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数据格式知多少

地震数据格式知多少
地震数据格式知多少

地震数据格式这么多,你晕了吗?

王清振

每个物探人员都要和地震数据打交道,但是很多同学常常被眼花缭乱的地震数据格式迷得七荤八素。SEGA、SEGB、SEGC、SEGD、SEGY、SU,工作站格式、微机格式、整形、浮点型、大头(Big-Endian)、小头(Little-Endian)、IBM、IEEE等等,这些名称连起来可以绕脑门好几圈,直接把你绕蒙圈。今天就为大家抽丝剥茧,聊聊地震数据格式那些事。

SEGA、SEGB、SEGC、SEGD、SEGY

SEGA、SEGB、SEGC、SEGD、SEGY这几种格式一看就是亲兄弟,它们系出名门,都是美国勘探地球物理学会(SEG)推荐的几种数字磁带记录格式。如果地球物理界也是一个江湖,那么SEG就是该江湖中的武林大会了,该机构推荐的格式基本就是江湖标准,应用那是相当的广泛。SEG-A和SEG-B记录格式简称A格式和B格式,是SEG1967年推荐的两种数字磁带记录格式。分别适用于21轨一英寸磁带和九轨半英寸磁带。A格式目前早已随着一英寸磁带的淘汰而被淘汰。SEG-C是1972年推荐的一种九轨半英寸磁带记录格式,它以时序方式对数据多路编排记带,与B格式的区别在于所记录的数据是以32位浮点的IBM格式记录的。SEGD和SEGY都是1975年推出的新的数据格式,也是目前应用最多的两种,SEGD在野外采集时用的比较多,载体多为磁带,SEGY多用在室内数据传递,载体以磁盘居多。其实对我们大部分从业人员来说,ABCD都只是传说,SEGY才是我们熟悉的家常菜。

SU格式

SU全称Seismic Unix,是科罗拉多矿院CWP(Center for Wave Phenomena)实验室开发的一套开源地球物理数据处理系统。CWP在江湖上具有响当当的名声,地位比肩少林武当,门下人才辈出,John W. Stockwell Jr., Jack K. Cohen, Einar Kjartansson, and Joshua (Shuki) Ronen等人也因为在SU中做出的贡献与2002年被SEG授予特殊贡献奖, 目前Dave Hale正带领着团队持续维护并发展着SU。而SU格式则是该环境下应用的地震数据格式,由于软件太受欢迎,因此SU格式也就成为了一种广为流传的非官方格式被大家所认可。其实它和SEGY格式相差的只有3200个字节卷头的距离。

Big-Endian和Little-Endian

Big-Endian和Little-Endian是一对好基友,我们都是成对的提到他们。endian 这个词来源于Jonathan Swift在1726年写的讽刺小说"Gulliver's Travels"(《格利佛游记》)。该小说在描述格利佛畅游小人国时碰到了如下的一个场景。在小人国里的小人因为非常小(身高6英寸)所以总是碰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有一次因为对水煮蛋该从大的一端(Big-End)剥开还是小的一端(Little-End)剥开的争论而引发了一场战争,并形成了两支截然对立的队伍:支持从大的一端剥开的人Swift就称作Big-Endians,而支持从小的一端剥开的人就称作Little-Endians......

地震segy格式介绍

地震segy格式介绍 地震SEG-Y格式 SEGY格式是地震勘探中最常用的数据格式,所以了解SEGY格式、学会读取SEGY格式数据是非常必要的。现将SEGY格式说明如下。 1、 SEGY格式的一般情况 每个数据占4个字节(既每个数据由32位2进制数字组成); 每个数据的4个字节的摆放顺序是:低位在前,高位在后。 如有一个十进制数据一千五百二十一,在SEGY格式中表示为:1251。当然,SEGY格式是二进制的,这里用十进制为例,仅仅为了说明而已。所以在读取SEGY格式的步骤有两个,Step1:读取一个32位的数据;Step2:互换该数据的第一个字节和第四个字节,互换该数据的第二个字节和第三个字节。这时得到的数据才是确切的数据。 2、 SEG-Y 格式道头说明 字(32位) 字节号说明 1 1-4* 一条测线中的道顺序号。如果一条测线有若干卷带,顺序号连续递增。 2 5-8 在本卷磁带中的道顺序号。每卷带的道顺序号从1开始。 3 9-12* 原始的野外记录号。 4 13-16* 在原始野外记录中的道号。 5 17-20 震源点号(在同一个地面点有多于一个记录时使用)。 6 21-24 CMP号。 7 25-28 在CMP道集中的道号(在每个CMP道集中道号从1开始)。 8-1 29-30* 道识别码: 1=地震数据;4=时断;7=记时; 2=死道;5=井口时间;8=水断; 3=DUMMY;6=扫描道;9…N=选择使用(N=32767) 8-2 31-32 产生这一道的垂直叠加道数(1是一道;2是两道相加;…)。 9-1 33-34 产生这一道的水平叠加道数(1是一道;2是两道叠加;…)。 9-2 35-36 数据类型:1=生产;2=试验。 10 37-40 炮检距(如果是相反向激发为负值)。 11 41-44 接收点高程。高于海平而的高程为正,低于海平面为负。 12 45-48 炮点的地面高程。 13 49-52 炮点低于地面的深度(正数)(井深)。 14 53-56 接收点的基准面高程。 15 57-60 炮点的基准面高程。 16 61-64 炮点的水深。 17 65-68 接收点的水深。 18-1 69-70 对41-68字节中的所有高程和深度应用了此因子给出真值。

地震采集SPS实用操作手册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电子班报 1 SPS格式标准简介 1.1对SPS标准格式数据文件说明 SPS是Shell processing support format for land 3d surveys的缩写,SPS格式标准是由英国SHELL 公司制定的。由于他在国际勘探市场的广泛应用,被SEG年会推荐为国际通用的标准格式。 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工司于1997年发布了《陆上三维地震勘探辅助数据SPS格式》标准(SY/T 6290-1997)(简称《SPS标准》),将它作为我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在全国行业范围内执行。采用这种格式,有利于与国际石油勘探市场接轨。 SPS的主要功能是将地震队施工的基础数据(测量设计、静校正数据、地震班报等数据)按照标准的数据格式整理存储于磁记录介质上,并经过质量检查合格后,与野外磁带一起上交处理中心。处理系统将根据标准格式直接读取数据,更加快速准确地进行数据交流。 SPS格式文件包括四种:炮点数据文件、接收点数据文件、关系数据文件和注释文件。每一种文件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头卡;第二部分是数据卡。头卡记录了与野外采集相关的信息,数据卡记录了野外采集到的实际数据。 1.2 头卡组成和要求(详细见附录1) 头卡大致分成七种:1、基础卡;2、自由卡;3、可选择卡;4、仪器参数卡;5、接收参数卡;6、震源参数卡;7、质量控制卡七种。 ⑴每张卡的参数都是以自由格式填写,参数之间以逗号“,”分隔,以分号“;”表示此卡参数填写完成; ⑵头卡数据参数要用英文填写; ⑶基础卡中有些与测量相关的卡不能用自由格式填写,必须用固定格式填写。 ⑷基础卡H00—H20卡必须都有; ⑹投影类型卡H18卡与投影参数卡H21到H25卡之间的对应关系正确; ⑺仪器卡为:H400—H599,20卡一组,每张卡都不可缺少,最多9组; ⑻接收器卡:H600—H699,10卡一组,每张卡都不可缺少,最多9组; ⑼震源卡:H700—H899,20卡一组,最多9组;

地震勘探在海洋石油勘探中的基本原理

本科生课外研学任务书及成绩评定表 题目__地震勘探在海洋石油勘探中的基本原理学生姓名____ 黄邦毅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 严家斌____________ 学院____ 地信院________________ 专业班级___ 地科0901_______________

地震勘探在海洋石油勘探中的基本原理 一、引言 国内外的勘探实践表明,没有物探技术的进步,就没有更多圈闭的发现,就没有钻探成功率的提高,也就更不会有油田和储产量的快速增长。宏观看,物探的作用在勘探阶段是客观的目标评价,在开发阶段是精细的油藏描述。因此,油气勘探开发离不开地震技术和地震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如果说勘探技术是石油工业的第一生产力,那么物探技术就是获得油气储量的第一直接生产力。 纵观近些年的勘探技术的具体运用,最常见的莫过于地震勘探,所谓地震勘探就是通过人工方法激发地震波,研究地震波在地层中传播的情形,以查明地下的地质构造,为寻找油气田或其它勘探目的服务的一种物探方法!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蕴藏着很多宝贵的资源,随着生产技术的日趋进步,世界各国(包括中国在内)目前都在积极寻求开发海洋资源,在海洋的勘探开发中离不开物探,而且运用最广泛也最有效的是地震勘探。 二、海洋地震勘探 在茫茫大海里寻找石油最有效的技术方法是地球物理方法,其中主要是地震勘探方法。近几十年来,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海洋地震勘探的数据采集和装备得到了极大的改进,数据处理技术和解释方法也得到迅速的发展。在油气勘探中,利用地震资料不仅能确定地下的构造形态、断裂分布,而且能了解地层岩性、储层厚度、储层参数甚至能直接指示地下油气的存在。在油气开发中,地震资料同测井、岩芯资料以及其它地下地质资料相结合能对油藏进行描述和监测。地震技术远远超出了石油勘探领域,已向石油开发和生产领域渗透。 用于寻找海上石油的地震反射法,和陆地的地震反射法相比,在方法基本原理、资料处理和解释方法等方面基本上是一样的。其中, 测量原理 在这类方法中,地震波在介质中传播的物理模型如图1所示。从震源O激发出的弹性波投射到反射界面上产生反射波,其条件是:入射角α等于反射角β。

地震勘探在海洋石油勘探中的基本原理

地震勘探在海洋石油勘探中的基本原理

————————————————————————————————作者: ————————————————————————————————日期:

本科生课外研学任务书及成绩评定表 题目__地震勘探在海洋石油勘探中的基本原理学生姓名____ 黄邦毅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 严家斌____________ 学院____ 地信院________________ 专业班级___地科0901_______________

地震勘探在海洋石油勘探中的基本原理 一、引言 国内外的勘探实践表明,没有物探技术的进步,就没有更多圈闭的发现,就没有钻探成功率的提高,也就更不会有油田和储产量的快速增长。宏观看,物探的作用在勘探阶段是客观的目标评价,在开发阶段是精细的油藏描述。因此,油气勘探开发离不开地震技术和地震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如果说勘探技术是石油工业的第一生产力,那么物探技术就是获得油气储量的第一直接生产力。 纵观近些年的勘探技术的具体运用,最常见的莫过于地震勘探,所谓地震勘探就是通过人工方法激发地震波,研究地震波在地层中传播的情形,以查明地下的地质构造,为寻找油气田或其它勘探目的服务的一种物探方法!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蕴藏着很多宝贵的资源,随着生产技术的日趋进步,世界各国(包括中国在内)目前都在积极寻求开发海洋资源,在海洋的勘探开发中离不开物探,而且运用最广泛也最有效的是地震勘探。 二、海洋地震勘探 在茫茫大海里寻找石油最有效的技术方法是地球物理方法,其中主要是地震勘探方法。近几十年来,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海洋地震勘探的数据采集和装备得到了极大的改进,数据处理技术和解释方法也得到迅速的发展。在油气勘探中,利用地震资料不仅能确定地下的构造形态、断裂分布,而且能了解地层岩性、储层厚度、储层参数甚至能直接指示地下油气的存在。在油气开发中,地震资料同测井、岩芯资料以及其它地下地质资料相结合能对油藏进行描述和监测。地震技术远远超出了石油勘探领域,已向石油开发和生产领域渗透。 用于寻找海上石油的地震反射法,和陆地的地震反射法相比,在方法基本原理、资料处理和解释方法等方面基本上是一样的。其中, 测量原理 在这类方法中,地震波在介质中传播的物理模型如图1所示。从震源O激发出的弹性波投射到反射界面上产生反射波,其条件是:入射角α等于反射角β。能

地震勘探资料处理

本科生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基于 Vista 系统的地震资料处理学院名称地球物理学院 专业名称勘查技术与工程(石油物探)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指导教师唐湘蓉 实验地点5417 实验成绩 2015年3月- 2015年5月

基于 Vista 系统的地震资料处理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1)认知熟悉地震资料处理软件系统--vista软件的基本功能,了解其并熟练掌握vista软件运行的基本操作; 2)了解并掌握地震数据处理的基本流程,掌握地震数据处理的流程和基本方法,选择合适的处理参数以提高地震数据处理的精度; 3)对比地震资料处理与解释的理论与实际资料处理的结果,深入理解理论,并在理论指导下提高处理解释的水平、提高资料处理的质量; 4)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与编写实验报告或生产报告的能力。 二、实验内容 总流程 图1 总流程图 1)加载数据 打开Vista软件后选择加入2D的SEG-Y格式的原始地震数据,本实验

所用数据为给定的SHOT-20。加载后的原始地震数据如图2: 图2 原始地震数据显示 2)道均衡 各个道由于炮检距的不同,导致的反射波的振幅的变化,因为在共反射点叠加中,要求每一个叠加道的振幅都应该相等,每一道对叠加所做的贡献是等价的,无特殊情况,一般就以记录图中间的振幅为基准,使近激发点的地震道振幅减少,增加远离激发点的地震道记录的振幅。道均衡流程模块如图3,道均衡结果如图4: 图3 道均衡流程模块

3)建立观测系统 图5 观测系统显示4)初至拾取 初至拾取结果显示如图6:

图6 初至拾取结果显示 5)初至切除 地震记录上的初至波包括直达波和浅层折射波,它们能量强且有一定延续时间,对紧接而来的浅层反射波有干涉和破坏作用。另外,动校正后会引起波形畸变,浅层尤其厉害。对这些强能量初至波和动校正畸变引起的处理办法是“切除”,即将这些波的采样值全部变为零值(充零)。初至切除流程模块如图7,初至切 除结果如图8: 图7 初至切除流程模块

地震处理数据文件格式

地震处理数据文件格式 1. SEG-Y 格式(标准) (1)卷头: 3600字节 (a)(a) ASCII 区域: 3200字节(40条记录x 80 字节/每条记录)。 (b)(b) 二进制数区域: 400字节(3201~3600)。 3213~3214 字节—每个记录的数据道数(每炮道数或总道数)。 3217~3218 字节—采样间隔(μs)。 3221~3222 字节—样点数/每道(道长)。 3225~3226 字节—数据样值格式码1-浮点; 3255~3256 字节—计量系统:1-米,2-英尺。 3261~3262*字节—文件中的道数(总道数)。 3269~3270*字节—数据域(性质):0-时域,1-振幅,2-相位谱 “ * “ 号字为非标准定义。 (2)道记录块: (a)(a) 道头字区: 含: 60个字/4字节整或120个字/2字节整,共240个字节,按二进制格式存放。·SEG—Y格式道头说明: 字号(4字节) 字号(2字节) 字节号内容说明 1 1— 2 1—4 一条测线中的道顺序号,如果一条测线有若干卷磁带,顺序号连续递增。 2 3—4 5—8 在本卷磁带中的道顺序号。每卷磁带的道顺序号从l开始。 3 5—6 9—12 * 原始的野外记录号(炮号)。 4 7—8 13—16 在原始野外记录中的道号。 5 9—10 17—20 测线内炮点桩号(在同一个地面点有多于一个记录时使用)。 6 11—12 21—24 CMP号(或CDP号)。(弯线=共反射面元号) 7 13—14 25—28 在CMP道集中的道号(在每个CMP道集中道号从1开始)。 8—1 15 29—30* 道识别码: l=地震数据;4=爆炸信号;7=计时信号; 2=死道;5=井口道;8=水断信号; 3=无效道(空道);6=扫描道;9…N=选择使用(N=32767) 8—2 16 31—32 构成该道的垂直叠加道数(1是一道;2是两道相加;…) 9—l 17 33—34 构成该道的水平叠加道数(1是一道; 2是两道叠加;…) 9—2 18 35—36 数据类型:1=生产;2=试验 10 19—20 37—40 从炮点到接收点的距离(如果排列与激发前进方向相反取负值) (分米)。 11 21—22 41—44 接收点的地面高程。高于海平面的高程为正,低于海平面为负(cm)。 12 23—24 45—48 炮点的地面高程(cm)。 13 25—26 49—52 炮井深度(正数,cm)。 14 27—28 53—56 接收点基准面高程(cm)。 15 29—30 57—60 炮点基准面高程(cm)。 16 31—32 61—64 炮点的水深(cm)。 17 33—34 65—68 接收点的水深(cm)。 l8—l 35 69—70 对41一68字节中的所有高程和深度应用此因子给出真值。比例因子=l, 土10,土100,土1000或者土10000。如果为正,乘以因子;如果为负, 则除以因子。(此约定中= -100) 18—2 36 71—72 对73—88字节中的所有坐标应用此因子给出真值。比例因子=1,土10, 土[00,土1000或者土10000。如果为正,乘以因子;如果为负,则除

seg-y数据道头说明

SEGY格式是地震勘探中最常用的数据格式,所以了解SEGY格式、学会读取SEGY格式数据是非常必要的。现将SEGY格式说明如下。 1、 SEGY格式的一般情况 每个数据占4个字节(既每个数据由32位2进制数字组成); 一个SEGY数据文件的结构如下图: 每个数据的4个字节的摆放顺序是:低位在前,高位在后。 如有一个十进制数据一千五百二十一,在SEGY格式中表示为:1251。当然,SEGY格式是二进制的,这里用十进制为例,仅仅为了说明而已。所以在读取SEGY格式的步骤有两个,Step1:读取一个32位的数据;Step2:互换该数据的第一个字节和第四个字节,互换该数据的第二个字节和第三个字节。这时得到的数据才是确切的数据。 2、 SEG-Y 格式道头说明 字(32位) 字节号说明 1 1-4* 一条测线中的道顺序号。如果一条测线有若干卷带,顺序号连续递增。 2 5-8 在本卷磁带中的道顺序号。每卷带的道顺序号从1开始。 3 9-12* 原始的野外记录号。 4 13-16* 在原始野外记录中的道号。 5 17-20 震源点号(在同一个地面点有多于一个记录时使用)。 6 21-24 CMP号。 7 25-28 在CMP道集中的道号(在每个CMP道集中道号从1开始)。 8-1 29-30* 道识别码: 1=地震数据;4=时断;7=记时; 2=死道;5=井口时间;8=水断; 3=DUMMY;6=扫描道;9…N=选择使用(N=32767) 8-2 31-32 产生这一道的垂直叠加道数(1是一道; 2是两道相加;…)。 9-1 33-34 产生这一道的水平叠加道数(1是一道; 2是两道叠加;…)。 9-2 35-36 数据类型:1=生产;2=试验。 10 37-40 炮检距(如果是相反向激发为负值)。 11 41-44 接收点高程。高于海平而的高程为正,低于海平面为负。 12 45-48 炮点的地面高程。 13 49-52 炮点低于地面的深度(正数)(井深)。 14 53-56 接收点的基准面高程。 15 57-60 炮点的基准面高程。 16 61-64 炮点的水深。 17 65-68 接收点的水深。 18-1 69-70 对41-68字节中的所有高程和深度应用了此因子给出真值。 比例因子=1,±10,±100,±1000或者±10000。如果为正,乘以因子;如果为负,则除以因子。 18-2 71-72 对73-88字节中的所有坐标应用了此因子给出真值。比例因子=1,±10,±100,±1000或者±10000。如果为正,乘以因子;如果为负,则除以因子(在GRISYS 中为10)。 19 73-76 炮点坐标--X |- 如果坐标单位是弧度的秒,X值代表 20 77-80 炮点坐标--Y | 径度,Y值代表纬度。正值代表格林

地震勘探报告编制

地震勘探报告编制若干问题(潘振武) ●地震勘探工作程序 地震勘探设计—地震数据采集—地震数据处理—地震数据解释—地震勘探报告与审批—“售后服务” ●地质报告的作用 ——开采(或灾害防治)设计、可行性研究、规划的地质依据; 地质构造影响矿井采区布置、工作面划分。 由于地质构造不清,未采取防范措施,巷道遇断层揭露瓦斯突出煤层、含水层、采空区带来危险。 构造不清造成掘进巷道增加。百万吨掘进率、百万吨死亡率增加。 煤矿五大灾害(瓦斯、水、火、顶板、粉尘)都与煤矿地质条件有关。查明地质情况,采取相应对策,则为合理开采、提高资源回收率、安全生产提供了保障。 二维地震为找煤、指导下一步勘查或其它专项目的。 ——为本单位科研集累资料,集累经验; ——展示本单位在行业中形象,是客观的广告和宣传。 ●《煤炭煤层气地震勘探规范》-MT/T896-2000:(22~24 页) “编写成果报告时应充分分析有关地质、物探资料、做到报告内容齐全,观点明确,证据充分,重点突出,叙述清楚,文字简练,图表齐全,整洁、美观。” (用自己的思想和语言) 地质报告编制提纲(内容): 文字说明包括:序言;概况;地质及地震地质条件;野外施工方法;资料处理和解释;地质成果;结论等七章。 附图包括:实际材料图;反射波T0等时线平面图;煤层底板等

高线图;地震地质剖面图;地震时间剖面图等。 附表包括:测量成果表;工程量统计表;断层控制表等。 1.以往地质资料(包括矿井地质资料)收集、分析 目的:了解地层、地质构造特征;以往地质工作质量; 地震地质条件。作为物探工作设计、资料解释的依据。 存在问题:——收集不足(范围、内容) ——分析、利用不够,如测井资料 ——对以往地质资料中差错甄别不够 应收集的资料 ·最近(新)的井田勘探报告或矿井地质报告 ·地形地质图(或基岩地质图) ·综合柱状图 ·主要煤层底板等高线图 ·煤层基础资料表 ·钻孔坐标 ·主要剖面图 ·煤、岩层对比图 ·全部有关钻孔的钻孔综合柱状图(含测井曲线) ·其它物探成果资料 ·区域地质资料 ·周边其它煤矿、小窑情况 需要时:煤质、岩石力学性质,水文地质试验、观测成果表。

三维地震勘探技术

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及其应用 [摘要] 本文应用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对某矿南三采区进行探测,探测区内解释断层71条,其中可靠断层61条,较可靠断层10条,31个无煤带。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节约了生产成本的投入。 [关键词] 三维地震采区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application of three dimensional seismic exploration method on the south third mining area of a certain coal mine. 71 faults were showed in this exploration area, in which there are 61 reliable faults, 10 relatively reliable faults and 31 areas without any coal. those information provides scientific foundation for the production safty of the coal mine and saves the cost. [key words] three dimensional seismic mining area 0.引言 随着煤炭地震勘探技术的提高,尤其是九十年代以来三维地震勘探在煤炭系统的应用与推广,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在煤矿采区进行小构造勘探成为现实,给煤矿建设和生产带来了巨大的效益。 近年来,随着我国煤炭资源勘查理论和技术的不断发展,已形成了中国煤炭地质综合勘查理论与技术新体系,其中三维地震勘探技术是五大关键技术之一。[1]

地质资料工作有关标准、规范目录.doc

地质矿产调查部分 1∶500、1∶1000、1∶2000地形图平板仪测量规范GB/T16819—97 地质矿产勘查测绘术语GB/T17228—98 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火成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GB/T17412.1—98 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沉积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GB/T17412.2—98 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变质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GB/T17412.3—98 区域重力调查规范DZ/T0082—93 地下水动态监测规程DZ/T0133—94 航空磁测技术规范DZ/T0142—94 卫星遥感图像产品质量控制规范DZ/T0143—94 地面磁勘查技术规程DZ/T0144—94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规范DZ/T0145—94 侵入岩地质数据文件格式DZ/T0146—94 水文地质钻探规程DZ/T0148—94 区域地质调查中遥感技术规定(1∶50000)DZ/T0151—95 物化探工程测量规范DZ/T0153—95 地面沉降水准测量规范DZ/T0154—95

区域地质及矿区地质图清绘规程DZ/T0156—95 1∶50000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规范DZ/T0157—95 浅覆盖区区域地质调查细则(1∶50000)DZ/T0158—95 1∶500000、1∶1000000省(市、区)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规范DZ/T0159—95 1∶20万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规范及图式DZ/T0160—95 区域地球化学勘查规范(1∶20万) DZ/T0167—95 浅层地震勘查技术规范DZ/T0170—97 大比例尺重力勘查规范DZ/T0171—97 垂直地震剖面法勘探技术标准DZ/T0172—97 煤田地质填图规程(1∶500001∶250001∶100001∶5000)DZ/T0175—97 石油、天然气地震勘查技术规范DZ/T0180—97 水文测井工作规范DZ/T0181—97 石油天然气地球化学勘查技术规范DZ/T0185—97 地学数字地理底图数据交换格式DZ/T0188—97 同位素地质年龄数据文件格式DZ/T0189—97 区域环境地质勘查遥感技术规程(1∶50000)DZ/T0190—97 1∶250000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规范DZ/T0191—97 物探化探遥感勘查技术规程规范编写规定DZ/T0195—97 测井仪通用技术条件DZ/T0196.1~9—97

08262026-地震勘探数据处理与解释

吉林大学实验教学大纲 教学单位名称: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 课程名称:地震勘探数据处理与解释 课程代码:08262026 课程类别:专业课 课程性质:必修课 学时/学分:32/2(其中实验8学时) 面向专业:勘查技术与工程 一.实验课程的教学任务、要求和教学目的 《地震数据处理与解释》课程是应用地球物理系列课程中的一个重要方向,是地球物理勘探中的重要方法之一,与地震勘探原理一起构成了地震勘探研究方向的一个完整体系。是勘查技术与方法专业中应用地球物理方向本科生的一门重要选修课。 本实验课是与理论课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通过实验课的教学,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理解和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熟悉基本的数据处理流程,并进行实际的地震资料处理。本实验课实际上是地震勘探数据处理与解释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学生应掌握的实验技术及基本技能 1、掌握常用地震数据处理系统的基本操作方法 2、了解常用地震记录的数据格式及剖面显示方式; 3、掌握动、静校正及水平叠加处理的方法; 4、掌握地震信号的频谱分析和一维、二维滤波; 5、掌握预测反褶积处理技术; 6、了解速度分析的方法和步骤; 7、了解地震波场偏移处理的目的和方法; 8、掌握合成地震记录的制作和分析方法; 9、掌握波动方程地震记录的正演模拟; 10、能编写简单的地震数据处理程序。 三.实验项目内容、学时分配和每组人数

四.实验教材或指导书或主要参考资料 教材采用《应用地球物理教程—地震勘探》。另外可参考以下文献: 1.《地震资料分析—地震资料处理、反演和解释》,渥.伊尔马滋 2.CWP/SU:Seismic Un*x用户手册 五.考核要求、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标准 实验成绩可通过写实验报告,或总结性考核而定,占学生学期总成绩的20%~30%。 六.制定人、审核人、日期 制定人:王德利 审核人:潘保芝 审核日期:2009年9

地震数据处理

地震数据整体流程 不同软件的地震数据处理方式不同,但是所有软件的处理流程基本是固定不变的,最多也是在处理过程中处理顺序的不同。整体流程如下: 1 数据输入(又称为数据IO) 数据输入是将野外磁带数据转换成处理系统格式,加载到磁盘上,主要指解编或格式转换。 解编:将多路编排方式记录的数据(时序)变为道序记录方式,并对数据进行增益恢复等处理的过程。如果野外采集数据是道序数据,则只需进行格式转换,即转成处理系统可接受的格式。 注:早期的时序数据格式为记录时先记录第一道第一个采样点、第二道第一个采样点、……、第一道第二个采样点、第二道第二个采样点、……直至结束。现在的道序记录格式为记录时直接记录第一道所有数据、第二道所有数据、……直至结束,只是在每一道数据前加上道头

数据。将时序数据变为道序数据只需要对矩阵进行转置即可。 2 置道头 2.1 观测系统定义 目的为模拟野外,定义一个相对坐标系,将野外的激发点、接收点的实际位置放到这个相对的坐标系中。即将SPS文件转换为GE-Lib文件,包括1)物理点间距2)总共有多少个物理点3)炮点位置4)每炮第一道位置5)排列图形。 2.2 置道头 观测系统定义完成后,处理软件中置道头模块,可以根据定义的观测系统,计算出各个需要的道头字的值并放入地震数据的道头中。当道头置入了内容后,我们任取一道都可以从道头中了解到这一道属于哪一炮、哪一道?CMP号是多少?炮间距是多少?炮点静校正量、检波点静校正量是多少?等等。 后续处理的各个模块都是从道头中获取信息,进行相应的处理,如抽CMP道集,只要将数据道头中CMP号相同的道排在一起就可以了。因此道头如果有错误,后续工作也是错误的。 GOEAST软件有128个道头,1个道头占4个字节,关键的为2(炮号)、4(CMP号)、17(道号)、18(物理点号)、19(线号)、20(炮检距)等。 2.3 观测系统检查 利用置完道头的数据,绘制炮、检波点位置图、线性动校正图。 3 静校正(野外静校正) 静校正为利用测得的表层参数或利用地震数据计算静校正量,对地震道进行时间校正,以消除地形、风化层等表层因素变化时对地震波旅行时的影响。 静校正是实现共中心点叠加的一项最主要的基础工作。直接影响叠加效果,决定叠加剖面的信噪比和垂向分辨率,同时影响叠加速度分析的质量。 静校正方法: 1)高程静校正 2)微测井静校正-利用微测井得到的表层厚度、速度信息,计算静校正量 3)初至折射波法 4)微测井(模型法)低频+初至折射波法高频 4 叠前噪音压制 干扰波严重影响叠加剖面效果。在叠前对各种干扰进行去除,为后续资料处理打好基础。 常见干扰有:面波、折射波、直达波、多次波、50Hz工业电干扰及高能随机干扰等多种情况。不同干扰波有不同特点和产生原因,根据干扰波和一次反射波性质(如频率、相位、视速度等)上的不同,把干扰和有效波分离,从而达到干扰波的去除,提高地震资料叠加效

地震勘探仪器使用教程

地震勘探仪器使用教程 胜利油田物探公司编写 二OO五年三月

目录 第一章综述 第一节地震勘探仪器的发展情况 第二节地震勘探仪器的有关常用术语 第二章 408UL地震仪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主要窗口功能介绍 第三节 408UL地震仪技术操作规程 第三章 ARAM.ARIES地震仪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系统结构及功能特点 第三节仪器操作流程 第四节 ARAM.ARIES地震仪技术操作规程附录1 采集设备维修维护的有关规定 附录2 物探行业采集设备的配置标准要求

第一章综述 地震勘探工作基本包括激发地震波、接收记录地震波和处理解释地震资料三个方面。每一项工作都需要使用特定的设备,才能完成预期的任务。 地震勘探仪器就是为了接收和记录地震波专门设计的一种集精密传感器技术、近代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一体的组合装置。 第一节地震勘探仪器的发展情况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新型遥测地震仪器问世,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新型遥测地震仪在品种和数量上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新型遥测地震仪器的标志是启用了频谱整形滤波器和24位的模数转换器等新技术。新型遥测地震仪主要有:美国I/O公司推出的SYSTEM IMAGE 系统,美国FAIR FIELD公司推出的BOX系统,法国SERCEL公司推出的SN-388系统和408UL系统,加拿大GEO-X系统公司推出的ARAM.ARIES系统;日本地球科学综合研究所株式会社(JGI)推出的G.DAPS-4系统。这些产品代表着当今国际上最先进的遥测地震数据采集系统,各有其独到之处。本书主要对其中两种有代表性的新一代遥测地震仪的使用进行介绍。

几种主要型号地震仪的模拟性能指标对比

地震资料格式说明

§3 资料处理流程说明: 资料处理的基本流程如下图所示: 解编 预处理(建立工区,切除,振幅处理等) 一次静校正 一、二维数字滤波 抽道集 高精度速度分析 剩余静校正高精度动校正 水平迭加 滤波、反滤波 (倾斜相干加强) 迭后偏移 一维数字滤波 振幅均衡、输出 在资料的处理过程中,应根据资料的信噪比和分辨率情况选择模块,组合流程,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处理过程中,应首先根据野外电子观测班报和测量电子班报建立工区基本参数文件(由建立工区模块完成),若无测量结果,可根据模块提示完成建立工区基本参数文件的工作。本系统适合于有或无测量资料的情况;同时也适合于变观资料处理。文件格式参见相关模块说明。 §4 处理资料文件格式说明: 4.1 SEG-Y 记录格式(标准) (1)卷头: 3600字节

(a)ASCII 区域: 3200字节(40条记录 x 80 字节/每条记录)。 (b)二进制数区域: 400字节(3201~3600)。 3213~3214 字节—每个记录的数据道数(每炮道数或总道数)。 3217~3218 字节—采样间隔(μs)。 3221~3222 字节—样点数/每道(道长)。 3225~3226 字节—数据样值格式码1-浮点; 3255~3256 字节—计量系统:1-米, 2-英尺。 3261~3262*字节—文件中的道数(总道数)。 3269~3270*字节—数据域(性质):0-时域,1-振幅,2-相位谱“ * “ 号字为非标准定义。 (2)道记录块: (a)道头字区: 含: 60个字/4字节整或120个字/2字节整, 共240个字节,按二进制格式存放。 ·SEG—Y格式道头说明: 字号(4字节) 字号(2字节) 字节号内容说明 1 1— 2 1—4 一条测线中的道顺序号,如果一条测线有若干卷 磁带,顺序号连续递增。 2 3—4 5—8 在本卷磁带中的道顺序号。每卷磁带的道顺序号 从l开始。 3 5—6 9—12 * 原始的野外记录号(炮号)。 4 7—8 13—16 在原始野外记录中的道号。 5 9—10 17—20 测线内炮点桩号(在同一个地面点有多于一个 记录时使用)。 6 11—12 21—24 CMP号(或CDP号)。(弯线=共反射面元号) 7 13—14 25—28 在CMP道集中的道号(在每个CMP道集中道号从 1开始)。 8—1 15 29—30* 道识别码: l=地震数据; 4=爆炸信号; 7=计时信号; 2=死道; 5=井口道;8=水断信号; 3=无效道(空道);6=扫描道;9…N=选择使用 (N=32767) 8—2 16 31—32 构成该道的垂直叠加道数(1是一道;2是两道相 加;…) 9—l 17 33—34 构成该道的水平叠加道数(1是一道; 2是两道叠 加;…) 9—2 18 35—36 数据类型:1=生产; 2=试验 10 19—20 37—40 从炮点到接收点的距离(如果排列与激发前进方 向相反取负值) (分米)。

地震勘探复习简答题

简答:1.简述地震勘探原理 地震勘探根据岩石的弹性差别进行工作的,波遇到障碍物会发生反射和透射,折射.通过测反射波和透射波的性质,可以确定障碍物的距离.地震勘探是人工激发地震波.通过在地面布置测线,接收反射波,然后进行一些处理,从而来反映地下构造情况,为寻找油气和其他勘探目的的服务,生产工作包括三个环节:1野外数据采集2室内数据处理3地震资料解释,与其他方法相比,具有高精度的优点,但耗资大. 2.有效波与干扰波的区别?分别用什么方法压制? 1有效波与干扰波在传播方向上有可能不同,可以用组合检波来压制. 2有效波与干扰波在频道上有差别,可以采用频率滤波来压制,即带通滤波. 3有效波与干扰波在动校正后在剩余时差可能有差别,可以采用多次叠加来压制. 4有效波与干扰波在他们出现的规律上可能有差别,也可以用组合方法来压制. 3.写出水平叠加剖面的形成过程,并指出有何缺陷? 1地震资料采集2进行室内的解编,即将资料转变为道序形式和处理系统内部格式表示的数据形式3道编辑,删除废炮,废道及类脉冲等非期望波.4观测系统的定义5切除处理6静校正,消除地形等的影响7滤波8振幅校正9反褶积,提高分辨率10速度分析和动校正11水平叠加,这便是水平叠加剖面的形成过程.其缺点是:当界面倾斜时,我们按共中心点关系进行抽道集,动校正,水平叠加,其实并不是真的共反射点叠加,在剖面上存在绕射波没有收敛干涉带没有分解,凹转波没有归位等问题.叠加部总是把界面上反射点的位置显示在地面,共中心点下方的铅垂线上,水平界面时与实际情况符合,倾斜时与情况不符. 4.影响水平叠加效果的因素有那些? 多次覆盖参数的选择,动校正速度的大小,地层本身的性质. 5.在地震剖面上常见的异常波识别标志有那些? 常见的异常波有三种即岩性突变点,有关的绕射波,断面处出现断面反射波和凹界面产生的回转波.绕射波同相轴经动校正水平叠加后为曲线.而反射波经动校正后为一条直线,断面反射波在地震剖面上表现为同相轴断开,数目突增减或消失,同相轴突变,反射零乱或出现空白带和标准反射波同相轴发生分叉,合并,扭曲.强相位转换等现象.回转波在剖面上主要表现为蝴蝶结状同相轴交逆叉. 6.地震反射界面的地质意义是什么? 地震反射界面指波阻抗存在差异的界面,他不能完全反映岩性存在差异的界面,但是能反映一些岩性突变点,如不整合面,断续,以及凹界面等,从而帮助查明地下构造. 7.简述费马原理与惠更斯原理?并用费马原理证明地震波反射定律 费马原理:波在各种介质中传播遵循时间最短原理,可用数学上求最小值方法,利用费马原理证明地震波反射定律. 惠更撕原理:波前传播至一位置,可以看作一个新的波源,每个质点都激发球面波向前传播. 8.检波器组合能压制那类干扰波?为什么? 检波器组合可以压制与有效波方向上有差别的干扰波,首先检波器组合可以使信号增强,但有效波增强幅度大,干扰波相对得到压制,其次,检波器组合可以使通放带变窄,则相应压制带就变宽了,所以说可以压制方向存在差别的干扰波. 9.简述地震记录面貌的形成物理过程,学写出制作人工合成地震记录的过程及他的作用. 地震记录面貌形成过程,人工合成地震记录指地震子波s(t)和各个地层界面的反射系数随界面双程垂直时间t的变化R(t),来计算反射率地震记录x(t).可以用来辅助确定反射同相轴对应的地质层位,复杂构造解释,小砂体的固定等,另外可以初步估计反射的界面,深度,品质,主要的多次波能量衰减情况等. 10.什么叫观测系统? 地震勘探中指地震波的激发点与接收点的相互位置关系. 11.为什么要进行偏移处理?偏移处理后的剖面与常见的水平叠加剖面有何不同? 由于水平叠加的剖面存在自身的一些缺点,如绕射波没有收敛,干涉带没有分解,回转波没有归位等,并且其显示出来的反射点位置也往往不是地下真实的位置,因此要求进行偏移处理,经过处理后,剖面上绕射波收敛,回转波归位,从而更真实的反映地下的构造形态. 12.什么叫叠加速度谱?什么叫速度扫描? 叠加速度谱指将每个t0时刻上计算出的各个速度值对应的振幅平均绝对值在t0-v平面上以能量团的形式绘制出来.速度扫描指对在速度谱分析的基础上,对叠加效果不好的层段和区段,在速度谱分析的粗略拾值附近,用一系列小

地震勘探原理的基本问题

地震勘探:通过人工方法激发地震波,研究地震波在地层中传播的情况,以查明地下的地质构造,力寻找油气田或其他勘探目的服务的一种物探方法. 水平叠加:将不同接收点收到的来自地下同一反射点的不同激发点的信号,经动校正后叠加起来,这种方法可以提高信噪比,改善地震记录的质量,特别是压制一种规则干扰波效果最好 波形曲线:选定一个时刻t1,我们用纵坐标表示各质点离开平衡位置的距离,就得到一条曲线,这条曲线就叫做波在t1时刻沿x方向的波形曲线. 动校正:在水平界面情况下,从观测到的波的旅行时中减去正常时差Δt1得到x/2处的t0时间,这一过程叫动校正或正常时差校正. 多次覆盖:对被追踪的界面进行多次观测. 剖面闭合:是检查对比质量,连接层位,保证解工作正确进行的有效办法,他包括测线交点闭合,测线网的闭合,时间闭合等. 几何地震学:地震波的运动学是研究地震波,波前的空间位置与传播时间的关系,他与几何光学相似,也是引用波前,射线等几何图形来描述波的运动过程和规律,因此又叫几何地震学. 水平分辨率:指沿水平方向能分辨多大的地质体,其值为根号下0.5λh. 时距曲线:从地震源出发,传播主观测点的时间t与观测中点相对于激发点的距离x之间的关系 剩余时差:把某个波按水平界面一次反射波作动校正后的反射波时间与共中心点处的时间tom之差. 绕射波: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如遇到一些岩性的突变点,这些突变点就会成为新震源,再次发出球面波,想四周传播,这就叫绕射波. 三维地震:就是在一个观测面上进行观测,对所得资料进行三维偏移叠加处理,以获得地下地质体构造在三维空间的特征. 水平切片:就是用一个水平面去切三维数据体得出某一时刻tk各道的信息,更便于了解地下构造形态个查明某些特殊地质现象. 同相轴:一串套合很好的波峰或波谷. 相位:一个完整波形的第i个波峰或波谷. 纵波:传播方向与质点振动方向一致的波. 转换波:当一入射波入射到反射界面时,会产生与其类型相同的反射波或透射波,也会产生类型不同的,与其类型不同的称为转换波. 反射定律:入射波与反射波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条件为:上下界面波阻抗存在差异,入射波与反射波类型相同. 地震子波:震源产生的信号传播一段时间后,波形趋于稳定,我们称这时的地震波为地震子波。 爆炸时产生的尖脉冲,在爆炸点附近的介质中以冲击波的形式传播,当传播到一的距离后,波形逐渐稳定,我们称这时的地震波为地震子波。 正常时差的定义第一种定义:界面水平情况下,对界面上某点以炮检距x进行观测得到的反射波旅行时同以零炮检距(自激自收)进行观测得到的反射波旅行时之差,这纯粹是因为炮检距不为零引起的时差. 第二种定义:在水平界面情况下,各观测点相对于爆炸点纯粹是由于炮检距不同而引起的反射波旅行时间差. 1.简述地震勘探原理 地震勘探根据岩石的弹性差别进行工作的,波遇到障碍物会发生反射和透射,折射.通过测反射波和透射波的性质,可以确定障碍物的距离.地震勘探是人工激发地震波.通过在地面布置测线,接收反射波,然后进行一些处理,从而来反映地下构造情况,为寻找油气和其他勘探目的的服务,生产工作包括三个环节:1野外数据采集2室内数据处理3地震资料解释,与其他方法

地震科学数据数据交换格式

地震科学数据共享工程技术标准 EDS/Tx—2006 地震科学数据数据交换格式 Earthquake-related scientific data - formats for data exchange (征求意见稿) (本稿完成日期:2006年11月20日) 中国地震局发布

EDS/T2—2005 I

EDS/T2—2005 II 目次 前言............................................................................ III 1 范围 (4) 2 术语和定义 (4) 3 概述 (5) 4 地震数据交换基本格式 (5) 5 地震数据交换辅助格式 (15)

EDS/T2—2005 前言 本标准是《地震科学数据》系列标准的第5 项标准,该系列标准的预计结构为: ——地震科学数据元数据编写指南; ——地震科学数据数据模式编写指南; ——地震科学数据数据库建库指南; ——地震科学数据数据元目录 ——地震科学数据数据交换格式 ——地震科学数据数据分类与编码 ——….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赵仲和周克昌黄志斌杨辉顾左文吴敏赵宇彤代光辉冯义钧纪寿文田丰 III

EDS/T2—2005 地震科学数据数据交换格式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在地震科学数据共享项目框架内的数据交换格式。 本标准适用于地震科学数据共享中心、分中心(节点)向用户提供数据服务(如数据下载)采用的数据格式。地震科学数据共享中心和地震科学数据共享分中心(节点)之间的相互数据交换,地震科学数据共享中心、分中心与其他科学数据共享中心的数据交换也可采用本标准中规定的格式。 2 术语和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术语和定义 2.1 数据元 data element 通过定义、标识、表示、允许值等一系列属性描述的一个数据单元。 2.2 聚合数据元 aggregate data element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具有相互关联的数据元组成的数据单元,用来表达特定语境中的一个清晰的业务含义。 2.3 数据类型 data type 值域说明,允许对该值域内的值进行操作。如:string、decimal、integer、boolean、date和binary。 2.4 数据交换格式 data interchange format 一个预定义和结构化的、在功能上相互关联的聚合数据元或数据元的集合,它涵盖在科学数据共享活动中对某类交换数据的共享要求,旨在双边或多边的数据交换中确保各方对所交换数据的无歧义理解和自动处理。 2.5 XML模式 XML Schema 基于W3C XML模式语言的文档类型定义。它可随附于一个文件,用以描述该文件的基本构成规则,如哪些元素会出现及这些元素之间的结构关系等;它还定义了哪些标记可以在文件中出现、哪些标记可以包含其他标记、标记的号码和顺序、标记的属性,需要时还给出这些属性具有的值。 2.6 纯文本文件 text-only file 一种使用ASCII(美国国家标准信息交换代码)格式的文档文件,其中包含各种有关的字符、空格符、标点符号、回车符,有时还包括制表符和文件结束符等,但不包含格式化信息。 2.7 位图 bitmap 位映像 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