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频正弦波信号发生器

目录

引言 (4)

一、设计方案的比较和选定 (4)

1.1 方案比较 (4)

1.2 方案选择 (3)

二、设计思路 (6)

2.1 结构框图 (6)

2.2版块说明 (6)

2.2.1 选频网络 (6)

2.2.2 第一级放大电路 (8)

2.2.3 LM386功率放大 (8)

2.3电源部分 (9)

三、PCB板制作及元件的焊接 (9)

3.1 电路原理图的绘制 (9)

3.2 电路板的制作流程 (10)

3.3 安装焊接 (7)

四、调试 (7)

五、实验数据测量 (12)

六、出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8)

七、总结 (9)

参考文献 (9)

附录一 ............................................................................................................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录二 .. (17)

附录三 (18)

附录四 (19)

音频正弦波信号发生器设计

引言

随着21世纪的到来,世界将进入信息时代,作为其发展基础之一的电子技术必将以更快的速度发展前进。本系统以LM386,LM358为核心器件制作一种信号发生器,可以产生稳定的正弦波形。该电路是一种基于运算放大器的文氏电桥正弦波发生器。经测试,该发生器能产生频率为10-100Hz、100-1KHz、

1K-10KHz范围内的正弦波,且能在较小的误差范围内限制振幅。最大优点是制作成本较低。LM386是一种音频集成功放,具有自身功耗低、更新内链增益可调整、电源电压范围大、外接元件少和总谐波失真小等优点的功率放大器,广泛应用于录音机和收音机之中。

关键字:正弦波、信号发生器、LM386、LM358

一、设计方案的比较和选定

1.1 方案比较

方案一:

本设计主要是文氏电桥产生正弦波,经LM358高输入阻抗运算放大器,通过NPN型三极管放大功率输出波形。接入正负12V电源二极管和电容滤除杂波后给整个电路供电。

方案二:

该方案由RC振荡产生正弦波,经LM358高输入阻抗运算放大器,通过三极管和达林顿管组合进行功率放大。

方案三:

由RC振荡电路产生正弦波,经LM358高输入阻抗运算放大器,和LM386音频集成功放,后输出稳定的正弦波。通过双电源供电和滤波电路滤波以提供单向直流电源。通过外围电路我们可以对产生的信号进行频率,幅度的调节,为此我们设计了三个波段作为频率的粗调,在以开

关阵列进行细调校正。同时我们还设计了正弦波的幅度调节低通滤波器。

1.2 方案选择

经比较三种方案都能产生稳定的正弦波,但方案一不能进行幅度调节,容易造成严重失真;方案二中含有达林顿管成本高,也会造成失真;方案三能弥补上面两种方案的缺点,输出幅度能连续可调,不易造成失真,同时整个电路简单,所用器件通用性强,且成本低,输出结果可靠稳定,更适合于我们的设计要求。最终决定选择方案三。

二、设计思路

2.1 结构框图

振荡电路

阻抗运算放大器放大功率放大产生正弦波形

反馈

输出

选频网络放大器放大器U0

2.2版块说明

2.2.1 选频网络

由RC 振荡电路产生正弦波如下图。该选频网络由三个频段组成,通过调节档位开关选择所需频段。通过调节R1A 和R1B 达到频率细调的作用。通过正反馈起振,负反馈稳频,产生正弦波。

2.2.2 第一级放大电路

LM358高阻运放与RC 振荡电路组成反馈网络,形成正反馈系统,起振。

d o f 基本放大器 A 反馈网络 F

X X

2.2.3 LM386功率放大

引脚2为反相输入端,3为同相输入端;引脚5为输出端;引脚6和4分别为电源和地;引脚1和8为电压增益设定端;使用时在引脚7和地之间接旁路电容,通常取10μF。

LM386是一种音频集成功放,具有自身功耗低、更新内链增益可调整、电源电压范围大、外接元件少和总谐波失真小等优点的功率放大器。应用简单;静态功耗低,约为4mA,可用于电池供电;工作电压范围宽,4-12V or 5-18V;外围元件少;电压增益可调,20-200。

2.3电源部分

采用正负12V双电源供电,二极管单向导通,防止交流电影响电路;两个滤波电容滤除杂波,以免影响实验结果。

三、PCB板制作及元件的焊接

3.1 电路原理图的绘制

在各单元电路设计的基础上,用Protel 99 SE 软件画出单元电路,再把各个单元电路连接起来,画出符合软件要求的系统整体逻辑电路图。系统整体电路设计完成后,对系统整体进行仿真,验证设计的正确性。通过查阅数字电路器件手册或网络,掌握所选电子元器件,尤其是中大规模集成电路的性能、引脚定义以及封装形式,明确各器件的输入端、控制端对信号的要求和输出信号的特点。画出电路图后,检查无误就对每个器件进行封装,再生成PCB文件,设置好焊盘的大小;采用80mil的焊盘,元件的尺寸大小后按照原理图把器件的位置摆放规范,设置好布线规则,一般先用35mil,地线和电源线用40mil。在设置成单层板后就可以布线了,布完线后检查无误就能做电路板了。如下图:

3.2 电路板的制作流程

1)在PCB文件中量好要制作的电路板的长和宽,得到尺寸后制作规定要

求的单层板;

2)把板子放在打孔机的针头下方,固定好板子,调节好距离,然后打出需

要的针孔。

3)打印出PCB图纸,将打印好的图纸与板子上的针孔在对孔机上对好针

孔,然后固定纸与板子位置。

4)把板子放到加热机上走四次,拆掉板子上的纸,看板子上是否有短线,

如果有短线就用油笔画好线,一切确认无误后就放到腐蚀池中把多余的

铜腐蚀等几十分钟后就能得到电路板了,最后洗干净涂上松香板子就做

好了。

3.3 安装焊接

对应PCB图上的元件将所用到的器件底座焊接到电路板上,有跳线的话要先焊接跳线,该电路无跳线,可忽略。在焊接的过程中要避免焊锡与电路板上的铜线相交,而且要注意底座对应芯片的封装关系。其中,对应缺口的左下角第一个管脚号为1然后按逆时针方向依次为2、3------;在焊接之前用在焊接之前要把各个电阻的阻值用万用表测试,检查阻值是否正确;最好选用220V/25W的电烙铁;焊接时动作要以把电路板铜线烫坏;焊接要准确;每焊接好一处注意要检查是否有短路现象。

四、调试

焊接完毕后进行调试,具体步骤是在接通电源前,先用万用表仔细检查各线路是否有短路、短路、虚焊、漏焊现象。检查无误后,接通电源,用万用表按原理图从信号源开始一级一级测试个测试点处的电压是否合服设计标准。如果有不符合设计要求的地方则需要检查原理图是否合理,如果检查原理图无误,就要仔细检查电路是否有问题并改正问题,改正后再进行同样的测试,直到正常为止。然后再测试各个芯片的电压是否正常,反复检查调试,直到没有错误,电路能够正常工作合服设计要求为止。

具体步骤如下:

1、将电路板与封装图对照,检查实物元件位置是否与其对应。

用万用表检查电路是否短路或断路,检查电路板上的焊锡点是否虚焊或两个

2、焊锡点连在一起。

3、连接正负12V电源,接通电路,将输出与示波器相连,观察波形。

1)调节档位开关,选择频段;调节双联电位器,对频率进行细调。

2)调节滑动变阻器R6使第一级运算放大器增益Av大于等于3。

3)调节电位器RW对输出电压幅度进行调节。

4)观察并记录波形如下图。

5)重复以上步骤,对其进行多次检测。

五、实验数据测量

1)频率范围

改变档位开关,调整双联电位器,从示波器上读出频率。该这设计可在10-100Hz 、100-1KHz 、1K-10KHz 范围内的产生稳定的正弦波,通过档位开

关(图1)选择频段粗调频率,双连电位器(图2)进行细调。

2)输出电压

输出幅度 Vs>=12v 调节Rw 可改变幅值

从示波器读出电压峰峰值Upp ,根据公式2

2Upp U =计算出Uo 的有效值。

3)输出阻抗

a 、测开路电压Uo

b 、在输出端接一负载RL ,测其两端电压Uol ,根据公式Uo Ro RL RL Uol )(+=

计算出Ro 。

4)频率稳定

频率稳定度一般由 来衡量

六、出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1、无输出波形

经过仔细检测发现R3、R5两个电阻位置放反,导致第一级运算放大器的增益Av<3,从而振荡器不能起振。按照电路图正确放置两个电阻,焊接后,重新检测出现波形。

000100%f f f f f α-∆==⨯0f f ∆——频率偏移量。

f ∆——振荡频率

0f

2、波形出现失真

推测是由于第二级运放LM386增益过大,导致波形失真。

七、总结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较系统地掌握有关模拟电路的知识,主要对RC正弦波的振荡原理,和怎么运用LM386运算放大器构成音频振荡器及控制其产生频率有了进一步认识和掌握;通过课程设计,我们对课堂上的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同时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更激发了我们动手的积极性。此外,课程设计直接有效的训练我们的创新思维,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次课程设计要特别感谢指导老师的耐心辅导以及在设计中给出的宝贵意见。

参考文献

【1】康华光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潘永雄沙河电子线路CAD使用教程(第三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

正弦波函数信号发生器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正弦波函数信号发生器的设计 作品40% 报告 20% 答辩 20% 平时 20% 总分 100% 设计题目:班级:班级学号:学生姓名:

目录 一、预备知识 (1) 二、课程设计题目:正弦波函数信号发生器 (2) 三、课程设计目的及基本要求 (2) 四、设计内容提要及说明 (3) 4.1设计内容 (3) 4.2设计说明 (3) 五、原理图及原理 (8) 5.1功能模块电路原理图 (9) 5.2模块工作原理说明 (10) 六、课程设计中涉及的实验仪器和工具 (12) 七、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12) 八、参考文献 (12)

一、预备知识 函数发生器是一种在科研和生产中经常用到的基本波形生产期,现在多功能的信号发生器已经被制作成专用的集成电路,在国内生产的8038单片函数波形发生器,可以产生高精度的正弦波、方波、矩形波、锯齿波等多种信号波,这中产品和国外的lcl8038功能相同。产品的各种信号频率可以通过调节外接电阻和电容的参数进行调节,快速而准确地实现函数信号发生器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发生器是可用于测试或检修各种电子仪器设备中的低频放大器的频率特性、增益、通频带,也可用作高频信号发生器的外调制信号源。顾名思义肯定可以产生函数信号源,如一定频率的正弦波,有的可以电压输出也有的可以功率输出。下面我们用简单的例子,来说明函数信号发生器原理。 (a) 信号发生器系统主要由下面几个部分组成:主振级、主振输出调节电位器、电压放大器、输出衰减器、功率放大器、阻抗变换器(输出变压器)和指示电压表。 (b) 工作模式:当输入端输入小信号正弦波时,该信号分两路传输,其一路径回路,完成整流倍压功能,提供工作电源;另一路径电容耦合,进入一个反相器的输入端,完成信号放大功能。该放大信号经后级的门电路处理,变换成方波后经输出。输出端为可调电阻。 (c) 工作流程:首先主振级产生低频正弦振荡信号,信号则需要经过电压放大器放大,放大的倍数必须达到电压输出幅度的要求,最后通过输出衰减器来直接输出信号器实际可以输出的电压,输出电压的大小则可以用主振输出调节电位器来进行具体的调节。 它一般由一片单片机进行管理,主要是为了实现下面的几种功能: (a) 控制函数发生器产生的频率; (b) 控制输出信号的波形; (c) 测量输出的频率或测量外部输入的频率并显示; (d) 测量输出信号的幅度并显示; (e) 控制输出单次脉冲。 查找其他资料知:在正弦波发生器中比较器与积分器组成正反馈闭环电路,方波、三角波同时输出。电位器与要事先调整到设定值,否则电路可能会不起振。只要接线正确,接通电源后便可输出方波、三角波。微调Rp1,使三角波的输出幅度满足设计要求,调节Rp2,则输出频率在对应波段内连续可变。 调整电位器及电阻,可以使传输特性曲线对称。调节电位器使三角波的输出幅度经R输出等于U值,这时输出波形应接近正弦波,调节电位器的大小可改善波形。 因为运放输出级由PNP型与NPN型两种晶体管组成复合互补对称电路,输

2同步-非同步正弦波信号发生器

实验二同步-非同步正弦波信号发生器 一、实验目的 1、观察分析模拟信号波形的特点。 2、测试各种模拟信号的波形 3、了解模拟信号在电路中的作用 4、熟悉由方波到正弦信号的产生方法及其用途。 二、电路工作原理 方波信号源电路用来产生实验所需的各种音频信号,包括:同步正弦波信号、非同步正弦波信号、话音信号等;它是为完成信源编码和模拟调制服务的。 (一)同步信号源(同步正弦波发生器) 1、作用 同步信号源用来产生与编码数字信号同步的2KHz正弦波模拟信号,作为调幅(AM)、调频(FM)、抽样定理(PAM)、增量调制编码(CVSD)、PCM编码实验的输入音频信号。在没有数字存贮示波器的条件下,用它作为PCM编码实验的输入信号,可在普通示波器上观察到稳定的编码数字信号波形。 2、电路原理 图2-1为同步正弦波信号发生器的电路图。它由2KHz方波信号产生器(由数字信号源产生,图中省略)、高通滤波器、低通滤波器和输出电路四部分组成。

图2-1 同步正弦波信号发生器的电路图 2KHz方波信号由数字信号源产生。TP1为其测量点。TL084及周边的阻容网络组成一ω的二阶高通滤波器,用以滤除各次谐波,W4用来改变高通滤波器反馈量个截止频率为 l ω的大小,使其工作在稳定的状态,。同时,TL084及周边阻容网络组成一个截止频率为 h 的二阶低通滤波器,用以滤除基波以下的杂波,W5用来改变输出正弦波的幅度。两者组合成一个2KHz正弦波的带通滤波器只输出一个2KHz正弦波,TP2为其测量点。输出电路由9013(BG102)三极管和周边阻容元件组成一个射极跟随器,起阻抗匹配、隔离与提高驱动能力的作用。 (二)非同步信号源(非同步正弦波发生器) 1、作用 非同步信号源是一个简易正弦波信号发生器,它可产生频率为0.3-10KHZ(使用范围0.3-3.4KHZ)的正弦波信号,输出幅度为0-2V。可利用它定性地观察通信话路的频率特性,同时用作调幅(AM)、调频(FM)、抽样定理(PAM)、增量调制(CVSD)、脉冲编码调制(PCM)实验的音频信号源。 2、电路原理 图2-2是由一个正弦波振荡器和一级输出电路组成。正弦振荡器由两个TL084和R、C元件组成。R3(R103)和C1(C101)为反馈元件。调节W1(W101)和W2(W102)可改变其振荡频率在0.3-3.4KHZ间变化。调整W3可使输出(TP3处测量)在0-2V间变化。输出电路由9013(BG101)及RC元件组成,它是一级射极跟随器,起隔离、阻抗匹配和提高驱动能力的作用。 图2-2 非同步正弦波发生器电路图 (三)音乐信号产生电路 1.作用 音乐信号产生电路用来产生音乐信号送往音频终端电路,以检查话音信道的开通情况及通话质量。 2.工作原理 音乐信号产生电路如图2-3。音乐信号由U004音乐片厚膜集成电路产生。该片的1脚为电源端,2脚为控制端,3脚为输出端,4脚为公共接地端。V CC经R018、D003向U004

正弦波信号发生器的设计与实现

正弦波信号发生器的设计与实现 设计一个正弦波信号发生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信号发生电路设计:正弦波信号可以由振荡电路产生,其中常用的 振荡电路有RC振荡器、LC振荡器和晶体振荡器等。在振荡电路的设计中,需要选择合适的电路拓扑和元器件数值,以满足所需的频率范围和输出功率。 2.调谐电路设计:为了能够调节正弦波信号的频率,需要设计调谐电路。调谐电路可以通过改变电容或电感的值来实现频率调节。在设计调谐 电路时,需要考虑调谐范围、精度和稳定性等因素。 3.输出电路设计:正弦波信号的输出电路需要选择合适的放大器电路 以及输出接口。放大器电路可以将振荡电路输出的信号放大到所需的幅度。输出接口可以选择电阻分压器、耦合电容等元件,以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 需求。 4.控制电路设计:为了方便用户控制正弦波信号发生器,需要设计相 应的控制电路。控制电路可以包括旋钮、按钮、显示屏等元件,用于调节 频率、幅度和其他参数。 在实际实现正弦波信号发生器时,可以选择使用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 相结合的方式。模拟电路可以产生高质量的正弦波信号,而数字电路可以 提供更强大的控制功能和稳定性。 在整个设计和实现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其他一些因素,例如电源供应、温度稳定性、噪声抑制等。对于高精度和高性能的正弦波信号发生器,还 需要进行精密的校准和性能测试。

综上所述,正弦波信号发生器的设计与实现需要涉及信号发生电路、调谐电路、输出电路和控制电路等方面。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信号质量、频率范围、幅度范围、稳定性和控制功能等因素。通过合理的电路设计和元器件选择,可以实现高质量和高性能的正弦波信号发生器。

信号发生器的分类

信号发生器的分类 信号发生器也称信号源,是用来产生振荡信号的一种仪器,为使用者提供需要的稳定、可信的参考信号,并且信号的特征参数完全可控。所谓可控信号特征,主要是指输出信号的频率、幅度、波形、占空比、调制形式等参数都可以人为地控制设定。 信号发生器的分类 1、正弦信号发生器 正弦信号主要用于测量电路和系统的频率特性、非线性失真、增益及灵敏度等。按频率覆盖范围分为低频信号发生器、高频信号发生器和微波信号发生器;按输出电平可调节范围和稳定度分为简易信号发生器(即信号源)、标准信号发生器(输出功率能准确地衰减到-100分贝毫瓦以下)和功率信号发生器(输出功率达数十毫瓦以上);按频率改变的方式分为调谐式信号发生器、扫频式信号发生器、程控式信号发生器和频率合成式信号发生器等。 2、低频信号发生器 包括音频(200~20000赫)和视频(1赫~10兆赫)范围的正弦波发生器。主振级一般用RC式振荡器,也可用差频振荡器。为便于测试系统的频率特性,要求输出幅频特性平和波形失真小。 3、高频信号发生器 频率为100千赫~30兆赫的高频、30~300兆赫的甚高频信号发生器,一般采用LC调谐式振荡器,频率可由调谐电容器的度盘刻度读出,主要用途是测量各种接收机的技术指标,输出信号可用内部或外加的低频正弦信号调幅或调频,使输出载频电压能够衰减到1微伏以下,高频信号发生器的输出信号电平能准确读数,所加的调幅度或频偏也能用电表读出。此外,仪器还有防止信号泄漏的良好屏蔽。 4、微波信号发生器 从分米波直到毫米波波段的信号发生器,信号通常由带分布参数谐振腔的超高频三极管和反射速调管产生,但有逐渐被微波晶体管、场效应管和耿氏二极管等固体器件取代的趋势,仪器一般靠机械调谐腔体来改变频率,每台可覆盖一个倍频程左右,由腔体耦合出的信号功率一般可达10毫瓦以上,简易信号源只要求能加1000赫

正弦波信号发生器的设计及电路图

正弦波信号发生器的设计及电路图 正弦波信号发生器的设计结构上看,正弦波振荡电路就是一个没有输 入信号的带选频网络的正反馈放大电路。分析RC串并联选频网络的特性,根据正弦波振荡电路的两个条件,即振幅平衡与相位平衡,来选择合适的 放大电路指标,来构成一个完整的振荡电路。很多应用中都要用到范围可 调的LC振荡器,它能够在电路输出负载变化时提供近似恒定的频率、几 乎无谐波的输出。电路必须提供足够的增益才能使低阻抗的LC电路起振,并调整振荡的幅度,以提高频率稳定性,减小THD(总谐波失真)。 1引言 在实践中,广泛采用各种类型的信号产生电路,就其波形来说,可能 是正弦波或非正弦波。 在通信、广播、电视系统中,都需要射频(高频)发射,这里的射频 波就是载波,把音频(低频)、视频信号或脉冲信号运载出去,这就需要 能产生高频信号的振荡器。 在工业、农业、生物医学等领域内,如高频感应加热、熔炼、 淬火,超声波焊接,超声诊断,核磁共振成像等,都需要功率或大或小、频率或高或低的振荡器。可见,正弦波振荡电路在各个科学技术部门 的应用是十分广泛的。 2正弦波振荡电路的振荡条件 从结构上来看,正弦波振荡电路就是一个没有输入信号的带选频网络 的正反馈放大电路。图1表示接成正反馈时,放大电路在输入信号某i=0 时的方框图,改画一下,便得图2。由图可知,如在放大电路的输入端

(1端)外接一定频率、一定幅度的正弦波信号某a,经过基本放大电路和反馈网络所构成的环路传输后,在反馈网络的输出端(2端),得到反馈信号某f,如果某f与某a在大小和相位上一致,那么,就可以除去外接信号某a,而将1、2两端连接在一起(如图中的虚线所示)而形成闭环系统,其输出端可能继续维持与开环时一样的输出信号。

音频正弦波信号发生器

目录 引言 (4) 一、设计方案的比较和选定 (4) 1.1 方案比较 (4) 1.2 方案选择 (3) 二、设计思路 (6) 2.1 结构框图 (6) 2.2版块说明 (6) 2.2.1 选频网络 (6) 2.2.2 第一级放大电路 (8) 2.2.3 LM386功率放大 (8) 2.3电源部分 (9) 三、PCB板制作及元件的焊接 (9) 3.1 电路原理图的绘制 (9) 3.2 电路板的制作流程 (10) 3.3 安装焊接 (7) 四、调试 (7) 五、实验数据测量 (12) 六、出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8) 七、总结 (9) 参考文献 (9) 附录一 ............................................................................................................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录二 .. (17) 附录三 (18) 附录四 (19)

音频正弦波信号发生器设计 引言 随着21世纪的到来,世界将进入信息时代,作为其发展基础之一的电子技术必将以更快的速度发展前进。本系统以LM386,LM358为核心器件制作一种信号发生器,可以产生稳定的正弦波形。该电路是一种基于运算放大器的文氏电桥正弦波发生器。经测试,该发生器能产生频率为10-100Hz、100-1KHz、 1K-10KHz范围内的正弦波,且能在较小的误差范围内限制振幅。最大优点是制作成本较低。LM386是一种音频集成功放,具有自身功耗低、更新内链增益可调整、电源电压范围大、外接元件少和总谐波失真小等优点的功率放大器,广泛应用于录音机和收音机之中。 关键字:正弦波、信号发生器、LM386、LM358 一、设计方案的比较和选定 1.1 方案比较 方案一: 本设计主要是文氏电桥产生正弦波,经LM358高输入阻抗运算放大器,通过NPN型三极管放大功率输出波形。接入正负12V电源二极管和电容滤除杂波后给整个电路供电。 方案二: 该方案由RC振荡产生正弦波,经LM358高输入阻抗运算放大器,通过三极管和达林顿管组合进行功率放大。 方案三: 由RC振荡电路产生正弦波,经LM358高输入阻抗运算放大器,和LM386音频集成功放,后输出稳定的正弦波。通过双电源供电和滤波电路滤波以提供单向直流电源。通过外围电路我们可以对产生的信号进行频率,幅度的调节,为此我们设计了三个波段作为频率的粗调,在以开

正弦信号发生器的设计

正弦信号发生器的设计 正弦信号是电子工程中非常常见的一种波形信号。在很多应用场合中,为了满足一些特殊的输出要求,设计一个合适的正弦信号发生器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将介绍如何设计一个简单的正弦信号发生器。 一、介绍正弦信号 正弦信号是一种基本的周期信号,在数学和工程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正弦信号的数学表达式为: y(t) = A*sin(ωt+φ),其中A为振幅,ω为角频率,φ为相位差。 正弦信号具有周期性和连续性,可以描述很多物理和电子现象,如机械振动、电磁波等。在电子工程领域中,正弦信号可以用于通讯系统、音频系统、数码系统等各个方面。 如果需要设计一个正弦波信号发生器,一些基本要素必须要考虑。这些要素包括输出幅度、输出频率、工作电源和电路稳定性。以下是正弦信号发生器的设计方案: 1.输出幅度 要设计一个正弦信号发生器,首先要确定所需要的输出幅度范围。对于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的输出,其输出幅度通常在±1.0之间。如果需要更大的输出幅度,可以通过放大引脚信号或者使用外部放大器实现。 2.输出频率 输出频率可以由外部时钟或者基准晶振决定。如果想要实现可调节的输出频率,可以在电路中使用像50-100MHz这样的精准低噪声晶振。可以根据应用需求选择不同的晶振和滤波器电路。 3.工作电源 正弦波信号发生器的工作电源应该保证稳定性和可靠性。在低频和中频应用中,标准稳压器可以提供足够的电源稳定性;在高频应用中,需要使用低噪声电源或者瞬态响应较好的电源来保证信号质量。 4.电路稳定性 正弦波信号发生器的电路必须要保证稳定性。这可以通过使用负反馈电路、保持简单电路结构和使用稳定的输出功率等方法来实现。此外,振荡器的端部是一个有驱动能力的阻抗,因此需要使用与振荡器相匹配的驱动设计。

正弦波信号发生器制作

正弦波信号发生器制作 一、原理及工作方式 1.参照信号源:可以使用晶体振荡器作为参照信号源,晶体振荡器的 频率非常稳定,精度高,可以提供准确的参照频率。 2.振荡器:振荡器可以根据参照信号源产生一个与之匹配的频率信号,一般使用的是集成电路中的RC振荡器或LC振荡器。 3.滤波器:在振荡器输出的信号中含有很多谐波成分,需要通过滤波 器去掉非基波的频率成分,使输出信号更接近理想的正弦波。 4.放大器:滤波器输出的信号还需要一定的放大才能达到输出阻抗。 正弦波信号发生器的工作方式一般分为模拟和数字两种。模拟方式主 要是通过电路实现信号的生成和放大,传统的信号发生器属于这种方式。 数字方式则是采用数字电路和数字信号处理器来实现信号的生成,这种方 式可以实现更高精度和更多功能的信号发生器。 二、制作过程 下面是一种基于模拟方式的正弦波信号发生器的制作过程。 1.选择元件:根据所需的频率范围选择适当的振荡器和滤波器,通常 可以选择集成电路中的RC振荡器和LC滤波器。同时还需要选择一款合适 的放大器来放大滤波器输出的信号。 2.连接电路:按照电路原理图将选定的元件连接起来,根据元件的引 脚和功能进行正确的连线。

3.调试:连接完成后,对电路进行调试。首先需要确认参照信号源是 否正常工作,然后调节振荡器的频率,观察信号的变化。接下来调整滤波 器的频率,使输出信号更接近理想正弦波。最后调整放大器的放大倍数, 使输出信号达到所需的幅度。 三、功能扩展 除了基本的频率、幅度和相位调节之外,正弦波信号发生器还可以通 过增加其他功能模块来实现更多的功能。比如: 1.频率计:增加频率计模块,可以实时测量输出信号的频率。 2.相位偏移:增加相位调节模块,可以实现对输出信号的相位进行调整。 3.数字控制:使用数字信号处理器来实现对信号发生器的数字控制, 可以通过软件界面实现更加便捷的操作和参数调节。 4.波形选择:增加多种波形输出的功能,可以输出正弦波、方波、三 角波等多种波形,满足不同实验的需求。 四、总结 正弦波信号发生器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电子实验、调试和测试的设备, 通过控制电压或电流源的输出,可以产生稳定、精确的正弦波信号。制作 过程中需要选择合适的元件,正确连接电路,并进行调试。除了基本的频率、幅度和相位调节外,还可以增加其他功能模块来实现更多功能的扩展。

基于FPGA的数控移相正弦信号发生器设计

基于FPGA的数控移相正弦信号发生器设计数控移相正弦信号发生器是一种可以生成可编程幅度、频率和相位的正弦信号的设备。其设计基于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技术,可以实现高度灵活性和精确性。 要设计一个基于FPGA的数控移相正弦信号发生器,我们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FPGA选择:选择适合设计的FPGA芯片,这需要根据信号发生器的要求(幅度、频率、相位精度等)和设计成本来确定。常用的FPGA芯片有Xilinx的系列和Altera(现在是英特尔)的系列。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FPGA芯片。 2.数模转换:在FPGA内部需要使用数模转换器将数字数据转换成模拟信号。这可以使用数字到模拟转换器(DAC)来实现。DAC负责将数字信号转换成连续的模拟信号,以便于输出。 3.正弦信号生成:在FPGA中使用数学计算和相位累加器的方法生成正弦波形信号。首先,使用数学计算生成包含一个周期(360度或2π)中所有可能相位的正弦波表。然后,通过一个相位累加器按照要求的频率和相位来选择波形。 4.频率控制:频率控制可以使用一个可编程的计数器来实现。使用计数器来计算每个时钟周期的累加次数,从而确定正弦波的输出频率。可以通过修改计数器的计数初始值来调整输出频率。 5.相位控制:相位控制可以通过一个可编程的累加器来实现。累加器的值将用作正弦波表的索引,以选择正确的相位值。通过调整累加器的初始值和累加步长,可以实现需要的相位偏移。

6.幅度控制:幅度控制可以使用一个可编程的增益控制器来实现。增 益控制器通过改变DAC的输入电压来控制输出信号的幅度。可以通过修改 增益控制器的增益值来调整输出信号的幅度。 7.控制接口:为了方便用户对信号发生器的控制,可以添加一个控制 接口,如按钮、开关、旋钮或者串行通信接口(如UART、SPI)。通过这 些接口,用户可以编程设置信号发生器的参数,如频率、相位、幅度等。 设计完毕后,我们可以通过FPGA的开发工具将设计烧录到FPGA芯片中,并通过相应的接口连接到外部电路中,实现数控移相正弦信号的发生。该信号发生器可以广泛用于各种需要可编程正弦信号的应用中,如测试和 测量、通信、音频处理等。 总结起来,基于FPGA的数控移相正弦信号发生器设计需要考虑FPGA 芯片的选择、数模转换、正弦信号生成、频率、相位和幅度控制等因素。 设计完毕后,该信号发生器可以通过控制接口进行编程设置,并输出可编 程幅度、频率和相位的正弦信号。

DSP课设——正弦波发生器

摘要 数字信号处理(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简称DSP)是一门涉及许多学科而又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的新兴学科。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应运而生并得到迅速的发展。数字信号处理是一种通过使用数学技巧执行转换或提取信息,来处理现实信号的方法,这些信号由数字序列表示。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是在模拟信号变成数字信号以后进行高速实时处理的专用处理器。DSP 芯片以其独特的结构和快速实现各种数字信号处理算法的突出优点,发展十分迅速。本文中提出的基于DSP技术设计的正弦波信号发生器已被广泛地应用于通信、仪器仪表和工业控制等领域的信号处理系统中。 在本文中简要的概括了一种基于TMS320C5402实现正弦信号发生器的设计原理与方法,介绍了所设计的正弦信号发生器硬件电路结构和软件程序流程图。结合DSP硬件特性,通过使用泰勒级数展开法得到设定参数的正弦波形输出,达到设计目的。该信号发生器弥补了通常信号发生器模式固定,波形不可编程的缺点,其具有实时性强,波形精度高,可方便调节频率和幅度、稳定性好等优点。 关键字:DSP;TMS320C5402;信号发生器;正弦信号;

目录 1 设计目的及要求 (1) 1.1 设计目的 (1) 1.2 设计内容及要求 (1) 2设计方案及原理 (2) 2.1总体方案 (2) 2.2设计原理 (2) 3系统硬件设计 (3) 3.1系统硬件框图 (3) 3.2 TMS320C5402简介 (4) 3.3 D/A转换部分设计 (5) 4系统软件设计及调试 (6) 4.1变频调幅的方法 (6) 4.2程序设计 (6) 4.3程序编写 (8) 4.4 CCS简介 (14) 4.5运行步骤及结果 (15) 5 设计心得 (19) 参考文献 (20) 附录设计程序 (21)

基于单片机正弦波信号发生器

基于单片机正弦波信号发生器

————————————————————————————————作者:————————————————————————————————日期:

目录 目录 (1) 一、设计要求 (2) 二、设计方案与论证 (2) 三、设计原理及电路图(设计原理及流程图) (3) 四、元器件清单 (6) 五、元器件识别与检测 (6) 六、硬件制作与调试(软件编程与调试 (10) 七、设计心得 (14) 八、参考文献 (15)

一、设计要求 本文介绍一种由直接数字频率合成芯片AD9835设计的正弦信号发生器,该芯片支持高达50MHZ的时钟频率,可以产生最高达25MHZ 的正弦波形。通过单片机控制完全可以满足设计所要求的正弦波信号的生成。本次设计的基于单片机的信号发生器设计就是一个单片机控制系统,对信号发生芯片进行的控制。通过单片机对信号发生芯片经行精密控制,实现对波形的频率和幅度的控制。这些控制可以通过键盘设定,这就要求对选择的信号发生芯片,选用的单片机有初步的了解,并对整个系统的结构有个合理的分配。 二、设计方案与论证 方案一:直接利用单单片机编程产生正弦波 优点:简化了产生正弦波的硬件和软件,电路结构简单。 缺点:编程复杂,波形失真较大,不能达到要求输出的高频信号. 方案二:利用单片机控制直接数字频率合成芯片DDS产生的正弦波,通过单片机,键盘LED数码显示管显示实现波形的数字控制。 优点:控制简单,波形效果好,频率带宽。 缺点:硬件电路复杂。 为了满足设计要求,取得较好的效果,显然方案二更为合理。 三、设计原理及电路图 3.1 DDS的基本原理 DDS的基本原理是:在高速存储器中放入正弦函数——相位数据表格,经过查表操作

开题报告模版-正弦信号发生器的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 开题报告 题目正弦信号发生器的 FPGA设计 专业光信息科学与技术 班级光信072 学生周力强 指导教师杨秀芳 2011 年

一、毕业设计(论文)课题来源、类型 本课题是在长期研究可编程逻辑技术及数字逻辑原理基础上提出的,通过对于FPGA及VHDL硬件描述语言的了解与研究,以及对于开发软件Quartus Ⅱ的掌握,所进行的正弦信号发生器的设计。 课题来源:自选课题。 课题类型:系统设计。 二、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信号发生器是各种测试和实验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在通信、测量、雷达、控制、教学等领域应用十分广泛。不论是在生产、科研还是在数学上,信号发生器都是电子工程师信号仿真实验的最佳工具,而且,信号发生器的设计方法多,设计技术也越来越先进。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对相应的测试仪器和测试手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号发生器已成为测试仪器中至关重要的一类,因此开发信号发生器具有重大意义。本课题的目的是研究正弦信号发生器的设计方法,设计出具有调频、调幅功能的正弦信号发生器。本文是以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作为硬件基础,先将所需要产生的正弦信号波形的一个周期的若干个采样点的二进制信息存储在波形存储器(ROM)中,再通过硬件电路依次从波形存储器中读取出来。经数模转换以及滤波后得到正弦信号的波形。 三、本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状况及发展趋势 正弦信号主要用于测量电路和系统的频率特性、非线性失真、增益及灵敏度等。按频率覆盖范围分为低频信号发生器、高频信号发生器和微波信号发生器;按输出电平可调节范围和稳定度分为简易信号发生器(即信号源)、标准信号发生器(输出功率能准确地衰减到-100分贝毫瓦以下)和功率信号发生器(输出功率达数十毫瓦以上);按频率改

简述信号发生器的作用

简述信号发生器的作用 一、引言 信号发生器是一种电子测试仪器,它可以产生各种频率、振幅和波形的电信号。信号发生器广泛应用于电子工程、通讯工程、无线电工程等领域中的实验室和生产线上,是进行各种电子测试和测量的重要工具。 二、信号发生器的基本原理 信号发生器主要由振荡器、放大器和控制电路组成。振荡器是产生基准频率的核心部件,它通过反馈机制将一部分输出信号再次输入到输入端口中,形成一个稳定的振荡回路。放大器则负责将这个基准频率放大到所需的幅度级别。控制电路则用来调节振荡频率和幅度。 三、信号发生器的分类 1.按照输出波形分类 (1)正弦波信号发生器:输出正弦波形。

(2)方波信号发生器:输出方波形。 (3)脉冲信号发生器:输出脉冲波形。 (4)三角波信号发生器:输出三角波形。 2.按照频率范围分类 (1)低频信号发生器:频率范围在几十赫兹到几千赫兹之间。 (2)中频信号发生器:频率范围在几千赫兹到几百兆赫之间。 (3)高频信号发生器:频率范围在几百兆赫到数千兆赫之间。 3.按照功能分类 (1)基本信号发生器:只能产生一个单一的波形和频率。 (2)函数信号发生器:可以产生多种波形和频率,如正弦波、方波、三角波等,并可以通过控制电路调节幅度和相位。 (3)混合信号发生器:可以同时产生多种不同的波形,并实现各种复杂的模拟信号输出。

四、信号发生器的应用 1.测试和校准电子设备 信号发生器可以用来测试和校准各种电子设备,如放大器、滤波器、接收机等。例如,在测试放大器时,通过将一个已知的输入信号输入到放大器中,然后测量输出信号的幅度和相位变化,就可以确定放大器的增益和带宽等参数是否符合要求。 2.研究电路特性 通过改变输出信号的频率、振幅和相位等参数,可以研究电路的特性和响应。例如,在研究滤波器时,可以通过改变输入信号的频率和幅度来观察输出信号的变化,从而确定滤波器的通带、阻带和截止频率等参数。 3.模拟信号输出 信号发生器可以产生各种复杂的模拟信号,如音频信号、视频信号、雷达信号等。这些模拟信号可以用来测试和验证各种电子设备的性能和功能。

信号发生器

项目2 信号发生器 项目任务 通过本项目的学习和实践,使学习者掌握以下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 2.1.1 知识点 1.信号发生器的基本概念及应用范围; 2.函数信号发生器的基本组成原理,以及信号发生器的主要性能指标; 3.熟悉信号发生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2.1.2 技能点 熟练使用函数信号发生器提供各种测试用信号; 项目知识 2.2.1 信号发生器基本概念 2.2.1.1 定义 信号发生器又称信号源,它是在电子测量中提供符合一定电技术要求的电信号的设备,它能提供不同波形、频率、幅度大小的电信号,主要是正弦波、方波、三角波、锯齿波和脉冲波等,为测试提供不同的信号源;它与电子线路中的电流源、电压源的区别在于它是提供的是电信号,而后者只是提供的是电能; 2.2.1.2 分类 信号发生器可按输出波形和输出频率两种方法进行分类; 1. 按输出波形分类,信号发生器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1正弦波信号发生器:可产生正弦波或受调制的正弦波; 2脉冲信号发生器:可产生脉宽可调的重复脉冲波; 3函数信号发生器:可产生幅度与时间成一定函数关系的信号,如正弦波、三角波、方波、锯齿波、钟形波脉冲等; 4噪声信号发生器:可产生各种模拟干扰的电信号; 2. 按输出频率可分类,信号发生器可为以下六种类型:

1超低频信号发生器:频率范围为~1KHz; 2低频信号发生器:频率范围为1Hz ~1MHz; 3视频信号发生器:频率范围为20Hz ~10MHz; 4高频信号发生器:频率范围为200KHz ~30MHz; 5甚高频信号发生器:频率范围为30~300Hz; 6超高频信号发生器:频率范围为300MHz 以上; 2.2.2 几种常用信号发生器 2.2.2.1 正弦波信号发生器 1.频率特性 1频率范围;指仪器 各项指标都能得到保证时的输出频率范围,更确切地说,应称为“有效频率范围”; 2频率准确度;指信号发生器度盘或数字显示数值o f 与实际输出信号频率f 间的偏差;可用频率的绝对偏离绝对误差0f f f -=∆,或用相对偏离相对误差 α来表示,即0 f f ∆= α,式中,o f 为标称频率; 3频率稳定度;指在其他外界条件恒定不变的情况下,在规定时间内,信号发生器输出频率相对于预调值变化的大小;频率稳定度实际上是频率不稳定度指标要求与频率准确度有关,一般振荡器的频率稳定度应比所要求的准确度高1~2个数量级; 2.输出特性 一个正弦信号源的输出特性主要有: 1输出信号的幅度;输出信号的幅度常采用两种表示方式:其一,直接用正弦波有效值单位用V,mV 或μV 表示;其二,用绝对电平单位用dBm 或dB 表示; 2输出电平范围;表征信号源能提供的最小和最大输出电平的可调范围; 3输出电平的频响;指在有效频率范围内调节频率时,输出电平的变化,也就是输出电平的平坦度; 4输出电平准确度;主要由电压表刻度误差、衰减器衰减误差、0dB 准确度和输出衰减器决定;它会随温度与供电电压波动的影响而变化;常用“工作误差”来评价仪器的准确度; 5输出阻抗;信号源的输出阻抗视类型不同而异;低频信号发生器输出阻抗一般有75Ω,150Ω,600Ω几种;高频信号发生器一般为50Ω或75Ω不平衡输出; 6输出信号的频谱纯度;反映输出信号波形接近正弦波的程度,常用非线性失真度谐波失真度表示;一般信号源的非线性失真度应小于1%; 3. 调制特性 高频信号发生器在输出正弦波的同时,一般还能输出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已被调制的信号,多数情况下是调幅信号和调频信号,有些还带有调相和脉冲调制等功能;例如QF1481型合成信号发生器同时

基于DSP的正弦波信号发生器

第1章绪论 1.1 DSP简介 数字信号处理(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简称DSP)是一门涉及许多学科而又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的新兴学科。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应运而生并得到迅速的发展。数字信号处理是一种通过使用数学技巧执行转换或提取信息,来处理现实信号的方法,这些信号由数字序列表示。在过去的二十多年时间里,信号处理已经在通信等领域得到极为广泛的应用。 图一是数字信号处理系统的简化框图。此系统先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经数字信号处理后,再转换成模拟信号输出。其中抗混叠滤波器的作用是将输入信号x(t)中高于折叠频率的分量滤除,以防止信号频谱的混叠。随后,信号经采样和A/D转换后,变成数字信号x(n)。数字信号处理器对x(n)进行处理,得到输出数字信号y(n),经D/A 转换器变成模拟信号。此信号经低通滤波器,滤除不需要的高频分量,最后输出平滑的模拟信号y(t)。 图1.1数字信号处理系统简化框图 数字信号处理是以众多学科为理论基础的,它所涉及的范围极其广泛。例如,在数学领域,微积分、概率统计、随机过程、数值分析等都是数字信号处理的基本工具,与网络理论、信号与系统、控制论、通信理论、故障诊断等也密切相关。近来新兴的一些学科,如人工智能、模式识别、神经网络等,都与数字信号处理密不可分。可以说,数字信号处理是把许多经典的理论体系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同时又使自己成为一系列新兴学科的理论基础。

1.2 课题来源 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是在模拟信号变成数字信号以后进行高速实时处理的专用处理器。DSP芯片以其独特的结构和快速实现各种数字信号处理算法的突出优点,发展十分迅速。数字信号发生器是在电子电路设计、自动控制系统和仪表测量校正调试中应用很多的一种信号发生装置和信号源。而正弦信号是一种频率成分最为单一的常见信号源,任何复杂信号(例如声音信号)都可以通过傅里叶变换分解为许多频率不同、幅度不等的正弦信号的叠加,广泛地应用在电子技术试验、自动控制系统和通信、仪器仪表、控制等领域的信号处理系统中及其他机械、电声、水声及生物等科研领域。 目前,常用的信号发生器绝大部分是由模拟电路构成的。当这种模拟信号发生器用于低频信号输出时,往往需要的RC值很大,这样不但参数准确度难以保证,而且体积和功耗都很大。而由数字电路构成的低频信号发生器,虽然其低频性能好,但体积较大,价格较贵。而本文借助DSP运算速度高,系统集成度强的优势设计的这种信号发生器,比以前的数字式信号发生器具有速度更快,且实现更加简便。 1.3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科技的进步带动了DSP技术的发展,现代控制设备的性能和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已经进入了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DSP技术也成为当今科技的主流之一,被广泛地应用于生产的各个领域。对于本次设计,其目的在于: (1) 了解DSP及DSP控制器的发展过程及其特点。 (2) 较熟练地在硬件上掌握DSP及DSP硬件器的结构、各部件基本工作原理。 (3) 熟悉CCS集成开发环境,并能较熟练的对CCS的开发系统进行使用。 (4) 熟悉用C语言、汇编语言编程DSP源程序 (5) 学习DSP程序的调试及编写,及运用观察变量的方法查看程序的运行情况。 (6) 掌握工程设计的流程及方法。 1.4 课题研究内容 用TMS320C54x的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正弦信号发生器大大方便了程序的编写、调试和加快了程序的运行速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