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源性饲料的质量控制及安全性指标

动物源性饲料的质量控制及安全性指标
动物源性饲料的质量控制及安全性指标

动物源性饲料的质量控制及安全性指标

欧阳雅连1 ,李明凤2 ,侯自花3

(1. 郑州种畜场,河南郑州450008 ; 2. 河南省科技厅,河南郑州450003 ;

3.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河南郑州450002)

摘要: 动物源性饲料多为食品加工的副产品或下脚料,其营养价值较高,在畜禽养殖业中应用较为普遍。但由于其来源复杂、品质不稳定及易传播疾病等特点,给畜牧业生产带来安全隐患。为此,综述了动物源性饲料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要点和质量控制关键安全性指标,以便为养殖业中应用动物源性饲料提供参考。

关键词: 动物源性饲料; 质量控制; 安全性指标

中图分类号: S816. 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4 - 3268 (2007) 12 - 0119 - 02 动物源性饲料主要有鱼粉、肉粉、肉骨粉、骨粉、血粉、蚕蛹、羽毛粉、动物下脚料、油渣粉、动物油脂等,其原料多为食品加工的副产品或下脚料。动物源性饲料因其蛋白质、矿物元素及B 族维生素含量高,生物学价值较高,在畜禽养殖业中应用广泛。但是,由于动物源性饲料原料来源复杂、品质不稳定,易受污染及易传播疾病等特点,加之其加工方法简单和缺乏有效的管理,给畜牧养殖业和人类健康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加强对动物源性饲料的安全控制意义重大。

1 动物源性饲料的生产

1. 1 原料来源控制

为确保动物源性饲料的安全,其原料来源控制是首要环节。这就要求提高生产企业从业人员的素质,禁止采购腐败、污染或来自动物疫区的动物源性原料。目前生产肉骨粉的原料很多,有反刍动物(牛、羊) 的下脚料,也有猪、禽屠宰场的下脚料。肉骨粉生产企业应按猪、禽、反刍动物肉骨粉原料分类生产,控制疫病传播;并在产品标签上注明肉骨粉的种类,便于使用和监管。

1. 2 生产加工过程的控制

动物性饲料原料生产工艺的选择对其产品的质量安全有着重要影响。应确立生产加工过程的关键控制点,严格清洗、消毒,防止交叉污染。使用同一设备生产不同动物源性饲料产品前,应对所有设备和工具、容器进行彻底清洗,防止交叉污染。鱼粉生产中质量关键控制点主要包括: (1) 原料。刚捕捞的不能食用的小杂鱼原料由于受贮存条件限制,往往不能马上加工成鱼粉,通常采用在小杂鱼中加盐的方法以延长保存期,这类原料生产的鱼粉新鲜度达不到要求,且盐分含量超标。(2) 加工工艺选择。鱼粉的生产工艺主要有蒸干和脱脂两种,蒸干鱼粉含脂肪量过高,一般在10 %以上,容易氧化,产品不易较长时间保存,影响产品质量,且在夏季高温季节甚至会在运输途中自燃。(3) 温度控制。如温度过低,不能有效杀灭原料中的病原微生物;蒸干加温过度,致使部分鱼粉蛋白质变性。肌胃糜烂素是鱼粉在加热干燥处理时,由鱼粉中的游离组氨酸及其代谢产物组胺与鱼粉中的蛋白质发生反应而形成的。制造鱼粉时加热处理的温度愈高,愈易产生毒素。因此,为防止鱼粉中形成肌胃糜烂素,原料应新鲜、冷藏(加热干燥时温度应不超过130 ℃) ;预先在原料中加入抗氧化剂,可抑制在加热干燥时毒素的形成。

肉骨粉、骨粉关键的质量控制点是不同畜禽原料分类生产,同时由于肉骨粉中蛋白质、脂肪含量都较高,易受微生物污染(尤其是沙门氏菌污染) 。因此,对肉骨粉应进行酸价、挥发性盐基氮及微生物指标的监测与控制,保证原料的新鲜。血粉生产工艺有喷雾干燥、发酵、膨化、滚筒干燥等多种工艺,其中喷雾干燥法、发酵法较为多见。血粉的适口性较差,其消化率及饲养效果因血粉的加工工艺不同而异。血粉容易吸潮、结块、发霉和腐败,因而血粉应低温干燥贮存且不宜久贮。皮革蛋白粉是皮革下脚料,它含有大量的铬,对动物有害;在水解加工时必须进行脱铬处理,控制其铬含量不超过200 mg/ kg。羽毛粉养分含量因混杂物含量不同

而变异较大,同时其原料易受有害微生物污染和发霉变质。因此,羽毛粉的原料选择与新鲜无污染控制是关键。蚕蛹粉分脱脂和未脱脂两种,脱脂蚕蛹粉粗脂肪含量为3 %~10 %。未脱脂蚕蛹粉粗脂肪含量达22 %以上,易氧化酸败并发出恶臭。因此,蚕蛹粉加工应尽可能采用脱脂加工工艺。

1. 3 原料与成品保存

不同原料应分别存放,并挂标识牌,避免混杂。禁止露天放置原料,贮存场地或仓库要求阴凉、通风、干燥和洁净。对于新鲜的肉类原料如不能及时加工处理,应低温贮存。原料出库前应进行筛选,对不合格的原料要加以去除。成品区和原料区要完全分开,保证成品不受污染。成品分类存放,防止误装混装。成品包装材料必须符合有关卫生标准与规定。成品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或其他原因导致品质破坏时,应予以销毁,并追查原因。

1. 4 质量检验

成品要严格进行检验,检验合格才能出厂,并执行产品留样观察制度。检验项目应包括细菌总数、黄曲霉毒素等多种霉菌毒素、沙门氏菌、大肠杆菌、重金属、特定病原菌、苯并芘、多氯联苯等有严重危害性或危险性的指标。按照动物源性饲料产品种类的不同,必要时还要检验水分、酸价(A V) 、过氧化价( POV) 、挥发性盐基氮(VBN) 、组胺和砂分等指标。

2 动物源性饲料的安全使用

我国对反刍动物的肉骨粉使用有严格规定,即严格禁止在反刍动物饲料中使用肉骨粉,防止疯牛病的发生。对猪、禽肉骨粉使用无明确规定。但养殖场应自觉遵守不饲喂同源动物性饲料的原则,防止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同时,应控制其在畜禽配合料中的添加比例。

2. 1 质量控制关键安全性指标

一般应从有信誉的正规动物源性饲料生产企业进货,要求其提供相关批次产品的营养及主要卫生指标的检测报告,必要时可重新抽样复检。复检内容除质量指标外,还包括相关的卫生指标。

2. 1. 1 鱼粉要求鱼粉中水分含量应≤10 % ,细菌总数小于2 ×106 个/ g (样品) ;霉菌总数小于2 ×104个/ g (样品) 。GB/ T19614 - 2003 规定,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品鱼粉的油脂酸价( KOH) 分别为≤3 mg/ g , ≤5 mg/ g , ≤7 mg/ g , ≤7 mg/ g ;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品红鱼粉中组胺含量分别为≤300mg/ kg , ≤500 mg/ kg , ≤1 000 mg/ kg 和≤1 500mg/ kg ;白鱼粉中组胺含量≤40 mg/ kg。鱼粉的挥发性盐基氮(VBN) 含量,特级、一级及二级、三级品分别为≤1. 1mg/ g , ≤1. 3mg/ g , ≤1. 5mg/ g , ≤1. 5mg/ g。

2. 1. 2 骨粉、肉骨粉饲料用骨粉水分≤5 % ,酸价不超过3 mg/ g ,一级、二级和三级饲料用肉骨粉的酸价要求分别为≤5 mg/ g , ≤7 mg/ g , ≤9 mg/ g ;挥发性盐基氮分别为≤1. 3 mg/ g , ≤1. 5 mg/ g , ≤1. 7mg/ g ;沙门氏菌不得检出。细菌总数不超过2 ×106

个/ g (样品) ,霉菌总数不超过2 ×104 个/ g (样品) 。铬含量≤5 mg/ kg。

2. 1. 3 羽毛粉原料羽毛粉及水解羽毛粉不得检出沙门氏菌。水解羽毛粉水分含量≤10 %,大肠杆菌群允许量< 1 ×102 个/ g ,砷含量≤2mg/ kg。一级和二级羽毛粉沙分含量分别控制在≤2. 0 %和≤

3. 0 %。

2. 1. 4 皮革蛋白粉皮革蛋白粉中铬含量应≤200 mg/ kg。

2. 2 掺假检测

掺假往往给畜牧生产单位造成较大的损失,也严重损害了饲料生产企业的信誉。因此,养殖场或饲料厂都应具有一定的判别饲料原料品质的检测方法,对常用的动物源性饲料进行掺假鉴定。最直接的是感官检查法,即根据产品成分的形状、结构、颜色、质地、光泽度、透明度、颗粒度等特征来检查。显微镜检法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可以识别出大多数掺假物;也可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进行分析检测。由于近期国内饲料原料价格不断上涨,生产饲料成本增加,加之我国蛋白质饲料资源匮乏,对动物源性饲料的市场需求十分巨大,但由于动物源性原料来

源的复杂性及加工方法的简单,动物源性饲料的使用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因此,使用动物源性饲料时一定要从质量好、信誉高的生产企业进货,严格进行关键性安全指标检测、严把质量安全关,确保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动物源性食品安全控制对策和措施(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动物源性食品安全控制对策和措施(正式) 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2917-26 动物源性食品安全控制对策和措施 (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周密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一、广泛宣传,提高对畜产品安全重要性的认识 各级应加强宣传教育,全面提高全社会对畜产品安全的重要性认识,增强广大畜牧兽医工作者、兽药饲料生产者、养殖者和畜禽屠宰加工销售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只有全民的认识提高了,才能自觉执行国家的法律法规,依法生产经营和使用,只有广大群众的共同参与,才能筑牢畜产品质量安全屏障。 二、健全法制,完善畜产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 解决畜产品安全的根本措施是健全和完善立法,严格执法。要针对当前畜产品安全方面法律法规少的实际,加快立法步伐。参考欧盟、美国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标准,尽快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畜产品安全法律体系,覆盖生产、加工、流通和消费各个领域,规

《动物源性饲料产品安全卫生管理办法》

动物源性饲料产品安全卫生管理办法 日期:2003-06-14 16:28发布单位: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动物源性饲料产品安全卫生管理,保证饲料产品安全卫生,根据《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生产、经营、使用动物源性饲料产品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本办法规定。 第三条本办法中动物源性饲料产品是指以动物为原料用作饲料的产品,包括肉骨粉、骨粉、肉粉、鱼粉、血及血制品、乳及乳制品、动物下脚料粉、皮革蛋白粉、水解蛋白粉、动物脂肪、油渣、混合油等。 第二章基本条件 第四条动物源性饲料产品生产企业实行《动物源性饲料产品生产企业安全卫生合格证》制度。生产动物源性饲料产品的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安全卫生管理制度》的制定与执行 1.应制定《安全卫生管理制度》,其内容应包括本文的规定。 2.应制定安全卫生检查计划,规定检查时间及项目,检查应有记录,发现问题应及时整改。 (二)厂区环境卫生管理 1. 企业所在地应远离动物饲养场地,最小距离1000米。厂区内禁止饲养畜禽。 2. 厂区内禁止堆积不必要的器材、物品,以防止有害动物孳生。 3. 排水沟应随时保持通畅,不得有淤泥蓄积,废弃物需作妥善处理。 4. 应避免有害(毒)气体、废水、废弃物、噪音等产生,其排放符合环保要求。 (三)厂房设施卫生管理 1. 厂房内各项设施应随时保持清洁,且地面不得有破损或积水。 2. 厂房、厂房的固定物及其它设施应保持良好的卫生状况;生产厂区布局合理,原料整理、生产加工、成品储存等区域必须分开,严防交叉污染。上述专用区域必须具备防蝇、防鼠、防鸟、防尘设备,以保护动物性饲料产品免受污染。 (四)原料安全卫生管理 1. 不得采购腐败污染或来自疫区的动物原料。 2. 原料采购和出库需有完整记录。 3. 原料必须分类堆放,保证合格原料与不合格原料、哺乳类动物原料与其它原料分开,并作明确标识。 4. 原料使用前应进行筛选,去除不合格原料。 5. 禁止使用腐败变质的原料和被有害物质污染的原料。 6.原料使用应保证先进先出的原则。 (五)机器设备卫生管理 1. 生产工艺和设备应能满足产品的安全卫生质量标准和有关法规的要求。 2. 用于制造、包装、储运的设备及器具,应定期清洗、消毒。 3. 在使用同一工艺设备生产时,应保证哺乳类动物性饲料产品不得污染其它动物性饲料产品。 (六)成品卫生管理 1. 成品应分类存放,严防误装混装,防止污染。 2. 必须具备成品安全卫生检验所需的基本检验设备。 3. 成品需作总菌数、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安全卫生指标检验,以符合饲料卫生标准。 4. 成品若遭受有害、有毒物质污染或因其它原因导致品质破坏时,应立即予以销毁,并追查原因,形成记录,杜绝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 (七)人员卫生管理

影响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的因素及预防措施(新版)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影响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的因素 及预防措施(新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影响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的因素及预防措施 (新版) 近些年来,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给人民健康带来严重危害和潜在威胁,国内相继发生的“瘦肉精”,“三聚氰胺”,兽药残留等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对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人类不应以牺牲自身健康为代价,换取畜产品量的增加,生产安全动物源性食品是保障人民健康的需要。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如不能保障动物源性食品质量安全,就无法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连国内市场也将失去立足之地。美国从1998年1月开始,实施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HACCP),明确规定了食品中的有害物质(包括细菌,药物等)的临界值,超标的一律不准上市,在动物源性食品中残留量的检出,已成为世界肉类贸易中重要的技术指标和技术壁垒之一,目前已成为制约我国动物产品

出口的瓶颈。我国仅2000年上半年就有634批出口食品因药残,食品卫生问题被美国FOA扣留;近几年,我国出口到俄罗斯,日本等国的鸡肉中常有被检出违禁药物超标事件;2002年初,欧盟从中国进口的虾、对虾中发现强力抗生素的药物残留,其后不久,欧盟委员会有关机构通过了全面禁止进口中国动物源食品的决议。该决议称:近期欧盟食品兽医局所做的调查显示,中国对药物残留的控制体系存在严重缺陷,问题出在兽医使用了受禁的药物。因此,只有生产安全动物源性食品,才能提高我国畜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保障我国畜牧业长期持续发展。 畜产品安全生产隐患主要来自于动物疫病传播微生物污染、滥用抗生素、饲料添加剂、兽药残留、化学物质污染和残留等,同时还包括如营养、食品质量、安全教育等问题。涉及畜禽养殖环节,畜禽运输,流通环节以及畜产品的加工环节。本文仅就畜产品生产阶段不安全动物源性食品产生的原因及对策加以探讨。 1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 1.1饲草、饲料的污染饲草、饲料安全是畜产品安全的前提和保

动物源性医疗器械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2017年修订版)

. 附件 动物源性医疗器械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 (2017年修订版) 本指导原则旨在指导注册申请人对动物源性医疗器械的注册申报资料进行准备。某些医疗器械可能含有动物来源的材料,这些材料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构成该器械的主要部件(例如牛/猪源心脏瓣膜、羊肠缝合线、止血材料等)、涂层或者浸渗剂(例如肝素、明胶、胶原等),也可成为生产过程中所用的辅助材料(例如牛脂等)。动物组织及其衍生物的使用可能会比非生物来源的材料(例如金属、塑料以及织物等)使医疗器械具有更好的性能,但是在另一方面,它们应用到人体则又会增加病毒传播和免疫原性等方面的安全风险,且存在材料表征上的困难,因此对于动物源性医疗器械安全性的评价,需要考虑比常规医疗器械更多方面的内容。如果注册申请人在准备医疗器械注册申报资料时有上述考虑,将有助于更加充分、科学地评价医疗器械产品的风险受益比。 本指导原则是在注册申报资料中有关的技术性文件(研究资料、风险分析资料、产品技术要求及产品说明书)满足一般性要求的基础上,针对动物源性医疗器械产品的特点提出的需特别关注和增加论述的内容要求。此外,注册申请人还应按照《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号)、《医疗器械说明书和标签管理规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令第6号)、《关于公布医疗器械注册申报资料要求和批准证明文件

格式的公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公告2014年第43号)以及总局发布的其他相关文件要求并参考YY/T 0771/ISO 22442系列标准等技术性文件提交注册申报资料。注册申请人应当依据具体产品的特性确定其中的具体内容是否适用。若不适用,应详细阐述其理由及相应的科学依据。注册申请人还应依据具体产品的特性对注册申报资料的内容进行充实和细化。 本指导原则是对注册申请人和医疗器械相关管理部门技术审评人员的指导性文件,不限制相关管理部门对该类产品的技术审评以及注册申请人对注册申报资料的准备工作。本指导原则不包括注册审批所涉及的行政事项,亦不作为法规强制执行。如果有能够满足相关法规要求的其他方法,也可以采用,但是应提供详细的研究资料和验证资料。应在遵循相关法规的前提下使用本指导原则。 本指导原则是在现行法规和标准体系以及当前认知水平下制订的,随着法规和标准的不断完善,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本指导原则相关内容也将进行适时的调整。 本指导原则为2009年发布的《动物源性医疗器械产品注册申报资料指导原则》的修订版。主要修订内容包括:根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及配套规章调整了指导原则的结构、各级标题和相关内容;增加了动物源性医疗器械免疫原性研究、评价与控制的原则;细化了动物源性医疗器械病毒灭活/去除有效性验证的原则并将之由正文调整至附录;调整了病毒灭活/去除工艺有效性判断的标准等。 一、适用范围 本指导原则适用于全部或部分采用动物组织制成的或取材

动物源性饲料管理办法农业部号令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令 第40号 《动物源性饲料产品安全卫生管理办法》业经2004年7月14日农业部第25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4年10月1日起施行。 ? ? ? ? ? ? ? ? ? ? ? ? ? ? ?部长杜青林 ? ? ? ? ? ? ? ? ? ? ? ? ? ? ? 二OO四年八月二日 动物源性饲料产品安全卫生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动物源性饲料产品安全卫生管理,根据《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农业部负责全国动物源性饲料产品的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饲料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动物源性饲料产品的管理工作。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动物源性饲料产品是指以动物或动物副产物为原料,经工业化加工、制作的单一饲料。 动物源性饲料产品目录由农业部发布。 第二章企业设立审查

第四条设立动物源性饲料产品生产企业,应当向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饲料管理部门提出申请,经审查合格,取得《动物源性饲料产品生产企业安全卫生合格证》后,方可办理企业登记手续。 第五条设立动物源性饲料产品生产企业,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厂房设施 1.厂房无破损,厂房及其附属设施便于清洗和消毒; 2.相应的防蝇、防鼠、防鸟、防尘设备和仓储设施; 3.相应的更衣室、卫生间、洗手池。 (二)生产工艺及设备 1.生产工艺和设备能满足产品的安全卫生和质量标准要求; 2.相应的清洗、消毒、烘干、粉碎等设施。 (三)人员 1.技术负责人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或中级以上技术职称,熟悉生产工艺,从事相应专业工作2年以上; 2.质量管理及质检机构负责人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或中级以上技术职称,从事相应专业工作3年以上; 3.特有工种从业人员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动物源性食品安全控制对策和措施正式样本

文件编号:TP-AR-L3031 In Terms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 Certain Guiding And Planning Executable Plan, So As To Help Decision-Makers To Carry Out Better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示范文本) 编制: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 动物源性食品安全控制 对策和措施正式样本

动物源性食品安全控制对策和措施 正式样本 使用注意:该解决方案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具有指导性,规划性的可执行计划,从而实现多角度地帮助决策人员进行更好的生产与管理。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一、广泛宣传,提高对畜产品安全重要性的认识 各级应加强宣传教育,全面提高全社会对畜产品 安全的重要性认识,增强广大畜牧兽医工作者、兽药 饲料生产者、养殖者和畜禽屠宰加工销售者的责任感 和使命感。只有全民的认识提高了,才能自觉执行国 家的法律法规,依法生产经营和使用,只有广大群众 的共同参与,才能筑牢畜产品质量安全屏障。 二、健全法制,完善畜产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 解决畜产品安全的根本措施是健全和完善立法, 严格执法。要针对当前畜产品安全方面法律法规少

的实际,加快立法步伐。参考欧盟、美国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标准,尽快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畜产品安全法律体系,覆盖生产、加工、流通和消费各个领域,规范动物食品质量安全管理行为。 三、完善机制,加强畜产品安全体系标准化建设积极吸收国际先进的畜产品安全管理经验,结合我国实际,在饲料生产、经营企业大力推广建设以HACCP为核心的IS09001安全管理体系。兽药生产企业大力推行GMP标准,兽药经营实行GSP连锁经营模式。同时应加强无公害畜产品基地建设及认证工作,积极推行畜禽标准化养殖,保障生产无公害动物源性食品。 四、严格管理,加强对动物源性食品安全 加强对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的监督检测加强对畜产品生产过程及畜产品市场的监督管理,建立动物源性

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知识

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知识 食用私屠滥宰肉有什么危害? 私宰肉未经过检验检疫,很可能带有细菌、病毒等病原体,若是毒死、死因不明畜禽被私宰,食用后可能造成感染人需共患病、引起中毒等危害。 如何鉴别生鲜猪肉、牛肉好坏? 新鲜猪肉宰杀口外翻,切面粗糙,周围有血液浸润,表面有一层微干或微湿润的外膜,触摸时不粘手,肌肉呈现均匀的红色、有光泽,切断面稍湿。脂肪洁白,肌肉富有弹性,指压后凹陷能立即恢复,无异味。 生鲜牛肉有光泽,红色均匀,脂肪洁白或呈淡黄色;外表微干或风干的膜,不粘手,手指按压后的凹陷能立即恢复。 如何鉴别变质肉? 变质肉的脂肪失去光泽,色泽黄甚至变绿,肌肉暗红,表面沾手,切面潮湿,指压后凹陷不能恢复。 如何鉴别注水肉? 注水肉肉色淡红,有光泽,手摸瘦肉不粘手。新切面湿,指压有水渗出,切割刀口内可见渗水。 如何识别老母猪肉? 老母猪肉分层明显,手触有粗糙感。肉色暗红,肌纤维粗,纹路乱,水分少,按压无弹性、无沾性。脂肪松弛,呈灰白色,手摸时手指沾的油脂少。 如何辨别病死猪肉? 病死猪肉具备以下一种或多种特种:皮肤大片或全身紫红、有红色斑块或多处红点;脂肪黄染,肉中有异物,或外观显著异常;病死猪肉的宰杀口切线平整,切面光滑,无血液浸润;刀口不外翻,平整,周围组织稍有血液浸润。 如何选购安全的畜产品? 到正规的超市或冷鲜肉店购买;(2)购买有明确生产单位或生产日期的畜产品;(3)购买有《动物检疫合格证明(产品A/B)》和胴体背部有检验检疫印章的畜产品。 8、食用畜禽产品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1)清洗:制作前要清洗,以保证产品的卫生;(2)休整:修去淋巴、淤血、异常色斑等;(3)煮熟:食用时要熟透,不食用未熟透的畜产品;(4)分开:生熟要分开,避免交叉感染;(5)保存:未食用完的畜产品应立即冷藏保存;(6)加热:再次食用时应完全加热;(7)放置:放置半年以上的冷冻畜产品应慎用;(8)肉制品:应加热后食用,不宜冷用。 社会事务局

动物源性饲料管理规定农业部令

动物源性饲料管理规定 农业部令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令 第40号 《动物源性饲料产品安全卫生管理办法》业经2004年7月14日农业部第25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4年10月1日起施行。 ? ? ? ? ? ? ? ? ? ? ? ? ? ? ?部长杜青林 ? ? ? ? ? ? ? ? ? ? ? ? ? ? ? 二OO四年八月二日 动物源性饲料产品安全卫生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动物源性饲料产品安全卫生管理,根据《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农业部负责全国动物源性饲料产品的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饲料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动物源性饲料产品的管理工作。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动物源性饲料产品是指以动物或动物副产物为原料,经工业化加工、制作的单一饲料。 动物源性饲料产品目录由农业部发布。 第二章企业设立审查 第三章生产管理 第九条企业应当建立下列制度:

(一)岗位责任制度; (二)生产管理制度; (三)检验化验制度; (四)标准及质量保证制度; (五)安全卫生制度; (六)产品留样观察制度; (七)计量管理制度。 第十条企业原料管理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原料采购和出库有完整记录,并至少保存二年。禁止采购腐败、污染或来自动物疫区的动物原料; (二)原料分类堆放并明确标识,保证合格原料与不合格原料、哺乳类动物原料与其它原料分开。禁止露天放置原料; (三)原料使用遵循先进先出原则。使用前进行筛选,去除不合格原料并作无害化处理。 第十一条企业生产过程管理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禁止在厂区内堆积不必要的器材、物品,以免有害生物孳生; (二)对用于制造、包装、储运的设备及器具定期清洗、消毒; (三)使用同一设备生产不同动物源性饲料产品前,应当对设备进行彻底清洗,防止交叉污染; (四)操作人员应当有健康证明,特殊作业人员须半年体检一次;

动物源性成分

饲料中动物源性成分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摘要: 饲料安全与动物生产、环境污染和人类健康密切相关。动物废弃物进入饲料行业曾经弥补了蛋白质饲料不足的缺口,但却带来了新的问题。饲料中动物源性成分的定性或定量检测技术已成为国内外的研究热点,适用于各种样品、基于各种原理的方法和技术被开发出来。本文以组织学特征为基础的显微镜分析方法、以蛋白质和DNA为基础的免疫学和PCR分析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和近红外光谱法在动物源性饲料组分中的研究应用进展等方面做了综述,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讨论。 饲料安全已与动物生产、环境污染和人类健康 密切相关。动物源性副产品因富含蛋白质、钙、磷等 营养成分而被应用于畜禽饲料中, 但现有的证据表 明, 在动物饲料中添加未经加热处理牛源性饲料或 感染过痒病因子的牛( 羊) 肉/ 肉骨粉( MBM) 后能够 引发和传播疯牛病( BSE)。 我国于1999、2001和2004年先后 下发了关于对动物源性饲料生产和管理的相关条例, 主要对反刍动物源性饲料组分、MBM、肉粉、骨 粉、血粉、动物内脏干粉和动物废弃物等使用做了严 格的规定。目前关于饲料中动物源性成分检测主要 以样品的组织学特性和品种特异性的生物标记物 ( 如蛋白质、DNA和其他生物大分子等) 为对象, 其 中PCR技术发展迅速, 已逐步被世界各国采用。但 由于动物源性饲料组成上的复杂性, 单一的PCR技 术仍不能克服耗时、效率低和假阳性等问题。因此, 研究并建立一种( 套) 快速、灵敏、可靠的动物源性饲 料检测技术, 对于提高饲料质量、防止饲料掺假、控 制进口饲料安全和制订相关饲料法规等均具有重要 意义。 本文中动物源性成分 是指动物组织以及蛋和奶,包括肉类及其制品(含动物 脏器)、水生动物产品等,检测技术是指上述成分中蛋 白质和DNA等具有种间特异性物质的物种鉴定和含量分 析技术。该技术已成为保护消费者权益和安全的重要技 术手段。 动物源性成分检测技术通常建立在对样品蛋白质、 DNA、脂肪酸等分子结构、序列或组成特异性分析的 基础上。涉及的技术手段包括酶联免疫、聚合酶链式

DB21T 2742-2017 饲料中动物源性成分—貂源性组织成分定性检测方法PCR 方法

ICS65.120 B 46 DB21 辽宁省地方标准 DB21/T 2742—2017 饲料中动物源性成分—貂源性组织成分定 性检测方法PCR方法 Animal derived ingredients in Feed - qualitative detection of mink tissue derived ingredients with PCR method 2017-02-23发布2017-03-23实施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和GB/T 20001.4-2015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辽宁省兽药饲料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提出。 本标准由辽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辽宁省兽药饲料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欣南、韩镌竹、许彬、李洪伟、高红倩、韩春晓、高铎、武凤娇、董娜。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饲料中动物源性成分—貂源性组织成分定性检测方法PCR方法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检测饲料中貂源组织成分的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配合饲料、浓缩饲料和单一饲料中貂源性成分的检测。 本方法的貂源性成分检测限为0.5 %(w/w)。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6682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GB/T 14699.1 饲料 采样 GB/T19495转基因产品检测 GB/T 20195 动物饲料 试样的制备 SN/T1193基因检验实验室技术要求 3 原理 利用氯仿抽提法或使用等效的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提取DNA,以提取的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PCR扩增产物;PCR产物用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后电泳和测序进行确证。 4 试剂和材料 除另有规定外,试剂为分析纯或生化试剂;实验用水为灭菌双重蒸馏水;所有实验室使用的试剂等级应为不含DNA和DNA酶的分析纯试剂,试剂的选购、验收、储存应符合规定。 4.1 引物 根据Primer 6软件设计,貂源性成分扩增产物为622bp,检测用引物(对)序列为: F:5’- TTAGTAGCTCATAACGCCTTG -3’ R:5’- CGTGAGTATGTTCTTGGTTAG -3’ 根据合成引物的标示浓度,用双重蒸馏水配制成10μM。 4.2 BstXⅠ限制性内切酶。 4.3 PCR Master mix(或DNA聚合酶、dNTP等PCR用试剂)。 4.4 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或其他替代试剂。 4.5 裂解缓冲液:250mmol/L SDS,使用前加入蛋白酶K至100mg/mL。

动物性食品安全问题及对策

动物性食品安全问题及对策 摘要: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环境污染、药物残留、食品的加工卫生等问题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主要简述了当前动物性食品安全的现状,初步分析动物性食品安全性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对如何保障我国动物食品安全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动物性食品;食品安全;对策 动物性食品又称动物源性食品,是指动物肉、蛋和奶等可食性组织及其加工的产品。动物性食品安全是指在人类食用的动物性产品中,不应该有或不存在潜在的威胁人体健康的危险因素,人们在食用了这样的产品之后,不应该有导致疾病或潜在疾病的危险,不应该有危害后代健康的隐患。由于动物性食品安全和人们的身体健康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所以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1我国动物食品安全的现状 1.1动物食品产量大安全性差 尽管我国的畜禽产品生产数量和增长速度已连续十几年保持世界第一,且市场潜力、生产成本等方面具备优势,但是食品安全仍然与世界先进水平之间存在明显差距。从生产环节看,分散饲养目前仍然在我国占主导地位,而养殖业发达的国家十年前就已淘汰了这种家庭式的养殖方式;从加工环节看,大多数加工企业的设备、工艺和管理水平十分落后,私屠乱宰的现象没有得到完全的控制,而一些大中型现代化肉联厂的生产能力又处于闲置状态;从营销方式看,我国的动物食品绝大多数是通过农贸市场进行,而发达国家肉类流

动全部采用先进的超市零售方式经营。 1.2动物食品安全事故不断 近年来国际上动物食品安全事故接连发生,如比利时的“二恶英毒鸡”事件,起始于英国并扩散到其他国家的“疯牛病”、“口蹄疫”,使这些国家的食品工业和畜牧业受到沉重的打击,这一系列问题已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与国外相比,我国动物食品的安全问题更为严重,如浙江“瘦肉精”中毒事件;农兽药、重金属、抗生素和激素对动物食品的安全及环境污染带来了潜在危害;含三聚氰胺婴儿奶粉使更多的婴儿形成尿路结石,严重损害了幼儿的身心健康,对我国的奶牛业造成了难性的影响,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 2影响动物性食品安全的因素 2.1生物性因素 动物性食品在生产、运输、包装过程中受到污染,导致大量微生物、寄生虫孳生,造成食物中毒。人食用了被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畜禽肉品后,极易被感染、发病,使得动物疫病流行,尤其是人畜共患传染病及寄生虫病的发生。由此可见,动物性食品的生物污染严重影响了动物性食品的质量,危害着消费者的身心健康。 2.2饲料因素 饲料霉烂变质、含有毒性物质、被药物污染,或饲料中某些元素缺乏或过量都会影响肉品的品质;饲料中重金属含量超标,通过动物性食品的富集作用使人中毒。现代化的养殖业由于高度的集约化,需大量使用药物来防治动物疾病,容易在饲料中超量使用兽药,

动物源性食品进出口检验检疫有关要求

进境检疫审批 申请单位资质: ①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拟作为该批进口产品的直接对外签订贸易合同或者协议的单位,并已列入总局主管部门公布的进口肉类收货人备案名单。 ②诚信经营,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检验检疫的有关规定。 ③能按实际进口需求如实申办检疫许可证。 三、申请时间 进口肉类产品、需要申请许可的水产品应当在贸易合同签订前办理审批手续,取得进境动植物检疫许可证。 四、申请要求 1、同一申请单位、同一品种、同一输出国家(地区)、拟从同一结关地入境的,一次只能办理一份检疫许可证。 2、申请单位能按规定逐份使用许可证,即:在同一结关地的同一品种、

同一输出国家(地区)的前一份许可证核销完毕后,才核销使用下一份证。 3、凡许可证未核销使用且已超过有效期的(因输出国家或者地区突发疫情废止的除外),不再受理该企业当年提交的同一输出国家(地区),同一肉类品种的申请。 进出境肉类产品 一、136号令 1、本办法所称肉类产品是指动物屠体的任何可供人类食用部分,包括胴体、脏器、副产品以及以上述产品为原料的制品,不包括罐头产品。 2、进出口肉类产品生产加工企业(以下简称生产企业)、收货人、发货人根据监管需要实施信用管理及分类管理制度。 3、进出口肉类产品生产企业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和有关标准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对社会和公众负责,保证肉类产品质量安全,接受社会监督,承担社会责任。 (一)由国家质检总局实施制度或管理措施: 1、国家质检总局对向中国境内出口肉类产品的出口商或者代理商实施备案管理, 2、国家质检总局对进口肉类产品实行检疫审批制度。 3、国家质检总局指定的进口肉类产品口岸。进口口岸的检验检疫机构应当具备进口肉类产品现场查验和实验室检验检疫的设备设施和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 进口肉类产品应当存储在检验检疫机构认可并报国家质检总局备案的存储冷库或者其他场所。肉类产品进口口岸应当具备与进口肉类产品数量相适应的存储冷库。存储冷库应当符合进口肉类产品存储冷库检验检疫要求。 4、国家质检总局对进出口肉类产品实行安全监控制度,依据风险分析和检验检疫实际情况制定重点监控计划。 (二)由地方检验检疫机构实施制度或管理措施 1、建立信用分类管理和“黑名单”制度 2、检验检疫机构对进口肉类产品收货人实施备案管理 3、出口肉类产品加工用动物应当来自经检验检疫机构备案的饲养场。

动物源性饲料的质量控制及安全性指标

动物源性饲料的质量控制及安全性指标 欧阳雅连1 ,李明凤2 ,侯自花3 (1. 郑州种畜场,河南郑州450008 ; 2. 河南省科技厅,河南郑州450003 ; 3.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河南郑州450002) 摘要: 动物源性饲料多为食品加工的副产品或下脚料,其营养价值较高,在畜禽养殖业中应用较为普遍。但由于其来源复杂、品质不稳定及易传播疾病等特点,给畜牧业生产带来安全隐患。为此,综述了动物源性饲料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要点和质量控制关键安全性指标,以便为养殖业中应用动物源性饲料提供参考。 关键词: 动物源性饲料; 质量控制; 安全性指标 中图分类号: S816. 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4 - 3268 (2007) 12 - 0119 - 02 动物源性饲料主要有鱼粉、肉粉、肉骨粉、骨粉、血粉、蚕蛹、羽毛粉、动物下脚料、油渣粉、动物油脂等,其原料多为食品加工的副产品或下脚料。动物源性饲料因其蛋白质、矿物元素及B 族维生素含量高,生物学价值较高,在畜禽养殖业中应用广泛。但是,由于动物源性饲料原料来源复杂、品质不稳定,易受污染及易传播疾病等特点,加之其加工方法简单和缺乏有效的管理,给畜牧养殖业和人类健康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加强对动物源性饲料的安全控制意义重大。 1 动物源性饲料的生产 1. 1 原料来源控制 为确保动物源性饲料的安全,其原料来源控制是首要环节。这就要求提高生产企业从业人员的素质,禁止采购腐败、污染或来自动物疫区的动物源性原料。目前生产肉骨粉的原料很多,有反刍动物(牛、羊) 的下脚料,也有猪、禽屠宰场的下脚料。肉骨粉生产企业应按猪、禽、反刍动物肉骨粉原料分类生产,控制疫病传播;并在产品标签上注明肉骨粉的种类,便于使用和监管。 1. 2 生产加工过程的控制 动物性饲料原料生产工艺的选择对其产品的质量安全有着重要影响。应确立生产加工过程的关键控制点,严格清洗、消毒,防止交叉污染。使用同一设备生产不同动物源性饲料产品前,应对所有设备和工具、容器进行彻底清洗,防止交叉污染。鱼粉生产中质量关键控制点主要包括: (1) 原料。刚捕捞的不能食用的小杂鱼原料由于受贮存条件限制,往往不能马上加工成鱼粉,通常采用在小杂鱼中加盐的方法以延长保存期,这类原料生产的鱼粉新鲜度达不到要求,且盐分含量超标。(2) 加工工艺选择。鱼粉的生产工艺主要有蒸干和脱脂两种,蒸干鱼粉含脂肪量过高,一般在10 %以上,容易氧化,产品不易较长时间保存,影响产品质量,且在夏季高温季节甚至会在运输途中自燃。(3) 温度控制。如温度过低,不能有效杀灭原料中的病原微生物;蒸干加温过度,致使部分鱼粉蛋白质变性。肌胃糜烂素是鱼粉在加热干燥处理时,由鱼粉中的游离组氨酸及其代谢产物组胺与鱼粉中的蛋白质发生反应而形成的。制造鱼粉时加热处理的温度愈高,愈易产生毒素。因此,为防止鱼粉中形成肌胃糜烂素,原料应新鲜、冷藏(加热干燥时温度应不超过130 ℃) ;预先在原料中加入抗氧化剂,可抑制在加热干燥时毒素的形成。 肉骨粉、骨粉关键的质量控制点是不同畜禽原料分类生产,同时由于肉骨粉中蛋白质、脂肪含量都较高,易受微生物污染(尤其是沙门氏菌污染) 。因此,对肉骨粉应进行酸价、挥发性盐基氮及微生物指标的监测与控制,保证原料的新鲜。血粉生产工艺有喷雾干燥、发酵、膨化、滚筒干燥等多种工艺,其中喷雾干燥法、发酵法较为多见。血粉的适口性较差,其消化率及饲养效果因血粉的加工工艺不同而异。血粉容易吸潮、结块、发霉和腐败,因而血粉应低温干燥贮存且不宜久贮。皮革蛋白粉是皮革下脚料,它含有大量的铬,对动物有害;在水解加工时必须进行脱铬处理,控制其铬含量不超过200 mg/ kg。羽毛粉养分含量因混杂物含量不同

动物源性细菌

第十九章动物源性细菌 一、名词解释 1、人畜共患菌 2、有菌免疫 3、波浪热 4、鼠毒素 5、F1抗原 6、水肿因子 7、串珠试验 二、填空题 1、布氏杆菌是一类革兰染色——的短小杆菌,我国流行的主要是——布氏杆菌。 2、布氏杆菌感染动物主要引起——,感染人类引起——。 3、布氏杆菌是专性需氧菌,初次分离还需——气体。培养基内加入——浸液可促其生长。 4、布氏杆菌的侵袭力主要与——酶和——的抗吞噬作用有关。 5、布氏菌为——菌,所致布菌病较难根治,易转为——且——。 6、鼠疫杆菌属于——菌属,引起的鼠疫是——烈性传染病。 7、鼠疫杆菌的抗原种类较多,与其毒力有关的主要有——、——和——。 8、鼠疫杆菌革兰染色——,菌体两端浓染称为——,在陈旧培养物中形态常呈——。 9、鼠疫杆菌在肉汤培养液中生长48h后可形成——,稍加摇动可出现——状下沉。 10、鼠疫杆菌的荚膜抗原又称为——;与毒力有关,可制备类毒素的抗原是——。 1l、鼠疫杆菌的典型菌落是——型,其S型菌株的毒性——。 12、鼠疫杆菌产生的毒素有——和——。 13、杀死炭疽杆菌的芽胞除高压灭菌法外,还可采用1:2500 ——浸泡或干烤——℃,3h。 14、Ascoli沉淀反应检测的抗原是——杆菌的——抗原。 15、炭疽杆菌主要的致病物质是——和——。 16、人类炭疽因侵入途径的不同分为——、——和——三种临床类型。 17、对炭疽疫区的牧民、屠宰工、兽医等人员应接种——,其免疫力维持时间为——左右。 18、炭疽杆菌的抗原有——、——、——三种。 三、最佳选择题 l、感染动物后引起母畜流产的病原是( ) A.布氏杆菌B.炭疽杆菌C.鼠疫杆菌D.钩端螺旋体E.空肠弯曲菌 2、布氏杆菌的致病物质是( ) A.芽胞B.荚膜C.鞭毛D.血浆凝固酶E.链激酶 3、食人未经消毒的羊奶,最有可能患的病是( ) A.波浪热B.结核C.伤寒D.破伤风E.肉毒中毒 4、慢性波浪热患者分离布氏杆菌阳性率最高的标本是( ) A.血液B.粪便C.尿液D.痰E.骨髓 5、培养布氏杆菌应接种于( ) A.血平板B.巧克力平板C.罗氏培养基D.肝浸液培养基E.吕氏血清斜面 6、可以寄生在巨噬细胞内的细菌是( ) A.布氏杆菌B.金黄色葡萄球菌C.肺炎链球菌D.破伤风梭菌E.炭疽杆菌 7、布氏杆菌与结核分枝杆菌的区别是( ) A.可以在巨噬细胞内生长B.致病性与超敏反应有关

农业部令第《动物源性饲料产品安全卫生管理办法》

动物源性饲料产品安全卫生管理办法 (农业部令第40号) 《动物源性饲料产品安全卫生管理办法》业经2004年7月14日农业部第25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4年10月1日起施行。 部长杜青林 二OO四年八月二日 动物源性饲料产品安全卫生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动物源性饲料产品安全卫生管理,根据《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农业部负责全国动物源性饲料产品的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饲料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动物源性饲料产品的管理工作。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动物源性饲料产品是指以动物或动物副产物为原料,经工业化加工、制作的单一饲料。 动物源性饲料产品目录由农业部发布。 第二章企业设立审查 第四条设立动物源性饲料产品生产企业,应当向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饲料管理部门提出申请,经审查合格,取得《动物源性饲料产品生产企业安全卫生合格证》后,方可办理企业登记手续。 第五条设立动物源性饲料产品生产企业,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厂房设施

1.厂房无破损,厂房及其附属设施便于清洗和消毒; 2.相应的防蝇、防鼠、防鸟、防尘设备和仓储设施; 3.相应的更衣室、卫生间、洗手池。 (二)生产工艺及设备 1.生产工艺和设备能满足产品的安全卫生和质量标准要求; 2.相应的清洗、消毒、烘干、粉碎等设施。 (三)人员 1.技术负责人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或中级以上技术职称,熟悉生产工艺,从事相应专业工作2年以上; 2.质量管理及质检机构负责人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或中级以上技术职称,从事相应专业工作3年以上; 3.特有工种从业人员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四)质检机构及设备 1.设立质检机构; 2.设立仪器室(区)、检验操作室(区)和留样观察室(区); 3.质量检验所需的基本设备。 (五)生产环境 1.企业所在地远离动物饲养场地,最小距离1000米。如靠近屠宰场所,需有必要的隔离措施; 2.厂区内禁止饲养动物;

影响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的因素及预防措施(最新版)

影响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的因素及预防措施(最新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nterprise production management. The object is the stat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all people, objects and environments in production.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419

影响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的因素及预防措施 (最新版) 近些年来,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给人民健康带来严重危害和潜在威胁,国内相继发生的“瘦肉精”,“三聚氰胺”,兽药残留等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对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人类不应以牺牲自身健康为代价,换取畜产品量的增加,生产安全动物源性食品是保障人民健康的需要。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如不能保障动物源性食品质量安全,就无法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连国内市场也将失去立足之地。美国从1998年1月开始,实施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HACCP),明确规定了食品中的有害物质(包括细菌,药物等)的临界值,超标的一律不准上市,在动物源性食品中残留量的检出,已成为世界肉类贸易

中重要的技术指标和技术壁垒之一,目前已成为制约我国动物产品出口的瓶颈。我国仅2000年上半年就有634批出口食品因药残,食品卫生问题被美国FOA扣留;近几年,我国出口到俄罗斯,日本等国的鸡肉中常有被检出违禁药物超标事件;2002年初,欧盟从中国进口的虾、对虾中发现强力抗生素的药物残留,其后不久,欧盟委员会有关机构通过了全面禁止进口中国动物源食品的决议。该决议称:近期欧盟食品兽医局所做的调查显示,中国对药物残留的控制体系存在严重缺陷,问题出在兽医使用了受禁的药物。因此,只有生产安全动物源性食品,才能提高我国畜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保障我国畜牧业长期持续发展。 畜产品安全生产隐患主要来自于动物疫病传播微生物污染、滥用抗生素、饲料添加剂、兽药残留、化学物质污染和残留等,同时还包括如营养、食品质量、安全教育等问题。涉及畜禽养殖环节,畜禽运输,流通环节以及畜产品的加工环节。本文仅就畜产品生产阶段不安全动物源性食品产生的原因及对策加以探讨。 1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

影响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的因素及预防措施

影响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的因素及预防措施 近些年来,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给人民健康带来严重危害和潜在威胁,国内相继发生的“瘦肉精”,“三聚氰胺”,兽药残留等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对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人类不应以牺牲自身健康为代价,换取畜产品量的增加,生产安全动物源性食品是保障人民健康的需要。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如不能保障动物源性食品质量安全,就无法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连国内市场也将失去立足之地。美国从1998年1月开始,实施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HACCP),明确规定了食品中的有害物质(包括细菌,药物等)的临界值,超标的一律不准上市,在动物源性食品中残留量的检出,已成为世界肉类贸易中重要的技术指标和技术壁垒之一,目前已成为制约我国动物产品出口的瓶颈。我国仅2000年上半年就有634批出口食品因药残,食品卫生问题被美国FOA扣留;近几年,我国出口到俄罗斯,日本等国的鸡肉中常有被检出违禁药物超标事件;2002年初,欧盟从中国进口的虾、对虾中发现强力抗生素的药物残留,其后不久,欧盟委员会有关机构通过了全面禁止进口中国动物源食品的决议。该决议称:近期欧盟食品兽医局所做的调查显示,中国对药物残留的控制体系存在严重缺陷,问题出在兽医使用了受禁的药物。因此,只有生产安全动物源性食品,才能提高我国畜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保障我国畜牧业长期持续发展。 畜产品安全生产隐患主要来自于动物疫病传播微生物污染、滥用抗生素、饲料添加剂、兽药残留、化学物质污染和残留等,同时还包括如营养、食品质量、安全教育等问题。涉及畜禽养殖环节,畜禽运输,流通环节以及畜产品的加工环节。本文仅就畜产品生产阶段不安全动物源性食品产生的原因及对策加以探讨。 1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 1.1饲草、饲料的污染饲草、饲料安全是畜产品安全的前提和保证。它包括饲料的金属毒物污染,饲料的霉菌毒素污染和农药污染。污染饲料的金属毒物有汞、镉、铅、砷等,上述有毒的污染源主要来自地区土壤,饲料原料和饮水中某些有毒元素含量过高以及工业三废污染;饲料的霉菌毒素污染危害最重的当属黄曲霉毒素污染,感染霉菌后饲喂动物,可使动物中毒;我国每年有数万吨有机氯和有机杀虫剂撒在地上,直接导致饲料的农药污染。长期食用被污染的饲料,不仅诱发各种疾病,而且严重影响畜禽肉品质的质量。 1.2疾病多年来,一些严重的畜禽疾病,特别是畜禽传染病在严重危害畜牧业生产的同时,也给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动物源性食品安全控制对策和措施

动物源性食品安全控制 对策和措施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动物源性食品安全控制对策和措施一、广泛宣传,提高对畜产品安全重要性的认识 各级应加强宣传教育,全面提高全社会对畜产品安全的重要性认识,增强广大畜牧兽医工作者、兽药饲料生产者、养殖者和畜禽屠宰加工销售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只有全民的认识提高了,才能自觉执行国家的法律法规,依法生产经营和使用,只有广大群众的共同参与,才能筑牢畜产品质量安全屏障。 二、健全法制,完善畜产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 解决畜产品安全的根本措施是健全和完善立法,严格执法。要针对当前畜产品安全方面法律法规少的实际,加快立法步伐。参考欧盟、美国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标准,尽快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畜产品安全法律体系,覆盖生产、加工、流通和消费各个领域,规范动物食品质量安全管理行为。 三、完善机制,加强畜产品安全体系标准化建设积极吸收国际先进的畜产品安全管理经验,结合我国实际,在饲料生产、经营企业大力推广建设以HACCP为核心的IS09001安全管理体系。兽药生产企业大力推行GMP 标准,兽药经营实行GSP连锁经营模式。同时应加强无公害畜产品基地

建设及认证工作,积极推行畜禽标准化养殖,保障生产无公害动物源性食品。 四、严格管理,加强对动物源性食品安全 加强对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的监督检测加强对畜产品生产过程及畜产品市场的监督管理,建立动物源性食品从养殖到餐桌的全程监控制度,即对饲料、兽药、环境、水源和肉品等动物食品各环节进行控制。相关部门应完善市场管理办法,严格实行生产许可证制度和市场准入制度,建立畜产品监控检测网络体系。为了保证网络体系的有效运行,国家主管部门应该保证专项资金供给及技术人员的配备,并不断完善手段,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动物疫病化验室,并逐步建立药物、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残留检测室,对畜禽及其产品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检测工作,对重金属、药物、饲料添加剂超过规定标准的生产、经营企业及个体经销户进行严厉打击。 五、加强监控,切实搞好动物养殖环节的疫病防治工作 根据《畜牧法》、《动物防疫法》、《动物免疫标识追溯制管理办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一要坚持“预防为主”,抓实动物基础免疫。重点抓好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疫病的强制免疫工作,完善防控重大动物疫病及人畜共患病的长效机制,从根本上预防和控制疫病的发生和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