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民居建筑代表

岭南民居建筑代表
岭南民居建筑代表

岭南民居建筑代表—锅耳屋艺术风格之研究

来源于《美术学报》(广州美术学院学报)2011年第4期

徐玉苗,张甘霖

(广东佛山《魅浴》杂志美编,景德镇陶瓷学院)

摘要:岭南传统建筑代表之一锅耳屋,其建筑结构与艺术体系虽然早已成熟,但是自古以来很少见诸著录,而以建筑细部为主线者更是凤毛麟角。本文将从艺术学的视角研究锅耳屋,以锅耳屋的建筑结构和艺术风格为主要开展内容,结合到当地拍摄的相关照片材料对其进行特写,使读者对岭南传统建筑锅耳屋有一个直观的了解。本文以真实的图片和专业的参考文献资料为依据,突出锅耳屋的科学性、艺术性、史料性,展示它在岭南建筑体系上的位置。当然,我们了解传统建筑的同时,对文物的保护与继承发展也进行了思考与探讨。关键词:岭南建筑锅耳屋结构布局艺术风格

锅耳屋是中国古代社会后期出现于岭南一带的民居建筑特色之一,它的工艺特征和造型风格主要体现在民居、祠堂、家庙、第府、文塔建筑实物中,以讲究地理风水和风俗观念为思想依据结合科学的规划布局都集中反映着岭南建筑的主要特征与表现风格。因此,独特的外型建造、多样的艺术手法装饰、丰富的装饰题材、讲究的科学的布局规划等等的多方面内容都对现代探寻研究古代建筑历史文脉有着深厚的价值意义:一是历史价值,了解岭南当时的社会政治、军事、经济、生活习俗、宗教信仰等;二是艺术价值,当地人民生活方式、情感爱好、审美观等,反映当时的艺术风格、工艺技术水平。以文艺的门类来分,有关文学的有匾章、楹联、题字,有关艺术的有

绘画、书法、雕饰、陈设(家具),还有实用艺术的装饰、装修、纹样、图案、色彩等。三是科学价值,首先是当时科学发展水平的一个事物证明,同时它为今天的建筑技术研究提供借鉴。这三方面的内容离不开历史,离不开当地自然环境,它们构成了当地的文化内涵,这些内容正是为岭南风格创造实践基础。

在上世纪80年代,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出现,全国进入“斗、批、改”阶段,到处喊着“破四旧”口号,导致锅耳屋受到历史以来最严重的破坏;还有近现代城市规划建设对古建筑的拆改和损害,现今在广东省还保存相对完好的锅耳屋群已经不多,目前发现有广州市海珠区小洲村、佛山市三水区大旗头村、佛山市顺德区碧江金楼、四会市威整镇奇石河景区、佛山禅城区福贤路东华里、广州从化太平镇钱岗古村等地方。我们是一个拥有着五千年灿烂文明史和古建筑文化传统的国家,如何继承传统建筑文化的精华,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是我们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所以,在此期望现今社会对这些岭南特色的古建筑予以更加重视和保护。

建筑是人类永恒的史书或凝固的文化,由于自然条件、气候、温湿状况、经济基础、社会需要和人工技巧等各种因素,使中华建筑自成一家独具特色的同时,形成不同地域、不同朝代的不同建筑风格。如粤闽赣山区和朴实的客家人居住的土楼;黄土高坡文化和中原大地上出现的窑洞;皖南清秀飘逸的徽派建筑“马头墙”;还有体现着富庶的南粤和实用的岭南文化的特色建筑“锅耳屋”。

在岭南,锅耳屋是传统民居建筑中最经常看到的一种,它经过历代建筑匠师在自然环境、乡土资源、宗教思想、风水观念和传统文化等各方面条件影响下不断创造的结果,以高超的雕刻和绘画艺术增添建筑物的外形美,体现了岭南建筑的传统特征。

锅耳屋的屋面之上砌筑有锅耳状的硬山墙,故称此类民居建筑为“锅耳屋”。但一直以来对于锅耳屋一词的由来都众说纷纭。因此,为进一步探索和了解锅耳屋,试对锅耳屋的名称、构造、风格等方面作如下探析:

一、锅耳屋名称说

1、象形说

据民间普遍的一个说法①:锅耳屋的屋顶是硬山式,两侧的风火山墙高出正脊许多,民间就觉得山墙的形状好像家里铁锅的两个锅耳,所以人们称这种屋顶为锅耳屋顶,因此这种类型的房屋也有了一个通俗的名字叫作“锅耳屋”了。

2、谐音说

根据华南理工大学陆元鼎教授考证,提出普通话的“鳌鱼”与广东粤语方言的“镬耳”发音相近,其轮廓也十分接近,中间拱凸,前后缓收,线条柔美,且“镬耳”叫起来比“鳌鱼”顺口易懂。故以讹传讹,由“鳌鱼”变成了“镬耳”,但普通话中“镬耳”又很难上口,音随意变,讲普通话的人根据其实际含义又把“镬耳”变成了“锅耳”,因而现在有“锅耳墙”之说。②

3、综合说

在中国传统建筑里,主要都是以木结构为基础,古人为了防止火灾的发生,就根据风水学五行当中水克火的道理,鳌鱼为水中生灵,在建筑上修建意味深远的鳌鱼墙。那为什么选择鳌鱼这个图腾呢?曾经《淮南子?览冥篇》中对鳌鱼记载有“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之说。也就是说,共工氏头撞不周山后,一根天柱断了,另外三根也已毁坏,女娲担心天要塌下来,赶紧抓住了一条很大很大的鳌鱼,砍下它的四条腿,图一鳌鱼石雕

墩在地球的四个角上,化作四条天柱,把天顶着,故有鳌鱼顶天负地之说。在古代龙象征天子,除了皇帝其他人都不可以使用关于龙为题材的物品,官宦和上等阶层为了区别于平常老百姓,就选择了一种介于龙与鱼之间的神物——鳌鱼。而屋脊两侧高出的山墙为鳌鱼(见图一)翘起的嘴巴,简化的建造又巧合地使其像官帽两耳的造型,后引申为“独占鳌头”的意思。因此,鳌鱼这独特形象的硬山顶山墙设计在富有吉祥寓意的同时也恰到好处地展现古人的身份地位,实为一举数得。锅耳屋这种具有珠三角地区特色的“鳌鱼山墙”,其“锅耳屋”名字的由来就正如民间象形说所述,只是一个在百姓日常生活交流中既亲切又通俗平常的代名词。后来民国时期锅耳屋在岭南民居中被广泛采纳,但也大多为地主阶层所建,成了岭南建筑的代表。

二、古屋遗韵——天人合一、身心合一

岭南位于我国的最南部,地处亚热带地区,其地理环境的特点是襟山带海。五岭雄峙其北,浩瀚的南海绕其南;阴那山、莲花山、罗浮山、十万大山、六万大山虎踞东西。境内的珠江为封闭式、向心状的水系。这样的山河态势,历史时期构成了一个典型的封闭、半封闭的地理环境,对岭南历史地理的发展影响极其深刻。此外,由于地处热带、亚热带地区,岭南形成了炎热、潮湿、日照时间长的气候特点。特殊的地域环境铸就了独特的岭南建筑,始终体现着岭南文化特色。

因为岭南潮湿炎热且多蚊患,木材容易腐烂蛀蚀,故柱础逐渐加高隔开潮气,易受风吹雨打的檐柱也由木质改为更加经久耐用的蚝壳、砖石等。而据说用这种蚝壳材料构建的屋子,冬暖夏凉,而且不积雨水,不怕虫蛀,很适合岭南的气候。③

明清时期是岭南建筑的演进阶段,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不断总结,要求建筑更加适应岭南气候、生活习惯。目前发现最早的位于广州海珠区小洲村,距今已有五六百年的历史。后来,这种民居建筑就在广东普遍开来了。不过由于蚝壳这种材料的地域局限性,在广东大部分地区锅耳屋的普遍建筑材料还是以泥、砖、木为主。同时人们对建筑布局和装饰亦更加的注重。其最具代表性有佛山黄飞鸿纪念馆、大旗头村振威将军家庙等等,其灰塑、陶塑、石雕砖雕、木雕等装饰都技艺高超、精美绝伦。

除了受特殊的地域环境影响,封建礼教是岭南古建筑设计的中心思想。中轴对称、方整对称、融合协调是锅耳屋群体建筑布局的主流。村落由多种关系构成,地理环境、风水追求和观念意识都对村落布局产生影响。其中风水追求和观念意识又作用于地理环境因素之上,形成岭南村落的布局特色。目前整个古建筑村落比较完整保存的如三水大旗头村、佛山市顺德区碧江金楼、广州市海珠区小洲村。村落多以祠堂为中心,按南北主轴,左右对称配置建筑。前有池塘蓄水,后有山林或丘地衬托。村民住宅多为定型化,朴素自然,绕祠堂层层拱卫,并以庭院为核心,建筑绕院环列,由院落组织成巷道,有秩序构成村落,形成了村落的普遍格局。巷道也有主次,纵横有序、网脉清晰。其规划几乎都是血缘宗族之族长根据族谱族规、乡约的宗规组织完成的。岭南地区属于亚热带气候特征,要求室内通透凉快,此外,聚居者有防御等要求,故许多岭南传统民居充分利用建筑设计构造手段,达到遮阳、隔热、通风、防风、防盗等物质生活功能要求。

佛山市三水大旗头村现存60多座、200余间古屋为郑绍忠及其四子、家族的故宅,该村也更名为大旗头村,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光绪十五年,郑绍忠回乡重建大旗头锅耳屋群,为村也更名为大旗头村。大旗头村座西向东,前低后高。全村建筑可分为三部分:村前为文塔、池塘、大地堂、果园。据村里老人说,文塔代表一支笔,塔边果园意为一算盘,大地堂喻墨砚和纸,池塘喻墨池,象征“文房四宝”,是寄望族人文人辈出、多取功名的意思;并在文塔旁边伴有高大的英雄树(木棉树)意寓读书做官,出人头地。④

村前有池塘,呈开放式,村后封闭,充分体现珠江三角洲典型农村聚落文化的特点。村落地形前低后高使得雨水季节,池塘成了村子里重要的排水系统。民宅不容易受灾,雨水亦可收集到村前的池塘里,而且村前的池塘有着布局和美化的需要,同时也消防成员之一。如果村子有火灾水塘也提供了水源救火。

整个住宅区建筑密集、整齐,所有的房屋朝向一致、格局一致。村内住宅两侧外墙开门与笔直的小巷纵横相通,村尾封闭,形成统一的梳式格局。小巷是窄窄的青石板街,街边的石板每隔数米凿空成铜钱的形状,其下有暗渠,可以将每家每户排出的污水顺着地势一直送到村前的水塘再排往河涌。据村里人说,大旗头村兴建过百年,即便是暴雨季节,村里也没发生过水浸街的事件。石板街的一端是堵死的,另一端修有闸门楼,遇到匪患,闸门楼上的铁闸一落,整个村就变成了防守坚固的大院;遇到火灾,高墙和封闭的巷子可以防止火势蔓延。故其建筑、排污、防盗、逃生等方面的规划都相当科学合理,令人称奇。

锅耳屋的外观造型颇具特色,除一般中国古代建筑的低层、坡顶形式外,着重采用了锅耳墙的建筑造型,将房屋两端的山墙升高超过屋面及屋脊,并以流畅的弧线条状的山墙檐收顶。屋顶采用双层瓦,起到很好的防盗和隔热作用。墙体的基础有的是花岗岩或红砂岩砌

成,使墙基经历百年不倒,而且更具防护功能。通常这一点是区分村内房主身份贵贱的标志之一,普通百姓的民宅是很少用石材作墙基的。图2三水大旗头村锅耳屋群布局图

房屋内部布局为广东民居典型的“三间两廊”式(见图二)。室内窗户极少,一律都是在极高处开一个猫眼窗,窗内还要装上铁枝,虽然具有极佳的防盗功能,却对采光带来困难,因此每座古屋中都设有天井。从建筑功能上看,这种设计使得屋内光线充足,空气流通。天井的墙面饰有砖雕,用以拜天官之用。有的家庭会在天井中设置假山,

筑池养殖金鱼,摆放盆景,使天井成了庭院。天井两侧为厨房、绣房或杂物房,其后便是厅堂,三开间,进深二间。而有的锅耳屋,其间数会相对多一些,就如佛山市顺德区碧江金楼里的锅耳屋,开间越多,等级越高,体现了中国封建社会深严的等级制度。居室内前为大厅,两侧为居室,有的居室是单层式,而有的为两层式,上为阁楼,以作放置杂物之用。大厅木屏风前有简易神龛,供祭祖先;木屏风后为杂物室或通向阁楼的楼梯。在天井旁有楼梯到屋顶,屋顶上设有天阶,可以使巷间隔离的房屋互通,村民也可以利用天阶居高临下的打击入侵者。

总之,锅耳屋其科学合理的建筑布局设计,针对岭南特殊气候条件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法方式,对建筑物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吸引了许多的考古学家和建筑学专家前来考察、研究。

锅耳屋古建筑作为岭南古代建筑的一个代表,既具备传统古代建筑的基本特点,又有着鲜明的艺术建筑特色。而其主要是形象表现,如雕饰、绘画等,这些表现形式既帮助了建筑物增加其本身的形象特征,同时也增加了建筑的文化内涵,呈现了更丰富的感染力。

第一,群体组合的平面布局,优美的艺术形象,台基、屋身、屋顶等各部分比例有度、主次分明,大屋顶形体庞大而又轻巧活泼,斗栱、梁柱等具有结构与装饰的双重作用,反映着岭南特别的传统文化与风俗习惯。

第二,中国文化的传统理念是“天人合一”,因此建筑与天井相辉映,天井富于自然情趣,因地制宜造景借景,建假山,筑鱼池,栽盆景等等。青砖黛瓦锅耳墙,碧水青山蔚蓝天,大自然与建筑完全融为一体。这种意境追求通过不同层面的意象组合建构而成,既有直观层面上的“厅” 、“ 园” 结合, 又有抽象意义上的“ 装饰自然” 。在更加强化居室建筑的实用功能的同时, 也使得建筑物与自然之间达到了某种默契, 适应了岭南的自然气候条件和人对这种气候的心理体验, 可谓得自然真切之神韵。

第三,精雕细刻的艺术风格。与北方建筑的豪放粗犷有别,岭南建筑较为精致细巧。晚清岭南民居建筑越来越讲究,尤其表现在祠堂这种有着特殊意义的建筑上。因为要增加全族人的自豪感和凝聚力,祠堂作为族中最神圣的公共建筑,图三郑氏亲祠外墙灰塑

其建筑设计构造往往是最颇费斟酌的。⑤华美的祠堂是全族人或全家人心灵的寄托,不仅要求好的风水地理和实际的实用功能,还要突显精神层面的结合。所以研究与欣赏祠堂是非常具有价值的,由以佛山市三水区大旗头村的振威将军家庙、郑氏亲祠和佛山市顺德区碧江金楼等为代表。

1、灰塑

屋顶和外墙上的灰塑(见图三)在岭南民间也叫灰批,是用石灰在建筑物上雕塑造型,堆塑出人物、动物、花草等,通常我们可以在锅耳屋的山墙顶端、屋檐瓦脊、门额窗框都可以看到。其题材丰富多彩,大凡神话传说、戏曲人物、民俗风情、祥禽瑞兽、花果草木、吉祥文字等,都可加以塑造。表现形式有多层式“立体”灰塑,有浮雕式“半沉浮”灰塑,

也有圆雕式单个造型“单体”灰塑等。灰塑形象生动,极富装饰效果,同时也透露了屋主对生活寄予的美好心愿。

2、彩画

墙上的彩画(见图四)为保护木结构防潮、防腐、防蛀,后来才突出其装饰性,宋代以后彩画已成为建筑装饰不可缺少的装饰艺术。中间的画面为各种不同的山水、人物故事、花鸟鱼虫等题材。

3、雕刻

图四祠室内彩画

梁架和隔扇上的木雕、柱子和栏杆上的砖雕石刻,表现题材广罗戏剧人物故事、山水景观、祥瑞动物、花草植物等,几乎涵盖了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博览地方风物,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古代工匠凭借精湛的技艺,通过象形、会意、谐音、借喻、比拟等手法,创造出丰富的装饰造型和纹样,并以此来寄托人们对幸福、美好、富庶、吉祥的向往与追求。不管是檐柱上的砖雕、雀替上的木雕等等,其雕刻画面都构

图精炼、层次丰富、清新明快,又富有诗情画意,情趣盎然,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反映出

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与创造才能。

第四,檐廊相接虚实相间的布局,造就一种通透的意境,与封闭感较强的北方建筑相比稍显开放,便于空气流通,消暑散热。而用廊庑把主要建筑连接起来,可以挡雨遮阳,充分体现了炎热多雨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对岭南建筑的影响。

总之,锅耳屋传承岭南建筑务实、包容、创新、开放的新精神,天人合一、经世致用。它与江南建筑的刻意灵动、北方建筑强调雄伟,着眼于鉴赏性的出发点截然不同,它倡导的是建筑和人居的结合,其形成过程体现出“综合”与“凝炼”,让人的思想、生活完全纳入自然,表现在建筑特色上则平面灵活、形式多样、尊重民俗、讲求实效、顺应自然、与周边环境的融合,体现出“整体和合”的设计观。从而达到自然与人文、外显与含蓄、厅与园、山与水、收与放、动与静等的相辅相成、和谐统一。

三、锅耳屋的保护与传承

锅耳屋古建筑出现年代较晚,保存着完整的布局,建筑物也较多,其在建筑结构、造型、艺术装饰等方面都有着承前启后的影响,是岭南建筑的重大改进。可是锅耳屋古建筑群在过去并没有注意保护,长年累月受到各种的自然破坏和人为破坏,因此现今在岭南仍保存相对完整的已经不多了。

第一,自然破坏是一个客观的规律。古建筑的材料因自然地侵蚀,不断老化,木材会被雨水、潮湿等侵蚀而糟烂,被虫蛀、蚁啮而空朽,砖墙瓦顶和石雕会风化、锈损,不过只要采取科学的保护措施是能够加以遏制的。

第二,人为破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在上世纪80年代,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出现,全国进入“斗、批、改”阶段,到处喊着“破四旧”口号,导致锅耳屋受到历史以来最严重的破坏;还有近现代城市发展规划与建设,对古建筑的拆迁损坏,促使这些大型的古建筑群都逐渐消失在生活中。因此,防止人为的破坏是保护的一项重要工作。

下面是对锅耳屋古建筑保护措施的几点建议:(1)划出古建筑的保护范围,作出保护标志和说明。(2)设置专门的保管机构,指派专人保管。(3)有计划地建立起完整的科学纪录档案,以备日后建筑全部毁坏后能够根据档案资料加以复原。(4)地方政府应该普及文物知识,宣传文物保护政策法令。(5)提高人民群众对保护古建筑的认识。(6)严格执行国家文物保护法令,对蓄意破坏文物古迹者绳之以法。(7)以保存原状为原则对古建筑进行周期性科学检查和技术修缮。

在现代化社会中,传统的锅耳屋建筑很难实现完全复原。事实上,人们也难以接受居住在没有现代卫生设施的锅耳屋当中。大家所希望的,在保护古代遗留下来的活标本,同时是保留这种建筑文化中的精神,于是拿出其中的一些符号元素附着在新建筑之中。这种引用,既是对中国古典传统文化的追寻,又并非绝对复古主义。新时代中的现代建筑,从空间的分割使用到建材等等物质载体都已不是原先的种类,但通过挖掘岭南传统建筑中的各种符号精粹,能够让居者获取其承载的岭南文化历史精神。这种方式,同时显现广东地区在实现经济繁荣之后,开始理性地思索自己的过去,寻找历史的归属感。

我们是一个拥有着五千年灿烂文明史和古建筑文化传统的国家,如何继承传统建筑文化的精华,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是我们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历史文化优秀的传统建筑,在适应当地气候、维护自然生态环境平衡,运用和结合民族特色,均有自身的优点:就其社会作用来看,它还有强大的凝聚力,反映了民间智慧,能够促进社会的稳定与人际关系和谐,是人类文化的宝贵财产,我们要从保护人类环境和人类文化的高度,去保护和发展传统建筑文化,而这并不是意味着我们要重复、复制旧有建筑,我们应看到岭南建筑中的文化内涵,把一些有特点的装饰适当的添加到现代建筑的细部上;同时应该思索旧建筑中的特色和规律,挑出其合理的元素,运用到新建筑中,这样才能让我们的岭南文化传统的精髓得以在新建筑中不断延续下去。

注释

①三水大旗头村村民的郑老先生提供情况

②李剑波:《南粤璞玉——解读从化古村老宅》[J],《岭南文史》2005年06期,P20页

③陈洁娜、徐芬娜:《数百岁“蚝壳屋”濒临灭绝》[J],《南方日报》2004年09月02日

④《“广东第一村”大旗头村》[J],《中国供销商情》2006年03期

⑤陶友松:《古风——中国古建筑艺术老祠堂》[M],人民美术出版社,第一版,北京,2003年12月P69页

参考文献:

①黄晓惠:《郑绍忠与大旗头村》[J],《岭南文史》,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1998年02期刊

②刘淑婷著《中国传统建筑屋顶装饰艺术》[M],机械工业出版社,第一版,北京,2008年7月

③朱光文:《榕树?河涌?镬耳墙——略谈岭南水乡的景观特色》[J],《岭南文史》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2003年02期刊

④张润武著《古风——中国古建筑艺术老宅第》[M],人民美术出版社,第一版,北京,2003年12月

⑤罗哲文主编《中国古代建筑》[M],上海古籍出版社,第一版,上海2001年12月

⑥欧志图著《岭南建筑与民俗》[M],百花文艺出版社,第一版,天津,2003年5月

岭南建筑之岭南古村落

岭南建筑之岭南古村落 岭南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中最具特色和活力的地域文化之一。岭南建筑是浸润着岭南文化且具有鲜明特色的建筑流派,是华夏建筑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岭南位于我国五陵之南,地处南海之滨。这里气候炎热多雨,四季常青。它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又是与海外文化交流的前沿地。岭南独特的地理,气候和自然环境,以及多元文化交融的社会人文特征,使岭南地区形成务实,交融和创新的文化特征。岭南建筑也逐渐形成了与自然融合,与环境适应,与不同文化交融,务实与创新的建筑理念和轻巧,通透,明快,多元的建筑风格。 而在众多的岭南建筑中,古村落不得不说是岭南文化的一个重要的载体。古村落是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的有机结合体,是特定历史中形成并保存至今的传统乡村聚居地。岭南古村落蕴含的历史文化信息丰富深邃,是乡村文化的活化石,其表现形态多姿多彩,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散落在南粤大地。 岭南古村落既有中国古村落的共性,又有岭南文化的鲜明特质。其中广东古村落以广府古村落,潮汕古村落,客家古村落为主体,辅之以粤北古村落,雷琼古村落。村落文化在地域上表现出水乡文化,山居文化,海洋文化的特点;经济模式上表现以农耕文化为主,商业文化并重的特点;因为移民南迁及向海外拓展的缘故,又表现出移民文化和侨乡文化等多样性的特点。 每个古村都有属于他自己的故事,一栋栋古老的建筑,一块块斑驳的砖瓦,都是经过数百年岁月风雨的洗礼,承载了无数厚重的历史文化,它们无一不向人们诉说着那些古老而传奇的故事。 清远连州市丰阳镇丰阳村是南唐征南元帅吴敬元的隐居地。它地处于连州北部山前的平原上,因大部分居民离开世代居住的老屋,旧村又无力改造,所以旧屋得以完整的保存了下来。每座老屋,每间旧祠堂,每条石板路,都像是老电影中精挑细选的场景,让人仿似在恍惚间坠入时光的隧道,欲出不能。 一间古庙,两条街道,三间祠堂,四座门楼,这,就包含了丰阳村的全部。一庙是始建于宋朝的丰溪古庙,供奉着始祖吴敬元和中兴之祖吴世范;两街是曾经的商业大街铺头街和走马巷;三祠堂是吴氏宗祠,学忠宗祠和胜求宗祠;四门楼则是指村子东,南,西,北的四座门楼。古村前临泸溪,后枕凤山,一条东西走向的主巷道上连着三条分巷,有如长藤结瓜般把村子里所有的住宅串在了一起。村中最雄伟的建筑是建于20世纪60年代的人民礼堂,它揉合了罗马教堂,哥特式建筑和广东的骑楼,站在这座建筑上,可以俯瞰整座村子。 悠悠千年,当年的南唐征唐元帅早已为黄土,人们在丰阳村找到的是那样的一种古老的沧桑,是洗净铅华的素颜本色。五十里关山名城,曾经的繁华巷陌,多少的缠绵悱恻,都让历史这扇门硬生生地锁断在里面。一座座的古屋仿佛是一幅幅黑白的水墨画,古瓦上淅淅沥沥地敲奏着前朝的冷雨...... 在岭南地区,还有很多这样的村落,它们在历史的长河中被流传下来,忠实的记录这这些年的风风雨雨点点滴滴,也默默地守护着这一方美丽的土地,它们是历史最好的见证者,是文化最忠实的传承者,是人类最珍贵的宝藏。在茫茫历史长河的拍打咆哮中,他们顽强的生存了下来,留下了伤痕累累的身躯,只为给后人保留住当年的繁华与真相,让后人能够有史可循,有文化可传承,它们的这些付出是需要我们永记在心的,我们要更努力的保护和珍惜这些得之不易的文化

岭南建筑解析

从岭南文化角度分析岭南建筑 岭南文化的特征可以归纳为,三大文化体系和四大文化特征。三大文化体系即多元文化、海洋文化和商业文化。至于四大文化特征,即兼容性、务实性、世俗性和创新性,在近现代文化发展中还增加了辐射性。 1、多元文化。岭南地区在古代为南越百姓居住地,当时称土著文化。秦汉以后的几次动乱中,北方汉族徒迁南下带来了中原文化。长期来汉越文化交流融合,加上吸取了岭南周围地区如荆楚、闽越、吴越文化、还有海外一带的外来文化的优点,从而使岭南文化中的多元化成为其最大的特点。 2、海洋文化。在气候地理上的特点是开放、开朗、开敞,与大自然相融合,这是自然性、开放性的反映。此外,海洋文化交往、开拓、贸易多,吸取和传播文化也多,双方的先进技术和文化的交流也多。近代的中国和国外的交往都是从沿海地区的城镇作为交汇点产生和发展的,因此,海洋文化的特征就是开放、开拓。 3、商业文化。其特点是有经济头脑,带来竞争意识,但也带来功利主义、崇商崇利。处理好“利义”关系是关键,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之关系,这也反映在传统文化与商业文化的关系上。 岭南文化的四个具体特征 1、兼容性。这是岭南文化在历史发展中反映出来最明显的特性之一。岭南人对待古代文化、外来文化、包括一切古今中外文化都能采取来者不拒、批判吸收,一切皆为我用的态度,这就是多元文化带来的效果。兼容性中最主要的原则是以我为主,也就是多元化是以中华文化为主。 2、务实性。这是商业文化带来的优点。要做生意,长期经营下去,就是靠诚信。要有信誉、诚实,要老实做人,商品实在,作风踏实。这是正确的、有道德的商业文化所带来的行为必然是务实。其次,商业文化也带来灵活变通的特点,这是与务实相辅相成的另一面。只要不违背务实、信誉,允许事物有一定的灵活和变通。 3、世俗性,这也是岭南文化主要特征之一。岭南土著文化是代表了南越人的文化,它是南越人生活、生产中的事物、观念以及礼仪、制度等方面的反映。在历史文化发展中,岭南文化代表了民间所需求的利益,如古代建筑中的祠堂、书塾,近代的商店、茶楼等老百姓喜爱和实用的这些民间建筑类型的产生,都是为老百姓所用的,这就是民俗性。 4、创新性,这也是商业文化和海洋文化带来的综合反映。创新是竞争的必需手段,也是任何事物要获得成功、胜利的必然途径。没有竞争,就不可能前进, 综合上述,岭南建筑的特征可归纳为:1、务实性,岭南建筑的本质所在,就是以真实为主;2、兼容性,古今中外,一切精华为我所用,这是岭南建筑博各家之长、丰富自己的做法;3、世俗性,这是岭南建筑注意民间建筑,大众化思想的表现;4、创新性,这是岭南建筑的主要特色和根本,一切以创新为主,在创新中求变。此外,随时着文化的发展,辐射性的作用也在岭南建筑中不断发展,也可以说是第五项特征了。 从建筑技术特征与表现分析岭南建筑 1、开敞通透的平面与空间布局 建筑平面布局中要考虑建筑的朝向,以便获得良好的通风条件。通透的空间,包括室内外空间过渡和结合的敞廊、敞窗、敞门以及室内的敞厅、敞梯、支柱层、敞厅大空间等。

岭南地区城市规划馆建筑设计浅析

岭南地区城市规划馆建筑设计浅析 发表时间:2016-07-29T14:26:26.647Z 来源:《基层建设》2016年9期作者:邓彩岚 [导读] 城市规划馆是城市的文化建筑设施,立足于服务大众,能让大众更为直观有效地了解该城市的发展历程,和其它建筑有着很大不同之处。 清远市城乡规划编制研究中心 摘要:城市规划馆是城市的文化建筑设施,立足于服务大众,能让大众更为直观有效地了解该城市的发展历程,和其它建筑有着很大不同之处。同时每一座城市的规划馆都极具有针对性及代表性。本文主要对城市规划馆的特征及建筑设计进行分析。 关键词:岭南建筑风格;城市规划馆;建筑设计;空间设计 一、岭南建筑的风格 岭南建筑的风格受到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地势及气候等自然环境的影响,岭南地区的传统建筑表现出了其不同的地方特性,由此可见,地域文化是影响岭南建筑发展的关键。 岭南建筑风格总体概括有三大部分:(1)与自然融为一体;岭南地区的地势比较复杂、气候潮湿,建筑在设计时都会充分利用山、水等大自然环境,顺应环境优势而建造,让建筑的整体与自然充分融合为一体。让人有身临其境、感悟万千的大自然的归属感和亲切感。(2)与周边建筑融为一体;岭南建筑在追求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同时,还注重与周边建筑环境的整体性,不同建筑群体相互呼应、统一和映衬。(3)兼收并蓄的开放建筑风格;岭南地区的建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吸收了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建筑风格并加以创新,形成了独特的岭南当代建筑风格,因此,在岭南地区有很多中西合璧风格的园林、建筑,如开平立园,便是在岭南建筑风格的基础上,结合了《红楼梦》中大观园的特点进行设计的,而联芳楼,则是采用中西合璧的方式来设计建造的一座建筑。 岭南建筑对于创新非常重视,当今时代各种文化、思想的冲击,让岭南建筑深受影响,形成很多新的花样,如板式建筑带形窗,高层平顶加裙房等都是岭南建筑风格创新的重要典型。 二、规划馆在城市中的定位、意义 城市规划馆作为城市的标志性建筑,是对大众开放、宣传城市文化、了解城市经济、城市风貌、城市建设等发展历程的平台,不仅是“城市的市民广场”,更是城市的形象大使,以优雅的气质、优良的品格、独具魅力的形象展示着城市特有的风采。现今我国规划馆的发展已有十几载的历程,但是好的规划馆作品并不多。很多城市规划馆过于片面追求声光电及各种高科技设备,并应用不符合本地特征的材料强加于空间,缺失了本地的文化铺垫,明显存在认识误区。城市规划馆建筑应当遵循城市历史根源,传承语言形态和文化底蕴,用独特的语言来展示其城市风貌、经济、艺术价值的意义。 三、岭南地区城市规划馆建筑设计 (1)选址设计 选址是城市规划馆建筑设计的第一步,决定着规划馆建设的成败,虽然选址并没有固定模式,但可以按照一定规则,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确定合理的位置,具体原则有:(1)均衡性原则,在城市发展中,盲目单一向外膨胀是不可取的,根据功能侧重点的不同,合理划分城市区域,是城市健康发展的重要趋势,城市会体现出多中心。(2)中心性原则,此原则适用于中心发散状或网格状城市中,在此种城市中,通常会有一个主要中心区域,其辐射吸引能力是最强的,将其选为城市规划展示,可以保证规划馆作用充分发挥。如清远城市规划馆的选址,选址位于清远市中心城区燕湖新城中心文化公园西北角,清远大道以南,青联路以东,大燕湖西北侧,项目地理位置优越,周边资源丰富,文化氛围浓厚,建成后将与周边的图书馆、科技馆和青少年活动中心、艺术中心共同形成燕湖新城中心区的文化公园。见图1 图1 效果图 (2)设计理念---北江荟萃岭南院落 清远多山水,北江自清远穿流而过,因此规划馆建筑设计原型采自峡山之石,经北江之水冲刷雕琢成两部分,石象征着历史的沉淀,刻录着时间,寓意着清远具有的悠久历史;水则象征着源头、传承,凝结着清远精神,寓意着清远灿烂的北江文化;用北江之水冲刷峡山之石便形成了本建筑最大的造型特点,分开的两部分功能独立,中间形成丰富开敞的公共活动空间。苏东坡有“天开清远峡,地转凝碧湾”名句,建筑主体犹如磐石被碧水切开,引向大燕湖岸,形成山水相融之态。然后追溯岭南聚落文化意向,设计时尝试将岭南园林渗透到建筑中,建筑体量化整为零,通过类似传统岭南建筑小体量叠加的组合方式,营造出一个尺度怡人,开放,多元的城市博览建筑。并在建筑首层局部架空,形成骑楼,营造出舒适的参展流线体验,同时能够适应岭南地区夏日炎热多雨的气候。 (3)公共空间设计 公共空间就是指展示陈列区、办公区等以外的公众经过、停留的区域,其空间设计主要包括交通空间设计和服务空间设计两部分,其中,在交通空间设计中,可以通过独立交通空间、组合交通空间与走道、楼梯等设计,保证公众参观的有序性,并加以艺术性、趣味性和装饰性设计,增强交通空间给公众的舒适感。在服务空间设计中,需要从便利性角度出发,根据公众的各种需求,设置独立的附属于交通

相互呼应浑然一体——岭南建筑与庭园空间相结合的特色分析

相互呼应浑然一体——岭南建筑与庭园空间相结合的特色分 析 作者:谢浩, 朱雪梅 作者单位:广东工业大学 刊名: 门窗 英文刊名:DOORS & WINDOWS 年,卷(期):2007,(12) 被引用次数:0次 参考文献(2条) 1.燕果珠江三角洲建筑二十年 2005 2.陆琦岭南传统庭园布局与空间特色[期刊论文]-新建筑 2005(05) 相似文献(10条) 1.期刊论文刘蔚.龚侃.Liu Wei.Gong Kan析传统岭南庭园在现代岭南建筑中的运用与发展-中外建筑2010(9) 传统岭南庭园与现代岭南建筑结合是岭南建筑语言的主要词汇之一.本文通过对传统岭南庭园以及优秀岭南现代建筑案例中庭园与建筑结合的分析,尝试归纳建筑与庭园的结合方式,旨在吸收和借鉴其精华,为今后设计提供指导意义. 2.期刊论文谢浩.朱雪梅相互呼应浑然一体——岭南建筑与庭园空间相结合的特色分析-建筑技术及设计 2007,156(9) 现代建筑与传统庭园结合是岭南建筑语言的主要词汇之一.本文在肯定建筑与庭园相结合优越性的基础上,从建筑与庭园的结合方式、绿化和成功实例启示几个方面探索有关问题,旨在呼吁继续发扬岭南建筑的传统和特色. 3.期刊论文谢浩.朱雪梅岭南建筑与庭园空间相结合的特色分析-上海建材2007(4) 现代建筑与传统庭园结合是岭南建筑语言的主要词汇之一.在肯定建筑与庭园相结合优越性的基础上,从建筑与庭园的结合方式、绿化和成功实例启示几个方面探索有关问题,旨在呼吁继续发扬岭南建筑的传统和特色. 4.期刊论文滕赛岚浅谈岭南建筑与现代建筑的结合-城市建设与商业网点2009(24) 建筑是艺术的一部分,同时也是一个民族和地域文化的代表,它反映了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社会意识形态、民族心理以及地域特征.在当今高新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民族文化如何与现代人的生活模式相浸润,如何用现代的设计手法传承本土地域文化特色,演绎空灵的现代空间是当今建筑设计师必须思索的课题. 5.期刊论文彭长歆.Peng Changxin地域主义与现实主义:夏昌世的现代建筑构想-南方建筑2010(2) 作为中国现代建筑运动的重要实践者,夏昌世远离意识形态的纠葛,始终坚持现代主义与南方地域性征的结合,通过探索和总结遮阳、隔热、通风等气候适应性构造技术及相应形式策略,并通过对地方建筑传统的学习,开启了一条现实主义的地域主义的发展道路.与此同时,夏昌世是岭南传统园林研究的开创者,他与莫伯治一道辨识了岭南园林的庭园特征,从理论和方法等方面为岭南现代庭园建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本文尝试分析夏昌世建筑实践的历史境域与思想脉络,探讨其"现实主义地域主义"的建筑构想. 6.期刊论文陈素静传统园林与现代建筑空间-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3) 岭南现代建筑庭园有着非常强烈浓郁的地方特色,建筑空间和园林相互渗透,庭院形式多样.现代建筑大师赖特提出的"有机建筑"就是强调空间和自然的关系,把建筑作为自然景观的一个组合来考虑.在技术"万能"的时代,生态性、人性化原则是最终决定建筑、环境是否具有时代和地域特色的试金石. 7.期刊论文屈寒飞.冯继红.QU Han-fei.FENG Ji-hong中国传统院落与岭南庭院-中外建筑2007(1) 通过对岭南"天井院"民居、岭南庭园以及现代岭南庭院建筑的论述,指出岭南建筑在立足于本土自然、历史、文化的基础上,继承中国传统院落形式,创造了适应岭南人生活习性的庭院文化.很好地解决了居住中的"通风防热"问题,并且用中国传统园林的手法诠释现代建筑空间,达到建筑与环境的水乳交融.在开放的基础上,把传统的庭院体系和外来的中庭结合,丰富和发展了岭南现代庭院建筑. 8.期刊论文孙卫国.张勇.SUN Wei-guo.ZHANG Yong岭南庭园之山水画意--佛山梁园改建规划-中国园林 2005,21(8) 岭南庭院的构景,因场地所限,在造园中主要通过置石、凿池、栽植、筑亭、穿廊等小品来组织,山水布局缺乏足够的空间境域,视觉相对幽闭,不够疏朗.佛山梁园3次改建,规模达到4.63hm2,水面宏大,具有营造大尺度山水景观的可能.介绍佛山梁园第3次扩建规划中结合山水构景手法来处理地形的做法. 9.期刊论文曾昭奋莫伯治与酒家园林(上)-华中建筑2009,27(5) 莫伯治院士(1914年~2003年)1935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土木建筑系,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由建筑工程实践转入建筑艺术创作.他的第一个作品--广州北园酒家于1958年建成.这一年,梁思成先生到了广州,对刚落成不久的北园酒家倍加称赞,认为北园酒家是广州他"最赏识"的建筑, "是建筑与园林环境融为一体,而又有强烈地方风格的作品."①北园酒家一炮打响.领导的支持,群众的喜爱,名家的肯定,化作建筑师继续创作的推动力.莫伯在成功推出自云山庄、双溪别墅、人民大厦和桂林伏波楼的同时,又设计了泮溪酒家和南园酒家.几年中建成的三个酒家,都把岭南建筑与岭南庭园结合在一起,成为外国贵宾、归国侨胞、政府要员、文人雅士和普通百姓的宴会、就餐场所. 10.会议论文曾昭奋城市风貌与城市文化2005 本文对城市风貌与城市文化问题进行了探讨。广州市历届几位市长都关注和支持广州市的城市建设、建筑和园林设计工作。近期广州市长明确提出了“完善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与“建设山水城市”的长远目标。莫伯治院士在建筑和“酒家园林”的理论和创作实践上实现了当代岭南建筑和岭南庭园的结合,并将其向前推进。作为现代化大城市的广州,必须强调提高城市设计的文化内涵,发挥建筑师、景观园林建筑师和艺术家们在城市设计中的积极作用,克服“文化相对滞后”的现象。最后就“环市东广场”的设计方案作了评论,并提出将其确定为城市文化广场和“广场园林”的建议。

岭南文化建筑

客家围龙屋 (一)前言: 客家围龙屋是一种富有中原特色的典型客家民居建筑,遍布于全市各县(市、区),一般都有二三百年乃至五六百年历史。围龙屋的客家文化内涵十分丰富,从建筑风格到民风民俗处处展示了客家的人文历史,是客家文化的重要象征,被众多国内外专家誉为东方璀璨的明珠、世界上的民居建筑奇葩、一部读不完的百科全书,且开始启动客家围龙屋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客家围龙屋不仅仅体现了古建筑设计艺术上的魅力,更是体现隐含的一种文化精神。 第一、反映了客家人团结互助、敬老尊贤、礼貌文明、知书达理的传统美德。围龙屋内的大小天井一般配置有小型假山、鱼池和盆景,正屋后面半园“花头”和正门前面半月形池塘四围均载有各种花木和果树,围龙屋背后的山头林木叫“龙衣”,严禁砍伐,整座建筑掩映在万绿丛中,一年四季鸟语花香,环境优美而静雅。 围龙屋内的柱、梁、枋、门等雕绘上山水花鸟、飞禽走兽等栩栩如生的图案,并涂上鲜艳夺目的油漆,显得金碧辉煌,古色古香,十分壮观、气派。一般来说,一座围龙屋聚居着一个近亲家庭,相互之间和睦共处,尊老爱幼。逢年过节,男女老少齐集正屋上厅祭拜祖宗,在正中大门前的禾坪上舞龙舞狮,敲锣打鼓,尽情欢乐,呈现出一派喜悦、祥和景象。 第二、客家围龙屋的风格是原始住宅风格的传承。据考古资料,处于黄河流域的原始社会中后期的半坡氏族和龙山氏族,他们居住的区域就是由几十座样式为方形和圆形的土夯房屋组成。这说明客家人的居住观念潜意识地蕴含了对祖先某些住宅经验的复苏和借鉴。 第三、围龙屋的建筑特色也是古代阴阳思想的投射。 集中体现在讲求建筑物体与天然地形的协调统一,而合符“天人合一”的哲学道理。如遇上不尽人意的地形则通过增加半月形花台或池塘或建筑半门调整座向,以达到阴阳平衡和适应环境。这种阴阳思想,后来又夹杂了不少讲究“风水屋场”的巫术文化,如俗谚:“风水人间不可无,全凭阴阳两相扶”等。 第四、体现了传统的宗族观念。 客家民居建筑规模宏大,一方面,呈现了客家人聚族而居的习性。因为,客家不论是在长途跋涉的游离中,还是新到一处人生地不熟的居地,都有一家一户所难于克服的困难,得靠本姓本族人聚居在一起;另一方面,屋内住户按辈份高低及尊卑来分配房间,其建筑中心位置都安放祖宗牌位,供后人拜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客家人这种传统家族伦理思想。 客家人建了新屋,一般都要举行“搬新屋”礼俗,叫“出煞”。要请风水先生驱赶“三煞”之后,才会平安吉利。迁居之日,大摆宴席,祭祀神灵。 但是客家围龙屋却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远,它在我们心中的印象越来越模糊了。客家围龙屋如此之多地涵养了我们岭南传统文化,可是为什么能保留下来的围龙屋却越来越少了呢? 现代化下围龙屋的居住功能近乎消失,更多的是具有宗教的象征的功能。围龙屋的功能实现了有社会生存化的转化。因此,在围龙屋丧失了昔日的生存能力的情况下,它的保护工作也面临种种挑战。 1.现代化的居住需求与围龙屋衰落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和现代化对现代化生活的追求,围龙屋自身的建筑内部设施 只适应小农社会居民,没能满足村民追求现代化的生活空间物质需求。于是,按照自我

什么是岭南建筑

什么是岭南建筑 那么什么是岭南建筑的呢?以下带来关于什么是岭南建筑的历史,具体内容供以参考。 一、岭南建筑历史 岭南建筑历史悠久,在中国传统建筑中独树一帜,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价值。从发展历程上看,可上溯远古至先秦时期,秦汉、魏晋南朝、隋唐南汉、宋元、明清、晚清民国时期的岭南建筑各具特色,亦各有其代表作。 先秦时期的岭南建筑初步形成了具有岭南地方特色的建筑体系。宋元时期是广东大规模开发的时期,这时的岭南民居建筑开始出现鲜

明的地方特色。广州光孝寺大殿后石栏杆望柱头石狮,为南宋遗构,雄健威严。 明清时期,岭南建筑文化形成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体系,建筑种类扩展,建筑布局趋向大型组群,建筑装饰达到高超的水平。广州在很长时间是我国唯一的通商口岸,较早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出现了西式建筑以及用欧洲人物形象、罗马字钟、大理石柱为建筑装饰,采用套色玻璃等进口材料。 直至清末,在岭南兴建了一批西式建筑,有教堂及附属的医院、学校、育婴堂等,如广州石室是远东最大的哥特式石构教堂。清末,钢材等建筑材料和近代建筑技术也开始应用,1905年建成的岭南大学马丁堂,是中国最早采用砖石、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建筑物之一。 清末到民国时期,高层的商业楼宇、钢桁材料的桥梁出现,显示建筑技术向近代化发展。1922年,广州建成岭南第一座混凝土结构

高层建筑大新公司,高12层50米,1937年建成岭南第一座钢框架高层建筑爱群大酒店,高15层64米多,都是当时称为南方建筑之冠的高层建筑。1929-1936年,陈济棠主政广东时期,广东建筑得到较快的发展。综观清末、民国时期在建筑发展上的突破,留下了一批显示这一时期成就的建筑范例,为现代中国建筑的发展起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二、岭南建筑风水 岭南建筑是风水建筑的健康优选。岭南建筑注重骑楼、天井、屏风。有利于遮阳避雨,吸收阳光,可以净化空气,吸纳好的气体,使住宅达到冬暖夏凉的效果,还具有防震、防灾的意识。从岭南建筑的特点来看,客家民居、西关大屋为什么要有天井,一个是通气,取得一线阳光,最关键是如果有火,人在天井处可以逃避、逃生,前面要有水,水可以救火。通过屏风是可以掩盖了室内室外的区别。岭南建筑有骑楼。南方高温多雨,骑楼可以遮阳、可以避雨。

岭南建筑多元文化的特点

岭南建筑多元文化的特点 摘要:岭南建筑是中国建筑艺术的一朵奇葩,有着鲜明的地方特色和个性特征,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岭南建筑体现了岭南人民的民族风情和文化传统,是我国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岭南建筑的特点,建筑景观和建筑风格出发,对岭南建筑文化的特点内涵进行分析。 关键词:建筑文化;岭南建筑 abstract: the linnan building is a wonderful work of art of chinese architecture, with local characteristics and distinct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contains abundant cultural connotation. linnan building reflects the people of linnan ethnic customs and traditional culture; i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a’s architectural cultu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innan architecture, landscape architecture and architectural style of view, analyzes characteristics of linnan architectural culture connotation. key words: architectural culture; south of the five ridges building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码: 前言 建筑是人类生存的主要场所,历代的建筑记载着不同时期社会

现代岭南建筑的设计方向

案例分析 Case Studies 现代岭南建筑的设计方向 谢 浩 (广东工业大学,广东 广州 510500) 摘要:岭南建筑是中国建筑艺术的一朵奇葩,有着鲜明的特点和丰富的内涵。文章首先论述岭南地区的气候特征及传统岭南建筑的设计经验,接着探讨现代岭南建筑的主要特征及设计手法,最后通过建筑实例,进一步明确现代岭南建筑今后的设计方向。 关键词:岭南建筑,风格,气候,建筑设计,建筑防热 岭南建筑的概念是在新中国成立后被正式确立的,它是指在岭南这样一个具体的地域,以独特的自然环境(如气候、水文、土壤等和社会心理)为基础,结合时代进步的表征,尊重使用者的基本需求,精心从事建筑事业,经过时间积淀所产生的建筑风格。岭南建筑在我国各个建设时期往往开全国风气之先,几度出现引领全国建筑界建筑创作的繁荣局面。 1.岭南地区的气候特征及传统岭南建筑的设计经验 岭南属于亚热带地区,气候特征表现为夏季太阳辐射强,气温高且持续时间长,潮湿、闷热、多雨,以及季候风旺盛、天然光充足等。因此,岭南地区的气候对建筑设计提出了如下基本要求: (1)建筑必须充分满足防热、防潮和防雨的要求,冬季可不考虑保温防寒。 (2)在总体规划、单体设计和构造设计时,应注意开敞通透,充分利用自然通风,以便建筑的被动降温。 (3)建筑物应避免西晒,宜设遮阳构件,或采取水平和垂直绿化等遮阳措施。 (4)强调防暴雨、防洪、防雷击袭击及盐雾侵蚀,如在建筑小区和城市道路两侧设置骑楼或形成中庭等。 (5)结合地方气候特点,崇尚自然,向往明媚阳光、新鲜空气及自然景物,注重建筑的布局、朝向和绿化处理。 岭南地区在中外通商繁荣的同时也促进了建筑设计技术与文化的交流。传统岭南建筑发展至今,尽管在材料、结构、装饰及空间布局上都产生了巨大变化,但是对比现代岭南建筑,我们依然能明显发现两者的承传关系。传统岭南建筑的一些设计经验和手法,依然值得我们参考并活用到现代建筑中。余荫山房、小画舫斋、陈家祠、西关大屋、竹筒屋和商业骑楼等传统建筑形式都充分表现了岭南的城市风貌。就拿骑楼来说吧(图1),它是南方的一大特色建筑,非常适应南方夏长冬短、太阳辐射强、多雨的气候环境,具有遮阳、避雨和防太阳眩光的建筑物理功能。骑楼的建筑方式所提供的避雨与遮阳功能自然地使人融入到了建筑之中。这就是一种建筑与人的和谐关系。 要创作具有岭南特色的新建筑,首先必须研究岭南的建筑历史,总结传统岭南建筑适应岭南地理气候的合理经验,继承有利于现代生活功能的做法,改进因当时社会生产力限制和社会风俗习惯影响的不足之处。除了学习岭南本土建筑的防热经验外,还要学习西方建筑师在岭南兴建的近代建筑的防热经验,如广州沙面近代租界建筑群就有许多适应岭南湿热气候的设计经验。另外,要学习现代气候环境和物理环境理论,掌握新材料和新技术,要研究现代人的生活习惯和心理需求。新建筑只要针对岭南地区的气候特征进行设计,就已经具有一定的岭南建筑特色了, 再在室内外环境设计中体现岭南传统和现代的社会文化, 图1 岭南的骑楼建筑 国住宅设施

在保护中传承和弘扬岭南建筑文化

在保护中传承岭南建筑文化 岭南建筑是岭南文化的精髓之一,因其兼容、务实、创新等特点蜚声海内外。广州作为具有2000多年建城历史的历史文化名城,长期以来一直是岭南文化的中心地,遗留下来大量优秀的岭南建筑。 一、岭南建筑是传承岭南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传承岭南文化的实物资料,是文物保护的主要对象。 目前,在我市已公布的500多处文物保护单位和3000多处文物普查新发现不可移动文物中,大部分都是具有岭南传统风格的建筑。其中,可分为传统建筑(包括祠堂、庙宇、学宫、会馆、书院、牌坊、桥梁、井泉、园林、民居等多种类型)、近现代代表性建筑(包括重要历史事件和重要机构旧址、纪念性建筑、民居、宗教建筑、工业建筑、金融商贸建筑、医疗卫生建筑、文化教育建筑等多种类型)两个部分。这些建筑,都包含有丰富的历史信息,反映了当时当地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记录着当时当地人们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及科技进步、社会变革等状况,体现了同时期广州乃至岭南地区的风土人情、生活习俗。也有很多建筑具有比较重要的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给人以美的启迪和艺术的享受,丰富人的精神生活,反映了岭南地区人们的

审美情趣和建筑技术历史及其进步,是人们认识岭南文化传统艺术的重要资料,也是不竭的艺术创作源泉,对建筑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象南越国宫御苑遗址发现的石构水池和曲流石渠,以及遗址出土的大量石构建筑材料,表现出了与同时期中国中原地区截然不同的建筑风貌,石渠内有弯月形水池、“渠陂”,渠边有石板平桥和步石,及回廊散水等遗迹,共同组成园林景观,这也是中国目前已知最早的园林建筑遗址之一,对研究岭南地区乃至中国的园林建筑艺术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光孝寺大殿梁架为抬梁式与穿斗式相结合,较多地保留了侧昂、梭柱、側脚、升起、举折、叉手等早期做法,保留了南宋建筑的风格,又具岭南特色,是研究岭南早期建筑的标本。从化太平钱岗村的广裕祠刻记有6次修建的准确年代,为省内现存祠庙建筑中首见,可作为确定省内明清建筑的一根年代标尺。陈家祠堂(陈氏书院)规模宏大,装饰华丽,是广东地区保存较完整的富有代表性的清末民间建筑,其丰富细腻的灰塑、陶塑、砖雕、木雕、石雕、彩绘等建筑装饰具有典型的地域风格,代表了当时岭南地区的传统建筑水平,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被誉为岭南建筑明珠。番禺区南村镇的余荫山房布局十分巧妙,园中亭台楼阁、堂殿轩榭、桥廊堤栏、山山水水尽纳于方圆三百步之中,砖雕、木雕、灰雕、石雕等雕刻作品丰富多彩,更有古树参天,奇

岭南园林的发展以及建筑风格

岭南园林的发展以及建筑风格 岭南园林的规模比较小,且多数是宅园,一般为庭院和庭园的组合,建筑的比重较大。主要分布于广东省:顺得县的清晖园、番禹的社荫山房,东莞的可园。 岭南园林的发展历程 岭南,系我国南方五岭之南的概称,其境域主要涉及福建南部、广东全部、广西东部及南部,位于欧亚大陆的东南边缘,处于低纬。北有五岭为屏障,南濒南海,多山少地,河网纵横,受着强烈阳光的照射和海陆季风的影响,具有优良的气候条件。 北回归线横贯境内,由于受惠于季风的调节,这里仍然是山清水秀,植物繁茂,一年四季郁郁葱葱,呈现出一派典型的亚热带和热带自然景观,被誉为南国风光而驰名中外。由自然景观所形成的自然园林和适合于岭南人生活习惯的私家园林,也不同北方园林的壮丽,江南园林的纤秀,而具有轻盈、而具有轻盈,自在与敞开的岭南特色。 构园的自然要素

山岭南园林非属山性,园山有几种:一是崖瀑潭局中的悬崖,如清晖园的九狮山和凤来峰;二是鼓石潭局的鼓石岛,如万石植物园的万石湖中真鼓石和南湖公园中的塑鼓石;三是海礁局的礁岛,如佛山梁园中的龟石和湖心石;四是一般的堆山,如海口五公祠中的珊瑚石山。岭南园林较少以土堆山,即便是现代公园也是如此,多因水为水,因山为山,如桂林园林中的真山水,几乎不改造。 岭南园林属水性,理水成多种格局:一是崖瀑潭局中的石潭和瀑布,如白天鹅宾馆中的故乡水和水潭以及广州山庄宾馆的三叠泉;二是湖景,如惠州、潮州、雷州、福州、泉州的西湖,肇庆星湖,广州流花湖、东山湖和荔湾湖等;三是潭,与崖瀑潭局不同的是没有瀑布,水面较阔,如柳州龙潭公园的龙潭和雷潭、台湾日月潭;四是流觞之曲水,如广州雕塑公园中的云溪;五是井泉,如广州的廉泉和贪泉,柳州鱼峰公园三姐楼院中的井栏等;六是一船水 池。 石材和理石与江南及北方园林不同,石材有广西湖石、广东黄腊石和英石、闽南花岗石、海南珊瑚石、台湾咕咾石等。岭南理石不向上堆叠,而向水平展开,分为置石法、堆石法、挂壁法、塑石法。置石法为黄腊石、湖石和花岗石,分平置、抛石和埋石三法。石身置于土上,如随意抛置而成,故云抛置,如金茶花公园;石根入土半截以下,称为平置,如湖里公园;石根超过一半没入土中称为埋石,如

我对岭南文化的看法

独特的岭南建筑文化 在我个人对岭南建筑的看法,我觉得岭南建筑之所以能家喻户晓,传了一代又一代,当中肯定有着它独特的风格与魅力,岭南的建筑第一,历史悠久,充满着岁月的冲洗,有很大的历史研究。第二,岭南建筑注重各方面的建筑方法,充满着它特别的魅力,上了岭南文化这堂课,让我认识了许多属于自己国家的历史文化,它使我感到自豪,让我感到自己国家历史文化如此博大精深,对于岭南建筑文化方面虽然自己刚刚接触,但希望在此论文中能使我更理解它所存在的真正魅力与历史见证。 我国的建筑特征,按其本质和属性来说,建筑既要实用、又要美观;既有技术,又有艺术,这就是建筑的本质和特征,即双重性。从古时候人们已经注意这些方面,这些建筑特征是如何形成的呢?它主要来源于民族、文化、习俗、特性、审美观。从它的组成来看,则来源生活、气候、地理、地形等自然条件,它们共同形成建筑的特征。地方的建筑特征则来源于地方的各项构成条件。从岭南建筑文化上看,岭南建筑能让我了解与探讨岭南文化的悠远历史,它有着它远古神秘的一面,从特征上看,不仅有独特风味,还记载着中国岭南文化成长的足迹!。建筑特征表现,从社会文化角度来看,可以分为社会特征,文化特征,还可以有各个历史时期的特征。从建筑自身角度来看,还有技术、艺术特征。从技术方面来看,有平面的、结构构造、材料的特征,还有气候、地理、地貌特征等。从艺术角度来看,就有外貌、细部、装饰、装修等特征。综合起来,就是建筑的总特征。建筑特征表现中,一般说,物质技术容易反映,而精神气质较难表现,最难表达的是它的文化内涵。在一座建筑中,外表的建筑形象、细部、装饰、色彩等艺术表现和平面功能使用、结构、构造、材料等技术手段,看得见、摸得着,易于表现。而一座建筑物的文化内涵、性格、气质、它蕴藏在建筑深层,是很难一下子判断。 再说岭南建筑的设计风格,它有着它独特的表现风格,其中就是浅层次表现,在建筑上属于技术范围。归纳起来有下列四个方面特征,让我们探讨一下吧。 1.开敞通透的平面与空间布局 建筑平面布局中要考虑建筑的朝向,以便获得良好的通风条件。通透的空间,包括室内外空间过渡和结合的敞廊、敞窗、敞门以及室内的敞厅、敞梯、支柱层、敞厅大空间等。 2.轻巧的外观造型 建筑设计的艺术组成有四个要素,体型、材料、细部和色彩,其中关键是体型。建筑物的造型美观悦目其首要的条件是体型得当,即比例恰当、优美。和谐优美的比例是形成建筑自然美的必要条件。其次是材料,它是建筑形成的物质基础。细部和色彩包括装饰、装修,是建筑增加美观的重要辅助手段。南方气候炎热、潮湿多雨,人们的性格喜爱一种轻颖、活泼的生活,同时更喜爱户外活动。对于厚重实体的物件,往往从内心感到繁重压郁。这种观念也影响到对建筑的看法,总的来说,希望建筑轻巧、活泼、自由。

从广府民居看岭南建筑文化

从广府民居看岭南建筑文化 摘要:岭南有着优秀的建筑文化,有很多令人赞叹不已的建筑,他们体现了岭南人们的智慧。而这一切的最好体现莫过在这片土地的民居,他们与这片土地的人们息息相关,他记录这片土地人民的生活的一切。本文通过讲述广府民居的特色与他的一些历史,来欣赏岭南建筑文化。 关键词:广府民居;岭南建筑;保护;特点 岭南的特殊地理环境和人文习俗,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岭南文化。这种具有地域特色的岭南文化又打造了许多具有岭南特色的建筑,例如广州西关大屋、广东清代四大名园(顺德清晖园、番禺余荫山房、东莞可园、佛山梁园)、开平碉楼、三水大旗头村、从化钱岗村、深圳大鹏所城等等。 我们先来说说岭南建筑的文化吧。专家学者认为:岭南建筑文化的特征可以归纳为,三大文化体系和四大文化特征。三大文化体系即多元文化、海洋文化和商业文化。至于四大文化特征,即兼容性、务实性、世俗性和创新性。这些建筑文化特征都可以在不同的建筑中的到体现。例如广东清代的四大名园体现了多元文化;广州的骑楼体现了海洋文化;还有广州的十三行体现了商业文化等等。 但我认为人所居住的地方是最能体现出该地域的建筑特点和建筑文化,因为我们都知道人是文化的创作者。所以下面我们从广府民居来领略岭南建筑的文化。 广府民居通常指大珠三角地区、粤西地区的建筑,跟粤东的客家建筑、潮汕建筑有很大的区别。广府民居就是我们通常所认识的岭南建筑。广府建筑主要包括广州、南海、顺德地区的建筑。 这里我们有必要讲述一下广府这一词的意义。广府,是汉族之下的一个民系,是以雅语为母语,有着自己独特文化、风俗,说古代汉语语言,拥有特色建筑风格的汉族民系。广府人主要由早期移民与古越族杂处同化而成。广府民系文化特征以珠江三角洲最为突出,既有古南越遗传,更受中原汉文化哺育,又受西方文化及殖民地畸形经济因素影响,具有多元的层次和构成因素。 广府早期的民居建筑,较为明显受到江南地区建筑模式的影响,官僚地主常常是四五代人聚族而居,建立封闭的建筑群。珠江三角洲民居的大中型住宅基本格局为“三间两廊”。有地位的人家一镬耳火墙为特色。砌墙的材料有三合土、卵石、蚝壳、砖等,清代以后多用青砖。建造这种镬耳火墙的目的是来显示其富有与气量。这可以说是岭南建筑的一大特色,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到岭南建筑依然是受封建思想的影响的。 由于至少从汉代开始与海外文化的接触交流不断,故广府民系的人民,在三大民系中最具开放性,比较易于接受外来新事物,敢于吸收、摹仿和学习西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并将传统文化与之相互融合。近代受西方文化影响,在侨乡出现有异国风格的碉楼,在城市出现别墅式居宅,在商业繁华的城镇街道两旁出现骑楼。均是开南国建筑风气之先。还有就是我们所熟悉的西关大屋,它也是各种文化综合的一种产物。 由于岭南气候炎热,风雨常至,民居一般为小天井大进深,布局紧凑的平面形式. 广府风格的古民居通常是一个家庭几人至数十人居住。如何能让住在里面的一个大家庭感到舒服,这是广府民居建筑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我想其他的民居也一定是这样的。所以广府民居通常符合通风与阴凉的要求是岭南建筑的共同特点,其次就是依据自然条件包括地理条件、气候特点,体现出的防潮、防晒的特点。为了适应当地的气候,岭南人民建造了适合居住的

岭南建筑文化

岭南建筑文化——广东建筑摘要 岭南建筑文化历史悠久而广东民居则是岭南建筑的代表。从岭南建筑的重要标志骑楼到潮州的九宫格式建筑群从五邑的雕楼到客家的围屋 从西关大屋到东山洋房广东民居自成套路最早把现代住宅和中国传统精神结合起来作为探索。岭南不仅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经济发展迅速,而且由于岭南的地理位置,气候环境等原因形成了特色的岭南建筑文化。现代岭南新建筑的特点宁变勿仿宁今勿古因借环境融为一体群体布局组合空间室内设计丰富多彩景园文脉推陈出新神似之路殊途同归。岭南是指中国南方的五岭之南的地区相当于现在广东、广西、海南全境以及湖南、江西等省的部分地区。岭南建筑文化历史悠久和传统江浙、徽派、四合院等建筑文化共同构成中华建筑文化。在现在提及岭南大多算人会联想到广东地区而广东民居则是岭南建筑的代表。建筑是人类生存的主要场所,历代的建筑记载着不同时期社会经济、文化、科技发展变迁的特征和内容。雨果说过:“人类没有任何一种重要的思想不被建筑艺术写在石头上。”建筑通过其形态、风格、价值以及与周围的空间形象表征文化的内涵,这种文化既是一种物质环境文化,又是一种依托物质环境所渗透和展示的特殊精神氛围文化,具有十分明显的民族性、地域性和历史性。岭南不仅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经济发展迅速,而且由于岭南的地理位置,气候环境等原因形成了特色的岭南建筑文化。从岭南建筑的重要标志骑楼到潮州的九宫格式建筑群从五邑的雕楼到客家的围屋从西关大屋到东山洋房广东民居自成套路最早把现代住宅和中国传统精神结合起来作为探索。广东建筑

大体上可以分为广府建筑、客家建筑和潮汕建筑三种风格通常所认识的岭南建筑其实就是广府建筑。广府民居通常指大珠三角地区、粤西地区的建筑跟粤东的客家建筑民居建筑较为明显受到江南地区建筑模式的影响官僚地主常常是四五代人聚族而居建立封闭的建筑群。珠江三角洲民居的大中型住宅基本格局为“三间两廊”。有地位人家以镬耳风火墙为特色。砌墙材料有三合土、卵石、蚝壳、砖等清代以后多用青砖。清末在广州的西关民居密集的环境条件下形成的独特风格的西关大屋民居。内部布局紧凑间隔灵活正立面之门以“三件头” 脚门、趟拢和大门、水磨青砖墙面、花岗石墙脚等构成其外表风貌。近代受西方文化影响在侨乡出现有异国风格的碉楼在城市出现别墅式居宅在商业繁华的城镇街道两旁出现骑楼。均是开南国建筑风气之先。、潮汕建筑有很大的区别。广州骑楼 “北京有四合院上海有石库门广州有骑楼。”一幢幢房子好像长了脚 被柱子架在半空。再仔细看底层的房子似乎往里掏空两米左右。这样 便在街左右两旁各形成一条宽敞的人行走廊这条走廊长可达数百米甚至上千米。这就是骑楼岭南建筑的一个重要标志。民国七年 1918年广州拆城墙、扩马路开通了越秀北、人民路、盘福路、文明路、大德路等今天仍服务民生的主干道。当时为了充分运用马路空间同时又针对南方潮湿多雨、炎热高温的气候特征便在马路两旁搭建起两三层的砖木混合结构的骑楼式楼房就连现代化的建筑南方大厦、新大新公司等也采用了这种骑楼式的建筑结构一时风靡全城形成了广州街景的主格局。当时骑楼主要集中在中山路、解放路、人民南路

岭南文化及其对广东建设

岭南文化及其对广东建设“文化大省” 的价值(作用)略论 摘要: 所谓岭南文化,是指五岭以南的珠江流域地区的文化,主要 包括广东、广西、海南、香港、澳门,以及其主干流(西江、北江、东江、韩江等)发源地。在这样广大的地域里的这些省市地区,由 于历史发展的各种因素,造成了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不平衡, 形成了现在人们所共见的各不相同的社会生活状态。但是,从大文 化的视野,也即是从这地域的人们的观念意识、思维方式和行为方 式的总体共性来说,却又是有着许多相同或相类的特征的。这些共 同的特征或者特质,使五岭以南各种不同地域的文化共同揉合成立 独具一格的岭南文化。 关键词:多元性、兼容性、敏感性、争先性、抗打性、斗争性、 文化大省、文化观念、文化走向 一、岭南文化的发展阶段 没有一种文化是无需时间的积淀而独自形成的。岭南文化的形 成与发展也是经历了多个阶段。依目前关于岭南文化发展阶段的主 流观点,本文把岭南文化的发展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汉朝,以广信为中心地带。秦以后,由于秦始皇时 在桂北开通灵渠,使长江水经过湘江、漓江,同珠江的贺江相同, 开辟了南北交通要道,使中原经济、文化由此而进入岭南,促进了 岭南的经济、文化的发展,使整个岭南地区自此逐步繁荣了起来。 汉以后,交通的便利使岭南的经济、文化越发繁荣,初步形成了以 广信为中心、初步发展的岭南文化。 第二阶段:唐宋时期,以肇庆、曲江、广州为中心地带。唐宋 时期,儒家文化及佛学文化蓬勃发展,在唐朝各家文化兼容并蓄、 和睦发展,在宋朝儒家理学成为主流文化。代表这一阶段岭南文化 意识的人物有:唐代著名诗人和宰相张九龄、南来诗人和政治家韩愈、刘禹锡、苏轼、杨万里、文天祥和书画家米芾,唐代岭南第一 状元莫宣卿,著名的宋代清官包拯及代表革新佛学思想的六祖慧能 等等。这些人物都是岭南文化在这一阶段兴盛的标志。

岭南民居古村落,处处青砖青瓦!

岭南民居古村落,处处青砖青瓦! 城市现如今以一种超出我们想象的速度在发展,昨天这里还是一片平地,眨眼间就建起一座新楼,再过一阵子,楼里又住满了各式各样行色匆匆的人。彼此都不认识,却遵循着同样的快节奏,整齐而有秩序。 而在这个南宁青瓦房古村落,每家每户都有一个大大的院子,正面对着一条流过整个村庄的小河,孩子们从村头跑到村尾,远处田野里泛着金色的麦浪。大家都认识,都互相照顾。 青瓦房古村落位于南宁西乡塘区石埠下灵村,从江北大道尽头左转沿邕江大堤走一小段就到了。一到达这里,你就能感觉出和繁忙的都市完全不一样的气氛。 青瓦房古村落最大的看点,就是这些经历了明清时期和民国时代好不容易完整保存下来的徽式老宅建筑群。这些老房子据当地人说是原先的村民搬迁后保留下来的,经过景区的统一修缮,才变成如今的样子。

大部分已改为民宿,有很多还带独立的院子,方便客人休息、赏景。漫步在村子里,处处青砖青瓦,再走几步,又见小桥流水。这些孤独的岭南建筑和农家房舍带着十足的历史原味,向着游人扑面而来。 石桥、翠竹倒映在湖水里,好像又生成了另一个平行的世界。偶尔有人划着船经过,打破这片刻的平静,思绪随着涟漪散得很远。看的越久,越觉得历史和现在的界限模糊了起来。呼吸着新鲜的空气,你好像分不清现在是现代还是民国了。 岭南的建筑历史悠久,在中国传统建筑中独树一帜,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价值。看看眼前的岭南民居,虽然大体上呈现出低调、内敛,却又饱含着轻盈规整的美感。俏皮的檐角,充满了设计的巧思。

明朗的淡色浅色使建筑减少了厚重感,带来了轻巧的直观感受。虽然建筑整体色调以黑灰白为主,偶尔也会设计一些精彩的小细节。例如这面古墙上的荷花浮雕,色彩鲜艳、造型别致,远远看来,你竟不知这荷花是长在下面的石槽里还是长在了墙上。 清幽的院落,起伏的院墙,石磨装饰的池塘,让你一下子穿越回过去。村子并不大,一会便走完了。岭南园林深深的贯彻“移步换景、以小见大”的园林精粹。去老村里转转,住住老房子,在院子里喝喝茶、发发呆,听听风吹过竹林的声音。如果运气再好点,遇到一场雨,南方的感觉就更足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