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必解题)

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必解题)
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必解题)

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必解题)

一.选择题(共7小题)

1.将Rt△ABC绕直角顶点顺时针旋转90°,得到△DEC连接AD,若∠ADE=20°,则∠B的度数是()

A.70°B.65°C.60°D.55°

2.如图,AD是△ABC的中线,E,F分别是AD和AD延长线上的点,且DE=DF,连接BF,CE、下列说法:①CE=BF;②△ABD和△ACD面积相等;③BF∥CE;④△BDF ≌△CDE.其中正确的有()

A.1个B.2个C.3个D.4个

3.如图,已知∠1=∠2,AC=AD,增加下列条件:①AB=AE;②BC=ED;③∠C=∠D;④∠B=∠E.其中能使△ABC≌△AED成立的条件有()

A.4个B.3个C.2个D.1个

4.如图所示,△BDC′是将长方形纸片ABCD沿BD折叠得到的,图中(包括实线、虚线在内)共有全等三角形()对.

A.2B.3C.4D.5

5.如图,已知点P到BE、BD、AC的距离恰好相等,则点P的位置:

①在∠B的平分线上;

②在∠DAC的平分线上;

③在∠ECA的平分线上;

④恰是∠B,∠DAC,∠ECA三个角的平分线的交点.

上述结论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有()

A.1个B.2个C.3个D.4个

6.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CD,BA和CD的延长线交于点E,若点P使得S△P AB =S△PCD,则满足此条件的点P()

A.有且只有1个

B.有且只有2个

C.组成∠E的角平分线

D.组成∠E的角平分线和外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E点除外)

7.如图,AD∥BC,∠ABC的角平分线BP与∠BAD的角平分线AP相交于点P,作PE⊥AB于点E.若PE=2,则两平行线AD与BC间的距离为()

A.4B.5C.6D.7

二.填空题(共7小题)

8.如图,Rt△ABC中,∠B=90°,AB=3cm,BC=4cm,将△ABC折叠,使点C与A重合,得折痕DE,则△ABE的周长等于cm.

9.如图,在△ABC中,AB=BC=CA,∠ABC=∠C=60°,BD=CE,AD与BE相交于点F,则∠AFE=.

10.如图,点D、E、F、B在同一直线上,AB∥CD、AE∥CF,且AE=CF,若BD=10,BF=2,则EF=.

11.如图,有一块边长为4的正方形塑料模板ABCD,将一块足够大的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顶点落在A点,两条直角边分别与CD交于点F,与CB延长线交于点E.则四边形AECF 的面积是.

12.如图所示,在Rt△ABC中,∠ACB=90°,DE⊥AB,AE=BE,BC=6,AC=10,则

△BCD的周长是.

13.如图,在直角三角形ABC中,∠C=90°,AC=10cm,BC=5cm,一条线段PQ=AB,P、Q两点分别在AC和AC的垂线AX上移动,则当AP=时,才能使△ABC和△APQ全等.

14.如图,点P是∠BAC的平分线上一点,PE⊥AB,PF⊥AC,E,F分别为垂足,①PE =PF,②AE=AF,③

∠APE=∠APF,上述结论中正确的是(只填序号).

三.解答题(共25小题)

15.如图,已知△ABC≌△ADE,且∠CAD=10°,∠B=∠D=25°,∠EAB=125°,求∠DFB和∠DGB的度数.

16.如图,A、D、E三点在同一直线上,且△BAD≌△ACE,试说明:(1)BD=DE+CE;

(2)△ABD满足什么条件时,BD∥CE?

17.如图,AB=AC,AD=AE,BE=CD,试说明:△ABD≌△ACE.

18.如图,已知AB=AC,AD=AE,BD=CE,且B、D、E三点共线,求证:∠3=∠1+∠2.

19.如图,AD=CB,E、F是AC上两动点,且有DE=BF.

(1)若点E、F运动至如图(1)所示的位置,且有AF=CE,求证:△ADE≌△CBF;

(2)若点E、F运动至如图(2)所示的位置,仍有AF=CE,则△ADE≌△CBF还成立吗?为什么?

(3)若点E、F不重合,则AD和CB平行吗?请说明理由.

20.如图,点D、E分别是△ABC的边AB,AC的中点,点F在DE的延长线上,且EF=DE.求证:

(1)BD=FC;

(2)AB∥CF.

21.如图,已知△ABC和△AEF中,AB=AC,AE=AF,∠CAB=∠EAF,BE交FC于O 点.

(1)当∠CAB=90°时,求证:BE=CF,BE⊥CF;

(2)当∠CAB=60°时,求∠BOC的度数;

(3)当∠CAB=α时(0°<α<90°),直接写出∠BOC的度数为(用含及的式子表示).

22.如图,CA=CD,∠B=∠E,∠BCE=∠ACD.求证:AB=DE.

23.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EF过AC的中点O,分别交AD,BC于点E,F.(1)求证:OE=OF;

(2)若直线EF绕点O旋转,与AD,BC分别相交于点E′,F′,仍有OE′=OF′吗?为什么?

(3)EF绕点O旋转到何处时,线段EF最小?

24.如图所示,已知AB=CD,DE⊥AC于E,BF⊥AC于F,且BF=DE,求证:AD∥BC.

25.如图,在△ABC中,AB=CB,∠BAC=∠BCA,∠ABC=90°,F为AB延长线上一点,点E在BC上,且AE=CF.

(1)求证:Rt△ABE≌Rt△CBF;

(2)求证:AE⊥CF;

(3)若∠CAE=30°,求∠ACF度数.

26.如图,AC⊥BC,AD⊥BD,AD=BC,CE⊥AB,DF⊥AB,垂足分别是E,F,那么,CE=DF吗?

27.如图,已知Rt△ABC≌Rt△ADE,∠ABC=∠ADE=90°,BC与DE相交于点F,连接CD,EB.

(1)图中还有几对全等三角形,请你一一列举;

(2)求证:CF=EF.

28.如图,在Rt△ABC中,∠ACB=90°,AC=BC,∠ABC=45°,点D为BC的中点,CE⊥AD于点E,其延长线交AB于点F,连接DF.求证:∠ADC=∠BDF.

29.如图,在△ABC中,BE是∠ABC的角平分线,AD⊥BE,垂足为D,求证:∠2=∠1+∠C.

30.如图,E、F分别是正方形ABCD的边BC、CD上一点,且BE+DF=EF,求∠EAF的度数.

31.如图,AB∥CD,CE,BE分别平分∠BCD和∠CBA,点E在AD上,求证:BC=AB+CD.

32.如图,在△ABC中,AD平分∠BAC,∠C=90°,DE⊥AB于点E,点F在AC上,BD =DF.

(1)求证:CF=EB.

(2)若AB=12,AF=8,求CF的长.

33.如图.在Rt△ABC中,∠ACB=90°,AB=5,BC=3,AC=4,P是∠BAC,∠APC 的角平分线的交点,试求P到AB边的距离.

34.如图,∠AOB=90°,OM平分∠AOB,将直角三角板的顶点P在射线OM上移动,两直角边分别与OA、OB相交于点C、D,问PC与PD相等吗?试说明理由.

35.如图,在△ABC中,CD⊥AB于D,BE⊥AC于E,且AB=CG,AC=BF.(1)求证:△ABF≌△GCA;

(2)求证:AG⊥AF.

36.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在正方形ABCD中,点P是CD边上一动点,连接P A,分别过点B、D作BE⊥P A、DF⊥P A,垂足分别为E、F.

(1)如图①,线段BE、DF、EF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说明理由.

(2)如图②,若点P在DC的延长线上,那么线段BE、DF、EF又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请直接写出结论)

(3)如图③,若点P在CD的延长线上,那么线段BE、DF、EF又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请直接写出结论)

37.如图甲,已知A、E、F、C在一条直线上,AE=CF,过E、F分别作DE⊥AC,BF⊥AC,且AB=CD.

(1)试问OE=OF吗?请说明理由.

(2)若△DEC沿AC方向平移到如图乙的位置,其余条件不变,上述结论是否仍成立?

请说明理由.

38.如图,点M(2,2),将一个90°的角尺的直角顶点放在点M处,角尺的两边分别交x 轴、y轴正半轴于A、B,AP平分∠OAB,交OM于点P,PN⊥x轴于N,把角尺绕点M 旋转时:

(1)求证:OM平分∠AOB;

(2)求OA+OB的值;

(3)ON+AB的值是否会发生变化?

39.如图,△ABC中,AD平分∠BAC,DG⊥BC且平分BC,DE⊥AB于E,DF⊥AC于F.(1)说明BE=CF的理由;

(2)如果AB=5,AC=3,求AE、BE的长.

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7小题)

1.将Rt△ABC绕直角顶点顺时针旋转90°,得到△DEC连接AD,若∠ADE=20°,则∠B的度数是()

A.70°B.65°C.60°D.55°

【分析】由将Rt△ABC绕直角顶点顺时针旋转90°,可得△ACD是等腰直角三角形,进而得到∠CAD的度数,然后由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可得∠DEC的度数,最后根据旋转的性质得出结论.

【解答】解:由旋转可得,AC=DC,∠ACD=90°,∠B=∠DEC,

∴△ACD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CAD=45°,

∵∠ADE=20°,

∴∠DEC=∠CAD+∠ADE=65°,

∴∠B=65°.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旋转的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的性质,熟记各性质并准确识图是解题的关键.

2.如图,AD是△ABC的中线,E,F分别是AD和AD延长线上的点,且DE=DF,连接BF,CE、下列说法:①CE=BF;②△ABD和△ACD面积相等;③BF∥CE;④△BDF ≌△CDE.其中正确的有()

A.1个B.2个C.3个D.4个

【分析】根据题意,结合已知条件与全等的判定方法对选项一一进行分析论证,排除错误答案.

【解答】解:∵AD是△ABC的中线,

∴BD=CD,又∠CDE=∠BDF,DE=DF,

∴△BDF≌△CDE,故④正确;

由△BDF≌△CDE,可知CE=BF,故①正确;

∵AD是△ABC的中线,

∴△ABD和△ACD等底等高,

∴△ABD和△ACD面积相等,故②正确;

由△BDF≌△CDE,可知∠FBD=∠ECD

∴BF∥CE,故③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和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SSS、SAS、SSA、HL.注意:AAA、SSA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时,必须有边的参与,若有两边一角对应相等时,角必须是两边的夹角.3.如图,已知∠1=∠2,AC=AD,增加下列条件:①AB=AE;②BC=ED;③∠C=∠D;④∠B=∠E.其中能使△ABC≌△AED成立的条件有()

A.4个B.3个C.2个D.1个

【分析】∠1=∠2,∠BAC=∠EAD,AC=AD,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可加一角或已知角的另一边.

【解答】解:已知∠1=∠2,AC=AD,由∠1=∠2可知∠BAC=∠EAD,

加①AB=AE,就可以用SAS判定△ABC≌△AED;

加③∠C=∠D,就可以用ASA判定△ABC≌△AED;

加④∠B=∠E,就可以用AAS判定△ABC≌△AED;

加②BC=ED只是具备SSA,不能判定三角形全等.

其中能使△ABC≌△AED的条件有:①③④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SSS、SAS、AAS、HL.做题时要根据已知条件在图形上的位置,结合判定方法,进行添加.

4.如图所示,△BDC′是将长方形纸片ABCD沿BD折叠得到的,图中(包括实线、虚线在内)共有全等三角形()对.

A.2B.3C.4D.5

【分析】从最简单的开始找,因为图形对折,所以首先△CDB≌△C′DB,由于四边形是长方形所以,△ABD≌△CDB.进而可得另有2对,分别为:△ABE≌△C′DE,△

ABD≌△C′DB,如此答案可得.

【解答】解:∵△BDC′是将长方形纸片ABCD沿BD折叠得到的,

∴C′D=CD,BC′=BC,

∵BD=BD,

∴△CDB≌△C′DB(SSS),

同理可证明:△ABE≌△C′DE,△ABD≌△C′DB,△ABD≌△CDB三对全等.

所以,共有4对全等三角形.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SSS、SAS、SSA、HL.

注意:AAA、SSA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时,必须有边的参与,若有两边一角对应相等时,角必须是两边的夹角.做题时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5.如图,已知点P到BE、BD、AC的距离恰好相等,则点P的位置:

①在∠B的平分线上;

②在∠DAC的平分线上;

③在∠ECA的平分线上;

④恰是∠B,∠DAC,∠ECA三个角的平分线的交点.

上述结论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有()

A.1个B.2个C.3个D.4个

【分析】利用角平分线性质的判定定理分析.由已知点P到BE,BD,AC的距离恰好相等进行思考,首先到到两边距离相等,得出结论,然后另外两边再得结论,如此这样,答案可得.

【解答】解:由角平分线性质的逆定理,可得①②③④都正确.

故选:D.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角平分线性质的判定定理: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做题时,可分别处理,逐个验证.

6.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CD,BA和CD的延长线交于点E,若点P使得S△P AB =S△PCD,则满足此条件的点P()

A.有且只有1个

B.有且只有2个

C.组成∠E的角平分线

D.组成∠E的角平分线和外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E点除外)

【分析】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分析,作∠E的平分线,点P到AB和CD的距离相等,即可得到S△P AB=S△PCD.

【解答】解:作∠E的平分线,

可得点P到AB和CD的距离相等,

因为AB=CD,

所以此时点P满足S△P AB=S△PCD.

组成∠E的角平分线和外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E点除外)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角平分线的性质,关键是根据AB=CD和三角形等底作出等高即可.7.如图,AD∥BC,∠ABC的角平分线BP与∠BAD的角平分线AP相交于点P,作PE⊥AB于点E.若PE=2,则两平行线AD与BC间的距离为()

A.4B.5C.6D.7

【分析】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以及平行线的性质即可得出PM=PE=2,PE=PN=2,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解:过点P作MN⊥AD,

∵AD∥BC,∠ABC的角平分线BP与∠BAD的角平分线AP相交于点P,PE⊥AB于点E,

∴AP⊥BP,PN⊥BC,

∴PM=PE=2,PE=PN=2,

∴MN=2+2=4;

故选:A.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以及平行线的性质,根据题意作出辅助线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共7小题)

8.如图,Rt△ABC中,∠B=90°,AB=3cm,BC=4cm,将△ABC折叠,使点C与A重合,得折痕DE,则△ABE的周长等于7cm.

【分析】根据轴对称的性质,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位置变化,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

【解答】解:由折叠的性质知,AE=CE,

∴△ABE的周长=AB+BE+AE=AB+BE+CE=AB+BC=3+4=7cm.

故答案为:7.

【点评】本题考查了翻折变换的知识,利用了折叠的性质.

9.如图,在△ABC中,AB=BC=CA,∠ABC=∠C=60°,BD=CE,AD与BE相交于点F,则∠AFE=60°.

【分析】利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结合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得出△ABD≌△BCE,进而求出∠ABF+∠CBE=∠AFE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解:∵△ABC是等边三角形,

∴∠ABD=∠C,AB=BC,

在△ABD和△BCE中,

∴△ABD≌△BCE(SAS),

∴∠BAD=∠CBE,

∵∠ABF+∠BAF=∠AFE,

∴∠ABF+∠CBE=∠AFE=60°.

故答案为:60°.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BD ≌△BCE是解题关键.

10.如图,点D、E、F、B在同一直线上,AB∥CD、AE∥CF,且AE=CF,若BD=10,BF=2,则EF=6.

【分析】由于AB∥CD、AE∥CF,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以得到∠B=∠D,∠AEF=∠CFD,然后利用已知条件就可以证明△AEF≌△CFD,最后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已知条件即可求解.

【解答】解:∵AB∥CD、AE∥CF,

∴∠B=∠D,∠AEF=∠CFD,

而AE=CF,

∴△AEF≌△CFD,

∴DF=EB,

∴DE=BF,

∴EF=BD﹣2BF=6.

故答案为:6.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解题时首先利用平行线的性质构造全等条件证明三角形全等,然后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解决问题.

11.如图,有一块边长为4的正方形塑料模板ABCD,将一块足够大的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顶点落在A点,两条直角边分别与CD交于点F,与CB延长线交于点E.则四边形AECF 的面积是16.

【分析】由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可以得到∠D=∠B=90°,AD=AB,又∠ABE=∠D =90°,而∠EAF=90°由此可以推出∠DAF+∠BAF=90°,∠BAE+∠BAF=90°,进一步得到∠DAF=∠BAE,所以可以证明△AEB≌△AFD,所以S△AEB=S△AFD,那么它们都加上四边形ABCF的面积,即可四边形AECF的面积=正方形的面积,从而求出其面积.

【解答】解:∵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

∴∠D=∠ABC=90°,AD=AB,

∴∠ABE=∠D=90°,

∵∠EAF=90°,

∴∠DAF+∠BAF=90°,∠BAE+∠BAF=90°,

∴∠DAF=∠BAE,

在△AEB和△AFD中,

∵,

∴△AEB≌△AFD(ASA),

∴S△AEB=S△AFD,

∴它们都加上四边形ABCF的面积,

可得到四边形AECF的面积=正方形的面积=16.

故答案为:16.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正方形的面积公式,正方形的性质,关键在于求证△AEB≌△AFD.

12.如图所示,在Rt△ABC中,∠ACB=90°,DE⊥AB,AE=BE,BC=6,AC=10,则△BCD的周长是16.

【分析】依据DE垂直平分AB,即可得出DA=DB,进而得到△BCD的周长=CD+DB+BC =CD+AD+BC=AC+BC.

【解答】解:∵DE⊥AB,AE=BE,

∴DE垂直平分AB,

∴DA=DB,

∵BC=6,AC=10,

∴△BCD的周长=CD+DB+BC=CD+AD+BC=AC+BC=10+6=16,

故答案为:16.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任意一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13.如图,在直角三角形ABC中,∠C=90°,AC=10cm,BC=5cm,一条线段PQ=AB,P、Q两点分别在AC和AC的垂线AX上移动,则当AP=5cm或10cm时,才能使△ABC和△APQ全等.

【分析】本题要分情况讨论:①Rt△APQ≌Rt△CBA,此时AP=BC=5cm,可据此求出P点的位置;

②Rt△QAP≌Rt△BCA,此时AP=AC,P、C重合.

【解答】解:∵PQ=AB,

∴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HL可知,

①当P运动到AP=BC时,△ABC≌△QP A,即AP=BC=5cm;

②当P运动到与C点重合时,△QAP≌△BCA,即AP=AC=10cm.

【点评】本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和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SSS、SAS、ASA、HL.由于本题没有说明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和对应角,因此要分类讨论,以免漏解.

14.如图,点P是∠BAC的平分线上一点,PE⊥AB,PF⊥AC,E,F分别为垂足,①PE =PF,②AE=AF,③

∠APE=∠APF,上述结论中正确的是①②③(只填序号).

【分析】先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求得PE=PF,再利用全等即可判定.

【解答】解:∵点P是∠BAC的平分线上一点,PE⊥AB,PF⊥AC

∴PE=PF

∴Rt△APE≌RT△APF(HL)

∴AE=AF,∠APE=∠APF

故填①②③.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平分线的性质及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及性质;由已知求得Rt△APE ≌RT△APF是解决的关键.

三.解答题(共25小题)

15.如图,已知△ABC≌△ADE,且∠CAD=10°,∠B=∠D=25°,∠EAB=125°,求∠DFB和∠DGB的度数.

【分析】根据全等得出∠EAD=∠CAB,求出∠CAB=∠EAD=57.5°,根据三角形外角性质得出∠DFB=∠B+∠DAB,代入求出∠DFB,再根据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得出∠DGF =∠DFB﹣∠D,代入求出即可.

【解答】解:∵△ABC≌△ADE,

∴∠EAD=∠CAB,

∵∠CAD=10°,∠EAB=125°,

全等三角形解题方法、思路和技巧汇总

全等三角形解题方法、思路和技巧汇总 一、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五种判定方法:SSS,SAS,AAS,ASA,HL,其中HL是边边角(SSA的特例)。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一句话,凡是对应的,都相等。 二、寻找全等三角形常用方法 1、直接从结论入手 一般会有以下几种要求证的方向: ●线段相等 ●角相等 ●度数 ●线段或者线段的和、差、倍、分关系 根据题目要求证的方向,找到要证明的相关量分别在哪两个三角形中,然后再围绕这两个三角形进行研究。 2、从已知条件入手 把所有能标注在图上的已经条件标注出来,注意用不同的标示进行区分,比如第一组相等的线段用一条短竖,第二组相等的线段用两条短竖,再比如第一组相等的角用一个小圆弧,第二组相等的角就用两个小圆弧等。 然后通过已知条件找到相关的两个三角形,再进行分析。 记住一句话:“充分利用已知条件” 3、把已经条件和结论综合起来考虑 找到所有的已知条件和隐藏条件,结合结论,找出可能全等的两个三角形,再进行分析。 4、如果上述方法都确定行不通,就考虑添加辅助线来构造全等三角形。 三、构造全等三角形的一般方法 1、题目中出现角平分线 (1)通过角平分线上的某个已知点,向两边作垂线,这是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或者逆定理来构造的全等三角形 (2)在角平分线的某个已知点,作角平分线的垂线和两边相交,构造全等三角形。 (3)在该角的两边,距离角的顶点相等长度的位置上截取两点,分别连接这两点与角平分线上的某已知点,构造全等三角形 2、题目中出现中点或者中线(中位线) (1)倍长中线法,把中线延长至二倍位置 (2)过中点作某一条边的平行线 3、题目中出现等腰或者等边三角形 (1)找中点,倍长中线 (2)过顶点作底边的垂线 (3)过某已知点作一条边的平行线 (4)三线合一 4、题目中出现三条线段之间的关系 通常用截长补短法,在某条线段上截取一段线段,使之与特定的线段相等,或者将某条线段延长,使之与特定线段相等。这种方法,在证明多条线段的和、差、

练习-《全等三角形》整章水平测试题

《全等三角形》整章水平测试题 一、认认真真选,沉着应战! 1.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A .全等三角形的高相等 B .全等三角形的中线相等 C .全等三角形的角平分线相等 D .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的平分线相等 2. 下列各条件中,不能作出惟一三角形的是( ) A .已知两边和夹角 B .已知两角和夹边 C .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 D .已知三边 4.下列各组条件中,能判定△ABC ≌△DEF 的是( ) A .A B =DE ,B C =EF ,∠A =∠D B .∠A =∠D ,∠ C =∠F ,AC =EF C .AB =DE ,BC =EF ,△ABC 的周长= △DEF 的周长 D .∠A =∠D ,∠B =∠ E ,∠C =∠F 5.如图,在△ABC 中,∠A :∠B :∠C =3:5:10,又△MNC ≌△ABC ,则∠BCM :∠BCN 等于( ) A .1:2 B .1:3 C .2:3 D .1:4 6.如图, ∠AOB 和一条定长线段A ,在∠AOB 内找一点P ,使P 到OA 、OB 的距离都等于A ,做法如下:(1)作OB 的垂线NH ,使NH =A ,H 为垂足.(2)过N 作NM ∥OB .(3)作∠AOB 的平分线OP ,与NM 交于P .(4)点P 即为所求.其中(3)的依据是( ) A .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B .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C .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D .到线段的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7. 如图,△ABC 的三边AB 、BC 、CA 长分别是20、30、40,其三条角平分线将△ABC 分为三个三角形,则S △ABO ︰S △BCO ︰S △CAO 等于( ) A .1︰1︰1 B .1︰2︰3 C .2︰3︰4 D .3︰4︰5 8.如图,从下列四个条件:①BC =B ′C , ②AC =A ′C , ③∠A ′CB =∠B ′CB ,④AB =A ′B ′中,任取三个为条件, 余下的一个为结论,则最多可以构成正确的结论的个数是(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A C B A

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知识点归纳

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 一、知识要点 1、“全等”的理解 全等的图形必须满足:(1)形状相同的图形;(2)大小相等的图形; 即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全等形。同样我们把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当两个三角形完全重合时,互相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互相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互相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 (1)全等三角形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两个对应角所夹的边是对应边; (2)全等三角形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两条对应边所夹的角是对应角; (3)有公共边的,公共边一定是对应边; (4)有公共角的,角一定是对应角; (5)有对顶角的,对顶角一定是对应角; 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 3、证题的思路: (A S A )(A A S )???? ?? ??? ????? ??? ??? ??? ?????? ???? ?? ?? 找夹角已知两边找直角找另一边边为角的对边找任一角找夹角的另一边已知一边一角边为角的邻边找夹边的另一角找边的对角找夹边已知两角找任一边(SAS) (HL)(SSS) (AAS)(SAS)(ASA)(AAS) 4、应注意的问题 (1)要正确区分“对应边”与“对边”、“对应角”与“对角”的不同含义; (2)符号“≌”表示的双重含义:①“∽”表示形状相同;②“=”表示大小相等; (3)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时,表示对应的顶点的字母要写在相对应的位置上; (4)要正确区分判定三角形全等的结论的不同含义;

(5)要记住“有三个角对应相等”或“有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5、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判定 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判定:到一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平分线上 6、全等三角形问题中常见的辅助线的作法 (1)连接法(连接公共边构造三角形全等); (2)延长法(延长至相交、倍长中线) (3)截长补短法(适合于证明线段的和、差等问题) (4)遇到角平分线,可以自角平分线上的某一点向角的两边作垂线 二、考点解密 (1)常见全等的判定和性质考察 1、已知△ABD ≌△CDB ,AB 与CD 是对应边,那么AD= ,∠A= ; 2、如图,已知△ABE ≌△DCE ,AE=2cm ,BE=1.5cm ,∠A=25°∠B=48°;那么DE= cm ,EC= cm ,∠C= 度;∠D= 度; C B A F E D C B A 第2小题 第3小题 第4小题 3、如图,△ABC ≌△DBC ,∠A=800,∠ABC=300 ,则∠DCB= 度; 4、如图,已知,∠ABC =∠DEF ,AB =DE ,要说明△ABC ≌△DEF ,(1)若以“SAS ”为依据,还须添加的一个条件为 ; (2)若以“ASA ”为依据,还须添加的一个条件为 ;(3)若以“AAS ”为依据,还须添加的一个条件为 ; 5.已知△ABC ≌△DEF ,△DEF 的周长为32 cm ,DE =9 cm ,EF =12 cm 则AB =____________,BC =____________,AC =____________. 6.一个三角形的三边为2、5、x ,另一个三角形的三边为y 、2、6,若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则x +y =__________. 7.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①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②三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③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三角形全等;④有两边对应相等的两三角形全等。 A .4个 B 、3个 C 、2个 D 、1个 8.对于下列各组条件,不能判定△ABC ≌△C B A '''的一组是 ( ) (A)∠A=∠A ′,∠B=∠B ′,AB=A ′B ′ (B)∠A=∠A ′,AB=A ′B ′,AC=A ′C ′ (C)∠A=∠A ′,AB=A ′B ′,BC=B ′C ′(D)AB=A ′B ′,AC=A ′C ′,BC=B ′C ′

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教案

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教案 篇一:人教版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一一最新版 12. 1全等三角形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全等形、全等三角形及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2.知道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能用符号正确地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 3.能熟练找出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对应边.教学重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教学难点找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教学过程I .提出问题,创设情境1、问题:你能发现这两个三角形有什么美妙的关系吗?AAlCIl这两个三角形是完全重合的.2.学生自己动手(同桌两名同学配合)取一张纸, 将自己事先准备好的三角板按在纸上,画下图形,照图形裁下来,纸样与三角板形状、大小完全一样.3.获取概念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全等形、全等三角形、对应顶点、对应角、对应边,以及有关的数学符号.形状与大小都完全相同的两个图形就是全等形.要是把两个图形放在一起,能够完全重合,?就可以说明这两个图形的形状、大小相同.概括全等形的准确定义: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请同学们类推得出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并理解对应顶点、对应角、对应边的含义?仔细阅读课本中”全等”符号表示的要求.1【.导入新课利用投影片演示将AABC沿直线BC平移得ADEF;将AABC沿BC翻折180° 得到ZiDBC;将Z?ABC 旋转180° 得AAED. ADADEBCBC 甲EF 乙D B丙C议一议:各图中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吗?不难得出:AABC9Z?DEF, ΔABC^ΔDBC, ΔABC^ΔAED.(注虑强调书写时对应顶点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启示:一个图形经过平移、翻折、旋转后,位置变化了,?但形状、大小都没有改变,所以平移、翻折、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这也是我们通过运动的方法寻求全等的一种策略.观察与思考:寻找中图中两三角形的对应元素,它们的对应边有什么关系?对应角呢?(引导学生从全等三角形可以完全重合出发找等量关系)得到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例1]如图,AOCA^Z?OBD, C和B, A和D是对应顶点,?说出这两个三角形中相等的边和角.CAB问题:AOCABZiOBD,说明这两个三角形可以重合,?思考通过怎样变换可以使两三角形重合?将AOCA翻折可以使Δ0CA与AOBD重合.因为C和B、A和D是对应顶点,?所以C和B重合,A和D 重合.DZC=ZB:ZA=ZD; ZAOC=ZDOB. AC二DB; OA=OD; OC二OB. 总结:两个全等的三角形经过一定的转换可以重合.一般是平移、翻转、旋转的方法.[例

初中数学—全等三角形解题方法、思路及技巧汇总

初中数学—全等三角形解题方法、思路及技巧汇总 全等三角形是初中数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今天我们就把初二数学中,与全等三角形相关的方法、思路及技巧都来整理一下。 一、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五种判定方法:SSS,SAS,AAS,ASA,HL,其中HL是边边角(SSA的特例)。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一句话,凡是对应的,都相等。 二、寻找全等三角形常用方法 1、直接从结论入手 一般会有以下几种要求证的方向: ?线段相等 ?角相等 ?度数 ?线段或者线段的和、差、倍、分关系 然后根据题目要求证的方向,找到要证明的相关量分别在哪两个三角形中,再围绕这两个三角形进行研究。 2、从已知条件入手 把所有能标注在图上的已经条件标注出来,注意用不同的标示进行区分,比如第一组相等的线段用一条短竖,第二组相等的线段用两条短竖,再比如第一组相等的角用一个小圆弧,第二组相等的角就用两个小圆弧等。

然后通过已知条件找到相关的两个三角形,再进行分析。记住一句话:“充分利用已知条件”。 3、把已经条件和结论综合起来考虑 找到所有的已知条件和隐藏条件,结合结论,找出可能全等的两个三角形,再进行分析。 4、如果上述方法都确定行不通,就考虑添加辅助线来构造全等三角形。 三、构造全等三角形的一般方法 1、题目中出现角平分线 (1)通过角平分线上的某个已知点,向两边作垂线,这是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或者逆定理来构造的全等三角形 (2)在角平分线的某个已知点,作角平分线的垂线和两边相交,构造全等三角形。 (3)在该角的两边,距离角的顶点相等长度的位置上截取两点,分别连接这两点与角平分线上的某已知点,构造全等三角形 2、题目中出现中点或者中线(中位线) (1)倍长中线法,把中线延长至二倍位置 (2)过中点作某一条边的平行线 3、题目中出现等腰或者等边三角形

全等三角形章节测试(A卷)

八年级数学人教版 全等三角形章节测试(A 卷)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学校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 下列图形是全等图形的是() A . B . C . D .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形状相同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B .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C .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D .所有的等边三角形全等 3. 请仔细观察用直尺和圆规作一个角∠A ′O ′B ′等于已知角∠AOB 的示意图.请 你根据所学的知识,说明作出∠A ′O ′B ′=∠AOB 的依据是() A .SSS B .AAS C .SAS D .ASA A' O' B'C' D'D C B O A 4. 如图,a ,b ,c 分别表示△ABC 的三边长,则下图中与△ABC 一定全等的三 角形是() C B A c b a 73° 53° 53° b a 53° a 53° 73° a b a 54° A . B . C . D . 5. 如图,已知△AB E ≌△ACD ,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1=∠2 B .∠BAD =∠CAE C .BE =DC D .AD =DE

1 2A E 6. 如图,AE =AF ,AB =AC ,EC 与BF 交于点O ,∠A =60°,∠B =25°,则 ∠EOB 的度数为() A .70° B . 60° C .85° D .75° A B C E F O 7. 如图,AD 是△ABC 中∠BAC 的平分线,DE ⊥AB 于点E .若S △ABC =7,DE =2, AB =4,则AC 的长是() A .4 B .3 C .6 D .5 A B C D E 8. 如图,直线a ,b ,c 表示三条公路,现要建一个货物中转站,要求它到三条 公路的距离相等,则可供选择的地址有() A .一处 B .两处 C .三处 D .四处 a b c 9. 两组邻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叫做“筝形”.如图,四边形ABCD 是一个筝形, 其中AD =CD ,AB =CB ,詹姆斯在探究筝形的性质时,得到如下结论: ①AC ⊥BD ;②AO =CO =12AC ;③△ABD ≌△CBD ;④S 四边形ABCD =1 2 AC ×BD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2章全等三角形拔高练习题

6.女口图所示,已知 AE! AB, AF 丄 AC, AE=AB AF=AC 求证:(1) EC=BF (2) EC ! BF 全等三角形拔高练习 1?已知:AD 平分/ BAC , AC=AB+BD ,求证:/ B=2 / C 2?如图,MBC 中,AB=2AC AD 平分 N BAC ,且 AD=BD 求 证:CDLAC 3?如图,四边形 ABCD 中,AB // DC , BE 、CE 分别平分/ ABC 、/ BCD ,且点E 在AD 上。 求证:BC=AB+DC 。 4..如图所示,已知△ ABC 中AB > AC , AD 是/ BAC 的平分线,M 是AD 上任意一点, 求证:MB — MC V AB — AC 4 5..如图①,E 、F 分别为线段 AC 上的两个动点,且DE 丄AC 于E, BF 丄AC 于F ,若AB=CD , AF=CE , BD 交AC 于点 M . (1)求证:MB = MD , ME=MF (2)当E 、F 两点移动到如图② 的位置时,其余条件不变,上述结论能否成立?若成立请给予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A C D A C B' D B C

7?平面内有一等腰直角三角板(/ ACB= 90° )和一直线MN过点C作CE L MNT点E, 过点B 作BF丄MN于点F.当点E与点A重合时(如图1),易证:AF+ BF= 2CE当三角板绕点A顺时针旋转至图2的位置时,上述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给予证明;若不成立,线段AF、BF、CE之间又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直接写出你的猜想,不需证明. 10. 如图所示,△ 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Z ACB = 90°, AD是BC边上的中线,过C作 交AD 于点F ,求证:Z ADC = Z BDE . 11. 如图,AD是ABC的角平分线,H ,G分别在AC , AB上,且HD = BD.(1)求证:Z B与Z AHD互补; (2)若Z B + 2 Z DGA = 180°,请探究线段AG与线段AH、HD之间满足的等量关系,并加以证明 12. 已知,E是AB 中点,AF=BD BD=5 AC=7 求DC 8. 如图,C为线段AE上一动点(不与点A, E重合),在AE同侧分别作正三角形ABC和正三 角形CDE AD与BE交于点0, AD与BC交于点P, BE与CD交于点 论:① AD=BE ② PQ// AE; ③ AP=BQ ④ DE=DP ⑤ / AOB=60 . 恒成立的结论有________________ (把你认为正确的序号都填上). 9. 如图所示,已知/ 仁/2, EF L AD于P,交BC延长线于M,求证:2/ M= (Z ACB-Z B) yr || 3/㈤ F w A

全等三角形解答题--答案

2016暑假作业(七) 全等三角形解答题答案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解答题(共28小题) 1.(2012?邵阳)如图所示,AC、BD相交于点O,且OA=OC,OB=OD.求证:AD∥BC. 【解答】证明:∵AC、BD交于点O, ∴∠AOD=∠COB, 在△AOD和△COB中, ∵ ∴△AOD≌△COB(SAS) ∴∠A=∠C, ∴AD∥BC.2.(2016?重庆校级模拟)如图,A、C、F、B在同一直线上,AC=BF,AE=BD,且AE∥BD.求证:EF∥CD. 【解答】证明:∵AE∥BD, ∴∠A=∠B, ∵AC=BF, ∴AC+CF=BF+CF, ∴BC=AF, 在△EAF和△DBC中 ∵, ∴△EAF≌△DBC(SAS), ∴∠EFA=∠BCD, ∴EF∥CD.

3.(2015?于洪区一模)如图1,在△ABC中,∠ACB为锐角,点D为射线BC上一点,连接AD,以AD为一边且在AD的右侧作正方形ADEF. (1)如果AB=AC,∠BAC=90°, ①当点D在线段BC上时(与点B不重合),如图2,线段CF、BD所在直线的位置关系为垂直,线段CF、BD的数量关系为相等; ②当点D在线段BC的延长线上时,如图3,①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并说明理由; (2)如果AB≠AC,∠BAC是锐角,点D在线段BC上,当∠ACB满足什么条件时,CF⊥BC(点C、F不重合),并说明理由. 【解答】证明:(1)①正方形ADEF中,AD=AF, ∵∠BAC=∠DAF=90°, ∴∠BAD=∠CAF,又∵AB=AC, ∴△DAB≌△FAC, ∴CF=BD,∠B=∠ACF, ∴∠ACB+∠ACF=90°,即CF⊥BD. ②当点D在BC的延长线上时①的结论仍成立.由正方形ADEF得AD=AF,∠DAF=90度. ∵∠BAC=90°, ∴∠DAF=∠BAC, ∴∠DAB=∠FAC, 又∵AB=AC, ∴△DAB≌△FAC, ∴CF=BD,∠ACF=∠ABD. ∵∠BAC=90°,AB=AC, ∴∠ABC=45°, ∴∠ACF=45°, ∴∠BCF=∠ACB+∠ACF=90度. 即CF⊥BD. (2)当∠ACB=45°时,CF⊥BD(如图).

全等三角形综合测试题含答案经典试卷(供参考)

图4 C A D B E 图2 A B D C E F 图1 图 3 45321第十一章 全等三角形综合复习测试题 一、选一选,看完四个选项后再做决定呀!(每小题3分,共30分) 1.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50,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 】. (A )50 (B )80 (C )50或80 (D )40或65 2. 如图1所示,在△ABC 中,已知点D ,E ,F 分别是BC ,AD ,CE 的中点,且ABC S △=4平方厘米,则BEF S △的值为 【 】. (A )2平方厘米 (B )1平方厘米 (C ) 12平方厘米 (D )1 4 平方厘米 3. 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2厘米和9厘米,且第三边为奇数,则第三边长为【 】. (A )5厘米 (B )7厘米 (C )9厘米 (D )11厘米 4. 工人师傅常用角尺平分一个任意角.做法如下:如图2所示,∠AOB 是一个任意角,在边OA ,OB 上分别取OM =ON ,移动角尺,使角尺两边相同的刻度分别与M ,N 重合.过角尺顶点C 的射线OC 即是∠AOB 的平分线.这种做法的道理是 【 】. (A )HL (B )SSS (C )SAS (D )ASA 5. 利用三角形全等所测距离叙述正确的是( ) A.绝对准确 B.误差很大,不可信 C.可能有误差,但误差不大,结果可信 D.如果有误差的话就想办法直接测量,不能用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测距离 6. 在图3所示的3×3正方形网格中,∠1+∠2+∠3+∠4+∠5等于 【 】. (A )145° (B )180° (C )225° (D )270° 7. 根据下列条件,能判定△ABC ≌△A ′B ′C ′的是 【 】. (A )AB =A ′B ′,BC =B ′C ′,∠A =∠A ′ (B )∠A =∠A ′,∠B =∠B ′,AC =B ′C ′ (C )∠A =∠A ′,∠B =∠B ′,∠C =∠C ′ (D )AB =A ′B ′,BC =B ′C ′,△ABC 的周长等于△A ′B ′C ′的周长 8. 如图4所示,△ABC 中,∠C =90°,点D 在AB 上,BC =BD ,DE ⊥AB 交AC 于点E .△ABC 的周长为12,△ADE 的周长为6.则BC 的长为 【 】. (A )3 (B )4 ( C )5 ( D )6 9. 将一副直角三角尺如图5所示放置,已知AE BC ∥,则AFD ∠的度数是 【 】. (A )45 (B )50 (C )60 (D )75

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知识点及单元测试题解析

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知识点总结 一、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一般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边角边(SAS )、角边角(ASA )、角角边(AAS )、边边边(SSS ) 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方法:除了以上四种方法之外,还有斜边、直角边(HL ) 全等三角形的证明过程: ①找已知条件,做标记; ②找隐藏条件,如对顶角、等腰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公共边、公共角等; ③对照定理,看看还是否需要构造条件。 全等三角形的证明思路: ? ? ? ?? ??? ???? ? ???????? ? ???????? ????? ??)找任意一边()找两角的夹边(已知两角)找夹已知边的另一角()找已知边的对角()找已知角的另一边(边为角的邻边)任意角(若边为角的对边,则找已知一边一角)找第三边() 找直角()找夹角(已知两边AAS ASA ASA AAS SAS AAS SSS HL SAS 三、角平分线的性质: 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符号语言: ∵OP 平分∠MON (∠1=∠2),PA ⊥OM ,PB ⊥ON , ∴PA =PB . 四、角平分线的判定方法: 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符号语言: ∵PA ⊥OM ,PB ⊥ON ,PA =PB ∴∠1=∠2(OP 平分∠MON ) 角平分线的画法:

第十一章 全等三角形测试题(A )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全等三角形是指形状相同的两个三角形 C :全等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分别相等 C :全等三角形是指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 D :所有的等边三角形都是全等三角形 2、如图:若△AB E ≌△AC F ,且AB=5,AE=2,则EC 的长为( ) A :2 B :3 C :5 D :2.5 3、如图:在△ABC 中,AB=AC ,∠BAD=∠CAD ,则下列结论:①△ABD ≌△ ACD ,②∠B=∠C ,③BD=CD ,④AD ⊥BC 。其中正确的个数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4、如图:AB=AD ,AE 平分∠BAD ,则图中有( )对全等三角形。 A :2 B :3 C :4 D :5 5、如图:在△ABC 中,AD 平分∠BAC 交BC 于D ,AE ⊥BC 于E , ∠B=40°,∠BAC=82°,则∠DAE=( ) A :7 B :8° C :9° D :10° 6、如图:在△ABC 中,AD 是∠BAC 的平分线,D E ⊥AC 于E , DF ⊥AB 于F ,且FB=CE ,则下列结论::①DE=DF ,②AE=AF , ③BD=CD ,④AD ⊥BC 。其中正确的个数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7、如图:EA ∥DF ,AE=DF ,要使△AEC ≌△DBF ,则只要( ) A :AB=CD B :EC=BF C :∠A=∠ D D :AB=BC 8、如图:在不等边△ABC 中,PM ⊥AB ,垂足为M ,PN ⊥ (第2题) F E C B A (第4题) E D C B A (第7题) F E D C B A (第3题) D C B A (第5题)D C B A F E (第6题) C B A N M Q (第8题) C B A

全等三角形解题方法与技巧

“三步曲”证全等 牢记判定定理:SSS SAS ASA AAS HL 一看图形:全等三角形的基本图形大致有以下几种①平移型;②对称型;③旋转型(复杂图形可分离 出基本图形) 二看条件: (一)应先看有无隐含条件(如对顶角、公共边、公共角、某些角的和差,某些线段的和差。) 1、利用公共边(或公共角)相等 例1:如图1,AB DC =,AC DB =,△ABC ≌△DCB 全等吗?为什么? 练习1:已知:如图,AB ⊥BC ,AD ⊥DC ,AB=AD ,若E 是AC 上一点。求证:EB=ED 。 D A E C B

2、利用对顶角相等 例2:如图2,已知AC 与BD 交于点O ,∠A=∠C ,且AD =CB ,你能说明BO=DO 吗? 练习2:已知:如图,AB 、CD 交于O 点,CE//DF ,CE=DF ,AE=BF 。求证:∠ACE=∠BDF 。 3、利用等边(等角)加(或减)等边(等角),其和(或差)仍相等 例3:如图,AB=DC ,BF=CE ,AE=DF ,你能找到一对全等的三角形吗?说明你的理由. 练习3:已知,如图,AB ⊥AC ,AB =AC ,AD ⊥AE ,AD =AE 。求证:BE =CD 。 A E D C B A B C D E F O

4、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得出同位角、内错角相等 例4:如图4,AB ∥CD ,∠A =∠D ,BF =CE ,∠AEB =110°,求∠DFC 的度数. 练习4:如图,△ABC 中,AB=AC ,过A 作GE ∥BC ,角平分线BD 、CF 交于点H ,它们的延长线分别交GE 于E 、G ,试在图中找出三对全等三角形,并对其中一对给出证明。 (二)再分析显性条件,如果条件不够,应确定还需什么条件,然后证明该条件。基本思路:1.已知两角――任一边;2.已知两边――找夹角或第三边;3.已知一角与邻边――找另一角或另一邻边;4.已知一角与对边――找另一角。 例1:如图,已知点E C ,在线段BF 上,BE=CF ,AB ∥DE ,∠ACB=∠F . 求证:ABC DEF △≌△. 例2:如图所示,把一个直角三角尺ACB 绕着30°角的顶点B 顺时针旋转,使得点A 落在CB 的延长线上的点E 处,则∠BDC 的度数为 . 例3:两个大小不同的等腰直角三角形三角板如图所示放置,图2是由它抽象出的几何图形,B C E ,,在同一条直线上,连接DC . (1)请找出图2中的全等三角形,并给予证明(说明:结论中不得含有未标识的字母); (2)证明:DC BE . 图1 图2 C E B F D A E

全等三角形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第 11 章《全等三角形》单元检测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 4 分,共 40 分) 1.下列可使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是 A. 一条边对应相等 B. 两条直角边对应相等 C.一个锐角对应相等 D. 两个锐角对应相等 2.如图,点 P 是△ ABC 内的一点,若 PB=PC ,则 A .点 P 在∠ ABC 的平分线上 B.点 P 在∠ AC B 的平分线上 C.点 P 在边 AB 的垂直平分线上 D .点 P 在边 BC 的垂直平分线上 3. 如图, AD 是△ ABC 的中线, E, F 分别是 AD 和 AD 延长线上的A 点,且 DE DF ,连结BF,CE.下列说法:①CE=BF;②△ABD 和△ ACD 面积相等;③BF ∥ CE;④△ BDF ≌△ CDE. 其中正确的有 E A.1 个 B.2个 C.3个 D. 4个 C B 4. 在直角梯形 ABCD 中, AD∥ BC,∠ B=90 °,E 为 AB 上一点,且 ED D 平分∠ ADC , EC 平分∠ BCD ,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有F A. ∠ADE =∠CDE B.DE ⊥ EC C.AD ·BC=BE·DE D.CD =AD +BC A 5. 使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是C P A. 斜边相等 B. 两直角边对应相等O D B C. 一锐角对应相等 D. 两锐角对应相等 6.如图, OP 平分∠ AOB, PC⊥ OA 于 C, PD⊥ OB 于 D ,则 PC 与 PD 的大小关系 A. PC>PD B.PC= PD C.PC< PD D.不能确定 7.用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下列图形:①平行四边形;②矩形;③菱形;④正方形;⑤等腰 三角形;⑥等边三角形,其中不一定能拼成的图形是 A E D A. ①②③ B. ②③ C. ③④⑤ D. ③④⑥ O 8. 如图 ,平行四边形 ABCD 中 ,AC、 BD 相交于点 O,过点 O 作直线分 别交于 AD 、 BC 于点 E、 F,那么图中全等的三角形共有B F C A.2 对 B.4 对 C.6 对 D.8 对

全等三角形解题技巧

造全等三角形解题的技巧 全等三角形是初中几何《三角形》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初中生必须掌握的三角形两大知识点之一(全等和相似),在解决几何问题时,若能根据图形特征添加恰当的辅助线,构造出全等三角形,并利用全等图形的性质,可以使问题化难为易,出奇制胜,现举几例供大家参考。 友情提示:证明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SAS、SSS、AAS、ASA、HL(Rt△)。 一、见角平分线试折叠,构造全等三角形 例1 如图1,在△ABC中,AD平分∠BAC,AB+BD=AC。 求证:∠B:∠C=2:1。 证法一:在线段AC上截取AE=AB,连接DE。 在△ABD和△AED中 ∵AE=AB,∠1=∠2,AD=AD,∴△ABD△AED。∴DE=DB,∠B=∠AED。 ∵AB+BD=AC,∴AE+DE=AC。 又∵AE+CE=AC,∴DE=CE。∴∠C=∠EDC。 ∵∠AED=∠C+∠EDC,∴∠AED=2∠C,即∠B=2∠C。∴∠B:∠C=2:1。 证法二:延长AB到F,使BF=BD,连接DF。∴∠F=∠BDF。 ∵∠ABC=∠F+∠BDF,∴∠ABC=2∠F。 ∵AB+BD=AC,∴AB+BF=AC,即AF=AC。 在△ADF和△ADC中, ∵AF=AC,∠1=∠2,AD=AD,∴△ADF△ADC。∴∠F=∠C。 又∵∠ABC=2∠F,∴∠ABC=2∠C,即∠ABC:∠C=2:1。 点评:见到角平分线时,既可把△ABD沿AD折叠变成△AED,也可把△ACD沿AD折叠变成△AFD,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使问题得以解决。

练习:如图3,△ABC中,AN平分∠BAC,CN⊥AN于点N,M为BC中点,若AC=6,AB=10,求MN的长。 图3 提示:延长CN交于AB于点D。则△ACN△ADN,∴AD=AC=6。 又AB=10,则BD=4。可证为△BCD的中位线。 ∴。 点评:本题相当于把△ACN沿AN折叠成△AND。 二、见中点“倍长”线段,构造全等三角形 例2 如图4,AD为△ABC中BC上的中线,BF分别交AC、AD于点F、E,且AF=EF,求证:BE=AC。 图4 证明:延长AD到G,使DG=AD,连接BG。 ∵AD为BC上的中线,∴BD=CD, 在△ACD和△GBD中, ∵AD=DG,∠ADC=∠BDG,BD=CD,∴△ACD△GBD。∴AC=BG,∠CAD=∠G。 ∵AF=EF,∴∠CAD=∠AEF。∴∠G=∠AEF=∠BEG,∴BE=BG, ∵AC=BG,∴BE=AC。 点评:见中线AD,将其延长一倍,构造△GBD,则△ACD△GBD。 例3 如图5,两个全等的含有、角的三角极ADE和ABC如图放置,E、A、C三点在同一直线上,连接BD,取BD中点M,连接ME、MC 图5 试判断△EMC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解析:△EM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知识点归纳

全等三角形知识点复习 一、知识要点 1、“全等”的理解 全等的图形必须满足:(1)形状相同的图形;(2)大小相等的图形; 即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全等形。同样我们把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当两个三角形完全重合时,互相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互相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互相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 (1)全等三角形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两个对应角所夹的边是对应边; (2)全等三角形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两条对应边所夹的角是对应角; (3)有公共边的,公共边一定是对应边; (4)有公共角的,角一定是对应角; (5)有对顶角的,对顶角一定是对应角; 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 3、证题的思路: (AS A )(AAS)???? ?? ??? ????? ??? ??? ??? ?????? ??? ??? ?? 找夹角已知两边找直角找另一边边为角的对边找任一角找夹角的另一边已知一边一角边为角的邻边找夹边的另一角找边的对角找夹边已知两角找任一边(SAS) (HL)(SSS) (AAS)(SAS)(ASA)(AAS) 4、应注意的问题 (1)要正确区分“对应边”与“对边”、“对应角”与“对角”的不同含义; (2)符号“≌”表示的双重含义:①“∽”表示形状相同;②“=”表示大小相等; (3)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时,表示对应的顶点的字母要写在相对应的位置上; (4)要正确区分判定三角形全等的结论的不同含义; (5)要记住“有三个角对应相等”或“有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5、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判定 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判定:到一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平分线上 6、全等三角形问题中常见的辅助线的作法 (1)连接法(连接公共边构造三角形全等); (2)延长法(延长至相交、倍长中线) (3)截长补短法(适合于证明线段的和、差等问题) (4)遇到角平分线,可以自角平分线上的某一点向角的两边作垂线 二、考点解密 (1)常见全等的判定和性质考察 1、已知△ABD ≌△CDB ,AB 与CD 是对应边,那么AD= ,∠A= ; 2、如图,已知△ABE ≌△DCE ,AE=2cm ,BE=1.5cm ,∠A=25°∠B=48°;那么DE= cm ,EC= cm ,∠C= 度;∠D= 度; E B A D C C B A F E D C B A 第2小题 第3小题 第4小题 3、如图,△ABC ≌△DBC ,∠A=800,∠ABC=300 ,则∠DCB= 度; 4、如图,已知,∠ABC =∠DEF ,AB =DE ,要说明△ABC ≌△DEF ,(1)若以“SAS ”为依据,还须添加的一个条件为 ; (2)若以“ASA ”为依据,还须添加的一个条件为 ;(3)若以“AAS ”为依据,还须添加的一个条件为 ; 5.已知△ABC ≌△DEF ,△DEF 的周长为32 cm ,DE =9 cm ,EF =12 cm 则AB =____________,BC =____________,AC =____________. 6.一个三角形的三边为2、5、x ,另一个三角形的三边为y 、2、6,若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则x +y =__________. 7.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测试题 一、选择题 1.如图,在△ABC中,∠ABC=45°,AC=8cm,F是高AD和BE的交点,则BF的长是() A.4cm B.6cm C.8cm D.9cm 2.如图,将正方形OABC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是原点,A的坐标为(1,),则点C的坐标为() A.(﹣,1) B.(﹣1,) C.(,1)D.(﹣,﹣1) 3.在连接A地与B地的线段上有四个不同的点D、G、K、Q,下列四幅图中的实线分别表示某人从A 地到B地的不同行进路线(箭头表示行进的方向),则路程最长的行进路线图是() A.B. C.D.

4.如图,坐标平面上,△ABC与△DEF全等,其中A、B、C的对应顶点分别为D、E、F,且AB=BC=5.若A点的坐标为(﹣3,1),B、C两点在方程式y=﹣3的图形上,D、E两点在y轴上,则F点到y轴的距离为何?() A.2 B.3 C.4 D.5 5.平面上有△ACD与△BCE,其中AD与BE相交于P点,如图.若AC=BC,AD=BE,CD=CE,∠ACE=55°,∠BCD=155°,则∠BPD的度数为() A.110°B.125°C.130°D.155° 6.如图,在△ABC和△BDE中,点C在边BD上,边AC交边BE于点F.若AC=BD,AB=ED,BC=BE,则∠ACB等于() A.∠EDB B.∠BED C.∠AFB D.2∠ABF 7.如图,AB=4,射线BM和AB互相垂直,点D是AB上的一个动点,点E在射线BM上,BE=DB,作EF⊥DE并截取EF=DE,连结AF并延长交射线BM于点C.设BE=x,BC=y,则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是()

第12章全等三角形教案

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第12章 《全等三角形》教案 12.1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怎样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了解全等形,了解全等三角形的的概念及表示方法。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围绕全等三角形的这一中心。让学生找出它的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进而引入本节问题的主题,强化了本课的中心问题-----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重点难点】 重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难点:寻找全等三角形中的对应元素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全等三角形纸片 一、引入新课 全等形定义: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 全等三角形定义: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全等”用“≌”表示,读“全等于”,记作:△ABC ≌△A ′B ′C ′ 二、 探究 1.全等三角形中的对应元素 问题:你手中的两个三角形是全等的,但是如果任意摆放能 重合吗? 两个全等三角形任意摆放时,并不一定能完全重合,只有当 把相同的角重合到一起(或相同的边重合到一起)时它们才能完全重合。这时我们把重合在一起的顶点、角、边分别称为对应顶 点、对应角、对应边。 表示两个全等三角形时,通常把表示对应顶点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这样便于确定两个三角形的对应关系。 ①对应顶点:全等三角形中互相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 ②对应边:全等三角形中互相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 ③对应角:全等三角形中互相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 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用几何语言表示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如图:∵?ABC ≌ ?DEF ∴AB =DE ,AC =DF ,BC =EF (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A =∠D ,∠B =∠E ,∠C =∠F (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3.探求全等三角形对应元素的找法 1.下图中的各对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怎样改变其中一个三角形的位置,使它能与另一个三角形完全重合?用式子表示全等关系.并说出其中的对应关系. 回答:两个全等的三角形经过一定的转换可以重合。一般是平移、翻折、旋转的方法。 2.归纳:找对应元素的常用方法有三种: (一)从运动角度看 D C 'B 'A 'C B A

人教版初中数学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知识点

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 12.1 全等三角形 1、全等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 例1.在下列图形中,与左图中的图案完全一致的是 【答案】B 【解析】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与A、C、D中的图案不一致,只有与B中的图案一致.故选B.例2.下列说法正确的个数为() (1)用一张像底片冲出来的10张一寸照片是全等形 (2)我国国旗商店四颗小五角星是全等形 (3)所有的正六边形是全等形 (4)面积相等的两个正方形是全等形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全等图形的定义依次分析各小题即可判断. (1)用一张像底片冲出来的10张一寸照片是全等形,正确; (2)我国国旗商店四颗小五角星是全等形,正确; (3)所有的正六边形形状相同,但大小不一定相等,不一定是全等形,故错误; (4)面积相等的两个正方形是全等形,正确; 故选C.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全等图形的定义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两个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称为全等图形. 例3.下列命题: (1)只有两个三角形才能完全重合; (2)如果两个图形全等,它们的形状和大小一定都相同; (3)两个正方形一定是全等形; (4)边数相同的图形一定能互相重合. 其中错误命题的个数是() A.4个 B.3个 C.2个 D.1个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全等图形的定义依次分析各小题即可判断. (1)只要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的两个图形均能重合,故错误; (2)如果两个图形全等,它们的形状和大小一定都相同,正确; (3)两个正方形形状相同,但大小不一定相等,不一定是全等形,故错误; (4)边数相同的图形形状、大小不一定相同,不一定能互相重合,故错误; 故选B.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全等图形的定义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两个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称为全等图形. 2、全等三角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 3、对应顶点:把两个全等的三角形重合到一起,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