板配筋:

悬挑板主筋伸入内跨平衡板内的长度不小于悬挑长度的1.5倍,悬挑长度小于1.5m时板底可不配构造钢筋。

内跨平衡板的厚度不应小于悬挑板20mm以上,且配筋按悬挑板端部的弯矩和悬挑板与内跨平衡板相应薄者计算。

现浇楼板配筋:

楼板采用HRB400级钢筋。现浇楼板的最小受力构造配筋取8-200。板底采用8-200的配筋可不在图中画出,统一在板配筋图的附注中说明。

栏板采用HPB235级钢时要注意锚固端端部的180度弯钩。

一般情况下,现浇板支撑在砌体或宽度小于300的梁、宽度小于250的混凝土墙上时端支座应按简支考虑,其他情况可按固结考虑。按简支考虑的端支座处还是存在一定的负弯距,为防止支座负弯距产生裂缝,现浇板端支座的负弯距构造钢筋不应小于板跨中底部相应方向正弯距钢筋的1/3,且不小于8-200;支撑在砌体墙上时配筋率不小于0.15%,支撑在整浇的混凝土梁、墙上时配筋率不小于规范规定的最小配筋率。

选板配筋时,间距在150mm左右为宜,常用板钢筋间距可采用100、120、125、140、150、160、175、180、200。配筋时要注意最小配筋率要按全截面计算。对一般厚度板,满足最小配筋率的受力构造配筋可参考下表取用:

板厚h=100 h=110 h=120 h=130 h=140 h=150 h=160

8-200 8-200 8-200 8-180

8-175

8-175 8-160 8-150

8-200 8-200

8-180

8-175

8-175 8-160 8-150 8-140 五其他构造

后浇带:

施工后浇带宽度取1000mm。后浇带处钢筋不断,以钢筋为骨架,用钢板网作模板,钢板网模板不必拆除。为解决高低层沉降差设置的后浇带,须待高层主体施工完后浇注;为解决温度变化和混凝土收缩预留的后浇带,须在4~6周后、且温度低于周围混凝土构件浇注时温度的情况下浇注。

六荷载

墙体自重:

大孔(非承重)空心砖砌体的容重按13kN/m3考虑,两面抹灰厚度按50mm考虑,则:120非承重空心砖:2.5kN/m2

180非承重空心砖:3.3kN/m2

240非承重空心砖:4.1kN/m2(*按目前东北地区大孔空心砖的规格无法砌筑)

370非承重空心砖:5.8kN/m2

烧结多孔砖(承重空心砖(KP1型))砌体的容重按16.6kN/m3考虑,两面抹灰厚度按50mm 考虑,则:

120承重空心砖: 3.0kN/m2

240承重空心砖: 4.0kN/m2

370承重空心砖:7.2kN/m2

实心砖砌体的容重按19kN/m3考虑,两面抹灰厚度按50mm考虑,则:

120实心砖: 3.3kN/m2

240实心砖: 5.6kN/m2

370实心砖:8.1kN/m2

混凝土容重:

考虑剪力墙和梁柱自重由程序按用户输入的混凝土容重自动计算,为避免遗漏其表面的抹灰重量,电算时混凝土的容重,框架及框-剪结构取27kN/m3,剪力墙结构取29kN/m3输入。

楼面面层及板底抹灰荷载:

七计算

计算书:

构件配筋要有计算依据,不得随意估算。计算书要清晰、明了,并在项目结束时随图纸同时提供给审核人。

框架结构基础拉梁的设置及计算:

基础埋置较深时拉梁的设置及计算:当

(1)基础埋深超过2.0m、且基础顶面至±0.000的距离超过1.0m;

(2)基础顶面至建筑一层顶面的高度接近或超过4.5m;

(3)基础顶面至建筑一层顶面的高度接近或超过二层层高的1.5倍以上;

使得不设置基础拉梁时一层柱的配筋明显大于二层(此为主要判断标准),不易选配钢筋时,为了减小一层柱的计算高度和一层的侧向位移,在一层地面下尽量接近地面处设置基础拉梁。此时应分两步进行计算:

1.按原有层数计算,一层的层高为拉梁顶面至建筑一层顶面的高度;

2.按增加一层计算,基础顶面至拉梁顶面为一层,拉梁顶面至建筑一层顶面为二层,

框架梁、拉梁及框架柱的配筋取两次计算结果的大值,拉梁暂不考虑加密端部箍筋,拉梁下柱箍筋全加密,基础要考虑按第二步计算得出的一层柱底弯矩和剪力。当基础埋深超过4.0m时,应在基础顶面下50~100处再设置一道基础拉梁(基础埋深较大)。

基础埋置较浅时拉梁的设置及计算:当存在

(1)一级框架和IV类场地的二级框架;

(2)超过三层的框架;

(3)各柱基承受的重力荷载代表值相差大于20%;

(4)基础埋深差别较大,即相邻基础近缘的距离l与基础底高差h的比值2>l/h≥1(l/h不得小于1)或基础持力层为不同的土层;

(5)地基主要受力层范围内存在软弱粘性土层、液化土层和严重不均匀土层;

(6)桩基承台之间;

时,为了保证基础的整体性,协调基础间的差异沉降,在基础或承台顶面下50~100处设置基础拉梁。拉梁的计算一般可按所拉柱子中较大轴力的1/10作为拉梁轴心受拉的拉力(0.1N max法)和上部填充墙或其他荷载引起的弯矩分别计算,然后再叠加配筋,不考虑拉梁平衡柱底弯矩,以充分发挥基础本身平衡柱底弯矩的潜力。

地基主要受力层:

是指条形基础底面下深度为3b(b为条形基础底面宽度)、独立基础下为1.5b,且厚度均不小于5.0m的范围(二层以下一般的民用建筑除外)。

防水设计水位、抗浮设计水位:

防水设计水位H f取《地质勘察报告》中给定的稳定水位。抗浮设计水位H k在《地质勘察报告》中未给定时,可在防水设计水位的基础上增加1.5~2.0m的水头压力,即H k=H f+1.5~2.0m。当基坑深度范围内存在透水性比较差的岩石类土而基坑回填未采用夯实的粘性土时,抗浮设计水位取《地质勘察报告》、上述规定及岩石类土顶面再加500(用H k y表示,最大不超过室外地面)三者的最大值(采用夯实的粘性土回填基坑时仍可按前二者确定)。若按最后者确定的抗浮设计水位高于前二者时,防水设计水位可按H k y/1.4取用(因为此时防水设计水压力按活荷载考虑,荷载系数为1.4),且不应低于《地质勘察报告》中给定的防水设计水位H f。

板配筋:

板受力按弹性理论计算。配筋时支座负筋按计算结果,考虑现场施工的实际情况,要注意板底长向钢筋的实际有效高度。

梁配筋:

梁支座配筋按计算结果,不必随意放大。考虑现场施工的实际情况,要注意同高交叉梁的实际有效高度,实际设计时在外侧的框架梁梁底实际配筋或不交叉的梁底配筋应控制在计算结果的1~1.05范围内,在内侧的框架梁梁底实际配筋应控制在计算结果的1.05~1.1范围内。

柱宽度对梁端负弯距的影响:

框架梁支座弯距可取柱边的弯距,梁在柱边的弯距可由其在柱中心的弯距按下式折减而得[1]:M=M0+(1-B/L)2

其中,M为梁在柱边或支座边的弯距,M0为梁在柱中心或支座中心处的弯距,L为梁的计算跨度,取柱轴线之间的距离,B为柱的宽度或支座宽度。上式由竖向均布荷载作用下推导而得,是否适用于水平荷载有待验证。

八结构施工图排序

结构施工图纸的排序原则:尽量按自下而上的施工顺序排列:

1.首页:结构设计总说明。小项目可无首页,需要说明的内容注写在有关图纸上。

2.基础布置图(无地下室时含框架柱编号)。

3.基础配筋图。

4.基础剖面图,基础详图。

5.地下室竖向构件布置图(含框架柱编号)。

6.地下室竖向构件详图。

7.有地下室时为地下室顶板配筋图。

8.框架柱配筋图。

9.▽XXX~XXX剪力墙布置图。

10.(相应9款的)▽XXX~XXX剪力墙暗柱配筋表、连梁配筋表。

11.▽XXX(XX层)结构平面布置(模板)图(板配筋图)。

12.(相应11款的)▽XXX(XX层)梁平法配筋图。

13.第9、10、11、12款交错排序。

14.楼梯配筋图。分层画时,排在相应楼层的梁、板配筋图后。

15.节点详图。

16.通用图。

参考文献:

1.梁柱节点处梁负弯距取值的探讨,《工程抗震》,2002年第2期。

各检审阶段的工作内容

钢结构最新设计规范方案

钢结构设计规GB50017-2003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在钢结构设计中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特制定本规。 第1.0.2条本规适用于工业与民用房屋和一般构筑物的钢结构设计。 第1.0.3条本规的设计原则是根据《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CBJ68-84))制订的。 第1.0.4条设计钢结构时,应从工程实际情况出发,合理选用材料、结构方案和构造措施,满足结构在运输、安装和使用过程中的强度、稳定性和刚度要求,宜优先采用定型的和标准化的结构和构件,减少制作、安装工作量,符合防火要求,注意结构的抗腐蚀性能。 第1.0.5条在钢结构设计图纸和钢材订货文件中,应注明所采用的钢号(对普通碳素钢尚应包括钢类、炉种、脱氧程度等)、连接材料的型号(或钢号)和对钢材所要求的机械性能和化学成分的附加保证项目。此外,在钢结构设计图纸中还应注明所要求的焊缝质量级别(焊缝质量级别的检验标准应符合国家现行《钢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 第1.0.6条对有特殊设计要求和在特殊情况下的钢结构设计,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规的要求。 第二章材料 第2.0.1条承重结构的钢材,应根据结构的重要性、荷载特征、连接方法、工作温度等不同情况选择其钢号和材质。承重结构的钢材宜采用平炉或氧气转炉3号钢(沸腾钢或镇静钢)、16Mn钢、16Mnq钢、15MnV钢或15MnVq钢,其质量应分别符合现行标准《普通碳素结构钢技术条件》、《低合金结构钢技术条件》和《桥梁用碳素钢及普通低合金钢钢板技术条件》的规定。 第2.0.2条下列情况的承重结构不宜采用3号沸腾钢: 一、焊接结构:重级工作制吊车梁、吊车桁架或类似结构,冬季计算温度等于或低于-20℃时的轻、中级工作制吊车梁、吊车桁架或类似结构,以及冬季计算温度等于或低于-30℃时的其它承重结构。 二、非焊接结构:冬季计算温度等于或低于-20℃时的重级工作制吊车梁、吊车桁架或类似结构。 注:冬季计算温度应按国家现行《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设计规》中规定的冬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温度确定,对采暖房屋的结构可按该规定值提高10℃采用。 第2.0.3条承重结构的钢材应具有抗拉强度、伸长率、屈服强度(或屈服点)和硫、磷含量的合格保证,对焊接结构尚应具有碳含量的合格保证。承重结构的钢材,必要时尚应具有冷弯试验的合格保证。对于重级工作制和吊车起重量等于或大于50t的中级工作制焊接吊车梁、吊车桁架或类似结构的钢材,应具有常温冲击韧性的合格保证。但当冬季计算温度等于或低于-20℃时,对于3号钢尚应具有-20℃冲击韧性的合格保证;对于16Mn钢、16Mnq钢、15MnV钢或15MnVq钢尚应具有-40℃冲击韧性的合格保证。对于重级工作制的非焊接吊车梁、吊车桁架或类似结构的钢材,必要时亦应具有冲击韧性的合格保证。 第 2.0.4条钢铸件应采用现行标准《一般工程用铸造碳钢》中规定的ZG200-400、ZG230-450、ZG270-500或ZG310-570号钢。 第2.0.5条钢结构的连接材料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手工焊接采用的焊条,应符合现行标准《碳钢焊条》或《低合金钢焊条》的规定。选择的焊条型号应与主体金属强度相适应。对重级工作制吊车梁、吊车桁架或类似结构,宜采用低氢型焊条。

结构设计的四项原则

结构设计的“四项基本原则” 刚柔相济,多道防线,抓大放小,打通关节 1、刚柔相济 合理的建筑结构体系应该是刚柔相济的。结构太刚则变形能力差,强大的破坏力瞬间袭来时,需要承受的力很大,容易造成局部受损最后全部毁坏;而太柔的结构虽然可以很好的消减外力,但容易造成变形过大而无法使用甚至全体倾覆。结构是刚多一点好,还是柔多一点好?刚到什么程度或柔到什么程度才算合适呢?这些问题历来都是专家们争论的焦点,现今的规范给出的也只是一些控制的指标,但无法提供“放之四海皆准”的精确答案。最后,专家们达成难以准确言传的共识:刚柔相济乃是设计者的追求。道也许都是相通的。 想想看,人应该是刚多一点好还是柔多一点好呢?思考的哲人们对此各抒已见,力求给出处世的灵丹妙方。总的来讲,做人太刚和太柔都不受推崇。过份刚强者,应变能力差,难以找到共同受力的合作者,便要我行我素,要鹤立鸡群,即使面对任何突然袭来的恶势力,亦敢于硬顶硬撞而不留变通的余地,这种时候必须有足够的刚度才能立于不败,否则一旦后继乏力,油尽灯枯就会发生脆性破坏,导致伤痕累累、体无完肤的灭顶之灾。在盛赞这种刚

气之余,却鲜有人能够或者愿意完全去做到,英雄的眼泪大抵只有英雄自己能体味。人们唯有感叹道:精神可嘉,方法难取! 世人处世多以“柔”为本,退一步海阔天空,和为贵。柔者易于找到共同受力的构件以协同消化和抵抗外力。但过柔亦为人所不耻。因为“柔”必然产生变形以适应外力,太柔的结果必然是太大的变形,甚至会导致立足不稳而失去根本。处世极为圆滑者,八面玲珑,见风使舵,整日上窜下跳,左右逢源,活得游刃有余,这种柔得无形,表面上着实不容易受到伤害,骨子里却难免有“似我非我”的疑问,弄不好会个性丧失、面目全非,可能还免不了要背上奴颜婢膝的骂名。 所以古人在长期的实践后发现了中庸之道最适合生存。用现代的话来讲大意是做人最好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也就是刚柔相济。刚是立足之本,必要刚度不能少,如此方能控制变形在可以忍受的范围内,才不会失掉本质的东西;柔为护身之法,血肉之躯刚度毕竟有限,要学会以柔克刚,不断提高消化转换外力的能力,有时候,牺牲一点变形来抵抗突然到来的摧毁力是必要的,也是值得的,但应以不失去自我为度。 只可惜“道可道,道难行”。不是想刚就能刚,想柔便得柔的,刚柔相济只是理想中的“模糊结构”,每个人的组成材料千差万别,生存的地基也不尽相同,所受的外力更难统一定性。如此的差异下,企望哲人们找到统一的、万无一失的处世良方实在勉为其难。不过,每个人如果都能给自己多一点时间,去思考一下适合于自身的结构体系,想必这世界会有另一番光景。

01-结构施工图设计统一技术规定v13

结构设计统一技术规定v13 为保证结构施工图设计质量,加快工程设计进度,减少设计过程中出现设计反复改动的返工现象,特此制定结构设计统一技术规定。本技术规定是以国家标准、规范、规定为基础,结合以往工程项目的设计实践经验,对设计过程中一般要求和习惯做法进行必要的明确、补充和完善。 1.结构设计的一般规定 1.1结构设计应遵循安全、合理、经济、先进的原则并满足建筑的使用功能,设计时 应进行多方案比较并和同类结构进行技术经济比较,优化结构设计。 1.2结构方案应合理优化,设计应兼顾质量和成本,在保证结构安全的前提下力求节 约,坚持成本最优原则。构件尺寸及配筋若不是计算和概念设计需要,应取最小值。 1.3结构设计须在方案设计阶段积极参和,并进行结构初步试算,综合考虑安全、合 理、经济、先进等因素,对建筑方案提出专业意见和建议,为后续设计的顺利进 行提供保证。 1.4重视结构的选型,经过方案优化选用抗地震作用及抗风力性能好的结构体系和结 构布置方案,应使选用的结构体系受力明确、传力简捷。应选取经济合理的结构 方案,尽量避免不利的结构体系。学校、幼儿园的设计时应特别注意抗震等级的 选取。 1.5结构形式尽量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如有特殊要求或需要而采用钢结构时,应坚 持节省成本的原则,全面考虑结构方案、选材用材、节点设计、施工便捷等方面 的因素进行设计。 1.6结构构造设计必须从概念设计入手,加强连接,保证结构有良好的整体性和延性、 足够的强度和适当的刚度。 1.7必须选择合适的计算假定、计算简图、计算方法及计算程序,对于重要的高层结 构、复杂的高层建筑结构,应至少用两个不同的力学模型的结构分析程序进行计 算,分析比较,并对计算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确认其可靠性,保证结构的安 全。 1.8结构设计计算程序计算输入参数可详《结构设计计算参数的统一规定PKPM201 2.8 版本》。

最新钢结构规范及图集

【国家标准】 1、GB-50017-2003、《钢结构设计规范》 2、GB50018-2002、《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 3、GB-50205-2001、《钢结构结构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4、GB50191-93、《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 5、GBJ135-90、《高耸结构设计规范》 6、GB500046、《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 7、GB8923-88、《涂装前钢材表面锈蚀等级和涂装等级》 8、GB14907-2002、《钢结构防火涂料通用技术条件》 9、GB-50009-200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10、GBT-50105-2001、《建筑结构制图标准》 11、GB-50045-9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1年修订版) 12、GB-50187-93、《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 【行业标准】 1、JGJ138-2001/J130-2001、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技术规程 2、JGJ7-1991、网架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 3、JGJ61-2003/J258-2003、网壳结构技术规程 4、JGJ99-1998、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正修订) 5、JGJ82-91、钢结构高强度螺栓连接的设计、施工及验收规程 6、JGJ81-2002/J218-2002、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 7、DL/T5085-1999、钢-混凝土组合结构设计规程 8、JCJ01-89、钢管混凝土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 9、YB9238-92、钢-混凝土组合楼盖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 10、YB9082-1997、钢骨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11、YBJ216-88、压型金属钢板设计施工规程(正修订) 12、YB/T9256-96、钢结构、管道涂装技术规程 13、YB9081-97、冶金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14、CECS102:2002、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技术规程 15、CECS77:96、钢结构加固技术规范 16、YB9257-96、钢结构检测评定及加固技术规范 17、CECS28:90、钢管混凝土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 18、YB9254-1995、钢结构制作安装施工规程 19、CECS159:2004、矩形钢管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20、CECS24:90、钢结构防火涂料应用技术规范 21、CECS158:2004、索膜结构技术规程 22、CECS23:90、钢货架结构设计规范 23、CECS78:96、塔桅钢结构施工及验收规程 24、CECS167:2004、拱形波纹钢屋盖结构技术规程 25、JGJ85-92、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应用技术规程 26、CECS、多、高层建筑钢-混凝土混合结构设计规程 27、CECS、热轧H型钢构件技术规程 28、CECS、钢结构住宅建筑设计技术规程 29、CECS、建筑拱形钢结构技术规程 30、CECS、钢龙骨结构技术规程

设计组织架构需要遵循基本原则

设计组织架构需要遵循 基本原则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设计组织架构需要遵循基本原则西方管理学家总结的基本原则: 在长期的企业组织变革实践活动中,西方管理学家曾提出过一些组织设计基本原则,如管理学家厄威克曾比较系统地归纳了古典管理学派泰罗、法约尔、马克斯·韦伯等人的观点,提出了8条指导原则:目标原则、相符原则、职责原则、组织阶层原则、管理幅度原则、专业化原则、协调原则和明确性原则。 美国管理学家孔茨等人,在继承古典管理学派的基础上,提出了健全组织工作的l5条基本原则:目标一致原则、效率原则、管理幅度原则、分级原则、授权原则、职责的绝对性原则、职权和职责对等原则、统一指挥原则、职权等级原则、分工原则、职能明确性原则、检查职务与业务部门分设原则、平衡原则、灵活性原则和便于领导原则。 国内管理专家总结的基本原则: ①战略匹配原则 一方面,战略决定组织结构,有什么样的战略就有什么样的组织结构;另一方面,组织结构又支持战略实施,组织结构是实施战略的一项重要工具,一个好的企业战略要通过与企业相适应的组织结构去完成方能起作用。实践证明,一个不适宜的组织结构必将对企业战略产生巨大的损害作用,它会使良好的战略设计变得无济于事。因此,企业组织结构是随着战略而定的,它必须根据战略目标的变化而及时调整。通常情况下企业根据近期和中长期发展战略需要制订近期和中远期组织结构。

②顾客满意原则 顾客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载体,企业设计的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必须是以提高产品和服务,满足顾客需求为中心的。要确保设计的组织架构和流程能够以最快捷的速度提供客户满意的产品的服务,组织中各部门的工作要优质、高效达到始于顾客需求,终于顾客满意的效果。 ③精简且全面原则 精简原则是为了避免组织在人力资源方面的过量投入,降低组织内部的信息传递、沟通协调成本和控制成本,提高组织应对外界环境变化的灵活性;对于非核心职能,可能的话应比较自建与外包的成本,选择成本最低的方案。全面原则则是体现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思想,即组织功能应当齐全,部门职责要明确、具体,这样即使出现一人顶多岗的情况,也能使员工明确认知自身的岗位职责。 ④分工协作原则 如果组织中的每一个人的工作最多只涉及到单个的独立职能,或者在可能的范围内由各部门人员担任单一或专业化分工的业务活动,就可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培训成本。分工协作原则不仅强调为了有效实现组织目标而使组织的各部门、各层次、各岗位有明确的分工。还强调分工之后的协调。因此在组织机构设计时,必须强调职能部门之间、分子公司之间的协调与配合,业务上存在互补性或上下游关系时,更需要保持高度的协调与配合,以实现公司的整体目标。 ⑤稳定与灵活结合原则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结构统一技术规

目录 一. 一般与短肢剪力墙的判别 二. 短肢剪力墙较多的剪力墙结构 三. 剪力墙截面厚度 四. 剪力墙墙身配筋 五. 剪力墙边缘构件 六. 控制剪力墙平面外弯矩 七. 小墙肢设计 八. 约束边缘构件非阴影区设计 九. 柱箍筋加密区最小体积配箍率 十. 梁截面宽度 十一. 梁分析模型 十二. 梁主筋构造 十三. 梁箍筋构造 十四. 梁腰筋构造 十五. 梁附加箍筋和吊筋 十六. 楼板厚度 十七. 楼板配筋 十八. 板式楼梯 十九. 梁式楼梯 二十. 楼梯平台板 二十一. 双跑楼梯平台梁 二十二. 剪刀楼梯平台梁 参考资料

结构统一技术规定 一.一般与短肢剪力墙的判别 1.短肢剪力墙是指墙肢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h w/b w为5~8的剪力墙,一般剪力墙是指墙肢 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h w/b w大于8的剪力墙。 2.下列情况的剪力墙不认为是短肢剪力墙: a)T、L、H等形状的剪力墙,其中一肢的h w/b w大于8时; b)当墙肢的h w/b w=5~8,但墙肢两侧均与较墙的连梁(连梁净跨与连梁截面高度之比 l b/h b≤2.5)相连时(1); c)当墙肢的h w/b w=5~8,但有翼墙(翼墙长度不小于翼墙厚度的3倍)相连时(1)。 二.短肢剪力墙较多的剪力墙结构 1.判别标准: 符合下列两款中的任一款,则可判定为短肢剪力墙较多的剪力墙结构。 a)短肢剪力墙承受的倾覆力矩占结构底部总倾覆力矩的40%~50% (2); b)高层剪力墙结构,短肢剪力墙负荷的楼面面积与全部楼面面积的比值大于1/2时(1); 多层剪力墙结构,短肢剪力墙负荷的楼面面积与全部楼面面积的比值大于2/3时(1)。 2.注意事项: a)最大适用高度应比一般剪力墙结构适当降低,7度和8度抗震设计时分别部大于 100m和60m; b)短肢剪力墙较多的结构中应设置筒体或一般剪力墙,形成短肢剪力墙与一般剪力墙 共同抵抗水平力; c)抗震设计时,筒体和一般剪力墙承受的第一振型底部倾覆力矩不宜小于结构总底部 地震倾覆力矩的50%; d)抗震设计时,短肢剪力墙的抗震等级应比规范规定的剪力墙抗震等级提高一级采用;抗震设计时,各层短肢剪力墙在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产生的轴力设计值的轴压比,对于高层剪力墙结构,抗震等级为一、二、三时分别不宜大于0.5、0.6和0.7,无翼墙或端柱的一字形短肢剪力墙,其轴压比限值相应降低0.1;对于多层剪力墙结构 (1),不论是否属于短

SHSG石油化工装置工艺设计包成套技术内容规定

S H S G石油化工装置工艺设 计包成套技术内容规定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石油化工装置工艺设计包(成套技术工艺包)内容规定 SHSG-052-2003 2003-05-23发布 2003-08-01实行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发布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石油化工装置工艺设计包 (成套技术工艺包)内容规定 SHSG-052-2003 主编单位:中国石化工程建设公司 参编单位:中国石化集团上海工程有限公司 中国石化集团南京设计院 中国石化集团洛阳石油化工工程公司批准部门: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实行日期:2003年8月1日 2003 北京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文件 中国石化科[2003]246号 关于印发《石油化工装置工艺设计包(成套技术 工艺包)内容规定》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石油化工装置工艺设计包是重要的研究开发成果和工程设计的基本依据。为了明确研究开发阶段的责任,规范工艺设计包的文件内容,做好研究开发与工程设计的衔接,现将修订后的《石油化工装置工艺设计包(成套技术工艺包)内容规定》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原《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石油化工成套技术工艺包内容的规定》(中国石化[1998]技字88号)同时废止。 《石油化工装置工艺设计包(成套技术工艺包)内容规定》亦作为集团公司工程设计标准(标准号为SHSG-052-2003),可与《石油化工装置基础工程设计内容规定》(SHSG-033-2003)和《石油化工装置详细工程设计内容规定》(SHSG-053-2003)等配套使用。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二○○三年五月二十三日

钢结构设计说明

钢结构设计说明 一、工程概况 (1)本工程为西林县武警中队训练场钢棚,占地407.88平方米。 二、结构设计依据 (一)结构设计施工遵循的规范,规程及规定 (1)建筑结构可靠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 (2 )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006年版) (3)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 (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年版) (5)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107-2003 (6)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JGJ81-2002 (7)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8)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GB50018-2002 (9)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JGJ99-98 (10)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JGJ5007-2002 (11)网壳结构技术规程JGJ61-2003 (12)网架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JGJ7-91 (13)钢结构高强度螺栓连接的设计施工及验收规程JGJ82-2002 (14)建筑钢结构防火设计规范CECS200:2006 (15)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16)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17)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18)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J256-2003 (19)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 (20)优质碳素钢结构GB/T699-1999 (21)碳素钢结构GB/T700-88 (22)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GB/T1591-94 (23)碳钢焊条GB/T5117-95 (24)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GB/T5118-95 (25)埋弧焊用碳钢焊丝和焊剂GB/T5293-1999 (26)低合金钢埋弧焊用焊剂GB/T12740 (27)熔化焊用焊丝GB/T14957-94 (28)气体保护电弧焊用碳钢,低合金钢焊丝GB/T8110-95 (29)六角头螺栓GB/T5782 (30)六角头螺栓-C级GB/T5782 (31)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螺栓螺母垫圈技术要求GB/T1228-1231 (32)涂装前钢材表面锈蚀等级和涂装GB8932 (33)钢结构防火涂料应用技术规程CECS:24-90 (二)设计基准期50年,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 (三)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值为0.15g,抗震构造措施按7度要求设计。 三、荷载 1、地震作用: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值为0.15g,钢结构阻尼比:0.02。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场地土类别:III类 2、风荷载:基本风压0.60KN/㎡(按照100年重现期取用),地面粗糙度B类。风压高度系

组织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

组织结构设计,指对企业的组织等级、运营结构及管理模式等进行再造的过程,EMBA、MBA等常见经营管理教育均组织结构设计方法有所探究。 一、定义 组织结构设计,是通过对组织资源(如人力资源)的整合和优化,确立企业某一阶段的最合理的管控模式,实现组织资源价值最大化和组织绩效最大化。狭义地、通俗地说,也就是在人员有限的状况下通过组织结构设计提高组织的执行力和战斗力。 企业的组织结构设计是这样的一项工作:在企业的组织中,对构成企业组织的各要素进行排列、组合,明确管理层次,分清各部门、各岗位之间的职责和相互协作关系,并使其在企业的战略目标过程中,获得最佳的工作业绩。 从最新的观念来看,企业的组织结构设计实质上是一个组织变革的过程,它是把企业的任务、流程、权力和责任重新进行有效组合和协调的一种活动。根据时代和市场的变化,进行组织结构设计或组织结构变革(再设计)的结果是大幅度地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和经济效益。 二、目的

创建柔性灵活的组织,动态地反映外在环境变化的要求,并在组织成长过程中,有效地积聚新的组织资源,同时协调好组织中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关系,人员与任务间的关系,使员工明确自己在组织中应有的权力和应承担的责任,有效地保证组织活动的开展。 三、主要内容 1、职能设计 职能设计是指企业的经营职能和管理职能的设计。企业作为一个经营单位,要根据其战略任务设计经营、管理职能。如果企业的有些职能不合理,那就需要进行调整,对其弱化或取消。 2、框架设计 框架设计是企业组织设计的主要部分,运用较多。其内容简单来说就是纵向的分层次、横向的分部门。 3、协调设计

协调设计是指协调方式的设计。框架设计主要研究分工,有分工就必须要有协作。协调方式的设计就是研究分工的各个层次、各个部门之间如何进行合理的协调、联系、配合,以保证其高效率的配合,发挥管理系统的整体效应。 4、规范设计 规范设计就是管理规范的设计。管理规范就是企业的规章制度,它是管理的规范和准则。结构本身设计最后要落实并体现为规章制度。管理规范保证了各个层次、部门和岗位,按照统一的要求和标准进行配合和行动。 5、人员设计 人员设计就是管理人员的设计。企业结构本身设计和规范设计,都要以管理者为依托,并由管理者来执行。因此,按照组织设计的要求,必须进行人员设计,配备相应数量和质量的人员。 6、激励设计 激励设计就是设计激励制度,对管理人员进行激励,其中包括正激励和负激励。正激励包括工资、福利等,负激励包括各种约束机制,也就是所谓的奖惩制度。激励制度既有利于调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也有利于防止一些不正当和不规范的行为。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学习要点及理解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GB50068-2001学习要点及理解 一、前言中关于修订内容的说明(相对原《建筑结构统一标准》 (GBJ68-84)) 1、标准的适用范围:鉴于《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在结构可靠度设计方法上有一定特殊性,从原标准要求的“应遵守”本标准,改为“宜遵守”本标准; [1.0.3 条] 2、根据《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153-92)的规定,增加了有关设计工作状况的规定,并明确了设计状况与极 限状态的关系; [3.0.3 条、3.0.4 条] 3、借鉴最新国际标准JSO2394:1998《结构可靠度总原则》,给出了不同类型建筑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 [1.0.5 条] 4、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设计表达式中,对于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增加了永久荷载效应为主时起控制作用的组合式; [7.0.2 条(7.0.2-2)式] 5、对楼面活荷载、风荷载、雪荷载标准值的取值原则和结构 构件的可靠指标以及结构重要性系数等作了调整; [4.0.6 条、3.0.11 条、7.0.3 条]

6、首次对结构构件正常使用的可靠度做出了规定,这将促进 房屋使用性能的改善和可靠度设计方法的发展; [3.0.12 条] 7、取消了原标准的附件。 [原标准有五个附件:附件一荷载的统计特性、代表值及其效应组合;附件二结构抗力的统计特性;附件三结构可靠度的计算方法;附件四极限状态设计表达式及其分项系数的确定;附件五结构材料的质量要求及质量控制。此五个附件对正确理解本标准仍具有重要作用,有精力的专业技术骨干,特别是技术把关人应该一读。] 二、标准的主线 可靠度设计原则(建筑结构在规定的设计使用年限内应具有足够的可靠度)—”采用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影响建筑结构可靠性的各种因素都是随机因素,只能用概率来度量。以极限状态为目标的设计方法为公认的合理的设计方法)“比心变通为多系数表达式(这是为广大设计人员所熟悉和乐于接受的形式。使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方法具有实用性。) 三、条文理解 1、总则 1.0.3 (原文略) [明确规定《建筑结构荷载规范》、《钢结构设计规范》、《薄壁 型钢结构设计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砌体设计规范》、

工艺设计设计技术统一规定

3、工程主要管材 3.1 无缝钢管(标注代号:A1) (1)围:DN15~DN300 (2)标准号:GB/T8163-2008 (3)材料牌号:10#、20#、16Mn (4)主要规格: φ18×3,φ25×3,φ32×3.5,φ45×3.5,φ57×3.5,φ76×4,φ89×4,φ108×4,φ133×4,φ159×4.5,φ219×6,φ273×8、φ325×8 3.2 镀锌钢管(标注代号:A2) (1)使用规格围:DN15~DN80 (2)标准号:GB/T3091-2008 (3)材料牌号:Q235B镀锌 (4)主要规格:φ1/2”,φ3/4”,φ1”,φ1 1/2”,φ2”,φ2 1/2”,φ3”。 3.3 不锈钢无缝钢管(标注代号:J1/J2/J3) (1)使用规格围:DN15~DN150 (2)标准号:GB/T14976-2012 (3)材料:304/316L/321 (4)主要规格:φ18×2,φ25×2,φ32×2.5,φ45×2.5,φ57×3,φ76×4,φ89×4,φ108×4,φ133×5,φ159×5。 3.4 钢衬四氟管(标注代号H1) (1)使用规格围:DN40~DN150 (2)标准号:HG/T21562-94 (3)材料:CS/四氟乙烯 3.5 增强聚丙烯管(标注代号N1)

(1)使用规格围:DN25~DN250 (2)标准号:HG20539-92 (3)材料:增强聚丙烯 3.7 螺旋电焊钢管(标注代号:A1) (1)围:DN200~DN400 (2)标准号:SY5037-2000 (3)材料:Q235B 4、管材选用规定 选用原则:一般按照管道所输送物料的特性、操作压力、操作温度来选用管道材料。详见管道材料等级表。 4.1管道壁厚计算 低压管道选用 4.1 放空管、排放管 (1)一般情况下使用无缝钢管;(1A1); (2)含腐蚀性介质的物料的放空管、排放管:H1、N1; 4.2 蒸汽(2A1/4A1)、压缩空气管(2A1)、氮气(4A1)、循环水(1A1)、新鲜水管(1A1):一般情况下使用20#钢无缝钢管; 4.3 生活用水管 车间自来水管采用PPR塑料管. 4.4 清下水:一般使用无缝钢管(0A1/1A1). 4.6 排污管或废气 一般情况下使用无缝钢管(1A1/2A1),有腐蚀性介质采用增强聚丙烯管或钢衬四氟管(1H1) 4.7工艺主物料管材选用规定:见管道等级表 4.8钢制三通、弯头选用补充规定

GB50017-2017《钢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7-2017《钢结构设计规范》一、章节目录 1总则 2术语和符号 2.1术语 2.2符号 3基本设计规定 3.1设计原则 3.2荷载和荷载效应计算 3.3材料选用 3.4设计指标 3.5结构或构件变形的规定 4受弯构件的计算 4.1强度 4.2整体稳定 4.3局部稳定 4.4组合梁腹板考虑屈曲后强度的计算 5轴心受力构件和拉弯、压弯构件的计算 5.1轴心受力构件 5.2拉弯构件和压弯构件 5.3构件的计算长度和容许长细比 5.4受压构件的局部稳定 6疲劳计算 6.1一般规定 6.2疲劳计算 7连接计算 7.1焊缝连接 7.2紧固件(螺栓、铆钉等)连接 7.3组合工字梁翼缘连接 7.4梁与柱的刚性连接 7.5连接节点处板件的计算 7.6支座

8构造要求 8.1一般规定 8.2焊缝连接 8.3螺栓连接和铆钉连接 8.4结构构件 8.5对吊车梁和吊车桁架(或类似结构)的要求 8.6大跨度屋盖结构 8.7提高寒冷地区结构抗脆断能力的要求 8.8制作、运输和安装 8.9防护和隔热 9塑性设计 9.1一般规定 9.2构件的计算 9.3容许长细比和构造要求 10钢管结构 10.1一般规定 10.2构造要求 10.3杆件和节点承载力 11钢与混凝土组合梁 11.1一般规定 11.2组合梁设计 11.3抗剪连接件的计算 11.4挠度计算 11.5构造要求 附录 A 结构或构件的变形容许值 附录 B 附录 C 附录 D 附录 E 附录 F 梁的整体稳定系数 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 柱的计算长度系数 疲劳计算的构件和连接分类 桁架节点板在斜腹杆压力作用下的稳定计算 附:本规范用词说明 附:修改条文说明 其中下面打—的节为新增,下面打~~的节为有较多修改。

塑料件结构设计基本原则

塑料件结构设计基本原则

可怜的机械狗之塑料件结构设计基本原则(一) 一,产品结构设计前言 正式进入话题之前,咱先抱怨两句,机械工程的待遇可真不咋地,奉劝想要进入机械行业的童鞋们三思后行。待遇低,工作环境差就算了,可美女咋也凤毛麟角呢!都说机械好就业,工作稳定,可那初始工资真是没得说,就说自己刚毕业时,每月2000块,去厂房里做装配工,铁块在手里滚来滚去,整天脏兮兮的,还累的跟狗一样。可相比较其他呢,那些学计算机的,学财务,学管理的,那待遇真是没法比,想我当时就是因为看这个专业名字好听,就跳坑里了。虽然这个说,可梦想仍在,咱还是要向着那里走着,一点一点地走。 进入正题,在玩具,消费类电子产品,大小家电,汽车等相关行业中,都离不开产品的结构设计,各种有形的产品,配件等都必须先确定其外形,所以是产品结构设计是产品研发阶段的核心之一。就拿消费类电子产品来说,结构,硬件,软件是产品研发的三个主要工作团体,而硬件与结构又是结合最紧密的。 一般公司要研发一款产品,首先是市场部签

发开发指令,经过部门评审后,研发部开始进行结构外观建模,然后再进行建模评审,评审通过后,才开始内部的结构设计,然后才是做手板,开模,试模,试产,量产等。而其中的内部结构设计就是产品结构设计师最主要的工作内容。在我国,工业外观设计跟结构设计是分开的,就是说决定产品初步外观的并不是机构工程师,而是工业设计师,他们会依照市场调差和基本的性能需要去绘制产品的外观,这个当然需要一定绘画艺术和审美能力。可怜大多说人都怀疑作为理工科的结构工程师欠缺这些细胞,可事实好像也是这样。最近接手国外的一个充电器产品,是他们已经做好了3D图,要我们来开模生产,可是拿到手后根本开不了膜,不符合开模要求,当然做个样品可以用3D打印做出来,可想要大批量的还是要靠传统模具。这体现了结构工程师的作用了,尽可能保证产品用料,外观,性能,工艺,装配的最佳化,就是在各个环节省钱省时省力,想想就够累的啊! 二,塑料件料厚 我们接触的很多产品是塑料件,其大部分塑料件都是通过塑胶模具注塑成型,而料厚是塑料

结构设计统一标准

结构设计统一标准 一、基本概况 1、结构类型,采用框架结构。 2、基础等地勘出来根据地勘结合上部实际确定,初设可先按浅基础。 3、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0.2g(第二组),场地类别按地勘。 二、荷载 楼面荷载(单位KN/m2) 楼面恒载(楼板自重由程序自动计算) 1)卫生间采用同层排水,降板350时为6.5,降板增加时,按实际计算。不采用同层排水时取2.5。蹲坑按实际抬高计算。 2)商铺 1.7 3)露台、屋面4.0 4)种植屋面和覆土,取荷载时覆土容重按20 KN/m3取值。 其他按实际输入。 楼面活载(楼板自重由程序自动计算) 1)卫生间 2.5 2)楼梯间3.5 3)露台3.0 4)上人屋面2.0,不上人屋面0.5; 其他按相关规范取值。 楼梯荷载按板厚为零恒载9,活载3.5输入,同时按对边倒荷载计算。墙体荷载(单位KN/m2)

采用加气砼砌块,200厚的墙体取值2.7,内部120厚隔墙取值3.1。实际输入时应考虑开门窗洞口时的扣减。 三、材料: 1、砼强度等级 1)剪力墙C35~C30;梁、板、柱C35~C30,楼梯同梁、板。 2)构造柱、门窗过梁C25 2、钢筋 1)梁、柱、剪力墙主筋及纵筋、箍筋均采用HRB400级钢筋,f y=360N/mm2; 2)板钢筋主筋采用HRB400级钢筋,f y=360N/mm2;最小配筋率为max(0.2%,45ft/fy)。 分布筋采用一级钢f y=270N/mm2 四、计算输入参数 1、软件:建科院pkpk系列SATWE软件内力分析。 2、参数输入 1)选“模拟施工加载3”计算上部结构, 2)考虑偶然偏心计算,当位移比大于1.2时再考虑双向地震作用。 3)周期折减:框架结构取0.75 6)振型数根据有效质量参与比例调整到最小值90%。 7)中梁刚度放大系数:按2010规范取值 8)柱墙活荷折减:计算上部墙柱配筋时不折减,传给基础的活荷载折减。

装置设备布置专业设计技术统一规定

中国石化集团兰州设计院标准 SLDI 323C05-1996 中国石化集团兰州设计院

目录 1.前言 (1) 2.设备地脚螺栓 (1) 3.设备运输和吊装 (1) 4.空冷器的布置 (1) 5.换热器的布置 (1) 6.泵的布置 (2) 7.卧式容器的布置 (2) 8.立式容器和反应器的布置 (2) 9.塔的布置 (2) 10.加热炉的布置 (2) 11.离心式压缩机的布置 (2) 12.往复式压缩机的布置 (3) 13.装置内管廊的布置 (3) 14.外管架的布置 (3) 15.回转窑的布置 (3) 16.汽车槽车和铁路槽车装卸站的布置 (3) 17.罐区的布置 (4) 18.建筑物、构筑物及通道的布置 (4)

中国石化集团兰州设计院 1. 前言 石油化工企业装置设备布置设计包括建筑物、构筑物和通道等的布置设计,所以可通称为装置的布置设计。 装置的布置设计合理与否影响到整个装置能否安全生产、操作维修是否方便、投资能否节约等,因此,为了统一装置布置设计文件的内容和深度,提高设计质量和设计效率,特制定本规定。 2、设备地脚螺栓 与设备类专业共同商定固定设备的地脚螺栓是预埋或是预留,并由设备专业向结构专业提出设备地脚螺栓条件。 3、设备运输和吊装(根据需要) 3.1为便于考虑吊装要求 , 按设备重量或按尺寸分为三个等级: 类型按重量分按直径x长度分 大型 80t以上 3500x30000及以上或任意x40000及以上 中型40~80t 1800x10000及以上或任意x20000及以上 小型 40t以下小于上述尺寸 3.2 编制设备吊装方案,应符合《大型设备吊装工程施工工艺标准》(SH3515-1990)的规定,通常由施工单位编制。但对主要设备吊装方案的技术条件如吊耳及吊装方位等要求,应与施工单位共同商定。3.3 对于某些可能更换的设备,在设备布置设计时应考虑留有足够的空间和通道,便于安装拆卸设备的机具作业以及运输。 4 、空冷器的布置 4.1 空冷器宜布置在管廊上方或框架顶层。 4.2 布置空冷器的框架或管廊的一侧地面上应留有必要的检修空地和通道,以便吊车通行和吊装设备。 4.3 空冷器不宜布置在下列设备的上方: 4.3.1 操作温度高于介质自然点或高于340℃的液体输送泵。 4.3.2 易燃液体泄漏时将产生闪蒸气体的液体输送泵。 4.3.3 电气传动设备或其它放热设备。 4.3.4 空冷器的布置应避免自身或相互间的热风循环,可采取下列措施: 4.3.4.1 同类型的空冷器应布置在同一高度。 4.3.4.2 相邻的两空冷器应靠紧布置,不应留有间距。 4.3.4.3 多组空冷器应相互靠近,否则易造成热风循环。 4.3.4.4 空冷器应布置在装置的上风侧,以免腐蚀性气体或热风进入管束,从而影响空冷器的冷却效果。 4.3.4.5 引风式空冷器与鼓风式空冷器布置在一起时,应将引风式空冷器布置在鼓风式空冷器的上风侧 , 且其管束的安装高度应比鼓风式空冷器低。 4.3.5 干式鼓风式空冷器应与引风式空冷器分开布置,且引风式空冷器应布置在鼓风式空冷器的常年最大频率风向的上风侧。 4.3.6 在空冷器的上风侧不应有锅炉等高温设备,下风侧20~25m范围内不应有高于空冷器的建筑物、构筑物或大型设备,如不可避免则应提高空冷器的设计温度1.5~2℃。 4.3.7 空冷器与加热炉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15m。 4.3.8 空冷器管束两端管箱和传动机械处应设置平台。 4.3.9 空冷器布置时要考虑空冷器运行时产生的噪音对操作人员的影响,噪音应限制在90分贝以下。 5. 换热器的布置 5.1 布置时要考虑换热器抽管束或检修所需的场地(包括空间)和设施。当检修时,汽车吊不能接近换热器时,应设吊车梁、地面轨道或其它检修用设施。 1

最新钢结构规范及图集

精心整理 【国家标准】 1、GB-50017-2003、《钢结构设计规范》 2、GB50018-2002、《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 3、GB-50205-2001、《钢结构结构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4、GB50191-93、《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 5、GBJ135-90、《高耸结构设计规范》 6、GB500046、《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 7、GB8923-88、《涂装前钢材表面锈蚀等级和涂装等级》 8、 9、 10、 11、 1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CECS24:90、钢结构防火涂料应用技术规范 21、CECS158:2004、索膜结构技术规程 22、CECS23:90、钢货架结构设计规范 23、CECS78:96、塔桅钢结构施工及验收规程 24、CECS167:2004、拱形波纹钢屋盖结构技术规程 25、JGJ85-92、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应用技术规程 26、CECS、多、高层建筑钢-混凝土混合结构设计规程 27、CECS、热轧H型钢构件技术规程 28、CECS、钢结构住宅建筑设计技术规程 29、CECS、建筑拱形钢结构技术规程

30、CECS、钢龙骨结构技术规程 31、CECS、轻型房屋钢结构技术规程 32、CECS、冷弯型钢受力蒙皮结构技术规程 33、CECS、混凝土钢管叠合柱技术规程 34、CECS、钢管结构技术规程 35、CECS、预应力钢结构技术规程 36、CECS、建筑用铸钢节点技术规程 37、CECS、钢结构抗火设计规程 【地方标准】 1、DB29-57-2003/J10297-2003、天津市钢结构住宅设计规程 2、DBJ13-51-2003/J10279-200 3、钢管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福建省)3、 4、 5、 6、 7、 8、 9、 1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GB7659-1987、焊接结构用碳素钢铸件 18、GB/T8162-1999、结构用无缝钢管 19、GB/T8163-1999、输送流体用无缝钢管 20、GB/T9711-1997、螺旋焊钢管 21、GB/T13793-1992、直缝电焊钢管 22、JG/T137-2001、结构用高频焊接薄壁H型钢 23、GB/T11253-1989、碳素结构钢和低合金结构钢热轧厚钢板和钢带 24、GB/T2517-1981、一般结构用热连轧钢板和钢带 25、GB/T716-1991、碳素结构钢冷轧钢带 26、GB/T3274-1988、碳素结构钢和低合金结构钢冷轧薄钢板和钢带

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

结构设计的“四项基本原则” (2007-03-30 15:07:49) 转载 标签: 结构设计 刚柔相济,多道防线,抓大放小,打通关节 1、刚柔相济 合理的建筑结构体系应该是刚柔相济的。结构太刚则变形能力差,强大的破坏力瞬间袭来时,需要承受的力很大,容易造成局部受损最后全部毁坏;而太柔的结构虽然可以很好的消减外力,但容易造成变形过大而无法使用甚至全体倾覆。结构是刚多一点好,还是柔多一点好?刚到什么程度或柔到什么程度才算合适呢?这些问题历来都是专家们争论的焦点,现今的规范给出的也只是一些控制的指标,但无法提供“放之四海皆准”的精确答案。最后,专家们达成难以准确言传的共识:刚柔相济乃是设计者的追求。道也许都是相通的。 想想看,人应该是刚多一点好还是柔多一点好呢?思考的哲人们对此各抒已见,力求给出处世的灵丹妙方。总的来讲,做人太刚和太柔都不受推崇。过份刚强者,应变能力差,难以找到共同受力的合作者,便要我行我素,要鹤立鸡群,即使面对任何突然袭来的恶势力,亦敢于硬顶硬撞而不留变通的余地,这种时候必须有足够的刚度才能立于不败,否则一旦后继乏力,油尽灯枯就会发生脆性破坏,导致伤痕累累、体无完肤的灭顶之灾。在盛赞这种刚气之余,却鲜有人能够或者愿意完全去做到,英雄的眼泪大抵只有英雄自己能体味。人们唯有感叹道:精神可嘉,方法难取!世人处世多以“柔”为本,退一步海阔天空,和为贵。柔者易于找到共同受力的构件以协同消化和抵抗外力。但过柔亦为人所不耻。因为“柔”必然产生变形以适应外力,太柔的结果必然是太大的变形,甚至会导致立足不稳而失去根本。处世极为圆滑者,八面玲珑,见风使舵,整日上窜下跳,左右逢源,活得游刃有余,这种柔得无形,表面上着实不容易受到伤害,骨子里却难免有“似我非我”的疑问,弄不好会个性丧失、面目全非,可能还免不了要背上奴颜婢膝的骂名。 所以古人在长期的实践后发现了中庸之道最适合生存。用现代的话来讲大意是做人最好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也就是刚柔相济。刚是立足之本,必要刚度不能少,如此方能控制变形在可以忍受的范围内,才不会失掉本质的东西;柔为护身之法,血肉之躯刚度毕竟有限,要学会以柔克刚,不断提高消化转换外力的能力,有时候,牺牲一点变形来抵抗突然到来的摧毁力是必要的,也是值得的,但应以不失去自我为度。只可惜“道可道,道难行”。不是想刚就能刚,想柔便得柔的,刚柔相济只是理想中的“模糊结构”,每个人的组成材料千差万别,生存的地基也不尽相同,所受的外力更难统一定性。如此的差异下,企望哲人们找到统一的、万无一失的处世良方实在勉为其难。不过,每个人如果都能给自己多一点时间,去思考一下适合于自身的结构体系,想必这世界会有另一番光景。 2、多道防线 安全的结构体系是层层设防的,灾难来临,所有抵抗外力的结构都在通力合作,前仆后继。这时候,如果把“生存”的希望全部寄托在某个单一的构件上,是非常非常危险的。多肢墙比单片墙好,框架剪力墙比纯框架好等等,就是体现了多道防线的设计思路。也许我们会自信计算的正确性,但更要牢记绝对安全的防备构件是不存在的,还是应该多多考虑:当第一道防线跨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