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链

价值链
价值链

编辑词条

价值链

价值链图示

简介

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于1985年提出的概念,波特认为,“每一个企业都是在设计、生产、销售、发送和辅助其产品的过程中进行种种活动的集合体。所有这些活动可以用一个价值链来表明。”企业的价值创造是通过一系列活动构成的,这些活动可分为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两类,基本活动包括内部后勤、生产作业、外部后勤、市场和销售、服务等;而辅助活动则包括采购、技术开发、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基础设施等。这些互不相同但又相互关联的生产经营活动,构成了一个创造价值的动态过程,即价值链。

价值链在经济活动中是无处不在的,上下游关联的企业与企业之间存在行业价值链,企业内部各业务单元的联系构成了企业的价值链,企业内部各业务单元之间也存在着价值链联结。价值链上的每一项价值活动都会对企业最终能够实现多大的价值造成影响。

波特的“价值链”理论揭示,企业与企业的竞争,不只是某个环节的竞争,而是整个价值链的竞争,而整个价值链的综合竞争力决定企业的竞争力。用波特的话来说:“消费者心目中的价值由一连串企业内部物质与技术上的具体活动与利润所构成,当你和其他企业竞争时,其实是内部多项活动在进行竞争,而不是某一项活动的竞争。”

一,价值链的概念和构成

1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必须为企业的股东和其他利益集团包括员工、顾客、供货商以及所在地区和相关行业等创造价值。如果把“企业”这个“黑匣子”打开,我们可以把企业创造价值的过程分解为一系列互不相同但又相互关联的经济活动,或者称之为“增值活动”,其总和即构成企业的“价值链”。任何一个企业都是其产品在设计、生产、销售、交货和售后服务方面所进行的各项活动的聚合体。每一项经营管理活动就是这一价值链条上的一个环节。企业的价值链及其进行单个活动的方式,反映了该企业的历史、战略、实施战略的方式以及活动自身的主要经济状况。

2 价值链可以分为基本增值活动和辅助性增值活动两大部分。企业的基本增值活动,即一般意义上的“生产经营环节”,如材料供应、成品开发、生产运行、成品储运、市场营销和售后服务。这些活动都与商品实体的加工流转直接相关。企业的辅助性增值活动,包括组织建设、人事管理、技术开发和采购管理。这里的技术和采购都是广义的,既可以包括生产性技术,也包括非生产性的开发管理,例如,决策技术、信息技术、计划技术;采购管理既包括生产原材料,也包括其他资源投入的管理,例如,聘请有关咨询公司为企业进行广告策划、市场预测、法律咨询、信息系统设计和长期战略计划等。

3 价值链的各环节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一个环节经营管理的好坏可以影响到其他环节的成本和效益。比方说,如果多花一点成本采购高质量的原材料,生产过程中就可以减少工序,少出次品,缩短加工时间。虽然价值链的每一环节都与其他环节相关,但是一个环节能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其他环节的价值活动,则与其在价值链条上的位置有很大的关系。根据产品实体在价值链各环节的流转程序,企业的价值活动可以被分为“上游环节”和“下游环节”两大类。在企业的基本价值活动中,材料供应、产品开发、生产运行可以被称为“上游环节”;成品储运、市场营销和售后服务可以被称为“下游环节”。上游环节经济活动的中心是产品,与产品的技术特性紧密相关;下游环节的中心是顾客,成败优劣主要取决于顾客特点。不管是生产性还是服务性行业,企业的基本活动都可以用上价值链来表示,但是不同的行业价值的具体构成并不完全相同,同一环节在各行业中的重要性也不同。例如,在农产品行业,由于产品本身相对简单,竞争主要表现为价格竞争,一般较少需要广告茗销,对售后服务的要求也不是特别强烈,与之相应,价值链的下游环节对企业经营的整体效应的影响相对次要;而在许多工业机械行业以及其他技术性要求较高的行业,售后服务往往是竞争成败的关键。

二、价值链与企业的竞争优势、

1 “价值链”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在一个企业众多的“价值活动”中,并不是每一个环节都创造价值。企业所创造的价值,实际上来自企业价值链上的某些特定的价值活动;这些真正创造价值的经营活动,就是企业价值链的“战略环节”。企业在竞争中的优势,尤其是能够长期保持的优势,说到底,是企业在价值链某些特定的战略价值环节上的优势。而行业的垄断优势来自于该行业的某些特定环节的垄断优势,抓住了这些关键环节,也就抓住了整个价值链。

2 这些决定企业经营成败和效益的战略环节可以是产品开发、工艺设计,也可以是市场营销、信息技术,或者认识管理等等,视不同的行业而异。在高档时装业,这种战略环节一般是设计能力;在卷烟业,这种战略环节主要是广告宣传和公共关系策略(也就是如何对付各种政府和消费者组织的戒烟努力);在餐饮业,这种战略环节主要是餐馆地点的选择。虽然如前所述不同行业有不同的价值链,同一环节在各行业的作用也不相同,但是,对于具有较大规模的企业,例如跨国公司则可以通过价值链上的关键环节也就是核心能力在相关行业中进行扩散和移植,从而提高企业尤其是跨国公司的竞争优势。跨国公司在国际营销活动中拥有全球跨行业营销的范围经济效应。这种范围经济效应是跨国公司通过最佳广度(范围)地使用通用型要素和资源而获得的。这种通用型要素可以是通用的生产设备、管理经验、营销技能和研究开发能力。由于在价值链的每一个环节几乎都能发现通用型要素的存在,那么,当两个行业的价值链上的关键环节也就是核心能力需要相同的通用型要素时,跨国公司就将自己在一个行业中的核心能力扩散到另一个相关行业,使得范围经济效应转化为范围经济优势。因此,跨国公司在一个行业的营销沟通活动中获得的先进知识、经验和技能,可以不需要很大的追加投资就能转移到其他相关行业。

价值链的概念是由美国哈佛商学院的迈克尔·波特Michael E. Porter于1985年在其所著的《竞争优势》一书中首先提出的。他认为:“每一个企业都是用来进行设计、生产、营销、交货等过程及对产品起辅助作用的各种相互分离的活动的集合。”〔1〕任何企业的价值链都是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创造价值的活动构成,这些活动分布于从供应商的原材料获取到最终产品消费时的服务之间的每一个环节,这些环节相互关联并相互影响。在此基础上,波特提出了价值链分析方法,即对企业活动进行分解,通过考察这些活动本身及活动相互之间的关系来确定企业竞争优势。同时,波特指出企业价值链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存在于由供应商价值链、企业价值链、渠道价值链和买方价值链共同构成的价值链系统中。企业的价值链也是动态变化的,它反映了企业的历史,战略、以及实施战略的方式。

自波特提出价值链概念以后,国内外学者沙恩克(John Shank)和哥芬达拉加(https://www.360docs.net/doc/9313907843.html,indaraj an)、海尼斯(Peter. Hines)、雷波特(Jefferey F. Rayport)和斯威尔克拉(John J. Sviok la)、迟晓英和宣国良等,对此理论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重点放在技术发展对价值链的影响,尤其是信息技术、因特网以及电子商务的影响,从而提出了虚拟价值链、价值网的概念。但是,无论价值链的形式如何发展变化,其本质不变,即价值链是由一系列能够满足顾客需求的价值创造活动组成的,这些价值创造活动通过信息流、物流或资金流联系在一起。此外,价值链的分析方法很快在企业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形成了专门的价值链管理思想,国内外也出现了不少的相关文献。

随着产业内分工不断地向纵深发展,传统的产业内部不同类型的价值创造活动逐步由一个企业为主导分离为多个企业的活动,这些企业相互构成上下游关系,共同创造价值。围绕服务于某种特定需求或进行特定产品生产(及提供服务)所涉及到的一系列互为基础、相互依存的上下游链条关系就构成了产业链

价值链分析与战略成本管理

价值链分析与战略成本管理 “价值链”这一概念是由美国哈佛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于1985年提出的:每一个企业都是用来进行设计、生产、营销、交货以及对产品起辅助作用的各种价值活动的集合,所有这些活动就构成了价值链。一个企业价值链和它所从事的单个活动的方式反映了其历史、战略、推行战略的途径以及这些活动本身的根本经济效益。如何扩大价值链的增值,是每个企业所致力追求的。他将一个企业的经营活动分解为若干战略性相关的价值活动,每一种价值活动都会对企业的相对成本地位产生影响,并成为企业采取差异化战略的基础。供应商通过向企业出售一定的产品对企业的价值链产生影响,而企业通过向顾客销售产品又影响着买方的价值链。在波特这一基本思想的指导下,将价值链这一概念进行推广并根据其中的有机联系进行了适当的分类,将价值链划分为纵向价值链,横向价值链和企业内部价值链三类进行研究。 一、企业内部价值链 (一)波特关于企业内部价值链的论述 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是逻辑上相关的一组决策和活动的集合。价值链思想认为企业的价值增值过程,按照经济和技术的相对独立性,可以分为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多个价值活动,这些价值活动形成一个独特的价值链。不同企业的价值活动划分与构成不同,价值链的具体结构也不同。许多企业都意识到:应该把以企业内部各个业务活动,构造成能够增加价值增值的业务流程。这个能够产生价值增值的企业内部业务流程,就是企业内部价值链。它的基本特点是:(1)由能够产生价值增值的内部业务过程组成;(2)这些过程构成一个完整的业务流程;(3)企业内部运作过程的构造中,业务活动的取舍以是否能够实现或支持整条价值链的价值增值作为标准。 波特将企业的价值活动分为九种,这些活动之间的关系见图3所示: 图3 1、内部后勤:包括与原材料的验收、储存、整理及存货控制的相关的作业。 2、生产经营:包括将原材料转换成最终产品的作业,如机械加工、包装、装配、 设备维修、检测和生产安排等作业。 3、外部后勤:包括产品已经生产的出来及产品被送到用户手中的作业,包括: 产品的归集、储存、销售和发运等。 4、市场营销:是指如何使消费者获知产品的特征并赋予其价值,进而购买该产 品。通常包括广告、促销、销售、定价、报价、渠道选择、渠道关系的建立等作业。 5、服务:是指提供服务以加强或维持产品的价值的活动,例如产品安装、调试、

中小企业电子商务价值链体系构建研究分析

2007届毕业生 毕业论文 题目: 中小企业电子商务价值链体系构建研究 院系名称:治理学院专业班级:电子商务0503班学生姓名: XX 学号: 20052320313 指导教师: XXX 教师职称:副教授 2007 年 5 月

摘要 在我国,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推动经济进展的重要力量,但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着资本规模小、技术构成低、产品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弱和企业寿命短等问题。在世界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和知识经济作用越来越重要的形势下,中小企业要确保在竞争激烈的商战中立于不败之地,就需要从价值链体系的各个环节来查找新的赢利点。随着电子商务在全球范围内的兴起和运用,企业的商务运作模式打破了地域界限,缩短了信息流淌时刻,降低了信息流、商流、物流及资金流的传递成本。因此,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市场的运作机制,环境条件和技术基础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本文要紧研究了电子商务价值链的范畴界定,电子商务价值链体系构建,以及在实现电子商务价值链体系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几个方面,运用价值链理论剖析了电子商务给中小企业带来的价值源泉,对价值链体系的各个环节利用电子商务手段进行治理,并针对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法。 本文的分析表明利用电子商务信息化手段来为企业的经营战略、生产组织、供应网络、顾客关系等方面来进行价值链体系的改造与整合,能够以更有效的方式协调构建企业流程。

关键词:中小企业电子商务价值链 Title Small Enterprise E-commerce Value Chain Systems Construction Abstract In China, small enterprise is the most important component of national economy and the vital forc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but

1001 全球价值链与中国制造

全球价值链与中国制造 南开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张岩贵陈晓燕 发布时间:2010-01-11 《世界经济研究》2009年第10期 摘要:本文论述跨国公司的全球价值链理论,作者对全球价值链理论中两个类型的全球商品链进行了补充,将两类商品链扩大为三个类型的商品链。这一结论有助于我国制定更细致更符合产业实际的外资政策。论文指出,在三角生产关系条件下,以投资自由化政策放任NICs对我国进行FDI是不正确的。论文指出发展中大国进行重要产业进口替代工业化的合理性,并以全球价值链理论为借鉴,认为我国仍需跨越传统的产业思维以便今后全面和真正提升我国在国际分工体系中的地位。论文还把前人的“6+1”修正为“7+1”。 关键词:全球价值链理论,中国制造,三角生产关系 跨国公司的全球价值链理论可以说是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一种特殊的产业理论。说它特殊,是因为这是一种关于跨国公司组织国际生产和分工的理论,它至今还没有整体地进入学者们心目中的当代跨国公司新理论中,也尚未进入传统的产业经济学和产业组织理论的教科书中。然而,跨国公司的全球价值链理论对于发展中东道国却蕴含着头等重要的企业战略意义和国家产业政策意义。正因为如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全球价值链与中国制造的关系作一番陈述。 一、有关全球价值链的既有主要理论 1.波特和科古特的价值链概念 价值链概念最早见波特(Michael K.Porter)1985年出版的《竞争优势》一书,价值链指的是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的生产最终交易的产品(或服务)所经历的增加价值的、相互连接的诸环节,包含商品(或服务)在形成过程中所经历的从原料到最终消费品的一切环节(阶段)。诚然,波特也没有说这个价值链只

价值链理论

价值链理论 价值链(value chain ) 是研究竞争优势的有效工具, 其理论方法是将企业的业务流程描绘成一个价值增值和价值创造的链式结构, 研究如何通过计划、协调、组织和控制各个环节的工作, 使各环节在相互联系的基础上同时具有处理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自我组织能力。 1、价值链理论的提出——波特的价值链理论 价值链的概念最早由波特于1985 年在其所著的《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在过去20 年中, 价值链理论获得了很大的发展, 在管理会计、市场营销及其他企业管理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并逐渐上升为一种管理方法体系。 1.1 价值活动与价值链 波特认为, 每一个企业都是由材料采购、生产作业和产品销售等一系列活动的集合, 这些活动被称为价值活动。它们是企业创造对买方有价值的产品的基石, 可以用价值链的形式表示出来。 企业的价值活动又可分为两大类: 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基本活动直接创造价值并将价值传递给顾客, 它主要包括材料入库、生产作业、产品出库、市场营销和售后服务。辅助活动为基本活动提供条件并提高基本活动的绩效水平,它不直接创造价值。辅助活动主要包括采购、技术开发、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基础设施。其中, 采购、技术开发和人力资源管理都与各种具体的基本活动相联系并支持整个价值链, 而企业的基础设施并不与各特定的基本活动相联系但也支持整 个价值链。企业的各项价值活动不是一些孤立的活动, 它们相互依存, 形成一个系统, 形成一条价值链。价值链的各环节之间相互关联, 相互影响。例如: 采购预先剪裁好的钢板可以简化生产工序并减少浪费; 良好的技术开发有利于增加 产品的销售; 有序的仓储、车辆调度等入库后勤活动有利于生产作业, 等等。 1.2价值链与企业的竞争力 一件产品的价值是由整条价值链所创造的, 因此产品的竞争力实质上体现 了整条价值链上各个环节的整体竞争力, 也就是企业的竞争力。通过对企业活动的价值链分析可以看出, 企业的价值活动中, 并不是每一环节都创造价值, 实

价值链分析的三个步骤

价值链分析如同转魔方 价值链是一个工具,用于确定各集团公司之间的特征关系。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最新的利润分割草案中指出,所有商业运作都可以通过价值链来表述,许多跨国企业集团都是通过其全球价值链开展业务运作的。而价值链分析是对跨国企业集团业务活动所做的一种端对端式的分析,展示了各项业务活动之间如何交互运作,集团实体如何创造价值,以及集团利润如何在全球价值链上分配的整体视图。 通俗地说,价值链分析是一个复杂而多变的过程,如同转魔方,需要同时考虑多个不同的面和颜色。因为价值链上的价值是由许多集团公司共同创造的,而这些价值埋藏在整个集团运作和技术流程的各个环节中,分析时需要充分考虑每个环节创造的价值因素。因此,跨国企业的转让定价文档要与其业务实质相符,每一个价值创造因素都要与实际利润分配相匹配。 分析跨国企业的价值链就像转魔方,每一小块颜色都代表一项由一个或多个集团公司创造的价值。合理的价值链分析结果应该是价值创造、经济活动以及利润分配的完美匹配。跨国企业可以考虑使用上述一种或多种方法相结合来分析价值链,从而获得全方位的分析结果和整体视图。 价值链分析可反映出关键价值驱动因素对跨国企业的业务、部门以及经营活动的影响,并确定关键价值驱动因素对价值创造过程的相对贡献,可以用于关联交易定价、检验关联交易实际结果,以及确定各集团公司对整体价值链所作的贡献。

方法一:财务比率分析法 基于多年分析跨国公司价值链的实践经验,我们为跨国公司介绍三种主要的价值链分析方法,跨国公司可结合实际情况选择使用,来分析中国实体所属的全球价值链。 通过评估中国子公司4个财务比率是否匹配,来分析各集团公司的相应价值贡献,分析价值创造是否与利润回报相匹配。如果不相匹配的比率越大,税务机关对中国子公司的利润回报所产生的质疑也就越大。跨国企业应在其转让定价报告中(通过价值链分析)对这种情况作出相应解释。 这4个财务比率是:集团公司销售额与跨国公司总销售之比率(销售率);集团公司息税前利润与跨国公司总息税前利润之比率(息税前利润率);集团公司毛利与跨国公司总毛利之比率(毛利率);集团公司人数与跨国公司总人数之比率(人数率)。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集团公司指设立在各国(地区)的母公司,跨国公司指全球总部。举例来说,某跨国公司在荷兰、中国、英国、德国设有集团公司,荷兰仅有10%人数率,却占有跨国公司总息税前利润的43%和总毛利的38%,而中国的人数率为58%,却只获得7%的息税前利润和10%毛利。如假设人员数量是利润分配的唯一因素的话,以上的严重不匹配情况应向各利益相关者(例如税务机关)予以解释。 上述情况一出现,就会导致税务机关对这种不匹配比率予以质疑。因此,跨国企业应在其税收/转让定价报告中(通过价值链分析)对这种情况作出相应的解释。

企业价值链发展战略剖析(doc 13页)

企业价值链发展战略剖析(doc 13页)

企业价值链发展战略剖析 将企业的经营活动分为基本活动和支持活动,企业从原材料采购开始到制成品再到实现销售,这一系列的经营活动构成了一条完整的价值链。后来Peter Hine进一步发展演绎价值链,将那些与生产行为直接相关或有影响的企业也包括进去,使不同企业间的“协同”成为新型价值链的一个重要特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Jefferey F. Rayport和John J. Sviokla于1995年又提出了虚拟价值链概念,提出构建全球一体化基础上的虚拟企业。价值链理论从之前的一种管理分析工具发展成为企业战略。 价值链理论认为: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并不是每个经营环节都创造价值或者具有比较优势。企业所创造的价值和比较优势,实际上是来自于企业价值链上某些特定环节的价值活动,这些真正创造价值的、具有比较优势的经营活动,才是最有价值的战略环节。企业的竞争优势,或者说核心竞争力,实质上就是企业在价值链上某一特定的战略环节上所具有的优势,这些战略环节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只要控制住这些关键的战略环节,也就控制了整个价值链。企业要发展或者保持自己的竞争优势,并不需要在企业的所有环节上都保持优势,关键是发展或者保持那些创造价值同时产生比较优势

的战略环节的优势。 目前,相当一部分跨国公司采用价值链理论来管理其全球价值链。最常见的做法是,这些公司实施业务“归核”战略,把经营活动中产生核心能力的战略环节严格控制在企业内部,而将一些非战略性的活动外包出去,充分利用国际市场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和盈利水平。例如耐克公司尽管在全球开展业务,但是公司总部仅仅掌握产品设计与研发、营销这两项活动,其它如产品生产、物流等诸多职能全部采用外包。这种战略不仅不影响其正常的运营活动,反而使耐克能够轻装上阵,集中企业全部资源在产品研发和市场营销中,进一步巩固了其全球第一运动品牌地位。 ■建立企业价值链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和必要性 (一)发展核心能力,建立竞争优势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出现,国内市场竞争不断加剧。伴随着跨国公司的进入,竞争越 来越具有“国内市场国际化”的明显特征。与拥有强大竞争力的跨国公司相比,中国本土企业面临着重建竞争优势,发展企业核心能力的艰巨任务。根据价值链理论,企业在建立竞争优势时,与竞争对手相比,根本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建立全面的竞争优势。企业只需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集中企业资源重点发展具有一定优势的战略环节,使其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放弃一些劣势环节,就能获得竞争优势。 价值链理论完全颠覆了传统的“木桶理论”。木桶理论要求企业重点去

价值链理论与应用研究述评_窦炜

!!!!!!!!!!!!!!!!!!!!!!!!!!!!!!!!!!!!!!!!!!! 引 言 企业的利润或者价值创造的过程是由一系列的经营管理活动构成的。这些活动可以分为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两大类:基本活动是指与企业生产经营直接相关的活动,具体包括企业生产作业、进料后勤、发货后勤、市场和销售、售后服务等;而辅助活动则是指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不直接相关,但能够对企业直接生产经营活动起到辅助和支持作用的活动,具体包括研究与开发、人力资源管理、财务、计划和企业基础设施等。这些互不相同但又相互关联的生产经营活动,共同构成了一个企业创造价值的动态过程,即价值链。 在现实的市场竞争中,每一个企业的价值创造活动都是不一样的,而且往往也并不是企业的每一个生产经营环节都能创造价值的。因此,价值链分析通过对企业每一个生产经营环节的价值分析,可以对许多其他经济理论无法解释的经济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和分析。比如,为什么在一个相同的行业里面,有的企业盈利水平很高,而有些企业经营状况却很差?通过价值链分析,可以找出经营状况较差的企业到底是在哪些生产经营活动的环节出现了问题。价值链理论的核心其实就是认为企业是由一系列互相不同但又相互关联的价值创造活动组成的,而不是将企业视为一整个“黑匣子”。如果我们通过价值链分析,将企业这个“黑匣子”打开,分析企业每一项经济业务活动的价值创造能力以及经济业务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则对内可以优化和协调企业内部生产经营活动,优化业务组织流程,提高生产经营效率,帮助企业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价值链和竞争优势;对外则可以分析行业上游、下游以及竞争对手企业竞争优势的关键价值活动等,帮助企业了解纵向和横向的行业市场情况。因此,价值链理论被广泛地 应用于现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分析、成本管理、行业市场分析、企业经营战略管理等方面。 正是由于价值链理论的广泛应用和对于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巨大作用,该理论在过去的20多年里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并广泛的被当今先进管理思想者所接受和采用。尤其是近年来,大量的学者和研究都聚焦于该领域,形成了大量有关价值链理论与应用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和结论。尽管这些研究的结论不尽相同,但是这些前沿研究大都从价值链理论的核心———价值出发,抓住企业价值链形成的两个基本过程:价值的创造和价值的分配过程,从价值链的视角,围绕企业是如何发现和创造价值以及市场又是如何实现价值的合理分配,这两个层面展开。因此,根据其研究内容的不同,我们可以将现有研究分为有关价值链理论内涵的研究、有关价值创造的研究、有关价值分配的研究以及有关博弈论应用工具在价值链理论中的应用研究4个方面。 1有关价值链理论内涵的研究 “价值链”的概念是由企业战略管理理论发展而来。Michael E.Porter 于1985年在其著作《竞争优势》中首次提出了“价值 链”。早期的企业战略管理理论主要聚焦于企业外部市场竞争与经营策略的选择分析,却缺乏对企业内部经营环境的研究和考虑,因而,这些理论与假说都无法合理地解释现实世界中所存在的诸多问题:为什么在无吸引力的产业中仍能有盈利水平很高的企业存在,而在吸引力很高的产业中却又存在经营状况很差的企业?受潜在高利润的诱惑,企业进入与自身竞争优势毫不相关的产业进行多元化经营,但缘何最终却大多数企业都以失败告终?等等。波特教授从企业内部经营环境出发,提出了以价值链为基础的战略分析,试图弥补原有理论的不足。波特当时将价值链描述成一个企业用以“设计、生产、销售、交货以及维护其产品”的内部过程或作业(activity )。“价值链”思想的核心观点 [收稿日期]2012-08-16 [基金项目]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博士后研究项目“钢铁企业价值链构建及其应用研究”项目的研究成果之一。 价值链理论与应用研究述评 窦炜1,2,施军2,魏建新2 (1.武汉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武汉430081;2.武汉钢铁集团公司研究院,武汉430081) [摘 要]本文从阐述企业创造利润和价值的过程入手,研究了有关价值链理论的内涵,价值的创造,价值的分配以及有关博 弈论应用工具在价值链理论中的应用。 [关键词]利润;价值链;博弈论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3.02.018[中图分类号]F27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3)02-0040-04 学:E 辑,2008(9). [3]郑海峰.钢铁企业主要C 素流和能量流的研究及应用[D ].沈阳:东北 大学,2006. [4]蔡九菊,王建军,张琦,等.钢铁企业物质流、能量流及其对CO 2排放的 影响[J ].环境科学研究,2008(1). [5]王建军,蔡九菊,张琦,等.钢铁企业能量流分析[C ].2005中国钢铁年 会论文集,2005. [6]徐匡迪.低碳经济与钢铁工业[J ].钢铁,2010(3). [7]王建军,蔡九菊,张琦,等.钢铁企业能量流模型化研究[J ].中国冶金, 2006(5). [8]陈春霞,王建军,孙飞飞.钢铁工业工序能量流分析[C ].2007中国钢 铁年会论文集,2007. [9]傅加锋,庄贵阳,高庆先.低碳经济的概念辨识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20). [10]张敬,张芸,张树深,等.钢铁行业二氧化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J ].现 代化工,2009(1). [11]冯其明.一种提高判断矩阵一致性程度的方法[J ].科学导报, 2010,28(6). 中国管理信息化 C hina Management Informationization 2013年1月第16卷第2期 Jan.,2013Vol .16,No .2

产业升级与价值链

“产业升级”的理论内核及研究思路述评 更新时间:2009-10-28 | [摘要]关于“产业升级”问题,国内外存在“产业结构调整”和“价值链升级”两种认识和研究思路,而且至今未对两者进行区分与对比研究,造成了使用不便以及认识混乱。在回顾已有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在使用特征、包含内容、理论内核等方面对两种思路进行对比,进而讨论“产业升级”概念在我国现阶段的内涵,以及该领域未来的研究趋势。 (中经评论·北京)在国外,产业升级的正式研究在20世纪90年代末由Gemfi (1999)等人开始,在此之前人们主要关注“产业结构调整”,如刘易斯的二元结构转变理论、赫希曼的不平衡增长理论、罗斯托的主导部门理论和筱原三代平的两基准理论。国际上对“产业升级”概念的理解与“产业结构调整”差别较大,“产业升级”指从全球价值链(GVC)的视角,由低技术水平、低附加值状态向高新技术、高附加值状态的演变趋势。然而在我国,对产业升级概念的理解主要是“产业结构调整”,同时国内也存在与国际GVC视角较为一致的“价值链升级”思路,并在近年来形成了越来越多的研究。一直以来,人们对这个差异并不重视。目前尚未针对这两种思路进行比较和讨论,这一方面造成对“产业升级”概念的混用,另一方面,影响人们对相关问题的认识与讨论。在此对“产业结构调整”和“价值链升级”两种思路下(以下简称为“结构思路”和“价值链思路”)的已有研究进行综述。 一、“产业结构调整”思路下的产业升级问题研究

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的这段时期,我国基本没有“产业结构”的提法,研究内容与现在“产业结构”比较相近的,多数称为“再生产理论”、“经济结构” 等。改革开放后,学者的研究视角经历了从最初的克服短缺和结构失衡,到市场经济背景下的产业结构问题,包括现实产业结构的演变、产业结构合理化、与新经济相关产业的发展、经济开放对产业结构的影响等,“产业结构”问题成为了人们关注与研究的热点。 “产业升级”概念由此应运而生。吴崇伯是国内最早讨论产业升级的学者,他对产业升级的阐释是“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即“迅速淘汰劳动密集型行业,转向从事技术与知识密集型行业”。这就是上文提出的国内对“产业升级”的第一种理解--“产业结构的调整”。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人们开始更多地研究我国的“产业结构升级”问题。“产业升级、体制转换与国际合作国际讨论会”会议秘书处(1997)总结了来自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专家学者的研讨会,指出与会者认为“中国正在进入一个产业调整和产业升级的新阶段”,而且“90年代的产业升级已经从主要进行产业间比例调整,转向必须进行深层次的产业结构调整的新阶段”。很显然,这里所说的产业升级也是“结构思路”的,并且重视了更细分层面的结构。 郑新立(1999)分析了我国产业升级进展缓慢的原因:一是科技与经济分离的旧体制阻碍了产业技术进步;二是企业尚未建立起技术进步的机制,缺乏技术创新的内在动力:三是企业技术进步投入明显不足的投资结构不适应产业升级的要求;最后是技术资源的制约--重视引进而忽视消化创新。相对应,王子先则分析了开放情形下我

KM知识管理的价值链分析

知识治理的价值链分析 [摘要]本文应用价值链对知识治理运作流程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明确知识治理的环节及其一体化流程,为各企业通过知识治理培养和猎取竞争力。 1 引言 当今时代信息与技术的不断成长,新的经济体系正以史无前例的惊人速度产生信息,并在业务伙伴、职员及顾客间传递,并产生了“信息烟雾”。因此随着信息量的暴涨,企业更迫切需要辨不信息的能力,才能择精去芜精炼信息,并据此采取可预测其结果的行动。企业(Knowledge Management,KM)或许是治疗“信息烟雾”的希望。本文应用价值链对KM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使企业进一步明确KM的一体化运作流程,通过实施KM猎取核心竞争优势。 2 知识治理概述

2.1 知识治理的起因新的经济架构迫使我们重新审视一切商务活动。同时,新的架构也改变了企业经营环境,并带来新的竞争规则。以下三项至关重要的竞争规则:1)易于与业务伙伴合作;2)治理专业人才流淌率;3)分散决策权。整体而言,这三个缘故正是近年来KM趋势的主流。这些竞争规则都要求企业在适当的时机将适当的信息内容交给适当的人。 2.2 知识治理的含义企业知识治理是把知识作为最重要的资源,把知识和知识活动作为企业的财宝和核心,对信息的猎取和传播、知识的学习和运用、知识的创新和传播、知识交流及企业内部知识的分享和共享的结构、知识水平的提高进行治理,发挥企业职员和集体的智慧,在知识创新中谋求企业核心竞争力和企业的可持续进展。从上述定义能够看出,KM的实质确实是对知识价值链进行治理,使组织的知识在运动中不断增值。

然而到目前为止,KM仍停留在观念的时期,只能协助企业诊断病症,而未告诉我们如何采取治疗的行动。 3 知识治理价值链分析 下面利用迈克·波特的价值链模型来分析KM的价值链(如图1),从而进一步明确知识运作流程的环节,确立企业KM的核心竞争力。 3.1 差不多活动 3.1.1 知识的制造KM是从知识的收集开始

信息价值链模型

信息价值链模型 信息价值链模型(Information Value Chain Model) [编辑] 信息价值链模型概述 价值链(Value Chain)概念由美国学者迈克尔·波特于1985年在其《竞争优势》一书中最先 提出。企业价值链由企业运行的各有机构成部分如资金、物流等各自形成的小链交织而成的。其中,企业的信息流动一收集、记录、传递、汇总、报告一即形成了一条信息价值链(Information Value Chain),这个链条上各环节信息传递的快捷流畅则是实现企业整个价值链管理的有力保证。 随着知识经济、信息化革命的到采,信息资源数量增长的无限性和人的吸纳能力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信息分布和流向的不确定性与用户需求多样化之间的矛盾、信息流动的广度和深度与人为障碍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在信息的传递过程中,使合适的信息在合适的时候,以合适的方式传递给合适的人,成为信息价值实现的关键。根据迈克尔·波特的企业基本价值链模型,综合 信息增值的技术手段和方法,构造企业信息价值链模型图如下图。 [编辑] 信息价值链模型与实物价值链

企业传统实物价值链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理论和方法,但对企业信息价值链的研究和认识并不充分,尽管如此,我们仍然可以从一些表面现象来分析二者的不同。 (1)追求目标不同 实物价值链通过对原材料的加工实现产品的增值。在这一过程中,产生过程中注入的知识、技术、工艺、客户需求越多,品牌越著名,产品的附加值就越高。企业的目标是要不断创造新的产品,并在产品中注入尽可能多的科技成分,以达到降低成本和提高附加值的目的。信息价值链是通过对庞大的、分散的、孤立的、无序的信息进行系统的采集、加工和组织,方便用户的查询、检索和获取,使信息资源成为有序、系统、全面和集成的资源,并根据不同用户群的不同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产品和服务。我们从文摘、索引、书目等二次文献到全文数据库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尽管这些检索工具的载体和检索技术发生了变化,但它们的目标并没有根本的变化。 (2)规模大小不同 我们可以从微观角度对企业价值链进行分析并发现其基本构成,如从企业内部环节与企业外部环节就可以分析其产品的增值过程,管理起来相对简单。但信息的增值过程是由分散在不同地区、不同领域的机构来做的,而不象企业那样集合在一个供需链上来完成。因此,必须从宏观层次对信息资源进行管理和协调。以二次文献和数据库产品为例,目前世界上数万种数据库产品是由数万家机构开发完成的,信息的生产者和信息加工者之间不一定有直接联系,这就使宏观层面的信息价值链非常松散。同时信息价值链作为信息资源增值的主要手段,其形成实际上是一个社会化工程,需要高度的协调和管理,需要政府的介入并发挥协调作用。 (3)环节划分不同 信息价值链的单元很难用部门和职能来明确细分,它们的差异是隐含的,并容易混淆。信息价值链的另一个突出特点是用户需求在价值链的形成过程中占据核心地位。以往,人们对信息增值链的认识是相当模糊的,认为数据、信息和知识是同一个东西,其价值含量是一样的。但在生活实践中,信息价值链上的分工与协作已经很明确,并有进一步细分的趋势。 [编辑] 信息价值链与知识价值链 信息价值链与知识价值链的区别在于:信息价值链以信息服务为目的,认为技术系统是指导组织活动过程中的关键要素,而人只是相关的被动“处理机”,其作用是保证正确执行信息库中得到的“最佳方案”,信息价值链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强调的是信息技术的价值;而知识价值链以创新为目标,认为人力系统才是最关键的组成部分,只有人们不断地认识和评估技术系统提供的信息,才能够更好地实现制定的目标。知识价值链以知识为中心,以人为本,强调人的价值。 价值链研究从实物到信息到知识的不断变化与知识经济的蓬勃发展密不可分,高新技术的发展,消费者不断变化和日益苛刻的需求使信息和具有竞争能力的核心知识成为企业致胜的关键。因此,研究信息、知识价值链,提高研发和物流能力,成为企业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课题之一。

价值链分析(整理).

价值链分析与应用 1 价值链分析主要内容 1.1 行业价值链分析:将企业的上游企业、下游企业列出,并找出主要供应商(上游企业)及主要顾客(下游企业)作成本与利润分析,最后决定良好的并购、外包、与供应商及顾客联盟合作等策略。 (企业价值链与供应商价值链和顾客价值链的联系,是通过购销活动来实现的) 一个企业可以在无法得到财务数据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了解其它企业在产业价值链的各过程中是如何竞争的,应用定性分析找到自己在竞争中的位置。 1.2 竞争对手价值链分析:企业通过了解竞争对手在生产价值链的每一环节上是如何完成任务以及其成本情况,将结果同本企业的价值链分析结果进行比较,就可以利用定性分析的方法明确企业的相对成本地位,即同竞争对手相比是处于成本竞争优势还是劣势,从而采取一定的战略行动,消除成本劣势、创造成本优势。 1.3 企业内部价值链分析:强调通过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基本职能活动、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组织,完成成本最低、差异最佳,从而价值增值最大的目标。区分增值与非增值的作业,探索提高增值作业效率的途径。 2 价值链分析的步骤 (1)确定企业的价值链

在了解行业发展背景、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生产流程)及竞争对手状况的基础上,确定企业的价值链。 (2)将成本分摊到价值链各种活动中并计算各价值活动对企业价值创造的贡献率。(“成本—价值”计量与分析) (3)价值链优化 价值链分析中的难点:“成本—价值”计量与分析 如何进行:“成本—价值”计量与分析 方法:采用“作业成本法(ABC)、层次分析法(AHP) 3 价值链分析在某电冰箱生产企业的应用 3.1了解企业生产流程 电冰箱的生产工艺流程大致是:设计与研发;外购压缩机、温度控制器、箱体钢板等原材料;协作生产内胆、抽屉等塑料件;协作生产冷凝器、散热器等制冷系统部件;箱体发泡;流水线安装;测试;打包入库;销售;服务。

延长加工贸易国内价值链问题探析

延长加工贸易国内价值链问题探析 杭州商学院徐剑明来源:《国际贸易问题》(2003年第11期摘要:在阐述当前我国加工贸易国内价值链较短引起的诸多负效应基础上,深入分析了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成因,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促进延长我国加工贸易国内价值链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加工贸易;延长;价值链 一、我国加工贸易面临的问题 加工贸易已成为我国第一大出口方式,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但由于我国加工贸易方式国内价值链较短,引起的相关负效应也十分突出。 1.当前我国加工贸易中间投入品的本地化比例不高,从而导致其发展后劲不足。2003年1—4月,我国加工贸易(包括来料加工和进料加工)出口665.6亿美元,占同期出口总额的31.5%;加工贸易进口456.1亿美元,占同期进口总额的3 2.7%。这表明我国加工贸易尚处于典型的简单加工或组装型发展阶段,加工贸易国内产业链条

短,生产能力集中于下游产业,零部件和原材料过度依赖进口,随着我国劳动力成本上升,它会逐渐失去发展后劲。根据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的调查,改革开放初期,广东电子工业在全国同行业中列第8位,1991年以后跃居全国第五位,十几年的高速发展主要依靠港澳加工装配业的转移。但广东目前的优势只体现在最终产品总量,并不具备生产技术上的优势,产品设计、材料和零部件生产以及销售均严重依赖香港和海外,例如1995年广东主要电子和家电零部件的进口额占全省电子工业产值的2/3。实际上,我国沿海其它地区利用加工贸易发展起来的产业,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类似的问题。 2.我国加工贸易的增值率极低,致使大量利润外流。在整个加工贸易的研发、设计、制造、仓储、运输、销售、服务等环节构成的价值链中,我国企业从事的往往是对零件或原辅材料的初级加工、装配和组装等劳动密集型环节,在价值链环节中比重较少,从而导致产品附加值的提高不大。据统计,在来料加工中,目前我方企业仅能获得占出口总额8%左右的工料费收入,产品增值的大部分被外方获得;而在进料加工贸易方式中,由于外方控制着原材料采购和制成品销售等关键环节,因而有利于外商利用转移价格等手段,使企业利润严重流失。例如1998年我国加工贸易出口产品中的国产成分比例低于

价值管理-王家荣价值链战略管理模式研究 精品

价值链战略管理模式研究 在变革的时代,企业面临着种种挑战,这势必导致管理思想的变迁。目前,理论界对这一变化一致的看法体现在4个方面:由过程管理向战略管理转变;由内向管理向外向管理转变;由产品市场管理向价值管理转变;由行为管理向文化管理转变。毫无疑问,企业战略管理将是这场变革的中心,它将引发许多新动向,对这一趋势能作出前瞻性把握的企业将在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鉴于此,笔者试图对由迈克尔。波特提出的以价值链为分析工具旨在获取竞争优势的战略管理模式——价值链管理进行“新”视角研究,以确立其在提升企业竞争力,获取竞争优势的核心地位。 一、价值链管理及价值链管理的传统观念与误区 价值链管理就是对价值链的管理,即对企业各项战略活动本身及其之间物流和信息流等进行的计划、协调和控制。为此,探讨价值链管理就须界定价值链的科学内涵。 1.价值链的内涵 每一个企业都是用来进行设计、生产、营销、交货以及对产品起辅助作用的各种活动的集合。所有这些活动都可以用价值链表示出来。一个企业的价值链和它所从事的单个活动的方式反映了其历史、战略、推行战略的途径以及这些活动的根本效益。为了加深对价值链的理解和认识,现作以下几点说明:(1)价值链分析的基础是价值,而不是成本。(2)价值链是由各种价值活动构成的,即由基本增值活动和辅助性增值活动构成。(3)企业的价值链体现在价值系统的更广泛的一连串活动之中(见图1)。(4)一条基本价值链可以进行再分解,如作为基本增值活动的市场销售就可再分为营销管理、广告、销售队伍管理、销售业务、技术文献、促销等活动。(5)价值链的各环节之间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6)在同一产业中,不同的企业具有不同的价值链,对于同一个企业而言,在不同的发展时期,会有不同的价值链。正确地理解价值链的内涵是进行价值链管理的有效基础。进行价值链管理就要摒弃关于价值链管理的传统观念与误区。 图1价值系统 2.价值链管理的传统观念与误区 传统价值链管理在观念上存在许多不足和误区,导致实际中价值链管理水平低,不能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主要表现为:

以国内价值链的构建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桑瑞聪-全球价值链

以国内价值链的构建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桑瑞聪博士新著《扩大内需背景下国内价值链构建与产业转移》序 刘志彪 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南京大学教授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地区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加深,国内区域间的产业转移,越来越被认为是缩小地区间经济发展差异、加强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纽带,是实现产业升级和协调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国内区域间的产业转移政策,更是被作为发挥大国经济潜力足、韧性强、回旋余地大的优势,当做有效的应对后金融危机的现实选择。 在地区经济合作和差异协调的研究中,有一个重要的角度就是全球价值链(GVC)对中国东中西三大地带增长和发展的影响问题。在上一轮经济发展中,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利用自身优势,率先加入全球价值链,专业化于劳动密集型环节的产业集群,迅速成为全球最大的国际制造平台或“国际制造基地”,使该地区首先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从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的角度看,中国接受的是它们主动发出的制造业的国际外包订单,是属于GVC的低端环节。跨国公司 全球化战略以全球性城市为节点,其总部或总部分支机构往往配置在沿海大城市,主要是为了利用其生产性服务业发达、交易成本低的优势;它们把其制造过程和工厂设置在沿海基础设施发达的其他省份,如江浙、广东等,一是为了更方便地使总部高级的生产性服务机构和人员能够“面对面”地服务于它们的制造企业;二是为了在节省制造成本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享受到邻近大城市的外部经济。 GVC在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建立,直接推动了中国东部地区国际贸易的“爆炸式”增长,加速了这些地区“世界工厂”、“国际制造基地”的形成。外向化程度高的产业在这些地区的高度集聚,不仅使这些产业享受到了来自GVC高端的技术、知识和技能的溢出,提高了这些地区的技术水平和发展水平,客观上也加大了中国东中西三大地带的发展程度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 第一,我国东部地区定位于GVC中的低端环节,限制了中国中西部地区发 展能力的发挥,是形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东中西发展差距日益扩大的主要原因之一。东部地区的快速发展,使我国中西部廉价的生产要素和自然资源在本地得不到有效利用的机会,只有源源不断的流向东部,从而一方面中西部地区只能得到低级要素的报酬,沦为低端要素的供应地,另一方面东部地区在加入全球价值链的过程中,自身对“世界加工厂”的低端定位,在某种程度上把中西部地区压制在原材料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供应商的地位,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中西部地区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空间和可能的选择。集中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的附加值低的外资代工企业,对当地的生产成本尤其敏感。一旦当地的生产成本上升,它们更可能的选择的,并不是留在当地进行产业升级,而是进行产业转移。在中国中西部地区的投资环境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不具有优势的情况下,这些产业就会外移而不是内迁。这样又使中西部地区缺少发展机遇。

价值链理论

价值链理论演进及其与相关理论比较 摘要:文章系统介绍了价值链理论发展演进中的价值链理论、价值系统理论、价值网理论以及虚拟价值链理论。在此基础上,文章最后对比分析了价值链理论和供应链理论、价值工程理论、作业成本法的相互关系。 关键词:价值链价值系统价值网虚拟价值链供应链价值工程作业成本法 1 价值链理论 价值链 价值链的概念是Michael 于1985年在其所着的《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的,过去近20年中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并被当今管理者广泛采用,已经成为研究竞争优势的有效工具。价值链是一个企业在一定产业内的各种活动的组合,比如产品设计、生产、营销、交货等各种对产品起作用的各种行为。这些行为构成企业价值的来源,进而构成竞争优势的来源。因此我们将这些一环扣一环的企业行为称为价值链。同一产业内的不同企业具有相似的价值链,但不同的产品线又有不同特征、卖方、地理区域或分销渠道等,因此不同的企业拥有不同的价值链。企业价值链的不同形式反映了其历史、战略、推行战略的不同途径,从而形成了不同的经济效益来源。因此同一产业内不同企业间价值链之间的差异是竞争优势的一个关键来源。它具体分为两种企业活动:基本活动、辅助活动。 (1)基本活动 基本活动涉及产品的生产、销售、交付和售后服务等活动,它可划分为五种基本类别:内部后勤、生产作业、外部后勤、市场和销售、服务。 内部后勤:与接收、存储、分配相关的各种活动,如原材料搬运、仓储、库存管理、车辆调度和向供应商退货等。 生产作业:与将原材料投入转化成最终产品相关的各种活动,如加工、包装、组装、设备维护、检测、印刷和各种设施管理。 外部后勤:它与集中、存储和将产品发送给买方有关的各种活动,如产成品库存管理、原材料搬运、送货车辆调度、订单处理和生产进度安排。 市场和销售:与鼓励、方便买方购买有关的各种活动,如广告、促销、销售队伍、报价、渠道选择、渠道关系和定价。 服务:与提供服务、保持或增加产品价值相关的各种活动,如安装、培训、维修、售后零部件供应和产品调整。 不同产业中企业的基本活动类型、重要性不同。比如,像Ito Yokado这样的零售商而言,外部后勤在很大程度上根本不存在;而对于向企业贷款的银行而言,收款人员的工作效率、贷款的包装和定价的方式(属于“市场和销售”)对该银行的竞争优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基于价值链管理的内部控制构建思想

基于价值链管理的内部控制构建思想 一、营造价值导向、全员参与、学习型的内部控制组织环境与组织文化波特认为,每一种基本战略都意味着为取得成功需要不同的技能和要求,它们一般又转化为组织结构和组织文化上的差异。企业内部控制应当建立在共同的精神文化核心的基础上,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团队精神。企业中的每一个员工应目标明确,观念趋同,成为企业学习型组织的一部分,内部控制才更有实效。以企业价值增值作为企业经营的目标,其实质是营造一种以价值观为核心的企业文化。 在价值链管理的环境下,企业文化应该是以价值为导向的企业文化,作为企业文化载体的员工和部门也应该设立以价值为导向的目标。而企业的整体价值,反映在整个价值链上,来源于所有的价值活动。因此,这时的文化是全员参与的文化,这时的内部控制也应该是全员参与的内部控制。在传统的企业管理中,由于组织结构比较复杂,信息沟通不畅,造成员工只是被动地执行管理层的控制指令。员工的主动性不强,容易导致不同层级之间的对立,从而严重影响到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而在企业内部实施价值链管理的环境下,每个员工都被认同为企业的价值增值点,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提高,可以在特定的环境和时间内以最经济有效的方式完成作业任务。这不但会使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得到很大的提高,而且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内部控制的成本。 二、构建以基于风险链思想的价值链风险管理体系 一个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需要有事前预防性的、事中检查性的和事后纠

正性的控制。从纵向价值链或行业价值链的角度来看,企业的风险可以来自于整个行业以及上、下游企业,因此需要站在整个行业状况及企业在行业所处的位置这两个角度来分析企业的内部风险控制。 风险链是由所有互相分离而又互相协作的节点组成的。在价值链的分析环境下,我们可以把每个价值活动看成是一个节点,每个节点通过职能分工与合作,以风险价值流为媒介实现整个链条的不断增值,它具有复杂性、动态性、交叉性等特点。在实施内部控制的过程中,风险管理者可以通过风险链来认识和分析风险和损失产生的过程,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应对策略。 利用风险链进行风险管理,不仅要分析风险因素及其所在的环境,还要分析这些风险因素之间的交叉性和相互关系。最后,考虑风险链的动态性及风险的传递性,分析风险带来的结果,并根据整个风险链的特征,制定风险管理应对方案。 因此,风险链是在价值链管理环境下,最适用也是最适合的风险管理的模式,它可以使风险管理真正做到全面管理、动态管理、价值管理,可以起到早发现、早防范、早处理的作用,把风险应对的时机提前。 在信息化和网络化环境下,伴随业务流程的重组和价值链的重组,特别是虚拟价值链和战略联盟的出现,企业系统的开放性、信息的分散性和数据的共享性特征更加明显,极大地改变了传统封闭集中状态下的运行环境。管理的精细化、流程化和组织的扁平化,为风险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了微观层面和宏观层面的支持。 三、以流的控制作为内部控制的核心,实现战略控制、管理控制、业务

价值链分析案例

价值链分析 价值链分析法是是一种寻求确定企业竞争优势的工具。价值链分析更多的关注于企业内部活动的价值产生。通过分析识别企业活动,将企业活动归类分析、加以区分,确定企业价值链的关键环节,从而确立企业的竞争优势来源。 产业价值链分析与企业价值链分析的重点有所不同,企业内部的价值链分析目的是寻找产生价值的关键环节(如采购、库存、研发、生产、营销、销售、服务等),最终是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而产业价值链分析的目的除了分析产业价值产生的关键环节(如开发商、原材料供应商、生产商、分销商、零售商等)之外,还要分析产业价值分配模式,进而确定企业在所处产业的价值链条中的竞争地位,以及制定相应的竞争策略。 产业价值链的几个例子: 1、汽车产业价值链——五十铃和福特 汽车行业的价值链:汽车制造=〉汽车销售/汽车维修=〉贷款购车/汽车保险/汽车租赁。越是价值链后端利润约微薄,汽车制造业务已经成为“鸡肋”,虽然能为公司带来巨大的收入但其利润贡献正逐渐降低; 而且竞争日趋激烈,谋求更大发展已经十分艰难。相反,与汽车相关的金融服务业蓬勃发展,虽然目前市场容量有限,但利润丰厚、前景广阔。 五十铃公司,80年代初已经是世界知名的卡车制造经销商;为更大的发展,花了7年时间成功将品牌优势、技术优势、成本优势转扩展到轿车生产方面,但是,遭遇轿车制造业不景气,轿车事业部连年巨额亏损;最终不得不出售给日产汽车公司。在同一时期,福特汽车公司,明智地及时将企业发展的重点转向汽车租赁、贷款购车、汽车保险等业务,1996年这三块业务的销售收入只占整体的1/5,但利润却占到50%。五十铃公司的失败在于没有把握住价值链增值的关键环节;在“利润会随销售收入增长”这一逻辑指导下,最终将企业带入一种危险境地;福特公司的成功在于能够迅速识别成熟行业的新的利润增长点,借助雄厚的财力和卓越的市场声望,步步为营地推进;使其获得了巨大的先机优势。对手眼睁睁地看到原来不起眼的“边缘”业务成为福特公司的利润源泉。 2、日用品产业价值链——宝洁与沃尔玛 日用品产业的价值链:原材料生产商=》日用品生产商=》分销商=》批发商=》零售商。如果看了汽车产业的价值链就认为日用品产业的价值链也有相同的特点,那就大错特错了。日用品产业的价值链比起汽车产业的价值链更为复杂,产业内生产商与销售商的利润分配根据两者竞争力的差别可分为三中情形: A、生产商导向:当生产商实力强大,而分销商劣势明显时,生产商在价值链中占据绝对优势的地位, 可以瓜分更大份额的产业利润。如宝洁,对于一般的分销商、零售商,宝洁可以提出统一销售价格、商品摆放位置、促销活动等要求。 B、销售商导向:当销售商实力远胜与生产商时,销售商在产业利润分配中则占据更有利的地位。例 如沃尔玛可以通过其全球采购中心,制定商品采购的质量标准、价格标准、供应商供货时限等,从而确立其在整个产业价值链中的主导地位。 C、战略联盟——当宝洁遇上沃尔玛:强强联合是最合理的结局,谁都明白失去对方将会造成的损失。 3、家电产业价值链——以空调为例 空调业价值链:零部件供应商=》空调制造商=》分销商=》批发商=》零售商(服务提供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