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神经炎(面瘫)康复医学科临床路径

面神经炎(面瘫)康复医学科临床路径
面神经炎(面瘫)康复医学科临床路径

面神经炎(面瘫)康复医学科临床路径(A)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中医诊断为面瘫的患者。

一、面神经炎(面瘫)康复科临床路径:

(一)适用对象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神经炎(ICD-10 编码:G51.802)。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瘫(TCD 编码:BNV120)。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神经病学》第五版(王维治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年)。

(2)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针灸学》(石学敏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社,2007 年)。

2.疾病分期

(1)急性期:发病15 天以内。

(2)恢复期:发病16 天至 6 个月。

(3)联动期和痉挛期:发病 6 个月以上。

3.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面瘫(面神经炎)诊疗方案”。面瘫(面神经炎)临床常见证候:风寒袭络证风热袭络证风痰阻络证气虚血瘀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面瘫(面神经炎)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面神经炎(面瘫)。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

(四)标准治疗日为≤10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面神经炎(ICD-10 编码:G51.802)和面瘫(TCD 编码:BNV120)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因格林巴利综合征、耳源性疾病、腮腺炎、颌后化脓性淋巴结炎、神经lyme 病、后颅窝肿瘤或脑膜炎、听神经瘤、小脑桥脑脚蛛网膜炎等导致的周围性面瘫或各种原因导致的中枢性面瘫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2)神经系统检查

(3)面肌电图(EMG)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颅脑影像学检查(CT 或MRI)、神经兴奋性试验(NET)、最大刺激试验(MST)、面神经电图(ENOG)、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等。

(八)治疗方案

1.物理治疗:物理治疗:超激光(偏振光、红外线)、低周波、中频、短波、TDP、神经损伤治疗等物理因子治疗,每日1-2次,每次2-4项。

2.针灸治疗采用循经络与面部局部取穴多电极共振电针灸治疗。

3.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风寒袭络证:祛风散寒,温经通络。

风热袭络证:祛风清热,活血通络。

风痰阻络证:祛风化痰,通络止痉。

气虚血瘀证:益气活血,通络止痉。

4. 其他疗法:推拿、营养神经等。

(九)完成路径标准

1.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好转,面肌功能障碍恢复或大部分恢复。

2.症状总积分较治疗前下降30%以上。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治疗期间合并其他疾病,需要其他特殊治疗,转入B路径或退出路径。

2. 延误治疗时间(超过一个月以上)者或治疗10天后疗效不佳者,转入B路径或退出路径。3.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执行,退出治疗路径。

(十一)住院费用

费用控制在2000元内。

面神经炎(面瘫)康复医学科临床路径(B)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中医诊断为面瘫的患者。

一、面神经炎(面瘫)中医临床路径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神经炎(ICD-10 编码:G51.802)。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瘫(TCD 编码:BNV120)。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神经病学》第五版(王维治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年)。

(2)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针灸学》(石学敏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社,2007 年)。

2.疾病分期

(1)急性期:发病10 天以上。

(2)恢复期:发病16天至 6 个月。

(3)联动期和痉挛期:发病 6 个月以上。

3.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面瘫(面神经炎)诊疗方案”。面瘫(面神经炎)临床常见证候:风寒袭络证风热袭络证风痰阻络证气虚血瘀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面瘫(面神经炎)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面神经炎(面瘫)。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

(四)标准治疗日为≤20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面神经炎(ICD-10 编码:G51.802)和面瘫(TCD 编码:BNV120)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如病毒、炎性感染或五官等疾病引发)或合并脑血管或心血管病、糖尿病、血栓等,在住院期间需同时治疗但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B路径;

3.因外伤、后颅窝肿瘤或脑膜炎、听神经瘤、小脑桥脑脚蛛网膜炎等导致的周围性面瘫或各种原因导致的中枢性面瘫患者,不进入B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2)神经系统检查

(3)面肌电图(EMG)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颅脑影像学检查(CT 或MRI)、神经兴奋性试验(NET)、最大刺激试验(MST)、面神经电图(ENOG)、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等。

(八)治疗方案

一、药物治疗:

(1)对症治疗(如营养神经、能量支持治疗、抗菌类药物、激素、护肝、护胃肠道等)(2)扩管类药物

(3)视情况可行神经根阻滞、穴位封闭等治疗。

(4)其他并发疾病常规的对症治疗。

(5)使用药物必需符合药品使用的相关规定。

二、康复治疗:

1.物理治疗:物理治疗:超激光(偏振光、红外线)、低周波、中频、短波、TDP、神经损伤治疗等物理因子治疗,每日1-2次,每次2-4项。

日期

月日

(住院第1日)

月日

(住院第2日)

月日

(住院第3日)

诊疗工作□询问病史、体格检查

□下达医嘱、开出各项检查单

□完成首次病程记录

□完成入院记录

□完成初步诊断

□康复科首次面部神经功能评定

□实施各项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三级医师检诊,完成上级医师查房记录

□完成治疗前评估,制定出治疗方案

□向患者及家属交待病情和注意事项

□签署“首次床旁医患沟通记录”

□第一次联合治疗

□治疗3天面部神经功能评定

□向患者交待需要配合治疗事项

□必要时请相关科室会诊

重点医嘱长期医嘱:

□康复科科常规护理

□二级护理

□普食

长期医嘱:

□康复科科常规护理

□二级护理

□普食

长期医嘱:

□康复科科常规护理

□二级护理

□普食

□患者既往基础用药 □神经营养(如维生素B1、维生素B6、甲钴胺片、腺苷谷胺片等)、能量支持治疗(如能量合剂静脉滴注) □激素(如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针等) □通经活络药物(如血通、血栓通、丹参等) □物理医学治疗(红外线、低周波、中频、短波、神经损伤等治疗,每天1-2次,每次上述治疗选用2-3项) □传统医学治疗(针灸、推拿、火针、艾灸、中药熏蒸等每天1-2次,每次上述治疗选用2-3项) 临时医嘱: □对症治疗(必要时) □三大常规 □感染性疾病筛查 □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 □凝血功能检查 □心电图 □头、颈部平片、CT/MRI □激素(糖皮质激素如曲安奈德合剂等) (以上各项如门诊已做免做) □患者既往基础用药 □神经营养(如维生素B1、维生素B6、甲钴胺片、腺苷谷胺片等)、能量支持治疗(如能量合剂静脉滴注) □抗菌类药物(如病毒唑、头孢类等) □激素(如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针等) □通经活络药物(如血通、血栓通、丹参等) □物理医学治疗(红外线、低周波、中频、短波、神经损伤等治疗,每天1-2次,每次上述治疗选用2-3项) □传统医学治疗(针灸、推拿、火针、艾灸、中药熏蒸等每天1-2次,每次上述治疗选用2-3项) 临时医嘱: □根据已定治疗方案医嘱 □患者既往基础用药 □神经营养(如维生素B1、维生素B6、甲钴胺片、腺苷谷胺片等)、能量支持治疗(能量合剂静脉滴注) □抗菌类药物(如病毒唑、头孢类等) □激素(如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针等) □护肝、护胃肠道(如肌苷片、甘利欣、思密达、奥美拉唑等) □通经活络药物(如血通、血栓通、丹参等) □物理医学治疗(红外线、低周波、中频、短波、神经损伤等治疗,每天1-2次,每次上述治疗选用2-3项) □传统医学治疗(针灸、推拿、火针、艾灸、中药熏蒸等每天1-2次,每次上述治疗选用2-3项) 临时医嘱: □必要时请相关科室会诊 护理工作 □按入院流程做入院介绍 □进行入院康复教育 □介绍入院各项检查前注意事项 □按照医嘱执行诊疗护理措施 □完成各项入院检查的护理操作。 □根据医嘱执行各项治疗前准备。 □完成常规生命体征的监测。 □术前中医情志疏导、康复教育。 □完成各项治疗前准备工作。 □按医嘱进行治疗

□随时观察患者情况 □晨晚间护理、夜间巡视

□进行辨证施膳。

□晨晚间护理、夜间巡视

变异记录□无□有,具体原因:

1.

2.

□无□有,具体原因:

1.

2.

□无□有,具体原因:

1.

2.

护士签名医师签名

日期

月日至月日

(住院第4-6日)

月日至月日

(住院第7-11日)

月日

(出院日,12-15日)

诊疗工作□医师查房及病程记录

□制定相应康复治疗方案

□医师查房及病程记录

□治疗后1周面部神经功能评定

□制定相应康复治疗方案

□签署“住院期间医患沟通记录”

□医师查房及病程记录

□治疗后半月面部神经功能评定

□制定相应康复治疗方案

重点医嘱长期医嘱:

□康复科科常规护理

□二级护理

□普食

□患者既往基础用药

□神经营养(维生素B1、维生素B6、甲钴

胺片、腺苷谷胺片等)、能量支持治疗(能

量合剂静脉滴注)

□激素(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针等)

□抗菌类药物(如病毒唑、头孢类等)

□护肝、护胃肠道(如肌苷片、甘利欣、

思密达、奥美拉唑等)

□通经活络药物(血通、血栓通、丹参等)

□物理医学治疗(红外线、低周波、中频、

短波、神经损伤等治疗,每天1-2次,每

次上述治疗选用2-3项)

□传统医学治疗(针灸、推拿、火针、艾

灸、中药熏蒸等每天1-2次,每次上述治

疗选用2-3项)

临时医嘱:

□结合病情处理

长期医嘱:

□康复科科常规护理

□二级护理

□普食

□患者既往基础用药

□神经营养(维生素B1、维生素B6、甲钴

胺片、腺苷谷胺片等)、能量支持治疗(能

量合剂静脉滴注)

□停激素(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针等)

□停抗菌类药物(如病毒唑、头孢类等)

□停护肝、护胃肠道(如肌苷片、甘利欣、

思密达、奥美拉唑等)

□通经活络药物(血通、血栓通、丹参等)

□物理医学治疗(红外线、低周波、中频、

短波、神经损伤等治疗,每天1-2次,每

次上述治疗选用2-3项)

□传统医学治疗(针灸、推拿、火针、艾

灸、中药熏蒸等每天1-2次,每次上述治

疗选用2-3项)

临时医嘱:

□结合病情处理

长期医嘱:

□康复科科常规护理

□二级护理

□普食

□患者既往基础用药

□神经营养(维生素B1、维生素B6、甲钴胺

片、腺苷谷胺片等)、能量支持治疗(能量

合剂静脉滴注)

□停通经活络药物(血通、血栓通、丹参等)

□物理医学治疗(红外线、低周波、中频、短

波、神经损伤等治疗,每天1-2次,每次上

述治疗选用2-3项)

□传统医学治疗(针灸、推拿、火针、艾灸、

中药熏蒸等每天1-2次,每次上述治疗选用

2-3项)

临时医嘱:

□结合病情处理

护理工作□执行相应医嘱

□指导康复治疗

□晨间护理、夜间巡视

□按医嘱进行治疗

□随时观察患者情况

□晨晚间护理、夜间巡视

□按医嘱进行治疗

□随时观察患者情况

□晨晚间护理、夜间巡视

变异记录□无□有,具体原因:

1.

2.

□无□有,具体原因:

1.

2.

□无□有,具体原因:

1.

2.

护士签名

医师签名

日期

月日

(出院日,20日内)

诊疗工作□确定患者可以出院

□出院前面部神经功能评定

□其他疾病出院前相关康复功能评定□完成出院记录

□签署“出院前医患沟通记录”

□向患者交代出院注意事项及随诊方案

重点医嘱长期医嘱:

□康复科科常规护理

□二级护理

□普食

□患者既往基础用药

□神经营养(维生素B1、维生素B6、甲钴胺片、腺苷谷胺片等)

□物理医学治疗(红外线、低周波、中频、短波、神经损伤等治疗,每天1-2次,每次上述治疗选用2-3项)

□传统医学治疗(针灸、推拿、火针、艾灸、中药熏蒸等每天1-2次,每次上述治疗选用2-3项)

临时医嘱:

□开具出院医嘱

护理工作□指导患者康复锻炼

□交待出院后注意事项。

□送病人出院,强调半月后来医院复诊。

变异记录□无□有,具体原因:

1.

2.

护士签名医师签名

面瘫临床路径

面瘫病(面神经炎)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面神经炎的患者。 一、面瘫病(面神经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瘫(TCD 编码:BNV12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神经炎(ICD-10 编码:G51.802)。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针灸学》(石学敏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社,2007 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神经病学》第五版(王维治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年)。 2.疾病分期 (1)急性期:发病 15 天以内。 (2)恢复期:发病 16 天至 6 个月。 (3)联动期和痉挛期:发病 6 个月以上。 3.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面瘫(面神经炎)诊疗方案”。 面瘫(面神经炎)临床常见证候: 风寒袭络证 风热袭络证 风痰阻络证 气虚血瘀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面瘫(面神经炎)诊疗方案”。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面瘫(面神经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日为≤60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面瘫(TCD 编码:BNV120)和面神经炎(ICD-10 编码:G51.802)。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因格林巴利综合征、耳源性疾病、腮腺炎、颌后化脓性淋巴结炎、神经 lyme 病、后颅窝肿瘤或脑膜炎、听神经瘤、小脑桥脑脚蛛网膜炎等导致的周围性面瘫或各种原因导致的中枢性面瘫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面瘫病临床路径优选稿

面瘫病临床路径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商南县中医医院康复科2017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面神经炎的患者。 一、面瘫(面神经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瘫(TCD编码:BNV12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神经炎(ICD-10编码:G51.802)。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针灸学》(石学敏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社,2007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神经病学》第五版(王维治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 2.疾病分期 (1)急性期:发病15天以内。 (2)恢复期:发病16天至6个月。 (3)联动期和痉挛期:发病6个月以上。 3.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面瘫(面神经炎)诊疗方案”。 面瘫(面神经炎)临床常见证候: 风寒袭表证:突然眼睑闭合不全,伴恶风寒,发热,肢体拘紧,肌肉关节酸痛,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紧或浮缓。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面瘫(面神经炎)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面瘫(面神经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日为≤2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面瘫(TCD编码:BNV120)和面神经炎(ICD-10编码: G51.802)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因格林巴利综合征、耳源性疾病、腮腺炎、颌后化脓性淋巴结炎、后颅窝肿瘤或脑膜炎、听神经瘤、小脑桥脑脚蛛网膜炎等导致的周围性面瘫或各种原因导致的中枢性面瘫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 (2)颅脑影像学检查(CT或MRI);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等。 (八)治疗方案? (1)针刺治疗:以祛风散寒,疏通经络为法。以面颊局部和手足阳明经腧穴为主。选风池、地仓透颊车、翳风、阿是穴,用泻法。电针疏密波30分钟,一日一次,10次一疗程。 (2)闪罐:选用小口径火罐,于瘫痪局部或所选穴位为中心处,连续闪罐至皮肤潮红为度。 (3)穴位贴敷:采用我院离子导入法贴敷于患侧颊车、下关、地仓等穴,每日2次,10日一疗程。

面瘫病风热袭络证临床路径

面瘫病(面神经炎)住院病人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面瘫病(面神经炎)的患者。 一、面瘫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瘫病(TCD编码:BNV12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神经炎(ICD-IO编码:G51.802)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针灸学》(石学敏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 2.疾病分期 (1)急性期:发病15天以内。 (2)恢复期:发病16天至6个月(发病半月…面肌连带运动出现)。 (3)联动期和痉挛期:发病6个月以上(面肌连带运动出现以后)。 3.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面瘫病(面神经炎)诊疗方案”。 1. 风寒袭络证: 2. 风热袭络证: 3.风痰阻络证: 4. 气虚血瘀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面瘫病(面神经炎)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面瘫病(面神经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面瘫病(TCD编码:BNV120)的患者。 2.门诊治疗疗效不佳者。 3.患者同时并发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有以下情况者不能进入本路径: (1)有手术指征者 (2)颅脑损伤者 (3)治疗部位有严重皮肤损伤或皮肤病者 (4)曾经接受颅脑手术治疗者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脑CT、MRI检查正常。 (2)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3)肝功能、肾功能、血糖、电解质、风湿系列。 (4)心电图 (5)胸部透视或胸部X线片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肌电图等。

面瘫临床路径

面瘫病(面神经炎)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面神经炎的患者。 一、面瘫病(面神 经 炎 )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瘫( TCD 编码: BNV12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神经炎( ICD-10 编码: G51.802)。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 学敏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社,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 第五版(王维治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疾病分期 ( 1)急性期:发病 15 天以内。 ( 2)恢复期:发病 16 天至 6 个月。 ( 3)联动期和痉挛期:发病 6 个月以上。 3.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十一 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面瘫 (面神经炎)诊疗方案”。 面瘫(面神经炎)临床常见证候: 风寒袭络证 风热袭络证 风痰阻络证 气虚血瘀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面瘫 (面神经炎) 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面 瘫(面神经炎) 。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 标准治疗日为W 60天。 (五) 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面瘫(TCD 编码:BNV120和面神经炎(ICD-10编码: G51.802)。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 临床路径流程实 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因格林巴利综合征、耳源性疾病、腮腺炎、颌后化脓性淋巴结炎、神经 lyme 病、后颅窝肿瘤或脑膜炎、 听神经瘤、 小脑桥脑脚蛛网膜炎等导致的周围性面瘫 或各种原因导 致的中枢性面瘫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 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 收集该病种不证候的主症、 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 .必需的检查项目 ( 1 )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 2)神经系统检查 ( 3)面肌电图( EMG ) 中医临床路径 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针灸学》 (石 2007 年)。 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神经病学》 2004 年)。

面瘫中医临床路径2017

面瘫(面神经炎)中医临床路径 商南县中医医院康复科2017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面神经炎的患者。 一、面瘫(面神经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瘫(TCD编码:BNV12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神经炎(ICD-10编码:G51.802)。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针灸学》(石学敏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社,2007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神经病学》第五版(王维治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 2.疾病分期 (1)急性期:发病15天以内。 (2)恢复期:发病16天至6个月。 (3)联动期和痉挛期:发病6个月以上。 3.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面瘫(面神经炎)诊疗方案”。面瘫(面神经炎)临床常见证候: 风寒袭表证:突然眼睑闭合不全,伴恶风寒,发热,肢体拘紧,肌肉关节酸痛,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紧或浮缓。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面瘫(面神经炎)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面瘫(面神经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日为≤2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面瘫(TCD 编码:BNV120)和面神经炎(ICD-10 编码:

G51.802)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因格林巴利综合征、耳源性疾病、腮腺炎、颌后化脓性淋巴结炎、后颅窝肿瘤或脑膜炎、听神经瘤、小脑桥脑脚蛛网膜炎等导致的周围性面瘫或各种原因导致的中枢性面瘫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 (2)颅脑影像学检查(CT或MRI);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等。 (八)治疗方案 (1)针刺治疗:以祛风散寒,疏通经络为法。以面颊局部和手足阳明经腧穴为主。选风池、地仓透颊车、翳风、阿是穴,用泻法。电针疏密波30分钟,一日一次,10次一疗程。 (2)闪罐:选用小口径火罐,于瘫痪局部或所选穴位为中心处,连续闪罐至皮肤潮红为度。 (3)穴位贴敷:采用我院离子导入法贴敷于患侧颊车、下关、地仓等穴,每日2次,10日一疗程。 (4)中药热敷治疗:可给予中药汤剂牵正散加减研沫封包热敷,1日1次。 (5)其他治疗:配合红外线照射、激光治疗。 (6)药物治疗:口服甲钴胺片以营养神经,每次0.5mg,1日2次;注射用腺苷钴胺1.5mg加注射用水3ml肌注,以营养神经,1日1次;静滴甘露醇注射液125ml以脱水、静滴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加天麻素注射液0.5g营养神经、5%葡萄糖注射液250ml 加银杏叶注射液20ml以活血化瘀、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加病毒唑注射液0.4g以抗病毒。

面神经炎(面瘫)康复医学科临床路径

面神经炎(面瘫)康复医学科临床路径(A)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中医诊断为面瘫的患者。 一、面神经炎(面瘫)康复科临床路径: (一)适用对象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神经炎(ICD-10 编码:G51.802)。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瘫(TCD 编码:BNV120)。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神经病学》第五版(王维治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年)。 (2)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针灸学》(石学敏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社,2007 年)。 2.疾病分期 (1)急性期:发病15 天以内。 (2)恢复期:发病16 天至 6 个月。 (3)联动期和痉挛期:发病 6 个月以上。 3.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面瘫(面神经炎)诊疗方案”。面瘫(面神经炎)临床常见证候:风寒袭络证风热袭络证风痰阻络证气虚血瘀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面瘫(面神经炎)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面神经炎(面瘫)。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 (四)标准治疗日为≤10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面神经炎(ICD-10 编码:G51.802)和面瘫(TCD 编码:BNV120)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因格林巴利综合征、耳源性疾病、腮腺炎、颌后化脓性淋巴结炎、神经lyme 病、后颅窝肿瘤或脑膜炎、听神经瘤、小脑桥脑脚蛛网膜炎等导致的周围性面瘫或各种原因导致的中枢性面瘫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2)神经系统检查

面瘫中医临床路径2017

面瘫(面神经炎)中医临床路径 商南县中医医院康复科2017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面神经炎得患者。 一、面瘫(面神经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瘫(TCD编码:BNV12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神经炎(ICD-10编码:G51、802)。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针灸学》(石学敏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社,2007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神经病学》第五版(王维治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 2.疾病分期 (1)急性期:发病15天以内。 (2)恢复期:发病16天至6个月。 (3)联动期与痉挛期:发病6个月以上。 3.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面瘫(面神经炎)诊疗方案”。面瘫(面神经炎)临床常见证候: 风寒袭表证:突然眼睑闭合不全,伴恶风寒,发热,肢体拘紧,肌肉关节酸痛,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紧或浮缓。 (三)治疗方案得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面瘫(面神经炎)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面瘫(面神经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日为≤2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面瘫(TCD 编码:BNV120)与面神经炎(ICD-10 编码: G51、802)得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她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得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因格林巴利综合征、耳源性疾病、腮腺炎、颌后化脓性淋巴结炎、后颅窝肿瘤或脑膜炎、听神经瘤、小脑桥脑脚蛛网膜炎等导致得周围性面瘫或各种原因导致得中枢性面瘫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证候得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得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得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 (2)颅脑影像学检查(CT或MRI); 2.可选择得检查项目 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等。 (八)治疗方案 (1)针刺治疗:以祛风散寒,疏通经络为法。以面颊局部与手足阳明经腧穴为主。选风池、地仓透颊车、翳风、阿就是穴,用泻法。电针疏密波30分钟,一日一次,10次一疗程。 (2)闪罐:选用小口径火罐,于瘫痪局部或所选穴位为中心处,连续闪罐至皮肤潮红为度。 (3)穴位贴敷:采用我院离子导入法贴敷于患侧颊车、下关、地仓等穴,每日2次,10日一疗程。 (4)中药热敷治疗:可给予中药汤剂牵正散加减研沫封包热敷,1日1次。 (5)其她治疗:配合红外线照射、激光治疗。 (6)药物治疗:口服甲钴胺片以营养神经,每次0、5mg,1日2次;注射用腺苷钴胺1、5mg加注射用水3ml肌注,以营养神经,1日1次;静滴甘露醇注射液125ml以脱水、静滴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加天麻素注射液0、5g营养神经、5%葡萄糖注射液250ml加银杏叶注射液20ml以活血化瘀、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加病毒唑注射液0、4g以抗病毒。 (九)完成路径标准: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好转,面肌功能障碍恢复或大部分恢复。

面瘫的临床路径

面瘫(面神经炎)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面神经炎的患者。 一、面瘫(面神经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普诊断为面瘫(TCD 编码:BNV12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神经炎(ICD-10 编码:G51.802)。 (二)诊断依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针灸学》(石学敏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社,2007 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神经病学》第五版(王维治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年)。 2.疾病分期 (1)急性期:发病15 天以内。 (2)恢复期:发病16 天至6 个月。 (3)联动期和痉挛期:发病6 个月以上。 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面瘫(面神经炎)诊疗方案”。面瘫(面神经炎)临床常见证候: 风寒袭络证风热袭络证风痰阻络证气虚血瘀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面瘫(面神经炎)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面瘫(面神经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日为≤60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面瘫(TCD 编码:BNV120)和面神经炎(ICD-10 编码:G51.802)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因格林巴利综合征、耳源性疾病、腮腺炎、颌后化脓性淋巴结炎、神经lyme 病、后颅窝肿瘤或脑膜炎、听神经瘤、小脑桥脑脚蛛网膜炎等导致的周围性面瘫或各种原因导致的中枢性面瘫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

面瘫的中医临床路径

面瘫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面神经炎的患者。 一、面瘫(面神经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瘫(TCD编码:BNV12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神经炎(ICD-10编码:G51.802)。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针灸学》(石学敏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社,2007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神经病学》第五版(王维治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 2.疾病分期 (1)急性期:发病15天以内。 (2)恢复期:发病16天至6个月。 (3)联动期和痉挛期:发病6个月以上。 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面瘫(面神经炎)诊疗方案”。 面瘫(面神经炎)临床常见证候:

风寒袭络证 风热袭络证 气虚血瘀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 点专科协作组面瘫(面神经炎)诊疗方案及本科室优化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面瘫(面神经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日为≤6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面瘫(ICD-10编码:BNV120)和面神经炎(ICD-10编码:G51.802)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 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因格林巴利综合征、耳源性疾病、腮腺炎、颌后化脓性淋巴结炎、神经lyme病、后颅窝肿瘤或脑膜炎、听神经瘤、小脑桥脑脚蛛网膜炎等导致的周围性面瘫或各种原因导致的中枢性面瘫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根据病情需要,检查项目 血常规、尿常规;神经系统检查;颅脑影像学检查(CT或MRI)、肝肾功能等。

面瘫面神经炎中医临床路径演示教学

面瘫面神经炎中医临 床路径

面瘫(面神经炎)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面神经炎的患者。 一、面瘫(面神经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瘫(TCD编码:BNVl2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神经炎(ICD一10编码:G51..802)。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针灸学》(石学敏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社,2007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神经病学》第五版(王维治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 2.疾病分期 (1)急性期:发病15天以内。 (2)恢复期:发病16天至6个月。 (3)联动期和痉挛期:发病6个月以上。 3.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面瘫(面神经炎)诊疗方案"。面瘫(面神经炎)临床常见证候: 风寒袭络证 风热袭络证 风痰阻络证

气虚血瘀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面瘫(面神经炎)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面瘫(面神经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日为≤6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面瘫(TCD编码:BNVl20)和面神经炎(ICD一10编码:G51.802)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因格林巴利综合征、耳源性疾病、腮腺炎、颌后化脓性淋巴结炎、神经lyme病、后颅窝肿瘤或脑膜炎、听神经瘤、小脑桥脑脚蛛网膜炎等导致的周围性面瘫或各种原因导致的中枢性面瘫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住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2)神经系统检查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面瘫病(风寒袭络证)临床路径

面瘫病(面神经炎)住院病人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面瘫病(面神经炎)的患者。 一、面瘫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瘫病(TCD编码:BNV12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神经炎(ICD-IO编码:G51.802)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针灸学》(石学敏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 2.疾病分期 (1)急性期:发病15天以内。 (2)恢复期:发病16天至6个月(发病半月…面肌连带运动出现)。 (3)联动期和痉挛期:发病6个月以上(面肌连带运动出现以后)。 3.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面瘫病(面神经炎)诊疗方案”。 1. 风寒袭络证: 2. 风热袭络证: 3.风痰阻络证: 4. 气虚血瘀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面瘫病(面神经炎)诊疗

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面瘫病(面神经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面瘫病(TCD编码:BNV120)的患者。 2.门诊治疗疗效不佳者。 3.患者同时并发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有以下情况者不能进入本路径: (1)有手术指征者 (2)颅脑损伤者 (3)治疗部位有严重皮肤损伤或皮肤病者 (4)曾经接受颅脑手术治疗者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脑CT、MRI检查正常。 (2)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3)肝功能、肾功能、血糖、电解质、风湿系列。 (4)心电图 (5)胸部透视或胸部X线片

面瘫中医临床路径

面瘫中医临床路径 一.面瘫(面神经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瘫(TCD 编码:BNV12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神经炎(ICD-10 编码:G51.802)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石(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针灸学》 学敏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社,2007 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神经病学》第五版(王维治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年) 2.疾病分期 (1)初期(急性期):发病1周以内。 (2)中期(恢复期):发病1周至3个月以内。 (3)后遗症期:发病3个月至半年以上。 3.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面瘫(面神经炎)诊疗方案”。面瘫(面神经炎)临床常见证候: (1)风寒袭表型 (2)风热外袭型 (3)风痰阻络型 (4)脾虚湿阻型 (5)气虚血瘀型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面瘫(面神经炎)诊疗方案”。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面瘫(面神经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14-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面瘫诊断标准。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治疗期间不需要特殊治疗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进入路径。 3. 因格林巴利综合征、耳源性疾病、腮腺炎、颌后化脓性淋巴结炎、神经l yme 病、后颅窝肿瘤或脑膜炎、听神经瘤、小脑桥脑脚蛛网膜炎等导致的周围性面瘫或各种原因导致的中枢性面瘫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须检查项目: (1)头颅CT检查。

面瘫中医临床路径

商南县中医医院康复科2017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面神经炎得患者。 一、面瘫(面神经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瘫(TCD编码:BNV12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神经炎(ICD-10编码:G51。802)。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针灸学》(石学敏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社,2007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神经病学》第五版(王维治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 2.疾病分期 (1)急性期:发病15天以内。 (2)恢复期:发病16天至6个月。 (3)联动期与痉挛期:发病6个月以上。 3.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面瘫(面神经炎)诊疗方案”。面瘫(面神经炎)临床常见证候: 风寒袭表证:突然眼睑闭合不全,伴恶风寒,发热,肢体拘紧,肌肉关节酸痛,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紧或浮缓。 (三)治疗方案得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面瘫(面神经炎)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面瘫(面神经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日为≤2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面瘫(TCD 编码:BNV120)与面神经炎(ICD-10 编码:

G51。802)得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她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得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因格林巴利综合征、耳源性疾病、腮腺炎、颌后化脓性淋巴结炎、后颅窝肿瘤或脑膜炎、听神经瘤、小脑桥脑脚蛛网膜炎等导致得周围性面瘫或各种原因导致得中枢性面瘫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证候得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得动态变化、(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得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 (2)颅脑影像学检查(CT或MRI); 2.可选择得检查项目 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等。 (八)治疗方案 (1)针刺治疗:以祛风散寒,疏通经络为法。以面颊局部与手足阳明经腧穴为主、选风池、地仓透颊车、翳风、阿就是穴,用泻法。电针疏密波30分钟,一日一次,10次一疗程。 (2)闪罐:选用小口径火罐,于瘫痪局部或所选穴位为中心处,连续闪罐至皮肤潮红为度。 (3)穴位贴敷:采用我院离子导入法贴敷于患侧颊车、下关、地仓等穴,每日2次,10日一疗程、 (4)中药热敷治疗:可给予中药汤剂牵正散加减研沫封包热敷,1日1次、 (5)其她治疗:配合红外线照射、激光治疗。 (6)药物治疗:口服甲钴胺片以营养神经,每次0。5mg,1日2次;注射用腺苷钴胺1。5mg加注射用水3ml肌注,以营养神经,1日1次;静滴甘露醇注射液125ml以脱水、静滴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加天麻素注射液0。5g营养神经、5%葡萄糖注射液250ml加银杏叶注射液20ml以活血化瘀、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加病毒唑注射液0。4g以抗病毒。

面瘫中医临床路径完整版

面瘫中医临床路径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面瘫(面神经炎)中医临床路径 商南县中医医院康复科2017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面神经炎的患者。 一、面瘫(面神经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瘫(TCD编码:BNV12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神经炎(ICD-10编码:)。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针灸学》(石学敏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社,2007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神经病学》第五版(王维治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 2.疾病分期 (1)急性期:发病15天以内。 (2)恢复期:发病16天至6个月。 (3)联动期和痉挛期:发病6个月以上。 3.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面瘫(面神经炎)诊疗方案”。面瘫(面神经炎)临床常见证候:

风寒袭表证:突然眼睑闭合不全,伴恶风寒,发热,肢体拘紧,肌肉关节酸痛,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紧或浮缓。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面瘫(面神经炎)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面瘫(面神经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日为≤2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面瘫(TCD编码:BNV120)和面神经炎(ICD-10编码: )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因格林巴利综合征、耳源性疾病、腮腺炎、颌后化脓性淋巴结炎、后颅窝肿瘤或脑膜炎、听神经瘤、小脑桥脑脚蛛网膜炎等导致的周围性面瘫或各种原因导致的中枢性面瘫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 (2)颅脑影像学检查(CT或MRI);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面神经炎临床路径

面神经炎临床路径 一、面神经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面神经炎 (二)诊断依据: 1.临床表现: (1)任何年龄、季节均可发病。 (2)急性起病,病情多在3 d左右达到高峰。 (3)临床主要表现为单侧周围性面瘫,如受累侧闭目、皱眉、鼓腮、示齿和闭唇无力,以及口角向对侧歪斜;可伴有同侧耳后疼痛或乳突压痛。根据面神经受累部位的不同,可伴有同侧舌前2/3味觉消失、听觉过敏、泪液和唾液分泌障碍。个别患者可出现口唇和颊部的不适感。当出现瞬目减少、迟缓、闭目不拢时,可继发同侧角膜或结膜损伤。 2.影像学检查:CT、MRI等发现的糖尿病、卒中、外伤、结缔组织病、面部或颅底肿瘤病变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1. 临床常规治疗。 2.药物治疗 (1)糖皮质激素:对于所有无禁忌证的16岁以上患者,急性期尽早口服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可以促进神经损伤的尽快恢复,改善预后。通常选择泼尼松或地塞米松用糖皮质激素是否能够获益尚不明确;对于面肌瘫痪严重者,可以根据情况选择。 (2)抗病毒治疗:对于急性期的患者,可以根据情况尽早联合使用抗病毒药物和糖皮质激素,可能会有获益,特别是对于面肌无力严重或完全瘫痪者;但不建议单用抗病毒药物治疗。抗病毒药物可以选择阿昔洛韦或更昔洛韦7~10 d。 (3)神经营养剂:临床上通常给予B族维生素,如甲钴胺和维生素B1等。 (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7-10天。 (五)住院后检查的项目。 1. 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凝血功能、同型半胱氨酸。 (3)心电图检查。 2. 根据具体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头颅MRI,CTA、

面瘫病(风热袭络证)临床路径

面瘫病(面神经炎)住院病人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面瘫病(面神经炎)得患者、 一、面瘫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瘫病(TCD编码:BNV12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神经炎(ICD-IO编码:G51、802)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针灸学》(石学敏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 2.疾病分期 (1)急性期:发病15天以内。 (2)恢复期:发病16天至6个月(发病半月…面肌连带运动出现)。 (3)联动期与痉挛期:发病6个月以上(面肌连带运动出现以后)、 3、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面瘫病(面神经炎)诊疗方案”。 1。风寒袭络证: 2、风热袭络证: 3.风痰阻络证: 4、气虚血瘀证: (三)治疗方案得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面瘫病(面神经炎)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面瘫病(面神经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面瘫病(TCD编码:BNV120)得患者。 2、门诊治疗疗效不佳者。 3、患者同时并发其她疾病,但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得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有以下情况者不能进入本路径: (1)有手术指征者 (2)颅脑损伤者 (3)治疗部位有严重皮肤损伤或皮肤病者 (4)曾经接受颅脑手术治疗者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得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得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得检查项目 (1)脑CT、MRI检查正常、 (2)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3)肝功能、肾功能、血糖、电解质、风湿系列。 (4)心电图 (5)胸部透视或胸部X线片 2.可选择得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肌电图等、

面瘫病中医临床路径

面瘫病中医临床路径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面瘫(面神经炎)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面神经炎的患者。 一、面瘫(面神经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瘫(TCD编码:BNV12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神经炎(ICD-10编码:)。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针灸学》(石学敏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社,2007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神经病学》第五版(王维治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 2.疾病分期 (1)急性期:发病15天以内。 (2)恢复期:发病16天至6个月。 (3)联动期和痉挛期:发病6个月以上。 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面瘫(面神经炎)诊疗方案”。面瘫(面神经炎)临床常见证候: 风寒阻络证 风热阻络证 风痰阻络证

气虚血瘀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面瘫(面神经炎)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面瘫(面神经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日为≤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面瘫(TCD编码:BNV120)和面神经炎(ICD-10编码:)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因格林巴利综合征、耳源性疾病、腮腺炎、颌后化脓性淋巴结炎、神经lyme病、后颅窝肿瘤或脑膜炎、听神经瘤、小脑桥脑脚蛛网膜炎等导致的周围性面瘫或各种原因导致的中枢性面瘫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2)神经系统检查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面瘫临床路径

面瘫临床路径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面瘫病(面神经炎)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面神经炎的患者。 一、面瘫病(面神经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瘫(TCD 编码:BNV12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神经炎(ICD-10 编码:)。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针灸学》(石学敏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社,2007 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神经病学》第五版(王维治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年)。 2.疾病分期 (1)急性期:发病 15 天以内。 (2)恢复期:发病 16 天至 6 个月。 (3)联动期和痉挛期:发病 6 个月以上。 3.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面瘫(面神经炎)诊疗方案”。 面瘫(面神经炎)临床常见证候: 风寒袭络证

风热袭络证 风痰阻络证 气虚血瘀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面瘫(面神经炎)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面瘫(面神经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日为≤60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面瘫(TCD 编码:BNV120)和面神经炎(ICD-10 编码:)。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因格林巴利综合征、耳源性疾病、腮腺炎、颌后化脓性淋巴结炎、神经 lyme 病、后颅窝肿瘤或脑膜炎、听神经瘤、小脑桥脑脚蛛网膜炎等导致的周围性面瘫或各种原因导致的中枢性面瘫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面瘫临床路径

面瘫病(面神经炎)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面神经炎得患者。 一、面瘫病(面神经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瘫(TCD编码:BNV12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神经炎(ICD-10编码:G51.802)。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针灸学》(石学敏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社,2007 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神经病学》第五版(王维治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年)。 2、疾病分期 (1)急性期:发病15天以内。 (2)恢复期:发病 16 天至 6 个月。 (3)联动期与痉挛期:发病 6 个月以上。 3、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面瘫(面神经炎)诊疗方案”。面瘫(面神经炎)临床常见证候: 风寒袭络证 风热袭络证 风痰阻络证 气虚血瘀证 (三)治疗方案得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面瘫(面神经炎)诊疗方案”。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面瘫(面神经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日为≤60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面瘫(TCD 编码:BNV120)与面神经炎(ICD-10 编码:G51、802)。 2.患者同时具有其她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得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因格林巴利综合征、耳源性疾病、腮腺炎、颌后化脓性淋巴结炎、神经 lym e病、后颅窝肿瘤或脑膜炎、听神经瘤、小脑桥脑脚蛛网膜炎等导致得周围性面瘫或各种原因导致得中枢性面瘫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证候得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得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得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2)神经系统检查 (3)面肌电图(EMG)

面瘫中医临床路径2017

商南县中医医院康复科2017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面神经炎的患者。 一、面瘫(面神经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瘫(TCD编码:BNV12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神经炎(ICD-10编码:G51.802)。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针灸学》(石学敏主编,中国中医药,2007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神经病学》第五版(王维治主编,人民卫生,2004年)。 2.疾病分期 (1)急性期:发病15天以。 (2)恢复期:发病16天至6个月。 (3)联动期和痉挛期:发病6个月以上。 3.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面瘫(面神经炎)诊疗方案”。面瘫(面神经炎)临床常见证候: 风寒袭表证:突然眼睑闭合不全,伴恶风寒,发热,肢体拘紧,肌肉关节酸痛,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紧或浮缓。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面瘫(面神经炎)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面瘫(面神经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日为≤2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面瘫(TCD 编码:BNV120)和面神经炎(ICD-10 编码: G51.802)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因格林巴利综合征、耳源性疾病、腮腺炎、颌后化脓性淋巴结炎、后颅窝肿瘤或脑膜炎、听神经瘤、小脑桥脑脚蛛网膜炎等导致的周围性面瘫或各种原因导致的中枢性面瘫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 (2)颅脑影像学检查(CT或MRI);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等。 (八)治疗方案 (1)针刺治疗:以祛风散寒,疏通经络为法。以面颊局部和手足阳明经腧穴为主。选风池、地仓透颊车、翳风、阿是穴,用泻法。电针疏密波30分钟,一日一次,10次一疗程。 (2)闪罐:选用小口径火罐,于瘫痪局部或所选穴位为中心处,连续闪罐至皮肤潮红为度。 (3)穴位贴敷:采用我院离子导入法贴敷于患侧颊车、下关、地仓等穴,每日2次,10日一疗程。 (4)中药热敷治疗:可给予中药汤剂牵正散加减研沫封包热敷,1日1次。 (5)其他治疗:配合红外线照射、激光治疗。 (6)药物治疗:口服甲钴胺片以营养神经,每次0.5mg,1日2次;注射用腺苷钴胺1.5mg加注射用水3ml肌注,以营养神经,1日1次;静滴甘露醇注射液125ml以脱水、静滴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加天麻素注射液0.5g营养神经、5%葡萄糖注射液250ml 加银杏叶注射液20ml以活血化瘀、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加病毒唑注射液0.4g以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