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临床路径

肝癌临床路径
肝癌临床路径

肝癌临床路径

一、肝癌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肝癌(ICD-10:D01.553)

可行肝脏肿瘤导管介入治疗和/或射频消融治疗(ICD-9-CM-3:99.253、88.472、99.691)。(二)诊断依据。

(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2001年修订)

源自:中华医学会编著:《临床诊疗指南》肿瘤分册,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11月第1

版,P322-323

1. 病理诊断:病理学检查证实为原发性肝癌者。

2. 临床诊断:①AFP≥400μg/L,能排除妊娠、活动性肝病、生殖腺胚胎源性肿瘤及转移性肝癌等,并能触及肿大、坚硬及有结节状的肝脏或影像学检查有肝癌特征的占位性病变者。

②AFP<400μg/L,能排除妊娠、活动性肝病、生殖腺胚胎源性肿瘤及转移性肝癌等,并有两种影像学检查有肝癌特征性占位病变;或有两种肝癌标志物(AFP异质体、异常凝血酶原、g-GT同工酶Ⅱ、α-L-岩藻糖苷酶及CA19-9等)阳性及一种影像学检查具有肝癌特征性占位性病变者。③有肝癌的临床表现,并有肯定的肝外远处转移病灶(包括肉眼可见的血性腹水或在其中发现癌细胞),并能排除转移性肝癌者。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依据巴塞罗那肝癌临床分期标准

巴塞罗那肝癌临床分期标准

肿瘤分期患者健康状况肿瘤特征Child评分

O 超早期良好单个结节<2cm A或B

A 早期良好

单个结节<5cm;

或不超过3个结节,每个结节<3cm A或B

B 中期良好大的,多中心结节A或B

C 进展期衰退血管侵犯,肝外转移A或B

D 终末期严重衰退不论 C

0期:(患者及/或家属充分知情,不愿选择切除、肝移植治疗方案),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射频消融治疗。

A期:(患者及/或家属充分知情,不愿选择切除、肝移植治疗方案),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射频消融治疗。

B期: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射频消融治疗。

C期: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射频消融治疗,门静脉癌栓伴有临床症状者,可行门静脉支架成型和门静脉癌栓射频消融治疗,可推荐患者口服索拉菲尼或其他分子靶向治疗。

D期:原则上不进行专业性治疗,只给予保守治疗和支持治疗。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 D01.553肝癌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

如果进行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3-4 天。

1.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隐血;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凝血功能、肿瘤标志物、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3)腹部超声、CT 或MRI;

(4)胸片、心电图;

(5)经患者知情同意后,可行病理学活组织检查与诊断。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5-6 天。

1.麻醉方式:局部麻醉。

2.手术耗材:相关手术器材。

(九)术后住院恢复8-10 天。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

肿瘤标志物。

2.术后用药: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

〔2004〕285 号)执行,并结合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

与使用时间。

(十)出院标准。

1.穿刺点愈合良好。

2.患者恢复正常饮食,可以满足日常能量和营养素供给。

3.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出现并发症(如消化道出血、大量腹水、原发性腹膜炎、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肝性

胸水等)转入相应路径。

2、治疗后肝功能转氨酶升高、黄疸明显加重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二原发性肝癌临床路径

第一诊断为肝癌(ICD-10:D01.553)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10天(患者一次

癫痫性精神病临床路径

癫痫性精神病临床路径 (试行) 一、癫痫性精神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二)诊断依据 根据《国际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第十版》(世界卫生组织委托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碍的发生及其病程与癫痫有关; 的特点,后者为迁延性病程; 睡行症、精神分裂症、情感障碍。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定治疗策略。 迅速控制病情,可单独采用或合并以下治疗方法

:改良的快速神经阻滞化疗法(小剂量氟哌啶醇短期肌内);合并苯二氮卓类药物治疗:肌内注射或口服氯硝西泮、地西泮、劳拉西泮、阿普唑仑等药物。 4.心理治疗和康复治疗,必要时合并MECT。 (四)标准住院日为42-49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癫痫性精神病(ICD-10:F06.8)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后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凝血功能、心肌酶、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 (3)头颅CT、胸片、心电图、脑电图、脑地形图; (4)神经心理测评:韦氏智力测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等; (5)人格状况评估:MMPI/EPQ/16PF等。 2.根据具体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心脏B超、腹部B超、眼动监测、脑诱发电位、血药浓度测定、抗链“O”、抗核抗体,尿妊娠试验等其他感染性疾病筛查。 (七)选择用药

1.选择原则: (1)抗癫痫药物 ①根据发作的类型选药;②根据癫痫综合征选药;③根据特殊的病因进行治疗。 (2)抗精神病药物 对癫痫伴发偏执状态及精神分裂症样精神病的患者,在应用抗癫痫药治疗的同时,遵循联合用药的原则,合并使用对惊厥阈影响较小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 2.药物种类 (1)抗癫痫药:苯妥英钠、氯硝西泮、卡马西平、丙戊酸盐、拉莫三嗪、妥吡酯等; (2)抗精神病药:第二代(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常用的第一代抗精神病药如氟哌啶醇、奋乃静也可作为一线用药。 3.药物剂量调节 遵循个体化原则。在治疗开始后的一至二周内,将所选用的药物剂量增至有效治疗量。症状控制后的巩固治疗期剂量,原则上应继续维持急性期的有效治疗量,以求进一步的疗效,避免症状复燃或病情反复。病情稳定后,确定最佳有效剂量。 (八)出院标准 1.简明精神疾病量表(BPRS量表)评分与基线相比,减分率≥50%; 2.暴力冲动等危险行为明显减少; 3.对医疗护理合作;

中医肿瘤临床路径

肺癌(肺恶性肿瘤)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 一、肺癌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肺癌(肺积)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非小细胞肺癌。 (二)诊断依据 1 .疾病诊断 中医诊断标准:符合西医诊断中原发性支气管肺癌者。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编《中国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第六分册·原发性支气管肺癌》。 2 .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肺癌诊疗方案”。肺癌临床常见证候:肺脾气虚证 肺肾阴虚证 气滞血瘀证 痰热阻肺证 气阴两虚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肺癌诊疗方案”。1 .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非小细胞肺癌。2 .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8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 2 .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七)入院检查项目 1 .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蛋白电泳 (3)心电图 (4)肿瘤标志物 (5)胸、腹部影像学检查 (6)支气管镜及病理学检查 2 .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免疫功能检测、脑部影像学检查、骨扫描等。

(八)治疗方案 1 .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肺脾气虚证:健脾补肺,益气化痰,六君子汤加减,贞芪固本合剂。 (2)肺肾阴虚证:滋阴润肺,止咳化痰,麦味地黄汤加减,肺瘤平膏。 (3)气滞血瘀证:行气活血,化瘀解毒,血府逐瘀汤加减、参七西黄散。 (4)痰热阻肺证:清热化痰,祛湿散结,清金化痰汤加减。 (5)气阴两虚证:益气养阴,生脉散合沙参麦冬汤加减,肺瘤平膏。 2 .辨证选择中药注射液静脉滴注。 (1)肺脾气虚证:健脾补肺,益气化痰,参芪扶正注射液。 (2)肺肾阴虚证:滋阴润肺,止咳化痰,参麦注射液。 (3)气滞血瘀证:行气活血,化瘀解毒,复方苦参注射液。 (4)痰热阻肺证:清热化痰,祛湿散结,痰热清注射液。 (5)气阴两虚证:益气养阴,生脉注射液。 3 .外治法:根据病情选择贴敷疗法(止痛贴、胸水贴等)、中药熏洗等外治法。 4 .针灸治疗:可根据不同病情选用不同的治疗方法:电针、温和灸等。 5 .其他疗法:根据病情需要选择中药灌肠、耳穴贴敷、中频等。 6 .内科基础治疗 7 .护理:辨证施护。 (九)出院标准 1 .咳嗽、咯痰或咯血、胸闷、胸痛、乏力等症状缓解。 2 .病情稳定。 3 .初步形成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 .治疗期间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或合并症,导致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增加。 2 .合并有脏器转移者,退出本路径。 3 .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执行,退出本路径。

临床路径考核题

临床路径考核 一 填空(每空 3 分,共 33 分) 1、我科实行临床路径管理的病种是 ( ( )。 2、临床路径管理表单包括( ) ( )。 3、我院要求的临床路径变异率( 入组率( )。 二、 1临床路径定义( 20 分) 2 临床路径变异定义及分类( 20 分) 3 临床路径退出标准( 15 分) 4临床路径管理中医生与护士的职责 (医护分别答各自职责)(12 分))、( )、( )、 )( ) )、退出率( )、

临床路径考核答案 一每空3分 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癫痫、脑出血、急性脑梗死(首发) 2、知情同意书、临床路径管理表单、患者版临床路径表单、患者满意度调查表。 3、<30 < 20 > 50 1、临床路径是指针对某一疾病建立一套标准化治疗模式与治疗程序(5分),是一个有关临床治疗的综合模式(5分),以循证医学证据和指南为指导来促进治疗组织和疾病管理的方法(5分),最终起到规范医疗行为,减少变异,降低成本,提高质量的作用。(5分) 2(1).变异的定义:变异是假设的标准临床路径与实际过程出现了偏离,与任何预期的决定相比有所变化的称为变异。(10分) (2).变异的分类:头施临床路径时有时会产生变异,即任何不同于临床路径的偏差。变 异有正负之分,负变异是指计划好的活动没有进行(或结果没有产生),或推迟完成,如延迟出院、CT检查延迟(5分);正变异是指计划好的活动或结果提前进行或完成, 如提前出院、CT检查提前等(5分)。 3 一、第一诊断修改,第二诊断严重影响临床路径第一诊断的实施(3分) 二、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不符,必须更改诊疗方案的。(3分) 三、出现严重并发症导致路径不能执行。(3分) 四、严重并发症导致住院时 间大幅延长或者必须实其他诊疗措施。(3分) 五、发生医疗纠纷,导致路径不能执行。(3分) 4医生职责1决定病人进入或退出临床路径;(3分)2执行临床路径表上的治疗项目; (3 | 分)3评估进度(3分)4分析变异(3分)。 | 护士职责:1病人入院后立即通知医生(3分);2执行临床路径表上的护理项目(3分);3有变异时及时与医生讨论(3分);4相应疾病健康宣教(3 分)。

原发性肝癌临床路径(最新版)

原发性肝癌临床路径 一、原发性肝癌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原发性肝癌(ICD10:C22.0 ):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第一版)、《黄家驷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第七版)及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第七版)。 1.主要症状:上腹或肝区疼痛不适。食欲不振、腹胀、消化不良、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等消化道症状。消瘦、乏力、体重下降,晚期可以出现恶病质。 2.体征:肝脏肿大以及肝硬化之体征。 3.影像学检查:B超;动态螺旋CT;MRI;选择性动脉造影。 4.实验室检查:血清AFP对于原发性肝癌具有较高的特异性。AFP>400ug/L并能排除妊娠、活动性肝病、生殖腺胚胎源性肿瘤等,即可考虑肝癌的诊断;其它血清酶学和肿瘤标志物包括:谷氨酰转肽酶、异常凝血酶原、碱性磷酸酶、α-L-岩藻糖苷酶等。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第一版)、《黄家驷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第七版)及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第七版),原发性肝癌规范化诊治专家共识(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CSLC)、临床肿瘤学协作专业委员会(CSCO)和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肝癌学组2008年征求意见稿)。 根据术前检查所获得的资料,多学科评估结果。 根据肿瘤分期选择治疗方法:手术(肝切除术、肝移植、姑息治疗)、非手术治疗(局部治疗、动脉化学栓塞、化疗、放疗、生物治疗、分子靶向治疗)、以及其他治疗方法(如中医中药治疗)。 (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12-1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原发性肝癌疾病编码。 2.患者本人有手术治疗意愿。 3.满足肝切除术或肝血管结扎和/或插管术的条件。 (1)(必备条件)患者的一般情况:一般情况良好,无明显心、肺、肾等重要脏器器质性病变;肝功能正常、或仅有轻度损害(Child-Pugh A级);或肝功能分级属B级,经短期护肝治疗后恢复

肝瘟(慢性肝衰竭)中医临床路径7

肝瘟(慢性肝衰竭)中医临床路径 (2018年版)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慢性肝衰竭的住院患者。 一、肝瘟(慢性肝衰竭)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肝瘟(TCD编码:BNW220)。 西医诊断: 第一诊断为慢性肝衰竭(ICD-10编码:K72.1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肝瘟(慢性肝衰竭)中医诊疗方案(2018年版)》。 (2)西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肝功能衰竭与人工肝学组、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重型肝病与人工肝学组联合制订的《肝功能衰竭诊疗指南(2012年版)》。 2.证候诊断 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肝瘟(慢性肝衰竭)中医诊疗方案(2018年版)》。 湿热蕴毒证 瘀热蕴毒证 阳虚瘀毒证 阴虚瘀毒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肝瘟(慢性肝衰竭)中医诊疗方案(2018年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肝瘟(慢性肝衰竭)。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药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2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肝瘟(慢性肝衰竭)。 2.在肝硬化基础上,肝功能进行性减退、出现症状急性加重或出现新的并发症,可以进入本路径。 3.合并原发性肝癌、抗HIV阳性者及其他严重疾病(如心脑血管病等)和精神

病等影响疗效评价者,不进入本路径。 4.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观察并记录身目黄染、口干苦、乏力、食欲不振、腹胀、腹水、神志、行为、出血等症状或体征及其变化情况,注意舌像、脉象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凝血项、血糖、血清电解质; (3)血清甲胎蛋白(AFP); (4)血清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病毒相关检测; (5)心电图、腹部B超、胸片。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血清内毒素定量、细菌培养、血氨、甲状腺功能、自身抗体、CT或MRI等。 (八)治疗方法 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肝瘟(慢性肝衰竭)中医诊疗方案(2018年版)》。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湿热蕴毒证:祛湿解毒、凉血化瘀。 (2)瘀热蕴毒证:化瘀解毒、健脾和胃。 (3)阳虚瘀毒证:温阳利水、活血化瘀。 (4)阴虚瘀毒证:滋补肝肾、化瘀解毒。 2. 辨证选择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 3. 特色疗法 (1)中药灌肠 (2)中药外敷 4.其他疗法 5.内科基础治疗 6.护理调摄 (九)出院标准 (1)乏力、纳差、腹胀、出血倾向等症状明显好转,肝性脑病等并发症得到有效控制。 (2)黄疸、腹水等体征明显改善。

肝脓肿临床路径

肝脓肿临床路径 一、肝脓肿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肝脓肿(ICD-10 K75.0)拟行肝脓肿穿刺引流术或肝脓肿切开引流术。 (二)诊断依据。 根据《黄家驷外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人民卫生出版社)、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7月第7版) 1.症状:起病急,主要是寒战、高热、肝区疼痛和肝脏肿大。体温常可高达39-40度,伴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和周身乏力。 2.体征:有时可及肝肿大,肝区有压痛。 3.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增高,明显左移;有时出现贫血。 4.影像学检查:B超检查可明确其位置和大小。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黄家驷外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人民卫生出版社)、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7月第7版) 1.全身支持治疗:给予充分营养。纠正水电解质平衡失调,必要时多次少量输血和血浆等纠正低蛋白血症,增强机体抵抗能力。 2.全身使用抗生素:应使用较大剂量。 3.经皮肝穿刺脓肿置管引流术:适用于单个较大的脓肿。在B超引导下行穿刺。 4.切开引流术:适用于较大脓肿,估计有穿破可能,或已经穿破胸腔或腹腔。 5.中医中药治疗:多与抗生素和手术治疗配合应用,以清热解毒为主。 (四)标准住院日为 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 K75.0 肝脓肿疾病编码。 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3天 1.所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凝血功能、肝肾功能、血型、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HIV、梅毒); (3)心电图、胸片; (4)肝胆彩超及术前定位。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肺功能、超声心动图等。 (七)抗菌等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机。 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38号)执行,并结合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入院后即开始使用抗菌药物,经验性抗菌治疗可选用青霉素、头孢菌素、甲硝唑等,一日数次给药; 推荐药物治疗方案:使用《国家基本药物》的药物。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3-4天。 1.麻醉方式:气管插管全麻或硬膜外麻醉; 2.手术方式:肝脓肿穿刺引流术或肝脓肿切开引流术; 3.手术内置物:无; 4.术中用药:麻醉常规用药、补充血容量药物(晶体、胶体)、止血药、血管活性药物、术后镇痛(视情况); 5.输血:根据术中出血情况而定; 6.病理: 术后标本送病理行石蜡切片(视术中情况必要时术中行冰冻病理检查);另外取(炎症)肿物或脓腔壁组织及脓液送细菌培养+药物敏感试验,根据结果调整抗菌药物种类。 (九)术后住院恢复 3-8天。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

癫痫临床路径

癫痫临床路径 一、癫痫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癫痫(ICD-10:G40):部分性癫痫发作,全面性癫痫发作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内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临床上至少发作一次以上。 2.存在发作易感性:包括遗传、外伤、发热和动脉硬化等因素。 3.伴随社会和心理等方面问题。 4.脑电图和或影像学改变。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内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药物治疗。 2.药物控制不佳或其他特殊癫痫综合征者可请神经外科会诊进行相应治疗。 (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7-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G40癫痫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后所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肌酶、血脂、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 3.脑电图,心电图; 4.头颅MRI(包括Flair相)或CT; 5.有条件者可行相关血药浓度测定。 (七)药物选择。 1.常用口服抗癫痫药物: (1)一线抗癫痫药物:卡马西平、丙戊酸钠、苯妥英钠、氯硝西泮等; (2)二线抗癫痫药物:奥卡西平、托吡酯、拉莫三嗪、左乙拉西坦等。

2.口服抗癫痫药物治疗的基本原则:应依发作类型及以前用药及疗效情况选择抗癫痫药物。 3.药物选择时还需要考虑以下因素:禁忌证、可能的副作用、特殊治疗人群(如育龄妇女、儿童、老人等)、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药物来源和费用等。 (1)局灶性发作:卡马西平(或奥卡西平)、丙戊酸钠、托吡酯、拉莫三嗪、左乙拉西坦等。 (2)全面性发作:丙戊酸钠、卡马西平、苯妥英钠、苯巴比妥、托吡酯、拉莫三嗪、左乙拉西坦等。 (3)肝功能损害患者:慎用丙戊酸钠。 (4)肾功能损害患者:根据患者情况适当减少抗癫痫药物用量。 (5)过敏体质患者:慎用卡马西平、奥卡西平、拉莫三嗪等药物。 (6)育龄期妇女患者:可酌情选用卡马西平(或奥卡西平)、拉莫三嗪,孕前3个月和孕初3个月每日加用叶酸5mg。 (7)老年患者:酌情减少抗癫痫药物用量。 (8)儿童患者:按公斤体重计算抗癫痫药物用量。 (八)出院标准。 1.诊断明确,药物治疗方案确定,可门诊随访。 2.有手术指征者转入神经外科接受手术治疗。 (九)变异及原因分析。 1. 癫痫发作可能为非癫痫性发作,经住院检查和观察确认后,中止抗癫痫药物治疗并让患者出院。 2.患者在住院期间出现癫痫持续状态,转入癫痫持续状态临床路径。

软组织肉瘤术后化疗临床路径

软组织肉瘤术后化疗临床 路径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软组织肉瘤化疗临床路径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软组织肉瘤,符合以下情形: 需行术后辅助化疗患者。 (二)诊断依据。 根据软组织肉瘤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15年版)、《NCCN软组织肉瘤临床实践指南》(美国国家癌症协作网,2015年第2版)。 1、查体:一般根据肿物的部位、大小、边界、活动度、有无压痛、皮温和伴随症状等七个方面对肿物进行初步定性。 2、影像学:B-us、CT、MRI、PET-CT、血管造影等。四肢软组织肉瘤首选MRI 检查而非CT。高危患者(>5cm,位置深在,高度恶性)应行胸部CT而非CR检查以除外肺转移。 3、活检:软组织肉瘤活检,包括针吸活检和切开活检。针吸活检准确率约85%,肿瘤位置较浅的时候,一般由临床医师实施,位置深的可实施CT或B超引导下针吸。针吸困难或针吸失败,则需要实施手术切开活检。滑膜肉瘤,上皮样肉瘤及透明细胞肉瘤等应检查区域淋巴结情况。 4、分子遗传学:如滑膜肉瘤的SSX-SYT融合基因,透明细胞肉瘤及原始神经外胚瘤等均存在特异性基因变异。2.软组织肉瘤的确诊需要多学科方法的综合应用,目前主要依靠病理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等手段。 (三)选择化疗方案。 根据《NCCN软组织肉瘤临床实践指南》(美国国家癌症协作网,2015年第2版)、根据软组织肉瘤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15年版)等。 (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5-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成人全面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临床路径

成人全面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临床路径 一、成人全面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全面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GCSE)(ICD-10:G40.309)。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癫痫病分册》(2015修订版)和《国际最新癫痫持续状态指南》(2012年)。 癫痫持续状态定义为癫痫发作超过5min以上或两次/两次以上发作,发作之间无意识恢复。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1.一般措施 (1)生命支持:首先评估生命体征:如呼吸、心率、血压、血氧。随即采取生命支持措施:如开放气道/氧治疗;开放静脉输液通路/生理盐水输注;维持内环境稳定,注意纠正电解质紊乱、低血糖和酸中毒等。 (2)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糖、电解质、肝肾功能、血清肌酶、凝血功能、血气分析、头颅CT、心电图、胸片等。 (3)病因检查:根据病史和体格检查进行相应临床检查,以寻找GCSE病因,并予以病因治疗。

2.终止GCSE措施 (1)一线药物:首选地西泮,首次负荷剂量10mg-20mg,静脉推注,推注速度2mg/min。发作未终止者,15-30min后重复注射一次,发作仍未终止者改为二线药物治疗。 (2)二线药物:选用丙戊酸钠,首次负荷剂量15mg/kg-30mg/kg,静脉推注,推注速度3mg/kg/min-6mg/kg/min;发作终止者可予维持剂量1mg/kg/h,24小时后口服丙戊酸钠替换;发作仍未终止者改为选用苯巴比妥,首次负荷剂量10mg/kg-20mg/kg,静脉推注,推注速度50mg/min,发作仍持续者可追加5mg/kg-10mg/kg,此时有条件可进入具有监测与救治条件的重症监护病房;发作终止者可予维持剂量2mg/kg/d-4mg/kg/d,24小时后口服苯巴比妥替换;发作仍未终止者改为三线药物治疗。 (3)三线药物:首选咪达唑仑。咪达唑仑首次负荷剂量0.2mg/kg,静脉推注;维持剂量0.05mg/kg/h-0.4mg/kg/h。24小时后改为肌肉注射苯巴比妥。患者在三线药物治疗治疗期间,持续监测呼吸、心电,并在机械通气前提下开始用药,必要时请麻醉师协助。 3.后续治疗:根据患者具体请况选择合适的口服抗癫痫药物。 4.病因治疗:对病因明确的GCSE患者,积极予以病因

原发性肝癌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临床路径

原发性肝癌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临床路径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原发性肝细胞癌(ICD-10:C22.001/C22.951)。 不能手术切除的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可以手术切除,但由于其他原因(如高龄、严重肝硬化等)不能或不愿接受手术的患者。 (二)诊断依据。 1.临床症状:肝区疼痛、食欲减退、上腹饱胀、消化不良、恶心、呕吐、腹泻、消瘦、乏力、发热。晚期常出现黄疸、出血倾向。远处转移引起的症状及肝外非特异性表现等。患者常有慢性肝病病史。 2.体征:肝脏肿大、血管杂音、黄疸、门静脉高压征象,浸润、远处转移和合并症引起的体征。 3.辅助检查:血清AFP等肿瘤标志物;肝脏影像学(腹部超声检查、MRI、CT),选择性肝动脉造影、PET-CT、骨扫描。 4.病理学诊断明确:术后病理、经皮肝穿刺活检或淋巴结穿刺活检。 5.HCC的临床诊断:建议尽可能取得病理诊断。对于无法获得病理学诊断的肝细胞癌,2011年中国《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建议如下,1+2a两项或者1+2b+3三项时,可确定HCC的临床诊断。 (1)具有肝硬化以及HBV和(或)HCV感染的证据。 (2)典型的HCC影像学特征:同期多排CT扫描和(或)动态对比增强MRI检查显示肝脏占位在动脉期快速不均质血管强化,而静脉

期或延迟期快速洗脱。 (2a)如果肝脏占位直径32cm,CT和MRI两项影像学检查中有一项显示肝脏占位具有上述肝癌的特征,即可诊断HCC。 (2b)如果肝脏占位直径在1-2cm,则需要CT和MRI两项影像学检查都显示肝脏占位具有上述肝癌的特征,方可诊断HCC,以加强诊断的特异性。 (3)血清AFP≥400μg/L持续1个月或≥200μg/L持续2个月,并能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AFP升高,包括妊娠、生殖系胚胎源性肿瘤、活动性肝病及继发性肝癌等。 6.临床分期:建议用巴赛罗那(BCLC)分期标准,也可参照中国分期标准。 (三)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为原发性肝细胞癌。 2.需行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但无TACE禁忌的患者。 3.肝功能分级(Child-Pugh)A或B级。 4.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四)标准住院日。 5-7日。 (五)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潜血;

肝癌中医临床路径(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最新稿)

肝癌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原发性肝癌的患者。 一、肝癌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肝癌(TCD编码:BNA001)。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原发性肝癌(ICD-10编码:C22)。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诊断标准:参考《2001年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制定的原发性肝癌临床诊断标准》。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肝癌诊疗方案”。 肝癌临床常见证候: 肝郁脾虚证 肝胆湿热证 肝热血瘀证 脾虚湿困证 肝肾阴虚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治疗方案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肝癌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肝癌(原发性肝癌)。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肝癌(TCD编码:BNA001),原发性肝癌(ICD-10编码:C22)。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 (3)凝血功能 (4)乙肝两对半、乙型肝炎DNA测定 (5)肿瘤标志物(AFP/AFU等) (6)胸部正侧位X线片 (7)心电图 (8)上腹CT或B超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上腹MR或PET/CT或超声造影检查、丙型肝炎病毒抗体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肝郁脾虚:健脾益气,疏肝软坚。 (2)肝胆湿热:清热利湿,凉血解毒。 (3)肝热血瘀:清肝凉血,解毒祛瘀。 (4)脾虚湿困:健脾益气,利湿解毒。 (5)肝肾阴虚:清热养阴,软坚散结。 2.辨证选择中药注射液静脉滴注。 3.针灸治疗:可根据病情辨证取穴。 4.中药外敷疗法:根据病情需要选择。 5.推拿治疗:根据病情选用。 6.其他疗法:根据病情选用射频消融治疗、中药介入治疗、深部热疗、免疫系统治疗等。 7.内科基础治疗。 8.护理:基础护理及辨证施护。 (九)出院标准 1.主要症状(胁痛、腹胀等)明显改善; 2.疗程结束,无明显并发症; 3.初步形成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治疗期间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或合并症,导致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增加。 2.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执行,退出本路径。

儿科 小儿痫病(癫痫)中医临床路径

小儿痫病(癫痫)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癫痫的门诊患儿。 一、小儿痫病(癫痫)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小儿痫病(TCD编码:BEZ14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癫痫(ICD-10编码:G40)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痫病》(1994年发布)。 (2)西医诊断:参照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规划教材《儿科学》(沈晓明、王卫平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年5月第7版)。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小儿痫病(癫痫)中医诊疗方案》。 小儿痫病(癫痫)临床常见证候: 风痫证 痰痫证 惊痫证 瘀血痫证 脾虚痰盛证 脾肾两虚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小儿痫病(癫痫)中医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小儿痫病(癫痫)。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药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6个月。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小儿痫病(癫痫)的患者。 2.患儿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合并心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原发性疾病及精神病患者,不能进入路径。 4.患儿及家长同意并配合治疗。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 (2)常规脑电图; (3)头颅CT; (4)肝功能、肾功能。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动态脑电图、视频脑电图、头颅MR、血电解质、血糖、血心肌酶、甲状腺功能、抗癫痫西药血药浓度、认知功能、血或尿代谢病筛查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风痫证:熄风止痉。 (2)痰痫证:豁痰开窍。 (3)惊痫证:镇惊安神。 (4)瘀血痫证:活血化瘀。 (5)脾虚痰盛证:健脾化痰。 (6)脾肾两虚证:补益脾肾。 2.针刺疗法。 3.内科基础治疗。 (九)完成路径标准 发作频率减少≥50%。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治疗期间患儿合并其他疾病需要针对性治疗并影响本路径的实施,或出现其他意外情况需进一步明确诊断时,退出本路径。 2.病情加重,或出现严重并发症不能完成路径,退出本路径。 3.因患儿及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退出本路径。 二、小儿痫病(癫痫)中医治疗临床路径门诊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痫病(癫痫)(TCD编码:BEZ140、ICD-10 编码:G40)

慢性肝炎临床路径

慢性病毒性肝炎临床路径 一、慢性病毒性肝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慢性病毒性肝炎(ICD-B18.101;103;201; 202;901;902;810;81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传染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实用传染病学(第3版)》(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等国内临床诊疗指南符合慢性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 1.肝炎病史半年以上,既往有乙型、丙型、丁型肝炎 或肝炎病毒携带史,本次又因同一病原再次出现肝 炎症状、体征及肝功能异常者。 2.发病日期不明确或无肝炎病史,但肝组织病理学检 查符合慢性肝炎改变,或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实验 室及影像学检查符合慢性肝炎表现者。 根据肝功能损伤程度临床分为: ⑴轻度:病情较轻,症状不明显肝功能指标仅1~2项轻 度异常。 ⑵中度: 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居于轻度和重度之间。 ⑶重度:有明显或持续的肝炎症状如乏力、食欲减退、

腹胀、尿黄等,伴有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脾大并排除其它原因,且无门静脉高压者。ALT和(或)AST反复或持续升高,白蛋白降低,丙种球蛋白明显升高。除前述条件外,凡白蛋白≤32g/L、总胆红素大于5倍正常值上线、凝血酶原活动度大于40%但小于60%(或凝血酶原时间大于对照5秒以上)、胆碱酯酶<2500U/L,四项检测有一项达上述程度者即可诊断。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传染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实用传染病学(第3版)》(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等国内临床诊疗指南 1.一般治疗(适当休息、不宜过,戒酒、停用有损肝功的药物。如ALT明显增高,甚至出现黄疸,则应尽量卧床休息。高蛋白、低脂肪、高维生素饮食)。 2. 药物治疗 (抗病毒、减轻肝细胞炎症、改善和恢复肝功能及减轻肝纤维化)。 (四)标准住院日为14-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B18.101;103;201;202;901; 902;810;811慢性病毒性肝炎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

原发性肝癌临床路径肝癌切除术

原发性肝癌(肝癌切除术)临床路径 (2016年版) 一、原发性肝癌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原发性肝癌ICD-10 C22.900 (二)诊断依据。 根据《2012+EASLEORTC+临床实践指南:肝细胞癌的管理》《NCCN临床实践指南:肝胆肿瘤(2015.V1)》《内科学(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黄家驷外科学》(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临床表现:肝区疼痛,肝大,黄疸,肝硬化征象,伴癌综合征,进行性消瘦、发热、食欲不振、乏力、营养不良和恶病质等全身性表现。 2.实验室检查:AFP,血清岩藻糖苷(AFu),GGT2,异常凝血酶原(APT),肝功能 3.辅助检查:腹部超声,增强CT,MRI,选择性肝动

脉造影,超声引导下肝穿刺活体组织检查。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2012+EASLEORTC+临床实践指南:肝细胞癌的管理》《NCCN临床实践指南:肝胆肿瘤(2015.V1)》《内科学(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黄家驷外科学》(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治疗原则:早期诊断、早期采用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是提高长期治疗效果的关键。 (1)规则肝癌切除术。 (2)肝移植 2.局部治疗:1、经皮穿刺瘤内注射无水乙醇(PEI)2、射频消融RF,3、肝动脉栓塞TAE。 (四)标准住院日为12-15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需符合原发性肝癌 2.排除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合并心、肺、肾、脑等脏器功能损害)及非肝癌切除术患者。

3.排除其他:继发性肝癌,其他肝脏肿瘤或病变如血管瘤、肝腺瘤等,需要肝癌局部治疗及需要肝移植者。 4.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2-3天。 1.所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 (2)肝肾功能、ICG检测、电解质、血型、凝血功能、血氨、甲胎蛋白、各种肝炎病毒学指标检测(乙肝五项、乙肝DNA定量、抗HCV)、感染性疾病筛查(抗HIV、TPHA); (3)胸片、心电图、腹部超声、腹部CT(增强及血管重建)、腹部MRI(增强及MRCP)。 2.根据患者情况选择:超声心动图和肺功能等。 (七)选择用药。 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

472肝动脉栓塞术临床路径

肝动脉栓塞术临床路径 (2016年版) 一、肝动脉栓塞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主要诊断为肝细胞癌、肝癌破裂出血、肝恶性肿瘤、肝良性肿瘤、肝胆管恶性肿瘤、肝胆管细胞癌、肝占位性病变、肝肿物、肝血管瘤、肝血管肉瘤、肝动脉动脉瘤。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 病史:肝硬化,体重进行性下降,随访肿物进行性增大,临近组织器官转移等。 2.临床症状:肝区不适、疼痛、胀痛等或检查发现,无临床表现。 3.体征:肝脏增大,肝区叩击痛,腹水、胸腔积液等。 4.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或CT/MRI检查明确病变存在。 5.AFP异常增高(肝癌)。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手术:介入手术治疗。 2.手术方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肝血管瘤超选择性栓塞术;肝动脉碘油栓塞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3-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诊断为下列疾病者:肝细胞癌、肝癌破裂出血、肝恶性肿瘤、肝良性肿瘤、肝胆管恶性肿瘤、肝胆管细胞癌、肝占位性病变、肝肿物、肝血管瘤、肝血管肉瘤、肝动脉动脉瘤。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以主要诊断为治疗目的,其它疾病的处理不影响主要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检查(1-3天)。 1.必须检查的项目或有三个月内的结果: (1)血常规、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AFP、CEA、CA19-9;

(完整版)卵巢恶性肿瘤临床路径

卵巢恶性肿瘤临床路径 (2015 年版) 一、卵巢恶性肿瘤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卵巢恶性肿瘤(ICD-10:C56 02)不伴胸腹水行全子宫切除+双侧附件+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术+大网膜切除术+阑尾切除术(ICD-9-CM-:3 68.5 /68.7/40.3/47.0 )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 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Staging Classifications and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Gynecological Cancer 》(FIGO Committee on Gynecologic Oncology ,The Third Edition) 1. 病史:发现盆腔包块。 2. 妇科检查提示。 3. 肿瘤标志物如CA125 CA199明显增高或CT提示。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 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Staging Classifications and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Gynecological Cancer 》(FIGO Committee on Gynecologic Oncology ,The Third Edition) 1 .手术方式:行全子宫切除+双侧附件+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术+大网膜切除术+阑尾切除术

2. 手术途径:开腹 (四)标准住院日为w 2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符合ICD-10:C56-02 卵巢恶性肿瘤疾病编码。 2. 不伴胸腹水。 3. 符合手术适应证,无手术禁忌证。 4. 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2-4 天。 1. 所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型、凝血功能; (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4)盆、腹腔超声,胸部X 片,心电图,双下肢深浅静脉彩超。 2. 根据病情需要而定:肿瘤标记物,胃镜,肠镜,腹盆腔CT 或MR,心、肺功能测定,排泄性尿路造影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抗菌药物使用: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 〔2004〕285 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3-5 天。

27原发性肝癌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临床路径

原发性肝癌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 临床路径 (2016年版) 一、原发性肝癌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原发性肝细胞癌(ICD-10:C22.001/C22.951)。 不能手术切除的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可以手术切除,但由于其他原因(如高龄、严重肝硬化等)不能或不愿接受手术的患者。 (二)诊断依据。 1.临床症状:肝区疼痛、食欲减退、上腹饱胀、消化不良、恶心、呕吐、腹泻、消瘦、乏力、发热。晚期常出现黄疸、出血倾向。远处转移引起的症状及肝外非特异性表现等。患者常有慢性肝病病史。 2.体征:肝脏肿大、血管杂音、黄疸、门静脉高压征象,浸润、远处转移和合并症引起的体征。 3.辅助检查:血清AFP等肿瘤标志物;肝脏影像学(腹部超声检查、MRI、CT),选择性肝动脉造影、PET-CT、骨

扫描。 4.病理学诊断明确:术后病理、经皮肝穿刺活检或淋巴结穿刺活检。 5.HCC的临床诊断:建议尽可能取得病理诊断。对于无法获得病理学诊断的肝细胞癌,2011年中国《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建议如下,1+2a两项或者1+2b+3三项时,可确定HCC 的临床诊断。 (1)具有肝硬化以及HBV和(或)HCV感染的证据。 (2)典型的HCC影像学特征:同期多排CT扫描和(或)动态对比增强MRI检查显示肝脏占位在动脉期快速不均质血管强化,而静脉期或延迟期快速洗脱。 (2a)如果肝脏占位直径 2cm,CT和MRI两项影像学检查中有一项显示肝脏占位具有上述肝癌的特征,即可诊断HCC。 (2b)如果肝脏占位直径在1-2cm,则需要CT和MRI两项影像学检查都显示肝脏占位具有上述肝癌的特征,方可诊断HCC,以加强诊断的特异性。 (3)血清AFP≥400μg/L持续1个月或≥200μg/L持续2个月,并能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AFP升高,包括妊娠、生殖系胚胎源性肿瘤、活动性肝病及继发性肝癌等。 6、临床分期:建议用巴赛罗那(BCLC)分期标准,也可参照中国分期标准。

27原发性肝癌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临床路径

TACE) 原发性肝癌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临床路径 (2016 年版) 一、原发性肝癌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临床路 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原发性肝细胞癌(ICD-10 : C22.001/C22.951 )。 不能手术切除的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可以手术切除,但由于其他原因(如高龄、严重肝硬化等)不能或不愿接受手术的患者。 (二)诊断依据。 1. 临床症状:肝区疼痛、食欲减退、上腹饱胀、消化不良、恶心、呕吐、腹泻、消瘦、乏力、发热。晚期常出现黄疸、出血倾向。远处转移引起的症状及肝外非特异性表现等。患者常有慢性肝病病史。 2. 体征:肝脏肿大、血管杂音、黄疸、门静脉高压征象,浸润、远处转移和合并症引起的体征。 3. 辅助检查:血清AFP等肿瘤标志物;肝脏影像学(腹 部超声检查、MRI、CT),选择性肝动脉造影、PET-CT、骨 扫描

4.病理学诊断明确:术后病理、经皮肝穿刺活检或淋巴结穿刺活检。 5.HCC的临床诊断:建议尽可能取得病理诊断。对于无法获得病理学诊断的肝细胞癌,2011年中国《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建议如下,1+2a两项或者1+2b+3三项时,可确定HCC 的临床诊断。 (1)具有肝硬化以及HBV和(或)HCV感染的证据。 (2)典型的HCC影像学特征:同期多排CT扫描和(或)动态对比增强MRI检查显示肝脏占位在动脉期快速不均质血管强化,而静脉期或延迟期快速洗脱。 (2a)如果肝脏占位直径2cm,CT和MRI两项影像学检查中有一项显示肝脏占位具有上述肝癌的特征,即可诊断HCC。 (2b)如果肝脏占位直径在1-2cm,则需要CT和MRI两项影像学检查都显示肝脏占位具有上述肝癌的特征,方可诊断HCC,以加强诊断的特异性。 (3)血清AFP≥400μg/L 持续1个月或≥200μg/L 持续2 个月,并能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AFP升高,包括妊娠、生殖 系胚胎源性肿瘤、活动性肝病及继发性肝癌等。 6、临床分期:建议用巴赛罗那(BCLC)分期标准,也 可参照中国分期标准 (三)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为原发性肝细胞癌。 2. 需行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但无TACE禁忌的患者。 3. 肝功能分级(Child-Pugh )A 或B级。 4. 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