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函数的概念》导学案

1.2.1《函数的概念》导学案
1.2.1《函数的概念》导学案

1

1.2.1《函数的概念》导学案

姓名: 班级: 组别: 组名:__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体会函数是描述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学习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体会对应关系在刻画函数概念中的作用;

2、理解函数的三要素,会判断两个函数相等的条件;

3、掌握区间的概念,能正确使用区间的符号来表示某些函数的定义域或值域. 【重点难点】

重点:对函数概念的理解、函数三要素、区间的概念 难点:函数概念的理解及函数定义域和值域的区间表示 【知识链接】

初中学过的变量与函数的概念: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y x 和,如果给定了一个

x 值,相应地就确定唯一的一个y 值,这样就称y 是x 的函数,其中x 是自变量,y 是因变

量.那么如何用集合和对应的语言来定义函数呢? 【学习过程】

阅读课本15至16页的内容,尝试回答以下问题: 知识点一:函数的定义及函数的三要素

1、 定义:设B ,A 是_____________,如果按照某种确定的___________,使对于集合A 中的____________,在集合B 中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么就称____________为从集合A 到集合B 的一个_______,记作_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_________叫做函数的定义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函数的值域.

2、由函数的定义判断下列对应是否为函数:

3、 函数的定义中,符号)(x f y =应理解为:_____是_______在________下的对应值,而____是“对应”得以实现的方法和途径,它既可以是解析式也可以是图象、表格或文字描述,)(x f y =仅仅是函数符号.

f :开平方 9 4 1 3 -3 2 -2 1 -1 (1)

f :求平方 1 -1 2 -2 3 -3 1 4 9 (2)

f :乘以2 (3)

1 2 3 2 4 6 0 1 2 3 f :求倒数 (4)

1 1

2 1

3

0 1 2 3 4 f :减1 (5)

1 2 3

2

4、 函数的三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定义域是构成函数的重要部分,如果没有标明定义域,则认为定义域是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x 的取值范围,对应关系是函数关系的本质特征,而值域由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确定.

同步练习:(1)尝试完成下表:

函数

定义域 值域 一次函数)0(≠+=k b kx y 二次函数)0(2≠++=a c bx ax y

正比例函数kx y = 反比例函数)0(≠=

k x

k

y

(2)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 ①7

41

)(+=

x x f ;

②131)(-++-=x x x f .

(3)已知函数x x x f 23)(3+=,①求)]2([)],2([),2(),2(--f f f f f f 的值; ②求)()(),(),(a f a f a f a f -+-的值;③求)(),2(2a f a f +的值.

5、 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就称这两个函数相等. 练习:下列各组式子是否表示同一函数?为什么?

(1)1)(-=x x f ,1)(2

-=x

x x g ; (2)2

)(x x f =,4)()(x x g =; (3)2)(x x f =,36)(x x g = 知识点二 区间的概念

阅读课本17页的内容,尝试填写下表

含义

名称

符号 数轴表示

3

}|{a x x ≤}

|{a x x < 闭区间

开区间

半开半闭区间 半开半闭区间

R

注:①存在区间[a ,∞-]吗?为什么?

②尝试将集合}2|{≠x x 表示成区间形式.

③集合{}721|=<

A1、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 (1)x x y 712--=;(2)2

)1(0++=x x y ;(3)x

x x y 1

21

32+-?

+=.

B2、已知函数253)(2

+-=x x x f ,求)2(-f ,)(a f -,)3(+a f ,)3()(f a f +的值.

C3、下列各组式子是否表示同一函数?为什么? (1)2)(,)(t t x x f ==?;

(2)22)(,x y x y ==;

(3)1,112-=-?+=

x y x x y .

B4、下列图象中那些是函数的图象?为什么?

}|{b x a x ≤≤}|{b x a x <<}|{b x a x <≤}

|{b x a x ≤<}|{a x x ≥}|{a x x >x

y o

x

y

o

x

y o

x

y

o

4

(1) (2) (3) (4) B5、画出下列函数的图象,并说出函数的定义域、值域: (1)x y 3=;(2)x

y 8

=

;(3)54+-=x y ;(4)762+-=x x y .

【小结】

1、 函数的概念:

2、 函数的三要素:

3、 区间的概念及表示: 【当堂检测】

A1、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 (1)43)(-=x x x f ;(2)2)(x x f =;(3)236)(2+-=x x x f ;(4)1

4)(--=x x

x f .

B2、已知函数6

2

)(-+=

x x x f ,(1)点(3,14)在)(x f 的图像上吗?(2)当4=x 时,求)(x f 的值;(3)当2)(=x f 时,求x 的值.

【课后反思】

本节课我最大的收获是 我还存在的疑惑是 我对导学案的建议是

函数的概念学案

函数的概念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丰富实例,进一步体会函数是描述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学习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体会对应关系在刻画函数概念中的作用 2、了解构成函数的要素,进一步巩固初中常见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定义域、值域 3、理解区间的概念,能准确地利用区间表示数集 4、通过从实际问题中抽象概括函数概念的活动,培养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体会函数是描述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正确理解函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函数的概念、符号y=f(x)的理解、 教学流程 一、问题1、在初中,甚至在小学我们就接触过函数,在实际生产生活中,函数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那么,请大家举出以前学习过的几个具体的函数 问题2、请大家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一下函数 二、结合刚才的问题,阅读课本实例(1)、(2)、(3),进一步体会函数的概念问题3、在实例(1)、(2)中是怎样描述变量之间的关系的?你能仿照描述一下实例(3)中恩格尔系数和时间(年)之间的关系吗? 问题4、分析、归纳上述三个实例,对变量之间的关系的描述有什么共同点呢? 函数的概念 一般地,设、是,如果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使对于集合中的一个数,在集合中都有和它对应,那么就称为从集合到集合的一个函数,记作其中叫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叫做函数的;与的值相对应的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叫做函数的 问题5、在实例(2)中,按照图中的曲线,从集合B到集合A能不能构成一个函数呢?请说明理由 练习1、 1、在下列从集合到集合的对应关系中,不可以确定是的函数的是()(1),对应关系 (2),对应关系 (3),对应关系 (4),对应关系 2、下图中,可表示函数的图像只能是() 三、区间的概念

《1.2排列与组合》习题课导学案

《§1.2 排列与组合》习题课导学案. 班级组别组名姓名【学习目标】 1.能运用排列组合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2.能结合具体情况,灵活选用常见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 重点:运用排列组合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解题策略、解题方法的选择 【学法指导】 1.结合具体问题,归纳题型特点,选择解题方法 2.比较区别,找准不同问题情境的联系与区别 【知识链接】 排列组合的定义,排列数组合数公式 【学习过程】 练1用0,1,2,3,4,5这六个数字: (1)能组成多少个无重复数字的四位偶数? (2)能组成多少个无重复数字且为5的倍数的五位数? (3)能组成多少个无重复数字且比1 325大的四位数?

知识点二:相邻不相邻排列问题(即某两或某些元素不能相邻的排列问题) 例2.7位同学站成一排, (1)甲、乙和丙三同学必须相邻的排法共有多少种? (2)甲、乙和丙三名同学都不能相邻的排法共有多少种? (3)甲、乙两同学间恰好间隔2人的排法共有多少种? 知识点三:选排问题先取后排 例3.(1)4名优秀学生全部保送到3所学校去,每所学校至少去一名,则不同的保送方案有多少种? (2)四个不同球放入编号为1,2,3,4的四个盒中,则恰有一个空盒的放法有多少种? 练2(1)6本不同的书分给甲、乙、丙3位同学,每人各得2本,有多少种分法? (2)把6个不同的小球全部放到5个有编号的小盒中,每小盒至少有1个小球,有多少种方法? (3)把6个相同的小球全部放到5个有编号的小盒中,每小盒至少有1个小球,有多少种方法? (4) 某校准备组建一个10人的篮球队,由高一的6个班学生组成,要求每班至少1人,则名额的分配方案有多少种?

函数的概念导学案.docx

3.1.1 函数的概念导学案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预习教材第 44、45 页,对比初中所学的函数概念,找出本节新学到函数概念的相同与不同之处,并对新学到的定义与规定仔细分析,并且熟记与掌握。 【学习目标】 1、理解函数的概念; 2、理解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3、理解函数的两个要素。 4、了解表示函数的一些记号。 预习案 一、知识回顾 初中阶段,我们学到的函数概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二、函数概念 1、学习了集合的定义之后,对函数做出了如下定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新旧概念相同与不同之处 相同之处:两个概念都提到:对于每一个x,都有 。 不同之处:(1)、新的概念提到,对于每一个x,按照 ______________________,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而旧的概念中并没有提到对应法则。(2)、新的概念中提到了自变量 x 的取值范围,也即函数的____________。(3)、函数的一种新记法 _____________。 3、函数值、值域 函数值的定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值域的定义: 。 4、初中学了哪几种常见函数,列出来,并举例说明。 5、与: (1)、它们代表同一个函数吗? (2)、当; . 上面两行意思一样吗?那种记法更简单?

121函数的概念(1)补充练习

变式训练 1.已知a 、b ∈N *,f (a +b )=f (a )f (b ),f (1)=2,则 )2006()2007()2()3()1()2(f f f f f f +++ =_________.分析:令a =x ,b =1(x ∈N *), 则有f (x +1)=f (x )f (1)=2f (x ), 即有) ()1(x f x f +=2(x ∈N *). 所以,原式= 2006222++=4012. 答案:4012 2.2007山东蓬莱一模,理13设函数f (n )=k (k ∈N *),k 是π的小数点后的第n 位数字,π= 3.1415926535…,则[]{} 100 )10(f f f 等于________. 分析:由题意得f (10)=5,f (5)=9,f (9)=3,f (3)=1,f (1)=1,…, 则有[]{} 100 )10(f f f =1. 答案:1 2.2007山东济宁二模,理10已知A={a ,b ,c },B={-1,0,1},函数f :A→B 满足f (a )+f (b )+f (c )=0,则这样的函数f (x )有( ) A.4个 B.6个 C.7个 D.8个 活动:学生思考函数的概念,什么是不同的函数.定义域和值域确定后,不同的对应法则就是不同的函数,因此对f (a ),f (b ),f (c )的值分类讨论,注意要满足f (a )+f (b )+f (c )=0. 解:当f (a )=-1时, 则f (b )=0,f (c )=1或f (b )=1,f (c )=0, 即此时满足条件的函数有2个; 当f (a )=0时, 则f (b )=-1,f (c )=1或f (b )=1,f (c )=-1或f (b )=0,f (c )=0, 即此时满足条件的函数有3个; 当f (a )=1时, 则f (b )=0,f (c )=-1或f (b )=-1,f (c )=0, 即此时满足条件的函数有2个. 综上所得,满足条件的函数共有2+3+2=7(个).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函数概念的理解,用集合的观点来看待函数. 变式训练 若一系列函数的解析式相同,值域相同,但是定义域不同,则称这些函数为“同族函数”.那么解析式为y =x 2,值域是{1,4}的“同族函数”共有( ) A.9个 B.8个 C.5个 D.4个 分析:“同族函数”的个数由定义域的个数来确定,此题中每个“同族函数”的定义域中至少含有1个绝对值为1的实数和绝对值为2的实数. 令x 2=1,得x =±1;令x 2=4,得x =±2. 所有“同族函数”的定义域分别是{1,2},{1,-2},{-1,2},{-1,-2},{1,-1,2},{1,-1,-2},{1,-2,2},

排列 导学案

排列(导学案)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排列的意义,并能用树形图正确写出一些简单排列问题的所有 排列. 过程与方法:了解排列数的意义,掌握排列数公式及推导方法,从中体会“化归” 的数学思想,并能运用排列数公式进行计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运用所学的排列知识,正确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理解排列的意义,并能用树形图正确写出一些简单排列问题的所有排列. 教学难点:掌握排列数公式及推导方法,从中体会“化归”的数学思想. 学习过程 一.合作探究 学习探究一: 1、排列的定义: 几点说明: (1)元素不能重复。n个中不能重复,m个中也不能重复。 (2)“按一定顺序”就是与位置有关,这是判断一个问题是否是排列问题的关键。 (3)两个排列相同,当且仅当这两个排列中的元素完全相同,而且元素的排列顺序也完全相同。 (4)m<n时的排列叫选排列,m=n时的排列叫全排列。 (5)为了使写出的所有排列情况既不重复也不遗漏,最好采用“树形图”。2、小练习 下列问题中哪些是排列问题? (1)10名学生中抽2名学生开会 (2)10名学生中选2名做正、副组长 (3)从2,3,5,7,11中任取两个数相乘 (4)从2,3,5,7,11中任取两个数相除 (5)20位同学互通一次电话 (6)20位同学互通一封信 (7)以圆上的10个点为端点作弦 (8)以圆上的10个点中的某一点为起点,作过另一个点的射线(9)有10个车站,共需要多少种车票? (10)有10个车站,共需要多少种不同的票价? 学习探究二: 1、排列数: 2、“排列”和“排列数”有什么区别? 3、排列数公式(1): 排列数公式(2): 几点说明:

排列组合中的分类讨论学案

2.(人教A版选修2-3第29页例4)1:某人手中有5张扑克牌,其中2张为不同花色的2,3张为不同花色的A,有5次出牌机会,每次只能出一种点数的牌但张数不限,此人有多少种不同的出牌方法? 变式2:将7个小球任意放入四个不同的盒子中,每个盒子都不空, (1)若7个小球相同,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放法? (2)若7个小球互不相同,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放法?

变式3:一个口袋内有4个不同的红球,6个不同的白球, (1)从中任取4个球,红球的个数不比白球少的取法有多少种? (2)若取一个红球记2分,取一个白球记1分,从中任取5个球,使总分不少于7分的 取法有多少种? 例2:设()443322104 13x a x a x a x a a x ++++=-. (1)求43210a a a a a ++++; (2)求420a a a ++; (3)求31a a +; (4)求4321a a a a +++; (5)求各项二项式系数的和. 变式4: 若( ) 100 100332210100 32x a x a x a x a a x +++++=- , 求()()299 53 12100420a a a a a a a a ++++-++++ 的值.

1【分析】:分类讨论,由于情况太多,要做到不重不漏. 【解答】出牌的方法可分为以下几类: (1)5张牌全部分开出,有55A 种方法; (2)2张2一起出,3张A 一起出,有25A 种方法; (3)2张2一起出,3张A 分开出,有45A 种方法; (4)2张2一起出,3张A 分两次出,有3523A C 种方法; (5)2张2分开出,3张A 一起出,有35A 种方法; (6)2张2分开出,3张A 分两次出,有4523A C 种方法; 因此,共有不同的出牌方法8604523353523452555=+++++A C A A C A A A 种. 【点评】分类讨论一直是高中的难点,但更是高考的热点内容之一,所以同学们不能回避,应加强训练. 变式2:【解析】:(1)解法1:∵7=1+1+1+4=1+1+2+3=1+2+2+2, ∴分三类,共有分法 解法2(隔板法):将7个小球排成一排,插入3块隔板, 故共有分法 (2)∵7=1+1+1+4=1+1+2+3=1+2+2+2, ∴共有分法.65101 1 23252711122435274447=++C C C C C C A C C A C 变式3:【解析】:(1)将取出4个球分成三类情况1)取4个红球,没有白球,有4 4C 种 2) 取3个红球1个白球,有1634C C 种;3)取2个红球2个白球,有,2 624C C 种 符合题意的取法种数有 或或则个白球个红球设取种 186142332)60(72) 40(5,,)2(1151 64 42 63 43 62 42 624163444=++∴?? ?==???==???==∴?? ?≤≤≥+≤≤=+=++∴C C C C C C y x y x y x y y x x y x y x C C C C C 例2【分析】:本题旨在训练二项展开式各项的系数与二项式系数. 【解答】(1)令x=1得()16134 43210=-=++++a a a a a ; ). (201 42 41 4种=++C A C ). (203 6种=C

《排列》导学案2.doc

复习引入《排列》导学案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排列数的意义,掌握排列数公式及推导方法,从中体会“化归”的数学思想,并能运用排列数公式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能运用所学的排列知识,正确地解决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运用所学的排列知识,正确地解决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排列、排列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 排列数公式的推导 授课类型: 新授课 教具: 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1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做-?件事情,完成它可以有n类办法,在笫一类办法屮有" 种不同的方法,在笫二类办法屮有加2种不同的方法,……,在笫n类办法屮有加”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N = +加2 +???+加〃种不同的方法 2.分步乘法计数原理:做一件事情,完成它需要分成n个步骤,做第一步有"种不同的方法,做第二步有加2种不同的方法,……,做第n步有加”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有N = m[xm2x--xm n 种不同的方法 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和分步乘法计数原理,回答的都是有关做一件事的不同方法种数的问题,区别在于:分类加法计数原理针対的是“分类”问题,其中各种方法相互独立,每一种方法只属于某一类,用其中任何一种方法都可以做完这件事;分步乘法计数原理针对的是“分步”问题,各个步骤中的方法相互依存,某一步骤屮的每一种方法都只能做完这件事的一个步骤,只有各个步骤都完成才算做完这件事应用两种 原理解题:1?分清要完成的事情是什么;2.是分类完成还是分步完成,“类”间互相独立,“步”间互相联系;3.有无特殊条件的限制二、讲解新课: 1问题: 问题1.从甲、乙、丙3名同学屮选取2名同学参加某一天的一项活动,其中一名同学参加上午的活动,一名同学参加下午的活动,有多少种不同的方法?

排列组合复习教学设计

《排列组合的复习》教学设计 上传: 李火年更新时间:2012-5-8 6:27:3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能够熟练判断所研究问题是否是排列或组合问题; (2)进一步熟悉排列数、组合数公式的计算技能; (3)熟练应用排列组合问题常见解题方法; (4)进一步增强分析、解决排列、组合应用题的能力。 2.能力目标 认清题目的本质,排除非数学因素的干扰,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注重不同题目之间解题方法的联系,化解矛盾,并要注重解题方法的归纳与总结,真正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3.德育目标 (1)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认识事物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转化; (3)解决问题能抓住问题的本质。 教学重点:排列数与组合数公式的应用 教学难点:解题思路的分析 教学策略: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教师在必要时给予指导和提示,学生的学习活动采用自主探索和小组协作讨论相结合的方法。 媒体选用:学生在计算机网络教室通过专题学习网站,利用网络资源(如在线测度等)进行自主探索和研究。 教学过程 一、知识要点精析 (一)基本原理 1.分类计数原理:做一件事,完成它可以有类办法,在第一类办法中有种不同的方法,在第二类办法中有种不同的方法,……,在第类办法中有种不同的办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种不同的方法。 2.分步计数原理:做一件事,完成它需要分成个步骤,做第一步有种不同的方法,做第二步有种不同的方法,……,做第步有种不同的办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 …种不同的方法。

3.两个原理的区别在于一个与分类有关,一个与分步有关即“联斥性”: (1)对于加法原理有以下三点: ①“斥”——互斥独立事件; ②模式:“做事”——“分类”——“加法” ③关键:抓住分类的标准进行恰当地分类,要使分类既不遗漏也不重复。 (2)对于乘法原理有以下三点: ①“联”——相依事件; ②模式:“做事”——“分步”——“乘法” ③关键:抓住特点进行分步,要正确设计分步的程序使每步之间既互相联系又彼此独立。(二)排列 1.排列定义:一般地说从个不同元素中,任取个元素,按照一定的顺序排成一列,叫做从个不同元素中,任取个元素的一个排列。特别地当时,叫做个不同元素的一个全排列。2.排列数定义:从个不同元素中取出个元素的所有排列的个数,叫做从个不同元素中取出个元素的排列数,用符号表示。 3.排列数公式:(1)…,特别地 (2)且规定 (三)组合 1.组合定义:一般地说从个不同元素中,任取个元素并成一组,叫做从个不同元素中取出个元素的一个组合。 2.组合数定义:从个不同元素中取出个元素的所有组合的个数,叫做从个不同元素中取出个元素的组合数,用符号表示。 3.组合数公式:(1) (2) 4.组合数的两个性质:(1)规定(2) (四)排列与组合的应用 1.排列的应用问题 (1)无限制条件的简单排列应用问题,可直接用公式求解。 (2)有限制条件的排列问题,可根据具体的限制条件,用“直接法”或“间接法”求解。2.组合的应用问题 (1)无限制条件的简单组合应用问题,可直接用公式求解。 (2)有限制条件的组合问题,可根据具体的限制条件,用“直接法”或“间接法”求解。

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函数的概念》导学案

第6课时函数的概念 1.理解函数的概念,了解构成函数的三要素. 2.能正确使用区间表示数集. 3.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函数值. 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这样一句话:从具体到抽象是数学发展的一条重要大道.我们来看三个现象:①清晨,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②随着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地球正在逐渐变暖;③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在逐年增长. 问题1:在初中,我们学习过函数,函数是刻画和描述两个变量之间依赖关系的数学模型,上述三个事例,向我们阐述了一个事实,世界时刻都是变化的,那么变化的本质是什么呢? 从数学的角度看,我们发现在这些变化着的现象中,都存在着两个变量,当一个变量变化时,另一个变量随之发生变化.若当第一个变量确定时,另一个变量也随之确定,则它们之间具有. 问题2:设A、B是非空数集,如果按照某个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 中的数x,在集合B中都有的数y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A→B 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记作.其中x叫作,x的取值集合叫作函数的;与x的值相对应的y值叫作,函数值的集合叫作函数的. 问题3:在研究函数时常会用到区间的概念,区间的表示如何规定?

注:实数集R可以用区间表示为(-∞,+∞),“∞”读作“无穷大”,“+∞”读作“正无穷大”,“-∞”读作“负无穷大”. 问题4:(1)函数f:A→B应该满足什么样的对应关系?一个函数的构成要素有几部分? (2)两个函数的定义域和对应关系分别相同,值域相同吗?由此你对函数的三要素有什么新的认识? (1)应满足:①集合A、B都是;②对于数集A中的每一个元素x,在对应关系f:A→B下,在数集B中都有的元素y与之对应. 一个函数的构成要素:、和,简称为函数的三要素. (2)如果两个函数的和分别相同,那么它们的值域一定相同.由此可以认识到:只要两个函数的和分别相同,那么这两个函数就相等. 1.下列四个函数:(1)y=x+1;(2)y=x3;(3)y=x2-1;(4)y=. 其中定义域相同的函数有(). A.(1)(2)(3) B.(1)(2) C.(2)(3) D.(2)(3)(4)

1.2.1《排列的应用》导学案

1.2.1《排列的应用》导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能够解决排列中常见的“相邻”与“不相邻”、“在”与“不在”等问题: 2.掌握排列问题常用方法:特殊元素(位置)分析法、捆绑法、插空法、间接法等. 学习重点:能运用所学的排列知识,正确地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难点:在解决实际排列问题中,排列方法的选择. 学习过程: 一、复习回顾(课前诵读) 1.排列的概念 (1)一般地,从n 个____元素中取出m (_____)个元素,按照_______排成一列,叫做从n 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 个元素的一个排列。 所有不同的排列个数,叫做n 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 个元素的排列数。 2.排列数公式 (1)(2)(-1) ! ()()! m n A n n n n m n n m =--+=-…阶乘形式 二、概念辨析 判断一个具体问题是不是排列问题主要看: (1)n 个元素是否______ (2)从n 个元素中取出m 个元素后,在安排m 个元素时,是_____还是____,_____就是排列,____不是排列.也就是说排列问题与元素的________,与顺序无关的不是排列.

三、例题讲解 例1.由0、1、2、3、4、5这6个数字,可以组成多少个 (1) 没有重复数字的四位数? (2) 没有重复数字的四位偶数? (3) 没有重复数字且大于4321的四位数? 例2.3名男生,4名女生,按照不同的要求排队,求不同的排队方案的方法种数. (1)全体站成一排,其中甲不在中间和两端; (2)全体站成一排,其中甲、乙必须在两端; (3)全体站成一排,其中甲不在最左端,乙不在最右端; (6)全体站成一排,男、女各站在一起; (7)全体站成一排,甲、乙站在一起且不在两端; (8)全体站成一排,男、女各不相邻; (9)全体站成一排,甲、乙中间恰有2人 (10)全体站成两排,前排3人,后排4人,前排至少有一个女生。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排列组合》教学设计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排列组合》教学设计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第三册,第8单元“数学广角”p99例1。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比较、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2.初步培养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水平。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 教学难点: 初步理解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的不同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数字卡片、1角、2角、5角的人民币。实物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发探究 1.同学们喜欢去公园吗?为什么?今天曲老师带你们去一个很有趣的地方,要到“数学广角”里去走一走、看一看。(课件出示:去数学广角得买门票,儿童票5角钱一张,请大家将准备好的5角钱拿出来。如果你能用这些钱币说出5角钱的一种付法,就可免费到数学广角去玩。

2.学生小组合作后,展示学生不同的拿法: [设计意图]:激趣导入,让学生在游戏中产生兴趣,在活动中找到启示。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排列 ①(课件出示:小朋友们,欢迎你们来到数字宫,我们先做个摆数游戏!用数字卡片1、2能够摆成几个不同的两位数呢?) 要求:请孩子们先独自摆摆,能够边摆边记,看谁摆最完整? (课件出示:用数字卡片1、2、3能够摆成几个不同的两位数呢?) ②同学们,用数字卡片1、2摆成12和21这两个两位数。那用数字卡片1、2、3能够摆成几个不同的两位数呢?同桌合作,一人摆数字卡片,一人把摆好的数记录下来,先商量一下谁摆数字卡片,谁记数,比比哪桌合作得又好又快。 (学生操作) ③学生汇报:谁愿意起来告诉我们你们摆了那几个两位数? 2、合作探究排列 为什么有的摆的数多,而有的却摆的少呢?有什么好办法能保证既不漏数、也不重复呢?请每个小组实行讨论,看看有什么好办法?再按你们的方法,边摆,找一个人把他记下来!(学生带着问题实行第二次操作) (生汇报,师板书)

《导数的概念与几何意义》导学案

第1课时 导数的概念与几何意义 1.理解导数的概念,能利用导数的定义求函数的导数. 2.理解函数在某点处的导数的几何意义是该函数图像在该点的切线的斜率,并利用其几何意义解决有关的问题. 3.掌握应用导数几何意义求解曲线切线方程的方法. 4.在学习过程中感受逼近的思想方法,了解“以直代曲”的数学思想方法. 如图,当点P n (x n ,f (x n ))(n=1,2,3,4)沿着曲线f (x )趋近点P (x 0,f (x 0))时,割线PP n 的变化趋势是什么? 问题1:根据创设的情境,割线PP n 的变化趋势是 . 问题2:导数的概念与求法: 我们将函数f (x )在x=x 0处的瞬时变化率称为f (x )在x=x 0处的导数, lim Δx→0 f (x 0+Δx )?f (x 0)Δx 即有f'(x 0)==,所以求导数的步骤为:lim Δx→0Δy Δx lim Δx→0f (x 0+Δx )?f (x 0)Δx (1)求函数的增量:Δy=f (x 0+Δx )-f (x 0); (2)算比值:=; Δy Δx f (x 0+Δx )?f (x 0)Δx (3)求极限:y'=. | x =x 0lim Δx→0Δy Δx 问题3:函数y=f (x )在x=x 0处的导数,就是曲线y=f (x )在x=x 0处的切线的斜率k=f'(x 0)= 相应的切线方程是: . 问题4:曲线上每一点处的切线斜率反映了什么?直线与曲线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时,直

线是曲线的切线吗? 它反映的是函数的 情况,体现的是数形结合,以曲代直的思想. 不一定是,有些直线与曲线相交,但只有一个公共点.相反,有些切线与曲线的交点 .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曲线的切线和曲线有且只有一个交点  B.过曲线上的一点作曲线的切线,这点一定是切点  C.若f'(x0)不存在,则曲线y=f(x)在点(x0,f(x0))处无切线  D.若y=f(x)在点(x0,f(x0))处有切线,则f'(x0)不一定存在 2.如果曲线y=f(x)在点(x0,f(x0))处的切线方程为x+2y-3=0,那么( ). A.f'(x0)>0 B.f'(x0)<0 C.f'(x0)=0 D.f'(x0)不存在 3.设P0为曲线f(x)=x3+x-2上的点,且曲线在P0处的切线平行于直线y=4x-1,则P0点的坐标 为 . 4.函数y=3x+2上有一点(x0,y0),求该点处的导数f'(x0). 三,课后反思:

排列(第一课时)导学案

§1.2.1排列(第一课时) 掌握排列、排列数的概念,排列数的公式并能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排列应用题。 重点:排列、排列数的概念,排列数的公式; 难点:排列的概念 使用说明: (1)预习教材P 14~ P 20,用红色笔画出疑惑之处,并尝试完成下列问题,总结规律方法; (2)用严谨认真的态度完成导学案中要求的内容; (3)不做标记的为C 级,标记★为B 级,标记★★为A 级。 预习案(20分钟) 一.新知链接 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完成一件事情,有n 类办法,在第1类办法中有1m 种不同的方法, 在第2类办法中有2m 种不同的方法,…,在第n 类办法中有n m 种不同的方法. 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 种不同的方法.(也称加法原理) 分步乘法计数原理:完成一件事情,需要分成n 个步骤,做第1步有1m 种不同的方法, 做第2步有2m 种不同的方法……做第n 步有n m 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共 有 种不同的方法.(也称乘法原理) 二.新知导学 1.排列和排列数的概念是什么? 2.m n A 的意思是什么?如何计算?如何推导? 探究案(30分钟) 三.新知探究 问题1.排列的定义(★) 一般地,从n 个 元素中取出m ( )个元素,按照一定的 排成一排,叫做从 个不同元素中取出 个元素的一个排列。 思考1:根据排列的定义,请写出从4个不同元素中任取2个元素的所有排列? 思考2:如何理解定义中的顺序?什么条件下是排列问题? 组长评价: 教师评价:

问题2.排列数及排列数公式 从n 个不同元素中,任取m (m n ≤)个元素的所有排列的个数叫做从n 个元素中取出m 元素的排列数,用符号 表示。其计算方法为:m n A = (,,m n N m n * ∈≤) 思考1:排列和排列数是不是同一个概念? 思考2:请用排列数表示从4个不同元素中任取2个元素的所有排列结果? 思考3:排列数公式是如何推导的?利用的是哪个原理? 思考4:当n m =时即n 个不同元素全部取出的一个排列,称为 其排列数用公式表示为=n n A 四.新知应用 【知识点一】排列数的计算 例1:根据排列数公式,计算下列各式的值 ⑴410A ; ⑵ 218A ; ⑶ 28382A A -. (4) 66A (5) 6688A A . 变式1:若17161554m n A =?????,则n = ,m = . 变式2:求证: (1))! (!m n n A m n -= (2)11--=m n m n nA A

排列组合教学设计

数学广角——排列组合 绩溪县实验小学 吴晓秋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P112例1、例2。 教学分析: 排列与组合不仅是组合数学的最初步知识和学习概率统计的基 础,而且也是日常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知识。在二年级上册教 材中,学生已经接触了一点排列与组合知识,学生通过观察、猜测、 操作可以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本册教材就是在学生 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继续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 找出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观察、猜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找出简单事 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2、初步培养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符号感。 3、学生在丰富的生活情境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 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数学素养。 教学重点: 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能有序地找出简单事 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 想和我一起去数学广角吗?相信凭借你们的智慧,今天一定会玩的非常开心! 二、操作探究 1、破译密码——体会排列。 (1)初步体会 课件出示:请输入密码 密码提示:用1、2、3组成的三位数。 有多少种可能性? (2)深入探究 用手中的数字卡片摆一摆,共有几种可能?一人摆数字卡片,一人写在答题卡上。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实物投影仪展示不同写法。 (3)比较优化: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4)输入密码,开启数学广角 2、握手庆贺——体会组合 (1)实际感知 同桌互相握手庆贺合作愉快。 两个人握手几次?如果每两个人握一次手,三人一共要握手多少次呢?猜猜看? 现在四人一小组,请小组长作指挥,小组内的另外三个同学握一握,看看一共握手多少次?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选择小组上台展示有序握手的方法。 (2)提炼符号 有没有好方法把这个结果简单而有条理地记录下来呢?用自己喜

高中必修第一册数学《3.1 函数的概念及其表示》获奖说课导学案

3.1.1 函数的概念 1.通过丰富的买例进一步体会函数是描述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 2.用集合与对应的思想理解函数的概念; 3.理解函数的三要素及函数符号的深刻含义; 4.会求函数的定义域。 1.教学重点:函数的概念,函数的三要素; 2.教学难点:函数的概念及符号()y f x =的理解。 一、函数的概念:设A 、B 是 的数集,如果按照某个确定的对应关系f ,使对于集合A 中的 ,在集合B 中都有 的数y 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 :A →B 为从集合A 到集合B 的一个函数(function ),记作:y=f(x) x ∈A . x 叫做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A 叫做函数的 ;与x 的值相对应的y 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 f(x)| x ∈A }叫做函数的 . 二、区间 三、函数的三要素: 、 、 。 四、判断函数相等的方法: 、 。 一、复习回顾,温故知新 1. 初中学习的函数的定义是什么? 定义 名称 符号 数轴表示 {|}x a x b ≤≤ 闭区间 [a,b] {|}x a x b << 开区间 (a,b) {|}x a x b ≤< 半开半闭区间 [a,b) {|}x a x b <≤ 半开半闭区间 (a,b] {|}x x a ≥ {|}x x a > {|}x x b < {|}x x b ≤

2.回顾初中学过哪些函数? 二、探索新知 探究一 函数的概念 问题1. 某“复兴号”高速列车到350km/h 后保持匀速运行半小时。这段时间内,列车行进的路程S (单位:km )与运行时间t (单位:h )的关系可以表示为 S=350t 。 1.思考:根据对应关系S=350t ,这趟列车加速到350km/h 后,运行1h 就前进了350km ,这个说法正确吗? 问题2 某电气维修告诉要求工人每周工作至少1天,至多不超过6天。如果公司确定的工资标准是每人每天350元,而且每周付一次工资,那么你认为该怎样确定一个工人每周的工资?一个工人的工资w (单位:元)是他工作天数d 的函数吗? 2.思考:在问题1和问题2中的函数有相同的对应关系,你认为它们是同一个函数吗?为什么? 问题3 如图,是北京市2016年11月23日的空气质量指数变化图。如何根据该图确定这一天内任一时刻th 的空气质量指数的值I ?你认为这里的I 是t 的函数吗? 问 题 4 国际上常用恩 格尔系数 )总支出金额 食物支出金额 r r (

导学案--函数的概念和图像1

第8课 函数的概念和图象(1) 【学习目标】: 班级 姓名 学号 1、理解函数的概念及函数的三要素; 2、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 【复习回顾】: 1.初中函数的定义? 2.初中学过的具体函数有哪些?图象是什么? 【问题情境】: 下面观察实例:课本21P 中的三个问题,如何用集合语言来简述三个问题的共同特点? 【建构数学】: 1.函数的定义: 2.定义域: 3.值域: 练习1: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1)21)(-=x x f ; (2)2)(+=x x f . 练习2:判断下列对应是否是函数: (1)R x x x x ∈≠→,0,2; (2)R y N x x y y x ∈∈=→,,,2这里 【应用数学】: 例1.下列各组中的两个函数是否为同一个函数?为什么? (1)2x y =与2)(x y =; (2)||)(x x f =与2)(t t g =;(3)1)(2-=x x f 与11)(-+= x x x g ; 思考:函数y=f (x ),x ∈A 与函数z=f (t ),t ∈A 是否为同一函数? 练习1:下列函数中哪个与函数y=x 是同一个函数? (1)y=)x (2; (2)y=x x 2 ; (3)y=33x ; (4)y=x 2; (5)y=x ,x ∈Z . 例2.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

(1)8|3|152)(2-+--=x x x x f ; (2)x y 1 11 11++=; (3)f (x )=x |x |)1x (0 -+. 思考:求函数定义域的主要依据有哪些? 例3.已知f (x )=|x-1|-2,x ∈{-2,-1,0,1,2,},求f[f(-1)];f[f(1)] 练习2: 已知函数2()352f x x x =-+. 则(f = ;()f a = ; (1)f a += ;(1)f x += ;[(1)]f f = ;[()]f f x = . 【反思小结】: 【课后研学】: 1.已知函数)x (f y =的定义域为]4,2[-,求 )2x (f -的定义域. 变式:若)1(+=x f y 的定义域为[0,3],求)(x f 的定义域 2:已知函数182++= bx ax y 的定义域为]6,3[-,则a = ;b = . 3 :已知函数y 的定义域为R ,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完整版)高中数学《排列组合》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排列组合》教案设计 【教案目标】 1.知识目标 (1)能够熟练判断所研究问题是否是排列或组合问题; (2)进一步熟悉排列数、组合数公式的计算技能; (3)熟练应用排列组合问题常见解题方法; (4)进一步增强分析、解决排列、组合应用题的能力。 2.能力目标 认清题目的本质,排除非数学因素的干扰,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注重不同题目之间解题方法的联系,化解矛盾,并要注重解题方法的归纳与总结,真正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3.德育目标 (1)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认识事物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转化; (3)解决问题能抓住问题的本质。 【教案重点】:排列数与组合数公式的应用 【教案难点】:解题思路的分析 【教案策略】: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教师在必要时给予指导和提示,学生的学习活动采用自主探索和小组协作讨论相结合的方法。 【媒体选用】:学生在计算机网络教室通过专题学习网站,利用网络资源(如在线测度等)进行自主探索和研究。 【教案过程】 一、知识要点精析 (一)基本原理 1。分类计数原理 2。分步计数原理 3。两个原理的区别在于一个与分类有关,一个与分步有关即“联斥性”: (1)对于加法原理有以下三点: ①“斥”——互斥独立事件; ②模式:“做事”——“分类”——“加法” ③关键:抓住分类的标准进行恰当地分类,要使分类既不遗漏也不重复。 (2)对于乘法原理有以下三点: ①“联”——相依事件; ②模式:“做事”——“分步”——“乘法” ③关键:抓住特点进行分步,要正确设计分步的程序使每步之间既互相联系又彼此独立。(二)排列 1.排列定义 2.排列数定义 3.排列数公式 (三)组合 1.组合定义 2.组合数定义

高中数学-函数的概念(1)导学案

高中数学- 函数的概念(1)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通过丰富实例,进一步体会函数是描述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学习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体会对应关系在刻画函数概念中的作用; 2. 了解构成函数的要素; 3. 能够正确使用“区间”的符号表示某些集合. 学习过程 一、课前准备 (预习教材P15~ P 17,找出疑惑之处) 复习1:放学后骑自行车回家,在此实例中存在哪些变量?变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复习2:(初中对函数的定义)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 和y,对于x 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都有唯一的值与之对应,此时y 是x 的函数,x 是自变量,y 是因变量. 表示方法有:解析法、列表法、图象法. 二、新课导学 学习探究 探究任务一:函数模型思想及函数概念问题:研究下面三个实例: A. 一枚炮弹发射,经26 秒后落地击中目标,射高为845米,且炮弹距地面高度h(米)与时间t (秒)的变化规律是h 130t 5t2. B. 近几十年,大气层中臭氧迅速减少,因而出现臭氧层空洞问题,图中曲线

C. 国际上常用恩格尔系数(食物支出金额÷总支出金额)反映一个国家人民生活质量的高低. “八五”计划以来我们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如下表. 讨论:以上三个实例存在哪些变量?变量的变化范围分别是什么?两个变量之间存在着这样的对应关系?三个实例有什么共同点?新知:函数定义. 设A、B是非空数集,如果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 f ,使对于集合 A 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 f (x)和它对应,那么称f: A B 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function ),记作:y f(x), x A. 其中,x 叫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 A 叫作定义域(domain),与x 的值对应的y 值叫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f(x)|x A} 叫值域(range ). 试试: 函数y x2 2x 3, x { 1,0,1,2} 值域是. 反思: (1)值域与 B 的关系是;构成函数的三要素是、、 (2)常见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

高中数学 1.2.1排列(2)导学案 理新人教A版选修2-3

§1.2.1. 排列(2) 学习目标 1熟练掌握排列数公式; 2. 能运用排列数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问题. 课前预习案 教材助读 (预习教材P 5~ P 10,找出疑惑之处) 复习1:.什么叫排列?排列的定义包括两个方面分别是 和 ;两个排列相同的条件是 相同, 也相同 复习2:排列数公式: m n A = (,,m n N m n *∈≤) 全排列数:n n A = = . 复习3 从5个不同元素中任取2个元素的排列数是 ,全部取出的排列数是 课内探究案 一、新课导学: 探究点一:排列数公式应用的条件 问题1: ⑴ 从5本不同的书中选3本送给3名同学,每人各1本,共有多少种不同的送法? ⑵ 从5种不同的书中买3本送给3名同学,每人各1本,共有多少种不同的送法? 新知:排列数公式只能用在从n 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 个元素的的排列数,对元素可能相同的情况不能使用. 探究点二:解决排列问题的基本方法 问题2:用0到9这10个数字,可以组成多少个没有重复数字的三位数? 新知:解排列问题时,当问题分成互斥各类时,根据加法原理,可用分类法;当问题考虑先后次序时,根据乘法原理,可用位置法;这两种方法又称作直接法.当问题的反面简单明了

时,可通过求差采用间接法求解;另外,排列中“相邻”问题可以用“捆绑法”;“分离”问题可能用“插空法”等. 二、合作探究 例1(1)6男2女排成一排,2女相邻,有多少种不同的站法? (2)6男2女排成一排,2女不能相邻,有多少种不同的站法? (3)4男4女排成一排,同性者相邻,有多少种不同的站法? (4)4男4女排成一排,同性者不能相邻,有多少种不同的站法? 变式::某小组6个人排队照相留念. (1) 若排成一排照相,甲、乙两人必须在一起,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 (2) 若排成一排照相,其中甲必在乙的右边,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 (3) 若排成一排照相,其中有3名男生3名女生,且男生不能相邻有多少种排法? (4) 若排成一排照相,且甲不站排头乙不站排尾,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 (5) 若分成两排照相,前排2人,后排4人,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 小结:对比较复杂的排列问题,应该仔细分析,选择正确的方法. 例2 用0,1,2,3,4,5六个数字,能排成多少个满足条件的四位数. (1)没有重复数字的四位偶数? (2)比1325大的没有重复数字四位数? 变式:用0,1,2,3,4,5,6七个数字, ⑴能组成多少个没有重复数字的四位奇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