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第一节学案

第五章第一节学案
第五章第一节学案

5.1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一、单选题

山顶苔藓矮曲林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热带季雨林等在山顶或山脊,受山地特殊环境影响(山顶效应)演化形成的植被类型,也被称为“雾林”。其树木弯曲变形、低矮且粗壮(右图),枝干或叶片上密被有附生的苔藓植物。左图示意中国南方山顶苔藓矮曲林分布。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山顶苔藓矮曲林生长缓慢、“矮曲”,反映的地理特征是

①光照充足②气温低③风力强④土壤肥沃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我国山顶苔藓矮曲林分布高度的东西向变化是

A.自东向西升高

B.自东向西降低

C.高度不变

D.自东向西先升后降

下图为我国西北干旱区某地河谷剖面图。该河谷两侧山坡植被景观截然不同,一侧植被茂盛,另一侧植被稀疏。完成下面小题。

3.从成因看,该河谷为

A.冰蚀谷

B.断层谷

C.背斜谷

D.向斜谷

4.该地河谷植被茂盛的一侧及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①侧,光照较强

B.②侧,热量较多

C.①侧,蒸发较弱

D.②侧,降水较多

三七是一种珍贵的中草药,主产区位于我国云南文山州。左图为小明同学暑假去云南文山

答案第1页,总9页

拍摄的三七种植照片,右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5.左图中尼龙网的用途是

A.削弱a B.削弱b C.增强c D.增强d

6.推测三七的生长习性是

A.耐高温B.喜强光C.喜温湿D.耐干旱

钓鱼这项高古朴的活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我国大地上纵横交错的河流星罗棋布的湖、穿山越谷的溪流为无数钓鱼爱好者陶醉于这项活动提供了自然约,图为我国某水库局部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春钓浅(滩),夏钓深(潭),秋钓阴,冬钓阳是钓鱼爱好者们总结出的钓点选择基本原则,这一原则考虑的主要因素是()

A.水质优劣B.水底地形C.水温高低D.水位涨落

8.早钓太阳红,晚钓鸡人笼”,可见夏钓最佳时是早晨和傍晚。夏日傍晚,某钓鱼爱好者发现太阳照射水面,波光耀眼,严重影响其观察浮漂,该钓位最可能位于()

A.甲B.乙C.丙D.丁

9.毛毛雨打在水面上,水中容氧量大增,鱼类因呼吸了足够的氧气,显得特别活跃,摄食欲望十分强烈,容易上钩,因此是钓鱼的好时机。以下描述与此钓鱼经验相符的是

A.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B.宽钓窄,窄钓宽,不宽不窄钓中

2

答案第3页,总9页 C .大雨过后去钓鱼,定是越钓越欢喜 D .人穿袄,鱼穿草,冬日草窝钓鱼好

鲁伍马河发源于坦桑尼亚东南部的马塔戈罗山脉,

流经数处大瀑布后自鲁伍马海西侧入海,河口处未

形成河口三角洲。下图示意鲁伍马河地理位置和鲁

伍马海盆海水等深线。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0.图示地区的地理环境特征是

①附近海域渔业资源丰富 ②大陆架南北狭长③动

物具有季节性迁徙特征④地势平坦开阔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11.鲁伍马河河口未形成河口三角洲的主要原因是:

A .海底地形陡,泥沙难以沉积

B .支流众多,径流量小

C .流域植被茂密,泥沙含量少

D .河流落差小,流速慢 12.图中城市最有利于发展深水港口的是

A .林迪

B .帕尔马

C .莫辛布瓦

D .彭巴

土壤是全球陆地系统中最大的碳库载体,其排放C02的过程被称为土壤呼吸。土壤中排放的CO 2主要来自生物残体分解和根系呼吸,与土壤温度密切相关。受人类活动干扰。我国东北某山植被群落发生了逆行演替:红松阔叶林-阔叶杂木林-白桦林-灌木林-草本。下图示意该山不同演替阶段植被群落8月份土壤CO 2排放量时间变化。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3.红松阔叶林阶段土壤排放的CO 2多于其

他植被阶段,主要是因为红松阔叶林阶段

A .光合作用强

B .生物种类多

C .土壤温度高

D .枯枝落叶多

14.该山植被群落从红松阔叶林向草本逆行演替过程中

A .土壤有机质增加

B .植被覆盖率增加

C .群落内光照增强

D .生物多样性增加 15.推断植被群落的逆向演替期间,最可能会出现

A .海平面上升

B .区域小气候得到改善

C .降低雪线高度

D .水稻种植北界南移

下面左图示意我国华北地区某河流中下游一横截面多年水位变化,下面右图为该河流域气候资料统计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6.关于甲、乙、丙、丁及相关地理事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处典型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B.枯水期时,农民常在丁处种植水稻、油菜

C.丙处地形平坦,适宜村落布局D.7、8月乙处易产生滑坡等地质灾害

17.导致图中河流多年水位变化的原因,最可能是

A.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B.蒸发加剧,降水量减少

C.过度抽取地下水,河流水补给地下水D.降水季节和年际变化增大

读黄土高原四种不同利用类型0~500cm 土壤剖面平均含水量随纬度变化图。完成下列各题。

18.图Ⅰ、Ⅱ、Ⅲ、Ⅳ分别对应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A.农田草地灌木林地乔木林地B.草地农田灌木林地乔木林地

C.农田草地乔木林地灌木林地D.草地农田乔木林地灌木林地

19.造成黄土高原4种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剖面平均含水量纬度差异的最主要原因是

A.植被类型不同B.多年平均蒸发量大小不同

C.人为干扰强度不同D.多年平均降水量大小不同

4

20.图中Ⅰ、Ⅱ、Ⅲ、Ⅳ四种土地利用类型中,Ⅰ含水量较高的原因是

A.灌溉区域,地下水位高B.河网密布,土壤含水量丰富

C.植被覆盖率高,截留水分少D.沙质土壤,容重大,储水多

21.下列有关生物进化与环境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原核细胞生物演化出真核细胞生物与环境没有关系,是一种自然进化

B.具有光合作用功能的生物的出现和发展,对地理环境影响不大

C.地理环境从无氧环境向有氧环境转变与生物进化无关

D.地理环境从无氧环境向有氧环境转变,为生物进化奠定了环境基础

下图为黑龙江某高速公路跨越的河谷剖面图示意图,L为桥梁路面,长约50米,甲、乙为谷坡,甲地立柱埋藏深度比乙地立柱深1米,两个立柱底部出露地面的部分堆积了2米多厚的大块碎石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2.甲、乙两地立柱埋藏深度不同的原因可能是两地

A.坡向不同B.坡度不同C.土壤质地不同D.植被覆盖率不同

23.甲、乙两地立柱底部堆积的碎石层,其主要作用可能是

A.加强立柱坚固度B.减轻雨水冲刷C.隔热保温D.减轻洪水侵蚀

树干液流是自然环境中营养物质循环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树干的液流变化特征受环境因素影响明显,图为我国某地樟树在同一月份内三种不同天气条件下的液流速率和液流量变化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答案第5页,总9页

24.依图中信息推测一年中樟树的液流量最大的时期出现在()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5.樟树对干旱环境反映敏感,干旱期液流量大大减少,樟树适应干旱的特征表现在

①树干脱皮,抑制水分蒸发②干旱后期,树木大量落叶

③气孔收缩,削弱蒸腾耗水④根系枯萎,减少地下水吸收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坝上高原(俗称“坝上”)位于河北省西北部、内蒙古高原南缘,平均海拔为1400-1600m,降水量少,地下水占区域总供水量的97%以上,农业用水占总用水量的84.12%。读张家口北部坝上典型站2012年9月-2013年8月降水量与地下水埋深对照图。完成下面小题。

26.坝上地区

A.降水量与地下水埋深呈正相关关系B.地下水水位变化与农业用水量关系密切

C.地下水埋深与降水量呈负相关关系D.降水量与地下水水位呈正相关关系

27.2013年5-6月,地下水埋深急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①气温回升②地下水开采量增加③积雪融水增加④降水减少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安徽九华山(30.5°N,118°E)地处长江南岸,最高峰1342米。科研人员对九华山北坡持续观测发现:在气温回升期间,气温随地形高度的垂直分布常出现“逆温”现象,“逆温”结束前后多成为山区天气转变的“前兆”,这种现象九华山北坡表现非常典型。下图示意九华山北坡四个测点高度及对应测点的气温随高度变化,甲、乙、丙、丁四曲线分别表示该地春季某日先后四个时段气温随高度变化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28.甲、乙、丙、丁四个时段中,九华街—百岁宫一带最可能出现雨雪天气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29.九华山成为通过“逆温”预报天气最典型地区,其原因最可能是

A.独特的地理位置

B.茂密的森林植被

C.较低的海拔高度

D.充沛的水汽来源

30.人们发现:在气温回升期间晴朗的夜晚,山顶附近日最低气温实际值比理论值(按垂直递减率计算值)偏高,其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A.太阳辐射的强弱

B.云雾的保温作用

C.风力大小的差异

D.人类活动的影响

二、综合题

3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高黎贡山位于横断山脉西部断块带,有着极典型的高山峡谷自然地理垂直带景观和丰富多样的动植物资源。一般情况而言,山地木本植物的分布受水分和热量条件的影响,而草本更易受乔木层郁闭度(指森林中乔木树冠在地面的总投影面积(冠幅)与此林地总面积的比)的影响。下图是高黎贡山北段植物物种丰富度随海拔变化示意图。

答案第7页,总9页

(1)指出高黎贡山木本和草本植物丰富度此消彼长的海拔范围并分析原因。

(2)结合以上物种受环境影响产生的分布变化,简述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含义。

3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珊瑚礁是由成千上万的珊瑚虫的骨骼在数百年至数千年的生长过程中形成的,珊瑚虫的生长往往受水温、盐度和光照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南海的珊瑚礁类型主要为岸礁(紧密连着大陆或岛屿的珊瑚礁)和环礁(海洋中呈环状分布的珊瑚礁,中间有封闭或半封闭的泻湖或礁湖),但在海南岛的河流入海口处缺失岸礁类型。

位于我国南沙群岛北部的渚碧礁,中部泻湖(水深20米左右)全被边缘礁坪围封,形成一个典型的封闭型环礁。当大潮低潮时,礁坪基本露出,泻湖水体与外海水不能交换,高潮时外海海水才能漫入泻湖,泻湖、礁坪栖息着不同的鱼类与珊瑚。我国现今已在渚碧礁造岛面积达4.3平方千米,并在岛上建有机场、灯塔等设施。下图示意渚碧礁浮游动物总丰度(单位:个/m3)的空间分布。

(1)推测海南岛河流入海口处缺失岸礁的主要原因。

(2)分析礁坪浮游动物丰度小的主要原因。

(3)分析泻湖比礁坪渔业资源丰富的原因。

(4)分别指出岛上设置机场与灯塔等设施的地理意义。

8

5.1参考答案

1—5 BABCB 6---10 CCDAB 11---15 ADDCA 16---25 DAADA

21---25 DACBC 26---30 BADAB

33.(1)范围:2900m—3800m(2900m 以上,答2800m不得分)。

原因:随海拔的上升,气温下降,所以木本植物丰富度降低,乔木层郁闭度下降,所以草本植物丰富度上升。

(2)木本植物与草本植物的分布随海拔高度的变化,水分、热量的改变物种丰富度变化不同;木本植物的郁闭度影响到了草本植物的丰富度。由此可知,地理环境各要素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一个要素的改变会导致其他要素的改变;致使一个区域或相邻区域环境发生改变。

34.(1)大量河流淡水注入,海水盐度低,不适宜珊瑚生长;入海泥沙多,海水透明度低,光照条件差。

(2)礁坪与外海相连,水体交换非常快,生存环境不稳定;水浅,受太阳辐射影响大,昼夜温差大,不利于浮游动物存活;多珊瑚虫和礁柄动物,对浮游动物的摄食较多,导致其数量少。

(3)浮游动物数量多,多饵料;水深,面积大,柄息空间大;被礁坪围封,受外海影响小,生存环境稳定。

(4)机场:改善南海诸岛交通条件和公共服务能力;加强与我国大陆的联系;有利于南海旅游资源的开发。灯塔:提升南海助航、通航管理及应急搜救能力;保障航行安全,充分发挥国际航海线的作用。

生态方面:生态环境特殊,古老生物多,需要注意减少生态破坏等。

答案第9页,总9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一节3.1温度学案

3.1 温度 【学习目标】 1、知道温度和摄氏温度,能估计生活中常见的温度 2、会表述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3、知道体温计与温度计在构造和使用方法上的不同 【学习过程】 一、温度计、摄氏温度 活动一:观察与描述 1、P47想想做想做。取口服液空瓶一只装满食用油,将细塑料管通过橡皮塞插入瓶中。将小瓶分别置于热水和冷水中,观察细管管内液柱高度的变化。(1)描述观察到的现象。(2)如何利用自制温度计比较物体温度高低?其中运用了什么道理? (小瓶置入热水中,细管中液柱高度高,小瓶置入冷水中,细管中液柱高度低。) 2、观察实验用温度计,描述温度计的刻度特点、构造特点。 活动二:阅读回答。 1、阅读教材P48摄氏温度。回答并在整理:摄氏温度如何规定的? 2、先阅读P48小资料,然后与同学交流自然界的一些温度。 二、温度计使用 活动三实验: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1、使用温度计时,首先要看清它的和。 2、下图是使用温度计的测量温度的一些正确或错误的方法,请按照正确的做法D、F测出冷水、温水、热水的温度并记录 E错误 F正确 G错误 A错误 B错误 C错误D正确

总结正确使用温度计的几个要点 1)温度计的玻璃泡要。 2)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液体中要稍等一会儿,待时再读数。 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视线 三、体温计 观察体温计的结构,将实验室常用温度计和体温计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填入下表中 名称实验用温度计体温计 相同点 不同点 教材P52动手动脑学物理 【检测】 1.下列关于温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感觉较热的物体,温度一定高 B.0℃的冰和0℃的水,冷热程度不同 C.温度反映的是物体的冷热程度 D.冰的温度一定是0℃ 2.如图所示,读取温度计示数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A.甲B.乙C.丙D.丁 3.关于体温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体温计测量的范围是35~42℃ B.体温计能准确到0.1℃是因为体温计测量范围小 C.某人的体温是38℃,属于正常体温 D.体温计上缩口的作用是可以使体温计离开人体读数 4.温度计上的字母“℃”表示这个温度计采用。某电视台气象播音员说:“今天的最低气温是零下5度,”张红同学说:“这不完整”。你认为正确、完整的预报应是。 5.同学们使用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 (1)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性质 制成的。 (2)下列是使用温度计的操作步骤,请将各 步骤的标号按正确的操作顺序填写在下面横 线上。 A.选取适当的温度计;B.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C.使温度计和被测物体接触几分钟;D.观察温度计的读数;E.取出温度计;F.让温度计的液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 6.使用温度计时,首先要观察它的量程和认清它的。小强在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液体温度时读取了四次数据,每次读数时温度计的位置如图(1)(2)(3)(4)所示,其

高中化学第一章第三节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学案新人教版选修5

高中化学第一章第三节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学案新人教版选修5 [学习目标定位] 1.能说出简单有机物的习惯命名。2.能记住系统命名法的几个原则。3.能依据系统命名法的原则对烷烃、烯烃、炔烃、苯的简单同系物进行命名。4.能根据名称写出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并能判断所给有机物名称的正误。 1.下列有机物中 (1)属于烷烃的是,名称为; (2)属于烯烃的是,炔烃的是; (3)属于芳香烃的是,苯的同系物是; (4)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 答案(1)②异丁烷(2)③⑥(3)①④⑤①⑤ (4)①⑤ 2.烷烃习惯命名法 (1)根据烷烃分子里所含碳原子数目来命名,碳原子数加“烷”字,就是简单的烷烃的命名。 (2)碳原子数在十以内的,从一到十依次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来表示;碳原子数在十以上的用汉字数字表示;当碳原子数相同时,在(碳原子数)烷名前面加正、异、新等。 (3)分子式为C5H12的同分异构体有3种,写出它们的名称和结构简式。

①正戊烷CH3CH2CH2CH2CH3; ②异戊烷; ③新戊烷。 (4)含碳原子数较多,结构复杂的烷烃采用系统命名法。 3.烃基 (1)烃分子失去一个氢原子所剩余的原子团叫烃基。烃基中的短线表示一个电子,烃基是电中性的,不能独立存在。 (2)甲烷失去一个H,得到—CH3,叫甲基;—CH2CH3叫乙基。像这样由烷烃失去一个氢原子剩余的原子团叫烷基,烷基的组成通式为—C n H2n+1。 (3)丙烷分子失去一个氢原子后的烃基的结构简式是 探究点一烷烃的命名 1.分析下列烷烃的分子结构与其名称的对应关系,并填空: 2.总结烷烃系统命名法的步骤 (1)选主链,称某烷。选定分子中最长的碳链为主链,按主链中碳原子数目称作“某烷”。 (2)编序号,定支链。选主链中离支链最近的一端开始编号;当两个相同支链离两端主链相同时,从离第三个支链最近的一端开始编号,等近时按支链最简进行编号。 (3)取代基写在前,注位置,短线连。先写取代基编号,再写取代基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上 第五章《电流和电路》全章精品学案 §5.2 电流和电路

第五章电流和电路 第二节电流和电路 新课寄语 “电”对于我们并不陌生,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家用电器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家里买来的新电器,我们能否顺利安装使用,家用电器出现了小的故障,如灯泡不亮、保险公司丝烧断了等,我们能否迅速的排除故障呢?实际上这些看起来复杂的东西都是由最简单的电路组成的,让我们走进这个世界看一看,试一试吧!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要收获得好,必须耕耘得好。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列举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电源,知道电源是提供电能的装置;列举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用电器,知道用电器是消耗电能的装置。 ②认识电路中常用元件的符号,会用这些符号来表示相关元件。 ③知道电池也有正极和负极、电流的方向是由电池正极通过用电器流向电池负极的。 ④了解发光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 2、过程与方法 ①观察简单的电路,尝试用开关控制一个用电器的工作。 ②尝试用符号来表示电路中的元件,绘制最简单的电路图。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乐于在周围生活中发现所学过的电源、开关和用电器,敢于动手做物理课的电路实验,在实验中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电路的组成和电路图;识别通路、开路和短路 教学难点:根据实物连接图画电路图和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 一、超前自主学习(在家独立完成) 1、请同学们阅读课本98—100页,落实学习目标,说出自己明白了什么? 知道了什么? 2、自己通过什么实验验证了什么?你的最大收获是什么? 3、请你进行自我评价,说出你还存在什么问题?

二、自主课堂 (一)、正确认识电流、电路 1、小组合作展示 (1)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想想做做”明确实验器材和实验目的,尤其是实验警钟部分。 (2)先后三次连接电路,分别使电灯泡发光、电机转动、门铃发出响声; (3)强调:在以后的实验中尤其要注意不能把电池的两端直接接在一起。(4)讨论:电铃有电流通过,满足什么条件?针对有些组灯不亮的现象,及时讨论提问。那你分析一下灯泡不亮的原因。一个最简单的电路,必不可缺的是哪些元件?如果把电池和小灯泡直接连接起来,会发生什么现象? 2、互动交流认定 为什么闭合电路后灯泡就会亮?在发光的灯泡两端并联一跟导线,灯泡为什么不亮呢?在前面的动手实验过程中,有的同学把小灯泡、导线、开关连接起来后,闭合开关,灯却没亮,这是什么原因呢? 交流:灯泡不亮,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3、应用训练 练习一:在电路中,供电,输电,用电,用 来控制电路通断。 练习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路中只要有电源,电路中就有电流 B、拉线开关是一个用电器 C、用最短的导线连接的电路叫做短路 D、在开路的情况下,电路中无电流 (二)、学会画电路图 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电路,用电器各种各样,而且不容易辨别电路元件的连接情况,因而不便于我们分析它们,而且如果用电器如全部照样画出是很麻烦的,更不便于研究,为此我们用一种简单的方法来表示——电路图,这时实际的用电器我们用符号代替。电路图: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电路图。 1、请同学们参看教材104页图5. 2-8几种常用的元件及其符号分别画出下列电路元件的符号 电池组;电灯;开关;电铃;交叉连通的导线 2、请同学们结合刚学的电路的知识,仔细思考教材104页的“想想议议”,并画出正确的连接方法。 3、通过讨论105页“动手动脑学物理”第4题,全班总结根据实物图画电路图的经验。 4、指出下列各图中的错误: L L1L2

2021新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第三章第一节 第1课时《醇》word学案

第一节 醇 酚 第1课时 醇 [学习目标定位] 1.认识乙醇的组成、结构特点及物理性质。2.能够结合乙醇的化学性质正确认识—OH 在乙醇中的作用。3.会判断有机物的消去反应类型。 1.消去反应是有机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从一个分子中脱去一个或几个小分子(如H 2O 、HX 等),生成含不饱和键化合物的反应。 (1)溴乙烷在NaOH 的醇溶液中发生消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H 3CH 2Br +NaOH ――→乙醇△ CH 2===CH 2↑+NaBr +H 2O 。 (2)下列卤代烃在KOH 醇溶液中加热能发生消去反应的是( ) 答案 D 2.乙醇的结构和性质 (1)填写下表 分子式 结构式 结构简式 官能团 C 2H 6O CH 3CH 2OH —OH

(2)乙醇是无色有特殊香味的易挥发液体,能以任意比与水互溶。不能用乙醇从水中萃取物质。 (3)写出下列乙醇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与Na 反应:2CH 3CH 2OH +2Na ―→2CH 3CH 2ONa +H 2↑; ②催化氧化:2CH 3CH 2OH +O 2――→Cu/Ag △2CH 3CHO +2H 2O ; ③燃烧:CH 3CH 2OH +3O 2――→点燃2CO 2+3H 2O 。 探究点一 醇类概述 1.观察下列几种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回答下列问题: ①CH 3OH ②CH 3CH 2CH 2OH ③H—OH (1)上述物质中的②和④在结构上的相同点是分子中都含有羟基,结构上的不同点是②中羟基直接和烷烃基相连,④中羟基直接和苯环相连。 (2)按羟基连接的烃基不同,有机物可分为醇和酚。醇是羟基与脂肪烃基或苯环侧链相连的化合物,酚是羟基直接与苯环相连的化合物,上述有机物中属于醇的是①②⑤⑥⑦⑧。 (3)按分子中羟基数目的多少,醇可分为一元醇、二元醇和多元醇。上述有机物中属于一元醇的是①②⑤⑦,属于多元醇的是⑧。 (4)②和⑦在结构上主要不同点是羟基连接碳链的位置不同,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②的名称是1-丙醇,⑦的名称是2-丙醇。 2.观察下列几种物质的结构,回答下列问题。 ①CH 3CH 2OH ②CH 3CH 2CH 2OH (1)①和⑤的分子式都是C 2H 6O ,但是含有的官能团不同。 (2)②和⑥的分子式都是C 3H 8O ,但是在分子中—OH 的位置不同。 (3)③属于醇类,④不属于醇类,但它们的分子式相同,属于同分异构体。

旅游地理学案第一章第一节

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一节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课程学习目标〗学习自主化 1.了解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发展阶段,以及各阶段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和产生的相应环境问题; 2.通过读图和分析材料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3.理解环境伦理的含义,树立正确的环境伦理观。 〖课程导学建议〗导学规范化 [重点难点] 本节教学重点: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发展演变过程。 本节教学难点:环境伦理观的形成。 [教学指导] “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发展阶段”要讲清楚两点内容:①人类与环境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②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深化的。可采取让学生读图1-1-4分析人类社会不同阶段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特征,第一阶段:人口的增长缓慢,生产力技术水平较低,人类对环境的影响不大。第二阶段:生产力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可利用资源的增加加速了工业化进程,人类对环境的影响加大。第三阶段:人类逐渐认识到人口的高速增长、资源的高消耗造成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这种以损害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增长的片面发展模式对人类本身危害极大,从而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关注环境问题,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可以通过分析课程内容一,理解不同社会发展阶段人地关系思想的变化。 本节最后部分介绍环境伦理观的形成过程,教材将传统伦理道德与环境伦理道德进行了简单的比较,以利于学生理解。学生对传统伦理理观念比较陌生,教师可以补充相关内容,利用课程内容二组织学生将两者进行对比,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本节内容图文并茂,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图文说明,提出问题,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培养他们读图、用图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让学生收集更多的图片、材料,让学生相互交流获得的知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积极性。 第一学习时间【自主预习】不看不讲 〖知识体系图解〗系统形象化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一、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人类(1)畏惧和崇拜自然 第二阶段:人类无视自然,试图(2)主宰自然 第三阶段:人类开始寻求与自然(3)协调发展 二、形成正确的环境伦理观 传统伦理观: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规范和约束 环境伦理观:不仅表现在人类行为中人与人的利益关系上,认为破坏环境从而侵犯(4)他人利益的行为时不道德的;而且还表现在人类与自然的利益上, 认为破坏环境从而危害(5)物种和损害生命维持系统的行为也是不道德的。〖课堂预习交流〗知识问题化 1.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有哪几个发展阶段?简述各阶段人类如何看待人与环境的关系并分析其原因。

高中化学 第三章 第一节 弱电解质的电离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41

弱电解质的电离 【学习目标】 1. 理解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概念。 2. 能描述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正确书写电离方程式。 3. 理解一定条件下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移动。 4. 了解电离常数的概念、表达式和意义。 【学习过程】 1. 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1)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为离子的电解质叫做强电解质。包括强酸、强碱、大部分盐类。 (2)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部分电离为离子的电解质叫做弱电解质,包括弱酸、弱碱等。 (3)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比较: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可根据离解成离子的程度大小分为 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它们的区别关键在于电离程度的大小,在水溶液中是否完全电离.... (或是否存在电离平衡)。 ①电解质的强弱与溶液导电能力没有必然联系:如果某强电解质溶液浓度很小,那么它的导电能力就很弱,溶液导电能力大小取决于离子浓度大小和离子带电荷多少;②电解质的强、弱与其溶解度无关:某些难溶(或微溶)于水的盐(如AgCl 、BaSO 4等)溶解度很小,但溶于水的部分却是完全电离的,它们仍属于强电解质。 2.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1)定义:在一定条件(如温度,压强)下,当电解质分子离解成离子的速率和离子结合成分子的速率相等时,电离过程就达到了平衡状态,这种状态叫做电离平衡状态。

(2)特征:和化学平衡一样,在弱电解质溶液里,也存在着电离平衡,该平衡除了具备化学平衡的特点外,还具有的特点是: ①电离过程是吸热的。 ②分子、离子共存,这完全不同于强电解质。 ③弱电解质在溶液中的电离都是微弱的。一般来说,分子已电离的极少,绝大多数以分子形式存在。如0.1 mol·L -1 的CH 3COOH 溶液中,c (H + )大约在1×10-3 mol·L -1 左右。 ④多元弱酸分步电离,电离程度逐步减弱。如H 2CO 3的电离常数:K 1=4.4×10-7 ,K 2=4.7×10 -11 。 (4)影响因素:电离平衡状态时,溶液里离子的浓度和分子的浓度保持不变,但当影响电离平衡状态的条件如温度、浓度等改变时,电离平衡就会从原来的平衡状态变化为新条件下新的电离平衡状态。 3.弱电解质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1)由于弱电解质在溶液中部分电离,所以写离子方程式时用“”符号。如: NH·H 2O NH 4+ +OH - 、 CH 3COOH CH 3COO - + H + (2)多元弱酸分步.. 电离,以第一步电离为主。如:H 2CO 3 H + + HCO 3-、HCO 3 - H + + CO 3 2- (3)多元弱碱的电离与多元弱酸的电离情况相似,但常用一步.... 电离表示。如:Mg(OH)2 Mg 2+ +2OH - 4.电离常数:与化学平衡常数相似,在弱电解质溶液中也存在着电离平衡常数,叫做电离常数。 (1)一元弱酸和弱碱的电离平衡常数: CH 3COOH CH 3COO — + H + NH 3·H 2O NH 4+ +OH — ①电离常数K 越小,则电解质的电离程度越小,电解质就越弱。例如,298K 时醋酸、碳

七年级生物第四单元第一章第三节青春期导学案有答案

七年级上册生物导学案 第一章第三节青春期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青春期的特点,能正确描述青春期的生理、心理变化。领悟青春期的卫生常识。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青春期的生理卫生,培养学生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能力,培养学生 自我控制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愫,关注自己和同学的身心变化,共同健康地度 过青春期。 【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描述青春期的生理、心理变化。 难点:怎样健康地度过青春期。 【学习建议】 青春期既是敏感的年龄,又是敏感的话题。教师首先要亲切自然,把自己的位置摆好,学生把老师视为知心朋友,和老师一起倾心交换意见,师生的相互信任是这堂课成功的首要条件。 【预习新知】课前完成 任务一:阅读课本14-17页,完成下列问题: 1.青春期形态发育的显著特征是。 2.男女生青春期体型的变化主要与睾丸分泌的和卵巢分泌的有关。 3.青春期的时候,我们的神经系统以及和等器官的功能明显增强。 4.这个时候的男孩和女孩的都迅速发育,男孩出现,女孩出现。 5.青春期是一生中和的黄金时期。 6.青春期的我们有了强烈的,遇到挫折又,渴望得到和的关怀。 7.性意识开始萌动,从初期与异性到逐渐愿意与接近或对 产生朦胧的依恋。 8.青春期是学知识,长才干,树立,塑造的关键时期。应该集中精力,努力学习,积极参加各种,同学之间,与密切交流。 任务二:完成青春期调查表

【学习过程】 引入:由学生课前完成的青春期调查表开始导入。 活动一:青春期的身体变化。 1.阅读课本14页资料,通过资料分析完成讨论题。(小组内讨论) 2.阅读课本15-16页并思考:青春期的身体发生哪些变化?(自学后交流) 3.讨论:为什么青春期会出现遗精和月经的现象?(小组内讨论) 【跟踪练习1】 1.是青春期开始的一个显著特点。 2.进入青春期的时间,男孩一般比女孩两年。 3.在青春期中,男孩和女孩的性器官都迅速发育,男孩出现,女孩出现。 4.进入青春期的第一个信号是() A.体重显著增加 B.肺活量显著增加 C.身高迅速增长 D.神经系统的功能增强 5.下列哪项不属于青春期的发育特点() A.身高突增 B.性器官迅速发育 C.身体迅速发胖 D.神经系统的功能明显增强

第五章曲线运动导学案

第五章 曲线运动导学案 5.1 曲线运动 班级: 小组: 姓名: 评价: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叫曲线运动。 2、明确曲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 3、理解曲线运动是一种变速运动。 4、理解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会用来分析具体问题。 学习重点: 1、物体做曲线运动速度的方向的判定。 2、物体做曲线运动条件的分析、理解与应用。 学法指导: 1、要明确一个数学概念:曲线的切线。结合实际现象理解曲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特点 2、要学会从力与运动的关系分析理解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学习过程: 第 1 课 时 【课前自学】请同学们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解决以下问题: 1、运动轨迹是_________的运动叫曲线运动。 2、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坐标系的选取是很重要的。我们研究物体做曲线运动时,已无法应用直线坐标系来处理,而应选取____________坐标系。(P2) 3、过曲线上的A 、B 两点作直线,这条直线叫做曲线的________。设想B 点逐渐向A 点移动,这条割线的位置也就不断变化。当B 点非常非常接近A 点时,这条割线就叫做曲线在A 点的_________。(P3) 4、质点做曲线运动时,质点在某一点的速度,沿曲线在这一点的_________方向。做曲线运动的物体,不同时刻的速度具有___________的方向。(P3) 5、曲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在改变,所以曲线运动是_____________运动。(P3) 6、曲线运动可分为___________曲线运动和___________曲线运动。 【课堂探究】 7、物体做曲线运动时,速度方向时刻改变。速度是矢量,它与力、位移等其它矢量一样,可以用它在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的分矢量来表示。这两个分矢量叫分速度。 v x 、 v y 为它在两坐标轴上的分速度。由图可知: v x = v y = 8、飞机起飞时以v =300km/h 的速度斜向上飞,飞行方向与水平面的夹角成30°角,飞机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分速度各是多大?画出速度分解的图示。 x y

生物高中必修1第三章第一节教学案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_高一年级生物备课组

课堂练习: 1、在组成细胞膜的脂质中,最丰富的是: A、脂肪 B、固醇 C、磷脂 D、维生素D 2.构成细胞膜所必需的一组元素是: A、C H O B、 C H P C、C H O P D、 C H O N P 3.下列关于细胞膜的功能不正确的是: A、维持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 B、防止有用的物质流失 C、实现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D、绝对避免有害物质进入细胞 4.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细胞膜的功能 A、靶细胞上的受体物质接受激素,完成信息交流。 B、把细胞产生的废物排出细胞。 C、白细胞完成对侵入人体病菌的吞噬。 D、控制细胞生命活动的进行 5.细胞壁的化学成分是()。 A.纤维素和果胶 B.纤维素和蛋白质 C.磷脂和蛋白质 D.核酸和果胶 6、科学家将哺乳动物(或人)的成熟红细胞特殊处理后,造成红细胞破裂出现溶血现象,再将溶出细胞外的物质冲洗掉,剩下的结构就是较纯净的细胞膜,在生物学上称为“血影”。请回答:(共60分,每空10分) (1)“血影”的化学组成是脂质、、;其中在细胞膜行使功能时起重要作用的是,功能越复杂的细胞,细胞膜中该成分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2)“血影”中的脂质主要是。 (3)对红细胞所谓的特殊处理是。(4)科学家常用哺乳动物(或人)的红细胞做材料来研究细胞膜的组成,是因为()。

A.哺乳动物红细胞容易得到 B.哺乳动物红细胞在水中容易破裂 C.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内没有核膜、线粒体膜等结构 D.哺乳动物红细胞的细胞膜在光学显微镜下容易观察到 7、科研上鉴别死细胞和活细胞,常用“染色排除法”。你能解释其原理吗?

浙教版科学九上第一章第一节学案

第一章探索物质的变化 1.1 物质的变化 ◆☆◆课堂教与学互动设计 一、物质是不断变化的 图片展示:课本中图l—l下雨,图1-2木材燃烧,图1—3植物光合作用,图l—4瀑布下落 提出问题四幅图描述的过程中有没有新的物质生成,是什么变化? 分析归纳:(1)图1-1中水汽遇冷凝结成小雨滴过程中发生的是水的__________变化,_______新物质生成,属于_______________。 (2)图1—2中木材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燃烧,是一种剧烈的氧化反应,燃烧后生成___________。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_____________。 (3)图l—3中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在阳光下,通过叶绿体,利用__________和水制造有机物和_________的过程。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_____________。 (4)图l-4中水在下落过程中_________新的物质生成,属于______________。 总结: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反应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联系是化学变化中常伴随____________________,而物理变化不一定伴随化学变化。 做一做: 1、下列自然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海水蒸发 B.冰雪融化C.动植物腐败D.山体滑坡 2、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用砂纸擦去铁器上的铁锈B.木材燃烧 C.液态水沸腾变成蒸气D.氢气球升空后胀爆 展示:水分子电解的模型 水分子氢原子氧原子氢分子氧分子 提问:通过微观角度判断水电解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分析在整个变化过程中,水电解生成了氧气和氢气。构成水的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形成了新的分子,属于______________化。 结论:化学变化的实质是构成物质分子的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分子。 过渡:我们周围的物质在不断发生变化,如何判断变化是否发生了? 二、探究物质变化的方法 实验:取适量的硝酸铅溶液放人锥形瓶中,再向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的碘化钾溶液,观察反应前后的现象。 展示:课本中图1-6,图1—7,图1-8 总结:物质变化的证据:生成__________、颜色_________、气体产生、温度变化、发光发热、pH 变化、状态变化等。 实验:观察硫酸铜晶体的变化。完成课本中填空。 (1)取l块硫酸铜晶体,观察它的形状、颜色。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向盛有硫酸铜晶体的试管中加水,观察晶体能否溶解,水溶液的颜色有什么变化。 硫酸铜晶体能____________________,硫酸铜晶体的水溶液为__________________。 (3)在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观察溶液的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取l块硫酸铜晶体,将它放入大试管中加热,观察硫酸铜晶体有什么变化。________________。

第一章第三节种子植物导学案

编码1sw003主备:于春叶主审:张雷利审批:隋安庄 使用时间:2014年月日使用人: 班级姓名 第三单元第一章第三节 种子植物 导学案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能认识并说出种子主要结构。会比较菜豆种子和玉M 种子的相同点、不同点。 2、能识别当地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3、认识种子的传播方式是与其环境相适应的特点。 能力目标 1、通过解剖观察种子的内部结构提高实验能力和学会简单的观察方法, 2、在比较两类种子结构特点中培养分析问题能力,学会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形成善于通过分析、归纳而得出结论的习惯。 重难点 重点:菜豆种子和玉M 种子的结构 难点:识别当地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知识链接 1、植物的四大类群 2、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特征 学法指导 1.实验法、观察法、归纳法; 2.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 学习内容 【学习任务一】 1、 按照课本的实验方法,4人小组合作实验,观察种子结构。 2、 通过观察和讨论,填写菜豆种子各结构名称 3、思考:菜豆种子的胚有几片子叶? 【学习任务二】 1、阅读实验步骤,注意实验操作必须沿虚线纵切 2、填写玉M 种子各结构名称

3、玉M 种子有几片子叶? 【学习任务三】合作交流,完成下列问题(不依附,不从众,让思考成为习惯) 1、种皮有作用,豆类植物的子叶有作用。 2、种子中将来能发育成一个植物体。 3、将种子的结构与相应器官用线连接起来 胚根 茎和叶 胚芽 连接根和茎的部分 胚轴 根 4、遇碘变蓝色是淀粉的特性,玉M 胚乳遇碘变蓝说明。 5、比较菜豆种子和玉M 有什么异同,观察完成下表 6、我们吃的绿豆芽其白嫩部分主要是种子的什么结构发育成的? 1 2 3 4 5 6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五章学案

第五章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 第一节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 一、高考预测 1、比较五种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特点,结合实例学会选择合理的运输方式 2、了解现代交通方式的发展方向 3、结合实例,分析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因素,探寻主导因素 二、自学自练 (一)主要交通运输方式 1、现代运输方式:_________运输、_________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和_________运输。 2、现代交通运输方式的主要特点 (1)铁路运输:运量_______、速度_______、运费_______、短途运输成本________。 (2)公路运输:运量小,成本高,机动_________,周转速度快,对各种自然条件适应性强 (3)水路运输:运量_________,投资少,成本低,速度慢,灵活性和连续性_________ (4)航空运输:速度_________,运量_________,能耗大,运费_________ (5)管道运输:_________和_________合二为一,连续性强,灵活性差。 3、发展方向:高速化、___________和专业化。 (二)交通运输布局 1、交通运输网 (1)概念: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各种交通运输线、点相互交织形成的网络。 (2)构成要素:线(如_________、公路、_________)和点(如_________、车站、_________港)。(3)基本形式:单一运输网和_________运输网。 (4)三个层次:包括___________、大区级和_________级综合运输网。 2、影响因素:包括___________、社会、___________和自然要素等。 三、考点讲解 考点一现代交通运输方式的比较 1、现代交通运输方式包括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和管道运输。其特点如下表所示

第三章 第一节 在实验室里观察植物 (学案)

第三章第一节在实验室里观察植物(学 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六道河中学七年级第一学期生物导学案 编号 10 日期班级组号姓名编制人陈红学科主任 第一单元第三章第一节在实验室里观察植物授课教师:六道河中学—陈红学 教学目标1、说出直根系和须根系的概念,并能够区分直根系和须根系。 2、说出茎的特点。 3、说明叶的结构和环境的关系。 4、描述风媒花和虫媒花的特点。 教学重点区分直根系和须根系 教学难点描述风媒花和虫媒花的特点 准备时间9.14 实际时间 教学手段和方法多媒体 教学用具或课件学案、课件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一、回顾旧知(2分钟) 1、草履虫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趋向刺激,逃避刺激。 2、单细胞生物大多生活在,有的营生活。 3、有些单细胞生物没有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在整个生物界属于等生物;有些单细胞生物有的细胞核,是真核生物,单细胞的真核生物属于生物。 4、草履虫对污水有作用,海水中的某些单细胞生物大量繁殖可造成,危害渔业生产和海洋生态。 二、自主探究: 1、3分钟时间通读课本P42—P45,同时划出其中的重点。 2、根据所学的内容4分钟时间找出下列各题答案(只记忆,不填写):(3分钟时间记忆,2分钟对子组互考,3分钟 3、4号准备上板) 1、一株植物体上所有的根的总和叫做。白菜的根系和区别明显,是直根系;麦的根系主根不明显,主要由组成,是须根系。 2、植物的和都是茎,茎的基本特征是具有和。茎上着生叶和芽的部位叫做,两个节之间的部分叫做。 3、一片完全叶包括、和三部分。植物的叶片上分布着许多叶脉,交叉成网的,称;互相平行的,称。 4、花与植物的有关。 花的类型花冠颜色气味花粉粒特点传粉者常见的花风媒花 虫媒花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章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课后练习题(学案)含答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 第一章人的由来 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课后练习题(学案) (测试时间:20 分钟) 班级:姓名: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提出人类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的是达尔文 B.古人类化石“露西”是在非洲发现的,“露西”生活在300万年前 C.古人类首先用火,接着逐渐制造工具和使用工具 D.古人类语言的完善是在直立行走之后 2.能够证明“东非人”时代的古人类与类人猿不同的是古人类能够( ) A.站立 B.直立行走 C.制造简单工具 D.吃各种食物 3.森林古猿向人类进化的主要特征有 ( ) ①树栖生活②直立行走③制造工具④产生语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人类与类人猿的共同特征是( ) A.发达的大脑 B.会使用天然工具 C.会用复杂的语言交流 D.会制造简单的工具 5.下列各项中,不是促使森林古猿进化到人类的行为的是( ) A.产生面部表情 B.使用并制造简单工具 C.用语言进行交流 D.在陆地上生活,直立行走,手足分工 6.直立行走使古人类能够( ) A.将果实从树上摘下来 B.保护环境,减少对环境的依赖 C.将前肢解放出来,使用工具 D.扩大活动范围,利于生存 7.(2019 山西太原期中)生物探究社团的学生为进一步探讨人类的起源,查阅了相关资料, 并得到如下事实:黑猩猩有32颗牙齿,牙齿的结构大体上和人相似;骨格大体上和人相同,尤其是躯干骨与人很相近;拇指较短,可以像人一样与其他相对的指握合;胚胎发育 8~9 个月,胚胎在5个月以前与人的胚胎几乎完全相同;与人类一样有 ABO 血型;与人一样具有喜怒哀乐的表情。这些事实说明( ) A.人类是黑猩猩经过漫长的年代进化而来的 B.人类和黑猩猩有较远的亲缘关系 C.黑猩猩将来有可能进化成人类 D.人类和黑猩猩具有共同的祖先 8.在探寻人类祖先的踪迹时,通常采用的方法是( ) ①地质考察②寻找古人类化石③寻找古人类遗物④拜访考古工作者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9.从森林古猿向人类进化的过程中,直立行走是最为关键的一步,直立行走的意义有( ) ①使前肢得到解放②臂和手逐渐变得灵巧③能够使用树枝、石块等来获取食物、防御敌害④显得更加高大,可以吓退猛兽,不再受到伤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下列关于人类起源和发展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森林大量消失与部分森林古猿向直立行走方向发展没有直接关系 B.古人类用火把食物烤熟,改善了身体的营养,有利于脑的发育 C.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大脑变得越来越发达 D.古人类的化石有利于研究人类起源问题 二、判断题 11.人是万物之灵,是世界的主宰者,有特别发达的大脑,能劳动,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能适应生物圈中的环境,并对其产生影响。某生物兴趣小组对人类的起源和发展进行讨论,请在正确观点后的括号内画“√”,错误观点后的括号内画“×”。 (1)古人类的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直接证据。( ) (2)“露西”时代的古人类完成了直立行走,能制造简单工具。( )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第一章第三节《有机化合物的命名》word学案

第三节有机化合物的命名 [学习目标定位] 1.能说出简单有机物的习惯命名。2.能记住系统命名法的几个原则。3.能依据系统命名法的原则对烷烃、烯烃、炔烃、苯的简单同系物进行命名。4.能根据名称写出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并能判断所给有机物名称的正误。 1.下列有机物中 (1)属于烷烃的是,名称为; (2)属于烯烃的是,炔烃的是; (3)属于芳香烃的是,苯的同系物是; (4)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 答案(1)②异丁烷(2)③⑥(3)①④⑤①⑤ (4)①⑤ 2.烷烃习惯命名法 (1)根据烷烃分子里所含碳原子数目来命名,碳原子数加“烷”字,就是简单的烷烃的命名。 (2)碳原子数在十以内的,从一到十依次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来表示;碳原子数在十以上的用汉字数字表示;当碳原子数相同时,在(碳原子数)烷名前面加正、异、新等。 (3)分子式为C5H12的同分异构体有3种,写出它们的名称和结构简式。 ①正戊烷CH3CH2CH2CH2CH3; ②异戊烷;

③新戊烷。 (4)含碳原子数较多,结构复杂的烷烃采用系统命名法。 3.烃基 (1)烃分子失去一个氢原子所剩余的原子团叫烃基。烃基中的短线表示一个电子,烃基是电中性的,不能独立存在。 (2)甲烷失去一个H,得到—CH3,叫甲基;—CH2CH3叫乙基。像这样由烷烃失去一个氢原子剩余的原子团叫烷基,烷基的组成通式为—C n H2n+1。 (3)丙烷分子失去一个氢原子后的烃基的结构简式是 探究点一烷烃的命名 1.分析下列烷烃的分子结构与其名称的对应关系,并填空: 2.总结烷烃系统命名法的步骤 (1)选主链,称某烷。选定分子中最长的碳链为主链,按主链中碳原子数目称作“某烷”。 (2)编序号,定支链。选主链中离支链最近的一端开始编号;当两个相同支链离两端主链相同时,从离第三个支链最近的一端开始编号,等近时按支链最简进行编号。 (3)取代基写在前,注位置,短线连。先写取代基编号,再写取代基名称。 (4)不同基团,简单在前、复杂在后、相同合并,最后写主链名称。 例如: 名称为3-甲基-4-乙基己烷 [归纳总结] (1)系统命名法书写顺序的规律 阿拉伯数字(用“,”隔开)-(汉字数字)支链名称、主链名称

第五章习题学案

第五章习题课 主备:李芳 审核:徐红石 时间20091224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基础练习: 1.函数①3=y x ;②3x y =;③y x p =;④13 x y +=,是一次函数的是( )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2.已知一次函数y=-+-2 22m x m 的图象经过第一、二、三象限,则( ) A m=3或m=-1 B m=3 C m=-1 D m=1 3.下列各点中,在正比例函数y =-2x 图象上的是( ) A (-2,-1) B (1,2) C (2,-1) D (1,-2) 4.已知一次函数y=(m -1)x+7,如果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那么m 的取值范围是 . 5.已知一次函数y=(m -1)x+2m+1 (1)若图象经过原点,则m ;(2)若图象平行于直线y=2x ,则m ; (3)若图象交y 轴的正半轴,则m ;(4)若图象经过一、二、三象限,则m ; (5)若图象不经过第三象限,则m ; 6.将直线y=5 2 - x 向下平移4个单位后得到的直线为 ,这时直线经 过 象限. 7 8.直线y=kx+b 与直线y= -23 x 上同一点,则该直线的解析式为二、例题讲解 例1 作出函数1 12 y x =-⑴当x 取何值时,y>0、 y=0 、y<0? ⑵当-1≤x≤2时,求y 的取值范围. 例2 已知一次函数y=kx+b 的图象经过点(-1,-5),且与正比例函数y= 1 2 x 的图象相交于点 (2,a).求(1)a 的值; (2)k,b 的值; (3)这两个函数图象与x 轴所围成的三角形面积. x

例3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 2x —6与x 轴、y 轴分别相交于点A 、B ,点C 在x 轴上,若△ABC 是等腰三角形,试求点C 的坐标。 例4 x (小时)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请根据图象所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两根蜡烛燃烧前的高度分别是 ,从点燃到燃尽所用的时间分别是 。 (2)分别求甲、乙两根蜡烛燃烧时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3)燃烧多长时间时,甲、乙两根蜡烛的高度相等(不考虑都燃尽时的情况)?在什么时间段内,甲蜡烛比乙蜡烛高?在什么时间段内,甲蜡烛比乙蜡烛低? x

2019人教版高一地理第三章第一节水循环学案

水循环 学习目标: 1.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环节和类型,描述水循环的过程; 2.结合常见案例,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及影响 2. 写出图中①~⑨所表示的水循环环节的含义,表示水循环的过程。 3.水循环按照空间范围可划分为三种类型 【针对练习】 1. 在上图示意的水循环各环节中,人类参与改造和干预影响最多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2.图中组成海陆间循环的组合是( ) A.A→B B.A→C→D→E C.F→D→G D.I→D→G 3.图中如果表示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海陆间循环最活跃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下图为某地理考察小组在沙漠地区利用“日光蒸馏法”取水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4.该方法揭示了水循环的主要动力包括() ①风力②地球重力③太阳能④温室效应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5.该方法可以模拟水循环的环节主要有() ①蒸发②水汽输送③大气降水④地下径流 A.①④B.①③C.②③D.②④ 读某地区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6.图示水循环( ) A.①的水量比③大 B.②的水量比④小 C.③和④的水量相同 D.②和⑥的水量相同读“亚马孙河流域水系示意图”,完成7~8题。 7.亚马孙河属于水循环环节中的() A.水汽输送B.下渗C.地下径流D.地表径流 8.关于亚马孙河流域植被破坏对水循环环节影响描述错误的是() A.植物蒸腾作用减弱B.下渗减少C.地下径流增加D.地表径流增加

二.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结合下面材料,总结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及影响。 材料一江河奔流不息,最终注入大海。但是为什么大海上的水没有增多?公元5世纪,《宋书·天文志》中记载:太阳加热海水,使海水蒸发;河流注入大海,补充蒸发的消耗,使得海水不会增多也不会减少。 讨论:水循环是取之不尽的吗? 水循环使得陆地的淡水资源得以更新,因此有人说,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运用所学知识,就此观点说明你的看法。 材料二河床高出两岸地面的河,又称“地上河”。流域来源于沙量很大的河流,在河谷开阔,比降平缓的中、下游,泥沙大量堆积,河床不断抬高,水位相应上升。为了防止水害,两岸大堤随之不断加高,年长日久,河床高出两岸地面,成为“悬河”。 【针对练习】 9. 图为“地球各圈层间的水分循环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关于水循环意义说法正确的是 A. 使全球水资源空间分布趋于平衡 B. 使淡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C. 使地球表面总体趋于起伏不平 D. 促进全球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 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 10.下列关于水循环深刻而广泛地影响着全球地理环境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①它是地球上最活跃的能量转换过程之一,能缓解不同纬度地区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②它是地球上最活跃的物质循环过程之一,是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 ③它是自然界最富动力作用的循环运动,但它不能塑造地表形态 ④它对地表太阳能起到传输作用,但不能起吸收和转化的作用

人教版高一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第一课时 学案设计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第1课时基本实验操作、过滤和蒸发 学习目标 1.明确实验规则,培养实验安全意识。 2.初步了解混合物分离和提纯的方法与技巧;巩固过滤、蒸发的基本操作。 3.通过粗盐提纯的探究与实施,初步形成简单实验的思路、方法。 学习过程 【复习回顾】 1.药品取用的安全性 (1)三不原则:一不能用手直接接触药品,二不能将鼻孔直接凑到容器口闻药品气味,三不能品尝药品的味道。 (2)药品用量:如果没有说明用量,液体一般取mL,固体试管底部。 (3)防止污染: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往试管里装入固体粉末时,为避免药品沾在试管口和试管内壁上,先使试管,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用小纸条折叠成的纸槽)小心地送入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起来,让药品全部滑落到试管底部。有些块状的药品可用夹取。 取用很少量液体时可用吸取。取用较多量液体时可用直接法:取用细口瓶里的药液时,先拿下瓶塞,将瓶塞放在桌面上,然后拿起瓶子(标签应对着)瓶口要紧挨着试管口,使液体缓缓地倒入试管。一般往大口容器或容量瓶、漏斗里倾注液体时,应用引流。 2.药品存放的安全性 剧毒药品单独专柜存放,易燃易爆品单独存放,光敏性的药品要避光存放,有毒气体在通风橱中存放。 3.酒精灯使用的安全性 酒精灯是化学实验常用的加热热源,使用时要注意: (1)酒精灯的灯芯要平整。 (2)添加酒精时,不超过酒精灯容积的,不少于。 (3)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以免。 (4)绝对禁止用一只酒精灯另一只酒精灯。 (5)用完酒精灯,必须用盖灭,不可用嘴去吹灭。 (6)不要碰倒酒精灯,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扑盖。 4.试管使用的安全性 试管是用来盛放少量药品、常温或加热情况下进行少量试剂反应的容器,可用于制取或收集少量气体。使用时注意: (1)可直接加热,用试管夹夹在距试管口处。 (2)放在试管内的液体,不加热时不超过试管容积的,加热时不超过。 (3)加热后不能骤冷,防止。 (4)加热时试管口不应对着任何人;给固体加热时,试管要横放,管口略向倾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