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施肥方法施用效果比较

不同施肥方法施用效果比较

浅谈精准施肥技术

浅谈精准施肥技术 摘要:”精准施肥”的概念来源于精准农业。目前,精准农业已涉及到施肥、精量播种、作物病虫害防治、杂草防除和水分管理等农业生产的多个环节。从应用的广泛性上讲,又以精准农业土壤养分信息化管理系统和自动变量施肥技术(以下简称精准施肥技术)最为成熟。因此可以说,精准农业的核心技术是精准施肥技术。 关键词:农业施肥技术 “精准施肥”的概念来源于精准农业。精准农业是根据空间变异定位、定时、定量地实施一整套现代化农事操作技术与管理的系统。它由现代信息技术支持的十个系统组成,即全球定位系统、农田信息采集系统、农田遥感监测系统、农田地理信息系统、农业专家系统、智能化农机具系统、环境监测系统、土壤养舂信息管理、网络化管理系统和培训系统。目前,精准农业已涉及到施肥、精量播种、作物病虫害防治、杂草防除和水分管理等农业生产的多个环节。而从研究和应用的广泛性上讲,又能精准农业土壤养分信息化管理系统和自动变量施肥技术(以下简称精准施肥技术)最为成熟。在土壤养分管理方面,发达国家已将土壤类型、土壤生产潜力、不同肥料的增产效应、不同作物的施肥模式、历年施肥和产量情况等。 1、精准施肥的主要技术要点 1.1采集和分析土壤养分 在开展精准施肥的种植区内,选点采集土壤农化样,化验分析并汇总有关数据,建立土壤类型及性状数据库。 1.2研究土壤施肥增产效应 根据小区多年施肥种植试验,研究土壤养分与施肥变量之间的产量变化关系,绘制有关土壤养分与施肥增产效益函数图,确认相关函数,获取施肥参数。 1.3拟定作物目标产量和需肥比例 根据生产要求拟定作物产量,再根据产量推算作物营养总需求量、土壤可能供给养分量和施肥量及比例。 1.4配制肥料 根据确定的地点和具体的作物目标产量,参照一季作物总施肥量及比例,选取合适的单质化肥,混配生产专用BB肥。 1.5确定施肥时期、地点和施用量

花卉的肥料种类及施用技术

花卉的肥料种类及施用技术 1、有机肥:含有大量有机物质的肥料称有机肥料,又称农家肥。有机肥中含有大量的腐殖质和有机质,能为植物提供各种营养元素;能提高土壤中难溶性硫酸盐的有效性,减少土壤对磷的固定作用,对于提高壤土肥力,改善土壤的结构均有重要的意义。常用的有机肥有人粪尿、牲畜粪尿、禽类粪、骨粉、鱼粉、厩肥,堆肥,绿肥,饼肥,泥炭、草木灰、落叶、杂草、绿肥等。有机肥中的有机质含量丰富,营养成分全面,肥效期长等特点。值得注意的是使用有机肥时要充分腐熟。 ⑴堆、沤肥的施用堆肥和沤肥都是利用植物残落物,如秸秆、树叶、杂草、植物性垃圾以及其它废弃物为主要原料,加进人粪尿或牲畜粪尿进行堆积和沤制而成的。堆肥的堆制要为微生物创造好气分解的条件,发酵温度较高。沤肥多在水下沤制,以嫌气分解为主,发酵温度低。一般微生物发酵所需的C/N比为25:1最适宜。不同有机物的C/N比不同,发酵时需要用适量的氮肥加以调整。3不同有机物的碳氮比植物材料及肥料——种类碳氮比(C/N)——野草25—45:1干稻草67:1木材和树皮480:1苜蓿和三叶草20:1紫云英10—17.3:1锯末屑250:1高温堆肥9.67—10.67:1一般堆肥16—20:1——堆、沤肥中含有较高的机质和各种营养元素的完全肥料,肥效缓慢而持久,一般用作基肥。长期施用堆、沤肥可起改良土壤作用。苗圃中施堆、沤肥的用量,通常750—1500Kg/亩。堆肥中氮素因微生物的消耗而不足,

最好施堆肥后,再追施速态氮肥。各种沤肥材料的配合比例,应根据肥料用途而定。如作当年追肥,要求肥料腐熟快。可用50kg青草,加入10—15kg人粪尿,1—2kg石灰,或2.5— 5kg草木灰。(有机肥氮磷钾含量见表1—4)。如作翌年底肥,先将青草晾晒1—2天,切成7—10cm长段,将碎草铺在坑底,约17cm厚,再铺骡马粪,并浇水和人粪尿,将草全部淹没。肥料发酵,粪水变成黑绿色时再加一层黑土,然后再加青草、马粪和水。如此一层层堆至地面,最后灌水,使坑面保持有3cm厚的水。秋季,将沤好的肥料起到地面上来,经过翻捣再堆成馒头形大堆。堆肥腐熟是微生物活动的结果。影响微生物活动的外界条件有水分、空气、温度、堆肥材料的碳氮比(C/N),以及微生物所处环境条件的酸碱度等。只要满足微生物活动所需要的条件,堆肥就能腐熟。堆制前需要将植物残落物浸泡吸水。水分在堆肥过程十分重要,通常含水量是干材料的60—70%为宜,有利于堆内微生物的生活和有机材料的软化,还可促进堆肥上下腐熟均匀。通常用手紧握材料有水滴挤出,即表示水分适度。肥堆中若通气良好,则好气性微生物活动强烈。有利于微生物堆肥腐熟;通气条件差时,嫌气微生物活动旺盛,则有机物质分解缓慢,有效养分释放少,堆肥腐熟时间长,但有利于腐殖质的形成和累积。因此,可以将二者结合;堆制前期以好气为主,使堆肥迅速分解,释放养分,而中后期式堆肥处于空气不流通状态,以保存已放出的养分,促使腐殖质的累积。其方法为:堆肥前期可以通过设立通风塔、通风沟或用疏松堆积的方法,使堆肥通气。到堆肥腐熟时,堆肥自然塌陷,然后,再压紧封泥,撤

不同施肥方法的施用效果有何不同

不同施肥方法的施用效果有何不同 施肥方法时将肥料施于土壤中的途径与方式。科学施肥方法的基本要求是:将肥料尽量施于作物根系易于吸收的土层,提高作物对化肥的利用率;选择适当的位置与方式,以减少肥料的固定、挥发和淋失。施肥方法因不同作物、不同施肥时期与肥料性质的不同而不同。最常用的方法有撒施、条施、穴施与放射状施肥、根外施肥。 1 撒施与条施撒施是将肥料用人工或机械均匀撒于田面的方法,属表土施肥,主要满足作物苗期根系分布较浅时的需要。一般未栽种作物的农田施用基肥时,或大田密植的粮食作物追肥时,常用此法。撒施结合土壤耕作措施,可增加土壤与化肥混合的均匀度,有利于作物根系的伸展和早期的吸收。但是,在土壤水分不足,地面干燥或作物种植密度低,又无其他措施使化肥与土壤混合,撒施的肥料易于被雨水或灌溉水冲走,导致挥发损失,也易于被地表杂草幼苗吸收。条施是将肥料成条施用于作物行间土壤的方法,条施比撒施肥料集中,有利于将肥料施到作物根系层,并可与灌溉撒施相结合,更易达到深施的目的。而深施是化肥施用时大力提倡的方法。在多数条件下,条施肥料都需开沟后施入并覆土,有利于提高肥效。在干旱条件或干旱季节,条施肥料结合灌水效果更好。 2 穴施在作物预定种植位置或种植穴内,或在作物生长期内的苗期,按株或在两侧株间开穴施肥称为穴施。穴施一般深度5~10厘米,施后覆土。穴施是一种比条施更能使化肥集中施用的方法。为避免伤害作物根系,一般施用的化肥较少,并与作物根系保持适当的位置和深度,施肥后覆土前结合灌水,化肥施用的效果更好。 3 轮施和放射状施肥轮施和放射状施肥是以作物主茎为圆心,将肥料作轮状或放射状施用。一般这种方法用于多年生木本作物,尤其是果树。这些作物密度低,间隔远,采用条施、撒施、穴施等,很难使化肥与作物根系充分接触,肥料利用率不高。 4 根外追肥这是将化肥喷洒于作物茎叶的施肥方法。根外追肥用量少,肥效快,是一种辅助性的施肥措施。对氮、磷、钾大量元素来说,作物生长后期,根系吸收力弱,可以及时补充养分吸收的不足。对微量元素根外追效果更好。但根外追肥并不能替代土壤追肥,气候状况对根外追肥的效果影响很大。 化肥使用注意事项

园林植物施肥的基本原理

园林植物施肥的基本原理 .园林植物施肥的基本原理 如何施肥才能确保植物健康 [评论] [来源]中国花卉报[作者] 佚名[日期]2006-10-17 保持植物体内的营养元素适量对于植物健康生长来说是十分关键的,因为这些营养元素可以减少植物 所受到的各种胁迫。有时,不适当的肥料能对植物造成伤害,甚至能引起病害。肥料溶液的浓度可由测定 其电导率来决定。 电导率计,通常也称为可溶性盐度测试仪。无论在灌溉水中,肥料溶液中,还是种植基质溶液中,它 都可以用来测定溶液中盐离子的浓度。然而,电导率计不能区分出氯化钠和硝酸钾,前者会对植物造成危 险,而后者却对植物非常有用。 植物对每种营养元素的需求各不相同。植物对碳、氢、氧的需求量是最大的,这些元素通常以水或二 氧化碳的形式被植物吸收利用。植物对氮、磷、钾、钙、镁、硫的需求量也非常大,这些元素被称为大量 元素。植物对铁、锰、铜、锌、硼、钠、氯、锡、钼的需求量相对较少,因此它们也被称为微量元素。 pH值与植物营养pH值是用来测量水中或者生长介质溶液中氢离子的浓度的。因为pH 值的大小关系到营 养元素是否能被植物吸收利用,所以说肥料中或生长介质溶液中的pH值是非常重要的。如果pH值没有达到 植物所需求的范围,则营养元素不能被植物吸收。然而另一方面,如果营养元素很容易地被植物迅速吸收 ,很可能导致由某种营养元素引起的毒害。 氮和钾在很广的pH值范围内都能很容易地被植物吸收。磷元素在pH值较低时更易被吸收。然而,在苗 圃或者温室作物中,低磷引起的问题却不能被普遍地观察到。钙和镁在pH值较高时更易被吸收。微量元素 (铁、镁、硼、锌和铜)在低pH值条件下更易被植物吸收利用。在pH值小于4时,微量元素对植物造成毒 害的现象发生相对普遍;在pH值高于7时,植物经常会发生微量元素缺乏症状。 大量元素的应用氮———研究表明,对于大多数植物种类来说,所施液肥中的氮浓度为100ppm至 200ppm是最理想的浓度范围。这个浓度范围是由液肥容易流失的性质所决定的。液肥经常在每次浇水时应 用。当施用控释肥时,少量的氮就足够。 磷———对于植物来说,当使用液肥时,磷的浓度在5ppm至15ppm范围内是最为理

测土配方施肥的原理及方法

《现代农业科技》2010年第3期 我国当前农业用肥普遍存在肥料的表施或浅施、过量施用氮肥和过多地使用某种营养元素等不合理的施肥现象,造成肥料易挥发、流失,难以达到作物根部,不利于作物吸收,肥料利用率低;容易造成种子的烧伤或铵中毒,还可能会对作物产生毒害,妨碍作物对其他营养元素的吸收,引起缺素症。 对于施肥来说,首先要确定氮、磷、钾养分的用量,然后确定相应的肥料组合,通过提供配方肥或发放施肥建议卡,指导农民正确施用肥料。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是综合运用现代农业科技成果,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与肥料效应在有机肥为基础的条件下,产前提供氮磷钾和微肥的施用量和比例,以及相应的施肥技术,其特征是“产前定肥”[1,2]。 1测土配方施肥的原理 一是元素的营养学说。植物的生长发育离不开N、P、K、C、H、O、Ca、Mg、S、Fe、B、Mn、Mo、Zn、Cu、Cl等16种营养元素,其中N、P、K是大量元素,C、H、O、Ca、Mg、S是中量元素,Fe、B、Mn、Mo、Zn、Cu、Cl是微量元素。二是营养元素的同等重要律和不可代替律。植物所需的各种营养元素不论在植物体内含量多少,均有各自的生物功能,它们的营养作用是同等重要的,而每种营养元素具有的特殊的生理功能是其他元素不可代替的。三是养分归还学说。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要从土壤中不断吸收各种营养物质,植物的长期吸收利用会使土壤的某些养分变的越来越少,养分失去平衡,地力逐渐下降,若要恢复地力就必须归还从土壤中带走的各种营养元素。四是最小养分律。植物为了生长发育需要吸收各种养分,但决定其产量高低的是土壤中有效含量最低的那个养分,在一定的范围内产量随这个养分含量的增减而增减,忽视这个最低养分,即使再增加其他养分也难以提高作物的产量。五是报酬递减律。在其他栽培条件不变的前提下,随着施肥量的增加,作物产量随之增加,达到一定程度后,随着施肥量的增加,作物产量反而减少。六是综合因子作用律。作物生长发育除养分因子外,还有水分、温度、光照、空气等环境因子和良种、植保、耕作、栽培等农业技术措施,单靠一个因子或一项措施是不可能使作物获得高产的,存在着诸多因子的交互效应。 2测土配方施肥遵循的原则 一是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的原则。土壤有机质是土壤肥沃的重要指标,增施有机肥可以增加土壤的有机质,提高土壤的肥沃度。二是大量、中量、微量元素相配合的原则。强调氮、磷、钾肥的相互配合,并补充必要的中、微量元素才能获得高产稳产。三是用地与养地相结合的原则。只有坚持用养结合,才能使作物—土壤—肥料形成物质和能量的良性循环。 3肥料用量的确定方法 一是土壤、植株测试推荐施肥法。这个技术综合了目标产量法、养分丰缺法和作物营养诊断法的优点,根据氮、磷、钾和中微量元素养分的不同特征,采取不同养分的调控,主要包括氮素的实时监控、磷与钾养分的恒量监控及中、微量元素养分的矫正施肥技术。二是肥料效应函数法。该方法是根据“3414”的田间试验结果建立当地主要作物的肥料效应函数,直接获得某一区域,某种作物的氮、磷、钾肥料的最佳施用量,为肥料配方和科学施肥提供依据。三是土壤养分丰缺指标法。通过土壤养分测试结果和田间肥效试验结果,建立特别地区、不同作物的土壤养分丰缺指标,提供肥料配方。土壤养分丰缺状况用“3414”试验的相对产量的高低来表示,对某一地区的土壤通过养分测定,就可以了解土壤养分的丰缺状况,提出相应的推荐施肥量。四是养分平衡法。根据作物目标产量的需肥量与土壤供肥量之间的差测算目标产量的施肥量,通过施肥补充土壤供应不足的那部分养分。养分平衡法涉及到作物需肥量、土壤供肥量、肥料利用率、肥料中有效养分含量等参数[3,4]。 4测土配方施肥的步骤 一是土壤养分含量的测定。土壤养分含量是制定肥料配方的重要依据之一,通过土壤养分含量的测定可以了解土壤的供肥能力。二是田间试验。田间试验是获得各种作物最佳施肥量、施肥时期、施肥方法的根本途径,也是筛选、验证土壤养分测试技术,建立施肥指导体系的基本环节。通过田间试验能摸清土壤养分矫正系数、土壤供肥量、农作物施肥量、肥料利用率等基本参数,为构建施肥模型和肥料配方提供依据。三是配方设计。肥料配方设计是测土施肥技术的核心。通过总结田间试验、土壤养分含量等数据,划分不同施肥区域,同时根据气候、地貌、土壤、耕作程度等的相似性和差异性,结合专家经验,提出不同作物的施肥配方。四是矫正试验。为了保证肥料配方的准确性,最大限度地减少肥料的批量生产和大面积应用的风险,在施肥分区设矫正试验,验证其施肥配方的正确性,并完善肥料配方改进施肥参数。五是配方加工。配方落实到农户田间是配方施肥的最终目的,根据不同地区和不同作物的需肥量,加工配方肥—— — 测土配方施肥的原理及方法 卢学中 (青海省互助县农机化学校,青海互助810500) 摘要测土配方施肥是一种科学施肥技术,主要阐述了测土配方施肥的原理、原则以及方法、步骤,旨在探寻节本增效显著的科学施肥方法。 关键词测土配方施肥;原理;原则;方法;步骤 中图分类号S14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10)03-0295-02 收稿日期2010-01-22 资源与环境科学 295

荔枝精准施肥方法

荔枝精准施肥方法 一、根据定植年份施肥 荔枝定植后1~2年,根系少且细弱,施肥要少量多次,勤施薄施。应以氮肥为主,配少量磷、钾肥。每月追肥1~2次,12月或翌年1月每株施入50公斤有?C肥、麸肥2~3公斤、过磷酸钙0.15~0.25公斤、少量石灰。 定植年份不同,施肥方式有所不同。一年生树施肥,在树盘松土后撒施,然后覆土。二年生树施肥,则在树盘的相对两侧树梢投影处挖长1.0~1.2米、宽0.3米、深0.4米的条沟,沟底施杂草、石灰和一层表土,沟中层施入与表土混匀的腐熟农家肥50公斤、麸肥5~8公斤、过磷酸钙0.25~0.5公斤加少量石灰,沟上层用底土覆盖。对于三年生幼树,追肥次数可减少至每年3~4次,施肥量加大,注意磷、钾肥配施,防止偏施氮肥。每年夏、秋季对幼树扩穴,增施绿肥、有机肥,配施磷钾复合肥0.2~0.3公斤并覆土。 二、结果树每年把握五次施肥 开始结果的荔枝树每年应施肥五次。 第一次是促花肥。小寒前后,在树盘内挖50厘米以上深沟,施入有机肥,如骨粉、花生麸、豆麸或充分腐熟的鸡、鸽、猪粪等,每株再混施50~100克硼砂、硫酸锌。如果施

复合肥,则宜推迟至春节前后施入。 第二次是壮花肥。一般在3月下旬始花期进行,每株施0.25~0.5公斤钾肥和尿素,也可提早2~3天施入复合肥。妃子笑荔枝花期遇旱则雌花量大减,花的质量下降,小果期遇旱则会大量落果。花期干旱,要及时喷水,防柱头干枯;果期如果10天左右不降雨,山地应该及时灌水;若花期多阴雨,则应勤摇花打水,以防沤花。 第三次是保果肥。在促花肥和壮花肥施肥不足的情况下,要施保果肥,否则易抽发夏梢导致大量落果。每隔5~10天喷1次叶面肥,叶面肥品种包括硫酸锌、硫酸镁、钼酸铵、硼砂或硼酸、磷酸二氢钾、进口尿素等。结合叶面喷肥可加入杀虫剂、杀菌剂防治病虫害。 第四次是壮果肥。在果实膨大期,每株施入1.0~1.5公斤腐熟花生麸、1公斤三元复合肥。壮果肥与50公斤水混匀淋施。 第五次是秋梢结果母枝肥。抽生两次秋梢的荔枝树应施两次促梢肥,第一次促梢肥,结果多的树在采果前施入,结果少的树在采果后施入。第二次促梢肥在第一次秋梢转绿后施入,以速效肥为主。幼龄结果树每次抽梢株施尿素0.25公斤、复合肥0.75公斤或单施复合肥1.5公斤;成龄结果树每株施尿素0.5公斤、复合肥1公斤或单施复合肥2公斤;在树冠外围垂直面按不同方向开浅沟施肥,施后覆土。新梢期

花卉施肥方法与技

花卉施肥方法与技巧 肥料施用方法 基本原则适时、适地,少量多次、勤施、薄施。尤其是粉状化学肥料,加水稀释的倍数要适中,避免肥伤;肥料的施放位置应尽可能埋置盆缘或离根部较远的地方,避免与植株根部直接接触,不伤及根部;室外植物对养分需求量大,光合作用强,需肥量多,而阴暗处植物需肥量小;植株生长快速,生长势强的需肥量多,生长势弱者需肥少;按照规定浓度,精确配制。 施肥方法一般可分为根部施肥和叶面喷施两种。 1.根部施肥,可分为撒施、穴施、条施和环施。撒施:将肥料均匀地撒布于种植区域的土面上,施用方便,但肥料容易流失,利用率低。条施:在条植作物园中,于作物行间挖沟,将肥料施下后覆土。穴施:在植株近旁挖穴,将肥料施入后覆土,此法适用于需肥较多或较集中的植物。环施:适用于多年生果树,沿果树滴水线挖掘约30cm深的沟,施用后覆土。 2.叶面施肥,将肥料溶于水,形成肥料溶液后喷洒于植物叶片上,使用的肥料应是易溶于水、不含有毒物质且不会灼伤叶片。 叶面施肥的优点:吸收迅速,及时补充养分;可提高叶片光合作用强度、提高叶片呼吸效能和酶的活性;避免养分的固定,利用率高,节约肥料;不受基质(土壤)环境、基质(土壤)条件的限制;及时矫正元素的缺乏症状。 叶面肥的要求:各元素之间的配比要合理,避免元素之间产生颉颃作用;pH 值要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5.5—6.5);缓冲能力要强,施用后要保证不因生理反应而使基质的pH值有较大的变化;EC值较低,有较高的使用安全性;原料的纯度高,不含有害的盐离子;微量元素为螯合态,提高微量元素的吸收效果;氮素来源要多种(铵态氮、硝态氮、尿素态氮),配比要合理,保证植物不同时期的营养需求。 提高肥料利用率 施肥可以促进作物生长,但不能盲目施肥,一定要根据不同土壤(介质)条件、不同作物及不同的生育时期有针对性地施肥,否则不但不能促进生长,反而会使植物产生生理障碍,影响正常生长,因此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施肥措施,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1.控释肥与水溶性速效肥相结合,缓急相济,保证植物每个生长过程都有充足的养分供给。 2.要严格控制栽培土壤(介质)的酸碱度。根据科学研究得知,大多数营养元素在pH值5.5-6.5之间容易被植物吸收利用,有效性高。因此要经常监测、控制土壤(介质)的酸碱度,使营养元素的有效性最高。

肥料施用效果评价测算方法

肥料施用效果测算方法 肥料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科学评价肥料施用效果,对于改进施肥技术,提高肥料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农业增产增效,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评价肥料施用效果的主要方法和指标有肥料利用率、肥料农学效率、肥料偏生产力等。具体测算方法如下: 1、肥料利用率 1.1 定义 肥料利用率(RE )是指施用的肥料养分被作物吸收的百分数,随作物种类、肥料品种、土壤类型、气候条件、栽培管理以及施肥技术等因素发生变化而不同,是最常用的一个综合评价指标。肥料利用率包括当季利用率和累计利用率,这里是指当季利用率。 1.2 测算方法 1. 2.1 示踪法 示踪法是指将已知养分数量的放射性或稳定性示踪肥料施入土壤,作物成熟后测定作物所吸收的放射性或稳定性同位素养分的数量,计算肥料利用率。 1.2.2 差值法 差值法是施肥区作物吸收的养分量与不施肥区作物吸收的养分量之差与肥料投入量的比值。从农学意义上看,应采用差值法测算氮、磷、钾肥的利用率。计算式如下: % 1000 1?-= F U U RE 式中:RE 为肥料利用率;U 1、U 0分别为施肥区与缺素区作物吸收的养分量,单位为公斤/亩;F 为肥料养分(指N 、P 2O 5、K 2O )投入量,单位为公斤/亩。 一般通过田间试验测算氮、磷、钾肥利用率。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2.2.1 布置田间试验 根据本区域土壤类型、种植制度、主要作物等安排田间试验,一般每个县、每种作物安排10-15个试验,具体试验设计如下: 试验设5个处理: 处理1,空白对照; 处理2,无氮区(PK ); 处理3,无磷区(NK ); 处理4,无钾区(NP ); 处理5,氮磷钾区(NPK )。 1.2.2.2 测定作物吸收的养分 作物吸收的养分量,一般是指作物收获期收获取走部分(含果实和茎叶)的养分吸收量。对于根茎类作物,除地上部分外,还应包括地下的块根块茎部分;对于整枝打叉作物,应收集、称量每次整枝打叉的生物量,并计算到总量中。 分别测定田间试验各处理植株样品的茎叶和果实中的氮、磷、钾养分含量,计算不同试验处理作物养分的吸收量,用“U ”表示。如果没有测定植株样品养分含量,可根据收获的经济产量和形成每公斤经济产量所吸收的养分量计算获得。 1.2.2.3 测算氮、磷、钾肥利用率 氮肥利用率:

施肥器原理与使用方法

施肥器原理与使用方法 这里介绍的施肥器,是指输送液体或水溶液肥料的施肥器。固体颗粒型施肥器不在其中,所以简称液体施肥器。施肥器的作用就是根据作物不同的生长阶段,进行适量的追肥,满足作物生长的需要。一般来讲,施肥器分吸肥和注肥两种。吸肥,是用特定的装置,在灌溉管道的某一处产生负压,把肥料溶液吸入管道,和灌溉水混合,送到作物根区。注肥,是通过外加动力,把肥料溶液注进压力管道,和灌溉水混合,到达作物根区,两种方式各有特点,主要是根据实际种植情况来选择。 灌溉施肥技术是一项应用性比较强的综合技术,它跟施肥浓度关系密切,跟灌溉水压力、系统配套息息相关,只有实际操作,才能全面掌握施肥的技术要领,真正做到适量施肥。近几年,我们对温州的蔬菜,果树等开展了灌溉施肥技术的研究和示范工作,有旁通式施肥和文丘里施肥技术等。2010年在马下村,开展文丘里灌溉施肥技术在茄果类蔬菜上的应用,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深受用户的欢迎。使我们切身感受到种植户对这技术的迫切需求。现在的情况是,给作物施肥人人都会,但是,在施肥的方法和施肥效果效率方面,还存在较大差异。我们迫切需要的是有一套适用于本地区的施肥器和配套使用技术。 ①泵吸肥法 泵吸肥法主要是用于有泵加压的灌溉系统,主要用于有统一管理的种植区。水泵一边吸水,同时一边吸肥,可以用潜水泵和离心泵两种,两者相比较,离心泵施肥适用于大面积施肥,一次可施肥3-20亩,潜水泵施肥则适用于较小面积3-5亩。主要是利用离心泵吸水管内形成的负压将肥料溶液吸入管网系统,通过滴灌管输到作物根区。该方法的优点是不需外加动力,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不需要调配肥料浓度,可以用敞口容器装肥料溶液,也可以用肥料池等。施肥时首先开机运行灌水,打开滴灌阀门,当运行正常时,打开施肥管阀门,肥液在水泵负压状态下被吸进水泵进水管,和进水管中的水混合,通过出水口进入管网系统。通过调节肥液管上阀门,可以控制施肥速度,肥水在管网输送过程中自行均匀混合,不需人工配制浓度。施肥时要有人照看,当肥液快完时立即关闭吸肥管上的阀门,否则会吸入空气,影响泵的运行。 用自吸泵吸肥时,要根据水泵大小合理配置吸肥管,这里以1寸自吸泵为例子,介绍吸肥方法。 自吸泵有一根吸水管,常用的有钢丝复合管,可以就地取材,在水泵入口处打一个小孔,取自行车旧内胎的气嘴头,连轮胎皮一起剪下,安装在打孔处,外接一根细毛管,大小跟气嘴头匹配就行,长度够放到肥料桶底部为宜,毛管的另一端连接一个吸水过滤盘。 肥料桶中加入饱和浓度的肥料溶液,如果是复合肥,最好要去渣,防止堵塞。 开启水泵,吸水,出水,毛管放肥料桶,打开阀门,开始吸肥。 吸肥速度会随水泵出水量变化,出水量大,吸肥速度快;出水量小,吸肥速度慢,但浓度始终相对稳定。根据毛管和吸水管的比列,最终混合浓度约5-7%。 如果用大口径自吸泵吸肥,一般用于统一管理的30-100亩以上的农场,要根据水泵口径的大小计算吸肥管的口径,但主要目标是要保持肥料浓度在合理安全范围内。 潜水泵吸肥,在潜水泵的吸水滤网外绑定一根吸肥毛管,大小同自吸泵吸肥

测土配方施肥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测土配方施肥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答:基于田块的肥料配方设计,首先要确定氮、磷、钾养分的用量,然后确定相应的肥料组合,通过提供配方肥料或发放肥通知单,推荐指导农民施用。肥料用量的确定方法,主要包括土壤与植株测试推荐肥方法、肥料效应函数法、土壤养分丰缺指标法和养分平衡法。 (1)土壤、植株测试推荐施肥方法:该技术综合了目标产量法、养分丰缺指标法和作物营养诊断法的优点。对于大田作物、在综合考虑有机肥、作物秸秆应用和管理措施的基础上,根据氮磷钾和中微量元素养分的不同特征,采取不同的养分优化调控与管理策略。其中,氮素推荐根据土壤提供状况和作物需氮量,进行实时动态监测和精确调控;中微量元素采用因缺补缺的矫正施肥策略。该技术包括氮素实时监控、磷钾养分衡量监控和中微量元素养分矫正施肥技术。 (2)肥料效应函数法:根据“3414”方案田间试验结果建立当地主要作物的肥料效应函数,直接获得某一区域、某种作物的氮、磷、钾肥料的最佳施用量,为肥料配方和施肥推荐提供依据。 (3)土壤养分丰缺指标法:通过土壤养分测试结果和田间肥效实验结果,建立不同作物、不同区域的土壤养分丰缺指标,提供肥料配方。土壤养分丰缺指标田间试验也可以采用“3414”部分实施方案,收货后计算产量,用缺素区产量占全肥区产量百分数,即相对产量的高低来表达土壤养分的丰缺情况。相对产量低于50%的土壤养分分为极低;50-75%的为低;75-95%的为中;大于95%的为高, 从而确定出适用于某一区域、某种作物的土壤养分丰缺指标及对应的施用肥料数量。对该区域其他田块,通过土壤养分测定,就可以了解土壤

养分的丰缺状况,提出相应的推荐施肥量。 (4)养分平衡法:根据作物目标产量需肥量与土壤供肥两只差估算目标产量的施肥量,通过施肥补足土壤供应不足的那部分养分。施肥量的计算公式为: 肥料需要量=(目标产量×百千克经济产量吸收的养分量-土壤养分测定值×0.15×土壤有效养分校正系数)/肥料中养分含量(%)×肥料当季利用率(%) 养分平衡法涉及目标产量、作物需肥量、土壤供肥量、肥料利用率和肥料中有效养分含量五大参数。土壤供肥量即为“3414”方案中处理1的作物养分吸收量。目标产量确定后因土壤供肥量的确定方法不同,形成了地力差减法和土壤有效养分校正系数法两种。 地力差减法是根据作物目标产量与基础产量之差来计算施肥量 的一种方法。其计算公式为: 施肥量(kg/亩)= (目标产量—基础产量)× 单位经济产量养分吸收量 /肥料中养分含量× 肥料利用率 基础产量即为“3414”方案中处理1的产量。 土壤有效养分校正系数法是通过测定土壤有效养分含量来计算施肥量。其计算公式为: 施肥量(kg/亩)= 作物单位产量养分吸收量×目标产量—土壤测试值×0.15×有效养分校正系数 /肥料中养分含量× 肥料利用率

各种肥料的正确使用方法

各种肥料的正确使用方法 当前肥料种类繁多,新型肥料品种更是令人眼花缭乱,让很多农户感到迷茫,以至于在施肥常常会陷入以下几方面的误区: 第一,肥料用得多,庄稼产出多,造成投入增加。 第二,用旋耕机打地前匆忙撒施肥料,表施现象严重,造成肥料挥发,浪费严重。 第三,有机肥用量下降,有机肥与化肥施用比例失调。重施化肥,少施或不施农家肥的现象很普通,只用地不养地,造成许多土地板结严重,抗旱、保肥、保水能力下降。 第四,在化肥施用上,各作物间极不平衡,经济作物用量大,粮食作物用量少。盲目施肥现象不仅造成化肥浪费严重,同时造成环境和地下水污染。 针对上述不合理施肥现象,在对任何一种作物施肥时,要根据你在什么地上种什么作物,确定施什么肥料。然后再计算出施多少肥,具体什么时期施,以什么方式施肥效果最佳。目的是要用最少的投资,获得最大的效益。 施用肥料的确定 植物为了生长发育,需要从土壤中吸收各种养分,包括大量元素和中微量元素。但是决定植物产量的却是土壤中那个相对含量最小的有效养分。无视最小养分而补充其它养分不能提高作物的产量。最小养分即土壤的供给能力最低的那种养分,这就是我们要补给的养分。 施肥时间选择 作物对养分的吸收有两个关键时期,即植物营养临界期和植物营养最大效率期。植物营养临界期:指在植物生育过程中,有一个时期对某种养分要求的绝对量不多,但很敏感,需要迫切。此时如缺乏这种养分,对植物生育的影响极其明显,由此造成的损失,即使以后补施这种养分也很难纠正和弥补。磷的临界期一般在 幼苗期:棉花出苗后10-20天,玉米出苗后一周;氮的临界期稍向后移:小 麦是在分蘖期,棉花是在现蕾初期,玉米是在幼穗分化期。植物营养最大效率期:某一时期植物需要养分的绝对数量最多,吸收速率最快,肥料的作用最大,增产效率最高,这时就是植物营养最大效率期。此时植物生长旺盛,对施肥的反应最为明显。玉米氮素最大效率期在喇叭口到抽穗初期,小麦在拨节到抽穗,棉花则是开花结铃的时期。 作物磷元素的营养临界期出现在作物生长发育早期,而土壤中施入磷肥后,由于磷元素在土壤中和作物体内的移动性较慢。为保证作物苗期对磷元素的需求,磷肥最好以基肥形式施入土壤,以防止作物磷元素的营养临界期出现供应不足。其他营养元素应在该元素的营养临界期少量追肥(此时,如果土壤供应充足时可不追肥),在各营养元素的最大效率期应重点追肥。

精准施肥的原理与方法

精准施肥的原理与方法 1、什么是最小养分?什么是最小养分律?最小养分律在农业生产上的指导意义是什么? 最小养分:相对于作物生长的需要量而言,土壤中供应能力最差的那种元素称为最小养分。 最小养分律:即使土壤中其它养分非常充分或施用非最小养分的肥料,作物的产量仍然难以提高,只有补充最小养分才能提高产量,这个规律称为最小养分律。 最小养分律在农业生产上的指导意义:最小养分律是关系到正确选择肥料种类和科学施肥的规律,运用它指导施肥,就能不断地培肥地力,保持土壤养分比例的平衡,提高肥料利用率,增加肥料的经济效益,从而达到高产稳产的目的,对促进农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作物推荐施肥技术可以分成几种方法?各有什么优缺点? 作物推荐施肥技术可以分成地力分区(级)配方法;目标产量配方法;肥料效应函数方程法;综合施肥模型(精准施肥模型)四种。 (1)地力分区(级)配方法的优点与缺点。优点:具有一定的针对性,提出的肥料种类及其施用量和措施接近当地群众的经验,群众比较熟悉,容易接受和推广。缺点:有地区局限性,依赖于经验较多,只适用于生产水平差异小,基础较差的地区。基本是一种半定量化的方法。 (2)目标产量配方法的优点与缺点。目标产量配方法又包含养分平衡法和地力差减法。 ①养分平衡法:优点是概念清楚,容易掌握。缺点是,由于土壤具有缓冲性能,土壤养分处于动态平衡,因此,测定值是一个相对量,不能直接计算出“土壤供肥量”,通常要通过试验,取得“校正系数”加以调整,面校正系数。 ②地力差减法:优点是,不需要进行土壤测试,避免了养分平衡法的缺点。但空白田产量不能预先获得,给推广带来了困难。同时,空白田产量是构成产量诸因素的综合反映,无法代表若干营养元素的丰缺情况,只能以作物吸收量来计算需肥量。当土壤肥力愈高,作物对土壤的依赖率愈大(即作物吸自土壤的养分越多)时,需要由肥料供应的养分就越少,可能出现剥削地力的情况而有能及时察觉,必须引起注意。 (3)肥料效应函数方程法的优点与缺点。肥料效应函数方程法又包含多因子正交、回归设计法,养分丰缺指标法,氮、磷、钾比例法。 ①多因子正交、回归设计法:优点是,能客观地反击影响肥效诸因素的综合效果,精确度高,反馈性好。缺点是有地区局限性,需要在不同类型土壤上布置多点试验,积累不同年度的资料,费时较长。 ②养分丰缺指标法:优点是,直感性强,定肥简捷方便。缺点是精确度较差,由于土壤理化性质的差异,土壤氮的测定值和产量之间的相关性很差,一般只用于磷、钾和微量元素肥料的定肥。 ③氮、磷、钾比例法:优点是,减少了工作量,也容易为群众所理解。缺点是,作物对养分吸收的比例和应施肥料养分之间的比例是不同的,在实用上不一定能反映缺素的真实情况。由于土壤各养分的供应强度不同,因此,作为补充养分的肥料需要量只是弥补了土壤的不足。 总之,三类方法可以互相补充,并不互相排斥。形成一个具体配方施肥方案时,可以一种方法为主,参考其它方法,配合起来运用。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吸收各法的优点,消除或减少存在的缺点,在产前能确定更符合实际的肥料用量。 (4)综合施肥模型(精准施肥模型)四种的优点与缺点。优点:继承了养分平衡法的优点,但是集成了多种作物生产影响要素,推荐结果更加稳定;集成了肥料效应函数方程的优点,推荐施肥和肥料的增产作用直接挂钩,推荐施肥量准确,也能同时推荐最高产量施肥量、经济最

园林树木施肥技术

园林树木施肥技术 1、由于树木根群分布广,吸收养料和水分全在须根部位, 因此,施肥要在要根部的四周,不要靠近树干。 2、根系强大,分布较深远的树木,施肥宜深,范围宜大, 如油松、银杏、臭椿、合欢等;根系浅的树木施肥宜 较浅,范围宜小,如法桐、紫穗槐及花灌木等。 3、有机肥料要充足发酵、腐熟,切忌用生粪,且浓度宜 稀,化肥必须完全粉碎成粉状,不宜成块施用。 4、施肥后(尤其是追化肥),必须及时适量灌水,使肥料 渗入土内。 5、应选天气晴朗、土壤干燥时施肥。阴雨天由于树根吸 收水分慢,不但养分不易吸收,肥分还会被雨水冲失,造成浪费。 6、沙地、坡地、岩石易造成养分流失,施肥要深些。 7、氮肥在土壤中移动性较强,所以浅施渗透到根系分布 层内,被树木吸收;钾肥的移动性较差,磷肥的移动 性更差,宜深施至根系分布最多处。 8、基肥因发挥肥效较慢应深施,追肥肥效较快,则宜浅 施,供树木及时吸收。 9、叶面喷肥是通过气孔和角质层进入叶片,而后运送到 各个器官,一般幼叶较老叶,叶背较叶面吸水快,吸

收率也高。所以实际喷布时一定要把叶背喷匀,喷到,使之有利于树干吸收。 10、叶面喷肥要严格掌握浓度,以免烧伤叶片,最好在阴 天或上午10时以前和下午4时以后喷施,以免气温 高,溶液很快浓缩,影响喷肥或导致药害。 一、园林树木施肥应注意的事项 1. 由于树木根群分布广,吸收养料和水分全在须根部位, 因此,施肥要在要根部的四周,不要靠近树干。 2. 根系强大,分布较深远的树木,施肥宜深,范围宜大, 如油松、银杏、臭椿、合欢等;根系浅的树木施肥宜 较浅,范围宜小,如法桐、紫穗槐及花灌木等。 3. 有机肥料要充足发酵、腐熟,切忌用生粪,且浓度宜 稀,化肥必须完全粉碎成粉状,不宜成块施用。 4. 施肥后(尤其是追化肥),必须及时适量灌水,使肥 料渗入土内。 5. 应选天气晴朗、土壤干燥时施肥。阴雨天由于树根吸 收水分慢,不但养分不易吸收,而肥分还会被雨水冲 失,造成浪费。 6. 沙地、坡地、岩石易造成养分流失,施肥要深些。 7. 氮肥在土壤中移动性较强,所以浅施渗透到根系分布 层内,被树木吸收;钾肥的移动性较差,磷肥的移动 性更差,宜深施至根系分布最多处。

肥料施用效果测算方法

肥料施用效果测算方法(试行) 肥料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科学评价肥料施用效果,对于改进施肥技术,提高肥料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农业增产增效,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评价肥料施用效果的主要方法和指标有肥料利用率、肥料农学效率、肥料偏生产力等。具体测算方法如下: 1、肥料利用率 1.1 定义 肥料利用率(RE )是指施用的肥料养分被作物吸收的百分数,随作物种类、肥料品种、土壤类型、气候条件、栽培管理以及施肥技术等因素发生变化而不同,是最常用的一个综合评价指标。肥料利用率包括当季利用率和累计利用率,这里是指当季利用率。 1.2 测算方法 1.2.1 示踪法 示踪法是指将已知养分数量的放射性或稳定性示踪肥料施入土壤,作物成熟后测定作物所吸收的放射性或稳定性同位素养分的数量,计算肥料利用率。 1.2.2 差值法 差值法是施肥区作物吸收的养分量与不施肥区作物吸收的养分量之差与肥料投入量的比值。从农学意义上看,应采用差值法测算氮、磷、钾肥的利用率。计算式如下: %10001?-=F U U RE 式中:RE 为肥料利用率;U 1、U 0分别为施肥区与缺素区作物吸收的养分量,单位为公斤/亩;F 为肥料养分(指N 、P 2O 5、K 2O )投入量,单位为公斤/亩。 一般通过田间试验测算氮、磷、钾肥利用率。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2.2.1 布置田间试验 根据本区域土壤类型、种植制度、主要作物等安排田间试验,一般每个县、每种作物安排10-15个试验,具体试验设计如下: 试验设5个处理: 处理1,空白对照; 处理2,无氮区(PK ); 处理3,无磷区(NK ); 处理4,无钾区(NP ); 处理5,氮磷钾区(NPK )。 1.2.2.2 测定作物吸收的养分 作物吸收的养分量,一般是指作物收获期收获取走部分(含果实和茎叶)的养分吸收量。对于根茎类作物,除地上部分外,还应包括地下的块根块茎部分;对于整枝打叉作物,应收集、称量每次整枝打叉的生物量,并计算到总量中。 分别测定田间试验各处理植株样品的茎叶和果实中的氮、磷、钾养分含量,计算不同试验处理作物养分的吸收量,用“U ”表示。如果没有测定植株样品养分含量,可根据收获的经济产量和形成每公斤经济产量所吸收的养分量计算获得。 1.2.2.3 测算氮、磷、钾肥利用率 氮肥利用率:

盆栽花卉施肥方法

盆栽花卉施肥方法 盆景和花卉施肥极为讲究,施得过多,枝叶徒长;缺肥,则枝条细弱,叶色变黄,易受病虫危害。所以施肥要注意以下要诀: 一是新栽种、初上盆、刚换泥的盆树、盆花,根系受到损伤,暂宜不施肥。春夏时盆花和盆树生长旺季、必须多施肥。入秋后,盆花和盆树生长缓慢,则要少施肥。冬季花树进入休眠期停止施肥。雨天或盛夏高温的中午前后不宜施肥(雨天施肥肥分易散失,高温天气施肥易伤根系)。施肥最好在阴天、傍晚或盆土稍干燥时,先除杂草松土,有利肥水渗入土中,使肥料加速分解。但在第二天早晨一定要浇透水,俗称“回水”,既有利于肥水的吸收又避免肥害。 二是薄肥勤施,每次施肥量要少,要稀。一般来讲,立春到立秋,每隔15天追一次稀薄肥水(七分水三分肥);立秋后30天追施一次,立冬后停止追肥。 三是要注意盆花、盆树需要的养分主要是氮、磷、钾。氮肥促进植株枝叶生长,如花生麸、豆饼、硫铵;磷肥促进花色艳丽,果实肥大,如过磷酸钙、碎骨粉;钾肥促进根系发育,植株坚挺,如硫酸钾、草木灰。所以要根据植物的生长情况分别施用,也要根据品种特性和生长情况而定。 四是盆景花卉最好用有机肥料,又叫农家肥,如人粪尿、家禽粪肥、骨粉、花生麸、豆饼和各种绿肥、草木灰等,这些肥含不同成分的氮、磷、钾元素。尽可能不用化学肥料,因化肥会残留酸根或盐根,盆土会变成酸性或碱性,妨碍植物的生长。 此外,施肥应施在盆边。 夏季家养花卉的灭虫方法 一到夏季,郁郁葱葱的花草的确给家里带来了不少生机,但闷热的天气也带来了一些“负产品”———花盆中总会滋生讨厌的小虫子,不但影响花卉生长,也污染了家中环境,让人头疼不已。给花卉防虫灭虫。有些土办法简便易行,不妨一试。

1992年A题农作物施肥效果分析

1992年A题农作物施肥效果分析 某研究所为了研究N、P、K三种肥料对于土豆和生菜的作用,分别对每种作物进行了三组实验,实验中将每种肥料的施用量分为10个水平,在考察其中一种肥料的施用量与产量关系时,总是将另二种肥料固定在第7个水平上,实验数据如下列表格所示,其中ha表示公顷,t表示吨,kg表示千克,试建立反映施肥量与产量关系的模型,并从应用价值和如何改进等方面作出评价. 施肥量与产量关系的实验数据 土豆: 一、合理假设 1.研究所的实验是在相同的正常实验条件(如充足的水分供应,正确的耕作程序)下进行

的,产量的变化是由施肥量的改变引起的,产量与施肥量之间满足一定的规律. 2.土壤本身已含有一定数量的氮、磷、钾肥,即具有一定的天然肥力. 3.每次实验是独立进行的,互不影响. 符号说明: W :农作物产量. x :施肥量. N 、P 、K :氮、磷、钾肥的施用量. Tw :农产品价格. Tx :肥料价格. Tn,Tp,Tk :氮、磷、钾肥的价格. a,b,b 0,b 1,b 2,c,c 0,c 1,c ’0,c ’1:常数(对特定肥料,特定农作物而言). 二、问题分析 农学规律[2] 表明,施肥量与产量满足下图所示关系,它分成三个不同的区段,在第一区段,当施肥量比较小时,作物产量随施肥量的增加而迅速增加,第二区段,随着施肥量的增加,作物产量平缓上升,第三区段,施肥量超过一定限度后,产量反而随施肥量的增加而下降. 图14-1 施肥量与产量的一般关系 为考察氮、磷、钾三种肥料对作物的施肥效果,我们以氮、磷、钾的施用量为自变量;土豆和生菜的产量为因变量描点作图.从中看出,氮肥对于作物产量的贡献大致呈指数关系,磷肥对于作物产量的关系大致为分段直线形式,至于钾肥,对土豆而言,大致呈指数关系,对生菜而言,随着施用量的增加,产量的上升幅度很小.这样,我们得到了对施肥效果的定性认识. 在长期的实践中,农学家们已经总结出关于作物施肥效果的经验规律,并建立了相应的理论 [3] . 1.Nicklas 和Miller 理论:设h 为达到最高产量时的施肥量,边际产量(即产量W 对施肥 量x 的导数) dx dW 与(h-x)成正比例关系. dW/dx=a(h-x),(1) 从而 W=b 0+b 1x+b 2x 2 .(2) 2.米采利希学说:只增加某种养分时,引起产量的增加与该种养分供应充足时达到的最高产量A 与现在产量W 之差成正比. dW/dx=c(A-W),(3) 从而 W=A (1-exp(-cx)).(4) 考虑到土壤本身的天然肥力,上式可修正为 W=A (1-exp(-cx+b)).(5) 3.英国科学家博伊德发现,在某些情况下,将施肥对象按施肥水平分成几组,则各组的效应曲线就呈直线形式.若按水平分成二组,可以用下式表示: ,)x x x (x c c ) x x 0(x c c n i 10i 10? ? ?<≤'+'<≤+(6) 我们假设该研究所的实验是在正常条件下进行的,因而表14-1所示的施肥量与产量的数据应该满足上述规律(对不同肥料,不同作物而言可以满足不同的规律).以这些理论为依据,

2第一节 施肥的基本原理

第一节施肥的基本原理指导施肥的基本原理,最早是植物营养学理论的奠基人之一,德国科学家李比希提出来的,归纳起来为以下几点: 一、养分归还学说 李比希提出,每种植一次作物,必然从土壤中带走大量养分,土壤的养分就会愈来愈少,土壤的地力就会逐步下降,因此,要恢复土壤的地力,就应当归还从土壤中取走的全部东西,否则,作物产量就会逐步下降。归还的方法是施肥。 归还学说作为施肥的基本原理是正确的,它指出种植业不能进行掠夺性的经营。一般来说,要有高的产量,就要有高的投入,否则是办不到的。当然从现实的情况来看,强调全部归还往往是不经济和不必要的,如果土壤中已经积累丰富的养分,在一段时间内是可以少归还或不归还的。目前,我们在施肥上应当强调土壤缺什么,补什么;缺多少,补多少。 二、最小养分定律 这一原理也是李比希最早提出的,它认为,作物生长发育需要各种养分,但决定作物产量高低,是土壤中最少的养分。人们形象地用一只装水的木桶来形容该理论。木桶装水的多少,取决于最短的那一块木板,如果最短的木板缺少,那么水就会漏掉。在这里我们要指出以下几点:第一是作物对各种养分的需要量不同,最小养分是指对作物的需求来说的,是相对最少,而非绝对最少的养分。第二是最小养分不是固定不变的。第三是增加最小养分以外的其它养分,不但难以提高产量,而且造成浪费,降低经济效益,甚至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根据土壤养分的丰缺,紧紧抓住最小养分进行施肥,称为补偿施肥。补偿施肥往往考虑的是土壤中最缺的养分,但是在实际生产中往往是不止缺少一种养分,有时很难断定哪一种养分最缺。这时就要根据土壤中多种养分的丰缺情况和种植某种作物要达到高产、优质的要求,均衡的供给养分,这就是平衡施肥,也是对补偿施肥的进一步发展。 三、报酬递减定律 在施肥的投入与产出比方面,人们进行了大量的试验对比,得出以下结论:随着肥料用量的增加,作物的产量也相应的增加,但两者的关系不是直线关系,而是一个抛物线的关系。也就是说当施肥量达到一定的量以后,每增加1个单位的施肥量所增加的产量是逐步减少的。在到达最高点后,如果继续增加施肥量,产量不仅不增加,反而是在减少。 四、因子综合作用规律 作物产量的形成是各种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如水分、养分、光照、温度、品种等因子影响。 不同养分之间有相互作用的效应。例如,某土壤既缺氮,又缺磷,与不施肥比较,单施氮肥可增产30%,单施磷肥可增产20%,氮肥和磷肥同时施用可增产50%,这就是氮磷养分之间的相互作用的效应,数理统计学上称为连应或交互作用。以上例子是正的交互作用,有时也有负的交互作用。一般情况下,不同养分之间的配合,往往是正的交互作用。肥料与水分、肥料与品种、肥料与种植密度之间都有相互作用的效应。因此,我们在实际生产中要充分发挥肥料的养分与养分之间、养分与其它农业生产措施之间正的交互作用,来提高肥料的利用效率,这是我们提倡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