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 第1课时

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  第1课时
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  第1课时

(一)创设情境

1.谈话引入。

以幻灯片形式出示教师家的书橱。

现在,我的书架上层有12本书,下层有10本书,我想请同学们帮忙,重新整理一下,使每层书架上的书一样多。

2.感知课题。

(1)学生思考,想象移动的过程。

(2)教师操作并提问:现在每层都有11本书了,这个11是它们的什么数?

(3)教师:像这样把几个不同的数,通过“移多补少”的方法,得到相同的数,就是这几个数的平均数。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平均数”这个新朋友,好吗?

(板书:平均数)

(二)探究新知

1.引发质疑,探索新知。

教师:看到这个课题,你想通过这节课学习到哪些知识?

预设:

(1)平均数是一个什么数?

(2)怎样计算平均数?

(3)平均数在生活中有什么用?

2.理解含义,探求方法。

出示例1,为了保护环境,学校四年级1班的一组同学利用业余时间收集矿泉水瓶,做环保小卫士。

仔细观察统计图,从图中知道了什么?你能根据统计图提出什么问题?

预设:

(1)小红比小兰多收集多少个瓶子?

(2)小明再给小亮几瓶,他俩的瓶子就一样多?

(3)他们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瓶子?

你怎样理解“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瓶子?”你怎样才能让他们的瓶子数量一样多呢?

学生汇报交流。

小结1:求平均数实际就是把多的补给少的,在数学上叫做“移多补少”。

小结2:求平均数也可以采用计算的方法,用他们一共收集的矿泉水瓶个数总和除以人数,得到平均每人收集多少个。

(14+12+11+15)÷4=13(个)。

【设计意图】注重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通过解决平均每人收集多少个矿泉水瓶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理解求平均数的方法,掌握“移多补少”以及“先求和再平均分”的数学方法。

3.理解平均数的含义。

教师:刚才我们通过移多补少和计算,求出平均每人收集了13个矿泉水瓶,看这个平均数13,它是不是每个人真正收集的矿泉水瓶数量?

引导学生体会13不是每个人真正收集的矿泉水瓶数量,而是4个人的总体水平。

小结:平均收集13个矿泉水瓶,不是每个人真正收集的数量,是一个“虚拟”的数,反映了这组收集矿泉水瓶数的情况。

教师:生活中你还在哪些地方或什么事情中遇到或用到过平均数吗?举例说一说。

预设:

(1)本周平均最高气温6摄氏度。

(2)三年级学生的平均身高是140厘米。

(3)四年级2班五位同学平均每人捐10本图书。

(4)李莉同学平均每天上学路上花费15分钟。

【设计意图】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并在现实生活中寻找实例,感受数学源于生活。

(三)知识应用

1.全班练习:

(1)某小学全体同学向希望工程捐款,平均每人捐款3元。那么,全校每个同学一定都捐了3元。

()

(2)学校排球队队员的平均身高是160厘米,有的队员身高会超过160厘米,有的队员身高不到160厘米。

()

(3)小明所在的1班学生平均身高1.4米,小强所在的2班平均身高1.5米。小明一定比小强矮。

()

【设计意图】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感受平均数的特点: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比数据中最大数小,比最小数大。

2.分层练习

A:选择。小明家平均每月用水()吨。

A.(16+24+36+27)÷365

B.(16+24+36+27)÷12

C.(16+24+36+27)÷4

B:猜一猜小明数学考了多少分?(可以鼓励学生依据数据

特点进行巧算)

(四)全课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再看看开始想解决的问题:(1)平均数是一个什么数?(2)

怎样计算平均数?(3)平均数在生活中有什么用?现在能解决

了吗?

板书设计

平均数

移多补少男生:(19+15+16+20+15)÷5=17

整体情况女生:(18+20+19+19)÷4=19

教学反思:

审阅人:

年月日

小学数学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 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小学数学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二年级一班参加运动会项目情况统计图,参加人数最多的项目是()。 A. 跳远 B. 跑步 C. 跳绳 D. 拍球2.下图中纵轴一格代表()箱。 A. 100 B. 20 C. 120 3.第三季度的平均月产量是()。 A. 195 B. 190 C. 185 4.调查组要统计几个城市的人口数量,应绘制()更好些。 A. 统计表 B. 条形统计图 5.根据以下数据选择正确的统计图。深圳某电子工厂有3个车间,甲车间有男工56人,女工24人;乙车间男工人数比甲车间多4人,女工人数比甲车少6人;丙车间有男工70

人,女工人数比男工人数少30。 A. B. 6.下面是某商场店庆打折时,四种电器的价格变化情况统计图,分析统计图,哪种商品降价最多?

A. 音响 B. 电视机 C. MP5 7.学校图书馆一天的图书借阅情况如下表: 用条形统计图表示表中的数据,每格代表多少本比较合适?() A. 1 B. 10 C. 20 D. 50 8.花坛里三种花的种植面积情况统计图如下,用条形统计图表示应该是()。 A. B. C. D. 9.一个花园里种了三种花。每种花的占地面积如下图所示,如果用条形统计图表示,各种花的占地面积应该是( )。 A. B. C. D. 10.下图是部分城市空气质量统计图。

空气质量优良轻度污染 污染指数0-5051-100101-150 )。 A. B城市的空气质量最好 B. D城市的空气质量为良 C. C城市的污染指数要是再下降16,空气质量就达到优了 D. 空气质量是轻度污染的有2个城市 11.近几年来下面4个球队获奖的情况: (1)哪个队获得奖杯数是陕西队的2倍?() A.广东队 B.湖南队 C.上海队 D.陕西队 (2)广东队获得奖杯数是哪个队的2倍?() A.广东队 B.湖南队 C.上海队 D.陕西队 12. 下面是英才小学四年级同学参加课外小组的人数统计图,根据统计内容,四年级参加哪种课外小组的人最多?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优秀教案

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 第一课时条形统计图(1)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三年级上册P94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1个单位)和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初步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1个单位)。 教学难点:能用条形图表示数,并能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出示例1主题图。 这是北京市2012年8月的天气情况,从图上你能知道哪些信息?(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同学们知道的信息真多呀!能不能把这些天气情况进行归类,把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清楚地表示出来呢?小组内互相议一议,交流自己的方法,小组代表汇报并展示自己的方法,教师将两种主要的方法展示在一起,并提问:同学们有的用统计表表示,有的画○表示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这两种方法把数据都表示清楚了吗?(统计表把数据都

表示清楚了;画○的有的要数数才知道是多少,但是能看出哪种天数多,哪种天数少) 教师:还有一种方法表示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同学们想知道吗?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条形统计图。 (板书课题:条形统计图) 二、教学新课 课件出示例1的条形统计图。 1.向学生说明这就是条形统计图,用涂了颜色的竖条来表示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 2.提问:仔细观察这个统计图,你能知道些什么信息? 小组内讨论交流。 3.指名回答,教师将学生所知道的信息进行整理归纳。 4.比较。 (1)刚才画○的方法和条形统计图相比,哪种表示得更清楚?(2)条形图和统计表各有什么特点? 5.归纳小结。 条形统计图左边竖线上标出的数据表示的是天数(1格表示1天),下边横线上标出的是几种天气。每种天气所对的涂色的竖条占了几格就表示几天,也可以看相对的涂色竖条最上面对着左边的数字几就是几天,从条形统计图上不但能看出具体的数据,还能看出谁多谁少。 三、实践应用

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7.条形统计图第一课时公开课教案

《条形统计图》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94-95页。 教学目标: 1.经历收集分析简单数据的过程,体验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2.初步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会绘制简单条形统计图。 3.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会绘制简单的条形统计图教学难点:体验条形统计图表的特点,能对数据做简单的分析。 教学准备:课件、铅笔、学习单。 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 播放《熊出没》主题曲。 师:同学们,这音乐熟悉吗? 生:熟悉。 师:是哪一部动画片的主题曲呢? 生:《熊出没》。 师:会唱吗? 生:会。 师:跟着旋律大声唱出来吧!(15秒后课件出示光头强图片)

师:这是谁? 生:光头强。 师:他天天想着什么呀? 生:砍树。 师:对,可天气会影响他砍树啊!所以他就老想着明天是晴天,还是下雨,他特别想知道这个月能砍多少天的树,于是就找出他收集(语气重点) (板书:收集)的狗熊岭去年11月天气情况记录单,(课件出示)可是那些天气符号他看不懂,谁愿意帮他? 生:…… 师:在大家的帮助下,相信光头强能看懂这些天气符号。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这张表记录的是每一天的天气情况,可他想一眼就看出每种天气的天数?行吗?怎么办? 生:数一数。 师:你明白他的意思吗? 生:把每种天气的天数分别数一数。 师:哦,就是对这些天气进行整理整理(语气重点),对吗?(板书:整理)你能用以前学过的方法,把它们清楚地表示出来吗? 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完成在学习单上,开始吧!(切换) 二、亲身体验,主动探究 1.引导比较,体会优点。

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单元教材分析

《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二)》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图两部分。全单元安排两道例题,具体编排见下表:例 1认识并应用常见的复式统计表例2认识并应用常见的复式条形图本单元的内容是在已经认识简单统计表和单式条形图的基础上编排的,无论是制作统计图表还是利用图表里的信息,都离不开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汇总与分析。所以说,通过本单元内容的教学,学生的数据活动意识和能力会有新的提高,统计观念会有新的发展。 (一)教学复式统计表,把四张简单统计表里的数据,汇集在一张表格里,初步认识复式统计表的构造,体会复式统计表的优点复式统计表的构造比较复杂。 教学例1,应该安排学生体会复式统计表的优点,引导他们把四张简单表格和复式统计表比较,感受复式统计表里能够看到更多的数据,知道更多的信息;能够全面了解青云小学五年级四个兴趣小组的人数,还能方便地进行组与组之间的比较;便于提出更多的问题,引起更多的思考??这些就是复式统计表的特点,也是人们经常制作和使用复式统计表的主要原因。“练一练”用复式统计表反映自己班级里想学习古筝、葫芦丝、笛子、小提琴四种乐器的人数,与例题很接近,但有两点变化。一点变化是通过调查获得有关数据,经历收集与整理数据、呈现与表达数据、分析与利用数据的全过程,体现统计活动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是以数据为载体的活动。另一点是稍微调整了复式统计表的构造,其中的三行数据分别是总计人数、男生总人数、女生总人数;五列分别是男、女生人数合计、古筝人数合计、葫芦丝人数合计、笛子人数合计、小提琴人数合计。刚好把例 1 的“行”变成“列”,“列”变成“行”。学生填写变式的统计表,能进一步体验复式统计表的构造。 练习十五第1题给出了东山小学各年级各班级会游泳的学生人数,数据相当多。要求把这些数据填入相应的复式统计表里,并且算出统计表里的合计人数与总计人数,帮助学生进一步把握复式统计表的结构,体会它们的优点。第2、5、6 等题,填表所需要的数据,都要通过调查获得。学生应根据需要解决的问题,先开展调查活动,再整理数据并填入统计表,然后利用表格里的数据思考一些问题,或者作出简单的判断、推理。

条形统计图

《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结构特征及表示数量的方法,能对数据做简单的分析,能根据要求画出条形图。 2、经历条形统计图的产生过程,体会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感受条形统计图产生的必要性。 3、培养学生对比、观察和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渗透树形结合和统计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教学重、难点:经历条形统计图的产生过程,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征。课前谈话: 师:同学们知道老师来自哪里吗? 师:对,老师来自美丽的图们。你们去过图们吗?去过图们的同学请举手?现在就让老师带领同学们去领略一下图们的美丽风光。(课件播放宣传片) 师:图们美吗?你还想继续了解图们吗?那么,我们就通过这节课继续去了解图们。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统计人数,收集数据。 师:(课件示4幅图)刚才我们一起领略了图们四处景点的美丽,你最喜欢哪个景点?(多找几个孩子说)

师:你们的班主任王老师准备带领同学们去参观图们市的景点,但是由于时间有限,只能去其中的一个景点参观。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应该先做些什么? 师: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统计呢? 师:现在同桌互相交流一下你喜欢的景点,然后选一人把你们的圆片贴在喜欢的景点上。(分组来贴) 2、整理数据,描述数据。 师:刚才通过贴圆片的形式把同学们的想法展现在黑板上了,同学们能一眼看出参观哪个景点的人数最多?哪个最少吗?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师:用象形图(重读)表示人数,这种方法你觉得怎样?对,用图(重读)表示的方法能直观地比较数量的大小。 师:除了用象形图表示想去每个景点的人数外,我们还学过用什么方式清楚地表示想去每个景点的人数呢? 师:现在同桌两个人合作,一个人数、一个人填统计表。 学生汇报,师课件出示。 师:观察一下,想去每个景点的人数各是多少?用统计表(重读)表示人数,这种方法你觉得怎样?对,统计表用数字来表示人数能清楚地看出每个数量的多少。 3、对比优化。 师:刚才我们用象形图和统计表两种方法统计出了想去参观每个景点的人数,这两种方法你更喜欢哪种,为什么?(课件出示)

条形统计图教材分析

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 一、教学内容 二、与实验教材的主要区别(1张 ppt) 三、具体内容 1.例1: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1个单位)。 首先呈现的2012年8月的天气情况。然后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表示出数据,就出现了统计表和象形图。在此基础上,给出条形图。引发学生对“统计表与条形统计图”进行对比。意在使学生通过整理与比较,凸显“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数量的多少”的特点。 2.例2: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2个单位)。 例2是通过调查同学们最喜欢的一种早餐,呈现了两个条形统计图。通过分析、比较,直观地体验到“以一当二”的必要性。接下来,教材以4个问题呈现了数据分析的过程。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以一当二”来描述数据的方法,特别是体会“当人数出现单数时,可以用半格来代表一个人”的方法,从而解决认知上的难点。“做一做”处理。 3.例3: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多个单位)。 随着统计数据的增加,“以一当二”的条形图会有局限性,形成认知的矛盾冲突,接着教材提出:“如果用每个格表示2辆汽车,要画很多个格,太麻烦了,怎么办呢?”通过对上面数据的观察和思考,感受引入“以一当五”条形图的必要性。最后,通过第3个问题,进一步说明“以一当几”应该结合数据特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五、教学建议 1.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让学生经历统计过程。 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就需要让学生完整地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过程,逐步学会提出用数据表达的问题,通过收集、整理、展示数据以及选择和运用适当的方法分析数据,进而回答问题、做出判断。 2.注意体现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从两个方面来体现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一是与统计表、象形图的对比,让学生认识到条形图可以直观清楚看出各类数据的多少;二是不同条形图之间的对比。如,采用纵向条形图还是横向条形图需要根据实际问题的具体要求来决定,有时是为了版面安排的需要,有时是为了更准确地描述数据。让学生在对比中加深对条形统计图特点的认识,学会灵活运用统计知识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鼓励学生从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有用信息。 统计的核心是数据分析,教学中应鼓励学生从数据中提取尽可能多的有效信息。学生对数据的读取可分为三个层次:①数据本身的读取,包括用能够得到的信息来回答具体的问题,这些问题图表中有明显的答案;②数据之间的读取,包括插入和找到图表中数据的关系例如做比较(例如,比较好、最好、最高、最小等)和对数据进行操作(例如,加、减、乘、除)等; ③超越数据本身的读取,包括通过数据来进行推断、预测、推理,并回答具体的问题。

三年级数学下条形统计图的认识

第三章统计 条形统计图(二)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能根据条形统计图,说出统计的内容和数量,会比较数量的多少。 2知道条形统计图的不同表现形式。 3知道条形统计图表示的数量不仅与所画直条的长度有关,也与一格(1刻度)所表示的数量有关。 4知道在确定一格所表示的数量大小时,必须考虑统计表所提供的数据大小,以使统计图能够完整地表示统计数据。 5能制作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重点】 对一些事物进行统计,并制作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 根据数据的大小,正确、科学地确定1刻度(一格)所表示的数量。 教学用具 配套教学平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小动物们开运动会啦,他们开心的坐着各种各样的车去参加运动会了(出示条形统计图书上P41页)

车辆类型大客车轿车摩托车自行车 数量/辆15 32 24 37 师:看看这张表上有些什么?知不知道这张表叫什么? 生: 生:大客车、轿车、摩托车、自行车、数量、单位、名称等等。 板书:图 小结:像这样的用直条的长短来表示数量的多少的统计图我们叫做条形统计图。 二、探索新知 师:先数一下大客车的数量占了多少个格子?为什么有半格? 生:有7格半,因为一格是2,半格是1。 师:现在你们能不能来补充完这张图?试一试。 学生动手画。老师抽一名学生把画好的条形统计图投影到屏幕上进行讲解。师:这里老师有个问题要考考大家,这里的最高的数字是40,能不能最高是30或者50呢?为什么? 生:30的话自行车画不下,50的话没必要。 师:这个条形统计图看到同学们很高兴,就摆了个他自认为比较帅气的姿势,看看同学们还认识吗?

生:认识。“就是大客车和数量的位置换了。”原来是竖着的,现在是横着的。师:小动物们运动完了想去买点冷饮和饮料,正好有2个售货站,让我们去看看小动物们在2个售货站买了些什么好吃的。 师:仔细观察这2张图,你发现了什么? 生:1号售货站雪糕卖得最好,2号售货站矿泉水卖得最好。等等。 师:雪糕和冷狗哪个卖出去的数量更多?为什么? 生:雪糕。因为它长一些。 师:所以直条的长短与数量的多少有关。 师:雪糕和矿泉水哪个卖出去得多? 没显示单位数量时,生回答:雪糕。因为雪糕的直条长 显示单位数量时,生回答:矿泉水,因为左边一格表示的数量是5,雪糕是40个,右边一格则是10,矿泉水一共卖出去70瓶,所以矿泉水多。 师:所以收集比较不同统计图中数据时要注意单位数量的大小。老师还有个问题,如果第2张图中的单位数量改成5,那么矿泉水的直条应该是几格? 生:14格。 师:也就是说,同样表示70瓶矿泉水时,如果单位数量是10,那么只需要7格

2019年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八单元条形统计图检测题含答案试卷分析解析

2019年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八单元条形统计图检测 题含答案试卷分析解析 一、填空题(10分) 1、生活中离不开统计,统计数据除了可以分类整理成()外,还可以 绘成() 2、用纵轴和横轴各表示整理的数据,能用涂格的方法表示整理数据间关系,这样的统计图是()绘制条形统计图,整理数据最重要。 3、要表示数量多少,绘制()统计图比较直观。 4、把10米长的木头锯成5段,每锯断一次需用6分钟,锯完这个木头一共需要()分钟。 二、观察下面的统计图,回答问题(16分) 东升小学四年级学生喜欢电视节目统计图 8 4 2 动画文艺体育新闻节目 (1)根据统计图完成下表 (2)根据统计图回答 A、1格代表()人,喜欢看()的人最多,喜欢看()的 人最少。 B、喜欢看文艺类节目的人数是喜欢看体育类节目的()倍 三、快乐统计(22分) 温度(℃)某地10月30日白天室外气温情况统计图 30 25 20 15 5 7时 9时 11时 13时 15时 17时 19时时刻 1、根据上面统计图制作成统计表(14分) 2、每隔几小时测一次温度?(2分) 3、几时的气温最高?几时温度最低?相差多少?(6分)

四、根据统计表完成长形统计图(12分) 幸福水果超市某天销售水果情况统计表 1、请根据表中的数据完成下面统计图(6分) 幸福水果超市某天销售水果情况统计图 重量(千克) 苹果香蕉橘子西瓜梨种类 2、根据统计图回答(6分) (1)一格代表()千克 (2)哪种水果销售量最高?哪种水果销售最最低?五、看统计图回答(9分) 甲乙两个村2006——2012年家庭汽车拥有量如下图: 甲乙两村2006——2012年家庭汽车拥有量统计图 2006年 2008年 2010年 2012年年份(1)2010年甲村家庭汽车拥有量是2006年的几倍? (2)2012年乙村家庭汽车拥有量是2006年的几倍? (3)你还能知道什么信息?有什么感受?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教案

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让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 教学重点:让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教学难点: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课时划分:3课时 第一课时课题:认识“以一当一”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4—95页的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让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 ⑶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 1格表示一个单位 教学难点:根据统计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1、出示例1 这是北京市2012年8月的天气情况。请你首先认识一下天气符号,他们表示什 么天气? 这个月的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你能把它清楚的表示出? 学生尝试用自己熟悉的方法表示出来? 反馈:①我用统计表 ②我用象形统计图

师:他们把数据都表示清楚了吗?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2师:还可以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 师:从这个条形统计图中,你看懂了什么? 生:边上有数据:0、1、2、3、4、5、6、7、8、9、 师:最下面一个数字是1吗? 生:下面是各种天气情况:晴、阴、多云、阵雨、雷阵雨 师;在这个图中,最下面一个格子碰着的横线对着几?在这个图中,1个格子表示1个单位。 师:从这个条形统计图中,你还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晴天和多云最多 生:雷阵雨最少 生:阴天比多云少3天 生:阴天比阵雨多1天 3师:和统计表相比,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优点? 能更清楚直观的表示数据的大小 二、巩固新知 1、完成95页的做一做 统计一下本班同学出生的月份 出生 月份 把上面的数据在下面用条形图表示出

四年级数学上册7《条形统计图》单元分析素材新人教版

四年级数学上册7《条形统计图》单元分析素材新人教版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让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回答并提出简单的问题,初步体会数据中蕴含着信息。 二、内容安排及其特点 1.教学内容和作用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具体编排结构如下表。 单式条形统计图不仅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而且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等知识的基础。此外,本单元中蕴含的统计思想方法以及学生通过学习建立起的初步的数据分析观念也对今后的学习起到重要作用。 2.教材编排特点 (1)注意体现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体现学习的层次性。 在第一学段,学生已经初步经历了简单的数据整理过程,能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文字、图画、简单的统计表等)呈现分类计数的结果。本单元在编排时,就很注意体现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如例1的编排,让学生把给出的某个月的天气情况清楚地表示出来。先呈现学生的表示方式:统计表、画圆圈的象形图,在此基础上再给出条形图,通过条形图与统计表、象形图的对比,感受条形图的特点。 在具体编排上,还体现了学生学习的层次性。如例1通过解决“这个月的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你能把它们清楚地表示出来吗?”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1个单位)。随着统计数据的增大,如果还用1格表示1个单位,就不方便了。因此,例2突出了“以一当一”的条形统计图的必要性及其特点,而例3则是在前面的基础上,进一步教学“以一当五(以一当多)”的条形统计图。这样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编排,不仅遵循了学生认知的

条形统计图教案

条形统计图 第1课时 1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一、教学内容: 1、经历描述和分析简单数据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条形统计图的意义。 2、初步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1个单位和1格表示多个单位),能用涂色的方法在条形统计图中描述简单数据。 3、在调查活动中认识统计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经历用数字、图形和条形来表示数量的不同方式的对比过程,体验条形表示数量多少时更直观、便于比较的优势,体会学校条形统计图的必要性。 2、通过读图、画图活动认识1格表示1个格单位的条形统计图,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结构特征和表示数量的方法,能对数据做简单的分析。,能根据要求准确的画出长短合适的条形。 3、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1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难点: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并根据数据大小准确地画出长短合适的条形统计图。 四、教学准备 课件、直尺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授 1、课件出示2012年8月北京市的天气情况图: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图例中表示天气的各种图形。 2、师生交流后,提出问题:这个月的各种天气各有多少天?你能把它们清楚地表示出来吗? (二)探索发现 1、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 (1)整理数据 师:你怎样才能知道这个月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呢? 启发学生思考并整理数据:我们要统计什么?用什么方法可以统计出这些数据呢? 学生在交流的基础上,知道可以分别用数数、画“√”、画“○”、写“正”字等方法。 学生小组合作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你们小组是用什么方法收集数据的?为什么选用这个方法?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认识到用写“正”字法来进行统计,比较方便。(2)表示数据。 师:我们通过画“正”字法来进行统计,已经知道了每组天气各有多少天了,那如何才能清楚的表示出来呢?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并在小组内完成。汇报展示。 我们组是用统计表来统计表示。

条形统计图教案示例

教案示例 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 课题:条形统计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知道条形统计图的意义和用途. 2.了解制作条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初步学会制作条形统计图. 教学重点 掌握制条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能看图准确地回答问题. 教学难点 制条形统计图的第(2)、(3)步,即分配条形的位置和决定表示降水量多少的单位长度.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我们学过简单的数据整理,统计数据除了可以分类整理制成统计表外,还可以制成统 计图,用统计图表示有关数量之间的关系,比统计表更加形象、具体,使人一目了然,印象深刻.常用的统计图有条形、拆线和扇形统计图(用投影器逐一显示)五年级的时候,我们已初步认识了条形图,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条形统计图”.(板书课题:条形统计图) 二、探求新知. (一)介绍条形统计图的意义及特点. 意义:条形统计图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画出长短不同的 直条,然后把这些直条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 特点:从图中很容易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

教师提问: l、图中统计的内容是什么? 2、图中画有两条互相垂直的射线,请你看看水平射线和垂直射线分别表示什么? 3、每个车间多少人?哪个车间人数最多?哪个车间人数最少? (二)教学制作条形统计图的方法. 1、出示例1 某地1996~2000年的年降水量如下表. 根据上表的数据,制成条形统计图. 2、教学制作方法,师边示范边讲解. ①根据图纸的大小,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射线. 教师讲述:要制的统计图有年份和降水量两方面的内容,需要用两条射线来表示. 先画一条水平的射线(向右)表示年份,再画一条与水平射线垂直的射线表示降水量. 教师说明:水平射线下面及垂直射线左面都要留有一条空白,因为水平射线下面要注明每个直条所表示的内容,垂直射线旁要注明各直条的数据,两条射线不能画在图纸的中间部位,因为那样会因高度不够画不下,或排不下五个直条. ②在水平射线上适当分配条形的位置,确定直条的宽度和间隔. 教师提问:例1的统计表中有几个年份?那么图中要画几个直条?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以一当一”条形统计图》导学案

四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 课题“以一当一”条形统计图编写教师授课时间第1课时审核人学习内容教材第94页例1 学习目标1、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 2、使学生初步了解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学会整理简单的数据,会看简单的统计表和统计图,会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使学生体验解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4、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品质。 重点难点根据统计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环节学案导案 自主学习以日历的形式呈现北京市2012年8月的天气情 况。 引导自学: 1、让学生看教 材第94页,说 一说你从图中 读懂了哪些。 质疑探究二、探究新知 (1)完成统计表、象形图表现数据的方式。 天气晴阴多云阵雨雷阵雨 天数 1、教师强调先 独立观察并完 成知识点的相

●● ●● ●● ●●● ●●●● ●●●● ●●●● ●●●●● ●●●●● __ __ __ __ __ (2)在此基础上,给出条形统计图。 问:他们都把数据表示清楚了吗?哪种表示更清楚? 条形图和统计表各有什么特点?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3)通过对比,体会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4)看条形统计图,想一想:关练习。学生可以从知识点的操练中掌握绘制条形统计图的方法和步骤,体会条形统计图的优越性。2、归纳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一是条形图与象形图进行对比,条形图可一眼看出数据的大小: 二是条形图与统计表进行对比,条形图表示数据更直观。

曲靖市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 单元测试卷(包含答案解析)

曲靖市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单元测试卷(包含答案解 析) 一、选择题 1.下面是某超市第一、三季度的饮料销售统计图,()季度的月平均销售量多。 A. 一季度 B. 三季度 2.统计图中一格代表()万辆。 A. 10 B. 50 C. 100 3.第三季度的平均月产量是()。

A. 195 B. 190 C. 185 4.()能表示一组男生的跳绳成绩。 A. 条形统计图 B. 折线统计图 C. 扇形统计图 5.下面是某商场店庆打折时,四种电器的价格变化情况统计图,分析统计图,哪种商品降价最多? A. 音响 B. 电视机 C. MP5 6.下面是某品牌冰箱在甲、乙两个商场的销量情况统计图,根据图片这个品牌的冰箱在甲、乙商场哪一天的总销量最大?

A. 星期三 B. 星期六 C. 星期天 7.笑笑在班级里进行了一项调查,并把调查结果制成如右图所示的统计图。笑笑可能进行的调查内容是()。 A. 你最喜欢什么宠物 B. 你有几只宠物 C. 你的宠物几岁了 8.一组调查数据被呈现在一扇形图里,下面条形图()与这个扇形图显示的是相同的数据。 A. B. C. D. 9.下图是部分城市空气质量统计图。

空气质量优良轻度污染 污染指数0-5051-100101-150 )。 A. B城市的空气质量最好 B. D城市的空气质量为良 C. C城市的污染指数要是再下降16,空气质量就达到优了 D. 空气质量是轻度污染的有2个城市 10.如图表示各种颜色气球的数目: 红色、蓝色和白色的气球总共有()个. A. 45 B. 46 C. 51 D. 69 11.如图是某班一些孩子上月的读书情况统计图.如果有4个孩子读了4本书,有5个孩子读了5本书.那么有()个孩子读了6本书. A. 1 B. 2 C. 3 D. 6 12. 下面是某家电商场2011年第一季度普通彩电和液晶彩电的月销售量统计图,根据统计图,如果商场要进货的话,应该多进哪种彩电?

《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教案1

《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41~43页。 教学重、难点 1、根据实际情况填写统计表。 2、根据统计表画出条形统计图。 3、经历统计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最喜欢什么电视节目啊? 我们来看看张丽华同学调查的他们班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情况。张丽华同学是通过画“正”字来记录的。为了方便我们直观的看出表中的情况,我们有什么更好的办法记录呢?板书课题。 二、新课教学。 1、完成例1。 (1)同学们根据张丽华的表填写下面的表格。 (2)相互检验。 (3)根据统计表完成例1的条形统计图。 小组讨论。 (4)根据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说一说统计表中的合计数是怎么计算的?条形统计图中每个的高度表示几人? 点名回答,表扬回答又对又快的同学。 (5)集体讨论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讨论完后,然同学们阅读教材第41页上蔬菜的对话,使同学们进一步了解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2、完成教材41页的练一练。 自主调查,完成统计表和统计图。 3、教学例2。 (1)学样为了迎接六一节,梅峰小学鼓号队准备了精彩的表演,为了六一的表演更加完美,学校决定为鼓号队队员购买统一的服装,分为大中小号。 说明:身高为130~139的适合穿小号,140~149的适合穿中号,150~159的适合穿大号。

提问:你怎样才能知道每种服装各要购买多少套? (2)出示队员身高记录单。 提:这里是队员们的身高记录单,要知道定购每种服装的人数各是多少,接下来应如何做? 指名:这里需要将身高分成几类?为什么? (3)组织学生整理数据。用画正字的方法来完成。 (4)提问:我们刚才用的是什么方法来分类整理数据的,还可以用什么方法? 根据刚才的统计情况,请同学们将数据填入第42页的统计表中。 提问:现在根据这张表你可以知道什么? (5)回顾这题的整理过程。 我们是怎样知道每种服装各买多少套的? 小结:我们在解决这个问题时,根据每种服装的大小为类别,先将队员的身高进行分类,这样我拉就可以知道每种服装的人数了。 二、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43页的练一练。 自主调查,完成统计表。集体订正。 2、完成教材练习七的第2题。 (1)同学独立完成。 (2)就统计结果,请同学们发表自己的看法。 (3)介绍你知道吗? 三、布置作业 四、总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49~50页。 教学重、难点 比较两个条形统计图,从两个条形统计图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出示练习七的第1题。 从条形统计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完成图下面的习题。 点名回答,集体订正。

四年级上册小学数学最新人教版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 单元检测卷(包含答案解析)(1)

四年级上册小学数学最新人教版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单元检测卷(包含答案 解析)(1) 一、选择题 1.调查组要统计几个城市的人口数量,应绘制()更好些。 A. 统计表 B. 条形统计图 2.下面是某品牌冰箱在甲、乙两个商场的销量情况统计图,根据图片这个品牌的冰箱在甲、乙商场哪一天的总销量最大? A. 星期三 B. 星期六 C. 星期天 3.花坛里三种花的种植面积情况统计图如下,用条形统计图表示应该是()。 A. B. C. D. 4.笑笑在班级里进行了一项调查,并把调查结果制成如右图所示的统计图。笑笑可能进行的调查内容是()。

A. 你最喜欢什么宠物 B. 你有几只宠物 C. 你的宠物几岁了 5.关于选用统计图,下面说法合适的是() A. “二孩”政策后,为统计本区每个月新生儿出生变化情况,选用条形统计图。 B. 要统计一袋牛奶里的营养成分所占百分比情况,选用扇形统计图。 C. 要了解超市每月销售额和利润额数据,选用折线统计图。 D. 以上都合适。 6.如图所示,是某校六年级学生跳绳成绩的条形统计图(共分A、B、C三个等级),则下面的回答正确的是() A. C等级人最少,只有40人 B. 该校六年级学生共有120人 C. A等级人占总人数的30% D. B等级人最多,占总人数的 7.下图是部分城市空气质量统计图。 空气质量优良轻度污染 污染指数0-5051-100101-150 )。 A. B城市的空气质量最好 B. D城市的空气质量为良 C. C城市的污染指数要是再下降16,空气质量就达到优了 D. 空气质量是轻度污染的有2个城市 8.如图是某班一些孩子上月的读书情况统计图.如果有4个孩子读了4本书,有5个孩子读了5本书.那么有()个孩子读了6本书.

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1、单元教学目标:使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体会 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让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回答并提出简单的问题,初步体会 数据中蕴含着信息 单元教学重点:经历简单的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单元教学难点:根据统计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单元课时安排:约3课时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 第一课时“以一当一”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目标: 1、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 2、使学生初步了解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学会整理简单的数据,会看简单的统计表和统计图,会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使学生体验解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4、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品质。 教学重难点:根据统计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展示仪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以日历的形式呈现北京市2012年8月的天气情况。 二、探究新知 (1)让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方法来表示数据。 (2)呈现学生用统计表、象形图表现数据的方式。

(3)在此基础上,给出条形统计图。 问:他们都把数据表示清楚了吗? 哪种表示更清楚? 条形图和统计表各有什么特点?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4)通过对比,体会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一是条形图与象形图进行对比,条形图可一眼看出数据的大小: 二是条形图与统计表进行对比,条形图表示数据更直观。 (5)引导学生看条形统计图,知道它的横轴、纵轴分别表示什么,每一格代表的数量等。 三、巩固新知 1、完成95页的做一做 2、完成练习十九的第1题和第2题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相关练习 六、板书设计 “以一当一”的条形统计图 第二课时“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以一当二”条形统计图,会绘制条形统计图。

四下第八单元《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单元备课(优选.)

第八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 教学内容: 1、平均数。 2、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材分析: 教材把“平均数”编排在统计中进行教学,这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要从统计的角度去正确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存在一定的困难。因为四年级学生的统计意识比较薄弱,他们的生活经验相对肤浅,而用统计的思想去理解“平均数”需要有一定的统计意识和一定的生活经验,而正是由于受到这两方面的不足,影响了学生对“平均数”意义的理解。 学生在第一阶段学习了较多的单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统计表,经历了把两个单式统计表合并成一个复式统计表的过程。因此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学习应引导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讨论和交流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统计图的联系与区别,进而从更高的角度认识统计图和统计量,进一步发展统计观念。 教学目标: 1、体会平均数的作用,能计算平均数,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其实际意义。 2、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收集的数据在提供的样图中完成相应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3、会看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简单的问题,进行一些分析和判断。 教学重难点: 重点:“平均数”的意义,会看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简单的问题,会进行一些分析和判断。 难点:平均数的意义,纵、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联系与区别。 课时安排:5课时 第1课时平均数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90页《平均数的含义和求法》。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学生经历用平均数知识解决简单生活问题的过程,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方法,发展统计观念。初步感知“移多补少”“对应”等数学思想。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平均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体验学习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借助“移多补少”的方法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谈话引入。 以幻灯片形式出示教师家的书橱。

《认识条形统计图》教学案例

《认识条形统计图》教学案例 麻城师范附属小学张汉林

《认识条形统计图》教学案例 麻城师范附属小学张汉林 教学内容: 人教课标版教材第94、96页。 设计思想: 本课教案我用“动物运动会”引入,小动物更是深受小朋友的喜爱,选 用学生喜闻乐见的题材,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良好的气氛中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的过程,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既学习一些简单的统计知识,又初步了解统计的方法,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后面设计的统计踢毽子比赛结果是巩固练习,都是小朋友兴趣很高的事例,是为了提高教学效果。 教材分析: 本次统计的教材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通过这些教学内容,使学生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本册教材与上一册教材相比,最大的变化就是随着统计数据的增大,条形统计图的每格代表2个单位。学情分析 在一年级下册教材中,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运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1个单位)和简单的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图来回答简单的问题,要理解和接受本次教学内容应该不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对学生身边有趣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体验统计的过程,认识1格表示2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 条形统计图(第一课时)》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第一课时)》 说课稿 统计数据解读的能力是新时代公民需具备的一种重要素养,这种素养,应该从小就进行意识培养,小学数学自然是一个主要的载体。基于我对课标、教材的研究及上课实践,现将我的备课思考和教后反思作以阐述。 一、备课思考 下面,我从设计理念、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设计等四个方面来谈谈我的备课思考。 1.设计理念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要注重所学内容与日常生活、社会环境和其他学科的密切联系,通过创设现实情境,使抽象的统计图表生活化、情趣化、使学生乐于接受。”统计的核心是数据分析。而数据分析观念的树立是建立在让学生投入到数据分析的全过程之中。因此,本节课的设计,我看重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全过程,使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意识同时得到提升。 2.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认识每格表示一个单位的条形图是本节课学习的重点。本节知识的学习为今后学习以一当几的条形统计图、复式条形统计图奠定了基础。教材注重学生经历数据收集的过程,旨在让学生学会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分析数据并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条形统计图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和优势。 3.学情分析 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初步体验了数据统计的过程,能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文字、图画、简单的统计表等)呈现分类计数的结果。能够根据统计表及象形统计图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初步经历用统计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4.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确立。 为此,我设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①让学生经历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解释等活动过程,初步建立统计观念。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条形统计图》教材分析

《条形统计图》教材分析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对“统计与概率”部分内容做了较大调整,第一学段主要是学会分类,会进行简单的数据收集与整理;第二学段正式学习各类统计图。根据这种内容结构的变化,教材在修订时,从第二学段即本册开始学习条形图,将原来分散在一、二年级的条形图内容合起来进行认识。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以1代多),会用条形统计图来描述数据,能根据统计图回答并提出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不同与以往的是,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在这一单元集中认识条形统计图。例1认识1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例2认识1格表示2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例3认识1格表示5个单位或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教材的例题在选材上都注意了生活现实,一是学习生活现实,二是日常生活现实;在呈现方式上都采用了表、图结合,统计表提供统计数据,统计图反映其直观优势;在引导学生学习方式上,都通过对话框的形式,引导学生经历为什么要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以及如何制作统计图;怎样用1格表示1个单位的数量,为什么用1格表示多个单位,怎样确定1格表示多少个单位等。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让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回答并提出简单的问题,初步体会数据中蕴含着信息。 二、教学建议 1.做好学段衔接、注意教学内容的承上启下作用 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初步体验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文字、图画、简单的统计表等)呈现分类计数的结果。能够根据统计表及象形统计图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初步经历用统计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了解了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并初步建立了统计观念。而本单元选择了与学生生活有密切联系的实例,如,2012年8、9月北京天气情况、班级学生出生月份情况、喜欢吃的早餐情况、街头过往车辆的数量情况、家电销售情况等。例题的编排也是力求使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既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又从中进一步了解统计的方法,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同时渗透一些生活基本常识,使学生明确统计是为生活服务的。而一些知识不再作为正式内容进行教学,如横式条形图、第一格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