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

《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
《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

《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统计学Statistics

二、课程编码:

三、学时与学分:40+8/3

四、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计算机概论与上机操作

五、课程教学目标

1.掌握统计学的基本范畴;

2.了解数据资料的搜集方法,应用国际先进的统计分析软件包(SPSS)

理、概括和表征大量的统计数据;

3.掌握各种基本统计分析的计算方法,结合工商企业经济管理方面的各类实际问题,使用SPSS作相应的定量分析,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适用学科专业

主要适用于社会经济领域的各类专业

七、基本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总论(3学时)

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

社会经济统计研究方法

统计学的基本范畴

●统计数据的搜集(课外阅读)

统计调查方案的设计

统计数据的搜集方法

●统计数据的整理(7学时)

统计数据整理概述

频数分布

统计表

●统计数据分布特征的描述(6学时)统计数据分布集中趋势的描述

统计数据分布离散趋势的描述

统计数据分布的形态特征

●抽样与抽样分布(2学时)

简单随机抽样的SPSS实现

抽样分布

抽样组织形式及样本分布特征

●统计推断(6学时)

参数估计的SPSS实现

不同抽样组织形式中的参数估计

参数检验

●相关与回归分析(6学时)

变量间的统计相关关系

一元线性相关与回归分析

多元线性相关与回归分析

曲线回归(课外阅读)

●动态数列(6学时)

动态数列分析基础

动态数列的分析指标

动态数列的分解分析

●统计指数(课外阅读)

统计指数的概念和分类

总指数的编制方法

指数体系与因素分析

●聚类分析(4学时)

聚类分析的理论基础

分层聚类分析

快速聚类分析

判别分析(课外阅读)

●上机实践(8学时)

八、教材及参考书

侯华玲,石林芬.现代社会经济统计学-SPSS应用.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年12月.

余建英,何旭宏.数据统计分析与SPSS应用.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年4

月.

九、考核方式

书面考试+讨论、作业+上机实践

十、其他说明

可根据学生的基础及课时和上机时间的增减,适当调整SPSS应用的内容。

大纲编写人:侯华玲

审核人:

2005 年4 月6 日

《统计学基础(第2版)》教学大纲

《统计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工商企业管理、市场营销、金融保险、电子商务课程类型职业基础课学分数3 学时数48 第一部分总纲 一、课程性质、教学目的 1.课程性质 统计学基础是为经济与管理学科各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必修的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也是经济管理工作者和经济研究人员所必备的一门知识。它研究如何用科学的方法去搜集、整理、分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数据,并通过统计所特有的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表明所研究的社会经济现象的规模、水平、速度、比例和效益,以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发展规律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作用,描述社会经济现象数量之间的联系关系和变动规律,也是进一步学习其他相关学科的基础。 2.教学目的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系统地掌握统计工作的基础理论、主要方法和基本技能;以社会经济统计工作的一般原理和原则为主,密切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从事各项经济工作、财会工作和管理工作奠定分析研究的基础。 3.前导课程与后续课程 该课程的开出一般在经济数学、经济学基础之后。

二、推荐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1. 宋粉鲜,陈世文.《统计学基础》,现代教育出版社,2012年1月。 2. 宋粉鲜,陈世文.《统计学基础——习题与实训》,现代教育出版社,2012年1月。 3. 栗方忠.《统计学原理》,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年1月。 4. 栗方忠.《统计学原理标准化题型习题集》,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年1月。 5. 马庆国.《管理统计》,科学出版社,2 002年8月。 6. 贾俊平.《统计学基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 7. Douglas A. Lind, William G. Marchal, Robert D. Ma son. Statistical Techniques in th Business and Economics(11 ed.).中信出版社,2002年。 8. Ron Larson, Betsy Farber. Elementary Statistics.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三、大纲执行说明 本课程教学内容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两部分。

统计学总复习

《统计学》综合复习资料一、单选题 1.统计一词的三种涵义是()。 A.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 B.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C.统计设计.统计分组.统计预测 D.统计方法.统计分析.统计预测2.要研究某地区570家工业企业的产品生产情况,总体是()。 A.每个工业企业 B.570家工业企业 C.570家工业企业每一件产品 D.570家工业企业全部工业产品3.为了解全国钢铁生产的基本情况,对鞍钢、武钢、宝钢等特大型钢铁企业的产量进行调查,属于() A.重点调查 B.典型调查 C.简单随机抽样调查 D.整群抽样调查 4.某商品销售量的前三个季度的季节指数分别为:112%,88%,90%,则第四个季度的季节指数为()。 A.102% B.110% C.98% D.100% 5.某厂2009年完成产值2千万,2010年计划增长10%,实际完成2310万元,则计划完成程度为()。

A.105% B.5% C.115.5% D.15.5% 6.两个性质不同的指标相对比而形成的相对指标是()。 A.比较相对指标 B.结构相对指标 C.比例相对指标 D.强度相对指标 7.当相关系数接近于()时,说明两变量间线性相关程度是很低的。 A.1 B.0 C.0.5 D.-1 8.统计调查按其组织形式分类,可分为() A.普查和典型调查 B.重点调查和抽样调查 C.统计报表和专门调查 D.经常性调查和一次性调查 9.现有一数列:3,9,27,81,243,729,2187,反映其平均水平最好用()。 A.算术平均数 B.调和平均数 C.几何平均数 D.众数10.第一组工人的平均工龄为6年,第二组为8年,第三组为10年,第一组工人数占总数的30%,第二组占50%,则三组工人的平均工龄为()。 A.8年 11.直接反映总体规模大小的指标是()。 A.总量指标 B.相对指标 C.平均指标 D.变异指标

统计学复习提纲

旅游统计学复习提纲 考试题型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五、计算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统计的概念及其产生和发展 一、“统计”的概念(三种涵义,两重关系) 1、统计工作:资料收集、整理和分析研究等活动。 2、统计资料:工作成果。包括统计数据和分析报告。 3、统计学:研究如何搜集、整理、分析数据资料的一门方法论科学。统计的科学定义: 它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总体数量变动关系和变动规律的活动的总称,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一种有力工具。 第三节旅游统计的基本方法 二、旅游统计的基本环节 (一)统计调查 有组织、有计划地搜集资料。要求:准确、完整、及时。 (二)统计整理 对调查资料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科学分类、浓缩简化。 (三)统计分析 运用各种统计方法,揭示被研究对象的发展变化趋势和规律性,作出科学结论。包括描述性分析、推断分析、决策分析。要求:定性定量结合。 第四节旅游统中的几个基本概念 一、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 ①统计总体:统计研究所确定的客观对象,是具有共同性质的许多单位组成的整体。 ②总体单位:组成总体的各个单位(或元素),是各项统计数字的原始承担者。 二、标志与指标 ①标志:说明总体单位属性、特征的名称,标志值是标志的具体表现。 ②指标:综合反映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和数值,由指标名称和指标数值组成。

三、变异和变量 ①变异:总体各单位的标志表现存在一定的差异,是统计存在的前提。分 为品质变异和数量变异。 ②变量:可变的数量标志和统计指标。分为⑴确定性变量和随机性变 量、 ⑵离散性变量和连续性变 量。 第二章统计调查 第一节统计调查的意义 一、统计调查的概念和意义 ㈠概念:统计调查是根据统计目的,取得相应数据的统计资料搜集活动。 ㈡意义:①是统计工作的开始阶段;②是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的前提; ③统计调查在整个统计工作中,担负着提供基础资料的任务,是一切 统计资料的来源。 二、统计调查的任务和要求 ⑴基本任务:根据统计指标体系,通过每一项的具体调查,取得反映社 会经济总体现象及各个部分间相互关系的原始统计资料 ⑵基本要求:准确性、及时性、全面性、系统性(前三个是衡量统计调查 工作质量的重要标志) 第二节统计调查的基本方法 ★统计调查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答:直接观察法、报告法、采访法、问卷法、通讯调查法、特尔菲法(专家调查法)、 集中意见法 第三节统计调查方案 第四节几种专门调查 第三章统计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第二节资料的整理 一.资料整理的概念 资料整理是指对统计调查所搜集到的数据进行分类和汇总,使其系统化、条理化、科学化,以得出反映事物总体综合特征的资料的工作过

统计学(第五版)贾俊平 课后思考题和练习题答案(最终完整版)

统计学(第五版)贾俊平课后思考题和练习题答案(最终完整版) 整理by__kiss-ahuang 第一部分思考题 第一章思考题 1.1什么是统计学 统计学是关于数据的一门学科,它收集,处理,分析,解释来自各个领域的数据并从中得出结论。 1.2解释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 描述统计;它研究的是数据收集,处理,汇总,图表描述,概括与分析等统计方法。 推断统计;它是研究如何利用样本数据来推断总体特征的统计方法。 1.3统计学的类型和不同类型的特点 统计数据;按所采用的计量尺度不同分; (定性数据)分类数据:只能归于某一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它是对事物进行分类的结果,数据表现为类别,用文字来表述; (定性数据)顺序数据:只能归于某一有序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它也是有类别的,但这些类别是有序的。 (定量数据)数值型数据:按数字尺度测量的观察值,其结果表现为具体的数值。 统计数据;按统计数据都收集方法分; 观测数据:是通过调查或观测而收集到的数据,这类数据是在没有对事物人为控制的条件下得到的。 实验数据:在实验中控制实验对象而收集到的数据。 统计数据;按被描述的现象与实践的关系分; 截面数据:在相同或相似的时间点收集到的数据,也叫静态数据。 时间序列数据:按时间顺序收集到的,用于描述现象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也叫动态数据。 1.4解释分类数据,顺序数据和数值型数据 答案同1.3 1.5举例说明总体,样本,参数,统计量,变量这几个概念 对一千灯泡进行寿命测试,那么这千个灯泡就是总体,从中抽取一百个进行检测,这一百个灯泡的集合就是样本,这一千个灯泡的寿命的平均值和标准差还有合格率等描述特征的数值就是参数,这一百个灯泡的寿命的平均值和标准差还有合格率等描述特征的数值就是统计量,变量就是说明现象某种特征的概念,比如说灯泡的寿命。 1.6变量的分类 变量可以分为分类变量,顺序变量,数值型变量。 变量也可以分为随机变量和非随机变量。经验变量和理论变量。 1.7举例说明离散型变量和连续性变量 离散型变量,只能取有限个值,取值以整数位断开,比如“企业数” 连续型变量,取之连续不断,不能一一列举,比如“温度”。 1.8统计应用实例 人口普查,商场的名意调查等。 1.9统计应用的领域 经济分析和政府分析还有物理,生物等等各个领域。

《统计学(第六版)》教学大纲

《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 授课对象:经济管理类各专业、社会学专业、档案学专业、新闻学专业等 开课学期:第3、4、5、6学期 学分:4学分 主讲教师:……等 指定教材:贾俊平、何晓群、金勇进编著,《统计学》(第六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教学目的: 《统计学》是为我校非统计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一门基础必修课,总课时约54学时。设置本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有关统计知识方面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应用统计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教学应达到的总体目标是: 使学生能系统地掌握各种统计方法,并理解各种统计方法中所包含的统计思想。 使学生掌握各种统计方法的不同特点、应用条件及适用场合。 培养学生运用统计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1章导论 课时:1周,共3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统计及其应用领域 一、什么是统计学 统计学的概念。描述统计。推断统计。 二、统计的应用领域 统计在共生管理中的应用。统计在其他领域的应用。统计的误用与正确使用。 三、历史上著名的统计学家 一些主要的统计学家。 第二节统计数据的类型 一、分类数据、顺序数据、数值型数据 分类数据。顺序数据。数值型数据。 二、观测数据和实验数据 观测数据。实验数据。 三、截面数据和时间序列数据 截面数据。时间序列数据。 第三节统计中的几个基本概念 一、总体和样本 总体。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样本。样本容量。 二、参数和统计量 参数。统计量。 三、变量 变量。变量的类型。 第2章数据的收集 课时:1周,共3课时

第一节数据来源 一、数据的间接来源 二手数据。 二、数据的直接来源 统计调查方式。数据的收集方法。 第二节调查设计 一、调查方案的结构 调查目的。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调查项目和调查表。 二、调查问卷设计 问卷的结构。提问项目设计。回答项目的设计。问题顺序的设计。第三节数据质量 一、数据的误差 抽样误差。非抽样误差。 二、数据的质量要求 第3章数据的图表展示 课时:1周,共3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数据的预处理 一、数据审核 原始数据的审核。二手数据的审核。 二、数据筛选 数据筛选的意义。用Excel进行数据筛选。 三、数据排序 数据排序的作用。用Excel进行数据排序。 第二节分类和顺序数据的整理与显示 一、分类数据的整理与显示 频数与频数分布。用Excel制作频数分布表。分类数据的图示方法。 二、顺序数据的整理与显示 累积频数与累积频率。顺序数据的图示方法。 第三节数值型数据的整理与显示 一、数据分组 分组方法。 二、数值型数据的图示 直方图。茎叶图和箱线图。线图。雷达图。 第四节统计表 一、统计表的构成 二、统计表的设计 第4章数据的概括性度量 课时:1周,共3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集中趋势的度量

统计学总复习

《统计学》综合复习资料 一、单选题 1.统计一词的三种涵义是()。 A.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 B .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 C.统计设计.统计分组.统计预测 D .统计方法.统计分析.统计预测 2.要研究某地区570 家工业企业的产品生产情况,总体是()。 A.每个工业企业 B .570 家工业企业 C.570家工业企业每一件产品 D .570 家工业企业全部工业产品 3.为了解全国钢铁生产的基本情况,对鞍钢、武钢、宝钢等特大型钢铁企业的产量进 行调查,属于() A.重点调查 B .典型调查 C .简单随机抽样调查 D .整群抽样调查4.某商品销售量的前三个季度的季节指数分别为:112%,88%,90%,则第四个季度的季节指数为()。 A.102% B .110% C .98% D .100% 5.某厂2009 年完成产值 2 千万,2010 年计划增长10%,实际完成2310 万元,则计划完成程度为()。 A.105% B .5% C .115.5% D .15.5% 6.两个性质不同的指标相对比而形成的相对指标是()。 A.比较相对指标 B .结构相对指标 C .比例相对指标 D .强度相对指标7.当相关系数接近于()时,说明两变量间线性相关程度是很低的。 A.1 B.0 C.0.5 D .-1 8.统计调查按其组织形式分类,可分为() A.普查和典型调查 B .重点调查和抽样调查 C.统计报表和专门调查 D .经常性调查和一次性调查 9.现有一数列:3,9,27,81,243,729,2187,反映其平均水平最好用()。 A.算术平均数 B .调和平均数 C .几何平均数 D .众数10.第一组工人的平均工龄为 6 年,第二组为8 年,第三组为10 年,第一组工人数占总数的30%,第二组占50%,则三组工人的平均工龄为()。 A.8 年 B.7.55 年 C.32.5 年 D.7.8 年11.直接反映总体规模大小的指标是()。

统计学原理韩兆洲期末考试复习提纲

第一章绪论(小题) 1、统计的含义 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数量表现、数量关系和数量变化进行描述和分析的一种计量活动。 2、统计的特点 数量性、具体性、综合性 3、统计学的若干基本概念 (1)总体与总体单位;总体的特征; 总体是指在某种共性的基础上由许多个别事物结合起来的整体。 例:制造业企业是一个总体、由所有从事制造业的企业所组成,每一个制造业企业都是一个总体单位。 特征:同质性(都是制造业)、大量性、差异性(不同的总体单位间,除了某方面必须有共性之外,其他方面的差异性,如员工人数等等) (2)总体的分类:有限总体与无限总体 总体单位有限为有限总体,总体单位无限称为无限总体 (3)标志、变异与变量 标志:指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由标志名称+标志值构成。 变异:可变的品质标志 变量:离散变量、连续变量,(指的是标志,不是标志值) 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普查 总体: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所有公民 总体单位:每一位公民

标志名称标志值 国籍:中国(不变标志) 姓名:张三(品质标志) 性别:男(品质标志) 民族:汉(品质标志) 婚姻状况:已婚(品质标志) 数量标志: 家庭成员数:4人(离散变量) 年龄:50(连续变量) 身高:172cm (连续变量) 体重:72.5kg(连续变量) 收入:2000元/月(连续变量) (4)连续型变量与离散型变量联系和区别 离散变量:以整数出现 连续变量:可做无限分割的变量 在某些特殊场合,连续变量可做离散化处理。(当人口按年龄分组)(5)指标与标志 指标:是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由指标名称+指标值组成。例:工业普查 总体:工业企业 总体单位:每一个工业企业 指标名称指标值

应用统计学课程教学思考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9513785576.html, 应用统计学课程教学思考 作者:丁兴烁 来源:《中国市场》2013年第37期 [摘要]应用统计学培养的应该是具有实际应用能力的人。加强案例引导教学方法在应用统计学教学中应用,以实际需要组织教学内容,合理安排课后作业;应用统计学必须采取多样的无纸化考试考核形式,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 [关键词]应用统计学;教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C8-4;G6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3)37-0144-02 1应用统计学课程教学目的 应用统计学教学目的,实际上要解决的是“培养具有什么技能的人”的问题。一是“实用型”。即要求学生能够立即顶岗,能够立即在企业进行工作,其角色就是一个数据处理员或市场调查员。二是“发展型”。即要求一个毕业学生在取得一定的工作年限和工作经验后,具有负责更高层次数据搜集、处理和分析方案策划能力。其角色已不再是一个仅仅完成个人任务的数据调查处理员,而已转变成为完成更高层次的数据调查处理主管或经理。我们将应用统计学教学目的确定为:①初级目标:培养企业所需的数据调查处理方面的“实用型”初级人才;②高级目标:培养企业所需的数据处理方面的“发展型”高级人才。 2应用统计学课程教学方法和内容 21案例引导教学法在应用统计学教学中应用 传统的案例教学方法是由理论到案例的过程,讲解理论知识,举出案例,运用理论知识分析案例内容,容易导致老师讲课单调、枯燥,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影响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案例引导教学法是由案例到理论的过程。先提出案例,再讲解理论,进行案例分析。首先,老师设计好的应用统计学讲解的理论知识问题并提出,引起学生的思考;其次,老师给出精心准备的与所要讲解的应用统计学理论知识紧密相联的案例,供学生思考,不提醒,不分析,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下一步;再次,老师详细讲解理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得出准确结论;最后,老师组织对上述案例进行讨论、辨析。 22注重实际应用安排应用统计学教学内容 应用统计学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安排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实际需要,充分强调实际应用效果。应用统计学教学内容存在三个重点: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传统的应用统计学的教学是从理论体系角度安排教学内容、教学重点,统计分析是重点中的重点,占用比较多的教学时间,结果许多学生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一样也没有学会,实际应用效果不

《统计学原理》期末复习资料(1)

2015秋季学期《统计学原理》复习资料 一、单选题 1. 某厂4月份产量与1月份产量相比增长了10%,若已知4月份产量为1000,那么1月份的产量为(A )。 A.909.09 B.976.45 C.968.73 D.1032.28 2.以下各项属于品质标志的有(B )。 A.工龄 B.健康状况 C.工资水平 D.劳动时间利用率 3.连续变量( C)。 A.表现形式为整数 B.取值可一一列举 C.取值连续不断,不能一一列举 D.一般都四舍五入取整数 4.了解某公司职工文化程度情况,总体单位是( B)。 A.该公司全体职工 B.该公司每一位职工 C.该公司全体职工文化程度 D.该公司每一位职工文化程度 5.在某市工业设备普查中,调查单位是(D )。 A. 该市每一家工业企业 B. 该市全部工业设备 C. 该市全部工业企业 D. 某公司新推出了一种饮料产品,欲了解该产品在市场上的受欢迎程度,公司派人到各商 场、超市随机调查了200 名顾客。该公司采用的调查方法是(C )。 A. 直接观察法 B. 报告法 C. 访问调查法 D.很难判断 7.企业要对流水生产线上的产品质量实行严格把关,那么,在质量检验时最合适采用的调 查组织方式是( D)。 A. 普查 B. 重点调查 C.典型调查 D. 抽样调查 8. 统计资料按数量标志分组后,处于每组两端的数值叫(C )。 A. 组距

C. 组限 D. 组中值 9.统计分组的核心问题是(A )。 A.选择分组的标志 B.划分各组界限 C.区分事物的性质 D.对分组资料再分组 10. 在分组的情况下,总体平均指标数值的大小(C )。 A. 只受各组变量值水平的影响,与各组单位数无关 B. 只受各组单位数的影响,与各组变量值水平无关 C. 既受各组变量值水平的影响,又与各组次数有关 D. 既不受各组变量值水平的影响,也部受各组次数的影响 11. 在组距数列中,用组中值作为计算算术平均数直接依据的假定条件是(D )。 A. 各组次数必须相等 B. 各组必须是闭口组 C. 总体各单位变量值水平相等 D. 总体各单位变量值水平在各组内呈均匀分布 12. 标志变异指标反映了总体各单位变量值分布的(B )。 A. 集中趋势 B. 离散趋势 C. 变动趋势 D. 长期趋势 13. 抽样误差( D)。 A.既可以避免,也可以控制 B. 既不可以避免,也不可以控制 C. 可以避免, 但不可以控制 D. 不能避免, 但可以控制 14. 抽样平均误差反映了样本估计量与总体参数之间的(C )。 A. 实际误差 B. 可能误差范围 C. 平均差异程度 D. 实际误差的绝对值 15.凡是用来反映现象数量对比关系的相对数被称为( C)。 A. 增(减)量 B. 增加速度 C. 广义指数 D. 狭义指数 16.用来反映个别事物数量对比的相对数称为( C)。 A. 总指数 B. 类指数 C. 个体指数 D. 平均指数 17.在综合指数的变形中,加权算术平均指数所用权数是(D )。

统计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统计的产生和发展 一、统计的产生:源于人类的计数与统计实践活动。 二、统计的发展 1、英国的政治算术学派(17世纪)【“有实无名”的统计学】 创始人:英国的威廉·配第(政治经济学之父) 代表作:《政治算术》——统计学诞生的标志; 文中针对英、法、荷兰的国情,利用数字、重量、尺度的方法,并配以朴素的图表(现代统计学广为采用的方法和内容)进行三国国力的比较,但没有使用“统计学”一词。 2、德国的国势学派(又称记述学派)(18世纪)【“有名无实”的统计学】 代表人物:康令、阿亨瓦尔 康令在大学开设“国势学”课程,以文字技术和比较为主,反映各国的国情国力;阿亨瓦尔继承和发展了康令的思想,并于1749年首次使用“统计学”代替“国势学”,认为统计学是关于各国基本制度的学问,但缺乏数字和内容。 3、数理统计学派(19世纪) 代表人物:凯特勒(比利时)(古典统计学的完成者,近代统计学的先驱者) 代表作:《社会物理学》——他将概率论引进统计学,完成了统计学和概率论的结合。 第二节统计学的性质和特点 一、统计的三个含义:统计工作(过程)、统计资料(成果)和统计学(理论)。 二、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大量社会现象(主要是经济现象)的总体数量方面的方法论科学。 三、统计学的特点:数量性、总体性、具体性、社会性、广泛性。 第四节统计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 一、统计总体与总体单位 1、统计总体:是指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单位的整体。统计总体可以分为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总体所包含的单位数有限的比如人口数、企业数,反之比如大海里的鱼资源数。 2、总体单位:是指构成总体的个别单位。 注:总体和总体单位的划分是相对的,它们随着统计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变化而相互转化。 二、统计标志与统计指标 1、统计标志:用来说明总体单位所具有的属性或特征的名称。可分为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品质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质的特征,不能用数字来表示的,如性别、籍贯、工种等; 数量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量的特征,是可用数字来表示的,如年龄、身高、收入等。 2、统计指标:综合反映统计总体数量特征的名称,包括指标名称和指标数值两部分。 可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数量指标是说明总体规模、总数量的指标,一般用绝对数表示;质量指标是说明总体结构、比例、强度等质方面的指标,一般用相对数或平均数表示。又按其作用和表现形式分为总量指标(绝对数)、相对指标(相对数)、平均指标(平均数)。 指标与标志的联系和区别: 区别: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而指标是说明统计总体特征的;指标都能用数字表示,而标志中的品质标志是用文字来描述的,不能用数值表示。指标一般是经过一定的汇总取得,而标志值一般是经过测量、观察直接取得的。标志一般不需要说明时间、地点、条件,但完整的指标必须说明时间、地点、条件等。 联系:大多数指标的数值是从总体单位的数量标志值综合而来;例如,某企业的工资总额是

统计学思考题

1.1请举出统计应用的几个例子: 1.用统计识别作者:对于存在争议的论文,通过统计量推出作者 2.用统计量得到一个重要发现:在不同海域鳗鱼脊椎骨数量变化不大,推断所有各个不同海域内的鳗鱼是由海洋中某公共场所繁殖的 3.挑战者航天飞机失事预测 1.2请举出应用统计的几个领域: 1.在企业发展战略中的应用 2.在产品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3.在市场研究中的应用 4.在财务分析中的应用 5.在经济预测中的应用 1.3你怎么理解统计的研究内容: 1.统计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包括统计对象、统计方法和统计规律。 2 .统计对象就是统计研究的课题,称谓统计总体。 3.统计研究方法主要有大量观察法、数量分析法、抽样推断法、实验法等。 4.统计规律就是通过大量观察和综合分析所揭示的用数量指标反映的客观现象的本质特征和发展规律。 1.4举例说明分类变量、顺序变量和数值变量: 1.分类变量:表现为不同类别的变量称为分类变量,如“性别”表现为“男”或“女”,“企业所属的行业”表现为“制造业”、“零售业”、“旅游业”等,“学生所在的学院”可能是“商学院”、“法学院”等 2.顺序变量:如果类别有一定的顺序,这样的分类变量称为顺序变量,如考试成绩按等级分为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一个人对事物的态度分为赞成、中立、反对。这里的“考试成绩等级”、“态度”等就是顺序变量。 3.数值变量:可以用数字记录其观察结果,这样的变量称为数值变量,如“企业销售额”、“生活费支出”、“掷一枚骰子出现的点数”。 1.5获得数据的概率抽样方法有哪些? (1)简单随机抽样 ,简单随机抽样又称纯随机抽样,是指在特定总体的所有单位中直接抽取n个组成样本。它最直观地体现了抽样的基本原理,是最基本的概率抽样。(2)系统抽样 ,系统抽样也称等距抽样或机械抽样,是按一定的间隔距离抽取样本的方法。

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doc

《统计学》 教 学 大 纲 郑州大学商学院

绪论 内容 绪论中所阐述的内容,是对课程全面的概括和归纳,学习好绪论中的有关概念和思想,对本课程学习的全过程是十分必要的。 (一)考核知识点 1、统计数据与统计学 2、统计学的产生和发展 3、统计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二)考核要求 1、统计数据与统计学 (1)了解:统计学的概念。 (2)理解:统计数据与统计学、统计方法与数量规律性的关系。 2、统计学的产生和发展 (1)了解:统计学的三个源头。 (2)理解:统计学的发展原因。 3、统计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1)了解:统计学与数学的关系。 (2)理解:统计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第一章统计数据的搜集与整理 内容 统计数据是我们利用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的基础。那么,我们从哪里取得所需的统计数据呢?在取得统计数据之后,怎样才能使这些数据适合于我们分析的需要呢?本章所讲述的就是有关数据的搜集与整理方法,具体内容包括数据的计量与类型、统计数据的搜集、整理和显示的方法等问题。

学习本章时,应在了解数据的计量尺度和类型的基础上,系统掌握统计调方案的内容,并能根据特定的调查内容设计具体的调查方案;掌握统计调查的具体方法以及不同方法的特点及适用条件;重点掌握统计数据的整理及显示方法,能够运用所学习的方法将原始数据整理成适当的频数分布表,并能利用图形显示统计数据;掌握统计表的构成内容和设计方法。 (一)考核知识点 1、数据的计量尺度 (1)数据的计量尺度。 (2)数据的类型。 2、统计数据的搜集 (1)统计调查方案。 (2)统计调查方法。 (3)统计数据的间接来源。 3、统计数据的整理 (1)统计数据的审核。 (2)统计分组与频数分布。 (3)频数分布的图示和类型。 (4)统计表。 (二)考核要求 1、统计数据的计量与类型 (1)数据的计量尺度 ① 了解:四种数据计量尺度的含义。 ② 理解:四种数据计量尺度的区别和特征。 (2)数据的类型 ① 了解:数据两种类型的含义。 ② 理解:数据两种类型的区别和应用。 2、统计数据的搜集 (1)统计调查方案 ① 了解:统计调查方案的作用。 ② 理解:统计调查方案的主要内容。 ③ 掌握:调查对象、调查单位、变量、变量值的涵义。 (2)统计调查方法 ① 了解:统计报表、普查、典型调查、重点调查的涵义。

大学统计学简答题复习及答案

习题一总论 1?简述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的含义及其关系。 统计总体(简称总体)是指统计所研究的事物的全体,它是由客观存在的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许多个别事物组成的集合体。总体单位是指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是组成总体的基本单位,简称个体。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所指的具体内容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研究的目的不同而变化的。总体可以变为总体单位,总体单位可以变为总体。 2 ?什么是指标和标志?指标与标志的关系如何? 指标即统计指标,指反映统计总体综合数量特征的概念和数值。标志指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指标与标志的区别:①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而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②所有指标都能用数值表示,而标志中的数量标志能用数值表示,品质标志却通常不能用数值表示。指标与标志的联系:①指标是对总体中各单位标志表现进行综合的结果,有许多统计指标其数值是由数量标志值汇总而来的,品质标志本身虽无数值,但许多指标却是按品质标志分组计算出来的。②指标和数量标志之间存在着变换关系,由于研究目的的变化,原来的总体变成总体单位,则相对应的统计指标就变成数量标志;反之,则相对应的数量标志就变成了统计指标。 习题二统计调查 1.完整的统计调查方案应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应包括:①确定调查目的;②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③确定调查内容,拟订调查表;④ 确定调查时间和调查期限;⑤确定调查的组织和实施计划。 2.调查对象、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有何区别? 调查对象是指根据调查目的确定的需要进行调查研究的现象总体,它是由性质相同的许多个别单位组成的。调查单位是指调查对象中所要调查的具体单位,它是进行登记的标志的承担者;报告单位也叫填报单位,它是提交调查资料的单位,它与调查单位有时一致,有时不一致。 3?重点调查与典型调查的区别是什么? 主要区别表现在两个方面: ①典型单位和重点单位性质不同。典型调查强调被选单位在同类社会经济现象中所具有的代表性、典型性,是有 意识地选取的;而重点调查则强调被选单位某标志值在总体标志值总和中所占的比重较大,是客观存在的。 ②侧重点不同。典型调查的主要目的是认识事物本质特征及其发展规律,调查深入细致,同时也注重定性调查; 而重点调查的目的主要是掌握总体的数量状况,着眼于普遍情况,注重量的调查。

统计学复习提纲

统计学基础复习提纲 复习内容: 第一章:统计数据;第二章;数据搜集;第四章:数据分布特征的测度;第五章:抽样与参数估计;第六章:假设检验;第七章:相关与回归分析;第八章:时间序列分析和预测:第九章:指数。 重点内容: 第一章统计和数据 (1)统计的概念和应用(2)统计数据类型:分类数据、顺序数据、数值型数据;观测数据和实验数据;截面和时间序列数据。 (3)统计中的基本概念:总体与样本;参数与统计量;变量。 第二章数据搜集 (1)数据来源:直接来源和间接来源(2)调查设计:调查方案设计和调查问卷设计 (3)统计数据质量 第四章数据分布特征的测度 (1)集中趋势的测度:平均数;中位数和分位数;众数 (2)离散程度的度量:极差和四分位差;平均差;方程和标准差;离散系数 (3)偏态与峰态度量:偏态系数;峰态系数 第五、六章参数估计与假设检验 (1)参数估计的基本原理:点估计与区间估计(2)总体均值的区间估计和总体比率的区间估计(3)样本容量的确定(4)假设检验的基本原理:原假设与备择假设;两类错误与显著性水平;检验统计量与拒绝域。(5)总体均值的检验:大样本检验方法;小样本检验方法。第七章相关与回归分析 (1)变量间关系度量:相关关系的描述和测度;散点图与离散系数。 (2)一元线性回归: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参数的最小二乘估计;回归方程的拟合优度;显著性检验。(3)利用回归房产进行估计和预测 第八章时间序列分析与预测 (1)时间序列的分解和描述:图形描述;增长率分析 (2)预测方法的选择和估计 (3)平稳序列的预测:移动平均法;指数平滑法 (4)趋势序列的预测:线性趋势预测;非线性趋势预测

《统计学》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

【摘要】《统计学》作为财经院校各财经专业的必修基础课,是一门数据分析实用性很强的工具学科。根据《统计学》课程的实际教学实践思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统计学》课程教学进行了改革尝试,为提高本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提供参考。 【关键词】统计学教学实践财经专业 随着大数据时代对于数据分析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如何从海量数据中有效挖掘有用信息并进行数据分析已逐渐引起国内外政府机构及学者的极大关注,国际上关于大数据科学研究的呼声也越来越高。统计学作为一门数据分析学科,主要通过收集整理研究对象的数据,进行建立统计模型、量化分析、总结和预测,探讨研究对象的数量规律及其特征。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统计学的重要性越来越得到社会的认可和重视,具有统计学基础的人才需求量也越来越大。 由于统计学涉及的理论内容、公式和抽象概念比较多,通常需要一定的数学基础和较强的逻辑推理能力,因此学生普遍认为《统计学》是一门比较难以掌握和学习的课程。结合自己对财经类专业学生讲授《统计学》课程的实际教学实践,在分析目前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就如何提高统计学课程的教学效果,探索适合金融工程、工商管理、会计学等财经类专业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以及考核办法,如何解决统计学教学存在的问题为社会培养高质量的专业数据分析人才谈一下自己的想法和思考。 一、《统计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法单一 目前,统计学教学仍然是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传输的传统填鸭式教学方式。以多媒体教学为主的背景下,虽然多数教师坚持黑板板书与多媒体课件相结合,但是有些教师将多媒体教学完全取代黑板板书,使得课堂教学内容容量过大,讲授速度过快,缺乏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统计学内容在重点部分常常涉及较多公式和概率统计定理,使用多媒体课件授课使得讲课速度过快,造成学生无法跟上教师思路不能理解具体内容,仅仅会记忆理解,熟练地套用计算公式,无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内容只注重应用表面,缺乏理论深度 财经院校《统计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仍然是以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入手,简单介绍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指标、时间数列、指数、相关回归、统计推断等内容。对于教学中涉及到的基本数学定理、数学公式推理以及前后知识在数学上的联系缺乏讲解,使学生不能理解到所学知识的本质,仅仅会依葫芦画瓢地应用,导致学生在处理实际问题时方法单一、创新不足。有些财经专业的学生培养方案更是将统计学与概率统计同一学期开设,使得统计学课程的内容缺乏概率统计中的大数定律、中心极限定理等假设检验的基本知识,造成学生无法理解所学内容。 3、教师队伍知识结构不合理 讲授统计学的教师队伍近几年虽然有了很大的变化,但还有一部分统计教师的知识结构不够理想,数学和计算机知识水平与客观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仍需要继续改进和提高。财经类院校讲授统计学课程的教师主要以经济统计、数量经济学等财经类出身教师为主,缺乏数学专业科班教师,使得课程内容的设计仅注重应用,缺乏相应的数学理论作为支撑,使得学生对所学知识一知半解。 4、统计软件与统计案例缺乏有效结合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学会用统计软件处理实际问题的方法和分析能力已成为每个学生必经的阶段,计算机软件在统计学教学中的重要性越来越显著。现实中,虽然统计学的课堂教学中也注重统计方法的应用,但是由于统计学知识繁杂、课时安排普遍过少、开课班级过多等原因,导致统计学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的动手能力的训练过少。尤其是财经类非统计

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简介教(学)案

《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331050 课程名称:《统计学》 总学时数:54 实验或上机学时:12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微积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计算机基础、会计学。 后续课程:计量经济学、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学、市场营销学等。 一、说明部分 1、课程性质: 统计学是研究如何搜集数据,分析数据,以便得出正确认识结论的方法论科学。它是国家教育部规定的财经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研究如何用科学的方法去搜集、整理、分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数据,并通过统计所特有的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表明所研究的社会经济现象的规模、水平、速度、比例和效益,以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发展规律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作用,描述社会经济现象数量之间的联系关系和变动规律。本课程在非统计专业的本科教学中,一般作为专业基础课程安排在第三学期开设。 2、教学目标及意义: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统计学的基本原理,掌握统计学的基本方法,在定性分析基础上做好定量分析。用统计学的知识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们专业的应用技能,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各类问题的实证研究、科学决策和经济管理的需要。同时,也为学习计量经济学、国际投资学、市场营销学等其他分支学科课程奠定基础。 3、教学容及教学要求: 教学容共计8章: 第一章总论 Introduction 第二章统计调查Statistical surveys 第三章统计整理 Statistical Date Arrangement 第四章统计指标分析 Statistical Indicator Analysis 第五章统计抽样Sampling 第六章统计相关与回归分析 Correlation and regression 第七章时间数列分析 Time series analysis 第八章统计指数Index numbers analysis 教学要求:考虑到财经类专业把本课程作为专业基础课开设,本课程的容既包括统计方法,也包括必要的社会经济指标核算的基本知识。在各章的教学要求中,有关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统计的基本公式、计算方法及数量分析方法的容按“了解、掌握和重点掌握及综合应用”三个层次要求。 4、教学重点、难点:请见各章节详述。 5、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调查实验、案例讨论及课外调查等。

2018统计学-18总复习资料

《统计学》综合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 1.统计一词的三种涵义是()。 A.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B.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 C.统计设计.统计分组.统计预测D.统计方法.统计分析.统计预测 2.要研究某地区570家工业企业的产品生产情况,总体是()。 A.每个工业企业 B.570家工业企业 C.570家工业企业每一件产品 D.570家工业企业全部工业产品 3.为了解全国钢铁生产的基本情况,对鞍钢、武钢、宝钢等特大型钢铁企业的产量进行调查,属于 ()。 A.重点调查 B.典型调查 C.简单随机抽样调查 D.整群抽样调查 4.某商品销售量的前三个季度的季节指数分别为:112%,88%,90%,则第四个季度的季节指数为()。 A.102% B.110% C.98% D.100% 5.某厂2009年完成产值2千万,2010年计划增长10%,实际完成2310万元,则计划完成程度为()。 A.105% B.5% C.115.5% D.15.5% 6.统计调查按其组织形式分类,可分为()。 A.普查和典型调查 B.重点调查和抽样调查 C.统计报表和专门调查 D.经常性调查和一次性调查 7.现有一数列:3,9,27,81,243,729,2187,反映其平均水平最好用()。 A.算术平均数 B.调和平均数 C.几何平均数 D.众数 8.第一组工人的平均工龄为6年,第二组为8年,第三组为10年,第一组工人数占总数的30%,第二组占50%,则三组工人的平均工龄为()。 A.8年 B.7.55年 C.32.5年 D.7.8年 9.直接反映总体规模大小的指标是()。 A.总量指标 B.相对指标 C.平均指标 D.变异指标 10.某商品价格比原先降低5%,销售量增长了5%,则销售额()。 A.上升 B.下降 C.不变 D.无法确定

统计学复习提纲(整理)

统计学复习提纲(学生用) 一、单选题 1.一项调查表明,在所抽取的1000个消费者中,他们每月在网上购物的平均花费是200元,他们选择在网上购物的主要原因是“价格便宜”。这里的参数是( C ) A.1000个消费者 B.所有在网上购物的消费者 C.所有在网上购物的消费者的平均花费 D.1000个消费者的平均花费 2.为了调查某学校学生的购书费用支出,从男生中抽取60名学生调查,从女生中抽取40名学生调查,这种抽样方法属于( D ) A.简单随机抽样 B.整群抽样 C.系统抽样 D.分层抽样 3.某班学生平均成绩是80分,标准差10分。如果已知该班学生的考试分数为对称分布,可以判断考试分数在70-90分之间的学生大约占( C )一个标准差范围 A. 95% B.89% C.68% D.99% 4.已知总体的均值为50,标准差为8,从该总体中随机抽取容量为64的样本,则样本均值的期望(等于总体均值)和抽样分布的标准差分别为( B ) A. 50,8 B. 50,1 C. 50,4 D. 8,8 5.根据某班学生考试成绩的一个样本,用95%的置信水平构造的该班学生考试分数的置信区间为75-85分。全班学生的平均分数( B&D )【有争议,两个中任选一个都对】A.肯定在这一区间内 B.有95%的可能在这一区间内 C.有5%的可能在这一区间内 D. 或者在区间内,或者不在。 6.一项研究发现,2000年新购买小汽车的人中有40%是女性,在2005年所做的一项调查中,随机抽取120个新车主中有57人为女性,检验2005年薪车主中女性的比

例是否显著增加,建立的原假设和备择假设为( C ) A. H 0: π=40%,H 1: π≠40% B. H 0: π≥40%,H 1: π<40% C. H 0: π≤40%,H 1: π>40% D. H 0: π<40%,H 1: π≥40% 7.在回归分析中,因变量的预测区间估计是指( B )。 A. 对于自变量x 的一个给定量x 0,求出因变量y 的平均值的区间 B. 对于自变量x 的一个给定量x 0,求出因变量y 的个别值的区间 C. 对于自变量y 的一个给定量y 0,求出自变量x 的平均值的区间 D. 对于自变量y 的一个给定量y 0,求出自变量x 的个别值的区间 8.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中,如果F 检验表明线性关系显著,则意味着( A ) A. 至少有一个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显著 B. 所有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显著 C. 至少有一个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不显著 D. 所有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不显著 9.如果时间序列的逐期观察值按一定的增长率增长(即增长的增长)或衰落,则适合的预测模型是( D ) A.移动平均模型 B.指数平滑模型 C.线性模型 D.指数模型 10.设p 为商品价格,q 为销售量,则指数∑∑0010 q p q p 的实际意义是综合反映了( C ) A. 商品销售额的变动程度 B.商品价格变动对销售额的影响 [D. 商品价格和销售量的变动对销售额的影响 11. 根据所使用的计量尺度,统计数据分为( A ) A.分类数据,顺序数据和数值型数据 B.观测数据和试验数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