砷化氢中毒的危害及预防(正式版).

砷化氢中毒的危害及预防(正式版).

冶金企业砷化氢中毒的救治与预防标准版本

文件编号:RHD-QB-K2590 (解决方案范本系列) 编辑:XXXXXX 查核:XXXXXX 时间:XXXXXX 冶金企业砷化氢中毒的救治与预防标准版本

冶金企业砷化氢中毒的救治与预防 标准版本 操作指导:该解决方案文件为日常单位或公司为保证的工作、生产能够安全稳定地有效运转而制定的,并由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时进行更好的判断与管理。,其中条款可根据自己现实基础上调整,请仔细浏览后进行编辑与保存。 砷化氢是何物 砷化氢是一种无色气体,不易被人觉察,它有类似大蒜的臭味。 在我们日常生产、生活中,砷化氢没有实际用途。它既不是生产原料,也不是生产产品,通常是在某些特定条件下悄然生成。所以一般人群,包括大部分医务工作者,对它多缺乏必要的了解和警觉。 砷化氢的生成与金属冶炼过程密切相关。许多金属矿石,尤其是锌、锡、铅、铝等常见金属矿石,通常含有硫化砷。这些矿石在加工、冶炼过程中,遇到

硫酸、盐酸或水,即有可能产生砷化氢。经过冶炼的矿渣,硫化砷含量会增加,不管是热的矿渣还是冷却的矿渣,遇酸、水都可以产生砷化氢。这次群体急性砷化氢中毒,就是由于不懂这些识的人往锡矿渣上泼水,结果产生了砷化氢,被周围人群吸入造成了中毒。 如何救治砷化氢中毒 人体吸入砷化氢气体半小时至数小时后,可出现中毒现象,发生溶血,表现为头痛、腰痛、寒战、恶心、呕吐,尿液呈深茶色至酱油,如果救治不及时,患者会因为急性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而死亡。 发生砷化氢中毒,必须及时到医院救治,进行血浆置换等血液净化疗法,并结合合理的药物治疗,以使患者获得最大的生存机会。患一旦脱离危险,通常能够彻底痊愈,不会影响以后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

砷中毒的临床表现和预防措施

编号:SM-ZD-66616 砷中毒的临床表现和预防 措施 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砷中毒的临床表现和预防措施 简介:该方案资料适用于公司或组织通过合理化地制定计划,达成上下级或不同的人员之间形成统一的行动方针,明确执行目标,工作内容,执行方式,执行进度,从而使整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砷(arsenic,As)在自然界中主要伴生于各种黑色或有色金属矿中。砷有灰、黄、黑三种同素异构体,其中灰色结晶具有金属性,质脆而硬,比重5. 73,熔点817°C (2. 5MPa), 613°C升华,不溶于水,溶于硝酸和王水,在潮湿空气中易氧化。 砷的化合物种类很多,主要为砷的氧化物和盐类,常见有三氧化二砷、五氧化二砷、砷酸铅、砷酸钙、亚砷酸钠等。含砷矿石、炉渣遇酸或受潮及含砷金属用酸处理时可产生砷化氢。 铅、铜、金及其他含砷有色金属冶炼时,砷以蒸气状态逸散在空气中,形成氧化砷。处理烟道和矿渣、维修燃烧炉等都可接触三氧化二砷粉尘。从事含砷农药(如砷酸铅、砷酸钙)、含砷防腐剂(如砷化钠)、除锈剂(如亚砷酸钠)等制造和应用的工人可接触砷。此外,砷化物在玻璃工业中常作为

职业病防护防尘、防毒管理制度

职业病防护防尘、防毒管理制度 为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做好防尘防毒工作,保证公司作业场所安全使用有毒物品,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保护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及其相关权益,根据职业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制度: 一、搞好防尘防毒工作,应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方针,在公司总经理领导下,由分管职业病防治的副总经理,职业病防治主管部门(安监部)全面负责日常管理工作。 二、公司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关心员工的安全、健康,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生产时,应同时计、布置、检查、总结、评比防尘防毒工作。 三、每年在安排生产时,应完成防尘防毒规划和采取技术措施所需的经费、设备、器材等同生产计划一同安排,把防尘防毒措施计划列入技术措施计划和财务、物资计划中去,切实予以保证。

四、公司应对上岗前的员工进行防尘防毒培训和在岗期间的定期培训,普及有关防尘防毒知识,督促员工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操作规程,指导员工正确使用职业病危害防护设备和个人防护用品。员工应经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 五、在改建、新建、扩建可能产生有毒有害作业的项目时,防尘防毒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施工、投产。建设项目开工前应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和职业中毒防护设施设计,经卫生行政部门审查同意后方可施工,竣工时应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并经卫生行政部门竣工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六、凡生产和加工过程中,产生有毒有害物质的单位,都应采取降低尘毒危害的有效措施,如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以及设备机械化、自动化、连续化、密闭化或采用隔离操作等措施。 七、生产、工程技术部门应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有毒物品,不在作业场所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有毒物品,在生

2021年职业病危害防治措施

职业危害防治措施 欧阳光明(2021.03.07) 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员工(劳动者)的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及有关行政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公司的实际情况,特制定职业病防治措施规定。 一、职业危害因素、职业病 1、职业危害因素,是指在生产劳动或者其他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危害劳动者身体健康的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各种有害因素的总称。本企业主要职业危害来自露天作业环境中的紫外线照射和寒冷天气对人体的伤害,人孔内的有毒、有害气体等。 二、职业病危害种类及防治措施 结合公司经营和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确定本公司的职业危害为四类: 1、高温作业危害:长期的高温作业可引起人体水电解质紊乱,损害中枢神经系统,可造成人体虚脱,昏迷甚至休克,易造成意外事故。 防治措施 (1)改善工作条件,配备防护设施、设备,加强生产场所通风设备及散热。 (2)加强个人防护,避免高温工作环境,尽量远离高热源,避

开或减少热辐射; (3)制订合理的劳动休息制度,减少高温时段作业,增加工间休息次数,尽量避开高温时段进行室外高温作业,为员工提供阴凉的休息地方 (4)应有足够清洁的饮用水,供给防暑降温清凉饮料、降温品和补充营养:饮水方式以少量多次为宜,同时要注意不要等到口渴时再饮水。 (5)准备毛巾、风油精、藿香正气水以及仁丹等防暑降温用品,要制订合理的膳食制度,膳食中要补充蛋白质和热量。 (6)作业人员如有高温禁忌症要及时报告,班组长对有高温禁忌症的员工不要安排其从事高温作业 (7)留意气象预报发出的酷热天气警告 2、有毒物品的危害:生产过程中常接触到多种有机溶剂,如防水施工中常常接触到苯、甲苯、二甲苯、苯乙烯,喷漆作用常常接触到苯、苯系物外还可接触到醋酸乙酯、氨类、甲苯二氰酸等,这些有机溶剂的沸点低、极易挥发,在使用过程中挥发到空气中的浓度可以达到很高,极易发生急性中毒和中毒死亡事故。 防治措施 (1)控制与消除有毒物质,用无毒或低毒物质代替有毒或高毒物质;改革生产工艺、生产设备,尽量将手工操作变为机械化、密闭化、自动化和遥控化操作。 (2)降低生产性毒物的浓度,避免有毒物质与人体接触;对生产过程中无法避免的有毒物质,通过安装合理的通风、排毒设备,

最新急性砷化氢中毒急救

急性砷化氢中毒急救 记者从贵州省黔西南州人民医院获悉,截至17日10时,贵州省安龙县盘江锑铂厂发生急性砷化氢中毒的工人,仍有4人因肾功能急性衰竭,存在生命危险。(新华网贵阳5月17日电) 那么什么是急性砷化氢中毒呢?中毒后会有什么症状呢?我们该如何预防及急救呢? 理化性质 无色稍有大蒜味气体。分子式AsH3。分子量77.95。相对密度2.695(气体)。熔点-117℃。沸点-55℃。相对密度2.66。蒸气压1466.3 kPa(11,000mmHg20℃)。水中溶解度20ml/100g (20℃);微溶于乙醇、碱性溶液;溶于氯仿、苯。水溶液呈中性。在水中迅速水解生成砷酸和氢化物。遇明火易燃烧。燃烧呈蓝色火焰并生成三氧化二砷。加热至300℃,可分解为元素砷。遇明火、氯气、硝酸、(钾+氨)会爆炸。痕量的砷化氢最好用高锰酸钾溶液或溴水吸收。 接触机会 工业上用于有机合成、军用毒气、科研或某些特殊实验中。而是生产过程中的副反应产物或环境中自然形成的污染物。只要有砷和新生态氢同时存在,就能产生砷化氢。在工业生产中,夹杂砷的金属与酸作用,含砷矿石冶炼储存接触潮湿空气或用水浇含砷矿石的热炉渣均可形成砷化氢。 侵入途径 由呼吸道吸入。 砷化氢经呼吸道吸入后,随血循环分布至全身各脏器。其中以肝、肺、脑含量较高。人脱离接触后,砷化氢部分以原形自呼气中排出;如肾功能未受损,砷-血红蛋白复合物及砷的氧化物可自尿排出。 砷化氢为剧毒,是强烈的溶血性毒物。砷化氢引起的溶血机理尚不十分清楚,一般认为血液中砷化氢90~95%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砷-血红蛋白复合物,通过谷胱甘肽氧化酶的作用,使还原型谷胱甘肽氧化为氧化型谷胱甘肽,红细胞内还原型谷胱甘肽下降,导致红细胞膜钠-钾泵作用破坏,红细胞膜破裂,出现急性溶血和黄疸。砷-血红蛋白复合物、砷氧化物、破碎红细胞及血红蛋白管型等可堵塞肾小管,是造成急性肾损害的主要原因,可造成急性肾功能衰竭。此外砷化物尚对心、肝、肾有直接的毒作用。 临床表现

3例急性重度砷化氢中毒患者的抢救与护理

3例急性重度砷化氢中毒患者的抢救与护理 发表时间:2014-01-13T10:59:52.560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11月第33期供稿作者:邓琼芳吴志群郭琳 [导读] 补充碱性溶液使用碳酸氢钠使尿液PH值在7-8之间,可减少游离血红蛋白在肾小管内沉积使毒物从尿中排出。 邓琼芳吴志群郭琳 (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云南昆明 650021) 【关键词】砷化氢中毒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3-0057-02 砷化氢(AsH3)为无色稍有大蒜样臭味的气体。含砷矿石在冶炼和储存时接触潮湿空气或用水浇熄矿渣,以及夹杂砷的金属遇酸处理时均可产生砷化氢[1]。砷化氢是一种剧烈溶血性毒物,主要经呼吸道侵入人体,吸入砷化氢粉尘可引起严重的中毒症状。急性重度中毒主要表现为急性血管内溶血,造成全身多器官损害,特别是急性肾功能衰竭尤为常见,病死率高。 1.中毒机理 砷化氢与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有极强的亲和力,A3H3经呼吸道吸入后,95%以上迅速进入血液,与红细胞结合,形成不可逆的砷—血红蛋白复合物,使红细胞GSH含量下降,砷-血红蛋白复合物再与细胞色素氧化酶P450作用,形成一种氧化型A3H3代谢产物和氧自由基,由于红细胞内GSH已耗尽,不能及时清除这些物质,导致脂质过氧化反应,破坏红细胞,发生溶血,溶血后对身体各脏器均有损伤,以肾脏损伤最常见[3]。 2.临床资料 患者3例,男,年龄27-52岁,均为金属冶炼厂工人,因在冶炼炉重作业,拆冶炼炉作业过程中(冶炼炉中含铅、锌、砷)使用水喷洒降温后,出现头晕、胸闷、全身无力、恶心、呕吐、腹痛、全身皮肤巩膜重度黄染,伴酱油色肉眼血尿,均伴有意识障碍。1例出现呼吸困难给予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各项检查显示;白细胞明显增高,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减少,尿素氮、肌酐、淀粉酶增高等。 3.实验室检查 病例一,男性,52岁,白细胞19.9×109?L,血红蛋白38g?L,红细胞2.12×1012?L,尿胆红素4+,潜血4+,尿素氮34.28mmol?L,肌酐508μmol,直接胆红素8.2μmol,,总胆红素150μmol 病例二,男性,27岁,白细胞16.9×109?L,血红蛋白78g?L,红细胞2.56×1012?L,尿胆红素3+,潜血3+,尿素氮20.28mmol?L,肌酐328μmol,直接胆红素9.2μmol,,总胆红素90μmol 病例三,男性,36岁,白细胞15.7×109?L,血红蛋白67g?L,红细胞2.43×1012?L,尿胆红素3+,潜血3+,尿素氮12.28mmol?L,肌酐458μmol,直接胆红素9.8μmol,,总胆红素88μmol 4.抢救治疗 4.1控制溶血及早使用大剂量激素,可稳定溶酶体膜、抗炎等作用。可阻断或减轻溶血,从而减轻由溶血带来的多器官损害,我科采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进行治疗。 4.2利尿急性肾功能衰竭时及时应用甘露醇、速尿等利尿剂,以增加尿量,减少肾小管阻塞,增加肾小球滤过率。 4.3补充碱性溶液使用碳酸氢钠使尿液PH值在7-8之间,可减少游离血红蛋白在肾小管内沉积使毒物从尿中排出。 4.4透析及换血疗法急性砷化氢中毒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者,均需尽快进行透析治疗和换血疗法。换血疗法能排出血液内红细胞碎片,砷-血红蛋白复合物等。补充正常红细胞,改善贫血、缺血缺氧是砷化氢中毒时的特殊治疗方法。透析治疗通过快速清除毒物及其代谢物等作用,具有快速控制继发性溶血(24小时内)具有预防和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及其他脏器损伤的重要作用。 4.5一般治疗持续供氧改善器官组织缺氧状况,使用抗生素抗炎及对症支持治疗。 5.护理 5.1基础护理 患者安置于安静整洁、温湿度适宜的病房。保持静脉通路通畅,确保及时准确用药。备好抢救用物于床旁随时备用。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24小时出入量,随时为医生提供动态病情变化,并配合医生处理。 5.2症状护理 5.2.1泌尿系症状护理 3例患者均诊断有急性肾功能衰竭,遵医嘱使用利尿剂及碱化尿液治疗中,密切观察尿量、尿色、性状,并准确记录于特护单上。除常规做好预防留置尿管相关性感染外,此类患者还应着重观察有无尿管阻塞情况,因患者出现溶血,表现为肉眼血尿,加之尿量极少,尿管阻塞发生概率增加。准确留取尿标本送检,以观察治疗后效果。 5.2.2消化道症状护理患者出现恶心、呕吐、腹痛,上消化道出血等症状。应注意观察患者面色,腹痛,腹胀情况,呕吐物和排泄物的性质、颜色及量,及时清除呕吐物及排泄物,保持患者清洁。遵医嘱给予制酸药及补充血容量,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防止低血容量休克发生。 5.2.3心血管症状护理持续心电监护,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确实做到实时记录。对出现心悸、气短及心律失常的患者,及时进行床旁动态心电图检查,及早发现心脏损坏。给予改善心肌代谢,防治心功能不全和心律失常及其他对症治疗。做好抢救物品及药品的准备工作,密切配合医生抢救。 5.2.4血液系统症状护理观察患者面色、神志变化及皮肤、粘膜皮下出血的情况、穿刺部位出凝血时间有无延长及酱油色小便改变情况。常规开通2条静脉通路,保证各种药物按时准确进入,保证血容量充分供给。特殊用药如大剂量激素及血制品严格按医嘱执行。 5.2.5呼吸道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对不能有效排痰的患者给予协助排痰。观察有无肺水肿、肺出血的发生。使用机械通气的患者,应做好管道固定及气道湿化工作,吸痰等应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气管插管移位式堵塞。保证氧疗有效,随时监测血气分析,指导治疗。 5.2.6血液净化治疗及护理早期透析可迅速清除体内过多的代谢物,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促进原发病的治疗和肾功能的恢复,可减少感染、出血和昏迷等并发症,降低死亡率[4]。治疗过程中专人守护,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合理调整血流速度,透析开始充血及透析结束后回血速度不宜过快,以免加重心脏负荷引起心衰。保持透析管路密闭与畅通,防止管道脱出及堵塞。治疗过程中观察有无皮下

砷化氢中毒的危害及预防(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砷化氢中毒的危害及预防 (正式) 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2541-75 砷化氢中毒的危害及预防(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 具体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 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1.概述 常温常压下为无色压缩液化气体,有特殊气味。极易燃,密度大于空气,可以沿地面流动,造成远处着火,在湿气和光的作用下,可分解生成有毒烟雾,与强氧化剂反应,有着火和爆炸危险。是一种强还原剂。 2.接触机会与健康危害 砷化氢作为一种在工业生产中产生的废气,在工业上无直接用途。主要在有色金属铅、铝、锡、镍等的冶炼、深加工和废渣处理过程中生成,用水冷却热的金属矿渣或金属矿渣遇水潮湿后也可以产生砷化氢。

此外,在用电解法生产硅铁、氰化法提取金银、蓄电池充电、生产和使用乙炔、生产合成染料、有机或无机砷化物水解过程等,都可以生成砷化氢,职业中毒多见于冶金系统。也有人报道,海鱼腐败可以使有机砷转化为砷化氢,使接触人员中毒。 砷化氢属剧毒物质,是毒性最大的砷化物。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进人人体。如果人吸人30~50mg/m3的砷化氢1h,就可发生严重的中毒,甚至死亡。 砷化氢中毒的特点是溶血、贫血和黄疸,严重急性中毒时还可出现肺水肿,尿闭性肾损害,肝和心脏损害等。溶血的结果使大量红细胞被破坏,游离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分解产物堵塞肾小管;而砷化氢本身对肾及血管也有直接损害作用,导致肾脏缺血、缺氧,二者作用的结果引起肾功能障碍,直至急性肾功能衰竭。

砷中毒的症状

砷中毒的症状 文章目录*一、砷中毒的症状*二、砷中毒的并发症*三、砷中毒的饮食注意事项1. 砷中毒吃什么好2. 砷中毒不能吃什么 砷中毒的症状口服急性砷中毒早期常见消化道症状,如口及咽喉部有干,痛,烧灼,紧缩感,声嘶,恶心,呕吐,咽下困难,腹痛和腹泻等,呕吐物先是胃内容物及米泔水样,继之混有血液,粘液和胆汁,有时杂有未吸收的砷化物小块;呕吐物可有蒜样气味,重症极似霍乱,开始排大量水样粪便,以后变为血性,或为米泔水样混有血丝,很快发生脱水,酸中毒以至休克。 同时可有头痛,眩晕,烦躁,谵妄,中毒性心肌炎,多发性神经炎等,少数有鼻衄及皮肤出血,严重病儿可于中毒后24小时至数日发生呼吸,循环,肝,肾等功能衰竭及中枢神经病变,出现呼吸困难,惊厥,昏迷等危重征象,少数病人可在中毒后20分钟至48小时内出现休克,甚至死亡,而胃肠道症状并不显着,病儿可有血卟啉病发作,尿卟胆原强阳性。 砷化氢中毒常有溶血现象,亚急性中毒时出现多发性神经炎的症状,四肢感觉异常,先是疼痛,麻木,继而无力,衰弱,直至完全麻痹或不全麻痹,出现腕垂,足垂及腱反射消失等;或有咽下困难,发音及呼吸障碍,由于血管舒缩功能障碍,有时发生皮肤潮红或红斑,慢性中毒患者多表现为衰弱,食欲不振,偶有恶心,呕吐,便秘或腹泻等,尚可出现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

贫血,红细胞和骨髓细胞生成障碍,脱发,口炎,鼻炎,鼻中隔溃疡,穿孔,皮肤色素沉着,可有剥脱性皮炎,手掌及足趾皮肤过度角化,指甲失去光泽和平整状态,变薄且脆,出现白色横纹,并有肝脏及心肌损害,中毒患者发砷,尿砷和指(趾)甲砷含量增高,口服大量砷的病儿,在作腹部X线检查时,可发现其胃肠道中有X 线不能穿透的物质。 砷中毒的并发症周围神经炎在多数情况下并发感染或炎症,又被称之为周围神经病。该病系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周围神经病变(包括颅神经及脊神经),表现为受损神经支配范围内的感觉、运动及植物神经功能异常,多发性或单一性,对称性或非对称性,是神经系统较常见的疾病。任何年龄均可发病。 砷中毒的饮食注意事项 1、砷中毒吃什么好多食些补血的食物,如大枣、动物肝脏等,富含维生素及抗氧化的食物。 2、砷中毒不能吃什么避免吃辛辣、煎炸食品。

预防职业中毒的综合性措施(最新版)

预防职业中毒的综合性措施 (最新版) Security technology is an industry that uses security technology to provide security services to society. Systematic design, service and management.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866

预防职业中毒的综合性措施(最新版) 工业毒物的种类繁多,影响面大,职业中毒约占职业病总数的一半。多年来国家有关部门为预防职业中毒发布实施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标准制度,对职业中毒的防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预防职业中毒必须采用综合性的防治措施。 1.组织管理措施 企业的各级领导必须十分重视预防职业中毒工作,在工作中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预防职业中毒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结合企业内部接触毒物的性质,制定预防措施及安全操作规程,并建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 2.消除毒物 在生产中,利用科学技术和工艺改革,使用无毒或低毒物质代替有毒或高毒的物质。

3.降低毒物浓度 降低空气中毒物含量使之达到或者低于最高容许浓度,是预防职业中毒的中心环节。为此,首先要使毒物不能逸散到空气中,或消除工人接触毒物的机会;其次,对逸出的毒物要设法控制其飞扬、扩散,对散落到地面的毒物应及时消除;第三,缩小毒物接触的范围,以便于控制,并减少受毒物危害的人数。降低毒物浓度的方法包括: (1)改革工艺。尽量采用先进技术和工艺过程,避免开放式生产,消除毒物逸散的条件;采用远距离程序控制,最大程度地减少工人接触毒物的机会;用无毒或低毒物质代替有毒物质等等。如用真空灌装代替热灌法生产水银温度计,用四氯乙烯代替四氯化碳干洗衣物,用静电喷漆代替人工喷漆等。 (2)通风排毒。应用局部抽风式通风装置将产生的毒物尽快收集起来,防止毒物逸散。常用的装置有通风柜、排气罩、吸气罩等,排出的毒物要经过净化装置,或回收利用或净化处理后排空。 (3)合理布局。不同生产工序的布局,不仅要满足生产上的需要,

职业病危害预防措施1

职业病危害预防措施 1、目的 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我部在职业病防治工作上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实行分类管理、综合治理;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责任制,加强对职业病防治的管理。在有职业危害的施工作业前后,均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建立职业健康档案,同时加强职业病防治安全教育,采用有效的安全技术措施,提供符合职业病要求的职业防护设施和个人使用职业病防护用品,改善劳动条件,以确保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及职业病。 2、适用范围 在生产与生活过程中,危害的状态一般有:尘危害、毒气危害、噪声危害、辐射危害、高温危害等。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产生危害的根源主要来自:粉尘作业、化工生产、各种有机物的接触性作业、燃烧过程、机械性振动、危险品操作、电磁辐射等等,甚至生活中的吸烟、使用热水器和采暖不当、非环保家庭装修、不良饮食习惯等都会造成对健康的危害。与本行业在施工过程中出现职业病的主要种类、危害工种及预防措施如下:防尘 生产车间的粉尘主要是含游离的石棉尘、木屑尘、电焊烟尘、金属粉尘引起的粉尘;主要受危害的工种有材料试验工、平刨机工、金

属除锈工、电(气)焊等工种。 主要除尘防护措施如下: (1)在车间内设置淋浴设施,供下班工人等及时清除身体外部的粉尘; (2)石棉尘、电焊烟尘的除尘措施:在主要工作区域内安装吸尘装置,将飞起的粉尘吸走,通过风机将空气粉尘吸走送入旋风滤尘器,再通过滤尘器内的水浴将粉尘降落,被水冲入蓄集池中进行沉淀,并定期进行清理。 (3)木屑尘的除尘措施:在每台加工机械的粉尘源上方或侧向安装吸尘罩,通过风机作用,将粉尘吸入输送管道,再送到储料仓内,可达到各作业点的粉尘浓度降至2mg/m3 ,并对储料仓进行定期清理。 (4)金属尘的除尘措施:在每台机械上尘源部位加吸尘罩,用抽风机或通风机将粉尘抽至集料袋中,统一集中处理。 (5)提高车间内通风系统的控制效果,设计合理,通风良好。(6)消除二次尘源,即及时对地面、机械设备的积尘进行清扫、擦洗,不宜水冲时,采用真空清扫的方法,真空清扫装置有集中式和移动式两种。 防毒毒害物质在其生产、储运、加工、使用过程中,在失控状态下,若其数量超过临界值时,就可能酿成突发性恶性事故,而在通常情况下,因防护不力或长时间危害接触者,导致严重的机体损伤乃至造成死亡或遗害后代。车间生产性毒物主要包括铅、锰、苯、二氧

砷化氢中毒的危害及预防参考文本

砷化氢中毒的危害及预防 参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砷化氢中毒的危害及预防参考文本使用指引:此安全管理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1.概述 常温常压下为无色压缩液化气体,有特殊气味。极易 燃,密度大于空气,可以沿地面流动,造成远处着火,在 湿气和光的作用下,可分解生成有毒烟雾,与强氧化剂反 应,有着火和爆炸危险。是一种强还原剂。 2.接触机会与健康危害 砷化氢作为一种在工业生产中产生的废气,在工业上 无直接用途。主要在有色金属铅、铝、锡、镍等的冶炼、 深加工和废渣处理过程中生成,用水冷却热的金属矿渣或

金属矿渣遇水潮湿后也可以产生砷化氢。此外,在用电解法生产硅铁、氰化法提取金银、蓄电池充电、生产和使用乙炔、生产合成染料、有机或无机砷化物水解过程等,都可以生成砷化氢,职业中毒多见于冶金系统。也有人报道,海鱼腐败可以使有机砷转化为砷化氢,使接触人员中毒。 砷化氢属剧毒物质,是毒性最大的砷化物。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进人人体。如果人吸人30~50mg/m3的砷化氢1h,就可发生严重的中毒,甚至死亡。 砷化氢中毒的特点是溶血、贫血和黄疸,严重急性中毒时还可出现肺水肿,尿闭性肾损害,肝和心脏损害等。溶血的结果使大量红细胞被破坏,游离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分解产物堵塞肾小管;而砷化氢本身对肾及血管也有直接

(完整版)工程项目职业病危害防治措施

工程项目职业病危害防治措施 为做好本项目的职业卫生安全保障工作,保护全体员工的身体健康,预防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发生,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及《使用有毒有害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等有关规定,在有职业危害的施工作业前后,均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建立职业健康档案,同时加强职业病防治安全教育,采用有效的安全技术措施,提供符合职业病要求的职业防护设施和个人使用职业病防护用品,改善劳动条件,以确保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及安全 , 结合本项目的实际情况,特制定职业病防治措施规定。 一、本项目可能存在的职业病 1 、职业中毒 a 、铅及其化合物中毒 ( 电池,油漆、喷漆等 ) 。 b 、锰及其化合物中毒 ( 电焊)。 c、硫化氢中毒 ( 下水道作业工人 ) 。 d、苯中毒 ( 油漆、喷漆、烤漆、浸漆 ) 。 e 、甲苯中毒 ( 油漆、喷漆、烤漆、浸漆 ) 。 f 、二甲苯中毒 ( 油漆、喷漆、烤漆、浸漆 ) 。 g 、汽油中毒 ( 驾驶、汽修、机修等 ) 。 h 、氯乙稀中毒 ( 粘接、塑料、焊接、堵漏、防水等 ) 。 2 、尘肺 a 、水泥尘肺 ( 水泥库、装卸 )。 b 、电焊工尘肺 ( 电焊、气焊 )。

3 、物理因素职业病 a 、中毒 ( 露天作业 )。 b 、局部振动病 ( 打夯机、振动棒、混凝土平板振动器等 ) 。 4 、职业性皮肤病 a 、接触性皮炎 ( 中国漆 )。 b、电光性皮炎 ( 紫外线 ) 。 5 、职业性眼病 a 、化学性眼部烧伤 ( 酸、碱、油漆 ) 。 b 、电光性眼炎 ( 紫外线、电焊 ) 。 c 、职业性白内障 ( 含放射性白内障 ( 激光)) 。 6 、职业性鼻喉口腔疾病 a 、噪声聋 ( 铆工、校平、气锤 ) 。 7 、职业性肿癌 a 、苯所致白血病 ( 接触苯及其化合物油漆、喷漆 ) 。 8 、其它职业病 a 、职业性病态反应性肺泡炎 ( 接触中国漆、漆树等 ) 。 b 、金属烟热 ( 锰烟、电焊镀锌管、熔铅锌 ) 。 c 、职业性哮喘 ( 接触易过敏之土漆、樟木、苯及其化合物 )。 二、职业危害的主要工种 有害因素分类主要危害次要危害危害的主要工作 粉尘 水泥尘

砷化氢的危害与预防标准范本

解决方案编号:LX-FS-A98557 砷化氢的危害与预防标准范本 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plan the important work to be done in the future, and require the personnel to jointly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or activity reaches the specified standard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砷化氢的危害与预防标准范本 使用说明:本解决方案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未来要做的重要工作进行具有统筹性,导向性的规划,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砷化氢; 砷化三氢; 胂; Arsine; Aresenic hydride; Hydrogen arsenide; Arsenic Trihydride; CAS:7784-42-1。无色稍有大蒜味气体。分子式AsH3。分子量77.95。相对密度2.695(气体)。熔点-117℃。沸点-55℃。相对密度2.66。蒸气压1466.3 kPa(11,000mmHg20℃)。水中溶解度 20ml/100g (20℃); 微溶于乙醇、碱性溶液; 溶于氯仿、苯。水溶液呈中性。在水中迅速水解生成砷酸和氢化物。遇明火易燃烧。燃烧呈蓝色火焰并生成三氧化二砷。加热至300℃,可分解为元素砷。遇明火、氯气、硝酸、(钾+氨)会爆炸。痕量的砷化氢最好用

预防职业中毒的个体防护措施(标准版)

预防职业中毒的个体防护措施 (标准版) Security technology is an industry that uses security technology to provide security services to society. Systematic design, service and management.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868

预防职业中毒的个体防护措施(标准版) 根据有毒物质进入人体的途径,相应地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保护劳动者在使用化学品时的安全。 1.呼吸防护措施 正确使用呼吸防护器是防止有毒物质从呼吸道进人人体引起职业中毒的重要措施之一。需要指出的是,这种防护只是一种辅助性的保护措施,根本的解决办法还在于改善劳动条仵,降低作业场所有毒物质的浓度。用于防毒的呼吸器材,大致可分为过滤式防毒呼吸器和隔离式防毒呼吸器两类。 2.皮肤防护 皮肤防护主要依靠个人防护用品,如工作服、工作帽、工作鞋、手套、口罩、眼镜等,这些防护用品可以避免有毒物质与人体皮肤的接触。对于外露的皮肤,则需涂上皮肤防护剂。由于工种不同,

个人防护用品的配备也因工种的不同而有所区别。操作者应按工种要求穿用工作服等防护用品,对于裸露的皮肤,也应视其所接触的不同物质,采用相应的皮肤防护剂。 皮肤被有毒物质污染后,应立即清洗。许多污染物是不易被普通肥皂洗掉的,而应按不同的污染物分别采用不同的清洗剂。但最好不用汽油、煤油作清洗剂。 3.消化道防护 防止有毒物质从消化道进人人体,一是要严格遵守有关规定,在有毒工作场所作业时,应按照规定不饮水不吃食物,防止有毒有害物质进入体内;二是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饭前洗手,注意搞好个人卫生。 XXX图文设计 本文档文字均可以自由修改

常见职业病危害及预防(20页)

目录 ※粉尘的危害及预防 ※化学毒物的危害及预防 ※放射性物质的危害及预防 ※高温作业的危害及预防 ※噪声的危害及预防 ※生物因素的危害及预防 ※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一、什么是生产性粉尘 有些企业在进行原料破碎、过筛、搅拌装置等过程中,常常会散发出大量微小颗粒,在空气中悬浮很久而不落下来,这就是生产性粉尘。 二、粉尘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长期大量吸入粉尘,使肺组织发生弥漫性、进行性纤维组织增生,引起尘肺病,导致呼吸功能严重受损而使劳动能力下降或丧失。 有些粉尘具有致癌性,如石棉是世界公认的致癌物质,石棉尘可引起间皮细胞瘤,可使肺癌的发病率明显增高。 铅、砷、锰等有毒粉尘,能在支气管和肺泡壁上被溶解吸收,引起铅、砷、锰等中毒。 另外,粉尘还会堵塞皮脂腺使皮肤干燥,可引起痤疮、毛囊炎、脓皮病等;粉尘对角膜的刺激及损伤可导致角膜的感觉丧失、角膜浑浊等改变;粉尘刺激呼吸道黏膜,可引起鼻炎、咽炎、喉炎。 三、什么是尘肺病 尘肺病是由于在生产活动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尘肺病隐匿性比较强,早期没有明显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会出现气喘、气短、胸闷、胸痛、咳嗽、咳痰、不能平卧等症状,最典型的症状是呼吸困难。 四、尘肺病的预防 尘肺病预防的关键在于最大限度防止有害粉尘的吸入。 1.技术措施 改革工艺过程、革新生产设备是消除粉尘危害的主要途径之一,如遥控操纵、计算机控制、隔室监控等避免接触粉尘。

湿式作业:如果用湿式碾磨石英或耐火材料、矿山湿式凿岩、井下运输喷雾洒水、煤层高压注水等,可在很大程度上防止粉尘飞扬,降低环境粉尘浓度。 密闭、抽风、除尘:对不能采取湿式作业的场所,应采用密闭抽风除尘办法。如采用密闭尘源与局部抽风相结合,防止粉尘外溢。 2.卫生保健措施 接尘工人健康监护:包括上岗前体检、岗中的定期健康检查和离岗时体检,对于接尘工龄较长的工人还要按规定做离岗后的随访检查。 个人防护和个人卫生:佩戴防尘护具,如防尘安全帽、防尘口罩、送风头盔、送风口罩等,讲究个人卫生,勤换工作服,勤洗澡。

急性砷化氢中毒患者的抢救与护理

急性砷化氢中毒患者的抢救与护理 发表时间:2018-11-21T11:32:04.923Z 来源:《兰大学报(医学版)》2018年6期作者:王燕[导读] 结论:对急性砷化氢中毒患者实施抢救过程中配合护理干预,可降低患者死亡率,确保患者预后效果,让患者感受到人性化关怀。 湖南省职业病防治院湖南长沙 410000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砷化氢中毒患者的抢救与护理效果。方法:抽选2016年8月至2018年4月我院40例急性砷化氢中毒患者,患者入院后,先对其实施血液透析治疗,并开展保肝、激素抗溶血、护胃、营养心肌以及调整机体循环等一系列治疗。通过对患者肾功能的监测,可给予其利尿剂,促进排尿量。对照组患者实施基础护理;研究组患者实施个性化针对护理;比较两组患者预后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与死亡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率95.00%高于对照组的80.00%,两组患者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砷化氢中毒患者实施抢救过程中配合护理干预,可降低患者死亡率,确保患者预后效果,让患者感受到人性化关怀。 【关键词】抢救;急性砷化氢中毒;护理; 砷化氢主要是用在工农业,尤其是冶金工业,但需要注意,若不做好相关处理,不仅会影响周边环境,产生污染,还会造成中毒。砷化氢属于有毒物质,无色无味,若机体吸入就会使快速流通到器官中,从而导致中毒,锐砷化氢中毒患者会发生急性血管内溶血情况,这对肾脏有着严重损伤,若大量吸入会诱发器官功能衰竭,使患者大量死亡。对急性砷化氢中毒患者实施治疗过程中,配合个性化针对的护理干预可保证整体治疗效果,保障预后[1]。因此,本文就针对急性砷化氢中毒患者实施抢救与护理干预,观察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选2016年8月至2018年4月我院40例急性砷化氢中毒患者,通过就诊先后顺序将患者分为2组,各组20例,即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男性13例,女性7例;年龄20-67岁;研究组男性14例,女性6例;年龄21-68岁;患者在资料方法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确诊为急性砷化氢中毒患者;②患者自愿参与此次研究;③患者出现不同程度乏力、发热、呕吐以及畏寒等临床症状,部分患者还会发生腹部疼痛、皮肤黄染,尿液减少甚至无尿等情况; 排除标准:①中途退出者;②配合度过差;③神经系统疾病;④其他肿瘤;⑤血液传染性疾病;⑥语言障碍。 1.3方法 患者入院后,先对其实施血液透析治疗,并予以保肝、激素抗溶血、护胃、营养心肌以及调整机体循环等一系列治疗。通过对患者肾功能的监测,可给予其利尿剂,促进排尿量。 对照组患者实施基础护理;为患者挑选安静、舒适的病房,给予其输液治疗,严格遵守相关规定给予患者药物,术前,护理人员将所需药物准备好。加强对患者的巡视,护理人员记录患者临床情况,若有异常及时通知医师处理。 研究组患者实施个性化针对护理;砷化氢中毒患者会发生溶血性贫血情况,护理人员加强对患者生命指标的观察,若有异常及时处理或者通知医师;静脉注射时将套管针留置,利于日后静脉注射,减轻患者痛苦;护理人员遵医嘱给予患者地塞米松,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输入浓缩红细胞悬液等;对患者的尿液进行观察,特别尿量。做好预防患者发生肾衰、心衰、休克等情况。保证充足的氧气吸入,做好实施血气分析的准备。 针对长时间无尿、少尿的患者,可根据实际情况应用利尿剂、血液透析等治疗,若有必要可应用甲强龙冲击治疗法。一般治疗3-5天,患者无尿或者少尿的情况就会有所改善。此外,护理人员一定加强巡视,定期实施血肾功能、电解质检查等,告知患者保持好个人卫生,避免不良反应发生。 若有患者出现腹部疼痛、呕吐以及恶心等情况,护理人员可应用胃复安止吐、泮托拉唑静推护胃等药物治疗,改善机体水、电解质紊乱等情况。若有发生消化道出血的患者立刻开展止血治疗,控制胃酸的发生,将大便进行检查,从而开展相关治疗。针对尿量正常的患者告知其可适当食用碳水化合物等食物,若发生消化道出血、无法进食、肾衰患者可静脉注射氨基酸、蛋白以及脂肪乳剂等,保持机体每日所需营养。要控制好水分摄入,控制盐分的摄入。针对无尿或者少尿的患者需要补充营养,让机体逐渐恢复,适当补充蛋白质,多食新鲜蔬菜和水平,补充钾和维生素。当患者的尿量正常后,给予患者维生素A、维生素B2与维生素C。砷化氢中度治疗时间长,医疗费用高,从而导致患者出现心理负性情绪,护理人员做好心理疏通,让其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利于疾病康复,同时告知患者自我保健意识以及相关注意事项,提高护理依从性。 1.3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与死亡率,同时,给予患者自制护理调查表,对此次护理服务进行评价。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基本治疗情况 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与死亡率低于对照组,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基本治疗情况

砷化氢的危害与预防

仅供参考[整理] 安全管理文书 砷化氢的危害与预防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第1 页共4 页

砷化氢的危害与预防 砷化氢;砷化三氢; 胂;Arsine;Aresenichydride;Hydrogenarsenide;ArsenicTrihydride; CAS:7784-42-1。无色稍有大蒜味气体。分子式AsH3。分子量77.95。相对密度2.695(气体)。熔点-117℃。沸点-55℃。相对密度2.66。蒸气压1466.3kPa(11,000mmHg20℃)。水中溶解度20ml/100g(20℃);微溶于乙醇、碱性溶液;溶于氯仿、苯。水溶液呈中性。在水中迅速水解生成砷酸和氢化物。遇明火易燃烧。燃烧呈蓝色火焰并生成三氧化二砷。加热至300℃,可分解为元素砷。遇明火、氯气、硝酸、(钾+氨)会爆炸。痕量的砷化氢最好用高锰酸钾溶液或溴水吸收。工业上用于有机合成、军用毒气、科研或某些特殊实验中。而是生产过程中的副反应产物或环境中自然形成的污染物。只要有砷和新生态氢同时存在,就能产生砷化氢。在工业生产中,夹杂砷的金属与酸作用,含砷矿石冶炼储存接触潮湿空气或用水浇含砷矿石的热炉渣均可形成砷化氢。侵入途径为呼吸道吸入。 职业性急性砷化氢中毒是指在职业活动中,短期内吸入较高浓度砷化氢气体所致的以急性血管内溶血为主的全身性疾病,严重者可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 轻度中毒常有畏寒、发热、头痛、乏力、腰背部酸痛,且出现酱油色尿、巩膜皮肤黄染等急性血管内溶血的临床表现;外周血血红蛋白、尿潜血试验等血管内溶血实验室检查异常,尿量基本正常。符合轻度中毒性溶血性贫血,可继发轻度中毒性肾病。 重度中毒发病急剧,出现寒战、发热、明显腰背酸痛或腹痛,尿呈深酱色,少尿或无尿,巩膜皮肤明显黄染,极严重溶血皮肤呈古铜色或 第 2 页共 4 页

工作场所防止职业中毒卫生工程防护措施规范(GBZT194-2007)

工作场所防止职业中毒卫生工程防护措施规范GBZ/T194-2007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保护工业作业场所接触有毒有害气体职工身体健康,充分发挥卫生工程防护措施的效用,体现以人为本,防止职工发生急、慢性中毒,特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各类产生有毒有害气体的工业作业场所。本规范的执行主体是各类含有有毒作业的工矿企业。用人单位有义务按照本规范的规定为职工提供 适宜的工作环境,监督部门可根据本规范的要求对其进行预防性和经常性卫生 监督。 第三条本规范主要编制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及其配套法规、标准。 第四条本规范主要对含有职业中毒危害的工作场所厂区平面布局和车间设备布置、建筑设计卫生要求、辅助卫生设施、防毒设备及设施中一般规定、毒物源控制、毒物排放控制、测试评价及人员培训等方面作了规定。 第五条本规范可作为拟建建设项目卫生防护设施“三同时”进行预防性卫生监督和对已建建设项目经常性卫生监督的依据。 第六条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用人单位应委托相关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按《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的要求对其进行预评价并编写评价报告书,经专家组评审通过后上报卫生行政部门。防止职业中毒的卫生防护工程设施的 设计评价是该报告书的重要章节, 第七条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前,用人单位应委托相关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按《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的要求对其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并编写 评价报告书,经专家评审通过后上报卫生行政部门,防止职业中毒的卫生防护 工程设施的实施效果评价是该报告书的重要篇章。

第八条凡涉及工作场所有毒有害气体卫生工程防护监督管理的内容,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法规、条例、标准的规定。 第二章术语 第九条有毒有害作业。有毒有害作业是指使用有毒有害物质的作业场所进行的作业。 第十条职业中毒。职业中毒是指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由生产性毒物所致的中毒性疾病。 职业中毒主要表现为急性、亚急性及慢性中毒三种类型。 第十一条卫生工程防护措施。卫生工程防护措施是指应用工程技术手段控制工业作业场所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防止发生职业中毒的一切技术措施。 第十二条“三同时”原则。“三同时”原则是指卫生工程防护措施应与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第十三条事故应急救援设施。指有毒有害气体工作场所由于误操作、违章作业、生产设备破损或其他意外因素等,引起有毒有害气体大量逸出,为避免发生急 性职业中毒或控制事故危害程度而设的个人防护、通风、紧急停机、防火、防 爆等急救设施。 第十四条毒物源。指作业场所中可能散发有毒有害气体的源头。 第十五条毒物源控制。指针对工业作业场所有毒有害气体散发源头采取的密闭、隔离、通风排毒等技术措施。 第十六条排毒系统。指作业场所控制有毒有害气体散发的从毒物源到排入大气之前的全套通风排毒设施。 第十七条毒物排放控制。指排毒系统中的有毒有害气体向大气排放之前控制其浓度或排放量以达到国家排放标准的各类技术措施。 第三章基本规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