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工预应力锚固设计规范SL21298

水工预应力锚固设计规范SL21298
水工预应力锚固设计规范SL21298

1 总则

2 术语

3 一般规定

4 锚杆体的选型与设计

5 岩体预应力锚固设计

6 水工建筑物的预应力锚固设计

7 试验与监测设计

附录A 预应力锚杆锚固试验规定

附录B 监测内容与项目

条文说明

打印

刷新

UDC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P

SL212-98

水工预应力锚固设计规范

Design specification

for hydraulicprestressed anchorage

1998-06-04发布

1998—08-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水工预应力锚固设计规范

Desig specification for hydraulic

prestressed anchorage

SL212-98

主编单位:东北勘测设计研究院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施行日期:1998年8月1日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关于批准发布《水工预应力

锚固设计规范》SL212—98的通知

水科技[1998]223号

根据部水利水电技术标准制定、修订计划,由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主持,以东北勘测设计研究院为主编单位制定的《水工预应力锚固设计规范》,经审查批准为水利行业标准,并予以发布。标准的名称和编号为:

《水工预应力锚固设计措拖》SL212-98

本标准自1998年8月1日起实施。在实施过程中各单位应注意总结经验,如有问题请函告主持部门,并由其负责解释.

标准文本由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发行。

一九九八年六月三日

前言

《水工预应力锚固设计规范》,是由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会同电力工业部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根据水利水电工程中预应力锚固技术发展需要安排编写的.本规范编制过程中,广泛收集了水利水电工程预应力锚固的设计、施工和科研方面的成果,全面地总结了水利水电工程预应力锚固技术的经验,并征求了国内有关行业预应力锚固技术部分专家的意见。

本规范共七章两个附录。其主要内容有:总则、术语、一般规定、锚杆体的选型与设计、岩体预应力锚固设计、水工建筑物预应力锚固设计和试验与监测设计。

本规范解释单位:水利部水刊水电规划设计总院

本规范的主编单位:水利部东北勘测设计研究院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赵长海王永年田裕甲上官能

余如生刘俊柏邓德炎孙洪泽

王俊杰王槟车黎明李勇

郝长生

目次

1 总则

2 术语

3一般规定

3.l基本资料

3.2锚杆材料

3.3 锚固设计的基本内容

4 锚杆体的选型与设计

4.1锚杆体的造型

4.2 锚杆体的结构设计

4。3 锚杆体的防护设计

4。4张拉力的控制和张拉程序设计

5 岩体预应力锚固设计

5。l 岩质边坡

5。2 坝基

5.3 地下洞室

6 水工建筑物的预应力锚固设计

6。l 预应力闸墩

6.2 闸室、挡墙

6。3水工建筑物的补强加固

7 试验与监测设计

7。l材料及被锚固介质特性的检验

7。2 锚杆的整体性试验

7.3 锚固效果的原位监测设计

附录A 预应力锚杆锚固试验规定

附录B 监测内容与项目

条文说明

1 总则

1.0。1 为经济合理地进行预应力锚固工程设计,保证锚固工程设计质量,推动工程锚固技术发展,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水利水电工程中地基、边坡、地下洞室的岩体及水工混凝土结构的预应力锚固设计。

1。0.3对于预应力锚固工程的锚固介质,应做好地质勘察工作,并用理论分析和原位监测资科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对加固对象做出稳定性评价。采用预应力锚杆进行工程加固设计时,应从工程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采用新技术,做到安全可靠、经济合理。

1.0.4 水工预应力锚固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

2.0.1 预应力锚固—通过对锚杆(索)施加张拉力,实现对岩体或混凝土结构物的加固,使其达到稳定状态或改善结构物内部的应力状况。

2。0.2 预应力锚杆—施加预应力后的锚杆。本规范将预应力锚杆和预应力锚索统称为预应力锚杆.2。0。3 普通预应力锚杆—采用普通钢材,施加的张拉力小于300kN的预应力锚杆。

2.0.4 锚束一数股钢丝、钢铰线或钢筋,按一定规律编排成束的锚杆.

2.0。5永久性预应力锚杆-在永久性工程中布置的,使用年限为2年以上的预应力锚杆.

2。0.6临时性预应力锚杆-在临时性工程中布置的和在永久性工程中布置的使用年限为2年以内的预应力锚杆.

2.0。7锚杆体—预应力锚杆的整体。包括锚固段、张拉段、外锚头及相连接的所有部件.

2.0.8 锚固段-预应力锚杆体的内部持力端.它是用胶结材料或用金属加工的机械装置,使锚杆内端同被锚固体深部稳定的介质形成整体的区段。

2.0.9 张拉段一对预应力锚杆施加拉力时,依靠镭杆材料本身具有的弹性,可以自由伸长的部分。当锚杆锁定后,又依靠这部分的弹性变形对被锚固的介质施加预应力.

2。0.10外锚头-对锚杆实现张拉和锁定的支撑装置.

2。0。11有粘结预应力锚杆—锚杆张拉锁定后,对全孔进行封孔灌浆或采用其他方法,使锚杆与孔璧结合成整体,锚杆与被锚固介质无相对滑动的预应力锚杆.

2.0.12 无粘结预应力锚杆-锚杆张拉锁定后,锚杆的张拉段同被锚固介质之间能保持相对滑动的预应力锚杆。

2。0。13 预应力钢材强度利用系数-当预应力锚杆的张拉力达到设计值时,锚杆材料的应力值与锚杆材料极限抗拉强度的比值。

2.0。14设计张拉力—根据锚固设计需要,并考虑一定安全余度和由于岩体流变、混凝土徐变及钢材松弛可能引起的预应力损失,确定的每根锚杆应施加的张拉荷载。

2.0.15超张拉力-为消除由于锚杆同孔壁的摩擦和锚具的回缩而引起的预应力损失,施工时将设计张拉力提高后的实际张拉荷载。

2.0.16 安装荷载-预应力锚杆张拉锁定后,锚杆实际存在的荷载.

2.0。17 永存张拉荷载一预应力锚杆中,各种因素造成的预应力损失均完成之后,稳定的预应力值. 2。0.18 预张拉—预应力锚杆正式张拉作业之前,为使锚束中各股钢丝或钢绞线拉直或锚杆位置校正,所进行的张拉作业.

2.0.19 补偿张拉—预应力锚杆锁定后,由于预应力损失较大,而进行的再次张拉作业.

2.0。20 压缩型锚固段—采用无粘结锚杆,并通过改变锚固段结构型式的办法,使锚固段由受拉变为受压,由锚固段的压缩传递张拉力,此时锚固段称之为压缩型锚固段.

2。0.21 压缩集中型锚固段—锚固段采用一个承载体,压缩应力集中于锚固段端部,这样的锚固段称之为压缩集中型锚固段.

2.0.22压缩分散型锚固段-锚固段采用多个承载体,压缩应力分布于整个锚固段中,这样的锚固段为压缩分散型锚固段.

3 一般规定

3.1 基本资料

3.1.1在进行预应力锚固工程设计时,根据对工程的稳定牲和结构物应力分析的有关设计资料,对锚固措施的合理性、安全性进行技术经济比较。

3.1。2 锚固设计应具备如下地质资料:

1 同锚固工程有关的地形、地貌及建筑物的布置.

2 围岩级别、主要构造的产状、名种结构面的组合关系以及地下水发商程度。

3 锚固工程所涉及部位岩体的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声波速度、岩体的C、值,以及可能

失稳的结构面的C、指标和胶结材料同被锚固介质的粘结强度.对于Ⅳ、V级围岩,还应提供围岩的流变特性。

3。1。3对于重要的锚固工程,应具有原位监测资料.

3。2 锚杆材抖

3。2.1锚杆材料可根据锚固工程性质、锚固部位、工程规模选择高强度、低松弛的预应力钢丝、钢绞线、精轧螺纹钢筋或普通预应力钢筋.

3。2。2 采用高强预应力钢丝做为锚杆材料时,其力学性质必须符合国家关于GB/T5223

—1995《预应力混凝土用钢丝》的规定;采用预应力钢绞线做为锚杆材料时,其力学性质必须符合国家关于GB/T5224-1995《预应力混凝土用钢铰线》的规定;采用精轧螺纹钢筋做为锚杆材料时,其物理、力学性质应符合表3。2.2-1和表3.2.2-2的规定。

表3.2.2—1 精轧螺纹钢筋的公称直径和直径允许偏差

表3。2.2-2精轧螺纹钢筋的力学性能

3。2。3 预应力锚杆的外锚头、锚夹具、机械式内锚头和预应力钢筋联结器的材料性能,应符合国家关于钢材质量的规定.各种部件材质的力学强度,应达到钢材极限抗拉强度的95%以上。

3.2.4预应力锚杆锚固段和封孔灌浆采用水泥浆时,应采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的质量应符合国家GBl75《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的规定。

3。2。5采用无粘结预应力锚杆时,套管的强度,应足以避免施工过程中发生破损。套管材料还应具有防渗性、化学稳定性和耐久性并与混凝土、钢材和防腐剂不发生物化反应。

3.3 锚固设计的基本内容

3.3.1 锚固设计应包括以下内容:

1确定锚固范围和锚固深度。

2选择锚固方式。

3计算锚固力的大小。

4确定预应力锚杆的数量,选择布置方式.

5确定锚杆的结构型式及各项参数。

6编制施工技术要求和特殊情况的技术处理措施.

7锚固效果监测及锚固后工程安全评价。

3.3.2预应力锚杆的锚固范围和施加的锚固力应根据工程地质勘察的资料、软弱结构面的位置、产状和力学性质,按照稳定分析结果确定。

3。3.3单根预应力锚杆的设计张拉力,应根据下列因素确定:

1 保证被加固结构物安全运行需要的总锚固力的大小.

2锚固介质和胶结材料的力学强度。

3 预应力锚杆材料的力学强度。

4 锚夹具的类型、张拉设备出力和施工扬地条件。

5 可能发生的预应力损失。

3.3.4预应力锚杆的数量,应根据总锚固力和单根预应力锚杆设计张拉力的大小确定.

3.3.5预应力锚杆的长度,应按不稳定结构面的位置和在稳定的介质中有安全的胶结长度等条件确定。

3.3。6岩体锚固中,预应力锚杆应按下列原则布置:

1根据锚杆的数量、施工条件、工艺要求,采用方形、梅花形、矩形或菱形布置。应能提供均匀的锚固力。

2预应力锚杆的轴线方向,应按最优锚固角布置。当受施工条件限制时,可适当调整轴线方向,并应进行技术经济比较,以做到经济有效.

3当采用群锚时,为了防止锚固段部位应力条件恶化,锚杆可长短相间布置,或采用压缩分散型锚固段。

3.3。7水工混凝土建筑物中,预应力锚杆应按下列原则布置:

1预应力闸墩中的预应力锚杆,应根据闸墩的结构型式、闸墩中的应力分布和施工条件,经综合比较选定。

2结构物中的拉应力,应小于相应规范的规定.为改善锚固段部位的应力状态,预应力锚杆

宜长、短相间布置。

3.3。8预应力锚杆孔的直径,应大于锚束宜径40mm以上。采用机械式锚固段时,锚固段邵位钻孔直径的允许误差为±2mm。

3.3。9重要工程进行锚固设计时,除应按刚体平衡法进行稳定分析外,还应采用完善的数学模型和物理模型,对锚固效果做出论证。对中、小型锚固工程或临时性锚固工程,可直接采用“工程类比法”进行锚固设计。

3.3。10 永久性预应力锚固工程,应根据工程的重要性,周围介质和渗透水的化学性质等条件,对预应力锚杆进行防腐、防锈处理。

3.3.11重要工程或工程的重要部位,应根据实际运行需要,布置一定数量的试验性锚杆。通过试验性锚杆,验证预应力锚杆握供的锚固力、设计选定的参数的合理性。必要时应按试验结果,调整预应力锚杆的各项设计参数。

3.3.12锚固工程应做施工期和永久运行期的安全监测设计.

4 锚杆体的选型与设计

4。1锚杆体的选型

4。1。1锚杆体的型式,应根据锚固工程的使用年限、单根锚杆的设计张拉力、锚杆的布置及施工条件,经综合比较进行选择。

4.1.2单根预应力锚杆的设计张拉力小于1000kN;需要迅速实现钱固的抢险工程,岩石力学强度在60MPa以上;或锚固段难以使用胶结材料的情况下,宜选择机械式的锚固方式。

4。1。3 单根预应力锚杆的设计张拉力大于1000kN;锚固段岩体较为软弱破碎,宜选用胶结式锚固方式或带有承载体的胶结式锚固方式.

4.1。4预应力锚杆的外锚头,应由专门厂家采用金属材料制造。制造锚头的材料应符合本规范3。2.3条的规定.生产厂家的产品应通过国家质量监督部门的质量认证。

特殊情况下,通过现场试验论证后,可采用其他型式的外锚头。

4。1.5 锚杆材料选择,应遵守下述规定:

1 永久性预应力锚固工程,应选择高强度、低松弛的钢丝或钢绞线。

2 当要求预应力锚杆具有一定刚度,或由于锚杆安装的特殊需要,锚束可采用精轧螺纹钢筋。

3对于防腐要求较高、观测性锚杆或有补偿张拉要求的锚杆,可采用无粘结式锚杆。

4设计张拉力较小的临时性锚固工程,可采用普通预应力钢筋.

4。1.6 张拉设备的选择,应满足下列要求:

1张拉设备的出力,应满足超张拉的要求,其最大出力宜大于设计张拉力的150%。

2 张拉设备的行程,宜大于锚杆的弹性伸长和接触变形之和。

3张拉设备应按计量法规要求,定时标定.

4.1。7在施工允许的条件下,应优先选择对拉式预应力锚杆。

4.1.8新研制的预应力锚杆,必须经过现场验证后,方可在锚固工程中应用。

4。2 锚杆体的结构设计

4。2.1预应力锚扦体中的锚固段、张拉段、外锚头,以及各种联接部件,应按等强度的原则进行设计。

4.2.2 胶结式锚固段所提供的锚固力,必须大于预应力锚杆的超张拉力。锚固段长度可按式(4.2.2)确定,其胶结长度的安全系数可按表4.2。2的规定选取。对于重要工程,锚固段长度还应通过现场拉拔试验进行验证。

(4.2.2)

式中L l—-锚固段长度;

q m——单根锚杆超张拉力;

D—-锚杆孔直径;

C—-胶结材料同孔壁的粘结强度;

k——锚固段长度的安全系数(按表4。2.2选取)。

工程性质与锚杆孔方向

永久性锚固工程临时性锚固工程仰孔俯孔仰孔俯孔

安全系数k2。01。51。61.2

4.2.3 当计算决定的锚固段长度大于10m时,宜采取改善锚固段岩体质量、改变锚头结构或扩大锚固段直径等技术措施,提高胶结式锚固段的锚固力。

4.2.4 锚固段的胶结材料,应根据锚固工程的需要和锚固段的岩体强度等因素,选择水泥浆、水泥砂浆或树脂材料。胶结材料的性能应符合本规范3.2.4条的规定。水泥浆胶结材料的抗压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5;树脂材料的抗压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50。

4.2。5机械式内锚头应根据单根锚杆的设计张拉力,锚固部位岩体质量,并参照已建工程的经验选择其结构型式和结构尺寸.对于重要工程,还应对选定的机械式锚固段结构进行现场拉拔试验,验证其锚固力。

4.2.6 采用机械式锚固段时,锚固段的结构尺寸,应与锚杆孔直径有较好的配合。应保证锚固段安装后,其外夹片与孔壁呈整合状曲面接触.锚杆拉紧后,外夹片的齿纹同孔壁紧密咬合,并保证作用在孔壁上的压力分布均匀,在锚杆超张拉力的作用下,锚因段不产生滑移.

4.2.7 锚束的结构设计应遵守下列规定:

1锚束采用的高强预应力钢丝,钢绞线或精轧螺纹钢筋的材质应符合本规范3.2.2条的规定。进行预应力锚杆设计时,在设计张拉力作用下钢材强度的利用系数为0。6-0。65。

2 锚束中各股钢丝或钢绞线的长度应一致。沿锚束的长度方向,应安设隔离架,对于陡倾角方向布置的锚杆,隔离架间距不大于4000mm;对于缓倾角方向布置的锚杆,隔离架间距不大于2000mm。隔离架中,还应预留灌浆管和排气管的通道.

3 封孔灌浆后,锚束应有大于20mm的保护层厚度。

4 机械式锚固段同钢丝或钢绞线的联结必须牢固,联结部件的强度,应满足本规范 3.2。3

条的规定.

4.2.8 外钻头的结构设计应遵守下列规定:

1外锚头及其各部件的承载能力,必须同单根锚杆的最大张拉力相匹配,其材料性能应符合本规范3.2.3条的规定.

2外锚头的结构型式,应有利于孔口设备的布置与安装,有利于锚杆的张拉,有利于锚杆的锁定和多余钢绞线的切除。

3 采用的锚夹具,当锚杆张拉时,应保证锚杆受力均匀,夹片的硬度适中,不能损伤钢或钢绞线.锁定时,钢丝或钢绞线的回缩量不大于5mm。

4 孔口混凝土垫墩应保证传力均匀。垫墩尺寸,应根据单根锚杆的最大张拉力、垫墩材料性质、锚杆孔口周围的地质情况及其力学性质,通过计算决定。垫墩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

5 垫墩之上应设置钢垫板,钢垫板的平面尺寸可略小于垫墩上平面尺寸,垫板厚度不小于20mm。钢垫板和垫墩的承力面,应垂直于锚杆孔的轴线,其偏差角不宜大于±2o。

4。3 锚杆体的防护设计

4.3。1 预应力锚固工程中的锚杆体,可按表4.3.1的标准,进行防腐、防锈处理。

表4。3.1 预应力锚杆的防腐、防锈标准

注A级防护材料:液态防护,如石灰水、防腐油.

B级防护材料:塑态防护,如凝胶、树脂、防锈油脂等.

C级防护材料:刚性防护,如水泥浆或水泥沙浆.

4.3.2 锚杆体防腐、防锈处理时,所使用的材料及其附剂中,不得含有硝酸盐、亚硫酸盐、硫氰酸盐.氯离子含量不得超过水泥重量的0.02%。

4.3。3 预应力锚杆采用水泥砂浆或水泥浆做为封孔灌浆或胶结材料时,应符合本规范3.2.4条的规定。掺入的减水剂、早强剂、膨胀剂中对钢材有腐蚀作用的物质含量也应符合本规范4.3。2条的规定。4.3.4无粘结预应力锚杆锚固段所使用的胶结材料亦应满足本规范4。3.3条规定。对于张拉段也必须采用水泥浆或水泥砂浆进行全孔封闭灌浆防护。

4。4 张拉力的控制和张拉程序设计

4。4.1对于岩体锚固工程,施加设计张拉力时,锚束中的各股钢丝或钢绞线的平均应力,不应大于钢材极限抗拉强度的60%;当施加超张拉力时,其各股钢丝或钢绞线的平均应力,不宜大于钢材极限抗拉强度的69%。

4.4.2 对于水工建筑物的锚固工程,当施加设计张拉力时,锚束中各股钢丝或钢绞线的平均应力,不应大于钢材极限抗拉强度的65%;当施加超张拉力时,其各股钢丝或钢绞线的平均应力,不宜大于钢材极限抗拉强度的75%。

4.4.3 预应力锚杆张拉程序设计,应遵守下列规定:

1锚杆的张拉力应分级施加,逐级增加至超张拉荷载.

2 每级张拉荷载下,应持荷5min,锚杆锁定后,当预应力损失超过设计张拉力的10%时,应进行补偿张拉.补偿张拉应在锁定值基础上一次张拉至超张拉荷载。补偿张拉最多进行两次。

3对于群锚工程,为避免锚杆张拉时,使邻近已锁定锚杆产生应力松弛,应优化张拉程序设计.若邻近锚杆产生应力松弛的幅度超过设计张拉力的10%时,应进行补偿张拉。

4.4.4为保证预应力锚杆锁定时的预应力效果,应根据锚夹具的性能和造孔质量,确定超张拉力的数值。一般情况下超张拉力不宜超过设计张拉力的115%.

5 岩体预应力锚固设计

5。1 岩质边坡

5.1。1为防止岩质边坡滑动,采用预应力锚杆加固时,应同采用阻滑桩、抗滑墩,或以预应力锚杆为主的综合加固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

5。1.2根据可能使边坡失稳的软弱结构面位置、产状及其各项力学指标,应采用极限平衡理论进行稳定性分析,确定失稳边坡的范围、滑动面位置和下滑力的大小。

5.1。3应在充分考虑岩体自身强度作用的原则下,决定由预应力锚杆提供的抗滑力。对边坡施加预应力后,岩体边坡的稳定状况应符合式(5.1.3)的规定。

(5.1。3)式中Ql-—岩体强度提供的抗滑力;

Q2——其他加固措施提供的抗滑力;

Q3—-预应力锚杆提供的抗滑力;

Q——滑动体的下滑力;

K-—抗滑稳定安全系数,其中:永久性预应力锚固工程K=1.8~1。5;临时性预应力锚固工程K=1.5~1.2。

5.1.4锚杆长度,应按式(5.1.4)确定。

L=Ll+L2+L3

(5.1。4)式中L——预应力锚杆长度;

L l——锚固段长度,胶结式锚固段长度应按式(4.2。2)计算确定;机械式锚固段,应根据

锚杆同锚固段的搭接长度确定;

L2——张拉段长度;

L3-—外露长度.

5。1.5 预应力锚杆同水平面的夹角,可按式(5.1.5)确定。

(5.1。5)式中——最佳锚固角;

—-滑动面(软弱结构面)倾角;

-—软弱结构面内摩擦角。

当确定的最优锚固角为-5o<+5o时,锚杆同水平面的夹角应调整至≥一5o或≥5o。

当受到施工场地或施工设备限制时,可适当调整锚固角度,但必须通过技术经济比较,以确定最佳的锚固角度。

5。1.6在边坡锚固设计时,应做好截水、排水设计。施工用水的排、放布置也应合理。

5。2坝基

5。2。1坝基的预应力锚固设计,应针对不同的工程对象,按相应的规范进行抗滑稳定、抗倾覆稳定和应力分析计算,确定加固范围和锚固力的大小。

5.2。2 采用预应力锚杆对坝基加固,坝体提供的抗滑力和由预应力锚杆提供的抗滑力与沿坝基或软弱结构面上的滑动力之比,应满足有关规范规定的安全系数.

5。2.3坝基施加预应力荷载后,锚固荷载加上坝基在各种荷载组合下(地震荷载除外),坝基所承受的最大压应力,应小于坝基容许压应力。坝基的拉应力应满足有关规范的相应规定.

5.2.4 加固坝基的预应力锚杆的轴线方向,应根据场地条件和方便施工,经过技术经济比较选定。5.2.5 根据软弱结构面的位置和产状,应按式(5。1。4)的规定计算锚杆长度,并根据结构物的布置和施工条件确定锚杆布置。

5。2。6坝基加固的预应力锚杆,应遵照本规范4.3.1条的规定,按刚性防护标准(C级)进行防护. 5。2.7对裂隙发育或较为软弱破碎的基础,为了提高锚固效果,霄要进行固结灌浆时,固结灌浆的设计,应遵守相应规范关于坝基固结灌浆的规定。

5.3 地下洞室

5.3.1 对各种用途的地下洞室的不稳定围岩,可采用预应力锚杆进行加固,以保证地下洞室的围岩稳定和安全运行。

5.3.2 对围岩的稳定性分析,可采用极限平衡理论、有限元分析、模型试验或原位监测分析等成熟的方法.在分析结果中,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采用预应力锚杆,或以预应力锚杆为主、普通锚杆为辅的综合措施,进行整体或局部加固:

1 围岩中的压剪破坏区和塑性区.

2各种结构面组成的下滑区或塌落区.

3作用在岩壁上的吊车梁.

5.3.3 属于整体性质的压剪玻坏区和塑性区,应采用系统加固的方法进行设计。系统加固的普通锚杆和钢筋网喷射混凝土提供的支护抗力,满足不了围岩稳定需要的最小支护抗力时,应采用预应力锚杆加固。预应力锚杆提供的支护抗力按式(5。3.3)计算:

(5.3.3)式中Pl——由预应力锚杆提供的单位面积上支护抗力;

q1——单根锚杆提供的锚固力;

A——单根锚杆所控制的面积。

5.3。4 由预应力锚杆、普通锚杆、钢筋网喷射混凝土和围岩本身提供的支护抗力之和应满足式(5.3。4)的规定。

水利工程施工测量

水利工程施工测量 兴修水利,需要防洪、灌溉、排涝、发电、航运等综合治理。一般由若干建筑物组成一整体.称为水利枢纽。水利枢纽示意图,其主要组成部分有:拦河大坝、电站、放水涵洞、溢洪道等。?拦河大坝是重要的水工建筑物,按坝型可分为土坝、堆石坝、重力坝及拱坝等(后两类大中型多为混凝土坝、中小型多为浆砌块石坝)。修建大坝需按施工顺序进行下列测量工作:布设平面和高程基本控制网,控制整个工程的施工放样;确定坝轴线和布设控制坝体细部放样的定线控制网;清基开挖的放样;坝体细部放样等。对于不同筑坝材料及不同坝型施工放样的精度要求有所不同,内容也有些差异,但施工放样的基本方法大同小异。?第一节土坝的控制测量?土坝是一种较为普遍的坝型。根据土料在坝体的分布及其结构的不同,其类型又有多种。粘土心墙土坝的示意图。 土坝的控制测量是根据基本网确定坝轴线,然后以坝轴线为依据布设坝身控制网以控制坝体细部的放样。?一、坝轴线的确定?对于中小型土坝的坝轴线,一般是由工程设计人员和勘测人员组成选线小组,深入现场进行实地踏勘,根据当地的地形、地质和建筑材料等条件,经过方案比较,直接在现场选定。’?对于大型土坝以及与混凝土坝衔接的土质副坝,一般经过现场踏勘,图上规划等多次调查研究和方案比较,确定建坝位置,并在坝址地形图上结合枢纽的整体布置,将坝轴线标于地形图上,为了将图上设计好的坝轴线标定在实地上,一般可根据预先建立的施工控制网用角度交会法测设到地面上。?坝轴线的两端点在现场标定后,应用永久性标志标明。为了防止施工时端点被破坏,应将坝轴线的端点延长到两面山坡上。?二、坝身控制线的测设?坝身控制线一般要布设与坝轴线平行和垂直的一些控制线。这项工作需在清理基础前进行(如修筑围堰,在合拢后将水排尽,才能进行)。?(一)平行于坝轴线的控制线的测设?平行于坝轴线的控制线可布设在坝顶上下游线、上下游坡面变化处、下游马道中线,也可按一定间隔布设(如10、20、30m等),以便控制坝体的填筑和进行收方。?(二)垂直于坝轴线的控制线的测设?垂直于坝轴线的控制线,一般按50m、30m或20m的间距以里程来测设,其步骤如下。 (1)沿坝轴线测设里程桩。?由坝轴线的一端定出坝顶与地面的交点,作为零号桩,其校号为0十000。 然后由零号桩起,由经纬仪定线,沿坝轴线方向按选定的间距丈量距离,顺序钉下0十030、060、090……等里程桩,直至另一端坝顶与地面的交点为止。

水工建筑物荷载设计规范最新版

水工建筑物荷载设计规范最新版

水工建筑物荷载设计规范 最新版 篇一:11水工建筑物荷载设计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水工建筑物荷载设计规范 前言 本规范是根据1990年原能源部、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90)水规字11号”文件的安排组织制订的。其目的在于统一水利水电工程结构设计的作用(荷载)取值标准,以利于按照GB50199—94水利水电工程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的原则和方法进行水工结构设计。 本规范必须与按照GB50199—94 水利水电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制订的其他水工结构设计规范配套使用。本规范中所列全部附录都是标准的附录。 本规范由电力工业部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提出、归口并负责解释。 本规范的主编单位:电力工业部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参编单位有:电力工业部北京勘测设计研究院、西北勘测设计

研究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水利部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东北勘测设计研究院,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本规范的主要起草人:梁文治、家常春、苗琴生、张学易段乐斋、周芙、黄东军、范明桥、刘文灏、陈厚群、席与光卢兴良、薛瑞宝、赵在望、岳耀真、吕祖伤、潘王华、刘蕴供吴孝仁、侯顺载、据常忻、王鉴义、汤书明、聂广明、徐伯孟潘玉喜、唐政生、郦能惠、李启雄、黄淑萍。 篇二:水工建筑荷载设计规范 摘要:对于水工建筑荷载设计的规范中,我国一直在不断的进行改进。很多时候都是在经济发展,带动了水工建筑荷载设计更好的完善。很大程度上我们不难发现,现阶段的水工建筑荷载设计的规范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的。本文笔者主要针对水工建筑荷载设计的规范做一个简单的要求。希望能对大家了解水工建筑荷载设计的规范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水工建筑;建筑荷载;设计规范; 前言:水工建筑荷载设计的规范必须与按照水利水电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制订的其他水工结构设计规范配套使用。这是有非常严格的规范体系的。无一规矩不成方圆,水工建筑荷载设计的规范也是这样的道理。水工建筑荷载设计中的美哟个方面都要在设计规范的范围之内。只有这样,

水工建筑物施工组织设计

目录 第一章编制依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第二章工程概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第三章施工组织部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一、施工组织机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二、施工组织管理机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三、施工总平面布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四、临时设施用地计划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第四章主要项目施工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一、砼管铺设施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二、混凝土地面施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第五章主要项目施工要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一、测量放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二、土石方工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 三、钢筋混凝土工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 四、启闭设备及闸门的安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第六章质量保证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 1、工程质量承诺及质量保证体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 2、施工质量的控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 3、施工质量的检验手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6 4、原材料、半成品、外购件的质量保证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6第七章施工进度保证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9 第八章保证安全生产的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0 1、安全管理制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0 2、安全技术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 3、安全组织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7

(完整word版)培训教材--第一章流速仪测流法第二章水工建筑物量水率定

流速仪测流法 及水工建筑物量水率定 郭宗信 河北省石津灌区管理局

第一章流速仪测流法 第一节流速仪测流的基本方法 与测线布设 流速仪测量河渠流量是利用面积~流速法,即用流速仪分别测出若干部分面积的垂直于过水断面的部分平均流速,然后乘以部分过水面积,求得部分流量,再计算其代数和得出断面流量。 从水力学的紊流理论和流速分布理论可知,每条垂线上不同位置的流速大小不一,而且同一个点的流速具有脉动现象。所以用流速仪测量流速,一般要测算出点流速的时间平均值和流速断面的空间平均值。即通常说的测点时均流速、垂线平均流速和部分平均流速。 (一)基本方法 流速仪测流,在不同情况或要求下,可采用不同的方法。其基本方法,根据精度及操作繁简的差别分为精测法、常测法和简测法。 1.精测法: 精测法是在断面上用较多的垂线,在垂线上用较多的测点,而且测点流速要用消除脉动影响的测量方法。用以研究各级水位下测流断面的水流规律,为精简测流工作提供依据。 2.常测法: 常测法是在保证一定精度的前提下,在较少的垂线、测点上测速的一种方法。此法一般以精测资料为依据,经过精简分析,精度达到要求时,即可作为经常性的测流方法。 3.简测法:

在保证一定精度的前提下,经过精简分析,用尽可能少的垂线、测点测速的方法叫简测法。在水流平缓,断面稳定的渠道上可选用单线法。 (二)测线布设 测流断面上测深、测速垂线的数目和位置,直接影响过水断面积和部分平均流速测量精度。因此在拟订测线布设方案时要进行周密的调查研究。 国际标准规定,在比较规则整齐的渠床断面上,任意两条测深垂线的间距,一般不大于渠宽的1/5,在形状不规则的断面上其间距不得大于渠宽的1/20。测深垂线应分布均匀,能控制渠床变化的主要转折点。一般渠岸坡脚处、水深最大点、渠底起伏转折点等都应设置测深垂线。 测速垂线的数目与过水断面的宽深比有关。精测法的测速垂线数目与宽深比的关系式为: B N0=2 D 式中:N0——测速垂线数目; B——水面宽; D——断面平均水深。 常测法的垂线数目与宽深比的关系式为: B N0= D 简测法的测速垂线数目及其布置,应通过精简分析确定。主流摆动剧烈或渠床不稳的测站,垂线不宜过少,垂线位置应优先分布在主流上。垂线较少时,应尽量避免水流不平稳和紊动大的岸边或者回流区附近。 由于灌溉渠道的断面一般都比较规则,有些测站修建了标准断面,故可将测深垂线与测速垂线合并起来。即在测线处既测深又测速。

水利水电设计规范

目录(水利水电设计规范) 1.GBJ233-90 110~500kv架空电力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 2.GB50059-92 35-110KV变电所设计规范 3.GB50060-92 3-110kv高压配电装置设计规范 4.CJT206—2005城市供水水质标准 5.DL5077-1997水工建筑物荷载设计规范 6.DLT5109-1999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地质规程 7.DLT5112-2000碾压混凝土施工规范 8.DLT5150-2001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 9.DLT5181-2003水利水电工程锚喷支护施工规范 10.DLT5200-2004水利水电工程高压喷射灌浆技术规范 11.GB50010-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12.GB50290-98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 13.JTGD60-2004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 14.SL223-1999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规程 15.SL281-2003水电站压力钢管设计规范 16.SL282-2003 混凝土拱坝设计规范 17.SL288-2003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施工监理规范 18.SL301.1-93水利行业岗位规范-领导干部岗位 19.SL301.2-93水利行业岗位规范-水利(水电)建设岗位 20.SL301.5-93水利行业岗位规范-水利工程管理岗位 21.SL303-2004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22.SL703J-81河道堤防工程管理通则

23.SL 25-91浆砌石坝设计规范 24.SL 27-91 水闸施工规范 25.SL 74-95 水利水电工程钢闸门设计规范 26.SL 77-94小型水力发电站水文计算规范 27.SL 258-2003水利水电工程进水口设计规范 28.SL 279-2002水工隧洞设计规范 29.SL-T 191-96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30.SL-T 238-1999 水资源评价导则 31.SL254-2000泵站技术改造规程 32.SL255-2000泵站技术管理规程 33.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国务院323号令2002-1-1实施) 34.GB50258-9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1KV及以下配线工程施工及 验收规范 35.GB50173-9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35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施 工及验收规范 36.GB50168-9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 37.GB50255-9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力变流设备施工及验收规 范 38.GB50259-9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照明装置施工及验收规 范 39.GB50182-93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梯电气装置施工及验收规 范 40.GBJ147-90电气装置安装工程高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

船闸水工建筑物设计规范(doc 8页)

船闸水工建筑物设计规范(doc 8页)

2.2.2 在综合性枢纽中,位于挡水前沿的闸首和闸室等挡水建筑物的级别应与枢纽中其他挡水建筑物级别一致。 3.1.1 船闸结构计算应考虑运用、检修、完建、施工和特殊工况等情况,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3.1.1.1 运用情况应考虑下列最不利的水位组合: (1)上游或墙前为上游最高通航水位,下游或墙后为相应的最低水位或排水管水位; 3.2.1 船闸结构设计应进行下列验算和计算: (1)结构整体抗滑、抗倾和抗浮稳定性验算; (2)地基承载力验算和地基沉降计算; (3)渗透稳定性验算; (4)结构各部位强度计算和限裂验算; (5)边坡整体稳定性验算; (6)其他验算或计算。 3.3.1* 当采用式(3.2.2-1)验算岩基船闸或采用式(3.2.3-1)和式(3.2.3-2)计算土基船闸抗滑稳定时,抗滑稳定安全系数Kc应符合表3.3.1的规定。 抗滑稳定安全系数Kc 表3.3.1 3.3.2* 当采用式(3.2.2-2)验算基岩船闸抗滑稳定时,抗滑稳定安全系数Kc′应符合表3.3.2的规定。 抗滑稳定安全系数Kc′ 表3.3.2 荷载组合安全系数 基本组合①≥3.0

②≥2.5 ①≥2.5 特殊组合 ②≥2.3 3.3.3* 当采用式(3.2.8)计算船闸结构的抗倾稳定时,抗倾稳定安全系数K0应符合表3.3.3的规定。 抗倾稳定安全系数Ko 表3.3.3 3.3.4* 当采用式(3.2.9)计算船闸结构的抗浮稳定时,抗浮稳定安全系数Kf应符合表3.3.4的规定。 抗浮稳定安全系数Kf 表3.3.4 水工建筑物级别安全系数 1、2≥1.1 3、4、5≥1.05 3.3.6* 土基上的分离式闸墙结构,地基不得出现拉应力。 3.3.7* 岩基上分离式船闸结构地基反力的最小应力σmin应大于零。3.4.1 在闸首、闸室和导墙等结构间,新旧建筑物间及地基土质、高程突变处,均应设置伸缩一沉降缝。 4.1.5 地基设计应包括承载力、稳定性和沉降的计算。当天然地基不能满足要求时,应进行地基处理。 4.2.4* 地基承载力的安全系数应满足式(4.2.4)的要求。 4.3.3 当土坡和地基土体中有渗流时,应考虑渗流对稳定的影响。4.3.4* 当采用式(4.3.2-1)、式(4.3.2-2)和式(4.3.2-3)计算土坡和地基稳定时,稳定安全系数K不得小于表4.3.4中规定的数值。

水利工程测量放线

水利工程测量放线 (一)组建测量组 工程测量是工程优质快速施工的基础,因而测量工作的控制到位与否,直接影响着其它工作的顺利进行。我公司针对本工程组建一个经验丰富、业务水平高的测量组。测量组设组长。测量组长具有十年以上测量施工经验,全组人员可熟练地使用测量全站仪进行坐标定位。测量组在项目总工程师领导下进行全厂范围内的施工测量工作。 (二)测量施工 1、接桩、布置轴线及高程控制桩。 2、进场后,立即进行由业主提供的项目工程平面控制点、高程控制点的接桩任务,并布置场区内的平面坐标控制网及高程控制网,并以适当的比例绘制成图。 3、场区的高程控制网布设成闭合环线,对于重点平面控制点及高程控制点浇筑混凝土墩进行加固保护,并设立红色警示牌,提醒车辆及行人注意。 (三)原始地形、地貌测量 测量接桩后,立即进行工程范围内原始地貌的测量工作,详细掌握池塘、田地、现有设施等的位置、标高,并绘制出详细的成果图,为以后三通一平、土方施工等提供依据。 (四)施工过程中的测量工作 1、各构筑物施工过程中要依照施工图纸,认真订出各断面的边线、变形缝位置线、侧墙中心线;并且控制点浇筑混凝土墩进行加固保护,设立围栏保护加红色警示牌以提醒注意。地基、垫层、基础、侧墙的高程线随工序的施工随时定

出,确保施工要求。 2、建筑物施工过程中要依照施工图纸,认真订出各渠道及渠系建筑物的轴线,严格控制开挖范围、渠道坐标、渠系建筑物坐标等的高程线。 3、管线施工过程中要依照施工图纸,认真钉出管线中心轴线及管道高程线。 4、对于互相有连接、衔接或排列的设备,施测出共同的安装基准线。必要时,按设备的具体要求,埋设永久性的中心标板或基准点。 (五)测量复核 测量组在项目总工程师领导下,严格依据项目验收程序组织专人进行各道工序的测量复核,重点轴线、控制点由测量组长组织复核。施工过程中的测量复核记录做到清晰、规范,并由测量组长每周检查一次,有关测量复核情况,每月由测量组长汇总报项目部总工程师审阅。控制点、线和水准点每月进行核测一次,遇有大风、大雨及降雪天气后加测一次,检查控制点的变化情况,如有异常及时予以调整或平差。 (六)测量仪器配备 测量仪器配备见下表:

《水工建筑物》课程标准

附件1 重庆交通职业学院 《水工建筑物》课程标准 1.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重庆交通职业学院水利水电工程技术专业。 学时范围:68 学时。 2.制定本标准的依据 2.1 教育部教高[2000]2号:《高等职业学校、高等专科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教学管理要点》。 2.2教育部教高[2006]16号:《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2.3重庆交通职业学院各相关《专业人才培养计划》。 2.4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技能鉴定规范·各相关工种》。 3. 课程性质与作用 《水工建筑物》是水利水电工程技术专业核心课程,其基本任务是让学生初步掌握各种水工建筑物的设计理论和方法、运行管理及科学研究的基本知识,了解各种水工建筑物在水利枢纽中的相互关系及布置原则。其作用是: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基本训练,能够绘制一般的水工建筑物的设计图纸,对水工建筑物的模型实验有所了解,并初步掌握某些水工建筑物的施工方法及工序安排。为今后从事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管理打下基础。同时,为学习后续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打下坚实基础。 4.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5. 课程总体设计思路 5.1课程设置依据

以工程项目中相关典型工程测量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确定课程目标,设计课程内容,以各阶段工作项目为线索构建各项任务,引领课程。 课程结构以各种工程的勘测设计、施工、竣工运营管理顺序为线索进行设计,包括角度、距离、高差等基本测量、点位放样方法步骤、高程放样方法步骤、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测量、工程建筑物变形测量等项目。通过课堂实习,训练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5.2课程目标定位 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各种工程施工中平面点位测设和高程位置测定、测设的能力,能进行各种工程轴线(中线)测设、施工放样测量;具有各种工程项目的变形观测能力。即 (1)掌握各种工程施工放样的原理、方法; (2)掌握各种工程变形观测的原理、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正确应用工程测量理论、知识解决各种工程实际问题,熟练使用全站仪、水准仪等测量仪器、设备,形成实事求是、严谨、细致、真实、客观的良好素质,在此基础上形成以下职业能力。 (1)熟练操作各种仪器完成各种工程施工放样工作; (2)熟练操作各种仪器完成各种工程变形观测工作; 5.3课程内容选择原则 课程内容的选取,紧紧围绕完成工作项目的需要,突出我校交通特色,以工程施工测量基本测量工作为重点,充分考虑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融合相关“工程测量工”(包括中级工和高级工)职业资格证书、测绘技能大赛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5.4课程项目设计(或学习情景设计等) 采用校企结合、工学结合的“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每个任务的学习都以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为载体,设计相应教学活动,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理论与实践,实现教、学、做一体。 模拟工程现场任务完成情况,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体现“在做中学”的教学思路。 6.课程目标 6. 1知识目标

水工隧洞施工技术规范

水工隧洞施工技术规范 1、喷混凝土 采用喷混凝土作为衬砌,不但可以用作临时支撑,也可用作隧洞永久衬砌。在喷混凝土施工中应注意如下方面: (一)工艺布置 如隧洞断面较小,拌合机进洞不方便或隧洞较短时,可将拌合机布置在洞外,用斗车运送进洞,这样还可以减少洞内的粉尘。若隧洞断面较大,则可将拌合机放在专用的工作台上,出料口直接置于喷射机上方。亦可将拌合机放在平地上,用皮带机上料。 (二)施工准备 喷混凝土施工应分段进行,每段长度以6~ 10米为宜。喷射前应作好如下准备工作: (1)搭设喷射作业台,最好制造两个移动式喷射台,使设置锚杆、挂网、扎钢筋和喷射作业按流水线进行。 (2)检查开挖断面,有无欠挖,以保证设计的净空和支护最小设计厚度。 (3)检查预埋件的种类,位置和数量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4)撬除险石,保证喷混凝土与围岩良好的粘结和施工安全。 (5)遇有渗漏水的地方,应采取相应措施,对渗水作恰当的处理,或排或堵,或排堵结合。 (6)岩面的冲洗和凿毛在喷射前必须用高压水认真冲洗岩面裂

隙中的尘污,浮石等。 (7)钢筋和钢筋网除锈。 (8)绑扎控制钢筋网或埋设控制混凝土厚度桩。 (三)喷射施工 为了使所喷混凝土能够达到最大的密度,克服料流上下流动,干湿不均,并尽量减少回弹,喷枪时应使料流呈螺旋状横向运动。喷射混凝土支护是无模喷射成型的,在施工过程,其自重靠它与喷射面之间的力来平衡,因混凝土在终凝前粘结力很小。不能一次喷的过厚,要进行多次喷射,每次喷射厚度控制非常重要。喷射拱部在加有速凝剂的情况下,底层厚度宜4?6厘米,面层厚8?10厘米,并保持间歇时间15?30分钟。喷射侧墙加速凝剂时,厚度宜为10?15厘米,保持间隙时间不少于4分钟,不加速凝剂时,宜为8?10厘米,同时加大作面,拉长喷射间歇时间,至少15分钟以上。喷射凹坑时应分层逐渐填平,否则易出现脱落或空壳现象。渗水地段的喷射混凝土与岩石的粘结较困难,可以采取如下一些措施: (1)在集中渗水区钻孔排水; (2)减小喷层厚度; (3)适当减小水灰比; (4)采取缩小包围圈的喷法; (5)适当埋设风压等。 2、回填灌浆 隧洞混凝土施工中顶部的混凝土由于自重的原因,始终和上部隧洞岩石形成一定的空隙,无法结合紧密。因此采用回填灌浆进行解决。回填灌浆主要

(水利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 SL 52-93 电力工业部部利水中华人民共和国 关于颁发《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 SL52-93的通知 水建[1993]330号 为推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技术的进步,保证施工测量的质量,水利部和原能源部 委托水利水电长江葛洲坝工程局为主编单位,对原水利电力部水利水电建设总局局标准《水 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SDJS9-85进行了修订。该规范的修订送审稿已通过两部审查, 现批准为行业标准,编号为SL52-93,自1993年12月1日起执行,原局标准同时废止。 本规范由主编单位负责解释,水利电力出版社负责出版发行。 1993年6月25日 1 总则 1.0.1 本规范适用于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阶段的测量工作。其内容包括总则、控制测量、 放样的准备与方法、开挖工程测量、立模与填筑放样、金属结构与机电设备安装测量、地 下洞室测量、辅助工程测量、施工场地地形测量、疏浚及渠堤施工测量、施工期间的外部 变形监测、竣工测量。 1.0.2 施工测量工作应包括下列内容。 (1)根据工程施工总布置图和有关测绘资料,布设施工控制网。 (2)针对施工各阶段的不同要求,进行建筑物轮廓点的放样及其检查工作。 (3)提供局部施工布置所需的测绘资料。 (4)按照设计图纸、文件要求,埋设建筑物外部变形观测设施,并负责施工期间的观测 工作。 (5)进行收方测量及工程量计算。 (6)单项工程完工时,根据设计要求,对水工建筑物过流部位以及重要隐蔽工程的几何 形体进行竣工测量。 1.0.3 本规范以中误差作为衡量精度的标准,以两倍中误差为极限误差。 1.0.4 施工测量主要精度指标应符合表1.0.4的规定。 表1.0.4 施工测量主要精度指标

流速仪测流法知识讲解

中国灌区协会“全国灌区量水技术研讨班”教材 流速仪测流法 及水工建筑物量水率定 郭宗信 河北省石津灌区管理局

第一章流速仪测流法 第一节流速仪测流的基本方法 与测线布设 流速仪测量河渠流量是利用面积~流速法,即用流速仪分别测出若干部分面积的垂直于过水断面的部分平均流速,然后乘以部分过水面积,求得部分流量,再计算其代数和得出断面流量。 从水力学的紊流理论和流速分布理论可知,每条垂线上不同位置的流速大小不一,而且同一个点的流速具有脉动现象。所以用流速仪测量流速,一般要测算出点流速的时间平均值和流速断面的空间平均值。即通常说的测点时均流速、垂线平均流速和部分平均流速。 (一)基本方法 流速仪测流,在不同情况或要求下,可采用不同的方法。其基本方法,根据精度及操作繁简的差别分为精测法、常测法和简测法。 1.精测法: 精测法是在断面上用较多的垂线,在垂线上用较多的测点,而且测点流速要用消除脉动影响的测量方法。用以研究各级水位下测流断面的水流规律,为精简测流工作提供依据。 2.常测法: 常测法是在保证一定精度的前提下,在较少的垂线、测点上测速的一种方法。此法一般以精测资料为依据,经过精简分析,精度达到要求时,即可作为经常性的测流方法。

3.简测法: 在保证一定精度的前提下,经过精简分析,用尽可能少的垂线、测点测速的方法叫简测法。在水流平缓,断面稳定的渠道上可选用单线法。 (二)测线布设 测流断面上测深、测速垂线的数目和位置,直接影响过水断面积和部分平均流速测量精度。因此在拟订测线布设方案时要进行周密的调查研究。 国际标准规定,在比较规则整齐的渠床断面上,任意两条测深垂线的间距,一般不大于渠宽的1/5,在形状不规则的断面上其间距不得大于渠宽的1/20。测深垂线应分布均匀,能控制渠床变化的主要转折点。一般渠岸坡脚处、水深最大点、渠底起伏转折点等都应设置测深垂线。 测速垂线的数目与过水断面的宽深比有关。精测法的测速垂线数目与宽深比的关系式为: B N0=2 D 式中:N0——测速垂线数目; B——水面宽; D——断面平均水深。 常测法的垂线数目与宽深比的关系式为: B N0= D 简测法的测速垂线数目及其布置,应通过精简分析确定。主流摆动剧烈或渠床不稳的测站,垂线不宜过少,垂线位置应优先分布在主流上。垂线较少时,应尽量避免水流不平稳和紊动大的岸边或者回流区附近。 由于灌溉渠道的断面一般都比较规则,有些测站修建了标准断面,故

水利工程施工测量的应用与解析

水利工程施工测量的应用与解析 兴修水利,需要防洪、灌溉、排涝、发电、航运等综合治理。一般由若干建筑物组成一整体.称为水利枢纽。水利枢纽示意图,其主要组成部分有:拦河大坝、电站、放水涵洞、溢洪道等。 拦河大坝是重要的水工建筑物,按坝型可分为土坝、堆石坝、重力坝及拱坝等(后两类大中型多为混凝土坝、中小型多为浆砌块石坝)。修建大坝需按施工顺序进行下列测量工作:布设平面和高程基本控制网,控制整个工程的施工放样;确定坝轴线和布设控制坝体细部放样的定线控制网;清基开挖的放样;坝体细部放样等。对于不同筑坝材料及不同坝型施工放样的精度要求有所不同,内容也有些差异,但施工放样的基本方法大同小异。 第一节土坝的控制测量 土坝是一种较为普遍的坝型。根据土料在坝体的分布及其结构的不同,其类型又有多种。粘土心墙土坝的示意图。 土坝的控制测量是根据基本网确定坝轴线,然后以坝轴线为依据布设坝身控制网以控制坝体细部的放样。 一、坝轴线的确定 对于中小型土坝的坝轴线,一般是由工程设计人员和勘测人员组成选线小组,深入现场进行实地踏勘,根据当地的地形、地质和建筑材料等条件,经过方案比较,直接在现场选定。’

对于大型土坝以及与混凝土坝衔接的土质副坝,一般经过现场踏勘,图上规划等多次调查研究和方案比较,确定建坝位置,并在坝址地形图上结合枢纽的整体布置,将坝轴线标于地形图上,为了将图上设计好的坝轴线标定在实地上,一般可根据预先建立的施工控制网用角度交会法测设到地面上。 坝轴线的两端点在现场标定后,应用永久性标志标明。为了防止施工时端点被破坏,应将坝轴线的端点延长到两面山坡上。 二、坝身控制线的测设 坝身控制线一般要布设与坝轴线平行和垂直的一些控制线。这项工作需在清理基础前进行(如修筑围堰,在合拢后将水排尽,才能进行)。 (一)平行于坝轴线的控制线的测设 平行于坝轴线的控制线可布设在坝顶上下游线、上下游坡面变化处、下游马道中线,也可按一定间隔布设(如10、20、30m等),以便控制坝体的填筑和进行收方。 (二)垂直于坝轴线的控制线的测设 垂直于坝轴线的控制线,一般按50m、30m或20m的间距以里程来测设,其步骤如下。 (1)沿坝轴线测设里程桩。 由坝轴线的一端定出坝顶与地面的交点,作为零号桩,其校号为0十000。

水工隧洞设计规范DLT_5195-2004

对应的旧标准:SD 134-1984 目次 前言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总则 4 主要术语 5 基本资料 6 隧洞布置 7 断面形状及尺寸 8 水力设计 9 结构设计基本原则 10 不衬砌与锚喷隧洞 11 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衬砌 12 预应力混凝土衬砌 13 高压钢筋混凝土衬砌岔洞 14 封堵体设计 15 灌浆、防渗和排水 16 观测、运行和维修 附录A(规范性附录)围岩工程地质分类 附录B(规范性附录)材料 附录C(资料性附录)水工隧洞水头损失计算 附录D(规范性附录)高流速防蚀设计问题 附录E(规范性附录)水工隧洞结构安全级别 附录F(资料性附录)锚喷支护类型及其参数 附录G(规范性附录)圆形有压隧洞衬砌计算 附录H(资料性附录)外水压力折减系数 附录I(规范性附录)圆形无压隧洞及非圆形隧洞衬砌计算 附录J(资料性附录)混凝土衬砌裂缝及其防止措施 条文说明 前言 根据原电力工业部《关于下达1996年制定、修订电力行业标准计划项目(第一批)的通知》(技综[1996]40号文)的指示精神,在原规范(SD134—1984)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新建水工隧洞的实践经验,并吸收了当前国外的先进技术而修订为本标准。 本次修订中修改和增加的主要内容有: (1)遵照GB 50199规定的原则和方法增加了相应的条款。 (2)规范采用开裂设计和限裂设计两种设计方法,取消了不允许出现裂缝的计算方法;限裂验算采用我国经验计算方法。 (3)除圆形有压隧洞外,其他断面取消了原规范中的计算公式,采用以边值数值解法及有限元法进行计算。 (4)扩大了标准的适用范围,增加了抽水蓄能电站隧洞、预应力混凝土衬砌、高压混凝土衬砌岔洞及封堵体设计的有关规定,并补充了锚喷、喷钢纤维混凝土的内容。 (5)引用了GB 50287的围岩分类。 本标准的修订工作,是在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领导下,由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主编,北京勘测设计研究院、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及清华大学水利系、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学院承担了部分专题科研工作。 本标准实施后代替SD134—1984。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D、附录E、附录G、附录I为规范性附录。

《水工建筑物》课程设计之前进水闸设计

《水工建筑物》课程课程设计 前 进 闸 初 步 设 计 学号: 08 专业: 水利水电工程 姓名: 封苏衡 指导教师: 潘起来老师 2011年 12 月 19日 目录 第一章设计资料和枢纽设计 (4) 1.设计资料 (4) 2.枢纽设计 (5)

1.闸室结构设计 (7) 2.确定闸门孔口尺寸 (7) 第三章消能防冲设计 (11) 1.消力池设计 (11) 2.海漫的设计 (13) 3. 防冲槽的设计 (14) 第四章地下轮廓设计 (15) 1.地下轮廓布置形式 (15) 2. 闸底板设计 (15) 3.铺盖设计 (16) 4. 侧向防渗 (16) 5. 排水止水设计 (17) 第五章渗流计算 (19) 1.设计洪水位情况 (19) 2. 校核洪水位情况 (23)

1. 闸室的底板 (24) 2. 闸墩的尺寸 (24) 3. 胸墙结构布置 (24) 4. 闸门和闸墩的布置 (24) 5. 工作桥和交通桥及检修便桥 (25) 6. 闸室分缝布置 (26) 第七章闸室稳定计算 (27) 1.确定荷载组合 (27) 2. 闸室抗滑稳定计算和闸基应力验算 (27) 第八章上下游连接建筑物 (31) 1.?上游连接建筑物 (31) 2.下游连接建筑物 (31) 参考文献 (31) 第一章设计资料和枢纽设计 1、设计资料

工程概况 前进闸建在前进镇以北的团结渠上是一个节制闸。本工程等别为Ⅲ等,水闸按3级建筑物设计。该闸有如下的作用: (1)防洪。当胜利河水位较高时,关闸挡水,以防止胜利河的高水入侵团结渠下游两岸的底田,保护下游的农田和村镇。 (2)灌溉。灌溉期引胜利河水北调,以灌溉团结渠两岸的农田。 (3)引水冲淤。在枯水季节。引水北上至下游红星港,以冲淤保港。 规划数据 (1)团结渠为人工渠,其断面尺寸如图1所示。渠底高程为,底宽50m,两岸边坡均为1:2 。(比例1:100) 图1 团结渠横断面图(单位:m) (2)灌溉期前进闸自流引胜利河水灌溉,引水流量为300s m/3。此时相应水位为:闸上游水位,闸下游水位;冬春枯水季节,由前进闸自流引水至下游红星港,引水流量为100s m/3,此时相应水位为:闸上游水位,闸下游水位。 (3)闸室稳定计算水位组合:设计情况,上游水位2204.3m,下游水位2201.0m;校核情况,上游水位2204.7m,下游水位2201.0m。消能防冲不利情况是:上游水位2204.7m,下游水位,引水流量是300s m/3 (4)下游水位流量关系:

水工隧洞测量施工规范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水工隧洞测量施工规范 篇一:水工隧洞工程施工实施细则 水工隧洞工程施工实施细则 1总则 (1)本细则编制依据: 1)dl/t5099-1999《水工建筑物地下开挖工程施工技术规范》。 2)gb50086-20xx《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 2)gb6722-20xx《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 4)sl52—93《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 5)dl/t5135-20xx《水利水电工程爆破施工技术规范》。 6)工程施工合同文件、质量监理合同文件。 (2)本细则适用于xxx引水隧洞及洞室工程的开挖、支护、灌浆等工程项目。水工隧洞永久混泥土衬砌工程及灌浆工程,还应依据其他相关规定执行。 2施工准备工作 (1)施工单位应在现场施工测量施测14天前,将有关施工测量技术方案报监理部批准,其内容应包括:

1)贯通测量技术设计书(应包括:技术设计方案、施测要求、汁算方法和操作规程)。 2)观测仪器、设备的配置及技术参数。 3)测量专业人员设置及其资历。 (2)隧洞平面与高程控制网完成后,施工单位应向监理部报送以下成果和资料。 1)测量仪器率定校正资料。 2)施工控制网与勘测设计阶段控制网连接图。 3)洞口与地面控制点联测的平差资料及进洞关系平面图。 4)控制网测量平差计算成果。 5)技术总结报告。 (3)隧洞工程开工14天前,施工单位应根据设计图纸、合同技术规范和有关施工规程规范,结合地形、地质资料和施工条件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报送监理部批准。施工组织设计应包括下述主要内容: 1)工程概况。 2)施工开挖布置图。 3)施工进度计划。 4)劳动力、材料和设备(包括辅助工程设备与设施)配置计划。 5)开挖爆破技术和方法。

水文判断题

第二章 (三)判断题 1.计算时段的长短,对水量平衡计算原理有影响。[ ] 2.计算区域的大小,对水量平衡计算原理没有影响。[ ] 3.水资源是再生资源,因此总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 4.河川径流来自降水,因此,流域特征对径流变化没有重要影响。[ ] 5.闭合流域的径流系数应当小于1。[ ] 6.在石灰岩地区,地下溶洞常常比较发育,流域常常为非闭合流域。[ ] 7.非闭合流域的径流系数必须小于1。[ ] 8. 雨量筒可观测到一场降水的瞬时强度变化过程。[ ] 9.自记雨量计只能观测一定时间间隔内的降雨量。[ ] 10. 虹吸式自记雨量计纪录的是降雨累计过程。[ ] 12. 用等雨深线法计算流域平均降雨量,适用于地形变化比较大的大流域。[ ] 13. 用垂直平分法(即泰森多边形法)计算流域平均降雨量时,它的出发点是流域上各点的雨量用离该点最近的雨量站的降雨量代表。[ ] 14. 垂直平分法(即泰森多边形法)假定雨量站所代表的面积在不同降水过程中固定不变,因此与实际降水空间分布不完全符合。[ ] 型、E601型蒸发器是直接观测水面蒸发的仪器,其观测值就是当时当地水库、湖 19. 20 泊的水面蒸发值。[ ] 20. 在一定的气候条件下,流域日蒸发量基本上与土壤含水量成正比。[ ] 21.采用流域水量平衡法推求多年平均流域蒸发量,常常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计算方法。[ ] 22.降雨过程中,土壤实际下渗过程始终是按下渗能力进行的。[ ] 23.降雨过程中,降雨强度大于下渗能力时,下渗按下渗能力进行;降雨强度小于下渗能力时,下渗按降多少下渗多少进行。[ ] 24.人类活动措施目前主要是通过直接改变气候条件而引起水文要素的变化。[ ] 25.天然状况下,一般流域的地面径流消退比地下径流消退慢。[ ] 26.对于同一流域,因受降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各场洪水的地面径流消退过程都不一致。[ ] 27. 退耕还林,是把以前山区在陡坡上毁林开荒得到的耕地,现在再变为树林,是一项

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内容清晰)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SL203-97 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 Specificatins for seismic design of hydraulic structures 1997-08-04发布 1997-10-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主编单位: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施行日期:1997年10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关于发布《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SL203-97的通知 水科技[1997]439号 根据部水利水电技术标准制定,修订计划,由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主持,以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为主编单位修订的《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经审查批准为水利行业标准,现予以发布.标准的名称和编号为:SL203-97.原《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SDJ10-78同时废止. 本标准自1997年10月1日起实施.在实施过程中各单位应注意总结经验,如有问题请函告主持部门,并由其负责解释. 本标准文本由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发行.一九九七年八月四日 前言 本规范是根据原能源部,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91)水规设便字第35号文的通知,由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设计研究院和高等院校对原水利电力部于1978年发布试行的SDJ10-78《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进行修订而成. 本规范在修订过程中,主编单位会同各协编单位开展了广泛的专题研究,调查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大地震的经验教训,吸收采用了地震工程新的科研成果,考虑了我国的经济条件和工程实际,提出修订稿后,在全国广泛征求了有关设计,施工,科研,教学单位及管理部门和有关专家的意见,经过反复讨论,修改和试设计,最后由电力工业部水电水利规划设计管理局会同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管理局组织审查定稿. 本规范为强制性行业标准,替代SDJ10-78. 本规范共分11章和1个标准的附录.这次修订的主要内容有:进一步明确了规范适用的烈度范围,水工建筑物等级和类型,并扩大了建筑物类型和坝高的适用范围;提出了对重要水工建筑物进行专门的工程场地地震危险性分析以确定地震动参数的要求,并给出了相应的设防概率水准;增加了场地分类标准,并相应修改了设计反应谱;改进了地基中可液化土的判别方法和抗液化措施;根据1994年国家批准发布的GB50199-94《水利水电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的原则和要求,在保持规范连续性的条件下,区别不同情况,把各类主要水工建筑物的抗震计算从定值安全系数法向分项系数概率极限状态的体系"转轨,套改",并给出了各类水工建筑物相应的结构系数;采用了对混凝土水工建筑物以计入结构,地基和库水相互作用的动力法为主和拟静力法为辅的抗震计算方法,对土石坝采用按设计烈度取相应动态分布系数的拟静力抗震计算方法;在编写的格局上改为按水工建筑物类型分章,各章分别给出抗震计算和抗震措施,并补充了内容. 希望有关单位在执行本规范的过程中,结合工程实际,注意总结经验和积累资料,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交归口管理单位,以便今后再次修订时考虑. 本规范由原能源部,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提出修订.

水工建筑物维护管理规程

水工建筑物维护管理规程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水工建筑物运行管理的基本规定、巡视检查要求,以及各水工建筑物维护管理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大广坝水电开发有限公司水工建筑物维护管理。 2 引用标准 水利电力部(87)水电电生字第60号《水电站大坝安全检查施行细则》 《水电站大坝安全管理办法》(电力工业部 1997.1) SDJ336—89《混凝土大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 SL60-94《土石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 SL230-98《混凝土坝养护修理规程》 SL210-98《土石坝养护修理规程》 3 水工建筑物运行的基本规定 3.1 合理调度。正确地运用水工建筑物,保证工程安全、可靠、完整,使之达到稳定、坚固、耐久,并能满足抗渗性、抗蚀性等要求。水工有关人员必须经常进行水工建筑物的检查、维护和修理,消除所有不利因素,保证工程安全运行,充分发挥工程效益。 3.2 水工建筑物在各种工况下的运行水位,均不得超过设计规定的最高水位。在任何情况下,水库水位的下降速度,均应控制在设计规定的允许范围以内,以保证土石坝坝坡、库区岸坡以及有关水工建筑物的安全。 3.3 各水工建筑物所承受活荷载不超出《水工建筑物荷载表》表1—1所规定的荷载。若有特殊原因,要超过活荷载,应对建筑物稳定性、应力变形进行校核和必要的试验,采取有效措施(包括加固措施)。一般部位由开发公司负责安全生产的(副)总经理批准;重要部位应提出专题报告,经原设计单位审查同意,并经与开发公司负责安全生产的(副)总经理会签批准,才允许超荷载运用。 3.4 水工建筑物应保持原设计的结构型式,不得任意改变,若特殊需要,局部一般性改变,应经开发公司负责安全生产的(副)总经理批准;重大的、重要部位的改动,应提出专题报告,经由原设计单位同意,报送主管局批准,才可实施。 3.5做好大坝保卫工作,防止暴力和故意破坏以及擅自操作各种设施所造成的破坏。 3.5.1 禁止在大坝管理和保护范围内进行爆破、打井、采石、采矿、挖沙、取土、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