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科技学院 数据库系统原理及应用实验 报告

金陵科技学院 数据库系统原理及应用实验 报告
金陵科技学院 数据库系统原理及应用实验 报告

学生实验报告

(理工类)

课程名称:数据库系统原理及应用实验专业班级:

学生学号:学生姓名:

所属院部:软件工程学院指导教师:王爱侠

20 17 ——20 18 学年第 1 学期

金陵科技学院教务处制

实验报告书写要求

实验报告原则上要求学生手写,要求书写工整。若因课程特点需打印的,要遵照以下字体、字号、间距等的具体要求。纸张一律采用A4的纸张。

实验报告书写说明

实验报告中一至四项内容为必填项,包括实验目的和要求;实验仪器和设备;实验内容与过程;实验结果与分析。各院部可根据学科特点和实验具体要求增加项目。

填写注意事项

(1)细致观察,及时、准确、如实记录。

(2)准确说明,层次清晰。

(3)尽量采用专用术语来说明事物。

(4)外文、符号、公式要准确,应使用统一规定的名词和符号。

(5)应独立完成实验报告的书写,严禁抄袭、复印,一经发现,以零分论处。

实验报告批改说明

实验报告的批改要及时、认真、仔细,一律用红色笔批改。实验报告的批改成绩采用百分制,具体评分标准由各院部自行制定。

实验报告装订要求

实验批改完毕后,任课老师将每门课程的每个实验项目的实验报告以自然班为单位、按学号升序排列,装订成册,并附上一份该门课程的实验大纲。

实验项目名称:熟悉SQL Server2005环境及数据库文件管理实验学时: 2

实验地点:

实验日期:实验成绩:

批改教师:批改时间: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熟悉SQL Server 2005工作环境、了解SQL Server 2005主要管理工具的用途、掌握登录SQL Server 2005的方法;

2、熟悉数据库的组成;

3、了解数据库快照的使用方法;

4、掌握创建、修改、删除数据库的方法;

5、熟悉如何查看数据库状态;

6、掌握分离数据库和附加数据库的方法。

二、实验设备、环境

设备:奔腾Ⅳ或奔腾Ⅳ以上计算机;

环境:WINDOWS 2000 SERVER或WINDOWS 2003 SERVER、SQL Server2005中文版。

三、实验步骤

1、根据题目要求熟悉SQL Server2005的各种管理工具;

2、分析题意,重点分析题目要求并给出解决方法;

3、按题目要求完成实际操作任务,并将相关文档资料保存在以自己学号命名的文件夹中;

4、提交完成的实验结果。

四、实验内容

一、熟悉SQL Server 2005管理工具

SQL Server2005系统提供了大量的管理工具,通过这些管理工具可以对系统实现快速、高效管理。主要管理工具如下:

1、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

(1)对象资源管理器

允许查看和连接到SQL Server、分析器、集成服务器、报表服务器和SQL Mobile。一旦连接到特定的服务,可以在对象节点中查看它的组件,并且可以访问子节点对象。

(2)已注册的服务器

显示当前已注册的服务器。窗格顶部的列表,包括SQL Server、分析服务器、集成服务器、报表服务器和SQL Mobile。允许用户在特定的服务器之间快速转换。

(3)模板资源管理器

提供对查询编辑器的模板和任何用户所创建的自定义模板的快速访问。模板可以通过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 所支持的任何脚本语言来创建。

(4)解决方案管理器

提供对现存的SQL Server、分析服务器和SQL Mobile的项目的快速访问。当项目被执行时,项目会给出连接、查询和执行的其他函数的详细信息。

2、SQL Server Business Intelligence Development Studio(商业智能)

SQL Server Business Intelligence Development Studio为开发人员提供的一种新的项目开发和管理工具。开发人员可以使用SQL Server Business Intelligence Development Studio设计端到端的商业智能解决方案。

3、SQL Server Configuration

SQL Server Configuration(配置管理器)包含了SQL Server2005服务、SQL Server2005网络配置和SQL Native Client配置3个工具,提供数据库管理人员做服务启动与停止与监控、服务器端支持的网络协议,用户用来访问SQL Server的网络相关设置等工作。

4、SQL Server外围应用配置

SQL Server外围应用配置器是SQL Server2005的新增功能,该工具是用来减少SQL Server的服务数和组件数的一种方法,以帮助保护SQL Server避免出现安全缺口。

5、Database Engine Tuning Advisor(数据库引擎的优化顾问)工具可以完成帮助用户分析工作负荷、

提出创建高效索引的建议等功能。

6、SQL Server联机丛书:主要为用户提供帮助。

7、sqlcmd:提供了在命令提示符中输入Transact-SQL语句、系统过程和脚本文件的功能。

二、熟悉数据库的组成

1、系统数据库

(1)master数据库

master数据库存储SQL Server2005系统的所有系统级信息。包括实例范围的元数据、端点、链接服务器和系统配置设置。

(2)model数据库

Model数据库用作SQL Server2005实例上创建的所有数据库的模板。在SQL Server2005中在三个方面做了重大改变,包括:扩大了最小值取之范围、兼容级别设置为90和PAGE_VERIFY数据库选项设置为CHECKSUM。

(3)msdb数据库

Msdb数据库主要被SQL Server2005代理用于进行复制、作业调度以及管理警报等活动,该数据库通常用于调度任务或排除故障。

(4)tempdb数据库

tempdb数据库是连接到SQL Server2005所有用户都可能用的全局资源,它保存所有临时表和临时存储过程。另外,它还用来满足所有的其他存储要求,例如,存储SQL Server 2005工作表。每次启动SQL Server2005时都会重新创建tempdb数据库,以便系统启动时,给数据库总是空的。断开连接时会自动删除临时表和存储过程,并在系统关闭后没有活动的连接。

(5)resource数据库

resource数据库是一个只读数据库,它包含了SQL Server2005中的所有系统对象。SQL Server系统对象在物理上持续存在于Resource数据库中,但逻辑上,他们出现在数据库的sys架构上。resource 数据库的物理文件名为Mssqlsystemresource.mdf。任意移动或重命名resource数据库文件,SQL Server2005将不能正常启动。

三、数据库存储文件

SQL Server2005数据库中有三种类型的文件来存储信息。

1、主数据文件

主数据文件包话数据库的启动信息,并指向数据库中的其他文件。用户数据和对象可存储在该文件中,也可以存储在辅助数据文件中。每个数据库只能有一个主数据文件。其扩展名为.mdf。

2、辅助数据文件

辅助数据文件是可选的。由用户定义并存储用户数据。每个数据库可以有多个辅助数据文件,其扩展名为.ndf。

3、事务日志文件

事务日志文件是用于保存恢复数据库的日志信息的。每个数据库必须至少有一个日志文件,其扩展名为.ldf。

4、文件组

文件组是将多个数据文件集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每个文件组有一个组名。文件组分为主文件组和次文件组。一个文件只能存放在一个文件组中,一个文件组也只能为一个数据库使用。主文件组包含了所有的系统表。当建立数据库时,主文件组包含数据库文件和未指定组的其他文件。事务日志文件不包含在任何文件组中。

四、创建数据库

1、使用向导创建数据库

2、语句方式创建数据库

(1)最简单的语句创建数据库

Create database databaseName

(2)一般创建数据库的格式

CREATE DATABASE database_name

[ ON

[ < filespec > [ ,...n ] ]

[ , < filegroup > [ ,...n ] ] ]

]

[ LOG ON { < filespec > [ ,...n ] } ]

[ COLLATE collation_name ]

[ FOR LOAD | FOR ATTACH ]

< filespec > ::=

[ PRIMARY ]

( [ NAME = logical_file_name , ]

FILENAME = 'os_file_name'

[ , SIZE = size ]

[ , MAXSIZE = { max_size | UNLIMITED } ]

[ , FILEGROWTH = growth_increment ] ) [ ,...n ]

< filegroup > ::=

FILEGROUP filegroup_name < filespec > [ ,...n ]

(3)示例

CREATE DATABASE Sales

ON

( NAME = Sales_dat,

FILENAME = 'c:\program files\microsoft sql server\mssql\data\saledat.mdf',

SIZE = 10,

MAXSIZE = 50,

FILEGROWTH = 5 )

LOG ON

( NAME = 'Sales_log',

FILENAME = 'c:\program files\microsoft sql server\mssql\data\salelog.ldf',

SIZE = 5MB,

MAXSIZE = 25MB,

FILEGROWTH = 5MB )

3、请按照要求用工具和SQL语句两种方法创建名为MyDB数据库。

五、维护数据库

1、修改数据库名称

(1)使用ALTER DATABASE语句

ALTER DATABASE databaseName MODIFY NAME=newdatabaseName

(2)使用存储过程

EXEC sp_dboption ‘databaseName’,‘SINGLE’,True /*首先将数据库设置为单用户模式*/ EXEC sp_renamedb ‘databaseName’, ‘newdatabaseName’ /*修改数据库名*/

EXEC sp_dboption ‘newdatabaseName’, ‘SINGLE’,False /*取消单用户模式*/

(3)从资源管理器窗口修改数据库名

2、修改数据库大小

(1)设置数据库文件为自动增长方式

(2)直接修改数据库文件的大小

(3)增加辅助数据库文件

(4)示例

CREATE DATABASE Test1 ON

(NAME = Test1dat1,

FILENAME = 'c:\Program Files\Microsoft SQL Server\MSSQL\Data\t1dat1.ndf',

SIZE = 5MB,

MAXSIZE = 100MB,

FILEGROWTH = 5MB )

GO

ALTER DATABASE Test1

ADD FILE

(NAME = Test1dat2,

FILENAME = 'c:\Program Files\Microsoft SQL Server\MSSQL\Data\t1dat2.ndf',

SIZE = 5MB,

MAXSIZE = 100MB,

FILEGROWTH = 5MB )

(5)请参照示例用SQL语句为MyDB数据库增加辅助数据库文件MyDB2,其大小为3MB,最大为10MB,按照10%增长。

3、收缩数据库

(1)设置数据库为自动收缩

(2)手动收缩数据库

(3)使用DBCC SHRINKDATABASE命令收缩数据库

该命令是一种比自动收缩数据库更加灵活的收缩数据库方式。可以对整个数据库进行收缩。

示例:DBCC SHRINKDATABASE (UserDB, 10)

/*该命令将UserDB用户数据库中的文件减小,以使UserDB中的文件有10%的可用空间。*/ (4)请使用该命令将MyDB数据库收缩到有10%的可用空间。

4、删除数据库

(1)使用管理工具

(2)使用T-SQL语句

DROP DATABASE database_name [ ,...n ]

5、分离数据库

分离数据库是指数据库从SQL Server实例上删除,但是数据文件、但事务日志文件仍然保持不变。注意:分离数据库如果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则不允许分离:

*已复制并发数据库、 *数据库中存在数据库快照、 *数据库处于未知状态。

(1)使用语句分离数据库

示例:exec sp_detach_db MyDB

(2)可以使用工具

6、附加数据库

附加数据库时,所有的数据文件(.mdf文件和.ndf文件)都必须是可用的。如果任何数据文件的路径和创建时或上次附加数据库时的路径不同,则必须指定文件的当前路径。在附加数据库的过程中,

如果没有日志文件,系统将创建一个新的日志文件。

(1)使用工具附加数据库

(2)使用SQL语句附加数据库

示例:CREATE DATABASE Sales

ON ( NAME =‘Sales_dat’,

FILENAME =‘c:\program files\microsoft sql server\mssql\data\saledat.mdf' ) LOG ON

( NAME =‘Sales_log',

FILENAME =‘c:\program files\microsoft sql server\mssql\data\salelog.ldf') FOR ATTACH

(3)请用上述两种方法将MyDB数据库附加到实例中。

五、问题解答及实验结果

一、熟悉SQL Server 2005管理工具

1、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

(1)对象资源管理器

(2)已注册的服务器

(3)模板资源管理器

(4)解决方案管理器

2、SQL Server Business Intelligence Development Studio(商业智能)

3、SQL Server Configuration

4、SQL Server外围应用配置

5、Database Engine Tuning Advisor(数据库引擎的优化顾问)

6、SQL Server联机丛书

7、sqlcmd

二、熟悉数据库的组成

系统数据库由五部分组成:

1.master数据库

2.model数据库

3.msdb数据库

4.tempdb数据库

5.resource数据库

三、数据库存储文件

SQL Server2005数据库中有三种类型的文件来存储信息。

1、主数据文件其扩展名为.mdf。

2、辅助数据文件其扩展名为.ndf。

3、事务日志文件其扩展名为.ldf。

4、文件组当建立数据库时,主文件组包含数据库文件和未指定组的其他文件。事务日志文件不包含在任何文件组中。

四、创建数据库

3、请按照要求用工具和SQL语句两种方法创建名为MyDB数据库。

SQL语句:

CREATE DATABASE Sales

ON

(NAME='MyDB',

FILENAME='D:\SQL Servie\SQL2008_x32实例根目录

\MSSQL10.MSSQLSERVER\MSSQL\DATA\MyDB2.mdf',

SIZE= 3,

MAXSIZE= 100,

FILEGROWTH= 1 )

LOG ON

(NAME='MyDB_log',

FILENAME='D:\SQL Servie\SQL2008_x32实例根目录

\MSSQL10.MSSQLSERVER\MSSQL\DATA\MyDB2.ldf',

SIZE= 10MB,

MAXSIZE= 200MB,

FILEGROWTH= 5MB)

五、维护数据库

1、修改数据库名称

(1)使用ALTER DATABASE语句

ALTER DATABASE MyDB MODIFY NAME=MyDBx

2、修改数据库大小

ALTER DATABASE MyDB2

ADD FILE

(NAME=MyDB2dat2,

FILENAME='D:\SQL Servie\SQL2008_x32实例根目录\MSSQL10.MSSQLSERVER\MSSQL\DATA\MyDB2.ndf', SIZE= 3MB,

MAXSIZE= 10MB,

FILEGROWTH= 10%)

3、收缩数据库

DBCC SHRINKDATABASE(MyDB, 10)

4、删除数据库

DROP DATABASE MyDB1

5、分离数据库

exec sp_detach_db MyDB

6、附加数据库

CREATE DATABASE MyDB

ON (NAME='MyDB_dat',

FILENAME='D:\SQL Servie\SQL2008_x32实例根目录\MSSQL10.MSSQLSERVER\MSSQL\DATA\MyDB.mdf') LOG ON

(NAME='MyDB_log',

FILENAME='D:\SQL Servie\SQL2008_x32实例根目录\MSSQL10.MSSQLSERVER\MSSQL\DATA\MyDB.ldf') FOR ATTACH

六、实验体会和收获

实验项目名称:表和表数据的操作实验学时: 4

实验地点:

实验日期:实验成绩:

批改教师:批改时间: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了解表的类型及创建方法;

2、熟悉各种数据类型;

3、掌握列的各种属性;

4、掌握自定义数据类型的创建方法;

5、掌握用T-SQL语言和工具创建表的方法;

6、掌握工具和T-SQL语言插入数据的方法。

二、实验设备、环境

设备:奔腾Ⅳ或奔腾Ⅳ以上计算机;

环境:WINDOWS 2000 SERVER或WINDOWS 2003 SERVER、SQL Server2005中文版。

三、实验步骤

1、根据题目要求熟悉SQL Server2005的各种管理工具;

2、分析题意,重点分析题目要求并给出解决方法;

3、按题目要求完成实际操作任务,并将相关文档资料保存在以自己学号命名的文件夹中;

4、提交完成的实验结果。

四、实验内容

一、表的概述

1、表的概念

在关系数据库中每一个关系都体现为一张表。表是用来存储数据和操作数据的逻辑结构,关系数据库中所有的数据都表现为表的形式。

2、表的类型

在SQL Server2005中,可以把表分为4种类型,即普通表、分区表、临时表和系统表。每一种表都有其自身的作用和特点。

(1)普通表:又称为标准表,就是通常所说的数据库中存储数据的标,是最常使用的表对象,是最重要和最基本的表。

(2)分区表:分区表示将数据水平划分成多个单元的表,这些单元的表可以分散到数据库中的多个文件组里,以实现对单元中数据的并行访问。其优点在于可以方便地管理大型表,提高对这些表中数据的使用效率。

(3)临时表:临时表是临时创建的、不能永久生存的表。又可以分为本地临时表和全局临时表。本地临时表以#打头,它们仅对当前的用户连接时可见的,当用户从SQL Serve2005实理断开连接时被删除;

全局临时表以##打头,创建后任何用户都是可见,当所有引用该表的用户从SQL Server 2005中断开连接时被删除。

(4)系统表:系统表与普通表的区别在于,系统表存储了有关SQL Server 2005服务器的配置、数据库设置、用户和表对象的描述等信息。

二、列

1、列数据类型

在设计表的时候,需要知道每列字段的数据类型。SQL Server 2005系统提供了28种数据类型,主要分为七大类。

(1)精确数字类型

这些数据类型的数据可以参加各种数学运算,所有的数值都是有精度的,精度是指有效数字位数。如整数数据类型:binint、int、smalling、tinyint;位数据类型bit;货币数据类型:Money、Smallmoney 等。

(2)近似数字类型

在现实计算中,还有一些数据没有精确数值,如1/3,它无法用精确数字类型表示,需要由系统来定义精确到哪一位,这种类型就是近似数据类型。如:Decimal和Numeric;Float和Real等。

(3)字符数据类型

它是用来存储各种字母、数字符号和特殊符号。在使用该数据类型时,需要用用单引号或双引号括起来。SQL Server 2005主要提供了Char、V archar、Text3中数据类型。

(4)Unicode字符数据类型

Unicode是一种在计算机上使用的字符编码。它为每一种语言中的每个字符设定了统一并且唯一的二进制编码,以满足跨语言、跨平台进行文本转换、处理的要求。SQL Server 2005主要有:Nchar、Nvarchar、Ntext三种。

(5)二进制数据类型

二进制数据类型可以用来存储二进制的数据。主要有:Binary、Varbinary、Image三种类型。(6)日期和时间数据类型

在SQL Server2005中,日期和时间类型主要包括:datetime 和smalldatetime两种。两者区别在于其表示的日期和时间的范围不同,时间的精确度也不同。

(7)其他数据类型

SQL Server2005系统还提供了Cursor、Sql_varant、Table、Timestamp、Uniqueidentifie、XML6种特殊用途的数据类型。

2、列的其他属性

(1)NULL和NOT NULL

定义属性列时可以规定该列是否可以为空。

(2)默认值

当某个属性的值大部分的取值都是相同时,可以使用默认值来减少插入数据时的时间。

(3)IDENTITY

使用IDENTITY关键字定义的字段为标识字段,标识字段是唯一标识每条记录的特殊字段,当一

条新记录添加时,这个字段就被自动赋予一个新值。默认情况下是+1递增。

三、创建表

1、使用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工具在MyDB数据库中创建Student和Class表。Student表的结构为:

2、使用T-SQL语言在MyDB数据库中创建再Course和Grade表,为以后的实验做准备。Course表的结构为:

四、自定义数据类型

(1)使用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工具创建用户自定义数据类型:studentNo,char(8) (2)系统存储过程sp_addtype 创建用户自定义数据类型: courseNo,char(4)

(3)修改MyDB数据库中的各表,学号和课程号应用自定义的数据类型。

五、修改表结构

(1)使用Alter修改Student表结构,使其增加一列Department(系别)Char(12)。

(2)使用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工具删除刚刚增加的Department。

六、插入数据

使用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工具或insert into语句,分别向下列表格插入数据。(1)向表(Student)中插入数据

插入数据之后使用命令:Select * from Student;检查插入数据的正确性

插入数据之后使用命令:Select * from Class; 检查插入数据的正确性

(3)向表(Course )中插入数据

插入数据之后使用命令:Select * from Course; 检查插入数据的正确性

(4)向表(Grade )中插入数据

插入数据之后使用命令:Select * from Grade; 检查插入数据的正确性

七、删除表中的数据

(1)使用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工具删除课程号为0001的选课记录。

(2)使用T-SQL语言删除Grade表中学号为19920101的数据

八、删除表格

(1)使用SQL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工具删除Class表。

(2)使用Drop Table命令删除Grade表。

*注意在删除之前,请将数据文件拷贝一个副本,已备以后实验使用。

五、问题解答及实验结果

三、创建表

1、使用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 工具在MyDB 数据库中创建Student 和Class 表。 Student : Class :

2、使用T-SQL 语言在MyDB 数据库中创建再Course 和Grade 表 Course 表:

CREATE TABLE Course (

CNO Char (4),

CName Varchar (16) , PCNO char (4), Credit Tinyit , Primary KEY (CNO )

);

Grade 表

:

3、自定义数据类型

(1)使用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 工具创建用户自定义数据类型:studentNo ,char(8)

(2)系统存储过程sp_addtype 创建用户自定义数据类型: courseNo,char(4)

4、修改表结构

(1)使用Alter修改Student表结构,使其增加一列Department(系别)Char(12)。

(1)向表(Student)中插入数据

(2)向表(Class)中插入数据

(3)向表(Course )中插入数据

(4)向表(Grade )中插入数据

6、删除表中的数据

使用T-SQL语言删除Grade表中学号为19920101的数据

7、删除表格

使用Drop Table命令删除Grade表。

六、实验体会和收获

实验项目名称:关系、索引和视图实验学时: 4

同组学生姓名:实验地点:

实验日期:实验成绩:

批改教师:批改时间: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理解关系图的含义及用途,掌握关系图的创建方法;

2、理解视图的基本概念、种类及利用视图修改数据时的限制,掌握视图的创建方法;

3、理解索引的基本概念及其优缺点,掌握创建索引的方法。

二、实验设备、环境

设备:奔腾Ⅳ或奔腾Ⅳ以上计算机;

环境:WINDOWS 2000 SERVER或WINDOWS 2003 SERVER、SQL Server 2005中文版。

三、实验步骤

1、根据题目要求熟悉SQL Server2005的各种管理工具;

2、分析题意,重点分析题目要求并给出解决方法;

3、按题目要求完成实际操作任务,并将相关文档资料保存在以自己学号命名的文件夹中;

4、提交完成的实验结果。

四、实验内容

1、创建关系图

根据实际情况,为MyDB数据库创建关系图。其中包括:Student、Course、Grade、Class四张表格,选择表中相应的属性建立表间的关联。

2、视图的创建、查询、修改和删除。

(1)创建一个名为V_Student的视图,以显示学生的学号、姓名、性别和出生年月等基本信息。(2)创建一个名为V_grade的视图,以显示选修“0001”号课程的学生成绩信息,如学号、姓名、课程名称、成绩和学分等。

(3)分别利用视图V_Student和V_grade作查询和更新操作。

(4)修改V_Student视图的定义,为其增加一个条件,使得该视图只显示“CS01”班学生的基本信息。(5)删除名为V_Student的视图。

3、索引的创建、查看和删除。

(1)为Student表创建一个基于总学分和学号的索引idex_total_xh,其中总学分按降序排列,当总学分相同时,按学号升序排列,填充因子为80%。

(2)学生表创建一个基于班级和姓名的索引idex_clas_name,其中按班号按升序、学生姓名按降序排列,填充因子为70%。

(3)利用索引管理器查看索引。

(4)删除索引idex_total_xh。再利用索引管理器查看索引。

注:以上3题除了第一题,其余各题均需要使用工具和SQL语言两种方法来完成。并将SQL语句按

题号保存在自己的文件夹下的实验四目录中。

五、问题解答及实验结果

(一) 创建关系图

根据实际情况,为MyDB数据库创建关系图。其中包括:Student、Course、Grade、Class四张表格,选择表中相应的属性建立表间的关联。

use mydb

exec sp_changedbowner'sa'

(二)视图的创建、查询、修改和删除。(选做1或2)

1、利用MyDB数据库:

(1)创建一个名为V_Student的视图,以显示学生的学号、姓名、性别和出生年月等基本信息。

使用SQL工具

数据库系统原理及应用教程第四版课后答案

第一章 1、(1)数据:数据用于载荷信息的物理符号。 (2)数据的特征;○1数据有“型”与“值”之分;○2数据受数据类型与取值范围的约束;○3数据有定性表示与定量之分;○4数据应具有载体与多种表现形式。 3、(1)数据管理的功能: ○1组织与保存数据功能,即将收集到的数据合理地分类组织,将其存储在物理载体上,使数据能够长期的被保存; ○2数据维护功能,即根据需要随时进行插入新数据,修改原数据与删除失效数据的操作; ○3数据查询与数据统计功能,即快速的得到需要的正确数据,满足各种使用要求;○4数据的安全与完整性控制功能,即能保护数据的安全与完整性。 (2)数据管理的目标:收集完整的信息,将信息用数据表示,按数据结构合理科学的组织并保存数据;为各种使用快速地提供需要的数据,并保护数据的安全与完整性。 4、(1)数据库:就是数据管理的新方法与技术,她就是一个按数据结构来存储与管理数据的计算机软件系统。 (2)数据库中的数据具有的特点:○1数据库中的数据具有整体性,即数据库中的数据要保持自身完整的数据结构;○2数据库中的数据具有数据共享性,不同的用户可以按各自的用法使用数据库中的数据,多个用户可以同时共享数据库中的数据资源。 5、(1)数据库管理系统:它就是专门用于管理数据库的计算机管理软件。数据库管理系统能够为数据库提供数据的定义、建立、维护、查询与统计等操作功能,并完成对数据完整性、安全性进行操作的功能。 (2)数据库管理系统主要功能:就是数据存储、数据操作与数据控制功能。其数据存储与数据操作就是:数据库的定义功能,指未说明库中的数据情况而进行的建立数据库结构的操作;数据库建立功能,指大批数据录入到数据库的操作,它使得库中含有需要保护的数据记录;数据库维护功能,指对数据的插入、删除与修改操纵,其操作做能满足库中信息变化或更新的需求;数据库查询与统计功能,指通过对数据库的访问,为实际应用提供需要的数据。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数据控制功能为:数据安全性控制功能,即为了保证数据库的数据安全可靠,防止不合法的使用造成数据库泄露与破坏,也就就是避免数据被人偷瞧、篡改或破坏;数据库完整性控制功能,指为了保证数据库中的数据的正确、有效与相容,防止不合语意的错误数据被输入或输出。 14、(1)数据库系统的软件由几部分组成?数据库系统的软件中包括操作系统(OS)、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主语言系统、应用程序软件与用户数据库。 (2)作用:①操作系统或汉字操作系统:操作系统就是所有计算机软件的基础,在数据库系统中它起着支持DBMS及主语言系统工作的作用。如果管理的信息中有汉字,则需要中文操作系统的支持,以提供汉字的输入、输出方法与汉字信息的处理方法。②数据库管理系统与主语言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就是为定义、建立、维护、使用及控制数据库而提供的有关数据管理的系统软件。主语言系统就是为应用程序提供的诸如程序控制、数据输入输出、功能函数、图形处理、计算方法等数据处理功能的系统软件。③应用开发工具软件:应用开发工具就是DBMS系统为应用开发人员与最终用户提供的高效率、多功能的应用生成器、第四代计算机语言等各种软件工具.如报表生成器、表单生成器、查询与视图设计器等,它们为数据库系统的开发与使用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与帮助。④应用系统及数据库:数据库应用系统包括为特定的应用环境建立的数据库、开发的各类应用程序及编写的文档资料,它们就是一个有机整体。通过运行数据库应用系统,可以实现对数据库中数据的维护、查询、管理与处理操作。(3)关系:

数据库系统原理实验报告-基本操作

计算机学院 数据库系统原理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数据库系统原理 开课学期:2015-2016学年第1学期 班级: 指导老师: 实验题目:SQLServer系统基本操作 学号: 姓名: 提交时间:第n周

一.实验目的 (一)通过实验了解大型数据库管理系统SQL SERVER2000基本架构,并且掌握验证SQL SERVER2000是否正确安装和基本的配置方法。 (二)通过实验,掌握SQL SERVER数据库与ACCESS数据库、EXCEL 表和文本文件的数据之间的导入-导出方法。 二.实验原理 大型数据库管理系统是数据库管理的基本平台。SQL SERVER2000数据存储在数据库中。在数据库中,数据被组织到用户可以看见的逻辑组件中。数据库还可以按物理方式,在磁盘上作为两个或更多的文件实现。使用数据库时使用的主要是逻辑组件,例如表、视图、过程和用户。文件的物理实现在很大程度上是透明的。一般只有数据库管理员需要处理物理实现。每个SQL Server 实例有四个系统数据库(master、model、tempdb 和msdb)以及一个或多个用户数据库。 三.实验内容和方法 (一)基本操作 1.启动和停止SQLServer服务 可以通过以下4种方法停止和启动SQLServer服务 (1)SQLServer服务管理器

(2)SQLServer企业管理器

(3)控制面板中的服务对话框

(4)NT服务器命令行 (二)数据的导入导出 1.奖SQL Server 数据库转移到access的数据库(1)启动office的access,建立一个空的数据库 (2)导出数据库

专科《数据库原理与应用》_试卷_答案

专科《数据库原理与应用》 一、(共66题,共150分) 1. 在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系统阶段和数据库系统阶段。其中在( ),程序员可能需要设计数据在内存中的物理地址。(2分) A.数据库系统 B.文件系统 C.人工管理 D.数据项管理 .标准答案:C 2. 在关系模式中,如果属性A和B存在1对1的联系,则存在( ) 依赖关系。(2分) A. B. C. D.以上都不是 .标准答案:C 3. 关系模型支持( ) 的数据结构。(2分) A.线性结构 B.树结构 C.图结构 D.集合结构 .标准答案:D 4. 在数据库三级模式结构中,内模式是( ) 的视图。(2分) A.计算机世界 B.信息世界 C.现实世界终端用户 D.数据库管理员 .标准答案:A 5. 关系模型的参照完整性要求( ) 。(2分) A.一个关系必须有外码 B.外码必须是父关系的主属性 C.外码所在的关系即子关系必须和父关系是不同关系 D.外码或为空或为父关系对应主码的值 .标准答案:B 6. SQL语言中的DELETE命令属于( ) 。(2分) A.数据定义语言 B.数据操作语言 C.数据控制语言 D.数据查询语言 .标准答案:B 7. ( ) 是数据库系统概论的直接先导课程之一。(2分) A.大学物理 B.汇编语言 C.数据结构 D.模拟电路 .标准答案:C 8. 数据库管理系统简称DBMS,下列系统软件中,( ) 是具有DBMS功能的软件。(2分) A.Microsoft Office Word B.Microsoft Office PowerPoint C.Microsoft Office Outlook D.Microsoft Office Access .标准答案:D 9. SQL语言的数据查询语言SELECT命令语法接近自然语言,下列子句中( ) 是SELECT命令语法规定必须有的部分。(2分) A.FROM子句 B.GROUP BY子句 C.ORDER BY子句 D.INTO子句 .标准答案:A 10. 下面术语中( ) 是数据库系统原理与应用课程的关键词。(2分) A.数据模型 B.编程语言 C.软件体系结构 D.数据转换 .标准答案:A 11. 因为关系数据库的查询优化技术,用户程序员不用了解数据库中数据的物理存储结构,也能编写高效率的程序。(2分) ( ) .标准答案:正确 12. 关系操作中的投影运算必须有两个关系同时参与运算才能得到正确的结果。(2分) ( ) .标准答案:错误 13. DBTG中的系是一棵二级树,表示的是系主记录型(Owner)和成员记录型(member)之间一对多的关系,但两个记录之间可以定义多个系。(2分) ( ) .标准答案:正确 14. DBMS作为一种大型的系统软件,可以通过相关技术绕过操作系统,直接管理存储在硬盘上的数据。(2分) ( ) .标准答案:错误 15. 数据模型的是三要素指,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和完整性约束条件。其中数据结构是描述系统的静态特性的,数据操作是描述系统动态特性的。(2分) ( ) .标准答案:正确 16. 在数据库中,数据独立性是指数据之间相互独立,互不依赖。(2分) ( ) .标准答案:错误 17. SQL语言的视图对应三级模式的外模式,表对应模式,所以用户程序只能使用视图而不能直接使用表来查询和操作数据库中的数据。(2分) ( )

全国自考《数据库系统原理》试题及参考答案

2008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数据库系统原理试卷 课程代码4735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数据库在磁盘上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 A.DB B.文件 C.二维表D.系统目录 2.ER模型是数据库的设计工具之一,它一般适用于建立数据库的( ) A.概念模型B.逻辑模型 C.内部模型D.外部模型 3.数据库三级模式中,用户与数据库系统的接口是( ) A.模式B.外模式 C.内模式D.逻辑模式 4.在文件系统中,所具有的数据独立性是( ) A.系统独立性 B.物理独立性 C.逻辑独立性 D.设备独立性 5.在DB技术中,“脏数据”是指( ) A.未回退的数据 B.未提交的数据 C.回退的数据 D.未提交随后又被撤消的数据 6.关系模式至少应属于( ) A.1NF B.2NF C.3NF D.BCNF 7.设有关系模式R(ABCD),F是R上成立的FD集,F={A→B,B→C},则属性集BD的闭包(BD)+为( ) A.BD B.BCD C.BC D.CD 8.设有关系R如题8图所示:

题8图 则∏专业,入学年份(R)的元组数为 A.2 B.3 C.4 D.5 9.集合R与S的交可以用关系代数的基本运算表示为( ) A.R-(R-S) B.R+(R-S) C.R-(S-R) D.S-(R-S) l0.已知SN是一个字符型字段,下列SQL查询语句( ) SELECT SN FROM S WHERE SN LIKE′AB%′;的执行结果为 A.找出含有3个字符′AB%′的所有SN字段 B.找出仅含3个字符且前两个字符为′AB′的SN字段 C.找出以字符′AB′开头的所有SN字段 D.找出含有字符′AB′的所有SN字段 l1.现要查找缺少成绩(Grade)的学生学号(Snum),相应的SQL语句是( ) A.SELECT Snum B.SELECT Snum FROM SC FROM SC WHERE Grade=0 WHERE Grade<=0 C.SELECT Snum D.SELECT Snum FROM SC FROM SC WHERE Grade=NULL WHERE Grade IS NULL l2.下列不是 ..数据库恢复采用的方法是( ) A.建立检查点B.建立副本 C.建立日志文件 D.建立索引 13.在SQL/CLI中,将宿主程序与数据库交互的有关信息记录在运行时数据结果中。不能 ..保存此信息的记录类型是( ) A.环境记录B.连接记录 C.语句记录D.运行记录 l4.在面向对象技术中,复合类型中后四种类型——数组、列表、包、集合——统称为( ) A.行类型B.汇集类型 C.引用类型D.枚举类型 l5.在面向对象技术中,类图的基本成分是类和( ) A.属性B.操作 C.关联D.角色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上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6.在数据库的概念设计中,客观存在并且可以相互区别的事物称为_________________。17.增强ER模型中,子类实体继承超类实体的所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产生数据冗余和异常的两个重要原因是局部依赖和_________________依赖。 l9.如果Y?X?U,则X→Y成立。这条推理规则称为________________。20.ODBC规范定义的驱动程序有两种类型:即单层驱动程序和________________。21.DBMS可分为层次型、网状型、__________________型、面向对象型等四种类型。22.如果事务T对某个数据R实现了__________________锁,那么在T对数据R解除封锁之前,不允许其他事务再对R加任何类型的锁。 23.在多个事务并发执行时,系统应保证与这些事务先后单独执行时的结果一样,这是指事务的____________________性。

(完整word版)数据库系统原理及应用教程第四版课后答案

第一章 1、(1)数据:数据用于载荷信息的物理符号。 (2)数据的特征;○1数据有“型”和“值”之分;○2数据受数据类型和取值范围的约束;○3数据有定性表示和定量之分;○4数据应具有载体和多种表现形式。 3、(1)数据管理的功能:○1组织和保存数据功能,即将收集到的数据合理地分类组织,将其存储在物理载体上,使数据能够长期的被保存;○2数据维护功能,即根据需要随时进行插入新数据,修改原数据和删除失效数据的操作;○3数据查询和数据统计功能,即快速的得到需要的正确数据,满足各种使用要求;○4数据的安全和完整性控制功能,即能保护数据的安全和完整性。 (2)数据管理的目标:收集完整的信息,将信息用数据表示,按数据结构合理科学的组织并保存数据;为各种使用快速地提供需要的数据,并保护数据的安全和完整性。 4、(1)数据库:是数据管理的新方法和技术,他是一个按数据结构来存储和管理数据的计算机软件系统。 (2)数据库中的数据具有的特点:○1数据库中的数据具有整体性,即数据库中的数据要保持自身完整的数据结构;○2数据库中的数据具有数据共享性,不同的用户可以按各自的用法使用数据库中的数据,多个用户可以同时共享数据库中的数据资源。 5、(1)数据库管理系统:它是专门用于管理数据库的计算机管理软件。数据库管理系统能够为数据库提供数据的定义、建立、维护、查询和统计等操作功能,并完成对数据完整性、安全性进行操作的功能。 (2)数据库管理系统主要功能:是数据存储、数据操作和数据控制功能。其数据存储和数据操作是:数据库的定义功能,指未说明库中的数据情况而进行的建立数据库结构的操作;数据库建立功能,指大批数据录入到数据库的操作,它使得库中含有需要保护的数据记录;数据库维护功能,指对数据的插入、删除和修改操纵,其操作做能满足库中信息变化或更新的需求;数据库查询和统计功能,指通过对数据库的访问,为实际应用提供需要的数据。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数据控制功能为:数据安全性控制功能,即为了保证数据库的数据安全可靠,防止不合法的使用造成数据库泄露和破坏,也就是避免数据被人偷看、篡改或破坏;数据库完整性控制功能,指为了保证数据库中的数据的正确、有效和相容,防止不合语意的错误数据被输入或输出。 14、(1)数据库系统的软件由几部分组成?数据库系统的软件中包括操作系统(OS)、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主语言系统、应用程序软件和用户数据库。 (2)作用:①操作系统或汉字操作系统:操作系统是所有计算机软件的基础,在数据库系统中它起着支持DBMS及主语言系统工作的作用。如果管理的信息中有汉字,则需要中文操作系统的支持,以提供汉字的输入、输出方法和汉字信息的处理方法。②数据库管理系统和主语言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为定义、建立、维护、使用及控制数据库而提供的有关数据管理的系统软件。主语言系统是为应用程序提供的诸如程序控制、数据输入输出、功能函数、图形处理、计算方法等数据处理功能的系统软件。③应用开发工具软件:应用开发工具是DBMS系统为应用开发人员和最终用户提供的高效率、多功能的应用生成器、第四代计算机语言等各种软件工具.如报表生成器、表单生成器、查询和视图设计器等,它们为数据库系统的开发和使用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帮助。④应用系统及数据库:数据库应用系统包括为特定的应用环境建立的数据库、开发的各类应用程序及编写的文档资料,它们是一个有机整体。通过运行数据库应用系统,可以实现对数据库中数据的维护、查询、管理和处理操作。(3)关系:

《数据库系统原理及应用》习题集及参考答案要点

《数据库系统原理及应用》习题集及参考答案 一、简答题 1、什么是数据库管理系统? 一种负责数据库的建立、操作、管理和维护的软件系统。 2、数据库系统有哪几种模式?分别用来描述什么? (1)外模式 是用户的数据视图,用来描述数据的局部逻辑结构,是模式的子集。 (2)模式 是所有用户的公共数据视图,用来描述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全局逻辑结构和特征。(3)内模式 又称存储模式,描述数据的物理结构及存储方式 3、什么是事务?事务有哪些特征? 答:所谓事务是用户定义的一个数据库操作序列,这些操作要么全做要么全不做,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工作单位。 事务的特征:原子性、一致性、隔离性、持续性。 4、POWER BUILDER中事务对象有何作用? 答:PowerBuider的事务对象是应用程序与数据库之间进行通信的桥梁,在应用程序初启时,系统自动创一个为SQLCA(SQL Communication Area, SQL通讯区)的全局事务对象,该对象在应用程序的任何地方都可以访问 应用程序与数据库的所有通信都需要通过事务对象来完成,除了直接使用系统的缺省事务对SQLCA外,开发人员也可以创建自己的事务对象。 5、SQL SERVER中INSERTED表和DELETED表有何用? 答:触发器中用到两种特殊的表:删除表和插入表触发器中使用名为“deleted"和“inserted"来参照这些表;删除表存储受DELTE和UPDATE语句影响的行的副本当执行DELETE或UPDA TE语句时,行从触发器表中删除并传递到删除表中。删除表和触发器表通常没有共有的行。 插入表存储受INSERT和UPDA TE语句影响的行的副本当执行一NSERT或UPDA T语句时,新行同时增加到插入表和触发器表中。插入表中的行是触发器表中新行的副本可使用删除表和插入表中的行来参照相关表中的行, 或测试被删除或插入行中的值。 6、数据库系统由哪几部分构成? 答:数据库系统是指在计算机系统中引入数据库后的系统,一般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其开发工具)、应用系统、数据库管理员构成。 7、什么是候选码?什么是主码?主码只能有一个属性吗? 答:能唯一标识实体的属性或属性组称为超码,其任意真子集都不能成为超码的最小超码称为候选码;

福建工程学院《实验指导书(数据库系统原理及应用)》

数据库系统原理 实验指导书 (本科)

目录 实验一数据定义语言 (1) 实验二SQL Sever中的单表查询 (3) 实验三SQL Serve中的连接查询 (4) 实验四SQL Serve的数据更新、视图 (5) 实验五数据控制(完整性与安全性) (7) 实验六语法元素与流程控制 (9) 实验七存储过程与用户自定义函数 (11) 实验八触发器 (12)

实验一数据定义语言 一、实验目的 1.熟悉SQL Server2000/2005查询分析器。 2.掌握SQL语言的DDL语言,在SQL Server2000/2005环境下采用Transact-SQL实现表 的定义、删除与修改,掌握索引的建立与删除方法。 3.掌握SQL Server2000/2005实现完整性的六种约束。 二、实验内容 1.启动SQL Server2000/2005查询分析器,并连接服务器。 2.创建数据库: (请先在D盘下创建DB文件夹) 1)在SQL Server2000中建立一个StuDB数据库: 有一个数据文件:逻辑名为StuData,文件名为“d:\db\S tuDat.mdf”,文件初始大小为5MB,文件的最大大小不受限制,文件的增长率为2MB; 有一个日志文件,逻辑名为StuLog,文件名为“d:\db\StuLog.ldf”,文件初始大小为5MB,文件的最大大小为10MB,文件的增长率为10% 2)刷新管理器查看是否创建成功,右击StuDB查看它的属性。 3.设置StuDB为当前数据库。 4.在StuDB数据库中作如下操作: 设有如下关系表S:S(CLASS,SNO, NAME, SEX, AGE), 其中:CLASS为班号,char(5) ;SNO为座号,char(2);NAME为姓名,char(10),设姓名的取值唯一;SEX为性别,char(2) ;AGE为年龄,int,表中主码为班号+座号。 写出实现下列功能的SQL语句。 (1)创建表S; (2)刷新管理器查看表是否创建成功; (3)右击表S插入3个记录:95031班25号李明,男性,21岁; 95101班10号王丽,女性,20岁; 95031班座号为30,名为郑和的学生记录; (4)将年龄的数据类型改为smallint; (5)向S表添加“入学时间(comedate)”列,其数据类型为日期型(datetime); (6)对表S,按年龄降序建索引(索引名为inxage); (7)删除S表的inxage索引; (8)删除S表; 5.在StuDB数据库中, (1)按照《数据库系统概论》(第四版)P82页的学生-课程数据库创建STUDENT、COURSE 和SC三张表,每一张表都必须有主码约束,合理使用列级完整性约束和表级完整性。 并输入相关数据。 (2)将StuDB数据库分离,在D盘下创建DB文件夹下找到StuDB数据库的两个文件,进行备份,后面的实验要用到这个数据库。 6.(课外)按照《数据库系统概论》(第四版)P74页习题5的SPJ数据库。创建SPJ数据 库,并在其中创建S、P、J和SPJ四张表。每一张表都必须有主码约束,合理使用列级完整性约束和表级完整性。要作好备份以便后面的实验使用该数据库数据。 三、实验要求:

《数据库系统原理》实验报告

《数据库系统原理》实验 实验1 表和表数据的操作 一、实验目的 掌握在SQL Server 2000环境下,利用SQL语言创建和管理表的方法。 二、实验要求 1、学会利用SQL语句建立自定义数据类型; 2、掌握使用SQL语句建立数据表的方法; 3、掌握数据表的修改及删除方法(界面方式及语句方式); 4、掌握T-SQL中的INSERT、UPDATE及DELETE语句的使用方法; 三、实验内容 1、创建数据库 利用“查询分析器”创建“stuscore”数据库。 CREATE DATABASE stuscore 2、创建数据表 (1)用“查询分析器”建立stuscore数据库中的学生表(Student)、班级表(Class)、课程表(Course)及成绩表(Grade),结构如下: create table student (sno char(8) primary key, sname varchar(10), sex char(2), clsno char(6), stuaddr varchar(20), birthday char(20), height DEC(4,2), foreign key(clsno) references class(clsno) );

create table class (clsno char(6) primary key, clsname varchar(16), dorector varchar(10), specialty varchar(30) ); create table course (cno char(4) primary key, cname varchar(16), pcno char(4), credit tinyint ); create table grade (sno char(8), cno char(4), scorce int, primary key(sno,cno) );

最新数据库系统原理期末考卷及标准答案

漳州师范学院 计算机系05 级本科《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期末试卷A 标准答案 (2006——2007学年度第二学期) 一、选择题:(每题1.5 分,共24 分) 1.关系数据库规范化是为解决关系数据库中( A )问题而引入的. A.插入﹑删除﹑更新的异常和数据冗余 B.提高查询速度 C. 减少数据操作的复杂性 D.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2.关系代数表达式的优化策略中,首先要做的是( B ). A.对文件进行预处理 B 及早执行选择运算 C.执行笛卡尔积运算 D. 执行投影运算 3.在关系代数中,θ连接操作由( A )组合而成. A.笛卡尔积和选择 B.投影选择和笛卡尔积 C. 投影和笛卡尔积 D. 投影和选择 4.设关系模式R是3NF模式,那么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A. R必是2NF B. R必不是BCNF C. R可能不是BCNF D. R必是1NF 5.在两个实体类型间有M:N联系时,这个结构转换成的关系模式有( C )个. A. 1 B. 2 C. 3 D. 4 6.从E-R模型向关系数据模型转换时,一个M:N联系转换成一个关系模式时,该关 系模式的关键字是( C ). A. N端实体的关键字 B.M端实体的关键字 C. N端实体的关键字与M端实体的关键字的组合 D. 重新选取其它关键字

7.在一个关系R中,若每个数据项都是不可分割的,那么关系R一定至少是属于( D ). A. BCNF B.2NF C. 3NF D. 1NF 8.“年龄在15至30岁之间”属于数据库系统的( C ). A. 恢复功能 B. 并发控制 C 完整性 D. 安全性 9.数据流程图是用于数据库设计中( D )阶段的工具. A.概念设计. B可行性分析 C程序编码 D.需求分析 10.数据库系统中,用户使用的数据视图用( A )描述. A. 外模式 B. 存储模式 C. 内模式 D.概念模式 11.R为4元关系R(A, B, C,D),S为3元关系S(B, C, D), R∞C构成 的新关系是( B )元关系. A. 3 B. 4 C. 5 D. 6 12.关系代数中的Π运算符对应下面语句中的( A )子句. A.Select B. From C. Where D. Group By 13.将查询SC表的权限授予用户U1,并允许U1将此权限授予其他用户.实现此功能的 SQL语句是( D ). A.grant select to SC on U1 with public B.grant select oh SC to U1 with public C.grant select to SC on U1 with grant option D.grant select on SC to U1 with grant option 14.在数据库系统中,安全性控制可采用:用户标识和鉴定、存取控制、审计、密码 保护和( C )五级安全措施来实现. A. 游标 B.索引 C.视图 D.存储过程 15.解决并发操作带来的数据不一致性问题,可以采取( A ). A.封锁 B.恢复 C.存储 D.协商 16.在并发控制中,允许其他事务读取数据,但不允许进行数据修改叫( B). A.两段锁 B.共享锁 C.独占锁 D.意向锁

数据库系统原理与设计(第二版)实验一至实验三

实验一 1-1.查询员工的姓名、职务和薪水 select employeeName,headShip,salary from employee 图1-1 2.查询名字中含有“有限”的客户姓名和所在地 select CustomerName,address from Customer where CustomerName like '%有限%'

3. 查询出姓“张”并且姓名的最后一个字为“梅”的员工。 select * from employee where employeeName like '张%梅' 图1-3 4. 查询住址中含有上海或南昌的女员工,并显示其姓名、所属部门、职称、住址,其中性别用“男”和“女”显示 SELECT employeeName,department,address, isnull (convert(char(10),birthday,120),'不详')出生日期, case sex when 'M'then '男' when 'F'then'女' end as 性别 from employee where (address like '%上海%'or address like '%南昌%')and sex='F'

5. 查询出职务为“职员”或职务为“科长”的女员工的信息 select * from employee where (headship='职员' or headship='科长') and sex='F' 图1-5 6. 选取编号不在“C20050001”和“C20050004”的客户编号、客户名称、客户地址。 Select * from Customer where CustomerNo not in ( 'C20050001' ,'C20050004')

数据库系统原理及应用实验全套

数据库系统原理及应用实验指导书 (本科) 福建工程学院计算机与信息科学系计算机软件与理论教研室 浅诺制作 2012年5月

目录 实验一数据定义语言 (1) 实验二 SQL Sever中的单表查询 (5) 实验三 SQL Serve中的连接查询 (8) 实验四 SQL Serve的数据更新、视图 (12) 实验五数据控制(完整性与安全性) (17) 实验六语法元素与流程控制 (22) 实验七存储过程与用户自定义函数 (28) 实验八触发器 (34)

实验一数据定义语言 一、实验目的 1.熟悉SQL Server2000/2005查询分析器。 2.掌握SQL语言的DDL语言,在SQL Server2000/2005环境下采用Transact-SQL实现表 的定义、删除与修改,掌握索引的建立与删除方法。 3.掌握SQL Server2000/2005实现完整性的六种约束。 二、实验内容 1.启动SQL Server2000/2005查询分析器,并连接服务器。 2.创建数据库: (请先在D盘下创建DB文件夹) 1)在SQL Server2000中建立一个StuDB数据库: 有一个数据文件:逻辑名为StuData,文件名为“d:\db\”,文件初始大小为5MB,文件的最大大小不受限制,文件的增长率为2MB; 有一个日志文件,逻辑名为StuLog,文件名为“d:\db\”,文件初始大小为5MB,文件的最大大小为10MB,文件的增长率为10%

2)刷新管理器查看是否创建成功,右击StuDB查看它的属性。 3.设置StuDB为当前数据库。 4.在StuDB数据库中作如下操作: 设有如下关系表S: S(CLASS,SNO, NAME, SEX, AGE), 其中:CLASS为班号,char(5) ;SNO为座号,char(2);NAME为姓名,char(10),设姓名的取值唯一;SEX为性别,char(2) ;AGE为年龄,int,表中主码为班号+座号。 写出实现下列功能的SQL语句。 (1)创建表S; (2)刷新管理器查看表是否创建成功; (3)右击表S插入3个记录:95031班25号李明,男性,21岁; 95101班10号王丽,女性,20岁; 95031班座号为30,名为郑和的学生记录;

数据库系统原理》试卷-A卷-试题-答案

北京邮电大学2007 —— 2008学年第2学期 《数据库系统原理》期末考试试题(A) 1. Fill in blanks.(1 9 points) (1) ______ DDL ____ i s the Ianguage for specifying the database schema and as well as other properties of the data. (2) With respect to in tegrity mecha ni sms in DBS, —trigger __ defi nes acti ons to be executed automatically whe n some events occur and corresp onding con diti ons are satisfied. (3) An entity set that does not have sufficient attributes to form a primary key is termed a weak en tity set (4) The com monly-used schemes of orga ni zati on of records in files are heap file organization , sequential file organization, and hashing file organization. (5) The three steps in query processing are parsing and translation, optimization, and evaluation (6) The recovery-management component of a database system implements the support for tran sact ion atomicity and durability .

数据库系统原理实验一参考题答案

姓名:专业:班级:学号:科目:数据库系统原理实验日期: 实验题目:实验1 SQL SERVER 的安装及使用,数据库的建立

MAXSIZE=50, FILEGROWTH=5 ) LOG ON ( NAME='Students_Log', FILENAME='E:\ SQL_DATEBASE \Students_Mis_log.ldf', SIZE=5MB, MAXSIZE=25MB, FILEGROWTH=5MB ) GO (2)调用(USE)数据库:Students_Mis_2018 use Students_Mis_2018 GO (3)分别建立4个数据表的表结构(CREATE TABLE):系(Depts),学生(Students),课程(Courses),选课(Reports) CREATE TABLE Depts ( Dno CHAR(5)PRIMARY KEY, Dname CHAR(20)NOT NULL ) GO

CREATE TABLE Students ( Sno CHAR(5)PRIMARY KEY, Sname CHAR(20)NOT NULL, Ssex CHAR(2), Sage INT, Dno CHAR(5), CONSTRAINT FK_Dno FOREIGN KEY(Dno)REFERENCES Depts ) GO CREATE TABLE Courses ( Cno CHAR(6)PRIMARY KEY, Cname CHAR(20), Pre_Cno CHAR(6), Credits INT ) GO

数据库系统原理试卷

2014--2015学年第1学期 《数据库系统原理》试卷 开课单位:计算机学院,考试形式:闭卷 案,并将其代码填入以下表格内。每小题2分,共40 1.下述关于数据库系统的正确叙述是( )。 A.数据库系统减少了数据冗余 B.数据库系统避免了一切冗余 C.数据库系统中数据的一致性是指数据类型一致 D.数据库系统比文件系统能管理更多的数据 2. 数据库系统的最大特点是( A )。 A.数据的三级抽象和二级独立性 B.数据共享性 C.数据的结构化 D.数据独立性 3. 自然连接是构成新关系的有效方法。一般情况下,当对关系R和S使用自然连接时,要求R和S含有一个或多个共有的( D )。 A.元组B.行 C.记录D.属性 4.关系模式的任何属性( A )。 A.不可再分 B.可再分 C.命名在该关系模式中可以不惟一 D.以上都不是 5、关系模型中,一个关键字是( C )。 A.可由多个任意属性组成 B.至多由一个属性组成 C.可由一个或多个其值能惟一标识该关系模式中任何元组的属性组成 D.以上都不是 6.SQL语言是( B ) 的语言,易学习。 A.过程化B.非过程化C.格式化D.导航式 7.假定学生关系是S(S#,SNAME,SEX,AGE),课程关系是C(C#,CNAME,TEACHER),学生选课关系是SC(S#,C#,GRADE)。 要查找选修“COMPUTER”课程的“女”学生姓名,将涉及到关系( D )。

精品文档 A.S B.SC,C C.S,SC D.S,C,SC 8.关系数据模型()。 A.只能表示实体间的 1 : 1 联系 B.只能表示实体间的 1 : n 联系 C.只能表示实体间的 m : n 联系 D.可以表示实体间的上述 3 种联系 9.关系运算中花费时间可能最长的运算是( C )。 A.投影B.选择C.笛卡尔积D.除 10.在数据库系统中,保证数据及语义正确和有效的功能是( D )。 A.并发控制 B.存取控制 C.安全控制 D.完整性控制 11.规范化过程主要为克服数据库逻辑结构中的插入异常,删除异常以及( A )的缺陷。 A.数据的不一致性 B.结构不合理C.冗余度大 D.数据丢失 12.关系模型中的关系模式至少是( A )。 A.1NF B.2NF C.3NF D.BCNF 13.在数据库设计中,用E-R图来描述信息结构但不涉及信息在计算机中的表示,它是数据库设计的( B )阶段。 A.需求分析B.概念设计C.逻辑设计D.物理设计 14.在数据库的概念设计中,最常用的数据模型是( D )。 A.形象模型B.物理模型C.逻辑模型D.实体联系模型15.事务的原子性是指( A )。 A.事务中包括的所有操作要么都做,要么都不做 B.事务一旦提交,对数据库的改变是永久的 C.一个事务内部的操作及使用的数据对并发的其他事务是隔离的 D.事务必须是使数据库从一个一致性状态变到另一个一致性状态 16.( B )用来记录对数据库中数据进行的每一次更新操作。 A.后援副本B.日志文件C.数据库D.缓冲区 17.在数据库物理设计阶段,建立索引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数据的( C )。 A.更改效率B.插入效率C.查询效率D.删除效率 18.解决并发操作带来的数据不一致性总是普遍采用( A )。 A.封锁B.恢复C.存取控制D.协商 19.关于“死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死锁是操作系统中的问题,数据库操作中不存在 B.在数据库操作中防止死锁的方法是禁止两个用户同时操作数据库 C.当两个用户竞争相同资源时不会发生死锁 D.只有出现并发操作时,才有可能出现死锁 20.并发操作会带来哪些数据不一致性( D )。 A.丢失修改、不可重复读、脏读、死锁 B.不可重复读、脏读、死锁C.丢失修改、脏读、死锁 D.丢失修改、不可重复读、脏读

数据库系统原理实验

《数据库系统原理》实验指导 信息管理系 2010.9

背景知识介绍 学籍管理是学校管理中一项繁琐的工作,管理人员需要建立学生的学籍,汇总每学期没有拿到规定学分的学生以及这些学生的详细情况;学生完成一门课程的学习后,教师需要录入学生的考试成绩,计算平均成绩、汇总各分数段的人数,学生需要查询已结业的各门课程的成绩;班主任需要查询本班学生学习情况,包括各门课程的平均成绩和每个学生的考试通过情况,为此,设计一套实用的学籍管理系统就可以大大简化管理人员、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工作,方便学生查询自己的学习情况。该系统主要实现的功能如表1所示。 表1 学籍管理主要功能表 学籍管理基本情况:一个学院包含多个班级和多名教师,每个班级包括多名学生,根据学校规定,一个班级只有一个班主任,一个老师也只担任一个班级的班主任,一个学院有多名班主任,学院的属性有学院编号和学院名称,班级的属性有班级编号和班级名称,学生的属性有学号、姓名、性别和出生日期;每个学生可以选修多门课程,每门课程也可以被多个学生选修,学生选修课程后参加考试会有考试成绩,一个教师可以讲授多门课程,每一门课程也可以有多个教师讲授,教师授课要考虑授课地点以及授课的学期,一个教师可以受聘一种职称,一个职称可以聘任多个教师,每门课程属于一种课程类型,而每种课程类型可以包含很多门课程,每门课程最多只有一门先修课程。课程的属性包括课程编号、课程名称、课程介绍、开设学期、总学时、学分以及先修课程,教师的属性有教师编号、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参加工作时间,职称的属性有职称编号和职称名称,课程类型的属性有课程类型编号和课程类型说明。

实验一学籍管理概念结构设计 1、实验目的 1)熟练掌握概念结构设计的方法 2)熟练掌握PowerDesigner进行CDM设计及检测CDM模型的方法 2、实验内容 PowerDesigner CDM可以描述概念结构,根据前面对学籍管理基本情况的描述,使用PowerDesigner进行学籍管理CDM设计。 3、实验步骤 1)选择file→new model→Conceptual Data Model,建立CDM模型(即概念数据模型)。 2)创建实体,在CDM的图形窗口中,单击设计元素面板上Entity工具(实体),再单击图形窗口的空白处,在单击的位置就出现一个实体符号。点击Pointer工具或右击鼠标,释放Entitiy工具。如图1-1所示。 图1-1 3)双击创建的实体符号,打开图1-2所示窗口,在此窗口“General”标签中可以输入实体的名称、代码、描述等信息。

数据库系统原理及应用期末试卷A

精品文档 软件学院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期末考试试卷(A ) 考试时间:120分钟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2分,共30分) 1、数据库类型是按照( B )来划分的。 A.文件形式 B.数据模型 C.记录形式 D.数据存取方法 2、在数据库设计中,将ER 图转换成关系数据模型的过程属于( B ) A. 需求分析阶段 B. 逻辑设计阶段 C. 概念设计阶段 D. 物理设计阶段 3、语句delete from sc 表明( A ) A. 删除sc 中的全部记录 B. 删除基本表sc C. 删除基本表sc 中的列数据 D. 删除基本表sc 中的部分行 4、从E -R 模型关系向关系转换时,一个M :N 联系转换为关系模式时,该关系模式的主码是( C ) A .M 端实体的主码 B .N 端实体的主码 C .M 端实体主码与N 端实体主码组合 D .重新选取其他属性 5、保护数据库,防止未经授权的或不合法的使用造成的资料泄漏、更改破坏。这是指数据的( A ) A .安全性 B .完整性 C .并发控制 D .恢复 6、对数据库中的基本表进行插入、删除、修改是数据库管理系统的( B ) A .数据定义功能 B. 数据操纵功能 C. 数据组织、存储和管理 D. 其它功能 7、关系中的主码必须是唯一且不为空(NULL ),这是指关系的( B ) A. 参照完整性 B. 实体完整性 C. 用户定义完整性 D. 规范化 8、关系模式的任何属性( A ) A .不可再分 B .可再分 C .命名在该关系模式中可以不惟一 D .以上都不是 第(9)至(11)题是基于如下两个关系,其中雇员信息表关系EMP 的主码是雇员号,部 门信息表关系DEPT 的主码是部门号。 9、若执行下面列出的操作,哪个操作不能成功执行?( D ) A. 从EMP 中删除行(‘010’,‘王宏达’,‘01’,1200) B. 在EMP 中插入行(‘102’,‘赵敏’,‘01’,1500) C. 将EMP 中雇员号=‘056’的工资改为1600元 D. 将EMP 中雇员号=‘101’的部门号改为‘05’ 10、若执行下面列出的操作,哪个操作不能成功执行?( C ) A. 从DEPT 中删除部门号=‘03’的行 B. 在DEPT 中插入行(‘06’,‘计划部’,‘6号楼’) C. 将DEPT 中部门号=‘02’的部门号改为‘10’ D. 将DEPT 中部门号=‘01’的地址改为‘5号楼’ 11、在雇员信息表关系EMP 中,哪个属性是外码(foreign key )?( C ) A. 雇员号 B. 雇员名 C. 部门号 D. 工资 12、学生表(id ,name ,sex ,age ,depart_id ,depart_name ),存在的函数依赖是id →name , id →sex ,id →age ,id →depart_id , dept_id →dept_name ,其满足( B )。 A. 1NF B. 2NF C. 3NF D. BCNF 13、sql 语句 grant select, insert on table sc to lisi 的含义是?( B ) A. 授予用户lisi 查询sc 表的权限 B. 授予用户lisi 查询,插入sc 表的权限 C. 撤消用户lisi 查询,插入sc 表的权限 D. 撤消用户lisi 插入sc 表的权限 14、学生选修表SC (Sno ,Cno ,grade ),Sno 是学号,Sno 是课程号,grade 是成绩。现在要统计每个学生的总成绩,sql 语句为:select Sno, from sc ;横线上应填入的内容是( B ) A. count(grade) group by Sno B. sum(grade) group by Sno C. count(grade) order by Sno D. sum(grade) order by Sno 15、数据库的三级模式结构中,描述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全局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是( D ) 得分 评卷人 别 班级 姓名 学号 ·········· ·········· ···················· ·········· ········密··················封················ ··线························· ···················· EMP DEP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