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期末习题1

遥感期末习题1
遥感期末习题1

《遥感技术与应用》试题

大地测量与测绘工程专业

2011级研究生姓名:郭锴学号:102011236

1、叙述光谱反射特征曲线与波谱响应曲线的联系与区别。

地物的反射波谱特征曲线用反射率与波长的关系表示。反射波谱是某物体的反射率(或反射辐射能)随波长变化的规律,以波长为横坐标,反射率为纵坐标所得的曲线。物体的反射波谱限于紫外、可见光和近红外,尤其是后两个波段。任何物体的反射性质是揭示目标本质的最有用信息。

波谱响应曲线用密度或亮度值与波段的关系表示,根据遥感器对波谱的相对响应(用百分数表示)与波长的关系在直角坐标系中描绘出曲线。

如果不考虑传感器光谱响应及大气等的影响,则波谱响应值与地物在该波段内光谱反射亮度的积分值相应。地物的波谱响应曲线与其光谱特性曲线的变化趋势是一致的;地物在多波段图像上特有的这种波谱响应就是地物的光谱特征的判读标志。

2、试述利用卫星遥感数据,应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方法进行土地分类的流程。

(1)多波段影像合成

通过分析遥感数据的光谱信息结构,比较多波段信息,计算各波段信息的相关性,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和地物波谱特征,对所需遥感数据最佳波段进行RGB彩色合成。

(2)几何校正投影变换

几何校正即是将图像数据投影到平面上,使其符合地图投影系统的过程。而降低图坐标系统赋予图像数据的过程称为地理参考。

(3)影像拼接工作区剪裁

图像的拼接处理,是要将具有地理参考的若干相邻的图像合并成一幅图像。需要拼接的输入图像必须含有地图投影信息,或者输入图像必须经过几何校正处理或进行校正标定。虽然所有的输入图像可以具有不同的投影类型、不同的像元大小,但必须具有相同的波段数。进行图像拼接时,需要确定一幅参考图像。参考图像将作为输出拼接图像的基准,决定拼接图像的对比度匹配、以及输出图像的地图投影、像元大小和数据类型。由于工作区(解译用图像) 可能会落在不同的两景图或者更多景图上,所以必须进行剪裁,得到所需的研究区域。(4)图象增强

图像增强处理: 按照增强的信息内容可分为波谱特征增强、空间特征增强以及时间信息增强三大类。波谱信息增强主要突出灰度信息; 空间特征增强主要对图像中的线、边缘、纹理结构特征进行增强处理; 而时间信息增强主要是针对多时相图像而言的,其目的是提取多时相图像中波谱与空间特征随时间变化的信息。

锐化增强处理: 是通过对图像进行卷积滤波处理,使图像的亮度得到增强而不使其专题内容发生变化,从而达到增强的目的。

降噪处理: 是利用自适应滤波法去除图像中的噪声。此技术在沿着边缘平坦区域取出噪声的同时,可以很好的保持图像中一些小的细节。

去霾处理的目的是降低多波段图像的模糊度,实质上是基于缨帽变换的方法,首先对图像进行主成份变换,找出与模糊度相关的成份并剔除,然后再进行主成份逆变换回到RGB彩色空间达到去霾的目的。

(5)地物分类

利用监督或非监督分类对不同地类进行分类处理。

(6)分类后处理

分类后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很小图斑,所以必须进行分类后处理。

(7)转变成矢量图

分类后,因制图的需要,要把得到的各种地物的位图转变为矢量图。转为矢量图后,在MAPGIS中进行手工操作,把各类中的混淆的地物重新归类,得到相对精确的土地利用分类图。

3、试述可见光、热红外、微波遥感的物理基础及其数据的主要用途?

电磁波谱中,各个谱段的划分是相对的,它们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限。波长范围不同,它们的性质就不同,探测记录的方法技术也就不同。

可见光波段 0.40 —0.76

它可分为:紫色光 0.40 —0.43

兰色光 0.43 —0.47

青色光 0.47 —0.50

绿色光 0.50 —0.56

黄色光 0.56 —0.59

橙色光 0.59 —0.62

红色光 0.62 —0.76

可见光分为七色光,人眼可直接感觉其全色光和单色光,它可作为鉴别物质特征的主要波段。遥感中可用光学摄影方式或扫描方式接收和记录地物对可见光的反射特征,也可将可见光分成若干波段,同一瞬间对同一景物进行同步摄影,获取不同波段的像片。可见光波段是遥感中最常用的波段。

红外波段 0.76 —1000 (1mm)

它可分为:近红外波段 0.76 —3.0 (反射红外)

中红外波段 3.0 —6 (热红外)

远红外波段 6 —15 (热红外)

超远红外波段 15 —1000 (热红外)

在性质上讲,近红外与可见光相似,主要是反射太阳的红外辐射,又称反射红外。遥感中采用摄影方式和扫描方式接收和记录地物对太阳辐射的红外反射。由于感光材料的限制,目前只能感测0.76 —1.3 波长范围,它也是遥感中常用的波段。

中、远红外和超远红外是产生热感应的原因,所以又称为热红外。自然界中的任何物体,当温度高于绝对温度0°K(即-273.15℃)时,均能向外辐射红外线。物体在常温范围内,发射红外线的波长在3—40 之间,而15 以上的超远红外线易被大气和水分吸收,所以遥感中主要利用3—15 波段,更多的是利用3 —5 和8 —14 的波段。

由于红外遥感是采用热感应方式探测地物本身的辐射(如热污染,火山,森林大火等),所以它工作时不仅白天可以进行,夜间也可以进行(全天时遥感)。

微波波段 1mm—1m

它可分为:毫米波 1—10mm

厘米波 1—10cm

分米波 0.1—1m

微波辐射和红外辐射都具有热辐射性质,由于微波的波长比可见光,红外线要长,能穿透云、雾,而不受天气影响,所以能进行全天候,全天时的遥感探测。

微波可采用主动方式或被动方式成像(目前主要是用主动方式),微波对某些物质具有一定的穿透能力,能穿透冰雪、植被和土壤等表层覆盖物,因此在遥感中很有发展潜力。

4、遥感在城市研究中的应用有哪些?请举两例分别说明其中的原理。

城市是遥感技术应用的重要领域之一。由于遥感技术获取信息具有视野广阔,不受地形地物阻隔,快速准确,形象直观,获得的信息宏观特征突出,整体性好,可比性强,还具有多维的特点,便于对城市进行全方位的分析研究。因此是城市获取基础数据,开展城市研究与应用的先进技术手段,为城市政府和城市规划管理部门所重视。从目前看,遥感在城市规划,管理中的应用主要在以下方面:

1)应用遥感技术为编制城市规划和实施规划管理获取所需要的信息数据及基础图件。

城市规划和管理以城市现状为基础,涉及的范围广,对信息依赖性极大,不仅需要拥有描述地理位置的空间数据信息,还包括城市各专题的属性数据信息(如城市人口,工业,环境,用地等)。同时,城市规划还是一个连续动态的过程,还需要借助于历史的,现实的和对将来预测的全过程信息。

2)应用遥感技术为城市的发展提供分析,决策意见。

遥感作为一种新的数据源在为城市的发展提供分析决策意见上亦发挥重要的作用。主要指利用遥感图像资料对城市建设发展中的有关问题,如城市土地利用,工业布局,建筑密度,园林绿化,交通,市政工程进行调查,提供分析决策意见。

举例说明如下:

1)城市土地利用研究

利用遥感图像可以对一个城市的用地情况进行充分的研究,如根据遥感图像上的亮度,绿度,透射度等区分出城市居住用地中的高级住宅区,新村住宅区,里弄,商店混合区,简屋棚户区,区分上述居住类型,对于城市规划,旧城区改造,抗灾防灾等措施的采取,具有实际意义。

2)城市绿化,生态研究

城市的绿化状况是城市环境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城市绿化现状的调查是城市园林部门最困惑的问题,过去多半是按植树的数据或绿地面积加以估算。使用绿度图可显示出城市中的公园,主要的沿街绿化带及住宅绿化区的分布。根据遥感划分出的绿化覆盖率的分布,结合地面验证进行绿化制图,对城市内绿化覆盖率,绿化面积及绿化类型分级,建立城市绿化数据库并进行绿化变迁的多时相动态监测。

3)城市发展态势研究和动态监测

城市向外扩展,边缘地带表现为可见光波段的高反射率区域的增加和高绿度区在缩小。原先城乡边界比较清晰,而在城市向外扩展后高亮度区与高绿度区互相穿插,边界不清使成片绿带被肢解。南京,上海,北京等城市都曾应用卫星遥感图像和航空遥感图像相结合的办法来研究城市的扩展和城市化的发展。其研究成果,部分已用于城市规划,为政府部门提供了现势性强且可靠的信息服务。

5、遥感图像分类的方法有哪几类?它们各有何特点?如何运用形状特征、纹理特征和地物空间位置来提高遥感图像分类精度?

遥感图像分类可根据分类过程中人工参与程度分为监督分类、和非监督分类以及两者结合的混合分类等。

监督分类:就是根据已知的样本类别的先验知识,确定判别函数和相应的判别准则,其中利用一定数量的已知类别函数中求解待定参数的过程称之为学习或训练,然后将未知类别的样本的观测值代入判别函数,在依据判别准则对该样本的所属类别作出判定。

监督分类的优点:(1)根据应用目的和区域,有选择的决定分类类别,避免出现一些不必要的类别;(2)可以控制训练样本的选择;(3)可以通过检查训练样本来决定训练样本是否被精确分类,从而避免分类中的严重错误,分类精度高;(4)避免了非监督分类中对光谱集群的重新归类;(5)分类速度快。缺点:(1)主观性;(2)由于图像中间类别的光谱差异,使得训练样本没有很好的代表性;(3)训练样本的获取和评估花费较多人力时间;(4)只能识别训练中定义的类别。

非监督分类也称聚类分析。是指人们事先对分类过程不施加任何的先验知识,而是仅凭数据遥感影像地物的光谱特征的分布规律,即自然聚类的特性进行“盲目”的分类,其分类的结果只是对不同类别达到了区分,但是并不能确定类别的属性,其类别的属性是通过分类结束后目视判读或实地调查确定。

遥感图像分类,除了利用地物的光谱特征外,还利用地物的形状特征、纹理特征和空间关系特征,来对分类的精度进行优化,例如:城市是由许多街区组成的,每个街区又由多个矩形楼房构成,其中“ 人造地物” 具有明显的形状和结构特征,如建筑物、厂房、农田田埂,我们可以设法提取含有这类地物形状特征、纹理特征及其空间关系特征,作为结构模式识别的依据。

摄影测量与遥感期末中级考试习题题库

摄影测量与遥感习题-2011-07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不答或答错不得分) 1.航摄像片的内方位元素包括(A )。 A. 航摄像机主距和像主点的像平面坐标值 B. 航摄像机主距和摄影姿态参数 C. 像主点的像平面坐标值和摄影中心位置 D. 航摄像机主距和摄影中心位置 2. 一张航摄像片有(D )个外方位元素。 A. 2 B. 3 C. 4 D. 6 3. 在兼顾设计精度和设计工作量的同时,保证设计用图比例尺和航摄比例尺的倍率在(A )之间。 A. 2-5倍 B. 3-6倍 C. 1-3倍 D. 4-7倍 4.航摄像片上一段距离与地面相对应距离之比为(C )。 A. 成图比例尺 B. 地形图比例尺 C. 摄影比例尺 D. 制图比例尺 5.若需测绘1:5000的地形图,则航摄比例尺为(B ) A. 1:7000~1:14 000 B. 1:10 000~1:20 000 C. 1:20 000~1:40 000 D. 1:25 000~1:60 000 页脚内容1

6.同一条航线上,相邻像片之间的影像重叠称为(D)重叠。 A. 垂直 B. 旁向 C. 水平 D. 航向 7.相邻航线像片之间的影像重叠称为(B)重叠。 A. 垂直 B. 旁向 C. 水平 D. 航向 8.常用光学航摄像片为(C )投影 A. 平行 B. 正射 C. 中心 D. 斜 9.摄影中心与像片平面的垂线的交点为(A )。 A. 像主点 B. 像底点 C. 地底点 D. 主合点 10.航摄仪有效使用面积内镜头分辨率的要求(B)。 A. 每毫米内不少于20 线对 B. 每毫米内不少于25 线对 C. 每毫米内不少于30 线对 D. 每毫米内不少于40 线对 11.高程注记点依据地形类别及地物点和地形点的多少,其密度大约控制在图上每100cm2内(D )个。 A. 10~30 B.20~40 C. 5~ 10 D. 5~20 页脚内容2

遥感课后习题

遥感应用的本质是通过遥感观测数据来“反演”地表有价值的信息 第一章 1.1 1. 遥感地学分析的含义是什么,对应的英文表述应该是什么样的? 2. 遥感信息的物理属性可从哪些方面来描述? 遥感信息的这种多源、多维的特性,可以通过不同的分辨率进行度量和描述: 空间分辨率 光谱分辨率 辐射分辨率 时间分辨率 3. 遥感图像的空间分辨率是指什么,有哪几种表达方式? 空间分辨率:针对图像或传感器而言,指图像上能够区分的最小单元的大小,或指传感器区分两个目标物的最小角度或线性距离的度量 空间分辨率的3种表示法: 像元:指单个像元对应的地面面积大小,常以边长表示,单位为m。如NOAA/A VHRR:1100m,Landsat/TM:28.5m,QuickBird:0.61m 线对数(LP):摄影系统的空间分辨率通常用单位宽度内可识别的线对数表示(Line pairs per millimetre),单位为LP/mm。所谓线对指一对同等大小的明暗条纹或规则间隔的明暗条对 瞬时视场(IFOV):指传感器内单个探测元件的受光角度或观测视野,单位为毫弧度(mrad)。一个瞬时视场内的信息,表示一个像元。IFOV与传感器的高度有关,高度越高,分辨率越低;还与传感器的视角有关,视角越倾斜,观测面积越大,分辨率就越差。 4. 相同时期的遥感传感器,设计的空间分辨率越高, 则光谱分辨率越低,这是为什么? 在遥感成像系统设计中,空间分辨率和光谱分辨率常常不可兼得,因为高光谱成像系统的光谱带宽很窄,必须用较大的IFOV才能收集足够多的光子以维持可接受的信噪比;同样,高空间分辨率系统的IFOV很小,因此必须以较宽的光谱通道才能捕捉足够的光能量。 计算:若IFOV为2mrad,传感器高度为10000m,则星下点像元对应的地面面积为多少? 5. 遥感图像的空间分辨率越高,识别地物目标的能力越强吗?为什么? 一般来说,遥感系统的空间分辨率越高,则识别地物目标的能力越强 但是,特定目标在图像上的可分辨程度,并不完全取决于空间分辨率的值,而是和它的形状、大小,以及它与周围物体的亮度、结构差异有关。例如,Landsat TM的空间分辨率为30m,但是10~20m宽的铁路甚至10m宽的公路通过沙漠、水域、草原、耕地等背景光谱较单调的地区时,往往清晰可辨。 可见,空间分辨率的大小仅表明图像细节的可见程度;而真正的识别效果,还要考虑环境背景复杂性等因素的影响。 扩展:经验证明,遥感系统空间分辨率的选择,一般应小于被探测目标最小直径的1/2(Jensen,1996)。例如,若要识别公园内的松树,则可以接受的最低空间分辨率应是最小松树的直径的一半。而且,若松树与环境背景之间的光谱响应差异很小,则需要更高的空间分辨率才能成功识别 6.遥感主要利用的电磁波范围是哪些?是如何划分的?

遥感导论复习题及答案

1.什么是遥感?国内外对遥感的多种定义有什么异同点? 定义:从不同高度的平台(Platform)上,使用各种传感器(Sensor),接收来自地球表层的各种电磁波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而对不同的地物及其特性进行远距离探测和识别的综合技术。 平台:地面平台、航空平台、航天平台;传感器:各种光学、电子仪器 电磁波:可见光、红外、微波 //2. 根据你对遥感技术的理解,谈谈遥感技术系统的组成。 3. 什么是散射?大气散射有哪几种?其特点是什么? 辐射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小微粒而使传播方向改变,并向各个方向散开称为散射;大气散射有三种:分别为瑞利散射:特点是散射强度与波长的四次方成反比,既波长越长,散射越弱; 米氏散射:散射强度与波长的二次方成反比。云雾对红外线的散射主要是米氏散射 无选择性散射:特点是散射强度与波长无关。 4. 遥感影像变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遥感平台位置和运动状态变化的影响;(2)地形起伏的影响; (3)地球表面曲率的影响;(4)大气折射的影响;(5)地球自转的影响。 5.遥感图像计算机分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1)未充分利用遥感图像提供的多种信息;(2)提高遥感图象分类精度受到限制:包括大气状况的影响、下垫面的影像、其他因素的

影响。 6.谈谈你对遥感影像解译标志的理解。 为了提高摄影像片解译精度与解译速度,掌握摄影像片的解译标志很有必要。遥感摄影像片解译标志又称判读标志,它指能够反映和表现目标地物信息的遥感影像各种特征,这些特征能帮助判读者识别遥感图像上目标地物或现象。解译标志分为直接判读标志和间接解译标志。直接判读标志是指能够直接反映和表现目标地物信息的遥感图像各种特征,它包括遥感摄影像片上的色调、色彩、形状、阴影、纹理、大小、图型等,解译者利用直接解译标志可以直接识别遥感像片上的目标地物。间接解译标志是指航空像片上能够间接反映和表现目标地物的特征,借助间接解译标志可以推断与某地物的属性相关的其他现象。遥感摄影像片上经常用到的间接解译标志有:目标地物与其相关指示特征。例如,像片上呈线状延伸的陡立的三角面地形,是推断地质断层存在的间接标志。像片上河流边滩、沙咀和心滩的形态特征,是确定河流流向的间接解译标志;地物及与环境的关系。任何生态环境都具有代表性地物,通过这些地物可以指示它赖以生活的环境。如根据代表性的植物类型推断它存在的生态环境,“植物是自然界的一面镜子”,寒温带针叶林的存在说明该地区属于寒温带气候;目标地物与成像时间的关系。一些目标地物的发展变化与季节变化具有密切联系。了解成像日期和成像时刻,有助于对目标地物的识别。例如,东部季风区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土壤含水量因此具有季节变化,河流与水库的水位也有季节变化。 7. 何谓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简要回答三者之间的相

遥感导论考试题A和B及其答案

“遥感概论”课程考试试题1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1.大气窗口 2.光谱分辨率 3.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系统 4.监督与非监督分类 5.遥感图像镶嵌 二、多项选择(每题5分,共30分) 1.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量与地面目标作用后可分为三部分,包括:() (1) 反射;(2)吸收;(3)透射;(4)发射 2.计算植被指数(如NDVl)主要使用以下哪两个波段:() (1) 紫外波段;(2) 蓝色波段;(3) 红色波段;(4)近红外波段 3.扫描成像的传感器包括:() (1) 光-机扫描仪;(2)推帚式扫描仪;(3)框幅式摄影机 4.侧视雷达图像上由地形引起的几何畸变包括:() (1)透视收缩;(2)斜距投影变形;(3)叠掩;(4)阴影 5 .遥感图像几何校正包括两个方面:() (1) 像元坐标转换;(2)地面控制点选取;(3)像元灰度值重新计算(重采样);(4)多项式拟合三.简答题(共90分) 1、下图为一个3x3的图像窗口,试问经过中位数滤波(Median Filter)后,该窗口中心像元的值,并写出计算过程。(10分) 2、简述可见光、热红外和微波遥感成像机理。(20分) 3、设计一个遥感图像处理系统的结构框图,说明硬件和软件各自的功能,并举一应用实例.(30分) 4.遥感图像目视解译方法主要有哪些?列出其中5种方法并结合实例说明它们如何在遥感图像解译中的应用。(30分) 遥感概论”课程考试试题1--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1.大气窗口由于大气层的反射、散射和吸收作用,使得太阳辐射的各波段受到衰减的作用轻重不同,因而各波段的透射率也各不相同。我们就把受到大气衰减作用较轻、透射率较高的波段叫做大气窗口。 2.光谱分辨率指遥感器在接收目标辐射的电磁波信息时所能分辨的最小波长间隔。光谱分辨率与传感器总的探测波段的宽度、波段数和各波段的波长范围和间隔有关。间隔愈小,分辨率愈高。 3.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系统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系统是模式识别和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用模式识别方法获取地物多种特征,为专家系统解译遥感图像提供依据,同时应用人工智能技术,运用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的经验和方法,模拟遥感图像目视解译的具体思维过程,进行遥感图像解译。 4.监督与非监督分类监督分类指根据已知样本区类别信息对非样本区数据进行分类的方法。其基本思想是:根据已知样本类别和类别的先验知识,确定判别函数和相应的判别准则,然后将未知类别的样本和观测值代入判别函数,再根据判别准则判定该样本的所属类别。

遥感复习题汇编

遥感概论复习题 一、遥感名词解释: 1.遥感 2.电磁波谱3、电磁波4、微波5、米氏散射6.瑞利散射7.漫反射8.光谱反射率9.二向性反射因子(BDRF)10.大气窗口11.地物光谱特性12.地物反射波谱曲线13、发射率14.亮度温度15.辐射亮度16.太阳常数17电磁辐射18.太阳辐射19、黑体20黑体辐射21选择性辐射体22.图像空间分辨率2 3.光谱分辨率2 4.辐射分辨率2 5.空间分辨率2 6.时间分辨率2 7.遥感平台28、卫星轨道参数29.静止轨道卫星30.地球同步卫星31.近极轨卫星32、传感器33.被动式传感器34.成像光谱仪35.热红外遥感36.微波遥感37.雷达3 8.真实孔径雷达3 9.合成孔径雷达40.中心投影41.瞬时视场角42.真彩色合成43.标准假彩色合成44、图像反差增强(反差拉伸)45、滤波增强处理46、直方图均衡化47、数字图像直方图48、假彩色等密度分割49.边缘检测50.纹理特征51.大气校正52、辐射校正53.辐射传输方程54.NDVI55.植被指数56.数字影像57.遥感影像地图58.立体观察59、直接解译标志60.间接解译标志62.色调63.非监督分类64、监督分类 65、高光谱遥感66.BSQ67误差矩阵68.解译精度 二、判断 1.光机扫描用机械转动光学扫描部件来完成单元或多元列阵探测器目标的二维扫描。 2.热红外遥感不能在夜晚进行。 3.辐射纠正是消除辐射量失真的处理过程,大气纠正是消除大气影响的处理过程。 4.观察像对时,观察者的眼基线应当与像对上相同地物点的连线保持垂直。 5.专题制图仪TM是NOAA气象卫星上携带的传感器。 6.可见光波段的波长范围是0.38-0.76cm(厘米)。 7.利用人工发射源,获取地物反射波的遥感方式叫做被动遥感。 8.中心投影中,像片上的像主点与像底点总是表示像片上不同的两个位置。 9.太阳辐射能量主要集中在0.3-3μm,最大值为0.47μm。 10.在军事遥感中,利用可见光波段可以识别绿色植物伪装。 11.空间分辨率是指一个影像上能详细区分的最小单元的大小,常用的表现形式有:像元、像解率和视场角。 12.直方图均衡化是一种把原图像的直方图变换为各灰度值频率固定的直方图的变换。 13.水在蓝光波段反射率稍高,到近红外波段,水成了全吸收体。 14.SPOT是法国发射的太阳同步准回归轨道的高性能地球观测卫星。 15.在全息摄影中,除了记录电磁波的振幅信息,同时还记录位相。 16.微波辐射计是主动传感器,微波高度计是被动传感器。 17.气象卫星遥感数据只能应用于气象领域。 三、简答题 1.试述植被、水、岩石、雪的反射光谱具有哪些特点? 2.试述遥感影像目视解译的解译标志及目视解译的方法。 3.试述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及全球定位系统之间的关系。

遥感导论复习题及答案

1、什么就是遥感?国内外对遥感的多种定义有什么异同点? 定义:从不同高度的平台(Platform)上,使用各种传感器(Sensor),接收来自地球表层的各种电磁波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而对不同的地物及其特性进行远距离探测与识别的综合技术。 平台:地面平台、航空平台、航天平台;传感器:各种光学、电子仪器 电磁波:可见光、红外、微波 //2、根据您对遥感技术的理解,谈谈遥感技术系统的组成。 3、什么就是散射?大气散射有哪几种?其特点就是什么? 辐射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小微粒而使传播方向改变,并向各个方向散开称为散射;大气散射有三种:分别为瑞利散射:特点就是散射强度与波长的四次方成反比,既波长越长,散射越弱; 米氏散射:散射强度与波长的二次方成反比。云雾对红外线的散射主要就是米氏散射 无选择性散射:特点就是散射强度与波长无关。 4、遥感影像变形的主要原因就是什么? (1)遥感平台位置与运动状态变化的影响;(2)地形起伏的影响;(3)地 球表面曲率的影响;(4)大气折射的影响;(5)地球自转的影响。 5、遥感图像计算机分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什么? (1)未充分利用遥感图像提供的多种信息;(2)提高遥感图象分类精度受 到限制:包括大气状况的影响、下垫面的影像、其她因素的影响。 6、谈谈您对遥感影像解译标志的理解。 为了提高摄影像片解译精度与解译速度,掌握摄影像片的解译标志很有必要。遥感摄影像片解译标志又称判读标志,它指能够反映与表现

目标地物信息的遥感影像各种特征,这些特征能帮助判读者识别遥感图像上目标地物或现象。解译标志分为直接判读标志与间接解译标志。直接判读标志就是指能够直接反映与表现目标地物信息的遥感图像各种特征,它包括遥感摄影像片上的色调、色彩、形状、阴影、纹理、大小、图型等,解译者利用直接解译标志可以直接识别遥感像片上的目标地物。间接解译标志就是指航空像片上能够间接反映与表现目标地物的特征,借助间接解译标志可以推断与某地物的属性相关的其她现象。遥感摄影像片上经常用到的间接解译标志有:目标地物与其相关指示特征。例如,像片上呈线状延伸的陡立的三角面地形,就是推断地质断层存在的间接标志。像片上河流边滩、沙咀与心滩的形态特征,就是确定河流流向的间接解译标志;地物及与环境的关系。任何生态环境都具有代表性地物,通过这些地物可以指示它赖以生活的环境。如根据代表性的植物类型推断它存在的生态环境,“植物就是自然界的一面镜子”,寒温带针叶林的存在说明该地区属于寒温带气候;目标地物与成像时间的关系。一些目标地物的发展变化与季节变化具有密切联系。了解成像日期与成像时刻,有助于对目标地物的识别。例如,东部季风区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土壤含水量因此具有季节变化,河流与水库的水位也有季节变化。 7、何谓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简要回答三者之间的 相互关系与作用。 地理信息系统:就是在计算机硬件与软件支持下,运用地理信息科学与系统工程理论,科学管理与综合分析各种地理数据,提供管理、模拟、决策、规划、预测与预报等任务所需要的各种地理信息的技术系统。

遥感原理试题及其答案

A卷参考答案要点 名词解释 1.绝对黑体:指能够全部吸收而没有反射电磁波的理想物体。 2.大气窗口:大气对电磁波有影响,有些波段的电磁波通过大气后衰减较小,透过率较高的波段。3.图像融合:由于单一传感器获取的图像信息量有限,难以满足应用需要,而不同传感器的数据又具有不同的时间、空间和光谱分辨率以及不同的极化方式,因此,需将这些多源遥感图像按照一定的算法,在规定的地理坐标系,生成新的图像,这个过程即图像融合。 4.距离分辨力:指测视雷达在发射脉冲方向上能分辨地物最小距离的能力。它与脉冲宽度有关,而与距离无关。 5.特征选择:指从原有的m个测量值集合中,按某一规则选择出n个特征,以减少参加分类的特征图像的数目,从而从原始信息中抽取能更好的进行分类的特征图像。即使用最少的影像数据最好的进行分类。 二、简答题(45) 1.分析植被的反射波谱特性。说明波谱特性在遥感中的作用。 由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以各类绿色植物具有相似的反射波谱特性,以区分植被与其他地物。 (1)由于叶绿素对蓝光和红光吸收作用强,而对绿色反射作用强,因而在可见光的绿波段有波峰,而在蓝、红波段则有吸收带; (2)在近红外波段(0.8-1.1微米)有一个反射的陡坡,形成了植被的独有特征; (3)在近红外波段(1.3-2.5微米)受绿色植物含水量的影响,吸收率大增,反射率大大下降;但是,由于植被中又分有很多的子类,以及受到季节、病虫害、含水量、波谱段不同等影响使得植物波谱间依然存在细部差别。 波谱特性的重要性: 由于不同地物在不同波段有着不同的反射率这一特性, 1使得地物的波谱特性成为研究遥感成像机理,选择遥感波谱段、设计遥感仪器的依据; 2在外业测量中,它是选择合适的飞行时间和飞行方向的基础资料; 3有效地进行遥感图像数字处理的前提之一; 4用户判读、识别、分析遥感影像的基础;定量遥感的基础。 2.遥感图像处理软件的基本功能有哪些? 1)图像文件管理——包括各种格式的遥感图像或其他格式的输入、输出、存储以及文件管理等;2)图像处理——包括影像增强、图像滤波及空间域滤波,纹理分析及目标检测等; 3)图像校正——包括辐射校正与几何校正; 4)多图像处理——包括图像运算、图像变换以及信息融合; 5)图像信息获取——包括直方图统计、协方差矩阵、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计算等; 6)图像分类——非监督分类和监督分类方法等; 7)遥感专题图制作——如黑白、彩色正射影像图,真实感三维景观图等地图产品; 8)三维虚拟显示——建立虚拟世界; 9)GIS系统的接口——实现GIS数据的输入与输出等。

遥感导论梅安新

遥感导论课程试卷10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计15分) 1、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2、电磁波通过大气层地较少被反射、吸收或散射的,透过率较高的波段称为大气窗口。 3、辐射源在某一方向,单位投影表面,单位立体角内的辐射通量。 4、在电磁波谱的可见光、近红外、中红外和热红外波段范围内,获取许多非常窄的光谱连续的影像数据的技术。 5、利用多颗导航卫星的无线电信号,对地球表面某地点进行定位、报时或对地表移动物体进行导航的技术系统。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20分) 1、目标物的电磁波特性、信息的获取、信息的接收、信息的处理、信息的应用 2、可见光、红外、微波 3、地物光谱特征 4、色调、颜色、阴影、形状、纹理、大小、位置、图型 5、温度 6、减色法 7、配准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计10分)1、X 2、√3、√4、X 5、√6、X 7、√8、√9、X 10、X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计25分) 1、从四个方面评价:空间分辨率、波谱分辨率、辐射分辨率、时间分辨率。 2、(1)包括水面反射光、悬浮物反射光、水地反射光和天空散射光。 (2)包括水界线的确定、水体悬浮物质的确定、水温的探测、水体污染的探测、水深的探测。 3、根本区别在于是否利用训练场地来获取先验的类别知识,监督分类是根据样本选择特征参数,所以训练场地要求有代表性,样本数目要满足分类的要求,有时这些不容易做到;非监督分类不需要更多的先验知识,他根据地物的光谱统计特征进行分类,所以非监督分类方法简单,且具有一定的精度。 4、从成像方式、成像特点两方面来分析。 5、有植被类型的识别与分类,植被制图,土地覆盖利用变化的探测,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学参数的提取与估计等。技术有多元统计分析技术,基于光谱波长位置变量的分析技术,光学模型方法,参数成图技术, 五、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计30分) 1、第一次经过大气:反射、散射、吸收、折射;到达地面后:吸收、第二次经过大气:反射、散射、吸收、折射、漫入射。 2、共同点:都有色、形、位;区别:航空是摄影(中心成像、像点位移、大比例尺),卫星是扫描成像(宏观综合概括性强、信息量丰富、动态观测)。 3、更好的发挥了不同遥感数据源的优势互补,弥补了某一种遥感数据的不足之处,提高了遥感数据的可应用性。如洪水监测:气象卫星—--时相分辨率高、信息及时、可昼夜获取、

遥感技术基础[习题]

遥感技术基础习题 1、遥感的基本概念。 广义而言,遥感(Remote Sensing)泛指各种非直接接触的、远距离探测目标的技术。对目标进行采集主要根据物体对电磁波的反射和辐射特性,利用声波、引力波和地震波等,也都包含在广义的遥感之中。 通常认为,遥感是从远距离、高空、以至外层空间的平台上,利用可见光、红外、微波等遥感器,通过摄影、扫描等各种方式,接收来自地球表层各类地物的电磁波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而识别地面物质的性质和运动状态的综合技术。 2、遥感探测系统包括哪几个部分 ①空间信息采集系统(包括遥感平台和传感器) 遥感传感器:指搭载遥感器的运载工具 按高度大体可分为: 地面平台、空中平台和太空平台三大类 指搭载遥感器的运载工具,按高度大体可分为: 地面平台、空中平台和太空平台三大类 遥感平台:指搭载遥感器的运载工具 按高度大体可分为: 地面平台、空中平台和太空平台三大类 ②地面接收和预处理系统(包括辐射校正和几何校正) ③地面实况调查系统(如收集环境和气象数据) ④信息分析应用系统 3、与传统对地观测手段比较,遥感有什么特点 ①大面积实时观测。遥感用航摄飞机飞行高度为10km左右,陆地卫星的卫星轨道高度达910km左右, 从而,可及时获取大范围的信息。 ②时效性强,获取信息的速度快,周期短。由于卫星围绕地球运转,从而能及时获取所经地区的各 种自然现象的最新资料,以便更新原有资料,或根据新旧资料变化进行动态监测,这是人工实地测量和航空摄影测量无法比拟的。 ③信息客观、真实,信息量大。 ④数据的综合性和可比性好。 ⑤获取信息受条件限制少。在地球上有很多地方,自然条件极为恶劣,人类难以到达,如沙漠、沼 泽、高山峻岭等。采用不受地面条件限制的遥感技术,特别是航天遥感可方便及时地获取各种宝贵资料。 4、遥感有哪几种分类分类依据是什么 ①按遥感平台的高度分类:航天遥感、航空遥感和地面遥感 ②按所利用的电磁波的光谱段分类:可见光/反射红外遥感、热红外遥感、微波遥感三种类型。 ③按研究对象分类:资源遥感与环境遥感两大类。 ④按应用空间尺度分类:全球遥感、区域遥感和城市遥感。

遥感导论-期末试卷与答案

遥感导论期末试卷A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21分) 1. 微波是指波长在-- 之间的电磁波 2. 散射现象的实质是电磁波在传输中遇到大气微粒而产生的一种衍射现象,按散射粒子与波长的关系,可以分为三种散射: 、和。 3. 就遥感而言,被动遥感主要利用_______、_______等稳定辐射,使太阳活动对遥感的影响减至最小。 4. 年,我国第一颗地球资源遥感卫星(中巴地球资源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 5. Landsat和SPOT的传感器都是光电成像类的,具体是、 (列出具体传感器类型) 5. .SPOT-1、2、3卫星上携带的HRV--高分辨率可见光扫描仪,可以作两种观 测:、.,这也是SPOT卫星的优势所在。 7. 美国高分辨率民用卫星有、 8. SAR的中文名称是_______ ,它属于_______(主动/被动)遥感技术。 9..雷达的空间分辨率可以分为两种:、 10. 灰度重采样的方法有:、、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计12分) 1. 黑体: 2. 邻域增强 3. 空间分辨率与波谱分辨率 三、问答题(共计67分) 1. 为什么我们能用遥感识别地物?5分 2. 引起遥感影像变形的主要原因有哪些?6分 3. 与可见光和红外遥感相比,微波遥感有什么特点?10分 4. 简述非监督分类的过程。8分 5. 侧视雷达是怎么工作的?其工作原理是什么?8分 6. 请结合所学Landdsat和SPOT卫星的知识,谈谈陆地卫星的特点15分 7. 请结合所学遥感知识,谈谈遥感技术的发展趋势15分 遥感导论期末试卷B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30分) 1. 微波是指波长在-- 之间的电磁波 2. 散射现象的实质是电磁波在传输中遇到大气微粒而产生的一种衍射现象,按散射粒子与波长的关系,可以分为三种散射: 、和。 3. 就遥感而言,被动遥感主要利用_______、_______等稳定辐射,使太阳活动对遥感的影响减至最小。 4. 年,我国第一颗地球资源遥感卫星(中巴地球资源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 5. 我们使用四种分辨率来衡量传感器的性能,具体是:、 、、 6. Landsat和SPOT的传感器都是光电成像类的,具体是、 (列出具体传感器类型) 7. .SPOT-1、2、3卫星上携带的HRV--高分辨率可见光扫描仪,可以作两种观 测:、.,这也是SPOT卫星的优势所在。 8. 美国高分辨率民用卫星有、 9. SAR的中文名称是_______ ,它属于_______(主动/被动)遥感技术。 10..雷达的空间分辨率可以分为两种:、 11. 灰度重采样的方法有:、、

《遥感原理与方法》习题库

第一章遥感概述 1、阐述遥感的基本概念。 2、 遥感探测系统包括哪几个部分? 3、与传统对地观测手段比较,遥感有什么特点?举例说明。 4、遥感有哪几种分类?分类依据是什么? 5、 试述当前遥感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第二章 遥感的物理基础 1、大气对通过其中传播的电磁波的散射有哪几类?他们各有什么特点。 2、 什么是大气窗口?常用于遥感的大气窗口有哪些? 3、 综合论述太阳辐射传播到地球表面又返回到遥感传感器这一整个过程中所发生的物理现象。 4、请绘出小麦、湿地、沙漠、雪的典型光谱曲线图,并分别对这些光谱反射率曲线的特征及其成因作出说明。 5、 遥感某火电厂冷却水的热污染(温度梯度为90-50度),试问在哪个波段、选用何种传感器,在每天什么时刻及天气状况下,遥感最为有利,为什么(b=2.898×10-3m.K,计算精确到0.1um)。 6、 熟悉颜色的三个属性。明度、色调、饱和度,选取自然界的某些颜色例如:树叶、鲜花、土地等,比较它们三种属性区别。 7、 光的合成怎样推算新颜色?用色度图说明。 8、加色法和减色法在原理上有什么不同?举例说明什么时候用加色法,什么时候用减色法? 9、 利用标准假彩色影像并结合地物光谱特征,说明为什么在影像中植被呈现红色,湖泊、水库呈蓝偏黑色,重盐碱地呈偏白色。 第三章

遥感图象获取原理 1、主要遥感平台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2、摄影成像的基本原理是什么?其图像有何特征? 3、 扫描成像的基本原理是什么?扫描图像与摄影图像有何区别? 4、如何评价遥感图像的质量? 第四章 航空遥感与航空像片 1、按摄影机主光轴与铅垂线的关系,航空摄影可公为哪几类? 2、 影响航空像片比例尺的因素有哪些?怎样测定像片的比例尺? 3、比较航空摄影像片与地形图的投影性质有什么差别? 4、 什么是像点位移?引起像点位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第五章航天遥感与卫星图像 1、 试从技术特性和应用两方面,对航天(卫星)遥感与航空遥感作一比较。 2、航天遥感平台主要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 3、 地球资源卫星主要有哪些?常用的产品有哪几类? 4、简述卫星图像的主要特征。 第六章遥感数字图像处理 1、数字图像的基本概念是什么? 2、 什么叫辐射误差,其主要来源有哪些? 3、什么叫大气校正?试说明回归分析和直方图校正的原理。 4、 几何校正过程中为什么要进行像元灰度重采样?有几种方法?各有何优劣?几何校正时对GCP有何要求? 5、

福师《遥感导论》在线作业二1答案

福师《遥感导论》在线作业二-0004 试卷总分:100 得分:0 一、单选题(共20 道试题,共40 分) 1.为了突出图像的边缘、线状目标或某些亮度变化率大的部分,可采用锐化方法。常用的锐化方法有() A.罗伯特梯度 B.罗伯特梯度、索伯尔梯度 C.罗伯特梯度、索伯尔梯度、拉普拉斯算法 D.罗伯特梯度、拉普拉斯算法 正确答案:C 2.遥感研究对象的地学属性不包括() A.地物的空间分布规律 B.地物的性质 C.地物的光谱特征 D.地物的时相变化 正确答案:B 3.遥感数据处理常运用K-L变换作数据分析前的预处理,它可以实现() A.数据分类和图像运算 B.数据压缩和图像增强 C.数据分类和图像增强 D.数据压缩和图像运算 正确答案:B 4.遥感图像计算机分类的依据是遥感图像() A.像元的数量 B.像素的大小 C.像元的维数 D.像素的相似度 正确答案:D 5.遥感按平台分类可分为() A.地面和近地面遥感、航空遥感、航天遥感 B.紫外遥感、可见光遥感、红外遥感、微波遥感、多谱段遥感 C.主动式遥感、被动式遥感 D.成像遥感、非成像遥感 正确答案:A

6.航天遥感平台的服务内容不包括() A.气象卫星系列 B.陆地卫星系列 C.海洋卫星系列 D.冰川卫星系列 正确答案:D 7.颜色对比是() A.视场中对象与背景的亮度差与背景亮度之比 B.视场中相邻区域的不同颜色的相互影响 C.彩色纯洁的程度 D.色彩彼此相互区分的特性 正确答案:B 8.下列关于光谱成像技术表述不正确的是() A.在一定波长范围内,被分割的波段数越多,波普越接近与连续曲线 B.光谱成像可以在取得目标地物图像的同时获得该地物的光谱组成 C.高光谱成像光谱仪成像时多采用扫描式或推帚式 D.高光谱成像光谱仪的图像是由数十个波段的狭窄连续光谱波段组成 正确答案:D 9.遥感数字图像的特点不包括() A.便于计算机处理与分析 B.图像信息损失低 C.逻辑性强 D.抽象性强 正确答案:C 10.地物单元周长为P,以链码形式记录面状地物单元边界。设相邻像素间采用链码表示的长度为:Li=2n(2的n次方),式中n=Mod(2,ai),i=1,2,3,…,7。i为链码的方向。提取该地物周长表示为() A.P=∑4Lj(j表示地物边界像素点的个数) B.P=∑3Lj(j表示地物边界像素点的个数) C.P=∑2Lj(j表示地物边界像素点的个数) D.P=∑Lj(j表示地物边界像素点的个数) 正确答案:D 11.如果一个物体对任何波长的电磁辐射都全部吸收,则这个物体是() A.灰体

遥感复习题(学生用最终版)

《遥感导论》复习题(共计152题) 一、名次解释(2-3分每题) 1、遥感: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 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2、大气窗口:电磁波通过大气层时较少地被反射、吸收或散射的,透过率较高的波段称为 大气窗口。 3、辐射亮度:辐射源在某一方向,单位投影表面,单位立体角内的辐射通量。 4、高光谱遥感:在电磁波谱的可见光、近红外、中红外和热红外波段范围内,获取许多非 常窄的光谱连续的影像数据的技术。 5、空间定位系统:利用多颗导航卫星的无线电信号,对地球表面某地点进行定位、报时或 对地表移动物体进行导航的技术系统。 6、空间分辨率:像素所代表的地面范围的大小,即扫描仪的瞬时视场,或地面物体能分辨 的最小单元。 7、遥感影像地图:一种以遥感影像和一定的地图符号来表现制图对象地理空间分布和环境 状况的地图。 8、电磁波谱: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波长或频率,递增或递减排列机构成电磁波谱。 9、地理信息系统:在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支持下,运用地理信息科学和系统工程理论,科学 管理和综合分析各种地理数据,提供管理、模拟、决策、规划、预测和预报等任务所需要的各种地理信息的技术系统。 10、加色法:红绿蓝三原色按一定比例混合形成各种色调的颜色的方法。 11、黑体:如果一个物体对于任何波长的电磁波都全部吸收,则为黑体。其特点是吸收率为 1,反射率为0。黑体具有最大发射能力。自然界不存在完全的黑体,黑色烟煤被认为最相似。 12、航空摄影比例尺:即像片上两点之间的距离与地面上相应两点实际距离之比。 13、“红移”:当光源远离观测者时,接受的光波频率比其固有频率低,即向红端偏移。 14、数字地球:一种可以嵌入海量地理数据、多分辨率和三维的地球表示。 15、波谱分辨率:传感器在接受目标辐射的波谱时能分辨的最小波长间隔。 16、比值植被指数:遥感影像中近红外波段与红光波段之比。 17、辅照度:被辐射的物体表面单位面积上的辐射通量。 18、辐射出射度:辐射源物体表面单位面积上的辐射通量。 19、减色法:从白光中减去一种或几种光,形成彩色。 20、邻域增强:根据像元与周围相邻像元的关系,改变各像元的数值,获得新图像,从而突 出某些信息的方法。像元的亮度值不再由它自己决定,而是由它和周围像元共同决定。 21、判读标志:在遥感图像上,不同的地物有其不同的影像特征,这些影像特征是识别各种 地物的依据称为判读标志。 22、辐射分辨率:传感器接收波谱信号时,能分辨的最小辐射度差。 23、距离分辨率:分辨垂直于飞行方向上两个目标点的能力。 二、填空题(1分每题) 1、遥感系统包括被测目标的信息特征、信息的获取、信息的传输与 记录、信息的处理、信息的应用五部分。 2、遥感中较多的使用可见光、红外、微波三个波段。 3、遥感图像的分类依据是地物光谱特征。 4、遥感图像中目标地物识别特征有色调、颜色、阴影、形状、纹理、大小、位置、 图型相关布局。

遥感导论考试题A及答案

遥感概论”课程考试试题1--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1.大气窗口由于大气层的反射、散射和吸收作用,使得太阳辐射的各波段受到衰减的作用轻重不同,因而各波段的透射率也各不相同。我们就把受到大气衰减作用较轻、透射率较高的波段叫做大气窗口。 2.光谱分辨率指遥感器在接收目标辐射的电磁波信息时所能分辨的最小波长间隔。光谱分辨率与传感器总的探测波段的宽度、波段数和各波段的波长范围和间隔有关。间隔愈小,分辨率愈高。 3.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系统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系统是模式识别和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用模式识别方法获取地物多种特征,为专家系统解译遥感图像提供依据,同时应用人工智能技术,运用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的经验和方法,模拟遥感图像目视解译的具体思维过程,进行遥感图像解译。 4.监督与非监督分类监督分类指根据已知样本区类别信息对非样本区数据进行分类的方法。其基本思想是:根据已知样本类别和类别的先验知识,确定判别函数和相应的判别准则,然后将未知类别的样本和观测值代入判别函数,再根据判别准则判定该样本的所属类别。非监督分类指事先对分类过程不施加任何先验知识,仅凭遥感影像地物的光谱特征的分布规律进行分类,即按自然聚类的特性进行“盲目”分类。 5.遥感图像镶嵌 二、多项选择(每题5分,共30分) 1.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量与地面目标作用后可分为三部分,包括:(1、2、3) (1) 反射;(2)吸收;(3)透射;(4)发射 2.计算植被指数(如NDVl)主要使用以下哪两个波段:(3、4) (1) 紫外波段;(2) 蓝色波段; (3) 红色波段; (4)近红外波段 3.扫描成像的传感器包括:(1、2) (1) 光-机扫描仪;(2)推帚式扫描仪;(3)框幅式摄影机 4.侧视雷达图像上由地形引起的几何畸变包括:(1、2、3) (1)透视收缩;(2)斜距投影变形; (3)叠掩; (4)阴影 5.遥感图像几何校正包括两个方面:(1、3) (1) 像元坐标转换;(2)地面控制点选取;(3)像元灰度值重新计算(重采样);(4)多项式拟合 三.简答题(共90分) 1、下图为一个3x3的图像窗口,试问经过中位数滤波(Median Filter)后,该窗口中心像元的值,并写出计算过程。 (10分) 求解过程如下: 对窗口数值由小到大排序: 115 <119<120<123<124<125< 126<127<150 取排序后的中间值:124 用中间值代替原窗口中心象素值,结果如下:

遥感复习题库

一填空: ●(遥感)是目前全球臭氧监测的唯一手段 ●大气环境遥感应用(臭氧监测)、(气溶胶及微量气体的反演)、(酸沉降监测)、(卫星遥感技术监测沙尘暴) ●水环境遥感应用:水环境监测内容主要包括(水域变化)、(水体沼泽化)、(富营养化)、(泥沙污染)、(废水污染)、(热污染)等 ●遥感数据观测的基础是(电磁(EM)能量) ●一个物体辐射的能量取决于该物体的(热力学温度)、(辐射系数)和(波长) ●黑体的能量取决于(温度) ●按电磁波辐射来源不同分为(主动式传感器)、(被动式传感器) ●按传感器的成像原理和所获取图像的性质不同,可将遥感传感器分为(摄影机)(扫描仪)和(雷达)三种。摄影机按所获取图像的特征又可细分为(框幅式)、(缝隙式)、(全景式)三种。 ●光机扫描的探测原件(光学镜头),固体自扫描成像的探测原件(CCD) ●遥感影像的特征包括(光谱特征)和(空间特征)两个方面。 ●遥感图像的人工解译要素包括(色调和颜色)(阴影)(大小)(形状)(纹理)(图案)(位置)(组合) ●遥感尺度指的是(测量尺度(或空间分辨率)) ●遥感中常见的摄像机有(单镜头画幅式摄像机)(缝隙式摄像机)(全景式摄像机)(多光谱摄像机)(数码摄像机) ●多光谱摄影机有三种类型:(多相机组合型)(多镜头组合型)(光束分离型) ●环境空间数据的获取方法,可以归为两大类:基于地面的采集方法和基于遥感的采集方法。 ●遥感的分类方法有多种,按工作平台可分为地面遥感、航空遥感、航天遥感、航宇遥感。 ●遥感数据观测的基础是电磁能量。在遥感观测系统中,很多传感器是用来测量反射的太阳 光,也有些传感器探测地球本身发射的电磁波能量。 ●水体最主要的光谱特征是低反射高透射。 ●BSQ格式的遥感CCT包含磁带目录文件、图像属性文件、图像数据文件、尾部文件四种文件类型。 ●针对遥感图像的增强,提出了不同的遥感图像增强方法,其中包括辐射增强、空间增强、 光谱增强。 ●现已研究发展的植被指数类型有比值植被指数、归一化植被指数、差值植被指数。(任举三 种) ●遥感的分类方法有多种,按遥感的工作波段可分为紫外遥感、可见光遥感、红外遥感、微波遥感、多波段遥感。 ●可见光的波长范围是0.38μm 到0.76μm 。 ●确定校正后遥感图像上亮度值的三种方法最近邻法、双线性内插法、三次卷积内插法。 ●大气散射的三种类型分别是瑞利散射、米氏散射、无选择性散射。 ●在近红外的遥感影像上,清澈的水体呈黑色。 ●当大气影响主要以程辐射为主时,可选用直方图最小值去除法和回归分析法两种校正方法。 二名词解释

西南大学《遥感概论》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0785)《遥感概论》复习思考题名词解释: 1、遥感 2、电磁波谱(Electramagitic spectrum) 3、太阳常数: 4、地物光谱特性: 5、地物反射光谱与地物反射光谱曲线: 6、黑体: 7、基尔霍夫定律: 8、大气窗口: 9、饱和度: 10、传感器: 11、反差contrast: 12、乳剂分辨率: 13、像对stereopair: 14、航向重叠(longitudinal overlap): 15、旁向重叠(lateral overlap): 16、中心投影 17、像点位移: 18、投影差: 19、倾斜差: 20、航空相片的使用面积: 21、判读标志: 22、亮度系数: 23、立体观察: 24、主比例尺: 25、平均比例尺: 26、多光谱扫描仪MSS: 27、专题制图仪TM: 28、灰阶: 29、卫片空间分辨率: 30、卫片空间分辨率可辨性: 31、监督分类: 32、非监督分类: 33、图象增强处理: 34、密度分割: 35、吸收率: 36、透射率: 37、反射率: 38、灰体: 39、维恩定律: 40、斯特藩-玻耳兹定律:

41、发射率: 42、减色法原理 43、加色法原理: 二、简答及论述题 1、简述遥感概念及特点 2、遥感的分类 3、简述微波电磁波的特性: 4、试举例阐述研究地物反射光谱的意义: 6、分析为什么晴朗的天空呈现兰色?云呈现白色? 7、中心投影与垂直投影的关系 8、像对的立体观察条件 9、什么是航空相片判读标志?试举例说明常用判读标志。 10、举例阐述航空相片常用判读方法。 11、分析影响地物在黑白全色航空相片上成像色调的因素。 12、在黑白全色航空相片上,怎样区分铁路与公路?怎样区分田与土? 13、简述航空相片的判读原则 14、简述陆地卫星轨道运行特征,为什么设定这样的特征? 15、陆地卫星轨道为什么与太阳同步?怎么实现? 16、比较航空相片与卫星相片的航向、旁向重叠 17、分析MSS、TM图象各波段图象的光谱效应。 (0785)《遥感概论》复习思考题答案 一、名词 44、遥感(Remote Sensing),从广义上说是泛指从远处探测、感知物体或事物的技术。 即不直接接触物体本身,从远处通过仪器(传感器)探测和接收来自目标物体的信息(如电场、磁场、电磁波、地震波等信息),经过信息的传输及其处理分析,识别物体的属性及其分布等特征的技术。 45、电磁波谱(Electramagitic spectrum):将电磁波按照波长的长短排列制成图表 46、太阳常数:当地球处于日地平均距离时,单位时间内投射到位于地球大气上界,且 垂直于太阳光射线的单位面积上的太阳辐射能为1385士7W/m’。此数值称为太阳常数。 47、地物光谱特性:自然界中,不同的地物具有的不同的对电磁波不同波段范围的辐射 规律(反射、发射、吸收、透射),称地物的该特性为其光谱特性。 48、地物反射光谱与地物反射光谱曲线:地物的反射率随人射波长变化的规律,叫做 地物反射光谱。按地物反射率与波长之间关系绘成的曲线(根坐标为波长值,纵坐标为反射率)称为地物反射光谱曲线 49、黑体:所谓黑体是“绝对黑体”的简称,指在任何温度下,对于各种波长的电磁辐 射的吸收系数恒等于1(100%)的物体。 50、基尔霍夫定律:在任一给定温度下,地物的辐射通量密度和吸收率之比,对任何地 物都是一个常数,并且等于该温度下黑体辐射通量密度。(T一定Wλ/α= Wλ黑)51、大气窗口:大气层的反射,吸收和散射作用,削弱了大气层对电磁辐射的透明度。 通常把通过大气而较少被反射、吸收或散射的透射率较高的电磁辐射波段称为大气窗口

遥感导论_期末试卷及问题详解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21分) 1. 微波是指波长在-- 之间的电磁波 2. 散射现象的实质是电磁波在传输中遇到大气微粒而产生的一种衍射现象,按散射粒子与波长的关系,可以分为三种散射: 、和。 3. 就遥感而言,被动遥感主要利用_______、_______等稳定辐射,使太阳活动对遥感的影响减至最小。 4. 年,我国第一颗地球资源遥感卫星(中巴地球资源卫星)在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 5. Landsat和SPOT的传感器都是光电成像类的,具体是、 (列出具体传感器类型) 5. .SPOT-1、2、3卫星上携带的HRV--高分辨率可见光扫描仪,可以作两种观测:、.,这也是SPOT卫星的优势所在。 7. 美国高分辨率民用卫星有、 8. SAR的中文名称是_______ ,它属于_______(主动/被动)遥感技术。 9..雷达的空间分辨率可以分为两种:、 10. 灰度重采样的方法有:、、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计12分) 1. 黑体: 2. 邻域增强 3. 空间分辨率与波谱分辨率 三、问答题(共计67分) 1. 为什么我们能用遥感识别地物?5分 2. 引起遥感影像变形的主要原因有哪些?6分 3. 与可见光和红外遥感相比,微波遥感有什么特点?10分 4. 简述非监督分类的过程。8分 5. 侧视雷达是怎么工作的?其工作原理是什么?8分 6. 请结合所学Landdsat和SPOT卫星的知识,谈谈陆地卫星的特点15分 7. 请结合所学遥感知识,谈谈遥感技术的发展趋势15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30分) 1. 微波是指波长在-- 之间的电磁波 2. 散射现象的实质是电磁波在传输中遇到大气微粒而产生的一种衍射现象,按散射粒子与波长的关系,可以分为三种散射: 、和。 3. 就遥感而言,被动遥感主要利用_______、_______等稳定辐射,使太阳活动对遥感的影响减至最小。 4. 年,我国第一颗地球资源遥感卫星(中巴地球资源卫星)在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 5. 我们使用四种分辨率来衡量传感器的性能,具体是:、 、、 6. Landsat和SPOT的传感器都是光电成像类的,具体是、 (列出具体传感器类型) 7. .SPOT-1、2、3卫星上携带的HRV--高分辨率可见光扫描仪,可以作两种观测:、.,这也是SPOT卫星的优势所在。 8. 美国高分辨率民用卫星有、 9. SAR的中文名称是_______ ,它属于_______(主动/被动)遥感技术。 10..雷达的空间分辨率可以分为两种:、 11. 灰度重采样的方法有:、、 12. 数字图像增强的主要方法有、 、、。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计8分) 1. 黑体 2. 空间分辨率与波谱分辨率 三、问答题(共计62分) 1. 什么是地球辐射的分段性?6分 2. 按遥感所使用波段,可以将遥感技术分为哪三类?在这三类中,大气散射对它们分别有什么影响?8分 3. 为什么要对遥感影像进行辐射纠正,辐射误差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4. 合成孔径雷达的工作原理和过程10分 5. 什么是平滑和锐化,请分别说明其在遥感技术中的应用8分 6. 影响遥感图像分类精度的因素有哪些?10分 7. 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高光谱遥感的认识10分 遥感导论课程试卷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