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息化水平测度及分类

企业信息化水平测度及分类
企业信息化水平测度及分类

企业信息化水平测度及分类

1企业信息化的含义、内容

1.1 企业信息化主要含义

企业信息化主要包括企业生产、经营服务与管理活动的信息化,即生产信息化,经营服务信息化,管理决策信息化,它是指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信息网络的建设,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实现人力、财力与物质资源的优化配置;信息流、资金流、物流、业务工作流的融合与统一;促进传统经济向信息经济的过渡,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产值利润中的信息含量、比重及贡献率;提高职工信息意识与文化素质,企业信息化是指信息在企业各种活动的导向作用与信息技术作用不断增强的过程,能极大地提高生产自动化,管理现代化、决策科学化的水平,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缩短产品研制生产周期与上市时间(T),提高产品质量(Q),降低成本(C),优化服务(S)。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1.2企业信息化的主要内容

(1)建设企业信息网络

企业信息网络是企业的信息基础设施,在原有企业局域网的基础上,用Internet技术改造成内联网(Intranet)和外联网(Extranet),这是企业信息化的基础。

(2)发展与利用信息资源,实现各种资源优化组合。

通过收集、整理、加工以市场信息为重点的各种信息,以建立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决策所需要的各种数据库,进行数据分析与挖掘,结合深化改革进行企业业务过程重组(BPR),理顺信息流程、资金流程与物料流程,进行体制、机制与管理模式创新,推动企业各种资源的优化组合,这是企业信息化成败的关键。

(3)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等各方面广泛采用电子信息技术,提高经济效益和服务质量,这是企业信息化的核心内容和宗旨。

?推广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技术,实现产品设计自动化,不断开发出新产品;

?推广计算机控制技术,包括数控(CNC)、程控(PLC)、分布式控制(DCS)等技术,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和优质、高产、低耗;

?推广企业业务流程重组(BPR)、企业资源规划管理(ERP)、商业智能(BI)、管理信息系统(MIS)、办公自动化(OA)技术,实现管理自动化,提高管理科学化水平;

?积极开展电子商务(包括网上广告、网上营销、网上支付和网上售后服务),降低经营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4)开展信息技术普及教育,提高职业信息文化素质。

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强化在职培训,开展信息技术、信息化知识普及教育,提高各级领导、管理干部、科技人员、业务人员、广大职工信息意识与文化素质,培养既懂信息技术,又懂业务的复合型人才,这是企业信息化顺利开展的保证。

2企业信息化水平测度

2.1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广度与深度

(1)信息技术应用普及率

信息技术应用普及率指信息技术在企业各个部门,有关领域及业务工作中普及应用的程度,用百分比表示。例如:辅助设计(CAD)普及率指CAD在企业设计部门,设计人员中普及的程度,采用CAD的产品数占企业产品总数的百分比。

(2)信息技术应用覆盖率

信息技术应用覆盖率指信息技术设备完成的业务重占企业总业务量的百分比,例如:CAD覆盖率是指企业设计工作总量(包

括设计计算与绘图)中采用CAD完成的比率;MIS覆盖率是指企业由MIS完成的管理工作量占企业管理工作总量的比率。

(3)网络化程度,企业信息网络的规模与水平

·企业联网的计算机台数占企业计算机安装总量的百分比。

·企业上网及网站的数量与质量。

·企业计算机应用系统网络化程度,如CAD/CAM网络化程度,指利用网络实现本地或异地设计制造的规模和能力。(4)集成化程度,管理控制一体化程度

·初级集成:信息集成,管理系统与控制系统信息集成与共享,实现初步一体化。

·中级集成:过程集成、数据库集成、网络集成,管理控制中等程度一体化。

·高级集成:企业集成,企业内部各分厂,分公司的之间集成,企业内部与企业外部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集成。(5)智能化程度与水平

·控制智能化程度,用人工智能专家系统等智能控制的普及率、覆盖率来表示

·管理智能化程度,用人工智能专家系统在企业管理中的普及率、覆盖率来表示。

·决策智能化程度,知识库规则库的数量及水平。

·商业智能,商业智能软件应用水平,数据挖掘工具,决策专家工具的普及率。

2.2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

(1)数据库的数量与规模(企业建立数据库的种类、数量、容量等),数据仓库的数量与规模(企业建立数据库的种类、数量、容量等)。

(2)信息资源的覆盖率,企业内部信息资源,如国内外市场信息,客户信息等覆盖的范围。

(3)数据处理与挖掘深度,对企业领导决策支持程度。

2.3IT设备(计算机通讯设备)装备率

(1)企业累计计算机拥有量(指大中小型机、服务器、工作站、PC机拥有量的总和);通讯设备的数量;路由器、交换机的累计量。

(2)企业网的规模:企业内部网、外联网的总节点数,网络带宽(kbps或Mbps)。

(3)IT投资额,即每年用于购置计算机、通讯设备及软件的总金额。即每年IT投资额占企业总收入的百分比。

(4)IT累计投资总额指历年IT投入的累计总金额。即IT资产占固定资产总值的百分比。

2.4企业信息化人才队伍状况

(1)职工信息技术培训率,接受信息技术培训的职工占企业职工总数的比例。

(2)信息技术人员数量与质量,信息技术专业大学生、研究生,工程技术人员数量及占职工总数的比例。

(3)企业领导、信息主管的信息文化素质与水平。

2.5信息技术的贡献率

(1)信息技术对企业经营收入,产值利润的贡献率,指采用信息技术后产生的企业经营收入、产值、利润的增加值,经济效益的增加值。

(2)信息化投资回收期与投入产出比。

3企业信息化水平分类

3.1初级信息化,初等程度信息化──企业实现生产、管理、经营服务初级信息化

(1)初级生产信息化,CAD/CAM普及率,覆盖率达30%~40%。生产过程自动化,PLC、DCS普及率,覆盖率达30%~40%。

(2)初级管理信息化,OA/MIS普及率,覆盖率达30%~40%。基本建成企业MIS、OA、生产计划调度管理(CAPP)系统,开始采用MRPII与ERP部分功能模块,初步实现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能对企业人、财、物、产、供、销进行计算机辅助管

理。MRPII与ERP普及率、覆盖率达30%~40%。

(3)初级管理控制一体化,实现管理系统与控制系统初步信息集成,初步一体化。

(4)初级经营服务信息化,初步开展电子商务,进行网上发布产品信息,网上洽谈签约,网上营销,网上收集客户信息,电子商务普及率、覆盖率达30%~40%。

(5)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建立企业基本数据库,能为领导决策初步提供信息,信息资源的覆盖率达30%~40%

(6)信息技术贡献率达5%~10%。

3.2中级信息化,中等程度信息化──企业实现生产,经营服务,管理中级信息化

(1)中级生产信息化,制造业加工过程实现柔性加工制造(CNC、FMS),生产数据管理(PDM),流程工业主要工艺过程DCS、FCS基础上实现先进控制(APC),实现生产过程综合自动化,CAD、CNC、FMS、DCS、FCS等信息技术普及率,覆盖率达60%~80%。

(2)中级管理信息化,基本实现MRP/II,ERP主要功能,初步实施供应链管理(SCM)及客户关系管理(CRM),MIS/OA,MRP/II,ERP的普及率覆盖率达60%~80%。

(3)中级管理控制一体化,管理控制中等程度一体化,实现网络,数据库集成基础上过程集成。

(4)中级经营服务信息化,实现网络营销、非支付型电子商务,电子商务普及率、覆盖率达60%~80%,部分产品能网上支付。

(5)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实现计算机辅助决策,DSS系统能提供各种决策方案进行优选,建立数据库、信息资源库,初步建立数据仓库,开展数据挖掘,为企业领导提供决策支持。信息资源的覆盖率达60%~80%。

(6)信息技术贡献率达15%~20%。

3.3高级信息化,高度信息化──企业实现生产,经营服务,管理高度信息化

(1)高度生产信息化,实现最优智能控制,如CAD/CAM,DCS/FCS普及率80%~90%以上。

(2)高度管理信息化,在实现ERP的基础上,全面实现企业供应链管理(SCM)、客户关系管理(CRM),实现智能化管理。ERP、SCM、CRM的普及率覆盖率达80%~90%以上。

(3)高级管控一体化,管理控制高度集成化,实现CIMS、CIPS、企业集成,企业集团内部与外部企业集成。

(4)高级经营服务信息化,经营服务高度信息化,全面实现B2B、B2C支付型电子商务,电子商务覆盖率达达80%~90%,网上订货与企业内部ERP结合,及时精良生产,通过网络营销网上支付,实现零库存。

(5)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实现商业智能,管理决策智能化, 信息资源的覆盖率达80%~90%。

(6)信息技术贡献率达25%~30%。

4? 加快发展企业信息化的措施建议

4.1分阶段实现不同层次的企业信息化

(1)大中型企业,近期以中级企业信息化为目标,统筹规划,在完善巩固初级信息化成果基础上,分期实施中级信息化。

(2)中小型骨干企业,近期以初级信息化为目标,统筹规划,在总结推广示范企业的成果经验基础上分期实施初级信息化。一般中小型企业近期以推广信息技术应用为主,为实现初级信息化打好基础。大部分中小企业推广单项信息技术,部分中小型骨干企业分期实现初级信息化,建立几个中级信息化示范企业,为今后推广积累经验

(3)部分国家重点企业、大中型骨干企业或企业集团,包括已经实施CIMS示范工程的部分大型骨干企业向高级企业信息化发展,培值若干个企业高级信息化示范企业,创造经验。

“十五”期间企业信息化将有很大发展,“十五”及2010年企业信息化发展目标的建议,见表1。

4.2多样化方式开展企业信息化

(1)企业信息化开发方式

·外包式:企业信息化建设主要由系统集成商,专业化的ASP公司承包,提供解决方案、成套设备、系统实施及技术服务。·内外合作式:企业与系统集成商ASP、计算机软硬件厂商合作,联合开发应用软件。合作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

·自主式:企业有信息化的队伍,在采购成熟软硬件系统设备的基础上,进行自主开发,主要依靠企业自身力量从事企业信息化建设。

上述3种方式,各类企业要结合自身具体情况进行选择,今后应该提倡采用外包方式、内外合作方式,而且企业必须进行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进行业务流程重组,这是企业信息化成功的关键。

(2)企业网站及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方式

①企业自主建立网站,建设电子商务平台。

②企业委托ISP、ASP或租用其设备建立网站及电子商务平台。

③企业参加行业性,地区性组织的商品交易中心,专业网,开展电子商务。

目前我国电子商务尚处于起步阶段,对多数企业应提倡第②、③方式来建设网站及电子平台,以多、快、好、省的途径开展电子商务。

4.3加强对企业信息化的组织领导,建立各级领导岗位责任制

国家有关部委、地方政府各级电子办要切实加强对企业信息化的宏观领导,制订规划及政策,为企业信息化创造良好环境,组织和培育典型样板企业,引导企业分阶段分层次的开展企业信息化建设,逐步推广企业信息化。企业一把手要对信息化建设负全面领导之责,要有主要领导分管信息化工作,要设立信息主管或信息管理总监(CIO),统一领导、管理信息化与生产自动化工作,把企业信息化的业绩列入领导考绩内容,

4.4加快企业信息化应用软件构件化、模块化、商品化

各级科技,信息产业及行业主管部门在评测优选“九五”科技成果与总结示范试点工程经验基础上,组织有关开发单位,系统集成商,软件公司对有关企业信息化的EC、BI、CIMS、ERP、DSS、PDM、FMS、FCS、AI、ES等应用软件进一步构件化、模块化、商品化,尽量采用有跨平台特点的Java技术,减少同水平重复开发,建立相应构件库,组织开发研制针对不同水平层次的企业信息化解决方案及其软硬件产品,为各类企业发展初级、中级、高级不同水平的企业信息化提供产品及技术服务。

4.5 “产、学、研、用”结合、树立各类不同层次的企业信息化典型样板,分批推广

各行业各地区通过招标促进“产、学、研、用”结合,树立本行业本地区初级信息化、中级信息化、高级信息化的各类样板,包括针对中小型企业低成本的企业信息化典型解决方案及示范企业,逐步分期分批大面积推广。

4.6 制定与贯彻推进企业信息化的技术、经济政策

国家经贸委、科技、信息产业及行业主管部门要制订推进企业信息的技术经济政策,如集资投资政策(如增加银行对企业信息化信贷支持,在基建技改投资中规定一定比例用于信息化建设;建立企业信息专项基金,其额度为企业年营业额的1‰~5‰,经上级批准可在税前列支等)、标准化政策(首先解决统一编码问题,制定有关企业信息化、电子商务的技术标准)、技术装备政策(首先制订企业信息化技术装备采购政策,企业信息化系统设计指导性文件,指导各类企业开展信息化建设)、信息技术应用鼓励政策等。

4.7 强化技术培训,提高职工信息文化素质

企业要建立职工继续教育、培训制度,举办各种信息技术培训班、学习班,轮训各级管理干部、技术人员及工人,提高职工信息文化水平,通过脱产短期进修,工作实践培养及自学进修等多种方式培养既懂行业业务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建立一支从事企业信息化的专职队伍。

企业信息化水平测度指标及综合评价

1.企业信息化水平测度指标

按企业信息化主要含义内容:即生产信息化,经营服务信息化,管理决策信息化,包括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信息网络建设,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企业信息化经济效益,信息化工作组织与管理等五个方面提出了信息化水平测度指标:

1.1信息技术在企业主要业务工作中应用广度、深度水平测度指标

1984年首次提出计算机应用普及率、覆盖率的概念,作为应用水平广度、深度衡量指标。IT在企业主要业务工作中应用广度、深度水平用普及率、覆盖率作为测度指标

信息技术应用普及率指信息技术在企业各个部门,有关领域及业务工作中普及应用的程度用百分比(%)表示。例如:辅助设计(CAD)普及率,指CAD在企业设计部门,设计人员中普及的程度,采用CAD的产品数占企业产品总数的百分比。

信息技术应用覆盖率指信息技术设备完成的业务重占企业总业务量的百分比,例如:CAD覆盖率是指企业设计工作总量(包括设计计算与绘图)中采用CAD完成的比率;MIS覆盖率是指企业由MIS完成的管理工作量占企业管理工作总量的比率

1.1.1 IT在工业企业主要业务中的应用水平测度指标

对于工业企业主要业务是产品设计、生产制造。生产业务保的应用水平测度指标如下:

1)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应用普及率、覆盖率

2)计算机生产制造过程控制(DCS、FCS、PLC或CNC、FMS、CAM)应用普及率、覆盖率

3)计算机在生产调度监控、管理(SCADA 、PDM、CAPP)应用普及率、覆盖率

4)先进控制(APC)、智能控制(AI、EC人工智能专家系统)应用普及率、覆盖率

对于非工业企业,商业、金融企业各有主要业务工作,IT在主要业务中应用普及率、覆盖率

1.1.2 IT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水平测度指标

1)办公自动化(OA)应用普及率、覆盖率

2)管理信息系统(MIS)应用普及率、覆盖率

3)企业资源规划管理系统(MRPII、ERP)应用普及率、覆盖率

4)企业供应链管理系统(SCM)应用普及率、覆盖率

5)企业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应用普及率、覆盖率

1.1.3 IT在经营服务中应用水平测度指标——电子商务应用普及率、覆盖率

1)网上广告、网上发布信息、网上洽谈、签约等非支付型电子商务应用普及率、覆盖率

2)网上销售应用水平(网上成交额占总成交额的比率,网络营销额占总销售额的比例)

3)网上采购率(网上采购额占总采购额的比率)

4)网络营销、网上支付型电子商务普及率、覆盖率

1.1.4 信息技术应用集成化水平,集成化程度,管理控制一体化程度

1)初级集成:信息集成,管理系统与控制系统信息集成与共享,实现初步一体化。

2)中级集成:过程集成,数据库集成,网络集成,管理控制中等程度一体化

3)高级集成:企业集成,企业内部各分厂,分公司的之间集成,企业内部与企业外部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集成。

1.1.5 信息技术应用智能化程度与水平

1)控制智能化程度,用人工智能专家系统等智能控制的普及率、覆盖率来表示

2)管理智能化程度,用人工智能专家系统在企业管理中的普及率、覆盖率来表示

3)决策智能化程度,知识库规则库的数量及水平

4)商业智能,商业智能软件应用水平,用数据挖掘工具,决策专家工具的普及率、覆盖率来表示。

1.2 企业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建设水平

1.2.1 信息技术设备装备率

1)企业每百人计算机拥有量(指大中小型机、服务器、工作站、PC机的拥有量的总和)通讯设备数量路由器,交换机的安装量。

2)企业网的规模:企业内部网、外联网总节点数,网络带宽(kbps或Mbps)。

3)IT投资额,即每年用于购置计算机、通讯设备及软件的总金额。IT投入占年收入的比例%,指每年IT投资额占企业总收入的百分比。

4)IT累计投资总额指历年IT投入的累计总金额占固定资产%,指IT累计投资即IT资产占固定资产总值的百分比。

1.2.2 企业信息网络的规模与水平

1)企业联网的计算机台数占企业计算机安装总量的百分比

2)企业内联网及外联网规模:节点数、终端数、网络带宽

3)企业计算机应用系统网络化程度,如CAD/CAM网络化程度,指利用网络实现本地或异地设计制造的规模和能力。

4)网站功能、访问量、信息更新周期。

1.3 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

1.3.1 企业信息资源开发水平

1)数据库的数量与规模(企业建立数据库的种类、数量、容量等),数据仓库的数量与规模(企业建立数据库的种类、数量、容量等)

2)信息资源的覆盖率,企业内部信息资源,企业外部信息资源,例如,:国内外市场信息,客户信息等覆盖的范围。

数据处理与挖掘深度,对企业领导决策支持程度

1.3.2 信息资源利用水平

1)信息处理、数据处理、挖掘深度、商业智能应用覆盖率

2)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对企业领导决策支持程序(初级:提供信息,中级,提供方案,高级:提供优化方案及预测结果)

1.4 企业信息化效益

1.4.1 经济效益

1)企业信息化对企业绩效的贡献率(是实现企业信息化前后企业绩效的增长率)增收效益:实现企业信息化对企业经营收入、利润的增加率

节支效益:实现企业信息化对企业成本的降低率

初级:5~10% 中级:15~20% 高级:>25~30%

2)信息化投资回收期与投入产出比

初级:产出比1:3,回收期≥5年;中级:1:5 ,3~5年;高级:≥1:8, 1~3年

1.4.2 社会效益

1)对企业竞争力的提高、创新能力的提升率

初级:5~10% 中级:15~20% 高级:≥25~30%

2)对职工工作效率及生活质量的提升率

初级:5~10% 中级:15~20% 高级:≥25~30%

3)对行业发展、社会稳定的贡献率

初级:5~10% 中级:15~20% 高级:≥25~30%

1.5 企业信息化工作组织与管理力度

1.5.1 领导班子对信息化的认知程度和领导力度

1)“一把手”原则落实情况,信息化建设列入领导议事日程及领导信息化的力度等

2)CIO设置及信息机构工作状况和效率

1.5.2 信息化建设规划、计划实施力度

规划、投资、实施方案适宜度及落实执行情况。

1.5.3 企业改革、业务流程重组状况

1)企业改革成效、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建立状况

2)业务流程重组、机构与工作扁平化状况

1.5.4 企业干部职工信息化意识、培训、技能水平

1)职工信息技术培训率, 接受信息技术教育培训的职工占企业职工总数的比例

2)信息技术人员数量与质量,信息技术专业大学生、研究生,工程技术人员数量及占职工总数的比例。3)企业领导与信息主管的信息文化素质与水平。

1.5.5 企业管理基础水平

1)企业领导、中层、管理干部管理理念、经营管理水平

2)管理基础工作与水平

3)市场竞争力

4)企业创新能力

通过定性、定量分析评议组织管理力度,力度小为初级,力度中为中级,力度大为高级

2.企业信息化水平综合评价

按企业信息化的发展水平化分初级信息化、中级信息化与高级信息化三个等级。

2.1 初级信息化,初等程度信息化──企业主要业务、管理、经营服务初级信息化

(1)主要业务初级信息化,如初级生产信息化与生产自动化

(2)初级管理信息化,基本建成企业MIS、OA、生产计划调度管理(CAPP)系统,开始采用MRPII与ERP部分功能模块,初步实现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能对企业人、财、物、产、供、销进行计算机辅助管理。

(3)初级管理控制一体化,实现管理系统与控制系统初步信息集成,初步一体化

(4)初级经营服务信息化,初步开展电子商务,进行网上发布产品信息,网上洽

谈签约,网上营销,网上收集客户信息。

(5)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建立企业基本数据库,能为领导决策初步提供信息。

(6)企业信息化,信息技术应用初见成效。

2.2中级信息化,中等程度信息化──企业实现生产,经营服务,管理中级信息化

(1)中级生产信息化制造业加工过程实现柔性加工制造(CNC、FMS),生产数据管理(PDM),流程工业主要工艺过程DCS、FCS基础上实现先进控制(APC),实现生产过程综合自动化。

(2)中级管理信息化,基本实现MRP/II,ERP主要功能,初步实施供应链管理(SCM)及客户关系管理(CRM)。

(3)中级管理控制一体化,管理控制中等程度一体化,实现网络,数据库集成基础上过程集成。

(4)中级经营服务信息化,实现网络营销、非支付型电子商务。

(5)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实现计算机辅助决策,DSS系统能提供各种决策方案进行优选,建立`数据库,信息资源库,初步建立数据仓库,开展数据挖掘,为企业领导提供决策支持。

(6)企业信息化、信息技术应用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2.3高级信息化,高度信息化──企业实现生产,经营服务,管理高度信息化

(1)高度生产信息化,实现最优智能控制。

(2)高度管理信息化,在实现ERP的基础上,全面实现企业供应链管理(SCM)、客户关系管理(CRM),实现智能化管理。

(3)高级管控一体化,管理控制高度集成化,实现CIMS、CIPS、企业集成,企业集团内部与外部企业集成。

(4)高级经营服务信息化,经营服务高度信息化,全面实现B2B、B2C支付型电子商务,网上订货与企业内部ERP结合,及时精良生产,通过网络营销网上支付,实现零库存。

(5)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实现商业智能,管理决策智能化。

(6)企业信息化取得显著经济效益。

3.企业信息化水平评测办法

3.1 按企业信息化指标数值划分等级

3.1.1 初级信息化(C级)

各类主要指标数值,IT应用普及率、覆盖率计算数值30~50%;

企业信息化对企业绩效的贡献率5~10%,其他指标定性、定量分析评为初级。

3.1.2 中级信息化(B级)

各类主要指标数值,IT应用普及率、覆盖率计算数值60~80%;

企业信息化对企业绩效的贡献率15~20%,其他指标定性、定量分析评为中级。

3.1.3 高级信息化(A级)

各类主要指标数值,IT应用普及率、覆盖率计算数值≥85~90%;

企业信息化对企业绩效的贡献率≥25-30%,其他指标定性、定量分析评为初级。

3.1.4 细分

C级:C-或C级30~40% C+或CC级40~50%

B级:B-或B级60~70% B+或BB级70~80%

A级:A-或A级85~90% A+或AA级≥90%

3.2 企业信息化指标加权打分,百分制评价

五类指标加权系数

IT应用水平百分加权系数0.4或40分

基础设施百分加权系数0.15或15分

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百分加权系数0.15或15分

企业信息化效益百分加权系数0.2或20分

企业信息化组织与管理百分加权系数0.1或15分

按指标分值定级

30~50分初级信息化

60~80分中级信息化

85分以上高级信息化

3.3 企业自查自评,由行业专家评议,上级主管部分审核最后确定企业信息化等级

评定初级、中级、高级信息化标准值要按行业、地区及全国信息化的发展定期(如每5年)调整。

4.加快发展企业信息化的措施建议

4.1分阶段实现不同等级的企业信息化

大中型企业,近期以中级企业信息化为目标,统筹规划,在完善巩固初级信息化成果基础上,分期实施中级信息化。

中小型骨干企业,近期以初级信息化为目标,统筹规划,在总结推广示范企业的成果经验基础上分期实施初级信息化。一般中小型企业近期以推广信息技术应用为主,为实现初级信息化打好基础。大部分中小企业推广单项信息技术,部分中小型骨干企业分期实现初级信息化,建立几个中级信息化示范企业,为今后推广积累经验

部分国家重点企业、大中型骨干企业或企业集团,包括已经实施CIMS示范工程的

部分大型骨干企业向高级企业信息化发展,培值若干个企业高级信息化示范企业,创造经验。

“十五”期间企业信息化将有很大发展,“十五”及2010年企业信息化发展目标的建议

企业信息化发展目标

目标2005年2010年

大中型企业高级信息化2-3% 8-10%

中级信息化20-25% 60-65%

初级信息化60-65% 20-25%

单项信息技术7-18% 0-12%

中小型企业高级信息化0.5-1% 2-3%

中级信息化4-5% 15-20%

初级信息化25-30% 50-60%

单项信息技术64-70% 17-33%

4.2多样化方式开展企业信息化

企业信息化开发方式:

1)外包式:企业信息化建设主要由系统集成商,专业化的ASP公司承包,提供解决方案、成套设备、系统实施及技术服务。

2)内外合作式:企业与系统集成商ASP、计算机软硬件厂商合作,联合开发应用软件。合作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

3)自主式:企业有信息化的队伍,在采购成熟软硬件系统设备基础上,进行自主开发,主要依靠企业自身力量从事企业信息化建设。

上述三方式,各类企业要结合自身具体情况进行选择,今后应该提倡采用外包方式、内外合作方式,不管哪种方式企业必须进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进行业务流程重组,这是企业信息化成功的关键。

企业网站及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方式

1)企业自主建立网站,建设电子商务平台

2)企业委托ISP、ASP或租用其设备建立网站及电子商务平台

3)企业参加行业性,地区性组织的商品交易中心,专业网,开展电子商务。

目前我国电子商务尚是起步阶段,对多数企业应提倡第2、3方式来建设网站及电子平台,多快好省的开展电子商务的途径。

4.3加强对企业信息化的组织领导,建立各级领导岗位责任制

国家有关部委、地方政府各级电子办要切实加强对企业信息化的宏观领导,制订规划及政策,为企业信息化创造良好环境,组织和培育典型样板企业,引导企业分阶段分等级的开展企业信息化建设,逐步推广企业信息化。企业一把手要对信息化建设负全面领导之责,要有主要领导分管信息化工作,要设立信息主管或信息管理总监(CIO),统一领导、管理信息化与生产自动化工作,把企业信息化的业绩列入领导考绩内容,

4.4加快企业信息化应用软件构件化、模块化、商品化

各级科技,信息产业及行业主管部门在评测优选现有科技成果与总结示范试点工程经验基础上,组织有关开发单位,系统集成商,软件公司对有关企业信息化的EC、BI、CIMS、ERP、DSS、PDM、FMS、FCS、AI、ES等应用软件进一步构件化、模块化、商品化,

尽量采用有跨平台特点的Java技术,减少同水平重复开发,建立相应构件库,组织开发研制针对不同水平层次的企业信息化解决方案及其软硬件产品,为各类企业发展初级、中级、高级不同水平的企业信息化提供产品及技术服务。

4.5“产、学、研、用”结合、树立各类不同等级的企业信息化典型样板,分批推广

各行业各地区通过招标促进“产、学、研、用”结合,树立本行业本地区初级信息化,中级信息化,高级信息化的各类样板,包括针对中小型企业低成本的企业信息化典型解决方案及示范企业,逐步分期分批大面积推广。

4.6 制定与贯彻推进企业信息化的技术、经济政策

国家经贸委、科技、信息产业及行业主管部门要制订推进企业信息的技术经济政策,如集资投资政策(如增加银行对企业信息化信贷支持,在基建技改投资中规定一定比例用于信息化建设;建立企业信息专项基金,其额度为企业年营业额的千分之1~5,经上级批准可在税前列支等);标准化政策(首先解决统一编码问题,制定有关企业信息化、电子商务的技术标准);技术装备政策(首先制订企业信息化技术装备采购政策,企业信息化系统设计指导性文件,指导各类企业开展信息化建设);信息技术应用鼓励政策等。

4.7 强化技术培训,提高职工信息文化素质

企业要建立职工继续教育、培训制度,举办各种信息技术培训班、学习班、轮训各级管理干部,技术人员及工人,提高职工信息文化水平,通过脱产短期进修及工作实践培养,自学进修等多种方式培养既懂行业业务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建立一支从事企业信息化的专职队伍。

参考文献

[1] 龚炳铮试论我国2000年计算机应用发展目标与水平《计算机技术》1985年第3期

[2] 龚炳铮计算机应用与国民经济信息化《第三届全国计算机应用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

电子工业出版社,1995年

[3] 龚炳铮加速发展企业信息化的思考“面向二十一世纪中国大中型企业信息化研讨会论文集”

《电子与信息化》增刊1999年

[4]龚炳铮积极稳步地推进企业信息化《中国电子学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邮电出版社,2001.7

[5]龚炳铮企业信息化水平测度与分类《自动化技术博览》2001.8增刊,总108期

[6]龚炳铮企业信息化发展模式初探《微型机与应用》2001年第10期

*本文收编入中国信息经济学会2003年会论文集《中国信息化理论与实践》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评价指标和方法的探讨

摘要:在调查分析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内涵、层次和我国产业信息化实践及文献〔3〕基础上,本文进一步阐述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评价指标和方法,

关键词:信息化工业化融合评价指标融合指数评价标准评价方法

The Problem of evaluation index and method for convergence informatization to industrialization

Gong Bingzheng

National Computer System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North China

P.O.Box 927 Beijing 100083

【Abstract】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convergence information to the industrialization and the content & level of China's information industry practice and the literature [3] on the basis , this paper proposed evaluation indicators and methods of convergence informatization to industrialization,, presents its

evaluation benchmark and evaluation method

【Keywords】evaluation index benchmark evaluation method convergence industrialization information

前言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需要分阶段推进,在文献〔3〕提出了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含义、三层次、三阶段、实现信息化与传统产业融合的路径及突破口及融合程度的初步评价指标和方法,本文进一步阐述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评价指标和方法,为政府、产业、行业主管部门及企业分析现状、制定规划和政策提供依据,有利于更好、更快、更有效地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进程,推进我国信息化、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发展,使我国早日进入和谐社会与信息社会。

1制定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评价指标的依据

1.1基于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含义理解确定评价内容

1) 信息化与工业化发展战略的融合信息化发展战略与工业化发展战略要协调一致,信息化发展摸式与工业化发展摸式要高度匹配,信息化规划与工业化发展规划、计划要密切配合。

2)信息技术与工业技术、IT设备与工业装备的融合信息技术与工业技术的相互渗透、融合能产生新的产品、工艺等科技成果,IT设备与工业装备的融合能形成新的生产力。

3)信息资源与材料、能源等工业资源的融合信息资源与材料、能源等工业资源的融合,能极大节约材料、能源等不可再生资源。

4)虚拟经济与工业经济融合虚拟经济与工业经济的融合,网络经济与实体经济的结合孕育新一代经济即信息经济、知识经济的形成与发展。

1.2.基于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三个层面分析确定评价对象与重点

1)宏观社会层面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使社会经济基础、结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过渡,确保实现社会经济信息化。

2) 中观产业层面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使产业结构、行业结构升级换代,促使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向集约式转变,推进工业经济向信息经济过渡。

3) 微观企业层面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使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与服务实现信息化,核心业务数字化、网络化、自动化、智能化。

评价对象与重点是传统产业、行业与企业

1.3按融合的广度、深度及融合的社会经济效益来设计评价指标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总水平是要通过融合的广度、深度及融合的效益等三个一级指标来评价,根据涉及融合广度、深度及融合的绩效益的各核心要素,作为十个二级指标,再按它的各关键影响因素进一步分解为能采集数据的三级指标,分别给以识别和评价。

2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评价指标

2.1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广度评价指标

2.1.1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普及率、覆盖率

(1)融合普及率%,实现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企业在行业企业中的比例

(2)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覆盖率,指含盖信息化与工业化在战略、产品、工艺、技术装备、人力、资源等方面融合的百分比%

业务战略融合业务发展战略与信息化发展战略的配合与结合

技术融合信息技术与行业技术的结合程度

产品融合提高产品信息含量,采用信息技术研发,提高产品性能、质量

工艺融合工艺流程与信息流程的结合

设备融合生产技术装备机电一体化,数字化、自动化与智能化

资源融合信息资源与材料、能源物质资源融合

人才融合IT人员与领导、职工、业务人员的结合

2.1.2信息技术应用普及率(%)覆盖率(%)

信息技术产业(行业)应用普及率(%)覆盖率(%),指信息技术在整个产业(行业)中应用普及和覆盖的程度,用已实现信息技术应用的企业占产业(行业)企业总数的百分比%表示, 信息技术企业应用普及率(%)覆盖率(%)指信息技术在企业应用的普及和覆盖的程度.

按需要也可细化分析企业资源规划管理系统(ERP)应用普及率、覆盖率;企业供应链管理系统(SCM)应用普及率、覆盖率;企业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应用普及率、覆盖率;电子商务应用普及率、覆盖率;数据处理挖掘、商业智能应用覆盖率等。

2.1.3信息技术设备装备率

产业(行业)每百人计算机拥有量;每年人均信息技术设备(计算机、通讯设备硬件及软件)投资金额;每年IT投资额占年收入的比例%;IT累计投资总额占固定资产总值的百分比%。数控设备、自动化、机电一体化设备数量占生产设备总数量的百分比%,可分别统计产业(行业)及企业的两类计信息技术设备装备率.

2.1.4电子商务普及率(%)覆盖率(%)

(1) 电子商务采购率电子商务采购量占总采购量的比例%,网上采购额占采购总额的比例%

(2) 电子商务销售率电子商务销售量占总销售量的比例%,网上定单量占总定单量的比例% ,网上销售额占销售总额的比例%

(3) 电子商务交易率电子商务交易率是指电子商务交易额占总交易额的比例%,电子商务交易额是指网上洽谈、签约、成交的合同金额,包括网上支付及网上签约、网下支付的交易额;产业(行业)电子商务交易率是指产业(行业)电子商务交易额(包括网上采购额与销售额)占产业(行业)交易总额的比例%,或占产业(行业)总产值的比例%

2.2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深度评价指标

2.2.1产业(行业)创新度

IT与行业业务的融合导致核心业务创新,技术創新、产品創新、工艺设备創新、管理、服务创新。

2.2.2信息化应用创新度

应用模式创新,商務模式創新、体制机制创新、应用系统创新(包括信息系统解决方案、系统结构创新、硬件设备开发、应用软件创新、系统集成等创新)、服务创新

2.2.3行业信息化水平

按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及商务与电子的融合程度可分三个层次或三个阶段:

(1)初级行业信息化:信息技术产业应用普及率(%)达30-50%;企业初级信息化的行业覆盖率达50-60%,初步建立信息化与电子商务服务平台,为行业内中小型企业服务,初步建立行业数据库,为行业内30-50%中小型企业信息化与电子商务提供服务

(2)中级行业信息化:信息技术产业应用普及率达60-80%;;企业中级信息化的行业覆盖率达70-80%;建立行业技术、市场、专业人才等行业信息资源数据库,行业信息资源能实现信息共享,为行业内各类企业提供服务

(3)高级行业信息化:信息技术产业应用普及率达80-90%以上,企业高级信息化的行业覆盖率(%)达80%以上,建立完整的行业技术、市场、专业人才等行业信息资源数据库,为行业内各类企业决策提供服务

信息技术产业(行业)应用覆盖率(%),指信息技术在整个产业(行业)中应用普及和覆盖的程度,用已实现信息技术应用的企业占产业(行业)企业总数的百分比%表示.

2.3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效果

1社会效益

(1)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对产业(行业)创新能力及竞争力提升的贡献率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前后产业(行业)创新能力及竞争力提升率

(2) 社会贡献与影响,对上下游商务伙伴开展信息化与电子商务的带动作用,指对上下游商务伙伴推广普及信息化与电子商务的的影响力, 促进上下游商务伙伴企业上网,开展信息化与电子商务的带动作用,推动上下游企业的经营管理与服务信息化.

(3)区域贡献与影响本地区吸引外资增长率指对比一个会计年度,融合实施后比实施前相应本地区吸引外资增长比例(%);对本地区开展信息化与电子商务的带动作用

2经济效益评价

产业(行业)信息化对产业(行业)绩效的贡献率

常用的有产业(行业)经营收入利润增长率、成本降低率、信息化投资回收期与投入产出比等。

(1) 成本降低率% 指对比一个会计年度,融合实施前后对比,商务活动成本所需费用降低之比例:

(2) 收益增长率% 指对比一个会计年度,融合实施后比实施前相应的商务活动所创收入增长之比例

(3)资金周转率提高率(%)指对比一个会计年度,融合实施后比实施前每年资金周转次数增长之比例。

(4)投资回报率指在对应的一个会计年度内,实施融合总投入的收益率。

1)投入/产出比指在对应的一个会计年度内,实施融合总投入与总收入之比。

2)初始投资回收期从投资信息化系统建设开始,经多长时间收回总投资。

3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度分析评估方法

3.1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度单项指标的评价标准

以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覆盖率为例,提出了以下评价标准、评估级别,分优、良、好、中、差五级;覆盖率86-100%,76-85%,61-75%,41-60%,0-40%五级;100分制,依次为86-100,75-85,61-75,41-60,0-40分。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广度融合普及率、复盖率,IT应用普及率、覆盖率(%)

5 优高度融合,普及率、复盖率85-90%以上,85分以上

4 良基本融合,普及率、复盖率70-85%,75-85分

3 中中度融合,普及率、复盖率55-70%,60-75分

2 低局部融合,普及率、复盖率30-55%,30-55分

1 差尚未融合,普及率复盖率<30%,30分以下-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深度

信息化应用创新度、业务、技术、设备、管理、服务创新覆盖率

5 优创新程度高,创新复盖率85-90%以上,85分以上-

4 良创新程度较高,创新复盖率70-85%,75-85分

3 中有创新,创新复盖率55-70%,60-75分

2 低业务流程改革创新复盖率30-55%,30-55分

1 差无创新,业务流程无改革,30分以下-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效益

(1)社会效益评价

1)对社会带动作用可用信息化与电子商务应用普及的增长率

5 优,作用很大,信息化与电子商务普及的增长率>30%。,85-100分

4 良,作用较大,信息化与电子商务普及的增长率>20-<30%,75-85分

3 中,作用不大,信息化与电子商务普及的增长率>10%—<20%,60-75分

2 低,作用较小,信息化与电子商务普及的增长率>5%—<10%,30-60分

1 差,作用甚小,信息化与电子商务普及的增长率≤5%,<20%以下

(2)经济效益评价

1)成本费用降低率收益增长率分五级;

5 优指成本费用降低幅度、收益增长率均>15%以上,85-100分

4 良指成本费用降低幅度、收益增长率均>10%—15%,75-85分

3 中指成本费用降低幅度、收益增长率均>5%—10%,60-75分

2 低指成本费用降低幅度、收益增长率均>2%—5%,40-60分

1 差指成本费用降低幅度、收益增长率均≤2%,0-40分

2)投入/产出比分优、良、中、低、差五级;

5 优投入/产出比>10

4 良投入/产出比幅度高于>5—10

3 中投入/产出比幅度高于>3—5

2 低投入/产出比幅度高于>1—3

1 差投入/产出比幅度高于≤1

中小企业信息化现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目录 中文摘要 前言 一、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意义 1.有利于企业迎接加入WTO后的挑战,适应国际化竞争。 2. 有利于实现国有企业改革与脱困目标。 3.有利于抓住新世纪的良好发展机遇。 4.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为我们开发和利用信息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5.企业信息化实现企业全部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运营自动化、管理网络化、决策智能化。 6.增强国家经济的可持续性快速发展。 二、中小企业信息化的现状 三、中小企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1.资金短缺。 2. 政府支持力度不够。 3. 信息人才不足。 4. 传统观念和管理模式。 5. 企业行业分布广,需求复杂。 6. 信息化进程与企业发展不匹配问题。 7. 信息化“一揽子”解决方案问题。 8. 环境问题。 四、中小企业信息化问题的对策 1、遵循效益原则 (1)效益启动原则 (2)低成本原则 (3)渐进性原则 (4)可持续原则 2、中小企业信息化实施策略 (1)目标定位至上的策略。 (2)管理和信息化建设规划要同步。 (3)重视跨行业的协同模式。 (4)企业的应用基础。 (5)政府良好的政策扶持,相关的倾斜优惠政策,完善的奖惩执行力度。 (6)社会的大环境给他们创造有利条件。 (7)提升管理者的素质,改变原有的管理体制,完善企业的各项制度。 (8)帮助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市场竞争力。 五、结语 六、参考文献

中小企业信息化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摘要:信息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和实现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重要渠道。本文针对中小企业占我国 注册企业99%以上的实际状况,分析了中小企业的信息化的意义及目前的发展现状,深入分析现阶段我国企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信息化现状存在的问题对策 前言 中小企业作为一个规模庞大的群体,在国内大约有829万家,总产值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40%,在整个国民经济建设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小企业信息化程度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整个国家信息化的水平,其需求和采购意向直接影响着IT设备相关生产厂商的生产。因此,分析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和需求特点,了解其实施策略就显得十分重要,并一直是IT设备厂商关注的焦点和国家政府部门制定决策的依据。 一、业信息化的意义 企业信息化:即挖掘先进的管理理念,应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去整合企业现有的生产、经营、设计、制造、管理,及时地为企业的“三层决策”系统(战术层、战略层、决策层)提供准确而有效的数据信息,以便对需求做出迅速的反应,其本质是加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信息化是一个人机合一的系统,包括人、计算机网络硬件、系统平台、数据库平台、通用软件、应用软件、终端设备(如数控机床等)。在如今信息化的时代,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有着无限的机遇和挑战,信息化业务更是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 1.有利于企业迎接加入WTO后的挑战,适应国际化竞争。加入WTO以后,企业将更直接地面对国际竞争的挑战,在全球知识经济和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信息化是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因素,也是企业实现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特别是跨国经营的重要前提。 2.有利于实现国有企业改革与脱困目标。在综合运用好国家已经出台的各项政策的同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有助于改善企业管理,提高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3.有利于抓住新世纪的良好发展机遇。我们正处在知识经济迅速崛起,全球信息化迅速发展的时代。对信息的采集、共享、利用和传播,不仅成为决定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也成为决定国家生产力水平和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 4.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为我们开发和利用信息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只有实现信息化,企业才有可能抓住机遇,实现健康发展。 5.企业信息化实现企业全部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运营自动化、管理网络化、决策智能化。其中,运营自动化是基础,决策智能化是顶峰。 6.增强国家经济的可持续性快速发展,增强国家的综合实力;增加企业间的技术流通,总体提升整个行业的技术水平。 二、中小企业信息化现状 中小企业在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对内在不断完善自己的管理水平,对外要迎接日益激烈的市

信息化知识-中央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暂行办法央企 精品

中央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暂行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关于加强中央企业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通过开展中央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更好地指导和推进中央企业信息化,加速实现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中央企业做强做大,提高核心竞争力,结合中央企业实际,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评价的中央企业是指国务院确定的由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 第三条本办法评价的依据是各个时期中央企业信息化的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措施要求。 第四条本办法评价的原则是遵循现企业信息化发展客观规律,科学确定评价指标和指标权重,公正评价过程,公开评价结果。 第五条中央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以中央企业整个集团的总体水平为对象,实行初评和复评相结合。初评是对各中央企业信息化水平指数的计算,确定初评级别;复评是对初评级别进行复议审核,确定各中央企业信息化年度水平。各中央企业信息化

年度水平评价结果表现为五个评价级别。 第六条国资委将根据年度评价结果编制中央企业年度信息化报告。 第七条本办法是国资委指导和推进中央企业信息化,建立绩效考核和激励约束机制的重要依据。中央企业也可参照本办法评价集团内部和所属企业的信息化水平。 第二章初评 第八条初评是通过计算出的各中央企业年度信息化水平指数(CEII),确定初评结果。 第九条初评指标方案由指标和指标权重两部分构成。指标包括要素指标和要素分项指标;指标权重是指按照德尔菲法分别确定的要素指标和要素分项指标的权重。 第十条指标数据采集。国资委将按照要素指标和要素分项指标,编制《——年度中央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数据采集表》(以下简称《数据采集表》)下发中央企业进行填报。 (一)采集数据要真实、完整,并能反映出企业主营业务的信息化应用总体情况。 (二)计算方法。 1、加权汇总。 (1)按照赋分办法,将各所属企业填报的数据无量纲化; (2)加权汇总形成所属企业数据。各所属企业的权重为“所

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邻苯二甲酸酯

实验七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邻苯二甲酸酯 一.实验目的 1、学习高效液相色谱仪的基本操作方法。 2、了解高效液相色谱仪原理和条件设定方法。 3、了解高效液相色谱法在日常分析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 高效液相色谱法是以液体作为流动相,借助于高压输液泵获得相对较高流速的液流以提高分离速度、并采用颗粒极细的高效固定相制成的色谱柱进行分离和分析的一种色谱方法。 在高效液相色谱中,若采用非极性固定相,如十八烷基键合相,极性流动相,即构成反相色谱分离系统。反之,则称为正相色谱分离系统。反相色谱系统所使用的流动相成本较低,应用也更为广泛。 定量分析时,为便于准确测量,要求定量峰与其他峰或内标峰之间有较好的分离度。分离度(R)的计算公式为: R= 2[t (R2)-t (R1) ] /1.7*(W 1 +W 2 ) 式中 t (R2)为相邻两峰中后一峰的保留时间; t (R1) 为相邻两峰中前一峰的保留 时间; W 1及W 2 为此相邻两峰的半峰宽。除另外有规定外,分离度应大于1.5。 本实验对象为邻苯二甲酸酯,又称酞酸酯,缩写PAE,常被用作塑料增塑剂。它被普遍应用于玩具、食品包装材料、医用血袋和胶管、乙烯地板和壁纸、清洁剂、润滑油、个人护理用品,如指甲油、头发喷雾剂、香皂和洗发液等数百种产品中。但研究表明,邻苯二甲酸酯在人体和动物体内发挥着类似雌性激素的作用,是一类内分泌干扰物。待测物性质见表1。 表1色谱柱测试条件 如果要检测不同条件对谱图分离的影响,可按表1配制几种物质的混合溶液,在不同条件下进行HPLC分离检测。

三.仪器与试剂 1、仪器 Agilent 1100高效液相色谱仪,50ul微量注射器。 2、试剂 甲醇(色谱专用),高纯水 四.实验步骤 1、色谱条件 色谱柱:辛烷基硅烷键合硅胶(C8) 柱温:室温 流动相:初始为高纯水:30%,甲醇:70% 检测器:DAD检测器; 检测波长:220nm; 进样体积:100μl定量环,实际注射每次可控制在200μl。 2、待测溶液的配制 首先用甲醇做溶剂配制储备液:邻苯二甲酸二甲酯(0.3880g/L),邻苯二甲酸二乙酯(0.2770g/L),邻苯二甲酸二丁酯(0.3776g/L)。然后各取1mL储备液用水和甲醇(20:80)稀释至10mL,作为待测溶液。 3、色谱测定 (1) 按操作规程开启电脑,开启脱气机、泵、检测器等的电源,启动Agilent 1100在线工作软件,设定操作条件。流量为1.000ml/min。 (2) 待仪器稳定后,开始进样。将进样阀柄置于“LOAD”位置,用微量注射器吸取混合物溶液50ul,注入仪器进样口,顺时针方向扳动进样阀至“INJECT”位置,此时显示屏显示进样标志。 (3) 记下各组分色谱峰的保留时间及峰面积及分离比。 (4) 实验完毕,清洗系统及色谱柱。依次用甲醇-水(60:40)、甲醇-水(70:30)……直到纯甲醇作流动相清洗,每次清洗至基线走稳,至少清洗15min。 五.实验结果

产业集聚度的测算

一 产业集聚度概念和测度方法 产业集中度的概念:产业集中度也叫市场集中度,是指市场上的某种行业内少数企业的生产量、销售量、资产总额等方面对某一行业的支配程度,它一般是用这几家企业的某一指标(大多数情况下用销售额指标)占该行业总量的百分比来表示。 产业集聚测度方法 1、 集中度(Concentrion ration of industry ) 行业集中度是用规模最大的几个地区有关数值(销售额、就业人数、生产额等) 占整个行业的份额来度量。计算公式为: 11n i i n N i i X CR X ===∑∑ 其中n CR 代表X 产业的集聚度,1n i i X =∑代表规模最大几个地区X 产业的销售额 或者生产额、就业人数等,1N i i X =∑代表全部地区X 产业的销售额或者生产额、 就业人数等。 优点:计算方法简单,采用最常用的指标,能够形象的反应产业集聚水平。 缺点:一是集聚度的测算季节容易受到n 值选取的影响,二是忽略了规模最大地区之外其它地区的规模分布情况, 三是不能反映规模最大地区内部之间产业结构与分布的差别。 2、 区位熵(Entropy index ) 所谓熵, 就是比率的比率,它由哈盖特(P ·Haggett )首先提出并用于区位分析中。区位熵, 又称专门化率,用以衡量某一区域要素的空间分布情况,反映某一产业部门的专业化程度,以及某一区域在高层次区域的地位和作用等方面。在产业结构研究中,通常用于分析区域主导专业化部门的状况。计算公式为: 11E /i i ij n n i i i i q Q q Q === ∑∑ 其中E ij 表示某区域i 部门对于高层次区域的区域熵;i q 为某区域部门的有关

公司信息化岗位员工个人工作总结

公司信息化岗位员工个人工作总结 公司信息化岗位员工个人工作总结本文关键词:信息化,岗位,个人工作总结,员工,公司 公司信息化岗位员工个人工作总结本文简介:公司信息化岗位员工个人工作总结我自2020年5月15号入职以来已有半年多,在这半年中,在公司领导及各部门各同事的帮助下,严格要求自己,遵守公司各项规章制度及管理程序,与同事之间相处融洽;工作上,尽职尽责。严格履行外协系统运维工程师的岗位职责,认真学习,努力工作,较好地完成了本职工作和领导交给的各项任公司信息化岗位员工个人工作总结本文内容: 公司信息化岗位员工个人工作总结 我自2020年5月15号入职以来已有半年多,在这半年中,在公司领导及各部门各同事的帮助下,严格要求自己,遵守公司各项规章制度及管理程序,与同事之间相处融洽;工作上,尽职尽责。严格履行外协系统运维工程师的岗位职责,认真学习,努力工作,较好地完成了本职工作和领导交给的各项任务,为了今后更好的工作,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本人就本年度的工作做出总结。 一、工作总结: 工作内容: 1、负责非核心信息化系统的日常运维(视频监控系统、集中文印管控系统后端、邮件系统、B角等)。 2、负责信息系统的监控系统和日志服务器的搭建、维护、管理工作(zabbix、360安全卫士企业版、FTP等)。 3、协助云管理平台的运维工作。 4、负责小型IT项目的部署实施工作。 5、负责非核心网络设备故障处理及日常运维。 6、协助核心网络、服务器、机房设备的管理工作。 7、协助信息安全建设工作。 8、负责厂区视频监控系统的运维。

9、完成上级领导安排的其它工作。 工作完成情况: 1、完成公司360安全卫士企业版部署并在安保部安装运行,运行情况良好,根据公司需求可随时启动全面安装360企业版,并短时间能够完成提升个人电脑防护病毒能力。 2、完成公司FTP服务器搭建,利用三级用户特权机制及虚拟目录清晰简练地完成SER-U用户权限设置,方便以后扩展用户使用,并成功应用于ERP系统的升级服务中,运行稳定,可用性高。 3、完成跟进公司商务谈判室录音录像工程项目建设、地磅室监控系统安装测试。 4、完成机房路由器设备升级,优化路由双线热备配置,针对最近半年电信网络不稳定,实际影响公司生产经营、行政办公的情况,信息管理部门策划并组建了上网宽带双线热备。上网宽带线路全部正常时,有线应用走电信出口,无线应用走联通出口;电信线路异常时,所有应用走联通出口。并对当前网络病毒较多,不同攻击状态进行路由进行安全加固,进一步加强网络安全。 5、完成办公楼6-7楼新办公室调网络设备增加及安装调试使用。 6、完成FZL-2 FZL-2机柜搬迁及监控拆除及改网事宜。 7、完成机房服务器增加上架及系统调试,协助ERP服务器迁移。 8、完成zabbix设备监控增加新服务器及联通出口故障监控,并进行日常检查维护。 9、完成邮件系统升级及数据迁移,进一步提高邮件系统安全性、稳定性,解决境外邮件收发问题,并进行日常管理与维护。 10、在日常工作中及时响应各部门邮件系统、集中文印管理系统、监控系统及网络的维护。 11、完成办公楼、生产楼电脑软件正版化检查 12、完成机房日常巡检工作及领导安排的任务。 二、查找不足反思改进: 半年来,我始终坚持严格要求自己,勤奋努力,在自己平凡而普 通的工作岗位上,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从不把情绪带到工作中。回顾

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调查表(1)

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调查表 企业基本情况 A、信息化建设应用效益及整体状况 A1、企业信息化应用效果较为明显的方面有(多选): 信息反馈对企业市场机会有贡献 1 □降低决策成本 2 □降低人工成本 3 □提高商品流通效率 4 □降低库存资金占用率 5 □降低物流、配送成本 6 □ 无明显效果 7 □ A2、企业领导对本单位信息化现状的满意程度如何?(单选) 满意 1 □一般 2 □不满意 3 □ A3、企业近两年信息化投入为: (注:信息化投入包括硬件、软件、网络建设、信息化培训、系统维护费用、信息系统安全费用等费用。) A4、企业信息化投入结构为: 软件:硬件:服务=___ :___ :_____

B、信息化组织和管理 B1、企业有无专门负责信息化建设和运行的部门?(单选) 是 1 □否 2□ B2、信息化主管的行政级别:(单选) CIO(首席信息官) 1 □副总 2 □部门经理 3 □无 4 □B3、企业现有专职IT技术员工为____________人。 B4、企业非技术员工计算机应用水平如何?(单选) 熟练 1 □一般 2 □不太熟练 3 □B5、企业信息化建设规划:(单选) 单列 1 □分散在总体规划中 2 □无成文的信息化规划 3 □ B6、企业信息化建设预算:(单选) 单列 1 □分散在总体预算中 2 □无成文的信息化预算 3 □ B7、企业是否具有稳定、持续的信息化建设投入?(单选) 是 1 □否 2□ B8、企业是否拥有以下信息化建设相关制度(多选): 有单列的信息化培训制度 1 □有完善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2 □有信息化设备管理制度 3 □系统设计编码标准化 4 □ C、基础设施建设 C1、IT硬件设备(不包括废旧淘汰设备) C5、企业内联网覆盖X围:(单选) 已覆盖所有部门1 □覆盖部分部门( %)2 □尚未建立3 □ C6、企业内部网主干网带宽为:(单选) 低于10M 1 □ 10M—100M 2 □ 100M以上3 □ C7、企业计算机联网率为:(单选) 低于70%1 □ 70%—90% 2 □ 90%及以上3 □ (注:计算机联网率=(接入企业内部网的计算机总量 / 企业拥有的计算机总量)×100%)

企业信息化状况

我国汽车行业的信息化总体水平相当低,只有极少的企业会用到一些比较好的沟通方式,更多的是打电话,发传真,进行联系沟通,也只有极少的会用到Email来进行沟通传递,只有少数的信息会借助互联网进行传递, 我国汽车行业信息化起步于上个世纪90年代,但是由于受管理体制、传统观念等影响,企业的信息化往往流于形式,往往只能在部分领域实现信息系统的部分职能,甚至成为形象工程,成功案例不多。近两年来,汽车行业持续高速发展,竞争也日趋激烈,信息情报的重要性日益凸现出来,迫切需要生产企业将信息化提升到长远规划、战略发展的层次上来。 这两年国内汽车行业一直保持着强劲的发展势头,这种良性的发展为企业信息化提供了资金保证和动力。总的来说,合资合作企业、外资企业的信息化做得比较好,整车生产企业优于改装车及零部件生产企业。这些企业也确实从中受益,如一汽大众、长安、柳州五菱等,ERP、CRM系统得到普遍使用。企业的信息化需要不断探索完善的过程。例如东风汽车公司在信息化建设的道路上,经历了由“传统流程信息化”→“IT 为主的信息化”→ “业务流程再造和IT促进的信息化”思路上的变迁。 现在企业信息化已经越来越得到汽车行业的广泛认同,尤其在SARS爆发的特殊时期,许多准购车者纷纷借助网络查询信息,企业之间也通过网络联系,使得电子商务空前火爆。有力地推动了企业和行业的信息化前进的步伐,尤其是为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在这个特殊事件的推动下,汽车行业开发了“网上公告申报系统”,这对促进企业、行业信息化进程大有益处。 而一些企业还残留着计划经济时代落后的经营体制和管理方式,这已经成为企业进行信息化的主要障碍。这些都是在企业高层介入下才能完成的,企业的高层领导必须重视并参与信息化工作,特别是在信息资源规划阶段。因为信息是企业的重要资源,资源的规划直接关系到如何发挥信息资源的作用,此外信息资源规划涉及企业长远的发展战略,只有高层领导才能决定这些重大的事情。 企业信息化作为企业一项战略工程,从决策决定到组织实施,都需要企业高层领导的参与,组织好队伍,两类人员(业务人员与系统分析人员)的密切合作,搞好计划控制。 发展趋势

关于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估方法

关于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估方法【论文摘要】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估方法与国家信息化水平的评估存在较大的区别。本文强调在领导、运作、实施、技术四个层面上,采用现代技术和经营管理理念与方法改造业务流,实现从传统商务规则向新的商务规则的转变。 【论文关键词]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估;领导层;运作层;实施层;技术层 “以促进企业信息化建设是当前全党全国都十分重视的一项工作。 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积极推进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已经成为党中央面对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挑战作出的重大决策。我国拥有lO00多万家企业,多数企业信息化基础薄弱,水平较低,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面对国内外市场的激烈竞争,企业只有抓住机遇、排除阻力,强力、正确地推进各项信息化工作、提高信息化水平,才能发挥后发优势,加速自身改革与现代化的进程。 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在生产和经营的各个环节推广应用信息技术,充分开发和利用内、外部信息资源与人力资源,建立与此相适应的组织模式,从而提高企业生产、管理、决策等过程的效率、水平与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的过程。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估工作,为企业的利益相关体(内部的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外部的股东、宏微观经济管理机构)提供了认识企业信息化水平的途径,为改进企业的各项信息化工作提供了依据。 一、对企业信息化水平进行评估所应秉持的理念

在信息化投入早期,人们普遍有一种理解就是信息化投入越多,所能带来的效益就会越大。对企业信息化水平的评估工作也仅仅停留在某些局部概念和技术应用水平上。其实,信息化的本质目的是为了解决企业实际问题而寻求一种新的出路。所有这些系统建设的关键在于信息系统能否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能否给企业带来显著的价值,即信息化工作是以效益为导向的,而不是以技术为导向的。只有那些“出效益”的信息系统,才能得到用户的青睐。信息化水平的评估应关注的是信息化对战略的支撑度,对企业经营效率的提高和成本降低所带来的效益;并且关注信息化系统投入运行后,是否达到预定目标,是否发挥出期望的性能和价值。信息化工作应坚持一个明确的基本原则: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坚持“IT以用为本,持续改进”。坚持三个持续力:“持续应用、持续改进、持续跟踪评价”,坚持应用整合和复用。“实用”是IT系统价值实现的载体,反之,即使是能够成功上线而不能成功应用的项目投资,其价值也是零,而且还会给企业带来负资产,是一种资源的浪费。因此,信息化工作应把系统能量释放、价值实现的重心放在推进应用上,从“实用”的角度促进信息系统能量的释放,从“实用”的角度进行效能评估,而不是放在个别指标数据的计算上。、 因此,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估工作应以合理、正确的设定企业信息化所要达到的目的为前提和根本出发点。对企业信息化水平进行评估无论其工作环境还是最终目的,都与为宏观经济管理服务的国家信息化水平评估存在较大的区别,不能照搬评估国家信息化水平的指标体

高效液相色谱方法的验证

高效液相色谱方法的验证 ?方法验证的目的 ?方法验证的内容 ?方法验证的项目及测定方法

方法验证的目的 目的:证明采用的方法适合相应检测的要求。 方法验证是实验室针对特定方法的研究过程,通过设计方案,有步骤、系统地收集、处理实验数据,最终形成文件,以证明所用试验方法准确、灵敏、专属并重现。同一分析方法用于不同的检测项目会有不同的验证要求。

方法验证的内容 ?准确度 ?精密度 ?专属性 ?检测限 ?定量限 ?线性和范围 ?耐用性

准确度 定义:方法测定结果与真实值或参考值的接近程度。一般用回收率%表示。 1. 主成分含量测定 原料药:对照品或方法比对 2. 制剂、中药:标准加样回收 杂质定量 测定:加样回收(n 3 9) 杂质对照品 方法比对 回收率 C-A %=′ B 100% 杂质与主成分的相对含量 A:试验供试品中被测成分的量 (通常为含量测定量的50%) B: 试验供试品中加入的对照品的量 (通常为±20%) C:试验测定值

精密度 定义:在规定测试条件下,同一个均匀供试品,经多次取样测定所得结果之间的接近程度。一般用偏差,相对偏差和相对标准偏差 1. 重复性(n 9) 3 2. 中间精密度 3. 重复性 测定:HPLC方法的精密度测试,应从样品制备开始,设计3个浓度, 分别平行制备3份,以测定含量计算相对标准偏差;或同一样品平行制备6份供试品,分别进样,以峰面积计算相对标准偏差。 同一份供试品连续进样6次,计算得到的相对标准偏差只能表征进样精密度,不能作为方法精密度。

专属性 定义:在其它成分可能存在下,方法能正确测定出被测物的特性。 1. 鉴别反应 2. 含量测定 杂质测定 测定: 限量检查 空白制剂,模拟复方 加速破坏试样测试 DAD峰纯度检查

(完整版)产业集聚测量方法

摘要:本文介绍了目前常用的产业集聚测量方法,主要包括:行业集中度、赫芬达尔指数、熵指数、空间基尼系数、E-G指数。通过对比分析,阐述了各种测量方法的优缺点。分析认为,E-G指数是测量产业集聚比较适合的方法,但受制于数据的可获取性。 关键词:产业集聚测量 一、前言 区域经济理论认为,产业集聚对一个地区整体产业竞争力及区域经济增长具有重要影响。因此推动产业集聚成为了许多地方政府发展区域经济的重要手段。制定产业集聚相关政策必须以实证研究为基本前提,而对于产业集聚的实证研究,一个最根本的问题是如何测度产业的集聚度水平,因为无论是单纯进行产业集聚的研究还是探讨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经济稳定以及其他方面的影响,它都直接影响到最终研究结论的可信程度。 二、产业集聚常用的测量方法 目前比较常用的产业集聚测量方法主要有:行业集中度、赫芬达尔指数、熵指数、空间基尼系数、E-G集聚指数。 1、行业集中度 行业集中度是一种比较简单的指标,用来衡量某产业规模最大的前几个地区在全国所占的份额。其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IC代表行业集中度;A i代表产业A中排名第i位区域的产值或者销售额、从业人员等;N代表产业A中的地区数目。上式表明行业集中度等于产业A中规模排名前n位 (n一般取4或8)的区域企业规模之和占产业A 全国总规模的比例。由于IC主要反映行业在几个区域的集中程度,没有涉及到行业的企业数目与行业总规模之间的差异,行业集中系数就是为了弥补这个缺陷。以P表示计算的企业占行业企业总数的比例:

那么,行业集中系数 CC可表示为: 行业集中度与集中系数能够形象地反映产业区域集中水平以及行业中企业数量的影响,测算方法便捷直观。 然而,行业集中度指标存在一些缺点:第一,仅说明了产业分布规模最大的几个地区的情况,而忽略了其余地区 的规模分布情况;第二,不能反映最大几个地区的个别情况;第三,存在选取规模最大的区域数目不同集中度 结果不同的问题。因此,一般较少单独用来测度产业集聚的情况,更多的是把它作为一个辅助指标。 2、赫芬达尔指数 赫芬达尔指数 (HHI)是产业经济学中衡量市场结构的一个主要指标,也可以用来衡量产业集聚程度,其计算公 式为: 其中A代表产业总规模,A i代表区域i的产业规模,N代表产业中的地区数目。HHI实质上是给产业中每个地区的市场份额赋予一个权重,此权重又以市场份额来代替。HHI的取值范围是[1/N,l],取值越大表示产业地理 集聚程度越高。极端情况下,如果一个产业所有的经济活动都集中在一个地区,那么该产业的HHI为最大值l; 而如果该产业的经济活动均匀分布在N个地区,那么这时HHI为最小值1/N。 赫芬达尔的优点是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产业地区集中程度,因为它考虑了地区数目和地区产业规模两个因素 的影响;计算上比较简便,容易理解。但是赫芬达尔指数的不足在于它没有考虑其他产业的空间分布,使得不 同产业之间难以进行比较。此外,这一指数没有考虑不同地区的地域面积差异,因此难以反映产业分布的实际 情况。 3、熵指数 熵指数的计算公式为:

企业信息化总结与展望

企业信息化总结与展望 企业信息化,这个范围挺大,不是上个ERP上个CRM这么简单。 我也不分类了,说说能想到的直觉。往往脑子里第一反应出来的,就是记忆最深刻的。 1当然就是SAP画皮门。这个门想想也是必然要发生的。就像暴雪魔兽在中国网游迷心中的位置一样,如神般捧着,不容一点质疑,日本游戏业的创新和进展一点不看,还在拿着韩国的老套引擎换点策划和美工就大肆营销想搞白花花的银子。走下神坛,是必然的。过去中国人老说美国制度怎么好怎么好,这不,美国的麦道夫,美国的连环即溶陷阱把美国政府都拖进去了。走出去的中国人,已经平和的看待世界和我们自己。 2振兴计划。看了看,都是和液晶面板、LED照明、太阳能、风能、通信有关。好似要互联网、通信网、电视网三网融合。物联网今年也兴起,和振兴计划也挂钩,也是电子产业,传感器、通信、自动化控制。3G和这个也是关联的。而IBM 宣讲的智慧地球,其实也是和这个有密切关系的,所以我都把这些热门词都放在一个话题里。这些虽然都在2009年没有在企业信息化行当发挥出来,但这个基础已经在铺垫。未来的企业信息化要在这个基础上来看来思考来创新来做,大家一定要好好开沙龙探讨探讨这个问题。如果这个环境有了,我们能比现在多做些什么,能多解决些什么现在无法很好很优化很降成本的事情? 3YESPPG。虽然PPG去年崩了,但是它留下的模式非常令人深刻。携程已经用电子化+资本化+职业经理化,成功的整合了传统资源。但毕竟携程只是一个电子机票分销商而已。而PPG更是深刻影响传统企业,因为从设计、品牌、营销、生产、

物流、配送、销售、支付、客服,是深度的整合的,而且是职业化管理、资本运作、高度依赖信息化联网协作。我特别也想了解温州协作生产模式,也想了解深圳山寨生产模式,也想了解目前深圳、东莞的代工大厂如今状况如何,也想了解温州宁波内销创品牌做渠道的一年来的酸甜苦辣,谁能和我一起交流交流。 4行业今年一直没有大动静。但其实各行各业都挺猛,但信息化就是不温不火,说明有问题。否则信息化更要发挥大价值,现在却没有这样结果。问题在哪里呢?看着这些行业,大家能想到些什么?电信、银行、保险、金融、证券、医疗、教育、交通、公路、铁路、民航、港口、政府、航天、电力、汽车、钢铁、制造、仓储、物流、零售、石化、烟草、旅游、酒店、家电、煤炭、服装纺织、房地产、船舶、建材。这些涵盖了中国企业信息化的大头份额,信息化为何不温不火?大家再做个主题交流交流,点出问题和解决方法。 5今年年初喊金融危机,中国企业死亡多少多少,外贸堵死、原材料价格飞涨、资金链紧张,怎么办,怎么办?于是用友喊出来的是企业加速升级、加速转型,发布中国百位CEO调查报告。而到了年中,中国又说率先走出了金融危机影响开始触底反弹了,就连美国都在反思中国的政府管理模式,美国也有国企了。在这个节骨眼,金蝶发布了中国管理模式。全球还在挣扎,中国却一枝独秀,为什么,一定是中国企业做对了一些什么。这就是中国管理模式。用友的U9今年宣传态势挺猛,多组织、第一款SOA。金蝶当然不甘示弱,发布EAS7.0,号称最符合SOA。因为金蝶就参加了开放组织的应用架构推广,缩写TOGAF。大家都在说SOA,但都说不清SOA。我就简单说一句,从技术人员角度看,就是we bservice、接口interface、以业务思路设计接口。管它微软SOA对还是IBM的SOA对。 6SAAS今年挺惋惜,特别怀疑SAAS又会像当年ASP一样陨落。因为当年ASP未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含量示例的方法再确证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含量示例的方法再确证作者:张建芝冯顺 来源:《维吾尔医药》2013年第07期 摘要:目的:确证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头孢氨苄含量的方法有效性和准确性。方法:以Diamonsil CLC-ODS(150mm x 6mm,10 lm)为色谱柱,水-甲醇- 3.89% 醋酸钠溶液- 4% 醋酸溶液(700:300:15:3)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54 nm,外标法定量。结果:头孢氨苄浓度线性范围为0.02~0.20mg / ml,相关系数r= 0.9991,方法重复性试验 RSD为 1.42%。结论:该方法可简单高效地完成,结果准确性好、稳定可靠,确证高效液相色谱依然为头孢氨苄制剂的质量控制中有效可靠的方法。 关键词:头孢氨苄高效液相色谱法 头孢氨芐(Cefalexin,又译先锋霉素Ⅳ、头孢力新等)是一种半合成的第一代口服头孢霉素类类抗生素药物,化学名(6R,7R)-3-甲基-7-[(R)-2-氨基-2-苯乙酰氨基]-8-氧代-5-硫杂-1-氮杂双环[4.2.0]辛-2-烯-2-甲酸,化学式C16H17N3O4S,在临床上广为使用。其含量测定在旧版的中国药典( 1995年版)采用碘量法○1。但此法不仅操作步骤繁多,费工费时,干扰因素多;然后人们发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内标法测定的方法,但内标物保留时间过长,依然存在问题。最后人们又发现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用外标法测定其含量,方法操作简单方便、数据准确可靠,灵敏度较高,重复性好,最终获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2。现在本文对这个方法进行确证,以确定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1.仪器与试药 分析天平(precisa instrument ltd switzer land xs 225a precisa ),高效液相色谱柱(diamonsic C18 250 * 46mm),检测器(UVD 170v),泵(P680 HPLC pump),头孢氨苄胶囊(广州白云山制药总厂批号:2110102) 2. 色谱条件 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和硅胶为填充剂:水-甲醇- 3.89% 醋酸钠溶液 - 4% 醋酸溶液(700:300:15:3)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54nm;理论塔板数按头孢氨苄峰计算不低于1500。 3. 实验试剂制备 3.1 对照品储备液的制备:对照品储备液的制备:取头孢氨苄对照品约10mg,精密称定,置10ml量瓶中,加流动相稀释至刻度,摇匀,为对照品储备液。 3.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去装量差异项下的内容物,混合均匀,精密量取适量(约相当于头孢氨苄0.1g),置于 100ml 容量瓶里,加流动相适量,充分振摇使溶解,再加流动相稀释至

产业集聚测度方法的研究综述

2008/11 总第379期 商业研究  COMM ERC I AL R ES EARCH 文章编号:1001-148X (2008)11-0064-03 产业集聚测度方法的研究综述 刘斯敖 (河海大学商学院,江苏南京210098) 摘要:产业集聚测度方法是产业集聚研究重要的工具,一直倍受经济学家关注。随着产业集聚理论的 演变与发展,其测度方法也在不断演变与发展。对产业集聚测度方法进行输理与比较分析,以供更好地选择与运用。 关键词:产业集聚;测度方法;研究中图分类号:F22419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07-12-13 作者简介:刘斯敖(1975-),男,河海大学商学院博士研究生,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讲师,研究方向: 区域经济与产业。 产业集聚作为一种重要的产业空间分布,一直以来备受经济学家的关注。从早期马歇尔的外部性和韦伯的区域经济理论开始,产业集聚的外部规模经济、溢出效应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探讨(胡佛,1990; Fujita&Thisse,2004);以克鲁格曼、藤田昌久等为代 表的新经济地理理论(Krug man,1991;Fujita etal, 1999)又提出了集聚经济的内部规模经济。中间投入 品和劳动力的共享、知识的溢出(马歇尔,1890)、运输费用的节约(韦伯,1909)以及专业化分工与协作所带来的各种交易成本的降低,使产业集群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获取竞争优势的源泉(M ichael Por 2 ter,1990)。 早期的研究侧重于对产业集聚定性的观察与描述,随着研究地深入,产业集聚程度与影响集聚的关键因素的定量测度开始成为区域经济学家们关注的课题。随着产业集聚理论的发展,有关产业集聚程度的测度方法不断发展与完善,经历了有集中率、区位熵、赫芬达尔指数、空间基尼系数、EG 指数等的发展过程。 一、集中度(Concentri on ration of industry )行业集中度是用规模最大的几个地区有关数值 (销售额、就业人数、生产额等)占整个行业的份额 来度量。计算公式为:CR n = ∑n i =1X i ∑N i =1 X i 其中,CR n 代表X 产业的市场集中度, ∑n i =1 X i 代表 规模最大的几个地区X 产业的销售额或生产额、就业 人数等, ∑N i =1 X i 代表全部地区X 产业的销售额或生产 额、就业人数等。徐康宁、冯春虎(2003)运用指标计算了中国制造业28个行业1997年的地理集中度。在研究产业地理集聚中,CR n 也经常作为一个辅助的指标加以使用,如罗勇、曹丽莉(2005)和王子龙等 (2006)在测算制造业集聚程度和中国高科技产业集 聚程度时使用了集中度作为集聚程度测算一个辅助指标进行分析。 在各种测度产业集聚水平的方法中,集中度是最简单、最常用的计算指标,能够形象地反映产业市场集中水平。但是,集中度也存在不少缺陷:一是CR n 的值易受n 的影响,n 越大即选择地区越多,CR n 就会越大,二是忽略了规模最大地区之外其它地区的规模分布情况,三是不能反映规模最大地区内部之间产业结构与分布的差别。 二、区位熵(Entr opy index ) 所谓熵,就是比率的比率,它由哈盖特(P ? Haggett )首先提出并用于区位分析中。区位熵,又称 专门化率,用以衡量某一区域要素的空间分布情况,反映某一产业部门的专业化程度,以及某一区域在高层次区域的地位和作用等方面。在产业结构研究中,通常用于分析区域主导专业化部门的状况(崔功豪等,2003)。 区位熵的计算公式为:E ij = q i ∑n i =1 q i / Q i ∑n i =1 Q i 式中,E ij 表示某区域i 部门对于高层次区域的区域熵;q i 为某区域部门的有关指标(通常可用产值、产

信息化建设工作总结

信息化建设工作总结 导读:本文是关于信息化建设工作总结的文章,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范文一:信息化建设工作总结】 为全面落实股份公司信息化建设要求,集团公司按照“适应企业长远发展、打造自主研发品牌”的规划和“顶层设计、自主研发、协同建设、分步推进、全面应用、持续优化”的原则,以业财融合为基础,采取自上而下、部门联动、多措并举、综合用力等手段,强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工作,在人员配备、制度建设、综合系统建设、视频会议系统建设、机房改造、网络扩容、网站改版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利用信息化优势逐步改变了传统工作方法,快速提升了工作质量和效率,显著增强了集团管控水平,为提升企业竞争实力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主要工作及成绩 (一)强化组织,充实力量 今年,集团公司加强对信息化工作的领导,调整了信息化领导小组成员,完善了组织机构,进一步明确了信息化工作职能,增加了信息中心人员配置,信息中心人员从原来的1名专职人员增加到现在的3名专职人员和2名兼职人员,为全面开展信息化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完善制度,强化措施 根据股份公司信息化相关制度、规范、标准,结合企业实际,制

定了《信息化暂行管理办法》、《信息化制度暂行管理办法》、《信息化项目建设暂行管理办法》、《信息网络暂行管理办法》等十余项制度,健全了信息化管理体系,确保了信息化建设工作有据可依,有章可循。 (三)精心研发,构建平台 按照信息采集格式化、事项处理程序化、系统集成模块化、流程控制自动化、管理工具表单化的原则,确立了企业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四大系统”、“二十五个模块”、“六大目标”和“一条主线、两个基础,三个转变、四位一体”的建设思路,制定了以全面预算为龙头、集中管控为核心、资金支付为关口的业务财务一体化信息平台建设规划方案。 经过一大批财务、业务及软件公司人员日夜奋战、不懈努力,目前,平台“四大系统”中财务管理系统初步建成,综合办公、业务管理、决策支持系统正在建设,其中部分模块已经具备上线试验条件;全面预算、资金管理、经费管控、集中核算、报表大厅、企业外网、档案管理、电子商务等模块上线运行;责任成本、合同管理、物资管理、设备资产、办公自动化、移动办公等模块明年初将全面投入运行。“六大目标”阶段性实现,初步达到了业务财务一体化、数据互联互通、信息集成共享,有力地推动了企业管理和经济运行质量再提升。 (四)深化应用,发挥功能 按照边建设、边完善、边上线的思路,集团公司机关信息中心、工程、物资、经管、财务、人力资源等部门围绕信息化建设,紧密配合,协同开发,各部门、各单位给予了大量支持,在集团机关、太原、

提升企业信息化水平的六点对策修订版

提升企业信息化水平的 六点对策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提升企业信息化水平的六点对策? ? 信息化水平作为新经济时代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我国一些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已经迈出了可喜的步伐,少数企业基本上实现了信息化,实现了从传统管理逐步向现代管理的转变,但与国外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因此,探讨研究企业信息化的问题与发展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企业信息化的具体表现形态 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结合自身的特点与规律,对企业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优化、提高企业生产、设计、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

和水平,加强企业运作控制,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竞争力的过程。企业信息化主要有以下几种具体表现形态: 第一,数据信息化。包含两个方面:一是企业的内部数据,包括人事、费用、采购、库存、销售信息都以数字的形式存入计算机,随时查询;二是企业的外部数据,包括市场、供货、用户、服务,以及外部相关的电话、传真、报纸、电视等媒体获取的信息,也以数字的形式存入计算机,通过网络传输数字化的信息、文件、邮件等,实现共享。 第二,生产过程信息化。采取自动化的智能控制技术,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把企业已经规范的生产流程数字化,用智能化手段解决加工过程中的复杂问题,使得流程所涉及各个环节的工作更加规范、高效,减少人为因素的控制与影响,同时也能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工作效率。

第三,产品设计信息化。引进先进的设计应用软件工具,实现产品设计、工艺设计方面的信息化,提高产品设计质量及工艺水平。 第四,市场经营信息化。健全企业市场供求信息库,通过电子商务,实现网上订货、网上销售、网上回访客户、服务质量反馈、网上调研等,极大地缩短企业与客户的距离,节约经营成本,提升客户满意度,扩大市场份额,提高经济效益。 第五,企业管理决策信息化。通过对企业原始数据信息化与科学的加工处理,引进或编制管理信息系统,用于企业实现动态的管理和决策,如做到企业内部网上无纸办公、经营费用与成本动态控制等,可以节省办公费用与人力成本,极大地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第六,企业产品信息化。产品信息化不可一概而论,但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先进制造

天津市市管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办法

天津市市管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指导和推进市管企业信息化工作,全面提升企业信息化水平,促进市管企业转型发展,增强核心竞争力,结合企业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天津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市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企业(以下简称市管企业)。 第三条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以市国资委制定的信息化工作有关文件为依据,建立特定的指标体系和权重体系,通过定量定性对比分析,对市管企业一定时期内的信息化过程和信息化效果做出评价。 第四条市管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遵循的原则是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反映企业信息化现状,数据采集要真实准确,做到评价办法公开,评价过程透明,评价结果公正。 第五条信息化水平评价以市管企业的总体水平为对象,实行初评和复评相结合,评价结果共分A、B、C、D、E五个级别。 第二章初评 第六条初评是通过对市管企业信息化指数评价指标的数据采集,计算各市管企业年度信息化水平指数,确定初评结果。 第七条初评指标体系由指标和权重两部分构成。指标

包括要素指标和要素分项指标;指标权重是指按照科学方法(德尔菲法)确定的要素指标和要素分项指标的权重。 第八条指标数据采集与指数计算方法。 (一)按照初评指标,市国资委编制《年度市管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数据采集表》(以下简称《数据采集表》),由市管企业根据企业信息化的总体情况,真实、准确地填报上一个自然年度的相关数据。 (二)指数计算方法。 1.对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使量纲不同的各类指标值转化为可以直接进行计算的数值。 2.从具体的指标开始,逐项分层加权计算,形成要素级指数分值。 3.对各要素指数分值进行加权合成,得出各市管企业年度信息化水平指数,确定初评结果。 第三章复评 第九条复评是根据初评结果,采用对企业实地抽查、横向比对等方式,对某些关键指标复议审核,确定其年度信息化水平级别。 第十条市管企业年度信息化水平划分为A、B、C、D、E共五个级别。划分标准为:90—100分为A级、80—89分为B级、60—79分为C级、40—59分为D级、39分以下为E级。 第十一条复议审核各个级别特征指标项上是否达标。其中80%以上的特征指标项得分均达标时,方可判定年度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