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讲义)第二章基础知识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讲义)第二章基础知识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讲义)第二章基础知识

第二部分基础知识

1测量结果的质量

检测或校准实验室用测量数据判定被测或被校准对象的质量,但测量数据的质量用什么来判定呢?最初是用测量误差。

1.1 测量误差的定义

测量误差=测量结果—真值

由于真值往往是不知道的,或者是很难知道的,所以测量误差也很难知道。测量误差的定义尽管是严格的正确的,能反映测量的质量和水平,但可操作性不强。人们需要找到一个能反映测量质量和水平又可操作的量。

1.2 测量不确定度是测量结果质量和水平的科学表达

尽管真值确切的大小人们并不知道,但真值的范围却是可能知道或可能估计的,例如本教室的长度大约是5m左右,即使用肉眼估计也不可能得出教室的长度为10m或2m的结论。如用钢卷尺来测量,哪怕粗糙一些也可有很大的把握认为教室的长度在 4.9~5.1m的范围内。既然真值的范围应该有可能知道或估计,那么测量的误差的范围也应该知道也有可能知道。于是,就诞生了测量不确定度最初的定义:

①由测量结果给出的被测量估计值的可能误差的度量

②表征被测量的真值所处范围的评定

测量不确定度实质上就是对真值所处范围的评定,也是对测量误差可能大小的评定,也是对测量结果不能肯定的程度的评定,三种说法都是一样的,没有本质的区别。而这种评定必须与测量相联系。必须有可操作性,于是新的定义为:

表征合理地赋予被测量之值的分散性,与测量结果相联系的参数。

对这个定义进行层层解析:

①一个参数

②一个表示被测量值分散性的参数

③一个与测量结果相联系的参数

1) 没有测量结果就没有测量不确定度,定性分析不存在测量不确定度;

2) 仅给出测量结果而不给测量不确定度是没有意义的。

④合理赋予的参数

1.3 测量不确定度与测量误差的联系与区别

1.3.1 全面分析有多个主要区别

1.3.2 重点理解只有1个区别:测量误差是一个值,而且是一个明确的值;测量不确定度是一个范围,而且是一个“模糊”的范围。其它区别即由此区别而产生。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就是测量误差或被测量值可能所处的范围的评定,就是把测量误差或被测量值的范围看成随机变量研究它的统计规律并定量计算的过程。

1.4一些相关且重要的名词术语测量结果测量准确度偏差重复性和复现性

1.4.1测量结果

由测量所得到的赋予被测量的值

测量结果是被测量值的估计值,它不一定是仪器的示值。

1.4.2测量准确度

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真值之间的一致程度。

如果一定要用公式表示的话,可以用如下式子(只供理解,不是定义):

测量准确度 = (测量结果/被测量真值) ×100%

因此,测量准确度的理想值应为1,而不是习惯上所说的,测量准确度达到千分之一、万分之一,这与上述的定义是矛盾的。故测量准确度仅用于定性,而不用于定量。

测量不确定度不是测量不准确度!

仪器设备没有不确定度之说。误差的概念也并未取消,如“计量器具的示值误差”。

1.4.3 偏差

一个值减去其参考值。

这里“一个值”是指测量值,而“参考值”是指设定值、允许值、标称值等。偏差和误差不是一回事,不可混淆。

如一个烘箱的设定温度是185℃,用一个普通温度计去测量烘箱的温度得到实际值是186℃,则烘箱温度控制的偏差是186-185=1℃。而用一个标准温度计测量得到标准值(约定真值)是185.5℃,则普通温度计的误差为185-185.5=-0.5℃。

化学分析中,测量值相对于标准样品的标称值的差应称为偏差而不是误差。

1.4.4 重复性和复现性

1.4.4.1重复性

在相同测量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进行连续多次测量所的结果之间的一致程度。

所谓相同的条件是指相同的程序、观测者、环境、仪器、地点、临近的时间。

1.4.4.2复现性

在改变了的测量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进行连续多次测量所得结果之间的一致程度。

说明:① 所谓“改变了的测量条件”是指 测量条件有了实质性的变化

② 按此定义,重复性和复现性的理想值应为1(100%)。重复性和复现性可

用测量结果的分散性定量的表示,即为重复性和复现性标准偏差,分别表示为r s 和

R s 。

③重复性限和复现性限的含义:一组重复性测量值或复现性测量值,若其任

意两个测量值的差的绝对值按95%的置信概率小于或等于某个值r 或R ,则r 称为重复性限,R 称为复现性限。

r s r 83.2=, R s R 83.2=

2.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的重要意义

2.1 测量不确定度是对测量结果质量和水平的科学表达

2.2测量不确定度及通用计量名词术语是各学科之间联系和交往的共同语言。JJF1059—1999原则上等同采用GUM-----Guide to the Expression of uncertainty in measurement 和VIM---Vocabulary of legal metrology 。GUM 是由七个国际组织联合发布的,并非是计量界的独家之见,也不是故弄玄虚,而是实际需要。

2.3 通过评定测量不确定度可以分析影响测量结果的主要成分,从而提高测量结果的质量。

2.4 通过评定测量不确定度可以评价校准方法的合理性 2.5 通过评定测量不确定度评价各实验室间比对试验的结果 2.6 通过评定测量不确定度可以知道或给出结果判定的风险 3 测量不确定度的来源

测量不确定度的来源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 被测量的定义不完整,数学模型的近似和假设 ② 测量方法不理想 ③ 取样的代表性不够 ④ 环境影响 ⑤ 读数误差的影响

⑥ 仪器设备的性能不佳

⑦ 测量标准或标准物质的不确定度 ⑧ 引用数据或参数的不确定度 ⑨ 重复测量时被测量的变化

通俗的讲可以分为人、机、料、法、环、测、抽、样八个方面。需要强调的是:被测对象(样品)的特性的变化会对测量不确定度产生影响,而不会影响测量误差。

过去人们常常进行“误差分析”,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是在作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并且混淆了某些概念。

4 测量误差及测量不确定度的分类

4.1 误差可以按性质分为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

随机误差:测量结果与在重复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进行无限多次测量所得结果的平均值之差。简述为:测量结果减平均值。

系统误差:在重复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进行无限多次测量所得结果的平均值与被测量的真值之差。简述为:平均值减真值。

随机误差加系统误差即为误差。

4.2 测量不确定度不能分为随机不确定度和系统不确定度

人们曾经尝试过:将测量不确定度分为随机不确定度和系统不确定度,但是很快发现这种分类方法是不合适的:在评定测量不确定度时某些系统效应可能表现出随机性,而随机效应导致的不确定度通过校准可能会按系统效应贡献给被校准仪器的示值。 4.3 按赋于测量不确定度大小的程度分类

测量不确定度可用标准偏差或用标准偏差的倍数来表示。

用标准偏差表示的测量不确定度称为标准不确定度,写为u ;用标准偏差的倍数来表示的测量不确定度称为扩展不确定度, 写为U 。 4.4 相对不确定度

有时为了计算方便和结果比较而采用相对不确定度:一个量的不确定度除以该量的平均值,加以脚标rel (relative )表示 。

相对标准不确定度 x x u x u rel )

()(=

相对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y

y u y u c crel )()(=

相对扩展不确定度 y

U U rel =

4.5测量不确定度按估算方法可分为A 类和B 类

4.5.1 A 类评定:用对观测列进行统计分析的方法来评定标准不确定度。 4.5.2 B 类评定:用不同于对观测列进行统计分析的方法来评定标准不确定度。 4.5.3 A 类评定和B 类评定的解析

在A 类评定和B 类评定的定义中有三个关键词:观测列、统计分析、标准不确定度。 ① 观测列 即通过重复性(或复现性)试验取得的测量数据。A 类评定的信息资源

是观测列,B 类评定没有现成的观测列,只能设法去寻找别的信息资源; ② 统计分析 无论A 类评定还是B 类评定都是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这种统计分析

的方法就是计算被评定变量的标准偏差;

③ 标准不确定度 无论A 类评定还是B 类评定都是要评定标准不确定度,而不是扩

展不确定度。

5 测量不确定度A 类评定程序

5.1 按设定的条件和方法作多次重复性(或复现性)试验取得若干个测量数据(观测列) 例① 用Ⅱ级钢卷尺测量某房间的长度,得到6个测量值:

m x m x m x m x m x m x 97.4,03.5,98.4,02.5,99.4,01.5654321======

5.2 求这些数据的平均值

m n

x

x n

n i

00.51

==

∑=

注:

为连加符号,

n n

i i

x x x x

+++=∑= (211)

5.3 求残差

x x i i -=υ

υ----希腊字母,读作 “玉普赛楞”

5.4 求残差的平方和

242

1028m i -?=∑υ

5.5 求单次测量的标准偏差(贝塞尔公式)

m n x s i

0237.01

)(2=-=

∑υ

ν=-1n (希腊字母,读作“牛”

)称为自由度 5.6 求标准不确定度

m x s x u 024.0)()(==

5.7 若以平均值表示测量结果,则应计算平均值的标准偏差。

m n

x s x s 0097.0)()(==

m x s x u 0097.0)()(==

5.8 合并样本偏差

若进行第二组测量,又得到一个观测列 :

m x m x m x m x m x m x 96.4,04.5,97.4,03.5,98.4,02.5262524232221======

则两个样本合并的标准偏差为:

m n

m x s x s m n m x x

x s p p m j n

k j jk

p 0084.0.)()(,029.0)

1()()(11

2

==

=--=

∑∑==

5.9 求A 类标准不确定度

第一组 m x s x u 024.0)()(== 合并 m x s x u p p 029.0)()(==

m x s x u 0097.0)()(== m x s x u p p 0084.0)()(==

6不确定度的B 类评定程序

6.1 确定需要评定的随机变量的分散区间,区间数据的来源:

① 理论分析

② 证书、手册、技术说明书、资料提供 ③ 经验

④ 权威部门、权威人士评定

区间的表现形式可能是:理论分析得到的极限值,证书、资料、给出的示值误差、重复性限、复现性限、最大允许误差,不确定度,一般表示为a +。

例② 由检定规程知道:Ⅱ级钢卷尺在5m 左右时的最大允许误差为Δ=±0.005m ,检定结果该尺合格,则可以知道由示值误差带来的长度测量值的分散区间为±0.005m 。

6.2 估计该量变化的规律(分布)

对于随机变量的分布情况,在JJG1059---1999 附录B 中给出了一些估计,可查阅。 在无法判定分布类型时,可估计为矩形(均匀)分布。例②就可估计为矩形(均匀)分布。 6.3 根据分布查找包含因子

① 按技术资料中说明的包含因子选取 ② 按估计的分布选取

③ 当给出p U 时,按正态分布考虑。根据p 确定包含因子

④ 若检定证书或技术说明书只给出了不确定度而未给出包含因子时,可取k=2 ⑤ 若明确给出重复性限、复现性限时,取k=2.83 例② 按矩型分布选取包含因子为3=k 。

6.4 求标准不确定度

k

a

x s x u =

=)()( a 为变化区间的半宽 例② m k a s u 0029.03

005.0)()(===

?=? 说明:A 类评定和B 类评定都是求标准不确定度。 A 类评定是通过观测列数据求得标准偏差,继而算出标准不确定度;B 类评定则是先估计被评定的(变)量的变化范围(±a ),再按变量可能的分布情况反算标准偏差(即标准不确定度)。所有的A 类评定和B 类评定分量都需要统一到标准不确定度的程度上才能合成。 7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评定程序 7.1 建立数学模型

被评定的量是由若干输入量共同作用的输出时,要通过合成的方法求输出量的标准不确定度,称为合成标准不确定度。此时,首要的问题是列出输出量与输入量的关系——数学模型!

如面积 Y=L ×B L —长度 B —宽度 力矩 Y=F ×L F ——力 L —力臂 速度 Y=S/T S —距离 T —时间 强度 Y=F/S F —力 S —截面积 数学模型的一般形式为

).....(321N X X X X f Y = N i ,......2,1=

其中Y —输出量(要评定的量)的理想值

N X X X X .....321——输入量(对输出有影响的量)的理想值。

由于输入量的理想值是得不到的,只能得到它的最佳估计值。对最佳估计值的数学模型习惯上用小写字母表示。

)....(321N x x x x f y =

有两种方式可以得到输出量的最佳估计值:

① ∑===n

k k y n y y 1

1 n k ,.....2,1=

),.....,(21Nk k k k x x x f y = k y 是n 次观测得到的第k 个输出值 ik x 是第i 个输入量的第k 个观测值。 ② ),.......,(21N x x x f y =

∑==n

k k i i x n x 1

,1 它是是第i 个输入量通过n 次观测得到的算术平均值。

第一种方法是先计算每一个输出值,再计算输出值的平均值;第二种方法是先计算输入量的平均值,再计算输出值。当输出与输入是线性关系的时候两种方法的结果相同。但当非线性关系时第一种方法较为优越。

7.1.1 透明模型

有明确函数关系的数学模型称为透明模型,如上所列面积、力矩、速度、强度等公式,都为透明模型。 7.1.2 黑箱模型

无法建立明确函数关系的模型可用黑箱模型表达。 ① 加修正值型的:M x x x x y ?++?+?+=...21 ② 增加修正因子型的:x c c c c y N ...321=

③ 综合型的:+=x c c c c y N ...321M x x x x ?++?+?+ (21)

7.1.3 透明与黑箱综合型

?+?=c x x x x f y n ).........(321

7.2 由数学模型推导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的计算公式

建立数学模型的目的一是求输出量的最佳估计值,另一目的是求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7.2.1 对已建立的数学模型按泰劳级数展开

高阶项+??++??+??=22222112))((......))(())((

)(N N

c x u x f

x u x f x u x f y u i

i x f

c ??=

——灵敏系数 )(i i x u u = ——各输入量的标准不确定度

i i u c ——标准不确定度的分量

)(y u c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可写为c u

7.2.3 在各分量互不相关且忽略高阶项(取泰劳级数的一阶近似)条件下的简化关系式

∑==+++=N

k i i N

N

c

u c u c u c u c y u 1

222222

22

21

212......)( 不确定度传播律

不确定度传播律可用语言表述为:合成标准不确定

度的平方等于各标准不确定度的分量的平方和。

7.2.4 灵敏系数

灵敏系数在i X 的期望值下评定,即如果偏导数中有变量,则取其平均值。线性模型下灵敏系数为常数,加修正值的黑箱模型灵敏系数为1。 7.3 评定各标准不确定度的分量,决定采用A 类评定还是B 类评定

7.3.1 采用A 类评定需要做多次重复性或复现性试验,得到一组或多组观测列。对观测列进行统计分析。做这些试验时要明确并控制所需要的条件。因此可能费时费力,但其结果比较客观、可信,而且有很多影响量(包括可能彼此相关的,非线性的)在试验时同时综合作用,可以对总的不确定度做出充分贡献,其效果是B 类评定所达不到的。 7.3.2 B 类评定,需要有可靠的数据来源,或有充分的经验、专业知识以及理论分析能力。方法简单,无需投入很多资金、设备、时间。但主观性、经验性比较强。在没有条件

进行多次重复性、复现性试验时,可考虑采用B 类评定的方法。B 类评定必须对影响量进行逐个分析。

7.4 按公式计算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例③ 对例①和例②得到的结果进行合成

数学模型 ?+=x y

y ——房间长度的估计值(希望尽量接近真值)

x ——钢卷尺的观测值(最好是多次测量的平均值,但即使是平均值也仍然有不

确定的成分)

Δ——钢卷尺示值误差的影响(由于钢卷尺有示值误差而对观测值的真实性产生

影响——不确定性,影响可能既有随机效应也有系统效应)

x 和Δ都含有不确定的成分,这种不确定成分的最大值或最小值不会同时出现,

因而它们的合成不能用普通代数的方法,而是要用统计方法——不确定度传播率:

22

2220029.00097

.0)()()(+=?+=u x u y u c

m y u c 01.0)(=

8 扩展不确定度的评定程序 8.1 扩展不确定度的定义及意义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属于标准不确定度,是建立在标准不确定度的基础上的(各分量都是标准不确定度)。而用标准不确定度给出测量结果所在的区间,只是被测量值可能出现的一部分(如正态分布只占68.27%),其可信程度(用置信概率定量表示)不高,为了提高对测量结果所在区间评定的可信程度,需加以扩展。其方法是乘以包含因子。扩展不确定度的定义:确定测量结果区间的量,合理赋予被测量之值分布的大部分可望含于此区间。

8.2 扩展不确定度的简易评定

c ku U = 取k=2,此时对应的置信概率约为95%(当自由度很小时,置信概率与95%

相差较大).

例④ 用简易方法对例③的结果求扩展不确定度

m u U c 02.02==

8.3 扩展不确定度的标准评定

标准的评定方法是:由各输入量的标准不确定度评定的自由度i ν求输出量合成标准不确定度评定的有效自由度eff ν,选定所需的置信概率,求扩展因子。 8.3.1 自由度

自由度定义:在方差的计算中,和的项数减去对和的限制数。自由度反映了标准不确定度评定的可靠程度。 8.3.1.1 A 类评定时的自由度

t n -=ν 其中,n 为和的项数,t 为对和的限制数。 一般情况下t =1;

在求线性回归方程 b ax y +=时,t = 2 在求线性回归方程 c by ax z ++= 时 t = 3

8.3.1.2 B 类评定时的自由度

2

)())((21??

????=

x u x u u ν 其中)(x u ——标准不确定度

))((x u u ——标准不确定度的标准不确定度

)

())

((x u x u u ——标准不确定度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 8.3.1.3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的有效自由度

∑=i

i c eff

u u ν

ν44

显然 ∑=≤1

i i eff νν 也可用相对标准不确定度来合成:

i

irel

i crel

eff u p u νν4

44∑

=

8.3.2 确定所需要的置信概率

置信概率是人为选定的,根据检测工作的需要或客户需要而定。 8.3.3 查t 分布表 确定P t 值,从而得到包含因子P k 。

如果不是t 分布(近似正态分布可看作t 分布),则要根据其它的分布曲线计算。

对矩形分布 71.1,65.19995==k k 对三角分布 20.2,90.19995==k k 对正态分布 58.2,96.19995==k k

8.3.4 计算扩展不确定度P U

取p p t k = c P P u k U =

例⑤ 用标准方法对例③的结果求扩展不确定度

5

16)(=-=x ν

∞=?)(ν(对制造商非常信任)

55

/0097.001.04

4

≈=eff

ν 设置信概率为95%,查t 分布表,得57.2)5(95=t ,则 m m u k U c 03.0026.001.057.29595≈=?== 9 测量结果的正确表达

JJF1059-1999 《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8.7条、8.8条、8.12条推荐采用的形式为:

①2;)00079.002147.100(=+=k g m s

②;9;)00079.002147.100(=+=eff s g m ν括号内第二项为95U 之值。

不确定度数值最多取2位,计算过程中可取2-3位。测量结果的有效位数应与其不确定度相匹配,不可过多,以免引起对测量精确程度的误解。

例④的测量结果可表达为: 2;)02.000.5(=±=k m y 例⑤的测量结果可表达为:

;5;)03.000.5(=±=eff m y ν括号内第二项为95U 之值。 10 相关量的合成不确定度

若输入量之间是彼此相关的,则不确定度传播定律公式中应包含协方差项。 相关:一个量与另一个量有显著的关系,但无法用准确的函数来表示,只能通过试验来建立近似的关系。 10.1 协方差

若二量x 、y 相关,则协方差 1

))((x

.y)(i

---=

∑n y y x x u i , n 为测量次数 ,协

方差项为 ).(2

y x u y

f

x f ???? 10.2 相关系数

若二量x 、y 相关,则相关系数)

()()

.().(y u x u y x u y x =

γ

故协方差项为 ).()()(2

y x y u x u y

f

x f γ???? 当x 与y 完全正相关时 1).(=y x γ 当x 与y 完全负相关时 1).(-=y x γ 当x 与y 完全不相关时 0).(=y x γ 10.3 对相关量的处理方式

① 从测量方法上尽量避免出现相关量 ② 微小相关量的影响可忽略

③ 使问题简化 如近似取1=γ或1-=γ ④ 实在不可避免时,通过做实验来确定相关系数 11 非线性模型的标准不确定度

若输出量与输入量之间有非线性关系,则不确定度传播定律公式中应包括高阶项。 对以下非线性数学模型:

N

p N

p p x x cx y ......2121=

注: C 并非灵敏系数

可以推导出以下不确定度传播律:

)()(2

1

22i rel N

i i rel

c x u P y u

∑==

)(y u rel c ——相对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i rel x u ——各输入量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 i P —— 幂,可以为正数、负数、分数

用相对标准不确定度来处理非线性模型,可使问题得到简化。 12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的完整步骤 12.1技术规定

描述试验方法、步骤、要求、所用仪器设备等,给出结果计算公式(或建立数学模型) 12.2 不确定度来源的确定和分析

确定主要不确定度的来源,了解其对被测量及其不确定度的影响,画出因果图(鱼刺图)。测量的许多环节都可能有重复性影响,可考虑将这些重复性合并成一个总试验的分量,并且利用方法确认的数值将其量化。

影响量2 影响量1

被测量 影响量1的重复性

影响量2的重复性

重复性(rep ) 影响量3 12.3不确定度分量的定量(评定) 12.3.1 写出不确定度传播律

12.3.2 对各不确定度分量分别采用A 类或B 类评定,有时可以直接利用方法确认的结果(如总的重复性rep )。

12.3.3 编制测量数据和不确定度分量表

说明:在一个完整的数学模型

?+?=rep x x x f y )(321、、

中,rep 代表试验的总重复性 ,?代表试验偏差。rep 的数学期望应为1(即无限多次重复测量的平均值应为理想值),但rep 的标准不确定度(总重复性标准偏差——表征试验的精密度)却不为零。?是用标准物质或标准样品进行试验得到的,是用标准物质或标准样品复现的量值减去测量平均值。 12.4 计算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按不确定度传播律公式计算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对于复杂的运算过程可以利用“电子表格”的形式。

12.5 计算扩展不确定度

12.6 重新评估显著性不确定度分量 12.6.1 画出各不确定度分量的统计直方图

rep x 1 x 2 x 3

y

0 0.05 0.1 0.15 0.20

12.6.2 对比各分量的大小,对相对大的分量进行充分研究,找出减少影响该量的因素加以解决。

附录1 随机变量的总体特征值和样本估计量

附录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步骤框图

合成和扩展不确定度评定 A类不确定度评定

A

c

B类不确定度评定

测量不确定度培训试题答案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培训试题 姓名: 分数: 一. 单项选择题(每题5分,共计30分) 1. 对被测量Y 进行n 次重复测量,测量结果分别为y y y n ,........,21,则其n 次测量平均值y 的实验标准差为 B 。 A:1)(12)(-= ∑-=n i y s n i y y B:) 1()(12)(-=∑-=n n i y s n i y y C:n i y s n i y y ∑-==12)()( 2. 在不确定度的评定中,常常需要对输入量的概率分布做出估计。在缺乏可供判断的信息 情况下,一般估计为 A 是较为合理的。 A:正态分布 B:矩形分布 C:三角分布 D : 两点分布 3. 随机变量x 服从正态分布,其出现在区间 [?2? ,2? ]内的概率为: C 。 A :68.27%; B :81.86%; C :95.45%; D :不能确定。 4. 两个不确定度分量分别为:u 1和u 2,则两者的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为: C 。 A :u 1?u 2; B :21u u -; C :2221u u +; D :不能确定。 5. 某长度测量的两个不确定度分量分别为:u 1= 3mm ,u 2=4mm ,若此两项不确定度分量均独 立无关,则其合成标准不确定度u c 应为 D 。A :7mm ; B :12mm ; C :3.5mm ; D :5mm 6. 若某被测量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并且这些影响的大小相互接近且相互独立,则该被测量接近于满足 A 。 A:正态分布 B:矩形分布 C:三角分布 D :反正弦分布

二.填空题(每空4分,共计40分) 1. 测量不确定度是指:根据所用到的信息,表征赋予了被测量值分散性的非负参数。 2. 若测量结果为l=10.001mm,其合成标准不确定度u =0.0015mm;取k=2,则测量结果报告可以表示为:l=(10.001mm±0.0015mm)mm;k=2。 3. 按级使用的数字式仪表,其测量仪器最大允许误差导致的不确定度通常服从均匀分布。 4. 在相同条件下进行测量,不同测量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度是相同的。 5. 有限次的重复测量结果通常服从正态分布,t分布的极限情况(即n →∞)为正态分布。 6. 用千分尺测量某尺寸,若读数为20.005mm,已知其20 mm的示值误差为0.002mm,则其修正值为0.002mm ,修正后的测量结果为20.007。 三. 判断题(每题2分,共计10分) 1. 计量标准(测量参考标准)的不确定度就是标准不确定度。(×) 2. 标准偏差反应数据的分散性,数据分散性越小,标准偏差就越小。( × ) 3. 单次测量的标准偏差是通过一次测量得到的。(×) 4. 相对不确定度的量纲与被测量的量纲相同。( √ ) 5. 在测量条件完全相同的情况下,对某个被测量重复测量20次得到的标准偏差一定小于重复测量10次得到的标准偏差。 ( × ) 四.计算题(20分):.某关键测量参数,在同样条件下做十次重复测量,数据填入下表(单位:mm):

学习计量法心得体会.doc

学习计量法心得体会 篇一:计量员培训学习总结 计量员培训学习总结 基于公司为提高计量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满足公司内部的需求并根据国家《计量法》、国家《计量检定人员学习计量法心得体会)管理办法》的要求,我申请参加了此次由宁波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举办的计量检定资格取证审核培训,这里我结合其中的一些概念和要求以及公司的现状,做以下总结和分享: 从4月15日至4月19日,为期5天的培训让我获益颇多,此次申报的工种为三大量具检定。 第一天培训了计量基础知识、误差理论和数据处理,包括:计量概述,法定计量单位,计量法的基本内容,计量检定法的法制管理,测量及误差的基本概念,随机误差,系统误差,异常值,测量结果数据处理及其应用,不确定度原理和应用等。其中我认为比较重要的是强制检定计量器具的范围(社会公用计量标准;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使用的最高计量标准;用于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环境监测方面的工作计量器具),计量检定人员的不合法、不合理的行为(伪造检定数据;出具错误数据,给送检一方造成损失的;违反检定规程进行检定;使用未经考核合格的计量标准开展检定;未取得计量检定证件执行计量检定),各个误差(系统误差、随机误差、绝对误差、相对误差、引用误差等)的概念及算法,计量器具的允差判定等内容。 第二天到第四天是对长度计量进行学习培训及三大量具(通用卡尺、

千分表、指示表)检定操作考核。在长度计量中我们还必须遵守五大测量基本原则:阿贝原则、最小变形原则、最短测量链原则、封闭原则和基准统一原则。影响长度测量准确度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如接触测量时接触定位方式的选择、温度对测量结果的影响、正确选择测量基面、计量器具的正确选择等方面。平时我们常用到的测量方法有光隙法、技术光波干涉法、配对法、排列互比法等。 检定是为评定计量器具的准确度、稳定度、灵敏度等计量性能并确定其是否合格所进行的全部工作。在长度计量的许多检定项目中,经常是将量块作为计量标准器,对计量仪器、量具和量规等示值误差进行检定或校准,再通过这些计量器具对机械制造中的尺寸进行测量。量块是有级和等之分的,平时在选取时应该 清楚其中的区别。在量块生产时应使用级的概念,量块在出厂时会注明其级别。而在量块检定时使用等的概念,量块检定证书上会标明其等别。 在机械制造业生产过程、零部件和产品检验中普遍使用的计量器具,我们称之为万能量具。主要包括卡尺类量具、千分尺类量具、指示表类量具、角度量具、平直量具、线纹量具等。我们本次仅学习了前三大量具,具体按照计量检定规程JJG30-2012、JJG34-2008、JJG21-2008,学习了量具的使用范围、计量性能要求、通用技术要求、计量器具控制、检定结果的处理及检定周期。计量器具控制包括首次检定、后续检定和使用中检查。具体控制的内容为检定条件、检定项目和检定设备、检定方法(外观、各部分相互作用、各部分相对位置、标尺标记的宽度和宽度差、测量面的表面粗糙度、测量面的平面度、圆弧内量

测绘学基础知识要点与习题答案

《测绘学基础》知识要点与习题答案 Crriculum architecture & answers to exercise of Fundamentals of Geomatics 总学时数:测绘64;地信、规划48实验学时:12,计4次学分:6/4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先修课程:高等数学,专业概论,概率统计学 教学语言:双语教学考核方式:考试实习:3周计3学分 平时成绩: 20%(实验报告、提问、测验、课堂讨论及作业) 1.课程内容 测绘学基础是测绘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平台基础课。该分支学科领域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小区域控制测量、地形图测绘与基本测绘环节的工程与技术,即:应用各类测绘仪器进行各种空间地理数据的采集包括点位坐标与直线方位测定与测设、地形图数字化测绘等外业工作和运用测量误差与平差理论进行数据处理计算、计算机地图成图等内业工作。授课内容主要包括地球椭球与坐标系、地图分幅、空间点位平面坐标与高程及直线方位测定与测设、误差理论与直接平差、大比例尺地形图数字成图等基本理论与方法。 2.课程特色 测绘学基础为测绘学科主干课程,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以“3S”为代表的大地测量学、摄影测量学、工程测量学等专业理论与技术奠定基础。同时,该课程本身也是测绘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地形测量学(Topographical Surveying)。该门课程具有理论、工程和技术并重、实践性强等特点,其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是衡量测绘学科教育水准的关键要素,实施多样化课堂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以达到国家级精品课的要求为建设目标。 3.课程体系 第一章绪论Chapter 1 Introductory 内容:⑴了解测绘学科的起源、发展沿革与分支学科的研究领域;⑵测绘学的任务与作用。 重点:大地测量学与地形测量学的研究领域和工作内容。 难点:无。 §1-1测绘学的定义DEFINITION OF GEOMATICS 研究测定和推算地面点的几何位置、地球形状及地球重力场,据此测量地球表面自然形态和人工设施的几何分布,并结合某些社会信息和自然信息的地球分布,编制全球和局部地区各种比例尺的地图和专题地图

《校准和测量能力(CMC)的表示方式应用指南》学习总结

《校准和测量能力(CMC)的表示方式应用指南》学习总结 一.指南发布目的 部分校准实验室“测量和校准能力”表示方式不能满足CNAS-CL07:2011的要求。 本指南中的CMC示例仅作为CMC表示方式的示范,实验室应根据实际评估结果确定表示方式和数值。 二.文件要求 CNAS-CL07:2011等同采用ILAC-P14:2010的内容 7.对校准和测量能力(CMC)的要求 校准实验室在常规条件下能够提供给客户的校准和测量能力。 应是在常规条件下的校准中获得的最小的测量不确定度。 特别注意: 被测量的值是一个范围时,CMC通常可以用下列一种或多种方式表示 a.CMC用整个测量范围都适用的单一值表示; b.CMC用范围表示,此时,应有适当的插值算法给出区间内的值的测量不确定度 c.CMC用被测量值或参数的函数表示 d.CMC用矩阵表示,此时,不确定度的值取决于被测量的值以及与其相关的其他参数 (?) e.CMC用图形表示,此时,每个数轴应有足够的分辨率,使得CMC至少有两位有效 数字。 CMC应该用包含概率约为95%的扩展不确定度表示。CMC的单位始终与被测量一致,或者使用与被测量的单位相关的其他单位表示。当CMC单位域被测量不一致时,应给出必要说明。 二.CMC表示方式选择的原则和应用实例 (一)CMC表示方式选择的原则 1.应符合CNAS-CL07:2011第7.1的要求 2.科学、严谨、合理的选择CMC的表示方式,既简单明确,便于各方使用,又 与国际协调一致。 3.实验室应在对整个测量范围的CMC进行完整评估和分析的基础上,选择CMC 的恰当表示方式。 4.实验室应根据不同校准参量的计量标准设备、测量原理、测量方法、数据处理 方法特点选择CMC的恰当表示方式、不宜不做区分均采用一种表示方式。 (二)CMC表示方式的应用示例 1.CMC用整个测量范围内都适用的单一值表示 使用单一的绝对值表示的CMC,一般情况下,该CMC的主要不确定度来源 较少或单一,且在整个测量范围内不变。 1.1整个测量范围内,单一的绝对值可以对整个范围都适用。 常见于来自计量标准设备或校准方法等占主导作用的测量不确定度分量 对应整个测量范围是单一的绝对值。 1.2测量范围分段,每个分段的CMC可以使用单一的绝对值表示。 1.3某些校准项目,校准方法明确规定了2-3个校准点,CMC可以直接对 应该校准点给出。(谨慎使用,不便于客户理解) 使用单一的相对值表示的CMC,应用范围较为广泛,其原则为,测量范围内 不同被测值的CMC与测量范围成线性关系,虽然绝对值不同,但换算为相对 值时,基本相同。

测量不确定度基础知识试卷word版本

测量不确定度基础知 识试卷

测量不确定度基础知识 考核试题 分数: 一判断题 1. 测量不确定度是表征被测量之值分散性的一个参数() 2. 标准不确定度就是计量标准器的不确定度() 3. 测量不确定度是一个定性的概念() 4. 单次测量的标准差是一次测量得到的标准差() 5. 正态分布是t分布的一种极端情况(即样本数无穷大的情况)()二填空题 1.计算标准偏差的贝塞尔公式是 2.不确定度传播律的公式是 3.对服从正态分布的随机变量x来说,在95%的置信区间内,对应的 包含因子k = 4.已知随机变量x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为)(x u rel ,其(绝对)标准不确定度为)(x u= 5.已知某测量值y = 253.6kg,其扩展不确定度为0.37kg,,请正确表 达测量结果y = 三选择题 1.用对观测列进行统计分析的方法评定标准不确定度称为() A B类评定 B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C 相对标准不确定度 D A类评定 2.一个随机变量在其中心值附近出现的概率密度较大,该随机变量 通常估计为() A 三角分布 B均匀分布 C 正态分布 D 梯形分布 3.对一个量x进行多次独立重复测量,并用平均值表示测量结果, 则应用()式计算标准偏差 A 1) ( ) ( 2 - - =∑ n x x x s k B )1 () ( ) ( 2 - - =∑ n n x x x s k

C n x ∑-=2)(lim )(μμσ D )1()()(2 --=∑∑n m x x x s k p 4. 若已知随机变量x 的变化范围为mm 0.6±;估计其分布为正态分布, 则标准不确定度为( ) A 2mm B 6mm C 1.8mm D 0.3mm 5. 用砝码检定一台案秤,对此项工作进行不确定度评定,则应评定的 量是( ) A 砝码的不确定度 B 台秤的不确定度 C 台秤的示值误差 D 台秤的示值误差的不确定度 四 计算题 1. 对某一物体质量进行6次测量,得到6个测量值 m 1=158.2g, m 2=158.3g, m 3=158.0g m 4=158.6g, m 5=158.1g, m 6=158.3g 求平均值的标准不确定度)(m u 2. 说明书给出电子秤的示值误差的范围为g 2.0±,资料未给出其他信 息,求示值误差给称量带来的标准不确定度)(m u ?。 3. 将以上两个不确定度合成,则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为c u =? 4. 如欲使上题中计算出的不确定度达到大约95%的置信概率,则扩展 不确定度U =?(简易评定) 5. 正确表达最终的测量结果

计量员培训心得_心得报告

计量员培训心得_心得报告 篇一:计量员培训学习总结 计量员培训学习总结 基于公司为提高计量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满足公司内部的需求并根据国家《计量法》、国家《计量检定人员管理办法》的要求,我申请参加了此次由宁波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举办的计量检定资格取证审核培训,这里我结合其中的一些概念和要求以及公司的现状,做以下总结和分享:从4月15日至4月19日,为期5天的培训让我获益颇多,此次申报的工种为三大量具检定。 第一天培训了计量基础知识、误差理论和数据处理,包括:计量概述,法定计量单位,计量法的基本内容,计量检定法的法制管理,测量及误差的基本概念,随机误差,系统误差,异常值,测量结果数据处理及其应用,不确定度原理和应用等。其中我认为比较重要的是强制检定计量器具的范围(社会公用计量标准;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使用的最高计量标准;用于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环境监测方面的工作计量器具),计量检定人员的不合法、不合理的行为(伪造检定数据;出具错误数据,给送检一方造成损失的;违反检定规程进行检定;使用未经考核合格的计量标准开展检定;未取得计量检定证件执行计量检定),各个误差(系

统误差、随机误差、绝对误差、相对误差、引用误差等)的概念及算法,计量器具的允差判定等内容。 第二天到第四天是对长度计量进行学习培训及三大量具(通用卡尺、千分表、指示表)检定操作考核。在长度计量中我们还必须遵守五大测量基本原则:阿贝原则、最小变形原则、最短测量链原则、封闭原则和基准统一原则。影响长度测量准确度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如接触测量时接触定位方式的选择、温度对测量结果的影响、正确选择测量基面、计量器具的正确选择等方面。平时我们常用到的测量方法有光隙法、技术光波干涉法、配对法、排列互比法等。 检定是为评定计量器具的准确度、稳定度、灵敏度等计量性能并确定其是否合格所进行的全部工作。在长度计量的许多检定项目中,经常是将量块作为计量标准器,对计量仪器、量具和量规等示值误差进行检定或校准,再通过这些计量器具对机械制造中的尺寸进行测量。量块是有级和等之分的,平时在选取时应该 清楚其中的区别。在量块生产时应使用级的概念,量块在出厂时会注明其级别。而在量块检定时使用等的概念,量块检定证书上会标明其等别。 在机械制造业生产过程、零部件和产品检验中普遍使用的计量器具,我们称之为万能量具。主要包括卡尺类量具、千分尺类量具、指示表类量具、角度量具、平直量具、线纹

2020学员培训总结文档2篇

2020学员培训总结文档2篇2020 trainee training summary document 汇报人:JinTai College

2020学员培训总结文档2篇 小泰温馨提示:工作总结是将一个时间段的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总分析,并分析不足。通过总结,可以把零散的、肤浅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系统、深刻的理性认识,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以便改正缺点,吸取经验教训,指引下一步工作顺利展开。本文档根据工作总结的书写内容要求,带有自我性、回顾性、客观性和经验性的特点全面复盘,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调整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2020学员培训总结文档 2、篇章2:学员培训总结文档 篇章1:2020学员培训总结文档 下文是小泰精心收集整理的2019学员培训总结,希望对 大家有帮助,让我们一起来阅读吧! 2019学员培训总结(1) 一年一度的教师全员培训工作又接近尾声了,回顾这一 年来的培训工作,我有以下感触:

有句名言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最光辉的事业”。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师德不仅是对教师个人行为的规范要求,而且也是教育学生的重要手段,起着“以身立教”的作用。教师要做好学生的灵魂工程师,首先自己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我参与的培训科目是小学科学,科学这一门课程最近几 年强调的另一方面是科学素养,这不仅是针对学生也是针对教师。我们教师作为教育者,应当对我们的工作对象被教育者——学生。负有怎样的责任呢? 一、对全体学生负责 教师教书育人应是面对全体学生。我们当教师一踏进校 门的那一天起,便对每一位学生负起责任,必须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他们在品德、智力、体质各方面都得到发展。但我们教师有的并不如此,他们总是偏爱优生,而歧视后进生。公开让全班学生对之疏远,甚至进行人格侮辱。在批评学生的时候不是耐心开导,而是威胁恐吓。使学生终 日紧张,提心吊胆,其后果只能更加挫伤孩子的进取心,养成怯弱无能,胆小自卑的性格。古人云“贤俊者自可赏爱,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考试题答案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考试 题答案 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不确定度评定培训考试题答案 填空题(每题4分共40分) 1测量误差=测得量值减参考量值。 2测量不确定度定义:利用可获得的信息,表征赋予被测量量值分散性,是非负的参数。 3不确定度可以是诸如称为标准测量不确定度的标准偏差(或其特定倍数),或是说明了包含概率的区间半宽度。 4扩展不确定度定义: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与一个大于1 的数字因子的乘积。 5包含概率定义:在规定的包含区间内包含被测量的一组量值的概率。 6包含区间定义:基于可获得的信息确定的包含被测量一组量值的区间,被测量值以一定概率落在该区间内。 7仪器的不确定度:由所用的测量仪器或测量系统引起的测量不确定度的分量。。 8GUM的三个前提假设:1. 输入量的概率分布呈对称分布;2. 输出量的概率分布近似为正态分布或t 分布;3. 测量模型为线性模型。 9最后结论的合成标准不确定度或扩展不确定度,其有效数字很少超过 2 位数(中间计算过程的不确定度,可以多取一位)。 10测量不确定度的有效位取到测得量值相应的有效位数。 计算题(每题10分共60分) 1 y=x1x2,x1与x2不相关,u(x1)=1.73mm,u(x2)=1.15mm。求合成标准不确定度u c(y)。

【答】 2 12 3 x x y x = ,且各输入量相互独立无关。已知:x 1= 80,x 2= 20,x 3= 40;u (x 1)= 2,u (x 2)= 1,u (x 3)= 1。求合成标准不确定度u c (y )。 【答】 输出量是各输入量的商和积,采用相对不确定度计算比较方便,相对合成标准不确定度u cr (y )为: 因为题目要求求u c (y ), 所以 3 用一稳定性较好的天平,对某一物体的质量重复测量10次,得到的测量结果 分别为: 10.01g 10.03 g 9.99 g 9.98 g 10.02 g 10.04g 10.00 g 9.99 g 10.01 g 10.03 g (1) 求10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 (2) 求实验标准偏差; (3) 用同一天平对另一物体测量2次,测量结果分别为:10.05 g 和10.09 g ,求 两次测量结果平均值的标准不确定度。 【答】 (1) 10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求取如下: 10 1 10.0110 i i m m ===∑g (2) 实验标准偏差为: (3) 测量结果分别为:10.05 g 和10.09 g 的平均值的标准不确定度为: 4 某长度测量的四个不确定度分量分别为:u 1= 16nm ,u 2=2 5 nm ,u 3=2 nm ,u 4= 6 nm , (1) 若上述四项不确定度分量均独立无关,求合成标准不确定度u c ; (2) 若u 1和u 4间相关系数为1,求合成标准不确定度u c 。 【答】 (1) 四项不确定度分量均独立无关,采用方和根方法合成: (2) 若u 1和u 4间相关系数为1,求合成标准不确定度u c 为:

浅谈实验室认可内审员培训心得

浅谈实验室认可内审员培训心得 今年9月,我有幸得到公司的安排参加9月20日为期一天的实验室认可内审员及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培训。通过参加这次内审员培训,我进一步开阔了视野,拓展了思路,既使自己的管理理论基础知识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又实验室的认可和资质认定有了一定的了解,总的来说有以下几点体会: 首先:通过培训,我了解了合格评定与实验室认可的基本概念,学习并掌握了内部质量审核的步骤、方法和技巧。 通过对理论知识的学习,进一步了解实验室管理体系在企业管理体系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对实验室管理体系的标准和要求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也了解到,获得认可机构认可的实验室对市场、自我发展及其商品流通的重要意义,严肃认识了内审员在评定工作中所扮演的角色——内审是衡量质量体系有效运作的重要手段,是促进质量体系自我完善的重要机制。自然是在实验室质量体系建立和运行后向国家申请认可的重要前提。内审员则是要为实验室检查质量体系要素是否符合标准要求,体系文件是否得到有效地贯彻和实施,并对不符合项加以纠正、实施、跟踪和验证,以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 通过培训,我也了解并学习掌握了内审的各个环节,内审工作开展,首先要成立内审组、制定内审计划、编写检查表,之后召开首次会议、开局不符合项/观察项报告,在召开末次会议后编写内审报告、指定纠正措施、对纠正措施加以跟踪审核,最后将文件修改、记录归档,输入管理评审。才是一个完整的内审步骤。 其次:通过培训,增强了责任感,认识了质量体系对于实验室的重要性。 公司要想进一步稳定持续发展,必须通过建立健全一整套规章制度来规范公司的工作运行机制,以好的制度管人、理事,从而形成科学的、有效的管理机制。而这套机制的建立需要内审员来严格把关,需要高度的严肃性和严谨性,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内审员肩上的担子是非常重,责任是非常重。 第三:通过培训,使我进一步增强了对学习实验室认可和测量不确定度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的认识。 培训,是一种学习的方式,是提高个人素质的最有效手段。要适应和跟上现代社会的发展,唯一的办法就是与时俱进,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我会不断提升自身水平,踏踏实实的工作,为公司的明天做出自己最大的贡献! 郭勇 2016年9月28日

6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方法.doc

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 1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对产品或参数进行检测时,所得检测结果的测量不 确定度的评 定与表示。 2编制依据 JJF 1059 —199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 3评定步骤 3.1概述:对受检测的产品或参数、检测原理及方法、检测用仪器 设备、检测时的环境条件、本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报告的使用作一简要的描述; 3.2建立用于评定的数学模型; 3.3根据所建立的数学模型,确定各不确定度分量(即数学模型中 的各输入量)的来源; 3.4分析、计算各输入量的标准不确定度及其自由度; 3.5计算合成不确定度及其有效自由度; 3.6计算扩展不确定度; 3.7给出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报告。 4评定方法 4.1数学模型的建立 数学模型是指被测量(被检测参数)Y 与各输入量 X i之间的函数

关系,若被测量 Y 的测量结果为 y,输入量的估计值为x i,则数学模型为 y f x1 , x2 ,......, x n。 数学模型中应包括对测量结果及其不确定度由影响的所有输入 量,输入量一般有以下二种: ⑴ 当前直接测定的值。它们的值可得自单一观测、重复观测、 依据经验信息的估计,并包含测量仪器读数修正值,以及对周围温度、大气压、湿度等影响的修正值。 ⑵ 外部来源引入的量。如已校准的测量标准、有证标准物质、 由手册所得的参考数据。 4.2测量不确定度来源的确定 根据数学模型,列出对被测量有明显影响的测量不确定度来源,并要做到不遗漏、不重复。如果所给出的测量结果是经过修正后的结果,注意应考虑由修正值所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如果某一标准不确定度分量对合成不确定度的贡献较小,则其分量可以忽略不计。 测量中可能导致不确定度的来源一般有: ⑴被测量的定义不完整; ⑵复现被测量的测量方法不理想; ⑶取样的代表性不够,即被测样本不能代表所定义的被测量; ⑷对测量过程受环境影响的认识不恰如其分或对环境的测量 与控制不完善; ⑸对模拟式仪器的读数存在人为偏移;

不确定度培训供参考

测量不确定度 (基础知识讲座)

目录 第一章引言 (1) 一、正确表述测量确定度的意义 (1) 二、“GUM ”的由来 (1) 第二章测量不确定度的基本概念 (2) 一、概率统计 (2) 二、测量不确定度的基本概念 (5) 三、测量不确定度的来源 (6) 四、测量不确定度的分类 (8) 第三章测量不确定度与误差的区别 (9) 第四章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 (9) 一、标准不确定度的评定 (9) 二、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的确定 (11) 三、扩展不确定度的确定 (13) 第五章报告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方法 (14) 一、何时用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14) 二、何时用扩展不确定度 (14) 三、结果的表达方法 (14) 四、注意事项 (15)

五、评定测量不确定度的步骤 (16) 第一章引言 一、正确表述测量不确定度的意义 测量是在科学技术、工农业生产、国内外贸、工程项目以至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工作,测量的目的是确定被测量的量值。测量的质量会直接影响到国家和企业,如果我们出口货物,由于秤重不准,多了就白送给外商,少了就要赔款,都会造成很大损失。测量的质量也时科学实验成败的重要因素。如果对卫星的重量测量偏低,就可能导致卫星发射因推力不足而失败。测量的质量也会影响人身的健康和安全,在用激光治疗时,若对剂量测量不准,剂量太小达不到治病的目的,剂量太大会造成对人体的伤害。测量结果和由测量的得出的结论还可能成为决策的重要依据。因此,当报告测量结果时,必须对测量结果的质量给出定量说明,在确定测量结果的可信程度。 测量不确定度与测量误差之间的联系,因为在任何测量中误差始终存在着。如果一切测量结果都是真值,那么就没有误差的存在,没有误差,就没有误差的分散,也就没有估计分散的标准差,当然就不会由如今的测量不确定度了。但需注意,它们是不同的两个概念,不能等同,不能混淆,两者在计量学中个有其确切的定义(后面我们将进行详细的介绍)。 测量不确定度就是对测量结果的质量的定量评定。 测量结果是否有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不确定度的大小, 所以测量结果必须有不确定度说明时,才是完整和有意义的。 测量不确定度表示方法的统一是国际贸易和技术交流不可缺少 的,它可使各国进行的测量和得到结果进行相互比对,取得相互的 承认或共识。 根据GB/T15481 —2000idtlSO/IEC17025: 1999《检测和校准实

计量员学习心得体会总结5篇

计量员学习心得体会总结5篇 计量员学习心得体会总结1 感谢公司给我这次宝贵的机会,让我有幸参加了公司在举办的第三期计量员培训班。为了进一步提高油品数质量管理水平,和增强自身业务的技能,我认真的进行了学习。为期八天的培训里,两位老师为我们授课。这次培训学习了《计量基础知识》、《油品基础知识》、《油罐和汽车油罐的计量换算及操作》,为了使这次培训更加实用,两位老师还专门对《升进升出》、《降低损耗的措施和虚假盈亏》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在实际操作中,由老师先示范、学员后操作,严格按《加油站计量操作过程》把关,先按照计量器具的检定证书和使用要求,严格检查计量器具,再按操作步骤分步进行,如操作中出现错误,必须现场指出,并立即纠正。 通过这次培训,使我进一步了解了油品的特性和油罐的计量,尤其是在实际工作中如何做好《升进升出》学到了很多方法,并且对加油站如何降低油品损耗和搞好数量管理做了全面分析。作为石油公司的一名员工,我感到这次培训非常及时,也很实用。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把这次培训所学到的知识,很好的运用到现实的工作中,为临夏公司更快更好的发展做出最大的努力! 计量员学习心得体会总结2 基于公司为提高计量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满足公司内部的需求

并根据国家《计量法》、国家《计量检定人员管理办法》的要求,我申请参加了此次由宁波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举办的计量检定资格取证审核培训,这里我结合其中的一些概念和要求以及公司的现状,做以下总结和分享: 从4月15日至4月19日,为期5天的培训让我获益颇多,此次申报的工种为三大量具检定。 第一天培训了计量基础知识、误差理论和数据处理,包括:计量概述,法定计量单位,计量法的基本内容,计量检定法的法制管理,测量及误差的基本概念,随机误差,系统误差,异常值,测量结果数据处理及其应用,不确定度原理和应用等。其中我认为比较重要的是强制检定计量器具的范围(社会公用计量标准;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使用的最高计量标准;用于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环境监测方面的工作计量器具),计量检定人员的不合法、不合理的行为(伪造检定数据;出具错误数据,给送检一方造成损失的;违反检定规程进行检定;使用未经考核合格的计量标准开展检定;未取得计量检定证件执行计量检定),各个误差(系统误差、随机误差、绝对误差、相对误差、引用误差等)的概念及算法,计量器具的允差判定等内容。 第二天到第四天是对长度计量进行学习培训及三大量具(通用卡尺、千分表、指示表)检定操作考核。在长度计量中我们还必须遵守五大测量基本原则:阿贝原则、最小变形原则、最短测量链原则、封闭原则和基准统一原则。影响长度测量准确度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如接触测量时接触定位方式的选择、温度对测量结果的影响、正确选

测量不确定度基础知识试卷资料

测量不确定度基础知识 考核试题 分数: 一判断题 1. 测量不确定度是表征被测量之值分散性的一个参数() 2. 标准不确定度就是计量标准器的不确定度() 3. 测量不确定度是一个定性的概念() 4. 单次测量的标准差是一次测量得到的标准差() 5. 正态分布是t分布的一种极端情况(即样本数无穷大的情况)() 二填空题 1.计算标准偏差的贝塞尔公式是 2.不确定度传播律的公式是 3.对服从正态分布的随机变量x来说,在95%的置信区间内,对应的包 含因子k = 4.已知随机变量x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为)(x u rel ,其(绝对)标准不确定度为) (x u= 5.已知某测量值y = 253.6kg,其扩展不确定度为0.37kg,,请正确表达 测量结果y = 三选择题 1.用对观测列进行统计分析的方法评定标准不确定度称为() A B类评定 B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C 相对标准不确定度 D A类评定 2.一个随机变量在其中心值附近出现的概率密度较大,该随机变量 通常估计为() A 三角分布B均匀分布 C 正态分布 D 梯形分布 3.对一个量x进行多次独立重复测量,并用平均值表示测量结果, 则应用()式计算标准偏差 A 1) ( ) ( 2 - - =∑ n x x x s k B )1 () ( ) ( 2 - - =∑ n n x x x s k

C n x ∑-=2)(lim )(μμσ D )1()()(2 --=∑∑n m x x x s k p 4. 若已知随机变量x 的变化范围为mm 0.6±;估计其分布为正态分布, 则标准不确定度为( ) A 2mm B 6mm C 1.8mm D 0.3mm 5. 用砝码检定一台案秤,对此项工作进行不确定度评定,则应评定的 量是( ) A 砝码的不确定度 B 台秤的不确定度 C 台秤的示值误差 D 台秤的示值误差的不确定度 四 计算题 1. 对某一物体质量进行6次测量,得到6个测量值 m 1=158.2g, m 2=158.3g, m 3=158.0g m 4=158.6g, m 5=158.1g, m 6=158.3g 求平均值的标准不确定度)(m u 2. 说明书给出电子秤的示值误差的范围为g 2.0±,资料未给出其他信息,求示值误差给称量带来的标准不确定度)(m u ?。 3. 将以上两个不确定度合成,则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为c u =? 4. 如欲使上题中计算出的不确定度达到大约95%的置信概率,则扩展不确定度U =?(简易评定) 5. 正确表达最终的测量结果

测量不确定度培训试题-答案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培训试题 姓名: 分数: 一. 单项选择题(每题5分,共计30分) 1. 对被测量Y 进行n 次重复测量,测量结果分别为y y y n ,........,21,则其n 次测量平均值y 的实验标准差为 B 。 A:1)(12 )(-=∑-=n i y s n i y y B:)1()(12 )(-=∑-=n n i y s n i y y C:n i y s n i y y ∑-==12 )()( 2. 在不确定度的评定中,常常需要对输入量的概率分布做出估计。在缺乏可供判断的信息情况下,一般估计为 A 是较为合理的。 A:正态分布 B:矩形分布 C:三角分布 D :两点分布 3. 随机变量x 服从正态分布,其出现在区间 [-2σ ,2σ ]内的概率为: C 。 A :68.27%; B :81.86%; C :95.45%; D :不能确定。 4. 两个不确定度分量分别为:u 1和u 2,则两者的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为: C 。 A :u 1+u 2; B :21u u -; C :2221u u +; D :不能确定。 5. 某长度测量的两个不确定度分量分别为:u 1= 3mm ,u 2=4mm ,若此两项不确定度分量均独立无关,则其合成标准不确定度u c 应为 D 。A :7mm ; B :12mm ; C :3.5mm ; D :5mm 6. 若某被测量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并且这些影响的大小相互接近且相互独立,则该被测量接近于满足 A 。 A:正态分布 B:矩形分布 C:三角分布 D :反正弦分布 二.填空题(每空4分,共计40分) 1. 测量不确定度是指:根据所用到的信息,表征赋予了被测量值分散性的 非负参数。 2. 若测量结果为l =10.001mm ,其合成标准不确定度u =0.0015mm ;取k =2,则测量结果报告可以表示为:l =(10.001mm±0.0015mm )mm ;k =2。 3. 按级使用的数字式仪表,其测量仪器最大允许误差导致的不确定度通常服从均匀 分布。 4. 在相同条件下进行测量,不同测量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度是相同的。 5. 有限次的重复测量结果通常服从正态分布,t 分布的极限情况(即n →∞)为 正态 分布。 6. 用千分尺测量某尺寸,若读数为20.005mm ,已知其20 mm 的示值误差为0.002mm ,则其修正值为0.002mm ,修正后的测量结果为20.007。 三. 判断题(每题2分,共计10分) 1. 计量标准(测量参考标准)的不确定度就是标准不确定度。( × ) 2. 标准偏差反应数据的分散性,数据分散性越小,标准偏差就越小。( × ) 3. 单次测量的标准偏差是通过一次测量得到的。( × ) 4. 相对不确定度的量纲与被测量的量纲相同。( √ ) 5. 在测量条件完全相同的情况下,对某个被测量重复测量20次得到的标准偏差一定小于重复测量10次得到的标准偏差。 ( × ) 四. 1. 求10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及单次测量标准偏差x u ;平均值:10.010 x u =0.0012 2. 若所用量具的示值误差为0.005mm ,计算其B 类分量;()B u =0.0029 3. 求出本测量过程的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及扩展不确定度。()c u =0.0031 U=0.0093

测量学基础知识问答题汇总

测量学基础知识问答题汇 总 The final revision was on November 23, 2020

问答题 (一)测量学基础知识 1.地面上一点得空间位置在测量工作中是怎样表示的 平面位置和高程 2.何谓绝对高程,相对高程,高差 地面点到大地水准面的垂直距离称为绝对高程; 地面点到假定水准面的垂直距离称为相对高程;两个地面点之间的高程之差称为高差。 3.试述测量工作平面直角坐标系与教学计算中平面直角坐标系的不同点 量坐标系的 X 轴是南北方向,X 轴朝北,Y 轴是东西方向,Y 轴朝东, 另外测量坐标系中的四个象限按顺时针编排,这些正好与数学坐标系相反 4.普通测量学的任务是什么 用地面作业方法, 将地球表面局部地区的地物和地貌的等测绘成地形图,由于测区范围较小,为方便起见, 可以不顾及地球曲率的影响,把地球表面当作平面对待。 5.何谓水准面

假设某一个静止不动的水面延伸而穿过陆地,包围整个地球,形成一个闭合曲面,称为水准面6.水平面与水准面有何区别 7.确定地面点位要做哪些基本测量工作: 角度、距离、高差 8.在测量中,采取哪些措施来保证测量成果的正确性 1,用对称观测消除,也就是多次测量求,2,用计算的方法改正测量值,就是。3,每次观测都要步步要。4,每次测量时的整平和调整。4,遵循测量的原则进行测量,由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步,从高级到低级,步步检核,步步计算。。严格遵循和测量程序和方法。。 9.何谓正、反方位角 :测量工作中的直线都具有一定的方向,以 A 点为起点, B 点为终点的直线 AB 的坐标方位角α AB ,称为直线 AB 的正坐标方位角。而直线 BA 的坐标方位角α BA ,称为直线 AB 的反坐标方位角。 10.为了保证一般距离丈量的境地,应注意哪些事项 11.直线定向的目的是常用什么来表示直线方向 直线定向的目的是确定直线与标准方向线之间的夹角关系; 用真子午线方向、磁子午线方向、坐标轴方向来表示直线方向。 12.距离丈量有哪些主要误差来源: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例题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 一.思考题 1.什么是概率分布? 答:概率分布是一个随机变量取任何给定值或属于某一给定值集的概率随取值而变化的函数,该函数称为概率密度函数。 2.试写出测量值X 落在区间[]b a ,内的概率p 与概率密度函数的函数关系式,并说明其物理意义。 答:()()dx x p b X a p b a ?= ≤≤ 式中,()x p 为概率密度函数,数学上积分代表面积。 物理意义 : 概率分布曲线 概率分布通常用概率密度函数随随机变量变化的曲线来表示,如图所示。 测量值X 落在区间[]b a ,内的概率p 可用上式计算 由此可见,概率p 是概率分布曲线下在区间[]b a ,内包含的面积,又称包含概率或置信水平。当9.0=p ,表明测量值有90%的可能性落在该区间内,该区间包含了概率分布下总面积的90%。在(一∞~+∞)区间内的概率为1,即随机变量在整个值集的概率为l 。当=p 1(即概率为1)表明测量值以100%的可能性落在该区间内,也就是可以相信测量值必定在此区间内。 3.表征概率分布的特征参数是哪些? 答:期望和方差是表征概率分布的两个特征参数。 4.期望和标准偏差分别表征概率分布的哪些特性? 答:期望μ影响概率分布曲线的位置;标准偏差σ影响概率分布曲线的形状,表明测量值的分散性。 5.有限次测量时,期望和标准偏差的估计值分别是什么? 答:有限次测量时,算术平均值X 是概率分布的期望μ的估计值。即:∑=n i i x n X 1 1= 有限次测量时,实验标准偏差s 是标准偏差σ的估计值。即:()() 1 1 2 --=∑=n X x x s n i i

计量员培训总结

计量检定培训总结 感谢公司给我这次宝贵的机会,让我有幸参加了新疆计量研究院的计量员培训。为了进一步提高计量仪器仪表的管理水平和增强自身的技能,我认真的进行了学习。 这次培训学习为期二十一天,在这期间我们理论学习了《计量基础知识》、《测量不确定度》、《热工基础知识》还进行了实操训练如《一般压力表》和《工业用廉金属热电偶》等。为了使这次培训更加实用,先按照计量器具的检定证书和使用要求,严格检查计量器具,再按操作步骤分步进行,如操作中出现错误,必须现场指出,并立即纠正。 一、培训收获: ◆计量基础学习了计量的定义、分类、特点,相关 法律法规和规章,计量标准,计量检定,国际单位制,误差术语及基本概念,测量误差的计算基础,数据处理。 ◆测量不确定度学习了1、评定测量不确定度用到 的相关术语如:真值、量值、量纲、偏差、相对误差、随机误差、系统误差、修正值、修正因子、置信概率、包含因子、扩展不确定度、标准不确定度、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等。2、测量不确定基础知识。3、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程序。4、列举了测量不确定评定实例等。 ◆热工基础知识学习了温度的基本知识如温度、温 标的介绍等,热电阻、热电偶的测温原理及结构,介绍了

实际中常用的热电阻热电偶等。 ◆一般压力表检定规程的学习及实际操作,主要从 以下八方面进行了学习:1、检定范围2、工作原理3、计量性能要求4、通用技术5、检定条件6、检定项目和检定方法7、其他压力表的附加检定8、检定结果处理和检定周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我们进行了实际操作并对学习结果做了考核。 ◆工业用廉金属热电偶检定规程的学习,本规程适 用于长度不小于750mm的新制造和使用中的分度号为K 的镍铬-镍硅热电偶、分度号为N 的镍铬-镍硅热电偶、分度号为E 镍铬-铜镍热电偶、分度号为J的铁-铜镍热电偶(以下分别简称K、N、E、J、X型热电偶)在-40-1300℃范为内的检定。指导老师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做了介绍:1、技术要求2、检定条件3、检定项目和检定方法4、检定结果处理和检定周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我们进行了实际操作并对学习结果做了考核。 二、心得 本次培训时间紧,任务重,内容多,但是大家学习的兴头都很高,圆满完成了培训任务。在这次培训中计算基础知识和测量不确定度难度较高,实际操作比较饶人,处理的数据多,时间短,在这次学习之前我根本都没有接触过实验设备,上手相对较慢一点,但在指导老师的耐心教导下,大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