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网规划方法与实践考试

公路网规划方法与实践考试
公路网规划方法与实践考试

公路网规划方法与实践

一、单选题【本题型共5道题】

1.当路网连通度C为()时路网布局为方格网状,节点多为四路连通。

A.1

B.1.5

C.2

D.3

用户答案:[C] 得分:6.00

2.下列方法中,不是路网规模研究方法的是()。

A.连通度法

B.类比法

C.效率曲线法

D.总量控制法

用户答案:[D] 得分:6.00

3.公路网现状及综合评价应分析现状公路网规模、结构、布局、技术水平和交通运行状况,评价公路网的(),分析现状公路网存在的主要问题。

A.适应性

B.合理性

C.先进性

D.科学性

用户答案:[A] 得分:6.00

4.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年-2030年)规划目标中提出:国家高速公路全面连接地级行政中心,城镇人口超过()万的中等及以上城市,重要交通枢纽和重要边境口岸。

A.5

B.10

C.15

D.20

用户答案:[D] 得分:6.00

5.公路网规划研究及报告编制工作应由具有相应咨询资质的单位承担,其中承担国道和省道规划的研究单位应具备()咨询资质。

A.国际咨询资质

B.甲级

C.乙级

D.丙级

用户答案:[B] 得分:6.00

二、多选题【本题型共5道题】

1.直接经济效益分析,主要分析规划实施后在()方面的效益。

A.节约运输时间

B.提高运输收入

C.降低运输成本

D.减少交通事故损失

E.节约燃油消耗

用户答案:[ACDE] 得分:8.00

2.公路网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和保障规划实施的政策和措施。

A.评价公路网现状

B.研究未来经济社会和交通发展需求

C.明确公路发展目标

D.确定路网规模、布局和技术标准

E.提出公路网建设总体安排

用户答案:[ABCDE] 得分:8.00

3.编制公路网规划必须贯彻国家的方针和政策,严格执行有关法规、制度,以及相关技术规范、标准;满足发展要求,与()相适应,与其他运输方式相衔接;注重经济社会效益,集约利用土地,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A.产业布局

B.生产力布局

C.国土规划

D.旅游规划

E.城镇体系规划

用户答案:[BCE] 得分:8.00

4.布局研究技术方法主要包括()。

A.基于交通量四阶段预测的布局方法

B.总量控制法

C.交通区位法

D.节点布局法

E.动态规划法

用户答案:[ABCDE] 得分:8.00

5.《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中规定公路功能:公路在路网中为车辆出行提供()的交通服务能力。

A.畅通直达

B.汇集疏散

C.经济高效

D.出入通达

E.安全绿色

用户答案:[ABD] 得分:8.00

三、判断题【本题型共3道题】

1.

基于交通量四阶段预测的布局方法核心内容是采用交通量四阶段预测法预测区域路网交通量,以此作为路网布局设计的主要依据。()

Y.对

N.错

用户答案:[Y] 得分:10.00

2.

编制公路网规划要广泛征询公众、相关部门的意见,不需要征询相邻行政区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的意见。()

Y.对

N.错

用户答案:[N] 得分:10.00

3.

土地利用影响分析,应分析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协调性,提出减少耕地占用和节约集约用地的措施。()

Y.对

N.错

用户答案:[Y] 得分:10.00

交通运输部关于印发《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工作管理办法和《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报告编制办法》的通知

交通运输部关于印发《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工作管理办法)和《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报告编制办法》的通知 交规划发〔2011〕69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交通(运输)厅(局、委),天津市市政公路管理局,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 原交通部于1996年颁布了《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工作管理办法》和《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报告编制办法》。15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原办法中的部分内容已不能适应形式发展的要求。 为进一步规范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管理和后评价报告的编制工作,提高公路建设项目决策的科学性,我部组织专门力量对办法进行了修订。现将修订后的《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工作管理办法》和《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报告编制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原交通部《关于印发<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工作管理办法>和<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报告编制办法>的通知》(交计发[1996]1130号)中《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工作管理办法》和《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报告编制办法》同时废纸。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二十八日 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工作管理办法 第一条项目后评价是基本建设程序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加强和规范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管理工作,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纳入交通运输部后评价工作管理的公路建设项目,其它公路建设项目可参照执行。第三条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是用科学、系统的评价方法,通过对项目立项、可行性研究、设计、施工和运营各阶段工作的跟踪、调查和分析,全面评价项目的作用与影响、投资与效益、目标实现程度及持续能力等,总结项目的经验与教训。根据需要,也可针对项目的某一方面或问题进行专题评价。

第四条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应遵循独立、公正、客观、科学的原则,后评价工作不受项目以往各阶段结论的约束。 第五条纳入交通运输部后评价工作管理的公路建设项目,由交通运输部根据有关规划和具体项目情况,商各省(区、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确定,重点选择国家公路网规划中的重大建设项目或对行业发展具有重大指导意义的项目,并以后评价工作计划形式下达;进行后评价的项目应已建成通车运营5年以上并通过竣工验收。 省(区、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组织项目单位,按照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报告编制办法要求开展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报告编制工作,并组织可行性研究、设计、施工、监理、运营、管理等部门和单位配合,提供必要的外部条件和基础资料。报告完成后,省(区、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进行项目后评价报告的初审工作,并将修改后的报告和初审意见报部。交通运输部根据后评价工作计划情况,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咨询机构承担项目后评价报告的审查任务。 第六条纳入交通运输部后评价工作管理的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报告的编制应由具有甲级工程咨询资质的咨询机构承担,该机构不得是参加过同一项目前期工作和建设实施工作的工程咨询机构;参与后评价工作的人员不得是该项目各阶段的主要参与者。 第七条承担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报告编制的工程咨询机构,在接受委托后,应组建满足后评价要求的专家组或工作组,并在现场调查和资料收集的基础上,按照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报告编制办法的要求,对项目进行全面系统地分析与评价。 第八条工程咨询机构在开展项目后评价报告编制的过程中,应重视公众参与,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并在后评价报告中予以客观反映。 第九条对于纳入交通运输部后评价工作管理的项目,项目法人或建设单位应健全收集、保存项目各阶段的相关信息和档案资料的机制,为后评价工作积累完整的技术经济数据和资料。 第十条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经费由省(区、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负责落实。

农村公路工程监理规划

第一章监理大纲 一、目的 为了确保农村公路建设的工程质量、进度、投资和合同管理,规范农村公路建设工程的监理工作,热情为业主服务,全面执行招标邀请文件中的条款要求约定的各项权利义务,完成好本工程监理服务,特拟制定本监理大纲。 二、编制依据 建设工程监理委托合同,建设工程监理规范《GB50319—2000》、公路工程施工监理规范《JTJ077—95》、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现行国家法律法规和经济技术标准,以及业主的授权等,充分体现建设工程监理的合法性、权威性、公正性。认真研究熟悉工程设计文件,合理化融会贯通,使监理工作更具有针对性、适用性,充分把握承包单位的施工总体设计,全程监控,关键部位重点把关,使监理与施工更具有同步性、可靠性,运用现代全面质量管理(TQC)知识,按计划→执行→检验→处理(P、D、C、A)即:戴明循环模运作,使监理工作更具有科学性、先进性。 三、施工监理的原则 农村公路工程监理工作应认真贯彻执行“严格监理,热情服务,秉公办事,一丝不苟”的原则,按合同文件,技术规范,以工程质量监理为重点,对工程施工全过程实施控制管理,按监理合同要求完成监理工作内容,确保项目工程质量达到以合格以上等级要求。 四、监理规划编制的指导思想 1、施工准备阶段的监理是积极参与、热情服务、多提建议、当好参谋。

2、施工阶段的监理指导思想是抓好“事前控制,事中控制”的监理工作,尽量减少事后返工事情的发生,即:既要主动,又不越俎代疱。 3、质量控制的指导思想是着眼于施工前(技术交底)控制,着重于施工中技术规范=控制,不放松施工后(质量缺陷)控制,杜绝质量安全事故,严格执行“六不准”,即:人员不到位、机械设备不足不准开工;未经检验的材料不准使用;未经批准的施工工艺不准采用;未经批准的图纸不准用于施工;前道工序未经验收后道工序不准进行;未经验收的工程不准计量。 4、监理规划编制的指导思想是指导参加本工程项目监理人员履行职责,开展工作的行动纲领和基本方针,并以此确立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和措施,我监理组把重点放在施工前和施工过程中,对每一道工序提出监理的重点,使我公司派往现场的专业监理工程师和监理人员人人做到胸有成竹,自觉做到积极地不折不扣地认真领会贯通的开展工作。 第二章监理工作基本概况 工程基本概况

农村公路网技术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农村公路网技术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刘 奇李旭宏 东南大学,交通学院,南京210096 摘 要:目前,我国将大力加强农村公路的规划建设,农村公路网将在经济建设中发挥重大的作用。但是,我国现有的公路网评价指标体系仅是针对整体公路网而言,对农村公路和干线公路网的评价指标体系没有区分对待。本文通过对我国农村公路相对线公路的独特的形成发展机理、结构形式、功能特点和布局规划方法的研究,提出了从路网的“有无”,出行的“难易”和服务的“高低”三个层面建立起我国农村公路网的技术评价指标体系,以期能为新一轮的农村公路网规划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村公路;技术评价指标;技术评价标准 中图分类号:U41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747(2007)04-0105-05 Study on the Techniqu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the Rural Highway Network LIU Qi LI Xu-hong School of Transportation, Southeast University,NanJing 210096,China Abstract:In the new period, rural highway’s plan and construction will be enhanced,and the rural highway road net will take significant roll in our country’s economic construction. But some problem still existed in techniqu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that is,the system treats the rural and the main highways as the same thing. Based on the research of the special development mechanism,func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ural highway structure form of our country,a techniqu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was established from the three aspects — there is or is not road nets; it is difficult or easy to go; and the service level is high or low,which can be refered in the planning and constructing of the rural highway. Key words:Rural highway network,techniqu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standards of the 收稿日期:2006-10-30. 作者简介:刘 奇(1983-),男,湖南耒阳人,现为东南大学交通学院在读硕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公路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要点(征求意见稿)

附件 公路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要点 (征求意见稿) 二一三年十月 〇 —3—

目 录 1总体要求 (6) 1.1适用范围 (6) 1.2评价目的 (6) 1.3评价范围 (6) 1.4评价时段 (7) 1.5评价内容 (7) 1.6评价重点 (8) 1.7评价原则 (8) 1.8技术路线 (9) 2评价内容 (10) 2.1规划概述 (10) 2.2资源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11) 2.3环境影响识别和评价指标体系 (13) 2.4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4) 2.5规划协调性分析与环境合理性论证 (17) 2.6规划的优化调整与实施建议 (19) 2.7环境保护对策与措施 (20) 2.8环境管理与跟踪监测评价 (21) 2.9公众参与 (21) 2.10执行总结 (22) 3其他要求 (23) 3.1规范性引用文件 (23) 3.2图件要求 (23) —4—

4报告书编制框架 (24) 4.1报告书内容及编制目录 (24) 4.2主要图件 (26) 附录 A 公路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示例库 (27) 附录 B 规划环境协调性分析重点内容 (28) 附录 C 公路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常用方法 (29) —5—

公路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要点 1总体要求 1.1适用范围 本技术要点规定了省(自治区、直辖市)级公路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一般原则、程序、内容、方法及环境影响报告书(以下简称“报告书”)的编制要求,主要用于指导省(自治区、直辖市)级公路网(包括高速公路、普通公路等不同技术等级和国道、省道等不同行政等级的公路)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 全国、跨省区域、市(地)级行政区的公路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编制可参照本技术要点。 1.2评价目的 深入评价公路网规划实施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全面分析公路网规划与相关规划的协调性、区域资源环境条件对规划的承载能力等,有针对性地提出规划的优化调整与实施建议、预防或减轻不利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从源头上预防公路网规划实施可能造成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有效保护区域自然环境,保障规划的环境合理性。 1.3评价范围 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试行)》及其他相关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要求,确定公路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如下: (1)生态影响评价范围应以规划涉及的行政区范围为基础,考 —6—

2018年农村道路建设实施方案

姓名:XXX 部门: XX部YOUR LOGO Your company name 2 0 X X 2018年农村道路建设实施方案

2018年农村道路建设实施方案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当前我国一项十分重大而又紧迫的历史任务,而农村道路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加快推进区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道路建设,现制订如下实施方案: 一、调整完善新一轮农村公路建设规划 根据全区“十二五”城市发展规划纲要的总体要求和镇村建设规划方案,随着全区具体居民点规划的确定,进一步调整充实并完善全区新一轮农村公路建设规划,到2018年确保镇与镇、镇与村、村与村与就近等级公路的连接和沟通,做到规划的居民点农村公路建设实现“村村通”。 二、制订农村公路建设总体目标任务 1.XX年建设目标任务 根据全区XX年村庄示范点建设计划,全区计划投资3700万元,建设改造农村公路57.18公里,其中:区至镇公路24.13公里,镇至镇公路12.75公里,镇至行政村公路20.3公里。重点对规划建设的村庄示范点且已纳入57.18公里年度计划的,同步建设农村公路;对规划示范点中尚未纳入年度计划的,尽可能调整走向,确实难以调整的,将适时上报省市、追加计划,做好农村公路与居民点的衔接,确保建成的示范点通达等级公路。 2.XX~2018年建设目标 全区计划投资约5400万元,预计建设农村公路180公里。在XX年 第 2 页共 5 页

全区村庄示范点和农村公路工程的基础上,对“十二五”后四年确定的村庄示范点,第一是结合全区新一轮农村公路建设规划,实施农村公路工程;第二是在规划、计划外的,适时调整规划,增加建设计划;第三是做好年度村庄示范点通农村公路的建设工作,确保年度建成的村庄示范点连接等级公路。 三、确立新一轮农村公路建设的技术标准 1.对列入省级村庄示范点建设的农村公路,按照省确立的技术标准和要求建设。 2.对省级以下村庄示范点建设的农村公路,按照不低于第一轮农村公路建设的标准,即路面宽度不小于3.5米,道路两侧路肩宽度各不小于0.8米、水泥混凝土厚度不小于15厘米,道路等级达四级标准。对适宜路段同步实施绿化工程。在通达深度上,配套农村公路直接通达居民点的村口处,做到方便村民出行和农副产品的运输。 四、明确责任主体和资金筹措计划 根据交通部颁发的《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农村公路中的乡、村道路建设主体是各乡(镇)人民政府和村民委员会。因此,区交通部门负责统一规划、检查监督、技术指导,各镇人民政府、村民委员会负责组织实施。 对省级村庄示范点的农村公路建设,省已基本明确补助标准,不足部分由各镇、村筹集,区不再给予补助。 对省级以下村庄示范点的农村公路建设,除市以上补助资金外,不 第 3 页共 5 页

农村公路建设存在问题及规划措施浅析

农村公路建设存在问题及规划措施浅析 摘要: 农村公路是公路网的基础, 是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重要钮带, 是关系到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 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设施,因此,农村公路的建设在建设新农村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带动性的作用。本文通过对现在农村公路交通中存在的问题和农村公路规划目标的分析研究,提出了相关措施。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农村公路; 规划目标; 措施 1现状农村公路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十五”过后, 我国农村公路建设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但是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 现在的进展仅仅是开局、起步。农村公路建设中还存在诸多的问题,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在农村公路建设中, 地方政府和设计者不能因地制宜。 建设者往往缺乏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这样农村公路建设成本居高不下, 浪费了有限的建设资金, 使有限的农村财力很难承受。 (2) 农村公路总体技术水平不高。 农村公路总体技术水平不高主要表现在: 一方面农村

公路建设投入不足, 公路建设等级低下; 另一方面, 农村公 路大多数为民办公助、群众投工投劳的成果, 资金投入不足, 涵挡等配套设施差。 (3) 农村公路建设、养护资金严重不足。 目前, 农村公路的造价每公里大约为7~10 万元, 农村公路建设资金来源主要由省补助、交通费投入、财政配套、村集体经济支出、发动农民自愿筹集等渠道组成。这就导致了一方面农村公路建设总量不足, 通达深度不够; 另一方面在公路建成后, 由于资金不足, 缺乏养护, 超重车辆的行驶, 导致路面破坏严重, 功能失效。 (4) 农村公路建设管理责任不明确, 管理跟不上。 作为政府履行公路交通管理职能的部门, 对农村公路 建设、管理和养护工作的指导意见不够明确,服务的主动性不够强。 (5) 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机制不健全、不规范。 各级政府和交通部门对农村公路工作的长期性和艰巨性认识不足, 重建轻养的观念严重。因此, 这类公路损坏严重, 造成财力浪费。 (6) 农村公路安全条件差。 “村村通公路”的实现, 使广大农村形成了密集的公路网, 对发展农村经济起到了支柱作用。但农村公路宽度不够, 质量欠佳, 有的年久失修, 通行能力差, 极易出现安全问题。

2020公路网规划方法与实践考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本题型共5道题】 1.下列方法中,不是路网规模研究方法的是()。 A.连通度法 B.类比法 C.效率曲线法 D.总量控制法 用户答案:[D]得分:6.00 2.公路网规划研究及报告编制工作应由具有相应咨询资质的单位承担,其中承担国道和省道规划的研究单位应具备()咨询资质。 A.国际咨询资质 B.甲级 C.乙级 D.丙级 用户答案:[B]得分:6.00 3.公路网布局方案影响因素,分析主体功能区、城镇、产业布局、资源开发、国家安全等经济社会需求,以及环境、土地、()等限制因素对规划布局的影响。 A.资金 B.地理条件 C.运输需求 D.矿产资源 用户答案:[C]得分:0.00 正确答案可能为:B 4.布局研究技术方法中,()是以路网规模总量为约束条件,根据路段重要度,求解最优路网的方法。

A.动态规划法 B.节点布局法 C.交通区位法 D.总量控制法 用户答案:[D]得分:6.00 5.规划范围和期限应说明规划区域范围、()以及规划期限。 A.研究对象 B.规划对象 C.功能层次 D.规划依据 用户答案:[B]得分:6.00 二、多选题【本题型共5道题】 1.2017年11月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决定,通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作出修改,公路,包括:()。 A.公路桥梁 B.公路隧道 C.公路渡口 D.服务区 E.指示标志 用户答案:[ABC]得分:8.00 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中规定公路功能:公路在路网中为车辆出行提供()的交通服务能力。 A.畅通直达

B.汇集疏散 C.经济高效 D.出入通达 E.安全绿色 用户答案:[ABD]得分:8.00 3.综合运输体系由多种运输方式组成,包括了()、科技、管理、政策等多个要素。 A.交通基础设施 B.运输装备 C.运输服务 D.支持保障 E.资金土地 用户答案:[ABC]得分:8.00 4.公路网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和保障规划实施的政策和措施。 A.评价公路网现状 B.研究未来经济社会和交通发展需求 C.明确公路发展目标 D.确定路网规模、布局和技术标准 E.提出公路网建设总体安排 用户答案:[ABCDE]得分:8.00 5.直接经济效益分析,主要分析规划实施后在()方面的效益。 A.节约运输时间

公路网规划编制办法

公路网规划编制办法 2010年3月

目录 公路网规划编制办法 (1) 附件公路网规划报告格式及内容要求 (4) 附录公路网规划研究主要技术方法 (12)

公路网规划编制办法 第一条为规范公路网规划编制,加强公路网规划工作管理,提高规划的科学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等相关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各类公路网规划的编制。 第三条公路网规划是公路建设前期工作的重要环节,是公路合理布局、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是编制公路建设五年规划的依据,是确定公路建设项目的基础。公路网规划期限一般为10—20年。 第四条编制公路网规划必须贯彻国家的方针和政策,严格执行国家颁布的有关法规、制度,以及相关技术规范、标准;满足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与生产力布局、国土规划和城镇体系规划相适应,与其他运输方式相衔接;注重经济和社会效益,集约利用土地,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五条公路网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评价公路网现状,研究未来经济社会和交通发展需求,明确公路发展目标,确定路网规模、布局和技术标准,提出公路网建设总体安排以及保障规划实施的政策与措施。 第六条公路网规划按公路行政等级划分,可分为国道规划、省道规划、县道规划、乡道规划,以及专用公路规划;按区域范围划分,可分为各级行政区域的公路网规划和特定区域的公路网规划。 第七条国道规划由国务院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

门并商国道沿线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编制,报国务院批准。 省道规划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会同同级有关部门并商省道沿线下一级人民政府编制,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并报国务院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备案。 县道规划由县级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会同同级有关部门编制,经本级人民政府审定后,报上一级人民政府批准。 乡道规划由县级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协助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编制,报县级人民政府批准。县道、乡道规划应当报批准机关的上一级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备案。 专用公路规划由专用公路的主管单位编制,经其上级主管部门审定后,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审核。专用公路规划应与其他公路规划相协调。 按行政区域编制的公路网规划,由该行政区域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编制,规划编就后,报该行政区域人民政府批准,并报上一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备案。跨行政区域的公路网规划可由上一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组织相关行政区域的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编制。按行政区域编制的公路网规划应服从上一级公路网规划。 第八条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可根据经济社会和交通发展的新形势及规划实施情况,适时组织规划调整。当出现重大调整时,须履行相关审批程序。 第九条编制公路网规划要广泛征询公众、相关部门和相邻行政区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的意见。

农村公路网规划编制项目招投标书范本

亳州市农村公路网规划编制项目 (项目编号:BZCG 号) 招标文件 采购人:亳州市交通运输局 政府采购代理机构:亳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 年月日

目录 第一章招标公告 第二章投标人须知 第三章评标办法 第四章采购内容及需求 第五章合同条款及格式 第六章投标文件格式

第一章招标公告 亳州市农村公路网规划编制项目 招标公告(网招) 项目编号:BZCG号 一、招标条件 1、项目名称:亳州市农村公路网规划编制项目 2、采购人: 亳州市交通运输局 3、资金来源: 财政资金 该项目已具备招标条件,现进行公开招标,欢迎符合条件的供应商参加投标。 二、项目概况和采购内容 1、采购内容: 亳州市农村公路网规划编制项目,主要是针对省交通运输厅关于加强农村公路网规划编制工作的指导意见的要求,对我市县道网、乡村公路网路线规划的合理性、周边市县路网的连通性、资源节约和低碳环保可持续发展性方针进行统筹编制指导,对最终规划方案进行复核确认。具体详见招标文件。 2、采购预算: 元。 3、标包划分: 共分为个标包,分别为: /。 三、投标人的资格要求 1、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二十二条规定的投标人资格条件: (1)具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 (2)具有良好的商业信誉和健全的财务会计制度; (3)具有履行合同所必需的设备和专业技术能力; (4)有依法缴纳税收和社会保障资金的良好记录; (5)参加政府采购活动前三年内,在经营活动中没有重大违法记录;

(6)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2、其他资格要求:()具有测绘乙级及以上资质证书或城乡规划编制乙级及以上资质证书。 3、本次招标不接受联合体投标。联合体投标的,应满足下列要求: / 。 四、招标文件的获取 1、报名时间:自招标公告发布之日起至年月日:时止(北京时间)。投标人须仔细阅读“投标人资格要求”,谨慎报名。 2、报名方式:网上报名。请潜在投标人于报名时间内登录亳州市公共资源交易网网上系统,按照有关程序办理报名事宜(注册、报名、下载招标文件)。 (1)登陆亳州市公共资源交易网(https://www.360docs.net/doc/944701074.html,)免费注册用户,认真阅读《亳州市公共资源交易网注册用户登记暂行办法》、“注册用户操作使用手册”、“注册用户办事指南”等相关文件资料,按照有关程序办理相关事宜。技术咨询电话:(2)点击网上报名后,及时下载招标文件及其他资料(含答疑或相关说明)。如本项目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标包,潜在投标人参加其中任何一个标包的投标,必须对该标包进行网上报名。 (3)只有成功下载招标文件后方完成全部报名程序。网上报名系统将于报名时间(即招标文件获取时间)截止后准时关闭,各潜在投标人须及时报名并下载招标文件。因未及时下载招标文件导致报名无效的,责任自负。供应商投标时请携带本单位报名回执单,如未提供报名回执单,则以亳州市公共资源交易系统自动生成的投标报名表为依据。 3、招标文件售价:每标包人民币元整,招标文件售后不退,以电子文件形式出售,如需纸质招标文件请与采购人或采购代理机构联系。 五、投标文件的递交及开标 1、投标文件递交的截止时间(投标截止时间,下同):年月日:时,投标人应在投标截止时间前通过电子招标投标交易平台(亳州市公共资源交易系统)递交电子投标文件。 2、投标文件递交的地点:亳州市谯城区希夷大道南段号(市政府向南米路西)亳州市政务服务中心三楼(具体开标室详见亳州市公共资源交易网“开标日程安排”或者开标当天指示牌)。 3、逾期送达的投标文件,电子招标投标交易平台(亳州市公共资源交易系统)将予以

安徽省交通运输厅关于加强农村公路网规划编制工作的指导意见【模板】

安徽省交通运输厅关于加强农村公路网规划编制工作的指导意见 各市交通运输局,广德、XX县交通运输局,省公路局: 随着《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年-2030年)》和《安徽省普通省道网规划(2016年-2030年)》的正式印发和线位调整工作的基本完成,我省农村公路网络形态发生了显著变化,迫切需要对农村公路网布局进行完善。为了切实做好我省农村公路网规划编制工作,加快构建现代立体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服务五大发展美好安徽建设,现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高度重视农村公路网规划编制工作 农村公路是保障农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基本条件,是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先导性、基础性设施,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支撑。及时开展农村公路网规划编制工作,既是公路网持续、健康、协调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支撑。各市(省直管县)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充分认识开展农村公路网规划编制工作的重要性,将其作为贯彻五大发展理念,落实供给侧改革的大事抓紧抓实抓好。 二、正确认识农村公路的功能定位 县道是指具有全县政治、经济意义,除国道、省道以外的县际间公路以及连接县级人民政府所在地与乡级人民政府所在地和主要商品生产、集散地的公路。乡道是指为乡镇经济服务,除县道及县道以上等级公路以外的乡际间公路以及连接乡级人民政府所在地与建制村的公路。村道是指除乡道及乡道以上等级公路以外的连接建制村与建制村、建制村与自然村、建制村与外部的公路,但不包括村内街巷和农田间的机耕道。 三、准确把握规划编制的基本原则 (一)布局合理。按照区域发展总体战略要求,与城镇体系规划、资源分布和产业布局相适应,统筹脱贫攻坚和旅游发展需要,合理布局农村公路网。 (二)结构优化。加强区域路网结构顶层设计,合理确定县、乡、村道的功能定位和各自规模,构建层次清晰、功能完备的农村公路网。 (三)衔接顺畅。注重与其他运输方式和国省道网的衔接,提高与周边市县路网的连通性,加强与城市交通的融合,发挥综合运输整体效率。 (四)规模适当。充分考虑区域内综合运输体系布局,科学把握未来交通运输需求,合理确定市县农村公路网总体规模,实现路网供给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 (五)绿色发展。充分利用既有路线,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贯彻低碳发展理念,避让环境敏感区和生态脆弱区,走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发展道路。

沈阳经济区核心区公路网规划研究

98 [摘 要]研究从区域一体化入手,考虑城际连接带发展模式和市域城镇体系布局规划,从多个角度分析沈阳经济区核心区公路网现状问题,应用连通度法、类比分析法和增长曲线法进行规模预测,在城际层面、市域层面、市区层面、选线层面及交通需求层面分别提出布局思路和原则,制订放射线、环线、弦线、联络线和旅游线的布局方案,并针对路网内外衔接和立交节点进行了专项研究,对方案实施效果进行了综合评价。 [关键词]沈阳经济区核心区;公路网规划;区域一体化;布局思路 [文章编号]1006-0022(2014)S0-0098-04 [中图分类号]TU984.191 [文献标识码]B Research On The Highway Network Planning In Shenyang Economic Region/Li Shaoyan, Zhong Hui, Song T ao [Abstract] Start with the regional integration, the development model and urban-rural layout, the paper finds the problems in Shenyang’s road system from various views, uses the connectedness analysis, analogy analysis and build-up curve method, proposes the traffic layout and principle from intercity, region, district, link level and needy, formulates the layout program to the radioactive rays, loop line, thread, call wire and Recreational routes. Then the paper analyzes the inside and outside traffic, the grade separation, evaluates the implementation effect. [Key words] The core area of Shenyang economic region, Road system planning, Regional integration, Layout Thought 沈阳经济区核心区公路网规划研究 □ 李绍岩,钟 辉,宋 涛 作为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区域公路交通一体化发展对于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优化产业布局、缩小地区及城乡差距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能够从整体上提高区域竞争力[1]。沈阳经济区是以沈阳为中心、半径100 km 范围内,由沈阳、鞍山、抚顺、本溪、营口、阜新、辽阳和铁岭8个省辖市组成的东北经济区和环渤海都市圈。其城市化率达到65%,是我国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站在区域的视角上,沈阳作为沈阳经济区的核心区,其发展依赖于区域的整体发展,沈阳的公路网规划也应立足于沈阳经济区一体化,加强交通走廊建设,与沈阳经济区其他城市的公路网进行整合和协调,保证公路网与城市道路网的有效衔接,形成开放互通格局,扩大辐射范围,连接城际连接带上的新城和新市镇,注重公路交通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双向互动和协调发展。基于以上思路,本文在分析评价沈阳现状公路网的基础上,提出与区域发展相适应的规划目标,重点对公路网布 局方案进行分析研究,并对公路网规划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 1沈阳经济区核心区规划背景分析 1.1沈阳经济区城际连接带规划 为充分发挥沈阳区域中心城市的核心带动作用,需要深化沈阳经济区综合配套改革,促进区域合作与协调发展,加快沈阳经济区一体化建设,构建大沈阳都市区,推动沈阳经济区发展成为我国重要的增长极与东北亚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实现区域共同繁荣,合力众推沈阳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具体而言,在沈阳经济区范围内,以沈阳为核心,依托沈抚、沈本、沈辽鞍营、沈铁和沈阜5条城际连接带,采取同城式、珠链式和区域组团式的布局模式建设新城、新市镇,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步伐,提高城镇化水平,形成布 局合理、优势互补、协调发展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 [作者简介] 李绍岩,硕士,高级工程师,注册城市规划师,注册咨询工程师(投资),沈阳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道路交通研究所副所长,中 国城市规划学会会员。 钟 辉,硕士,高级工程师,现任职于沈阳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会员。 宋 涛,硕士,工程师,注册造价工程师,沈阳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道路交通研究所项目负责人。

农村公路道路设计总说明[001]

总说明书 1、概述 本路段为保定市徐水区农村公路改造提升工程之一,起点与易保线相交,沿现有道路向西,穿解村中部,终点解村西与瀑河水库至屯里路相交口,总里程2.606Km。 1.1道路现状 现状道路为非等级路,总长为2.606Km。其中过村段1.01Km,为5m宽水泥混凝土路面,路面厚度为20cm,无路面基层;野外段长度为1.596Km,为5m宽水泥混凝土路面,路面结构与过村段相同。由于现状道路等级较低,随着交通量的增长,过村段路面病害逐渐严重,主要病害为破碎板、露骨等,现状如下: 露骨破碎板 根据“保定市徐水区农村公路改造提升工程”的要求,对本路段进行改造提升。过村段由于受道路两侧空间、地形等客观因素限制,仅按照现状道路线形、宽度将旧路挖除新建,新建路面结构为:20cm水泥混凝土面层+16cm 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16cm 5%水泥稳定土底基层,增加排水边沟和路灯照明,并通过加强交安措施,保证通行安全。野外段参照三级公路标准建设,路基宽7.5m,路面宽6.5m,将旧水泥路面面层挖除,再新建路面结构,路面结构与过村段相同。 1.2任务依据及测设经过 1.2.1 任务依据 l、《保定市徐水区农村公路改造提升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2、建设方提供的其他资料。 1.2.2 测设经过 接受建设方委托后,我公司即组织精干人员进行了本路段的勘查设计工作。 针对本路段特点,勘测方面,加强对路基、料场等现场调查。路基方面,侧重于沿线填土调查;料场方面,积极与保定市徐水区交通局以及地方政府了解周围料场情况,扩大调查范围,满足道路施工需要。 勘测中,积极与地方政府进行协调,并与环保、土地、水务等部门先行进行了沟通,取得了相关意见。项目组也通过各种途径收集了与设计相关资料。 1.3技术标准 1.3.1本路段执行的主要技术规范、标准如下: 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 2、《公路勘测规范》(JTG Cl0—2007)

公路路线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要点分析 贺少英

公路路线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要点分析贺少英 发表时间:2019-09-21T11:06:35.00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20期作者:贺少英 [导读] 摘要:不同路线的设计,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尽可能设计出符合路线要求的线形构造,设计过程中应尽可能避免文中所提到问题,对所述要点着重设计考虑,以提高公路设计人员的设计水平,促进公路设计事业发展。 身份证号码:41092219881206XXXX 陕西西安 710000 摘要:不同路线的设计,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尽可能设计出符合路线要求的线形构造,设计过程中应尽可能避免文中所提到问题,对所述要点着重设计考虑,以提高公路设计人员的设计水平,促进公路设计事业发展。 关键词:公路路线设计;问题;要点 1公路路线设计的主要内容 公路路线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首先需要详细勘测地形,结合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及交通量增长需求,依据桥位及其他构造物等确定多种备选方案;其次依照一定的评价方法确定路线走向;最后依照规范及一定的设计标准确定路线详细指标。 地形勘测是公路设计的基础,也是影响线形设计的重要因素之一,只有对地质构造详细了解,才能预防和减少公路发生地质破坏的可能性。在多方案比选时,可根据影响因素的优先级进行排序,控制不可变点位,调整可变点位,最终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技术水平等方面确定最佳方案。路线线形指标的详细设计主要影响到行车安全,包括道路的几何设计及交叉口设计等,道路的横断面、平面及纵断面的组合设计是道路设计工作的重点,良好的线形组合形式有利于提高通行安全;交叉口设计是公路设计的难点,对行驶的流畅性影响较大。 2公路路线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2.1线形搭配不合理 公路路线平纵线形的合理组合是设计工作的重点和难点,线形组合设计不仅需要结合地形来调整,还要严格符合规范要求,在实际设计工作中找出线形指标及组合等不恰当的问题。首先在平面线形的选择上,直线、曲线的搭配不恰当,存在长直线现象,缓和曲线所占比例太低,曲率变化性太大,造成汽车的行驶连贯性不强;在建筑物的避让和趋近上把握不当,例如,依河而建的公路存在利用河堤的现象,造成路基边坡不稳,或者在路线位置的选择上没有临近居民区,在带动周边经济发展活力上有所欠缺。纵断面线形在丘陵地带常出现长上坡、长下坡现象,在地形受限地区常出现连续上下坡或者纵坡较大现象,这些都会影响到车辆的行驶性能。 2.2变坡点选择问题 公路的纵曲线设计是指设计人员对公路中的坡长进行设计,当连续纵坡的长度过长时,常常需要驾驶员进行连续的刹车,当刹车失灵或缺乏注意时,将引发交通事故,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另外,公路设计者对结构物与控制点的把握不够准确,同样有可能造成公路设计与应用不够稳定,成本消耗大等问题。 2.3直线过长 公路设计需要进行直线与曲线的结合,在避免障碍物的同时,能够减缓行车驾驶员的压力,直线过长的公路设计会造成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出现遇到突发情况反应慢、飙车等情况,提高了交通事故发生的概率。一般情况下,直线设计在平原地区的设计与应用优势较大,但在运行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进一步设计改善更为良好的路线设计。 2.4路线选择的生态性 现阶段公路路线的选择与设计忽略了公路工程的生态性,即公路的建设与使用同自然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公路建设需要在满足社会需要与发展的同时,能够与自然资源、社会资源、环境资源等和谐共生,如若缺乏合理的路线选择,将造成一定的生态环境破坏或资源浪费等问题。 3公路路线设计要点 3.1合理进行线形组合设计 公路线形主要是平面、纵断面中的直线、圆曲线与缓和曲线的组合,恰当的组合形式不仅能充分利用地形优势,减少工作量,降低工程造价,而且有利于车辆的安全通行。直线+直线的组合方式有利于车辆的高速行驶,需要注意纵坡不宜过大,直线距离不易过长,长距离可用直线与曲线间隔的方式来搭配;直线与竖曲线的组合需要注意接入缓和曲线过渡,并控制纵坡不宜过大。 3.2多方面减小视觉盲区 尽可能地减小驾驶员的视觉盲区是提高公路通行安全性和高效性的重要手段,首先需要按照标准进行公路线形的组合搭配,杜绝不良线形的搭配形式;其次尽可能地移除转弯区域内的树木、建筑物,按照驾驶员在车内的高度进行路侧绿化;最后需要结合管理措施,通过安装减速带、限速标志等降低车速,减小视觉盲区。 3.3完善公路线形的环境协调性内容 在公路路线设计中需要增加环境协调性的内容,进行环境的补偿和景观段落设计。在路线转弯处或者线形变化处通过设计不同的道路景观来诱导行驶路线,例如设置人工雕塑和景观树等,以增强驾驶安全性,通过高低疏密不同的绿化景观来调节驾驶员情绪,减少驾驶过程中的压迫感。通过增加复合植被群落、恢复绿化设施及不同的景观带等进行环境补偿和景观段落的设计,可有效调节水土平衡,增加公路的生态功能,例如可将公路的排水设计与周边农田的灌水设施进行一致性设计。 3.4公路视距设计 公路路线设计应当充分考虑驾驶员在开车行驶过程中的视角,严格按照国家要求的公路视距标准进行路线设计,以此提高公路路线设计的舒适度。例如国家规定公路路线设计需要满足3分钟的超车时间、超车视野等。一方面,合理的路线安排能够满足超车视距,使得驾驶员能够合理的把握路宽、路障以及超车范围,减少超车引发的交通故障,使得车辆在公路上的行驶更加舒适。另一方面,加强对坡面以及人工构造物的设计与规划,降低公路设计对驾驶员视觉的影响,减少驾驶员的判断偏差,以此提高公路路线设计的安全性。 3.5公路平面线形设计 公路的平面线形包括直线、圆曲线与缓和曲线,公路设计中应当充分把握平面线形设计原则,即应在满足公路技术标准的前提下与实际的地形地势相结合,灵活运用各类曲线使得公路设计能够与周围的环境协调一致。平面线形设计应具有连续性,长直线的终点应当尽量

对我市新农村公路建设规划的调查报告

对我市新农村公路建设规划的调查报告 农村公路作为公路网的基础,是关系到农民群众生产、生活,关系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关系到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设施。要构建便捷、通畅、高效、安全的交通运输体系,实现交通又快又好 发展,必须加快农村公路建设。这既是全面落实科学发 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既是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发展农村经济、解决三农 问题的前提,也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既是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经济社会全面 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为了进一步扎实推进我市 农村公路建设,按照省交通厅、市政府的统一部署,我 局组成调研组,采取上下联动、座谈研讨、实地考察等 方法,对温州市新农村公路建设规划(XX-2015年)开展 了较为深入的调研。现将这次调查形成的综合情况和建 议意见报告如下: 一、农村公路现状 (一)农村公路基本概况 近年来,特别是本届政府以来,我市认真组织实施 乡村康庄工程建设,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农村公路面貌 得到极大改观,截止XX年末,我市现有农村公路11256

公里,其中县道3119.5公里、乡道1375.7公里、村道6761公里。全市所有通乡(镇)公路均已等级化和硬化,5550个行政村中有4851个已通等级公路、4366个村的路面已得到硬化。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村公路网络化水平低、通达深度不够。全市农村公路总量较大,但大部分公路都是断头路,没有形成必要联网,客运站场建设又严重滞后,交通运输服务不能有效配套。 2、农村公路技术等级低、路面状况较差。到XX年底,全市农村公路11256公里,其中等级公路6091.8公里(一级42.7公里,二级298.7公里,三级620.5公里,四级5129.9公里),准四级公路3210.1公里,等外公路1954.3公里。二级及以上公路只占农村公路总里程的2.69%,而准四级、等外公路却占农村公路总里程的45.9%。全市还有699个行政村未通上等级公路,有1184个行政村未通上水泥路或沥青路。 3、农村公路病危桥梁多,全市四类及病危桥梁2858延米/116座,急需改造;安全设施、标志不完善,渡口及渡船等也均存在安全隐患。 4、农村公路抗灾能力脆弱,再加上我市自然灾害频发,新路破损现象严重。

新农村公路网布局规划优化措施分析

新农村公路网布局规划优化措施分析 发表时间:2015-09-02T15:42:31.163Z 来源:《基层建设》2015年1期供稿作者:董德忠1 张建亮2 郑志杰3 [导读] 山东中咨公路咨询设计有限公司农村公路是我国公路网的组成部分,是广大农村地区最主要的运输方式。 董德忠1 张建亮2 郑志杰3 山东中咨公路咨询设计有限公司山东东营 257091 摘要:合理的农村公路网布局规划是充分发挥路网对新农村发展的积极作用,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措施。文章主要针对新农村公路网布局规划优化措施进行了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新农村;公路网;布局规划 引言 农村公路是我国公路网的组成部分,是广大农村地区最主要的运输方式,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农村公路作为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能促进农村社会的经济发展,同时也受当地政策和资金等因素的影响。因此,选择科学的方法对农村路网进行规划对于农村公路发展、加速百姓致富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意义。 1 新农村公路网布局规划要点1.1 规划总体思路首先,全面了解新农村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充分解读新农村的总体规划和交通相关规划,分析新农村发展的外部环境,提出新形势下新农村公路的发展要求。第二步,对乡镇区域的农村公路发展现状进行适应性评价,梳理当前农村公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瓶颈。第三步,预测乡镇区域公路网总规模,以发达乡镇区域的农村公路等级配置为参考,预测乡道、村道的发展规模。第四步,根据问题分析和新形势下的发展要求,结合乡镇区域实际情况,提出农村公路提档升级的总体原则及乡道网和村道网提档升级的具体目标,以目标为导向提出乡道网和村道网的提档升级方案,在征求地方意见后,形成最终规划方案。第五步,从建设方案、建设项目实施序列和建设项目预算三方面提出农村公路提档升级的具体实施安排。最后对农村公路提档升级方案进行规划效果评价,并提出政策措施建议。 1.2 农村公路发展规模预测农村公路发展规模预测就是确定农村公路合理发展规模和等级配置,是在给定条件下达到预期目标的一种结果。综合运用国土系数法、综合系数法、人口经济密度法、连通度法等预测乡镇区域公路网总规模,以发达乡镇区域的农村公路等级配置为参考,预测乡道、村道的发展规模,确定新建和改造农村公路里程。 1.3 农村公路规划方法农村公路规划的方法有很多,比较惯用的方法有:直线连接法、四阶段法、节点重要度法等。直线连接法是在确定要规划的农村新建公路所经过的村镇等区域为节点的基础上,以周边的交通网为依托,采用就近连接的方法进行规划农村公路路网;四阶段法是先拟定出公路网络,然后再进行居民出行调查,对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和研究得出初步的规划路网,然后再对未来的公路网流量、流向进行预测,最后得出路网布局方案;节点重要度法,是指对要规划区域的节点的重要程度进行分析,通过函数计算得出最优化的方案,由点向网络平面展开规划,进而得出规划方案。 1.4 农村公路规划的重点农村公路规划的重点在于利益的协调,我们可以将诸多的利益分成各种不同的系统,通过各系统之间协调配合达到目标一致化,从而满足农村社会的整体发展。 (1)村镇间的路网协调规划。农村公路是连接县、乡(镇)、村之间的纽带,规划选线时应该充分考虑到地质灾害、村民的居住习惯、产业结构、村容村貌等因素,使农村公路能够与当地的实际相融合,延续地域原有建筑文化特色及乡村旧有空间格局,有关旅游产业和项目的开发还要结合市场的走向,发掘具有价值的有待开发资源,建设自然景观与农村公路完美结合的体系。同时可以规划开通旅游线路,设置景点停车设施。 (2)农村公路与农业生产的协调规划。农村的发展还是以农业生产为主,农村公路的建设主要还是要服务于农业生产,比如农村公路是否能够使农业生产作业机械顺利通行,农村公路是否能够方便地连接作物生产基地与加工基地,农产品与交易市场的路径是否快捷,农村公路与生产资料资源点、商品集散地等是否连通。从这些方面来考虑道路修建的技术等级和建设标准。 (3)环境与农村公路建设的协调发展。在修建农村公路的同时应该综合考虑沿线土地、水体、植被以及建筑物等人造景观,应该充分考虑绿化与农作物的融合、设置垃圾投放处避免污染、通过水系时应该增设涵洞、危险段落应该适当地设置交通安全设施。 (4)农村公路投资资金。农村公路的建设资金来源于中省投资及地方政府自筹,除了专项的公路修建资金外,还有农业、水利、林业等部门对于农村建设的共建资金。近些年来企业也参与到参建行业中来,通过与产业投资也为农村公路建设提供了一部分资金。目前中省补助标准偏低,县区自筹资金不能落实到位,而近年建设成本不断增加,通过合理的规划,集约的征地取材,达到降低建设成本的目的。 2 新农村公路网布局规划优化措施2.1 确定农村公路网规模新农村公路网布局规划中,首要的任务就是确定农村公路网的规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公路网的总里程,另一方面就是农村公路网中各等级公路里程在总里程中所占的比重。在实际的规划与设计中,需要综合考虑这两方面的因素。在具体的操作中,既要有效的控制公路网的总里程,让整体的公路网可以满足人们的需要;同时,也要科学的设置各等级公路里程在总里程中所占的比重,要做到各种等级的公路相互配合,相互补充,既满足人们需要,又节省国家资金。 2.2 公路网布局方式农村公路网的布局方式主要包括网式、放射式、条形、树杈形、扇形等类型。在农村公路网布局规划中,大多采用方格式和放射式相结合的设计方式。方格式的公路设计更加有利于建筑和市区的规划,使整个公路体系与城市体系浑然一体,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各方面的交流。然而,单一的方格式公路网结构也有不足,导致很多地方无法实现有效沟通。因此,采取方格式和放射式相结合的布局方式,可以让整个农村公路网布局科学规范。 2.3 农村公路网层次结构确定公路的主要作用就是进行运输,这就要求我们设计和规划的公路可以起到有效沟通的作用,因此在新农村公路网的规划中一定要注重层次结构的确定,只有充分的注重公路的层次问题,才能使农村公路更加有效的为我们服务。新农村公路网应该注重从以下层次进行规划布局:一是,农村公路主干线,这是农村公路中最为重要的基础干线,对于整个农村公路系统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实际的设计之中这些干线在行政等级上由国、省道和部分县道共同组成;在技术等级方面由高速公路以及一级、二级公路所构成。二是,次干线,这类公路主要是由乡镇之间和比较重要的村落之间连通的公路组成,其行政等级方面一般是由县道和部分乡道共同构成;在技术等级方面一般由二级公路、三级公路构成。三是,一般公路,这是农村公路中最为普通的公路,是保障农村各个区域间有效连通的基本公路,它的存在很大程度上拓展了农村公路网的覆盖面,其行政等级是乡道;技术等级是三级和四级。 3 结诘随着我国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坚持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发展道路,必然要求进一步加快新农村和小城镇发展。深化新农村的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