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铁西装备制造聚集区产业发展规划

沈阳铁西装备制造聚集区产业发展规划
沈阳铁西装备制造聚集区产业发展规划

沈阳铁西装备制造业聚集区产业发展规划

沈阳市人民政府辽宁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07年6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务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领导小组办公室授予沈阳“铁西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暨装备制造业发展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称号,标志着沈阳铁西老工业基地(以下简称沈阳铁西)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为发挥沈阳铁西在国家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和装备制造业进程中的示范和先导作用,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3号)要求,特编制本规划。

规划期为2010年至2020年。规划面积,在沈阳铁西装备制造业聚集区(以下简称聚集区)现有的38.1平方公里基础上拓展,2015年达到70平方公里,2020年达到100平方公里。

一、规划背景和战略意义

(一)发展现状

沈阳铁西于上世纪30年代被辟建为工业区。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一五”、“二五”时期的重点建设,逐渐形成了以国有大中型企业为骨干、以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为主体、门类众多的国家重要工业基地。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老工业基地的体制性、结构性等矛盾日趋显现,沈阳铁西经济社会发展一度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2003年党中央、国务院实施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以来,沈阳市认真总结铁西区的历史经验,启动了沈阳铁西新一轮改革改组改造,初步探索出一条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的新路,为我国其他城市的老工业区调整改造提供了借鉴。

沈阳铁西的基本做法和经验:一是创新政府管理模式。铁西区与国家级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合署办公,享受市级经济管理权限,实行一体化管理,为沈阳铁西全面振兴提供体制和机制保障,促进了铁西老区存量资源优势与开发区空间、政策和体制优势的有效结合。二是强力推进企业“东搬西建”。政府利用级差地租获得185亿元土地收益,成功破解了“钱从哪里来”的问题,为企业搬迁改造和振兴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国有装备制造企业获得新生,在开发区形成了新的发展空间—装备制造业聚集区。三是深化改革开放。通过深化改革,改变了沈阳铁西人“等靠要”的思想观念,国有企业改革基本完成,民营经济取得长足发展,经济结构实现了优化升级。通过扩大开放,不断吸引增量、激活存量,世界500强企业和国内优势企业纷纷入驻。四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打造出一支政治坚定、作风过硬、懂经济、会管理的干部队伍,形成了“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不出事”和“事必躬亲、事无巨细、事不过夜”、“不回避矛盾,敢于碰硬”的工作作风,为沈阳铁西改革发展提供了重要保证。

2003年以来,沈阳铁西各项主要经济指标持续高速增长。2008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25亿元,年均增长 30%;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701亿元,年均增长34.8%,其中装备制造业1037亿元,年均增长39.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42.2亿元,年均增长31.2%,其中装备制造业271.3亿元,年均增长36.1%;固定资产投资396.6亿元,年均增长47.8%;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2.8亿元,年均增长43.2%;实现工业利税84.66亿元,年均增长36.8%;实际利用外资8.4亿美元,年均增长29.3%。

沈阳铁西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先后被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务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领导小组办公室授予沈阳“铁西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暨装备制造业发展示范区”,被国家列为全国改革开放三十年18个典型地区之一,被联合国人居署授予全球宜居城区示范奖。

(二)发展优势

区位政策优势。聚集区处于沈阳经济区的核心位置,铁路、公路、航空和海运四通八达,距营口港不足百公里。享有国家级开发区、国家级出口加工区、国家“示范区”和辽宁沿海经济带的优惠政策。

行业引领优势。聚集区内拥有沈阳鼓风机集团、沈阳机床集团、北方重工集团、特变电工沈变集团、三一重装公司、沈阳远大集团、新东北电气集团等一批国内行业领军企业。在国家重点支持发展的16个装备制造业领域中,聚集区内企业在大型石化装备、大型盾构机、特高压输变电装备、数控机床等10个行业具有举足轻重地位。

产业聚集优势。聚集区内聚集了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企业650户,形成了数控机床、通用石化装备、输变电装备、重矿机械、工程机械、汽车零部件等优势主导产业和铸锻、仪器仪表、模具及压铸件、机床功能部件等基础产业集群。产品覆盖装备制造业的多个领域,共有近100大类,1000余个系列,近万个品种,产业体系比较完备。

研发创新优势。聚集区内汇集了2所理工科大学、5个国家级科研院所;拥有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5个国家企业技术中心、20个国家产品检测中心,16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1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9个博士后流动站,拥有各类工程技术人员5万余人,技术工人20万余人。2008年研发投入达到20亿元,申报专利867项。

(三)机遇与挑战

在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产生深刻影响、国内外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市场竞争加剧的形势下,聚集区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东北地区振兴规划提出把东北地区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装备制造业基地,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相继出台,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上升为国家战略,为加快聚

集区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关键时期,对先进装备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国际产业加速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的快速兴起,为聚集区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分工和实现跨越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聚集区发展也面临严峻挑战。发达国家对核心技术的输出控制更加严格,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难度加大,对聚集区自主创新提出更高要求。金融危机使国际市场需求减少,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对装备产品出口带来不利影响。国内装备制造企业联合重组加快,市场竞争加剧。聚集区体制机制有待再创新,公共服务水平有待提升,公共研发体系有待完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有待加快,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有待增强。聚集区的发展已经站在较高起点上,继续保持高质量、高速度发展,面临资金、技术、人才等诸多因素制约。

(四)战略意义

加快聚集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一是有利于提升国家装备制造业综合实力。聚集区拥有一批关系国计民生、国家安全的重要骨干企业和重大技术装备,再造沈阳铁西装备制造业新优势,对提升我国装备制造业水平、加快工业化进程、增强国家综合实力意义重大。二是有利于推进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沈阳铁西通过自身的改造实践,由当初“东北现象”的典型代表,一跃成为充满活力的“示范区”,对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起到了引领作用,对国内其他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三是有利于促进辽宁区域经济协调快速发展。聚集区位于沈阳经济区核心,与辽宁沿海经济带相连。加快聚集区发展,对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开发开放具有较强的辐射作用,对沈阳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有助于形成沿海与腹地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

二、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按照“人才为本,创新为先,外引内育,聚集发展,先导示范,世界一流”的基本思路,以产业升级为主线,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自主创新为支撑,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相融合,不断提高装备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率先实现由大到强转变,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家重点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

(二)基本原则

坚持市场导向与政府引导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更好发挥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坚持重点突破与全面提升相结合。突破一批制约聚集区产业发展的核心和关键共性技术及重要零部件自主研制,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全面提升聚集区产业整体素质和核心竞争

力。

坚持自主创新与利用国际创新资源相结合。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瞄准国际装备制造业前沿技术和高端产品,重点引进科技型企业、核心技术和领军人才。

坚持发展装备制造业与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相结合。在发展聚集区装备制造业的同时,更加注重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形成两者协调发展、相互促进的格局。

坚持产业发展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相结合。注重产业发展和资源环境相协调,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节能减排,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发展目标

用10年左右时间,把聚集区建设成为自主创新能力强、重大技术装备成套能力强,主导产业聚集度高、基础产业配套水平高,生产性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协调发展、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紧密融合,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家重要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以2008年为基础,到2020年:

——聚集区装备制造业销售收入达到50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5.1%以上,增加值达到15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5.3%以上。

——聚集区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与装备制造业增加值比例达到30:70。

——聚集区万元产值能耗下降到0.14吨标准煤。

——聚集区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不低于5%。

——聚集区形成9个主导产业、20个基础产业集群、5个公共服务平台、20个世界一流企业、100个世界一流产品。

三、产业发展重点

(一)做强做大优势产业

数控机床。以沈阳机床集团为依托,重点发展数控机床、柔性生产线及功能部件等三大类产品。数控机床:向高速、复合、精密、环保、智能方向发展,形成卧式、立式、门式加工中心/数控铣镗床,复合加工中心,卧式、立式数控车床/车削中心,大型、特种数控机床等八大系列产品。柔性生产线:面向汽车行业,开发发动机壳体类、轴盘类、支架类和异形件、装配/检测等生产线。功能部件:重点发展中高档数控系统、数控刀架、刀库、万能铣头、数控转台、数控机床防护件等。建成国家最大的数控机床研制基地。

通用石化装备。以沈阳鼓风机集团为依托,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产品,向大型化、高速小型化、高压小流量化、低噪环保化,以及上下游一体化、原材料资源多元化方向发展,着重发展大型炼油和乙烯装置、PTA/PX装置、大型煤化工装置、大型化肥装置、大

型空分装置等产品,建设世界最大的10万千瓦大型离心压缩机试车台,建成国际一流的通用石化装备研发制造基地。

重矿机械。以北方重工集团、三一重装公司等企业为依托,产品向大型化、智能化、成套化方向转变,重点发展大型综采综掘、散料输送、冶金轧钢、堆取料机、水泥、大型选矿、铝材轧制、料浆输送等成套设备,大型洗选煤设备、电站磨煤机等关键整机,建成国家重要的重型矿山机械制造基地。

输变电装备。以特变电工沈变集团、新东北电气集团为依托,产品向智能化、大容量、高可靠、环保型发展,重点研制超高压、特高压交/直流输变电设备,实现绝缘成型件、操纵机构、套管、出线装置等关键配套部件的自主开发与制造,建成国际一流的输变电装备研发制造基地。

工程机械。以北方重工集团为依托,研制适合我国地质特点的各种形式的全断面掘进机,实现关键部件的自主制造,大幅度提高自主化、产业化水平,建成世界一流的全断面掘进机研制基地。以北方交通重工集团为依托,重点发展道路养护机械、筑路机械、工程起重机等系列产品。

汽车及零部件。以沈阳华晨宝马公司、沈阳华晨金杯集团、上海通用北盛汽车公司、广汽日野公司等整车企业需求为依托,重点发展发动机、车桥、变速箱、轮毂、汽车电子等汽车零部件产品,建成国家汽车零部件出口加工基地。发展大中型客车、商用车以及专用汽车等整车产品,形成整车和零部件协调发展的格局。

(二)加快培育潜力产业

新能源装备。根据国家新能源发展战略,建设国家重要的新能源装备产业基地。核电装备:以沈阳鼓风机集团、沈阳盛世高中压阀门公司为依托,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全面掌握第三代压水堆核电机组主泵、阀设计制造技术,建设百万千瓦级核泵试验检测基地。半导体照明:重点发展LED背光源、显示屏、大功率芯片及其他半导体照明产品,开发城市现代照明控制管理系统,实现产业化。同时,加快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其它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装备及技术。

轨道交通装备。以沈阳市内及国内其他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为依托,重点研制牵引传动设备、信号系统、节能型车辆空调器及中央空调器、通风系统、屏蔽门等设备,鼓励国内骨干企业和科研机构在聚集区发展,建设国家重要的城市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基地。以沈阳机车车辆公司为依托,重点发展重载货车和制动系统。

环保与资源综合利用装备。研制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治理成套设备,城市垃圾焚烧发电及工业固体废弃物处置成套设备,大型锅炉脱硫除尘一体化成套设备,实现多功能、组合式、成套式。研制报废汽车、家电处理生产线,废旧蓄电池铅回收设备等资源综合利用设

备。以北方重工集团为依托,重点发展3~10万立方米/年秸秆综合利用中密度板成套设备。

农业机械。以北方交通重工集团为依托,研制适合北方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大马力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播种机、插秧机等大型农机及农机具,建设东北地区农业机械生产基地。

空港设备。以北方交通重工集团、辽宁曙光集团等企业为依托,重点发展200吨无杆飞机牵引车、加油车、升降平台车、登机舱、食品车,机场摆渡车、电源车、照明车、除冰除霜车、道路弯沉测量车等民航特种车辆和地面保障设备。

船用配套产品。依托辽宁沿海骨干造船企业,重点发展甲板机械、电力电气设备、舾装设备、船用管系等产品。

军工装备。发挥聚集区精密机械加工装备、大型检测与测试设备、金属和非金属复合材料研发制造优势,研制国防工业需要的高技术专用装备及关键零部件。

(三)大力发展基础产业

铸锻件。进一步整合聚集区铸锻产业资源,建设沈阳铸锻工业园,实现集约化、专业化、规模化生产,建成铸造、锻造、热处理、粗加工一体化的国家重要大型铸锻件公共制造基地。

模具。重点发展汽车整车等行业用冲压模具,汽车零部件、装备制造业用压铸模具,家用电器行业用注塑模具,以及电子、仪器、军工等行业用特种模具,向专业化、标准化、系列化方向发展。

仪器仪表。以兴华电器公司等企业为依托,重点发展工业自动化控制仪表、环保设备监控仪表、科学测试仪器仪表、汽车电子仪表及元器件,推进仪器仪表与重大技术装备有机结合。

传动装置。重点发展为汽车、农机和工程机械配套的传动齿轮箱,为水泥机械、重矿机械、船舶、电站设备等配套的高速重载大功率齿轮箱。

液压气动密封件。围绕工程机械、重型机械、农业机械,发展液压元件、气动元件和密封件,以及液力变矩器、液力偶合器、液粘传动装置、无级变速装置,提高可靠性和使用寿命,实现产业化。

特种材料。以聚集区重点企业和科研院所为依托,开发研制装备制造业所需要的金属和非金属特种材料。积极发展新能源装备所需要的新材料。

(四)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金融服务业。促进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融合,吸引国内外金融企业在聚集区设立分支机构,为聚集区装备制造企业提供股权投资、产权交易、风险投资、融资租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和再担保等金融服务。建立国内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研制、使用的保险机制。为企业“走出去”并购国际拥有核心技术的装备制造企业提供信贷支持。

现代物流业。引进和培育专业化物流企业,建立聚集区物流信息平台,提供仓储、配送、

联运等第三方物流服务,形成规模化、规范化、网络化、品牌化、高效率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充分发挥聚集区近海优势,建立陆海联运机制。

会展服务业。建立集装备制造业产品展示、交易、投融资、信息咨询和经济技术合作等服务功能一体化的会展服务平台,将沈阳铁西建成国际知名的装备制造业展销中心。

信息服务业。引进和培育专业化信息服务企业,发展面向聚集区企业的呼叫中心、数据中心、电子商务等信息服务业。鼓励大型装备制造企业中的信息服务部门独立成为社会化的信息服务企业。

职业培训服务业。以沈阳装备制造工程学校为依托,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建立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以聚集区骨干企业为依托,建立职业技能实训基地。

科技服务业。建立健全聚集区科技服务体系,加快科研成果市场化、产业化,推进国家和省级工程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建设,以市场化、社会化方式建立孵化器。加快聚集区国家级质量技术检测平台建设。支持企业参与行业标准制订,承担国家和国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工作。

四、空间布局和实施步骤

(一)空间布局

充分考虑聚集区现有开发强度和未来发展潜力,进一步强化核心区,拓展两条产业带,建设十个优势产业园,形成“一核、两带、十园”的产业发展空间格局。

“一核”——现有的38.1平方公里装备制造业核心区。

“两带”——沿开发大路,打造聚集区主导产业带;沿沈辽路,打造聚集区基础产业带。

“十园”——数控机床产业园、通用石化装备产业园、重矿机械产业园、输变电装备产业园、工程机械产业园、汽车零部件产业园、新能源装备产业园、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园、环保装备产业园、生产性服务业产业园。

(二)实施步骤

本规划分两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2010~2015年。规划面积70平方公里。规划区域,东起新蔡路,西至细河十一街,南起沈辽路,北至京沈高速公路。聚集区销售收入达到25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5.3%以上,增加值达到75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5.6%以上。

第二阶段: 2016~2020年。规划面积100平方公里。规划区域,东起细河十一街,西至细河二十九街,南起沈辽路,北至京沈高速公路。全面实现规划目标。

五、保障措施

(一)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以企业为主体,建立“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鼓励企业依托国家重点工

程,加大研发投入,提高集成创新能力。瞄准国际前沿技术和高端产品,在引进消化吸收基础上,注重再创新。整合企业研发、制造、市场开发等资源,组建科工贸一体化的工程成套公司,为用户提供完整解决方案。加强同国内外大型企业集团和科研机构合作,充分利用其技术、品牌和国际市场营销网络,提升工程承包水平。推动聚集区从产品制造向系统集成转变,从以制造为主向制造与服务相融合转变。加大并购国外科技型企业和引进国外研发团队力度,力争在2—3年内,并购和引进100个国外科技型企业与研发团队。

(二)加快体制机制再创新

加快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加快聚集区重点企业与国内外优势企业的联合重组。创新国有资产运营和监管模式,完善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的机制。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创造平等竞争的发展环境,增强聚集区经济活力。创新政府服务方式,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提高政府服务效率和水平。建立招商引资项目评估机制。加快公共制造平台、公共研发平台、金融服务平台、现代物流平台、人才培养平台等五个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高对聚集区产业发展的支撑服务水平。

(三)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

充分吸纳信息技术,提高装备产品的智能化、数字化水平。以信息技术应用为重点,以智能化、数字化、虚拟化、网络化、敏捷制造为方向,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产品开发、市场开发、生产制造、售后服务等信息化水平。建立聚集区政府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立足区内、面向社会,为装备制造业发展提供信息技术支撑。

(四)积极承接产业转移

瞄准国内外知名装备制造企业,引进一批重大项目和先进技术。瞄准国内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实现基础产业项目引进的突破。创新招商方式,营造良好环境。

(五)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建设聚集区国铁干线和走行线,适时启动聚集区至沈阳辽中的轻轨交通工程,至营口的城际轨道交通工程。打通聚集区至营口港的大件、重件出海运输通道。完善聚集区内的道路交通网络。新建两座220千伏一次变电站,六座66千伏变电站,总容量达到150兆伏安,满足规划区域内电力需求。完善区域内给排水、污水处理、绿化等配套设施建设。

(六)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集约利用土地,提高土地的投资强度和产出率,完善土地补偿机制。严格执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取水许可、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相结合的制度,鼓励企业建立中水回用系统,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推进清洁生产,减少工业污染排放,严格执行污染减排考核和追究制度,实行环境保护一票否决和问责制。以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为原则,推动聚集区循环经济发展。

(七)相关政策支持

1.加大国债和中央预算内等专项资金支持力度。国家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东北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自主创新和高技术产业化、技术改造等专项资金及国债和中央预算内资金补助进一步向聚集区内项目倾斜。沈阳市每年从设立的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安排不低于30%的资金,支持聚集区重点产业发展和重大项目建设。

2.支持重大项目建设。国家重大项目规划布局时,优先考虑聚集区。鼓励国内外知名装备制造企业、科技研发机构入驻聚集区。优先核准聚集区内项目。

3.享受辽宁沿海经济带政策。将已享受辽宁沿海经济带园区产业项目贴息政策、辽宁省专项资金支持区域由核心区逐步延伸至整个规划区域。规划区享受辽宁沿海经济带部分优惠政策。

4.培育装备制造高新技术企业。扶持科技含量高的专、精、特中小企业发展。聚集区内企业申请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辽宁省给予优先审批。对符合条件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5.支持企业并购国外科技型企业和引进国外科技型团队。对并购国外科技型企业的企业,辽宁省、沈阳市政府按实际并购额各给予20%、区政府给予5%的财政资金支持。对引进国外科技型团队的企业,辽宁省、沈阳市政府各给予100万元资金支持。

6.支持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对新认定的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沈阳市给予200万元奖励;对聚集区内承担国际、国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工作的企业,沈阳市分别一次性给予500万元、200万元奖励;对制定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的企业,沈阳市分别一次性给予50万元、30万元奖励;对新创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的企业,沈阳市一次性给予300万元奖励;对世界500强企业在区内独资或合资创办研发机构,沈阳市一次性给予500万元补助。

7.鼓励研制国产首台(套)装备。对经国家有关部门认定的国产首台(套)重大装备,沈阳市给予研发生产企业1000万元奖励。

8.支持企业上市融资。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在境内外上市,对在境内外上市的融资企业,沈阳市一次性最高奖励300万元。对上市后备企业实行分阶段补助,完成企业改制后与境外上市中介机构签约或通过辽宁省证监局备案登记的,沈阳市给予50万元补助。上市申报材料被中国证监会、境外证券管理部门或证交所正式受理的,沈阳市给予不超过150万元补助。对在科技“新三板”挂牌的企业,沈阳市给予一次性奖励50万元。

9.加大土地供给力度。辽宁省在土地指标审批方面,给予规划区直通车政策,每年在给予沈阳市农转用土地指标基础上,再专门安排5平方公里农转用土地指标给与聚集区,支持装备制造业项目建设。

10.实行封闭管理。建立精干、统一、高效的运行机制,给予市级经济管理权限,允许自行审批土地出让、项目立项、消防、环保、安检等事项。

六、规划实施

强化组织领导。辽宁省有关部门要加强指导协调,对规划实施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认真研究,及时提出对策。沈阳市要制定实施方案,明确工作分工,落实工作责任,抓紧推进相关项目的组织实施,并做好聚集区内相关规划的修编和调整。

加强监督评估。辽宁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要加强对规划实施情况的跟踪分析和督促检查,组织开展规划实施情况的中期评估,适时修订规划,并及时向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报告。完善社会监督机制,拓宽公众参与渠道,引导社会力量参与规划的实施和监督。

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

高端装备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高端装备制造业是以高新技术为引领,处于价值链高端和产业链核心环节,决定着整个产业链综合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现代产业体系的脊梁,是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的引擎。大力培育和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是提升我国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然要求,是抢占未来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战略选择,对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由制造业大国向强国转变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工业转型升级“十二五”规划》,编制本规划。规划期为2011-2015年。 一、发展现状与面临形势 高端装备主要包括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所需的高技术高附加值装备。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明确的重点领域和方向,现阶段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重点方向主要包括航空装备、卫星及应用、轨道交通装备、海洋工程装备、智能制造装备。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装备制造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形成了门类齐全、具有相当规模和技术水平的产业体系,2009年、2010年连续2年产业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一,为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近10年来,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已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2010年,高端装备制造业实现约1.6万亿元销售收入,约占装备制造业销售收入的8%左右。整体技术水平持续提升,围绕国民经济各行业的迫切要求,开发出了一大批具有知识产权的高端装备,如百万千瓦级超超临界火电发电机组、百万千瓦级先进压水堆核电站成套设备、1000KV特高压交流输变电设备、±800KV直流输变电成套设备、百万吨乙烯装置所需的关键装备、超重型数控卧式镗车床、精密高速加工中心、2000吨履带起重机、ARJ21新型支线飞机、“和谐号”动车组、3000米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等,气象卫星率先实现业务化运行,已初步形成了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格局。

沈阳装备制造业行业调研报告

沈阳装备制造业行业调研报告 单位: 作者: 职务:

提要 沈阳是以重大成套装备为特色的我国大型装备制造基地,拥有一大批国内同行业的排头兵企业,在重大技术装备制造和设备成套方面代表国家先进水平,是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基础和骨干。我国装备制造业中的装备产品共216种,沈阳能够生产172种,占70%以上。本文通过访谈的方式对沈阳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可行的措施,希望能为沈阳的装备制造业发展供献力量。 关键词:沈阳;装备制造业;中小企业

目录 前言 (1) 第一章沈阳装备制造业的基本情况 (2) 1.1装备制造行业的定义及分类 (2) 1.2沈阳装备制造配套产业现状 (3) 1.2.1社会专业化分工水平较低 (3) 1.2.2配套企业活力不足 (3) 1.2.3产品水平较低,技术结构落后 (4) 1.2.4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 (4) 第二章沈阳铁西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4) 2.1沈阳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创新的基本结构 (5) 2.1.1大企业 (6) 2.1.2创新基础条件 (7) 2.1.3公共管理服务 (7) 2.2铁西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创新能力调查分析 (7) 2.2.1创新意识 (8) 2.2.2创新资源 (9) 2.2.3合作网络 (9) 2.2.4创新活动 (10) 2.2.5创新绩效 (10) 第三章沈阳装备制造业代工模式 (10) 3.1EMS模式 (10) 3.2装备制造业价值链特征分析 (11) 3.3EMS模式在装备制造业的生存空间 (13) 第四章发展沈阳装备制造产业的建议与措施 (14)

4.1继续深化装备制造业的结构调整 (14) 4.2做好规划引导,发挥产业集聚效应 (14) 4.3坚持技术引进、消化与自主创新 (15) 4.4提高系统和总成套能力 (15) 4.5转变技术创新模式 (15) 4.6重视人才引进和培养 (16) 4.7加大政府宏观调控力度 (16) 4.8个人结合实际工作的思考 (16)

沈阳装备制造业简介

沈阳装备制造业简介 目录 一、沈阳装备制造业概况 (2) 二、沈阳装备制造主要产品及其代表企业简介 (2) (一)、IC装备 (2) (二)、数控机床 (5) (三)、重型成套装备 (8) (四)、交通运输设备 (19) (五)、嵌入式软件 (18) (六)、通信设备 (20) (七)、医疗设备 (22) (八)、配件及其他类 (24) 总结 (39) 一、沈阳装备制造业概况 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各行业提供技术装备的战略性产业,产业关联度高、吸纳就业能力强、技术资金密集,是各行业产业升级、技术进步的重要保障和国家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我国正处于工业化推进的关键时期,主要任务是从一个工业大国转变为工业强国,在这一过程中,高端装备制造业将发挥重要作用。 曾经,共和国的装备制造业从沈阳起步走向全国。物换星移,经历过困惑和转型的阵痛后,如今沈阳终

于重新站立在我国装备制造业的潮头,一举成为国际上知名的装备制造业基地。 目前,沈阳装备制造业经过战略性调整,确定机械装备制造业、汽车及零部件、航空、电子信息四大优势产业为发展重点,基本形成了新型产业体系框架。沈西工业走廊将建设成为新型重工业基地,浑南地区将成为航空制造业及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沈北新区将成为光电通讯产业基地,大东区将成为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基地。目前,机械装备、汽车、航空三大聚集区建设已初见成效。 同时,新型骨干企业体系开始发育,形成以沈阳机床、沈阳鼓风机、北方重工、特变电工沈变、远大、三一重工、北方交通为骨干,以铸造园、机床零部件园、输变电配套园为依托的新型机械装备体系;以华晨金杯、华晨宝马、上通北盛、沈飞日野、中顺汽车为骨干,三菱发动机、东风发动机汽车零部件集群为依托的新型汽车产业体系;以沈飞、一航黎明为骨干,航空经济区为依托的新型民用航空制造体系;以德信手机,新邮通讯、晨讯科技为骨干,以光电信息产业区为依托的新型通讯产业体系,以及以清华同方、方大LED绿色照明产业园为骨干的新型电子信息产业体系正在形成。 二、沈阳装备制造主要产品及其代表企业简 (一)、IC装备 IC即集成电路,是电子设备中最重要的部分,承担着运算和存储的功能。IC装备是指生产半导体器件、集成电路芯片和平板显示器的专用生产设备。IC是计算机业、数字家电业、通信等行业的“心脏”。而生产“心脏”部件的设备——IC装备业,因占据了科技的制高点,被称为制造业的“珠穆朗玛峰”。 我国彩电、手机、台式计算机、DVD播放机等产品的产量虽居世界第一,但关键芯片仍依赖进口。就单一产品而言,芯片已经成为我国进口总值最大的商品。 目前,沈阳IC产业以沈阳IC装备产业园为中心迅速跻身我国IC装备产业前列。产业园周围集聚了一批IC装备企业,如中科仪、芯源半导体、新松机器人、博微公司等涵盖IC装备产业链上多数环节的30多家IC 装备厂商,形成了IC装备产业集群。2007年被国家科技部认定为50个优先支持发展的产业集群之一,是唯一的IC装备产业集群。 IC产品、IC装备全球市场需求每年都有上千亿美元,然而无论是我国IC装备产业的规模还是技术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都存在较大差距。《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已经把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技术及成套工艺等列为重大专项。作为装备制造业之都的沈阳,对于IC装备所依托的两大技术基础——真空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可谓得天独厚。借着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东风,沈阳IC装备制造一定会撑起国家的脊梁,不断向国际先进水平迈进。 主要企业介绍:

沈阳市装备制造业信息化现状调查报告

沈阳市装备制造业信息化现状调查报告 沈阳是目前全国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据悉,虽然“九五”期间沈阳市在许多企业组织实施了CAD/CIMS工程,但从全市企业信息化应用的普及程度、发展潜力及沈阳作为区域中心城市的牵动影响和示范作用看,特别是与国外发达国家的信息化水平相比,沈阳市企业信息化应用的整体水平仍处于“初级阶段”,信息化工程总体上还处于内部单项技术应用阶段。系统集成以及对区域产业链、企业集群的资源共享和优化配置程度不够,特别是针对制造业的技术服务体系和应用示范体系尚不完善,推进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外部环境需要进一步改进。另外,导致制造企业对应用信息技术改造认识不足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缺少典型引路,企业需要的是能看得见的、实实在在的效果。 2001年12月5日,科技部将“沈阳市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装备制造业示范工程”(简称“示范工程”)正式列入“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的重大项目启动实施,“沈阳市装备制造企业信息化技术开发与应用示范”成为该项目的一个专题。 2002年2月8日,“沈阳市装备制造企业信息化示范工程启动仪式”发布会正式举行,总投资4.95亿元的推广项目全面进入实施阶段。 2002年2月,沈阳市选择了12家装备制造企业为重点示范企业(6月又确定了8家重点企业,共计20家重点示范企业)进行信息化应用示范,以带动更多的制造企业开展信息化。 2002年4月19日,沈阳23家制造企业参加了在北京召开的“制造业信息化发布会”,领会了国家关于企业信息化工作的部署和思路。 2002年6月17日,“沈阳装备制造企业信息化应用示范”被列入“十五”沈阳市科技计划重大专项。至此,沈阳装备制造企业信息化项目成为国家和沈阳市的双重课题。 2002年9月,沈阳市被国家科技部列为“制造业信息化示范城市”。 沈阳的装备制造业信息化应用示范工程引起了社会各界的空前关注。 沈阳是目前全国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据悉,虽然“九五”期间沈阳市在许多企业组织实施了CAD/CIMS工程,但从全市企业信息化应用的普及程度、发展潜力及沈阳作为区域中心城市的牵动影响和示范作用看,特别是与国外发达国家的信息化水平相比,沈阳市企业信息化应用的整体水平仍处于“初级阶段”,信息化工程总体上还处于内部单项技术应用阶段。系统集成以及对区域产业链、企业集群的资源共享和优化配置程度不够,特别是针对制造业的技术服务体系和应用示范体系尚不完善,推进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外部环境需要进一步改进。另外,导致制造企业对应用信息技术改造认识不足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缺少典型引路,企业需要的是能看得见的、实实在在的效果。此次沈阳的制造业信息化工作选定了20家重点示范企业及100家示范企业也是基于这点考虑,希望以先行者的经验示范后来者,达到以点促面、带动一大片的效果。 在对示范企业的跟踪评估与过程管理方面,“沈阳装备制造企业信息化应用示范”工程项目课题组组织开发了沈阳市制造业信息化工程运行管理平台,包括:建立沈阳市制造企业综合信息库,对示范企业的信息化现状、实施内容、进展情况、企业生产经营等进行跟踪控制与过程管理;以沈阳市制造业信息化生产力促进中心为核心,建立沈阳市制造业信息化产业综合信息库,对相关制造业企业、软件企业、咨询服务业的人员情况、咨询服务情况、产品情况、规模效益情况等进行跟踪控制与过程管理等。通过管理平台,加强对沈阳市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运行管理及实施效果分析,逐步形成沈阳市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发展战略。 据介绍,为了更有效地实施沈阳市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沈阳市进一步明确了对“沈阳装备制造企业信息化应用示范”工程的组织机构:成立了市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沈阳市制造业信息化工程”项目领导小组,成员由科技局、计委、经贸委、财政等综合部门组成,负责制定政策、创造环境、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重大问题。领导小组在市科技局设立办

中国高端装备制造商业模式分析

从制造业演进的路径来看,前三个阶段我们可以理解为技术与管理驱动下量变积累的过程,典型的案例就是我国过去十多年制造业大国地位的夯实。而一旦迈入第四阶段,随着制造业与信息技术融合,量变有望转化为质变,因为这种“融合”将造就制造业向新的业态形式转变。 传统制造业与信息化融合后可以让传统制造业产品有一个质的提升,例如传统制造业产品融合了传感器、工控机、数控技术、激光技术等以后可以提升为机电一体化产品,如若再融合总线、微处理器、网络技术等要素,可以提升为数字智能化产品。对传统制造业产品的改造实现恰又能给予行业本身的发展以正反馈,装备制造业自身肩负着为用户实施信息化和适应市场提供先进、实用装备的任务,产品和装备的数字化有利于提升整体制造业的生产力水平,也能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图2、“融合”实现对传统制造业的产业升级和改造

“融合”会促使传统制造业衍生出新的工业要素,最为突出的改变体现在研发设计制造过程中的数字化DIY以及生产模式和制造模式的改变。 从产品研发设计的维度来看,“数字机”样式已经完全不同于传统流程。传统制造业模式下的研发与设计往往是是一个产品画一个图纸,生产模式为一场一地一个区域,设计研发的产品往往要生产出来以后才能鉴别是否可用。而“数字机”样式下产品的定义方式发生质的变革,产品的设计生产模式呈现异地协同全球化趋势,产品设计生产可以做虚拟仿真,在产品的设计阶段可以看到产品的性能,甚至你可以去体验。 信息技术使装备制造业更好、更快、更省、更可靠地制造出新产品。波音公司公布的数据显示,数字化设计与制造使波音777的研发周期缩短40%,工程返工减少50%。 信息化融入生产制造过程后,厂商可以获取大量的信息,有利于其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和决策,而传统的制造业偏重于工艺手段上的电气化、自动化,并未对整个工业领域产生全范围、多层次的变化影响。未来的制造模式将偏向于小批量、多品种、高质量、低成本、研发周期短、柔性生产、环境友好等特征。 表1、高端装备制造业同传统制造业模式有质的区别 当前经济全球化趋势愈发显著,经济全球化下产业转移速度明显加快,技术变革日新月异,用户需求变化加快,传统的生产型制造对环境资源的压力加大,信息化的融入更是使得传统的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愈发急迫。 当前,制造业的高端环节逐步分化出来,生产性服务业快速发展,制造业服务化趋势更加明显,正在从以产品制造为核心的传统发展模式向基于产品提供综合服务的模式转变;制造业的高端环节,如研发设计、品牌营销等逐步分化出来。 图3、受金融危机影响GE服务收入占比几十年来的升势有所降温

沈阳制造业企业名单

北方重工(包括沈阳重型和沈阳矿山)、 通用北盛北顺 沈阳机床集团、 沈阳远大企业集团(民营企业)、 沈阳飞机制造厂、 沈阳鼓风机集团有限公司、 特变电工沈阳变压器集团、 中航工业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沈阳造币厂、 沈阳航天新光集团有限公司、 沈阳液压件厂、 华晨中国汽车控股有限公司(中华、金杯、华晨宝马)、东芝电梯(沈阳)有限公司招聘、 沈阳航天三菱汽车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合资企业)、 沈阳三洋空调有限公司、 德科斯米尔(沈阳)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辽宁和昌华宝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沈阳三洋重工集团有限公司、 沈阳腾跃机械有限公司、 沈阳岳海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沈阳火炬北泰数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辽宁科瑞德电缆有限公司 沈阳索兰赛德压缩机有限公司 沈阳市振兴电线厂 沈阳三迪自动化有限公司 沈阳藤艺电子有限公司 沈阳镭特薄铁加工厂、 辽宁广联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沈阳沈缆银环企业集团有限公司 沈阳中金模具钢有限公司 沈阳锋亚实业有限公司 沈阳航天新阳速冻设备制造有限公司速冻装备分公司、沈阳洪生气体有限公司、 沈阳市中兴防爆设备厂、 沈阳五衡实业有限公司、 沈阳恩邦电气控制系统有限公司、 沈阳长城阀门管件有限公司、 沈阳中捷机械有限公司、 沈阳五衡实业有限公司、 沈阳华翰电子有限公司、 沈阳三重机械有限公司、 沈阳海威机械有限公司、 沈阳光正分析仪器有限公司、 沈阳仁和制冷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沈阳中航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沈阳仁和制冷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沈阳中科超硬磨具磨削研究所、 沈阳中航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沈阳宇航仪表机箱厂、 沈阳金球铸造有限公司、 沈阳博耐斯阀门制造有限公司、 沈阳普传科技有限公司、 沈阳哈维尔表面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沈阳市四通散热器及构配件加工厂、 沈阳科林机械研究所、 沈阳艾斯德电气系统有限公司、 沈阳市胶带输送机厂、 沈阳紫微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沈阳润和模型制造有限公司、 沈阳方大泵业有限公司、 沈阳建机塔吊制造有限公司、 沈阳凯必盛自动门技术有限公司、 沈阳市苏家屯粉碎机械厂、 沈阳鑫火铸造有限公司、 沈阳澳利无缝钢管有限公司、 沈阳东明无缝钢管有限公司、 沈阳鸿翔塑胶制造有限公司、 沈阳明翰制衣有限公司、 沈阳成大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医药制造业、沈阳天菱机械有限公司有限责任专用设备制造业、沈阳市消防车厂、 沈阳东大自动化有限公司、 沈阳沈新自控系统有限公司、 沈阳力甫电子有限公司、 沈阳徽记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沈阳市高强紧固件厂、 沈阳基石东方机械有限公司、 沈阳市高新区宝业来空调设备厂、 沈阳市佳宏仓储货架有限公司、 沈阳众亚佳宏货架有限公司、 沈阳豪洁无骨雨刷制造厂、 沈阳爱威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沈阳市德赛威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沈阳市维现油品测试仪有限公司、 沈阳市永昌梯具厂、 沈阳市恒升自动化设备厂、 沈阳满力劲电子技术开发中心、 沈阳鞍太新特种钢材有限公司、

扬州市政府关于印发扬州市推进智能制造及高端装备产业发展行动计

扬州市政府关于印发扬州市推进智能制造及高端装备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的通知 【法规类别】117 【发文字号】扬府发[2017]165号 【发布部门】扬州市政府 【发布日期】2017.09.24 【实施日期】2017.09.24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扬州市政府关于印发扬州市推进智能制造及高端装备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 的通知 (扬府发〔2017〕165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公司),市各直属单位: 现将《扬州市推进智能制造及高端装备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扬州市人民政府 2017年9月24日

扬州市推进智能制造及高端装备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 为大力推进智能制造,加快高端装备产业发展,更好地撬动全市产业结构提升和创新转型,推动扬州制造特色化、高端化、规模化,特制订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总体思路 深入贯彻“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战略,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抓手,坚持“企业主体、政企联动、循序渐进、分类实施、创新引领、统筹推进”,加快推进智能制造、发展高端装备。着力实施智能制造“四大工程”,开展“工业2.0补课、3.0普及”和智能制造示范;着力推进高端装备产业发展“四大行动”,加快传统装备制造业向中高端攀升,积极发展新兴高端装备制造业;着力强化关键要素“四大支撑”,加快铸就智能制造和高端装备联动发展的先进制造业。显著提升扬州制造的产业层次和发展水平,为建设“强富美高”新扬州提供有力支撑。 (二)主要目标 智能制造投资更加优化。每年新开工工业重大项目中智能制造项目比重达40%以上,工业技改中智能化项目比重达50%以上。 智能制造能力显著增强。到2020年,创成智能车间(工厂)50家以上,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企业50家以上,重点行业工业机器人密度达150台/万人以上,规上工业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5%以上。 高端装备规模大幅提升。高端装备产业产值力争年均增长15%以上,2020年总规模突破2000亿元,占规上工业15%左右,占装备工业30%左右。到2020年招引高端装备重大投资项目40项以上、总投资达600亿元以上。 高端装备技术不断突破。到2020年,研制应用省首台(套)重大装备及关键零部件

沈阳装备制造业竞争力分析

三、沈阳装备制造业竞争力分析 中国装备制造业的竞争力呈阶梯状分布,即东部竞争力最强,中部次之,西部最弱1。我国在2003 年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时,装备制造业就是振兴的重中之重。新一轮的东北振兴计划既不像西部大开发那样一味地“给项目”,也不像东部沿海地区那样“给政策”,而是通过制度创新促进东北振兴2,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工业城市——沈阳市成为装备制造业的“试点城市。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已经初步形成三个装备制造业聚集区和两个配套城的基本格局,沈阳机床集团、沈鼓集团、北方重工、沈阳特变等原来的老企业正在逐渐恢复活力,挺起中国装备制造业的脊梁。为更科学地分析沈阳市装备制造业7大行业的竞争力具体情况,提出与时俱进的合理化投资建议,综合评价沈阳市装备制造业竞争力非常必要。 借鉴国际上对产业竞争力分析最新方法,结合沈阳市装备制造业具体情况,考虑到数据收集过程中的数据不完整性,首先构建沈阳市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综合评价的模型和指标体系,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分别分析沈阳市装备制造业综合竞争力。 (一)沈阳市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综合评价模型及指标体系 1.评价模型的建立 因子分析法是寻找一种不能或不易直接观测到却影响或支配可测变量的潜在因子,并估计潜在因子对可测变量的影响程度以及潜在因子之间的关联性。该方法在不损失或极少损失原有信息情况下,将多个可测变量转换为少数几个不相关的综合变量,通过计算样本之间候选指标在各样本之间的相对差距,将样本差距大的指标提取出来构成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元素,从而排除样本之间差距不大的指标,构建综合评价函数为:i 1 F=n i i F α=∑。其中,i α是 综合因子 F 的权数,i F 是根据公因子的贡献率确定的。 由于指标权重是通过多重共线性变换和数据运算获得的,不仅可以避免主观因素的影响,还消除了指标间信息的重叠问题。同时通过指标的减少来抓住主要矛盾,综合评价结果客观合理且唯一。 2.指标选择 根据沈阳市装备制造业竞争力基本情况,遵循指标体系的科学性、代表性、可获取性和可比性原则,期望在空间上反映沈阳市装备制造业的静态整体布局和结构,在时间上反映沈阳市装备制造业的动态发展趋势和趋向,在数量上反映企业规模和经济效益,在层次上反映沈阳市装备制造业的功能和水平。将沈阳市装备制造业分为金属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讯设备、计算机及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和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七个类别3,分别分析和评价各自的综合竞争力。本文在构建沈阳市装备制造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时,将评价指标体系分为 6 个二级指标和 10 个三级指标,沈阳市装备制造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如表3.1 所示。 1 李相银,韩建安,中国装备制造业区域竞争力比较,经济纵横,2003年第八期 2 郭长义,基于制度创新的辽宁装备制造产业竞争力提升,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三期 3 李媛,郝娜,辽宁装备制造业产业结构竞争力分析与建议,辽宁经济,2005年第12期

高端装备制造业全球空间分布版图!

高端装备制造业全球空间分布版图! 【导言】 对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大国而言,加快装备制造业的高端化、现代化是推动工业现代化的关键,也是实现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战略转变的重要途径。目前中国许多地方都在建立高端装备制造业产业园,整理了全球高端装备制造业空间分布特征分享给大家。【正文】 高端装备制造业的五个重点子领域,即航空装备、卫星制造与应用、轨道交通装备业、海洋工程装备和智能制造装备业,在全球的分布不均。欧美发达国家(如美国、加拿大、欧洲、俄罗斯等)在高端装备制造业上处于全面领先地位,韩国、新加坡等国正齐头赶上,除中国、巴西、印度等少数国家之外,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装备制造业都比较落后。 全球高端装备制造业空间分布格局 1、美国

美国的航空产业、卫星及应用装备、轨道交通装备、海洋工程和智能装备制造业目前在全球都处于顶端地位,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基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各州以及西部的加利福尼亚州。 美国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空间分布格局 2、欧洲 欧洲的高端装备制造业主要分布在西欧的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瑞士、荷兰、与北欧的瑞典、挪威等发达国家。 欧洲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空间分布格局

3、俄罗斯 俄罗斯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在航空和卫星及应用上很突出,航空及卫星基地基本都分布在俄罗斯的西南部。俄罗斯的多家知名飞机制造商如米格、苏霍伊、图波列夫、伊留申、米里和卡莫夫等都聚集在俄罗斯的西南部。在卫星发射方面,俄美合资、俄罗斯控股的国际发射服务公司(ILS)在国际商业发射市场份额仅次于阿里安公司,其总部也坐落于俄罗斯的西南部。俄罗斯的卫星导航系统“格洛纳斯”导航系统,目前已被俄罗斯90%以上的民用领域使用。 俄罗斯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空间分布格局

沈阳铁西装备制造聚集区产业发展规划

沈阳铁西装备制造业聚集区产业发展规划 沈阳市人民政府辽宁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07年6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务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领导小组办公室授予沈阳“铁西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暨装备制造业发展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称号,标志着沈阳铁西老工业基地(以下简称沈阳铁西)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为发挥沈阳铁西在国家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和装备制造业进程中的示范和先导作用,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3号)要求,特编制本规划。 规划期为2010年至2020年。规划面积,在沈阳铁西装备制造业聚集区(以下简称聚集区)现有的38.1平方公里基础上拓展,2015年达到70平方公里,2020年达到100平方公里。 一、规划背景和战略意义 (一)发展现状 沈阳铁西于上世纪30年代被辟建为工业区。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一五”、“二五”时期的重点建设,逐渐形成了以国有大中型企业为骨干、以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为主体、门类众多的国家重要工业基地。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老工业基地的体制性、结构性等矛盾日趋显现,沈阳铁西经济社会发展一度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2003年党中央、国务院实施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以来,沈阳市认真总结铁西区的历史经验,启动了沈阳铁西新一轮改革改组改造,初步探索出一条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的新路,为我国其他城市的老工业区调整改造提供了借鉴。 沈阳铁西的基本做法和经验:一是创新政府管理模式。铁西区与国家级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合署办公,享受市级经济管理权限,实行一体化管理,为沈阳铁西全面振兴提供体制和机制保障,促进了铁西老区存量资源优势与开发区空间、政策和体制优势的有效结合。二是强力推进企业“东搬西建”。政府利用级差地租获得185亿元土地收益,成功破解了“钱从哪里来”的问题,为企业搬迁改造和振兴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国有装备制造企业获得新生,在开发区形成了新的发展空间—装备制造业聚集区。三是深化改革开放。通过深化改革,改变了沈阳铁西人“等靠要”的思想观念,国有企业改革基本完成,民营经济取得长足发展,经济结构实现了优化升级。通过扩大开放,不断吸引增量、激活存量,世界500强企业和国内优势企业纷纷入驻。四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打造出一支政治坚定、作风过硬、懂经济、会管理的干部队伍,形成了“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不出事”和“事必躬亲、事无巨细、事不过夜”、“不回避矛盾,敢于碰硬”的工作作风,为沈阳铁西改革发展提供了重要保证。

辽宁装备制造业概况[1]

辽宁装备制造业概况 装备制造业。重点发展基础装备产业、成套设备制造业与交通运输装备三大主导产业;以高端化、集群化为目标,推进产业集聚,完善成套配套体系;培育壮大一批行业领军企业,保持和提升我省在重大技术装备领域的研发和制造优势。加速推进高端制造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世界级装备制造业基地建设进程。2011年,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9%;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4038亿元,同比增长30.2%;实现利税1147.9亿元,同比增长39.6%;实现利润779.0亿元,同比增长39.9%。2012年,完成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8%,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30.1%,对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贡献率为29.9%;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4887.4亿元,同比增长13.3%;实现利税1254.5亿元,同比增长16.0%;实现利润802.3亿元,同比增长10.3%。 汽车装备制造业保持高速增长。我省在全国汽车市场低速徘徊的大背景下,及时调整发展战略,准备定位市场需求,积极优化产业布局,努力提升研发水平,实施整车带动和集团发展战略,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型汽车企业集团,带动汽车零部件及相关配套产业协调发展。2012年底全省汽车产量达到90万辆。推进一批重大项目建设,沈阳华晨宝马大东工厂新5系10万辆/年扩产改造工程完成,铁西工厂一

期、二期项目已基本建成投产,形成年生产能力20万辆宝马轿车及关键配件,三期项目40万台整车及40万台新型发动机项目正在落实中;华晨中华15万辆A级车新工厂正式投产;上海通用(沈阳)北盛汽车有限公司扩建(三期)项目已开工建设,预计2014年底建成投产。大连东风日产整车项目和华晨专用车基地项目已开工建设,奇瑞整车项目竣工投产。大力发展全系轿车、MPV多用途汽车和客车,特别是宝马X1、X3等SUV汽车、别克GL8高档商务车的相继投产,使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态势良好,沈阳市汽车零部件产值超亿元的企业已有30多家,其中7家企业超过10亿;汽车车桥、汽车座椅、汽车空调、汽车线束、汽车内饰件等关键部件逐步形成规模,产品技术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基础制造装备突破发展瓶颈。依托沈阳机床集团、大连机床集团两大主机生产企业,围绕争创国内领先、世界先进,加快研制高速高精复合数控金切机床、重型数控金切机床、数控特种加工机床、大型数控成形冲压设备。沈阳机床通过并购德国希斯公司、开展与国外研发机构联合设计等举措,获得了重大型数控机床的设计及制造技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数控机床及成套生产线整体改造项目和立式加工中心产业化项目的建成投产,使沈阳机床的产品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并使产值规模跃居世界第一位。大连市加

装备制造业对沈阳市GDP及税收增长拉动作用实证分析

装备制造业对沈阳市GDP及税收增长拉动作用实证 分析 一、沈阳市装备制造业历史回顾及现状 (一)装备制造业行业分类介绍 装备制造业是指为国民经济和国家安全提供装备的企业的总称,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包括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机械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办公用品设备制造业、武器弹药制造业等八大类中扣除了有关消费类产品制造小类后的185个小类。本报告中的装备制造业行业范围不包括武器弹药制造业,仅为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等七个行业,核算的范围为规模以上全部独立核算工业企业。 (二)历史回顾 沈阳工业历史悠久,在“一五”、“二五”时期,国家把沈阳作为全国经济发展的重点地区之一,进行了大规模投入和建设,将156个重点项目中的6个、694个限额以上项目中的26个摆放到沈阳,重点发展了航空、机床、风动工具、电线电缆、重矿设备、通用机械和电力机械设备等机器制造工业,改扩建、新建了一大批全国工业骨干企业。 凭借着雄厚的工业技术基础,沈阳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创造了多个全国“第一”:制造了我国第一台精密丝杆车床、第一台1.25万吨卧式挤压机、第一台巨型变压器、第一台大型斗轮挖掘机、第一台超高压油路短路器和第一台高压循环离心压缩机。截至1984年,全市大型机床产量占全国的18.3%,大型压缩机占48.6%,矿山洗选设备占30%。 (三)发展现状 1.制造业。作为沈阳经济的主导产业,沈阳的制造业覆盖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全部制造业的29个大类,目前沈阳市产值超过百亿元的制

造业行业共有15个,主要行业是交通运输设备、通用设备和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主要产品有数控机床、变压器、输送机械、水泵、风机、矿山设备等。2021年,沈阳市制造业增加值1 631亿元,同比增长25.5%,规模以上制造企业4 547个,同比增加271个。 2.装备制造业。装备制造业是沈阳制造业的核心产业,在沈阳工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工业总量占到全市工业的50%左右。2021年,沈阳装备制造业共实现工业总产值3 148.2亿元,同比增长28.9%;实现增加值804.1亿元,增长21.9%,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46.9%。截至2021年末,沈阳市装备制造业企业数已达2 023户;资产总额达2457.8亿元,比上年增长26.5%;从业人员数34.9万人,比上年增长1 3.3%。 二、装备制造业对沈阳市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分析 (一)分析方法 装备制造业对沈阳市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直接拉动作用,主要是指装备制造业的产出增加直接导致沈阳GDP总量的增加。装备制造业增加值越大,对沈阳市GDP总量的贡献或拉动作用就越大,这种拉动作用具有可加性和可测度性;二是间接拉动作用,主要通过产业间的关联关系体现出来。由于装备制造业在沈阳市整个产业链中处于核心地位,其前向及后向关联程度都非常高。在产业链中,位于装备制造业之前的产业,为装备制造业提供中间产品,装备制造业自身需求对前向产业具有强大的拉动作用;而装备制造业的产出对位居其后的产业提供生产装备,对后向产业起着巨大的支撑、推动作用。为科学、准确地反映沈阳装备制造业对全市国民经济的拉动程度,报告将通过多项统计指标进行测量,并利用投入产出表进行产业关联分析等方法,综合计算其对GDP增长的拉动作用。 (二)装备制造业对沈阳GDP增长的直接拉动作用 装备制造业对沈阳市GDP增长的直接拉动作用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理解:一是通过本期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量占上期GDP的比重指标,描述装备制造业产出增加直接导致沈阳市GDP的增加,这里将其称为拉动作用;二是通过本期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量占本期GDP增量的比

国内外高端装备制造发展综况及国内区域发展情况.

一、全球高端装备制造市场发展情况 (一)全球发展布局 高端装备制造业的五个重点子领域,即航空装备、卫星制造与应用、轨道交通装备业、海洋工程装备和智能制造装备业,在全球的分布不均。欧美发达国家(如美国、加拿大、欧洲、俄罗斯等)在高端装备制造业上处于全面领先地位,韩国、新加坡等国正齐头赶上,除中国、巴西、印度等少数国家之外,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装备制造业都比较落后。 图表全球高端装备制造业空间分布格局 资料来源:产研智库 (二)美国 美国的航空产业、卫星及应用装备、轨道交通装备、海洋工程和智能装备制造业目前在全球都处于顶端地位,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基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各州以及西部的加利福尼亚州。

图表美国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空间分布格局 资料来源:产研智库 (三)欧盟 欧洲的高端装备制造业主要分布在西欧的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瑞士、荷兰、与北欧的瑞典、挪威等发达国家。

图表欧洲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空间分布格局 资料来源:产研智库 (四)俄罗斯 俄罗斯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在航空和卫星及应用上很突出,航空及卫星基地基本都分布在俄罗斯的西南部。俄罗斯的多家知名飞机制造商如米格、苏霍伊、图波列夫、伊留申、米里和卡莫夫等都聚集在俄罗斯的西南部。在卫星发射方面,俄美合资、俄罗斯控股的国际发射服务公司(ILS)在国际商业发射市场份额仅次于阿里安公司,其总部也坐落于俄罗斯的西南部。俄罗斯的卫星导航系统“格洛纳斯”导航系统,目前已被俄罗斯90%以上的民用领域使用。

图表俄罗斯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空间分布格局 资料来源:产研智库 (五)亚洲(除中国外) 日本、新加坡、韩国等亚洲东部国家在高端装备制造业上发展较为迅速。日本的轨道交通装备制造能力较强,著名的轨道交通装备企业川崎重工在综合性重型工程装备制造方面处于领先水平。此外,日本的智能制造装备如精密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智能仪表等多领域都保持着国际领先地位。韩国、新加坡等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把握海洋工程产业链全球转移的机遇,继承了海洋钻井平台、钻井船、浮式生产储油船等成套大型设备的生产制造,具备海洋工程总包的能力,占据着大部分市场分份额,如韩国的大宇造船、三星重工、现代重工、STX造船,新加坡的吉宝和胜科。其他拥有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基地的国家包括中国、阿联酋和印度尼西亚等。

地方政府如何推动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

地方政府如何推动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 高端装备制造业是以高端技术为引领,处于价值链高端和产业链核心环节,决定着整个产业链综合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现代产业体系的脊梁,是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的引擎。培育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是一项关系国家综合实力、技术水平和工业基础的长期重点任务。赛迪顾问发布的《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地图白皮书(2011年)》指出,“十二五”期间,航空装备、卫星及应用、轨道交通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和智能制造装备将成为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重头戏。在此过程中,各地方政府在高端装备领域的政策导向、布局战略和资金投放力度,将成为影响各地方制造业升级和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首要工作:找准地方高端装备的战略定位 研究与规划本地区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定位时,必须紧密结合本地区的区域战略定位与装备制造业的全国产业布局情况,深入理解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意义与高端装备制造业的产业内涵,在充分调研与掌握本地区装备制造业发展状况的基础上,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产业定位与发展布局。 首先,区域产业定位应符合国家在相关产业上的整体布局政策。由于历史原因与国家战略需要,目前我国航空制造、卫星、轨道交通等高端装备领域在相关行业政策的指导与约束下已基本形成较为稳定的产业格局。在上述大型高端装备的整机领域,尤其是航空装备领域,建设新兴产业集群的难度较大,基本取决于领域内大型企业的投资决策,因此,拥有一定产业基础的地区需根据国家产业布局政策来清晰定位相关产业。 其次,要依托本地现有的优势装备产业基础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方向发展。《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指出,要“加强对各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引导,优化区域布局、发挥比较优势,形成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协调发展格局。各地区要根据国家总体部署,从当地实际出发,突出发展重点,避免盲目发展和重复建设”。因此,地方政府应充分发挥自身在发土地、人才、基础设施与产业配套基础等方面的优势,以提升本地特色高端装备产业竞争力为主线,在有利于资源有效配置与产业合理布局的情况下,确定重点产业与重大项目的布局与落地。 再次,交通区位、城市经济水平、教育科研、人才储备、产业配套环境等都是确定战略定位所需要综合考量的因素。总的来说,地方政府需要在深入理解国家政策与产业总体布局的基础上,通过准确评估高端装备制造业在区域中的定位,基于地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的核心竞争优势,明确清晰可行的产业战略定位,才能充分对接国家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相关政策与紧紧把握区域发展的机遇,促进产业在“十二五”乃至更长期中取得稳步健康发

高端装备制造业龙头股一览表

高端装备制造业龙头股一览表 股票代号 企业优势 主要产品 1.巨轮股份(002031 ) 全国市场占有率第一 子午线轮胎活络模具 2.中国重汽(000951 ) 15吨以上载重汽车最大 载重汽车 3.河北宣工(000923 ) 年产2500台配件250吨 推土机 4.*ST汇通(000920 ) 中国铁路工业第一股 铁路运输专用设备 5.云内动力(000903 ) 西部最大柴油机企业 柴油机 6.中鼎股份(000887 ) 资产重组转型在即 汽车橡胶(资讯,行情)零部件 7.三环股份(000883 ) 新项目年产一万台 重型货车 8.秦川发展(000837 ) 国内占有率75%

齿轮磨床产品 9.江淮动力(000816 )产销增长绝对额第一 小型柴油机 10.烟台冰轮(000811 )国内唯一自主知识产权 自制螺杆制冷压缩机 11.山推股份(000680 )市场占有率42% 推土机/挖掘机 12.石油济柴(000617 )中石油集团实际控股 柴油机 13.西北轴承(000595 )西部最大轴承企业 石油机械轴承 14.苏常柴A (000570 )技术领先优势明显 单缸柴油机 15.柳工(000528 ) 年产超过2万台整机 装载机 16.徐工科技(000425 )全年出口量增长73.5% 特种装载机 17.沈阳机床(000410 )产量五年增长878.5% 数控机床

18.中联重科(000157 )汽车起重机占有率25% 汽车起重机 19.中集集团(000039 )集装箱50%占有率 集装箱/登机桥 20.*ST建机(600984 )国内占有率第一 沥青混凝土摊铺机 21.北方创业(600967 )铁道部招标中标 铁路车辆 22.上柴股份(600841 )子公司前景看好 大功率发动机 23.上海机电(600835 )控股子公司发展稳定 旋挖钻机/液压抓斗 24.厦工股份(600815 )国内占有率18.51% 装载机/挖掘机 25.昆明机床(600806 )技术第一规模第二 镗床 26.力源液压(600765 )5年对接世界一流水准 高压柱塞液压泵/马达

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内涵和主要要求及意义

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涵和主要要求及意义 学号:120696120 :钱春华 高端装备制造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是指装备制造业的高端领域,可以从以下三个角度来理解:一是技术水平高,表现为知识、技术密集,涉及多学科和多领域的高、精、尖技术;二是处于价值链高端,具有高附加值;三是处于产业链的核心部位,其发展水平决定产业链的整体竞争力。我国已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的重要切入点。高端装备制造业必然成为带动整个装备制造业产业升级的重要引擎,成为其他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发展高端制造业是我国制造业参与国际竞争的迫切要求,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根本途径,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进入发达阶段的在要求。当前,我国高端制造业已具备一定的规模,部分行业在国际上达到技术领先地位,并初步形成了一批高速成长企业和产业聚集区。 一、高端制造业的涵 发展高端制造业是基于当前我国所面临的国外经济形式的准确判断,是实现“三个转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战略举措。为推动高端制造业的快速发展,首先有必要正确认识和理解高端制造业的概念和涵,以及高端制造业在国的发展态势。高端制造业指制造业中的高端环节,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工业发展到后期或进入后工业化阶段的产物,既包括传统制造业的高端部分,也包括新兴制造业的高端部分。高端制造业与传统制造业的主要区别是: 传统制造业主要依靠传统工艺,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不高,劳动强度大,大多属于劳动力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产业; 高端制造业主要依靠高新技术和高端装备,大多属于资本密集型或技术密集型产业。高端制造业可以是利用新技术发展起来的新行业,也可以是采用先进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从制造业呈现出的绿色化、智能化、服务化发展趋势看,高端制造业基本上包含了先进制造业和服务型制造业。基于以上分析,我们认为,高端制造业的概念应该从行业和产业链两个角度界定。从行业角度讲,高端制造业指制造业中新出现的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强竞争力行业; 从产业链角度讲,高端制造业是处于产业链高端环节的制造业,这些高端环节可以看成制造业的细分行业。 高端制造业具有技术含量高、价值高、资本投入大、附加值高、控制力和带动力强等特征。技术含量高是指高端制造业体现多学科和多领域高、精、尖技术的集成,具有知识、技术密集等特征。价值高指高端制造业在产业链中处于高端地位,其发展水平决定产业整体竞争力。资本投入大原因有两个,一是高端制造业的核心技术往往研发难度大、工艺复杂,攻克这些核心技术需要高额研发费用; 二是生产所需仪器、设备、材料本身具有较高价值,需要较高的购置费用。产品附加值高是由于高端制造业产品体现了先进技术、先进生产设备等方面的价值。控制力强是指高端制造业相关企业在产业链中处于控制节点位置,具有一定垄断特性,能够影响其他企业的行为。带动力强是指高端制造业企业拥有先进的技术设备和较强的创新能力,可以对上下游企业产生技术辐射,从而对整个产业链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