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现代科技导论复习要点

2现代科技导论复习要点
2现代科技导论复习要点

现代科技导论复习要点:

导论:

1. 科学的四个特征:①科学是反映客观事实和规律的知识和知识体系;②科学是探索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活动;③科学是一种社会建制;④科学是一种知识形态的生产力。

2. 技术的定义:技术就是人类对自然和社会进行有目的的改造和控制活动。

特征:①技术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②技术具有工具性与价值负载性;③技术的功能具有两面性

3. 科学与技术的关系:科学与技术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同时科学与技术既具有一些共同特征,又有显著的差别。就相同点而言,科学与技术都是人类的理性创造活动及其成果,都反映了人对自然的对象性关系,都属于历史的、发展的范畴。就不同点而言,尽管技术也是一种广义的知识体系,但却与科学具有不同的知识结构和行为特征。如果说科学更多地体现着人对于自然的认识和理解,更侧重于认识自然,技术更多地反映人对自然的改造和控制,更侧重于为了特殊的目的而改造自然。

4. 列举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5个领域的中每一个中两个突出的成就(自己写)

㈠数学:①早在公元前14世纪商朝就使用十进位制;②《易经》是二进制的前身,而二进制的“开与关”的设计是现代计算机运行的基础

㈡天文:①中国人提出了一种早期的无限宇宙概念,认为恒星是浮在空虚无物的空间中的实体;②中国人把赤道坐标用于星标,并坚持使用了2000年之久。

㈢地学:①《水经式》出于唐代,是我国第一部国家级水法;②唐代玄奘西游写下了《大唐西游记》,是最早一部全面、系统记述印度次大陆的著作

㈣农学:

㈤医学

第1章:

1. 近代自然科学初步发展的年代:14—15世纪;地点:欧洲

2. 近代自然科学初步发展的原因:文艺复兴的思想解放,宗教改革,手工业发展,航海,东西方交流

3. 地心说强调以地球为中心,日心说强调以太阳为中心

4. 近代科学和第一次大综合以牛顿的地面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为标志。

5. 近代科学方法有:实验归纳法,数学演绎法,数学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牛顿的科学方法,形而上学的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

第2章:

1. 第一次产业技术革命从(英国)开始,17世纪中叶

2.第一次产业技术革命产生的原因:思想解放,宗教改革,生产的发展,城市化运动,殖民扩张

3. 第一次产业技术革命的源头:纺织技术;飞梭和珍妮纺车

4. 第一次产业技术革命的标志是蒸汽机的发明的应用

5. 第一次产业技术革命涉及的领域包括:纺织工业,钢铁工业,蒸汽机的发明的应用,煤炭工业等

第3章:

1. 康德—拉普拉斯星云假说:太阳系及其行星都有一个历史的演化过程,它们是由原始弥漫物质星云渐聚而成,不断收缩的星云中心部份聚成太阳,大体在同一平面上的环状弥漫星云收缩面行星。

2. 能量守恒定律:各种能量都是相互联系的,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这种转化在数量上是守恒的。

3. 近代自自然科学全面发展中物理学的进展包括:能量守恒定律的发现和热力学,电磁现象的研究,光的波动说的复兴

4. 近代自自然科学全面发展中化学的进展包括:原子分子论,有机物的合成和有机结构理论,无素周期表

5. 近代自自然科学全面发展中生物品学的进展包括: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的诞生

6. 生物进化论的两个基本思想是: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

第4章:

1. 第二次产业技术革命从(德国)开始,19世纪中叶

2. 李比希学派在教育上的重大贡献是:在大学中建立教学科研用实验室

3. 第二次产业技术革命在德国的主要领域有:化学工业的兴起,内燃机的发明和利用,电力技术革命

4. 第二次产业技术革命中美国兴起的原因有:重视农业,加强工农业联系;基础设施建设先行;组织创新,加强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引进与创新相结合;管理出效益

第5章:

1. 狭义相对论的两条原理是:光速不变原理,狭义相对性原理

2. 狭义相对论的主要结论有:尺缩效应,钟慢效应,四维时空,新的速度变换公式,物体质量随运动速度增加而增加,质量与能量之间的内在关系

3. 量子力学在下述四个方面取得大的成就:量子假说的提出,光的波粒二象性的发现,关于原子结构问题的探索,物质波概念的提出

4. 现代化学理论的新发展包括:元素周期理论的新发展,现代化学键理论

第6章:

1. 宇宙的哈勃半径约为:1.3X1010L Y

2. 大爆炸宇宙模型的描述为:宇宙为原始火球。球内充满辐和基本粒子,这些基本粒子相互发生核聚变反应,引起爆炸向外膨胀,辐射温度和物质温度急剧下降,核反应停止,其间产生的各种元素形成今天宇宙中的各种物质。

3. 黑洞:恒星到晚年的归宿,它的质量是太阳的30---50倍。天文学家认为,黑洞是这样的一种时空区域,在其表面连光也无法逃离其引力的束缚。

4. 研究太阳的双重意义是:太阳给地还应和人类以能量,是人类生存不可或缺的;太阳在宇宙中是一颗普能的恒星,研究它对整个宇宙的研究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第7章:

1. 19世纪未,物理学的三大发现是:X射线,天然放射线,电子

2. 到今天为止,人类已经发现自然界中存在四种力,它们是:强力,弱力,万有引力,电磁力

3. 基本粒子的性质有:质量,寿命,电荷,自旋等

4. 基本粒子按其作用方式分为:强子,轻子,传播子

第8章:

1. 地球系统科学的定义(P132):地球系统科学将地球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作为一个相互作用的系统,研究其间的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过程,并和人类生活、生产联系起来,认识现状和过去,预见未来。

2. 生态学定义(P137):生态学是研究生命系统和环境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机理、规律的科学。

3. 环境科学定义(P141):环境科学是研究人类活动和环境质量关系的科学。

4. 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三个层次是:全球变化,区域模型,宏观调控

5. 何谓温室效应?大气中二氧化碳、甲烷、氮氧化物、氟氯烃等气体的含量不断增加,这些气体对长波辐射有强烈的吸收作用,导致地球表面和低层大气温度升高,这就造成温室效应。

6. 简述一个自然界中的一条较完整的生态食物链。(p138)植物作为生态系统的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生产有机物质;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质维持着地球上的全部生命。植物生产的物质经过草食动物、肉食动物逐渐转移,组成食物链;有机食物链从一种生物传递到另一种生物,最后被微生物分解,返回自然环境。

7. 生态学研究的三个主要方面(P139)作为生物学的一个分支学科,生态学研究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生态学主要以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研究为核心;随着全球环境问题日益受到重视,如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酸雨、沙漠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等,全球生态学应运而生,并正在成为人们关注的领域。

8. 环境科学研究的内容是(P144-145):探索全球范围内自然环境的演化规律;揭示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关系;考察环境变化对人类生存的影响;研究区域环境污染综合防治的技术;加强对自然系统的研究。

第9章:

1. 现代生命科学包括:现代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神经科学等

2. 基因理论的主要内容:P147基因存在生命体中;基因能产生同样的基因,遗传功能;在一定条件下,基因可能变异:进化

3. 生命起源中的自然发生说认为生命来源于(非生命)。其进化过程为:无机物---有机小分子物质---生物大分子物质----多分子体系-----原始生命。目前的科学发展已制成人造(生物大分子物质)

4. 恩格斯指出:人类超越动物界过程中的作用表现在(P158):劳动促使古猿直立行走,这就完成了从猿变到人的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劳动促使古猿的前爪转变为人手,手不仅是劳动的器官,它还是劳动的产物;在劳动中产生了语言;劳动推动了人脑的形成和发展;劳动发明了用火

5. 人脑容量平均为1400ML

6. 人类的神经系统分为:中枢神经,周围神经

7. 人脑左半球主(语言)右半球主(音乐和图像处理)

8. 人工智能定义(P162):人工智能作为一门新兴学科,顾名思义,它是研究人类智能的人工实现方法的科学。

第10章:

1. 系统科学的定义(P168):系统科学是以系统存在和发展的规律为研究对象的学科体系。

2. 系统的定义(P170):系统是存在一定环境之中,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所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整体。

3. 按组成要素系统可分为:自然系统,人工系统,复合系统

4. 按时空状态分:动态系统,静态系统

5. 按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分:开入系统,封闭系统

6. 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是:功能是结构的表现,结构是功能的的基础,结构于内,功能表现于外

7. 系统论的基本原则是:整体性原则,层次性原则,有序性原则,开放性原则

8. 霍乐提出三维系统方法指:逻辑维,时间维,知识维

9. 控制论定义(P177):一种带有目的性的因果关系,即产生原因系统和结果系统有目

的的干预。

10. 反馈的定义(P179):就是指系统输出的全部或一部分,通过一定的途径返回到输入端,从而对系统的输入和再输出施加影响的过程。

11. 信息论研究的范畴(P179):研究信息的实质,并用数字的方法研究信息的计量,传递、变换、贮存。

12. 信息的特点:信息不能离开物质而独立存在;信息的作用和价值往往受接受者主观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信息不但具有识别性,可可传输性、可存贮性等,更重要的是,信息具有可分享性

13. 控制论与信息论的主要方法有:反馈法,功能模拟法,黑箱方法,信息方法

第11章:

1. 高技术定义:高技术是指基本原理主要建立在最新科学成就基础上的技术;高技术是“尖端的”、“前沿”的、“先进”的技术;高技术是从经济角度对一类产品、企业或产业的评价术语

2. 目前公认高技术的领域:电子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生物技术,海洋技术,空间技术

3. 当代高技术发展的原因(P197-198):现代科学的突破性发展;社会的需要(不肯定)

4. 高技术的特点(P198—199):高群落;高智力;高投资;高风险;高收益;高竞争;高渗透;高战略

第12章:

1. 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的时间是(1946-2-14)情人节

2. 冯。诺依曼给出的计算机原理与结构的主要内容(5大部件,二进制,存储程序控制)

3. 第1代计算机:真空管;第2代:晶体管;第3代:集成电路;第4代:大规模集成电路

第13章:

1. 生物技术包括:酶工程,发酵工程,基因工程,细胞工程

2. 酶工程:主要利用生物酶或细胞、细胞器所具有某些特异催化化学反应的功能,通过现代工艺手段和生物反应器生产生物产品的技术

3. 发酵工程:也称微生物工程,主要是利用微生物的某些特定功能,通过现代工程技术手段生产有用物质,或直接把微生物应用于工业化生产的一种技术

4. 基因工程:又称DNA重组技术,这项技术就是把按照预先设计的蓝图,用人工方法在体外或体内把不同生物细胞中的脱氧核酸分子进行切割、拼接与重新组合,再转移进操作的生命体,以达到改变生物性状,甚至创造新的生命类型的目的

5. 细胞工程:利用细胞的全能型,按人们的意愿,有计划、大规模地培养生物组织和细胞,以获得生物及产品,或使细胞的遗传组成发生改变,从而创建新的生命品种的一种新型生物技术

6. 酶的特性:高效,专一,反应后性质数量都不变化,在常温常压下进行

7. 酶工程主要包括:酶的生产和分离技术,固定化酶技术,酶应用技术

8. 发酵工程四步曲(P232—233)选取发酵原料及对原料进行预处理;发酵过程的准备;发酵过程;对发酵产品进行分离和提纯,以获得符合要求的发酵产品

9.细胞的生能性?(P234)细胞的全能性是指每个细胞都能像胚胎一样,可以在体外培养成一个完整的个体。(科学家目前只证实了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10. 简述在当前的一项应用的生物技术(P245—248)

在农牧业方面,生物技术的应用有着引人入胜的前景。如在转基因植物研究方面。应用转基因技术将有特殊经济价值的基因引入植物体内,从而获得高产、优质、抗病虫害的转

基因农作物新品种,目前这方面已取得重大突破。

②生物医药,到目前为止,生物技术发展最快,对人类影响最大,也最为人们所关注的是生物医药领域。运用生物技术能够对一些过去难以确切诊断的疾病作出诊断与治疗。其中以基因疗法最为突出。

所谓基因疗法,就是人为地有目的地对人体DNA或RNA进行处理。目前,基因疗法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跟踪体内细胞,二是治疗疾病,三是预约疾病。

③能源与环保

第14章:

1. 现代文明的三大支柱:能源,材料,信息

2. 当代新材料包括(P249):新型金属材料;高分子合成材料;复合材料;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光电子材料和纳米材料

3. 高分子合成材料包括:合成橡胶,化学纤维

4. 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包括(P251):工业陶瓷、光导纤维、光导体材料

5. 新能源有(太阳能。。。。)

6. 新能源的特点是(多,无污染,,采集难度大)

7. 论述核能开发与核安全的关系(255至261)

第15章:

1. 海洋技术包括:海洋探测技术,海洋资源开发技术

2. 海洋资源开发技术有:海洋矿产资源开发技术,海洋生物资源开发技术海洋,化学资源开发技术,海洋能源资源开发技术

3. 目前在海洋探测技术中使用的主要器具有:考察船、海洋卫星、潜水器

4. 人类进入太空的难关有(P274)克服地球甚至太阳系的万有引力;克服真空;适应剧烈变化的温度环境;防止有害辐射

5. 空间技术的三大支柱:航天器、运载器、地面测控技术

6. 我国第一个环太空的宇航员是杨利伟

综述题,列于后:

1、结合东莞市情或国情,请谈谈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答:第一,科学技术是现代生产力中的重要因素。

生产力的基本要素是生产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生产资料是同一定的科学技术相结合的,科学技术为劳动者所掌握,将极大地提高了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能力。

第二,科学技术是现代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的第一要素。

过去,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主要靠劳动力、资本和自然资源的投入;现在,现代社会科学技术、智力资源成为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决定性要素。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的实践来看,尤其是这样。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主要靠的是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

第三,现代化科学技术的超前性对生产力发展具有先导作用

尤其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科学推动技术进步,再推动生产的发展。科学技术走在社会生产的前面,开辟生产发展的新领域,引导生产力发展的方向。如电磁学理论的建立就是例证。理论研究一旦获得重大实在,迟早会给生产和技术带来极其巨大的进步。”

2 、论述“新材料”“新能源”技术,对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意义

答案要点:一、新材料新能源概述

(1)新材料包括很多种类的材料如:新型金属材料、高分子合成材料、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新型半导体材料、复合材料、光电子材料、纳米材料、新型陶瓷材料、超导材料、记忆材料等。他们的共同特性是在一个或多个方面比传统材料具有很大的优越性,通过不同的技术工艺、结构、以及成分的改变可以将普通材料改造成新的材料。

(2)新能源包括:核聚变、核裂变、太阳能、海洋能、生物能、氢能、地热能等。他们的共性是总量巨大、分布广泛、低污染或无污染、可重复开采和使用等。目前的主要问题是在合理的成本下使用

二、我国面临的新材料、新能源问题

我国是一个快速发展中的大国,在科技方面相对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在处理发展、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方面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上述问题反映在科技工作中,需要大量的采用新材料、新工艺、发展新能源

三、大力发展新材料、新能源技术对我们国可持续发展意义十分重大

新材料、新能源技术对我们国可持续发展意义十分重大。我国在实行改革开放的几十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民生产总值、综合国力、政治影响、人民生活水平、快速发展的科技水平等方面都取得极大成就,但是,也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主要是人口、资源、环境等发展中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科技作为发展的后盾,科学、高效地使用资源和开发新型资源,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

3. 三峡大坝是一个利国利民的大工程,但大坝建成时隔二十年后,三峡弊端越来越突出,例如今年水库下游的千湖之省湖北一千四百个水库干涸,洞庭湖和鄱阳湖萎缩为水塘。国务院总理温家宝5月18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三峡后续工作规划》,并要求妥善处理三峡工程蓄水后对长江中下游带来的不利影响。请根据一些事例,论述“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答题要点: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既有好有利的一面,又有不利的一面。

有利的一面:促进技术的发展,为人类的进步作出贡献;给人类带来享受,创造幸福;如奶粉填补了母乳的不足。

不利的一面:改变了一些自然规律,人类适应不了,其它动物也适应不了,最终为人类带来灾难。如三聚氰胺、瘦肉精等。

4. 什么是系统?简述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关系

系统是存在于一定环境之中,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所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整体。

系统总是结构与功能的统一体。所谓结构,指的是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方式。系统要素及其结构与功能之间的辩证关系,具有多种不同的表现形式。

第一,系统的结构虽然相同,但由于组成系统的要素不同,系统表现出不同的功能(碳丝灯泡与钨丝灯泡)。

第二,组成系统的要素相同,但结构不同,系统的功能也不相同。如乙醇和甲醚,都包含6个H原子、2个C原子和一个O原子,分子式都是C2H6O,但由于这些原子间的排列顺序不同,结构方式不同,所以两个化合物的性质具有很大差别。前者是液体,可以任何比例与水混合。后者是气体,几乎不溶于水。

第三,组成系统的要素和结构都不同,但可以获得相同的功能。如沙漏和机械钟表和电子钟表。

5. 哥白尼的日心说的革命性作用是什么?

答题要点:(1)、哥白尼的日心说是科学的天文学诞生的标志,也是近代科学诞生的标志。

(2)、哥白尼的日心说动摇了神学宇宙观,成为自然科学从神学中解放出来的宣言书。

(3)、哥白尼的日心说的革命性作用不在于强调太阳是宇宙的中心,而是在于指出了地球在宇宙中没有任何特殊地位。这正是宇宙论原理的精神,也称为哥白尼精神。

6. 为什么说海洋是生命的摇篮?

答题要点:(1)、最早的生命来自海洋;

(2)、如今80%的动物仍生活在海洋;

(3)、对人类来说,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是个尚待开发的宝库。7. 克隆与社会伦理(百度找吧)

答题要点:(1)什么是克隆:由一个模板分子、母细胞或母本直接形成新一代分子,细胞或个体就是无性繁殖,即克隆;

(2)克隆与人类的繁衍;

(3)克隆对社会伦理和道德的影响;

(4)你对克隆人的态度。

8. 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百度找吧)

答题要点:(1)环境保护的必要性;

(2)可持续发展战略;

(3)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现代科技概论复习题带填空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2分,总20分,) 1.宇宙大爆炸理论最令人信服的证据是__ _____。 2.19世纪末由物理学领域所谓“两朵乌云”引发的革命,最终产生了和两大理论。 3.光年是一个量度宇宙恒星之间距离的单位,记作LY。1光年等于光在1年内走过真空的路程,约为万亿km。 4.人类基因组计划于年开始实施,中国科学家承担了1%的测序任务。 5.火星密度与地球差不多,但其赤道半径差不多是地球赤道半径的倍,它要比地球小许多,引力也小许多,因此这是它大气稀薄的重要原因。6.2005年10月我国的号飞船顺利升空和安全着陆,首次进行了多人多天的飞行,标志着我国航天技术又迈出重要一步。 7.基因是分子上具有效应的特殊片段。 8.达尔文于年出版了划时代的着作《物种起源》。 9.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和蛋白质工程统称为。 10.地核又分为外核E层和内核G层,其中E层是态,中间是一个过渡的F层。海底扩张的速率大约是每年。 11.复合材料中一种材料作为,另一种材料作为。与第一、二代复合材料相比,第三代复合材料主要是在方面作了改进。12.一纳米(nanometer)等于米。 13.通常用于测定年代方法的放射性同位素是。 14、以光谱或温度为横坐标,光度或绝对星等为纵坐标的图谱叫图。处在该图左上方到右下方的对角线狭窄带区内的恒星为星。 15、核反应有和两种方式,都能产生巨大的原子能。 16、是标志集成电路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即指在一定面积的硅片上所集成的晶体管元件的。 17、2005年10月我国的号飞船顺利升空和安全着陆,首次进行了多人多天的飞行,标志着我国航天技术又迈出重要一步。 18、从DNA上取出单个基因所使用的特殊“手术刀”叫。 19、彭齐亚斯和威尔逊发现了宇宙大爆炸理论所预言的,他们因此而获得1978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20、α粒子就是带有电荷的核。1911年卢瑟福曾用它轰击金箔,发现了原子核的存在,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的原子模型。 21、初始质量在~倍太阳质量之间的恒星最终将演化成。 22、科学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和运动规律的;技术既有属性,又有属性。 23、1543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在《》中提出日心说,把从宗教神学的束缚下解放出来。 24、近代实验物理学的奠基者是,他倡导了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结课论文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课程结课论文 2014-2015 学年第 2 学期 学院: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13计科信息应用 学生姓名: 学号:13031 指导老师:张石定 2015 年 6 月日

现代科学技术对信息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 尹豪 (安阳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河南安阳 455000) 摘要:信息是21世纪的支柱,信息是一种与物质和能源一样重要的资源。我们身边无时无刻都充满了各种信息,正是这些信息,让我们了解了大千 世界:国内外时事要闻、各种打折促销、我们想要了解的知识等。在获 取这些信息中,我们使用了很多信息设备,这些设备有的是传统媒介, 有的是现代高科技产物。信息科学技术让我们都生活在地球村之中,足 不出户便知晓天下事。本文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的现状,向我 们分析了信息技术对科学技术的要求,影响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发现 现代科学技术对学习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信息设备教育生活影响 引言 我是一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在这一学期,我选学了《现代科学技术概论》这门课,在学习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科学技术对对我专业的学习的巨大指导意义,以及科学的发展是如何影响信息技术的发展。还包括科学发展是如何改变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信息技术如何推动科学的进一步提高。这两者是如何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 一、信息技术的发展 (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所开设的一门专业,从专业名字上我们就可以看出科学和信息是密不可分的整体,这更揭示了我院的性质。信息技术的发展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说起。 1. 微电子技术 从微电子技术看,自从1948年晶体管被发明以后,1958年第一块集成电路问世,引发了一场微电子革命,微电子技术使得越来越复杂的电子系统可以集成在一小块硅片上,使电子设备和系统的微型化、低能耗成为可能。集成电路从中小规模集成电路逐步发展到大规模集成电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并实现了平均每18个月集成电路芯片上集成的电子器件数翻一番,而价格却保持不变甚至下

当代语言学导论复习要点详细!含课后单词

Introduction to Contemporary Linguistics Chapter1 Human superiority lies in his unique endowment-----the ability to talk, or rather, to communicate by means of language. Talmud: god created the world by a word, instantaneously, without toil or pains. Widdowson: the primacy of language in the way human beings conceive of the world. Language is a vehicle of power, for control, for creation, and for change. The study of human language is called linguistics. Linguistics deals with human language as a whole or as particular languages. 1.As a whole: the system of human communication which consists of the structured arrangement of sounds (or their written representation) into larger units, e.g. morphemes, words, sentences, utterances. 2.As particular language: like French language, they are particular systems of human communication used by people living in different parts of the world. There is a continuum from one language to another. Varieties of language: Any particular language is in essence a set of varieties. 1.local varieties区域变体–dialects and accents(the former differ from each

控制系统数字仿真第二章习题答案

控制系统数字仿真与CAD第二章习题答案 2-1 思考题: (1)数学模型的微分方程,状态方程,传递函数,零极点增益和部分分式五种形式,各有什么特点? (2)数学模型各种形式之间为什么要互相转换? (3)控制系统建模的基本方法有哪些?他们的区别和特点是什么? (4)控制系统计算机仿真中的“实现问题”是什么含意? (5)数值积分法的选用应遵循哪几条原则? 答:(1)微分方程是直接描述系统输入和输出量之间的制约关系,是连续控制系统其他数学模型表达式的基础。状态方程能够反映系统内部各状态之间的相互关系,适用于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传递函数是零极点形式和部分分式形式的基础。零极点增益形式可用于分析系统的稳定性和快速性。利用部分分式形式可直接分析系统的动态过程。 (2)不同的控制系统的分析和设计方法,只适用于特定的数学模型形式。 (3)控制系统的建模方法大体有三种:机理模型法,统计模型法和混合模型法。机理模型法就是对已知结构,参数的物理系统运用相应的物理定律或定理,经过合理的分析简化建立起来的各物理量间的关系。该方法需要对系统的内部结构和特性完全的了解,精度高。统计模型法是采用归纳的方法,根据系统实测的数据,运用统计规律和系统辨识等理论建立的系统模型。该方法建立的数学模型受数据量不充分,数据精度不一致,数据处理方法的不完善,很难在精度上达到更高的要求。混合法是上述两种方法的结合。 (4)“实现问题”就是根据建立的数学模型和精度,采用某种数值计算方法,将模型方程转换为适合在计算机上运行的公式和方程,通过计算来使之正确的反映系统各变量动态性能,得到可靠的仿真结果。 (5)数值积分法应该遵循的原则是在满足系统精度的前提下,提高数值运算的速

系统建模与仿真课程简介

系统建模与仿真 开课对象:工业工程开课学期:6 学分:2学分;总学时:48学时;理论课学时:40学时; 实验学时:0 学时;上机学时:8学时 先修课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教材:系统建模与发展,齐欢,王小平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7 参考书: 【1】离散事件系统建模与仿真,顾启泰,清华大学出版社 【2】现代系统建模与仿真技术,刘兴堂,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3】离散事件系统建模与仿真,王维平,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 【4】系统仿真导论,肖田元,清华大学出版社 【5】建模与仿真,王卫红,科学出版社 【6】仿真建模与分析(Simulaton Modeling and Analysis)(3rd eds.),Averill M. Law, W.David Kelton,清华大学出版社/McGraw-Hill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建模与仿真是当代现代科学技术的主要内容,其技术已渗透到各学科和工程技术领域。本课程以一般系统理论为基础,让学生掌握适用于任何领域的建模与仿真的一般理论框架和基本方法。 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是使学生: 1.掌握建模基本理论; 2.掌握仿真的基本方法; 3.掌握一种仿真语言及仿真软件; 4.能够运用建模与仿真方法分析、解决工业工程领域的各种常见问题。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1.了解建模与仿真的作用和发展,理解组成要素。 2.掌握建模的几种基本方法,及模型简化的技术手段。 3.掌握建模的一般系统理论,认识随机数的产生的原因及统计控制方式。 4.能对离散事件进行仿真,并能分析运行结果。 三、课程的基本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绪论(3学时) 1.系统、模型、仿真的基本概念

现代科技概论与知识产权

传统文化的知识产权保护 摘要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标志,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具有主体的多样性、地域性、民族性,客体复杂性,传承的持续性等特点。现代社会带给人类的是高度的物质文明,同时也改变了人们原有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使一些传统文化面临着退化甚至消失的危险。近年来国家抢救和保护了大批的传统文化,制定了一批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起了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体系,但国内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总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必须建立一个综合性的法律体系对其进行保护,我们必须对传统文化进行全方位的保护,必须多层次的,综合各部门法来保护传统文化,从而建立一个综合性,完善性的法律保护架构。 一、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现状 (一)传统文化所面临的挑战 1.现代生产和生活方式对农耕文明造成巨大冲击,导致传统文化逐渐衰落。 由于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形式大多属于农耕或游牧文明的产物,它们的产生与发展都源于生产或生活的实用性需要,带有明显的功利目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传统文化形式产生和形成的基础已经消亡或正在削弱,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在随之改变。一些民族民间歌谣、曲艺和传说等开始失传;一些精湛的民族民间工艺和建筑开始衰微;一些灵验有效的民族医药失去了市场;一些有利于培养人类美德的传统礼仪和习俗被逐渐废弃……大量富有民族精神、民族情感和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正在迅速消亡。 2.现代知识产权制度对“传统”的排斥,导致居民失去传承传统文化的热情。 传统文化因其处于“公有领域”而不受法律保护,任何人都可以无偿地自由使用,因而出现了这种情况: 他人未经许可,利用传统文化资源完成新的发明并获取知识产权,而没有给持有这些资源的群体以任何利益分享。这导致他们对本民族或社区的传统文化失去保持和发展的动力。 (二)传统文化面临的发展机遇 1.国际社会确立的保持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价值观,给许多国家和地区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带来希望。 人们越来越强调维护和发展文化多样性对人类发展的重要意义。2001年11月2日,该组织第31届会议通过了《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强调文化遗产是人类的共同遗产,文化多样性是交流、革新和创作的源泉。要求充分保障各社会群体及个人继承和利用其文化遗产的权利。各个国家应制定文化政策或法律,对非 1

现代科技革命论文

论现代科学技术革命 “试图在所有复杂的现象中找到共同具有的物质实体,将其作为差异性的共同基础。从希腊哲学到现代物理的整个科学史中,不断有人力图把表面上极为复杂的自然现象归结为几个简单的基本观念和关系。”面对自埃塞克·牛顿时代以来的经典物理学世界观,爱因斯坦曾经这样说。到19世纪末,传统的机械决定论和还原论仍然影响着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医学、心理学。它已经根深蒂固地渗透到自然科学的各个研究领域,甚至人类的文化方面。尽管19世纪的自然科学取得的某些成就已经部分地揭露了机械决定论和机械还原论的局限性,但是要动摇和突破这种规范是不容易的,因为它们是构成近代科学赖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另一方面,19世纪末,许多科学家都认为,以力学为基础的经典物理学大厦已经峻工,人们在对这幢雄伟大厦表示赞叹之余,又多少流露出满足和无所作为的情绪。英国大物理学家W.汤姆逊在刚跨入20世纪的第一天的《元旦献辞》中说:“在已经建成的科学大厦中,后辈物理学家只能做一些零碎的修补工作。” 然而W?汤姆逊在对科学大厦赞叹的同时,又不得不承认在物理学晴朗的天空还有两朵小小的令人不安的乌云。 就是在这样两朵小小的令人不安的乌云的笼罩下,现代科学革命开始了。 先来谈谈这两朵小而伟大的云。 1880年,美国物理学家迈克尔逊和化学家莫雷利用光学干涉仪进行了一项搜索“以太风”的著名实验来测量所谓的“以太漂移”。迈克尔逊和莫雷经过不懈努力,昼夜不停地观察了五天,试验的精密度达到四十亿分之一,终于于1887年12月宣布实验测得以太“漂移速度”为零的结果。这就是物理学史上有名的“零结果”。牛顿力学赖以生存的基础受到了严重冲击,令许多持有光是以太波动观点的物理学家大失所望。这一现象被称之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飘浮在物理学上空的一朵乌云。 另一朵乌云与绝对黑体辐射的实验有关。德国物理学家维恩和英国物理学家瑞利先后根据经典统计物理学进行的实验在波段和辐射上产生了荒谬的数学结果。经典物理学的理论在这里陷入困境和危机。这就是有名的“紫外灾难”。“紫外实验”成为飘浮在物理学上空的又一朵乌云。 然而物理学危机正是是物理学革命的前夜,经典物理学天空上的乌云倾刻化为狂风暴雨,冲击和洗刷着经典物理学的基础。世纪之交,1900年量子理论的提出和1905年狭义相对论的建立,是现代物理学革命的重要标志。 量子论的提出者是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从能量子假说出发,普朗克成功地解释了他自己提出的辐射公式,解决了“紫外灾难”的问题。量子论的诞生,是对经典物理学理论的重大突破,它把经典物理学中一切因果关系都是在连续的基础上所建立的物理思想方法彻底地变革了。它使人们从根本上改变了只承认连续性和机械力学决定论的经典观念,揭示了连续与间断统一的自然观,揭示了自然规律的客观统一性,为各门科学的量子化奠定了理论基础。

(02296)系统仿真导论复习

概述 0.1系统、模型与仿真 0.1.1系统 系统定义为“按照某些规律结合起来,互相作用、互相依存的所有实体的集合或总和”。 一个理发店定义为一个系统。实体有服务员和顾客。顾客按某种规律到达,服务员根据顾客要求,按一定程序为其服务,服务完毕后顾客离去。在该系统中,顾客和服务员相互作用,顾客到达模式影响着服务员的工作忙闲状态和理发店的排队状态,而服务员的多少和服务效率也影响顾客接受服务的质量。 实现电机调速的各个实体定义为一个系统,称之为电动机调速系统。系统包括电动机、测速元件、比较元件以及控制器等,他们相互作用以实现按给定要求调节电动机的速度。 在定义一个系统时,首先要确定系统的边界。边界确定了系统的范围,边界以外对系统的作用称为系统的输入,系统对边界以外的环境的作用称为系统的输出。 描述系统三要素,即实体、属性、活动。实体确定了系统的构成,也确定了系统的边界,属性也称为描述变量,描述每一实体的特征;活动定义了系统内部实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确定了系统内部发生变化的过程。 0.1.2模型

为了研究、分析、设计和实现一个系统,需要进行试验。试验的方法基本上可分为两大类:一种是直接在真实系统上进行,另一种是先构造模型,通过对模型的试验来代替或部分代替对真实系统的试验。传统上大多采用第一种方法,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尽管第一种方法在某些情况下仍然是必不可少的,但第二种方法日益成为人们更为常用的方法,主要原因在于: 1)系统还处于设计阶段,真实的系统尚未建立,人们需要更准确地了解未来系统的性能,只能通过对模型的试验来了解; 2)在真实系统上进行试验可能会引起系统破坏或发生故障,例如对一个处于运行状态的化工系统或电力系统进行没有把握的试验将会冒巨大的风险; 3)需要进行多次试验时,难以保证每次试验的条件相同,因而无法准确判断试验结果的优劣; 4)试验时间太长或费用昂贵。 因此,在模型上进行试验日益为人们所青昧,建模技术也随之发展起来。 模型分成两大类,一类是物理模型,就是采用一定比例尺按照真实系统的样子制作,沙盘模型就是物理模型的典型例子。另一类是数学模型,就是用数学表达式形式来描述系统的内在规律。 系统模型的一般描述: 一个系统可以定义为如下集合结构: S=(T,X,Ω,Q,Y,δ,λ)

现代生物科技 论文

现代生物科技论文 ——干细胞治疗技术与基因编辑展望 干细胞作为人体各种组织细胞的祖细胞,其未来有望从细胞层面,在人类几乎所有重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 干细胞移植治疗,是一门先进的医学技术,为一些疑难杂症的治疗带来了希望。干 细胞移植治疗是把健康的干细胞移植到患者体内,以达到修复或替换受损细胞或组织,从而达到治愈的目的。干细胞移植治疗范围很广,一般能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免疫系统疾病、还有其他的一些内外科疾病。干细胞在医学界被称为“万用细胞”, 它可以分化成多种功能细胞或组织器官。因在APSC多能细胞实验室中培育出来 的干细胞具有“无限”增殖、多向分化潜能,具有造血支持、免疫调控和自我复制等 特点。 干细胞治疗在未来几年爆发的主要逻辑,除了基本面上广阔的应用前景外,更重要的是其在今明两年将面临全球及国内多重催化剂“共振”: 1)从美国看,“FDA III 期+大选政治周期”将使得奥巴马政府进一步加码包括 干细胞治疗、精准医疗在内的高端生物医药成为大概率事件; 2)从欧洲看,首个干细胞药物大概率获批上市将带来示范效应,同时,参考 工业 4.0 各国政策加码经验,欧洲版精准医疗方案也有望继中、美后推出; 3)从国内政策看,今年的干细胞放开只是第一步,后续的看点至少有三个,包括:商业化及临床化治疗的放开、质控与疗效评价标准的明确以及异体干细胞治疗的放开,此外,精准医疗成为十三五重大科技专项,上升国家战略也将带来强催化。 “干细胞疗法”完全摆脱了单一的药物治病的概念,它是从人体内采集出单核细胞,进行体外特殊培养,使其发育成树突细胞并大量扩增后与效应肽或靶向肽结合,成为专门攻击杀伤病毒的“细胞导弹”。 它是真正意义上的个体化治疗,所以效果迅速,用自己的细胞治自己的病,不会有

当代语言学导论 课文重点 重点词汇 考试内容 课后习题答案

当代语言学导论课文重点重点词汇考试内容课后习题 答案 1. Human superiority lies in his unique endowment天赋—the ability to talk, or rather, to communicate by means of language. 2. Language is a vehicle of power, for control, for creation. And for change. 3. The study of human language is called linguistics. 4. Language is the system of human communication which consists of the structured arrangement of sounds(or their written representation) into larger units, e.g. morphemes, words, sentences, utterances. 5. Varieties of language: Any particular language is in essence a set of varieties. There are local varieties 区域变体–dialects and accents(the former differ from each other in pronunciation, social varieties—sociolects vocabulary, and even grammar; the latter only in pronunciation ), 社会方言(=social dialects , used by people of different classes, ages, or sexes ), historical varieties—registers语域(e.g. formal English, scientific English), and even individual

计算机专业导论论文

计算机专业导论 学生学院____计算机学院_______ 专业班级____ _____ 学号____ _______学生姓名______ 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3年11月30日

专业导论(论文) 在当今世界,几乎所有专业都与计算机息息相关。所以计算机的发明无疑是20世纪最卓越的成就之一。时至今日,计算计的广泛应用极大的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它在当今信息化的社会中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工具。 我对计算机及计算机学科体系的理解 实际上,计算机是一种能够按照事先存储的程序,自动、高速地对数据进行输入、处理、输出和储存的系统。计算机科学是对计算机进行学术研究的传统称谓。主要研究计算技术和执行特定任务的高效算法。该门学科为我们解决确定一个问题在计算机领域内是否可解,如可解其效率如何,以及如何作成更加高效率的程序。时至今日,在计算机科学内已经衍生了许多分支,每一个分支都针对不同类别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计算机工程学是电子工程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计算机软硬件和二者间的彼此联系。 软件工程学着重于研究开发高质量软件系统的方法学和实践方式,并试图压缩并预测开发成本及开发周期。 信息系统,在一个广泛的有组织环境(商业为主)中的计算机应用。

计算机系统 一个计算机系统包括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硬件是由电子的、磁性的、机械的器件组成的物理实体,包括运算器、存储器、控制器、输入设备与输出设备等5个基本组成部分。软件则是程序和有关文档的总称,包括系统软件、应用软件和工具软件三类。 硬件系统的五个部分中控制器是指挥计算机的各个部件按照指令的功能要求协调工作的部件,是计算机的“神经中枢”。{控制器的主要特点是采用内存程序控制方式,即在使用计算机时,必须预先编写(或由编译程序自动生成)由计算机指令组成的的程序并存入内存储器,由控制器依次读取并执行}控制器由程序计数器(PC)、指令寄存器(IR)、指令译码器(ID)、时序控制电路以及微操作控制电路等组成。 软件系统包括系统软件、应用软件和工具软件三大类。由于软件的内容非常多,在此只作简单的说明。系统软件是为了对计算机的软硬件资源进行管理、提高计算机系统的使用效率和方便用户的各种通用软件,一般由计算机生产商提供。常用的系统软件有操作系统、程序设计语言翻译系统和实用程序(如驱动程序、连接程序、诊断程序等)。应用软件是专门为某一应用目的而编制的软件系统,常用的应用软件有字处理软件、表处理软件、统计分析软件、数据库管理系统、计算机辅助软件、实时控制与处理软件以及其它应用于国名经济各行的应用程序。工具软件主要包括下载、文件传输协议(FTP)、图像、浏览、截图压缩、防病毒等常用软件。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课程论文

信息技术与人类社会的进步 在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的高速发展的今天,电脑和网络正在以惊人的速度进入人类社会的各个角落。信息化,数字化和网络化的高度一体化的信息交流方式使人们明显感觉到这种新的方式带给我们的快捷与自由,开放与互动;但网络技术带给我们的种种优势的同时也让一些人违背了理性,利用网络技术牟取暴利,超越了法制的界限而给社会和个人带来给我们的社会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长期的,其危害是显而易见的。对因为网络而引发的社会生产和生活各个层面的深层次变化作一个深刻的理解和清醒的认识,这已成为当今人类面临的课题,也是科学工作者需要面对的新挑战。 对现代社会而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的发展,将会对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十分巨大的影响,特别是网络作为一种生产和生活工具被人民广泛接纳和使用之后,计算机网络的作用将会变得更为巨大。 网络将会推动社会生产力以更快的速度发展。计算机网络时代到来,宣告了一场新的科技革命的到来。计算机和网络时代的主要元素就是信息,通过计算机和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将会空前加快,人们了解信息、传递信息的渠道将增多、速度将变快,信息的及时性和有效性也将会变的更强。同时,信息技术的发展也将会推动与信息相关产业的进步与发展,如生物技术和电子技术等。而一些新材料、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技术也都将在这一过程中获得巨大发展。 在计算机网络时代,信息是一个重要的社会资源,成为社会发展所要依赖的综合性要素,而借助于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将会变的更为简单。我们可以通过建立专门的社会、行业、企业和个人的信息网络和信息数据库,使社会经济的各个部门都能够把企业生产和经营决策建立在及时、准确和科学的信息基础上,从而推动整个国民经济的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在今后的经济竞争中,对信息的了解和利用的能力高低将会对竞争的结果产生直接的影响。只有建立起一个高效的社会信息网络,才能为经济振兴的获取新起点和一个有效保证。对一个国家如此,对一个企业也是如此。今后,企业参与市场竞争能力的大小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企业对行业信息的了解能力,企业只有在及时了解市场信息的基础上,才能有效的来组织自身的生产经营活动;另一方面,在企业管理、生产销售和财务会计工作中利用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也可以极大地提高企业的生产管理能力和个部门的工作效率。 对于个人来说,通过使用计算机和网络,人类的工作和劳动方式也将会发生许多改变。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产能力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随着计算机网络时代的到来,这一改变将会变的更为明显。在不久的将来,通过计算机网络的连接,人们可以足不出户的完成工作和学习任务,可以让大家节约出更多的时间去处理一些其他的事,使人们在行动甚至是思想上都得到了解放。另外,可以借助计算机网络把工作思维和方法输入到机器里面,完成本来必须人们亲手完成的任务。在企业的生产中,我们不仅可以通过计算机来对产品的外形、包装和性能做一个全新的设计,还可以通过计算机对产品的生产、包装和发配过程做一个全程的控制,节省大量的人力和财力。而且我们还可以把企业和公司里的计算机组合成为一个网络体系,由一台主机对分机进行控制,从而形成一个有效的连接网络,保证整生产流程协调进行。通过网络进入

系统仿真课程教学大纲

《系统仿真》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10332103 课程英文名称:System Simulation 课程总学时:32 讲课:24 实验:0 上机:8 适用专业:工业工程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7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在运用工业工程的知识进行实际系统分析时系统仿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系统仿真是培养学生对实际生产系统建立抽象仿真模型,应用相关仿真软件进行仿真,并通过对仿真结果的分析,对生产系统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辨和改进能力的理论课程。 本课为选修课,适用于工业工程专业。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必要的系统仿真的基本知识,了解系统仿真与建模的一般方法;掌握Flexsim软件及其在系统仿真中的应用,初步具备应用Flexsim软件进行系统仿真的能力。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掌握系统仿真的基本理论、建模方法、分析方法,基本手段,综合运用Flexsim的知识和技术,通过改变某些特定的参数,观察模型的反映,对真实系统进行研究,解决一些简单的系统仿真中有关设计,规划,改善和管理的实际问题。 (三)实施说明 1.授课中要注重结合具体案例讲述比较抽象的理论部分。 2.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对内容不相关部分可以自行安排讲授顺序。 3.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对学时分配进行适当调整。 4.Flexsim软件部分内容由学生课后自学,教师应在学生自学前给出重点和难点提示及有关思考题,并进行必要的检查。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计算机程序设计,数据库系统概论,系统工程。 (五)对习题课、实践环节的要求 由于该课程有些理论比较抽象,教师应多结合具体案例使学生得到训练,在习题选择和上机中应注意与实际问题相结合。 (六)课程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考查 2.考核目标:考核学生对系统仿真的基础知识、建模方法、Flexsim软件的掌握程度。重点考核学生应用Flexsim进行仿真的能力。 3.成绩构成:本课程的总成绩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占40%,上机成绩占10%,期末成绩占50%。 (七)参考书目 1.《系统仿真导论》,肖田元,范文慧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2.《系统仿真软件Flexsim 3.0实用教程》,张晓萍、刘玉坤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3.《实用系统仿真建模与分析-使用Flexsim》,秦天保,周向阳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二、中文摘要 本课程是工业工程专业的一门基础信息化课程。课程通过对系统仿真的基本理论和建模方法

现代科技论文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课程结课论文 2015-2016学年第2学期 学院:安阳工学院 专业班级:14级机电一体化技术一班 学生姓名:张斌 学号:14017120132 指导老师:刘万军 2016年 6 月16 日

浅谈机械电子产业和民航发展的关系 摘要航空业的发展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表现,民航业在国家综合交通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地位,尤其是在长距离高速旅客运输和国际旅客运输中占据特殊而重要地位。民航业的健全发展体现出国家有更强的竞争力和经济实力,所以对航空业的研究就显得十分重要。本论文旨在结合当前中国航空业发展历史、现状,对航空业的发展情况做了宏观分析。电子商务在航空业中的广泛应用已经成为航空业发展的必然潮流。本文总结了电子商务的兴起对航空业的影响,分析了电子商务应用于航空业时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在航空业中应用电子商务时应采取的主要对策。在全球变暖的大形势下,欧美国家正在积极推动“低碳革命”,国内对单位GDP碳排放量也进行控制,这些对国内航空业的发展产生较大的影响。本文以低碳经济对航空业发展的影响,结合目前国内航空面临的现状,探讨了具体的一些措施。 关键词:航空业;电子商务;低碳;影响因素 一、航空业的发展现状 民航业的发展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表现,民航业在国家综合交通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地位,尤其是在长距离高速旅客运输和国际旅客运输中占据特殊而重要地位。民航业的健全发展体现出国家有更强的竞争力和经济实力,所以说衡量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的最为重要的指标是产业的竞争力。在我国现行的民航运输业管理体制下,我国的民航运输服务业应该说并没有面临过真正意义上的激烈市场竞争(尤其是国内航 线)。即使偶尔有那么一点竞争风浪,民航总局出于维护自身的利益,就会进行行政干预。在这样一种制度安排下,我国民航企业严重缺乏市场竞争力。随着民营航空的普及,航空公司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其中不乏恶性竞争,在我国已经入世的形势下,如果不提高民航的核心竞争力,会给国家民航业带来不小的冲击。在此深入研究影响和制约我国民航运输业的发展的因素,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纵观我国民航业的发展,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经验,民航的发展一直是中国非常重视的一个产业,在发展中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在成长过程中,民航共经历了三次大的体制改革:一是1980年改变军队建制,走上企业化道路;二是 1987年至1992年,进行以管理局与航空公司、机场分立的管理体制改革,在行业内引入了竞争机制;三是2002年至2004年进行了“航空运输企业联合重组、机场属地化管理”为主要内容的体制改革。纵观整个民航业还仍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存在不少的困难和问题,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定因素增多,国际恐怖主义威胁依然存在,石油价格居高不下。贸易保护主义有新的表现,对航空运输发展产生消极的影响。 民航业的发展受很多条件的制约,协调好每一层之间的关系,敢于面对所有的困难,并策划出解决的方案,这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 二、机械电子的发展现状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论文

浅谈科学技术对现代生活的影响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标志,是人类社会的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和社会活动.。 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所不可缺少的,它的发展大大提高了人类改造自然界的能力。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科技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如果没有科技的进步,就不会有今天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高度发展;如果没有科技的进步,就不会有我们祖国的繁荣昌盛和稳定,科技的进步大大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当代社会,科学技术对社会经济、文化、生活方式的影响主体是积极的、正面的。但在现实社会中,科学技术也对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了一定的消极的、负面的影响。 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正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提高经济发展。 人类由于使用了科技,改变了传统的生产方式,使生产工艺趋于现代化,提高了生产的自动化水平,它低污染、低消耗、低能耗,技术含量高,不仅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降低了生产的成本,提高了产品的质量。例如:炼铁技术的发展使得铁器应用于农业生产,代替了了石器工具;机械农机的使用代替了手工农具。科学技术为一个社会的发展注入了活力,使其经济文化的发展摆脱了衰退和危机,继续保持繁荣。 第二,促进了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善。 首先,提高了人们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水平。科技产品使用的社会化成为现代社会生活的一道风景线,人们的衣食住行无不与科技密切相关,科技产品已逐渐应用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现代人类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现代飞机、汽车、轮船等交通工具,大大提高了运行的速度,使人们不仅旅途舒适,而且节约了许多宝贵的时间;电视、音响、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等高科技家用电器的使用,满足了生活的需要。 其次,提高了人类的身体健康水平。人类基因工程的业已完成,使得科学家对于人类的遗传基因人类借助生物遗传工程、基因工程等高科技技术生产的药品,可以治疗许多常规疗法不能治疗的疑难疾病甚至过去被认为无法治疗的不治之症;治愈疾病,提高人们的身体健康。 再次,极大地开阔了人类的视野和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水平。科技是人类对自然规律认识的成果,同时也是人类创造性思维的最高成就。例如,大型射电天文望远镜的研制成功,可以使人们看到几十亿光年乃至更遥远的太空,从而为探索人类所不知的太空的奥秘提供了方

现代科技发展论文

科技发展论文 本质 科技的本质:发现或发明事物之间的联系,各种物质通过这种联系组成特定的系统来实现特定的功能。 实现功能的方式 尽量安全,尽量容易实现,尽量低消耗且高产出,尽量高效,尽量稳定,尽量可监测,尽量可调控。 事物的联系 事物的联系分为系统联系和事件联系,系统联系分为上下级别的联系(归属关系)和同级别的联系,事件联系分为原因与结果、前提条件与触发条件、目的。 物质是事件的基础,事件是物质的变化。物质是系统的结构,事件是系统的变化。 1.系统的上下级别和同级别: 例如,原子核包含质子和中子,原子核是上级别,质子和中子是 下级别,上级别包含下级别,而质子和中子之间是同级别。 例如:消化系统和胃之间是上下级事物的联系,而胃和小肠则是同级事物之间的联系。 2.同级别的联系: (1)同级别的事物的联系按作用分为:累加、互补、开启或增强、关闭或减弱。 累加:起相同作用的物质,产生的作用累加在一起。 例如:相同的小灯泡组成一个强光的手电筒。 互补:例如,起不同作用的物质,相互补充、相互依存,共同实现功能。 例如:一条流水线上,不同加工步骤所需的工人。 累加和互补的区别:有些情况下,累加是同种物质的共同作用,只有一个也能产生作用,但是效果低,而互补是相互补充、相互依存的不同物质共同产生作用,只有一个可能无法产生作用。 调控: 开启或增强:例如,一种物质启动或增强另一种物质的功能。 关闭或减弱:例如,一种物质关闭或减弱另一种物质的功能。 例如:风扇的三个叶片之间的作用是累加,叶片和电机之间的作用是互补,风扇开关可以开启风扇、关闭风扇、增强转速、减弱转速。 (2)同级别的事物的联系按结构分为:顺序(线状)、并列(平行)、循环(环状)、树状、星状、网状。 顺序:例如,先经过A,后经过B。

语言学概论笔记(邢福义)

语言学概论 第1章语言与语言学 第1节语言的性质和范围 一、为什么说社会性是自然语言的本质属性?为什么说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二、什么是符号?语言符号有什么特点? 三、语言和言语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四、口语和书面语有什么区别?为什么会有区别? 五、什么是副语言和人工语言?二者有什么关系? 1、语言:从结构上看,语言就是由词语这种符号构成的复杂系统。从功能上看,是人类进行社会交际和思维认识的工具。语言具有符号性、系统性、社会性及其他属性{民族性和生成性(指人们可以根据有限的语言符号和组合规则生成无限的句子)模糊性} 2、语言的能指和所指(什么是符号):用甲事物代表乙事物,而甲乙两事物之间没有必然联系,甲事物就是代表乙事物的符号,其中甲事物就是符号的能指(形式),乙事物就是符号的所指(内容和意义)。符号的能指和所指之间的关系是人为约定的。 3、语言符号的特征:语言中的词语就是一种符号,具有符号的特征。 1、语言符号的任意性(用什么能指代表什么所指是任意的) 2、稳固性(语言符号一旦约定俗成以后就具有稳固性) 3、渐变性(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变化,采取渐变的方式) 4、线条性(语言符号在言语中只能有时间上的前后相继的关系) 4、语言的社会性:语言是社会交际的工具,社会是语言的本质属性。自然语言系统和规则是由特定的社会群体共同约定俗成的,而不是由个别人或少数人创造的语言的发展变化离不开社会,无论是新词语的产生,还是旧词语的消亡,都取决于社会交际的需要。由于自然语言从生到长到死的整个过程都取决于整个社会,所以说社会性是自然语言的本质属性。 语言虽然不是人类唯一的交际工具,还有其他副语言如文字、体态等交际工具,但是副语言只是辅助性的交际工具,一般使用范围有限,语言是一种独立的交际工具,是第一性的,副语言是建立在语言的基础之上的,是第二性的。因而,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5、语言和言语的区别:语言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语言包括语言系统、言语活动和言语作品,狭义的语言只指语言系统,而言语则包括言语活动和言语作品。 语言和言语既有一定的区别,又有密切的联系,主要区别在于:语言是抽象的,言语是具体的;语言是社会的,言语是个人的;语言是现成

系统工程导论_期末复习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地点: 考试要求: 1、按照《学生手册》相关规定执行,坚决杜绝考试违纪现象,如有发现坚决按照学校有 规定执行。考试前必须清场。 2、考试时必须携带学生证或身份证,其它证件不可行! 3、考试时必须关闭手机等电子设备。考试开始后不允许交头接耳,问题举手问老师。 4、答题过程要完整,只给出结论,而没有求解过程的,将不得分。 《系统工程导论》考试复习大纲 题型: 一、简答题 (每小题 10分,共 60 分) 二、计算题 (每小题 10分,共 40 分) 第一章概述(简答题) 1、钱学森对于系统的定义。 2、系统的三个基本特征。 3、系统的特征。 4、系统的分类。 5、系统工程的内涵。 6、系统工程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系统工程的理论基础与方法论(计算题、简答题) 1、线性规划问题。 2、整数规划问题。 3、分支定界求解整数规划的内涵。

第三章系统分析(简答题、计算题) 1、系统分析的概念。 2、系统分析的五个要素。 3、系统分析的步骤。 4、系统分析的主要方法。 5、系统环境分析的概念。 6、系统环境分析的方法。 7、系统结构分析主要内容。 8、层次分析法的概念和特点。 9、层次分析法的应用。 第四章系统模型与仿真(计算题、简答题) 1、系统模型的分类。 2、系统建模的要求。 3、结构模型。 4、系统仿真的基本步骤。 第五章系统预测 1、系统预测的分类; 2、系统预测一般步骤。 3、指数平滑法、移动平均法、趋势外推法。 第六章系统设计与评价(略) 1、系统设计的任务。

2、系统设计的原则。 3、寻找方案的几种策略。 第七章系统决策 1、决策的概念、西蒙决策过程的具体步骤、决策问题的要素、决策问题的分类。 2、严格不确定型决策问题的概念以及严格不确定型决策问题的四种准则。重点计算题、简答题。

现代科学科技概论试题汇总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 一、填空题 1、要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增长必须改变资源的利用方式,从粗放型转变为集约型。 2、复合材料中一种材料作为基体,另一种材料作为增强剂。与第一、二代复合材料相比,第三代复合材料主要是在基体方面作了改进。 3、激光器主要由工作物质、泵浦源和谐振腔构成,它主要是解决粒子反转问题。 4、非线性方程有一种对初始条件的敏感依赖性,外界微小的扰动都将导致解的巨大变化,有时甚至会面目全非,即洛伦兹提出所谓蝴蝶效应。 5、19世纪末由物理学领域所谓“两朵乌云”引发的革命,最终产生了相对论和量子论两大理论。 6、按是否随它本身的转化或人类的利用而日益减少来划分,能源可分为 再生 和非再生 。 7、集成度是标志集成电路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即指在一定面积的硅片上所集成的晶体管元件的数量。 8、2005年10月我国的神舟6号飞船顺利升空和安全着陆,首次进行了多人多天的飞行,标志着我国航天技术又迈出重要一步。 9、以光谱或温度为横坐标,光度或绝对星等为纵坐标的图谱叫赫罗图图。处在该图左上方到右下方的对角线狭窄带区内的恒星为主序系星。 10、在距地面约36000千米的赤道上空等间隔放置3颗静止(同步)卫星就可实现除两极外的全球通信。 11、在系统实现空间、时间或功能的结构过程中,如果没有外界的特定干扰,仅是依靠系统内部的相互作用来达到,这种系统称之为自组织。 12、基因是 DNA 分子上具有遗传效应的特殊片段。 13、当代科学技术发展形成的思维方式的特点是:从还原论到统论;从线性思维到非线性思维;从决定论思维方式到非决定论思维;从精确思维到模糊思维。 二、关联题 1物质波d a 普朗克5阿基米德d a《天体运行伦》 2能量子假说b伽莫夫6赖尔 b b《地质学原理》a 3宇宙大爆炸c哈勃7 林耐c c《自然系统》b 4星系红移定律 d 德布罗意8哥白尼a d 《论杠杆》 c 9 维纳c a 系统论13 STM b a全球定位系统 10 贝塔朗菲a b 原子论14 GPS a b 扫描隧道显微镜 11道尔顿b c 控制论15 ES c c胚胎干细胞 12申农 d d信息论16 HGP d d人类基因组计划 三、单项选择题 1、分形与混沌是(A)的。 A、内在一致 B、实质不同 C、外在相似 D、完全不同 2、下列(D)不能作为研究微观粒子结构的工具。 A、对撞机 B、回旋加速器 C、空间探测仪 D、显微镜 3、下列属于20世纪60年代天文学四大发现的是(C)。 A、河外星系 B、超新星爆炸 C、脉冲星 D、黑洞 4、迄今为止人类认识到自然界共有四种相互作用,即( B )。 A、电力、磁力、弱力、强力 B、弱力、强力、引力、电磁力 C、电力、磁力、引力、排斥力 D、引力、排斥力、弱力、强力 5、酸雨是pH值( C )的降水。 A、等于5.6 B、大于5.6 C、小于5.6 D、小于7 6、下列(D)被称为第二代基因工程。 A、细胞工程 B、酶工程 C、发酵工程 D、蛋白质工程 7、科学研究表明木星上的大红斑是一种(D)。 A、蝴蝶效应 B、分形现象A C、线性叠加 D、相干结构 8、直觉和顿悟属于一般科学方法中的()。 A、非逻辑思维方法 B、理论性科学方法 C、横向科学方法 D、经验性科学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