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装备制造业竞争力分析

沈阳装备制造业竞争力分析
沈阳装备制造业竞争力分析

三、沈阳装备制造业竞争力分析

中国装备制造业的竞争力呈阶梯状分布,即东部竞争力最强,中部次之,西部最弱1。我国在2003 年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时,装备制造业就是振兴的重中之重。新一轮的东北振兴计划既不像西部大开发那样一味地“给项目”,也不像东部沿海地区那样“给政策”,而是通过制度创新促进东北振兴2,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工业城市——沈阳市成为装备制造业的“试点城市。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已经初步形成三个装备制造业聚集区和两个配套城的基本格局,沈阳机床集团、沈鼓集团、北方重工、沈阳特变等原来的老企业正在逐渐恢复活力,挺起中国装备制造业的脊梁。为更科学地分析沈阳市装备制造业7大行业的竞争力具体情况,提出与时俱进的合理化投资建议,综合评价沈阳市装备制造业竞争力非常必要。

借鉴国际上对产业竞争力分析最新方法,结合沈阳市装备制造业具体情况,考虑到数据收集过程中的数据不完整性,首先构建沈阳市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综合评价的模型和指标体系,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分别分析沈阳市装备制造业综合竞争力。

(一)沈阳市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综合评价模型及指标体系

1.评价模型的建立

因子分析法是寻找一种不能或不易直接观测到却影响或支配可测变量的潜在因子,并估计潜在因子对可测变量的影响程度以及潜在因子之间的关联性。该方法在不损失或极少损失原有信息情况下,将多个可测变量转换为少数几个不相关的综合变量,通过计算样本之间候选指标在各样本之间的相对差距,将样本差距大的指标提取出来构成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元素,从而排除样本之间差距不大的指标,构建综合评价函数为:i 1

F=n

i i

F α=∑。其中,i

α是

综合因子 F 的权数,i F 是根据公因子的贡献率确定的。

由于指标权重是通过多重共线性变换和数据运算获得的,不仅可以避免主观因素的影响,还消除了指标间信息的重叠问题。同时通过指标的减少来抓住主要矛盾,综合评价结果客观合理且唯一。

2.指标选择

根据沈阳市装备制造业竞争力基本情况,遵循指标体系的科学性、代表性、可获取性和可比性原则,期望在空间上反映沈阳市装备制造业的静态整体布局和结构,在时间上反映沈阳市装备制造业的动态发展趋势和趋向,在数量上反映企业规模和经济效益,在层次上反映沈阳市装备制造业的功能和水平。将沈阳市装备制造业分为金属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讯设备、计算机及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和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七个类别3,分别分析和评价各自的综合竞争力。本文在构建沈阳市装备制造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时,将评价指标体系分为 6 个二级指标和 10 个三级指标,沈阳市装备制造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如表3.1 所示。

1 李相银,韩建安,中国装备制造业区域竞争力比较,经济纵横,2003年第八期

2

郭长义,基于制度创新的辽宁装备制造产业竞争力提升,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三期 3

李媛,郝娜,辽宁装备制造业产业结构竞争力分析与建议,辽宁经济,2005年第12期

表3. 1 沈阳市装备制造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3.样本的选择及数据来源

装备制造业主要包括金属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讯设备、计算机及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和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七大类。本文选择 2001~2011年的时间序列数据,所有数据来自《沈阳统计年鉴》。数据统计口径为沈阳市装备制造业七大类的规模以上企业,原始数据见附件1-10。

(二)沈阳市装备制造业静态竞争力综合评价的实证分析

1.数据处理

为消除数据类型的差别而产生的分析误差,消除量纲和数量级的影响,本文采用标准化方法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将七个装备制造业的十个指标分别与总值相比,计算各个指标在总值中的占有率. 即:7

ij 1

X /

ij ij

i x x

==∑,其中ij x 是十个指标的原值,ij X 是各指标在各指标

总值中的占有率。 2001-2011年的ij X 计算结果见附件11-20。2011年的ij X ,即沈阳市装备制造业各行业指标占有率状况根据附件20整理后如图3.1所示。

0%

10%20%30%40%50%60%70%80%90%100%资

产总

工业

总产工

销售

产利税总主

营业务税金及附从业人员年均外商及港澳台资出口交货R &D 投新产品产

图3.1 2011年沈阳市装备制造业各行业指标占有率图

2.数据分析

运用统计软件 SPSS 输入图3.1中的十个指标数据,得出成分的矩阵特征值和累积方差贡献率如表3.2所示, 并选取特征根大于1的作为公共因子。

表3.2 主成分分析的特征值和贡献率

由表 3.2 可知,F1、F2的主成分方差累积达到 88.801%,各自方差贡献率分别为 72.695%和14.106%,所以可将其确定为所需提取出来的 2 个主成分,根据主成分得分系数和标准化后的各变量观测值, 计算出沈阳市 7 类装备制造业在 2011 年的 2个因子得分,再以各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为权重进行加权汇总,得出样本单元最后综合得分评价公式:

F=0.8411036F1+0.1588964F2

3.计算综合得分

利用统计软件SPSS输入图3.1中的十个指标数据,得到各主成分系数矩阵见表3.3。

由表3.3得到F1、F2的主成分表达式如下:

F1=0.997X1+0.994X2+0.948X3+0.987X4+0.873X5+0.888X6+0.869X7+0.362X8+0.930X9+0.904X10

F2=-0.73X1+0.12X2+0.18X3+0.050X4+0.165X5-0.122X6-0.142X7+0.916X8+0.25X9-0.304X10

与此同时,得到7个行业在两个公因子上的各自得分如表3.4

根据综合得分评价公式,利用Eviews软件,计算出沈阳市装备制造业7 大行业2011 年的综合竞争力因子得分和排名,如表3.5 所示。

表3.5 2011年沈阳市装备制造业综合竞争力因子得分和排名

图3.2 2011年沈阳市装备制造业综合竞争力

4.沈阳市装备制造业静态综合竞争力计算结果分析

(1)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竞争力最强,从图1贡献率情况可知,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和R&D投入都是竞争力的主要贡献因素;

(2)通用设备制造业的综合竞争力其次,新产品产值、从业人员年均数和工业销售产值等指标贡献率较大;

(3)专用设备综合竞争力第三,新产品产值和外商及港澳台资本贡献率较大;

(4)其它装备制造业综合竞争力为负值,相对不高,竞争力最低的是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

(三)沈阳市装备制造业动态竞争力综合评价的实证分析结果

运用沈阳市装备制造业静态竞争力综合评价的实证分析方法,分别计算2001-2011年的综合竞争力因子得分,为方便展示,小数点后只保留两位,沈阳市装备制造业7大行业综合竞争力得分如表3.6所示。

根据表3.5绘制沈阳市装备制造业综合竞争力动态图,见图3.3。

-1.5

-1

-0.5

0.5

1

1.5

2

图3.3 沈阳市装备制造业综合竞争力动态图

沈阳装备制造业动态综合竞争力评价结果(由图3.3可见):

(1)位于综合竞争力首位的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竞争力在逐年下降,2009年下降最多,2011年有所回升。

(2)处在第二位的通用设备制造业综合竞争力不断提升虽2010年有所下降,但2011年得到回复。

(3)专用设备制造业综合竞争力也是近年来提升起来的,但一直竞争力不强。

(4)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在2009年曾经表现出较强的综合竞争力,但2011年落到专用设备制造业的后面。

(5)金属制品业虽然总体竞争力不强,但尤其是2008年之前上升趋势明显。

(6)通讯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竞争力下滑其实明显。

(7)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竞争力最弱。

(四)沈阳市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综合评价投资建议及动态监测体系建议

1.沈阳市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综合评价投资建议

通过对沈阳市装备制造业7大行业的综合竞争力评价可以看出,作为沈阳市经济贡献重要力量的装备制造业各个行业竞争力表现出一定差别,前四强分别为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以下给出包括各个行业代表性企业的沈阳市装备制造业投资建议。

(1)无论静态分析结果,还是动态分析结果,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综合竞争力均遥遥领先,而且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后的恢复能力最快。代表性企业有:米

其林沈阳轮胎有限公司(独资)、沈阳晨发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独资)、

沈阳北方交通工程公司(集体)、沈阳沈飞日野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合资)、

沈阳华晨动力机械有限公司(合资)、沈阳金杯统一汽车部件有限公司(合

资)、沈阳金杯恒隆汽车转向系统有限公司(合资)等亿元以上的交通运输

设备制造业企业。这些企业主要集中在装备制造业聚集区中,不仅是竞争力

强的行业佼佼者,也是对沈阳经济贡献最大的企业,应该成为银行投资的重

点营销对象。

(2)处在综合竞争力第二位的通用设备制造业同样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但影响及恢复都表现出滞后的特点。该行业的代表企业有:机床集团、沈鼓集团等。

(3)专用设备制造业保持了较为平稳的综合竞争力,因此2011年综合竞争力排在第三位,超越了综合竞争力强于它的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这可能与国内

经济波动不大,而此类企业的外向经济依赖性不高有关。有代表性的企业有:

北方重工、三一重型装备有限公司等。

(4)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到目前为止没有表现出走出危机的迹象,但是一直以来的较强综合竞争力说明它仍然不失为投资的可取行业。代表企业有:新东北

电气(沈阳)高压开关有限公司(合资)、特变电工沈阳变压器集团有限公

司等。

2.沈阳市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综合评价动态监测体系建议

随着科技革命和技术进步的加快,作为战略性产业的装备制造业也在不断发生变革,新材料的引入、快速制造技术的飞速发展等集机械工程技术、电子技术、自动化技术、信息技术等多种技术为一体所产生的技术、设备和系统日新月异,这些技术的进步也在不断考验着传统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基础和前进方向,基于现实发展状况建立的竞争力评价体系不仅需要不断计算更新评价结果,本身的结构也需要更新变化,动态评价是综合把握装备制造业发展方向和沈阳市装备制造业趋势的有效途径,更是投资效益的重要保证。

企业、行业的竞争力本身也会随时间推移在不断发生变化,因此建议持续关注行业发展基本情况,周期性评价行业竞争力变化趋势,动态把握装备制造业发展趋势,及时更新和调整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确保金融支持强化沈阳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的同时,银行能更好地抓住投资机遇,得到自身的长足发展。

沈阳市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综合评价动态监测体系,就是结合技术进步发展方向,通过不断分析装备制造业总体发展趋势,并利用最新的产业竞争力评价方法,形成适应装备制造业产业发展规律和方便统计指标收集的评价指标体系,周期性地评价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状况,动态监测投资效果和未来投资方向的系统。

附件1, 2001年沈阳市装备制造业7类行业竞争力指标原始数据单位:万元

资产总计工业总产值新产品产

工业销售产

主营业务税金

及附加

利税总额

外商及港澳

台资本

出口交货值R&D投入

从业人员年

均数(人)

金属制品业3989471561782138515118978698617922831153515413通用设备制造业16322065975911537765791711003545756508840079141145936

专用设备制造业1280935321280103504291739102012606513516951271725147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326708420183285581181957877609291732180455595123242190066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1346237594785175626591398103338171347347603998832867

通讯设备、计算机及其它

电子设备制造业

82417685955838346869101634084163016453905414214561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

械制造业

92611432216165424121138268660583173013

附件2, 2002年沈阳市装备制造业7类行业竞争力指标原始数据单位:万元

资产总计工业总产

新产品产

工业销售

产值

主营业务税

金及附加

利税总额

外商及港

澳台资本

出口交货

R&D投入

从业人员

年均数(人)

金属制品业328947 208481 7366 232431 353 10927 23904 7751 1723 7377 通用设备制造业2010301 1022445 201669 946411 2055 115009 80029 35816 1966 49165 专用设备制造业1481890 595919 220286 578843 3020 44661 7059 29587 8871 36564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

3963981 2859542 1358584 2637199 15000 144290 426825 59832 26391 73869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

造业

1426650 706185 141772 686845 443 746 158664 87293 1291616 29434

通讯设备、计算机及

其它电子设备制造

886316 1114343 47888 1104531 280 41430 71711 739859 1901 13534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

公用机械制造业

78335 56428 5378 55179 52 6754 9749 13642 114 3161

附件3, 2003年沈阳市装备制造业7类行业竞争力指标原始数据单位:万元

资产总计工业总产值新产品产值工业销售产

主营业务税

金及附加

利税总额

外商及港澳

台资本

出口交货值R&D投入

从业人员年

均数(人)

金属制品业44916541991325508415847641104211518814333103513721通用设备制造业1992250134612832970113057443177516534423972534183251587

专用设备制造业17412438723372622368346272020254094341962163100541618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51914003645125167342533048052436811531947963785232345581238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16642781189739282372117176778330619229450131615360134606

通讯设备、计算机及其它

电子设备制造业

121666913934322120512793944979524135600838661120315016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

机械制造业

1208966589915606377292206860943184313599

附件4, 2005年沈阳市装备制造业7类行业竞争力指标原始数据单位:万元

资产总计工业总产值新产品产值工业销售产

出口交货值

主营业务税

金及附加

利税总额

外商及港澳

台资本

R&D投入

从业人员年

均数(人)

金属制品业539782852574117398931205919548433667710404153514840通用设备制造业2331030199765148829218462091230289045104695532533555458449专用设备制造业21086581279691316538123102483537401350095650171922345486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

5380721383498820371994124982126579886761473375013023712981687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

造业

1940944191819031055318456481582245524130422263867721440200

通讯设备、计算机

及其它电子设备制

造业

9771337761513303427633713828553999379291212092005714868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

公用机械制造业

115783944975005839141972780843510580463297

附件5, 2006年沈阳市装备制造业7类行业竞争力指标原始数据单位:万元

资产总计工业总产值新产品产值工业销售产

主营业务税

金及附加

利税总额

外商及港澳

台资本

出口交货值R&D投入

从业人员年

均数(人)

金属制品业79158816434361277716408968117674992487822524571620565通用设备制造业31384983723189646464356364812178171677931831917361704472228专用设备制造业257136120022315241751953359604098636661841614931974346034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

59551295702584302397455694572020763799755735711702702847783152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

造业

2390129276107046159827094623797115711294656149472641839092通讯设备、计算机及

其它电子设备制造

122957210167401890451001816425244657119224556601981115894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

公用机械制造业

1373631410938948135538610116311068219006925494

附件6, 2007年沈阳市装备制造业7类行业竞争力指标原始数据单位:万元

资产总计工业总产值新产品产值工业销售产

主营业务税

金及附加

利税总额

外商及港澳

台资本

出口交货值R&D投入

从业人员年

均数(人)

金属制品业11186582458984999124512571176516297859189566197100227567通用设备制造业42276625683813771492552202624157344901907302316601830683249专用设备制造业3015021299238673804729226748803169449601961990642335953629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73058928048668385148377763423037157360775509202147142844685096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

2912619416636946141139961869576203436320843188559739546721

通讯设备、计算机及

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

15039791609647451057157554862761005321578465402751301024977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

用机械制造业

191222303953198312976902187370011065733337355204

附件7, 2008年沈阳市装备制造业7类行业竞争力指标原始数据单位:万元

资产总计工业总产值新产品产值工业销售产

主营业务税

金及附加

利税总额

外商及港澳台

资本

出口交货值R&D投入

从业人员年

均数(人)

金属制品业1965201375395074010838477951696422025632420852994329237030通用设备制造业587779882216699464887876265402055057921469063440009480396654专用设备制造业347222139969471098162389770813823237236920042276593296454177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806573980587302968570838063426119760280855215429282119578993855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

402609359665736927005669641185283223303206971571691757560418

通讯设备、计算机及

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

1568673212805826352720926677984186822145012560873922620377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

用机械制造业

2881063828004951937007818453406414332809423235125

附件8, 2009年沈阳市装备制造业7类行业竞争力指标原始数据单位:万元

资产总计工业总产值新产品产值工业销售产

主营业务税

金及附加

利税总额

外商及港澳

台资本

出口交货值R&D投入

从业人员年

均数(人)

金属制品业22842623997529542738656568714422239499815639621265645436

通用设备制造业6227694100323859955359756177189872514418351726744780596114636专用设备制造业390342248553769518334781841213253660792518213096146561963996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9515615962487534758219540165316199111461360322422821158689261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

52009507573097116480732144436018535480382056978342423275297

通讯设备、计算机及

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

171015723491873653392300379116731616712201693776783463527642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

用机械制造业

35991741423867761409438146240566141161501984747306

附件9, 2010年沈阳市装备制造业7类行业竞争力指标原始数据单位:万元

资产总计工业总产值新产品产值工业销售产

主营业务税

金及附加

利税总额

外商及港澳

台资本

出口交货值R&D投入

从业人员年

均数(人)

金属制品业28941185050824540545064257247625370761377373207161088448852通用设备制造业695566112034461760942116435766263894330916075529306596672110334专用设备制造业5308035582164811096145830486196365888274025313304885972861937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1168050012934165221893112750231411523162730158447431915638089892117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

591948497693708065649601163375557329423860951817484748275930

通讯设备、计算机及其

它电子设备制造业

18104322994101215382295488216138266887197916410367711127443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

用机械制造业

41900055031440210540242324570847172722310887757353

附件10, 2011年沈阳市装备制造业7类行业竞争力指标原始数据单位:万元

资产总计工业总产值工业销售产值利税总额主营业务税金

及附加

从业人员年

均数(人)

外商及港

澳台资本

出口交货值R&D投入新产品产值

金属制品业29846676139060606141542248132176453811148923629991187084843

通用设备制造业807941113451351130716391093381749021110161574082451091273431359296专用设备制造业569101366984216554862571039281936133836302055640969651253679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13139394152338671509361022270556834351009356013343867225530551842847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

517426791917229102938630075463946188330943224005574071433876

通讯设备、计算机及

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

1869257352606834718402392791743925102874804238927936314950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

用机械制造业

49383162173860907076053353971431863126003879356557

附件11, 2001年沈阳市装备制造业7类行业竞争力指标中间数据

资产总计工业总产值新产品产值工业销售产

主营业务税

金及附加

利税总额

外商及港澳

台资本

出口交货值R&D投入

从业人员年

均数

金属制品业0.0451185430.0340187340.020*******.0337258110.0093189960.028*******.0377297320.0126811930.0126684190.067897781通用设备制造业0.1845928320.1301674320.1454944560.1291959850.1198327360.2233174980.1370244840.0611538340.0334114750.202358559专用设备制造业0.1448661620.0699812960.0979298340.0650783750.1218637990.0515829660.010*******.025*******.0643366250.110778272

交通运输设备制

造业

0.3694878510.4396327460.528060780.4367446690.7278375150.3753616250.3798972650.0908053340.7677061870.396761276

电气机械及器材

制造业

0.1522514320.1295562280.1661677330.1319234680.0123058540.1383770560.2836445550.1160227650.023*******.144786633

通讯设备、计算机

及其它电子设备

制造业

0.0932094240.1872291540.0362808920.1938708250.0075268820.1671188260.132662470.6925829290.098079610.064144527

仪器仪表及文化

办公用机械制造

0.010*******.009414410.0058329860.0094608680.0013142170.0156557530.0182311950.000889560.0004025480.013272952

附件12, 2002年沈阳市装备制造业7类行业竞争力指标中间数据

资产总计工业总产值新产品产值工业销售产

主营业务税

金及附加

利税总额

外商及港澳

台资本

出口交货值R&D投入

从业人员年

均数

金属制品业0.0323244320.0317644530.0037146810.037239970.0166485870.030034330.0307272660.0079597030.0012929790.034616901通用设备制造业0.1975450110.1557811320.1017018640.1516334610.0969202470.3161177190.102872840.0367803820.0014753310.23070895专用设备制造业0.1456199720.0907950410.1110904350.0927419140.1424326750.1227567710.0090739530.030383660.0066570010.171578197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0.3895260810.4356837670.6851351750.4225306060.7074470590.3966004890.548659860.0614430360.019804410.346633569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0.1401917370.1075953210.0714957520.1100459370.020893270.0020504810.203953770.0896434510.9692581770.138120354

通讯设备、计算机及其它

电子设备制造业

0.0870950690.1697828380.024*******.1769673630.0132056780.1138759320.0921805120.7597804430.0014265540.063508897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

机械制造业

0.0076976970.0085974480.002712130.008840750.0024524830.0185642780.0125317990.0140093248.55482E-050.014833133

中国制造2025解读之7

《中国制造2025》解读之七:《中国制造2025》的主要目标 【发布时间:2015年05月19日】【来源:工业与信息化部规划司】 规划目标是引导和促进规划实施的重要手段,是推动规划落实努力的重要方向。为明确“制造强国”的任务和重点,《中国制造2025》综合考虑未来国际发展趋势和我国工业发展的现实基础条件,根据走中国特色工业化道路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总体要求,提出了“制造强国”的若干发展目标,加快实现我国由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的转变。 一、指标选取的总体考虑 《中国制造2025》指标体系的设立,综合考虑了以下几方面因素: 第一,能够体现制造强国的主要特征。指标的选取,既要能够反应雄厚的产业规模、优化的产业结构、良好的质量效益、持续的发展能力等制造强国的主要特征,又要借鉴参考国外的评价指标,形成与国际之间具有可比性的指标体系。 第二,能够体现新型工业化的根本要求。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要基本实现工业化,走新型工业化是实现工业化的必由之路。指标的选取,要充分体现创新驱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质量效益、两化深度融合的根本要求。 第三,指标数据具有可获得和可比较性。指标的设立考虑了历史数据的可获得和可量化性,如制造业增加值、劳动生产率、R&D投入、专利、能耗等指标,能够实现与历史数据的对比及与国外发展情况的比较。 第四,体现系统性和全面性相结合。指标的设立要能够满足系统评价制造强国的需要,同时还要体现制造业当前发展情况、国际竞争力、发展潜力等各方面的综合实力,体现系统性和全面性的良好结合。 综合考虑上述因素,经研究,《中国制造2025》采用了创新能力、质量效益、两化融合、绿色发展4大类共12项指标。

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

高端装备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高端装备制造业是以高新技术为引领,处于价值链高端和产业链核心环节,决定着整个产业链综合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现代产业体系的脊梁,是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的引擎。大力培育和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是提升我国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然要求,是抢占未来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战略选择,对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由制造业大国向强国转变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工业转型升级“十二五”规划》,编制本规划。规划期为2011-2015年。 一、发展现状与面临形势 高端装备主要包括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所需的高技术高附加值装备。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明确的重点领域和方向,现阶段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重点方向主要包括航空装备、卫星及应用、轨道交通装备、海洋工程装备、智能制造装备。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装备制造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形成了门类齐全、具有相当规模和技术水平的产业体系,2009年、2010年连续2年产业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一,为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近10年来,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已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2010年,高端装备制造业实现约1.6万亿元销售收入,约占装备制造业销售收入的8%左右。整体技术水平持续提升,围绕国民经济各行业的迫切要求,开发出了一大批具有知识产权的高端装备,如百万千瓦级超超临界火电发电机组、百万千瓦级先进压水堆核电站成套设备、1000KV特高压交流输变电设备、±800KV直流输变电成套设备、百万吨乙烯装置所需的关键装备、超重型数控卧式镗车床、精密高速加工中心、2000吨履带起重机、ARJ21新型支线飞机、“和谐号”动车组、3000米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等,气象卫星率先实现业务化运行,已初步形成了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格局。

质量竞争力指数解读

质量竞争力指数解读 一、什么是质量竞争力指数,如何测算? 质量竞争力指数是按照特定的数学方法生成的、用于反映我国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整体水平的经济技术指标。它包括2个二级指标(质量水平和发展能力)、6个三级指标(标准与技术水平、质量管理水平、质量监督与检验水平、研发与技术改造能力、核心技术能力和市场适应能力)和12个统计指标(产品质量等级品率、微电子控制设备比重、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率、质量损失率、产品监督抽查合格率、出口商品检验合格率、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比重、技术改造经费比重、每百万元产值拥有专利数、新产品销售比重、平均产品销售收入和国际市场销售率)。 二级指标质量水平反映的是“质量发展的当前状况”,是对“现状”的测量。质量水平指标是由标准与技术水平、质量管理

水平、质量监督与检验水平3个三级指标来衡量的。其中,标准与技术水平代表的是研制过程中依据的技术标准水平和制造过程中的装备与设施水平。质量管理水平代表的是企业的质量管理能力。质量监督与检验水平代表的是产品的实物质量与产品标示标准的符合程度。 二级指标发展能力主要评价企业的质量可持续发展能力。发展能力是由研发与技术改造能力、核心技术能力、市场适应能力3个三级指标组成的。其中,研发(研究与试验发展,R&D)与技术改造能力测量的是企业科技活动的投入力度,是确保质量上水平、产品上档次、技术上台阶的重要因素。核心技术能力测量的是企业科技活动的效果,是影响质量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市场适应能力测量的是企业产品质量对顾客或消费者的适应性和质量再投资能力。 每个三级指标又进一步由两个易于测量、具有明确经济意义且相互独立的统计指标构成。各统计指标的具体涵义如下:

中国高端装备制造商业模式分析

【关键词】高端装备制造业 【报告来源】前瞻网 【报告内容】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前瞻(百度报告名可查看最新资料及详细内容) 按照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法,高端装备制造业是以高新技术为引领,处于价值链高端和产业链核心环节,决定着整个产业链综合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装备主要包括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所需的高技术高附加值装备。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明确的重点领域和方向,现阶段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重点方向主要包括航空装备、卫星及应用、轨道交通装备、海洋工程装备、智能制造装备。 我国的高端装备制造的提法其实与当前全球兴起的工业4.0提法是一脉相承的,我国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无非是更针对当前国情状况和需要,其实质仍处于工业4.0趋势的范畴。工业4.0的提法最早由德国政府提出,也被认为是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主旋律。工业4.0概念包含了由集中式控制向分散式增强型控制的基本模式转变,目标是建立一个高度灵活的个性化和数字化的产品与服务的生产模式。在这种模式中,传统的行业界限将消失,并会产生各种新的活动领域和合作形式。创造新价值的过程正在发生改变,产业链分工将被重组。 在过去的十多年中,我国很大程度上在处在一个以重化工业为主导的经济周期中,制造业大国地位也在这段时期内得到了确立和巩固。这个时期的制造业演进的突出特点为主要依靠资源与投资拉动,注重生产能力的扩张,制造业偏生产型特征,产业分工大部分集中于世界制造业价值链的低端,而且这种演进模式很大程度上挤压了环境生态。从制造业升级路线来看,经过十余年的成长,制造技术、自动化技术及现代管理等环节与理念已经深深植入,初步具备了现代制造业的雏形,要扭转大而不强的窘境,抓住当前世界工业信息化趋势并迎头赶上迫在眉睫。特别是我国当前传统制造业产能过剩已经显现,倒逼效应显著。政策和行业层面上政府推动转型和升级的决心很大,未来的制造业将以信息化融合为重心,呈现依靠技术进步与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更加注重技术能力积累,制造偏向服务型,向世界制造业价值链高端挺进,环境友好等特征。 图1、全球制造业价值链演进趋势

沈阳装备制造业行业调研报告

沈阳装备制造业行业调研报告 单位: 作者: 职务:

提要 沈阳是以重大成套装备为特色的我国大型装备制造基地,拥有一大批国内同行业的排头兵企业,在重大技术装备制造和设备成套方面代表国家先进水平,是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基础和骨干。我国装备制造业中的装备产品共216种,沈阳能够生产172种,占70%以上。本文通过访谈的方式对沈阳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可行的措施,希望能为沈阳的装备制造业发展供献力量。 关键词:沈阳;装备制造业;中小企业

目录 前言 (1) 第一章沈阳装备制造业的基本情况 (2) 1.1装备制造行业的定义及分类 (2) 1.2沈阳装备制造配套产业现状 (3) 1.2.1社会专业化分工水平较低 (3) 1.2.2配套企业活力不足 (3) 1.2.3产品水平较低,技术结构落后 (4) 1.2.4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 (4) 第二章沈阳铁西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4) 2.1沈阳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创新的基本结构 (5) 2.1.1大企业 (6) 2.1.2创新基础条件 (7) 2.1.3公共管理服务 (7) 2.2铁西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创新能力调查分析 (7) 2.2.1创新意识 (8) 2.2.2创新资源 (9) 2.2.3合作网络 (9) 2.2.4创新活动 (10) 2.2.5创新绩效 (10) 第三章沈阳装备制造业代工模式 (10) 3.1EMS模式 (10) 3.2装备制造业价值链特征分析 (11) 3.3EMS模式在装备制造业的生存空间 (13) 第四章发展沈阳装备制造产业的建议与措施 (14)

4.1继续深化装备制造业的结构调整 (14) 4.2做好规划引导,发挥产业集聚效应 (14) 4.3坚持技术引进、消化与自主创新 (15) 4.4提高系统和总成套能力 (15) 4.5转变技术创新模式 (15) 4.6重视人才引进和培养 (16) 4.7加大政府宏观调控力度 (16) 4.8个人结合实际工作的思考 (16)

制造业竞争优势分析

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优势分析 导论 制造业是中国国民经济最重要的支柱产业,也是最具竞争力的部门。而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劳动力成本逐步上升,以及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带来的人民币汇率大幅攀升,都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国制造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竞争优势。 在所有以制造业为主的发展中国家的制造业,因外部对本国货币的评价而受到影响。特别是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巴西等国的制造业受本币大幅升值的影响。印度、越南的货币汇率较美元有着比较显著的贬值,有助于这些国家制造业竞争力的提升。众多发展中国家也同样面临劳动力成本上涨的问题,这样就部分缓解了中国制造企业成本上涨带来的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压力。对制造业来说劳动力成本等费用问题仍然起着绝对的影响。当初台湾、韩国、香港、新加坡等企业为了减轻本国生产带来的费用负担迁往中国大陆,但目前随着节约成本的效果减退,考虑离开中国迁往第三国家的情况证明这一点。但是考虑到印度、越南的劳动力成本、迁移费用、基础设施条件等,产业迁移很难创造出所期待的效果。 在国际经济竞争中,衡量劳动力成本优势,更看重的是对劳动力进行投入后的产出比率。而中国制造业的生产效率

的相对于其他国家的快速提升可以部分抵消劳动力成本上涨给企业带来的负担。 在同越南、巴西等国家的国际比较显示,中国未来劳动力供给增速将是发展中国家中最低的,但是在影响企业生产、运营、以及出口成本的基础设施建设的国际比较上,中国要好于印度、越南、墨西哥、巴西、俄罗斯等一般发展中国家。综合来看,越南和印度将成为中国制造业有力的竞争力对手。这样如果要保持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优势,在短期内要利用中国多年的制造业经验和产业集群效应以及吸收创新能力,进一步细化分工,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从中长期发展角度来看,加大劳动与资本和技术结合更为紧密的制造业投资,保持中国型制造业竞争优势。为实现这一目标,政府和企业应协力培养人才,推进有地区特点的中长期投资。 产业介绍 制造业是指对制造资源(物料、能源、设备、工具、资金、技术、信息和人力等),按照市场要求,通过制造过程,转化为可供人们使用和利用的工业品与生活消费品的行业,包括扣除采掘业、公用业后的所有30个行业。目前,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制造业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和经济转型的基础;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依托,制造业是我国城镇就业的主要渠道和国际竞争力的集中体现。

《中国制造2025》解读之七:《中国制造2025》的主要目标

规划目标是引导和促进规划实施的重要手段,是推动规划落实努力的重要方向。为明确“制造强国”的任务和重点,《中国制造2025》综合考虑未来国际发展趋势和我国工业发展的现实基础条件,根据走中国特色工业化道路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总体要求,提出了“制造强国”的若干发展目标,加快实现我国由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的转变。 一、指标选取的总体考虑 《中国制造2025》指标体系的设立,综合考虑了以下几方面因素: 第一,能够体现制造强国的主要特征。指标的选取,既要能够反应雄厚的产业规模、优化的产业结构、良好的质量效益、持续的发展能力等制造强国的主要特征,又要借鉴参考国外的评价指标,形成与国际之间具有可比性的指标体系。 第二,能够体现新型工业化的根本要求。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要基本实现工业化,走新型工业化是实现工业化的必由之路。指标的选取,要充分体现创新驱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质量效益、两化深度融合的根本要求。 第三,指标数据具有可获得和可比较性。指标的设立考虑了历史数据的可获得和可量化性,如制造业增加值、劳动生产率、R&D投入、专利、能耗等指标,能够实现与历史数据的对比及与国外发展情况的比较。 第四,体现系统性和全面性相结合。指标的设立要能够满足系统评价制造强国的需要,同时还要体现制造业当前发展情况、国际竞争力、发展潜力等各方面的综合实力,体现系统性和全面性的良好结合。 综合考虑上述因素,经研究,《中国制造2025》采用了创新能力、质量效益、两化融合、绿色发展4大类共12项指标。 二、主要规划目标 (一)体现创新能力的指标 加强自主创新能力是实现由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转变的核心,是实现我国价值链低端向高端跃升,加快推动增长动力向创新驱动转变的重要举措。《中国制造2025》提出,到2020年掌握一批重点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优势领域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到2025年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在全球产业分工和价值链中的地位明显提升。 从定量指标看,确定了两个目标任务:

中国高端装备制造商业模式分析

从制造业演进的路径来看,前三个阶段我们可以理解为技术与管理驱动下量变积累的过程,典型的案例就是我国过去十多年制造业大国地位的夯实。而一旦迈入第四阶段,随着制造业与信息技术融合,量变有望转化为质变,因为这种“融合”将造就制造业向新的业态形式转变。 传统制造业与信息化融合后可以让传统制造业产品有一个质的提升,例如传统制造业产品融合了传感器、工控机、数控技术、激光技术等以后可以提升为机电一体化产品,如若再融合总线、微处理器、网络技术等要素,可以提升为数字智能化产品。对传统制造业产品的改造实现恰又能给予行业本身的发展以正反馈,装备制造业自身肩负着为用户实施信息化和适应市场提供先进、实用装备的任务,产品和装备的数字化有利于提升整体制造业的生产力水平,也能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图2、“融合”实现对传统制造业的产业升级和改造

“融合”会促使传统制造业衍生出新的工业要素,最为突出的改变体现在研发设计制造过程中的数字化DIY以及生产模式和制造模式的改变。 从产品研发设计的维度来看,“数字机”样式已经完全不同于传统流程。传统制造业模式下的研发与设计往往是是一个产品画一个图纸,生产模式为一场一地一个区域,设计研发的产品往往要生产出来以后才能鉴别是否可用。而“数字机”样式下产品的定义方式发生质的变革,产品的设计生产模式呈现异地协同全球化趋势,产品设计生产可以做虚拟仿真,在产品的设计阶段可以看到产品的性能,甚至你可以去体验。 信息技术使装备制造业更好、更快、更省、更可靠地制造出新产品。波音公司公布的数据显示,数字化设计与制造使波音777的研发周期缩短40%,工程返工减少50%。 信息化融入生产制造过程后,厂商可以获取大量的信息,有利于其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和决策,而传统的制造业偏重于工艺手段上的电气化、自动化,并未对整个工业领域产生全范围、多层次的变化影响。未来的制造模式将偏向于小批量、多品种、高质量、低成本、研发周期短、柔性生产、环境友好等特征。 表1、高端装备制造业同传统制造业模式有质的区别 当前经济全球化趋势愈发显著,经济全球化下产业转移速度明显加快,技术变革日新月异,用户需求变化加快,传统的生产型制造对环境资源的压力加大,信息化的融入更是使得传统的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愈发急迫。 当前,制造业的高端环节逐步分化出来,生产性服务业快速发展,制造业服务化趋势更加明显,正在从以产品制造为核心的传统发展模式向基于产品提供综合服务的模式转变;制造业的高端环节,如研发设计、品牌营销等逐步分化出来。 图3、受金融危机影响GE服务收入占比几十年来的升势有所降温

沈阳装备制造业简介

沈阳装备制造业简介 目录 一、沈阳装备制造业概况 (2) 二、沈阳装备制造主要产品及其代表企业简介 (2) (一)、IC装备 (2) (二)、数控机床 (5) (三)、重型成套装备 (8) (四)、交通运输设备 (19) (五)、嵌入式软件 (18) (六)、通信设备 (20) (七)、医疗设备 (22) (八)、配件及其他类 (24) 总结 (39) 一、沈阳装备制造业概况 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各行业提供技术装备的战略性产业,产业关联度高、吸纳就业能力强、技术资金密集,是各行业产业升级、技术进步的重要保障和国家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我国正处于工业化推进的关键时期,主要任务是从一个工业大国转变为工业强国,在这一过程中,高端装备制造业将发挥重要作用。 曾经,共和国的装备制造业从沈阳起步走向全国。物换星移,经历过困惑和转型的阵痛后,如今沈阳终

于重新站立在我国装备制造业的潮头,一举成为国际上知名的装备制造业基地。 目前,沈阳装备制造业经过战略性调整,确定机械装备制造业、汽车及零部件、航空、电子信息四大优势产业为发展重点,基本形成了新型产业体系框架。沈西工业走廊将建设成为新型重工业基地,浑南地区将成为航空制造业及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沈北新区将成为光电通讯产业基地,大东区将成为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基地。目前,机械装备、汽车、航空三大聚集区建设已初见成效。 同时,新型骨干企业体系开始发育,形成以沈阳机床、沈阳鼓风机、北方重工、特变电工沈变、远大、三一重工、北方交通为骨干,以铸造园、机床零部件园、输变电配套园为依托的新型机械装备体系;以华晨金杯、华晨宝马、上通北盛、沈飞日野、中顺汽车为骨干,三菱发动机、东风发动机汽车零部件集群为依托的新型汽车产业体系;以沈飞、一航黎明为骨干,航空经济区为依托的新型民用航空制造体系;以德信手机,新邮通讯、晨讯科技为骨干,以光电信息产业区为依托的新型通讯产业体系,以及以清华同方、方大LED绿色照明产业园为骨干的新型电子信息产业体系正在形成。 二、沈阳装备制造主要产品及其代表企业简 (一)、IC装备 IC即集成电路,是电子设备中最重要的部分,承担着运算和存储的功能。IC装备是指生产半导体器件、集成电路芯片和平板显示器的专用生产设备。IC是计算机业、数字家电业、通信等行业的“心脏”。而生产“心脏”部件的设备——IC装备业,因占据了科技的制高点,被称为制造业的“珠穆朗玛峰”。 我国彩电、手机、台式计算机、DVD播放机等产品的产量虽居世界第一,但关键芯片仍依赖进口。就单一产品而言,芯片已经成为我国进口总值最大的商品。 目前,沈阳IC产业以沈阳IC装备产业园为中心迅速跻身我国IC装备产业前列。产业园周围集聚了一批IC装备企业,如中科仪、芯源半导体、新松机器人、博微公司等涵盖IC装备产业链上多数环节的30多家IC 装备厂商,形成了IC装备产业集群。2007年被国家科技部认定为50个优先支持发展的产业集群之一,是唯一的IC装备产业集群。 IC产品、IC装备全球市场需求每年都有上千亿美元,然而无论是我国IC装备产业的规模还是技术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都存在较大差距。《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已经把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技术及成套工艺等列为重大专项。作为装备制造业之都的沈阳,对于IC装备所依托的两大技术基础——真空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可谓得天独厚。借着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东风,沈阳IC装备制造一定会撑起国家的脊梁,不断向国际先进水平迈进。 主要企业介绍:

打造制造业核心竞争力

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的制造业信息化 某汽车配件公司有限公司 某汽车配件公司有限公司是中国轻型汽车骨干企业,厂区占地面积为127万平方米。现具备6万辆轻型汽车的年综合生产能力,拥有汽车发动机、车身、车架、前桥等关键总成及现代化总装生产线,拥有年产2万吨的铸铁的生产能力。“该公司”汽车是中国驰名商标,致力于制造中国最好的轻型车,目前主导产品有全顺、JMC轻卡、JMC皮卡三大类产品,共400多个品种。该公司公司是江西省首家上市公司,通过发行B股与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结成战略合作伙伴,福特作为第二大股东拥有29.96%的股份。通过与美国福特汽车公司、日本五十铃汽车公司等多家世界五百强展开公司合资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在管理上与国际管理接轨,培养了一大批适应市场经济竞争需要的中高级人才。公司先后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和ISO14000环保体系审核。 一、成果产生背景 该公司公司经过研究分析发现,的在缺乏信息系统支持的情况下,其运作及管理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1.业务及管理运作效率低。物流、财务、销售等部门还局限于手工作业,近40%的时间花在重复的登帐、核算、确认环节。仓库结帐、财务扎帐平均每月需要3~4天完成。 2.市场响应速度慢。数据统计及分析手段落后,缺乏对决策的及时支持能力,数据来源靠各部门人力统计及收集。数据的真实性及及时性差。各项生产、资金、销售、成本数据缺乏动态跟踪能力,拿到的数据往往是过时数据。 3.客户服务能力差。重要的历史数据,例如销售客户档案,维修文档,车辆发出档案,车辆服务档案保管、统计及跟踪困难,客户数据的历史回溯性差,当发生批量质量事故时,造成的是极高的回召成本。 4.产品交付能力差。数据信息的共享能力差,信息流的传递成本高、速度慢,直接导致公司对市场的响应速度迟滞,产品交付能力弱。

高端装备制造业龙头股一览表

高端装备制造龙头股一览表:股票代号 企业优势 主要产品 1.巨轮股份(002031 ) 全国市场占有率第一 子午线轮胎活络模具 2.中国重汽(000951 ) 15吨以上载重汽车最大 载重汽车 3.河北宣工(000923 ) 年产2500台配件250吨 推土机 4.*ST汇通(000920 ) 中国铁路工业第一股 铁路运输专用设备 5.云内动力(000903 ) 西部最大柴油机企业 柴油机

6.中鼎股份(000887 )资产重组转型在即 汽车橡胶(资讯,行情)零部件 7.三环股份(000883 )新项目年产一万台 重型货车 8.秦川发展(000837 )国内占有率75% 齿轮磨床产品 9.江淮动力(000816 )产销增长绝对额第一 小型柴油机 10.烟台冰轮(000811 )国内唯一自主知识产权 自制螺杆制冷压缩机 11.山推股份(000680 )市场占有率42% 推土机/挖掘机

12.石油济柴(000617 )中石油集团实际控股 柴油机 13.西北轴承(000595 )西部最大轴承企业 石油机械轴承 14.苏常柴A (000570 )技术领先优势明显 单缸柴油机 15.柳工(000528 ) 年产超过2万台整机 装载机 16.徐工科技(000425 )全年出口量增长73.5% 特种装载机 17.沈阳机床(000410 )产量五年增长878.5% 数控机床 18.中联重科(000157 )

汽车起重机占有率25% 汽车起重机 19.中集集团(000039 )集装箱50%占有率 集装箱/登机桥 20.*ST建机(600984 )国内占有率第一 沥青混凝土摊铺机 21.北方创业(600967 )铁道部招标中标 铁路车辆 22.上柴股份(600841 )子公司前景看好 大功率发动机 23.上海机电(600835 )控股子公司发展稳定 旋挖钻机/液压抓斗 24.厦工股份(600815 )国内占有率18.51%

沈阳市装备制造业信息化现状调查报告

沈阳市装备制造业信息化现状调查报告 沈阳是目前全国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据悉,虽然“九五”期间沈阳市在许多企业组织实施了CAD/CIMS工程,但从全市企业信息化应用的普及程度、发展潜力及沈阳作为区域中心城市的牵动影响和示范作用看,特别是与国外发达国家的信息化水平相比,沈阳市企业信息化应用的整体水平仍处于“初级阶段”,信息化工程总体上还处于内部单项技术应用阶段。系统集成以及对区域产业链、企业集群的资源共享和优化配置程度不够,特别是针对制造业的技术服务体系和应用示范体系尚不完善,推进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外部环境需要进一步改进。另外,导致制造企业对应用信息技术改造认识不足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缺少典型引路,企业需要的是能看得见的、实实在在的效果。 2001年12月5日,科技部将“沈阳市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装备制造业示范工程”(简称“示范工程”)正式列入“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的重大项目启动实施,“沈阳市装备制造企业信息化技术开发与应用示范”成为该项目的一个专题。 2002年2月8日,“沈阳市装备制造企业信息化示范工程启动仪式”发布会正式举行,总投资4.95亿元的推广项目全面进入实施阶段。 2002年2月,沈阳市选择了12家装备制造企业为重点示范企业(6月又确定了8家重点企业,共计20家重点示范企业)进行信息化应用示范,以带动更多的制造企业开展信息化。 2002年4月19日,沈阳23家制造企业参加了在北京召开的“制造业信息化发布会”,领会了国家关于企业信息化工作的部署和思路。 2002年6月17日,“沈阳装备制造企业信息化应用示范”被列入“十五”沈阳市科技计划重大专项。至此,沈阳装备制造企业信息化项目成为国家和沈阳市的双重课题。 2002年9月,沈阳市被国家科技部列为“制造业信息化示范城市”。 沈阳的装备制造业信息化应用示范工程引起了社会各界的空前关注。 沈阳是目前全国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据悉,虽然“九五”期间沈阳市在许多企业组织实施了CAD/CIMS工程,但从全市企业信息化应用的普及程度、发展潜力及沈阳作为区域中心城市的牵动影响和示范作用看,特别是与国外发达国家的信息化水平相比,沈阳市企业信息化应用的整体水平仍处于“初级阶段”,信息化工程总体上还处于内部单项技术应用阶段。系统集成以及对区域产业链、企业集群的资源共享和优化配置程度不够,特别是针对制造业的技术服务体系和应用示范体系尚不完善,推进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外部环境需要进一步改进。另外,导致制造企业对应用信息技术改造认识不足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缺少典型引路,企业需要的是能看得见的、实实在在的效果。此次沈阳的制造业信息化工作选定了20家重点示范企业及100家示范企业也是基于这点考虑,希望以先行者的经验示范后来者,达到以点促面、带动一大片的效果。 在对示范企业的跟踪评估与过程管理方面,“沈阳装备制造企业信息化应用示范”工程项目课题组组织开发了沈阳市制造业信息化工程运行管理平台,包括:建立沈阳市制造企业综合信息库,对示范企业的信息化现状、实施内容、进展情况、企业生产经营等进行跟踪控制与过程管理;以沈阳市制造业信息化生产力促进中心为核心,建立沈阳市制造业信息化产业综合信息库,对相关制造业企业、软件企业、咨询服务业的人员情况、咨询服务情况、产品情况、规模效益情况等进行跟踪控制与过程管理等。通过管理平台,加强对沈阳市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运行管理及实施效果分析,逐步形成沈阳市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发展战略。 据介绍,为了更有效地实施沈阳市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沈阳市进一步明确了对“沈阳装备制造企业信息化应用示范”工程的组织机构:成立了市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沈阳市制造业信息化工程”项目领导小组,成员由科技局、计委、经贸委、财政等综合部门组成,负责制定政策、创造环境、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重大问题。领导小组在市科技局设立办

高端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研究

高端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研究摘要:高端装备制造业作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具有知识、技术密集等特点,能够有效促进产业升级,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对国内外学者的研究进行梳理,从高端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发展趋势、影响因素和有效途径三个方而分别进行阐述并总结,以期为促进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技术创新提供依据。 关键词:高端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自主创新能力;研究文献;综述 0引言 高端装备制造业是具有中国现代特色的专有名词。作为我国战略新兴产业之一,以先进技术为指导,为各产业提供富含高端技术和高附加值的装备产品,对我国高端领域产业的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端装备制造业属于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其发展方向引领着我国先进技术的发展趋势。高端装备制造业处于整条生产线的中枢地位,其发展水平决定了该产业的发达程度。由其特点可见,技术创新是促进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方式。 1高端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的发展趋势 孙韬[门认为,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技术创新会逐渐向国际化、信息化、智能化、环保化方向发展。于兆吉等[2]指出,高端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的发展目标是要在环保的基础上获取最大利润,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增长方式。孙景新[3]认为,中国经济要想从资源消耗型粗放式发展转变为向技术、知识密集型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可作为突破口。马玉山在“2015中国制造业创新论坛〃中指出,高端装备制造业在精细

化管理的基础上,要加强“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研发出更完善的创新产品。 2高端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 Song [5]指出,美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优势建立离不开政府的政策鼓励支持,如减少税收、给予投资补贴、建立研发试点机构等。日木政府为提升国内装备制造企业技术的竞争优势,在国内建立"官产学〃联合组织和国外高端技术引进研发机构。可以看出,政府支持是影响其国内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发展的重要因素。Lee, Tang-Chih 提出,高新技术产品的销售水平与其生产技术的先进水平呈正相关。根据美国经济生产的基本情况发现,投资于IT行业的比重在持续增长,且消费者对其生产或消费的装备水平升级有更大需求[6]。Yam [7]根据香港制造业的实际情况,发现外部投入的增加可有效促进企业的自主研发创新及合理配置可利用资源。AdegokeOke [8]以英国制造业企业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企业中劳动灵活性与混合灵活性的相互作用对产品创新的影响。高丹丹[9]将R&D人力资源、R&D 资木投入以及创新产品研发相关的费用归为技术创新投入因素,将申报的专利数、己成功授权的专利数以及研发出的创新产品数归为创新产出因素。王佳瑶[10]以知识基础存量、知识流动能力、知识创造能力三个维度作为高端装备制造业企业知识创新能力构成要素,政府因素、市场因素、技术因素是促进技术创新出现的主要原因。 3高端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的途径 Om恰等[22]指出,加强企业生产链中各环节的沟通与协调可有效

用钻石模型分析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备课讲稿

用钻石模型分析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

用钻石模型分析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 伴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加快和改革开放的深化,中国制造业迅速成长,制造业是现代工业的主体,其国际竞争力的强弱,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的高低.文章主要运用迈克尔·波特的“钻石模型”,从生产要素、需求状况、相关及辅助产业状况、企业的战略、结构和竞争方式、机遇与政府六个方面客观地分析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状况,在此基础上找出提升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以期对今后的制造业发展提供政策性的建议. 一、中国制造业竞争力现状 加人WTO以来。中国制造业保持了高速增长态势。数据显示。2007年.中国制造业中将近两百类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一位。但中国制造业还存在大而不强,整体素质不高的问题。 1.制造业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我国国民经济20多年的高速经济增长是与第二产业.尤其是与制造业的高速增长联系在一起的.这也正是工业化中后期的一个显著特征。2000年一2007年,我国第二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除2001年和2002年不到50%.其余均远高于50%,并且远高于第一、第三产业,制造业在第二产业GDP贡献率占90%以上.因此制造业对中国经济的拉动效应是显而易见的。 2.制造业劳动力成本优势正逐渐降低。我国具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我国的优势产业在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比较优势是低劳动成本。低水平的劳动力成本支持了中国的经济发展。但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工资水平逐渐上升。低附加值的工厂必然从中国迁移到劳动力成本更加低廉的国家。 3.制造业高附加值产品竞争优势缺乏。虽然我国有200多种制品产量居世界第一.其中玩具占全球产量的70%,鞋类产品占全球产量的50%.彩电占全球产量的45%。空调占全球产量的30%。纺织品服装贸易占全球的24%,但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很少。在2008年度《世界500强》排行榜上,中国企业则创造了历史最好成绩,上榜企业数量也只达到35家(内地25家、香港4家、台湾6家)。制造型企业上榜的更是稀少。缺乏品牌效应,产品附加值必然降低,最终导致处于竞争劣势。4.制造业大部分企业被国外企业主导。在经济全球化下,大规模收购、兼并愈演愈烈。外国企业不断扩大市场份额,有些企业几乎垄断了中国市场。据统计,外资股份在传真机、摄影机市场分别占98%、99%。移动通信占80%。电脑占75%,汽车占70%及数字式程序控制开关占50%.可以说外资在很多企业占有绝对控股地位。在中国微电子产业研发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8家大型企业中。5家是中外合资企业。1家外商独资企业。而5家合资企业中,只有l家由中国企业控股;在工程机械业。126家合资企业中36%由国外控股,47%中国控股,17%对等控股。虽然FDI会促进中国经济发展,但无疑也会带来潜在的威胁。 二、影响中国制造业竞争力的因素 1.生产要素条件方面。波特认为生产要素分为初级生产要素和高级生产要素.而在高级生产要素中高技术人才、知识资源、资金投入等起关键作用。 (1)人力资源。人力资源除了包括劳动力成本外,还包括劳动力熟练程度、高级专业化人才等方面。我国制造业人力资源的实际情况是:全国大中型企业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职工人数为发达国家的l0%~16%.可见,中国制造业的人力资源竞争力比较弱。同时低劳动成本严重制约了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进步.很多企业把自动化的工艺化整为零.分解成工人可以简单操作的手工工

物流竞争力评价方法及应用

物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方法及应用 1.物流与物流业核心竞争力 1.1物流与物流业 物流概念最早正式出现于20世纪初的美国。1912年美国学者阿奇·萧(ArchShaw)在《市场流通中的 若干问题》一书中,最早将物质资料从供给者到需求者之间的物理性运动界定为“PhysicalDistribution”(简称PD),学术界一般认为这是“物流”概念的起源。此后物流内涵不断扩展,从分销逐渐延伸到生产、 到采购供应、信息管理、增值服务。1985年,美周物流管理协会(CLM)将物流明确为:物流是以满足客户 需求为目的,对原材料、在制品、产成品以及相关信息从供应地到消费地的高效率、低成本流动和储存 而进行的计划、实施和控制过程。1998年,CLM又对物流定义进行了修订,认为物流是供应链流程的一 部分,是为了满足客户需求而对商品、服务及相关信息从原产地到消费地的高效率、高效益的正向和反 向流动及储存进行的计划、实施与控制过程。国内学术界一般认为,物流是指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 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 功能实现有机结合。 由物流的内涵不难看出,物流业是一个跨行业、跨部门的复合型产业,是融合运输业、仓储业、货 代业和信息业等的新型服务业,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技术。物流业既是国民经济 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着地区经济的运行质量。有关资料显示,在我国目前工 业企业生产中,直接劳动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不到10%,而物流费用却高达40%。我国全社会物流费用 支出约占GDP的20%,美国则不足10%。国际上普遍认为,降低物流成本已经成为继减少物质消耗、提 高劳动生产率以后的“第三利润源”。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部门,物流业已经成为合理配置资源、优化经 济结构、增强竞争能力的基础性支撑产业和拉动经济增长的先导性产业,其发展水平的高低已经成为衡 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程度及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1.2物流业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Corecompetence)又称核心能力、核心竞争优势,最早由美国企业战略管理专家普拉哈拉 德fC.K.Praha—lad)和英国的企业战略管理专家哈默尔(C.Hame1)于1990年在其合著的《企业的核心 竞争力》一文中首先提出,其原意是指企业组织内经过整合了的知识和技能,尤其是关于怎样协调多种 生产技能和整合不同技术的知识和技能,并据此获得超越其他竞争对手的独特能力。物流业核心竞争力 属产业竞争力范畴,指的是物流产业竞争力当中那些最基本的能使整个物流产业保持长期稳定的竞争优 势、获得稳定超额利润的竞争力。是物流产业在长期培育营造中形成的、独特的、动态的能力资源,是 物流产业整合各种资源优势和各方面能力的综合体现,支持着物流业在现在及未来的市场中可持续竞争 优势的发展,具有独立性、整体性、积累性和战略性四大特点。 2.物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物流业是一个涉及多行业、多部门的复合型产业,对其核心竞争力进行评价毫无疑问应采用多指标 综合评价方法。在借鉴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5,7,8J,遵循全面性、主导性、科学性、可比性等原则, 考虑到基础数据的可获取性,本文从城市经济 实力、科技创新竞争力、物流企业竞争力等3个方面、共选取22个指标组成山东半岛城市群物流业 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文章中相关计算及直接采用的原始数据主要引自2005年的《山东统计年鉴》,部分数据来自《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及半岛城市群各地市统计年鉴。 表1山东半岛城市群物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高端装备制造业全球空间分布版图!

高端装备制造业全球空间分布版图! 【导言】 对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大国而言,加快装备制造业的高端化、现代化是推动工业现代化的关键,也是实现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战略转变的重要途径。目前中国许多地方都在建立高端装备制造业产业园,整理了全球高端装备制造业空间分布特征分享给大家。【正文】 高端装备制造业的五个重点子领域,即航空装备、卫星制造与应用、轨道交通装备业、海洋工程装备和智能制造装备业,在全球的分布不均。欧美发达国家(如美国、加拿大、欧洲、俄罗斯等)在高端装备制造业上处于全面领先地位,韩国、新加坡等国正齐头赶上,除中国、巴西、印度等少数国家之外,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装备制造业都比较落后。 全球高端装备制造业空间分布格局 1、美国

美国的航空产业、卫星及应用装备、轨道交通装备、海洋工程和智能装备制造业目前在全球都处于顶端地位,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基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各州以及西部的加利福尼亚州。 美国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空间分布格局 2、欧洲 欧洲的高端装备制造业主要分布在西欧的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瑞士、荷兰、与北欧的瑞典、挪威等发达国家。 欧洲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空间分布格局

3、俄罗斯 俄罗斯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在航空和卫星及应用上很突出,航空及卫星基地基本都分布在俄罗斯的西南部。俄罗斯的多家知名飞机制造商如米格、苏霍伊、图波列夫、伊留申、米里和卡莫夫等都聚集在俄罗斯的西南部。在卫星发射方面,俄美合资、俄罗斯控股的国际发射服务公司(ILS)在国际商业发射市场份额仅次于阿里安公司,其总部也坐落于俄罗斯的西南部。俄罗斯的卫星导航系统“格洛纳斯”导航系统,目前已被俄罗斯90%以上的民用领域使用。 俄罗斯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空间分布格局

沈阳制造业企业名单

北方重工(包括沈阳重型和沈阳矿山)、 通用北盛北顺 沈阳机床集团、 沈阳远大企业集团(民营企业)、 沈阳飞机制造厂、 沈阳鼓风机集团有限公司、 特变电工沈阳变压器集团、 中航工业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沈阳造币厂、 沈阳航天新光集团有限公司、 沈阳液压件厂、 华晨中国汽车控股有限公司(中华、金杯、华晨宝马)、东芝电梯(沈阳)有限公司招聘、 沈阳航天三菱汽车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合资企业)、 沈阳三洋空调有限公司、 德科斯米尔(沈阳)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辽宁和昌华宝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沈阳三洋重工集团有限公司、 沈阳腾跃机械有限公司、 沈阳岳海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沈阳火炬北泰数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辽宁科瑞德电缆有限公司 沈阳索兰赛德压缩机有限公司 沈阳市振兴电线厂 沈阳三迪自动化有限公司 沈阳藤艺电子有限公司 沈阳镭特薄铁加工厂、 辽宁广联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沈阳沈缆银环企业集团有限公司 沈阳中金模具钢有限公司 沈阳锋亚实业有限公司 沈阳航天新阳速冻设备制造有限公司速冻装备分公司、沈阳洪生气体有限公司、 沈阳市中兴防爆设备厂、 沈阳五衡实业有限公司、 沈阳恩邦电气控制系统有限公司、 沈阳长城阀门管件有限公司、 沈阳中捷机械有限公司、 沈阳五衡实业有限公司、 沈阳华翰电子有限公司、 沈阳三重机械有限公司、 沈阳海威机械有限公司、 沈阳光正分析仪器有限公司、 沈阳仁和制冷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沈阳中航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沈阳仁和制冷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沈阳中科超硬磨具磨削研究所、 沈阳中航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沈阳宇航仪表机箱厂、 沈阳金球铸造有限公司、 沈阳博耐斯阀门制造有限公司、 沈阳普传科技有限公司、 沈阳哈维尔表面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沈阳市四通散热器及构配件加工厂、 沈阳科林机械研究所、 沈阳艾斯德电气系统有限公司、 沈阳市胶带输送机厂、 沈阳紫微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沈阳润和模型制造有限公司、 沈阳方大泵业有限公司、 沈阳建机塔吊制造有限公司、 沈阳凯必盛自动门技术有限公司、 沈阳市苏家屯粉碎机械厂、 沈阳鑫火铸造有限公司、 沈阳澳利无缝钢管有限公司、 沈阳东明无缝钢管有限公司、 沈阳鸿翔塑胶制造有限公司、 沈阳明翰制衣有限公司、 沈阳成大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医药制造业、沈阳天菱机械有限公司有限责任专用设备制造业、沈阳市消防车厂、 沈阳东大自动化有限公司、 沈阳沈新自控系统有限公司、 沈阳力甫电子有限公司、 沈阳徽记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沈阳市高强紧固件厂、 沈阳基石东方机械有限公司、 沈阳市高新区宝业来空调设备厂、 沈阳市佳宏仓储货架有限公司、 沈阳众亚佳宏货架有限公司、 沈阳豪洁无骨雨刷制造厂、 沈阳爱威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沈阳市德赛威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沈阳市维现油品测试仪有限公司、 沈阳市永昌梯具厂、 沈阳市恒升自动化设备厂、 沈阳满力劲电子技术开发中心、 沈阳鞍太新特种钢材有限公司、

扬州市政府关于印发扬州市推进智能制造及高端装备产业发展行动计

扬州市政府关于印发扬州市推进智能制造及高端装备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的通知 【法规类别】117 【发文字号】扬府发[2017]165号 【发布部门】扬州市政府 【发布日期】2017.09.24 【实施日期】2017.09.24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扬州市政府关于印发扬州市推进智能制造及高端装备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 的通知 (扬府发〔2017〕165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公司),市各直属单位: 现将《扬州市推进智能制造及高端装备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扬州市人民政府 2017年9月24日

扬州市推进智能制造及高端装备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 为大力推进智能制造,加快高端装备产业发展,更好地撬动全市产业结构提升和创新转型,推动扬州制造特色化、高端化、规模化,特制订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总体思路 深入贯彻“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战略,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抓手,坚持“企业主体、政企联动、循序渐进、分类实施、创新引领、统筹推进”,加快推进智能制造、发展高端装备。着力实施智能制造“四大工程”,开展“工业2.0补课、3.0普及”和智能制造示范;着力推进高端装备产业发展“四大行动”,加快传统装备制造业向中高端攀升,积极发展新兴高端装备制造业;着力强化关键要素“四大支撑”,加快铸就智能制造和高端装备联动发展的先进制造业。显著提升扬州制造的产业层次和发展水平,为建设“强富美高”新扬州提供有力支撑。 (二)主要目标 智能制造投资更加优化。每年新开工工业重大项目中智能制造项目比重达40%以上,工业技改中智能化项目比重达50%以上。 智能制造能力显著增强。到2020年,创成智能车间(工厂)50家以上,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企业50家以上,重点行业工业机器人密度达150台/万人以上,规上工业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5%以上。 高端装备规模大幅提升。高端装备产业产值力争年均增长15%以上,2020年总规模突破2000亿元,占规上工业15%左右,占装备工业30%左右。到2020年招引高端装备重大投资项目40项以上、总投资达600亿元以上。 高端装备技术不断突破。到2020年,研制应用省首台(套)重大装备及关键零部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