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常见生理病害及防治.

马铃薯常见生理病害及防治.
马铃薯常见生理病害及防治.

马铃薯常见生理病害及防治

一、马铃薯缺素症的识别与防治

(一)缺氮

1.症状缺氮时,植株矮小,生长弱,分枝少,花期早,植株下部叶片均匀淡绿色继而发黄,并逐渐向上部叶扩展,叶片先沿着叶缘褪绿变黄,并逐渐向中心叶发展,茎叶变小,严重时基部小叶的叶缘完全失去叶绿素并且皱缩,叶片上卷呈杯状或火烧状,叶片脱落,产量低。施氮肥过多,特别是生长后期过多施用氮肥,易引起植株茎叶徒长,组织柔嫩,易感染病害,成熟延迟,块茎产量低。

2.防治措施

(1)缺氮田块早施氮肥,可用作种肥或苗期追肥。注意宁可基肥、种肥少施,苗期追氮,切忌基肥、种肥氮素过多。

(2)植株缺氮时,叶面喷施0.2%~0.5%尿素液或含氮复合肥。

(3)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腐熟有机肥,采用配方施肥技术。生产上发现缺氮时马上埋施发酵好的人粪,也可将尿素或碳酸氢铵等混入10~15倍腐熟有机肥中,施于马铃薯两侧后覆土、浇水。

(二)缺磷

1.症状磷肥虽然在马铃薯生长过程中需求量少,但却是植株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肥料。磷肥不足时,马铃薯植株生长缓慢,茎秆矮小纤细,植株僵立,叶柄、小叶及叶缘朝上,不向水平展开,小叶面积缩小,光合作用减弱,色暗绿,严重时基部叶尖先褪绿变褐,并逐渐向全叶扩展,最后整个叶片枯萎脱落。薯块易发生空心,褐色锈斑、硬化,且不易煮烂,发脆,商品性低,严重影响马铃薯产量和质量。

2.防治措施

(1)缺磷田块增施有机肥并沟施过磷酸钙或磷酸二铵作基种肥,基肥以过磷酸钙225~375kg/hm2混入有机肥中,施于10cm以下耕作层中。开花期补施过磷酸钙225~300kg/hm2。

(2)植株缺磷时,在叶面喷施0.3%~0.5%的磷酸二氢钾溶液或0.5%~1%过磷酸钙水溶液。

每隔6~7天喷1次。

(三)缺钾

1.症状钾元素是马铃薯生长发育的重要元素,尤其在苗期。钾肥充足植株健壮,茎秆坚实,叶片增厚,抗病力强。植株缺钾的症状出现较迟,一般到块茎形成期才呈现出来。植株缺钾表现为生长缓慢,节间短,叶面粗糙皱缩,叶片变小,叶脉下陷,且向下卷曲,小叶排列紧密,与叶柄形成夹角小,叶尖及叶缘开始呈暗绿色,随后变为黄棕色,并渐向全叶扩展,后期出现古铜色病斑,有时叶面出现紫纹,并有褐色枯死的叶缘,最后干枯脱落,植株易受寄主病菌的侵害,块茎变小,薯块多数呈长形或纺锤形,品质变劣,块茎内部常有灰蓝色晕圈。

2.防治措施

(1)缺钾土壤增施钾肥作基种肥。基肥施用时可混入3000kg草木灰。栽后40天施长薯肥时用草木灰2250~3000kg或硫酸钾150kg对水浇施。也可在收获前40~50天,喷施1%硫酸钾,隔10~15天喷1次,连用2~3次。

(2)植株缺钾时,叶面喷施0.3%~0.5%的磷酸二氢钾溶液或1%草木灰浸出液,每隔6~7天喷1次。

(四)缺钙

1.症状植株缺钙时,顶芽幼叶变小,小叶皱缩或扭曲,叶缘卷起,严重时顶芽或腋芽死亡,茎节间缩短,植株顶部呈丛生状。块茎短缩、变形、有成串畸形块茎,块茎内呈现褐色分散斑点即坏死斑,失去经济价值。

2.防治措施

(1)在酸性较强的土壤中易出现缺钙现象,可撒施一部分石灰补充土壤中钙素的不足或调整土壤pH值。

(2)植株缺钙时,叶面喷施0.5%的过磷酸钙水溶液,每隔5~7天喷洒1次。

(3)施用惠满丰液肥,用量为6750ml/hm2,稀释400倍,喷叶3次即可,也可喷施绿风95植物生长调节剂600倍液,促丰宝R型多元复合液肥700倍液,以及微生物活性有机肥等。(五)缺镁

1.症状马铃薯是对缺镁较为敏感的作物。缺镁时,病症以基部叶片最重,基部老叶的叶尖及叶缘首先发生失绿现象,逐渐沿叶脉问扩展,而叶脉呈绿色,最后叶脉间的组织填满褐色坏死斑

向上卷起,叶脉间部分突出且增厚而变脆,病叶最后死亡脱落。严重时植株矮小,失绿叶片变棕色而坏死、脱落,块茎生长受抑制。

2.防治措施

(1)土壤缺镁田应沟施硫酸镁或白云石等含镁肥料。

(2)植株缺镁时,应及时叶面喷施0.5%~1%硫酸镁溶液,隔2天用1次,每周喷3~4次。

(3)缺镁时,首先注意施足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或含镁的完全肥料,改良土壤理化性质,使土壤保持中性,必要时也可施用石灰进行调节,避免土壤偏酸或偏碱。

二、马铃薯生长异常现象的识别与预防措施

(一)畸形薯

1.产生原因马铃薯畸形薯主要是块茎的生长条件发生变化所造成的。薯块在生长时,条件发生了变化,使生长受到抑制,暂时停止了生长。例如,遇到高温和干旱,地温过高或严重缺水,都可能导致块茎停止生长。当生长条件得到恢复,块茎也恢复了生长,这时进人块茎的有机营养,又重新开辟贮存场所,就形成了明显的2次生长,出现了畸形块茎。总之,不均衡的营养或水分,极端的温度,以及冰雹、霜冻等灾害,都可导致块茎的2次生长。但在同一条件下,也有的品种不出现畸形,这就是品种本身特性的缘故。

当出现2次生长时,有时原形成的块茎里贮存的有机营养如淀粉等,会转化成糖被输送到新生长的小块茎中,从面使原块茎中的淀粉含量下降,品质变劣。由于形状特别,品质降低,就失去了食用价值和种用价值。因此,畸形薯会降低上市商品率,使产值降低。

2.预防措施在生产管理上,要特别注意尽量保持生产条件的稳定,适时浇灌,保持适量的土壤水分和较低的地温,同时注意不选用2次生长严重的品种。

(二)块茎青头现象

1.产生原因在收获的马铃薯块茎中,经常发现有一端变成绿色的块茎,俗称青头。这部分除表皮呈绿色外,薯肉内2cm以上的地方也呈绿色,薯肉内含有大量茄碱,也叫马铃薯素、龙葵素,人食用后会发生中毒,症状为头晕,口吐白沫。青头现象使块茎完全丧失了食用价值,从而降低了商品率和经济效益。

出现青头的原因是播种深度不够,垄小,培土薄,或是有的品种结薯接近地面,块茎又长得很大,露出了土层,或将土层顶出了缝隙,阳光直接照射或散射到块茎上,使块茎的白色体变成

了叶绿体,组织变成绿色。

2.预防措施为了减少这种现象,种植时应当加大行距、播种深度和培土厚度。必要时对生长着的块茎,进行有效的覆盖,例如,用稻草等盖在植株的基部。另外,在贮藏过程中,块茎较长时间见到阳光或灯光,也会使表面变绿,与青头有同样的毒害作用,食用薯一定要避光贮藏。(三)黑心

1.症状表现在块茎中心部出现由黑色至蓝色的不规则花纹,由点到块发展成黑心。随着发展严重,可使整个薯块变色。通常病组织与健康组织边界较明显。后期黑心组织渐渐硬化。在室温情况下,黑心部位可以变软和变成墨黑色。

2.预防措施

(1)调节贮藏温度。注意贮窖温度相对温凉条件,避免0℃左右的低温和36℃以上的高温,减缓病害发展。

(2)控制通风条件。封闭性贮藏或地下窖贮,均应设法设立通风透气条件,减少缺氧情况。有条件时,安装供氧换气装置,供以充足氧气。

(四)空心

1.症状表现马铃薯块茎空心病多发生于块茎的髓部,空心多呈星形放射状或口形,也有的空心形状呈球形或不规则形,有时几个空洞可连接起来,空洞内壁呈白色,淡棕褐色至稻草黄色,形成不完全的木栓化层,外部无任何症状。一般大块茎易出现空心现象。在出现空心之前,其组织呈水浸状或透明状,有的中心出现褐色坏死斑。空腔附近淀粉含量少,煮熟吃时会感到发硬发脆。空心块茎表面和它所生长的植株上都没有任何症状,但空心块茎却对质量有很大影响,特别是用以炸条、炸片的块茎,如果出现空心,会使薯条的长度变短,薯片不整齐,颜色不正常。

2.产生原因块茎的空心,主要是其生长条件突然过于优越所造成的。在马铃薯生长期,突然遇到极其优越的生长条件,使块茎极度快速地膨大,内部营养转化再利用,逐步使中间干物质越来越少,组织被吸收,从而在中间形成了空洞。一般说,在马铃薯生长速度比较平稳的地块里,空心现象比马铃薯生长速度上下波动的地块比例要小。在种植密度结构不合理的地块,例如,种得太稀,或缺苗大多,造成生长空间太大,都会使空心率增高。钾肥供应不足,也是导致空心率增高的一个因素。另外,空心率高低也与品种的特性有一定关系。

3.预防措施

(1)合理密度,避免缺苗,调节株间距离,增加植株间的竞争,使植株营养面积均匀,保证群体结构的良好状态,从而阻止块茎过速生长和膨大,降低空心的发病率。

(2)加强栽培管理,保证植株生长的水分供应,避免出现旱涝不均的情况,促进块茎均衡一致的发育速度。

(3)增施钾肥,注意培土,减少空心发病率。

(五)块茎裂口

1.原因收获马铃薯时常常可看见有的块茎表面有一条或数条纵向裂痕,表面被愈合的周皮组织覆盖,这就是块茎裂口。裂口原因主要是土壤忽干忽湿,块茎在干旱时形成周皮,膨大速度慢,潮湿时植株吸水多,块茎膨大快而使此周皮破裂而造成的。此外,膨大期土壤肥水偏大也易引起薯块外皮产生裂痕。

2.预防措施在生产管理上,要特别注意增施有机肥,保证土壤始终肥力均匀,同时要适时浇水,在块茎膨大期保证土壤有适宜的含水量,避免土壤干旱,还要保持土壤透气性好。

马铃薯主要病害

马铃薯主要病害 1.1细菌性病害 (1)马铃薯青枯病:英文名:Brown Rot Potato,病原菌学名:Pseudomonas solanacearum(Smith),属单胞杆菌科Pseudomonadaceae、单胞杆菌属Pseudomonas。国际上公认将青枯病病原细菌划分为5个生理小种,寄生马铃薯的是小种1号和3号。小种1号的寄主范围很广,小种3号的寄主范围较窄,主要侵染马铃薯,其次是番茄,还有少数茄科杂草。青枯病是典型维管束病害,病菌从茎基部或根部伤口侵入,病菌侵入维管束后迅速繁殖并堵塞导管,妨碍水分运输导致萎蔫。10~40℃均可发病,一般酸性土发病重。田间土壤含水量高、连阴雨或大雨后转晴气温急剧升高发病重。田间典型症状是叶片、分枝或植株急性萎蔫,枝叶仍保持青绿色时即枯死。有时在一丛马铃薯中,一株枯死而另一株仍保持健康。在病情发展较慢的情况下,也可见到叶片变黄、干枯和植株矮化的症状。发病植株茎秆基部维管束变黄色或黄褐色。将病茎切下一段,断面直立插入蒸馏水中,数分钟后,从茎秆的切面流出黏稠脓形成的乳白色带状物。染病块茎的芽眼变浅裼色或褐色,将薯块沿横切,可见维管组织从脐部变色,严重时整个维管组织环状腐烂,不需要用手挤压,几分钟后块茎切面自动溢出污白色菌脓。病菌随病残组织在土壤中越冬,侵入薯块的病菌在窖里越冬,田间亦可通过灌溉水、雨水、耕作工具、昆虫等扩大传染。带病种薯是此病远距离传播的主要方式。 (2)马铃薯环腐病:英文名:Ring Rot Disease of Potato,病菌属棒杆菌属(革兰氏阳性菌)的密执安棒菌马铃薯环腐致病变种或称环腐棒杆菌Clavibacter michigane-nsis subsp.sepedonicus (Spieckermann&Kotthoff)。该病是一种细菌性维管束病害,田间发病一般在开花期以后。初期症状为叶脉间褪绿,呈斑驳状,以后逐渐变黄、变枯。叶片边缘也可变黄、变枯,并向上卷曲。由于环境条件和品种抗性的不同,植株症状有明显差异。地上部分染病有枯斑和萎蔫两种类型症状。枯斑型多在植株基部复叶的顶上先发病,叶尖和叶缘及叶脉呈绿色,叶肉为黄绿色或灰绿色,具明显斑驳,且叶尖干枯或向内纵卷,病情向上扩展,致全株枯死;萎蔫型初期则从顶端复叶开始萎蔫,叶缘稍内卷,似缺水状,病情向下扩展,全株叶片开始褪绿,内卷下垂,植株倒伏枯死。块茎表面的症状在轻度为害时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发展,皮色变暗或变褐,芽眼亦变色,但没有菌脓溢出。严重时表皮可出现裂缝。横切病块茎可见维管束变黄色或褐色。轻者只局部维管束变黄,呈不连续的点头变色;重者整个维管束环变色,病菌侵害块茎维管束周围的薄壁组织,呈环状腐烂,故称环腐。当温度10~40℃时、土壤pH6.6~8.4发病较重。带病种薯是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和最重要传染源。扩大传染的最重要途径是切块茎播种用的切刀。田间生长期间,病菌还可以经雨水、灌溉水等媒体传播。 (3)马铃薯黑胫病:病菌属欧氏杆菌属的胡萝卜软腐欧文氏菌马铃薯黑胫亚种Erwina carotovora subsp.atroseptica(Van Hall)Dye。此病的典型症状是植株茎基中呈墨黑色腐烂。种薯带病原菌,土壤一般不带菌。田间除带病种薯外,还通过灌溉水、雨水或昆虫传播,经伤口侵入致病。主要侵染茎或薯块,从苗期到生育后期均可发病。种薯染病不发芽,或刚发芽即烂在土中,不能出苗。幼苗染病一般株高15~18 cm出现症状,植株矮小,节间短缩,或叶片上卷,褪绿黄化。发病后期,茎基部呈黑色腐烂,整个植株变黄,呈萎蔫状,甚至倒伏、死亡。块茎发病一般是从连结匍匐茎的脐部开始,感病初期,脐部略变色,稍后,病部扩大并呈黑褐

老年人五大常见疾病及预防措施

老年人五大常见疾病及预防措施| 主讲人——丰燕 身体健康是老人安度晚年的前提,也把目光投向他们的健康领域,关注老年疾病的防治 慢性支气管炎 慢性支气管炎是一种常见老年病,通常是患者由于感冒、吸烟、机体过敏、气候变化、大气污染等原因,使支气管和细支气管反复受到感染和刺激所致。临床表现有发热、畏寒、身痛、咳嗽、咯痰、喘息等症状,病情严重者咳嗽、喘鸣几乎终年不停,并呼吸困难,继续发展可并发肺气肿,甚至肺心病而危及生命。 防治措施:老年人在气候变化大的季节应特别注意预防感冒,感冒后要及时就医;平时应少吃或忌食生冷、过咸、辛辣、油腻及烟、酒等刺激性的东西,减少或避免对呼吸道的刺激;多吃止咳、平喘、祛痰、温肺、健脾的食品,如白果、枇杷、栗子、百合、海带、紫菜等增强免疫力;居住的室内要经常开窗,保持空气流通,床单、被褥、衣物要勤于更换和清洗,减少过敏源;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以利改善呼吸系统的机能,增强对寒冷和疾病的抵抗力。 高血压 高血压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也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其发病原因医学界普遍认为是在一定的遗传背景下由于多种环境因素参与使正常血压调节机制失常所致。高血压既是独立的心血管疾病,又会导致心、脑、肾三个重要的生

命器官病变,从而产生冠心病、心力衰竭、脑出血、脑梗塞、肾功能衰竭、尿毒症等严重的并发症,危害极大。 防治措施:老年人应特别注意合理膳食,控制热能和体重,减少脂肪摄入,多吃蔬菜和水果;严格限制钠盐摄入,每人每日食盐摄入量宜控制在6克以下;每日摄入足量的钾、镁、钙;戒烟酒或严格限制烟酒;根据年龄及身体状况选择慢跑、快步走、太极拳、气功等不同运动方式,控制好血压,减轻体重,增强体力,降低胰岛素抵抗;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注意心理平衡及情绪的调整,减少精神压力。 冠心病 冠心病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病,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血管病变而引起,病变的根源在于患者平常饮食不合理,体内脂质代谢紊乱,使得血脂胆固醇沉积在血管壁上,从而导致冠状动脉血管的硬化、血栓、堵塞,其主要临床表现有心肌缺血、缺氧而导致的心绞痛、心律失常,严重者可发生心肌梗塞,使心肌大面积坏死,危及生命。 防治措施:老年人脾胃功能衰退,应慎食或节食油腻、炙燥、辛辣、生冷食物,控制总热量的摄入,控制高胆固醇、高脂肪食物和食糖摄入,多吃能降脂的蔬菜,如芹菜、萝卜、西红柿、黄瓜、苦瓜、大蒜、香菇、海带等;不吸烟、不酗酒;保持适当的体育锻炼;生活要有规律,保持足够的睡眠;保持情绪稳定,切忌急躁、激动或闷闷不乐;积极防治与冠心病关系密切的老年慢性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 糖尿病 糖尿病属于内分泌代谢系统疾病,也是一种常见的老年病。其诱发因素有:

马铃薯脱毒种薯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马铃薯脱毒种薯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马铃薯是我国第五大粮食作物,营养丰富,粮菜饲兼用,加工用途多,产业链条长,增产增收潜力大。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耕地减少和人口增加的矛盾不可逆转,大力发展马铃薯产业对确保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振兴农村区域经济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联合国将2008年定为国际马铃薯年,引起全世界人民的普遍关注,各国政府相继出台许多优惠政策支持本国的马铃薯产业发展,使马铃薯产业发展呈现出:脱毒种薯需求逐渐增加、生产面积逐步扩大、加工能力显著提高、经济贸易份额不断增长的良好态势,前景十分广阔。我国脱毒马铃薯良种应用面积仅为种植面积的20%左右,而发达国家在90%以上。 我国马铃薯种植面积将近8000万亩,年用种量需800万吨左右,是世界上最大的种薯市场。随着全国“科技兴薯”战略的大力推进,脱毒种薯需求将逐渐扩大,根据《农业部关于加快马铃薯产业发展的意见》,2012年全国实现脱毒种薯应用面积平均35%的目标,国内脱毒种薯需求量将达到450万吨。目前,我国脱毒马铃薯原原种繁供能力还很低,真正意义上的脱毒原原种(微型薯)不足3亿粒,是阻碍国内脱毒种薯产业发展的主要原因;加之各地的质量标准不统一、检测手段还落后和监督体系不健全,致使种薯质量参差不齐,已成为制约我国马铃薯产业向纵深发展最突出的问题。另外,多年来我国马铃薯育种目标是以鲜食为主,生产品种具有浓郁的温饱色彩,加工等专用品种严重缺乏,这是当前我国马铃薯种薯生产比较薄弱的标志性现状。 本文从研究我国马铃薯产业发展情况入手,通过对马铃薯脱毒种薯行业分析,采用了查阅文献资料,数据分析,现场调研等研究方法对马铃薯的开发利用价值和行业发展状况进行研究分析;解析了马铃薯脱毒种薯标准,马铃薯脱毒种薯行业行业细分,马铃薯脱毒种薯行业繁育,生产、需求及马铃薯行业国家产业规划,各省区地区马铃薯脱毒种薯行业政策;运用定量分析法,图例对比,卫星影像对比等研究方法,对马铃薯加工产业情况,马铃薯脱毒种薯行业进入门槛条件,马铃薯脱毒种薯行业市场前景,马铃薯脱毒种薯行业政策支持,行业发展制约因素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论证后提出行业发展前景分析结论:马铃薯脱毒种薯行业前景很好和行业发展空间还非常大。

内蒙古马铃薯病害及其防治方案杜邦

2007年马铃薯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策略建议 一、病虫草害防治策略: 1、马铃薯晚疫病及其它病害防治策略 1) 防治策略 马铃薯晚疫病是北方地区一种极具毁灭性的病害,一旦发生,如控制不好,轻者造成马铃薯产量和品质下降,重者甚至是绝收,它是北方地区限制马铃薯产量及品质的最大障碍。有效的药剂预防及治疗方案,是马铃薯丰产又丰收的保证。近年除马铃薯晚疫病发生频繁外,其他真菌性病害和细菌性病害也呈上升的趋势;因此,本防治策略主要是针对马铃薯晚疫病、兼治早疫病等真菌性病害和细菌性病害而制定.当然在具体实际操作中也需根据不同气候条件,田间及周边发病情况进行施药次数及用药量的调整. 2)防治关键时期 河北、山西北部晚疫病及其它病害常年均有不同程度发生。尤其在7月份进入雨季到8月中下旬近收获前,如降雨较多,晚疫病极有可能大发生,造成产量损失及种薯质量下降短缺;因此7月到8月底是晚疫病防治的关键时期。 3)防治工作起始时期 除种薯药剂拌种、95%出苗后第一次使用克露消灭初侵染源外,(杜邦克露对由带病种薯引起的初侵染和茎部侵染有极佳的防治效果),建议生长期第一次用药应在6月中旬开始,用来预防马铃薯生长期的晚疫病、早疫病、黑痣病等。 4) 推荐在95%马铃薯出苗后使用克露消灭初侵染源 带晚疫病病菌的种薯大部分在出苗前就死亡,不能出苗;个别带病种薯能够出苗,且病菌首先在腋芽部开始侵染茎部,然后由茎部侵染到叶部,叶部产生的孢子再扩散到其它健康的植株上,形成一个初侵染源。因此,苗期使用治疗剂可以有效的控制带病种薯形成的初侵染源,保证全田的安全。建议在95%马铃薯苗出齐后使用克露消灭初侵染源。 5)推荐种薯拌种的新配方 杜邦公司2005年在近1万亩种薯上采用欧洲国家的克露拌种配方技术,均取得良好的效果,出苗率在90%以上,而且苗齐、苗壮,得到使用客户的一致认可,证明拌种效果很好。因此,2006年我们向客户推荐我们的拌种配方。配方见下面。 6)推荐先治疗后保护的策略

马铃薯病害及其防治汇总

马铃薯病虫害防治 第一节概述在人类栽培的农作物中, 大概再没有比马铃薯更难以归类的了。它既是大宗粮食作物,又是重要蔬菜和工业原料作物;既是救灾、扶贫作物、又是高产、高效作物;既是大众餐桌上的的寻常之物,又是价格不菲的休闲食品。马铃薯含有人体所需的足够能量和全部营养。 病虫害是影响马铃薯生产稳定发展和限制单产提高的重要因素。马铃薯病害多达百余种,一般因减产10—30%,严重的减产70%以上。国内常见的病害有15 种,其中晚疫病、环腐病和病毒病通称“三大病害”。马铃薯病害主要有: 一、真菌病害:晚疫病、早疫病、癌肿病、粉痂病、炭疽病、红腐病、白霉病、灰霉病、湿腐病、皮斑病、茎腐病、丝核菌溃疡病、干腐病、枯萎病、黄萎病。 二、细菌病害:黑胫病、环腐病、软腐病、褐腐病、普通疮痂病、粉红色芽眼病。 三、病毒病害:卷叶病毒病、丫病毒病、X病毒病、A病毒病、M病毒病、S 病毒病。 第二节真菌病害 一、马铃薯晚疫病 1、症状:主要侵害叶、茎和薯块。叶片染病先在叶尖或叶缘生水浸状绿褐色斑点,病斑周围具浅绿色晕圈,湿度大时病斑迅速扩大,呈褐色,并产生一圈白霉,即孢囊梗和孢子囊,尤以叶背最为明显;干燥时病斑变褐干枯,质脆易裂,不见白霉,且扩展速度减慢。茎部或叶柄染病现褐色条斑。发病严重的叶片萎垂、卷缩,终致全株黑腐,全田一片枯焦,散发出腐败气味。块茎染病初生褐色或紫褐色大块病斑,稍凹陷,病部皮下薯肉亦呈褐色,慢慢向四周扩大或烂掉。 2、病原:Phytophthora infestans (Mont.)de Bary 称致病疫霉属鞭毛茵亚门真菌。 3、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薯块中越冬。播种带菌薯块,导致不发芽或发芽后出土即死去,有的出土后成为中心病株,病部产生孢子囊借气流传播进行再侵染,形成发病中心,致该病由点到面,迅速蔓延扩大。病叶上的孢子囊还可随雨水或灌溉水渗入土中侵染薯块,形成病薯,成为翌年主要侵染源。病菌喜日暖夜凉高湿条件,相对湿度95%以上、18—22C条件下,有利于 抱子囊的形成,冷凉(10 一13C,保持1-2小时)又有水滴存在,有利于抱子囊萌发产生游动抱子,温暖(24 —25C,持续5—8小时)有水滴存在,利于抱子囊直接产出芽管。因此多雨年份,空气潮湿或温暖多雾条件下发病重。种植感病品种,植株又处于开花阶段,只要出现白天22r左右,相对湿度高于95%持续8 小时以上,夜间10,13r,叶上有水滴持续11 —14小时的高湿条件,本病即可发生,发病后1 0—1 4天病害蔓延全田或引起大流行。 4、防治方法: (1) 选用抗病品种目前推广的抗病品种有:抗青9—1、合作88等。这些品种在晚疫病流行年,受害较轻,可因地制宜选用。(2) 选用无病种薯;减少初侵染源。做到秋收入窖、冬藏查窖、出窖、切块、春化等过程中,每次都要严格剔除病薯,有条件的要建立无病留种地,进行无病留种。(3) 加强栽培管理,适期早播,选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田块栽植,促进植株健壮生长,增强抗病力。(4)

幼儿常见疾病及预防措施教学内容

幼儿常见疾病及预防 措施

春夏季是传染病的多发季节,为了提教职工对幼儿传染病的认识,保证幼儿健康,减少传染病的得病率,现成都指南针幼师学校介绍一些幼儿保健知识。 (一)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极强,多发于冬春季。易感者多为6个月以上的婴幼儿。病初,可经飞沫传播,当皮肤疱疹溃破后,可经衣物、用具等传播。 症状:感染水痘后,潜伏期约10~21天。发病初期1~2天多有低热,随后出皮疹。皮疹出现顺序为头皮→面部→躯干→四肢。初起时为红色丘疹,1天左右变为水疱,3~4天后水疱干缩、变为痂皮,痂皮脱落,一般不留疤痕。皮疹分批出现,丘疹、水疱、痂皮可同时存在,皮肤搔痒。 (二)风疹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风疹病毒在体外生存能力很弱,因此,传染性较小。本病多发生于冬春季。 症状:潜伏期约10~21天。前驱症状较轻,表现为低热、咳嗽、流鼻涕、乏力、咽痛、眼发红等类似感冒的症状,同时,身后、枕部淋巴结肿大。在发热的1~2天内开始出皮疹,从面部、颈部开始,24小时内遍及全身。手掌、足底没有皮疹。皮疹一般在3天内消退。出诊期间病儿精神良好。 (三)流行性感冒(流感)现在包括甲流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病毒经飞沫传播。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常发生流感大流行。 症状:潜伏期为数小时至数日。发病急,寒战、发热、体温可达39℃以上,伴有头痛、倦怠乏力、关节酸痛等,还可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流感的全身症状明

显,而呼吸道症状较轻。儿童患流感容易并发肺炎。发热3~4天后逐渐退热、症状缓解,法理可持续1~2周。 (四)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较强,主要经飞沫传播,多发于冬、春季。易感者多为2岁以上儿童。 症状:潜伏期为14~21天。一般先于一侧腮腺肿大、疼痛,后波及对侧,约4~5天消肿。腮腺肿大以耳垂为中心,边缘不清,表面发热,有压痛感,咀嚼时疼痛。伴有发热、畏寒、头痛、食欲不振等症状。若出现嗜睡、头痛、剧烈呕吐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五)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多发生于夏秋季。病人及带菌者的粪便污染了水、食物等,经手、口传播。 症状:潜伏期为1--3天。起病急,高热、寒战、腹痛、腹泻。一日可泻十到数十次,为脓血便。排便有明显的里急后重感。少数病人,中毒症状严重,表现为高热、精神萎靡或烦躁不安,很快昏迷、抽风。 (六)手足口病(发疹性口腔炎) 春、夏季是好发季节,一般七、八月份达到高峰期,起病一般较急,患儿常有发热,体温38℃~40℃,热程多为2~7天。病初部分患儿多伴有流涕、咽痛、厌食、呕吐、腹泻等症状。病后不久在患儿手足远端部位如手指、手掌、足趾以及口腔出现红色小丘疹,并迅速转为小疱疹,直径2-4mm,如米粒大小,呈圆形、椭圆形,周围有红晕。一般本病以手、足、口腔疱疹为主要特征,故通称为手足口病。口腔疱疹多分布在舌、颊黏膜、口唇、硬腭、咽、扁桃体等处,并很快变成小溃疡,患儿流涎(流口水)吃东西时痛,甚至影响进食。幼儿园和家长朋友们都要注意预防,培养孩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幼儿在

马铃薯种薯质量的田间检验操作规程

附件21 甘肃省马铃薯脱毒种薯(种苗)病毒检测及安全性评价工程中心 马铃薯种薯质量的田间检验操作规程 马铃薯种薯质量田间检验的目的是尽可能的将病源的数量减到最少,生产合格的种薯。马铃薯种薯质量田间检验以目测为主,比实验室操作简单,易于执行,比收获后和库房检测范围大,能够实时掌握种薯生产整体情况,对质量控制作用效果显著。影响种薯质量最重要的是病毒和细菌病害,它们在植株上引发一系列症状,应用这些症状进行质量诊断很实用也很方便,在大田种薯繁育中,检测的灵敏性要求不像检测母株时那么高,此时观察症状就成为除去感染植株最迅捷的方法。 1田检种类 狭义的田间检验指的是由第三方监督检测单位进行的监督检验。广义的田间 检验根据针对不同群体需要,分为以生产为目的的检测(自检)和以质量评价为目的的检测(监督检验),前者执行单位为马铃薯种薯生产单位,后者为马铃薯种薯质量监督单位,二者并重。自检与监督检验依据相同的标准“马铃薯种薯GB 18133-2012 ”,先自检后监督检验,生产单位通过自检降低田间病害比率,以达到所生产级别种薯的最低要求,然后检测或监督管理单位通过田检评价种薯生产是否达到相关标准。 不同目的的田检其检测技术细节有很大差异,自检具有及时、全面、细致的 特点,即在整个生长季节不问断执行全田检测,每一个有异常的植株需要对全株进行详细观察。监督检验具有客观、准确、高效的特点,即抽查检测要有代表性,在规定的时间段仅有的几次检测结果能真实反应全田基本质量状况。无论自检还 是监督检测的田检员,都要在检测前详细掌握被检田块的基本信息。 1.1检测内容 马铃薯对许多的病虫害非常敏感,这在所有马铃薯生长的地区都是一样。有些病虫害通过土壤传播的,也有的可以通过种薯传播。许多传播广泛的病害被视 为质量病害,例如晚疫病、疮痂病、丝核菌溃疡病、黑胫病、镰刀菌病害以及一些病毒性病害。这些质量病害在种薯中只能允许非常低的感染率。除了质量病害

小学生常见疾病及预防措施

小学生常见疾病及预防措施 一、小学生不传染的常见病 1.龋齿 龋病及牙周疾病是影响儿童青少年健康和生长发育最常见的口腔疾病。我国学生的龋齿患病情况严重,而且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学生牙周病患病尤为突出。所以,我们要从学生口腔健康教育入手,提升学生口腔健康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龋齿是口腔中的食物残渣附着在牙齿上经过发酵产生酸形成牙菌斑。可将龋齿分为三度即浅龋、中龋和深龋。俗话说“牙疼不是病,痛起来要人命”。 2.近视 近视是青少年的一种常见病,是指看远看不清,看近清晰的屈光异常。青少年近视多数是假性近视。其主要原因是平时不注意用眼卫生,使睫状体过度紧张而逐渐形成近视眼。如果不注意用眼卫生,久而久之,就会形成真性近视。它的发生和发展与遗传和环境因素相关。 3.贫血 贫血是青少年最常见疾病之一,它不但影响青少年正常的生长发育,而且对学生的智力行为及免疫功能等有很大的危害,是学生常见病中重点防治疾病之一,青少年贫血主要是缺铁性贫血,属营养性贫血,所以防治工作的重点是饮食调整膳食结构和合理营养。 4.营养不良和单纯性肥胖 学生营养不良和肥胖评定方法是:以同等身高标准体重值为100%,体重在标准体重91-110%范围内为营养状况良好,低于90%为营养不良,学习体重在标准体重的111-120%为超重,高于120%为肥胖。当前中学生中营养不良和肥胖的患病率均已超过10%营养不良将导致学生生长发育障碍,而肥胖是高血压、高血脂症、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等的诱发因素之一。这两种疾病均与日常饮食关系密切。 5.蛔虫感染 蛔虫感染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肠道寄生虫疾患之一,对儿童少年的健康和生长发育有长期的不良影响。 6.脊柱弯曲异常

马铃薯病害及其防治汇总

马铃薯病虫害防治 第一节概述 在人类栽培的农作物中,大概再没有比马铃薯更难以归类的了。它既是大宗粮食作物,又是重要蔬菜和工业原料作物;既是救灾、扶贫作物、又是高产、高效作物;既是大众餐桌上的的寻常之物,又是价格不菲的休闲食品。马铃薯含有人体所需的足够能量和全部营养。 病虫害是影响马铃薯生产稳定发展和限制单产提高的重要因素。马铃薯病害多达百余种,一般因减产10—30%,严重的减产70%以上。国内常见的病害有15种,其中晚疫病、环腐病和病毒病通称“三大病害”。马铃薯病害主要有: 一、真菌病害:晚疫病、早疫病、癌肿病、粉痂病、炭疽病、红腐病、白霉病、灰霉病、湿腐病、皮斑病、茎腐病、丝核菌溃疡病、干腐病、枯萎病、黄萎病。 二、细菌病害:黑胫病、环腐病、软腐病、褐腐病、普通疮痂病、粉红色芽眼病。 三、病毒病害:卷叶病毒病、Y病毒病、X病毒病、A病毒病、 M病毒病、S病毒病。 第二节真菌病害 一、马铃薯晚疫病 1、症状:主要侵害叶、茎和薯块。叶片染病先在叶尖或叶缘生水浸状绿褐色斑点,病斑周围具浅绿色晕圈,湿度大时病斑迅速扩大,呈褐色,并产生一圈白霉,即孢囊梗和孢子囊,尤以叶背最为明显;干燥时病斑变褐干枯,质脆易裂,不见白霉,且扩展速度减慢。茎部或叶柄染病现褐色条斑。发病严重的叶片萎垂、卷缩,终致全株黑腐,全田一片枯焦,散发出腐败气味。块茎染病初生褐色或紫褐色大块病斑,稍凹陷,病部皮下薯肉亦呈褐色,慢慢向四周扩大或烂掉。 2、病原: Phytophthora infestans (Mont.)de Bary称致病疫霉属鞭毛茵亚门真菌。 3、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薯块中越冬。播种带菌薯块,导致不发芽或发芽后出土即死去,有的出土后成为中心病株,病部产生孢子囊借气流传播进行再侵染,形成发病中心,致该病由点到面,迅速蔓延扩大。病叶上的孢子囊还可随雨水或灌溉水渗入土中侵染薯块,形成病薯,成为翌年主要侵染源。病菌喜日暖夜凉高湿条件,相对湿度95%以上、18—22℃条件下,有利于孢子囊的形成,冷凉(10一13℃,保持1-2小时)又有水滴存在,有利于孢子囊萌发产生游动孢子,温暖(24—25℃,持续5—8小时)有水滴存在,利于孢子囊直接产出芽管。因此多雨年份,空气潮湿或温暖多雾条件下发病重。种植感病品种,植株又处于开花阶段,只要出现白天22℃左右,相对湿度高于95%持续8小时以上,夜间10,13℃,叶上有水滴持续11—14小时的高湿条件,本病即可发生,发病后10—14天病害蔓延全田或引起大流行。 4、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目前推广的抗病品种有:抗青9—1、合作88等。这些品种在晚疫病流行年,受害较轻,可因地制宜选用。(2)选用无病种薯;减少初侵染源。做到秋收入窖、冬藏查窖、出窖、切块、春化等过程中,每次都要严格剔除病薯,有条件的要建立无病留种地,进行无病留种。(3)加强栽培管理,适期早播,选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田块栽植,促进植株健壮生长,增强抗病力。(4)

学生常见病防治计划与措施(参考模板)

学生常见病防治计划与措施 为了预防、控制常见病的发生,保障学生的身体健康,特针对一些常见病的情况落实有关防治措施与计划。 1、营养不良和肥胖 学生营养不良和肥胖评定方法是:以同等身高标准体重值为100%,体重在标准体重91-110%范围内为营养状况良好,低于90%为营养不良,学生体重在标准体重的111-120%为超重,高于120%为肥胖。营养不良将导致学生生长发育障碍,而肥胖是高血压、高血脂症、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等的诱发因素之一。这两种疾病均与日常饮食关系密切。学校计划针对此种情况开展健康知识宣传,同时也希望家校配合,帮助学生改掉偏食习惯,做到热量和营养素的合理搭配。 2、近视眼的预防与治疗 轻度近视即应引起注意,尽量找出原因以防程度加深,原则上讲,患近视眼后,应在眼科医生验光之后,配戴合适的矫正眼镜,使视物清晰,减轻视觉疲劳。学校要加强宣传力度,及早预防: ①、不在暗处及行进的车船上看书,不要躺着看书,坚持每天做眼保健操,定期检查视力。

②、阅读写字时,桌面上的照明不低于25W,姿势要端正、眼睛离桌面的距离应保持在33厘米左右。 ③、在看电视时,应保持室内一定的亮度,人距电视2.5-3米左右,并最好不超过半小时就休息10分钟。 ④、看书学习1小时之后,可眺望远方的绿色花草树木。 ⑤不要戴别人的眼镜,以免对眼睛造成损害。 3、沙眼 沙眼在学生中发病率也较高,这种疾病是由沙眼依原体感染引起的。希望家长配合学校教育孩子不要用脏手揉眼睛,不要与别人共用毛巾、脸盆。如发现孩子眼睛红肿、流泪、有异物感、眼屎多等现象,应及时去医院治疗,或用利福平、10-30%磺胺醋铣钠液等眼药水点眼治疗。 4、红眼病 做好宣传工作,红眼病好发于夏秋季。预防要避免与病人接触,若接触病人,要用肥皂洗手;不用手揉眼,手帕、毛巾、脸盆等应个人专用;禁止食用刺激性食物与饮酒;患病后不到公用澡堂洗澡、游泳池游泳。一旦发现红眼病人,立即隔离治疗。 5、预防龋齿、牙周病

正确认识马铃薯脱毒种薯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948197269.html, 正确认识马铃薯脱毒种薯 作者:唐保文 来源:《吉林农业·下半月》2013年第08期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为什么要进行马铃薯脱毒,如何充分认识马铃薯病毒病给生产带来的危害及要正确认识脱毒马铃薯的增产潜力。 关键词:认识;马铃薯;脱毒种薯 中图分类号: S5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3)-16-43-1 脱毒马铃薯是现代生物技术的产物。目前,马铃薯脱毒种薯越来越被广泛地应用到生产中,并为马铃薯种植者所重视,在马铃薯产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脱毒种薯的推广和应用已经成为马铃薯生产的发展趋势,但还有很大一部分种植者对马铃薯脱毒种薯的优势和潜力的认识及脱毒种薯的应用方面存在误区。针对生产实践中存在的误区,种植者必须从思想观念上正确认识脱毒马铃薯,在马铃薯生产中正确应用脱毒马铃薯,这样才能充分发挥马铃薯脱毒种薯的增产增效优势,从而保障马铃薯的种植效益。 1 正确认识对马铃薯进行脱毒的原因 马铃薯是以无性繁殖为主的作物,因为用来繁殖后代的种薯是水分多而且营养丰富的新鲜块茎,因此比其他谷类作物更容易受到病原的侵袭。在马铃薯生产过程中有许多病原侵染的机会,如种薯切块、催芽、播种、田间生长发育、收获、运输和贮藏等。马铃薯生产的这些特点,使其成为易于被各种真菌、细菌、病毒及其类似病原体以及各种害虫侵染的作物。真菌类和细菌类能够通过化学方法防治而解决,危害只在当代表现,病原菌不能积累造成品种退化;而病毒病目前在世界上还没有发现有较成功的化学方法来进行防治,病毒可以通过种薯无性繁殖过程逐代增殖、积累,从而导致品种退化。 种植退化的种薯,在田间表现出种植变矮,枝叶丛生,生长势衰退,叶片皱缩,出现花叶、卷叶等现象,地下块茎出现变小、变形,薯皮龟裂等现象,使产量大幅度降低,同时商品性状变差,种植效益降低。马铃薯退化是马铃薯生产上长期普遍存在的问题。如果采用已经退化了的薯块做种,即使给予优良的水肥条件和先进的栽培技术,也不能获得高产。所以,防治马铃薯退化是实现高产的关键措施之一。 黑龙江省是马铃薯生产大省,但由于病毒病引起的品种退化问题很长时间限制了黑龙江省各马铃薯生产区的发展,影响着种植者的种植效益,因此进行马铃薯的有效脱毒,并在马铃薯生产中广泛推广使用脱毒种薯,是发展黑龙江省马铃薯生产的关键,同时也是提高马铃薯种植效益的重要手段。 2 正确认识马铃薯病毒病给生产带来的危害

马铃薯主要病害简介

马铃薯病害主要分为真菌病害、细菌病害和病毒病。 一、马铃薯真菌性病害 (一)晚疫病: 茎、叶受害部位产生褐色水渍状斑点,后扩展为黑色斑块。潮湿时,病斑周围有一圈白色霉状物,叶片背面很明显,薯块受害后,初期产生褐色或蓝紫色的病斑,以后扩大,表面逐渐凹陷,病部下层薯肉变为褐色。 (二)癌肿病: 块茎或匍匐茎由于病菌刺激寄主细胞不断分裂,形成大大小小花菜头状的瘤,表皮常龟裂,癌肿组织前期呈黄白色,后期变黑褐色,松软,易腐烂并产生恶臭。田间病株初期与健株无明显区别,后期病株较健株高,叶色浓绿,分枝多。 (三)粉痂病: 块茎染病,初在表皮上现针头大的褐色小斑。外围有半透明的晕环,后小斑逐渐隆起、膨大,成为直径3~5毫米不等的疱斑,其表皮尚未破裂,为粉痂的封闭疱阶段。后随病情的发展,疱斑表皮破裂,反卷,皮下组织现桔红色,散出大量深褐色粉状物(孢子囊球),疱斑下陷呈火山口状,外围有木栓质晕环,为粉痂的"开放疱"阶段。根部染病,于根的一侧长出豆粒大小单生或聚生的瘤状物。 (四)早疫病: 该病的发生早于晚疫病,一般从下部老叶首先发病,开始在叶片上形成褐色的小点,后扩大成近圆形的具有同心轮纹的暗褐色病斑,故又称轮纹病斑,病斑与无病组织界线分明,严重时叶片干枯。 (五)干腐病: 发病初期仅局部变褐稍凹陷,扩大后病部出现很多皱褶,呈同心轮纹状,其上有时长出灰白色的绒状颗粒,即病菌子实体。剖开病薯可见空心,空腔内长满菌丝,薯内则变为深褐色或灰褐色,终致整个块茎僵缩或干腐,不堪食用。 二、马铃薯细菌性病害 (一)青枯病:

发病初期,下部叶片白天萎蔫,傍晚恢复,两天后,不再复原,由下向上逐渐发展,4天后,病株茎叶萎蔫枯死。 (二)黑胫病: 植株矮小,节短,或叶片上卷,褪绿黄化,或胫部发黑,萎焉而死,横切茎,三条主要维管束变成褐色;薯块染病:始于脐部呈放射状向髓部扩展,病部黑褐色,横切维管束呈黑褐色,薯块变黑褐色,湿烂发臭,别于青枯病 (三)环腐病: 植株矮小,从下部叶片边缘开始退绿,逐渐向上枯黄,最后枯萎,但叶片不脱落。感病薯块用手挤压有黄色菌液流出,薯皮与薯肉分离,重者皮裂,薯肉腐烂变质,臭不可闻,感病轻的薯块切开后有明显的环状。 (四)疮痂病: 块茎染病后,表面先产生褐色小点,扩大后形成褐色圆形或不规则形大斑,直径为5-10mm。因产生大量木栓化细胞致表面粗糙,后期中央稍凹陷或凸起,呈疮痂状硬斑块,有的产生裂口,病斑一般仅限于表层,不深入薯内。 (五)软腐病: 叶染病近地面老叶先发病,病部呈不规则暗褐色病斑,湿度大时腐烂。茎部染病多始于伤口,再向茎干蔓延,后茎内髓组织腐烂,具恶臭,病茎上部枝叶萎蔫下垂,叶变黄。块茎染病多由皮层伤口引起,初呈水浸状,后薯块组织崩解,发出恶臭。 三、马铃薯病毒性病害 (一)马铃薯卷叶病: 主要表现为叶片小叶向上卷。通常是植株下部或全株叶片变脆,上卷呈筒状。有的仅叶片边缘微向上卷,有的卷曲严重而成匙状或筒状,严重时,叶片变厚,发脆变硬,颜色较深较浓,给人以丛簇凌乱的感觉。生理性卷叶的特点是受害植株卷叶表现较为一致。 (二)马铃薯Y病毒: 脉缩、叶片卷曲、小叶叶缘向下翻、矮化、小叶叶脉坏死、坏死斑点、叶片坏死和茎上出现条纹都是典型的症状。不太敏感品种的反应只是发生轻微的花叶,或者表现不出症状。 (三)马铃薯A病毒: 产生轻微花叶、斑驳,叶脉上或叶脉间呈现不规则的浅色斑,叶面稍有粗缩。

春季常见传染病及预防措施

春季常见传染病及预防措施 春季是疾病特别是传染性疾病的多发季节,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麻疹、水痘、腮腺炎、风疹、猩红热等。这些传染病大多都是呼吸道传染病,可通过空气、短距离飞沫或接触呼吸道分泌物等途径传播。学校这种人员比较密集、相对比较集中的地方,一旦出现更是比较容易传播,会对广大师生的工作学习带来较大的影响,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春季常见的传染病及其预防措施有所了解。 一、春季常见传染病: 1、流感(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其发病率占传染病之首位。潜伏期1—3日,主要症状为发热、头痛、流涕、咽痛、干咳,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不适等,发热一般持续3—4天,也有表现为较重的肺炎或胃肠型流感。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隐性感染者,传染期为1周。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传播。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 2、流脑(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它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较强。流脑发病初期类似感冒,流鼻涕、咳嗽、头痛、发热等。病菌进入脑脊液后,头痛加剧,嗜睡、颈部强直、有喷射样呕吐和昏迷休克等危重症状。传染源主要病人或带菌者,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潜伏期一般为2—3天,最长的为一周。人群普遍易感,好发于小年龄段儿童。 3、麻疹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潜伏期8—12日,一般10天左右可治愈。典型的临床症状可概括为“三、三、三”,即前驱期3天:出疹前3

天出现38度左右的中等度发热,伴有咳嗽、流涕、流泪、畏光,口腔颊粘膜出现灰白色小点(这是特点);出疹期3天:病程第4-5天体温升高达40度左右,红色斑丘疹从头而始渐及躯干、上肢、下肢;恢复期3天:出疹3-4天后,体温逐渐恢复正常,皮疹开始消退,皮肤留有糖麸状脱屑及棕色色素沉着。麻疹是通过呼吸道飞沫途径传播,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患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第二次发病者极少见。未患过麻疹又未接种过麻疹疫苗者普遍具有易感性,尤其是6个月~5岁幼儿发病率最高(占90%)。 4、水痘水痘是传染性很强的疾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水痘的典型临床表现是中低等发热,很快成批出现红色斑丘疹,迅速发展为清亮的卵园形的小水疱,24小时后水疱变浑浊,易破溃,然后从中心干缩,迅速结痂。临床上往往丘疹、水疱疹、结痂同时存在,呈向心性分布,即先躯干,继头面、四肢,而手足较少,且瘙痒感重。接受正规治疗后,如果没有并发感染,一般7-10天可治愈。传染源主要是病人。传播途径为呼吸道飞沫传染和接触了被水痘病毒污染的食具、玩具、被褥及毛巾等的接触传染。人群普遍易感,儿童多见。由于本病传染性强,患者必须早期隔离,直到全部皮疹干燥结痂为止 5、流行性腮腺炎,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的传染病,一般2周左右可治愈。典型的临床症状是发热、耳下腮部、颌下漫肿疼痛,腮腺肿大的特点是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方蔓延,可并发脑膜脑炎、急性胰腺炎等。传染源是腮腺炎病人或隐性感染者,病毒经过飞沫使健康人群受感染。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预后良好,病后有持久的免疫力。 6、风疹风疹是一种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春季是风疹的高发季节。开始一般仅有低热及很轻的感冒症状。多在发病后1到2天出现皮疹,疹的形状及分布与麻疹相似,出疹迅速由面部开始发展到全身只需要1天的时

马铃薯16种病虫害图

马铃薯16种病虫害图 一直以来,以马铃薯晚疫病、早疫病为代表的马铃薯病害,严重影响着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成为马铃薯病虫害防治的重点和难点。在栽植马铃薯过程中除了这些病害,还有其他哪些病虫害?往下读,共梳理了16种。 1.马铃薯晚疫病危害表现:受害叶片的叶尖、叶缘会出现暗绿色小病斑,边缘有灰绿色晕环,边缘分界不明显。湿度大时,外缘会出现一圈白霉。

天气干燥时,病部会变褐干枯,质脆易裂。 病害严重时,病斑扩展到叶脉、叶柄和茎部,病叶枯死脱落。

被侵染的块茎最初出现褐色小斑点,以后扩大为凹陷的暗褐色不规则病斑。 防治措施: 选择保护性药剂和治疗性药剂混合使用,合理安排间隔期。 保护性药剂:丙森锌、代森联、代森锰锌、噻唑锌、王铜、氢氧化铜。治疗性药剂:氟菌·霜霉威、霜脲·锰锌、烯酰吗啉、氟啶胺等。 2.马铃薯早疫病 危害表现:病害可发生在叶片上,也可侵染块茎。

叶片染病,病斑黑褐色,圆形或近圆形,具同心轮纹。湿度大时,病斑上生出黑色霉层病征。 块茎染病,产生暗褐色稍凹陷圆形或近圆形病斑,边缘分明,病斑下的薯肉出现褐色海绵状干腐。

防治措施: (1)选用抗病品种,增施有机肥; (2)生长期加强肥水管理,适量增施钾肥,适时喷施叶面肥;雨后及时清沟排渍降湿,促进植株健康。 (3)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施保护性杀菌剂,如丙森锌或代森锰锌等药剂1~2次。发病较重时,用啶酰菌胺、烯酰·吡唑酯、噁唑菌酮·霜脲氰等药剂防治,隔7~10天喷1次,连喷2~3次。 3.马铃薯枯萎病危害特征:

发病初期地上部出现萎蔫。 剖开病茎,薯块维管束变褐,湿度大时,病部常产生白色至粉红色菌丝。 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可采用下列药剂进行防治:苯甲·丙环唑,苯酰菌胺,恶菌灵,萎锈灵等。 4.马铃薯青枯病 危害症状发病初期,下部叶片先萎蔫后全株下垂,开始早晚恢复,持续4~5天后,全株茎叶全部萎蔫死亡,但仍保持青绿色,叶片不凋落。

马铃薯病虫害防治

马铃薯病虫害防治 马铃薯早、晚疫病 早疫病在苗期至成株期均可发生,主要为害叶片、叶柄和块茎。受害叶生黑褐色、近圆形具明显同心轮纹的坏死病斑,严重时病叶变褐枯死。叶柄和茎秆受害,多发生于分枝处,病斑长圆形,黑褐色,有轮纹。薯块发病,表生近圆形暗褐色病斑。潮湿时,病斑上均可生黑色霉层。 晚疫病主要为害叶、茎和块茎。发病后叶部病斑面积和数量增长迅速,使植株以致全田马铃薯成片早期死亡,并引起块茎腐烂,严重影响产量。叶上病斑灰褐色,边缘不整齐,周围有一褪绿圈。在潮湿条件下,病部与健组织的交界处有一圈白霉层,是病菌的孢囊梗和孢子囊。块茎上的病斑褐色,形状不规则,微下陷不变软,切开后可见深度不等的锈褐色坏死斑,与健康薯肉没有整齐的界限。 防治方法:喷洒杀菌剂,及时对发病中心附近及低洼地进行化学防治,逐步扩大范围。选用绿亨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绿亨58%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绿亨飓风70%烯酰?嘧菌酯1500倍,绿亨80%烯酰吗啉水分散粒剂2500倍液。每7-10 天左右喷药一次,共喷2-3 次。 马铃薯病毒病有3 种类型,花叶型叶面叶绿素分布不均,呈浓绿淡绿相间或黄绿相间斑驳花叶,严重时叶片皱缩,全株矮化,有时伴有叶脉透明;坏死型叶、叶脉、叶柄及枝条、茎部都可出现褐色坏死斑,病斑发展连接成坏死条斑,严重时全叶枯死或萎蔫脱落;卷叶型叶片沿主脉或自边缘向内翻转,变硬、革质化,严重时每张小叶呈筒状。此外还有复合侵染, 引致马铃薯发生条斑坏死。 药剂防治:发病初期选用绿亨30%盐酸吗啉胍药肥混剂900-1200 倍液或绿亨6号,配合绿 亨天宝1500倍喷雾效果明显,病情严重时三者混配使用效果显著。 马铃薯青枯病发病后病株稍矮缩,叶片浅绿或苍绿,下部叶片先萎蔫后全株下垂,开始早晚恢复,持续4-5 天后,全株茎叶全部萎蔫死亡,但仍保持青绿色,叶片不凋落,叶脉褐变,茎出现褐色条纹,横剖可见维管束变褐,湿度大时,切面有菌液溢出。块茎染病后,轻的不明显,重的脐部呈灰褐色水浸状,切开薯块,维管束圈变褐,挤压时溢出白色粘液,但皮肉不从维管束处分离,严重

马铃薯常见生理病害及防治.

马铃薯常见生理病害及防治 一、马铃薯缺素症的识别与防治 (一)缺氮 1.症状缺氮时,植株矮小,生长弱,分枝少,花期早,植株下部叶片均匀淡绿色继而发黄,并逐渐向上部叶扩展,叶片先沿着叶缘褪绿变黄,并逐渐向中心叶发展,茎叶变小,严重时基部小叶的叶缘完全失去叶绿素并且皱缩,叶片上卷呈杯状或火烧状,叶片脱落,产量低。施氮肥过多,特别是生长后期过多施用氮肥,易引起植株茎叶徒长,组织柔嫩,易感染病害,成熟延迟,块茎产量低。 2.防治措施 (1)缺氮田块早施氮肥,可用作种肥或苗期追肥。注意宁可基肥、种肥少施,苗期追氮,切忌基肥、种肥氮素过多。 (2)植株缺氮时,叶面喷施0.2%~0.5%尿素液或含氮复合肥。 (3)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腐熟有机肥,采用配方施肥技术。生产上发现缺氮时马上埋施发酵好的人粪,也可将尿素或碳酸氢铵等混入10~15倍腐熟有机肥中,施于马铃薯两侧后覆土、浇水。 (二)缺磷 1.症状磷肥虽然在马铃薯生长过程中需求量少,但却是植株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肥料。磷肥不足时,马铃薯植株生长缓慢,茎秆矮小纤细,植株僵立,叶柄、小叶及叶缘朝上,不向水平展开,小叶面积缩小,光合作用减弱,色暗绿,严重时基部叶尖先褪绿变褐,并逐渐向全叶扩展,最后整个叶片枯萎脱落。薯块易发生空心,褐色锈斑、硬化,且不易煮烂,发脆,商品性低,严重影响马铃薯产量和质量。 2.防治措施 (1)缺磷田块增施有机肥并沟施过磷酸钙或磷酸二铵作基种肥,基肥以过磷酸钙225~375kg/hm2混入有机肥中,施于10cm以下耕作层中。开花期补施过磷酸钙225~300kg/hm2。 (2)植株缺磷时,在叶面喷施0.3%~0.5%的磷酸二氢钾溶液或0.5%~1%过磷酸钙水溶液。

学校常见病及预防措施

学校常见病及预防措施 沙眼的预防方法: 预防沙眼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又由于沙眼衣原体常附着在患者眼睛的分泌物中,任何与此分泌物接触的情况均可造成沙眼传播感染的机会,因此,加强卫生宣传教育,普及卫生知识,培养良好卫生习惯,保持面部清洁,不用手揉眼,手巾、手帕要勤洗、晒干;学校宿舍应进行分隔和通风,应分盆分毛巾或流水洗脸,合理处理垃圾,改善厕所环境,减少或消灭苍蝇,并要注意水源清洁,以阻断沙眼传播的途径,减少感染的传播,防止沙眼的感染流行。 第一,要教育学生注意个人卫生,尤其是保持洗漱用具的清洁。 第二,要保护眼部清洁,手帕、手和脸都要勤洗,不要用脏手揉眼睛。 第三,要定期检查眼睛,及早发现,积极治疗。 结核的预防方法 结核病主要是通过空气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此外还可以通过消化道、皮肤、胎盘和生殖器等途径传染。防止结核病的传染是控制和消灭结核病的重要手段,首先对易感人群中未受自然感染的儿童进行人工感染接种卡介苗,对已感染者主要预防咳嗽传染与尘埃传染。 预防方法是:结核病患者应戴口罩,不能对着健康人面对面近距离(2米内)咳嗽、打喷嚏、喊叫及唱歌;不与肺结核患者同住一居室,不要并头睡觉。 1、对有家庭病史者,要做到定期体检;

2、不与结核病人接触,不接触病人使用的物品。 近视的预防方法: 一、光线需充足,反光要避免舒适的光线,可以得到良好的视觉信息,光线过强或过暗都会给眼睛带来不良的影响。因此青少年平常看书的书桌应有边灯装置,其目的在于减少反光,以降低对眼睛的伤害。 二、连续阅读时间不宜过长青少年看书写字、看电视、用电脑,几个小时不休息,有的学生甚至到深夜才睡觉,这样不仅影响身体健康,使眼睛负担过重,容易引起调节性(或称功能性)近视,即假性近视。而且还会使眼外肌对眼球壁的巩膜组织产生压力,眼内压增高,眼内组织充血。因此,学生看书学习每隔50分钟休息片刻为宜。 三、坐姿要端正,距离适中不要弯腰驼背,或趴在桌上看书,更不能躺在床上,侧着身看书。眼与书本的距离应保持30—35厘米,身体与课桌保持一掌——大约10厘米的距离,书本与课桌的角度要保持在30—45度。如书本水平放在桌面上,看书时就要向前稍低头,这样就容易把书本移近眼睛,加重眼睛负担2—3倍,从而引起颈部肌肉和颈背的疲劳,而不自觉的向前倾斜,长期下去就会导致视力下降。 四、少看电视,少用电脑尽量减少与对人眼产生辐射的电视、电脑、游戏机等电器设备的接触,因为,显象管辐射出的X射线可大量消耗视网膜中的视紫质,可以使视力明显减退。电脑最好选用液晶显示器,以减少电磁波对眼睛的伤害。经常玩游戏机的同学更易损坏视力,而且自幼即玩游戏机的低视力同学,配镜连矫正视力都上不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